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字化改革方案十篇数字化改革方案十篇

数字化改革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5:22

数字化改革方案篇1

数字化小组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数字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和《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小组2021年工作方案的通知》(浙农字函﹝2021﹞229号)要求,切实抓好“数字三农”专班重点任务“肥药两制”改革集成应用,推动“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建设数字赋能,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职责分工

(一)机构人员

组长:皇甫伟国,负责小组全面工作。

副组长(常务):朱秀丽,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小组日常工作,协调对接相关单位。

副组长:宋兆祥,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做好自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网络公司与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的协调对接,4月底前完成系统对接;负责数字化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子平台、农产品合格证、农业主体生产记录等工作。

副组长:余晓华,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做好自建农资监管平台网络公司与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的协调对接,4月底前完成系统对接;负责数字化系统农资监管与服务子平台、“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肥药批发环节大数据统计等工作。

副组长:吴降星,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化肥定额施用示范区建设,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服务融入数字化系统,配合做好农业主体化肥购买施用环节的生产记录;负责农药定额施用示范区建设,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服务融入数字化系统,配合做好农业主体农药购买施用环节的生产记录。

成员:齐敬甲,“数字三农”专班成员,协助组长、副组长抓好各项工作,负责综合试点县创建、试点主体培育,筹办相关活动和会议;负责落实上级交办各项任务,做好相关文件材料的起草和信息宣传,联系网络技术开发公司做好数字化系统建设。

成员:章雯雯,负责与区县“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小组的对接联系,做好调度和统计工作,完成各项交办任务。

成员:周宏华,市农业综合执法队联络员,承担农资监管与服务子平台运维管理,组织开展示范农资店的创建验收,做好业务指导和操作培训,参加相关协调会议。

成员:曲龙,质监处联络员,承担农产品质量追溯子平台运维管理,配合开展试点主体培育,抓好农产品合格证和生产记录电子台账,参加相关协调会议。

成员:高湖滨,市农技推广总站联络员,承担“浙样施”平台有关功能叠加进数字化系统,会同科教处建立试点主体化肥减量跟踪监测调查制度;承担制定水稻化学农药定额施用标准和技术导则并导入数字化系统,参加相关协调会议。

成员:吕长淮,负责《宁波市“肥药两制”改革精准管控应用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建设方案》和局《“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改革项目实施方案》的拟制,负责与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和宁波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对接,负责做好系统平台建设招标、实施等工作。

成员: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人员,负责做好需求对接,提供技术支持,完成与数字化系统开发相关的各项工作任务。

小组办公室设在局科教处。

(二)工作任务

坚持从“农民生产绿色生态农产品、政府实现肥药双减量”的双向需求出发,以“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创建为载体,推动“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应用落地,加快构建快速响应、高效执行、精准追溯、科学决策的执行链,不断增强农业绿色发展内生动能和智治水平,打造农业高质高效金名片。

二、指标体系

(一)数字化系统。在系统中设置肥药实名购买活跃度、定额施用活跃度,肥药实名购买活跃指数、定额施用活跃指数4个核心指标。前两者用于评价农资店、试点主体“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应用程度,后两者用于评价区县“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应用程度。

(二)示范农资店。按照省厅“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评价指标体系(浙农法发〔2020〕5号),体系内包括数字化管理、绿色化服务、规范化经营3个方面共14个二级指标,对符合条件的报省厅认定为“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

(三)试点主体。按照浙江省农业主体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绿色生产、绿色环境、绿色资源、绿色管理、绿色形象5个方面,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业大类,差异化设置二级指标的内容及权重,对农业主体进行滚动式评价,在系统平台中以三色图形式展示。

(四)综合试点县。按照“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创建实施方案,在综合试点县创建评价体系中设置试点创建、制度创新、生产方式、资源循环、生态环境5个方面共25个二级指标,对完成创建的4个区县市报省厅进行分批认定。

三、工作体系

(一)下达计划。印发“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2021年工作计划,明确综合试点县、示范农资店、试点主体等各项目标任务,将数字化系统建设和应用作为强基固本的重点任务。

(二)组织实施。梳理“需求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改革清单”四张清单,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作联系制度,实行“周报送、月通报、季会议、年考核”工作机制,适期召开“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协调会、座谈会、现场会。

(三)服务指导。依托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千家试点主体大轮训,建立面向农业主体的“一对一”联系责任制度,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现场调研和检查,切实抓好以电子台账记录为重点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四)评价验收。按照“县级自评、市级初评、省级验收”的流程开展综合试点创建评价验收。

(五)考核管理。推动肥药实名购买、定额施用活跃指数等指标纳入“五水共治”、乡村振兴实绩、平安宁波等考核体系,根据数据调度情况对区县市考核打分,压实各地政府职责。

四、政策体系

系统梳理“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工作存在的短板和弱项,有的放矢出台《关于开展“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试运行的通知》等政策文件。

五、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由两张画像组成,一是从绿色优质农产品比率、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等维度,勾勒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画像;二是从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等维度,勾勒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画像,综合评价各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

    

附件:宁波市“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任务分解和进度安排

 

附件

宁波市“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任务分解和进度安排

分任务

难点堵点

对策措施

责任单位

“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监管系统建设

在省厅统一建设的“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中,主体评价等模块以及活跃度、活跃指数等指标仍需完善

督促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根据要求于4月下旬完成相关模块和功能建设

科教处、农业综合执法队、质监处

“肥药两制”改革千家试点主体仍有4家未录入系统

督促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于4月下旬之前,根据各区县市提供的试点主体名单完成数据核查入库

种植业处、科教处

省市县一体化的“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建设仍需加快

4月底前,将今年的4个“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创建县率先接入省“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监管系统

科教处、镇海区、象山县、慈溪市、海曙区农业农村局

宁波以及县市区使用自建平台,还未实现无缝对接省“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

负责做好有关区县市农业农村局、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负责开发地方自建平台的网络公司三方协调对接,抓紧落实具体操作方案,4月底之前完成系统转移或者系统接入

质监处、农业综合执法队、区县市农业农村局

在局“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浙政钉、浙里办应用平台上无法直接打开“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

加强与“数字三农”专班对接,推动市“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接入“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和市政府数字门户,力争4月底之前系统上线并试运行

科教处、局“数字三农”专班

“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创建

对“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创建情况掌握不深

于4月下旬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检查,于6月上旬组织开展复查,重点检查网络连接、系统安装、硬件配套、主体操作等方面,加强对不达标农资店的监管和指导。建立“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退出机制,于年底省厅发文公布农资店验收名单时进行动态调整。

农业综合执法队、种植业处、政策法规与改革处

农资经营主体系统操作水平不高

在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培训计划中列入千家试点主体大轮训年度任务,指导各地认真开展农资经营主体系统操作培训

农业综合执法队、科教处

部分农资店硬件设备老旧,无法正常使用

开展示范农资店建设

农业综合执法队

“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培育

各地提供的“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质量不高,相比于改革要求有一定差距

于4月下旬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检查,于6月上旬组织开展复查,要求各地围绕生产台账记录,重点清理“空壳”合作社,结合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性家庭农场、数字化工厂建设,重新梳理选定培育对象,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扶持性政策

科教处、种植业处、畜牧处、渔业处、产业信息处、政策改革处、合作经济处

大部分试点主体还未能准确、完整、及时地开展生产台账电子记录

5月底前,率先在试点主体上推动合格证制度由主体追溯向过程追溯延伸,切实抓好生产记录电子台账

质监处、农业综合执法队、科教处、种植业处、畜牧兽医处、渔业处、农技推广总站

在农民素质提升培训计划中列入千家试点主体大轮训年度任务,指导各地开展数字化系统操作和生产台账记录培训

科教处、质监处、种植业处、畜牧处、渔业处

要求各地于6月底之前落实试点主体“一对一”联系责任制

科教处、质监处、种植业处、畜牧处、渔业处

推动试点主体培育情况作为绿色食品标识认定和产销平台推介的重要依据

产业信息处、农业绿色发展中心

线上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服务不够

5月底之前在系统内设置水稻化学农药定额施用试行标准,按照配套技术导则和重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产品推荐名录提供用药指导和建议。

农技推广总站

“浙样施”平台有关功能未在数字化系统内叠加

6月底之前,对接省厅“浙样施”平台有关功能在数字化系统实现有效叠加。

农技推广总站

试点主体培育情况缺少评价依据

7月底之前,按照省厅农业主体绿色发展评价管理办法并开展滚动式评价

科教处、种植业处、畜牧兽医处、渔业处、农业综合执法队

试点主体化肥减量情况缺少监测调查

11月底之前,制定出台试点主体化肥减量跟踪监测调查制度

农技推广总站

“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创建

地方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4月底之前,将肥药实名购买、定额施用活跃指数纳入“五水共治”、平安宁波年度考核体系,每月通报各地工作进度

科教处

将肥药实名购买、定额施用活跃指数纳入“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创建评价体系

科教处

 

 

 

 

 

 

 

数字化改革方案篇2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重要性

1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的背景

当前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开始于2008年教育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了可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作为当今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在该管理办法下,突出了高效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一是提升档案管理服务质量,二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其中结合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是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出路,作为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指南,在理念上实现了更新,特别是把握当前计算机互联网发展的大环境下,充分抓住发展机遇,大大提高了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效率。

2信息数字化对高校学生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2.1推动了档案形式的革新

数字技术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媒介,从原始信息诸如人们日常耳闻目睹的广播信号、电视信号、录音机都实现了数字化,其储存媒介和传播媒介的革新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用于档案管理的新的文件形式一数字文件(digitalrecords)大量产生,这种新的类型的文件的载体是磁性载体材料或光学材料。能够保存大量的文件,转换成数字化档案。从比如“古代的石刻档案、甲骨档案”都可以转换成纸质档案、缩微档案,这个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虽然对于档案操作人员在接受时会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

2.2档案工作人员观念的更新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下,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方便,一方面档案馆将不只是一个实体机构,同时实现了存储实体与虚体共存,另一方面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以虚拟化方式存在,工作重心不在是传统的客户,而是能够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我国长期以来都努力构建完整的档案管理理论,用于指导档案工作人员数字化工作的开展,这就促进了档案工作人员档案管理方面观念的更新,特别是改变过去传统的档案管理的观念,适应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因为观念上的落后,势必上会阻碍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人―计算机的双向互动,才能把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得有效率且具有深度。数字化管理的改革一方面需要技术上是革新,另一方面也需要档案工作人员能够加强培训,内部和外部推动档案管理人员技术化水平的提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3实现了信息组织的标准化

数字化档案的产生使得档案管理的机制和组织更具标准化,刨去了许多人为方面的要素,改使得档案管理呈现了直接的、网状的方式。方便管理者和用户的检索,数字化管理的组织非常标准化、有序,而不是过去过于依赖人工的资源管理,以防止档案管理的杂乱无章,同时信息组织的标准化也在不断改进过程中,比如对“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推进技术,数据打包技术”等的改进,都为信息组织的标准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当前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现状

我国在全球档案数字化、网络一体化浪潮的_击下,自1996年就加入了档案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的进程,国家档案局把电子文件研究项目列入科技计划,直到1999年上海市档案馆与电脑科技公司,共同致力于档案信息数据系统的开发。2000年5月,经国家档案局批准,深圳构建了我国第一个高校学生数字档案馆,这也象征了我国开启了高校学生数字化档案的进程。纵观二十年来我国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的发展历程,我国当前虽然已经大面积铺开档案数字化建设,但是因为资金的限制,数字化管理的技术条件依然不够成熟,主要体现在技术应用的不经济以及成本较高,因为其主导方式依然是键盘录入和光学字符识别扫描输入,速度较慢的同时储存质量不高,容易受到诸多要素的干扰,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建设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使得跨区域的数据信息库无法实现对接和共享,所以说我国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工作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1年由中国档案学会、北京市档案学会和清华大学档案馆在清华大学联合主办了“国际档案数字化研究与发展”学术报告会,议题是探讨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标准化问题,对当前档案数字化工作最为迫切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比如对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原则问题、档案数字化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对于近五年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的来看,目前档案工作管理人员对于档案工作的数字化进程的认识依然不够,没有充分认识数字化对高校学生档案工作的现实价值。

4高效学生档案数字化工作发展的对策

4.1统一认识,确定范围

目前许多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都没有充分认识到数字化媒介对于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统一认识,特别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第27号令,把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数字化工作纳入到年度工作日程中来,领导在体制上和管理上对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工作严格把关,顺应时代要求,扩大学生档案的归档范围。特别是丰富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功能,覆盖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使用范围,对于档案的“收集、鉴定、归档”的每一个步骤实行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操作。

4.2调整工作节奏,参与必要培训

如今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数字化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免去了不少不必要的流程。但是在工作的方式和节奏上会有所改变,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充分适应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工作时序。比如要按照归档的关键时间点及时安排上传。如考试成绩在期末结束后一周内录入,过期即锁定,严禁改动。同时校园网也可以作为一个窗口接受大众的监督。同时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推进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管理人员能够接受相关的培训,不断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升级和优化工作。

4.3设置权限,保护隐私

数字档案系统一大隐患就是隐私问题,因为安全问题隐患造成的数据信息泄露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有点在于区域范围内的数据共享,其缺点也是如果不注意权限的加密或是设置网络防火墙、数据加密传输等措施,容易造成个人数据的泄露(比如学生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生理缺陷)。所以设置权限,保护学生和学校的隐私变得尤为必要。

4.4拓展功能,完善服务

上述提到了高校底只档案管理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需要在功能、管理和服务商不断加以完善,比如目前许多高校都在改善远程拓展功能,方便对毕业生的档案状态,如档案的去向、转出和接收时间等,应能通过学生档案管理系统进行远程在线查询。数字化档案管理对于高效学生档案管理而言,无疑是一次深远的变革。

5总结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革命对于高校学生档案工作的升级和更新无异于是以此绝佳的契机,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深远、革命性的变化,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毫无疑问是档案工作发展的重点方向,对于我们这些从事高校学生档案工作管理的人员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需要充分认识到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重要性,实现档案管理理念的改变,积极适应数字化信息技术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应用,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我国档案管理事业才会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禾.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数据运行思路[a].耕耘之道――2010兰台探索[C].2010

[2]李永红,郭荣.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档案信息数字化及光盘系统》研究[a].信息社会档案学理论与实践[C].2006

[3]成玉桂.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a].甘肃省铁道学会文秘档委员会2006年度综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

[4]张滢.关于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若干思考[a].实践・创新・发展――全国地(市)县(市)档案局馆长论坛文集[C].2007

[5]李圣鹤.档案信息化建设探析[a].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

数字化改革方案篇3

关键词:C语言;应用型;教材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078-02

一、现阶段C语言教材的局限性

教师通过教学研究和征求学生及老师意见,发现现有C语言教学有如下问题:

1.教学内容分配不合理。大部分学生认为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分配不合理,教材中理论知识过多,而实践应用型实例太少。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学了很多理论知识之后课后自己遇到问题却不知如何解决。老教材出版至今有很长一段时间,编程、项目等实例不能跟现代计算机以及互联网行业实际应用案例与时俱进。

2.教学模式需要创新。也是上面提到的问题,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时听不懂,而另一部分学生即使能看懂程序,自己编写程序时也无从下手,老师教学都是先以教材的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最终导致学生兴趣下降、教学效果不理想。这就要求对教材进行全面的改革,结合理论与实践,采取进阶式章节,每一部分知识都与工程实例结合起来,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3.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现阶段C语言最终考核方法大都依赖于笔试,C语言程序设计的考核方法应该遵循笔试与上机共同进行的方法。而现有的教材让学生对编程的过程中产生陌生和畏惧,学生自学能力差,在面临编程时不知如何下手。

现阶段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的优点不可否认,内容非常全面,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现有教材偏向于理论知识,工程实例并不多,不能够很好地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很多人在尝试进行C语言教学改革,渴望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培养更全面的技能型人才,但仍没有人开始做C语言教材改革。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进行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材改革势在必行。有效地进行教材改革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基于项目化的教材改革

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应该将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作为主要目的,逐渐提高学生们的编程能力,进而培养应用型、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因此,需要在老教材的基础上做出改革,提炼、加工、创新成新的教材,在新教材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结合上文中提出的问题,与时俱进,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方法入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C语言教学改革措施。

实施教材改革的宗旨是以培养应用型it人才为原则,对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分类,从应用出发,分散重难点,实施C语言项目化教学,面向技能训练和应用能力培养,实行进阶式教学。在每一大章节内采取以下编写步骤。

1.基础阶段。首先是基础知识归纳,基本内容包括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语句结构、函数模型、编程逻辑构造等。

2.进阶阶段。常用算法的学习和改进、引导学生将基础数据、运算符号等利用算法进行编程。

3.提高阶段。在教材中加入最新最典型的工程案例,比如开源软件、游戏等可实际操作型程序,介绍该案例的最新应用。随后结合前面的基础知识对该案例进行详细讲解。在上机课中指导学生完成编程操作。

4.最后鼓励学生创新,以作业的形式给学生布置任务,编写类似工程或者具有新颖想法的工程。

如图1是教材改革后的基本内容和教学思路,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该教材改革是顺应新时代教学改革的产物。

三、课程实例

在课堂上结合课本给学生列举了一系列工程案例后,我们利用编程做了一个猜数字小游戏给同学们参考。游戏规则是:系统随机给出一个4位数字,用户每猜一个数字,系统就要根据这个数字给出a几B几,其中a后面的数字表示数字正确个数,而B后面的数字表示数字既正确位置也对的数的个数。如正确答案为1476,而用户猜12156,则系统显示:“输入数字无效,请从新输入”。用户输入1234,结果为a2B2,其中有一个“1,4”的数字猜对了,记为a2,“1”这个数字位置也是对的,因此记为B1,合起来就是a2B1。接着猜的人再根据系统的a几B几继续猜,直到猜中为止。(上图开头正确答案仅为测试需要,不显示正确答案只需删除即可。)下图为程序和运行结果截图。

在做出如上演示和详细解答之后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编写如上所示猜数字游戏,学生实际上机操作反馈来看,大部分同学都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任务,还有些同学在编程时加入了人机互动,根据用户猜对答案所用次数所显示不同对话。如在1~2次内猜中答案显示“猜对了,真是个天才!”,在3~5次内猜中答案显示“恭喜你,猜对了!你真是太快了!”,在6~8次内猜中答案显示“恭喜你,猜对了!我相信你可以再快一点!”。若8次仍没猜对则显示“8次机会已用完,请再接再厉!”。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如下图所示:

四、新教材改革结果的可能性

1.毫无疑问,新教材改革的引入能够更好的推进C语言教学改革,能够提高学生学习C语言的兴趣,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在编程实例上面,当学生掌握了编程和实际应用之后,可将自身技能应用于计算机编程的实际操作中,开发出一系列程序和软件。

3.学生在按照此教材学习步骤进行深入学习之后,有了一套编程实战的系统,不仅仅可以很好地使用C/C++,也能够对Java、android等语言编程轻车熟路。不仅仅可以针对计算机行业,也可以针对金融、游戏、app等领域开发出适用性程序和软件。

五、结语

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按照新教材改革思路对学生进行授课,基于C语言项目化教学,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积极性也普遍提高,编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良好,期待新教材的推出能让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我们在C语言教材改革上面也会做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数字化改革方案篇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问题

1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如今变得日益重要,一方面其档案记录着单位成长的点点滴滴,其中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以来的每次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各类议程和计划,也是行政事业单位从过去寻求问题和经验,避免再出现类似问题的经验总结,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同时也需要照顾单位的秘密文件,在制度上防范这些重要文件的泄露,完善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对档案进行部分,这也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熟悉掌握档案管理电子系统,能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分析,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错误,为档案管理工作改革的发展指引出路。

2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2.1缺乏对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认识

行政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长期以来的发展是迟缓的,特别是档案管理往往只是被看作是对行政人员生平经历的记录,或只是资料的整理和抄写工作,没有看到档案管理质量与行政部门整体效率之间的必然联系,缺乏对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充分重视,所以也会造成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些疏忽,比如档案资料因为人为的失误而流失,档案管理体系的不完备,这给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带来了诸多的限制和困扰。一些行政单位甚至没有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的岗位,忽视了在档案信息里充分挖掘人才的信息,没能反映人力资源发展的具体状况,也不利于对行政部门激励机制的建设。

2.2档案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

数字技术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媒介,从原始信息诸如人们日常耳闻目睹的广播信号、电视信号、录音机都实现了数字化,其储存媒介和传播媒介的革新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用于档案管理的新的文件形式一数字文件(digitalrecords)大量产生,这种新的类型的文件的载体是磁性载体材料或光学材料。能够保存大量的文件,转换成数字化档案。从比如“古代的石刻档案、甲骨档案”都可以转换成纸质档案、缩微档案,这个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虽然对于档案操作人员在接受时会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然而现实中档案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硬件投入不足、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没有进行专业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技能培训,所以整体上看档案管理的水平依然没有取得长足的提高,往往档案的登记和分类管理依然有过多的人为的痕迹,阻碍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发展和有效利用。

2.3档案分类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人力资源的档案材料的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客观、完整、真实,能够在满足上述条件下反映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发展历史全貌,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造成了原始材料的抽象和单一,并不能反映一个人的特色,这些不完整的档案资料难以为事业单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提供有益的参考,也会影响到潜在人才的挖掘和应用。同时,在档案分类管理的体系建设上不够重视,使得人力资源内容的不完整和不规范,失去了统一性,其分类管理没有机遇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操作受到很大的人为要素干扰,使得其管理效率并不高。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对策

3.1建立和完善标准化、科学规范的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改善首先需要制定统一、标准化、科学的档案制度管理体系,这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不仅能够通过制定相应的工作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来规范档案管理程序,同时也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能够在档案管理制度环节和工作程序上进行有效的监督,对于关键环节―档案的保存、信息资料的流转和管理的方法都能够统一规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能够大大提高档案管理办事的效率,降低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3.2加强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建设

纵观二十年来我国档案数字化的发展历程,我国当前虽然已经大面积铺开档案数字化建设,但是因为资金的限制,数字化管理的技术条件依然不够成熟,主要体现在技术应用的不经济以及成本较高,因为其主导方式依然是键盘录入和光学字符识别扫描输入,速度较慢的同时储存质量不高,容易受到诸多要素的干扰,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建设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使得跨区域的数据信息库无法实现对接和共享,所以说我国档案数字化工作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加强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建设一方面要形成有层次、有结构、有内容的网络信息管理,实现档案管理资料的数字化存储,加大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资金投入,比如“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电脑”等,对档案信息管理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实施全程的掌控。

3.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下,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方便,一方面档案管理部门将不只是一个实体机构,同时实现了存储实体与虚体共存,另一方面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以虚拟化方式存在,工作重心不在是传统的客户,而是能够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我国长期以来都努力构建完整的档案管理理论,用于指导档案工作人员数字化工作的开展,这就促进了档案工作人员档案管理方面观念的更新,特别是改变过去传统的档案管理的观念,适应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因为观念上的落后,势必上会阻碍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人―计算机的双向互动,才能把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得有效率且具有深度。数字化管理的改革一方面需要技术上是革新,另一方面也需要档案工作人员能够加强培训,内部和外部推动档案管理人员技术化水平的提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是要同步进行的,档案管理虽然有数字化的发展趋势,终究还是依靠人完成的,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虽然依然与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有着巨大的关联。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水平需要制定完善的培训管理办法,加强岗位的培训,同时引入专业的技术性人才,实现档案管理新技术的转型,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升级以及工作效率的稳步提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总之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让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下,管理人员的职权才会更加清晰、配合更加密切。因为档案管理毕竟还是人来完成的工作,不可能完全托管给计算机,所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才是档案管理持续发展的路径,需要从根本上重视档案管理,这是档案管理工作改善的基础性内容,为档案管理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汤志星.信息化环境下单位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创新[J].办公室业务.2013(05)

[2]井少岩.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策略[J].商.2015(42)

[3]王玉杰.信息化背景下行政事i单位档案管理科学化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1)

[4]李树力.浅析运用计算机管理财务档案的重要性[J].新校园(上旬).2016(10)

[5]白杰.对政府采购档案管理的建议[J].中国政府采购.2012(01)

[6]秦卫光.做好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J].档案天地.2015(S1)

数字化改革方案篇5

再一次超龄“服役”

1985年3月,我从北京市政协主席这个岗位上正式辞职下来。此前,中央宣传部一位负责同志打电话找我说,现在有些单位对任职年龄没有那么严格的限制,如北京图书馆(后改称国家图书馆)、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革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单位,急需调配第一把手,希望你任选其一。当时我答应考虑一下再说。

接着,北京图书馆副馆长胡沙也来我家,要我主持馆长这一职务。我认为国家图书馆应当由有名望的博学之士来任职,我不具备这一条件,因而未表同意。

这时,胡乔木也来找我,他说:你下来后不能没事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需要有人负责。我表示对文字改革工作没有专长,怕干不了。没几天,他又找我到中南海去面谈,要我去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把文字改革工作抓起来。说实在的,我对去这个单位颇有顾虑,因为听说这个单位虽然不大,但人事关系不简单,粉碎“”后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建设。更由于文字改革工作专业性很强,而里里外外的思想认识很不一致,尤其是1975年颁布的第三批汉字简化方案未能完全行得通。但因为胡乔木是我党颇有声望的理论家,深谙辞章文字,对文字改革极为热心,如今身居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要职,已经“两顾茅庐”,我不便坚辞,答应先去试试。不料,1984年8月24日国务院正式任命,由我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

历史渊源与新的认识

说起来,我与语言文字改革工作还是有点缘分的。在20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中,曾经热闹过一阵的拉丁化拼音文字代替汉字的运动,我并不生疏。1933年我在北大读书时,即接触过这一新事物。这种拉丁化拼音文字,是由我党20世纪20年代在苏联工作的同志为在苏联远东地区谋生的几十万中国劳工创制的。因为这些劳工大多是山东贫苦农民,他们由闯关东逐步转移到远东一带务工,大多数人是文盲。苏联当时为了在其国内的少数民族中消灭文盲,都是用俄文字母创制了拼音文字。我们在苏联工作的同志则采用拉丁字母,为中国在苏劳工创造了另一种新文字――拉丁化拼音。当年在北京大学教俄文的教授伯烈威是位苏联人,我是他的学生,从他那里看到了不少拉丁化拼音的读本和报刊。为了在国内消灭文盲,我当时就曾热衷于拉丁化拼音的宣传,并组织新文字研究会大力加以推广。我同时又是世界语的一个热心推行者。

随着新文字在秘密通信中的应用,我感到用拉丁字母拼写中国话,有它简便易学的先进性,但同时也有许多缺陷:汉字是讲平、上、去、入“四声”的,拉丁字母对“四声”无法表示,往往就模糊甚至改变了字的含意,这是一;其次,汉字中表意字很多,不只是“形声”,拼音难以表达本来的语意,尤其对一万多个成语更难表达。后来我就逐渐改变以前对拼音字母的迷信了(现在有了电脑,我对拼音字代替汉字的做法,更加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当然这是后话)。何况我们的汉字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典籍及各种印刷品浩如烟海,如若普及拼音字,也就从文字上割断了历史文化,又如何能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呢?再说,即便文字要实行拉丁化,也必须首先在全国统一语言。可是,当年我们一些热心拉丁化的同志却研究制定了一些地方方言的拉丁化方案,如广州、厦门、宁波等地一些热心拉丁化的同志,拟定了当地的语言拼音方案,并加以推广。他们当时没有想到,这样做下去,技术上能否行得通且不说,势必给全国统一的文字改革工作制造更多的障碍。对于继承民族文化的传统、促进社会的交流来说,起到恰恰相反的作用,背离了统一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因此,对于文字改革推行拼音化,我是持保留态度的。

此外,我还看到社会上胡乱简化汉字的现象十分严重,各种杂七杂八的简化字层出不穷。“”后期颁布使用的第三批简化汉字中那些不伦不类的字形,虽然已经废止,但在社会上仍有许多人在写在用,我认为亟须加以规范。不然,具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汉字,将会在我们这一代手中被糟蹋掉。

想到这些,我就更增添了到文字改革委员会去工作的顾虑,但同时又很想去同广大文字改革工作者一道,寻求一条文字改革的正确途径,使晚年生活更有意义。

从实际调查中寻求答案

我到文字改革委员会后,首先拜访了几位已退休的领导人。在交换意见中,不少人很是反对我对拼音化的看法,特别是其中我的一位北大的老同学对我的看法“上纲”很高,说“你丢了文字改革的大旗”,特别是认为我反对推行拉丁化拼音逐步代替汉字,就像丢掉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样严重。他这是说我背叛了我们青年时代提倡新文字的这面旗帜。我在与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交流中也有同样反映,认为我来了以后要砍文字改革委员会的“旗”。不过文字改革委员会中部分干部不赞成汉字拉丁化,但他们的意见不占主导地位。

对于简化汉字,也有不同认识,有些人还在积极修订补充《第二次简化汉字方案》。

既然有很大争议,我想一定要谨慎行事,对客观实际周密调查,对文字改革工作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研究。首先我带着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几位干部到广东调查研究,去考察学生别是小学中运用拼音文字和推广普通话的情况。我们发现,在小学,教师首先带头用普通话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在学校用普通话,讲得很标准,只是到校外或在家庭,仍说本地方言。至于拉丁化拼音,只作为初识字时的注音工具,而不是当作文字使用。小学生只有在写作文时对还没有学过的个别汉字,才勉强用拉丁化拼音来代替。

我们在调查研究中进一步了解到,全国各地的语言发音区别很大,不但北方人听不懂南方话,就是一个省、一个县里往往语音都很不同,都有各自的方言。最严重的如福建、广东等地,两个村庄隔一座山,彼此语言就不通。考其原因,是这些地方还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他们村与村之间既不通商,又不通婚,相互没有交往的必要,也就不需要共同的语言了。但是,无论如何隔阂、闭塞,大家使用的文字都是汉字这种古老的方块字,而这正是我们民族形成统一的强大纽带。如果普遍推广了普通话,大家对汉字读音统一了,必将极大地方便于全国人民的互相交流,对四化建设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汉字简化方案,在调查研究中了解到,大多数人对“”中公布的第三批汉字简化方案持反对态度,说有些字“简”得大家认不出来,也很不好看。因为这个方案是“”中出台的,一些“左”派人士对胡编乱造的字采用得太多太滥,虽然现在已废除,但不良影响依然存在,有些人仍随意简化汉字,造成很多混乱。

中央批准了基本方针

回到北京,我们先向胡乔木汇报,当时国务院委托他代管文字改革委员会。

在汇报中,我说《第二次简化汉字方案》也不可行,应把1964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作为日常使用的规范用字,以便简化字有相当的稳定时期,以利社会应用。不然一个国家的文字总在变,使人无所适从。胡乔木基本同意我的意见,但他提出汉字简化改革还要不断进行,还可以改动一些字。我说,目前不宜大改,只能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做个别字的改动。关于拉丁化问题,胡乔木想坚持拉丁化拼音逐渐代替汉字的做法,不同意我只把拼音作为扫盲识字和推广普通话注音符号的主张。我强调推广普通话是当务之急,至于是否实行拼音化,今后可以继续研究,绝非迫在眉睫。不过,不久胡乔木告诉我,他找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就拉丁化问题交换过意见,碰了钉子。万里告诉他:“你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不要提,即使提出,也不会通过。”得到这一信息,我更增强了稳步改革、先不实行拼音化的信心。

接着,我向国务院副总理、兼任国家教委主任的汇报。我说过去中央对文字改革的基本方针有不同意见,在延安时,曾赞成实行拉丁化,但几次讲话都说:“这是一个重大问题,大家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论么。”马上表态:要按的意见办。

从这次实地调查来看,从许多语言文字工作者的认识和实践来看,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到,把广大语言文字工作者以至全社会对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任务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把文字改革的步骤统一起来,实在是推进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使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刻不容缓。我根据调查所得,以及同上上下下包括一些专家、学者的反复研究,起草了一个题为《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的报告,主张大力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稳步地推动文字改革工作。同时,向党中央、国务院申请召开一次全国性的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正在这时,国务院于1985年12月16日发出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国家语委)的通知,强调国家语委要“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党中央对于语言文字工作极为重视。中央书记处看到我的报告稿和申请后,亲自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进行讨论。在报告里我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后30年来文字改革工作的成绩、当前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和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基本方针与几项任务。书记处许多同志发表了意见,最后做了总结,指出当前要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一是要大力推广普通话;二是汉字是国家的法定文字,已有的简化成果要稳定下来,规范用字,不准任意简化;三是拉丁化拼音只作为语音符号使用。他亲自签字批准了我的报告,并决定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由国家教委和国家语委共同负责召开。这使我的胆子壮了许多,不再怕“砍旗”的责难和种种非议了。

统一思想,统一步伐

1986年1月,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继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之后又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在开幕式上,万里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作重要讲话。我作了经党中央批准的题为《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的主题报告,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作了《教育战线要重视语言文字工作》的报告,胡乔木在闭幕式上讲了话。

我报告中所讲的,最主要的是以下四点:(一)语言文字工作必须积极而稳步地进行,对30年来的成果需要充分消化、巩固和发展。文字改革还要继续进行,但必须稳步进行,不能急于求成。(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汉字仍然是国家法定文字。《汉语拼音方案》是帮助学习汉语、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有效工具,要进一步推行并扩大其范围,但它不是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汉语拼音化的问题是将来的事情,现在不宜匆忙做出结论。(三)汉字要规范。要进一步拟订现代汉语基本用字表和常用字表,制订汉字属性国家标准,使汉语用字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建议国务院正式宣布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今后对汉字简化应持谨慎态度,要在一个时期内使汉字的形体保持相对的稳定,以利社会应用。(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是当前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努力做到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工作语言、宣传语言、交际语言。

参加会议的中央有关单位和各省市的代表280多人热烈讨论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赞同我报告中所提出的观点。他们普遍认为,对这些重大问题统一思想,统一步伐,才能做好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

争论多年的文字改革的方针、步骤问题,至此告一段落。

任重道远,寄望后人

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后,我们推动各地次第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各省、市、自治区先后恢复和健全了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多数是由分管文教工作的副省长(或副书记)、副市长、自治区副主席兼任语委主任,这就大大加强了领导。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北京、福建、吉林等地开办了多期语言文字工作干部培训班,使得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有了一支强大的队伍。

1986年2月,国家教委推广普通话办公室划归国家语委,这就有力地推动了各级学校推广普通话。尤其是4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学校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上海、福建等地先后开展了“我爱祖国语言美”等普通话比赛,促使普通话成为群众性的通用语言。后来我们还同有关部委发出了《关于加强开放旅游城市推广普通话的通知》,对这些城市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推广普通话是我们这一段的工作重点,成效显著。

同年5月,我们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废止〈第二次简化汉字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一个月后的6月24日,国务院批转了我们的《请示》,并发出通知说:“当前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特别字,这种用字混乱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国务院责成国家语委尽快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各方面用字管理办法,逐步消除社会用字混乱的不正常现象。为便于人们正确使用简化字,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及其他有关报刊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有了这个“尚方宝剑”,我们重新发表了《简化字总表》共计2235个简化字,只对1964年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中的个别字(计6个字)做了调整。

根据国务院《通知》的精神,我们积极与各相关单位研究,制订了一系列规范用字的规定。如会同铁道部、交通部、海洋局、测量局和中国地名委员会联合颁发了《关于地名用字的若干规定》,与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广播、电影、电视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若干规定》,与商业部、经贸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了《关于企业、商店的牌匾、商品包装、广告等正式使用汉字和汉语拼音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商标用字规范化若干问题的通知》等,将方方面面规范使用汉字的问题具体化、法制化了。1986年7月,福建开展了全省“敦促全社会文明用字”活动,对市区、城镇的商店招牌、店堂、橱窗、广告、海报、路标、站名等用字进行了一次普遍检查,并敦促有关单位对错处加以纠正。这就把上述那些规定付诸实践,逐步形成社会风气。对他们的成功经验,我们加以宣传推广。

在推广普通话和规范用字的实践中,也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加以研究解决。

一如:方言地区如何使用普通话?普通话在广播、电视中作为统一用语,但在方言特别严重的少数地区,如广州,又如香港,有相当数量的人还不太懂普通话,有些方言用普通话难以准确表达。1987年3月我们去广州时,当地同志提出了这个问题。经过研究,我们的意见是在特殊地区,在一定时期,可以有几个时段采用双语广播的办法,但比重不宜太大,不能减弱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力度。与此相关的是电影、电视剧中,要力求少用方言,有些可用可不用的方言,应当力求不用。

二如:戏曲中如何推广普通话?我们提出,传统的地方戏曲如粤剧、越剧等,可一如既往沿用方言,不然就没有传统戏曲的特色了。新编的戏曲节目,则要尽可能推广普通话,减少方言语音。我们还组织编创和加大宣传一些提倡普通话的戏曲节目,如侯宝林早年的《戏曲与方言》就很有感染力。

三如:按《简化字总表》用字,遇到繁体字怎么办?我们说,一切书报印刷品,必须严格以《简化字总表》为准,个别旧习惯使用的繁体字,只可以在《总表》规定的用字后加括号注释。当然,古籍重新排印,仍应保持原来的字体和风貌。

四如:在书法艺术中,如何要求汉字规范化?我们与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电视台、语文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行了一个“书法家谈汉字规范化座谈会”,与会的书法家们热烈发言,各抒己见。我在座谈会最后说:汉字既是书面交际的工具,又是一门书法艺术。作为书面交际工具,应该严格遵守规范,至于书法艺术,则可以百花齐放,不能强求一律。与此同时,我们提倡当代书法家多写规范的简化字。这一意见获得多数人的赞同。

数字化改革方案篇6

根据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顺利完成我市今年各项改革工作任务,现请各相关单位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交第三季度整改落实情况报告

根据《关于报送2018年度第三季度专项督察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通知》(防改办发〔2018〕12号)要求,请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开放合作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农村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根据督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形成整改落实情况报告,报告经本专项小组组长审签后于2018年10月30日(星期二)下午下班前报送市委改革办。

二、组织开展年度改革督察工作,报送督察总结报告

请各专项小组、各县(市、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根据《中共防城港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8年工作要点》《市委全面深化改革2018年督察计划》,对改革试点任务推进情况、中央、自治区和我市已出台重大改革举措贯彻落实情况、2018年全区重点改革任务落实情况等,组织本专项小组成员单位、本地区开展年度改革督察,并进行认真总结,形成年度督察总结报告,经专项小组组长或县(市、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签审后于11月15日(星期四)之前报市委改革办。

督察总结报告内容包括:一是开展改革督察工作的基本情况、具体做法、取得的实效和特色亮点,要用具体的事例、数据说明;二是落实改革任务、开展改革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要用具体的事例、数据说明;三是根据改革方案的部署要求,目前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整改;四是下一步工作打算,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和行动;五是对推动改革工作的建议,建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既可针对某项具体改革提出,也可以从宏观层面提出。(字数控制在3000字以内。)

三、报送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请各专项小组组织本小组成员单位对2018年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于11月15日(星期四)前收集汇总本小组成员单位的2018年改革工作总结后统一报送至市委改革办,各单位工作总结要经本单位主要领导审签或加盖部门公章;请各县(市、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认真总结2018年本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经领导小组组长审签后,于2018年11月20日(星期二)前将总结报送至市委改革办。

报送材料主要内容:一是我市已出台的重大改革举措落实情况;二是我市承担国家和自治区改革试点进展情况;三是本单位、本地区主要改革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工作亮点;四是开展改革“自选动作”的有关情况;五是当前改革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六是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起草要求:一是工作总结要求客观、准确,重点总结有创新性、有特点的具体做法和措施,加强对改革中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二是文字表述力求简洁,各专项小组成员单位报送材料的字数控制在2500字以内,各县(市、区)报送材料的字数控制在4000字以内。

四、准备六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全体会议

市委拟于2018年11月召开六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全体会议,请各专项小组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对照《中共防城港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8年工作要点》,以中央、自治区审议通过的各项改革方案,提出本专项小组拟上会方案或汇报题目,并按程序进行上报,经专项小组组长签审后于11月2日(星期五)下午下班前将拟上会审议的方案名称或汇报题目报市委改革办;方案送审稿和汇报最终定稿于11月15日(星期四)之前报市委改革办。

五、提交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组长牵头负责重点改革任务调研课题报告

请各专项小组根据《中共防城港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8年工作要点》,督促相关课题牵头单位完成专项小组组长调研课题报告,并经各专项小组组长签审后,于11月9日(星期五)下午下班前报市委改革办。

六、报送市委深改组领导领衔推进重大改革任务情况报告

请各专项小组根据《防城港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市委深改组领导2018年领衔推动落实重大改革任务实施方案〉的通知》(防改革发〔2018〕3号)文件,督促各牵头部门会同责任部门开展好相关工作,形成市委深改组领导领衔推进重大改革任务工作情况报告,报告内容包括领导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取得的重大进展及成果的具体运用等方面,经领衔改革任务的市委深改组领导审定后,以书面形式于11月20日(星期二)下午下班前报送市委改革办。

七、争取绩效超额加分

今年自治区设置了2分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超额加分,具体指标为:

1.承担国家或自治区重大改革试点(以在自治区党委改革办备案的试点为准)(1.5分)。对2018年新承担的改革试点推进,有阶段性成果,每项试点加0.3分,最高加1.5分。累计加满1.5分的市原则上不得超过6个。

2.通过中央媒体(纸质)及自治区级媒体宣传本地改革经验、做法(0.5分)。改革经验、做法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改革报》《广西日报(头版头条)》《求是》《学习与研究》单篇刊发的,每篇(条)加0.1分;被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推介的每项改革举措加0.2分,同一内容只加一次分,本项最高可加0.5分

请各专项小组、各县(市、区)党委改革领导小组做好以下工作:

数字化改革方案篇7

上海解放后不久,我回到上海,在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任教,业余参加倪海曙主持的上海新文字研究会。大约在1952年初,倪海曙告诉我,早几年在苏联访问时曾问斯大林,中国的文字改革应当怎么办?斯大林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回到北京,指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研究制定具有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同时上海新文字研究会也停止推广北拉(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等待新方案的出台。

我写了一些介绍各国古今字母的文章,发表在《语文知识》月刊上,作为选择或创造字母的参考,后来编成《字母的故事》一书,1952年出版。我体会到,一种字母成为民族形式,需要极长时期的实际应用,经过约定俗成,方能成为固定的民族形式。新创字母不难,但被广泛认可为民族形式极难。

1954年底,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改组成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简称“文改会”),直属国务院领导。1955年2月,文改会内部设立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有吴玉章(主任)、胡愈之(副主任)、韦悫、丁西林、林汉达、罗常培、陆志韦、黎锦熙、王力、倪海曙、叶籁士、周有光、胡乔木、吕叔湘、魏建功。

1955年6月,拼音方案委员会分为甲乙两个小组,甲组拟订汉字笔画式(民族形式)方案,乙组拟订国际通用字母(拉丁字母)拼音方案。

1955年10月15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开幕。文改会秘书长叶籁士在发言中说:“从1952年到1954年这个时期,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主要进行汉字笔画式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经过三年的摸索,曾经拟订几种草案,都放在《汉语拼音文字方案草案初稿》(汉字笔画式)里头。”

《汉语拼音文字方案草案初稿》现在已难以找到。我大致记得是这样:参加文字改革会议的代表们看到一份征求意见的材料,有六种方案草稿,四种民族形式,一种拉丁字母形式,一种斯拉夫字母形式。四种民族形式草稿的设计者是:吴老(玉章)、丁西林、黎锦熙(改良注音字母)和委员会秘书处(陆志韦、郑林曦)。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对这些草稿没有进行讨论。

文字改革会议以后,吴老向报告,说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难以取得令大家满意的设计,不如采用拉丁字母。同意,并在中央开会通过。此后,拼音方案委员会只研究拟订拉丁字母方案。

拼音方案委员会指定叶籁士、陆志韦和我三人起草一个初稿,作为开会讨论的基础。我们三人夜以继日拟成一个“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初稿”。初稿的主要特点是:1.完全用现成的拉丁字母;2.用几个双字母,但是尽量少用;3.标调用注音字母的调号,调号之外没有其他附加符号;4.“基欺希”由“格克赫”(g、k、h)变读。

拼音方案委员会开会讨论初稿的时候,除个人意见之外,还提出各个重要部门的意见。为了实现语言研究所提出的严格的“一音一母”原则,把初稿中六个双字母改为六个新字母(无点i;带尾z,c,s;长脚n;俄文“基”)。初稿经过这样修改之后,成为《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删除“文字”二字),于1956年2月12日由文改会发表,公开征求意见。

群众提出的意见,来路广,创见多,反应非常热烈。多数人不同意用新字母。邮电部门说,即使中国造出有新字母的电报机,也难以叫外国都改用同样的电报机,中外设备不同,就无法通电报。

国内外群众来信共4300多件,无法归纳成为一个草案,结果形成两个草案,作为两种“修正式”,在1956年8月由文改会发表,再次公开征求意见。

两式的分歧,关键在“基欺希”的写法。第一式由“格克赫”(g、k、h)变读“基欺希”。第二式由“知吃识”(zh、ch、sh)变读“基欺希”。注音字母的“基欺希”有专用字母,不用变读法。新方案可否也用专用字母呢?一早就有人建议,用“j、q、x”代表“基欺希”,但是拼音方案委员会不敢贸然采用,因为“q、x”读作“欺希”跟外文(主要是英文)习惯不同,不仅英美人反对,读过英文的中国人也反对。

拉丁字母的“国际音域”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基本音域”;第二层是“引申音域”;第三层是“特殊读音”。“q、x”读作“欺希”是“特殊读音”,这要谨慎从事。

拼音方案的制定是在十分慎重的情况下进行的。文改会提出的方案,都要再经国务院组织高级审订委员会加以审订。《汉字简化方案》如此,《汉语拼音方案》也是如此。1956年10月,国务院成立高级“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在听取文改会拼音方案委员会的报告之后,决定采用“j、q、x”代表“基欺希”,解决了两式的相持。这个统一的草案叫做“修正草案”,由国务院在1957年12月11日公布,让群众先知道,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和批准。1958年2月11日得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经过三年的谨慎工作,《汉语拼音方案》终于诞生。

方案的名称从《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改为《汉语拼音方案》,删除“文字”二字,这在拼音方案委员会中没有引起争论。因为委员们都认为,叫它“文字”,它也不可能代替汉字;不叫它“文字”,它也有文字的性质。从一套字母到成为公认的文字,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不是几十年的事情,而是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事情。日本虽然让日语罗马字取得法定地位,但至今也没有在日本成为通用的文字。与其有文字之名而无文字之实,不如有文字之实而无文字之名。

在1958年1月10日《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来为汉字注音和推广普通话的,它并不是用来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这是非常切合实际的政策,避免了无谓的争论。“拼音”不是“拼音文字”,它是汉字的助手。助手能做汉字不便做和不能做的工作。

可是,“拼音”是不是“文字”的问题,有的群众却十分关心。不少希望有一个“文字”方案的热心群众,不断创制“文字”方案,寄到文改会。从1950年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到1955年8月31日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之前,共寄来655个“文字”方案。从1955年8月31日到1958年2月拼音方案公布,又寄来1000多个“文字”方案。从1958年2月公布拼音方案到1980年,还寄来1667个“文字”方案。群众创制的“文字”方案共计有3300多个。这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字改革工作的关心,是中国特有的爱国现象。

中国制定拼音方案之前,苏联已经悄悄地废除拉丁化,改为斯拉夫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斯拉夫字母。蒙古文也是如此更改了。中国的拉丁化运动没有追随苏联。20世纪50年代,中国向苏联一边倒,有些同志主张采用斯拉夫字母,跟苏联结为文字同盟。苏联前来我国讲学的语言学者也提出这种建议。据说,苏联一位副总理来到中国,跟副总理说,希望中苏采用相同的字母。副总理婉拒说中国文化必须跟东亚和东南亚联系,东亚和东南亚都习惯用拉丁字母。

关于语音标准问题,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重新肯定1924年实行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方案。在此之前,拉丁化运动反对纯粹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拉接近“老国音”而不同于“新国音”,并且提倡方言拉丁化。这时候,拉丁化运动团体解散了,不再谈方言拉丁化。

回顾历史,我们看到19世纪后半叶我国就有人主张使用方言拼音文字。在清末的切音字运动中,不少人提出了具体意见和方案。劳乃宣提出了有名的“以南就北”的理论。瞿秋白把中国的方言等同于苏联的民族语言。这些主张的共同特点是,只看到中国语言的分歧现象,没有看到中国人民的国家意识已经高涨,群众迫切要求从“书同文”向“语同音”前进。《汉语拼音方案》是国家共同语的拼音方案,实践已经证明,它为推进全国各民族人民实现“语同音”的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

时至今日,还有人提出改进《汉语拼音方案》的建议。我十分注意这些建议。但是新的建议中很少是在20个世纪50年代没有仔细研究过的。略举数例如下:

拼音方案里的字母“迂”(u加两点)破坏了除调号以外不用符号的规则。“两点”上面再加调号。拼音方案委员会当时的考虑是:“迂”是个重要元音,需要有一个单独字母代表它。现在看来,这仍旧是一个问题。有人建议用“v”代表“迂”,经过研究,弊多而利少。还有人建议,用“yu”代表在音节“吕”“女”中的“迂”,作为“技术处理”,只在必要时候使用,并不改变方案,其他音节照旧不改,但是都省略两点。这或许是比较可行的建议。

舌尖元音要不要写,如何写,也是一个棘手问题。台湾地区注音符号第二式用“r”表示舌尖后元音,用“z”表示舌尖前元音。用这两个辅音字母代表元音,拼音方案委员会曾经做过试验,觉得不好,特别是上面还要加上调号。拼音方案委员会尝试过多种方法,包括省略不写,写无点“i”;写“ih”;写“y”,等等。只有现在的办法(写“-i”),比较符合原理,也方便实用。这种写法有语音历史变化和现代“十三辙”作为依据。

调号问题是一个难题。采用注音字母的调号,有历史经验可以依靠,而且跟欧洲文字的“分音符号”也相似,声调有原调,有变调,如何标呢?决定标原调,不标变调(变调可以在语音学书籍中用科学方法标记)。后来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一七八不”的标调方法是实用规范。

调号标在哪里,也是有争论的。标在音节末尾可以区别音节,但是过于松散。标在元音字母上面,能表示声调基本上是元音的音高变化。但是,“iu”“ui”这样的音节标在哪一个字母上面好呢?这个问题当时方案委员会并没有做出决定。现在标在后一字母上面,已经约定俗成。

问题很多,不能细谈。《汉语拼音方案》不是没有缺点,而且改掉一个缺点往往又会产生另一个缺点。缺点和优点是共生的。只能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汉语的字母方案一百多年来的演变历程是:从国外方案(威妥玛式)到本国方案(注音字母),从民族形式(注音字母)到国际形式(国语罗马字),从内外不同(国内用注音字母,国外用威妥玛式)到内外一致(国内国外都用汉语拼音),从国家标准(国语罗马字、汉语拼音)到国际标准(汉语拼音:iSo7098)。这是一个日趋成熟的过程。

数字化改革方案篇8

【关键词】财政档案;数字化档案;财政档案数据库

1.财政档案及其利用的意义和价值

财政是国家的产物,同时也是国家行使的重要职能之一。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财政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各种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财政的彩礼支持。也正因为如此,财政管理体制需要与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财政档案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在根据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政策,在实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具有经济特性和长期与永久保存价值的各种财政文件资料记录。财政部门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各级财政部门也是财政档案形成的主体。在我国,财政管理体制与政权体制是紧密相联的,有一级政权的政府,就有一级政府的施政范围和与之相对应的一级政府财政,即一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就是一个财政档案的立档单位。由于财政工作在现在社会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财政档案所反映的内容能够真实、完整、系统地反映出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的历史原貌,同时,财政档案又是真实记录和反映本部门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财政史料和证据,因此,这就决定了财政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财政档案信息资源一方面对于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和制定相关的经济和其他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财政档案信息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成果,对于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和现实参考作用。

2.财政系统档案数据库资源建设的背景

建国后,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经历了多次的改革和变化。如建国后1949-1978年30年间实行的财政统收统支管理体制,1979年的“利改税”管理体制改革,1980年实行的“分灶吃饭”管理体制改革,1985年实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1988年实行中央地方大包干财政体制改革,1994年实行的财政分税制体制改革,2000年实行的部门预算编制改革,2001年实行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近些年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进程加快,又有了诸如政府招标采购制度、财政管理绩效考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等项工作,再加上财政和审计部门监督检查职能有了进一步的加强,所以,作为财政档案信息资源来源的财政公文数量明显增多,随之而来的是用户对于财政档案信息资源的查阅卷次和人次也明显增加。面对不断变化的新的财政管理体制形势,财政系统的财政档案工作也亟需与时俱进地找到新的应对策略,采取新的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服务措施,才能更好地满足在新的财政管理体制下用户对财政档案服务工作更全面的需求。

3.财政系统档案数据库资源建设的意义

财政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是在新的财政管理体制和现代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财政档案工作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是由传统的手工管理和服务模式向现代化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发生重要转变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财政档案工作由财政档案信息资源的实体保管和利用为重点,向财政档案信息资源存储和管理的数字化,利用和服务的网络化为重心转变的重要过程。而财政系统档案数据库资源建设则是财政系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它可以最终实现财政系统内网与外网、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的互为补充和有机结合,从而建设可以连接各单位、各地区,乃至全国的财政系统档案数据库信息资源网络体系。因此,财政档案信息资源更为全面、丰富、系统的财政档案数据库,不仅可以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业务环节上实现管理手段的变革,实现涵盖财政档案信息资源包括文件类型和内容分类、文件载体形态登记、文件保存记录修改、文件特征排序、文件整理、文件数量统计、文件立卷归档、文件资源借阅、文件资源移交、文件原件销毁、文件资源安全、文件资源备份、文件资源保密、输出各种报表、历史案卷目录衔接,以及档案文件原文资源的复制、存储、远程传送等一系列业务环节上的现代化管理,而且可以使财政档案资源在为用户提供查询、检索、获取、利用和研究等方面提供更为方便的服务,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4.财政系统档案数据库资源的建设和服务

财政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可以根据各财政系统单位财政档案信息资源的数量、类型、需求和建设进程,采用分类建设、分库建设,逐步整合的方法。即先建设各种财政档案信息资源类型的分数据库,如文书档案分数据库、会计档案分数据库、照片档案分数据库、声像档案分数据库、会计人员档案分数据库、实物档案分数据库等,最后再进行各分数据库财政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最后建设成为类型全面的财政档案数据库总库。在财政档案数据库的网络化服务层次方面,可以采用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内到外,逐步拓展网络服务利用范围的方法。即财政档案数据库信息资源的服务范围,在遵守相关服务利用保密要求的前提下,逐步实现由本单位的单机、局域网、本地区的广域网,继而扩展到互联网综合全面的利用与服务。其中,对于具有保密性质的财政档案信息资源,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其利用与保密之间的辩证关系。要充分地认识到,保存和管理财政档案的目的就是要被用户所利用的。保密也是利用的一种方式,只不过是要在一定的限定条件下提供利用。而这种限定条件,就是指要遵守一定的财政档案利用的保密规定。因此,财政档案数据库的信息资源,既要积极提供利用,又要严格保密制度,防止在利用的过程中泄漏不应该泄露的党和国家机密的档案内容。

【参考文献】

[1]项怀诚.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六十年[J].中国财政,2009(19).

[2]自治区财政厅档案工作实现数字化管理[eB/oL].[2013-03-10].http:///news/news_View.aspnewsiD=4414.

数字化改革方案篇9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巧妙处理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综合信息,建立起逻辑关系从而实现人机交互的现代化技术。其中的多媒体的主要作用就是利用电脑把媒体信息数位化,并实现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的完美整合。多媒体技术具有数据化、立体性、集成化、实时性等主要特点,在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广泛,并积极促进档案工作的改革。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档案工作改革;积极作用

1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

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不仅仅在公共信息咨询、工业生产管理、商业广告中,档案工作改革、学校教育、军事指挥与训练等领域也广泛应用,它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多媒体技术的使用领域,由办公室文员手下的专用品变成了信息社会大众手中的普通工具。在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也因它而便捷,人们传统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有了重大变革。首先,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选取、贮存、组织与整合将信息实现多渠道的统一与合成。其次,多媒体技术控制于人的多种感官,并按人的需求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经过加工、整合以多种信息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多向地、主动地传播信息,从而实现操作者对所获取的信息的掌控与加工。再次,多媒体技术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的方式将传统意义上的章、节、页形式的知识以文本、影像、图片等内容呈现给用户。当操作者给出操作命令,便可以实时控制相应的多媒体信息。

2多媒体技术对档案工作改革的积极作用

2.1实现了文本档案与声像档案的管理紧密结合

实现档案管理的视听一体化是档案管理者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如今依靠多多媒体技术实现了这一愿望,有效集中地将图、文、声像等档案信息集中保存、管理,并以非常生动活泼的形式加以再现,多媒体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不仅丰富了档案信息的管理手段而且是档案的展示形式更加丰富,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档案管理中的信息采集内容单一、管理手段表现乏味的状况,彻底打破了目前文本档案信息文本和声像信息界限分明的局面。

2.2实现档案资料管理者之间的无纸化办公

将档案信息数据压缩后存放,这是传统档案管理无法实现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各种各样海量的档案信息存储在光盘、U盘这些内存设备里,可以有效地节省空间,档案的无纸化管理也就实现了,多媒体宽带技术的应用又让档案管理员互通经验、传递信息变得方便快捷,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实现大量传递,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档案信息管理的实效性,增强了地方之间、领导之间、上下级之间的交流沟通。

2.3实现声像档案查询的系统高效便捷

组织图像资料、编辑声音材料是多媒体技术独有的功能,录入声像档案、播输出影像以及档案的快速查询要求保真、高效、机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缩短了档案文件往来传递的时间,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负责进行文件组卷缩检的档案管理人员,只要进行主题关键词的准确检索就可以将档案信息以任意形式进行打印输出,大大减轻了管理人工的工作量,有效的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效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档案管理中,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办公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化、分类的合理化、保存的长久化、资料收集的便捷化。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强化、档案管理的归档程序的简化,要建立健全多媒体技术。一直以来都非常受重视归档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起点。档案室都要对大量档案资料进行有效收集、分类、管理、整合和存储,档案立卷归档指导人员的工作量非常繁重,档案资料归档花在档案管理人员的大部分都将大量时间和精力。利用电脑中的数字化程序准确、高效地分类文件资料、整合资料以及归档信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强化了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繁杂的立卷归档工作也随之简化了,多媒体技术将冗杂繁琐的工作快速、高效的完成,传统档案的手动分类、翻阅立卷、逐条编目、面对面移交等都高效便捷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促进了档案管理的时效性,在数字化管理遍布的信息时代,时间就是效益,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变迁,结合档案室管理人员的具体素质,再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一个全方位的转变,给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2.4实现了档案信息的高度准确性、保密性

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中,因归档、复印、传递等环节的不断重复,档案原件资料的错放、损坏、遗失都不可避免,避免信息泄密和进入其他文件的误入,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影音、图像等档案信息转化为可以被计算机接收、处理、整合的数据就能实现,它能增强档案信息的保密性,提高查询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多媒体技术利用扫描仪,而且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避免。

2.5实现了利用虚拟的结构形式组织文字信息

多媒体技术利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将数字视频和音频通信系统紧密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档案电子化管理,它具有强大数字、文字索检功能,使档案信息检索时具备有价值的多媒体形式的信息。

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对档案工作的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档案管理员应该认真分析档案管理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现状,对其能够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的作用加以重视,它实现了档案工作无纸化,实现了声像档案的速查,打破了文本档案与声像档案的界限,档案管理的员的工作量也随之减轻,档案信息的保密性由此提高。多媒体技术在档案数字化应用的前景一片大好,这有赖于管理者用现代的思维和高瞻远瞩的眼光看待多媒体技术,并将其适度地应用于在档案管理中,可以有效实现多媒体档案虚拟现实系统。上级部门也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研究力度,积极投资建设,早日实现多媒体技术在档案管理的健康发展和科学应用,这样才能为多媒体技术下档案管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

作者:邓喜英单位:齐齐哈尔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郑芸.多媒体技术在档案编研工作中的应用[J].2015.

数字化改革方案篇10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案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33-02

1概述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已成为现代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必须掌握的核心技术[1],迫切需要加强该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以适应通信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要。该课程建设目标是:加强并优化“以工程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建一套适合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数字信号处理授课教学方法及考核评定模式。具体内容为:以matLaB和DSp硬件工具箱作为软硬件开发工具,探索工程实践型教学方法,将软件编程和硬件开发贯彻到授课中的相关环节;以典型的工程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案例式教学在卓越计划培养中的优势;以该课程为基础,以点带面,注重信号处理课程群建设,通过前后衔接、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建立课程间纵向传承,横向互补的课程体系,突出工程应用,系统综合的课程主线;利用多媒体、课程互动仿真编程、网站,博客互动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化授课内容,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自发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改革考核方式,把理论笔试+上机考试+课外探究式学习+面试作为最后考试成绩,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

信息化的基础是数字化,而数字化的核心技术,就是数字信号处理,近30年来,数字信号处理(DSp)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其地位和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数字信号处理是理论性和工程性都很强的学科,其理论体现在,它综合应用数学、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成为通信、雷达、电视、控制等众多学科和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与技术基础。其工程性体现在,其应用极为广泛,从科学技术各领域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各行业;从国防建设的各种武器装备,到林林总总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设计与生产,都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领域。因此,社会对既掌握DSp理论和方法,又掌握工程技术的人才需求,近年来呈爆发式增长。

2问题的提出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为“卓越计划”)是教育部基于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内容在2010年6月启动的,其目的是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数字信号处理是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一个发展和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已成为现代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必须掌握的核心技术,迫切需要加强该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以适应通信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要,通过该课程带动信号处理课程群建设,强化培养学生在信号处理工程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目前,通信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建设方面[2],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还没成熟、通用的成功经验能够借鉴。传统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大多只讨论算法理论及其推导,以理论教学为主,较少涉及实现方法及相关的软硬件技术,实践环节深度不够,学生并未能真正接触到信号处理的工程应用,对信号处理与应用主要知识的切身体会还不够直接和深入,培养的学生不能够适应实际企业生产的需求,更不能体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3]。国内外的教育界都在寻求DSp的改革途径,目前主要沿着两条途径。一是使用matLaB等工具软件,对数字信号处理的算法作仿真;另外是引入已被工程界广泛使用的DSp器件,指导学生完成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实现,但上述两种途径更主要是在课外实验引入,很少在课堂上贯彻,只有在课堂上利用案例式工程实践研究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在课下自觉地用上述软硬件工具开发相关工程应用。因此需要对数字信号处理实践教学和工程应用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建设,进行课程机构体系调整,突出工程应用,分别从课程培养方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探讨和实践,通过多方位,各个环节的努力,建立一个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持续、可靠、高效的课程培养体系。

3改革与思考

在教学内容上,针对本课程抽象难学的特点,以matlab为主线,自始至终运用matlab来阐述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强调理论与实践环节的结合,提供本章重要知识点的matlab演示程序和结果。对于抽象的数学模型应用问题,编写matlab仿真案例,在课程上增加matlab案例,边操作边讲解一些例题和应用,强调软件编程互动,利用matlab软件边讲边演示,进一步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然后马上修改程序验证问题的结果。总之在教学内容上强调软件互动编程,准备丰富的matlab案例,上课前给学生基本的程序,授课时随着讲解的逐步深入,让学生自行修改程序,当学生在自己随身的计算机上看到正确结果时,会深切感受到数字信号处理的神奇,大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在课程组织上,将信号处理方向纳入专业课程整体规划,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以数字信号分析为基础,以数字滤波为手段,以数字信号处理为目的,强调DFt、数字滤波的物理概念和工程概念,强化数学理念与分析,淡化数学运算与技巧,同时加大各前后关联课程(例如前期的信号与系统,后续的数字图像处理等)之间的衔接研究,使其与其他课程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调整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在重要的地方形成内容上的呼应,在次要的地方注重视野的开拓,主次分明,易于学生把握。综上在教学内容上的建设目标是制作典型的数字信号处理软件案例,将案例式教学贯穿到授课中[4]。

在教学条件上,我们选用科学出版社编写的《数字信号处理》,本书是北京邮电大学考研的指定教材,同时该书也把matlab编程贯穿始终,符合本课程建设的目标。另外选用国际经典的数字信号处理教材,VinayK.ingle,JohnG.proakis.DigitalSignalprocessingUsingmatLaB,该书强调matlab编程,总之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强调中外结合,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大众通识教育与卓越精英教育结合。授课时,保证学生2人1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学生可以自带便携电脑,保证每人1机)。建立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网站,在课程网站上放置与本课程相关的共享资源和网络课件,供学生自由浏览和下载,实现网络辅导、网上课程研讨、网上交付作业与实验报告和优秀作业展示;建立例题解答范例库和自测试题库,以便方便学生进行探究式自学。综上在教学条件上的建设目标是建立授课网站,共享多媒体课件,网上辅导和优秀作业展示,实现探究式自学。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基于本课程公式多,概念比较抽象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板书+多媒体+案例式matlab编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对于重要公式的推导,采用板书。因为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板书的优势往往被忽视,对于重要的公式推导,板书具有良好的示范性,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来领会学习的要点和难点,并在工整的板书推导中加强对公式的理解,学起来比较容易。对于一些需要形象理解、图形举例演示的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互动教学。对于例题,强调matlab案例式编程,采取“启发式教学和研究型学习”的教学方法,从研究问题入手,将数字信号处理的一些重要理论构建过程展现出来,同时提出新的问题,以便让学生进行思考和研究。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提出问题,定期和不定期地在课堂中进行讨论,请学生事先准备好,上讲台发表见解,同时利用matlab编程验证。注重教学讲义双语化,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课堂教学的课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采用英语编写,教师在上课中也尽量使用英语对基本概念和方法进行解释,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科技文献、查阅资料的能力,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对本专业方向英语文献阅读的恐惧感和抵触心理。综上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的建设目标是注重案例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和研究型学习,对授课内容进行分类,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表现(板书+多媒体+上机)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与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1]胡永祥,杨伟丰,蒋鸿.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25(3):105-108.

[2]王艳芬,王刚.“数字信号处理”精品课程建设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