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十篇乡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4:46

乡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1

一、我县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县的基本情况

达县位于**省东北部,地处**结合部,幅员面积2695平方公里,辖64个乡镇,81个居委会,828个村,总人口126.9万,人口总数名列全省第十位,其中,农村人口106.1万,占人口总数的84.3%。我县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农业产业化未有效形成,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以西地区交通落后,生产条件恶劣,经济不发达,群众生活水平较低,食品药品总体消费水平不高。

(二)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1.农村群众对食品药品的安全意识不强。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农民群众对食品药品的安全意识普遍不强,对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缺乏必须的辨别力和抵制力,不能抗拒假冒伪劣食品药品价格低廉的诱惑,纵使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在农村市场占据了相当的份额。农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意识低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经济条件制约,消费心态“畸形”。我县农村群众特别是山区群众收入低,经济条件差,消费能力弱,贪“便宜”、图“相因”的“畸形”消费心态十分普遍,购买食品药品仅看价格高低成为相当部分农村群众的首要考虑。二是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匮乏。农村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知识更为欠缺,不能正确判别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认识不到伪劣食品药品对人体的危害性。三是消费习惯不易轻易改变。相当部分农村群众在消费食品药品这类特殊商品时凭经验、想当然,诱使一些不法经营者投其所好,趁机钻营,大力推销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四是随众心理作崇。部分农村群众在消费食品药品时随众心态严重,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甚至认为即使“吃亏”、“上当”也不是自己一个人,抱有侥幸心理。

2.农村食品药品经营业主法律意识淡薄。由于我县农村地域广阔,交通不便,居住分散,加之县级职能部门因各种要素制约,对食品药品监管存在不少盲点区域,客观上给一些食品药品经营业主提供了可乘之机;部分经营者缺乏食品药品专业知识和诚信守法经营理念,法律意识淡薄,只顾追求利益最大化,价值取向严重扭曲,农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保障体系十分脆弱。据调查,我县农村食品药品市场普遍存在着经营场所卫生条件较差;无证经营现象普遍;食品药品储藏条件简陋;过期、劣质食品、药品大肆经营、出售;无进货台帐,进货渠道混乱;家庭手工作坊式的小食品加工厂大量存在;“三无”劣质保健食品在农村市场方兴未艾,农村食品药品安全隐患较为突出。

二、浅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

部分乡镇甚至个别县级部门领导领导干部认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应该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一家的事情,与乡镇和部门没有关系;还有的认为食品药品特别是食品应该出不了多大的安全问题,出点问题也大不了是住院治疗而已;有的搞不清楚食品药品安全到底归属哪个部门管理,干脆装糊涂,不管不问;有的认为经营食品药品多为场镇上的居民,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必去讨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有的认为现在乡(镇)政府职能有限,不应管也不该管。

(二)群众维权意识差

农村群众在消费食品药品方面的权益受到侵害时,绝多数都认为反正不严重也没有危及生命,往往采取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他们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不了解应该到哪里去申诉。也有相当部分群众“面子”思想严重,即便被坑受骗,也不愿检举揭发,害怕受到乡邻的嘲笑。农村群众落后的维权意识诱使一些违法经营者铤而走险,也造成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在农村市场整而不净,打而不绝。

(三)监管主体不明确

我国食品药品特别是食品的安全管理已经形成多部门综合监管的格局,在不同的环节、品种或领域都有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执法监督,形成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各自为政的工作局面,必然造成多头监管、重复监管,以致于监管缺位、监管出现空白和盲区现象。我县虽然成立了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但这种情形在我县依然存在。城区范围内,食品药品安全有众多行政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市场秩序较为规范,信用体系较为健全,而农村不少地方特别是偏远山区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多处于监管空白状态。

(四)行政监管效率低

一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仅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例,全局现有职工26人,其中工勤人员7人,离岗待退人员4人,现有人员既要行使药品、医疗器械监管职能,还要负责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的专项执法监督和重大安全事故的查处、应急救援工作,人手紧张,力量单薄;二是各监管部门把监管重点习惯于放在城区及中心场镇,对农村食品药品市场疏于管理,形成农村市场监管薄弱甚至无人监管。加之,查处农村食品药品安全案件取证困难,查处案件率低。三是部分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缺乏相应的业务知识,工作专业性不强,执法素养不高,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需要。

三、构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对策初探

(一)主要思路

构建信息网络,解决信息不畅的问题;构建监督网络,解决监督不力的问题;构建管理网络,解决管理缺位的问题。

(二)工作机制

1.强化领导,周密部署。县委、县政府把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全县大安全生产工作范畴,成立县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纳入全县安全工作一盘棋,年初同安排、同部署,年中同检查、同督办,年末同考核、同奖惩,强化乡(镇)政府的责任;乡(镇)要建立以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或卫生工作的副乡(镇)长为第二责任人,安办、医院、工商、农技、广播、畜牧、派出所等组成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协调机构,该机构挂靠乡(镇)安办。主要职责是负责辖区内食品药品的日常监管工作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以及相关的善后工作,配合县食品药品监管管理局处置辖区内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

2.落实人员,定职定责。构建食品药品信息网络,关键在于是否有信息联络员,信息联络员是否认真负责。各乡(镇)务必落实食品药品兼职信息联络人员,强化信息联络员的管理,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健全信息目标考核。根据乡镇工作特点,建议乡(镇)一级的信息联络员为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村一级的信息联络员为村主任。各乡(镇)要畅通信息渠道,为及时、妥善解决重大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提供信息资源,切实把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重大事故发生。

3.加强监督,确保安全。各乡(镇)要针对农村群众食品药品意识淡薄、知识匮乏、维权意识差以及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多的现状,充分利用乡(镇)广播电视网络、赶场咨询、散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正确引导,坚决抵制,监督和净化食品药品市场,形成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良好氛围。要依托农村“两网”人员,聘请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相关单位人员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员”,积极搭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平台,切实加大监督力度。

(三)保障措施

1.积极落实经费。构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面广事多,任务繁重,为了保证监管网络建设进程和正常运行,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必须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加大经费的落实力度。一是把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全县安全总体工作部署,列入财政预算;二是争取县政府拨付专项经费;三是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信息联络工作成绩突出人员予以适当奖励,稳定和巩固信息网络队伍。

乡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2

摘要: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在网络环境下,广泛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把网络媒体、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乡土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网络平台乡土教育

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有益的乡土教育,以家乡的美来感染学生,以美的家乡来教育学生,是增进学生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乡土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受教面窄、与实际联系不够等问题,其意义与作用都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面临一种被边缘化的尴尬处境。怎样改变这种状况,使乡土教育的作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当前,互联网络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与教育技术相融合,以“主体--主导”教学理论(取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奥苏贝尔等以“教为中心”的学与教理论之长,避两者之短)的广泛传播,促使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变化。国家教育部制订与颁布了新课程标准。所有这些,为我们探索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特点与优势,将乡土教育建筑在网络平台之上,推动乡土教育健康开展提供了契机。

一、乡土教育的涵义及其基本特点

1、乡土教育的涵义

乡土教育指进行乡土优秀文化教育,由此体现民族传统。作为优秀文化教育,应该是能发现人的本质力量,利于社会发展,导向于人类进步,具有积极意义的民族文化教育。

2、乡土教育的基本特点

乡土教育具有融汇性、风俗性、实在性、激奋性、灵活性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点,侧重于民族地域文化特征教育,但不忽视整体民族文化特征的导向。

⑴融汇性。乡土文化襄括诸方面融于一体,成为整体民族文化内容。不排除消极落后文化的存在,不避开地域封闭的文化圈,由时代的具体经济手段和经济生活形式,制约于相对范围。不排除外来文化影响,并恰当融汇于乡土文化中。因此,乡土文化融含民族文化质点,乡土教育应把握民族文化特点,排除消极因素,突破封闭圈。

⑵风俗性。乡土风俗是经济生产方式决定的生活形式培养成的。乡土风俗体现着民族网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性。所以乡土教育应在因俗随教的同时,注意易革陋俗,注入健康进步的新风。

⑶实在性。乡土教育发生在乡土经济文化基础上,体现乡土民族文化特点,具备指导乡土生活的实在功能。乡土教育能融汇优秀文化因素于乡俗,使先进文化在具体乡土环境得到实际体现,从而剔除糟粕,推动乡土文化健康发展。因为乡土教育是民族文化传统的直接继承性教育,所以体现出教育效果的具体实在性。

⑷激奋性。乡土教育是培养乡土民族文化意识,激发乡土民族情感,实现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因此,乡土教育具备培养民族感情,培养民族自立自信心,激励民族奋斗精神的基本功能。乡土教育要冲破旧文化的束缚,振奋民族风尚。要求乡土教育在接受外来文化因素时能比较鉴别,以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影响外来文化因素,使之融于乡土教育的主体目标中。

⑸灵活性。乡土教育,立足于乡土生活风俗的动态需要基础上。不求面面俱到,侧重把握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及乡土特色。乡土教育不固定模式,随时根据乡土文化发展的新动态或时代需要,变换教育内容或改变教育模式。乡土教育具有因而随变性和意识超前指导性功能,因此乡土教育表现出灵活随变的特性。

二、通过网络平台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乡土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实践在不断变化,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乡土教育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同其他教育门类相比,乡土教育与微观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有着更直接、更密切、更具体的联系。要开展好乡土教育,首先就必须实现与经济实践与社会实践更广泛、更深入、更快捷的交流与互动。通过网络媒体可以比任何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更能达到这一目的。

1、拓宽信息渠道,紧贴时代脉博

乡土教育中有些课文由于受编写的限制,无法使之与时代同步,往往与当前飞速发展的形势产生较大差距。通过网络的帮助,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一问题。以瓷都景德镇为例,不管是当前的经济社会基本情况还是发展指标,都可以通过“景德镇在线”、“景德镇市政府网”等网站,查阅、下载,轻而易举地掌握最新、最全的资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设计题目,引导学生查找,这样就拓宽了乡土教育的信息渠道与信息容量,使乡土教育最大限度地贴近了时展的脉搏,保证了以最新鲜活泼的知识教育给学生。

2、丰富感性材料,分散教学难点

乡土教育中有许多历史题材和社会题材,学生对课文中人物、事件的认识、理解有着不少的困难。而借助网络,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不受时间与空间、微观与宏观等方面的限制,援引例证,丰富教学,创造情境,再现过程与现象,可以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提高感染力,增强说服力。如以“举世闻名的瓷都景德镇”为例,景德镇有史料记载的制瓷历史有1700多年,历史跨度太大,采用传统的教法很难上好。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先上网,了解景德镇的历史与传统,认识景德镇的现在与未来。学生可以从网络上了解到:景德镇陶瓷生产开始于东汉期间,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在北宋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因为为宫庭制造御瓷得到皇帝喜爱而得名“景德镇”,此后便逐渐发展成全国制瓷业中心,并在明清时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在景德镇设瓷局、置御窑,所产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今年正好是景德镇瓷都千年庆典之年。还可以了解到景德镇在新世纪发展构想是“重振瓷都雄风,把景德镇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经济重镇,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江南旅游都市”等等。再利用电教媒体,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内容的电视片、录像片,对学生进行课前、课中、课后延伸教育,拓宽接受面,变抽象为生动、具体,增加形象思维,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3、促进多方交流,实现自主学习

⑴依托网络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克服学生的各种交际障碍,每位学生都有机会通过电子邮件、BBS论坛等多种方式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同步或异步、个别或集体回答,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将单纯的知识熟记、知识再现的教学方式转换为理解型的思维教学。还可以利用网络配合多媒体教学,实现学生网上学习,教师网上指导答疑,相互交流,做到教学相长。

⑵依托网络可以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网络实现学生的自主交流、资源共享,使学生的学习完全个性化,同学之间可以组成学习共同体在网上或网下、同步或异步共同进行问题的研究探讨,形成一种协作化的学习模式,使学生从灌输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式学习,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体--主导”教学。

⑶依托网络可以促进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到各种网络讨论之中去,如“共塑瓷都新形象”大讨论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向全世界有关课题的专家、学者、教师、学生等求教并与他们探讨。这样一来,可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自我更新知识,对网上获取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加工、存储并创造性地运用,实现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把学生的学习看成是一种学习者对知识重新建造的过程,从而也实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增长。

三、运用网络平台实施多媒体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由于网络媒体的运用,使乡土教育在知识量、信息流等方面空前丰富,因而也就具有了更大量、更充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条件。在乡土教育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能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苏维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乡土教育中,由于缺少应试压力等其他影响因素,要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保持注意和向往的心向,保持对学习内容的积极研究的认识倾向和积极进取、乐于探求的良好心理,十分重要的方面是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使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以其新颖性、趣味性、多样化的信息用用于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调动学生感知、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都相应地处于最佳状态。如要讲解“瓷都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就可以首先通过网络颉取所需的各种视频、音频资料,在视频展示台上介绍精美的景德镇名瓷、高超的制瓷工艺和现代化的陶瓷生产流程,利用扫描仪,通过投影电视切换到屏幕上,配合音乐,使学生对瓷都的历史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真实的感受,激发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自然地导入教学的主要内容。

2、利用多媒体课件传授知识

乡土教育有许多内容是要凭借联想的,有的学生比较善于联想,可有的学生则比较差。在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还以“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为例。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可以将教学中涉及上下一千年的传统与变更、“七十二道”制瓷工序、现代陶瓷生产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内容具体、完整、生动、直观的概括出来,最后通过色彩鲜艳、有动感、突出中心的课件表现出来,使学生很容易地总结出教学内容的主旨,最后在视频展示台上以简练的文字映出核心内容。这就充分发挥出了电教媒体生动、形象和感染力强等长处,给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亲临其境的感受。不但使教材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并能缩减教学时间。

3、利用多媒体推动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它是以图像、声音来传递教学信息的,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它能够通过视频展示台上的内容和多媒体课件直观的、形象的表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确定问题、进行发散性思维、作出判断,使思维逐步向深层次发展,帮助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具体的实践,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再以“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为例,通过多媒体,展示了陶瓷这门“火与土的艺术”是怎样使一团团不起眼的泥土变成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和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的,使学生陶冶于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之中,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奥秘,进而动手制作,参与实践,将美学认识上升为美学行为,促进知与行的统一。

总之,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作用,广泛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把网络媒体、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对促进和推动中小学乡土教育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参考文献

1、李岚清教育访谈录

2、中国电化教育

乡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3

一、科学组织,落实责任,打好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战

我镇注重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深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动权。一是成立以镇党委书记强振勇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齐建新为副组长,纪委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文化站长、党政办主任为成员的意识形态领导小组。二是组建纪组宣联合督查组,定期开展督查活动,把意识形态工作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三是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

二、党建引领,重点突出,确保意识形态正向发展

我镇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宣传”“文明乡镇”创建等作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确保意识形态以有利于我镇经济发展的方向前进。一是全面落实了“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基本制度。根据“党委部署、支委定题、书记上课、党员学习、学做结合”要求,各支部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分专题学习活动。上半年共组织学习30次。二是以宣传党的精神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如2月9日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文艺汇演、文艺活动进万家、党的知识竞赛、党员志愿服务、征文比赛等活动;金庄、侯家营、泥一、泥二、泥三、新金铺等村组织了文艺汇演活动,通过系列活动搭建了学做结合的有效载体,把学做有机融合,在全镇党员干部中营造了积极向上、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三是召开后我镇注重浓厚宣传氛围,在机关开展了精神知识测试,各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类型多样的宣传活动。四是文明创建取得突破。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部署,以点带面,统筹全镇资源,调动全社会力量,形成了镇、村、会(红白理事会)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宣传教育全覆盖。借助泥井镇微信平台、泥井镇工作群、理论学习群、道德讲堂,将文明乡镇创建工作精神、要求、标准宣传到位,入脑入心。

三、强化载体,把握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镇紧紧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强化理论宣传、拓宽传播渠道、注重融入结合,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规范处理程序。针对网络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我镇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管理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密切关注全镇各项工作动态,认真撰写相关稿件,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及时在网络正面信息,引导正能量传播。二是建立应急机制。针对网络上出现负面新闻报道建立了应急处理机制,制定了《泥井镇舆情搜集、研判机制度》、《泥井镇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新闻应急预案》、《泥井镇政府新闻制度》,严格按照处置程序来应对紧急舆情,全镇网络舆情应急处理工作科学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三是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文艺骨干的积极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四、立足当前,统筹谋划,助推工作上台阶

半年来,我镇宣传思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新闻上稿数量不多,对内对外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法、形式、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战斗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下半年,我镇将着力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干劲、增强实效上下功夫,努力在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文明创建和文化发展上取得新进展,不断激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工作激情,为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大发展,为全面打造开放富强、文明和谐、美丽魅力的新泥井提供坚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一)、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继续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为龙头,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机制,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原则,把意识形态工作同经济工作一同部署,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党委书记做到重要意识形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意识形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意识形态事件亲自处置。

(二)、坚持不懈抓好理论学习。以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重点,以重要讲话精神为主要内容,创新理论学习方式,丰富理论学习内容,不断完善落实好理论学习活动。持续开展好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党员干部思想。落实号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四办法三清单”。

(三)、切实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扎实推进事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宣传活动。加大经济宣传、主题宣传和典型宣传的力度,大力宣传全镇上下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活动,激发泥井跨越式发展的昂扬斗志。

(四)、继续拓宽对外宣传渠道,不断提高泥井知名度。围绕围绕我镇“党建为纲、稳定为基、发展为先、环境为形、民生为本”的总体思路,做优做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积极探索网络宣传和管理的方法,扩大对外宣传渠道。加大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对外新闻报道跟踪协调力度,从严把好关口,防止出现影响我镇形象的不实报道。

(五)、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加强宣传思想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政治更加坚定、眼界更加宽广、业务更加精湛、纪律更加严明、作风更加务实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进一步提高宣传思想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加强网评员和舆情监督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今年以来,xx镇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结合精神宣传、两学一做、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引领作用,为泥井镇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现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学组织,落实责任,打好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战

我镇注重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深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动权。一是成立以镇党委书记强振勇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齐建新为副组长,纪委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文化站长、党政办主任为成员的意识形态领导小组。二是组建纪组宣联合督查组,定期开展督查活动,把意识形态工作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三是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

二、党建引领,重点突出,确保意识形态正向发展

我镇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宣传”“文明乡镇”创建等作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确保意识形态以有利于我镇经济发展的方向前进。一是全面落实了“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基本制度。根据“党委部署、支委定题、书记上课、党员学习、学做结合”要求,各支部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分专题学习活动。上半年共组织学习30次。二是以宣传党的精神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如2月9日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文艺汇演、文艺活动进万家、党的知识竞赛、党员志愿服务、征文比赛等活动;金庄、侯家营、泥一、泥二、泥三、新金铺等村组织了文艺汇演活动,通过系列活动搭建了学做结合的有效载体,把学做有机融合,在全镇党员干部中营造了积极向上、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三是召开后我镇注重浓厚宣传氛围,在机关开展了精神知识测试,各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类型多样的宣传活动。四是文明创建取得突破。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部署,以点带面,统筹全镇资源,调动全社会力量,形成了镇、村、会(红白理事会)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宣传教育全覆盖。借助泥井镇微信平台、泥井镇工作群、理论学习群、道德讲堂,将文明乡镇创建工作精神、要求、标准宣传到位,入脑入心。

三、强化载体,把握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镇紧紧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强化理论宣传、拓宽传播渠道、注重融入结合,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规范处理程序。针对网络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我镇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管理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密切关注全镇各项工作动态,认真撰写相关稿件,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及时在网络正面信息,引导正能量传播。二是建立应急机制。针对网络上出现负面新闻报道建立了应急处理机制,制定了《泥井镇舆情搜集、研判机制度》、《泥井镇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新闻应急预案》、《泥井镇政府新闻制度》,严格按照处置程序来应对紧急舆情,全镇网络舆情应急处理工作科学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三是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文艺骨干的积极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四、立足当前,统筹谋划,助推工作上台阶

半年来,我镇宣传思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新闻上稿数量不多,对内对外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法、形式、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战斗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下半年,我镇将着力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干劲、增强实效上下功夫,努力在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文明创建和文化发展上取得新进展,不断激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工作激情,为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大发展,为全面打造开放富强、文明和谐、美丽魅力的新泥井提供坚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一)、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继续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为龙头,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机制,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原则,把意识形态工作同经济工作一同部署,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党委书记做到重要意识形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意识形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意识形态事件亲自处置。

(二)、坚持不懈抓好理论学习。以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重点,以重要讲话精神为主要内容,创新理论学习方式,丰富理论学习内容,不断完善落实好理论学习活动。持续开展好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党员干部思想。落实号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四办法三清单”。

(三)、切实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扎实推进事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宣传活动。加大经济宣传、主题宣传和典型宣传的力度,大力宣传全镇上下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活动,激发泥井跨越式发展的昂扬斗志。

(四)、继续拓宽对外宣传渠道,不断提高泥井知名度。围绕围绕我镇“党建为纲、稳定为基、发展为先、环境为形、民生为本”的总体思路,做优做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积极探索网络宣传和管理的方法,扩大对外宣传渠道。加大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对外新闻报道跟踪协调力度,从严把好关口,防止出现影响我镇形象的不实报道。

(五)、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加强宣传思想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政治更加坚定、眼界更加宽广、业务更加精湛、纪律更加严明、作风更加务实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进一步提高宣传思想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加强网评员和舆情监督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今年以来,xx镇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结合精神宣传、两学一做、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引领作用,为泥井镇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现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学组织,落实责任,打好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战

我镇注重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深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动权。一是成立以镇党委书记强振勇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齐建新为副组长,纪委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文化站长、党政办主任为成员的意识形态领导小组。二是组建纪组宣联合督查组,定期开展督查活动,把意识形态工作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三是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

二、党建引领,重点突出,确保意识形态正向发展

我镇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宣传”“文明乡镇”创建等作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确保意识形态以有利于我镇经济发展的方向前进。一是全面落实了“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基本制度。根据“党委部署、支委定题、书记上课、党员学习、学做结合”要求,各支部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分专题学习活动。上半年共组织学习30次。二是以宣传党的精神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如2月9日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文艺汇演、文艺活动进万家、党的知识竞赛、党员志愿服务、征文比赛等活动;金庄、侯家营、泥一、泥二、泥三、新金铺等村组织了文艺汇演活动,通过系列活动搭建了学做结合的有效载体,把学做有机融合,在全镇党员干部中营造了积极向上、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三是召开后我镇注重浓厚宣传氛围,在机关开展了精神知识测试,各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类型多样的宣传活动。四是文明创建取得突破。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部署,以点带面,统筹全镇资源,调动全社会力量,形成了镇、村、会(红白理事会)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宣传教育全覆盖。借助泥井镇微信平台、泥井镇工作群、理论学习群、道德讲堂,将文明乡镇创建工作精神、要求、标准宣传到位,入脑入心。

三、强化载体,把握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镇紧紧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强化理论宣传、拓宽传播渠道、注重融入结合,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规范处理程序。针对网络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我镇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管理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密切关注全镇各项工作动态,认真撰写相关稿件,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及时在网络正面信息,引导正能量传播。二是建立应急机制。针对网络上出现负面新闻报道建立了应急处理机制,制定了《泥井镇舆情搜集、研判机制度》、《泥井镇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新闻应急预案》、《泥井镇政府新闻制度》,严格按照处置程序来应对紧急舆情,全镇网络舆情应急处理工作科学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三是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文艺骨干的积极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四、立足当前,统筹谋划,助推工作上台阶

半年来,我镇宣传思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新闻上稿数量不多,对内对外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法、形式、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战斗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下半年,我镇将着力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干劲、增强实效上下功夫,努力在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文明创建和文化发展上取得新进展,不断激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工作激情,为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大发展,为全面打造开放富强、文明和谐、美丽魅力的新泥井提供坚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一)、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继续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为龙头,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机制,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原则,把意识形态工作同经济工作一同部署,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党委书记做到重要意识形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意识形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意识形态事件亲自处置。

(二)、坚持不懈抓好理论学习。以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重点,以重要讲话精神为主要内容,创新理论学习方式,丰富理论学习内容,不断完善落实好理论学习活动。持续开展好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党员干部思想。落实号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四办法三清单”。

(三)、切实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扎实推进事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宣传活动。加大经济宣传、主题宣传和典型宣传的力度,大力宣传全镇上下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活动,激发泥井跨越式发展的昂扬斗志。

(四)、继续拓宽对外宣传渠道,不断提高泥井知名度。围绕围绕我镇“党建为纲、稳定为基、发展为先、环境为形、民生为本”的总体思路,做优做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积极探索网络宣传和管理的方法,扩大对外宣传渠道。加大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对外新闻报道跟踪协调力度,从严把好关口,防止出现影响我镇形象的不实报道。

(五)、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加强宣传思想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政治更加坚定、眼界更加宽广、业务更加精湛、纪律更加严明、作风更加务实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进一步提高宣传思想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加强网评员和舆情监督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今年以来,xx镇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结合精神宣传、两学一做、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引领作用,为泥井镇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现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学组织,落实责任,打好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战

我镇注重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深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动权。一是成立以镇党委书记强振勇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齐建新为副组长,纪委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文化站长、党政办主任为成员的意识形态领导小组。二是组建纪组宣联合督查组,定期开展督查活动,把意识形态工作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三是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

二、党建引领,重点突出,确保意识形态正向发展

我镇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宣传”“文明乡镇”创建等作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确保意识形态以有利于我镇经济发展的方向前进。一是全面落实了“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基本制度。根据“党委部署、支委定题、书记上课、党员学习、学做结合”要求,各支部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分专题学习活动。上半年共组织学习30次。二是以宣传党的精神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如2月9日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文艺汇演、文艺活动进万家、党的知识竞赛、党员志愿服务、征文比赛等活动;金庄、侯家营、泥一、泥二、泥三、新金铺等村组织了文艺汇演活动,通过系列活动搭建了学做结合的有效载体,把学做有机融合,在全镇党员干部中营造了积极向上、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三是召开后我镇注重浓厚宣传氛围,在机关开展了精神知识测试,各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类型多样的宣传活动。四是文明创建取得突破。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部署,以点带面,统筹全镇资源,调动全社会力量,形成了镇、村、会(红白理事会)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宣传教育全覆盖。借助泥井镇微信平台、泥井镇工作群、理论学习群、道德讲堂,将文明乡镇创建工作精神、要求、标准宣传到位,入脑入心。

三、强化载体,把握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镇紧紧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强化理论宣传、拓宽传播渠道、注重融入结合,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规范处理程序。针对网络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我镇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管理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密切关注全镇各项工作动态,认真撰写相关稿件,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及时在网络正面信息,引导正能量传播。二是建立应急机制。针对网络上出现负面新闻报道建立了应急处理机制,制定了《泥井镇舆情搜集、研判机制度》、《泥井镇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新闻应急预案》、《泥井镇政府新闻制度》,严格按照处置程序来应对紧急舆情,全镇网络舆情应急处理工作科学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三是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文艺骨干的积极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四、立足当前,统筹谋划,助推工作上台阶

半年来,我镇宣传思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新闻上稿数量不多,对内对外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法、形式、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战斗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下半年,我镇将着力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干劲、增强实效上下功夫,努力在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文明创建和文化发展上取得新进展,不断激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工作激情,为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大发展,为全面打造开放富强、文明和谐、美丽魅力的新泥井提供坚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一)、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继续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为龙头,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机制,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原则,把意识形态工作同经济工作一同部署,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党委书记做到重要意识形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意识形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意识形态事件亲自处置。

(二)、坚持不懈抓好理论学习。以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重点,以重要讲话精神为主要内容,创新理论学习方式,丰富理论学习内容,不断完善落实好理论学习活动。持续开展好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党员干部思想。落实号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四办法三清单”。

(三)、切实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扎实推进事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宣传活动。加大经济宣传、主题宣传和典型宣传的力度,大力宣传全镇上下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活动,激发泥井跨越式发展的昂扬斗志。

(四)、继续拓宽对外宣传渠道,不断提高泥井知名度。围绕围绕我镇“党建为纲、稳定为基、发展为先、环境为形、民生为本”的总体思路,做优做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积极探索网络宣传和管理的方法,扩大对外宣传渠道。加大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对外新闻报道跟踪协调力度,从严把好关口,防止出现影响我镇形象的不实报道。

(五)、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加强宣传思想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政治更加坚定、眼界更加宽广、业务更加精湛、纪律更加严明、作风更加务实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进一步提高宣传思想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加强网评员和舆情监督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今年以来,xx镇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结合精神宣传、两学一做、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引领作用,为泥井镇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现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学组织,落实责任,打好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战

我镇注重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深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动权。一是成立以镇党委书记强振勇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齐建新为副组长,纪委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文化站长、党政办主任为成员的意识形态领导小组。二是组建纪组宣联合督查组,定期开展督查活动,把意识形态工作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三是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

二、党建引领,重点突出,确保意识形态正向发展

我镇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宣传”“文明乡镇”创建等作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确保意识形态以有利于我镇经济发展的方向前进。一是全面落实了“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基本制度。根据“党委部署、支委定题、书记上课、党员学习、学做结合”要求,各支部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分专题学习活动。上半年共组织学习30次。二是以宣传党的精神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如2月9日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文艺汇演、文艺活动进万家、党的知识竞赛、党员志愿服务、征文比赛等活动;金庄、侯家营、泥一、泥二、泥三、新金铺等村组织了文艺汇演活动,通过系列活动搭建了学做结合的有效载体,把学做有机融合,在全镇党员干部中营造了积极向上、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三是召开后我镇注重浓厚宣传氛围,在机关开展了精神知识测试,各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类型多样的宣传活动。四是文明创建取得突破。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部署,以点带面,统筹全镇资源,调动全社会力量,形成了镇、村、会(红白理事会)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宣传教育全覆盖。借助泥井镇微信平台、泥井镇工作群、理论学习群、道德讲堂,将文明乡镇创建工作精神、要求、标准宣传到位,入脑入心。

三、强化载体,把握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镇紧紧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强化理论宣传、拓宽传播渠道、注重融入结合,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规范处理程序。针对网络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我镇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管理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密切关注全镇各项工作动态,认真撰写相关稿件,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及时在网络正面信息,引导正能量传播。二是建立应急机制。针对网络上出现负面新闻报道建立了应急处理机制,制定了《泥井镇舆情搜集、研判机制度》、《泥井镇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新闻应急预案》、《泥井镇政府新闻制度》,严格按照处置程序来应对紧急舆情,全镇网络舆情应急处理工作科学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三是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文艺骨干的积极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四、立足当前,统筹谋划,助推工作上台阶

半年来,我镇宣传思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新闻上稿数量不多,对内对外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法、形式、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战斗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下半年,我镇将着力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干劲、增强实效上下功夫,努力在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文明创建和文化发展上取得新进展,不断激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工作激情,为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大发展,为全面打造开放富强、文明和谐、美丽魅力的新泥井提供坚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一)、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继续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为龙头,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机制,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原则,把意识形态工作同经济工作一同部署,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党委书记做到重要意识形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意识形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意识形态事件亲自处置。

(二)、坚持不懈抓好理论学习。以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重点,以重要讲话精神为主要内容,创新理论学习方式,丰富理论学习内容,不断完善落实好理论学习活动。持续开展好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党员干部思想。落实号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四办法三清单”。

(三)、切实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扎实推进事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宣传活动。加大经济宣传、主题宣传和典型宣传的力度,大力宣传全镇上下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活动,激发泥井跨越式发展的昂扬斗志。

(四)、继续拓宽对外宣传渠道,不断提高泥井知名度。围绕围绕我镇“党建为纲、稳定为基、发展为先、环境为形、民生为本”的总体思路,做优做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积极探索网络宣传和管理的方法,扩大对外宣传渠道。加大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对外新闻报道跟踪协调力度,从严把好关口,防止出现影响我镇形象的不实报道。

(五)、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加强宣传思想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政治更加坚定、眼界更加宽广、业务更加精湛、纪律更加严明、作风更加务实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进一步提高宣传思想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加强网评员和舆情监督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今年以来,xx镇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结合精神宣传、两学一做、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引领作用,为泥井镇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现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学组织,落实责任,打好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战

我镇注重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深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动权。一是成立以镇党委书记强振勇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齐建新为副组长,纪委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文化站长、党政办主任为成员的意识形态领导小组。二是组建纪组宣联合督查组,定期开展督查活动,把意识形态工作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三是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

二、党建引领,重点突出,确保意识形态正向发展

我镇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宣传”“文明乡镇”创建等作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确保意识形态以有利于我镇经济发展的方向前进。一是全面落实了“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基本制度。根据“党委部署、支委定题、书记上课、党员学习、学做结合”要求,各支部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分专题学习活动。上半年共组织学习30次。二是以宣传党的精神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如2月9日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文艺汇演、文艺活动进万家、党的知识竞赛、党员志愿服务、征文比赛等活动;金庄、侯家营、泥一、泥二、泥三、新金铺等村组织了文艺汇演活动,通过系列活动搭建了学做结合的有效载体,把学做有机融合,在全镇党员干部中营造了积极向上、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三是召开后我镇注重浓厚宣传氛围,在机关开展了精神知识测试,各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类型多样的宣传活动。四是文明创建取得突破。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部署,以点带面,统筹全镇资源,调动全社会力量,形成了镇、村、会(红白理事会)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宣传教育全覆盖。借助泥井镇微信平台、泥井镇工作群、理论学习群、道德讲堂,将文明乡镇创建工作精神、要求、标准宣传到位,入脑入心。

三、强化载体,把握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镇紧紧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强化理论宣传、拓宽传播渠道、注重融入结合,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规范处理程序。针对网络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我镇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管理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密切关注全镇各项工作动态,认真撰写相关稿件,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及时在网络正面信息,引导正能量传播。二是建立应急机制。针对网络上出现负面新闻报道建立了应急处理机制,制定了《泥井镇舆情搜集、研判机制度》、《泥井镇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新闻应急预案》、《泥井镇政府新闻制度》,严格按照处置程序来应对紧急舆情,全镇网络舆情应急处理工作科学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三是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文艺骨干的积极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四、立足当前,统筹谋划,助推工作上台阶

半年来,我镇宣传思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新闻上稿数量不多,对内对外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法、形式、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战斗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下半年,我镇将着力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干劲、增强实效上下功夫,努力在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文明创建和文化发展上取得新进展,不断激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工作激情,为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大发展,为全面打造开放富强、文明和谐、美丽魅力的新泥井提供坚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一)、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继续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为龙头,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机制,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原则,把意识形态工作同经济工作一同部署,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党委书记做到重要意识形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意识形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意识形态事件亲自处置。

(二)、坚持不懈抓好理论学习。以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重点,以重要讲话精神为主要内容,创新理论学习方式,丰富理论学习内容,不断完善落实好理论学习活动。持续开展好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党员干部思想。落实号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四办法三清单”。

(三)、切实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扎实推进事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宣传活动。加大经济宣传、主题宣传和典型宣传的力度,大力宣传全镇上下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活动,激发泥井跨越式发展的昂扬斗志。

乡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4

县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方案

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国家网络安全。2019年国家网络改革安全宣传周活动将于9月19日-9月25日在武汉市举行。为认真做好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各项工作,切实提升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特制定本方案。

一、宣传主题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二、宣传时间

9月1日至9月30日

三、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xx关于国家网络安全的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和总体国家安全观,通过“一网双微一端”、微信群、QQ群等多种网络媒体和渠道,充分发挥“微宣传”矩阵传播作用,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大力倡导依法文明上网,做到全域全员全覆盖,形成宣传周活动省、市、县纵向到底,省直、市直、县直横向到边的有序局面,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四、活动安排

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所属媒体平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形成传播正能量、激发责任感、弘扬新风尚的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

㈠新闻单位新媒体宣传

五峰政府门户网在首页显要位置统一“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标识,悬挂“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专题,链接中央网信网“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页面。同时广泛宣传xx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着重宣传xx关于网络安全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互联网法律法规宣传和共铸网络诚信专题宣传。各新媒体官方微博开设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相关话题,官方公众号制作专题稿件,五峰宜点通客户端转发活动稿件,积极与网友互动交流,广泛宣传传播活动内容。

责任单位:县网管办、县电子政务中心

㈡政务单位新媒体宣传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期间,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在官方的网站首页设置“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统一标识和专题专栏,对各乡镇、县直各单位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普及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提高安全上网技能。“魅力新五峰”官方微博、“魅力五峰”官方微信、五峰宜点通客户端要开辟专题栏目,以多种形式,通过微宣传渠道广泛推送。积极转载“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新闻动态、专家解读文章,本地本单位参与活动的相关信息,宣传普及防范电信诈骗和互联网金融风险,安全使用移动应用软件等相关知识。

责任单位:县网管办、县电子政务中心等

㈢线下活动

1、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通过社区公示栏、显示屏、电子标语等形式,宣传普及网络安全常识,倡导依法文明上网理念,引导大家树立“网络安全,人人有责”意识,争做“四有好网民”。

责任单位:各乡镇、县直各单位

2、全县各中小学开展“网络安全故事进课堂”活动,各校园网首页设置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专题,集纳网络安全常识。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3、在五峰移动、电信、联通、供电公司各营业网点,在工、建、农等国有银行和湖北银行、五峰农商银行等地方银行营业处,网络安全相关标语、横幅,发放宣传资料,播放网络安全公益广告。

责任单位:县国资局、人民银行五峰分行

4、在县公共场馆开展网络安全讲座,重点宣传我县开展清网净网行动、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重点案例,宣传我县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做法,普及传播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学生、教师、群众等参加讲座。

责任单位:县直机关工委、县公安局、县经信局、县教育局、县文体新广局

5、按照团县委统一部署,利用“青年之声-五峰”网络互动社交平台,在全县青年中宣传传播网络安全知识;利用“青春五峰”官方微博微信,向全县青年发出倡议,开展“我是清朗侠”清网行动,清朗网络空间。

责任单位:团县委、县教育局

6、9月1日至30日,县广播电台、电视台持续刊播网络安全题材的新闻、专题、评论、节目、公益广告、电视专题片、电视剧、电影等。

责任单位:县广播电视台

7、在县内、城际公交车载电视集中推介网络安全宣传公益广告,制作发放宣传教育材料。

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交运集团

五、工作要求

㈠高度重视,加强领导。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是全国举办的第三届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今年湖北作为主会场,对展示全湖北网络安全形象,构建和谐网络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各重点企业要高度重视此次活动,精心筹划,周密部署,确保活动声势大、效果好。要组建工作专班,明确专人负责,抽调精干力量,按要求组织实施。

㈡统筹分工,合力推进。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各重点企业要按照责任分工,结合实际精心制定本地本单位活动方案,按时间节点抓好落实。

㈢广泛宣传,浓厚氛围。活动期间,全县新闻、政务新媒体、知名网友和自媒体,各级官方的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工作QQ群、“微宣传”微信群体系,要运用专题专栏、图文、动漫、H5、公益广告、讲座、电视专题片、电子显示屏、微视频、微电影等多种形式,整合多种资源,形成强大声势,营造浓厚氛围。

乡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关中;区域网络型;城市群;构建;战略理念;战略支点

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达地区产生的一种城镇化路径模式,定为“区域网络城市群”路径模式,并且认为它在关中地区的发展中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从而从这种视角出发,提出着力打造“关中网络城市群”的变革思路。

一、“区域网络城市群”是一种新型城镇化路径模式

1、“区域网络城市群”模式的定义

这里提出的“区域网络城市群”模式,是依据我国改革过程中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的城镇化路径创新,而概括的一种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相融合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在一定地域范围中,围绕一个或几个核心城市,建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相协调的城市(镇)群,进而通过城市群框架支撑和城市(镇)间的各种网络关系,产生对本区域农村的深度渗透,形成城乡一体、三产融合的整体发展格局,同时创造出具有较强增长优势的区域“经济圈”或“经济带”。

2、“区域网络城市群”在城镇化路径上的重大创新

在“区域网络城市群”模式发展中,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城市带动农村”与“农村转变城市”相互辅助,形成一种有别于传统城镇化道路的新型城镇化变革路径。在这里,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加速城镇化进程,避免了孤立地就农村抓农村、就城镇建城镇的现象;城镇化以农村和农民为主要变革领域和变革主体,避免了农民在城市化中的被动地位和农村被不断边缘化的现象;农民依托农村实现产业非农化和就业多样化,或进城转变为“市民”,或就地变为“工人”,“进”、“退”有路,逐步地向“离土离乡”过渡,避免了农民失地、无业、无资,盲目涌向城市的现象;一部分农村直接转变为新的“城”或“镇”,原来的小城、小镇上升为新的中、小城市,形成对大城市的支撑和拱卫,避免了城市空间和功能上的不合理现象。即使是没有“进城”的农民,其生产、生活都与城市市场融为一体,生产和生活水准也与城市没有什么差距,有的甚至高过普通的城里人,已经事实上“城镇化”了,成为不在城里居住的城里人。从而,形成城镇化路径和新农村建设双向创新,“离土离乡”式进城转移就业与自我“就地”创业转变为“城里人”的两种途径齐头并进的综合城镇化变革过程。

3、“区域网络城市群”模式的重大战略价值

实践证明,“区域网络城市群”和“经济圈(带)”相统一发展,具有适应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客观要求的进步性。正因为如此,国务院从“十一五”末起,按照划分主体功能区的整体要求,集中批复了20多个战略性区域规划,基本覆盖了全国主要经济板块。涉及陕西和甘肃两省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就是这种区块规划的一个典型代表。由此说明,在改革开放实践中自然产生出的“区域网络城市群”模式和“经济圈”战略,现在事实上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经济规划战略,已成为今后较长一段时间中,我国经济社会总体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显而易见,顺应这种战略导向要求,打造“关中网络型城市群”是加快关中乃至陕西全省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

二、关中效仿“网络城市群”模式的支持条件和可取性

应当指出,在关中打造“区域网络型城市群”,同时具有其特定的支持条件和战略可取性。

1、关中具有实施“网络城市群”模式的地理经济条件

关中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以西安为中心、以渭河为主轴,聚集几个地级城市和四十多个县级城市。县城之间相距平均不过四、五十公里,并由纵横交错的铁路、高速公路、关中环线相串联。从西安出发,两小时内即可直达各县县城。这里是我国农业发祥地,解放后又是国家重点布局的工业基地,第三产业以西安为内陆中心枢纽而特具优势。科技实力雄厚,旅游资源丰富。在地理经济基本条件上,与几个区域网络城市群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除没有海上码头外(国家批准西安设立内陆港口)基本相似。由此决定在关中具有建设内陆型的区域网络城市群的客观条件。

2、“网络城市群”符合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规划要求

按照国家的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在空间布局上,即是要构建一个以西安(包括咸阳)为核心、宝鸡、渭南等数个大中城市为次核心、十多个中小城市为三级城市,同时连结重点镇和大批一般镇,以形成由城市群为基本骨架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经济区。这个经济区具有“一高地、四基地”功能。西安将建成规划中的全国第三个国际大都市。可以说,国家所赋予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目标要求,即是应效仿创建“区域网络城市群”的发展路子,建成大关中地区城市群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同步推进、具有国内一流经济水平的新型“经济圈”。

3、“网络城市群”模式有利于关中城镇化的创新发展

如前已述,区域网络城镇化以加快农村和农业自身的变革和发展为重点,主要通过农民创业和农村经济的自我变革,化解存在于传统城乡对立中的深层矛盾,走的是“城市带动农村”与“农村转变城市”相结合的路子。其不仅走出了传统城市化中“先剥夺、后反哺,先集中、后分散,先污染、后治理”的曲折过程和“怪圈”,而且可以更加充分地调动农民创业的积极性,加快农村经济现代化变革,与国家倡导的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相统一。这对于解决关中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互动较差、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的现实“短板”问题,具有很好的针对性。

4、正确看待“效仿”发展与发展机遇条件的关系

有一种说法认为,现在的关中丧失了发达地区早先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机遇,因而不赞成提出“效仿”的发展思路。其实,我们所谓的“效仿”,即指对“经济圈战略”的适应和城乡一体城镇化路径的吸取。这同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和创业条件,是处于不同层面上的两个问题:作为前者,它反映的是都市化发展的历史趋势和规律特征,所以越是都市化迈进的最新趋势,越具有规律的典型价值,其对于后发地区来说则愈加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而作为后者,其相对前者不过是个方式、方法问题,它可以因时、因地、因境发生改变,但是无论何种变化都不能以自身的变化而改变城镇化进程中的规律性。发达地区只不过是利用了当时的“特殊机遇”条件,加快了这种规律性的实践。然而决不能把这种规律特征定格在所谓的“特殊机遇”里,反过来又以这种“特殊机遇”的失去而否定对规律性的应有遵循。

三、构建“关中网络城市群”模式的战略理念创新

创建“关中网络城市群”,首先有个发展理念创新问题。这就是要走出传统的城乡分割理念下,就城市建设城市和各个城市自顾自发展、就农村发展农村和片面强调农民进城的路径模式,按照区域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相统一的发展理念,正确把握好城乡关系、城城关系、产业布局及城镇化动力机制等战略问题,树立起系统化的城镇化发展崭新理念。

1、树立城市群建设与城乡一体化相统一的发展理念

(1)坚持核心城市建设与区域城市群建设有机统一。“关中网络城市群”发展,首要的是作为核心城市西安的发展。西安发展的目标是建成国际化大都市,而真正的国际大都市决不是一个城市的孤立的发展,必然是一种其作为区域性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和相关经济圈的共同发展,这同关中网络城市群建设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为此,一定改变西安自个顾自个的发展和作为周边城市“对手”的形象,而把它置于关中经济圈的整体发展中,强化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和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使其真正成为整个大关中发展的引领者和大龙头,形成中心城市功能以及区域发展上的良性互动。

(2)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化解城乡对立的根本切入点。“关中网络城市群”发展,最大的难题是破解“二元结构”,真正做到统筹城乡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对立的根本是农村小生产和自然经济与城市现代生产力和发达市场经济的矛盾。化解城乡矛盾、实现城乡一体,根本是要形成发展方式的大变革。就是要将传统的小农生产及自然经济的发展方式,转变为现代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式;低层次、低水平和传统型的工业化路径及其方式,转变为高端化、高效益和新型工业化路径及其方式;城乡分割、城乡对立和城乡间孤立封闭型体制及其机制,转变为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和综合互动的体制及其机制。重点是打造城乡共享的创业、创新、创造环境,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民生活城镇化高潮的形成。这就是要在推进发展方式综合变革的基础上,加快整个区域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迈进。

(3)坚持经济一体化与环境设施一体化建设相配套。“关中网络城市群”建设,必须坚持产业整体发展与区域设施环网建设同步推进,保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既要重视经济关系上的区域化衔接和有机组合,又要加强硬件设施上的整体配套和共享。以交通的便捷、设施之配套,促进产业分工协作深化、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群体升级发展;反过来在产业集群提升和经济规模扩展中,带动区域设施经济内涵升级,在基础设施的“成环”、“成网”中实现经济“成圈”、“成带”,形成经济环网和区域设施环网“双配套”、“双连接”,深度一体有机融合。

2、树立同构相关多样化为主的区域产业体系发展理念

产业发展是关中区域网络城市群建设的根本所在。对区域产业的选择上,现在人们都比较多地强调“错位”发展,这在抽象意义讲是对的。“错位”了,你发展这个、我发展那个,谁也不影响谁,大家都有市场,都能发展。然而依据现代市场经济的产业规律来说,“关中网络城市群”建设,则应走出简单化的“错位”发展,努力打造一种同构相关多样化为主、兼有广域相对多样化的产业体系。

(1)所谓“错位”发展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产业发展规律。首先,从产业集群的要求上讲,一个大产业一般都是依托一个大区域的规模化发展,只有形成大产业才能创出大市场,没有一定区域和规模就成不了一种产业集群。相反,如果简单地人为强调“错位”,往往会造成“产业一火车、产品一汽车”,难以成为大的气候。其次,一个大产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只有经历了同类产业之间的竞争,才能促使分工协作深化,才能成为真正有实力和成熟发展的优势产业。在这个意义上讲,害怕有竞争,企图通过人为的方式避免或缓解竞争,实则是自然经济理念和计划经济思路的表现。再次,在经济圈的广域上看,同构产业与经济效益并不矛盾。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研究表明,经济圈广域的产业互动转化,促使区域产品分类分工深化和区块产品特色化发展,不仅有利于产业规模扩张和分工细化,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区域产业的整体生产成本。

(2)经历市场竞争的考验是关中产业向集群化变革的需要。客观而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关中以及陕西省的产业发展,始终没有经历市场经济的深度变革。远的不说,从80年代起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产业和企业,大都依托短期性的资源条件或市场机遇,采取粗放型的方式发展,其技术创新少、产业链条短、分工协作浅、群体配套差,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比较效益优势、缺乏深厚的发展根基。而且,人们误将合并当“集团”、将拼盘当“集群”,不在改革上做文章,而习惯于搞人为性的拆装。加之投资主体单一、投资环境较差、管理方式落后、体制机制活力不足,一旦市场有所变化,便兴衰无常、骤然垮掉。可见,要打造关中有实力有规模骨干产业,不应是要人为地避免开竞争,而是要积极引导企业在竞争中实现产业结构和企业分工体系的深度创新。

(3)加快构建关中区域同构产业综合立体分工体系。打造关中同构相关多样化的产业体系,根本是应通过市场竞争,在深化产业内部分工上下功夫。一是深化产业层次分工,延长产业纵向链条,形成同一产业的不断深入开发和“错层”、“错品”发展;二是深化产业流程分工,强化生产过程环节细分和产业组配,形成有研发地、有生产地,有主产区、有配套区,有加工企业、有组装企业的区域产业类别基地,强化产业发展横向协作和效率化发展;三是深化产业区域分工,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形成由点到面、由面到圈、由核心到的相关城市之间分层次、分类别的阶梯性、网络型相关转移发展。从而,真正形成同构产业纵向分层、横向分类、基地分区,技术深度化、关联体系化、集群规模化的发展。

总之,关中经济区的发展一定要走出小农经济的意识和计划经济的思路,改变简单化地强调“错位”发展的理念,依托优势资源,围绕特色产业,重点加强同构产业相关多样化发展。同时,有条件地扩展不同的产业类别,进一步加强每种产业的相关多样性,推动更大区域的若干产业的相对多样化发展。最终将其打造为由几个具有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实力的大型产业做支撑,以同构相关多样化为主、兼有广域相对多样化发展的产业体系。

3、树立有定位分工下的“四级城市”体系化发展理念

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已明确提出,要构建县城、节点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城市的四级城市框架,但从实践中看人们对四级城市建设的理解和规划把握上,尚存在明显不足:一是并未对各级城市的目标职责做出准确定位;二是对各级城市之间的联系和配套上缺乏认真研究;三是对各级城市特色化发展方面未能形成合理引导。结果在实践中依然是每个城市都独自谋求自个的发展,大小城市功能定位趋同、发展路径单一,缺乏应有的整体配合和体系化分工协作关系。为此,关键是应明确各层级城市的目标功能,形成一种各级城市有定位和彼此间组合体系化的发展。

(1)核心城市:创新高端化发展。包括咸阳在内的西安大都市,无疑是关中城市群建设的核心城市。它承担对整个区域建设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重点应在高端技术研创、高端服务打造、高端企业引进、高端产品开发上下功夫,走出创新性和高端化、高效化发展的路子。陕西省决定设立西咸新区并赋予省级层次的管理定位,目的在于要更好地打造出核心城市的新龙头,切实做好对关中地区产业的创新先导、群体整合、综合服务,从整体上提升区域产业的群体影响力和广域效益性。切不可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独立的城市,重蹈自个顾自个的发展。其关键是要从区域的整体上把握自身的发展,不与周边城市争饭吃,不做各城市的新“对手”,而是谋求一种“先人一步、多人一招、高人一层、助人一力”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西咸新区的成功不在于它自身创造了多少GDp,而在于它给整个大西安发展和关中城市群的建设提供了多大贡献。

(2)次核心城市:相对特色化发展。次核心城市是辅助核心城市发挥带动、辐射功能的次区域级中心。考虑行政区划和资源布局的因素,关中城市群大体可分为五个次级经济区域。即:宝鸡及西府经济区、渭南及东府经济区、铜川及渭北经济区、商州及秦岭经济区、兴平及咸西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应成为关中经济区的主要工业集聚地和产业园区。要依据特有的资源条件,在同构相关多样化和广域相对多样化的大框架内,分别打造自身的重点产业,形成分工与协作相统一和特色化的发展。陕西省应进一步明确规划每个次级区域的重点产业和目标定位以及城市发展规模。

(3)节点城市:联接中转化发展。节点城市在关中城市群中发挥作用传导和区域连接功能,一般应处于次区域交通枢纽和边缘扩散区。节点城市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经济实力,真正成为城市群建设中的骨干支点。二要具有一定的周边影响力,尽可能地发挥好在次区域内及次区域之间经济社会方面的网联转接作用。节点城市的认定,应依据发展中的实际功能有所调整。初拟的节点城市有:韩城、蒲城、华阴、彬县、蔡家坡、凤翔、杨凌、礼泉、洛南、富平等。

(4)县级城市:基础综合化发展。关中经济区内除西安市区和市辖区、次核心城市,涉及县城40多个。县城作为县级政府所在地,对上承接核心城市、次核心城市、节点城市的辐射与传导,对下连接城乡、统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既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又是四级城市体系建设的基础。从长远看,必须不断强化对县城发展的支持,突出民生性目标和综合、基础性要求,重视对大村大镇经济和居民集中区的培育,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均等化公共服务的提升。

通过以上四级城市的定位发展,在核心城市、次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下,加之各级城市的交叉叠加作用,自然成长为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经济圈,形成“圈”内有“圈”,“大圈”套“小圈”,“圈”与“圈”连环相扣、互动作用的城市网络格局。同时形成不同级別的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以及不同层次间的城乡互动,最终结成一种既有规律而又不很规则的城乡区域经济结构关系,从而构建以西安为核心、五个副中心城市为骨干、一批节点城市作传导、县城为基础支点,各层级有活力、立体分工协调、体系连结合理、城乡互动发展的四级城市群体化网络框架。

4、树立城乡互动的城镇化“双向作用机制”理念

“关中网络城市群”建设,一定要改变传统的重城轻乡发展理念,发挥区域网络型城镇化模式路径优势,树立“双向作用机制”理念。既应重视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又要加快推进农村的自我变革,焕发农村的内生活力,强化农民的创业能力,把城镇化真正地变为城乡互动、城乡一体的变革过程。一方面继续传统路径下的农民“进城型”城镇化,另一方面在“农村转变城市”中形成一部分农民“就地性”城镇化。

关键是要把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放在对农村经济内在活力的焕发上,加强农村创业水平和积累能力的提升。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动和支持农民从事非农性创业,大力促进家庭小农经济主体向市场化经济主体转变,发挥好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和农民自我创业及发展非农产业的两个积极性。实践证明,这两种城镇化路径模式既互相区别,又可以相辅融合发展。只要发展理念得以转变,尤其是重视农村发展条件的改善和发展水平的提高,工作措施得力到位,这种“双向对接”的城镇化变革是不难做到的,也是能够取得应有的成效的。

四、创建“关中网络城市群”战略支点的建议

与以上战略理念创新相统一,建议对“关中网络城市群”建设实施“四大战略支点”的打造路线:

1、着力统筹科技资源,强化核心动力支点

(1)焕发科技活力是关中网络城市群建设的核心动力所在。“关中网络城市群”的核心动力何在?无疑在科技。因为人所共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更因为关中具有很好的科技资源优势,还因为国家赋予了关天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的任务。同时,要使产业的发展真正向高端化、高效化迈进,不借助科技创新的作用是不可能的。所以,着力完成国家赋予的职责,做好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这篇大文章,是强化“关中城市网络群”核心动力支点的根本所在。

(2)统筹科技资源一定要搞好“改革”的顶层设计。“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具有三个关键词,即:统筹—改革—示范。首先是“统筹”,它是基地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统筹的障碍在体制,所以,必须进行改革创新,“改革”是基地建设的主导路径;而西安的问题在全国都有较大代表性,因而这里的改革还带有“示范”性质。显然“改革”可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站在西安市或陕西省职权和视野范围的思路;另一是站在国家层面和全国的视野的思路。应该选用后一种思路,否则便无法完成定位任务。所以,我们一定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搞好改革的顶层设计,然后提请国家层面予以支持协调,依靠部级的权力加以推进。

(3)当前重点是应加快塑造出促进“统筹”的市场机制。改革是个长期的任务,在国家整体体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的情况下,“统筹”的重点应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主。市场机制根本上是一种利益机制,即形成一种利益导向性、驱使性和激励性,从而调动利益各方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以焕发科技创业之生机和不竭的动力。培育市场机制就是要尽可能地促进科技资源恢复作为市场配置的性能,促进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自由流动和商品易,促进科技市场信息畅通和产需、供求间有效对接,促进科技服务完善、顺畅、规范,使科技资源和产品交易成为一种更加自觉和有效的行为。让科技资源拥有者、科技产品生产者、科技成果使用者、科技中介服务者以及其他相关各方,都觉得有利可图、如愿以偿,乐以接受。在这个意义上说,要害不是你“统筹”它,而是它在“统筹”你,你的“统筹”必须顺着它的“统筹”去做。因此政府一定要改变思维方法,围绕搞活科技市场想问题,在培育市场机制上下功夫,行政手段的作用也应放在对市场机制走向成熟的促进上。

2、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经济升级支点

关中网络城市群建设,必须塑造出能够焕发区域内生活力、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创新型经济支点。这就是要深化发展方式变革,全方位打造经济升级发展的崭新格局。

(1)培育特色骨干产业,打造区域群体新优势。按照同构相关多样化为主的产业发展思路,关中网络城市群建设一定要选择培育几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群体。从实际出发,主要应重视发展现代装备工业、高效农业及其精品加工业、战略性新型产业、电子通信和创意创新产业、能源化工产业及现代物流、金融、文化旅游等高端类服务业。要抓好三星集团落户西安的有利机遇,借助几个副中心城市的相互配合,依托不同区块的资源条件,进行全区域总体整合和协作化配置,形成区域总体有特色、区块分级梯度扩散、核心城区与各区块间协作共赢,打造区域经济集群升级发展的新格局。

(2)优化农村产业立体配置,打造农民增收新结构。目前关中农村经济总体上尚且停留在传统生产的水平上,通过变革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立体配置,促其增收增效,意义重大。要坚持种植业和养殖业相配套,实现两种生产良性互动和循环增效;加强农业向产前、产后延伸,在延长产业链中降成本,在加大产品附加值上提收益;重视特色产品的区域组合和规模化扩展,集中打造一批区域品牌产品和优势产业;积极推行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标准化与绿色化组合,靠“标准”和“绿色”抢占市场、提升竞争能力。要按照“设施化装备、科技化创新、市场化引领、绿色化管理、组织化提升、社会化服务”的全方位路线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整体打造全产业链农业。

(3)坚持“三化”互动发展,打造产城融合新格局。从根本上说,“城”和“镇”决非是“建”出来的,而是靠产业成长带动发展起来的。必须按照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互动的思路,融城镇建设于产业培育之中。集中优势资源,以发展工业为重点,加快大村大镇建设,推进农村产业非农化、农业发展产业化、农民身份职业化。依托工业园区、依托特色产业、依托集市商贸、依托交通物流、依托旅游景点建镇、建城,形成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在时间上同步、空间上一体、功能上融合,促进生产功能、消费功能、就业功能、服务功能全面配套、综合有效发展。避免出现缺乏经济增长内涵的“空城”、不具有城乡互动功能的“孤城”、因缺少必要财力造成管理混乱的“乱城”。

(4)强化西向开放力度,打造对外经济新态势。现在国家已十分重视西向开放大通道的建设。西安和关中地区一定抓住这个绝好机遇,打造东西结合、以西为主的有特色对外经济格局。西向出口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关中地区出口商品的运输成本,还可以使西安扼守大通道的中心环节,形成东向、西向兼便,“登船”、“上桥”两选,真正成为新亚欧大陆桥上的“心脏”,重现历史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局面。预计十年左右的时间,大陆桥干线通道就将形成。届时面向中东和整个欧洲市场,关中地区的对外开放就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西安国际都市的“国际性”提升才会形成根本性突破。为此,我们应及早作好应对,形成立足西向开放为主的策略路线和工作思路,抓紧对西向出口路径及相关国家、市场情况的全面系统性调研,主动向国家建议和申报,制定以西安为中心节点的通达西部边境、网络内陆各地、连结欧洲大陆的基础设施体系。

3、着力生态设施一体化,构建整体性环境支点

大关中基础设施环网建设,要在硬件设施、市场关系、生态格局一体化上取得突破,以强化经济区发展整体环境支点。

(1)按照“大关中一体化”的思路,整体全面规划以交通为重点的硬件设施支点。建议在进一步优化“西安城市三环”公路线和地铁体系的同时,建设“大关中快速三环”,即:以西安地铁向东延伸至渭南、向西延伸至杨凌形成城际铁路一环线;在现已建成的关中环线基础上,改造升级为新的快速干道为二环线;新建东起华阴县的桃下镇西潼高速路口,西至凤县与天水方向国道相接(即可称之“华凤线”)开拓贯通秦岭中东西走向高等级公路,相应建设铜川至旬邑、彬县至陇县的高速公路,然后合拢建成新的大关中三环线。与此同时,加快供电、供水、电信、网络等一体化建设。

(2)破解行政撤并误区,打造关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市场支点。区域经济一体化不能等同于行政一体化。陕西理论界有一种误导,就是主张用简单的行政区划撤并达到所谓的“一体化”。这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思维方式扭曲和工作重点的偏离,严重地制约一体化进程的正常推进。因此,要走出靠改变行政隶属实现一体化的误导,把区域经济一体化真正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发育和市场体系完善的基础上。即便是西咸一体化,也应以强化经济发展和市场体系建设为主,在水到渠成后顺利而为之。政府要顺应市场的规律要求,统一规划建设若干区域中心市场、大型专业市场以及产品集散地,强化城乡市场及其流通渠道的对接,促进市场主体成长和生产要素自由顺畅流动,破解市场机制生成和发育中的障碍,助推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和走向健全,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市场体系的最终完善和成熟化发展。

(3)在“一河一山”上做文章,打造区域一体生态支点。伴随对健康的关注,生态必将成为评价一个城市素质和投资环境的基本标准。现代意义的投资环境,除了通常所说的硬环境、软环境外,还必须把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予以打造。关中城市群环抱秦岭、布局渭河两岸,生态支点建设前景广阔。通过西安城区整体向北推进,“移”渭河于城中,按照防洪、治污、景观三统一的要求建筑河堤和沿河道路,使渭河成为贯穿关中的安澜河、景观河、生态河。通过大关中三环线的开通,“搬”秦岭于都市,成为城市大氧吧、休闲度假地和生态旅游区。从而,使渭河和秦岭真正成为大关中都市圈的生态支点,加上西安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未来的关中将成为一个融绿水青山与城堡为一体,依托产业实现城镇与村庄有机连结,经济、人文、生态全面现代化的田园型城市群经济圈。

4、着力优化政府功能,塑造服务保障支点

加快关中网络城市群建设,一定要发挥好政府的促进功能,这主要应着力服务创新,强化变革的保障支点。

一是做好统一规划。要按照建设大关中区域网络城市群的目标要求和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相统一的发展思路,以及“四级城市体系”战略格局,统一做好区域整体规划。正确把握总体规划与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与环境设施建设规划、环境设施建设规划与生态文明发展规划、自我发展规划与对外开放规划、经济产业区规划与城市功能区规划等方面的有机联系,做到彼此衔接、相互配套,目标统一、功能协调。

二是深化政策创新。要瞄准产业升级、民企发展、民生提高、土地利用、园区建设、城市管理、资金筹措等发展难题和重点问题的解决,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创新性政策体系。同时陕西省应根据不同城市的目标任务和功能定位,采取有区别的定向支持政策,推动各区块定位职责的完成和重点产业、事业的发展。

三是重视实践模式推广。要鼓励城乡基层组织,围绕破解建设难题,进行实践模式、发展方式、政策变通的创新和试验,并及时予以总结推广,形成典型示范。同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高度,深入典型地区和典型经验,开展剖析和跟踪研究,形成发展路径的系统化提升及成功模式的进一步突破。

四是改进领导方式。加强调查研究,考察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努力从理性的视角和实践的视野中,深化认识区域网络城市发展的规律,以及推进区域网络城市发展的工作要领,不断破解发展中的难题,进一步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以及用市场方式和手段管理经济的水平。同时更加自觉地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工作的责任感,改进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提升工作效率。

乡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6

一、工作完成情况

积极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在推进各项工作中的先导和服务作用,着力抓好理论学习、舆论宣传。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和群众性文明内蒙古创建工作为载体,积极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为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

按照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要求,从更深的战略意义、更高的目标追求,认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截至目前镇领导班子召开部署和安排的工作会议1次、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研讨会1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有力的政策措施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任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动权,把意识形态工作同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以及研判机制,以我为第一责任人,同时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原则,全力打好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战。

(二)扎实开展理论学习,确保理论武装到位

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章、党规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共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活动9次、组织两级干部集中学习活动3次,组织到嘎查村开展理论宣讲活动20余次,累计参与人数近700余人次,同时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微信公众号、工作微信群、嘎查村村民微信群等媒介积极开展宣传,让党的新政策、新理论、新思想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广的覆盖面武装于各级党员干部;此外我们利用各级帮扶干部下乡的时机,深入党员群众家中,结对学习,加强交流、互促互学,不断提升学习效果,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能够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坚持服务疫情防控大局

始终坚持以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为指导,深入贯彻旗委旗政府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按照旗委宣传部、旗疫情防控指挥部有关宣传要求,引导全镇党员干部正确认识、科学防范,为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坚强宣传舆论支持。疫情发生后,发出倡议书,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到嘎查防疫点报到、到社区报到,以志愿服务形式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500多名党员参加了嘎查、社区的志愿服务,协助嘎查、社区做好疫情宣传、值守排查、口罩发放、登记人员信息、隔离服务、发放出入卡、巡逻巡查等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相关工作。严格落实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部署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严把宣传质量,及时在微信公众号上(转载)通知要求和疫情防控中先进典型,激发正能量,疫情期间,共(转载)疫情防控相关信息130余条。

(四)深入开展舆论宣传,传播凝聚正能量

持续宣传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扎实宣传新常态下我镇经济发展新论调,深入宣传城乡卫生整治、脱贫攻坚、群众性文明内蒙古创建、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等惠民政策。同时在沿路沿线,嘎查阵地附近等重点地区,设立宣传栏、悬挂喷涂宣传标语100余条,加强了宣传效果,同时,我们还在“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端午节等时间节点,通过现场发放宣传材料,拉条幅等方式,广泛宣传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以及镇中心工作和工作安排,从而使党和政府在农牧区的各项工作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全镇推进各项工作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五)弘扬社会文明,践行核心价值观

一是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我们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及宣讲队伍为宣传载体,结合实际,定期、不定期开展宣讲活动,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组织开展了党员干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专项整治和抵制违规操办“升学宴”活动,广大农牧民群众文明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全镇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二是不断加强宣传阵地建设。牢牢把握有利时机,新建和扩建了各嘎查活动阵地,并整合项目资金,完善了各嘎查宣传栏等宣传设施,23个嘎查文化宣传广场全部得以利用并较好的发挥着作用。

三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依托嘎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各开展一系列活动。例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手工编织就业技能培训、党的理论知识宣讲、“传承五四薪火展示文明风采”重温入团誓词暨青年志愿者授旗仪式,****嘎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家乡发展社会实践座谈会、****嘎查的贫困户种养殖业培训班及各嘎查纷纷组织自愿者进行的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开展这些活动对引导群众革除陋习,倡树新风,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四是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高度重视网上意识形态工作,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动权。加强属地互联网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做大做强网上正面思想舆论宣传,提高网上舆论引导水平;加强网络信息管控,重点管好具有新闻舆论和社会动员功能的新媒体,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严密防范网上意识形态渗透,旗帜鲜明地开展网上舆论斗争。

(六)扫黄打非工作扎实推进

加强了日常监管力度,镇党办组织派出所、党办等办公室不定期对镇内的商店、饭店、宾馆、书店、歌厅等所有商业场和娱乐场所进行了全面排查,进一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刻提醒了干部群众防范涉黄涉非出版物、宣传品和信息,切实提高了思想认识。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镇在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中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多优异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论学习还需进一步加强;基层宣讲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一些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

三、后俩月工作打算

(一)注重思想引领,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全镇干部群众全面准确地把握新时期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同时继续落实各项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宣传阵地作用,组织好嘎查村干部政治培训学习,不断提高镇、嘎查干部的执政水平。

(二)注重舆论导向,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宣传。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团结、稳定、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重点围绕产业发展、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基层党建等重点工作,突出宣传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为***镇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乡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绿道;规划建设,东莞

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广东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具体行动,对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活休闲一体化、促进宜居城乡建设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1]围绕贯彻实施《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目前,东莞市已经编制了全市绿道网总体规划,并已陆续启动市级(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的建设。

一、东莞市绿道规划

根据《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至2020年东莞市将建成总长约2263公里的绿道,形成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结构合理、衔接有序、配套完善的绿道网络体系。其中,区域绿道经过21个镇街,总长约225公里,构成绿道网的主体骨架;城市绿道覆盖全市32个镇街,总长约781公里,串联山水特色资源,形成绿道网的连通脉络;社区绿道约1257公里,衔接绿色出行和日常健身,是绿道网的细胞和微循环组织。建成后,市民出行基本在10分钟内可进入绿道网,整体覆盖率达到0.9公里/平方公里,使绿道成为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二、东莞市绿道建设体会

绿道建设突出连续化、低碳化、人性化。以松山湖绿道系统为例:位于松山湖中心的滨湖区绿道累计投资两亿多元,设计路宽7米、总长42公里,重点串联中心公园、沟谷公园、岁寒三友公园、松湖烟雨和松湖花海等7大景观,营造出“路从花影过,人自柳荫来”的惬意骑车观光出行环境;园区交通绿道侧重连接各工业区、商业中心、社区学校等人口密集区,方便园区群众和游客“低碳出行”。绿道选线或依山傍水顺势而行,或与园区道路结合同行,配以良好的绿廊系统和完善的自行车租赁点、驿站以及标识系统等设施,规划建设极富人性化。

东莞绿道强调本土特色。如大朗镇的原生态荔乡绿道紧紧围绕荔乡特色建设,绿道沿线所经过的荔枝林,都被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尽显荔乡风情;麻涌镇通过20处石刻长廊,图文并茂地展示岭南水乡的风土人情和历史风貌;茶山镇则将南社古民居、界碑和观景台等浓厚的茶山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绿道当中;石排镇的红岩石刻格外养眼,处处显现地方特色。

三、绿道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推进绿道建设时,也凸显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各方的重视,主要表现为:

1.建设标准不统一。《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等一大批规章制度已制定实施,引导着各市的绿道建设工作。但是由于这一过程仍处于摸索阶段,具体实施时,仍然出现了“多标准”现象,各个建设单位以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自行建设,往往容易忽略了大局标准,也导致了各段绿道质量不一现象的发生。如黄江黄牛埔绿道为沥青铺设,部分镇街是水泥铺成,有的则采用彩色砖铺设,还有的直接在人行道上划线而成,骑行舒适感当然大大不同。

2.配套设施未及时跟进完善。绿道建设往往被当成政治任务,由于任务重、时间紧,难免会留下一些不足。更多的问题还归结于配套设施未及时跟进、完善,与群众的期望和实际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在东莞,虽然每隔一定的距离就设有绿道驿站,但真正投入使用的还不多。服务节点数量不足,与节点相配套的服务功能如单车租赁点、停车点、健身设施、休息设施等不完善问题十分突出,亟待解决。

3.绿道管理和维护机制尚不成熟。机制的不完善客观上导致了各镇街在运营、管理绿道时无据可依。如在绿道连接线上,为了实现全线贯通,绿道网不可避免地需要借道人行道甚至机动车道,容易出现人车争道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建设相对较快,相关法规和机制还没有及时跟上,这给绿道使用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建立绿道网建设、管理、维护等方面的长效机制应该是现阶段绿道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尽快解决。

4.部分绿道功能单一。部分绿道仅仅从艺术和美学角度出发进行建设,忽略了绿道的功能性、实用性,而且部分单位建设的绿道出发点也仅仅是发挥生态和景观优势,功能过于单一,形式也以单一的绿化或简单的“立体绿化”为主,游憩功能被弱化;同时,部分绿道离社区较远,平时(工作日)人气较淡,利用率不高,对消费提升不大,更没有发挥出统筹城乡、促进农民增收等经济功能。

四、绿道规划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进一步提高对绿道内涵和功能的认识

绿道建设涉及民生、环境、生态和经济等多方面,兼具生态保护、游憩健身、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科研教育、发展休闲经济等多种功能。应遵循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人性化的原则,通过构建连结广大城乡的绿色网络,为群众提供绿色开敞的休闲游憩空间,充分发挥绿道对于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消费扩内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建设完善配套设施

绿道系统建成后,会影响附近群众的出行距离,因此,驿站、停车场、厕所、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需要及时完善。其设计也保证要合理科学化,如绿道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视线的是否通透与灯光的使用局限而产生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等;在绿道两旁,适量的座椅和健身器材可以极大的方便周围社区群众休息、锻炼。配套设施的合理布局可以增加设施使用效率,减少建设成本,维护生态环境。

3.加强绿道建设管理

绿道建成后,沿线植物的维护、清洁乃至治安管理均需要大量人力财力来支撑,这就需要通过政府投资以及民间组织、企业的积极参与,提供一条稳定的资金供应链。可以将绿道交由社会管理,或者通过政府以服务的方式,为居民提供娱乐餐饮服务、自行车租赁等项目,发挥出绿道的经济功能。同时,政府要需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运营管理措施及规定,明晰各部门职责,建立奖惩机制,使管理有法可依,将保护和开发紧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4.加强绿道宣传

普通群众对“绿道”缺乏深入了解,大部分人将“绿道”与“单车道”、“绿化带”等概念混为一谈。所以利用新闻媒介对绿道进行广泛宣传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提高绿道建设的公众关注度和调动居民参与绿道建设的积极性,清晰了解到绿道是一条能够给人们提供锻炼身体、修身养性空间的绿色廊道。也可以利用绿道旁各类植物,以卡片的形式,向公众传递植物保护知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还可以组织踏青游、假日单车行、赏花游等活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绿道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革,激发自觉保护绿道意识,营造出和谐绿道、幸福绿道。

五、总结

绿道的建设对自然环境和人居生活改善、构建幸福东莞具有重要意义,绿道建设将改变东莞的城市形态、城乡结构,人们的出行方式、行为模式,消费理念也将经历着一场绿色变革;绿道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公共资源的共享平台,极大地改善、丰富了城乡居民生活,真正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参考文献.

乡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8

一、意识形态总体态势

1.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党管意识形态的要求,充分认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完善队伍建设,调整意识形态工作新闻发言人,调整舆情应对处置专班2人、罗溪镇理论宣讲骨干4名、网评员3名,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巡察(督查)人才库2名。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机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动权,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

2.强化思想引领。抓实抓深抓细“大学习”,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今年来共组织集中学习4次:学习区委全委会精神;学习中央纪委、省纪委、市纪委、区纪委全会主要精神;学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在中央政治局会议、统筹推进信管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及《在厦门》《在宁德》采访实录。加强“学习强国”平台管理,每日进行全镇学情通报,党员形成学习常态化,学习成绩稳居全区各乡镇(街道)前列。

3.突出防疫宣传。自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罗溪镇党委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将宣传引导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平台作用,通过新媒体、微信群、LeD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等形式,权威防疫知识,解疑释惑,掌握主导,弘扬防疫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教育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疫情,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增强群众协同作战的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形成群防群控的强大合力,把党的声音传播到每个角落:镇、村主要路口悬挂横幅标语160多条、发放倡议书26100多份;“红色轻骑兵”录制广播巡回播放,“广场舞大妈变身防疫宣传员”到企业、小区场所不间断宣传,非遗大师黄德模录制闽南四句掌中木偶《疫情防控知识》小视频;镇、村干部、党员冲锋在防疫一线,参与卡点检查检测、走访排查、上门服务、宣传动员、消杀和环境清理等志愿服务;安排专人负责网络舆情,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及时分析研判、及时正确发声营造清明良好的疫情舆论环境。截至目前累计推送微信公众号报道84篇。

4.加强安全引导。3月17日罗溪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镇安全生产各领域大排查,20日及时印发《全镇房屋安全“百日大整治”行动方案》,召开房屋结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推进会,对房屋结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摆在第一位,全面细致的开展房屋结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努力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与群众、企业主签署安全责任状,送达告知书,确保不漏一幢一户、不漏一村一企,做到全覆盖排查,针对排查出来的情况,逐一登记造册,实行台账管理,全力做好房屋结构安全和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确保全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存在的风险点和隐患点

综合意识形态总体形势,分析研判我镇具体情况,主要存在的风险和隐患有:

1.网上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依然严峻。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受疫情影响,网上意识形态斗争势必更加激烈。农村群众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不高,政策理解不足等问题。近年来,自媒体行业飞速发展,网络上出现了恶意炒作和散播谣言等不良现象,农村群众地处偏远乡村,往往容易被这类不良信息迷惑和利用。同时,移动社交平台出现文字图片化、图片视频化、视频图片化等新趋势,对有害信息变种传播,通过微传播加快扩散,增加了监管难度,容易滋生网络暴力、激化社会矛盾、造成群体的盲从与冲动、引发社会群体性事件等危害。

2.阵地管理负面情绪未能完全消解。相对于省市,我镇的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工作仍然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阵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文化活动经费少,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少,在参加文艺表现等方面积极性不高。二是公共领域宣传阵地管理还不够到位,对一些破旧或过时的标语、广告牌和宣传栏等更新不够及时。三是基层工作人员,特别是村干部,对引导舆论的意识淡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调动沟通、统筹协调能力还不够强,存在舆情信息滞后、分析研判不准、处置不够主动、应对不够及时等问题。

3.社会热点问题仍是舆情关注重点。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案、退役军人安置等经济社会民生领域热点事件关注度高、传播速度快、涉及群体广泛、导致社会矛盾多发、易发。信访维稳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宏观层面上,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劳资、债务纠纷增加,非法集资、网络诈骗等经济犯罪增多,如果处置不当、不及时,很容易传导到社会领域,引发大规模的聚集上访或群体性事件。同时,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各类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势必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微观层面上,随着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的发展,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社会竞争加剧,流动性、开放性增强,由发展差距、收入差距等造成的心理失衡增多,容易引发各种社会问题甚至个人极端事件。

三、应对措施

下一步,我们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乡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统筹;城市规划;工作重点;城乡一体化建设

1.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建设美好安康,是我们三百万安康人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是贯彻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就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谈几点认识

(1)安康市古称“金州”,位于陕西省最南部,是陕、川、鄂、渝四省市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是连接祖国西南、西北通向华北、华中、华南的重要交通枢纽,阳安、襄渝、西康铁路在此交汇。管辖一区九县和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陕西省第二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东方圣母女娲的故乡,素有“天然生物基因库、中药材之乡、中国硒谷、中国民歌之乡、中国茶乡”等美誉。

(2)2013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批复》,《规划》提出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是:安康市建设新型材料工业基地和特色生物资源加工基地,建成上游地区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2009年12月省政府通过安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批复。《安康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安康中心城市确定为连接关天、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西北重要的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安康丝绸、生物医药基地;旅游休闲、生态宜居的山水园林城市。《总规》将中心城市规划为“一江两岸、一心多区;山水环绕、桥道贯通”的结构格局,“六横七纵”加快速外环形式的路网骨架系统,以及“一心、两轴、三河、多带、外环”的点、线、面相互结合的完整绿地网络结构,形成“山水环绕、城景交融”的绿地格局。

(3)安康市远景规划为“打造核心、开发江北、西进东延、提升江南”,控制区按百万人口大城市构架,将瀛湖风景区、汉阴至安康月河川道和安康主城区区域一并进行通盘控制,其规划控制区范围为450平方公里。中心城市规划区160平方公里。按照“一江、两岸、三区、五桥、八景”的总体空间结构进行规划建设,以生态建设为主体,完善服务功能和游览功能,形成“一江两岸、一心多区;山水环绕、桥道贯通”的结构格局。

(4)按照规划,安康市将形成“六横七纵”加快速外环形式的路网骨架系统,结合高速公路形成环城高速,城市五个出入口通过快速环线与各个干线公路连接;按照力求丰富汉江水系景观、突出安康山水城市的特点,形成“一心、两轴、三河、多带、外环”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完整绿地网络结构,突现安康“山水环绕、城景交融”的绿色景观。《总规》市域规划依托阳安铁路线、汉江城镇发展带,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月河川道城镇带为主体,旬阳、平利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城镇空间结构。中心城区按照“打造核心、开发江北、西进东延、提升江南”的城市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一江两岸,一心多区;山水环绕,桥道贯通”的空间布局结构。

2.在《总规》的指导下,统筹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

(1)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工作。要以安康市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的月河谷地为主体,以旬阳县和平利县为两翼,加快建制镇标准化建设,构建以城镇为支点,以农村新型社区为节点的网络城镇化发展模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形成城乡统筹的新格局。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和城市功能,把安康市逐步建设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特色突出、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2)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统筹城乡规划,发挥好规划的龙头带动作用,关键是阿克力拜克・加尔旦别克规划要先行。如果规划搞不好,那么这个城市的建设不是杂乱无章一团糟,就是今天建了明天拆,劳民伤财,浪费财富。要充分认识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性。以前我们的一些规划都是产业归产业,城市归城市,基础设施归基础设施,相互间协调沟通不够。在当前形势下,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个规划尤为重要。可以这么说,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先行,很多工作将寸步难行,这两个规划不做,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两个规划的重要性,切实发挥两个规划的牵头作用,各项建设必须严格依据这两个规划,搞开发区更要符合这两个规划,征地搞基础设施建设也要符合这两个规划。当然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要相互衔接、相辅相成。

3.城乡规划引导城乡统筹发展

3.1以城带乡、以乡保城。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将具有密切联系的市、镇、乡和村庄纳入统一的规划,实施统一规划前提下的管理,加强市、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保证一定空间距离范围内的城市、镇、乡和村庄在资源调配、生活供应、设施共享等方面能够实现相互依存、紧密联系、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3.2空间集聚、划定城乡。

城乡规划是一种空间战略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综合调控手段。城乡规划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统筹城乡规划,实现区域产业和人口的合理集聚,增强城镇的辐射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施好城乡协调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并落实城乡基础设施、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规划改善生态环境,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村活力和农民生活水平,拓展城镇发展空间。达到城乡之间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阶段。

3.3设施先行、区域共享。

城乡规划需要坚持全面统筹发展的理念,从单纯注重城市发展转向更好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区域的互促共进,规划编制要关注公共利益、长远利益和社会公平,完善城乡功能,营造良好人居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3.4错位发展、尊重文化。

合理规划布局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城乡统筹建设同时要兼顾现状和长远发展,城乡统筹建设要将生态文明理念放在首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满足自身需要而不损害自然环境。

4.工作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加快启动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应坚持以城市规划为重点,以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托,整合城市总体规划、建制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控制性规划以及各种专项规划,使规划编制覆盖到行政区域内的乡(镇)、村,构建科学、合理、合法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城乡规划对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先导、统筹作用。

4.2“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大胆创新、分类实施”的原则,打破城乡规划分割的格局,促进资源向农村配置。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大力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4.3发展区域优势,确定城市特色。

4.3.1安康城市的最大资源是山水,安康城市的特质个性是山水城的融合。通过结构的有效组织;加强城市周边的山体――龙王山、香溪洞、文武山、天柱山、鲤鱼山森林化,成为城市际线远景;培育城区汉江段及黄洋河、吉河、月河近城段河体及两岸景观自然化,并充分利用城市中的河体、局部丘陵、山体形成诸多园林化公园,成为城市片、线交织的中;加强中心区域和各片区结构的完善,充分通过桥道的贯通,和景观廊道的贯通,使整个城市山环水绕,山水城相间,从而显现山水园林城市格局。依据高速路、现有道路、铁路、高压走廊、江河走向确定城市道路格局,形成“六横七纵”加快速外环形式的路网骨架系统。

4.3.2城市规划必须要有科学的理念作为指导,提出的“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统筹规划、有限开发”的规划指导思想正确,确立的“无限框架、有限布局,近远结合、有机衔接”的规划思路清晰,富有创新性,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一个真正的城市规划领导者要具有前瞻性和高层次的统筹思想,立足长远发展需要,科学谋划,切实遵城市发展自身的客观和地理位置的规律。努力实现规划目标:

(1)充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生态优势、区位交通优势,将安康城市打造成为具有区域竞争力,各类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城市。

(2)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形态完整、布局合理、适应发展需求的新安康。

(3)强调陕南独特的生态景观特色,优化城市内外生态环境,通过人工绿化环境和自然山水的有机结合,体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共生”的生态型城市理念。

(4)突出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强化旅游休闲功能,营造多元文化氛围浓厚的城市整体环境,将安康建设为旅游名城。

(5)充分结合城市建设实际,通过分期规划,为安康城市建设提供灵活、动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指导。

4.3.3规划是建设的“龙头”。

(1)首先要高标准,高起点的定位城市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的规模,把具体的某个区域的功能也定位清楚,同时高质量的编制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以及近期规划、控制性详规。从而为城市发展建设提供有力的发展体系及框架;规划做成了,并不等于城市建设就形成了,还要坚持建管并举,要着力改变重建筑、轻设计,重建设、轻精致,重建成、轻管理的系列问题,一个好的规划设计含概的并不是一个建筑的本身,一幢幢房屋,而是着力优化整合周围的一切资源和要素,形成特有的个性特点,完整的配套设施、功能齐全的小区建设,适应小区发展需要的科学体系。比如:一个完整的小区规划应有合理的供水排水能力,污水垃圾处理、社区活动场所等等都要统筹考虑,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乡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10

近年来,**省**县检察院站在为全县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大局服务的高度,立足检察职能,充分注重发挥自身优势与特长,高度重视做好乡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要意义,实活并重,兼收并蓄,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扎实主动,积极灵活地做好各项预防工作,拓展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在乡村的发展空间,有力地遏制了乡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滋生蔓延的势头,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集体的生产安全,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赢得了乡镇党委政府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好评。具体做法是:

一、立足乡村预防工作需要,牢固树立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意识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一百多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占83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2%。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全县各级干部工作的重点。农村的稳定、发展关乎全县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但是,部分乡村基层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贪污侵占挪用国家集体资财,非法侵吞、截留各种涉农款项,,超越职权或者导致国有资产以惊人的速度大量流失……据统计,2000年至今年9月份,**省**县检察院共查处涉及乡(镇)、村两级干部职务犯罪案件74件,涉案金额高达200多万元。这些职务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给国家集体的利益造成了触目惊心的重大损失,也严重侵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损害了党群干部关系和党员干部的形象,也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诱发群众上访的导火索,一直困扰着各级党委政府。这一现象引起了院党组的警觉和高度重视,院党组多次召开了主管预防工作的检察长和职务犯罪预防部门关于乡(镇)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汇报,并就此专门组织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一致认为:必须把关口前移,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积极做好对乡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预防的预防工作,改变长期以来对乡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疲软的局面,彻底消除预防工作在全县的盲区和死角,以此更好地维护广大乡村的社会稳定,进而服务于全县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大局。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龚岩林同志多次组织召开了专门的预防工作会议,进一步统一了大家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为预防乡村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版权所有

二、全方位构建网络,为乡村预防搭建平台

如果说预防工作是血肉的话,那么网络便是整个预防工作的骨架。高效快捷、畅通无阻、互通有无的网络是预防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可缺的重要载体,是形成预防合力,扩大预防声势的关键因素。**省**县检察院高度重视网络建设在预防工作尤其是在乡(镇)、村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的极端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报经县委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在全县16个乡镇设立了职务犯罪预防联络处,督促各乡镇成立了以主抓政法的副书记为组长,主抓纪检、组织工作的副书记为副组长,由各乡(镇)直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每个村都配备一名村干部为预防工作专职联络员,并健全了联络处的组织机构,完善了联络处的各项预防工作制度,一个覆盖全县广大乡村、上下联动、信息共享、沟通灵活地预防网络已经形成,为预防工作在乡村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完备的组织基础。

三、强化乡村干部的法制素养,积极开展宣教活动,形成"不想犯罪"的思想道德防线

法制教育是整个预防工作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环,对预防作用的发挥有着潜称移默化的功效。对于法制和其他知识基础薄弱的广大乡村干部来说,坚持不懈地切实抓好法制教育,具有十分现实的必要性,我们充分利用各乡镇召开乡镇直各部门和各村组干部会议的有利时机,结合每个乡镇的特点和工作实际,预防工作人员结合典型案事例,着重详细宣讲了刑法、刑诉法关于职务犯罪的有关条款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承包法等与农村、农民联系紧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针对部分村组干部认为村组干部非国家工作人员,即使利用职务犯罪也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错误认识,我们向其详细讲解了全国人大常委有关村组干部职务犯罪的立法解释,澄清和纠正了这些模糊认识,消除了部分村组干部企图钻法律空子的侥幸心理。同时,针对每个乡(镇)直部门业务工作的特点和易诱发职务犯罪的薄弱环节,我们因地制宜,因村施教,有针对性地向其宣讲与其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制知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法制教育37场次,受教育人数达3000多人。通过行之有效、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普遍提高了乡村各级干部应对职务犯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版权所有

四、着眼于实施科学管理,推进依法行政,完善"不能犯罪"的制度防线

严密完备的规章制度,科学有序的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的,可以有力铲除职务犯罪的诱因。因规章制度混乱或形同虚设、流于形式;缺乏科学有效、经济性的监督管理;财务政务不公开,透明度低,不能做到依法行政、恪守法制而导致职务犯罪发生,这在乡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乡村基层干部的预防工作中,我们把帮助其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对工作的日常性督查,推进依法行政作为整个预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首先,我们铺下身子,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扎扎实实地搞好调查研究,以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来发现相关乡直机关和有关村组在工作中的漏洞和亟待完善之处,及时向其提出检察建议,并督促其限期整改。其次,我们以勤奋好学的精神刻苦钻研预防联络单位的业务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以便及时发现其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再次,我们经常性地听取联络单位有关业务工作和预防工作的汇报和反映,从中发现其在工作、制度上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其加以解决,防患于未然,做到羊未亡而补牢。三年来,我们共提出检察建议41份,帮助33个预防网络单位完善规章制度100项,有力地推进了乡镇直各部门和广大村组的依法行政、阳光政务,为遏制职务犯罪构筑了坚不可摧的制度防线。

五、紧扣涉农"三点"问题,打防并举,构筑"不敢犯罪"警界防线

牵牛要牵牛鼻子。涉农热点、焦点、难点(简称"三点")问题的顺利解决,对于乡(镇)村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预防工作中,我们抓住重点,瞄准上述问题实施预防和打击并重策略,收到了很好效果。在对各乡镇的预防工作进行检查巡视过程中,我们通过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了解到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执法执罚单位不实行"收支两条线",不按规定如期到乡镇清结的行为;2、收费办证单位只收费不办证,收费打白条,收费不入帐行为;3、坐收坐支、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和贪污挪用公款行为;4、村组干部代收的各种税款上交款及其他款项既不上交,又不办证及收款不入帐行为;5、上级拨款及返还款不入帐行为;6、离职未审计,不移交财务手续、公章行为;7、白条列支,既无当事人签字,又无领导签字,以报代取行为;8、财务管理混乱,帐目不清,群众反映强烈现象。在处理这类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会同乡镇党政部门,及时约见相关责任人,首先向其宣讲法律政策,帮助其分析问题的实质和性质。晓以利害,把预防工作做到家,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危害,对于认识不到位,情节严重,已构成职务犯罪的,我们采取坚决惩治的态度,果断移送职务犯罪侦查部门进行查处,以震慑和教育广大乡村干部。在对乡村干部职务犯罪实施个案预防过程中,我们注重归类分析,类比研究,推而广之,彻底摆脱传统的就案论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限性、片面性,以前瞻性的眼光和与时俱进,把握全局的高度,从问题中跳出来,对相关职务犯罪的成因、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系统的整理,从中找寻出对某类职务犯罪的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和措施,以便为有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在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截留有关涉农款或拒为己有,或挪作他用,或贪污私分……这些问题往往蒙骗不了群众雪亮的眼睛,经不起历史检验,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由此影响到村组其他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近三年来,**省**县检察院共查处涉农的职务犯罪案件17案,涉案金额28万多元。对此,乡镇党委政府也颇感头痛。鉴于此,我们结合办案,在扎实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向县委政府以"领导参阅"的形式发出了《村组干部职务犯罪问题不容忽视,预防工作亟待加强》的调研报告,县党政主要领导对此予以高度重视,纷纷做出批示,并召开了专门的乡镇工作会议,把我们建议的内容写进了全县有关农村工作的决议中去,真正直到办理一案,预防一片,带动一方的显著效果。仅今年以来,我们便开展此项预防项目6个,帮助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万余元。实际工作中,乡(镇)直各部门虽然机构较小,人员较少,但由于我们相对于乡镇党委政府来说自成体系,业务上隶属于上级主管业务部门,面对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来说,又是山高皇帝远,在管理监督方面鞭长莫及,致使对其监督处于边缘地区,使其在工作当中不能严格依法行政,财务管理混乱,权力过于集中,以致滋生职务犯罪的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根据该单位业务工作的特点和该系统在查案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向该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加强整改的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其限期整改,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