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健康测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54:40

体质健康测试篇1

关键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步骤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3-0070-01

第一步:召开筹备会,建立健全组委会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了有条不紊地开展测试工作,我校利用学前周的时间召开思想动员筹备大会。大会由学校主抓体卫艺工作的副校长主持,参会人员有体育组、政教处、总务处、教务处的全体人员以及全校班主任。会议主要通过以下几个议题:(一)健立健全测试组委会,制定测试的相关规章制度,做到全校上下参与测试人员,必须依照规章制度,务实严谨开展工作。(二)明确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到人,奖罚分明。(三)班主任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四)政教处做好的学校长廊和班级墙报的宣传工作。

第二步:组内大教研,熟悉熟练测试业务

按照学校筹备会的会议精神,召开体育组大教研活动。首先由学科组长通过测试工作方案,具体安排各学年测试进度,做好测试器材和场地的调配,做到测试“不撞车不拥堵”。其次,下发测试的相关表格,下载各式相关模板。最后,由学校测试管理员培训组内教师测试的专业知识,熟悉业务。业务必须熟练,否则会耽误影响学校整体数据的上报。确定每个测试项目的具体要求,单位的记写等,并实地进行测试器材的操作练习,做到全校测试的尺度一样,为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做好强有力的铺垫。譬如,肺活量测试必须利用一节课专门给学生讲解动作要领并让学生练习,然后再正式测验等。

第三步:培训管理员,做老师的好帮手

测试工作复杂而繁琐,仅仅依靠学校管理员和体育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采取化整为零的工作原则,选拔培训各个班级的测试小小管理员。小管理员选拔标准:思想积极上进,有责任心,有领导能力,有一颗公心,更重要的是必须电脑操作熟练,特别是对电子表格的操作必须要得心应手。

第四步:科学高效测测验,边测边录入

测试工作,通常安排在体育课或者体育活动课上进行,在测试过程中,老师必须亲自把关,要求学生动作规范,严禁犯规,杜绝弄虚作假。严格按照测试标准进行测试,做好及时测验,当场记写成绩,并在下课前公布学生测验项目的成绩。然后,由班级测试小管理员及时准确地把成绩输入电脑的电子表格中,切勿“堆记录堆输入”,造成大量数据积压,到集中输入的时候,忙乱最容易输入错误,一旦出现输入数据的错误,那么会给后期数据的上传教育部数据库带来极大麻烦。哪怕是一个小数点、一个单位的记写,输入时都必须丝毫不差。譬如立定跳远记写单位是厘米,而不是米,正确记写是232,而不是2.32;50米跑的成绩正确记写是7.0,而不是7″或者7秒等等。

第五步:上传教育部,细心加耐心

任教各个班级的老师把自己负责班级的所有学生成绩检查准确无误后上传给学校测试管理员老师,管理员逐个班级审查后,依次按年级上传到教育部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库里。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所有的数据,所有的字符中,只要有一个不符合程序模板的要求,成绩就无法导入。通常会在上传的电子表格下方提示,竖列第5列,第36行的***的成绩错误;竖列第6列,第85行的***不存在等。这样的提示出现越多,就说明每位老师上传上来的数据信息问题就越多,就会给管理员的上传工作带来麻烦。这个时候,只有逐项对照逐项改正,直到各个数据全部吻合后,电子表格才会顺利上传成功。因此,每位体育老师必须端正态度,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地完成自己的最初原始数据的录入工作。

第六步:下载成绩单,查缺补漏

学生的成绩上传及教育部审核通过后,全校每个学生的单项成绩、单项等级、标准分、加分指标、学年总分以及最终的等级评定,都会反馈到学校的数据库。学校负责测试工作的管理员就可以逐个班级下载成绩,然后打印成绩单。目前我们学校的做法是,新入学的初一年级直接下载打印,初二年级和初三年级把下载的班级学生成绩电子表格拷贝给班级管理员,由班级管理员对照电脑,逐一填写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相对应的初二、初三表格里。接下来班级管理员把全班学生的登记卡交给所任教课的体育老师签字,然后由班主任签字,再由班级管理员到教务处盖学校公章,之后分发给学生带回家让家长签字。最后回收上交体育组存档保管。对于后转入的学生和转出的学生,建立年度测试特殊说明档案夹,做好各个年级所有学生的转入转出登记,并分档做好转走学生(在本校测验结束后转走)的成绩和后转入的没有学籍的学生(参加了本年度测试)的成绩,缜密做好查缺补漏工作。

体质健康测试篇2

【关键词】体质健康简易测试模式测试方法

【中图分类号】tq17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02

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测试工作,是激励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促使学生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措施。该《标准》于2003年开始在全国大中小学全面实施,至今已有了6年多时间。根据

 

4计算机管理手工测试数据

(1)测试数据录入

对于手工记录的测试数据,如果不引入计算机数据管理,大量的测试数据要逐一的查表与统计,其工作量之大难是以想象的。因此如何将测试数据快速录入到计算机中,是做好使用简单测试工具实施《标准》的重要环节。

(2)采用microsoftexcel软件录入数据办法microsoftexcel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之一。学校“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用excel软件按专业(班级)学号排序编制学生测试总表电子文档交给各任课教师,然后教师将测试数据录入到总表上。在编制总表时,要让总表上的测试项目字段顺序与测试登记表上的相对应,并通过冻结窗格使数据在滚动时保持测试项目字段行可见,同时通过设置单元格格式,设置好每个录入字段列的数据格式,以方便数据录入。利用excel自动筛选功能,锁定要录入的班级,录入数据时最好是两人一组配合,一人读一人录,这样既提高录入速度,又不易出错。按一个教师任课十个班级计,学生人数大约在300-400人之间,采用上述数据录入方法,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录入工作。

如果有专职管理人员,录入工作由他们完成,可以采用多台电脑配合两人一组,多组同时录入数据的办法。学校“体质健康测试中心”负责汇总所有测试数据,完成对数据的统计处理等工作。

(3)用microsoftexcel软件实施《标准》测试的工作流程

1)从学校有关部门(如教务处)取得全部学生的基本信息电子文档,经过整理成符合上报“国家数据库”使用的格式。此格式在下载上报软件时获得的模板格式相同。

2)编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登记表(空表)。见附表2

此测试登记表由体育教师分发到各任课班级,班干部负责按学号大小顺序把本班同学的姓名学号填写到表上,然后交回。如果是自然行政班则不用填写学生姓名,由计算机编排好直接打印输出。测试时教师将数据填到表中。

3)任课教师将测试数据录入到由学校“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编制好的按专业(班级)学号排序的学生测试总表电子文档上。

4)汇总录入好的数据,将数据导入上报工具软件,进行评分。

5)导出已评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并反馈回任课教师。

6)利用上报工具软件将数据上报至“国家数据库”。

5我校06与07年两个年级测试情况对比

对比表明,采用“智能型与简单型”测试仪相结合的简易测试模式,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我们在实施《标准》中做到了测试工作有条不紊,教师组织测试轻松自如,数据录入迅速快捷,上报数据及时准确。

6结论与建议

(1)简易测试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测试器材不足和测试工作难度大的问题。借助计算机先进工具管理和操作技巧可极大地发挥简易型测试工具的优势。由于简易测试工具便于携带,组织测试更加灵活方便,使实施《标准》这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有效简化,并且还节省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在当前智能测试仪器价格偏高,质量有待提高情况下,采用“简易测试工具与计算机数据管理”简易测试模式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2)建议充分发挥计算机管理的优势,开发功能全面、简单易行的体质健康测试管理软件配备给学校,生产出既轻便又经济实用的测试工具满足学校的需要;同时积极研制便于携带的既可以储存测试数据又方便与计算机连接的小型或微型数字测试仪,将这些小巧不占用专门测试场地数字设备配备给每个体育教师,使组织测试更加灵活方便,真正实现智能化管理。最终达到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合乎要求的测试效果,获得最佳的效率,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教师负担”。这对《标准》的全面实施,切实促进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史江杰.江苏省中学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r].江苏省高校第21届体育科学论文报告,2005,6.

[2]肖建国.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组织管理工作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23(5):39-41.

体质健康测试篇3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举校体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04-02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意义不仅是监测学生个人的体质健康状况,更是为其树立终身健康的理念奠定基础的重要方式。高校在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当中,对测试过程的掌控及对测试结果的运用,仍不能较好地将各方资源有机联系起来。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举校体制”,可以强化测试中各部门、各环节、各参与者之间的联系,为真正达到测试的目的提供可靠的支持。本文试对此做一探讨,以优化大学生体质,促进终身体育、终身健康理念的奠定。

一、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举校体制”及其特征

高校作为一个自主自治的场所,肩负着育人的崇高使命。发展是要以人的健康为根本前提,生命如果受损,人的任何理想都无从谈起。学生的健康需要社会的关注,需要更多的力量来为个人的健康成才保驾护航。大学生作为成年人,需要在自我成长的过程当中,在学校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关注自我健康的观念和良好的习惯,才能从源头预防自我健康变糟而不被发觉,进而引发猝死等危害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举国体制”在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与发展当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举国体制”相似,在学生体质健康受到更加关注的今天,“举校体制”也是一种手段。所谓“举校体制”,就是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当中,集全校之力,让教师、管理人员、学生等人力,利用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通过微观管理的方式,突出学生的管理主体角色,来形成以优化学校体育管理工作质量、形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长效性机理和制度为特征的管理体制。“举校体制”是基于高校自身的管理特点,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而确定的机构、权限、运行和制度的总和。“举校体制”的建立,更加强调测试管理当中对于引导者和实行者的问责,突出大学生在管理主体当中的自主自觉的地位,打造贯穿于学生大学学习生涯中时刻关注自身健康状况的行为养成。

二、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举校体制”的必要性

(一)“举校体制”的建立是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规范系统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通知》中规定:“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完善工作条件,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测试成绩向学生反馈,并将测试结果经教育部门审核后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形成本校学生体质健康年度报告。及时在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在“举校体制”的建立过程中,规范系统作为基础及核心的环节,对测试工作的流畅、科学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规范系统包括可以明文的形式公布的测试的工作规范及测试的主导部门、主责部门,也包括约定俗成的测试问责形式、处理方法。多数高校所成立的体质健康测试中心作为测试工作的主导机构,具有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而相对一些普通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师资不足的院校,体质健康测试的管理与服务一般只能依托体育教学部或体育教研室来承担。在测试文件的解释和传达、测试时效性与实效性的要求、测试工作的评估当中,规范系统始终起着监控和调节的作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或相当职能部门,则需要在整个测试当中将规范系统的职责和权利发挥到极致,在管理过程当中出现意见分歧时,主动承担责任,因时、因地、因事制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保证“举校体制”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当中不仅有了对高校成立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的要求,而且对测试中心的职责和任务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安全组织实施体质健康测试、高效进行测试管理、运用测试结果为学校体育工作服务、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而还未能成立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的高校,其职能主要依靠体育教学部门来执行,不管是何种形式,测试中心(测试领导小组)都处于管理的主导地位,对测试的组织、运行、监督、反馈起着引导作用,在责任和权力统一的指导思想下,严格按照测试的要求进行管理。

(二)“举校体制”的建立是促进学校各部门协同配合开展测试工作的基础。一直以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被外界认为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工作,主要是因为动用到全校的大部分人力、财力、物力等来完成测试工作,但仍不能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出台之后,更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各部门对测试工作的协同,才能达到“举校体制”管理的目标。在测试管理当中,学生工作的主管部门主要发挥宣传、动员学生按照测试的要求诚信参与测试,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学管理部门主要是依据测试的工作安排来统筹协调各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后勤保障部门主要是进行测试工作的义务监督及场地器材的维护;现代技术设备部门主要是协助进行测试信息的管理及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等。而不同的部门,按照责任的要求,强化体测中心的主要作用,增强体育教师的岗位意识,发挥体育教师在专业知识的发挥上对测试技术、要求、规范上的专才地位,才能够很好很准确地为测试的客观可靠性保障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举校体制”的建立是发挥学生在测试管理中主体地位的保障。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和发展服务,就要求测试的管理不能离开大学生这个主体。而要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对自我健康的意识,将对自我身心状况的关注化成自我管理的动力,行使自己的体育权利,而不是“老师叫我测什么,我就测什么”,其他的一概不知。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其一可以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与自我管理讲座”来进行,利用体育课程当中的理论课程,来让学生了解测试的标准、测试项目的意义、测试结果的评定等内容,让学生与体质健康测试“亲密接触”。其二是通过利用改变数据公开的方式,利用数字校园,让大学生亲自参与到测试数据的核实与上报工作当中,运用各高校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系统”来增设学生登录的入口,把学生对测试结果与自主锻炼的结果作为体育课程成绩及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学生诚信自主管理,班主任、体育教师、测试主管部门自下而上地逐层管理,在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的同时,逐渐形成学生自主管理健康的“蝴蝶效应”,逐步改善学生不关心、不关注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的现状。

(四)“举校体制”的建立是达到准确地展现测试结果目标之手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当中,所规定的测试项目,相对于旧的标准要求而言,对测试的设备要求已有所不同,在一些项目的测试上,给予手工测试或是仪器测试的选择更大的空间。作为“举校体制”的一部分,小至测试常用的秒表,大至测试用的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电子测试仪,都需要在测试前、测试中和测试后进行校正、维护,通过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安排专人会同学校设备部门的人员进行器材的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测试仪器的使用效率和寿命,使得“举校体制”的运行更为顺畅,测试的结果更科学。

三、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举校体制”的措施

(一)强化“举校体制”运行效果的监测方式。要实现“举校体制”的良性运行,在日常的测试管理当中,大胆地将学生引入到参与测试管理过程,是决定体制能否长期存在的关键。在运行的环节当中,一旦缺乏监管,则会使“举校体制”胎死腹中。“举校体制”运行效果监测,需要借助问责制来完成,以形成对测试中心为主要责任部门的严管、相关部门依照失误程度及后果进行惩罚、学生按照诚信缺失来进行教育的监督制度。

(二)着力解决“举校体制”在实际运行的关键问题。各部门之间由于在日常工作的运行当中,时刻以“举校体制”的运行为中心是不切实际且很难执行的,因此在测试之间,必须通过测试主导部门进行测试规范的培训与考核,考核达到要求的人员才允许担任测试员;重视对测试人员工作量的准确统计,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测试管理当中责权利的统一;结合学生工作的要求,对学生干部及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在学生参与测试的管理过程当中,据实进行成绩的统计和上报;“动员多次不如问责一次”,在测试管理中,对参与管理的教师、学生进行问责,保证机制的良好运转;根据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为学生开具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运动处方,测试中心利用课余时间开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关注自我体质状况的同时,实现有问可询、有疑可解。

四、结语

“举校体制”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管理当中,是整合相关资源来力保测试工作能体现现代大学发展目标、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的精神,是各高校可以建立和实施的一种管理体制,它既包括了一般测试管理的基本步骤和要求,又对常规的管理提出了创新: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管理当中,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管理育人,培养与形成大学生对自我体质水平有明确的认识,进而形成在体育活动当中的自我安全保障源,并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通过“举校体制”的运行,来切实保障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为高校培养德智体合格人才的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一民.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解读[J].体育教学,2014(9)

[2]于红妍.中国学生体质测试的演进历程及阶段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0)

[3]宋永生.普通高校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长效机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10)

[4]李志勇.如何利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数据[J].体育教学,2014(11)

[5]张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验的公平性与有效性问题――基于美国“高利害测验项目”的启示[C]//第五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2014

体质健康测试篇4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生体质健康;体质健康测试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5)01-0070-05

thoughtsaboutproblemsexistinginstudentphysicalhealthtest

wanGJun-li

(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ChinaUniversityofminingandtechnology,Xuzhou221116,China)

abstract:inconsiderationoftheglobalprevailingtrendofteenagershavingconstantlydeterioratingphysicalhealthandinsufficientphysicalactivities,weneedtorethinkproblemsexistingincurrentstudentphysicalhealthtest.Bymeansofliteraturecollationandon-siteobservation,theauthorcarriedoutaqualitativeanalysis,andrevealedthefollowingfindings:1)studentfitnessanditstestworkwerehighlyvaluedbyvariouscountries,butthetestdidnotachievedtheexpectedeffectofpromotingteenagerphysicalhealth;2)althoughfitnesstestindexeshadcertainrepresentativenessandoperability,therewerestillmethodologicalproblemsinsuchaspectsasfitnesstestorganization,procedure,evaluationmethodandresultapplication;3)studentphysicalhealthtestworkhadshowedbecominginstitutionalizedandnormalized,whereasteenagerphysicalactivitypromotingworkwasthekeytosolvingtheproblems.theauthorconcludedthatstudentfitnesstestworkneededtobecontinued,butthe“hypervalueidea”intheprocessofpracticeshouldbechanged,andeducationfunctioninthetestevaluationlinkandphysicalactivitybehaviorinterventionaftertestshouldbefurtherstrengthened.

Keywords:schoolphysicaleducation;studentphysicalhealth;physicalhealthtest

目前全球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的问题尤其突出,久坐少动与超重、肥胖的少年儿童数量剧增,而且青少年体质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下滑趋势[1]。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也不例外。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特别指出,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如何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似乎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但至今也没有明确的答案。早在1995年第7期《青少年运动科学》的编者按中,汤姆斯・罗兰[2]就指出:“如果学校体质测试这匹‘马’要是快死了,我们就该下来。”其意是说,如果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不能促进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就不应该再想当然地进行测试,甚至有必要将其取消。罗兰之所以如此提出,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日益频繁,而青少年体质健康却持续下降;另一方面是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的流行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学者也认为,无论如何,若能够勒紧缰绳也许就是一件好事,不再让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继续主导青少年身体活动的促进工作[3]。换个角度思考,既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这匹“马”停不下来,就应当深刻反思并从测量评价、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身体活动流行病学的角度审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并合理解释与正确应用其测试的相关结果[4]。因此,本研究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进行分析,为解决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问题提供参考。

1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源起与发展

美国是较早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国家之一,Kraus等人20世纪50年代的研究发现美国青少年的体质远差于欧洲青少年,引起艾森豪威尔总统的高度重视[5]。由此,美国成立了体质、运动和营养总统委员会,并于1966年开始积极推广学生体质测试,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开启了系统进行青少年体质测试与监测的序幕。现在,美国主要有两个组织机构负责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即美国健康、体育、娱乐与舞蹈协会(aaHpeRD)和体质、体育运动总统委员会(pCpFS)。就其评价标准来说,pCpFS采用的是常模参照标准(normativereferencedstandards,nRS),通常根据性别、年龄等进行分组,各组采用百分位数按照一定比例制定等级评价标准。奖励标准是所有体质测试项目成绩均在85%以上的学生。而aaHpeRD执行的评价标准是校标参照标准(Criterion-ReferencedStandards,CRS),这种方法是基于实验数据、常模数据,并依据专家经验判断,为不同测试项目选择水平评价切割点。切割点以上代表着具有可接受的良好健康状态(低的疾病风险),即处在健康体质带内(HealthyFitnessZone),在切割点下方的成绩并不给予任何负反馈评价,建议增加身体活动。目前而言,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趋向于采用CRS方式,且倡导HeLp理念,即是健康(H意为health)来自于规律的身体活动,体质健康的发展是为了每一个人(e意为everyone)的一生(L意为lifetime),并使设计适合个体(p意为personal)的需要。不言而喻,美国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一直保持领先水平,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另外,欧洲理事会也设计了一套标准化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eurofittestBattery,etB),包括9项测试内容,并于1988年开始于欧洲许多国家应用,该套测试可以在35~40min内完成[6]。

我国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可追溯到1912年,在清华学堂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学生体格检查制度,其中包括了体力测验、体形检查、医学检查等内容[7]。而建国后,为了鼓励和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在不同时期先后制定了《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及“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从2002年开始,在全国试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学校可根据实际选择不同的测试项目。《标准》全面执行之后,教育部要求各级学校每年上报测试数据。但自2014年开始,新《标准》取消了选测项目的要求,有助于统一测试与进行不同地区、学校间的横向比较。

目前各国或者组织的测试内容大同小异,总体上均包括了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指标。但是在力量、速度以及心肺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的评测项目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其他国家或者组织很少选择800m与1000m作为测评项目。研究也指出,我国使用的部分测试项目指标,对考察青少年心肺功能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7]。此外,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仍然采取传统的相对评价方法,这种基于常模建立的评分标准已经不适应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发展与现实需要。因此,亟需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的选择与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体质健康测试不仅用以评价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身体锻炼活动,为进一步获得适宜的身体健康水平与身体发展做准备。这要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选择、实施、评价等应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

2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目的及方法论思考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其他课程测试有一定的区别,既要考察体质健康的特征指标,还涉及到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培养。各国监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目的:一是了解与评估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二是为进一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并以测试促进身体锻炼。我国2002年7月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标准(试行方案)》明确指出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目的和意义,即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由此可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根本目的是以测试促进身体锻炼,并获得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当前的体质健康测试是否达到了其最初的设计理想,值得深入的理性思考。如测试是否促进了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是否激发了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是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等。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一把双刃剑,效果好坏与测试细节和标准执行等有密切关联。

为了实现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目的,诸如测试指标、信效度、评价以及实施过程等备受关注。研究显示,FitneSSGRam?有氧能力的场地测试(即20m往返跑,1英里快走/跑)能够更好地评估最大摄氧量水平[9],etB的学生体质测试项目同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10]。我国目前测试学生的心肺耐力选择男生1000m跑与女生800m跑,依据运动生理学常识,学生完成这一距离的测试一般需要3~4min时间,基本上处于无氧糖酵解供能与有氧氧化供能的混合供能状态,且前者可能处于主导地位。以此推论,这个测试项目很难说能真正考察学生的心肺耐力水平。况且个体的生理发育水平会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测试指标的选择与标准也需要考虑青少年的生理发育程度与水平[11]。目前,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一直使用相对评价方法,很少采取绝对评价。前者是nRS评价,有利于评价那些体质较好的学生,且主要以成绩或者竞争性目的为主;后者一般是基于CRS评价,对于那些体质较差的孩子比较有利,其主要是以健康促进为目的的,在健康相关的成绩切割点以上者为可接受的健康水平,即处于体质健康区域(HealthyFitnessZone,HFZ);否则,就是处于一个需要改善提高的区域(needsimprovementZone,niZ)[5]。现代教育学理论也认为,学校体育教育应鼓励进行学生纵向的发展性评价,尽量避免进行学生间的横向对比与总结性评价,尤其是体质健康测试。目前,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存在应用不恰当的地方,包括测试成绩与体育课评价挂钩、与教师的个人评价挂钩,甚至用作评价体育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手段。另外,不注意保护学生个人隐私的问题也很严重[12]。

我国的《标准》测试内容和健康指标的相关度不高[13],而且《标准》的实施办法与《高等教育法》相冲突[14]。2014年新《标准》的实施细则与要求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统一测试项目、测试时间段以及全国所有在籍学生均需参加测试等,明显没有顾及我国社会、经济、教育发展的区域性与不平衡性,也没有充分考虑学校之间的差异性。尽管测试成绩纳入评优与毕业考核之中有积极的一面,但由于测试时间短、学生人数多,且多采取大规模集中测试,难免会出现如学生准备活动不够充分,测试流程安排不合理以及测试方法、场地、器材不够规范等问题。如此的测试就难免走过场,并不能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测试的主动性,反而使学生产生消极的认知。甚至,一些单位为了盲目提高“上报率”与“合格率”,上报数据出现了失实的原则性问题[15]。另外,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校或者教师一般将精力放在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采集和宏观统计分析上,缺少与学生和家长的信息沟通与反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测试工作的有效落实[16]。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或许只能反映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状,对体质的评价尚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质测试的积极性。

总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与定位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如:1)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如何确定测试的频率;2)为了实现评价的目的,是否有替代的测试办法;3)怎样改善现有的测试,以突出其积极的一面而尽量避免其消极的一面;4)如何获得必要的经费保障与教师的大力支持等等[17]。

3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影响与作用的反思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并没有发挥预想的作用,而许多学生体质测试正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发展,并一直主导着体育课程的教学时间[18]。若不能正确地应用体质健康测试,就无法起到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或者身体活动的作用[19]。目前,就学生体质测试而言,不仅存在测量的有效性与可靠性问题,更重要的是,体质测试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值得考虑。如果一个身体活动积极的孩子得到了较差的体质测试成绩,他的锻炼动机就可能减弱并减少身体活动,因为他感觉身体活动并没有让他获得应有的回报(体质成绩);相反,如果身体活动较少的学生获得较好的体质测试成绩,会进一步增强他对久坐少动行为的认知[20]。既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达到理想的体质成绩,其结果本身还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体质健康评价就应当慎用。不仅很多学生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参加体质测试,有些教师对测试的功能与作用也不清楚。如果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对促进身体健康与身体活动的作用受质疑,更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体质测试应有的教育功能、评价功能、反馈功能以及促进功能已得到充分发挥。

面对于青少年的久坐少动行为与肥胖率高发形势,以身体机能素质评价为主的体质健康测试再大行其道,似乎与青少年健康促进的趋势有些背道而驰。近年来,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无论是对青少年还是成年人,改变身体活动习惯要比单纯地增加心肺耐力是更为有效的预防性健康策略。学者也倡导新的健康促进模式,即由运动处方模式(exerciseprescriptionmodel,epm)转向日常身体活动模式(lifetimephysicalactivitymodel,Lpam),并强调模式转变是减少健康风险的新策略[21]。也许体质健康测试措施落实较好的学校,学生符合或者超过体质健康标准的可能性更大一些[22]。但那些已经掌握了体质健康测试知识的学生,并没有发现与其身体活动水平有重要的内在关联[23]。因此,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主要作用与任务应该是促进青少年养成终身身体活动的习惯与健康行为[24]。

4解决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问题的建议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现有的方式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体育锻炼或者身体活动的积极性[25]。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重心应当从体质达标转向身体活动促进,尽力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积极而有活力的生活方式[4]。

强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要性无可厚非,目的是以测带练,督促学校、教师、学生重视日常的体育锻炼。相关部门不应该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规定的时间内所有在籍学生必须完成体质健康测试,而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进行抽查与监督。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仅仅为了相关指标的数据采集,而应当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前、测试中、测试后的相关工作:1)测试前应针对测试内容的相关知识、技能、方法等,向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运动、测试以及健康知识与能力。2)测试中,场地、设备以及操作流程等应尽量符合标准规范,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参与并完成测试,以保证采集到真实有效的体质健康数据。3)测试后的评价与干预要科学合理,评价标准要考虑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如身高体重应尽量采用参照标准进行评判,若过于依赖常模标准评分就有失公平与理性。此外,不能仅仅满足于测试数据的上报与统计,应对学生采取分类指导与帮助,尤其是体质弱势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本身没有错,而是如何正确运用。应当通过测试让学生认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进步的可能,认识到体质健康与学业、工作以及家庭幸福等方面的关系。从发展的视角考虑,强制进行体质健康测试与体育锻炼只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初级阶段,应当培养学生在完成社会化角色转变后的自我健康管理与锻炼技能,这也是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鉴于世界各国青少年(13~15岁)每天中等强度以上身体活动不足60min的人数比例高达80.3%[26]的情况,在将更多关注目光投向体质健康测试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身体活动评价与促进工作。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若能有效融合学生的身体活动评价环节,将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1)有助于运动基本概念的学习,如强度、类型、持续时间等;学生能够学习保持积极身体活动的各种方法手段,清楚知道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对健康的作用。2)为学生与家长提供当前个体身体活动水平有关的信息,有助于学生确定自己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身体活动水平,如果家长得知相关信息,也有利于家长督促学生的身体活动;3)有助于确定学生的身体活动兴趣,学生不但可以思考自己的身体活动经历与体验,还能够从中发现自己喜欢的身体活动类型;4)提升学生的身体活动自测自查技能,学习如何长期跟踪评价自己的身体活动行为,学会终生身体活动所必须的行为改变策略技能;5)教会学生运动目标设定的技巧,帮助学生建立并实现自己的身体活动目标,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实现基于个体行为习惯的身体活动目标,体质健康指标并非完全由个体的行为决定(如先天的因素)[27]。

鉴于部分学校领导与教师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认识已经根深蒂固,需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实行体育课程改革等。要真正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工作目标,唯有通过健康教育和身体活动促进计划的实施,使更多的学生增加身体活动量,才有助于青少年进入成年人阶段时还能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28]。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只是促进体育锻炼的手段之一,并不能承担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所有责任。但应该由重测试转向重教育、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以及由被动参与转向主动学习等,同时融合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的评价内容。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一部分,不仅需要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本身,还应更多地关注测试前的教育与测试后的干预指导。

参考文献:

[1]tomkinsonGR,oldstS.Secularchangesinpediatricaerobicfitnesstestperformance:theglobalpicture[m].Basel:Kargerpublishers,2007.

[2]Rowlandtw.thehorseisdead;let’sdismount[J].pediatricexerciseScience,1995,7(2):117-120.

[3]CaleL,HarrisJ,ChenmH.overtenyearsonfrom“thehorseisdead…”:surelyitmustbetimeto“dismount”?![J].pediatricexerciseScience,2007,19(2):115-131.

[4]YuanlongLiu.Youthfitnesstesting:ifthe“horse”isnotdead,whatshouldwedo?[J].measurementinphysicaleducationandexerciseScience,2008,12(3):123-125.

[5]Zhuw,maharmt,welkGJ,etal.approachesfordevelopmentofcriterion-referencedstandardsinhealth-relatedyouthfitnesstests[J].americanJournalofpreventivemedicine,2011,41(4):S68-S76.

[6]Councilofeurope.testingphysicalFitnesseurofitexperimentalBatteryprovisionalHandbook,Strasbourg[eB/oL].http://bitworks-engineering.co.uk/linked/

eurofit%20provisional%20handbook%20leger%20beep%

20test%201983.pdf,2014-02-18.

[7]叶宏开.体魄与人格并重:清华大学百年体育纪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8]周志雄,季钢,张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心血管功能评定指标的同质性和有效性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11):75-79.

[9]Boiarskaiaea,BoscolomS,Zhuw,etal.Cross-validationofanequatingmethodlinkingaerobicFitneSSGRam?fieldtests[J].americanJournalofpreventivemedicine,2011,41(4):S124-S130.

[10]ortegaFB,arteroeG,RuizJR,etal.Reliabilityofhealth-relatedphysicalfitnesstestsineuropeanadolescents:thehelenastudy[J].internationalJournalofobesity,2008,32:S49-S57.

[11]Jonesma,HitchenpJ,StrattonG.theimportanceofconsideringbiologicalmaturitywhenassessingphysicalfitnessmeasuresingirlsandboysaged10to16years[J].annalsofHumanBiology,2000,27(1):57-65.

[12]ernstmp,CorbinCB,Beighlea,etal.appropriateandinappropriateUsesofFitneSSGRam:acommentary[J].Journalofphysicalactivity&Health,2006,3:s90-s100.

[13]肖国良,王冬梅,肖国栋.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理性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6):106-109.

[14]伍鸿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6):51-53.

[15]王凤仙.《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数据上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体育学刊,2013,20(3):90-92.

[16]孙忠伟,张冰,马慧敏,等.中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管理系统的比较研究[J].体育学刊,2013,20(3):85-89.

[17]CorbinCB.texasyouthfitnessstudy:acommentary[J].Researchquarterlyforexerciseandsport,2010,81(sup3):S75-S78.

[18]LorraineCaleandJoHarris.FitnesstestinginphysicaleducationCamisdirectedeffortinpromotinghealthylifestylesandphysicalactivity?[J].physicaleducationandSportpedagogy,2009,14(1):89-108.

[19]mcKenzietL,KahanD.impactoftheSurgeonGeneral’sReport:throughtheeyesofphysicaleducationteachereducators[J].Journalofteachinginphysicaleducation,2004,23:300-317.

[20]pangraziRp.promotingphysicalactivityforyouth[J].JournalofScienceandmedicineinSport,2000,3(3):280-286.

[21]CorbinCB,pangraziRp,welkG.towardanunderstandingofappropriatephysicalactivitylevelsforyouth[Z].president’sCouncilonphysicalFitnessandSports,1994.

[22]Sanchez-VaznaugheV,SánchezBn,RosasLG,etal.physicaleducationpolicycomplianceandchildren’sphysicalfitness[J].americanJournalofpreventivemedicine,2012,42(5):452-459.

[23]KeatingXD,Castro-pi?eroJ,Centeioe,etal.Health-relatedfitnessknowledgeanditsrelationtostudentphysicalactivitypatternsataLargeUSSouthernStateUniversity[J].JournalofResearchinHealth,physicaleducation,Recreation,Sport&Dance,2010,5(2):3-9.

[24]ernstmp,CorbinCB,Beighlea,etal.appropriateandinappropriateusesofFitneSSGRam:aCommentary[J].Journalofphysicalactivity&Health,2006,3:S90-S100.

[25]DochertyD,BellR.Fitnesstesting:counterproductivetoahealthylifestyle?[J].CaHpeRJournal,1990,56(5):4-8.

[26]HallalpC,andersenLB,BullFC,etal.Globalphysicalactivitylevels:surveillanceprogress,pitfalls,andprospects[J].theLancet,2012,380(9838):247-257.

体质健康测试篇5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分析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1-001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1.010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开展不仅是检验高校学生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有效措施。对于其测试工作的开展,大部分高校都是按照相关标准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而各院校的测试达标率与优秀率也一直居于高位。然而,学生实际的体质健康状况却在逐渐降低。对此,各高校也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高校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现状分析

首先,对于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组织者,也就是学校和教师,在选择测试方式时没有充分考虑院校发展条件,测试工作的实施力度不到位,相关工作人员也没有认真细致的对待每项检测工作,使得检测工作的实施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同时,在开展测试工作过程中也没有注重加强与体育课程以及体育实践活动的联系,学生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与动机无法在参与测试活动过程中得到全面培养。而实际测试过程中,很多学校也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采用高质量的测试仪器,或者是上报结果存在虚假情况等[1]。

其次,对于实施者来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测试工作的意义、内容和精神等,很多教师都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工作积极性较低,进而导致测试工作往往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测试结果的真实性也无法得到有力保障。

再者,对于测试对象,也就是学生来讲,很多学生对其测试都不感兴趣,并消极对待测试,进而导致测试结果往往与实际存在很大差异,可靠性不高。同时,其测试指标与体系也有待完善,代表性不高。当前,对于各高校开展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来讲,除目的、意义与指导思想外,其在评价体系、组织实施等相关环节都存在诸多不足,对此必须要探索出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完善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策略

一是提高学校领导对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重视。针对当前的高校教育体制来看,对于体制健康测试工作的开展,只有各高校领导给予足够重视,其工作才能够顺利进行,存在的问题也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体育部门不能仅仅充当边缘化的角色,而是应该先做好自身各项工作,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安排,并积极邀请领导对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进行观摩与指导,同时,还要针对体制测试工作的重要意义做出进一步的沟通,进而不断提升院校领导对其测试工作的重视[2]。

二是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增强其责任感。对于体制教师来讲,应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摆脱得过且过的思想,积极主动地承担体质测试任务,并认真对待每项测试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针对院校实际发展情况,以及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特点,选择更加科学有效的测试方法。同时,教师应该针对体质测试的主要内容,为学生传授规范的体质测试操作方式,指导其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操作。在实际测试前,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做好拉伸等准备练习活动。高校体质测试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进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提升。所以,体育教师应准确把握体质测试过程中的契机,逐渐向广大高校学生渗透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为学生传授一些规范、有趣的体育锻炼方法,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形成正确的运动锻炼意识与习惯。

三是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与评奖评优等方面挂钩。高校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主要是围绕学生来展开的,而体质测试工作的目标也是为学生的体制健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进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然而,就目前测试工作现状来看,对于体制测试工作大部分学生都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并采用各式各样的手段来应付测试工作。这也是高校体质健康检测工作一直难以获得理想效果,以及检测结果真实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要想使这一现状得到有效改善,就必须将学生测试成绩与学分,以及毕业保研等方面相挂钩。以此来引起学生对测试工作的重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测试理念,并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教师开展相关体制测试工作,进而为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提供有力保障[3]。

四是学校应加强对测试设备、场地的更新与维护。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外,体质测试设备与场地等方面,对其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着关键影响。所以,其相关设备与场地,各院校一定要安排专人进行维护和更新,特别是在测试工作开展前,一定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和校对,确保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检查和校对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院校,并实施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学校还要积极引进科学、新颖的测试设备,从而促进测试工作质量与效率不断提升,也能够为学生的体质健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体质健康测试篇6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现状分析建议

0前言

《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把《标准》的实施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宣传、加强管理、认真施行。《标准》是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不是为测试而测试,采用个体评价标准,学生能清晰地看出个体差异与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这十分有利于通过测试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成为具有正确的体育意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高素质人才。

经过十来年的发展,三牧中学在福州各初中校中名列前茅,所有学生经面试后进入学校就读。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面临一定的学习压力、社会安全、食品卫生、以及个人意志力较薄弱等方面的问题,对其身体素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人数不多,能坚持锻炼且有一定特长的学生数量就更少。为了解今年新生的体质健康情况,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措施以改变现有情况,因此我校在开学初对全校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测试结果如何,是否存在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及探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三牧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共1309人参加体质健康测试。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几年关于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方面的书籍、调研数据及相关资料。

1.2.2测试法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对我校初一、初二、初三学生进行身高标准体重、坐位体前屈、肺活量、立定跳远、1000米(男)、800米(女)共5项的测试,测试过程严格按照标准的有关要求进行,并且将所获的数据进行数理分析,及时上报。

1.2.3数据统计法

采用专项的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再对测试的结果进行逻辑分析。

1.2.4逻辑分析法

对统计出的结果进行整理、对比、调查,最后进行全面的逻辑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身高标准体重测试总体评价与分析

我校各年段参加身高标准体重测试的人数及成绩如表1所示。由此可知,虽然初一人数比例最少,但是测试的结果却不是很理想,营养不良比例占11.14%,明显高于初二、初三年段;较低体重比例占35.03%,略高于初二、初三年段;正常体重比例占31.79%,低于初二、初三年段;超重及肥胖比例也都略高于初二、初三年段。由此可见,初一年段在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比较低,初二年段居中,初三年段相对较好。

2.2肺活量总体评价与分析

由表2可知,初一学生肺活量标准测试优秀率、良好率及及格率比例都低于初二、初三年段,但是不及格率比例却远高于初二、初三,甚至是初三的3倍。

2.3身体素质各项测试结果总体评价与分析

以下表3、表4、表5、表6体现的是我校学生在速度、力量、柔韧3方面的测试结果分析,由以下4表可知,我校初一学生在速度、力量、柔韧3方面优秀、良好率都低于初二、初三学生,不及格比例又明显高于初二、初三年段,尤其是在耐力项目――1000米(男)800米(女),男生不及格率达60.85%,女生甚至达到83.34%,高于初三学生5倍之多。

2.4各项总体评价与分析

从3个年段测试结果表7可以观察得出,初三在3个年段测试中优秀率、良好率以及及格率都是最高的,不及格率最低。初二其次,初一相对较为落后。

3三牧中学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与建议

3.1各年段体质健康测试结果

3.1.1各年段在体质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我校各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排序是:初三最高、初二其次、初一最低。

3.1.2各测试项目成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初三学生的测试成绩明显要高于其他年段,初二其次,由于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过度到中学,中学体育课与小学体育课本身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导致初一学生缺乏身体素质方面的锻炼,再加上营养过剩等各方面的原因,从而出现各项目测试结果不理想的情况。初二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的高峰,再加上经过一年的适应与锻炼已有所提高。相反,初三学生由于中考体育的压力,不仅从体育课上加大强度锻炼,在课外活动课上也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因此初三年段测试的成绩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段。

3.2对各年级测试结果的建议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将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

(1)学校应积极开展对中学生关于膳食营养、健康饮食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学校与家长在这方面的沟通;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并多鼓励培养学生参加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和丰富体育课、课间活动的内容,并且对学生进行监督,学生应该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参加课间课外的体育活动,以达到增强体质健康的目的。

(2)帮助学生分析原因,例如在测试耐力项目时候出现的身体不适等状况是属于正常的表现,通过调整呼吸与步伐能够减少不适的感觉,只有坚持经常锻炼才能克服这些心理生理上的现象,取得更好的成绩。其他项目也如此,及时提出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进行纠正。

(3)创设学习范围,端正学习态度可以通过体育墙报、班级黑板报等方式宣传锻炼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改变教学形式,改变原来的枯燥乏味的项目练习,加入一些游戏的元素,使学生在练习的时候能够把它当做是一个游戏在玩,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更容易提高自己的成绩。

体质健康测试篇7

关键词:小学生;体质健康;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076-02

一、前言

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体育直接肩负着“增强全体学生体质”和“促进全体学生健康”的使命[1]。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健康的具体要求,从而满足社会对于体质健康评价的要求。因此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我校制定了教育要树立“体健第一、品德至上、学问之功、贵乎勤奋”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大力推广“体育、艺术2+1”、阳光30分钟、课间30分钟,让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落到实处)。其目的在于使学校和广大的学生以及家长能够重视学生的健康水平,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而全面增进学生的素质,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韶钢四小四年级的230名学生。其中男生124名,女生106名。

2.测试项目及步骤。一、二年级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沙包、跳绳四个项目。三、四年级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仰卧起坐、50米跑四个项目。测试步骤:先是由四年级体育老师根据四年级年段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测量,接着上交体育组进行汇总,然后由体育组教师进行中小学数据导入模版的填写,再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导入,自动评分,数据上报,生成上报文件,最后是文件上传。

3.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收集相关的文章,为本文提供参考。(2)数据统计法:对韶钢四小四年级230名学生的体育成绩及身高标准体重评价等级进行了评定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身高标准体重评价(见表1)。

身高标准体重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它是将身高和体重综合起来,以每厘米身高的体重分布,确定学生的体形匀称度,可反映学生是营养不良、正常体重,还是超重和肥胖。从表1中可以看出,四年级有230名学生。营养不良占3.5%,较低体重占39.1%,超重占5.3%,肥胖占13%,女生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占48.2%,男生占37.9%,男生超重和肥胖占24.3%,女生占11.3%。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发现,女生中营养不良的低于男生,男生超重型的超过女生,可能与女生生长发育期早、身高增长相应比男生快有关。其次可能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过长,睡眠又不足,同时也没有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只是局限于体育课上进行的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不均衡。身高标准体重等级状况中体重较低和肥胖学生比例偏高,这与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指导和卫生保健教师及心理教师对学生的健康知识辅导是密不可分的,这也需要我们教师继续加强巩固。

2.仰卧起坐评定等级分析(见下页表2)。仰卧起坐是小学体质测试项目中的选测项目,主要是测试学生腹肌力量和耐力的一个项目。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力量、协调、柔韧等多项素质的水平,属于反映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测评项目。由于该项目器材简便、较少受场地影响、锻炼效果良好、练习安全性高等特点,不仅是学生锻炼健身的良好项目,也成为对学生素质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从统计的结果来看,男生优秀和良好的占43.5%,女生占32.2%,不及格的男生占5.7%,女生占1.9%。从数据中分析其原因,男生的耐力、力量素质的增长比女生耐力、力量素质的增长速度快,因此男生的成绩比女生好。由于部分学生对仰卧起坐项目的不喜爱,缺少对该项目的锻炼,才导致了成绩差。

3.50米跑评定等级分析(见表3)。

50米是一项要求全身配合、反应快、灵活性高、强度大的激烈运动项目。从表3可以看出,50米跑学生的总体良好率以上为86.6%,占总数的绝大部分。这说明:体育教师注重了对学生平时速度性方面的训练,上课练习的效果较为明显。从表中可以发现,女生良好以上占95.2%,明显高于男生的79%,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女生在速度素质的增长速度比男生在速度素质的增长速度快,也可能是女生发育期早、身体素质增长相应比男生快有关。

4.《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学年综合评定等级分析(见表4)。

表4显示:测试的成绩处于正态分布,呈现出中间多,两边少的分布形式。四年级学生综合评定等级为优秀为17%,良好为62.2%,及格为16.1%,不及格为4.8%。其中男生的优秀率21%明显高于女生的优秀率12.3%,但是女生良好以上为85.9%高于男生良好以上为73.5%,另外综合评定等级不及格率男生明显偏高。综合分析,随着小学学生年龄的增长,由于女生发育期早,男女生在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的差距,测试情况来看速度和体能方面女生有明显的优势,从而说明小学生(11~12岁)在速度、力量方面的体能素质水平女生明显好于男生。

四、结论和建议

1.四年级学生的国家体质健康水平总体达到全国水平。其中从我校四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定结果可以看出,“胖墩儿”和“豆芽儿”的比例明显偏高。学生的身高标准体重偏轻,尤其女生较为明显。这与现今的生活方式和家长带给学生的影响不无关系,也与偏食、挑食、不爱吃有营养的食物,缺乏体育锻炼有相当的关系。

2.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学年综合评定情况来看,学生在速度、灵巧项目方面明显好于柔韧、力量项目,反映出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练习柔韧、力量项目相对较少。另外。女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总体状况优于男生,无论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方面,还是在速度耐力方面都略高于男生;女生的学年综合评定等级情况好于男生。

3.建议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确实树立“体健第一”的教育思想。体育老师也要在上课时结合游戏的形式,或多样式的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喜欢体育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教师在以后的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对柔韧性、力量性运动的练习。

4.建议学校通过多种渠道的科普知识给家长介绍影响孩子健康的多种成因陋习。教师要帮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健康体质的重要性,及时了解孩子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科学的膳食,并重视引导学生参加强身健体的娱乐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制健康水平。

体质健康测试篇8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

1.研究目的

本文对2010年我校《标准》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希望对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改进起到一定的帮助。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010年我校在校学生3834人,其中七年级1307人,八年级1311人,九年级1216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标准》文件和有关实施《标准》的论文论著以及各级各类学校贯彻落实《标准》的相关材料,为本文的选项和论述提供理论和客观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3834份,回收3812份,有效问卷3420份。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是否了解《标准》测试目的、对哪些《标准》测试项目感兴趣或不感兴趣、《标准》测试结果是否激励你参加体育锻炼等。

2.2.3数理统计法

对学生来源和《标准》测试后的成绩用国家数据上报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2.4比较分析法

对七、八、九年级学生《标准》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具体的结论与相关建议。

2.2.5测试法

我校实施《标准》测试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在校长室领导下成立测试考核小组,由教务处、体育教研组、医务室、班主任协调配合统一实施,测试结果客观公正。

3.结果与分析

3.1测得综合评定结果分析

七年级总体优秀率为6.73%,不及格率为34.74%。八年级总体优秀率为4.58%,不及格率为16.70%。九年级优秀率较低,为4.11%,但不及格率是最低的,只有13.90%。各年级总体良好率无显著差异。另外,七年级男生及格率为47.76%,女生及格率为81.35%,差异显著。八、九年级也有类似的现象。

3.2身体形态指标测得结果分析

总体上七、八、九年级学生正常体重率分别为33.66%、37.15%、39.06%,其中体重较轻率较高,分别为41.55%、37.30%、33.80%,其次是肥胖率分别为13.62%、14.87%、17.35%。另外,七年级男生正常体重率为23.16%,女生正常体重率为43.32%;八年级男生正常体重率为26.22%,女生正常体重率为47.35%;九年级男生正常体重率为27.85%,女生正常体重率为49.84%。三个年级男女生正常体重率比较可以看出女生都高出男生20个百分点以上。

3.3身体机能指标评定结果分析

七年级学生耐力类项目测得结果是,男生1000米不及格率为51.92%,女生800米不及格率为16.74%,相差了35个百分点。这正是造成男生总成绩不及格率较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力量类项目测得结果是,实心球优秀率男女生分别为7.99%和1.76%,不及格率男女生分别为4.95%和34.21%,差异显著。

八年级学生耐力类项目测得结果是,男生1000米不及格率为40.60%,女生800米不及格率为5.75%,女生远远好于男生。力量类项目测得结果是,女生实心球优秀率和不及格率分别为0和51.92%,而男生分别为2.53%和2.21%,不及格率差异较大。

九年级学生耐力类项目测得结果是,男生1000米不及格率为16.78%,女生800米不及格率为4.36%。力量类项目测得结果是,女生实心球优秀率和不及格率分别为0.48%和86.45%,而男生分别为0.67%和4.36%。

3.4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最不感兴趣的是耐力类项目,是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分别占98.82%和80.80%,其次是实心球,男生占9.85%,在女生中占17.77%。在调查各测试项目是否激励学生参与该项体育锻炼的回答中,肯定回答:跳绳占88.13%,立定跳远占87.98%,女生800米占57.70%,男生1000米占40.88%,实心球占29.27%。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2010年我校学生《标准》测试优秀率较低,及格率也没有达到《标准》评价要求,七年级新生尤为突出。说明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体质体能状况不容乐观。同时显示,八、九年级学生体质状况有向好趋势,但与《标准》评价要求还有不小差距。

4.1.2从身高标准、体重等级评价分析可以看出我校七、八、九年级学生正常体重人数分别占33.66%、37.15%和39.06%,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身体形态状况都亟待改善。

4.1.3男女生比较来看,除实心球外,女生《标准》测试结果的优秀率和及格率普遍好于男生。这除与女生生理发育早于男生有关外,也反映出我校女生的自主锻炼的习惯好于男生。

4.2建议

4.2.1笔者认为七年级新生体质状况较差这一情况,是因为小学升初中体育学科没有有效的考核评价措施,体育教学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学校应该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更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健康体质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建议将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次《标准》测试评价结果作为考核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之一,并与体育教师的年度考评挂钩。

体质健康测试篇9

关键词:体育选项课;体质健康;影响[HK][BF]

一、研究ο蠛头椒

1研究对象

杭州高校大一到大四学生。

2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包括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1)杭州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

杭州高校大学生共同测试的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50米跑,大学男生测试引体向上和1000米,大学女生测试项目为仰卧起坐和800米。其中,身高、体重为身体形态指标;肺活量为身体机能指标;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000米(男)、800米(女)为身体素质指标。

(2)体育选项课对杭州高校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代表杭州高校大学生身体形态的指标为身高、体重指标,根据身高标准体重所在范围值来评价学生的生长发育程度。通过对大一刚入学时期进行身高、体重的测试,测试数据923%在正常范围直,53%的学生肥胖;学生在大二学年身高、体重的测试数据915%在正常范围直,62%的学生肥胖;学生在大三学年身高、体重的测试数据925%在正常范围直,51%的学生肥胖;学生在大四学年身高、体重的测试数据932%在正常范围直,45%的学生肥胖。通过四年的跟踪调查发现,身体形态在四年间变化不明显,这说明体育选项课对杭州高校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方面影响不显著。

(3)体育选项课对杭州高校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

代表身体机能的指标为肺活量。通过对学生在大一新入学时期的测试数据可以看出,男生及格率为827%,女生及格率为806%;学生在大二至大四学年男生及格率为935%,女生及格率为942%。通过对大一新生测试的数据和大二至大四的数据对比发现,大二至大四学年,学生肺活量的数据指标明显高于大一时测试的成绩,这说明通过3年的体育选项课教学,肺活量指数明显提高。体育选项课开设的项目分别有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瑜伽、毽球、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通过对进行不同项目的学生进行跟踪测试发现,选择健美操的学生肺活量提高幅度排在第一位,然后依次为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瑜伽。这是由于健美操属于跳跃类,篮球在运动过程中跑动也比较多,所以这两项对心肺功能的影响相对于其他项目比较明显。

4体育选项课对杭州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Jp+1](1)体育选项课对杭州高校大学生柔韧素质的影响。

代表柔韧素质的测试项目为坐位体前屈。通过对学生在大一新入学时期的测试数据可以看出,男生及格率为906%,女生及格率为952%;学生在大二至大四学年男生及格率为943%,女生及格率为984%。通过对男女生测试的数据来看,女生的柔韧素质明显高于男生,这和男女性别的生理有明显关系。大一新生测试的数据和大二至大四的数据对比发现,大二至大四学年,学生坐位体前屈的数据指标明显高于大一时测试的成绩,这说明通过3年的体育选项课教学,坐位体前屈指数明显提高,学生柔韧水平明显提高。体育选项课开设的项目分别有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瑜伽、毽球、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通过对进行不同项目的学生进行跟踪测试发现,瑜伽和健美操运动对柔韧性的影响相当于去其他项目比较明显。

(2)体育选项课对杭州高校大学生耐力素质的影响。

代表耐力素质的测试项目为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通过对学生在大一新入学时期的测试数据可以看出,男生及格率为757%,女生及格率为726%;学生在大二至大四学年男生及格率为883%,女生及格率为864%。大一新生测试的数据和大二至大四的数据对比发现,大二至大四学年,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的测试数据指标明显高于大一时测试的成绩,这说明经过3年的体育选项课,学生通过各个项目的锻炼耐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男生的优势明显大于女生。

(3)体育选项课对杭州高校大学生爆发力的影响。

代表爆发力的测试项目为立定跳远。通过对学生在大一新入学时期的测试数据可以看出,男生及格率为876%,女生及格率为836%;学生在大二至大四学年男生及格率为892%,女生及格率为852%。通过对大一新生测试的数据和大二至大四的数据对比发现,大二至大四学年,学生立定跳远测试数据指标略高于大一时测试的成绩,虽然成绩有所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没有柔韧、耐力项目提高的幅度大。

二、结论

通过对杭州高校学生大学四年每年的体质健康测试跟踪调查,学生在校参加体育选项课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提高无明显差异,但在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方面,参加体育选项课的学生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体质健康测试篇10

关键词:体质健康;测试系统;社会化应用

项目编号:15Q2342015年度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

1前言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各企业、单位、机构等都对职工和居民开展了身体健康检测,但是对于体质健康方面却未能引起关注。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还停留在生理健康指标的检查上。高校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购置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设备,但这些设备、仪器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基本都是针对在校的大学生使用,像北京、上海、杭州这样的一线城市体质健康测试系统的社会化使用率也很低,北京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已经全部面向社区开放,其中有90%的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场馆经营管理中心,95%的高校愿意将学生w质健康测试系统也对外开放。,施芳芳老师对在杭20所学校的调查中只有10%即2所高校进行了社会运用的尝试,90%的被调查学校无类似经历,总体上讲,在杭高校基本未开展成规模、上档次、高水平的体质健康测试的社会运用与服务。笔者对于湖北省高校的走访调查发现湖北省高校有129所,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系统主要用于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其余时间都归于闲置,基本上没有高校把体质测试系统运用到社会中去。而系统的闲置情况极为严重,除进行针对学生的测试外其他时间均为闲置状态,高校测试系统完全能够承担其他社会人员的测试任务,高校设备与公众需求作为供需双方,其各自的存在与彼此不衔接导致双方的经济社会价值与需求均未能得到最优实现。因此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系统社会化应用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2国民体质测试主要项目与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系统的功能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综合特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体质检测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状况总体结果和总体的评价,为组织锻炼人员开展体育运动提供科学的依据。国民体质监测主要项目1.人体成分分析。对人体脂肪比例和分布进行测定,分析身体成分比例是否正常。主要用于对营养状态的评估和肥胖症的诊断。2.骨密度测试。对人体骨质状况进行测定,是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防骨质危险性的重要依据。3.心血管动脉硬化测试。对人体是否存在动脉硬化进行测定,提出改善建议,降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4.运动心肺功能测定。对人体心脏功能进行测定,并针对不同个体为受监测者制订有效的运动方案。国民体质测定中的指标为基础,包括身高、体重、握力、纵跳、俯卧撑、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肺活量、台阶测试11个项目。在此基础上根据服务对象和服务特点的不同增补了心肺功能、体成份、骨密度、亚健康、平衡能力、糖基化等检测设备。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主要完成人体体能状况测评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又包含以下5项:即①身高标准体重;②肺活量体重指数;③耐力项目;④速度灵巧类项目;⑤柔韧力量类项目。测试总分为100,测试者持输入相关信息的iD卡,测完即可通过测试设备的微机读出分数,分值高低反映了测试者的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已出台了大学生相关评分标准用于评价。测试的功能主要有三点:一是能够了解被试者或被测试群体的体质健康的整体状况:国家教育部《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已包含18岁及以上成年人的体质测试等级,根据测试得分高低,可以了解被试者体质的健康状况;二是能够判定测试个体和分项的体质健康水平:根据得分高低及各项目标准,既可以了解被测试者个人体质健康的水平高低,也可以判定其各具体项目的水平,即:肺活量反映吸收消耗氧气的能力,身高体重比可以体现个体肢体结构的合理程度,台阶试验反映被测试者的无氧和有氧呼吸能力及内脏的承受能力,立定跳远则反映弹跳能力和协调能力,坐位体前屈反映肌肉硬化程度、肢体的屈伸能力,仰卧起坐反映躯干强直收缩能力、协调运动等能力;三是能够为运动处方提供原始材料和判断依据。

3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系统社会化应用的目的

通过对国民体质监测内容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内容的对比我们发现,学校使用的测试系统针对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的测试项目与国民体质测试一致。握力、纵跳、俯卧撑、闭眼单脚站立、在学生体质测试系统中没有检测单实际检测操作也很方便简单。把高校闲置的测试系统应用在社会居民的健康体质监测上可以说一方面提高仪器的使用率,节约社会资源。另一方面弥补社会健康体质测试系统的不足。同时高校专业的测试教师可以根据测试的结果给测试者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指导,为高校教师资源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提供平台。

4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系统社会化应用的运作机制

高校高额购置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系统针对在校学生的体质测试功能完成良好,但鉴于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高效的服务于社会的目标尚需努力。为了能够更好的是测试系统在社会得到合理有效的运作,目前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4.1政府出资,划拨专项经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系统经调查基本归于闲置状态,属于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政府应该给出一定的指导建议,关注国民体质健康状况,不仅仅是对国民的体质进行检测,更要对国民体质进行体质健康的调研,结合国民体质的实际情况给出指导性的建议。作为体质健康测试系统的宏观调控者应该提倡并推动高校体质健康测试系统对社会的开放,为了提高国民的体质政府在这方面应该划拨一定的经费给予保证,促进资源社会化运用的进程。建立专管部门,监管高校体质健康测试系统社会化应用的运行状况以及经费的使用情况。

4.2高校出力推动测试系统社会化

高校作为出资购买资源的投资者,把系统主要运用在学生的健康体质测试方面无可厚非,担心体质健康测试系统的使用上会产生冲突,可能担心资源的使用中产生管理的混乱以及器材的维修损耗。因此建议在测试系统社会化的应用过程中,高校作为资源的拥有者应成立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社会服务部,体质测试中心社会服务部需要制定详细的使用方案,制定设备仪器维护条例,配置课题研究调查组,安排测试系统专职人员培训,专项经费的使用管理等工作。

4.3社区协调配合并监管

光有政府支持和高校的积极推动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具体的实际操作,普通市民的体质健康测试如何进行还需要社区的大力协助。如果说政府可以从整体上指导,那么高校就应该是系统的控制,社区就应该完美配合。社区是有指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服务体系。社区在这里面承担的是全体社区居民的服务与管理。体质健康测试系统首先把涉及体质健康监测的各项工作疏理出来,然后再把各项工作按先后秩序,轻重缓和有机的组合起来,最后把各项工作具体分配到位。体质健康监测活动过程就达到了规范与控制。

湖北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系统社会化应用的运作机制就是要使体质健康工作形成多层次、上下结合、纵横交织的系统,充分发挥系统的综合优势,使政府、高校、社会之间协同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阳剑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系统运行机制分析与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

[2]施芳芳.杭州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系统使用现状及其社会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11).

[3]巢小春.公民体质健康测试系统质量管理控制研究[J].林区教学,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