贸易专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52:01

贸易专业篇1

国际贸易专业好就业,从事外贸的很多只是略懂英语或者略懂国际贸易知识的,就业门槛不高,不过真正精通的很少。

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贸易专业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不可缺少并且是不可忽视的环节[1]。然而,我国各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偏弱。国际贸易专业是涉外性专业。我国加入wto后,外贸以及协作企业(外运、对外保险、海关等)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更高。如何进一步提升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毕业后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具有明显的择业优势?本文试从实践教学角度来研究如何培养高职国际贸易专业高技能人才问题。

一、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概述

1.实践教学的内容

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课程性实践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

(1)课程性实践教学是指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与课程理论学习同步进行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课程作业(平时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大作业)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

(2)集中性实践教学(或称综合性实践教学)是指需要综合运用各课程知识、集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或毕业作业(论文)等。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国际贸易实务》,该课程讲授国际性商品交换的具体运作过程,包括环节、操作方法和技能、应遵循的法律和惯例等行为规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操作程序,为今后从事外贸及相关工作奠定专业技能基础。

2.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关键因素[2]。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各国都在本国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实施了教学改革,如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掀起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加快培养科学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运动。这一改革很快波及到许多国家,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改革浪潮。进入90年代,各国的教学改革仍方兴未艾,普遍强调把普通教育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例如法国非常重视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提出学校必须“面向生活、面向企业、面向劳动市场”。我国也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直接手段,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完善,对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竞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对于应用性极强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来说尤为重要。

二、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1)从学校和专业建设的定位上看,有些高职院校非常注重理论教学,认为那些具体操作属于低层次的要求,一般中等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经过培训就能做到,所以未能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来对待,其重理论轻实践之程度可见一斑。

(2)从课程体系设置上看,有的高职院校设置了较多的理论性课程,如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世界贸易组织概论、国际经济与技术合作、国际投资等,但像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国际贸易函电、报关实务、国际贸易模拟谈判等实践性课程却较少。

(3)从教师的队伍结构看,很大一部分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都没有实际从事过国际贸易工作,但他们对理论性知识掌握得比较充分,这在客观上造成教师在授课时会侧重于理论教学。同时,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校内课堂教学质量和从事科研所取得的成果,尤其是仅以科研成果的多寡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而是否进行实践教学则往往不在考核之列。

2.操作方法与教学内容简单

以往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模拟实习为主,学生分别作为进口方和出口方,处理外贸业务。通过指导教师的讲解,学生和教师共同处理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完成各个交易环节的内容,所以实践能力提高得较慢。同时,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交易磋商与制单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解决整个贸易流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而且制单也只是根据已给定的信用证填制提单等相关单据,对如何开立信用证则讲解甚少。这些都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束手无策。

3.校内实训室相对匮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重点院校由于有国家配套资金支持,情况要好于一般非重点院校和民办院校。同时,诸如生物、化工、信息等专业实训室建设要远比金融、财会、国际贸易等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早得多、充分得多,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根本没有配套的实训室,有的甚至连多媒体教学都未能实现。

4.学生的实习机会少

高职院校安排学生实习的机会不多,致使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前根本不清楚具体的国际贸易工作会涉及哪些方面;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外语应用能力不到位,部分毕业生虽经过公司的培训,但仍难以胜任公司的岗位,最后不得不转行。毫无疑问,这既没有满足市场需要,也浪费了教育资源。

三、加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构想

实践教学是提高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加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

1.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可操作的实践教学计划

原有的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过于偏重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特别是忽视校外实习、实训,不仅实践教学的课时少,而且实践教学的形式也比较单一。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就应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因此,要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制订。此外,制订实践教学计划要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聘请一些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的专家,共同参与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

2.调整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某种程度上与大学本科雷同,只不过稍作精简。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学校的定位,即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来调整课程设置,这个问题在高职院校的学制由三年制过渡到两年制后就更为突出。为了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课程的设置首先要体现实践性,突出集中实训环节,大幅度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包括学时、授课内容等;建设实训中心,改善专业实训条件;加强教师(包括理论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应该与社会上一些资格证书的考试相结合开设相应课程,如报关员、单证员、外销员、商务师、物流员等资格证考试。教师要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以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因为这些证书就是学生能力的证明,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努力建立实训基地,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职业技术学院都建立了自己的实训基地,并为一些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不但解决了学生的实训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机会。在积极建立实训基地的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国际贸易专业可以建立实验室、模拟国际贸易博览会、模拟公司等,以相应的软件作为支撑,通过软件操作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和整个流程[3],以及实际单据的填写、谈判会涉及和应注意的问题等。通过这些训练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工作能很快上手,成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了增加学生对实际业务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工作场所,比如参观保税区、港口等,看集装箱、堆厂、港口、铅封等以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也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操作和掌握的自信心。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建设新型的实训基地,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来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重要选择[4]

4.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在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教学。职业学院本身就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的的产物,在教学上采取工学交替形式,一年分两个学期,每学期24周,其中12周在学院学习,12周在企业培训,学生熟悉实际生产组织,掌握各种工作岗位的职责,需要时还可顶班工作。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将来的工作岗位有大概的了解,同时也为企业选拔人才和学生选择职业提供机会与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技能。为此,高职院校应深入企业,将那些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能人”充实到教学岗位上来。培养一批适合本校特点的高水平教师,这是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要拓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来源,打破师资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做法。可采取兼职的办法鼓励社会上从事外贸工作的优秀人才到高职院校任教,这样既充实了教师队伍,又有利于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同时要提高教师待遇,增加教师的科研及进修经费,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外贸公司挂职锻炼、外出进修,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教师的压力很大,学校应给予一线教师以足够的重视,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才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贸易专业篇3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等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贸易专业篇4

各位院领导,系领导:

你们辛苦了!

我是x学生xx。

现在郑重提出转专业申请,希望从国际贸易专业转为动画专业。

我看过学校转专业的相关规定,知道这个时候提出转专业是不合适的。但是请听我说。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大学中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国际经济与贸易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也正因如此,难以改变;就如同无法强迫一个人喜爱另一个人一样。人的发自内心的情感是无法驱策的,人能支配的只有行动。所以在刚入学的时候,由于对大学本就是迷蒙的不了解,找不到自己的坐标,就告诉自己安安心心的学习,学好所学的便完成了任务。但是学习不是任务,它是人要走的路。一个学期过去了,渐渐明白并最终了解了自己,国际贸易不是我的所好,亦不是我的所长。如同在戈壁上掘井,掘得再深也掘不出水。即使偶然加碰巧有了一点,到那时所付出的代价已经远远超过了水的价值。就算有一天我在国际贸易毕业并且是优秀的,我所付出的却是四年花样的青春年华,犹如燃烧在灿烂的阳光下的蜡烛,发光了发热了,但是照明黑暗驱逐寒冷的价值却永远消失了。

从小我就喜欢画漫画,对动漫有着很高的激情,梦想着自己也成为动漫大师,我认为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能更好的,更全面的去拼搏,去奋斗。当我知道动画这一专业时,我随即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被它的魅力折服,而且我有信心学好它,做好它。

看到枝头含苞待放的花蕾了吗?犹如我二十岁的年龄,她不怕风吹雨打,骄阳暴晒,严霜压顶,但是她要开放!的确经过了磨砺,她可能不再如初的美丽,甚至会有花瓣残缺,但是作为花,她开放了。那是自主生命为生命争取后的最美的笑容。给我一个机会,也许以后的路会坎坷,会荆棘;但是,是我自己的选择,即使遍体鳞伤,我还是可以笑的。相反,如果连一个机会也没有,即使完整无缺,也少了拼搏的痕迹,剩下了遗憾。

兴趣是人做好一件事情的关键,我想做有用的人,想为了理想奋斗,想为了梦想拼搏,想在自己有兴趣的方面施展才华,请领导给我走向梦想舞台的机会,让我能展翅高飞!

以上便是我申请转专业要说的话,敬请各位院系领导慈爱地给予考虑。

敬希批准,特此申请

贸易专业篇5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我国经济市场开始有了新的改革和发展,国际贸易中的电子商务已经成了我国的主流业务,对于各个企业来说更是通过电子商务开始与国际接轨,国际贸易中的电子商务本身已经与我国企业发展和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从现今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现状来看,我国应该及时根据市场主流对本国电子商务业务进行更新,这样才有可能看到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本文就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影响与我国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应用策略

国际贸易中的电子商务其实是因为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而逐渐改革的,尤其是在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时代,电子商务已然成了国际贸易的主要途径,可以说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成就了国际贸易,所有的商业信息开始通过电子商务流向国际,使整个国际贸易市场更加多样化,若我国掌握了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运作规律,那么就能使我国的电子商务得到一个更好的发展。

一、我国应用电子商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水平较低。

我国企业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企业单独开展网上采购和销售目前只能算少数,因为许多企业根本无法完成电子商务的整个运作流程,虽然我国有一小部分的企业能够单独完成电子商务运作流程,且积极性十分高渴望能够将企业电子商务带上一个新的高度,但是这类企业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的真正意义,仍然对电子商务国际化呈待定的状态。

2、网络不安全。

由于电子商务的整个运作过程需要经过许多复杂的环节,如资金转向、资料安全、物品安全等,尤其是用户在互联网上结算时的信息安全更加重要,但从我国电子商务整个运作过程来看,我国电子商务仍然存在着网络不安全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黑客攻击现象过多,另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使得整个网络安全更不安全。

3、没有相关法律约束。

电子商务不仅与用户、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更与工商行政管理、保险、银行等部门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若电子商务的物品地区不一致,还与地区、国家有关,由此可见电子商务确实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约束,但是由于我国电子商务目前才刚刚起步,还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没有一个完善的、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很好的约束,因此我国电子商务常常在地区不同的调节上出现问题。

二、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影响

1、改变国际贸易方式。

第一、不用再进行面谈直接可通过网络的形式完成国际交易;第二、完全和不完全国际贸易方式,完全国际电子商务贸易方式为可直接通过电子商务市场完成贸易,不完全国际电子商务贸易方式为,一些物质类的东西无法实现互联网交易,需要借助其他交易方式;第三、将传统票据的交易形式转变为流程交易形式,直接改变了国际贸易交易形式。

2、改变国际贸易销售方式。

第一、网络互动销售,由客户对电子商务中的物品发起提问,电子商务操作人员对其进行解答,并以互动的形式完成销售。第二、整合式销售,这种销售方式是因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而存在的,这种销售方式基本不用通过沟通的流程,一般是直接一对一地进行销售。3、改变国际贸易管理方式。电子商务已经对国际贸易的销售和交易等流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自然而然也会逐渐改变国际贸易的管理方式,如下:第一、商品招标;第二、许可证发放;第三、海关管理;第四、进口商品的检验管理;第五、过程国际化管理。

三、我国应用电子商务的有效途径

1、提高对电子商务的认识。

我国企业要想使电子商务有一个好的发展,首先就应提高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深入了解电子商务市场各个环节,才能够正确认识电子商务。第一、了解电子商务的互联网特点;第二、了解电子商务客户的喜好;第三、了解电子商务网站的销售形式;第四、了解企业在电子商务行业的实际运作情况;第五、了解商品销售不出去的原因;第六、了解电子商务如何与国际接轨。

2、选择正确的电子商务网站。

一个好的电子商务网站能够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选择适合企业销售、发展的电子商务网站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从我国目前电子商务网站的现状来看,今后我国电子商务网站只有两种发展可能,一是门户化、大型化,如阿里巴巴,二是专业化、行业化,如中国玩具网。

3、制定电子商务计划。

制定电子商务计划既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实现电子商务与国际接轨的重点项目,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制定有发展前景的计划,可以从计划时间长短、实施计划的目的等而制定。

4、建立多样化电子商务网站。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网站基本都属于服装行业,其他行业的电子商务网站基本没有,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可以根据商品类型的不同,创建多样化的电子商务网站,尤其是可供人们快速消费的网站,或者建立一些富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商品的电子商务网站,使更多人能够了解我国文化特色,以此来实现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接轨的目的。综上所述,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影响,不仅只影响了国际贸易市场的运作形式,更影响了整个电子商务的改革发展流程,对于我国电子商务正待发展的国家来说,我国企业还需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条件来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电子商务网站,尤其是要针对现今电子商务市场情况来制定相关的企业电子商务计划,才能使我国电子商务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璐.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4

[2]张冬青.我国林产品贸易应用电子商务策略与技术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

[3]刘电威.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9)

[4]耿思尧.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及策略初探[J].商场现代化,2015(04)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二:高校国际贸易教学变革思考

摘要:

中国加入到wto后,对外贸易总额有了明显的提升,对于人才的需求开始增大,使高校开始面临更大的教学压力。不过,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制下,主要的社会人才培养基地,肩负着提升社会发展的重任,随着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多,高校的必须在更短的时间内,为社会提供数量充足的专业型人才。因此,本文对于国际贸易教学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的教学变革方式,希望能够从教育层面,找到弥补社会人才缺口的途径,以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教学变革社会人才需求

国际贸易是一门相对复杂的学科,不仅涉及到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外语、法律也有着一定的要求。而基于国际贸易人才的全能性需求,高校在教学上也提出了严格的标准,导致国际贸易相关课程的数量和难度不断提升。对此,必须快速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突破口,以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校园时间内,完成基本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塑造。

一、国际贸易教学的新发展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教育主管部门开始不断的修改专业教材,使之与其相契合,而国际贸易的教学内容,也在近年来得到了修订。较比于以往的教材,主要特点在于:一是教学范围增大,传统国际贸易教学,是以经济学中的理论知识为核心,主旨帮助学生分辨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差别,所以实践内容相对较少;二是完善了法律体系教学内容,由于任何国家的法律都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造成各国贸易法律经常修订和完善,因此,在教育中不断的完善法律内容,对提升学生的能力,有着直观的作用;三是着重强调了国际贸易法的地位,减少学生基于对贸易法认识不深刻,而在实践中对企业造成的损失的问题。另外,法律也是全球贸易的基础规则,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进行遵守,帮助学生重视法律,对于学生国际贸易观念的养成至关重要。

二、国际贸易教学变革的必要性

1.传统教学方法的滞后。

在高校教学中,由于国际贸易的内容复杂性较高,并不断的添加新的规则,所以,教学手段无法有效进行创新上,导致方法滞后的问题出现。主要表现在:一是手段相对落后,很多教师仍旧沿用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教学手段,学生早已对其产生了主观情绪的抵抗,无法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二是仍旧存在机械化的灌输教学,教师的教学主动性过高,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并且严重制约学生的开拓性思维;三是教学气氛死板,国际贸易教学由于理论知识要求较高,所以,课堂中大部分教学内容在于知识讲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导致教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无法了解。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不有效的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变革,学生的前途将十分堪忧。

2.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

我国近年来国际贸易突飞猛进,进出口产品开始复杂化,专业人才形成了较大的缺口。严重的人才问题,直接导致了中国在国际贸易环节中的弱势,更无法有效的与发达国家展开竞争,最终影响的将是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所以,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目前的人才缺口问题,有效率的为社会提供专业型人才,以满足我国在全球化发展的大浪潮中,能够稳固的占有一席之地。综合来看,无论是教育本身的需求,还是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高校必须合理的转变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学生在国际贸易领域上的综合素质。而实现该要求,需要高校从多个层面进行变革,包括教学的目的、方式、内容,以及为学生设置实践教学等。同时,学校也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鉴于国际贸易所涉及到的法律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不断更改和完善,因此,高校必须采取及时的将其列入到教材的措施,使学生掌握更加完善的知识。

三、国际贸易教学变革的思路

1.转变教学目的。

首先,教育者必须认识到国际贸易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培养知识型人才,而是能够在学生毕业后,成为快速融入社会的专业性人才,所以,需要改变教学思路,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其次,教学并不是完成教育任务,目的是在于对学生的培养,所以再教育环节中,学生应该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必须要深刻的认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育者不应该存在主导者的姿态,应更多的为学生发展而提供服务,因此,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要适时的进行优化;最后,我国近年来国际贸易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在教育上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国际贸易对于国家的客观意义,即,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行为的目的。

2.变革教学内容。

第一,适当的引用国际教材。虽然我国参与了wto,但是国内的贸易环境,与国际形势存在着一定差异。教材的编撰者,多是以国内规则为主体,导致现行教材与国际环境不符合,影响学生对于国际贸易的认识。采取国际教材,可以更好的实现国际接轨,同时,外国所使用的教材,多已经完成了丰富的实践,正符合我国急缺人才的需求,即,可以减少短期内理论编撰无法与时俱进的问题。第二,合理的开展实践教学。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高校采取了联合式的实践教学,即学校与企业合作教学,由学生负责理论知识的培养,企业负责实践能力的提升,最终直接向企业输出对口人才。实践教学目的,在于为社会节约人才的培养成本,使企业更加愿意录用应届毕业学生。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实践教学可以实现高校内培养人才,更具效率的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第三,建立前沿信息分享教学机制。基于国际贸易的变化性较大,所以在教育中,教师应该不断的向学生提供相应信息,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新型规则的要求、典型案件的裁决等,使学生可以感受整体国际贸易环境,并加深对于国际贸易的思考。

3.变革教学方法。

第一,改变模式。首先必须将部分传统的教学手段去除,特别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出现在现行教育理念中。在教学方式的设定上,应采取以启发式为主的模型,例如案例教学法,为学生展示国际贸易案例,如wto仲裁的典型案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注意活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塑造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思维。第二,创新手段。现代教育不能够在局限于书本和黑板,而且,我国高校也全部配置了多媒体教学器材,教师应该合理的利用资源,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化的记忆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方式,在课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学生创作多样化的学习空间。

4.注重教学实践。

实践已经成为了国际贸易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除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外,还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巩固知识结果,使自身在正式工作前,拥有一定的岗位经验。而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最好的方式无疑是联合,学校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对外贸易公司进行合作,让学生能够在其中吸取经验,例如与律所的合作,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国际贸易案件中,虽然不具备决策权,但是,能够身临法庭,并得到专业律师的指导,已经有效加强了基础知识的理解。

5.加强教学与科研的联系。

虽然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并不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学术科研中,不过,为了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的便利,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降低科研时间成本。在加强教学与科研的联系方面,首先高校应该建立相关机制,使学生具备参与的调解;其次是教师调解课题内容,帮助不具备学术能力的学生,也可以完成部分科研工作;三是开展随机课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所学知识的小型课题;四是鼓励学生独立学术研究,并指导发表学术论文,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中国对外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了大量的专业人才缺口,而此时不仅是中国发展的契机,也是高校教学合理变革的机遇,所以,高校应该充分的研究社会需求,有效的调整教学方式,为社会提供更加适合的专业型人才,以此推动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卉.国际贸易教学方法的新发展和教学变革的新思路[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9).

[2]吴钧.经济全球化视角下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贸易专业篇6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改革

我院经济贸易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业的专业课主要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跟单实务、外贸单证实务、进出口业务操作、国际货运实务、跟单员考证课程、报关报检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外贸口语;实训课程有:报关实训、单证实训、国际货运实训等。以上课程共同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的过程,随着教学课程及专业改革的深入,笔者深感以上课程的设置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已经无法满足专业改革的需要。为了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加合理和科学,笔者及教研室同事共同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

一、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调查问卷分析

本文以经济贸易系20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科生和国际贸易教研室20名教师的调查问卷为样本,分析了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共发出学生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2份,问卷回收率为91%;发出教师调查问卷20份,收回有效问卷20份,问卷回收率100%,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生调查问卷的分析

1、专业前景较乐观,专业课程设置基本能够反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

在收回的问卷中,8%的学生认为国际贸易专业相比其他专业而言,就业有很大优势,有48%的学生认为本专业相比其他专业就业较有优势,35%的学生认为本专业的就业优势不明显,9%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就业毫无优势。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本专业就业前景较好,且对本专业的学习保持了较高的热情。

52%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课程的设置十分合理,能使学生明确本专业的整体内容;21%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课程的设置较为合理,基本能学到相应的职业岗位技能;27%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太合理。整体而言,本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能满足学生的本专业学习的要求。

2、对本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意见及建议

65%的学生反映专业课程之间重复的部分过多,学生不得不一次次学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对各门课程的主要能力目标模糊不清,对各门专业课程的侧重点也分不清楚。比如:国际贸易实务与外贸跟单实务就有合同及贸易术语等重复的知识点;外贸跟单实务和跟单员考证课程在基本的大纲上几乎完全重复,学生不明白这两门课程有何区别,也就无法去学习。30%的学生认为部分课程的安排学时比较不合理,比如外贸英语函电应该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十分重要,却只是安排了32个课时,远远不足以训练学生对外贸函电的掌握能力;42%的学生认为部分课程的开设学期不太合理,比如跟单员考证课程和外贸跟单实务在同一个学期开设,让学生感觉重复太多,学习无趣。

(二)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由于教师问卷相对比较少,相对而言,分析就比较容易。95%的教师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在就业方面已经毫无优势可言。这正是我们进行专业课程改革的根本原因。

100%的教师认为本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诸多不合理的现象,比如:理论课课时过多,实务课和实训课课时不够,对英语的训练不够重视,英语可课时过少,开设的时间过晚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对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重组和改革。

二、本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存在一下问题

(一)课程设置模式仍存在以学科为本位的思想

尽管高职院校都明白了高职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现行的课程设置往往与传统专科教育模式趋近。只是简单地将课时缩短,降低理论知识深度,专业教学计划中还沿用学科本位的课程结构,甚至从教学内容到惯于“学科课程”的教学方式。

(二)课程设置体系没有真正做到以职业的工作任务为导向

主要是没有根据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来设置课程体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主要是培养: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货代员、报关员等。但是如何将这些职业岗位能力贯穿到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去,却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们通常只是从一门课来考虑,比如报关报检实务培养报关员,外贸跟单实务培养跟单员,并没有从整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来考虑,没有从职业的工作任务来考虑,于是就存在着以上调查问卷中的专业课程设置重复等问题。

三、细化职业能力、分解整合课程

(一)课程整合的指导原则

1、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原则,科学合理地整合课程。以外贸业务这一条工作任务为主线,把各门课程贯穿到这一工作任务中,每门课程都是这一工作任务中的一个环节,每门课程只是负责一个环节。

对课程进行多元整合,融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一体,打破原课程、学科之间的界限,精简课程内容,避免交叉重复,突出知识应用能力培养。课程整合应淡化理论探讨,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把理论性过强,实务操作性不足的课程或删除、或与其他课程合并。在教学中把那些复杂的理论推导、论证和公式计算省去,注重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2、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为指导,构建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考证课程模块,突出职业特色。各职业资格证书共同必考的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各职业资格证书分别考试的课程作为考证课程模块。前者要求所有的学生必修,后者由学生根据市场的需求及自身的情况选修一至两个证书的考证课程。

3、增加外语课时,突出专业特色。外语对国贸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必须能够用英语去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因此,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其能达到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英语水平。在过程中,部分专业课程可以进行双语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训练自己运用英语思维、表达和阅读的综合能力,以满足企业对外贸专业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

(二)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核心,以外经贸业务工作过程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言,此专业岗位职业就是外贸业务员,外贸工作的整个流程就是这一专业的工作任务,各门专业课程都只是这一工作任务的一个环节,如图所示:

从以上图中可以看出,从外贸基础知识到报价、签订合同、审核信用证、工厂跟单、单证缮制、出货装运、报关报检,到最后的合同善后及纠纷处理。这就是外贸业务的整个工作流程,也就是一个工作任务。每一门课分别集中训练当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培养学生在这一工作任务中的一个或几个能力。在整个工作过程总都要训练学生的是英语函电写作及外贸口语的能力,对于英语的学习必须贯穿整个专业学习的过程。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技能,能让学生学习到整个系统的知识也不会出现专业课程设置重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

[2]王辉.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教学改革,2010,2.

贸易专业篇7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研究我国江苏省服装贸易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论文摘要:纺织服装一直是我国非常重要而且多变的市场。每年服装出口量位居世界首位。这是因为我国从国情出发,适应了国际市场的需求,满足了国际市场对中低档服装的需求。但是,该市场受国际影响很大,行业效益对国际市场竞争影响也很大。所以,中国服装业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许多困境。本文系统,我国服装业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装贸易的行业特征,产业关联度,行业外向度和市场需求,指出我国服装贸易的不足之处,得出我国服装行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的国际竞争策略。

论文关键词:服装主要困境品牌经营

一、我国服装经济运行现状

(一)发挥产业集群地区优势,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特点

服装产业集群区具有极强的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并以特有的高产业效率,低成本,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户和订单。同时,产业集群地区较好的服装产业基础,快捷的信息,世界一流的生产厂房设备和政府的支持,也是这些地区成为海外投资的热点,产业集群地区服装生产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二)适应市场国际化,产业升级的需要,骨干企业的经营方式正在调整

为了适应市场国际化和产业升级,一些大企业将生产经营,资本运营结合起来,开始在国际投资上加大资本融资,逐步实现资本国际化,并聘请发达国家设计师,工艺师,专业技术人员,营销专家,管理专家来工厂认职。

(三)休闲风推动了市场细分和产品结构的多元化,系列化趋势

正装休闲化已经成为我国服装的一个主流,同时,品牌多元化在近年来的服装行业内也.哨然成风,这是我国国内大众衣着消费向高品质,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产品差异化的需求,有利于改变我国服装也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的局面,不仅给大企业创造品牌,提高竞争力带来了有利的时机,同时市场细分也给众多小企业争了一席之地。

(四)设计队伍的成长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时装业的发展

服装企业在竞争中成长的大批优秀青年设计师逐步走向成熟,如今已成为中国时装业发展的骨干。这对摘掉以往中国服装只是加工好的帽子,从而提高附加值,将产生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

(五)服装行业的团队意识有所增强

在集群区内体现了企业间的内在联系和对团队意识到需求,已初步形成企业间的密切关系,组织意识和合力作用。同时,在大行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有较强的大局观念,能形成统一意识。不少企业既珍惜自己的竞争力,又珍惜来自群体的无形资产,团队意识是服装产业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

二.我国服装出口的困境

服装加工属于看样下订单的行业,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多,必然造成订单分散,竞争加剧,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出口产品数量上升,价格下跌。我国服装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虽然初见成效,但出口市场的集中度问题依然存在,加之部分企业因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致使某类产品大量涌入进口国,不仅大大增加了进口国反倾销的概率,同时也导致我国出口服装产品价格无法上场。

(一)缺乏品牌优势

一个成功的企业要从品牌上去获取利润,而不是只赚取低廉的生产加工费。是缺乏品牌优势,我国服装产品价格卖不上去的重要原因,是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营销策略不得当,单纯依赖大路货,低价位战略等打入国际市场。

(二)新的对华限制

目前,中国服装业的国际依存度高达50%以上。据测算,中国服装出口每下降1个百分点,全国服装生产就要下降0.5个百分点,全国就会有3万多人失业。服装行业不仅要从外贸出口的金额,更要从考虑就业因素来评价美欧设限带来的影响,通过提升质量,技术,品牌等综合优势,确保国际竞争力,保持稳定的国际市场份额。

欧美国家正在通过一定的方式限制中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口,随着中国人世和纺织品配额的逐渐取消,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或正在制定一些针对中国纺织服装进口的政策。

1.市场保护措施

为了应对中国入世,欧洲委员会实施了一项只针对中国产品的新规则,包括设立过渡性的市场保护机制。根据我国人世协定书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的规定,假如中国对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国出口的产品数量增加,并扰乱或将要扰乱市场,有关成员国有权激活市场保护机制。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大,价低,很容易被认为是扰乱市场秩序,或从数量上占有太大的市场份额被认为是对其他成员国的产业产生实质性的损害。

2.服装出口附加值太低且面临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在出口中,中国服装业一直以自己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为主,而科技含量高,利润高的纺织品服装较少。近些年来,又面临来自自由贸易区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挑战的严峻性。目前,欧盟自由贸易区内有52%是内部贸易,北美自由贸易区内有38%是内部贸易。

三.解决我国服装出口的对策

l、实施品牌化战略,强化品牌保护意识。

品牌最能体现民族工业的特点,不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且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驰名品牌既是出口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也是守住国内市场的护身符。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我们应增强品牌保护意识,特别要保护国有名牌。加强品牌在境外的注册工作,使名牌产品获得法律保护,这是保护国产品牌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国内,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特别是市场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好的名牌决不能在与外商的合资过程中轻易放弃。

2、充分发挥营销中的政府职能

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关系到国家形象的改善和知名度的提高。因此,在企业对外贸易的品牌营销中,政府有关部门应有明确的观念和政策导向,为企业创建国际名牌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l、把发展出口名牌产品纳入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大力扶持有市场、有前途的民族品牌产品。

2、加大实施名牌战略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名牌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有关法规和政策,阻止外商以合资等手段吞食我国品牌,督导我国品牌境外注册,保护国有无形资产。

3、加强对洋品牌的反倾销调查的步伐,保护民族品牌。

4、协助企业在国外开展营销工作,鼓励名牌参与国际竞争。

5、按国际惯例,组织国内企业应诉西方国家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维护国有品牌的利益。

6、加大对假冒伪劣和走私活动的打击力度,保护真正的名牌,维护国有品牌的声誉。

四.我国国际纺织服装市场未来走势

1.纺织服装业的竞争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纺织服装业正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占有较大的优势,但要实现从产业优势向竞争优势的升级,关键在于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创新优势,实现从产品单一、类型单一向多品种多类型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跨越。有些经营户不惜重金,相继赴美、日、法、韩等国参加纺织品服装展销会。在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一些外商也纷至沓来,日本、韩国、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我国还设立了办事处。

2.加强环保和绿色营销意识

在世界性崇尚自然、绿色消费的浪潮下,各国都在积极开发、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产品,同时纺织品的功能性也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希望。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服装功能要求的提高,各种各样的功能性纺织品不断推出,如防紫外线、抗菌、免熨抗皱、阻燃、防静电、防水、防电磁波等纺织品。纺织服装业要求生产商、销售商树立环保和绿色营销意识,积极开发和生产生态纺织品和绿色环保服装,以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3.实施工商联动,组织强有力的市场攻势

产品的竞争,一定意义上是企业市场化运作水平、能力、机制、体制的竞争。通过联合协作,把纺织服装的工业生产和商业经营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以全国性中心市场为枢纽、区域性市场为骨干、集贸市场为基础的纺织服装市场体系,实现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同时,通过建设一批跨地区经营的社会化大型专业物流中心和规模化、规范化的制及连锁经营企业,使产品尽快走向国内、国外市场。

五、总结

近些年来,我国的服装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每年服装出口量位居世界首位。这是因为我国从国情出发,适应了国际市场的需求,满足了国际市场对中低档服装的需求。但是,该市场受国际影响很大,行业效益对国际市场竞争影响也很大。依据我国服装贸易的现状中体现出来的缺乏品牌优势,产品品种单一,绿色环保和社会道德准则要求,服装出口附加值太低等弊端,我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与文献,从中找出一系列关于这些问题的解决策略如:实施品牌化战略,强化品牌保护意识,充分发挥营销中的政府职能,加强环保绿色营销意识,实施工商联动,组织强有力的市场攻势。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二:对奥巴马上台后中美贸易的展望

论文摘要:文章以奥巴马为中心,讨论了各种对中美贸易产生影响的直接和间接因素如人民币汇率等,并对中美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关键词:奥巴马;中美贸易;展望

2008年11月5日,奥巴马以67.7%的得票率,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就任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他当选的事实本身已经开创了历史,而他的当选将给中美经贸带来什么影响?

1中美贸易现状

随着中国和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密切,两国间贸易额持续增长。美国作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最大的海外市场,2007年。中美贸易额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达到3021亿美元,相比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增长了120多倍。美方统计还显示,中国从1991年起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美国第二大逆差来源地,2000年后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此后贸易逆差不断攀升,到2005年中国占美国贸易逆差的26.3%,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8%,这是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连续第四年创历史最高记录。

这样的结果大多是由于,美国的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加工或进口低成本、低附加值的商品,并从中牟取了丰厚的利益。但这些数字确实触动了一部分美国人的敏感神经,他们认为,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损害了美国经济,包括对就业等方面构成威胁。

2奥巴马对中美经贸的影响因素

2.1直接因素

在中美贸易方面,奥巴马强调公平贸易,只有更加公平的全球贸易市场才能促进全球化。而如果贸易国采用关税、补助、控制汇率等手段来保护自己,那么美国就一定要抵制这样的贸易行为。

(1)出口

他建议中国扩大内需,降低出口占GDp的比重,也就是减低对美国出口,以改善美国劳动阶层的就业情况。并宣称将要严惩那些把工作机会转移到海外的公司。

(2)产品安全标准

奥巴马曾宣布将禁止进口铅含量超标的玩具。这标志着围绕牙膏、食品和药品等中国产品的安全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加深了美国对中国制造品的争议。

2.2间接因素

(1)个人背景中的亚洲因素

奥巴马童年时代曾经在印度尼西亚生活过4年,奥巴马的祖母仍然居住在肯尼亚,还有同母异父的妹妹定居在印度尼西亚。他本人与亚洲有着深厚渊源,在亚洲的经历也塑造了他多元的世界观。

(2)人民币汇率

2008年10月29日奥巴马给美国纺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席卡斯约翰逊写信承诺,一旦当选,他会对通过各种外交渠道对中国施加压力,促使人民币升值,并改变中国的外汇政策,使中国减少出口,增加国内消费。

(3)安全

在安全方面,能源竞争、污染扩散、工业和技术间谍、持有美国国债威胁其金融安全等问题可能将被重提。

(4)政党及内阁成员

民主党代表美国蓝领阶层、弱势群体、制造业、高科技、劳联-产联等阶层利益,这些都是对华贸易的受伤者或利益未得到完全保护者,他们对保尔森发起的战略经济对话未能实质性施压中国感到失望,对布什政府片面代表大金融、大跨国垄断资本家利益表示不满。因此必然给奥巴马施加更多压力。

副总统拜登,1979年和2001年两度访问中国。国务卿希拉里,对中国人民来说并不陌生,具有混合性记忆,在克林顿任内期间中美经济曾十分繁荣,不过也曾发生过轰炸南联盟的事件。

现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成员、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蒂莫西?盖特纳为新政府财政部长,他的经济政策将更倾向于寻求全球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协作,并将毫不吝啬于对市场的干预。

3分析与展望

3.1分析

(1)直接影响

根据奥巴马的言论,他可能在贸易方面对中国采取强硬攻势,奥巴马政府将想方设法限制中国某些产品进入美国,以此为美国的相关行业增加就业职位。可能提出的理由包括:中国的产品安全问题、产品制造中的环保问题、涉及企业劳动条件的所谓人权问题、侵犯知识产权问题等等。

而这所施行的一切,就是超级保护主义:一种更隐蔽的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隐形保护方式、各种非关税壁垒,比如技术标准、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都可以被用来限制进口和保护出口。

(2)间接影响

1)个人背景

虽然奥巴马与亚洲以及中国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这并不会从本质上改变其政策主张。作为美国总统候选人,服务美国、为美国人谋求利益,才是候选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他的这种身份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的。

2)人民币汇率

在3年前,两国之间的汇率波动空间很小,而现在随着美元的变化等一系列经济因素,波动幅度在扩大,这是市场所驱动的。中国的崛起和人民币的崛起,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有能力来处理自己的事情,中国的金融体系比起美国更加的渐进。主流并不认为奥巴马真的会采取措施向中国施压来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3)内阁团队

外交政策班底是一个相对务实团队,属于民主党外交政策中的温和派,更强调运用外交以及经济援助等软实力来推进美国利益。奥巴马、拜登、希拉里等人的对华表态并无过激之处,其亚洲团队中的中国通居多,大都是客观务实者。

3.2展望

假设奥巴马对中国的上述政策得以实现的话,人民币升值会降低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贸易壁垒会限制中国对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出口,出口的降低会直接抑制中国对初级原材料的需求,这必然将对中国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贸易专业篇8

   关键字:国际贸易专业;信息化;建设

   本文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国际贸易专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一、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信息素质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为了调查企事业单位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信息素质满意度的状况,同时为迎接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我系对2007届165名、2008届175名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所在工作单位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邮寄问卷340份,收回有效问卷315份,主要考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信息素质的满意度从这次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我系培养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信息素质基本上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但是也可以看出毕业生的信息素质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具体的统计数据如图1所示:

   2、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信息素质的期望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的阴霾下,全球贸易急剧下降,很多企业都采取了减员增效的方式应对困境。这更加大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的困难。因此,企业在招聘这类人才时,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调查对象普遍认为21世纪对国际贸易人才除了在windows/office这些初级方面有要求外,还期望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能够熟悉电子商务和熟练使用sql、access等数据库软件。在"你是否认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有必要掌握更高的计算机水平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调查中,95.3%的人认为有必要,只有4.7%的人认为不必要。

   3、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信息知识体系的要求调查显示,伴随着国际贸易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2006年我国国际贸易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平台启动后,用人单位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一般都要求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以上考试。在二级考试中,包括visualfoxpro数据库、c语言程序设计、公共基础知识、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等。同时用人单位更强调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要求他们能够了解某一门计算机语言,能够读懂或者编写一些小程序,以便更好的工作。

二、国际贸易专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根据学校办学层次,我院国际贸易专业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培养国际贸易专业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但是,根据上述我们所做的调查和参考同类院校相同专业的培养方案,结果显示,目前相关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养出来的人才尚不能够很好地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需要以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此次调查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出更加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国际贸易人才,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国际贸易专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具体思路见图2所示:

1、更新教育观念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贸易的运行模式和交易方式,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我们必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出既懂得信息技术和管理技巧,又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当前教育理念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并根据用人单位和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更新教育观念,并指导教育实践。

2、修订培养计划

   根据学院的有关精神,我系国际贸易专业09级培养计划正在进行修订工作。为了切实加强国际贸易专业的信息化建设,我认为很有必要在培养计划中不断充实信息化类的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可以加入"visiblebasic"、"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基础"和"数据库应用"等信息化类课程,并在专业选修课中可以引入"网页编程技术"、"电子商务概论"和"网络营销学"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有利于牵动有关国际贸易专业建设全方位变动。另外,在修订培养计划时,务必要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占整个课程学时的40%以上,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落实教学过程

   (1)更新教学大纲。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内容必须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把基础理论和最新知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高校培养的信息化国际贸易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然而,很多任课教师经常是一本教案讲几年,习惯于按照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教学,不能及时根据最新情况更新教学内容,不能准确把握目前的社会需求。我们只有及时更新教学大纲,加入当前最新的理论,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2)提高实践能力。目前,在多数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中,很多高校更多地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很少有相配套的实践项目。同时由于对口的实习单位较难联系,所以安排较多的是参观实习,所以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起不到很好的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应充分利用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利用实验室的先进设备开展实验教学和模拟教学,并可以利用实验室帮助学生掌握visiblefoxpro、microsoftaccess等数据库软件。另外,学校还可以与外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保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信息素质。

4、加强企业互动

   为满足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信息素质不断提高的需要,学校应当不断加强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良性互动中不断提高国际贸易专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同时学校也应该积极与阿里巴巴等知名的电子商务企业加强合作,借助其先进的模拟培训和考试平台,鼓励学生多考证,如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应用专员证书、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国内贸易应用专员证书和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上零售应用专员证书。通过该公司网上平台考试合格后,加入该公司的人才库,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三方互动,为企业培养国际贸易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詹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信息化改造的思考【j】2006年10月,第10期

贸易专业篇9

关键字:国际贸易专业;信息化;建设

本文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国际贸易专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一、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信息素质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为了调查企事业单位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信息素质满意度的状况,同时为迎接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我系对2007届165名、2008届175名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所在工作单位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邮寄问卷340份,收回有效问卷315份,主要考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信息素质的满意度从这次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我系培养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信息素质基本上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但是也可以看出毕业生的信息素质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具体的统计数据如图1所示:

2、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信息素质的期望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的阴霾下,全球贸易急剧下降,很多企业都采取了减员增效的方式应对困境。这更加大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的困难。因此,企业在招聘这类人才时,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调查对象普遍认为21世纪对国际贸易人才除了在windows/office这些初级方面有要求外,还期望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能够熟悉电子商务和熟练使用sql、access等数据库软件。在"你是否认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有必要掌握更高的计算机水平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调查中,95.3%的人认为有必要,只有4.7%的人认为不必要。

3、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信息知识体系的要求调查显示,伴随着国际贸易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2006年我国国际贸易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平台启动后,用人单位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一般都要求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以上考试。在二级考试中,包括visualfoxpro数据库、c语言程序设计、公共基础知识、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等。同时用人单位更强调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要求他们能够了解某一门计算机语言,能够读懂或者编写一些小程序,以便更好的工作。

二、国际贸易专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根据学校办学层次,我院国际贸易专业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培养国际贸易专业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但是,根据上述我们所做的调查和参考同类院校相同专业的培养方案,结果显示,目前相关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养出来的人才尚不能够很好地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需要以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此次调查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出更加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国际贸易人才,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国际贸易专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具体思路见图2所示:

1、更新教育观念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贸易的运行模式和交易方式,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我们必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出既懂得信息技术和管理技巧,又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当前教育理念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并根据用人单位和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更新教育观念,并指导教育实践。

2、修订培养计划

根据学院的有关精神,我系国际贸易专业09级培养计划正在进行修订工作。为了切实加强国际贸易专业的信息化建设,我认为很有必要在培养计划中不断充实信息化类的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可以加入"visiblebasic"、"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基础"和"数据库应用"等信息化类课程,并在专业选修课中可以引入"网页编程技术"、"电子商务概论"和"网络营销学"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有利于牵动有关国际贸易专业建设全方位变动。另外,在修订培养计划时,务必要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占整个课程学时的40%以上,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落实教学过程

(1)更新教学大纲。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内容必须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把基础理论和最新知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高校培养的信息化国际贸易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然而,很多任课教师经常是一本教案讲几年,习惯于按照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教学,不能及时根据最新情况更新教学内容,不能准确把握目前的社会需求。我们只有及时更新教学大纲,加入当前最新的理论,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2)提高实践能力。目前,在多数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中,很多高校更多地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很少有相配套的实践项目。同时由于对口的实习单位较难联系,所以安排较多的是参观实习,所以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起不到很好的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应充分利用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利用实验室的先进设备开展实验教学和模拟教学,并可以利用实验室帮助学生掌握visiblefoxpro、microsoftaccess等数据库软件。另外,学校还可以与外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保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信息素质。

4、加强企业互动

为满足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信息素质不断提高的需要,学校应当不断加强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良性互动中不断提高国际贸易专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同时学校也应该积极与阿里巴巴等知名的电子商务企业加强合作,借助其先进的模拟培训和考试平台,鼓励学生多考证,如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应用专员证书、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国内贸易应用专员证书和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上零售应用专员证书。通过该公司网上平台考试合格后,加入该公司的人才库,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三方互动,为企业培养国际贸易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詹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信息化改造的思考【j】2006年10月,第10期

贸易专业篇10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产业内贸易;国际分工

中图分类号:F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172-03

一、贸易垂直专业化之发展趋势

贸易上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它使国际分工深入到了产品的生产阶段内部,每个国家只在商品生产的特定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该现象起先由Balassa[1]提出,其定义为“将一项商品的连续生产过程垂直分割成一条垂直的贸易链,而由每个国家以其比较优势专业化某阶段,也就是附加价值化其中部分的商品生产过程。”其他学者也提出很多类似的学术名词来形容贸易上的垂直专业化现象。例如:国际生产分工(internationalFragmentation)、价值链分割(SlicingUptheValueChain)、生产过程分工(DisintegrationofproductionFragmentation)、生产过程内部专业化(intra-productSpecialization)、向外购买(outsourcing)、国际生产分配(internationalproductionSharing)等。

Hummelsetal.[2]随后把贸易垂直专业化现象进一步定义为“在商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当中,有超过一个以上的生产阶段,在这些生产阶段里,一个国家专业化也就是附加价值化其中某部分的生产阶段,这些生产阶段至少要横跨两个国家以上。”其指出,此贸易垂直专业化现象的动力来源,主要是较低的贸易障碍、运输技术的进步、资讯技术的发达等驱动力量,诸如这些可以缩短国与国或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空间和距离,并使跨国贸易的成本相对降低因而促进此现象发展的传导途径,都和贸易垂直专业化现象息息相关。

audet[3]、Campa[4]和Glassetal.[5]以及Hummels等的经验研究表明,垂直专业化分工使全球中间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大大上升,对各国的生产效率以及出口绩效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后,学者们进一步通过量化方法说明了国际垂直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度量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与趋势的主要方法包括应用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口中包含的进口中间投入比重或进口中间投入占总产出、总投入的比重,以及使用中间品贸易、加工贸易等国际贸易统计数据间接说明垂直专业化贸易的情况。其中较好的方法是Hummels等建立的VS(verticalspecialization)指标,即计算出口中包含的进口中间投入价值(VS值及其占总出口的比重(VS比重)。

当前,贸易上跨国界的垂直贸易网络愈来越密集,像这种贸易型态与本质的改变,持续朝向国与国之间的相互生产分工,从中所创造贸易的机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姚洪心、万顺福[6]的研究认为,各国正逐步透过贸易自由化的关税政策,利用贸易障碍降低的驱动力量来加深贸易上的垂直专业化现象,由此更加密集与频繁地进口中间财货予以加工后再出口的跨国贸易,进一步激贸成长,其中所创造的利润与附加价值更是对整体国民经济表现具有莫大的助益。

二、垂直专业化理论结构与模型拓展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垂直产品差异化的模型假定是建立在赫克歇尔―奥林模型(Heckscher-ohlinmodel)的固定规模报酬技术水平与李嘉图模型(Ricardianmodel)不同水平的要素禀赋密集上。而产品之间的差异所发生的产业内贸易主要是在于两个国家不同的所得分配、要素禀赋密集与同一产品部门的技术水平。高质量的产品,拥有高资本劳动比的禀赋水平与高产品价格;同理,低质量的产品,拥有低资本劳动比的禀赋水平与低产品价格,而这也取决于一个国家中每个代表性个人其所得分配所需要的一种特定产品之质量,这些种种不同的产品质量依其不同代表性个人的所得分配所形成的总和需求来决定与发生。即高所得的国家出口高质量与高价格的产品,低所得的国家出口低所得与低价格的产品。

Hummels等以Dorrnbuschetal.[7]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模型Ricardiantrademodel之应用为其基础延伸的理论架构与模型,对国际贸易上的垂直专业化现象架构出一个动态的理论模型,其理论假设为商品的生产过程皆为连续。商品的生产阶段都在固定规模报酬(CRS)技术的情况下由生产的要素禀赋劳动来完成,而第一阶段的产出单独由劳动要素来生产,第二阶段的产出则由第一阶段的产出再配合生产要素资本加以生产,生产函数皆为Cobb-Douglas形式,且市场皆为完全竞争的型态。

Jonesetal.[8]以Ricardiantype生产过程被切割于区域与区域或国与国之间不同劳动技术投入的需要,或是以Heckscher-ohintype生产过程被切割于不同要素密集的区域或国家,新建立出一个理论模型。其指出中间财货的贸易超过最终财货的国际生产分工动态现象,生产的制造过程不再受到国与国或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贸易范围所局限,并透过新技术的发展、国家的贸易自由化与国际之间相互协商,使联结这些贸易于中间财货所花费的联结成本降低,助长了国际生产分工现象大幅成长。

除了从国际贸易纯理论出发解释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还有一些学者另辟蹊径,将产业组织与契约理论的概念纳入贸易模型,将贸易与企业组织模式选择相结合以解释国际垂直专业化,特别是外包的发生[9]。这一分析框架代表了国际垂直专业化理论与实证研究领域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三、贸易垂直专业化经济效应分析

现有文献表明,国际垂直专业化对生产效率、出口绩效与产业发展等均有重要影响。Hummels等指出,近几十年来,国际垂直专业化的长足发展使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性质发生了重要变化,并成为国际贸易增长强有力的推动机制。国际垂直专业化使标准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由产品间分工扩展到产品内分工,但与标准贸易理论相类似。Deardorff[10]、Jones与Kierzkowsk[8]等指出这一现象仍然建立在比较优势与规模经济等因素的基础上,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国在特定产品不同工序的比较优势,并充分实现各生产环节的规模经济,因而有利于生产成本节约和生产效率提高。Jabbour[11]等证实了垂直专业化可以成为技术扩散的途径,而这种技术扩散有利于技术接受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ando[12]以1990年、1994年、2003年为三个时间点,将全世界各重要贸易国家机械设备方面个别出口与进口中零件成分所占的比例加以衡量,利用Decomposition-typethresholdmethod,以东亚各国机械设备方面的商品贸易和其零件成分贸易两者为主,区别各国整体贸易中单边贸易、垂直产业内贸易和水平产业内贸易三种不同的贸易形式所占的比例,实证指出东亚各国之间垂直产业内贸易大幅提高,而典型的单边贸易则相对降低。

athukoralaetal.[13]以1992年、1996年、2003年三个年份的数据与资料来比较全球各贸易区域中重要国家的进口与出口贸易所占比例增长情形,发现东亚区域中间财货贸易形式所占的比例要高于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区域内各个国家在产品生产分工双边贸易网络的相互作用与供给是引领中间财货大量贸易的最主要原因,并利用引力模型(Gravitymodel)与多个解释变量,来说明全球各个主要国家中间财货贸易与最终财货贸易之增加原因并加以相互比较与分析。

Helgetal.[14]指出,中间财货与半成品占贸易总值的比例正持续增长,这些从另一个国家所制造的中间财货与半成品,运送到本国再经由制造与服务的活动来加以完成,其称此跨国生产组织的结构为“国际分工”。通过观测欧洲被国际生产分工现象影响的产业中与其劳动市场中要素比例的使用改变去观察被影响的劳动需求效果,利用outward-processing-tradeData研究分析了国际生产分工现象很盛行的两个欧洲国家,其认为在一个开放经济体系的CGe模型中,衡量进口财货与国内生产财货之间相互替代的armingtonelasticities扮演了相当重要的参数角色。

20世纪80年代以来,垂直专业化分工在中国以加工贸易的形式取得了长足发展。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1981年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国总出口的比例4.82%,1990年上升为40.94%,2004年进一步上升至55.28%。中国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反映了中国参与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在不断提高。目前,学术界对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会影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点没有什么争议,但对这种影响的具体计量分析尚属鲜见。同时,此影响对不同类型产业有何差异以及差异的形成机理等均有待揭示。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是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重要表现,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课题组等的实证分析表明[15],中国参与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一般认为中国从这种分工和贸易中获得了利益,但国内外理论界对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效应进行专门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尚不多见。

张小蒂与孙景蔚[16]在分析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时引入了垂直专业化因素,对二者的关系做了回归分析,揭示了该影响在不同产业中的差异性,并对“差异”形成的机理做了理论探索,认为从长期看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但该文认为垂直专业化对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提高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其影响是负面的,这一结论还需进一步验证。

胡昭玲[17]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就中国工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工业的竞争力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这种正向影响的程度不同,前者参与国际垂直分工的水平更高,从中获益的程度也更大。

高越、高峰[18]就中国在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地位做了深入分析,认为中国是进口半制成品并加工装配成消费品,然后出口,其主要形式是加工贸易。

四、结语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盛行是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第二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明显特征,带来了世界贸易性质的改变与贸易量的快速增长。对国际垂直专业化的大量研究,使标准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围、方法与结论等得到拓展。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由产品间分工深入到产品内分工,在研究方法上形成了产业组织理论与贸易理论相结合的新的分析框架。从经济影响看,国际垂直专业化使贸易利益的范围扩大,而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较之标准贸易模型的结论更为不确定。

垂直专业化深化了国际分工的程度,使国际分工的对象深入到工序层面,从而扩展了国际分工与贸易利益的范围。与此相类似,国际生产分割带来的分工细化与深化可以使那些在某个特定生产环节具有优势的国家也获得利益。从国际垂直分工中获利多少,直接取决于参与什么层次的分工,取决于在垂直专业化链条中占有什么位置,取决于对整个价值链的控制能力。因此,发展中国家在以现有要素禀赋为基础积极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交换的同时,应当不断提高基础要素的质量和效率,并不断提升在国际垂直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Balassa,Bela.tariffprotectioninindustrialCountries:anevaluation[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67,73(4):573-594.

[2]Hummels,David,Junishii,Kei-muYi.thenatureandGrowthofVerticalSpecializationinworldtrade[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2001,(54):75-96.

[3]audet,D.GlobalizationintheClothingindustry.inGlobalizationofindustry:overviewandSectorReports[m].paris: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1996.

[4]Campa,Jose,GoldbergandLinda.theevolvingexternalorientationofmanufacturingindustries:evidencefromFourCountries[J].FederalReserveBankofnewYorkeconomicpolicyReview,1997,53-81.

[5]Glass,amy.JandKamalSagg.innovationandwageeffectsoninternationaloutsourcing[J].europeaneconomicReview2001,(45):67-86.

[6]姚洪心,万顺福.国际市场格局演化中的贸易竞争与联盟[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6).

[7]Dornbusch,Rudiger,StanleyFischerandpaulSamuelson.Comparativeadvantage,trade,andpaymentsinaRicardianmodelwithaContinuumofGoods[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1977,67(5):823-839.

[8]Jones,Ronaldw.,HenrykKierzkowskiandChenLurong.whatdoesevidencetellUsaboutFragmentationandoutsourcing[J].internationalReviewofeconomicsandFinance,2005,14(3):305-316.

[9]Spencer,Barbara,J.internationaloutsourcingandincompleteContracts.nBeRworkingpaper,no.11418,2005.

[10]Deardorff,alan.FragmentationinSimpletrademodels[m].mimeo:Universityofmichigan,1998.

[11]Jabbour,LizaandJean-Louismucchiell.technologySpilloversthroughBackwardLinkages:theCaseoftheSpanishmanufa-turingindustry[m].CahiersdelamSe,2004:73.

[12]ando,mitsuyo.FragmentationandVerticalintra-industrytradeineastasia[J].northamericanJournalofeconomicsandFinance,2006,17(3):257-281.

[13]athukorala,premachandraandnobuakiYamashita.productionFragmentationandtradeintegration:eastasiainaGlobalContext[J].northamericanJournalofeconomicsandFinance,2006,17(3):233-256.

[14]Helg,RodolfoandLuciatajoli.patternsofinternationalFragmentationofproductionandtheRelativeDemandforLabor[J].northamericanJournalofeconomicsandFinance,2005,16(2):233-254.

[15]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垂直专门化与中美贸易[J].世界经济,2006,(5).

[16]张小蒂,孙景蔚.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世界经济,2006,(5).

[17]胡昭玲.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工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财经研究,2007,(4).

[18]高越,高峰.垂直专业化分工及中国的分工地位[J].国际贸易问题,2005,(3).

aResearchSummaryontradeofVerticalSpecialization

LiLi

(Shenzheninstituteofinformationtechnology,Shenzhen518029,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