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十篇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十篇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7:30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篇1

【关键词】森林;生物多样性;影响;保护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森林和生物多样性是相互关联的,森林消退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大威胁,生物多样性是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最重要因素。据生物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8万种植物可以供人食用,目前仅利用3000多种,而人类所需植物蛋白的95%来自其中的30种,50%以上的植物蛋白仅来自3种,即小麦、水稻、玉米。世界医药复合物中,约有一半来自植物或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有用成分。人工繁殖饲养或种植的动植物,其生产力或抗病虫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野生或半野生、半人工的遗传基因资源。野生生物在心理、文化和精神上的价值更是无法估计。

1.森林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1森林与物种多样性

森林是物种多样性最丰富地区之一。据估计,地球上有500万-3000万种生物,其中—半以上在森林中栖息繁衍。由于森林破坏(年毁林面积达1800万-2000万hm2)、草原垦耕过度放牧和侵占湿地等,导致了生态系统简化和退化、破坏了物种生存、进化和发展的生境使物种和遗传资源失去了保障,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如果一片森林面积减少为原来的10%能继续在森林中生存的物种将减少一半。目前地球上的全部物种已消失了25%,有20%-30%还有消失约危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91年世界环境报告中预测,1990-2000年,世界生物物种每年可能失去1.5万-5万个。

1.2森林与生态系统多样性

森林占陆地面积的1/3,其生物量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90%。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及其群落的种类、结构和环境具有多样性,也是动物种群多样性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保证。森林的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引起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气候失调等问题,从而也严重影响农田、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1.3森林与遗传多样性

一个物种种群内两个体之间的基因组合没有完全一致的,灭绝部分物种,就等于损失了成千上万个物种基因资源。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提供了物种多样化的生境,不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且为物种进化和产生新种提供了基础。森林的破坏导致基因侵蚀,使得世界上物种单一性和易危性非常突出。

1.4森林对恢复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在土地上或森林受到严重破坏的地区,通过营造人工林形成新森林环境,随着森林植被不断演替,最终改变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当人工林成林后,植被物种逐渐增加,一些耐荫的伴生种孽生繁衍,森林内昆虫大量繁衍,同时招来各种鸟类在林中觅食、栖息、繁衍。森林也为哺乳类动物提供了很好的隐蔽场所和食物,如食草和食林木种实的鼠、免等,另外,狐狸、维鸡、刺凋、黄鼠狼等动物迁徒而来。

2.森林多样性的保护

由于人口急剧增长、森林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加剧,森林生物多样性下降达到空前的水平。森林的破坏不仅导致有机物合成的减少,生物链短缺,而且破坏了环境,野生动物失去了“庇护所”。因此,森林破坏、锐减,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锐减,已向人类生存发起挑战。

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保护前提下的持续利用,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2.1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森林具有丰富的各种自然资源,除具有生产木材及林副产品直接经济效益外,还具有更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如提供医药、工业等的原料。目前,人类对森林物种的生物和经济价值所知甚少,还持续在单一的“木头”思想,没有从森林的多资源、多效益的角度去看待森林。一个物种所含的遗传信息在今天看来可能毫无价值,但是在将来的某一天也许极有价值。一个物种价值的相对性还表现在:有时人们已经弄清某个物种所含遗传信息的重要意义,但现在人们尚不能,而寄希望于将来能利用他们。例如,有一种低产的野生小麦,其叶片的光合强度是一般小麦的4倍,农学家也找到了使叶片具有高光合强度的基因,但现在尚无法将这个基因嫁接到农作物小麦上,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将来也许能够实现。

当人们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和价值,明白生物多样性如何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并且懂得了在不降低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满足自身的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才会获得成功。

2.2加强立法和执法,完善保护体制

我国和实施的《森林法实施细则》《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规则和条例,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出现的新形势,对有关法律法规要进行修补和完善,并制定新的法规。

2.3加强自然保护区、植物园、动物园的建设

保护生态系统稀有和濒危灭绝的物种,防止基因及基因综合体的损失,是自然保护区的基本任务。根据国家标准GB/t14523—93《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划分为3个类别9个类型,其中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起保护作用的主要有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和野生动物类型、野生植物类型3个类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保存生物基因,繁衍濒危生物物种、探索自然发展规律和人类合理利用生物资源途径的重要基地。另外,加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有重要意义。它们除了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外,绝大多数还保存着比较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

2.4通过发展速生丰产林,缓解木材危机

集约经营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致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发展一定规模的集约林生物多样性减少了,但它能提供社会需要的充足木材,减少天然林的采伐量,不仅缓解了林产品的供需矛盾,还保存了自然植被,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同时,发展速生丰产林还有助于促进各种树种的改良和优良基因的保存。如何科学的营造速生丰产林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首先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其次要进行合理配置和科学的抚育采伐管理。实践证明适宜树种的混交比营造纯林具有更高的生物多样性且林分生长稳定,如落叶松与水曲柳混交其长势高于彼此的纯林。

2.5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焕环发大会上签署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确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近几十年来,我国对保护全球环境和物种资源方面作出了许多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全球环境的持续恶化,物种资源的迅速减少,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的迫切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先进经验、技术措施,吸引外商投资,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篇2

关键词:高保护价值森林;森林保护;经营原则;经营模式

1高保护价值森林保护与经营原则

1.1可持续发展原则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子孙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将改变自然生态系统,但是对自然的保护也很重要。同时,森林的利用对实现社会目标,如脱贫等,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目标必须保持协调。高保护价值森林概念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新理念,作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产物,其首要原则为可持续发展原则。具有高保护价值的森林对地球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由于人类活动的破坏,已经成为非常稀缺的资源,这些森林是否能得到保存,关系到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能否维持良好的运转。

1.2预防原则

高保护价值森林具有特殊的、至关重要的环境、生物多样性、社会和经济价值,如果不能确定某项经营活动是否会对高保护价值带来负面影响,那么应该假定存在负面影响,直到收集到的信息能够证明其不存在为止。对高保护价值森要具有损害的经营活动,在制定措施时应强调其危害性,不可在高保护价值森林内实施;对目前尚无法确定,但可能对森林高保护价值森林产生的影响的经营活动,则假定该经营活动会产生不利影响而对其进行限制或调整,因为某些经营活动对高保护价值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的。

1.3适应性经营原则

高保护价值森林的保护与经营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对高保护价值森林定期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并根据监测结果判断已经进行的保护与经营措施是否维持或提高了森林的高保护价值,进而不断调整有利于高保护价值森林的适应性保护特征方面的经营措施,提高高保护价值森林在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服务等方面的高保护价值。

2高保护价值森林经营模式

2.1社区共管森林经营模式

社区共管经营模式是一种运用于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的管理模式,它强调的是当地社区和保护区对社区和保护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共同管理的整个过程[1]。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保护区同当地社区共同制定自然资源管理计划,共同促进社区自然资源的管理;二是当地社区参与和协助保护区进行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工作,并使社区的自然资源管理成为保护区综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森林共管可以:①减少对实施法律的需求,因为违法活动减少,选派代表参加或共同承担制定政策的任务;②除了自然保护区外,还需要注意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发展;③改善自然保护和资源管理[3]。在保证森林管理不会导致森林恶化或是社区内权益分配不均的前提下,社区共管对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着巨大是作用。

2.2参与式林业经营模式

在自然保护区的经营管理中,有很多参与性与共管性的内容。“参与”一般是指一个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活动的所有共同利益者都对所进行的相关活动发挥自己的影响,并分担对整个活动的控制和管理。参与式林业经营不仅是一种技术、管理举措,而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它强调的是一种协调适应弹性经营。该经营模式关键是林业机构的转变,重要的是社会各利益方的参与,适合于自然保护区(或自然保护小区)的经营和社区林业的经营。

2.3自然演替模式

生态区位重要和生物多样性程度高的森林应以封禁保护为主,不宜施以过多的人为干扰措施,充分利用自然力实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因高保护价值森林包含生物多样性价值富集的森林区域,因此,自然演替的经营模式适用于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中的森林。

2.4近自然经营模式

近自然经营法是在研究原始天然林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交流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人工技术措施,在尽量依靠自然的力量经营森林的前提下,通过构建或恢复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各类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生产力。该种经营模式适合提供重要生态服务价值森林的经营。2.5景观美化模式

景观美化经营模式指的是在美学原理指导下,通过一定方式提高森林景观的多样性、独特性和美感,同时还包括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和稳定的一切具体措施,如造林景观规划、抚育景观规划,以及森林更新景观规划等[5]。此种经营模式主要是为了发挥森林的游憩功能和培育潜在的森林观赏价值,适合用于具有景观价值森林的经营。

参考文献

1温亚利.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篇3

关键词:大田大仙峰;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分析;评价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1-00102-03

1大田大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大仙峰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中部,面积6886.1hm2,其中核心区面积2033.5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9.54%;缓冲区面积1408.5hm2,占20.45%;实验区面积1444.1hm2,占50.01%。保护区的地貌以中山为主,森林覆盖率81.8%,是福建省三大水系闽江、九龙江和晋江支流的发源地,在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生态功能。

2调查方法

保护区森林资源调查依据福建省林业厅2006年5月颁发的《福建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要求,与大田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一进行。根据2011年度森林资源建档数据,区内的森林均为特用林。

3森林资源分析

3.1林业用地面积

保护区林地面积6026.54hm2。其中:有林地面积5375.93hm2,占林地面积的89.2%;灌木林地面积59.93hm2,占林地面积的0.99%;集体林地面积5601.27hm2,占林地面积的92.94%,国有林地面积425.27hm2,占林地总面积的7.06%(表1)。

3.2林木资源

保护区内有林地面积5375.93hm2,森林蓄积量290877m3。林分面积4984.59hm2,蓄积量290877m3;经济林面积40.27hm2,竹林面积351.07hm2(表2)。

林分中,幼龄林面积312.933hm2,蓄积量7330m3;中龄林面积2084.400hm2,蓄积量95621m3;近熟林面积1250.200hm2,蓄积量89116m3;成过熟林面积1337.067hm2,蓄积量98810m3(图1)。林分以中龄林面积最大,其次为成过熟龄林和近熟林,幼龄林的面积和蓄积量均很小。

3.3不同林分类型面积与蓄积量分析

保护区林分面积4984.59hm2,其中:针叶林3216.26hm2(马尾松1980.00hm2,杉木1236.26hm2),占林分的64.52%;阔叶林1768.33hm2(硬阔类1755.53hm2,软阔类12.80hm2),占林分的35.48%(表3),分起源分龄组面积详见图2。

保护区林分蓄积量290877m3,其中:阔叶林蓄积量71900m3(硬阔类70719m3,软阔类1181m3),占林分蓄积量的24.72%,;针叶林蓄积量218977m3(马尾松蓄积量121547m3,杉木蓄积量97430m3),占林分蓄积量的75.28%。分起源分龄组蓄积量详见图3。

3.4天然林资源分析

保护区有天然林3983.94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7.85%,其中:林分面积3632.87hm2,林分蓄积量180202m3;竹林面积351.07hm2,81万根。其中毛竹66万根。

分龄组,幼龄林面积275.4hm2,蓄积量5683m3;中龄林面积1764.87hm2,蓄积量75854m3;近熟林面积758.93hm2,蓄积量42931m3;成过熟林面积833.67hm2,蓄积量55734m3。

4森林资源特点与评价

4.1保护历史悠久,森林原始性强

保护区社区有良好的保护森林传统,区内分布有南方红豆杉、樟树、闽楠等许多名木古树,细柄阿丁枫林、穗花杉林、百日青林、黄山松林、乌冈栎林等都是原生性的森林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

4.2森林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高,林地生产率较低

保护区林地面积6026.54hm2,林木蓄积量294519m3。保护区所在的大田县的森林覆盖率达66.1%,人均有林地面积0.48hm2,人均蓄积量28.53m3,远高于福建省的0.26hm2和14.42m3及全国的0.13hm2和9.42m3的水平。

区内海拔1000m以上中山有14座,相对高差大,土壤瘠薄,有暂未利用地490.8hm2,林地生产率较低,林地平均蓄积量仅48.87m3/hm2,低于大田、福建水平。

4.3植被类型多样,植物种类丰富

科考查明:保护区有8个植被型113个群系和292个群丛,有高等植物156科561属1005种,花榈木、南方红豆杉、樟树、刨花润楠、闽楠、红楠等许多种类是优质材用树种,木兰属、含笑属、杜英属、冬青属等是很好的园林绿化资源;有金毛狗、阔叶十大功劳、七叶一枝花等300余种药用植物资源。

4.4生态系统稳定,保护功能突出

区内丰富的森林植被保护了的樟树、闽楠、南方红豆杉、花榈木、乐东拟单性木兰、半枫荷、浙江桂、穗花杉、百日青、罗浮栲、带唇兰、蛇足石杉、硬壳柯、金黄银耳、大果马蹄荷等珍稀植物物种,成为珍稀动物的繁衍地。

5森林资源保护策略

5.1加快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步伐

针对保护区不同保护与管理功能,制定总体建设规划,提升管理能力、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切实保护好区内的生物多样性。

5.2明确保护重点,加强现有资源保护和监测

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加强白颈长尾雉、虎纹蛙等珍稀动物,红豆杉、闽楠等珍稀植物和红楠群落、百日青群落、穗花杉群落、大果马蹄荷群落、细柄阿丁枫群落等原始性群落的保护和监测。

5.3加大扶持力度,改善保护区内群众生产生活

对区内林权所有者多样性保护补偿;分期分批对群众营造的人工林进行赎买;实验区的竹林进行丰产培育,开展生态休闲旅游活动,提高群众收入;支持区内群众利用旱地、田边、路旁发展高山茶、油茶等高效经济作物;鼓励区内群众发展沼气等替代能源,减轻群众生产生活对森林资源的依赖。认真做好护林防火,加强植物检疫,严防松材线虫入侵。

参考文献:

[1]郑允文,薛达元,张更生.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J].农村生态环境,1994(3).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篇4

1.1采伐作业方式对森林环境的影响

森林采伐方式是区域(或局部)采伐强度的一种体现,它主要分为皆伐、择伐、渐伐3种。不同的采伐方式对森林环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皆伐对环境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皆伐后,迹地温度、湿度、风流速度、土壤结构及其功能、地表植被等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或变化。皆伐使森林生态体系在形态上丧失,意味着由封闭性多层次构造物向开放性单层次构造物的变化,森林的丧失对一切来自森林生态体系外部的有害物和过剩的风能起不到吸收和缓解作用,致使有机物质缺乏,危及微生物等许多分解者的生存。皆伐后,原有的生态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土壤的形成和维护地表、地形等各种无机环境因素也会引起连锁反应而发生变化,其结果是森林生态体系的生产、消费、分解等过程失掉多样性,从而导致环境的恶化,成为频繁发生干旱、水灾、暴风、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基本原因。但皆伐对环境的影响也有有利的一面。从森林景观理念上分析,皆伐对象都是成熟林,而成熟林基本上是森林演替的后期,多形成一种由少数或单一树种组成的所谓“顶级群落”,形成较同质性的森林景观;从生态学角度看,同质性高的森林,其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均较差。皆伐迹地的次生演替可形成异质斑块,使景观异质性增加,从而有利于森林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择伐强度一般都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它不会给原有的森林生态体系造成急剧的变化,能保护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择伐始终保留一定的森林环境,不会造成林地和水土流失,能起到水源涵养、保持水土、调节生态平衡的作用;有利于林木生长和继续在林地上发挥其生态效益。由于过密的林木被间开“,霸王树”被砍掉,被欺压的中幼林木能获得充分的阳光、水分和透风条件,使得保留下来生长健壮的中、幼龄树木和幼苗能更好地生长发育,起到天然下种的作用。在择伐过程中,为了防止病虫害从枯死木扩散到其他活树,要采伐受病虫害危害的枯死木。不科学地采伐枯死木可能对该地区的动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但如果不采伐这些树木,又可能导致病虫害的大量传播,造成更多树木死亡。择伐方式和强度不当能形成残次林和灌木林,这也会对森林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总之,择伐与皆伐相比,择伐对森林环境的影响要小得多。择伐较皆伐更有利于保持动植物结构的完整性、鸟类群体的生活和林地中鸟类的再繁殖力,这主要是因为保留一部分活立木的择伐林地与未经采伐的林地有较大的形似性。

1.2采伐作业过程对森林环境的影响

在森林采伐作业过程中,严重的可导致物种的迁移或灭绝。如森林采伐作业时,机器的隆隆噪声,会使附近某些动物惧怕,从而引发迁移的行为,给生态环境的稳定带来影响。

1.3集材对森林环境的影响

集材是在林地上进行的,其作业过程对地表、土壤、幼苗、幼树和保留木产生影响。如果作业不当,将导致伐区地表破坏,损伤幼苗、幼树、保留木及某些珍贵树种。集材过后,林地被压实,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土壤颗粒中的孔隙度减少,因而其中的水分和空气也随之减少;水分的不足,使得树木根部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幼苗、幼树难以生长;空气不足,将导致土壤缺氧,增加二氧化碳含量,阻碍根部呼吸和吸收养分,影响树木蒸腾作用,致使树木枯萎直至死亡。许多地表下的小动物和微生物也会受到破坏。与此同时,作业也会造成水土流失,生物的生存环境道到破坏,影响森林更新,对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干扰和破坏。伐区集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受到外界干扰而产生的。但是,如果这种外界干扰较小、仅产生微小的变化,还不至于影响林木等生物更新生长;如果超限地干扰和变化,不仅影响林木等生物生长,而且也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手段控制超限干扰,使暂时性的不利影响转化为相对稳定的有利影响。有许多这类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控制是可能的。

2森林采伐作业中做好环境保护的措施

解决噪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办法,就是尽量降低机器的噪声,同时应减少机器的漏油,以免对林地上的植被产生污染。在采伐过程中,选择不良的树木进行砍伐,避免造成遗传侵蚀和优良树种灭绝或濒危;应有区别的收获某些物种,保护一些有价值的基因资源,做好对森林遗传基因多样性的保护。在未经破坏或破坏较轻的天然林生态系统中,采用绿色保留地作业法,保留木的侧重点在站干、倒木及其他粗大枯死木,保留木可以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也可以为种子发芽、生长提供苗床,保持水分乎稳,并通过缓慢分解,不断地向土壤中释放各种养分等。对于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的人工林,通过采取适当的采伐方式和更新措施加以恢复。降低人工林的密度,促进形成乔、灌、草结合的人工群落,营造针阔混交异龄林代替纯林。造林中保留一些空旷地,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等。应采取“近自然林”的采伐方式,如择伐。择伐要求在经济上是可持续的,以提供稳定持续的木材产量,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当前,择伐非常普遍,择伐无论是在森林管理上还是在经济上均具有一定的成功之处。择伐对动物多样性影响相对较小,轻度的采伐对森林动物多样性影响小,因而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协调。生物多样性涉及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系统科学等方方面面,因此,必须了解和掌握森林生物多样性的规律,以便做好森林环境的保护。加强野生生物的保护管理,保护天然林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对濒危生物进行特殊保护、重点管理,并进行物种繁育工作,减少人为影响,促进种群繁殖。

3结束语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篇5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新的概念,它涉及到我国社会的每一个领域。林业的建设与发展一方面起到优化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从我国资源短缺的问题上来看,我们迫切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的建设与发展当中,制定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以及发展战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展

1.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从国际上各个研究者对林业与森林资源的研究成果来看,我们可以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总结为:在进行林业生产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森林生态系统来对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圈起到保护作用,使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和植物不受到损害,以保证林业对森林资源的循环利用。可持续林业主要是在对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中的土壤、空气以及水资源起到保护作用,为植物和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并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功能。通过可持续林业在社会中的作用,一是能够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能够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功能;三是保证未来林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使企业内部各级管理部门相互补充,有预见性的对森林资源进行投资,以创造绿色的生存环境为核心内容,保证森林生态环境的质量,从而达到森林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科学合理化管理,使森林生态系统充满活力,保证该系统的健康运转,在不损害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与植物的基础上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从而使社会经济发展、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这就是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林业的物质效益方面来看,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其中主要包括有森林生态环境效益的稳定以及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2)从林业的物质产出方面来看,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是林业企业生产林产品的前提条件,所以在生产林产品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森林资源的合理供给,从而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

1.3林业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针对于我国目前的现状,各研究者已开始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初步取得了成绩,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

为了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社会发展、森林资源的和谐统一发展,就需要我国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林业生态工程体系的建设框架,例如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和荒漠化防治工程等。

1.3.2森林资源培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由于世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森林资源已不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所以国家必须要建设人工防护林以供社会发展所需。通过调查表明,截止到目前,我国的森林资源发展趋势正在呈现直线上升的状态,在全世界趋于领先地位。根据我国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的森林面积大幅度增加,森林资源越来越充足,更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林业企业生产的需求。

为了保证人们的生存环境不受到影响以及生态环境不受到损害,我们必须要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全面的保护。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采取的措施是建立更多的自然保护区,根据调查数据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相继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对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的保护,主要包括陆地生态系统、野生动物、高等植物等。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充足我国的森林资源,促进我国向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国家发展。

2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

2.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要想林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林业企业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森林资源仍然短缺,林业企业仍然没有对森林资源合理利用的意识,再加上资源的质量也相对较低,不能满足林业企业的生产需求。一方面,由于我国对于林产品的不断增加,以致于很多树木还未成熟就被开发与利用,无法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我国虽已开始建立人造林,但是人们往往会选择适应能力较强的树木进行栽种,以致于树种单一,再加上人们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各种自然灾害,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资源更加短缺。

2.2林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缺少专业人才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林业企业中接近有250万员工,但是在众多员工中,大多员工的素质以及专业知识水平不高,这就直接影响到林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相关对策

3.1加强林业法规、制度建设

完善林业法规、政策建设利于保护合法营林活动,防止和打击违法活动,防止和打击违法活动,为林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首先,要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政策的修订和完善,以确保现有林业重点工程顺利、有效实施。其次,实行林业税费扶持政策。对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兴生物产业和技术产业实行税费扶持等各项优惠政策。再次,要深化林业建设资金投入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按造林绩效,对各类造林主体实行统一补贴的政策。

3.2科学营林、提高林地质量

在可持续经营思想的指导下,要科学营林,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合理营林抚育,注意种养相结合,确定适当的轮伐期,以降低林地地力的消耗,不断维持和提高林地的生产能力。

4结束语

从我国目前的形势来看,森林资源的短缺以及不合理利用是我国当前的最主要问题,造成森林资源短缺的因素有很多种,但最主要的原因主要是人类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为了满足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林业企业需要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林产品,但是由于森林资源的短缺以及人们的不合理利用,使得林业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要想林业企业以及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林业企业对自身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案,从而保证林业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森林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篇6

1.重在保护的原则

森林公园旅游是一种度假旅游,它形成的前提是基于人们对自然环境信息浓厚的兴趣。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森林公园自然环境的要求才更为严格和苛刻。因而人们对这种旅游资源的依赖度很高。“森林资源是森林旅游的命根子”。[5]因此在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尊重森林原有的特殊景观,保护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构建森林与人类的和谐生态环境。所以,重在保护原则是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的首要原则。

2.生态至上的原则

生态环境这个理念需要任何森林公园旅游的规划项目都与之符合,它要求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者的活动能够恰当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使生态平衡始终贯穿于整个森林公园的开发过程中。所以,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生态至上的原则。

3.突出主题的原则

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必须突出自身独一无二的特点,展现自身独有的特色魅力。可见,森林公园开发的主题尤其重要,主题是森林公园的灵魂,主题明确,森林公园才会有特色,才能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品牌,从而避免与其他资源开发项目相似而降低产品生命力的后果。所以,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突出主题的原则。

4.市场导向的原则

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在开发的初始阶段,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森林公园的准确定位。这就要求在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发掘其潜在的客源市场,并依据这种潜在客源市场而推断出游客的需求来进行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开发。从而形成适销对路的产品销售渠道。

5.分级开发的原则

在宏观的森林公园旅游规划这一大标题下,我们应按照森林公园旅游的实际开发能力,依次分级逐层开发,务必要保证开发的准确性和成功性。先从条件较好的区域着手,由点及面逐步从实体开发向网络开发拓展,在保证成功率的前提下保证其效率。为了避免造成资源的灾难性破坏,要坚决禁止在开发条件不成熟的前提下,将森林公园内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开发。

二、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

我国森林公园是以森林自然景观为主体,兼融了部分人文景观,并利用森林环境向人们提供旅游服务的特定生态区域,虽然它的管理目标是开发旅游,但这种旅游是一种生态旅游,是以保护和持续利用森林自然景观为前提,在客观和主观上都有自然保护的性质。[6]为了能更好地宣传保护森林资源物种的重要性,一定意义上要求我们要建立森林公园。

1.森林公园物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合理利用森林中的动植物资源,可以有效地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以及保持物种的良性循环,使野生动植物的数量趋于平衡,这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环节之一。[7]树木、草本、藤类等植物和野生动物是构成森林物种的主体。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大自然的生物种群生长就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阶段。森林旅游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而产生。在森林公园的开发过程中,保护森林物种资源就变得尤为重要,如果在某一方面出现问题,就可能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从而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2.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

森林生态植被是森林公园的灵魂,而森林公园的景色也是通过森林植被表现出来。许多的森林公园观赏性不足,是由于森林景观结构比较单一。这就要求当地旅游部门应在保护森林景观主体的前提下,采取以本地植物物种为主,适量添加观赏花草、树种,结合各种园林绿化艺术手法,把森林公园打造成独具自身特色的、灌木以及花草相结合的具有立体绿化格局的森林公园度假区。旅游开发尽可能完整地保持森林公园森林植被的同时,还要保持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以保障生活在森林公园的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持森林公园生态多样性。

3.森林公园集团旅游开发

“任何对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都离不开金钱的支撑。目前我国只有个别部级森林公园通过股票市场以及其他途径获得足量的旅游开发资金,确保森林公园能够按照规划的要求适量开发,其余大量的省级森林公园、地方森林公园在开发上都存在着开发资金不足、规模小、开发层次肤浅等各种各样的问题缺陷。”[8]为了解决这一类问题,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可以考虑把这一类的森林公园景观带整合成大区域的森林公园集团,以达到共同对外促销、共同融资的目的。森林公园也可以用股票的形式,采取个人、集体和国家的资金以及各种资金的集合,来共同开发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发展,争取尽早实现旅游的规模化和多元化。

三、森林公园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

1.合理开发资源

森林公园的资源保护与开发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问题。“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两者是互相依存、协调统一的,而不是互相排斥的。旅游开发是一项利用自然资源的事,而保护资源则是为了能够更加长期地利用资源。持续开发的前提就要求我们保护自然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中的植物资源。因为‘每丧失一个物种,我们的后代就会失去一次选择的机会’”。[9]能够做到对森林公园资源的合理开发,就是已经做到了对森林公园资源最好的保护。森林公园的经营管理措施最重要的是要与其森林景观相适应,应以不影响自然风景和不引起水土流失为原则,尤其是在主要景点附近和游道两侧的经营活动。为了避免造林毁林,要及时改变过去的大面积全垦整地的方法,多种植被混交林,在采伐方式上变大面积皆伐为择伐,并且采伐后要做到及时更新,以保证自然资源的永久性和连续性,从而保证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以良好的气候、茂密的森林、秀美的山川等自然景观来突出森林公园的特色,并在更高的层次上,做到高质量、长时间地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旅游需求,从而体现森林公园的优势。保护好自然资源是长期利用森林资源的根本保证,开发建设好森林公园的关键是妥善处理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坚持“以旅游养保护,以保护促旅游”的方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森林公园建设道路。

2.提高经济效益

在大型的森林公园所覆盖的区域内,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相对于其他地区较为落后,景区内居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对较低。“依照我国森林公园现行管理体制规定,大部分森林公园都由当地林场直接管理。然而在一些相关国家政策例如禁止砍伐森林、退耕还林等政策实施以后,当地林场大部分都面临着严重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10]各地林业部门现在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怎样将单纯的砍伐效益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效益转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发展森林旅游业。这将是优化林业产业结构,确定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提升林业产业竞争力的最佳途径。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的优势,创建森林公园,从而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必然会成为从事森林企业的最佳选择。这样一来,发展经济旅游效益,不仅能保护森林环境,而且还能获得巨额的经济效益。所以说发展森林公园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森林企业,另外一方面也能使森林公园覆盖的各地区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平稳环境容量

“旅游区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接待的合理旅游人数就是旅游规模。旅游规模的确定,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森林公园的环境容量。”[11]目前,我国大多数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人数均已大大超过其本身的环境容量,这不仅影响了游客的观光效果,而且更深层次地影响了旅游资源的长期利用,增加了维修和管理费用,使利用效率严重下降。其次是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因素,即当地社会经济条件所能承受的能力范围。通常情况下,当地要想以环境容量作为旅游规模的主要依据,前提条件是当地社会经济条件优于当地的环境容量,而当环境容量优越于地区社会经济条件时,则应以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允许才可作为旅游规模的主要依据。

4.细化法律法规

在相关政策、法规有效实施的前提下,社会经济才能稳定发展,人类生活环境才得以良好保持。近几年来,我国虽然颁布了《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但具体落实到森林公园的却无详细的法律法规可循,因此时常会造成森林公园管理体制紊乱、多家插手管理的混乱局面,严重阻碍了森林旅游事业的发展。[12]因此,我国应及早颁布《森林公园管理法》或《森林公园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在法律的层面确立森林公园的地位,以保证森林公园管理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同时还要建立和健全各级管理机构,处理好森林公园与当地居民群众的关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保护自然资源的自觉性。

5.加快人才培养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篇7

摘要:我国是一个林业大国,也是一个植物资源丰富的国家。林业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基础产业。林业在实现生态良好、维护生态安全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在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经济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气候安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因此,对林业植物的保护就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林业;植物;保护

近年来,我国已经把林业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要求林业为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应对金融危机、解决“三农”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乃至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因此,建设和保护好林业植物生态系统,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

一、保护林业植物的重要性

1、保护生物多样性

从作为林业产业客体的森林看,其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单单从植物区系的种类数目看,我国就约有3万种,仅次于世界上植物区系最丰富的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3位。另外,我国的许多特有种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拥有的如此巨大的一个植物基因宝库的情况下,我们一方面应当思考如何利用基因资源优势,合理开发植物基因资源,保护和促进国内林业育种行业发展,进而加速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应当加强对植物基因资源的保护,防止“生物偷盗”行为的发生,保护林业植物的多样性。

2、满足林业的多功能性

林业是通过对植物的选育、栽培、种植,来生产出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各种原材料,创造出大量的经济价值。林业植物品种的选育和改良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付出几代人的努力其次,林业除了经济价值以外,还具有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一方面,森林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人们放松心情、踏青旅游的好去处,同时也是人类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到森林中享受人与自然的交流显得愈发珍贵,森林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另一方面,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流失和防灾减灾,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等功能。因此保护林业的植物可以很好的发挥其多功能性。

二、加强林业植物保护的方法

1、完善林业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法制建设是植物保护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工作之一,只有健全法制,才能使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并对破坏资源者实行有效监督和法律制裁。自1956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在全国各省(区)划定天然森林禁伐区,保护自然植被以供科学研究需要”的提案开始,我国政府先后已颁布了多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令、法规。1963年,国家颁布的《森林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保护稀有珍贵林木”。近年来,国家又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在完善己颁布法律的同时,国家还将颁布有关植物保护管理条例等。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的同时,要结合相应的地方性植物保护法规,使植物保护工作走向以法保护的道路。对破坏保护植物行为要严厉打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使人们认识到如果破坏保护植物就会像猎杀保护动物一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2、加大对林业植物的保护管理力度

加强保护区管理,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机构,同时还要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大执法力度。目前我国对林业植物管理保护的人员较少,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管理保护的工作人员,对林业植物严加保护,防止一切人为破坏活动的发生,使林业植物保护管理的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

当地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加大植物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有关植物资源管理和提高野生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法制观念。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展览会等开展宣传,使人们认识保护植物的重要性、保护的基本方法及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在交通要道、人为活动频繁地区及各城镇建立、张贴永久性警示牌及宣传品,并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使人们懂得保护自然、保护森林植被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4、积极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要保护好森林植被就必须加强森林防火,因为火灾是森林植被的大敌,一次过火就会给森林植被带来毁灭性破坏,甚至是短时期内无法恢复自然状态。火灾也会给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带来破坏,因此必须加强防火工作以保护森林植被。根据现有防火现状,应完善交通、通讯、扑火、缭望、预测预报等防火设备和装备;在林业保护管理局设立护林防火指挥部,下设护林站,配备护林人员;并在各级之间设立专用防火通讯装置,发现火情及时报告,迅速扑灭。

4、严防环境污染,保护植物生境

植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一旦生活环境遭受破坏,将必然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对于水生植物,要注意保护水源免受污染,使水生植物能正常繁殖,故防止林叶植物生长的周边地区的环境遭到污染也应是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掠夺性采伐或过渡收采以及环境污染,作为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基础---森林植物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必须要对林业植物进行保护,避免林业植物的破坏和灭绝,同时保护植物的多样性,,以期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薛达元.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初探[J].资源开发与保护,1991,11(3).

[2]许再富.中国植物园保护稀有濒危植物的现状和若干对策[J].农村生态环境,2005.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篇8

关键词:可持续林业;森林保护;策略

一、当前我国森林保护的现状

(一)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的不断下降

当前我国的森林资源数量在不断减少的同时,也伴随着森林资源质量的快速下降,这是由于当前我国生态自然环境差,且自然灾害频发以及人为原因所导致的。目前,我国已经认识到可持续发展观念对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将这一观念以及相关的生态平衡观念与森林保护结合起来,但由于我国林业基础薄弱和经济在生产能力差等客观原因,导致森林保护工作的效率依然处在较低水平。

(二)森林病虫灾害频发

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它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工作,在实际的森林资源保护操作过程中,森林病害虫和鸟兽害虫泛滥成灾。尤其是人工林资源中很多的病虫灾害具有顽固型和渐变性,导致森林病虫害问题难以解决。这一结果往往要比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结果更加严重,其中最常见的病虫灾害就是松毛虫成灾,导致树叶掉落,树枝腐烂等[1]。当前,我们的森林工作人员往往对生态防止所采取的策略不科学,防治体系也不健全,导致森林质量和数量下降快。

(三)森林生态生物群体简单

当前,我国对森林保护工程的所投入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都非常的大,但往往在这些森林保护工程中,忽略了森林资源物种单一的现象,导致依托于森林资源生存的生态生物群体简单。昆虫和微生物等大量的生物群体,都是在森林这一生态系统中繁衍生存的,而由于森林资源物种的单一化,导致昆虫和微生物的物种丰富性也逐渐下降。

二、可持续林业对森林保护的意义

(一)实现森林生态效益最大化

可持续林业将森林的生态效益发挥到最大,大规模的恢复了森林的植被,不断提高着森林的林分质量,有效地治理了生态环境问题,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在对森林资源和生物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有效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

(二)保证森林资源的有效开发

可持续林业不仅保护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不受损害,还通过对森林资源的有效开发,发挥了森林作用的多样性,保证了当前人类对社会和生存的需要,也避免了损害到未来对森林资源的需求。

(三)是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

可持续林业发展的关键,是对森林资源的培育。做好资源的培育,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的现状,不断地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从而实现对森林生态和物产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同时,可持续林业发展也是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

三、加强可持续林业保护工作的策略

(一)不断丰富森林资源的物种种类和总量

丰富的森林物种资源,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新时期对森林物种资源的培育和发展,需要将当前的先进技术融入其中,采取科学的方法丰富森林资源的物种,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在对森林资源进行分类经营、造林设计、无性繁殖、适地造林、集约经营、幼林抚育和现代化栽培等过程中,要将先进的培育技术和传统的培育技术结合起来,并根据当地森林资源发展的实际,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在管理上不断完善,将林业技术充分的转化为森林生产力[2]。除了要培育新林业,也要加强对现有林业资源的扶育与改造,将低产林和残次林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不断调整森林资源的树种和树龄,不断提高森林资源的物种和产量。

(二)提高森林植被自身的耐害能力和抗害能力

随着可持续林业观点不断深入,森林工作人员在森林保护中,越来越重视对森林病虫灾害的防治,不断重视发掘病虫灾害的本质和特点,同时在不断地认知过程中,也不断做好森林资源植被防灾能力的提升和耐害能力的提升。在森林植被无疾病的时候,进行及时的植被保健与管理,不断地提高森林植被自身的耐害能力和抗害能力,从而有效地防止森林植被的疾病和病虫害灾难。

(三)引入病虫害天敌有益生物

提高了森林植被自身的耐害能力和抗害能力还不够,还要适当的引入病虫害天敌有益生物,进行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链的循环关系,不断深入地研究病虫害的天敌或寄生虫天敌,将生物学、生态学和先进技术相结合,引进能够有效克制病虫害的有益生物,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繁衍速度和破坏程度,从根本的上发挥生物防止的长久性和持续性,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森林资源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关系到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丰富森林资源的物种和总量,提高森林植被自身的耐害能力和抗害能力,引入病虫害天敌有益生物等,才能实现对森林资源与林地的可持续管理,更好的对森林进行保护,满足人们对生态和社会的基本需求。

参考文献: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篇9

经过十几天的部队基层实习,让我充分的感受到了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对于武警森林部队来讲,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就更显得重要,这对于森林部队将来的发展有着其他专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实习的中队是武警森林延边支队合龙大队龙井中队,地处龙井市三合镇,与朝鲜隔江相望,三合镇有着国家一级陆路通商口岸,距朝鲜清津港只有87公里,龙井距罗津港227公里,是经朝鲜进入日本海,走进太平洋的理想通道。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旅游学、景观生态学、森林保护学等基本理论,具有森林游憩资源评价、规划设计、经营管理和森林资源保护基本知识,掌握森林游憩及森林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方面的技能,具备森林生态、森林资源保护、游憩资源经营管理、森林游憩市场营销及协调森林游憩与资源关系等能力的专门人才。从上述专业培养目标不难看出,与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有林学、森林保护、旅游等。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并不是数个相关专业的简单相加,而应该是在生态学、林学、旅游学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创建的新学科。因此,森林资源得到真正的保护与满足旅游需求同等重要。武警森林部队的职责主要是保护国家的森林资源,防止和扑救森林火灾。如何将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森林防火灭火更好的结合起来,如何与基层部队的建设发展结合起来是我们这次实习的重点。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在武警森林基层部队建设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中队环境建设方面的应用

基层部队环境好坏直接关系着官兵的工作和训练状态,关系着人的身心健康,同时还关系着中队的业绩。

在部队环境建设和改进上,就能显示出森保专业的优越性,对大环境下的植被选择,景观效果都有重要作用。就拿龙井中队来说,这里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年平均气温为5.6℃,七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1.2℃,一月最冷,平均气温为-13.4℃,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1℃,极端最低气温-34.8℃。年平均降雨量为549.3mm,属于湿润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29.1小时,初霜平均日期在9月27日,终霜平均日期在5月6日,无霜期平均为143天。所以在选择植被时就的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不然就会对植被的成活率产生很大的影响。

再者在选完树种以后还要考虑景观上的效果。怎么去合理的搭配才能达到最佳的视觉观都要值得我们这些学森保专业人去深思的。同时还要考虑季节变化对景观影响,春季要鲜花盛开,可以选择一些当地的金达莱或者部分果树都可以。夏季要显得丛林茂盛,榆树、柳树、等,秋季要在伤感的同时还不能缺乏活力,这就需要想枫树这样的树种来增加活力了,冬季要在单调的白色里有绿色的点缀,我们可以选一些四季长青而且要耐寒的树种,如一些松科植物。

所以,在环境建设上是很值得我们去努力的,只有环境好了,官兵的工作和训练才会更有激情,才能为部队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中队农副产品生产的应用

农副产品生产对基层部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可以为部队节省经费、二可以改善伙食。但是在生产上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蔬菜、果树受病,作物生长不正常等,都会对产量造成严重影响的。如能提前进行防治就可以减少这样不必要的损失,这就需要有这方面专业人才,要是去专门的机构找专家来诊断,勿必会有一些花费。

森保专业在这方面也是有专长的,大学里学习的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防治等都是解决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就更帮助部队节省一部分开支,将这些经费用在其他方面也会为基层部队创造更多的业绩。

三、对防火灭火作战的应用

森林防火是一个由测报、阻隔、观察、通讯、运载和航空护林等要素构成的复合式系统,存在于林业这个更大的系统之中。森林防火系统的功能如何,不单单表现在各要素的好坏,更重要的是组成防扑森林火灾系统诸要素间结构的有序性如何。

森林灭火是当森林受到火灾攻击后执行的灭火措施,我们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达到灭火目的,①隔离可燃物或减少可燃物燃烧气体的释放量,使其低于能够燃烧的下限;②隔离空气或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于18%;③降低温度,使燃烧处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森林保护专业可以应用所学的生态学、林火生态管理、气象学等对火灾进行综合性的判断分析,尤其是气象学在灭火过程中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也是保障人员安全的一个基本方面,从而达到快速、安全、有效的灭火目的。

四、促进森林部队从单独的防火灭火作战向多方面综合发展

目前森林部队的主要职责是防火灭火,保护森林资源,包括野生动植物。随着社会的发展,部队官兵的学历会越来越高,这样就会促进森林部队从单独的防火灭火作战向多方面综合发展。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篇10

【关键词】森林保护;专业改革;个人看法

1.森林保护学科与森林保护专业

我国森林保护法于1958年成立,其内容比较松散,保护框架借鉴国际森林保护法,因为我国解放前期长期受到日本侵略与战乱的影响,森林资源破坏比较严重,乱砍乱伐与地下资源的采集,导致了我国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森林火灾与战乱的影响,对我国森林资源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导致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影响。因此保护与恢复森林资源成为了未来发展森林资源保护学科的主要目的,强化森林资源的使用效率,帮助森林资源建立科学的维护体系,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发展,森林保护专业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保护森林的主力军。森林保护专业的成立与发展是培养大批森林资源保护人才的基地与摇篮,可以帮助森林建立保护区与保护组织,森林保护专业培养的森林保护人员对森林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森林的整体发展,带动了森林资源的恢复,通常人们利用学术新型发展动力,提高了森林资源的理论保护,从实际行动与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强化。

2.森林保护专业的困境何在

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根据当时的实际对全国高等院校专业进行了第三次调整,砍掉约50%的专业。在1998年正式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森林保护专业由于种种原因而被取消归入林学专业,停止招收本科生。对于从事森林保护教育工作几十年的我们而言,当时的心情是很不平静的,甚至认为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决策是错误的。记得当时沈瑞祥教授曾以非常激动的语气向学生做“告别讲话”时说:“我和杨旺教授是建立和发展森林保护专业的见证人,我也是森林保护创始人和见证人中唯一在岗见证森林保护专业被取消的人,我深信虽然专业可以被合并而停止招收森林保护本科生,但森林保护学科依然存在,森林保护事业永远取消不了,这好比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会有医生一样”。

2001年,北京林业大学以骆有庆教授为代表的森林保护专业的教师们充分利用国家教委公布的调整后的专业目录,以“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名义,实际招收森林保护本科生。随后,西南林业大学等相关高校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招收森林保护本科生。当时我们也很兴奋,认为这是“起死回生”了。但事与愿违,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这种名不符实的招生使教学安排、课程设置、学生质量以及招生和分配等出现种种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矛盾越来越突出,困难也越来越大。现在看来这种权宜之计在当时确实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赢得了认真总结思考的时间,但是无法“死而复生”。痛定思痛,使我们更客观地进一步认识到“专业”是国家根据培养人才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而发生变化的真谛。应该充分认识到,1997年森林保护专业被合并到林学专业并不是否定过去建立森林保护专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不表明现在就不要“森林保护”或“保护森林”了,事实上只要有森林就必然要有森林保护或保护森林。只是随着人们对森林的认识和人们对森林的要求或依赖的不断提高,就必需有森林医学的理念和理论为指导,由单一的森林保护向森林保护与森林自卫相结合转变。

3.森林保护专业出路何在

1958年建立的森林保护专业是在不断充实和调整中发展的。1961年由于在招生、课程设置以及工作分配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感到森林保护所涉及的范围太广不利于学生学习和就业,因而决定申请改名为“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取消了防火、野生动物保护等课程。然而改革几年后又感到学生如果只懂得一些病虫害防治知识,在工作中不能适应林区基层生产实际需求而充分发挥作用。大约在1963年,又恢复为“森林保护专业”这个名称。这样改来改去始终没有能得到理想的认识和合理的处理,其结果导致1997年被并入林学专业,而且无奈之下又以“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名义招生。多少年的反复实践使人们一方面认为森林保护专业的必要,另一方面又对如何办好森林保护专业感到茫然。

因此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想法,一部分人认为,现在林业生产上病虫害问题仍然十分严重,而且防治形势特别严峻,现在可以利用国家教育委员会将对专业目录进行再次调整的机遇恢复森林保护专业;但是又感到由于当前气候异变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等原因,由各种原因包括病虫害等有害生物引起的森林疾病的发生情况越来越复杂,如果沿用过去的森林保护专业培养学生的模式和标准,确实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何况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已经通过多次专家论证后正式将其合并到了林学专业也不无道理。所以想要恢复必需有非常充足的理由才有可能,难度必然很大,此路似乎难通,甚至不通。

所以,少部分人认为,可以继续用“改名换姓”或“改名不改姓”的“植物保护”或“保护生物学”的专业名称。也可以利用国家教委即将进行调整后公布的专业目录,将计就计寻找有“保护”字眼的、能与植物或森林有联系的专业名称来招收学生,但实际仍然是培养森林保护的学生。然而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其结果也必然还是理不直,心不安,效果差,路走弯,也难通。还有一部分人则认为,可以迎合“森林健康”的理念,把“森林保护专业”改为“森林保健专业”。然而,“保护”和“保健”都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保护、保持森林健康。但遗憾的是“保健”是有其特定含义的,因此也和“保护”一样,同样不能涵盖保证森林健康的全部内涵和手段,所以也会有和森林保护专业这个名称一样的结果。我们认为,森林保护专业的发展应该随国家对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人们对森林认识和对森林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与时俱进,以确保森林健康。这就不仅要求采用各种措施保护森林,而且还应该采用各种措施保持和提高森林的自卫和自我恢复能力。只有把“森林保护”和“森林自卫”系统完整地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保持森林健康,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美学景观等多种效益。[科]

【参考文献】

[1]沈瑞祥,杨旺,周德群.森林保护与森林医学[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9,29(3):74-77.

[2]梅汝鸿,王琦,李燕,等.陈延熙教授为植物病理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纪念先师仙逝二十周年[R].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