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数据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52:35

主数据管理篇1

【关键词】Sap;模块化;集成化;国际化;数据管理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信息量,各种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应运而生。目前,Sap是eRp管理系统的领军者,世界500强中有80%的企业使用Sap,充分证实了其具有强大的优越性。

二、Sap简介

Sap全称:systemsapplicationsandproductsindataprocessing。

SapR/3系统采用模块化管理,模块单独集成某部分业务,模块间存在接口实现系统整体的集成化,如图所示:

具体模块介绍如下:

Fi财务会计——集中公司有关会计的所有资料,提供完整的文献和全面的资讯,同时作为企业实行控制和规划的最新基础。

Co管理会计——是公司管理系统中规划与控制工具的完整体系,具有统一的报表系统,协调公司内部处理业务的内容和过程。

pp生产计划——提供各种制造类型的全面处理:从重复性生产、订制生产、订装生产,加工制造、批量及订存生产直至过程生产,具有扩展mpRⅡ的功能。另外还可以选择连接pDC、制程控制系统,CaD和pDm。

mm物料管理——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处理功能对所有采购处理最佳化,可自动评估供应商,透过精确的库存和仓储管理降低采购和仓储成本,并与发票核查相整合。

wm仓库管理——对物料管理中的仓储功能的进一步细化管理,实现了根据物料特性定义位置、存储方式等功能。

pm工厂维护——提供对定期维护、检查、耗损维护与服务管理的规划、控制和处理,以确保各操作性系统的可用性。

Qm品质管理——监控、输入和管理整个供应链与品质保证相关的各类处理、协调检查处理、启动校正措施、以及与实验室资讯系统整合。

pS项目管理——协调和控制专案的各个阶段,直接与采购及控制合作,从报价、设计到批准以及资源管理与结算。

CS客户服务管理——主要用于企业在销售产品后对客户售后服务的管理。

SD销售与分销——积极支援销售和分销活动,具有出色的定价、订单快速处理、按时交货,交互式多层次可变配置功能,并直接与盈利分析和生产计划模组连接。

HR人力资源管理——采用涵盖所有人员管理任务和帮助简化与加速处理的整合式应用程式,为公司提供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解决方案。

三、SapR/3系统功能及特点

功能性:以模块化的形式提供了一整套业务措施,其中的模块囊括了全部所需要的业务功能并把用户与技术性应用软件相联而形成一个总括的系统,用于公司或企业战略上和运用上的管理。

模块化:采用模块结构,每个模块都是一个业务包,整合了某个专项业务方向上的所有业务流程。

集成化:把逻辑上联的部分连接在一起。重复工作和多余数据被完全取消,规程被优化,集成化的业务处理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操作。

灵活性:该系统中方便的裁剪方法使之具有灵活的适应性,从而能满足各种用户的需要和特定行业的要求。

开放性:该系统的体系结构符合国际公认的标准,使客户得以突破专用硬件平台及专用系统技术的局限。同时,Sap提供的开放性接口,可以方便地将第三方软件产品有效地集成到R/3系统中来。

国际适用:该系统支持多种语言,而且是为跨国界操作而设计的,并可以灵活地适应各国的货币及税物要求。

四、Sap系统数据分类

Sap系统数据数据可分为主数据和业务数据两类。

主数据——是企业运作过程中必须或经常使用的基本数据,是Sap系统中各业务的共享数据,长期存储在数据库中,它们集中存储并且可以在各级组织结构上维护和使用。例如:物料主数据、供应商主数据、客户主数据、银行主数据、资产主数据、工作中心主数据等。

业务数据——操作者在做实际业务时,在系统中留下的数据痕迹,该部分数据的特点是数量大,完整的记载业务操作历史,不存在重复使用。例如:采购订单、销售合同、生产订单、项目搭建等等。

五、Sap系统数据管理的理念及重要性

数据管理是所有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运维的成败。

数据管理分成两部分内容——主数据管理和业务数据管理,其中主数据管理是重中之重。

主数据作为系统的基础数据要求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完整性、共享性,尤其要杜绝统一资源多次定义的情况。其中物料主数据是影响面最大的,涉及到企业整个生产运营。常出现的问题如下:

1、一物多码

2、一码多物

3、物码不相符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1、数据规范不明确或有缺失;

2、原有数据定义不完全或不准确,导致再使用者无法判断,必须重新定义;

3、数据定义时,未对现有数据进行检索核对。

解决方法——加强物料主数据维护流程管理和完善,培养企业员工对系统的良好使用习惯和严谨的应用态度,并不断完善物料主数据相应规范。

其他主数据虽然影响面晓宇物料主数据。但作为系统基础主数据,必须以严谨的态度进行对待,确定主数据的严肃性,以减少对后续业务的不良影响,减少甚至避免垃圾数据的存在。

业务数据会直接反映出企业的运行状况,加强业务数据管理的实质就是加强业务流程管控。顺畅可控的业务执行流程,是清晰、明确的业务数据的保障。

主数据管理篇2

【关键词】汽车制造企业;主数据;主数据管理

一、引言

随着工业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汽车制造企业已经由传统的流程和项目导向型转变为业务数据导向型。在这个过程中汽车制造业的竞争要素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能源为核心的竞争转变为大数据为核心的竞争。汽车制造企业对大数据的挖掘利用最重要的是把握核心的数据,即主数据。有效利用主数据,是为打造数字化工厂,实现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二、主数据的概念和主数据管理的意义

(一)主数据的概念。主数据指的是以产品为主导,围绕产品的定义。它是系统中共享的数据,但并非所有数据是主数据,和主数据相对的是事务或交易数据。汽车行业普遍认同的主数据包括:人(客户、供应商、组织、员工);财(固定资产、会计科目);物(设备、物料、配件、整车、图纸)等。

(二)主数据管理的意义。主数据管理可以帮助汽车制造企业将分散在各个应用系统和业务流程中的关键信息整合起来,建立统一、可信的主数据源,是企业提升数据质量、整合业务流程以及实现精细化、自动化生产管理的得力工具。1.增强企业的灵活性。企业在对客户、产品和供应链等信息采取策略时,所需要依据的来源是单一的真实的主数据,这些主数据作为一种与所有渠道共享信息一致性的方案为管理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从而能够灵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2.提高效率,降低风险。通过集成各部门信息创建可靠的单一信息源,使其成为一项企业资产,实现从设计到服务,跨越所有系统、部门和流程同步的主数据信息。对主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最终实现汽车行业提高运营收益率和降低风险所需的灵活性。

三、当前主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主数据共享程度低。随着汽车制造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在产品开发、采购、制造、生产物流、销售售后和财务等业务中广泛应用。由于初期没有公共的管理平台对主数据进行管理,不同业务部门对各自的数据独自管理,久而久之形成了各自领域的主数据孤岛。在业务系统相对割裂,主数据共享程度低的管理现状中,主数据的利用率低,数据问题日益突出,导致业务人员繁琐重复的手工整合数据,影响了管理者的运营分析,这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瓶颈。

(二)主数据不一致性和冗余。由于没有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很多汽车制造企业目前的现状是每一个系统、应用、甚至业务部门都会收集自己版本的核心业务实体数据。这就导致了除了增加了数据的存储成本之外,数据的不一致和冗余导致数据质量过差,最终导致企业大量时间、金钱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由于各个主数据分散存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中,缺乏统一的管理语言,对主数据的命名、分类和编码等各自定义,使主数据的兼容性较差,无法进行信息的共享。同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数据规则的不一致性,导致垃圾数据逐年增长,严重影响了数据统计分析的准确率。

四、针对主数据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建立主数据管理共享平台。将数据管理共享平台定位为一个企业的唯一可信数据源,实现对核心主数据的统一规范及编码。这就要求必须遵循以主数据系统为主,其他系统为从的原则。除共享平台以外的业务系统是主数据的使用者,对主数据的变更如新增、删除和修改需要调用主数据服务接口或直接在管理共享平台上进行,不能孤立的在本业务系统内变更主数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主数据的产生和管理都是集中的,主数据的冲突和冗余也是最少的。

(二)制定主数据规则。1.构建主数据字典。定义主数据的详细定义,包括属性名称、值集、业务属性定义、源系统、主系统、数据的业务用途等。从业务流程角度和信息系统角度构建主数据字典。并且制定主数据字典与业务系统引用关系,详细分析和设计主数据在不同系统引用、集成、传递关系。2.制定主数据校验规则。数据校验包含数据格式校验和业务逻辑校验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数据格式校验包括数据类型校验、长度校验、精度校验等。其次业务逻辑校验包含信息有效性校验、完整性校验、以及特殊逻辑校验。根据预定校验规则对指定数据定期进行质量校验,校验规则定义包括校验目标、校验范围、校验逻辑等,数据质量校验完成后保存校验结果以及样本问题数据,以便进行追踪分析。

(三)加强数据质量管理。1.对主数据进行识别。根据主数据的特征和在企业内的使用情况,定义企业级主数据,并对企业级主数据进行模型管理和分类/编码管理。(1)模型管理。数据模型的维护功能,包括实体、属性、分类、实体关系引用、实体层次等的新增、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同时要有模型的导入导出、比对功能,便于在不同环境下进行模型设计、复制。记录模型中各实体及属性来源系统和引用系统,记录模型变更历史及版本信息。(2)分类/编码管理。对主数据进行分类、编码定义,包括用途、类型、取值、业务含义、参考来源等,并记录变更日志。完善主数据的变更流程管理,实现分类及编码标准的申请、审批、颁布、通知等流程处理功能。2.主数据整合和修复。对主数据质量、规约符合性进行分析和处理,集成的对冗余、错误的主数据进行集成的重组、清洗、匹配、校验和修复,重组凌乱的主数据,为各个业务系统提供高质量的主数据信息,以支持相关业务的有效进行。

五、结论

本文给出了汽车制造企业主数据管理当前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建立主数据管理共享平台,制定主数据规则,对主数据进行识别、整合和修复能够解决主数据信息孤岛问题、不一致和冗余,缺乏规则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占波.主数据管理:重获信息控制权[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9.

主数据管理篇3

【关键词】Sap主数据编码数据维护流程

本次项目的数据部分主要工作是制定新增冷轧板材产品数据和改造热轧板材产品数据的方案,制定数据整理、收集计划,建立统一的板材产成品主数据管理机制是本次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1制定冷轧板材产品主数据编码方案

冷轧板材产品编码方案的制定考虑的因素:满足唐钢物料编码设计的总体原则,即适应性、实用性、易维护、编码数量可控制;基于现有编码体系考虑未来冷轧板材产品编码制定;满足财务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要求。在这些因素基础上,了解冷轧板材产品工艺流程。如图1

所示。

编码方案:冷轧板材产品采用变式可配置物料。优点:系统操作简单、公司间交易时系统执行可以无缝衔接。缺点:已有的冷轧板材产品需改造编码、工艺路线、Bom等,工作量大。

2制定热轧板材产品主数据编码方案

热轧板材产品的组产方式为常规产品、品种钢全部按单组产,摒弃了以前按库存生产的组产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满足均衡排产、均衡交货、组织大连浇等实际生产与交货要求上会大打折扣;对提高生产效率、均衡库存水平会有制约;系统实现方式单一,以后想实现常规产品按库存模式生产会很困难。组产方式图如图2所示。

编码方案:采用变式可配置模式。热卷:品名牌号厚度组距。板坯:品名牌号厚度宽度。优点:编码模式统一,数据维护工作小,灵活支持生产组织模式。缺点:变式物料的业务操作模式改变,主要影响销售人员。

3制定明确的板材产成品主数据维护流程和制度

3.1板材产成品数据维护业务步骤描述

销售部门(销售公司、市场部)业务人员确定新增物料,提报物料主数据基本视图。由技术中心负责给出定额,内控标准,Bom标准值。生产制造部编制半成品物料。销售部门负责收集成品数据。生产厂负责收集成品物料生产数据并依据技术中心提供的Bom标准值收集半成品物料Bom数据,最终导入到物料主数据系统。数据中心负责检查物料主数据完整性,维护生产版本,将所有数据上传Sap系统,反馈完成信息。

3.2板材产成品主数据维护流程图,如图3所示

3.3严格的数据维护时间规定

第1-3天:技术中心或生产制造部出具内控标准,给出定额,提供Bom标准值,并发给相关部门,生产制造部完成半成品物料编制。第4天:销售部门和生产厂完成所有数据收集。第5天:数据中心完成数据整理和维护。

4结语

冷轧板材产品和热轧板材产品均采用统一的变式可配置编码方式,使生产操作简单方便。统一的数据编码支持灵活的生产组织模式,缩短订单交货周期。科学而严格的数据维护制度,确保了订单产品按时交付。

参考文献

[1]江万军,薛惠锋,寇晓东.物料编码系统解决方案在eRp实施中的应用[J].冶金设备,2005(4):15.

[2]黄云华,王俊彪,蒋建军等.企业编码主数据模型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7(3):113―116.

主数据管理篇4

【关键词】建筑招投标;主数据管理;数据共享;信息化建设

1前言

建筑项目的招投标都是以地域为单位建立信息化系统,当地监管部门通过系统掌握招投标的内容、流程,各个投标单位的资质信息和基本信息。这种管理方式在地域范围内的确可以起到规范招投标流程,杜绝招标中出现过多人为干预的问题。但从责任部门出发并没有解决行业监管的主要问题,诚信和资质管理;从投标单位出发并没有解决各个系统重复录入和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问题。

监管部门通过系统无法了解投标单位在其他地域的行业行为,因此只能够参照投标单位提供的有限的信息由专家组确定中标方。这种事前监管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不了解投标方在类似项目中的失败案例,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二是在中标之后无法将中标方的实施行为反馈给包括相关监管部门或其他地域的监管部门。可行的方式是实现招标,中标和合同履行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建立健全投标单位的信用档案,为今后的招标工作提供参照信息库。

投标单位在各个地域的招投标系统中必须建立账号,填写和完善单位信息。在资质信息或单位基本信息发生变更的情况下,为投标新项目还需要更新原有信息。数据的重复录入和资质信息的更新不及时一方面增加了投标方的工作量,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造成信息之间的不一致以及信息和实际情况脱节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从主数据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归纳了招投标系统中各种数据类型,参照相关领域的数据管理和共享机制,针对招投标系统的数据特性,提出了关于建筑招投标系统的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方案。

2主数据管理与招投标数据分类

2.1主数据

主数据(masterData)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业务分析,在整个组织内流转的核心业务对象相关的数据,包括元数据(metaData),属性数据(attributes),角色(Roles),关联(Connections)和标记(taxonomies)。具体到招投标业务,如果以全国的建筑行业为一个组织来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投标的建筑企业在整个行业招投标工作内的核心业务对象。而它的元数据则包括描述企业信息的标准;属性数据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资质信息等,如法人、组织机构代码证、注册资金、联系方式等。角色数据包括企业进行招标能够执行的一般权限,如参与招标、购买标书、开标等。关联信息包括企业下属人员的信息,例如工程人员信息、获得资质人员的信息等。标记信息则包括企业的信用情况,如获奖或者不良记录等。这些数据实际上在全国范围内各个在线投标系统中都存在,但是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享。

2.2主数据管理(masterDatamanagementmDm)

主数据管理在主数据的概念基础上进一步的抽象了数据管理的工作。泛指能够将业务关联的各方面,包括关系人(stakeholders)、参与方在内协调起来的一整套数据管理的最佳实践,信息管理方法和数据管理工具。主数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从数据获取到数据集成,最后实现使用和共享完整、准确、实时的主数据。在招投标业务管理中,通过对企业信息的主数据管理,可以实现在多个地域的招标系统间实时共享准确、完整的企业信息。对提升地域本身的行业管理和全国范围内行业监管和信用体系的建立有着深远的意义。

2.3招投标数据中的数据分类

按主数据管理数据类型划分方法可以将招投标系统中数据分为主数据、元数据、参照数据和事务数据的等四种类型。其中元数据还可以继续划分为主数据的元数据和事务数据的元数据。主数据包含投标方的资质数据、信用数据和招标项目数据等内容,这些数据由系统产生,并且是系统操作的核心对象。元数据按照定义为描述数据的数据。从定义出发,元数据是和系统实现密切相关的,它的使用仅限于系统内部。参照数据包括资质等级信息、人员的专业等级、招标项目的规模等级等一系列外部标准所组成的数据。这类数据不由系统控制,但是作为重要的参照指标被系统使用。事务数据包括招投标过程中产生的过程数据,如标书下载时间、投标金额、参加评审的专家名单等。事务数据用于记录过程的开展情况,其参照价值仅限于事务本身,脱离事务的使用是毫无意义的。

3信息共享和主数据管理

3.1信息共享(informationSharing)

主数据管理篇5

关键词:实践教学研究;建构主义理论;信息管理专业;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97-02

一、引言

随着数据挖掘、商务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作为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信息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必须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熟悉数据挖掘的实践操作,能够根据实际数据构建数据仓库的多维模型、进行联机分析处理,并能结合案例主动思考分析,熟练选择合适的数据挖掘方法解决管理领域的问题,得出数据挖掘的结论。这就对数据挖掘课程的实践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数据挖掘是一门与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课程,其课程内容丰富、课程案例和使用工具具有多样化特征,这使得实践教学设计的方案的可选择性增强了,同时也对选择适合的内容、案例与工具并设计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化的实验增加了难度。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实践教学设计

1.建构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目标。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和经历已经形成了对客观事物的基本理解和认识,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结构,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个人的知识储备与知识结构和外界影响相结合,并在结构过程中继续主动地建构自己新知识结构的过程[1]。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给出数据挖掘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即为在原有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在新的教学实验情景下不断学习和理解,最终熟悉了实验情景、掌握了课程设计的应用,还能改达到对原有知识的深刻理解,进而能在新的实验情景和新的应用案例下有启发式的想法和思路,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研究。具体包括:巩固已学习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验内容设计与教材理论体系一脉相承,有助于学生系统化理解本课程;深刻理解数据挖掘多步骤之间以分析为驱动、以数据相衔接的前后关系;训练学生对管理问题的抽象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管理实例深刻体会到数据挖掘方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考问题、提炼问题;熟悉主流软件,为学生踏入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领域做好铺垫。实验使用业内流行的数据整合软件和商务智能软件进行实验设计,使得学生的实践适应技术的发展。

2.基于建构主义理论选择实验工具与实验案例。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学习情境是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情景设计对学生学习要有明显的激发和引导作用。

在案例选择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典型的案例背景,在这种背景下的研究方法可以给予较多的辅导,使学生首先熟悉实验工具的环境,以及实验工具、实验案例与实验内容和原理的融合。再准备一些其他的经典案例供学生自由选择,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寻找最佳解决方案。这样,就促进了学生对知识、能力的迁移,并使得这一过程成为学生能力和自我有意识的调节过程。在确定软件选择方案方面,根据对国内外调研情况的分析[2],数据挖掘实践模块的工具的选择,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使用基本工具编程实现算法;二是直接使用具备数据整合、多维数据建模等方法的商务智能工具;三是使用数据挖掘软件进行数据建模或编程开发。根据信管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后两种模式较为适合。可以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为学生设计综合性实验,并在实验后期留一部分自由度,让学生自己设计数据仓库、进行数据挖掘,并对挖掘结果进行多种形式的展示。

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实验原理与内容。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即认识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完善和丰富个体的认知结构[1]。“同化”是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学习当前的新知识,并对新知识进行过滤或改变,原有框架的一部分。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3]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实践教学活动设计,需要围绕意义建构目标而展开,需要在安排实践教学课程前,明确理论课程的主要框架,并遵循已有的理论框架和逻辑结构安排实践环节,这样学生就能够更有效地从学习过程中理解当前实践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及其互相联系。

实验原理实际就是实验所选择的理论和方法基础,在实验设计时最好能依据课堂内容进行选择,并注意最好选择按照课堂内容的顺序前后衔接,这样更加符合建构主义的教育方法。实验内容就是以与学生专业相符合的案例和案例的数据,应用实验原理进行实验的设计。在本课程中主要的实验原理是:应用数据预处理抽取、转换和装载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整合和装载;应用数据仓库的oLap技术,建立星型模式的多维数据模型,并进行oLap操作,应用多维数据展示技术进行数据展示;应用数据挖掘分类与预测方法,对多维数据建模、预测,并使用报表工具展示挖掘的结果。主要实验内容包括:数据集成与转换,使用pervasive软件实现数据存储格式转换、集成;进行mstr商务智能软件的基本配置,并将实验1的数据装载到软件的数据仓库表中,为实验3做准备;数据仓库与多维数据的oLap操作,使用商务智能软件针对原始数据建立星型模式多维数据模型,实现多维数据模型的oLap操作,掌握商务智能软件的数据展示功能;数据挖掘方法应用,创建季度指数度量,进行数据挖掘前的数据转换,并创建训练度量实现对销售量的预测。

4.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实践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需要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转而成为实践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分析问题的思路,启发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反思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课程内容安排上分析,建构主义强调“支架式教学”,即为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提供一种概念框架[4]。为此,要在安排实验前对实验任务加以分解,形成逐渐递进式的概念框架,便于由浅入深逐步引入实践内容。例如,对于第三个实验――数据仓库与多维数据的oLap操作,教师首先带大家回顾多维数据模型的星型模式、oLap操作和多维数据展示三部分理论课内容,再分析案例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案例数据进行处理,然后给出答案,加深对原来这三部分内容的理解。从对学生的引导和教学方法上来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主动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并鼓励学生在在实践中重新整合头脑中原有的知识,通过讨论、思考的过程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案例训练的机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知识架构的丰富与完善。本实验选用的实验模式为小组讨论、教师引导、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用的具体方法有录制实验教学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初始数据蕴含的管理问题,画出课程知识点与实验过程、软件使用关系图等方式。

三、实验效果与结论

使用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实践环节,事前给学生做好知识架构的铺垫,针对入门级实践,进行原理的讲解与回忆、进行实验过程的引导思考与详细讲授,同时提供更多情景资源给学生训练;对深入研究型的部分,给学生较大自由度,由学生自己完成。该门课程多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并且能够在实验过程中较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分析管理问题。本实验综合效果较好,随着数据挖掘在信息管理专业中重要性的增强,在教学实践中增加课时的可能性很大,继续使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实践环节设计对学生也更有好处。

参考文献:

[1]张向葵.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2]韩家炜.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赵学凯,赵芳.教学建设与改革[J].北京教育,2007,(01).

[4]齐宏,王爱萍.实践教学环节的认知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开放学习,2007,(7).

主数据管理篇6

关键词: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安全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251-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各部件的性能得到不断地提升,在以数据为中心的今天,计算机处理和产生的数据也越来越重要,数据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一旦丢失,将会给企业带来惨痛的损失。随着数据的日渐增多,在数据管理上,其本身逐步成为一个自有存储的、不属于任何特定系统的实体,也成为一种可以共同享用的财富,需要加以管理。对于数据管理技术,理解数据存储技术的内涵是首要前提,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合企业数据需求的数据管理技术。

1数据管理与数据存储

1.1数据存储

传统数据存储方式有两种,分别是在线存储和离线存储,但是随着应用的发展,产生了第三种存储方式,即近线存储,下面分别对其介绍。

(1)在线存储

在线存储顾名思义就是存储设备与数据时刻保持在线状态,目前主要的在线存储就是磁盘存储,比如服务器上的内置硬盘、磁盘阵列等,通过在线存储可供用户随意读取,满足计算平台对数据访问速度上的要求,从性能和实时性上来讲,在线存储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与之对应的缺点就是存储设备价格昂贵。

(2)离线存储

在具体应用中,离线存储主要是对在线存储的数据进行备份,其存储设备主要是磁带和光盘,通过离线存储,以防范数据发生灾难。离线存储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数据的备份和恢复,优点是存储设备价格低廉。

(3)近线存储

所谓近线存储,是一种主要定位于客户在线存储和离线存储之间的应用,是指把数据存放在另外一套主机的文件系统直接管理的磁盘存储设备中,这个方式通常借助一定的软件和网络来实现,同时对这些设备的要求是寻址迅速、传输率高,其特点是对性能要求相对来说并不高,但又要求相对较好的访问性能。

1.2数据管理与数据存储比较分析

从工作性质上来讲,数据管理不等同于存储管理,因为存储管理的对象是存储空间,其工作内容上来看,主要是对存储设备状态监控、存储空间在线动态扩展和调整、存储空间的统一管理和分配等,通过上述操作实现主机系统安全、稳定、可靠的存储空间。然而,与存储管理不同的是,数据管理的对象是在线存储系统内的数据,其行为主要是指利用各种不同的手段获取数据拷贝以实现各种级别的数据安全和高可用特性、在不同的存储设备中迁移数据、管理数据内容。

2数据管理技术

设计数据管理方案,首先必须目的清晰。数据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保障系统生命可持续、提高存储资源利用率(或节省存储成本)、进行数据共享或再利用,从而进行效益增值。一般来说,数据管理有如下手段:高可用集群、备份、复制、容灾、迁移、内容管理等,用户可选择合适的手段,实现理想的数据管理。

2.1高可用集群

高可用集群建立在集群基础之上,是指以减少服务中断时间为目的的服务器集群技术。在数据管理中,高可用集群通过一定的技术将集群中的多个主机虚拟成一个应用系统,对外部用户提供透明服务,对内实现访问请求负载均衡,通过高可用集群技术把因软件、硬件和人为造成的故障对业务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2.2备份

为应对数据丢失或损坏等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将存储设备中的数据拷贝到磁带等大容量存储设备中的过程和行为就叫备份。按照备份的方式,可以分为近线备份和离线备份两种,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备份设备的选择上,到底选择磁盘设备还是磁带设备。当然,从本质上来讲,备份包含复制行为,但是备份同时还有时间点等内容,所以说备份是高级的复制行为。

2.3复制

复制,亦称为拷贝,是指将数据从一个地方拷贝到另一个地方,但是原数据依然存在。而在数据管理上,复制是指将系统主磁盘设备内的数据复制到其他系统内,从行为上来讲,数据的复制有同步复制和异步复制。在应用范围上,数据复制不仅可实现局域网内的数据复制,还可实现广域网上的数据复制。

2.4容灾

在应用上,容灾技术是系统的高可用性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数据容灾是指在主数据系统之外另外建立一套次数据系统,通过网络软件或其他技术实现主数据系统中的数据向异地数据系统数据的复制。一旦主数据系统中的数据发生故障,可以通过次数据系统来恢复主系统中的数据。

2.5数据迁移

从数据存储的角度来讲,数据迁移属于分级存储管理。所谓数据迁移,是指将高速、高容量的存储设备作为主磁盘设备的下一级,按照一定的迁移策略,把主磁盘中的数据拷贝到二级大容量的存储设备上。当然,该行为对用户是透明的。当主磁盘出现故障时,系统会自动把这些数据从二级存储设备调回主磁盘设备中。

2.6内容管理

随着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基于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内容管理技术悄然而生。内容管理是指在多媒体环境下对多种媒体类型的数据的组织、分类和管理等有序化的过程。从数据管理的角度来看,内容管理是数据管理中的一门比较新兴的技术。相比较关系数据库中的结构化数据,在多媒体时代,绝大部分的数据,如普通文本、web页面、音视频、图形图像等都是非结构化的,同时,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该种类型的数据也越来越多,在数据管理上,基于此种类型的数据管理事实上成为数据管理面临的难题,于是,人们提出了内容管理,以此来解决这类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和利用。

3结语

在以数据为中心的今天,数据管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数据存储,从数据安全、可靠、稳定的角度介绍了几种数据管理方案。在具体的应用环境中,可以结合特定的需求,选择一种或多种数据管理技术实现企业数据管理方案。当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管理技术也在不断的推进,在特定业务上面对数据管理的难题时,希望能够针对业务的需求提出更新、更实用的数据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强,郁芸.现代数据管理技术综述[J].福建电脑,2009(12):52-53.

主数据管理篇7

关键词:空管;自动化备份系统;Solaris;

中图分类号:V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000-00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极大的带动了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空中交通管制是民用航空运输安全的重中之重。空中交通管制水平对于保障飞行安全,加大飞行流量,提高空域的利用率,促进民航业持续可协调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空管自动化系统背景介绍

空管自动化系统是空中交通管制的主要手段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把多部雷达信号进行处理与融合,并将融合后的自动化系统雷达航迹目标与飞行计划动态相关,使地面管制人员清晰准确的了解空中的实时动态。

2北京空管自动化备份系统的概述

北京空管自动化备份系统共分北京区管、终端、天津三部分,其中终端区包含塔台和进近两部分。北京区管备份系统主要设备配置包括监视数据前置处理机6台,主监视数据处理机2台,旁路监视数据处理服务器1台,飞行数据处理机2台,数据通信处理机2台,数据记录设备4台,告警处理处理服务器2台,区域雷达管制席处理机32台,总主任席处理机1台,飞行计划编辑席处理机4台,系统维护席处理机1台,技术监控席处理机1台,数据管理席处理机1台,oaSYS维护席处理机2台,tRaCe席处理机1台,搜救席处理机2台,网络设备5台,雷达质量监视设备1台等。

3北京空管自动化备份系统的配置及组成

3.1信息引接子系统

信息引接子系统主要由监视数据前置处理设备和数据通信设备组成,监视数据前置处理机主要是对于航管雷达、aDS-B信息等监视数据的输入与输出,数据通信设备主要完成与飞行相关数据及其他数据的引接与预处理。信号引接设备的引接借口类型为RS232的数据,路由器引接借口类型为tCp/ip和X.25的数据信息。

3.2监视数据前置处理设备

监视数据前置处理(RFp)设备包括6台监视数据前置处理机。前置处理系统采用冗余主机配置,每路信号分别进入6台前置机进行预处理。监视数据输入后,经过必选优化处理,选择一路最好的信号送到监视数据处理服务器,然后进行监视数据融合处理。监视数据融合处理后形成系统综合航迹,通过监视数据前置处理设备的智能通信控制器输出。监视数据前置处理机接入a、B、C三个局域网,将预处理后的监视数据分别送至2套监视数据处理机和旁路处理机。

3.3数据通信处理设备

数据通信处理设备由2台路由器、2套异步端口转换器(n-port)和2台数据通信处理机(DCp)组成2套冗余处理设备,保证引接信息的可靠传输和处理。其中路由器主要用于实现aiDC信息输入输出、气象信息输入、多点定位系统数据引接、数字化放行信息交互等功能。路由器分别与两台DCp连接,输入输出数据通过DCp进行协议转换和有效性检验处理。异步端口转换器用于实现RS-232数据与网络数据的转换,包括aFtn数据输入输出、QnH信息输入、飞行动态数据输入输出和记录重演同步控制信号的输入输出等功能。数据通信处理机(DCp)采用冗余结构,完成本系统监视信号输入输出的处理,接收并处理路由器和n-port输出的信息。同时能够提供与相邻管制中心自动化系统进行aiDC移交功能。

3.4监视数据处理设备

监视数据处理设备由2台监视数据处理机(mSDp)组成,实现多源监视数据融合处理、各类告警和航迹与飞行计划的相关等功能。两台监视数据处理设备分别接入a、B、C三个局域网,两台设备互为主备,为系统提供相关后的系统综合航迹和单路航迹显示。当主用监视数据处理机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够自动进行主备机切换,切换的过程为无缝切换,不会造成任何数据的丢失。

3.5飞行数据处理设备

飞行数据处理设备由两台飞行数据处理机(FDp)组成,用行计划数据的综合处理。采用双冗余结构,加装数据库管理系统。飞行数据处理机接入系统a、B、C局域网,并与全系统构通。

3.6旁路监视数据处理机

旁路监视数据处理机(BSDp)用于旁路监视数据的处理。该设备与C网相连,处理后的信号通过C网进行传输。当监视数据处理设备2台机器全部故障时,旁路监视数据处理机可以选择任意一部单雷达信号供管制员使用。

3.7数据记录回放系统

数据记录回放系统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对每个管制席位管制员的所有操作指令和结果进行记录,并提供在任意指定席位进行任意时段的数据回放功能。在回放时,可根据需要与语音记录设备进行同步回放。

3.8网络系统

在系统内部,监视数据处理机、飞行数据处理机、监视数据前置处理机、数据记录回放系统、各管制席位通过网络交换机,组建成星形拓扑结构的三个局域网(a、B、C网),数据通信遵循tCp/ip协议。该系统采用三网运行方式,a网和B网是物理上相对独立又互为冗余的两个网络,如果其中一个网络出现失效时,能自动无缝的切换到另一网。C网主要用于旁路数据及数据回放等数据的传输。

4操作系统及数据库

北京空管自动化备份系统采用Sun公司的Solaris操作系统,该系统是当今世界上主流Unix操作系统之一。其最新的Solaris10同时吸收了at&t的SystemV和Berkeley的BSD系统的实现技术,在当今国际市场上,它已经从一个研究项目发展成为了一个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的Unix操作系统。为保证系统内数据的高可靠性和系统的高可用性,在本系统中,选用目前较先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10g。oracle是世界上较为主流的数据库,其数据库管理系统有以下功能特性:事务处理、高可靠性、大容量数据的管理能力、数据仓库技术、高安全性、可管理性。

5结束语

目前,北京空管自动化备份系统已投入试运行使用,并成功实施过三次主备自动化系统切换,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从自动化备份系统的项目背景、系统概述、配置组成、操作系统数据库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与论证。未来,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对主备自动化系统间数据通信、无缝切换等前沿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系统冗余性,实现风险分担,为空管安全运行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自动化系备份统技术手册.2013.

主数据管理篇8

关键词:管理系统;水库资料;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tV69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216-1

1水库管理系统设计

分析水库的运行数据主要是分析降雨、水位以及流量等水情数据。该类数据具有时间概念比较强,种类多,传输量比较大,并且对数据的相关处理工作较复杂等特点。因为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处理数据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所以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进行水库管理系统的有关研究和开发。该管理系统数据库的结构主要组成部分是基本数据库、原始数据库、中间数据库和结果数据库。

1.1基本数据库

存放主要是维持管理系统进行正常运行所必须的一些数据。例如各种数据参数以及各参数之间的关系曲线等,这类数据在通常情况下保持不变,或者长时间变换一次。

1.2原始数据库

存放的是管理系统中的各种实时数据。例如水情数据、雨情数据等,这类数据具有数据量大、很复杂等特点,并且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数据还需随时进行修正。

1.3中间数据库

存放的是管理系统在处理数据时生成的一些临时性的数据。这类数据在一般情况下主要的作用是把各功能模块联系起来。

1.4结果数据库

存放的是管理系统处理各种数据后生成的最终数据。这类数据主要运用在水库的运行和调度等管理中。

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开发水库管理系统可以方便的维护水库管理系统,并且为了满足发展的需要,只需要进行新模块和功能的开发就可以了。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本管理系统由主控模块连结在一起,各个功能模块之间互不干扰,单独完成任务。

2水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水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洪水预测调度、水库兴利调节、数据常规处理和数据资料管理四个方面,以下进行分别介绍。

2.1洪水预报调度

根据数据库中存放的降水量、水位以及水库流量、出库流量、发电流量、溢洪流量等数据资料来预测水库未来的入库洪水过程。按照事先编制的调洪法则,通过调洪计算获得水库调洪运行数据,以此为依据来调度水库的溢洪、发电等泄流设施。更具体地说,以预报的入库流量和水位过程为依据,来人为改变泄流数据,并计算相应的水位数据,以报表的形式将不同的洪水调度方案打印出来,以便有关领导作出正确的决策。

2.2水库兴利调节

以数据库中历史数据资料为依据,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来预测水库未来运行数据,例如降雨量、流量等数据。然后依据优化调度图表和常规调度图表来计算水库兴利调节,例如发电量、水位等数据,并编制调度计划报表。调度计划报表最好包括各种预报方案的计算结果,以便进行对比和分析。

2.3数据常规处理

数据常规处理主要是指处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输出的数据、电站运行数据以及水库溢洪等数据,并查询水库的日常运行数据。本模块主要包括数据输入、数据备份、数据处理、数据查询、报表打印和系统参数设置六个子模块。数据输入是将降雨量和水位等实时数据经过处理后输入原始数据库,然后对已输入的原始数据进行备份,基于此制作日报表和月报表,经过数据查询子模块将日报表和月报表存入结果数据库,然后以日报图和月报图的方式打印出来,最后将反映水库特性和特征的基本数据储存起来。

2.4数据资料管理

根据水文年度整编工作的有关要求,年度整编数据库中的数据,然后制作出相应的年度报表,将所有的整编结果存放在结果数据库中。该模块主要包括数据处理、数据摘录、数据查询和报表打印四个子模块。

3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水库管理系统的运用

3.1能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对水库工程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

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水库管理系统,为水库工程提供了及时以及准确可靠的数据,并且还能进行自动控制,可以正确评估工程的安全状态,比原设计发挥更大的防洪效益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根据,可以通过优化调度和错峰调节等技术来提高水库的防洪标准,增加水库的年防洪效益。

3.2实现了水库管理的现代化

运用数据库进行水库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实现了水库的防汛调度,大坝安全自动监测、电站管理、闸门运行管理、水库水质监测、大坝、电站实时视频监控以及信息管理均由计算机自动操作,基本上实现了水库管理的现代化。

3.3为供水功能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

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水库管理系统,使正常的蓄水位提高了,为供水功能提供了更加科学和准确的依据。在保持原有的防洪、兴利效益的前提上,蓄水位的提高使得水库年供水效益增加了,并且还增加了年发电效益。

总而言之,把计算机数据库引入到水库管理系统中,可以将计算机数据库更新速度快、查询便捷以及灵活管理的优势得到大力的运用和充分的发挥,准确迅速地完成对水库数据的查询、处理和统计等相关工作,对水库管理单位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技术。运用计算机数据库实现对水库的基本数据资料的管理,使得水库管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实现了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芝生.岭后水库管理出效益[n].中国水利报,2000.

[2]崔振才,孙玉琢,赵德远.水库管理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初探[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

[3]冯质刚,郑灿堂,秦月涛.“数字水库”建设技术综述[J].山东水利,2006,(11).

主数据管理篇9

数据仓库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医院累计信息和数据的充分挖掘,从而提升信息管理水平。对于医院信息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来说,数据库的作用越来越凸现出来,基于以上,本文简要研究了基于数据仓库的医院信息管理综合应用平台。

关键词:

数据仓库;医院信息管理;综合应用平台

一、医院信息管理概述

医院信息管理指的是对医院各个职能信息进行划分,从而使医院信息更加明确,医院信息管理的过程相对复杂,其中涉及到病案室、电脑室、图书室、统计室、档案室等众多下属部门,而医院的信息量也十分庞大,这就给信息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信息化管理信息的方式使得医院信息管理更加快捷,效率更高,但当前医院信息系统缺乏对数据进行整合的能力,缺乏决策指导力,而基于数据仓库的医院信息管理综合应用平台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二、基于数据仓库的医院信息管理综合应用平台

2.1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指的是在数据分析之前,管理人员要从数据源中找出切合主题的数据和需要采用的数据,并将其进行分类、归纳,之后根据一定的数据管理规则对这些数据进行过滤,淘汰无用的数据,选出目标数据[1]。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数据清洗:对数据中的噪声数据和无关数据清除;②数据抽取:对多文件数据和多数据进行合并处理,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采集,不同平台的数据有着差异性的特点,因此不能进行复制,同时要对数据冗余问题进行处理;③数据集成:信息管理人员根据数据的存储方式和具体格式并结合数据库进行集成数据。

2.2数据仓库体系

2.2.1管理层。

指的是管理人员将数据存储到医院的数据仓库中,之后对存储完成的数据进行集中化的管理。管理层通常用到的数据库有多维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数据存储涉及到的数据范围较广,包含医院各个部门的数据,数据仓库体系的管理层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汇总、分析数据。

2.2.2获取层。

获取层的主要功能是获取原始的医院数据,之后进行处理。获取层在获取数据之后能够直接将数据装载到数据仓库中,管理人员只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即可。数据抽取、转换格式和装载是抽取数据的主要过程,在抽取数据之前,管理人员应当明确抽取目标,做好数据防护,以此来保证源数据抽取的一致性和完好性。此外,管理人员还应当注重对数据格式的转换和对数据的重组步骤,这是做好信息数据管理的基础。

2.2.3使用层。

使用层主要指的是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提供给客户的体系层级,在数据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用户的分类来对数据进行使用,从而保证数据呈现的清晰、规范。主要使用的方法有整合法、即席查询法等等。

2.3主题选取。

为了方便人员对数据的抽取,应当对主题进行合理选取,主题的主要体现形式是组成单位、事实表和维表,管理人员要对事实表、围表等进行分析,明确事实表与围表之间的关联,以事实表为中心来创建数据仓库,具体的步骤如下:

2.3.1分析病人结构。

病人结构指的是病人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等,对病人结构的分析就是对这些信息的整合和分类,以此得出病人的需求和经济条件,从而提供相对应的服务,保证病人的舒适性,提升服务质量。数据仓库存储的病人不同的结构数据信息,因此,管理人员可以从数据仓库中抽取相关信息来分析病人的差异性,并分析这种差异性对于医院的效益影响水平,这就给医院市场定位、营销策略、经营方向等的制定提供了有效依据,提升了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2.3.2就诊时间和费用的构成。

对病人挂号开始之后的所有信息进行收集,通过对这些信息数据的分析来确定其就诊时间,以及其是否遇到就诊困难和瓶颈,以此为依据进行改进。对病人费用构成进行分析,例如手术费、医药费、检测费、治疗费等,以此来分析医院医生及各个科室的费用状况,做出对药品比例的评价,以此为依据进行改进。

结论

综上所述,从本质上来讲,数据仓库就是一个对数据进行处理的系统,其对于计算机的依赖性较强,在医院信息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中如何合理的应用数据仓库至关重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医院的信息管理,从数据预处理、数据仓库体系、主题选取等三个方面对基于仓库的医院信息管理综合服务平台进行了研究,旨在充分发挥数据仓库的作用,促进医院信息管理,提升医院市场竞争力。

作者:戴金萍单位: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主数据管理篇10

【关键词】网络图书管理系统关键技术

引言:作为整个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分支,网络图书对于图书管理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图书馆内的各种文献资料的数据量迅速的增加,而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完成相关文献的检索和管理,同时针对经常出现的图书借出之后不及时归还的现象,也没有足够的管理人员进行催还,从而造成了大量的图书馆文献资料流失现象的出现。随着网络图书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及时准确的进行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类,对于图书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系统功能设计

在完成系统需求的分析之后,就是要进行系统功能的设计。在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之后,发现目前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中的相关使用人员主要有图书借阅者、图书管理员以及系统管理员三类。1)系统设置模块:这是系统管理的主要部分,主要是进行数据库相关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用户信息的管理以及用户密码的管理等。2)类型管理模块:负责的是全面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图书,类型、借阅者类型以及罚款类型等工作。3)业务数据管理模块:对系统内所有的业务环节进行相应的管理是其主要的功能,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针对图书信息管理、图书条码编制、图书入库、借阅者信息管理以及借书证的办理等。4)借阅管理模块:其主要是对图书的借阅进行相应的管理,主要工作内容有图书的借出、归还以及续借等内容。5)罚款管理模块:这一模块主要的的作用的进行相关罚款的处理,其主要针对的是图书超期罚款、图书损坏罚款以及图书丢失罚款等内容。6)数据查询模块:其主要的作用是进行基础数据的查询管理,主要的工作是进行书目信息、借阅信息、借阅者信息以及超期图书查询等相关的工作。7)报表打印模块:这一部分主要从事的是进行相关报表的打印和管理,其主要包含的有书目报表打印、借阅者报表打印等内容。8)数据管理基础模块:其主要的作用是对最基础的数据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维护,而这些基础数据主要有各个部门的数据、出版社数据以及馆藏地点数据等。

二、系统数据库设计

作为相关应用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数据库主要是用以进行系统数据的存储,而整个应用系统的运行都必须以数据库的数据为基础,因此,系统设计性能的优劣直接受到数据库设计优劣的影响,而各个高校目前所使用的数据库模型就是本文所要详细阐述的数据库模型。

2.1系统数据库概念设计

作为概念模型而言其面对的是实际的问题,同时在整个系统中是相对独立的,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看待相关的数据库,反映出来的是用户现实的环境,与未来数据库的实现之间是没有关系的。

1)确定实体。实体与我们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和抽象概念是相对应的。在仔细分析实际的业务需求之后可以发现,作为高校目前的图书管理系统而言,其主要是对图书、借阅者等进行积极的有效管理,从而实现整个借阅环节的规范操作,同时也可以及时的对借阅情况进行查询和分析。对实际的需求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高校图书管理系统所涉及的主要实体包括借阅者、图书、管理部门、出版社等。2)确定属性。实体联系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自身的属性。比如,图书名称、出版社、作者、书目编号等就是图书书目的主要属性。3)_定实体联系的类型。实体联系说的就是不同实体之间相互存在的联系。一般常见的实体联系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就是一对一的联,比如,借书证与图书借阅者之间的关系,按照相关的规定每一个借阅者只能办理一个借书证;第二种是一对多的关系,比如,像我们常见的图书与出版社之间的关系,出版社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出版很多种类不同的图书,但是一本图书只能由一个出版社出版第三种是多对多的关系,目前这一关系实际应用的相对较少。

2.2系统数据库逻辑设计

进行数据结构的设计是落实逻辑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其主要的是将相关的概念模型转换为所需要的数据模型。在将概念转换为结构的过程,必须要对逻辑结构所要求的关键字予以充分的重视,确保各项数据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确保所有数据在逻辑结构中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结束语:就目前的图书管理系统而言,其所面对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内容,首先,必须对系统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分析,才能明确使用对象所提出的相关要求;其次,根据实际的情况设计系统的数据库,在需求和功能明确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库的概念和逻辑设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