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52:14

病原生物学篇1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SpoC模式

病原生物学是研究与疾病相关病原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的学科,是重要的联系基础与临床的基础医学课程。慕课作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目标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角落”,这对传统的大学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非一流大学如何在mooC的教学趋势中更好的立足是其中多数教师的思考方向[1-2]。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是2013年提出的,包括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是对慕课的一种新诠释,是小型的慕课学习方式。为了探索SpoC是否适用于病原生物学教学,我们中在原有教学平台资源基础上,借助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慕课平台建设了属于本校的SpoC病原生物学课程体系,并在实验班中进行应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4级实验班100名学生作为研究组,同期小班授课的100名普通班学生作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上学期成绩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网络授课平台应用的是“好大学在线”SpoC平台,教学由本学科有相应资源专长的教师精心设计、录制和最终建立的病原生物学视频和网络部分资源进行授课。2.方法:对照组学生进行病原生物学的正常教学模式。实验组学生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SpoC教学:SpoC具体实施流程:首先教师学习相关院校翻转课堂和慕课资源,设计病原生物学mooC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学习并培训教师ppt、屏幕截图、Camtasiastudio及prizi等可以使教学课件和讲授更加生动的软件录制工具;设计mooC的病原生物学信息资源并写出课程蓝本;在临床班级中试用后,统计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和视频的反馈,总结优缺点,给予及时改进;根据学生意见建议,最终建成较为完善的病原生物学mooC体系;在2014级实验班学生中使用该平台进行教学,教学每周4学时,学生网络自学后,完成课后测试,并完成同学间自评,同时与教师通过平台进行教学互动,完成教学内容;学期末发放“关于病原生物学慕课(mooC)教学平台的调查问卷”,统计学生反馈结果。对比两组期末成绩。3.教学评价:学生的期末试卷相同,学期末对两组成绩进行记录,并分析。调查问卷包括:学生性别、年龄;是否有过网络课程学习专业课的经验;哪些课程适合慕课形式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相比,慕课的优势;如果你接受不了慕课,原因是什么;您觉得慕课相对于传统课程的优点;如果条件允许,是更倾向选择慕课还是传统课程;如果网上学习可以得到学分认证,是否会接受慕课形式的学习;对于病原生物学mooC平台,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影响您使用病原生物学慕课的不利因素及对病原生物学mooC平台提出建设性建议。4.统计学分析:应用SSpe16.0软件多数据进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学生期末成绩分析:统计学生期末成绩,其中实验组多数学生成绩集中80~100分;不及格人数1人,询问后发现,该生的其他的科目也有不及格现象,并且常常沉迷游戏。而对照组学生成绩更多集中在60~90分。在80~100分人数两组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不及格人数对照组7人(学生提出没有及时复习和玩手机是没有考好的原因),成绩符合正态分布,但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结发现,SpoC教学模式学生成绩更好。2.实验班学生调查问卷结果:调查问卷是在网络上完成的。统计结果发现100%的学生有过网络课程学习专业课的经验;64%学生认为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学科更适用慕课形式学习,36%学生认为任何课程都可以;与传统课堂学习相比,慕课的优势学生认为学习的时间比较宽松,并且学生更多的课业学习是在晚上,甚至午夜;接受不了SpoC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没有教师面对面的学习,精力不集中,以及部分学生喜欢教师面对面授课,认为肢体语言更重要;如果条件允许59%的学生选择可以慕课教学,但必须是混合式教学,不接受全部慕课教学;如果网上学习可以得到学分认证,100%学生选择会接受慕课形式的学习;对于病原生物学mooC平台,学生建议课程的界面设计应该更加简洁,便于操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时,应及时回复问题,同学之间教学互评参杂了关系的因素,50人左右需配备一名助教。讨论SpoC是最早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德曼•福克斯教授提出的,相对于mooC的大型而言,对学生人数有了限制,当前的SpoC教学主要针对大学生,并且主要是结合了课堂教学和在线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把课程的重点、难点制成视频,可以依据教学的目的和计划以及学生的要求,自由设计课程进度和评分条件[3-4]。选取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入选者必须保证学习进度,结束后可以被授予相应的学分。目前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进行了相关的课程教学,相对于mooC的优势主要有SpoC完美避免了精英大学的排他性,也避免了mooC带给非一流大学的冲击,教师可以根据专长设计课程,供给本校学生学习,学习的完成率也大幅增加了。其次,SpoC模式成本较低,甚至可以用来创收,优质的网络课程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和社会人员学习。以更短的时间学习更多的课程,学生也可以根据不同接受程度提前或拖后完成学业。SpoC重新定义了教师的作用,让更多的教师回归校园,教师成为指导者和促进者,激发了教师的热情和学生的课堂活力。本研究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首次应用“好大学在线”平台,在实验班进行了SpoC的教学模式探索,教学资源由专业教师精心设计,进度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按照每周4学时左右的进度进行教学,网络课程教学板块包括教学视频,讨论,小测试,教学评价,推荐阅读及师生互动板块等。期末成绩与同等成绩的平行班学生成绩进行对比发现,SpoC在学生中反响较好,大多数学生赞成这种教学方法。但也有学生提出,课程的界面设计应该更加简洁,便于操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应及时回复问题;同学之间教学互评参杂了关系的好恶;提出是否可以50人左右配备一名助教的好建议,便于更好与教师互动。而学生的成绩分析发现,SpoC模式的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普遍偏高,研究认为学生在SpoC模式学习中,可以更好的与同学和教师之间进行沟通,学习过程中每位同学的关注点不同,但因为讨论和打分环节需要学生的互评和教师的回复,虽然回复时间不是即刻,但可以比较快速、全面的发现自身问题并得到解决,所以,学习效果显著提高。但同时也发现了本次病原生物学SpoC教学的不足,即网络界面比较复杂,部分视频资源不够精美,部分知识点没有收录,教师配备较少,导致学生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我们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完善资源,与学生沟通,逐步建成可以推广到兄弟院校的慕课资源。志谢本课题研究借助了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平台,尤其是余建波教授等的文章和思路支持,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汪琼,张桐.2014年美国慕课发展回顾[J].电化教育研究,2015,4:35-43.

[2]郦金梁.清华mBa全球首创SpoC课程打造全球化教学体系[R].腾讯教育,引用日期2015-11-4.

[3]梁照,余钰,张桂力.基于SpoC环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6,7.

[4]斯蒂芬•哈格德.慕课在成熟[J].2014,5:92-112.

病原生物学篇2

【关键词】变态反应和免疫学;教育改革;专业,医学病原

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类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医学基础课,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起到桥梁衔接作用,这门课为免疫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学习其他医学课程打下基础。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在本校开设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自学能力较差、还没有学过临床课,面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这门课,普遍反映知识量大,内容繁杂,理论抽象,难以掌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使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能更好地满足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教研室从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几个方面对临床医学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作者总结对临床医学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中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1根据专业需要安排教学内容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但是教学大纲的模式化,加之教材的滞后性,导致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1]。同时,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成为研究热点,有非常多的新进展,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在临床应用方面变化较大,使得既有教材更加跟不上临床医学的发展[2-3]。根据这种情况,本教研室拟定以下措施:1.1深入医院调研调研内容有:临床常见的免疫学应用,如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过程,诊疗的手段、方法与防治原则;预防接种的意义及应用;最常见免疫病,如青霉素过敏、花粉过敏、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的诊疗过程、方法及防治原则。1.2以临床诊疗过程组织教学内容把原有的免疫系统组成、主要免疫分子的作用、免疫应答的发生发展过程等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改为机体在遭遇感染或免疫异常时的病理变化及后果、免疫病发生和防治原则等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对于与临床应用关系较少的内容进行删减,增加与疾病诊治关系密切的教学内容。这样以疾病为中心,诊疗过程为主线的模式,将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与临床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抽象难懂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2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对知识熟练掌握应用是教学的唯一目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习机械,知识面狭窄,难以适应临床课要求[4]。在本教研室的教学改革中,应用“以疾病为中心,诊疗过程为主线”的模式,除了调动起学生对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去寻找相关学习内容的资料,对临床问题多思考、多分析,与教师、同学多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此外,由于学习本门课时,学生处于第一学年,在自主学习的方式与技巧上还比较欠缺,因此,在课前应组织对之前学习内容的温习,课程结束时应组织总结。对一些相关性较大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和对比。让学生对平时强调的重点内容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有意识地指引他们自己去归纳常见的知识要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与技巧,强化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3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操作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传统的实验课往往是讲完—个章节的理论,之后安排一次实验,实验均为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零散,各实验之间缺乏联系,以学生重复教师演示实验或教师讲学生作为模式[5-6],这样的实验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鉴于此,教师尝试用综合性实验取代原来的验证性实验。如本年度开展的新型实验课,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过程,首先分离培养菌株,进行染色观察后接种到实验动物身上,再从实验动物身上观察感染该细菌后的局部或全身表现。这样的实验内容延续性强,知识成体系,既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又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操作,不但温习巩固了理论课知识,还可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学生中获得广泛好评。

4建立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多接触本课程的最新进展

当代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具有极快的发展性,因此,需要对其新进展、新技术、新知识不断地学习,这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要求,还是学生的学习需要,但是往往教材跟不上技术发展更新速度。本校正在建设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让学生除了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外,多接触和学习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新知识、新进展,并且对目前国内的免疫病、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情况进行学习了解。同时,本校建设的网络教学平台还有丰富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可以更为直观、生动地为学生介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相关的临床知识。此外,教师还考虑在网络平台上设立自考自查的模块,让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对自己的知识学习和掌握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能及时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学习。

5注重在教学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道德教育

医学生是未来战斗在医疗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对学生的人文道德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学生如何为人,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职业道德[7]。近年来,临床一线医疗纠纷频繁,甚至还有一些影响大并且非常恶劣的医疗纠纷,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对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是相当必要的。但是,在这里的人文道德教育如何插入,并且保证不能喧宾夺主影响理论教学,需要长期探讨、反复实践。在此仅以作者经验为例:在免疫学预防的教学中,介绍中国古代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历史,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介绍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耐药情况时,穿插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必要性教育、临床操作规范教育等,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介绍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疾病时,穿插医疗人文关怀、保护患者隐私等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医患关系,培养职业道德。总之,只有医术,没有道德素养的医学生是社会危险品,必须让学生在学习医学知识的同时,多进行人文道德学习,了解医学职业的特殊性,及早培养起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这样才能让教师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为社会服务的医学人才。

6加强教师自身学习和素养,配合教学改革发展

现代医药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高校教师[5]。教师要多形式、多渠道的提高自身的素养,同时通过课堂教学将综合素质教育思想融入专业教学。作为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科发展情况、多参加学科年会报告学习、多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学习,尽快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保持自己在知识和道德素养上的先进性,以此更好地教育学生。总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应坚持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多开展师生交流互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在各种教学组合的优势下,发挥每位教师的教学特色,更好地教育、教导学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后面的临床课程学习和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段斯亮.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90-91.

[2]吴艳峰,曹雪涛.关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27(5):468-470.

[3]胥振国,蔡玉华,刘修树.高职药学专业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2,28(9):849-851.

[4]刘燕,张继星,布日额.免疫学教学改革探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4):450-452.

[5]吴素琴,郑剑玲,王美惠.高职免疫学技术教学改革与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5):21-22.

[6]廖明生,蔡杏珍,李恩亮.提高高职高专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3):96-97.

病原生物学篇3

一、前言

病原生物学包括人体寄生虫学和医学微生物学,它是当今高等医学院校一门至关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它代表着当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前沿。通过该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对学习该专业的学生来说极为重要。学习病原生物学,改良实验方法、技巧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掌握好该学科的重要手段,因此重视病原生物学的实验教学,打破学科之间的界线划分,改变单学科独立实验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让学生掌握病原生物学的整体概念,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且对学生在该领域的科研创新有着极其非凡的意义。

二、关注生活,联系实践,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

“实践是理论的源头”。在教学中,教师教学要多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对病原生物学有极其切身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学习病原生物学的热爱和兴趣,是学好病原生物学的动力和源泉。在不断探索和改革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在学生初次接触病原生物学时,联系生活、实践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向学生阐述病原生物学在生活实践中的重要作用,给学生带来先入为主的观念,可以让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在课程中,不断地把相关理论和实际生活相关联,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的学习自主动机,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问题进行不断地探索。同时,在理论课上,教师可以先拟一些现象和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为什么微生物会产生耐药性,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解决日益严重的耐药现象这一问题?为什么已被控制的疾病又会卷土重来,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在接下来的授课中,逐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渐渐揭开谜底,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中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如此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并让学生热情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探索病原生物学的相关问题,为深入理解理论和进行实验探索做了良好的铺垫。近年来有关病原生物学的大量新闻报道让学生对这些病原生物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把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引入课堂教学中,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更加生动,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强烈欲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对学好病原生物学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病原生物学的研究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为更好的探求相关问题找到依据。

三、灵活多变,重视实验教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病原生物学的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它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对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入理解的有效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科研究实验单一,无法打破学科界限,使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让学生对病原生物学有整体的概念认识。同时,实验操作单调,固守成规,生搬硬套理论,不能让学生把他们所学到知识和理论灵活地运用到实验与实践中去。教学模式刻板,缺乏新意,极大地禁锢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造性,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实验热情,笔者认为,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获取知识的模式,要化被动为主动,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探索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扩大实验教学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全面了解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科技发展的不竭生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当成为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教育中我们常说,学生,这年轻的一代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为推动社会发展、科学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让他们更好掌握基础知识,并要大力鼓励他们把这些知识积极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病原生物学领域不断开拓新的疆土,并将创新成果有效地利用到服务社会中去。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目的进行不断地探索,既不能墨守传统教学中老套刻板、毫无活力的模式,也不能生搬硬套国外已有的教学方法,我们应积极适应时代,结合当下的实际现状,探索属于我们自己行之高效的教学方式。

五、把网络技术与病原生物学教学相结合

病原生物学教学模式,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其中网络技术这一时代产物为生活、学习、工作的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改变。把网络技术与病原生物学教学相结合,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丰富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如在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中会用到很多病原体标本,由于各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随时随地地利用这些标本。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专门的病原生物学教学网站,把这些标本生成图片备份到网站上,让学生能够随时结合自己的需要,利用网站上的标本图片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同时,还可以在网站上开设相关教学课程,搭建教师远程教育平台,既让学生随时可以获取知识,又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便捷的移动课堂。网络技术平台的使用,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创造了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

病原生物学篇4

将病原生物学教学网站与传统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探索出一种以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的新型基础医学教学模式。一方面,充实了课堂讲授内容,扩展了授课领域,增强了知识的逻辑联接和学科的交叉融合;另一方面,实现了互动式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并且及时直观地反馈了教学效果。试点和调查表明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良好。

【关键词】 病原生物学;网络辅助教学;教学模式

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教学已经成为新的、重要的教育模式。它采用文、声、图、像等为主要教学方式,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方法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具有各种媒体信息传递和人机交互功能,可实现网络多媒体信息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1]。病原生物学含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两门课程,是与临床有密切关系的一门形态学科。近年该学科发展迅速,知识容量大,教学中又存在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为此我们依托校园网建立了病原生物学教学网站,将网络课程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探索出一种以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授课的新型教学模式。

1 病原生物学教学网站建设的基本原则

   

病原生物学教学网站的建设是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教育要有“两个重大转变”为指导思想,坚持课程建设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依照《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制作的病原生物学教学网站。借助网络工具,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病原生物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按照病原生物学教学目标的要求,病原生物学教学网站从教与学两方面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阐述、疾病发病机制的讲授、基本技术的介绍和运用等方面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将其一一展现出来。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式,清晰的框架网页布局,良好的导航系统,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本网站制作内容注重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既可作为教师教学课件,也可作为医学生自主学习和扩展学习的教学辅助手段。

2 病原生物学教学网站的设计

2.1 硬件建设将全部公共资源放在专用服务器上,而软件维持和内容添加则是在局域网中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可以进行,管理人员可以进行指定栏目的文件、图像编辑整理和上传资料功能,授课教师则通过专用帐号以及设置的权限进行网络资源库的上传功能,进行教学课件的管理以及进行网上答疑。

2.2 软件设计采用b/s结构进行后台管理,软件采用微软的c#语言进行编程。数据采用大型sql-sever数据库,满足将来的发展需求,软件的日常维护由学院的网络中心和本学科老师共同进行专业维持。

2.3 人员培养 为了系统能够正确使用,在网络建设初期专门组建了5人的网络小组,其中有本学科教学的业务骨干,也有对网络技术爱好的学生。小组人员通过的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培训和小组内部的学习交流,能够完全胜任目前网络的内容编辑和宣传推广的工作,为全面开展网络教学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4 网络课程的主要内容 病原生物学网络课程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部级规划教材《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为蓝本,同时兼有免疫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教材,网上公布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力求教学内容丰富充实,并且还具备网络学习下载、在线讨论、作业、答疑辅导、网络考试及评估、e-mail等功能,包括课程内容模块、讨论及答疑模块、作业模块、备课模块及资料库等。课程内容模块使各知识单元以图、文、声、像等多种方式呈现,学习者可随时方便地进入任一自己想学的学习内容。通过讨论及答疑模块应用讨论、答疑、邮件等方式,让学习者对某些学习内容进行深入讨论研究,并设立多个谈论主题,引导学习者深入探讨某些问题。作业模块包含多种题型的练习。客观题部分,该模块能对学习者的回答进行评判;主观题型,则只给出参考答案或设立讨论组,让学习者进行参考对照或进行讨论,此模块有助于巩固学习者的基础知识,拓宽学习者的思路。资料库设有与《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相关的一些资料,有常用名词的中英文对照库、图库、教学录像和实验录像等,有助于丰富学习者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另外还介绍相关网站、建立相关链接以丰富课堂内容。

3 病原生物学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设计

   

课堂讲授法是目前教学方式中运用最普遍的教学模式,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较多知识信息,教学效率相对较高;同时还具有成本低、通用性强、能寓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于讲授中等优点,这些优点决定了课堂讲授法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暂时不可取代的地位。相反“网络课堂”教学模式是交互式信息传递系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并能很好地解决传统课堂上重讲解、少实践、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但“网络课堂”强调学生的“学”,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学习自由度过大,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也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我们构建以课堂讲授为主体和以网络课堂为辅的教学模式,即将80%的课时用于在课堂上进行传统教学,20%的课时用于在cai实验室进行网络辅助教学;在实验课上以传统教学为主,删减一些验证性实验,补充网站上与病原生物学实验的相关视频内容。另外,开辟第二课堂,cai实验室、计算机房定期开放,鼓励同学利用业余时间登录教学网站进行自主学习。

4 病原生物学网络辅助教学的应用

4.1 研究对象和方法 分学期对我校2004级麻醉本科班和2005级临床医学本科班学生进行网络辅助教学。

4.2 调查内容与方式 在学期结束后,根据教学相关情况,在学生中进行访谈和无记名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是根据我校及本课程的特点自制的表格,共设计15个问题,包括对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态度、对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对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及效率等。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同学们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使用网络辅助教学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供实践基础。

4.3 调查结果 对200名本科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93.7%)对病原生物学网络辅助教学的模式都持认同的态度,支持新一轮的病原生物学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改革(87.5%),并普遍认为基于网络的辅助教学法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增进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知识吸收率,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91.5%的学生认为本教学网站内容丰富,87.5%的学生认为网络辅助教学比较先进。

5 体会

   

网络教学以互联网为桥梁跨越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突破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的限制,将授课课堂由教师、教室和实验室延伸到互联网所覆盖的任何一个场所,学生可利用校内甚至校外的任何一台联网计算机终端浏览、学习有关课程内容。网络教学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某一学科的先进教学方式或实验条件可以被校内或校外的各学科使用,从而可节省大量在基础设施上的重复投资而用于公共教育软件的开发和设计,有利于从整体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水平。

   

利用互联网和校园网开展网络辅助教学,不只是传统教学的补充,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信息技术、网络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网络辅助教学将成为未来学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网络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从理论到实践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技术层面上来说,互联网和校园网的迅猛发展已为网络辅助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比之下,网络教学平台、优秀网络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管理和利用却比较滞后,需要加大力度,联合攻关,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真正使网络辅助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病原生物学篇5

课程代码:0166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抵抗力的细菌结构是

a.芽胞B.外膜C.鞭毛

D.核糖体e.细胞壁

2.细菌的大小的测量单位是

a.毫米B.微米C.纳米

D.微微米e.以上都不是

3.细菌性菌毛的主要功能是

a.运动B.致病力C.接合

D.粘附e.抵抗力

4.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是

a.大肠杆菌B.链球菌C.脑膜炎奈瑟菌

D.结核分枝杆菌e.变形杆菌

5.不属于生化反应的实验是

a.Vp实验B.外斐实验C.糖发酵实验

D.吲哚实验e.甲基红实验

6.研究细菌性状应选用

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

D.衰亡期e.任何时期

7.关于热原质,错误的叙述是

a.大多由革兰阴性细菌产生

B.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

C.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

D.可被高压蒸气灭菌破坏

e.吸附剂及特殊石棉滤板可除去液体中大部分热原质

8.前噬菌体是指

a.已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

B.进入宿主菌体内的噬菌体

C.尚未感染细菌的游离噬菌体

D.尚未完成装配的噬菌体

e.成熟的子代噬菌体

9.有关质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质粒是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

B.质粒是细菌必备结构

C.质粒能在胞浆中自行复制

D.与某些细菌的耐药性有关

e.质粒可独立存在于细菌体内

10.编码细菌毒力的质粒是

a.F质粒B.结合性质粒C.Vi质粒

D.R质粒e.Col质粒

11.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

a.特异性多糖B.脂多糖C.核心多糖

D.核心多糖和脂多糖e.类脂a

12.病原菌在机体血液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物质,并随血流到达其他器官,引起多发性脓肿,称为

a.菌血症B.败血症C.毒血症

D.脓毒血症e.以上都不是

13.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

a.食物中毒B.发热C.休克

D.DiCe.白细胞反应

14.属于神经毒素的是

a.霍乱肠毒素B.肉毒毒素

C.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D.白喉毒素

e.葡萄球菌表皮剥脱毒素

15.可用类毒素预防的疾病是

a.伤寒B.痢疾C.白喉

D.结核e.百日咳

16.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是

a.杀白细胞素B.凝固酶C.透明质酸酶

D.荚膜e.耐热核酸酶

17.各型链球菌中,致病力的是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D群链球菌D.丙型链球菌

e.B群链球菌

18.大肠杆菌imViC试验的结果应为

a.+、-、+、-B.-、+、-、+C.+、+、-、-

D.-、-、+、+e.+、-、-、-

19.下列各种微生物不能通过除菌滤器的是

a.麻疹病毒B.斑疹伤寒立克次体C.支原体

D.L型细菌e.以上都可以通过

20.与立克次体有交叉抗原的肠道杆菌是

a.沙门菌的某些菌株B.志贺菌的某些菌株C.埃希菌的某些菌株

D.变形杆菌的某些菌株e.克雷伯菌的某些菌株

21.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由于食海产品或盐腌食品有关,这是因为该菌

a.耐碱B.耐酸C.嗜盐

D.耐高渗e.嗜温

22.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重要条件是

a.该菌芽胞污染伤口B.菌群失调C.伤口厌氧微环境

D.该菌的繁殖体污染伤口e.机体无免疫力

23.产气荚膜梭菌除可引起气性坏疽外,还可引起

a.食物中毒B.肺炎C.败血症

D.尿道炎e.以上都不是

24.目前已知的细菌毒素中毒性的是

a.肉毒毒素B.破伤风毒素C.霍乱肠毒素

D.志贺毒素e.以上都不是

25.白喉杆菌致病的最主要物质是

a.内毒素B.外毒素C.菌毛

D.侵袭性酶e.棒状杆菌噬菌体

26.BCG属于

a.死菌苗B.减毒活疫苗C.类毒素

D.抗毒素e.荚膜多糖疫苗

27.有关结核菌素试验,下述错误的是

a.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

B.可检测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状态

C.试验结果以局部红肿、硬结的直径为标准

D.可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况

e.12-18小时观察结果

28.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a.沙保培养基B.罗氏培养基C.庖肉培养基

D.巧克力色培养基e.亚碲酸盐培养基

29.关于支原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繁殖B.形态上具多形性C.具有坚韧的细胞壁

D.耐青霉素e.胞膜由3层结构组成

30.可通过眼-眼及眼-手-眼传播又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病原体是

a.沙眼衣原体沙眼亚种B.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C.鼠亚种

D.肺炎衣原体e.鹦鹉衣原体

31.钩端螺旋体主要的传染源是

a.病人B.带菌者C.鸟类

D.鼠类和猪e.犬

32.新生隐球菌常用的染色方法是

a.革兰染色B.抗酸染色C.镀银染色

D.墨汁染色e.棉蓝染色

33.真菌孢子的主要作用是

a.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B.抗吞噬C.进行繁殖

D.引起炎症反应e.引起变态反应

34.正常菌群的有益作用不包括

a.抗肿瘤作用B.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C.合成维生素

D.与外来菌竞争营养物质e.刺激补体的合成

35.病毒遗传信息从Rna转为Dna的过程称为

a.基因变异B.基因转化C.噬菌体转导

D.逆转录e.基因重组

36.预防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是

a.使用抗毒素B.使用抗病毒化学疗剂C.使用中草药

D.使用疫苗e.使用抗菌药物

37.关于梅毒螺旋体致病性与免疫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人是梅毒的传染源

B.梅毒螺旋体是通过内毒素和外毒素致病

C.一、二期梅毒传染性强,而对机体的破坏性小

D.三期梅毒传染性小,而对机体的破坏性大

e.梅毒的免疫力为感染性免疫

38.抗原性漂移指的是

a.甲型流感病毒型特异性抗原的小变异

B.甲型流感病毒型特异性抗原的大变异

C.甲型流感病毒亚型抗原的大变异

D.甲型流感病毒亚型抗原的小变异

e.甲型流感病毒的基因重组

39.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是一种由

a.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慢病毒感染

B.麻疹病毒引起的慢发病毒感染

C.疱疹病毒引起的隐伏感染

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隐性感染

e.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感染

40.脊髓灰质炎病人的传染性排泄物主要是

a.鼻咽分泌物B.眼分泌物C.粪

D.尿e.血

41.属于小Rna病毒科的是

a.HaVB.HBVC.HCV

D.HDVe.HeV

42.下列物质中,具有感染性的是

a.管型颗粒B.小球形颗粒C.Dane颗粒

D.HBeage.HBcag

43.对乙型肝炎的错误叙述是

a.HBV在肝细胞内的复制是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

B.感染途径主要是经血液

C.人受感染后,可表现为无症状抗原携带者

D.转为慢性及反复迁延的多见

e.有些可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

44.HeV的传播和流行主要是通过

a.血液和血制品B.性接触C.日常生活接触

D.水源或食物被粪便污染e.垂直传播

45.在乙脑的流行环节中,蚊子是

a.传染源B.中间宿主C.储存宿主

D.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e.传染源和储存宿主

46.下列病毒中可引起潜伏感染的是

a.麻疹病毒B.疱疹病毒C.风疹病毒

D.乙型脑炎病毒e.乙型肝炎病毒

47.HSV-2的潜伏部位是

a.三叉神经节B.迷走神经节C.颈上神经节

D.骶神经节e.D淋巴细胞

48.HiV的分类属于

a.Rna肿瘤病毒亚科B.泡沫病毒亚科

C.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D.嗜肝Dna病毒科

e.多瘤病毒科

49.被狂犬咬伤后最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a.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

B.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牛抗病毒药物

C.清创+抗生素

D.清创+接种疫苗+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e.清创+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50.HpV的宿主范围是

a.人和哺乳动物B.人和灵长类动物C.人和猩猩

D.所有温血动物e.人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51.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有:转化、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52.钩虫寄生于________,可引起钩虫病。对人体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

53.类毒素是由________经甲醛处理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_。

54.按溶血现象链球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55.淋球菌主要以________方式传播,引起________。

56.寄生原虫完成其生活史的方式,常见的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57.细菌L型

58.内基小体

59.内毒素血症

60.汹涌发酵现象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61.简述病毒的复制周期。(6分)

62.简述霍乱的感染过程及霍乱肠毒素的致病机理。(7分)

病原生物学篇6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教育

当今社会,伴随不断发展的公共卫生需要和由此产生的压力,病原生物学领域的生物和临床研究实验室日趋受到重视。而实验室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环境,复杂至极。实验室需要不时调整侧重点以应付新出现的或再次出现的传染性疾病挑战。由此为确保这些动态实验室的环境能适应并维持在适当和安全的状态,所有该类实验室负责人都应该定期实施对此实验室工作人员及相关学生的生物安全教育培训,以防出现危害公众的重大卫生安全事件。当前我国正处于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快速建设和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染病研究和预防控制工作的逐步重视,全国各地大量的高等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实验室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研究工作和疾病控制工作在该类实验室内进行[1]。科学研究的本质是造福于人类,但科学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重视基本安全规范,就有可能造成灾难。与普通的理化实验室不同,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特别是高等级的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如果不对操作者进行认真的生物安全教育培训,一旦操作不慎,有毒有害微生物就有可能散播到人群,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2]。比如,2010年12月东北农大28名师生因动物实验感染传染病、2009年3月德国汉堡Bernhardnocht热带医学研究所的一名女科学家实验室内疑似被感染埃博拉病毒等事件。本文结合自身在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多年工作的经验与体会,通过探讨目前国内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现状,针对目前国内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诸多问题提出部分应对措施,以期达到降低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保障实验室科研及教学有序进行的目的。同时希冀对在或将在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工作的人群提供有益的参考。

1目前国内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现状

当前在国内的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尤其是高等医学院校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教育中,存在着很多普遍的共性问题,如安全防范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手册不能完全落实等,这给实验室安全埋下了诸多隐患[3]。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病原生物学的迅速发展,针对以往病原生物学体系建立的实验室安全规程并不能完全切合现在病原生物学研究体系的工作环境。譬如: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一些新的实验操作需要新的安全流程[4]。这就需要新的安全教育,需要对新的实验室安全体系及流程不断更新优化[5]。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变革,都需要不断更新学习。

2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中可行的措施

2.1强化思想认识首当其冲

人为的失误和不规范的操作会极大地影响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对实验室人员的防护效果[6]。因此,减少不恰当的实验室人为操作,是预防实验室感染、差错和事故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思想意识上引起重视首当其冲。医学院校的学生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往往对实验室尤其是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总觉得自己是医学背景出身,对实验室安全有着足够的认识。殊不知,越是大意越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强化思想认识成为安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由于在实验室工作多年,部分人员往往安全意识逐渐淡薄,导致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疏于形式。要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督促带教教师及实验室工作人员结合自身所在实验室情况,认真学习各类实验室安全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并结合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典型事例,使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以身作则,从我做起,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针对实验室新出现的问题,随时补充完善相关规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2规范准入规则尤为重要

在相关人员进入实验室工作之前,应组织实验室安全专题教育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应包括实验室安全的各个内容,确保相关人员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所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污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的发生等。同时在相关人员结束实验室安全专题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进入实验室后,该实验室的带教教师或工作人员应结合本实验室相关研究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个性化安全教育培训。比如,在使用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时,或使用有可能发生溅溢的试剂情况时,必须采用护目镜等个人防护措施;在使用锐利的针头时,事后必须谨慎处理针头等锐利物品;针对特定实验仪器的使用及维护,如超速离心机在离心时应保持合适的平衡等。在进入实验室工作初期,所有工作均应在高年资带教人员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操作复杂大型仪器。

2.3过程监管时刻不放松

实验室尤其是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教育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涵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过程监管时刻不能放松。要从多环节入手,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2.3.1人员方面。明确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所有实验室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并考核通过方可进入实验室。进入实验室后,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标准操作规程之后方可独立开展工作。

2.3.2实验室内从事活动方面。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熟悉实验室环境,养成在实验室时刻警惕安全事故的习惯。在实验工作区内禁止吸烟,不得喝水、吃饭等,同时注意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污染等。

2.3.3实验室仪器培训方面。对每件大型仪器设备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如离心机,pCR仪等,对新使用者进行操作示教,并指派专人维护,以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3.4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和消毒隔离制度培训方面。通过对实验室相关人员和学生进行教育培训,尽可能将操作、收集、处理废弃物的危险概率将至最低,进而将其对环境的有害作用减至最小,确保病原生物学实验室操作人员的安全,更好的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总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研究并建立具有实验室生物安全自身特点的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方法和体系,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工作提供相对统一的尺度和标准,为我国卫生事业,特别是重大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疾病防治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和保障,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于敏,皮之军,李建海.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及事故预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207-209.

[2]周正统.医学实验室的几个生物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J].微生物与感染,2010,5(2):126-128.

[3]曲萍,刘利兵,陈健康,等.关于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1):84-86.

[4]胡寒燕,王衍海,张瑶,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和质量管理的关系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8):2074-2076.

[5]朱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探讨[J].医学动物防制,2012,28(3):353-354.

病原生物学篇7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开放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thepreliminaryStudyaboutopeningmicrobiologyLaboratory

ZHanGQiong

(DepartmentofpathogenBiology,ChangshamedicineSchool,Changsha,Hu'nan410219)

abstractpathogenbiologyhasstrongpracticeandapplication,experimentalteachingisaveryimportantpart.Comparedwithtraditionalexperimentalmethods,thepapergivessomesuggestionsonopenlaboratorybuilding.

Keywordspathogenbiology;open;laboratory

病原生物学作为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实践性与应用性都非常强,尤其是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我们以前的实验内容绝大多数都是些独立的、验证性实验,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按教师所示,依葫芦画瓢,这样的实验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理念。①为了进一步提高病原微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我们利用现有实验室的有限条件,如:仪器设备、试验场地、实验材料和师资队伍等资源,向学生、老师,甚至是广大科研爱好者开放实验室,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1实验室开放情况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目前,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共有实验室7个,实验指导老师10位,尝试性的开放两个实验室。开放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开放;学生模拟实验训练开放;学生科学研究开放;教学科研人员开放;学生第二课堂开放;小型研究项目和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研究内容的开放等。开放的学习原则: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探索性、思维能力、创新性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为目标,进行引导式、互助式和自主式学习原则。

就实验室开放整体情况而言,由于实验场地、时间限制、实验指导老师时间不足等原因,我们学校实验室的开放只能是有选择性、有组织、有计划性的由点向面逐步开放,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具体情况再调整,做到时间、空间、实验内容、实验手段等的真正完全开放。

2病原生物学实验开放的必要性

传统实验教学形式单一、乏味,教学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实验少。如:口腔中微生物“革兰染色”实验,老师先讲解示范操作步骤,学生根据演示过程简单完成实验,从而机械性的得到实验结果。至于结果之外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采用,学生经常根据理论所学的知识得出简单的答案。因此,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很难有独到性的见解,学习主动性也很难提高,相应的,依据实验得出的结论也很难运用到理论课去。此外,微生物实验是一个连续、系统的知识体系,如培养基配制、灭菌、接种、培养、生化性能测定等实验本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但由于教学场地的有限、教学安排不合理、教辅人员的不足等原因,原本连贯的实验脱节了,使学生在实验技术路线上失去联系而缺少了整体实验的把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不用说,这样学生就很难完成从“被动性”实验转为“主动探索性”的学习模式的转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再次,传统实验存在一个最为严重的不足:实验大多以单门课程设置,很少有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实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很难跟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培养出创新性人才,实验室建设上的突破显得必不可少。

3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开放的效果

自从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开展开放性实验以来,共有五十多位学生先后完成了几项课题及十几项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研究,撰写论文十几篇。具体包括学生毕业论文、4项大学生创新性课题及老师的5项省、院教育基金课题,如:“特异性噬菌体介导的食源性致病菌生物发光法检测技术研究”“松生拟层孔菌菌丝乙醇提取物内抑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等。这种教学模式的运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程度提高,也有助于教师科研事业的开展。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又促进了老师本身的学习,为产、学、研基地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普遍认为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开放有以下几个优点:(1)对于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有极大帮助。(2)有利于病原实验的系统性掌握,培养了科研思维能力。(3)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以“松生拟层孔菌菌丝乙醇提取物内抑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为例,老师在上课中提到灵芝、云芝有抑瘤作用,理论课过后学生心里存在疑问,既然都是真菌,那么松生拟层孔菌菌体内有没有抑瘤作用?通过前期的资料查询,学生设计出一套完整切实可行的科研方案去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就脱离了机械重复实验过程,自己在摸索中锻炼了思维能力,把所学知识串联起来综合应用,真正是“会学”而不是简单的“学会”了。

4进一步完善开放性实验室的几点建议

开放实验室是一项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既有场地、器材等硬件的问题,也有师生的认识、精力、能力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民办学校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更加严重。如:(1)实验开放受到场地、人员等问题限制。我们学校一个年级有十几个临床班,一个临床班又有100多个学生,场地才刚刚满足基本教学的需求,加上师资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开放性实验的开展。(2)实验室活动耗时长、见效慢,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成效。开放成本与开放率不成正比问题影响实验室经费投入,甚至关系到实验室开放能否持续的问题。(3)实验室缺乏一套完整有序的管理制度,设备损坏、试剂杂乱等问题滞阻开放性实验室的顺利开展。(4)实验时间的延长,实验内容的增加,实际上增加了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无形中降低了学校教师的待遇,挫伤了教师积极性。(5)综合、交叉性设计实验出现后,开放性实验室对指导老师专业知识水平要求更高,但进修学习、业务培训计划相对滞后,最新学科见解难以融汇到教学中。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4.1学校应该大力支持实验室工作

开放性实验室的运行需要大量资金支撑,比如:学生所用实验耗材、设备维护、实验试剂及实验过程用到的大型贵重仪器等,需要学校相关部门重视,加大经费投入比例。对于民办学校而言,由于开放实验效果很难短时间判断以至于影响实验开放作用的体现,故学校应专门成立指导小组,定期对实验效果正确判断后做出实验开放所需基金的整体规划,制定出经费管理办法,实行专项基金管理,如:每年需要的经费使用预算,具体经费用途等交由相关部分监管,达到经费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同时,开放性实验室负责管理人应积极寻求资金来源,如:有偿开放实验室、科研课题管理费、工厂、医院合作费等,以维持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开展。

4.2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针对实验室开放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试剂订购和污染等问题,作为实验室必须制定一套成熟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其中应该包括学生来实验室做实验使用记录、使用情况、卫生情况、仪器使用记录及水电情况的登记等,责任到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安全隐患问题问题也是病原生物学实验室重点注意的问题。如:病原菌株感染实验者、高压灭菌锅的爆炸等安全问题,这就要求管理者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基本措施有:制定一系列符合本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加强各类安全知识的学习,针对性的举办知识讲座。组织模拟训练让学生学习应对紧急情况等。对于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尤其要注意菌种的保存和使用都需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做到双人双锁,交叉管理,及时归位,指导操作。实验结束后还要重点清点,不要遗忘、漏掉,同时,还要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以防大面积的感染。

4.3把实验开放的工作双倍纳入正常工作量的统计

开展开放性实验以来,教师除了安排正常教学工作以外,还要牺牲休息时间参与开放性实验的仪器安排和管理工作。繁重、琐碎、紧张的实验室工作使教师经常处于超负荷的状态。其教学工作量未能按公共课教学工作量的管理方式核算,还不能纳入教师岗位津贴考核,严重影响实验工作人员和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因此,这种工作量的计算应该以双倍的形式出现在年终考核过程中。

4.4改变管理观念

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需要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群精英管理队伍,除了做技术指导和教育指导外,还要依靠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工作,因此,作为开放性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转变观念,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充分自,让学生帮助管理实验室工作。这种管理模式既有助于学生不生活在老师“灌输式”教学方法中,又让“保姆式”管理形式在实验室教学中消失,同时,给学生充分发挥自处理问题的能力上提供了用武之地。实验室还应该进行成本核算,有偿对放。这种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实验室开放后资金紧张的问题,做到了资金自筹,提高了自身造血功能。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借鉴国外开放性实验室管理成功的一些经验,分析国内外实验室管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做到取长补短,稳健发展。

4.5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结构合理、素质高、创新意识强和奉献精神强的实验室教学队伍的形成有助于实验开放的顺利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选用知识丰富、实践动手能力超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强的指导老师,最好是有科研基金来源的老师,这样的指导老师既有经验,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部分经费问题。(2)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人员的考核。为调动积极性,实验主管要需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重点考核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科研成果等。结果与岗位津贴、年度奖金和评优、评先等挂钩,做到奖勤罚懒。(3)加强实验教改课程的研究,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学校可以定期举行一系列的实验课改心得、经验的交流会,通过相互的学习,可以找到更多的适合本学科实验教改的方法。(4)经常给老师一些进修学习、业务培训的一些机会,做到信息的及时更新。

5结束语

开放实验室是培养出应用型人才的一个先决条件。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初步开放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如:仪器设备、师资队伍等,但是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做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如何进一步完善开放实验室建设是我们迫切着手解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病原生物学篇8

【关键词】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病原生物学;免疫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1

1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教学现状

由于护理专业是护理职业学院的主打专业,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学院型”教学思想和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体系的影响。目前该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1)教学定位和教学理念不够准确。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科的系统与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生源特点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2)教材体系与教学方法针对性不强。目前多数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学选用供全国高等专科院校规划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体系与医疗专业类同,教学内容只是根据计划课时进行简单的删减,压缩,未能较好地突出护理专业特色与培养目标。

2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目标和基本思路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思路:主动适应各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以培养医疗、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科人才为目标,以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主线,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改革为基本内容,以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为途径,确立和实现各专业学生的课程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建立适合专业特色的本课程教学体系。

2.1突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在各专业教育中的特色

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和开出效果,加强技能性训练;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校内教学基地体系,满足学生专业技能集中训练的要求;帮助大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肯定自己的价值,从而培养他们他们的自信心和职业意识,

2.2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知识传授为主线,建立各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在培养学生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突出实践能力,体现社区心身疾病预防”为原则,做到素质教育全程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2.3建立与各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课教学体系

要突出专业特点,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本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的意识,确定该课程所学知识够用、适用、实用为度的教学内容,调整和压缩理论教学时数,对教材内容进行有重点的选择教学,对重复、陈旧的知识予以删除;对某些叙述性强,学生能看同的内容,可安排为自学;对使用性不强的重理论性的内容少讲。

2.4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学时分配少,过多依附于理论教学,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课多的弊端,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与各专业有关的实践教学时数,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时数的比例近于3:2,以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结合。

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方案

3.1明确课程定位,重建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护理人才需求的增加,《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课程功能应从原有的知识本位向着态度、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并重的定位转变,教师应树立以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以培养技术应用、管理和综合素质良好的护生、护理人才为目标,设计与实施教育、教学方案。通过讲座、媒体、进修、培训等方法和手段,使教师明确本课程定位,重建教学理念。

3.2加强教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学校教育的经典,是课堂教学的范本。以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临床岗位技能需求为根本,重新构建教材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主编并出版供护理专业教学使用的全国高等护理院校“十二五”规划(或创新)教材,《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是目前护理院校护理专业本课程教学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3.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本课程部分教学内容抽象难懂(主要是免疫基础部分)、内容零乱繁杂(主要是细菌学各论部分),加之护理专业学生的文科生和女性比例高,理科知识相对欠缺。因此,教学中应灵活运用pBL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方法、实验实习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逐步建立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课程网站,开辟在线答疑栏目,最大限度帮助学生自学。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由于本课程教师长期从事基础课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临床医学和临床护理知识不足,人文社科知识贫乏。然而,高素质的护理工作人员除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应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质。作为《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临床医学知识、临床护理知识的学习,并不断充实人文社科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3.5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评价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受“应试教育”的干扰,本课程教学评价常以课堂质量评价为主,以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手段,忽视了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构建融知识、技能评价于一体、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有力措施。

4结语

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护理岗位对本课程的特殊要求,以及国内护理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教学现状,从课程的教学定位、教学理念、教材与教学评价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探索,是全面提高护理专业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效措施,但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本课程专业教师与相关工作人员共同付出艰辛的劳动。

参考文献

[1]王磊.提高医学微生物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3):247-8.

[2]丁培杰.浅谈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准备中应注意的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2):93.

[3]王宇平.单招高职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1):72-3.

[4]刘维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3):178-9.

病原生物学篇9

【关键词】课前复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应用

所谓复述就是指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语言,有重点、有条理地将文章主旨叙述出来。但是一些理科类的课程中同样需要复述,尤其时病原生物学这门课程当中,这门课的典型特征就是描述性的论述,利用现代教学多媒体很容易给学生把某种微生物呈现出来,但是由于大学课程知识点颇多,知识真正内化给学生是困难的。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教学中应用复述法将上一节课的内容各知识点让学生们自己复述出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本文对河套学院2016级专科护理7班共计53名学生进行网上在线问卷调查。

二、数据分析与处理

(一)学生对课前复述的看法

有43名(81%)学生认为课前复述是好的,表示赞同,并且表示喜欢这门课。而赞同课前复述的原因主要是觉得能拿到平时成绩19(41%)名,能学到东西16(39%)名,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7(18%)名,认为都有联系的为1(2%)名。其比例为图1。不赞同的主要原因是会紧张8(51%)名,很累2(12%)名,没时间2(12%)名,不喜欢在别人面前表达4(25%)名,其比例为图2。

(二)课前复述的效果评价

1.学生的主观评价。我们给学生设置了四个等级,认为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到了很多东西的人数为12(28%)名,较多的为19(44%)名,一般的为10(23%)名,没有的为2(1%)人。2.学生的客观成绩。学生当中60分以下的人数为3(7.5%)名,61-70分的人数为6(9.4%)名,71-80分的人数是17(32.1%)名,81-90分的人数是22(41.5%)人,90分以上的人数是5(9.4%)人。从图3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分数的平均值为78.45,标准差为9.671。

三、讨论与反思

经过调查表明,现在的大学生普通不喜欢学习,绝大多数的学生在上课听完课,下课是不会及时复习的,这对于学习不是一个好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课前复述的方法,就是在上课之前回顾总结归纳上一节课学习过的内容,每个学生可以回答一个知识点,也可以回答几个知识点,也可以针对知识点讲故事,复述有助于学生构建故事内容意识,并且可用于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可以针对知识点说明自己的想法与认识,总之形式各异,围绕学过的内容展开说话就可以了,有的老师说我在上课前每次都提问上一节课的内容了,我的回答是”两者是不同的”,提问是一种被动的回答,而复述是学生主动的回答与探索,提问有时会浪费很长时间,因为老师问的问题学生可能不会,学生总是那么的低着头,老师总是眼睛盯着他等着学生回答,有时,偶然提示一下也无济于事,效果不好,搞的学生也很尴尬。但是如果鼓励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索,上完课后有的学生会归纳总结学习过的内容,有的学生会在网上查资料,有的学生会去图书馆查看别的版本的书。有了准备,有了探索之后,学生就会主动积极的回答,他们就会纷纷的举手回答,又可以加平时成绩,何乐而不为了。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觉得这种方法很好,回答问题积极主动了,知识点也记住了,知识也内化成为自己的了,在实行这个方法后,学生的成绩渐渐的好了起来,挂科的同学越来越少了。文章中,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课前复述的主观看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认为这种方法是不错的,其中有81%的学生认为是赞同的,有72%的学生认为学到了很多或者较多的东西。现阶段,使用这种的方法的绝大多数都是在中学当中,尤其是在中学英语中应用比较多见,在大学中也有用的,多数都是用在了语言类学科当中,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也可以在一些描述性学科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姚孟军.用复述策略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杂志,2010,(8).

病原生物学篇10

 

关键词:实验教学病原生物学教学质量

病原生物学包含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2门相关学科,是医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川。实验课是病原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这们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操作的现象。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我们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深切的体会到只有强化病原生物学实验课各个环节,采用经典与创新结合的教学方法,传统与现代并用的教学手段,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改革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制定实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实验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革单调的演示验证性实验。逐步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作风

每次实验课前,首先让学生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有菌观念”,养成“无菌操作”的良好习惯。及时纠正错误,规范实验操作,实验课上一定要强调“眼见为实,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强调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实验报告中抄袭实验讲义,编造实验结果,不讲求实事求是的现象要予以严肃批评教育,同时也和未获得预期结果的学生一起探讨原因,营造切磋研讨,教学相长的机会和氛围。在实验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求精敬业的医学职业道德,为以后科研及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强化技能训练

   实践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在强化技能训练的同时,将能力培养和态度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始终。如显微镜油镜的使用、革兰染色法与抗酸染色法操作、细菌的培养与鉴定技术等。对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精细动作,细致的观察力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等都极为重要。通常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涉及实验设计、操作步骤、结果观察、报告书写等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切实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1明确实验目的首先向学生阐述实验目的,鼓励其亲自动手,独立操作。

4.2将社会实践融人到实验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常见病原性疾病的实验诊断方法进行相关实验诊断和检测。如学生应用透明胶带法自行检查蠕形蜡感染;应用粪便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蠕虫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对自身血清中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抗原、抗体进行检测。因为这些实验都是检测自己的感染情况,所以学生实验操作都非常认真,实验过程中既掌握了操作技术,又深刻体会了实验技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同时学生在实验中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极大地激发了实验兴趣。

4.3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对部分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实验,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实验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密切配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训练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5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合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多媒体突破了微观限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学内容,将不易单纯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抽象复杂的理论直观地表现出来,变抽象思维为形象认识,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病原生物学实验有一些内容以模式图和实物标本难以展示,应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实验兴趣。比如在讲解用悬滴法进行细菌的动力测定时,学生经常无法找到正确的视野,除了显微镜使用原因之外,更多的是学生对细菌运动没有直观的认识。为此,我们特意制作了常见细菌的动力学观察视频资料,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对细菌的运动和显微镜的使用便有了初步的认识,操作和观察效率大为提高,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有了显著提高。

6建立合理的实验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