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站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9:54

农村文化站工作总结篇1

一、基本情况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06个村级文化活动室,88个农民文艺团队,4个社区艺术团,19个农民文化示范户,2个农家书屋。

2、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

(1)XX年新建综合文化站6个。新营站占地XX平方米,建筑面积257平方米;红耀站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7平方米;什字站占地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7平方米;西滩站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7平方米;王民站占地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平方米;火石寨站占地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7平方米。

(2)XX至XX年先后建在乡(镇)政府院内的文化站有:硝河站50平方米,平峰镇站80平方米,将台乡站100平方米,吉强镇站100平方米,兴隆镇站73平方米。

(3)XX年以前建的独门独院的文化站有:沙沟站(XX年)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马建站(XX年)占地260平方米,建筑面积181平方米;马莲站(XX年)占地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平方米;苏堡站(1999年)占地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白崖站(1998年)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191平方米;偏城(1998年)占地848平方米,建筑面积165平方米。

(4)已拆除无站舍的有兴坪乡站、田坪乡站。

3、文化站人员现状

全县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共有91人。其中男81人,女10人;干部8人,工人83人;回族36人,汉族55人;大专以上学历28人,中专及高中48人,初中15人。技术职称:中级1人,初级34人。在岗80人,离岗退养11人。50岁以上42人。

4、村文化室基础设施。

全县有村文化室(党员活动室)306个。标准化建设的活动室88个,总面积7920平方米。组织部门给306个村活动室均配有电教设备、桌凳等,文化部门配备娱乐活动设施的活动室10个。

全县原有农民文艺团队(村社戏班子)169个,皮影戏班7家,现在正常活动的农民文艺团队88个(包括1家皮影戏班)。XX年以后县城成立社区艺术团4个,建立19个农民文化示范户,2个农家书屋。文化部门给予扶持配发设施器材的农民文艺团队8个,文化示范户19个,农家书屋2个。

二、农村文化工作情况

全县农村文化机构健全,乡镇有专职工作人员,村室有兼职人员。

XX年全县乡镇综合文化站举办较大型的群众文体活动总计206次。活动次数最多的吉强站16次,将台站15次,最少的田坪站、新营站、硝河站、什字站、火石寨站8次。举办科普文化培训班总计121次,5901人(次),最多的8次,分别是吉强站、兴平站、将台站、硝河站、兴隆站、火石寨站、沙沟站、偏城站,最少的4次,分别是红耀站、田坪站、马建站、苏堡站。全县19个综合文化站阵地活动均在240天以上。全县306个村文化室每年活动3216次,平均活动都在10次以上。全县88个农村文艺团队年演出总计2735场(次),21个农村示范户(农家书屋)每年活动总计320次,平均活动都在16次以上。农村文化工作建立资料档案的有吉强镇、硝河乡、马建乡,其它16个乡镇均无资料档案。

三、存在的问题

1、乡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面积窄小,功能不全。有拆除无站所的、有破旧不堪的、有的在乡政府院内、有的地处偏僻、有的是砖木结构、有的是砖混结构,面积有大有小。兴坪站1991年建,1997年维修,占地650平方米,建筑154平方米,XX年扩建兴坪中学被拆除。田坪站1999年建,占地281平方米,建筑154平方米,XX年扩建市场被拆除。苏堡站、马莲站、白崖站、偏城站、马建站、沙沟站为独门独院砖木结构,面积都在100平方米左右。吉强站、兴隆站、将台站、平峰站、硝河站是近年新建砖混结构都在政府院内,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红耀站、新营站、火石寨站、王民站、西滩站、什字站是XX年按照自治区统一设计建设,结构、功能和使用面积都达标,但没有配套活动器材,围墙、院落没有硬化,目前还不能使用。

2、乡站的阵地和职能作用没有运用发挥

XX年全县19个乡站全部配发了数字电影设施,落实“2131”目标,只有沙沟站、火石寨站专业人员开展农村放映,其它17个乡(镇)站电影放映专业人员闲置,在社会上另聘的人员放映。乡(镇)站的活动阵地一部分出租为门市部,一部分为家属院。乡站的专业人员绝大部分被乡(镇)政府挪用包村驻队,进行其它工作。全县19个乡站都没有正常开展日常业务活动的场所。

3、农村文化工作没有纳入目标管理,指导、协调、配合不够,致使农村文化工作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近XX年来,特别是乡镇机构改革文化站移交到乡(镇)政府管理后,业务主管部门就很少与乡镇站取得联系。在本次调研时,乡镇领导和乡站工作人员均提出建议:一是将文化站收回文化主管部门管理,利于开展工作。二是每年部署全县文化工作时,农村文化工作要提出目标并联系指导。

4、村级文化阵地设施器材相对滞后,缺少必要的活动器材和报刊书籍,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管理引导不够,致使大部分文化阵地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近2年争取项目扶持村级文化室10个,文艺队8个,文化示范户(农家书屋)21个,但对其开展活动、设施的使用没有跟踪调查,致使一部分设施闲置,一部分设施流失变为私有。

5、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多头管理,资源配制等方面各主管部门关系未理顺,各唱各的调,因此资源的综合利用不够。

6、乡站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学历低。90%的人员为工人,70%的人员无专业技术职称,50岁以上的人员占50%。

四、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对农村文化工作进行分级管理,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管理指导乡级文化站,乡文化站管理指导村级文化室、文艺团队、文化示范户。

2、将乡镇文化站建设纳入城镇建设规划。积极争取文化建设项目,建设功能齐备,面积达标的综合文化站,并陆续配套文化活动广场和舞台,改善群众文化活动条件。

3、整合和合理配制文化资源,建设集群众业余文艺演出、体育活动、新农村信息化、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小功率发射点等综合功能的农村文化阵地,并设立专门的村级管理组织,指派专门的管理人员组织开展活动,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利用现有文化资源。

4、村级文化室购置一定数量的农村、农业和农民方面的报刊书籍。以农村文化室为阵地,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延伸到村级,并坚持送戏下乡,以解决农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

5、积极组织引导农村群众业余文艺演出和体育活动,举办较大型的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活动,以激发群众参与文娱活动的热情。

6、对农村文艺和文化方面有特长的农民组织培训,培养农村文艺、文化体育活动的骨干。

农村文化站工作总结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年和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为抓手,不断深化管养体制改革,加快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管理,通过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规范化建设活动开展,进一步理顺乡镇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形成推动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进一步夯实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水平提升的软硬件基础,促进农村公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农村公路服务城镇化和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重要作用。

二、目标任务

201x年建设10个,20xx年建设10个,力争201x年底前,全市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建设标准见附件),实现场所建设、人员配备、资料管理、工作制度、权责清晰“五达标”,初步达到农村公路基层站所“决策管理科学化、养护作业规范化、路网管理信息化、养护服务精细化、路政管理法治化”的目标,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建管养。

三、实施步骤

农村公路管理站规范化建设从201x年开始至201x年底结束。按照年度建设的目标任务大体分三个阶段:

(一)动员发动。市局公路处组织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发动和工作部署,各县区也要广泛动员,统一思想认识,提高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建设的积极性,按照统筹规划、分批实施、保障数量、确保质量的原则,合理确定年度目标,科学编制建设方案,高质量高标准设计,稳步有序的开展农村公路管理站建设工作。

(二)实施阶段。各县区交通运输局按照建设活动的总目标和年度具体要求,细化年度任务,分解具体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监督考核,多措并举的抓好农村公路管理站建设的推进落实。重点加强对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建设工作的监督指导,建立有效的监督运行机制,全程跟踪建设进展,定期专题会议调度,及时处理解决影响农村公路管理站建设的突出问题和不利因素。积极归纳和推广活动中的有效手段和成功经验,促进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建设期间,市局将对县区进行1至2次实地检查,各单位要做好建设情况的阶段性总结工作。

(三)考核验收总结阶段。市局将对各县区农村公路管理站建设情况进行验收考核和总结评选对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各单位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好做法和先进经验,探索建立农村公路管理站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推进农村公路管理站规范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有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农村公路乡镇管理站规范化创建活动是提升全市农村公路建管养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的重要内容,各县区交通运输局要高度重视,优先推荐具备管养文明示范乡镇评选条件的乡镇参与规范化建设活动。要加大对乡镇农村公路工作的督导,加强协调,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农村公路管理站建设的开展。

2、科学规划,合理实施。各县区交通运输局要根据乡镇所处地理位置、区域经济发展和乡镇“四位一体“交管所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批次,分批实施。设立乡镇交通运输管理所的可与乡镇交通运输管理所联合办公,并设立农村公路管理站;未设立乡镇交通运输管理所的由县交通运输局与乡镇政府协调解决办公场所,并配齐办公设施设备和必要的养护工具。

农村文化站工作总结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努力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培育新农民契机,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二、总体目标

首先在大营村建设1个以上的文化新村示范点。在示范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在全乡全面推广。

三、主要内容和标准

1、文化新村的基本标准为“六要一有”:

组织要健全。建立相应的机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做好辅导、培训和日常管理工作,有专人负责管理,并要建立一支不少于20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队伍,做到管理有制度、活动有记录。

参与要广泛。根据人人参与文体活动的要求,按照不同性别与年龄段,参与率达60%以上。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

活动要经常。节假日、农闲季节活动不断,常年坚持。具有一定的质量和示范性,并开展跨区交流活动(每月文体活动不少于4次,村一级全年普及性文体活动培训不少于3期,每期20人,每年演出或表演不少于4次)。

特色要鲜明。彰显传统艺术底蕴,选定本村最具特色的项目,二胡、舞龙等,开展有特色文化活动。

设施要齐备。有适宜开展活动的场地和设施,有可供村民、居民活动的场地和设备。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室内和露天不限)配有电视机、VCD、书架(藏书1000册、报刊10种以上)、可供开展文体活动的乒乓球、羽毛球、等器材。

经费要落实。建立健全文体活动经费保障制度,采用政府扶持、社会赞助、村民自助等多元投入机制。每年有一定的经费用于文化特色村的文化建设,包括必要的设施建设投入和开展经常性活动的经费开支。

产业有优势。选择一个较有影响的特色文化项目,并积极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打造成文化产业,成为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有50个以上的从艺或从业人员,特色文化的产品营业额应占全村经济总量的30%以上。

2、文化活动室达到“五个两”的基本标准。即室内活动有“两室”(便民读书室、活动室)、室外活动有“两场”(戏场、球场)、文化宣传有“两栏”(宣传栏、阅报栏)、开展“两种活动”(集体文化活动、个体休闲活动)、培养“两支队伍”(文化管理人员、业余团队)。

3、大力推进文化中心户的创建活动。按照“五个好、五个一”的基本标准即:思想素质好、组织活动好、邻里关系好、热情服务好、技术特长好和一块文化示范户标牌、一个场所、一百册以上的图书、一套现代教学设备、一套娱乐设备的要求推进全村和全乡文化中心户的建设工作。

四、工作步骤

(一)制定方案阶段(年2月)。认真调查研究,确定创建村庄,研究制定创建工作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4—11月)。根据方案的工作内容和标准组织实施,11月进行初步验收。

(三)总结提高阶段(年12月)。对各示范点开展的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总结,查找差距,充实提高,同时在全乡进行推广。

五、主要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成立由乡党委书记同志担任组长,同志担任副组长,乡办公室、农技站、财政所、果技站、林业工作站、广电站、国土资源所、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水利站、水保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科技新村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广电站),由乡广电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加强交流和沟通,为创建活动提供有效服务。

(二)提高思想认识。各村要高度重视,要将文化新村示范带创建活动与文明生态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文明生态村建设注入活力。要大力营造促进农村文化发展氛围,引导农民学文化、用文化,依靠科技文化增收致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要将创建科技新村与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培育特色产业,培养科技致富典型,以产业带动,以典型引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争取资金保障。通过向上争取一点、乡财政拨一点、多方筹措一点的办法,设立科技新村专项经费,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活动场的建设、购置文化书籍等。

农村文化站工作总结篇4

  ====年,我站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区农委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XX区人民政府====年主要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求,认真贯彻区城市化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开展了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造、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矛盾排查、农村例行审计、农经统计分析和农经干部培训等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市、区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经统计工作

  今年,我站完成的报表工作包括:====年各类年报和年度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乡(镇)企业财务、监测点企业年报及分析,====年各类月报、季报和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及分析等。

  =.年报工作。一是完成了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年我区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亿元,比====年增加==亿元,同比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完成===亿元,比====年增加==.=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润总额==.=亿元,比====年增加=.=亿元,同比增长=.=%;上交税金总额==,===万元,比====年增加=,===万元,同比增长==.=%;农村经济劳动所得总额为==.=亿元,比====年同期增加====万元,同比增长=.=%;人均劳动所得为=,===.=元,比====年增加===.=元,同比增长=.=%。

  二是完成了乡(镇)企业财务年报工作。====年度共统计乡镇企业===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亿元,同比下降=.=%;实现利润总额=.=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亿元,同比下降==%;上缴税金=.=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亿元,同比下降==%。

  =.季报工作。已完成了====年前三季度的季报和分析工作。今年前三季度我区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万元,同比增长=%;实现利润总额==,===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万元,同比增长==%;实现税金总额==,===万元,同比增加=,===万元,增长==%。

  =.月报工作。按照市企业局对重点企业月报的要求,我站对各乡(镇)营业收入===万元以上企业的名单进行了落实,全区共==家企业,其中:农业=家、工业==家、建筑业==家、交运业=家、批发零售业==家、住宿餐饮业==家、社会服务业=家。今年我们已完成了=-=到=-=月份的报表汇总工作。

  此外,我站完成了==家监测点企业====年年报和====年第一季度报表汇总和分析工作,并对=家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

  (二)农村改革工作

  =.开展了乡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今年,配合区农委进行了XX乡、XX乡集体经济产权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其中XX乡已经进入评估阶段,完成了乡级直属公司及企业所占用土地的测量及清产核资工作。同时,作为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XX乡XX寺村撤村建社区工作进入后期阶段。

  =.参与出台农村有关政策。今年,我站参加了《XX区村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试行意见》两个文件的起草与制定,有效维护了农村改革攻坚阶段的社会稳定。

  =.指导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造工作。我站与农委共同到各乡村,宣传市区关于股份制改造的相关政策,指导了今年计划完成的==个村的改制工作(即XX镇XX村、XX村股份制改造方案的制定,XX乡XX村、XX村资产处置方案的制定,XX乡X村,XX乡XX、XX、XX三个村的改制工作)等。

  (三)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

  =.完成了农村资产处置工作计划。根据市农委====年==号文件精神,今年我们计划对XX乡的XX村、XX村,X乡的XX村,XX村X庄生产队,XX乡的XX村、XX村的资产进行审计核实,目前已经完成了XX村,XX村X庄生产队和XX村资产审计核实工作,审计核实资产金额共计=====万元。

  =.完成了部分村清产核资结果的审核认定工作。完成了XX乡XX、XX,X乡XX、XX,XX乡XX、XX、XX村,XX乡XX清产核资结果的审核、认定工作,审核认定净资产总额=====万元。

  =.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年检和《产权证》管理工作。四月份,根据市经管站的布置,完成了我区农村集体资产的年检工作,并写出了年检总结报告,上报市经管站。截止到====年==月==日,我区农村集体资产总额为===亿元,比====年增加==亿元,同比增长==%;所有者权益为==.=亿元,比====年增加=.=亿元,同比增长=.=%;集体净资产(集体资本及其所享有的权益)==亿元,同比减少=.=亿元,下降=.==%。此外,我站完成了对全区=个乡的《产权证》年检工作,共年检了===家单位的《产权证》,其中:换证===家、变更==家(包括变更单位名称、法人、地址、占用土地面积)、新办证=家;另外,对不符合办证要求(如所有者权益为负数)或应村级要求不再年检的==家企业的《产权证》进行了注销。

  (四)农村的维稳工作

  农村的社会稳定直接影响着我区的城市化进程,因此,我站把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共3页,当前第1页1

  =.认真开展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工作。开展了春秋两季农民负担执法检查工作,通过检查,我区没有发现加重农民负担现象,区政府于====年底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政转移支付已足额拨付到位,其管理使用情况也符合要求。同时,在执法检查中还发现,部分村反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仍然承担中小学校的部分费用。为此,=月份,根据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关于严禁向集体经济组织摊牌农村教育经费的通知》(X政负办[====]=号)文件精神,我区召开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会,在全区开展了农村教育收费问题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已向区有关部门提出了我区农村教育改革的建议。

  =.认真做好*接待工作。今年我站与区农委一起联合建立*接待制度,规定每周三、五下午=:==—=:==(其中每周三由一名副处级领导亲自接访),在我站二楼会议室,对*农民反映的农村集体资产处置问题、农村土地承包问题、农民负担问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接访、问询。到目前为止,我站共接待*==批,===人次。反映的问题数分别为资产处置问题=批、土地确权承包问题=件、财务公开=件、改制工作=批。我们对部分*案件写出了答复意见,部分案件已经转到乡镇政府,还有部分*案件已进行了政策解释。

  (五)农村例行审计工作

  今年,是第二轮例行审计工作的头一年,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个中心,结合各乡镇的新情况、新问题,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突出重

点审计”为指导思想,围绕村务公开的重点和核心问题,完成了==个村的例行审计工作,起到了较好的监督作用,从财务管理上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另外,我们对各乡镇享有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个行政村及=个社会福利中心,进行了专项审计,均未发现截留和挪用专项补助资金情况。

  (六)农村信息化管理工作

  农村管理信息化工作是以农村经营管理为核心,结合党群管理、人口管理、资源管理、社务管理和村务公开的全面的、集成的、标准化的农村管理信息系统,涵盖了人口、党群、社务、资源及经营等农村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市委农工委、市农委已将农村管理信息化列入====年折子工程,要求在==月底前,搭建起郊区农村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框架。我站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在=月下旬我区农村管理信息化工作布置会后,在区相关部门的配合及各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各项资金未到位的种种困难,在全区开展了广泛地宣传动员,并进行了具体工作部署,全面开展了我区农村管理信息化工作。培训乡镇、村信息化工作人员四期,近===人次;印发各类报表==万张;=个乡镇、==个村共出动====人次,对全区农村==万人口、=万农户、=万劳动力等六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数据收集工作;指导乡镇、村完成了乡镇级=类报表、村级==类报表的填制和录入工作;并初步完成了区信息处理中心、乡镇数据处理站的建设;从而保证了==月底前XX市全面实现村、乡镇、区县、市三级数据传输。

  (七)农经干部培训工作

  =.完成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今年我站共举办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期,每期=天,共培训农村会计人员====人。

  =.完成了农民专业技术职称管理工作。今年办职称培训班=期,共培训会计专业职称==人,经济专业职称=人,其中: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同时,完成了=名高级会计师的评定申报工作。

  =.完成了村合作经济组织新会计制度的培训工作。为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情况,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工作,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月份,我站组织全区=个乡镇、==个村的===名会计人员对《XX市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实施细则》进行了学习,提高了基层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的应用水平。

  (八)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今年我站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大力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班子成员带头做好廉洁自律工作,并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警示教育,帮助党员、干部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党员领导干部带头遵纪守法,勤政廉洁,不以权、以职谋私,并管好自己的配偶和亲属。自觉按照车辆使用“八不准”要求用车,也不存在“吃、拿、卡、要”和其它不廉行为。坚持廉洁奉公,大力提倡建节约型社会,在办公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全站同志注意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新业务知识的学习有待加强

  随着农村现代化新城区建设的加快,对农经干部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譬如今年的农村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开展,就需要我们学习更多的计算机、网络和硬、软件的知识。只有不断加强对新业务知识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基层。

  (二)农村会计人员管理工作还有待加强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农村会计人员管理工作也出现了新的要求,会计人员的流动也相对频繁起来。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我区农村会计人员的管理工作,拓宽会计管理的工作面,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共3页,当前第2页2

  (三)对农村农经现状的调查还有待加强

  随着国家对农村相关政策的调整,如农村税费改革,农村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也将面临新的内容,在这些新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基层是否能够全面的掌握和理解、运用,还有待我们去加强了解和调查,真正使我区的农经工作跟得上发展。

  (四)农经信息收集工作越来越难

  随着大量的乡镇企业、专业公司进行了改革,许多企业对于报表工作出现懈怠,甚至不报,有时连乡(镇)都没有很好的办法,对非公经济的统计则难度更大。因此在报表信息收集的各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从而导致我们的工作无法正常完成,容易导致我们的信息报送工作不全面、不准确或不及时。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与基层的交流不够,掌握的信息资料有局限,另一方面是由于某些乡村领导不够重视以及村级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不强等。

  三、====年的重点工作计划

  ====年,我们将在====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农村社区股份制改制工作

  根据《XX市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办法》、市农工委《关于积极推进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区委区政府有关文件精神,配合区农委继续为各村改制服务,力争明年全部村完成改制工作。

  (二)农民负担监督和农民*工作

  继续开展春秋两季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执法检查,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同时,做好农民*接待工作,为农村的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三)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工作

  继续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的审核、认定、年检工作,同时,做好《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证》管理工作。

  (四)农村例行审计工作

  根据《XX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和《XX市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条例》,计划完成全区三分之一村数的审计工作。此外,配合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按市站统一安排,开展二到三项专项审计工作。

  (五)农经统计分析工作

  继续加强各类信息、数据的收集,按时完成各种报表的收集、录入和汇总,写出分析或说明材料。

  (六)农村管理信息化工作

  要对《XX农村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系统完善并逐步完成农业生产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农村文教、党群、农村社会保障等十三个管理内容信息的收集工作。并充分利用所收集的信息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欢迎光临 为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七)农经调研工作

  继续关注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焦点、热点及难点问题,围绕其开展调研工作,多渠道、多层次地收集各种资料,写出调研报告,为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农村文化站工作总结篇5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文化惠民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我县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以改变基础设施,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工作的突破口,通过跑上争取资金和争得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先后建设了总投资1300余万元、面积48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集图书馆、文管所、剧场于一体,实现了文化设施集中联动运作、充分发挥效益的目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文化活动阵地;投资200万元改造了原文工团办公楼,通过维修改造,县文化馆已具备优越的演出舞台、排练场地、办公场所和文化接待中心;建设了总投资550万元,面积251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体育馆;投资800余万元,改造了县人民体育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活动和体育健身环境。

二、攻坚破难、真抓实干,农村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为进一步促进全县农村的文化发展,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我们以六项“惠民工程”即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农民健身场地建设工程、文化下乡工程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以此为突破口,全力把惠民政策和惠民措施落到实处。抓住以国家加大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契机,抢抓机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勤跑,多跑,积极争取项目,加快农村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大力扶持农村文化事业,取得一定成效。

(一)不断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步伐,有力地推进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从统筹发展城乡文化的角度出发,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列入县政府承诺的十项惠民工程中,规划3年建设9个乡镇文化站(二道管委会自建),现已完成总投资300余万元的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在综合文化站内设立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室、书报刊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厅等功能区,并配备了音响、电脑、办公设备、图书、文艺器材和体育健身路径等,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为文化娱乐、信息共享、图书阅览、体育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活动阵地。

新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统一模式、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成为各乡镇的一个人文景点,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乡镇综合文化站已成为农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舞台,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已走在全省前列。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现场会就在我县召开。

(二)加大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力度,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推进文化大院建设,我们采取县、乡、村三级联动形式,首先,选择文化氛围浓厚、农民参与度高的村为重点,抓点带面,全面普及。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建148个农村文化大院,覆盖9个乡镇近60%的农村人口。为了促进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注重协调和充分调动乡、村两级的积极性,大部分乡镇都确定了各自乡镇的重点,加大投入,推动农村文化大院建设。

文化大院的建成,使广大农民有了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在农闲期间,农村的妇女组织、老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占领了农村文化阵地,成为沟通干群感情的桥梁和纽带、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各乡镇农村文化大院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组建了民俗表演队、老年舞蹈队等业余文艺队伍,常年活跃在农民群众中,平均每年开展800余次文化娱乐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

(三)全面普及文化共享工程,为农民搭建求知平台。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主要以传播数字资源为主要内容,为广大农民提供科技、文化、娱乐等信息资源,是推动科技扶农的惠民举措。为在我县全面普及此项工程,在农村、社区、学校、部队建立起总投资130余万元的全县优秀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络,其中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支中心1个、乡镇共享工程服务室9个和村基层服务点129个,为农民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提高致富能力创造了求知平台。基本形成了贯通全县各乡镇村屯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

(四)全面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解决农民群众“买书贵、看书难”问题。

成立了以县委宣传部长、分管县长为组长的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国家、省、州相关部门的支持,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建农家书屋达到176个,实现一村一书屋,农家书屋全覆盖。

我局在建设“农家书屋”工作中,注重将共享工程建设、文化大院建设等文化资源与农家书屋建设有机结合,使之更具特色和实用性。特别是把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乡级农家书屋的总部由它直接管理和指导农家书屋建设,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领头作用。在乡镇所在村,将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与农家书屋合并,达到人员、资金、资源共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解决朝鲜族农民的“读书难”问题,专门为朝鲜族村屯积极解决朝鲜文图书和数字资源24套,配发到朝鲜族村“农家书屋”。

(五)积极启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我局又一项重大惠民举措。

为了转变农民“以劳代健”的传统观念,推动农民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截止目前,我局投资80余万元,在全县九个乡镇选择体育健身活动活跃、参与度较高,并有积极性的49个村配备了排球、篮球、乒乓球、健身路径等体育健身器材。此项工程的实施,必将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体育健身热忱,促进我县全民健身事业的蓬勃开展。

(六)多措并举,加大“文化下乡”工作力度,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文化下乡”工程是解决广大农村地区文化贫瘠的矛盾,为农村输送优秀文化的一个很好的载体。为广大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文化生活,我局以多种形式开展了“文化下乡”活动。

认真做好“送戏下乡”文艺演出。组织文艺骨干,精心编排农民喜爱的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节目,以“炕头演出”的形式,深入到全县9个乡镇,平均每年演出达50场以上;开展“送春联下农村”活动。组织州、县知名书法家亲临边远农村,书写春联,发放到农民手中,使农民感受文化带来的喜悦。“文化下乡工程”的稳步推进,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边远农村文化盲点,为广大农民送去丰盛的精神食粮,使广大农民欣赏和享受优质、丰富的文化精品,使农村的生活更为丰富多彩。

同时,高度重视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每年都利用农闲季节和重要节庆,由政府出资举办“农村文化月”和农民文艺汇演活动。“农村文化月”活动在各乡镇的积极开展,充分地满足了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经过对农村文化工作的不断努力和实践,我县农村文化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农民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农村文化工作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通过全面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为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9年,石门镇综合文化站被省文化厅评为“先进文化站”,亮兵镇综合文化站赵金丽同志被省文化厅评为“先进工作者”;石门镇榆树川村、万宝镇红旗村文化大院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省农村文化大院示范点”。2010年,全州农家书屋建设先进集体,石门镇综合文化站被、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省二个)。石门镇茶条村、二道镇山村文化大院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省农村文化大院示范点”;同时榆树川村文化大院林京淑同志、茶条村文化大院朴贞顺同志被评为“省农村文化大院积极分子”,县文化馆辅导部部长郭银成同志被评为“省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三、找准问题、明确任务,力促文化惠民建设再上新台阶。

我县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进展有目共睹,但相对于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该项事业的长远发展来说,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乡镇重视不够,设施利用率较低。

2、公益场馆运营维修经费难以得到保障。

3、文化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系统人员老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事业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找准问题、明确任务,借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继续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不断改善文化民生,巩固提升在全州文化艺术领域的地位。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和领导,明确责任,齐抓共管。要建立由县政府牵头,文化负责协调联络,相关部门参加的全县文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使各部门之间建立起协作机制,以便沟通情况,交流工作,统一布置,形成齐抓、共管、共建的局面,推动全县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县、乡镇两级财政部门要保证文化事业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同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并逐年有所提高。要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经费的投入,要对主要面向基层的文化馆、图书馆、文物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三)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繁荣文艺创作。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各类专业性、群众性艺术团体,繁荣文化产品创作,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

农村文化站工作总结篇6

这次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是在我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远程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国农村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总结我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进一步开创我省远程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时俱进、高瞻远瞩,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根据时展和形势任务变化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认真抓好这项工作。今年4月19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意见的汇报,对在全国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重要部署。今年4月底,中央组织部召开了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贺国强同志代表党中央作了重要讲话,对在全国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会后,印发了《中央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国农村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18号),进一步明确开展这项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目前,远程教育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年4月以来,我省作为全国先期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3个省之一,一直得到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曾庆红同志曾先后于**年4月和**年1月两次来我省视察,贺国强同志**年11月和**年6月到我省,都考察了我省远程教育工作,对做好我省远程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我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深入、持续、健康发展。

刚才,会议对我省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贵阳市等单位作了交流发言。在此,我谨代表省委、省政府和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协调小组,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远程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下面,我就学习贯彻中央精神、进一步抓好我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真总结我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试点工作成果

**年4月以来,我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中组部、全国远程办的具体指导及国家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试点工作任务,走出了一条符合贵州省情实际的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路子。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终端接收站点29736个,覆盖了100%的乡镇和998%的行政村;建成功能完备的省级资源库和辅助教学网站,并实现了与全国辅助教学网站和各省及市(州、地)辅助教学网站的互联互通,形成了集“天、地、人”三网合一的传输网络;组建了10多万人的专兼职操作管理、教学辅导和技术服务以及信息员队伍,并制定了一整套面上管理和站点运行规章制度;充分运用远程教育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素质,指导发展种植、养殖、产品加工等生产项目,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我省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国家相关部委的充分肯定,工作经验在中央组织部、全国远程办召开的会议上交流8次,全国远程办简报刊发22次,中央新闻媒体先后宣传报道36次,为在全国全面推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经验。回顾总结我省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坚持把远程教育作为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促进农村发展的重大举措,形成了领导到位、各有关方面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省委常委会8次研究远程教育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省级领导干部建立了远程教育工作联系点,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省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先后派出160多个调研检查组,深入农村指导站点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等工作。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乡(镇)和村也都成立了以党委(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市、县领导干部建立了联系点。省、市、县三级均设立了远程教育办公室,乡(镇)明确专人负责。全省远程教育工作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政府大力支持,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协同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第二,坚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走投资少、见效快的建设路子。各地各部门立足于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实际,统筹协调、合理规划、科学利用、有效整合现有资源,积极探索符合贵州实际的花钱少、建设快、效果好的远程教育建设方式。一是整合“村、校”资源,合理建站。我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依托农村中小学来建立乡镇和村级终端接收站点。全省有75%的站点建在农村中小学校,部分站点建在乡镇和村党员活动室,节约了大量站点和场地建设资金,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实现了村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二是整合资金,保障站点建设和运行。在建设资金的投入上,在用好中央补助建设资金的同时,坚持以财政分级投入为主的原则,充分整合各级各类涉农支农资金。在站点建设和运行维护上,采取省、市、县三级财政按比例多渠道筹措,确保了站点建设的完成和正常运行。三是整合技术资源,发挥网络优势。充分利用省直部门及通讯运营企业的专业人员、设备及现有教学资源,开展教学网站和资源库建设。在省委党校建成容量较大的教学网站(贵州希望网)和省级教学资源库,9个市(州、地)和部分县(市、区)也建立了资源库和教学网站。积极发挥电信、联通、移动等省内外通信公司的优势,不断扩大站点的上网率,已有7000多个站点接入了互联网,拓宽了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四是整合课件制作资源,合力开发“乡土课件”。充分发挥各地和各有关部门在设备、资金、人员、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采取“任务+补贴”的方式,以“乡土课件”为重点,9个市(州、地)和20余个省直部门共同开发制作了1000多个小时的教学课件。通过积极整合资源,达到了节约投资、共建共管、共享共用的目的。

第三,坚持科学管理,推动远程教育工作的规范化、正常化。我省远程教育站点面广、点多、量大、类型多样,要实现统一管理和规范化运行,难度较大。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各级建立起相应的管理运行和激励约束机制,切实提高了站点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制定印发了《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制作了《站点规范化管理》、《怎样当好操作管理员》的教学光盘,形成了站点运行维护保障、“村校结合”以及教学组织管理等工作的规范性要求。指导全省各站点制定了设备管理维护、操作管理人员职责、节目播放、需求信息反馈等规定,不断推进站点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使站点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全省还组建了以乡村干部、学校教师、农技人员为主的服务辅导队伍,为站点发挥功效提供智力、技术支持。加强了省级信息管理系统运用工作,为开展远程教育积累了大量资料,有力地促进了全省远程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四,坚持以“学用成果”转化为着力点,不断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素质与增收致富能力。全省各级党组织坚持运用远程教育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开展政治理论、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了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农民群众的生产技能。按照“学出效果、用出效益”的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培育“学用成果”转化示范站点和示范农户,共建立远程教育示范站点3484个,培育了一批运用远程教育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典型。今年,省委组织部、省远程办、省供销社、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保险公司等部门在全省农村开展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建设试点工作,帮助群众办理项目立项论证、申请小额信贷、提供农业生产服务等,有力地促进了学习成果的转化。各地还通过将远程教育与“双带致富”工程、支农项目等相结合,帮助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解决学用转化等问题,增强了农民群众致富的本领,拓宽了他们增收致富的门路。

第五,坚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各地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推进试点工作与建立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开拓思路,大胆实践,在站点管理、教学服务、骨干培训等方面,探索出了许多有效途径和方法。如广泛开展“村校结合”,发挥远程教育站点对学校教育和农村党员群众的培训作用;把远程教育站点与农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农民夜校、计生站、农技培训基地等建设结合起来,有效实现“一站多用”;整合利用各方面人力资源,积极推进远程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管理、辅导和技术服务等“三支队伍”;探索把站点建设向街道、社区延伸,提高远程教育的辐射功能;积极推行“一站一块实验地”等以站养站的办法,解决站点运行维护经费不足的问题;与电信、联通等部门合作,实施“96188”及“农业新时空”项目,为广大农民群众构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采取“专业学习”小组、“一户一技能”等培训方式,创新“学用成果”转化形式,等等。这些做法对推动我省农村远程教育的开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总的看,经过四年多的试点,我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代远程教育已经成为党员干部和群众了解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精神、学习政治理论、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成为党员干部和群众掌握科技知识、获取致富信息、加快农村信息化的重要帮手;成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加强农村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实践充分表明,党中央在农村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的决策是十分必要、非常及时和完全正确的,确实是一件得民心、顺民意、合民情的实事、好事。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远程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有的同志对远程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的地方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不够扎实,部分站点操作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学用成果转化力度不够,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真正把这件功在当代、利及长远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全面贯彻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扎实推进我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面向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我省作为先期试点省,远程教育工作已有了较好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认真总结经验,根据即将印发的我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的安排,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着力在巩固提高管理使用水平上下功夫,全面加强远程教育“建、管、学、用”各项工作,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大幅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素质,培养造就大批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党员干部和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人才支持。这里,我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要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建”是基础。要坚持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发挥现有远程教育基础设施的作用,有效整合支农、惠农项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优化和拓展远程教育功能,更好地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服务。要根据我省行政村调整合并、部分农村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以及少数无电村通电等情况,及时调整终端站点布局,保证站点全覆盖。要支持和鼓励各地农村发展远程教育分播点、“中心播放户”,进一步解决好远程教育“最后一公里”问题;广泛运用现代网络联接新技术、新手段,努力扩大终端站点的互联网上网率。要加强各级教学资源库和网站建设,优化功能,实现全省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要加强基础设施的维护维修工作,统筹解决好远程教育设备更新换代问题。要结合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工程,进一步规范党员活动室站点建设。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远程教育进社区”试点工作,逐步扩大远程教育覆盖面。

第二,要着力提高教学组织管理水平。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管”是关键。远程教育站点是组织教学培训的课堂和开展活动的阵地,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曾庆红同志提出的远程教育站点“一个点带六个点”的要求,实现一站多用,真正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接收点办成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训点、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切入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示范点、农民群众学习科技知识的致富点、农村进城人员学习职业技能的传授点和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娱乐点。要健全和完善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管理和运行机制,大力推行规范管理和示范站点建设,提高站点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要进一步完善“村校结合”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小手牵大手”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切实做到学校教学与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群众“两不误、两促进”。要探索以行政手段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开发制作具有贵州特色、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乡土课件”,不断满足全省各地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学习需要。要加强教学效果检查评估,制定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把农民群众满意度测评作为检查评估的重要方法,通过检查评估促进教学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三,要着力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学”是核心。要根据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尊重他们的意愿,坚持因时施教、因人施教、因地施教、因需施教的原则,不断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确保教育培训取得实效。要着眼于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深化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着眼于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致富能力,强化农业适用技术的教育培训;着眼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劳动技能培训;着眼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开展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村各类协会成员、农业经纪人队伍进行市场经济和农村经营管理等知识的培训。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坚持抓好每月两次的集中学习,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和带动群众参加学习;坚持抓好教学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吸引和方便群众参加自主学习;积极创造条件,着力探索执业证书培训、学历教育等多种学习形式,努力增强远程教育的吸引力。要大力拓宽教育培训渠道,积极探索远程教育与推行农村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信息、劳动力转移培训、“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以及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等活动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第四,要着力抓好学用成果转化。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用”是目的。要及时将远程教育学习内容转化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果,使现代远程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一是要抓好远程教育学用转化示范带动工作。继续大力推行“一站一块实验地”、“一户一技能”等做法,建立多种形式的远程教育实验基地,将远程教育传授的先进技术先实验、后推广,引导农民群众运用先进技术发展生产。加大示范典型的培育和推广力度,及时发现通过远程教育发展生产、实现增收脱贫致富的典型农户,充分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用农民群众身边发生的鲜活事例来推动远程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推广应用。二是要抓好远程教育学用转化服务帮扶工作。积极探索远程教育学用转化的新载体、新形式,认真抓好“农村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建设试点和推广工作,切实为农民群众转化远程教育学习成果、发展生产做好服务和帮扶工作。本着农民需要什么服务就积极开展什么服务的原则,联合涉农部门,采取联建、委托等多种合作形式,为农民群众提供综合,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在转化远程教育学习成果、发展生产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要抓好远程教育学用转化市场引导工作。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组织、培训功能,大力帮助和扶持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组织培训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大力推广“支部+远教+公司+农户”、“远教+公司+协会+农户”等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涉农企业联系市场的纽带作用,组织、引导农民群众围绕市场需求发展支柱产业或重点产品,提高农民生产的集约化水平,真正把通过远程教育学到的先进适用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能力和经济成果。

第五,要着力加强骨干队伍建设。骨干队伍是远程教育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服务者,是促进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根据远程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的需要,不断扩大骨干队伍数量,改善骨干队伍结构,提高骨干队伍整体素质。完善和落实远程教育骨干队伍考核、激励机制,充分依靠乡村干部、农技人员、农民党员和学校教师,进一步选好配强骨干队伍。积极配合“西部志愿者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三支一扶计划”的实施,努力建立一支人员稳定、业务过硬、爱岗敬业的站点管理队伍。以提高思想认识、提升业务能力为重点,加大骨干队伍教育培训力度。重视和解决骨干队伍人员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和调动工作积极性。各地要根据农民群众的实际要求,组织骨干队伍通过站点辅导、基地示范、送技术入户等活动,为农民增收致富指路子、教方法、传技术;组织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辅助教学网站、声讯等方式,为农民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强远程教育理论研究队伍建设,团结和集聚一批涵盖多学科的远程教育理论研究专家队伍,为远程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加强远程教育高层次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积极开展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的合作,系统培训远程教育工作队伍,为远程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

三、大力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确保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开展远程教育工作,既是中央和省委安排部署的重大任务,也是促进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我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一)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要坚持把远程教育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各级党委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密切配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经常抓,反复抓,抓出成效,抓出业绩。各级党委要把远程教育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纳入年度工作和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三创三强”活动目标考核体系,同步部署,同步推进。要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工作机制,研究解决好远程教育工作机构和人员问题,确保机构健全、人员到位,各项工作有人抓。组织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的有关工作,及时总结工作中的新经验,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进一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二)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资金到位是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基本保障。我省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解决经费问题总的原则是,以我省各级地方财政按比例投入为主,党费、社会力量支持以及市场化运作作为补充,多渠道解决远程教育经费。要统筹规划,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党员电化教育网点建设、农村信息化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结合起来,坚持节俭办事,做到共建共用。按照中央要求,教学资源建设、骨干队伍培训和系统运行维护等保障经费,要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同时,各地也可以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行路子。

(三)进一步加大考核检查力度。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远程教育工作考核和督导检查制度,以各级各部门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工作任务、终端站点开展教学培训、农民群众实现学用转化等情况为重点,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部分抽查相结合等方式,全面了解情况,总结推广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建立全省远程教育工作年度考核和督导检查制度,通过考核和检查,落实远程教育工作责任制,形成责任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奖惩到位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工作向纵深发展。

(四)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新型教育方式,是对传统教育形式的创新和突破,没有现成的路子和模式可循。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深化远程教育、推动农村各项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使远程教育工作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与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把在工作中遇到的资金、技术、资源整合、教学组织管理等各种难题解决好。各级各有关部门领导要加强调研,深入思考,既要研究探索远程教育工作本身的问题,又要研究解决现代远程教育如何促进农村各项工作的问题,增强做好远程教育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创造性。

农村文化站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思考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我市的新农村文化建设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和农民对科学文化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1、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部分农村牧区文化馆、图书馆不健全,乡镇村级文化站名存实亡,即使形式上存在,工作处于长期瘫痪状态。大部分乡镇文化站没有专职人员、没有独立的办公设施、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有的则因年久失修而破烂不堪,严重阻碍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2、文化从业人员素质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缺乏高学历和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干部;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没有形成梯形结构;文化专职干部兼职过多,有效投入文化工作的精力、时间太少。从而造成了一些地区有了图书馆无人来看,有了健身器材无人健身,打击禁而难止的现实状况。

3、资金匮乏正常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目前许多地方的农村文化活动站依赖于乡镇资金的拨款支撑,不少乡镇本来财政就比较窘迫,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工作更是难以为继,文化活动也难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无从发挥。许多农村文化工作站也只是流于形式;有些地方的“农家书屋”虽然也普遍成立,但农民读书难的现象依然存大,首先是真正需要的图书往往看不到或买不到;其次是虽然很多乡镇和村办起了图书室,但无专人管理不能正常开放,其图书只是作摆设和装饰,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由于健康有益、贴进百姓生活的文化活动馈乏,很多人在劳动和工作之余只能靠打麻将、玩扑克牌来打发时间,导致一些家庭问题出现,给农村社会安定带来隐患。表现尤为突出的是:风气盛行,且形式多样化;除此之外,封建迷信及群众信教现象比较普遍。这些现象的产生,不但败坏了淳朴厚重的乡土民风,甚至还容易滋生罪恶,给不法之徒提供活动载体,农民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侵害。

笔者认为,造成以上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领导重视不够。领导重视与不重视文化事业建设决不是有钱无钱的问题,而首先是个思想观念问题。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政府职责所在。但是在一些地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理念被片面地理解,忽视群众的文化需要,农村文化工作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这主要体现在对基层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中,没有将文化建设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列入考核中,有的虽列入考核但所占的比例太小,文化工作好坏对整个考核无足轻重,不能引起基层政府足够的重视,使乡镇领导对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重经济、轻文化的政绩考核制度,已经成为影响群众文化生活的制度障碍,不提升政绩考核中文化工作考核的比重,仅仅依靠基层领导对文化工作的正确认识,要从根本上实现和保障农民基本的文化权益,是不现实的。党政主要领导要从讲政治、讲党性的高度,认识到位,文化工作才会有位置,才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从而解决好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其次,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县、乡两级投入严重不足。有的乡镇把“发展先进文化,加强文化建设”仅仅是“写在纸上、念在嘴上,贴在墙上、印在书上”,而实际投入很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常常面临两难之景:一方面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上面安排的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却为必要的活动经费一筹莫展,更谈不上主动积极地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在经济欠发达的乡镇政府,本身财力有限,更缺少文化自觉。虽然各级政府都要求加大对文化的经费投入力度,但基层政府为了追求短期内的政绩,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现象仍比较普遍。

最后,基层文化站体制不顺畅。当前,许多文化站干部不能集中精力从事文化工作的情况也非常突出。各乡镇名义上都配备了文化站管理人员,但有的在编不在岗,有的身兼数职,大多数文化站工作人员从事的是乡镇中非文化站业务的工作,无暇从事文化工作。特别是近几年乡镇机构改革后,不少乡镇文化站的组织管理职能相对弱化,文化站干部不能很好地履行组织引导和文化辅导的本职,出现“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的难堪状况。熟悉乡镇文化情况、有文艺方面一技之长的文化站干部,本该可以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大显身手,但乡镇领导对文化站建设的忽视,导致文化站对农村文化组织辅导职能的丧失,直接影响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二、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巩固和发展农村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把农村文化建设放在与城市文化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扶持力度。树立农村文化工作的阵地意识、服务意识,把文化工作的重点逐步向农村转移,切实抓好农村文化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内容、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激发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

农村文化站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人才队伍;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254-01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任务,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重要使命,是文化惠民、文化民生的重要体现。为了更好的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走向,本文围绕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并就繁荣农村文化的措施和办法,不断完善我区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机制,进行刍议,以供参考。

一、明确战略目标打造公共文化平台

近年来,农村文化工作扎实开展,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农村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村文化市场逐步繁荣,农村文化网络基本形成,农村文化建设总体趋势良好。

1、建立以区文化馆为龙头,镇、街文化站为载体,村居文化室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成20个村级精品文化示范点,6个基地,即:民间艺术基地、民间绘画基地、妈祖文化研究基地、莆仙戏艺术传承基地、传统文化基地和少儿艺术培训基地;爱国主教育基地2个等。这些基地和示范点能成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平台,在弘扬先进文化,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加快建设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健全完善文化馆的文化设施,使其成为了当地群众文化活动和艺术培训的良好场所。完善乡镇文化站,在各乡镇文化站建有农家书屋115个,率先完成村村按“十二个有”标准建立文化室,使先进文化进宫庙蔚然成风。建成92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健身路径),1个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4个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场所、2个乡镇农民体育活动中心、1个城市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全区79%的行政材、城市社区已建好健身路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占常住人口35%以上。全区共有79个村投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家书屋23个,在全市率先完成村村建立文化室。

二、普及农村文化活动建设基层文化队伍

1、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现有民间职业剧团32个,木偶剧团50个,各类民间艺术表演队伍800多支,龙舟上百队。其中仅黄石镇就有民间职业剧团10个,木偶剧团26个,十音八乐队50多支,男女车鼓队70余支,舞龙、舞狮、舞九鲤、高跷、葵花舞、花篮舞、清宫舞、春江游船、公背婆等各类文艺表演队89支,腰鼓、军乐队17支。这些植根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活跃于农村,农民群众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表演队伍,是农村文化活动的主体,是活跃农村文化活动的生力军。他们依托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莆仙戏开展现代文明小戏加演活动,每年演出达1500多场,观众30多万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也为传播先进文化提供了重要载体。同时,各种形式的文化下乡、电影下乡活动,农村电影2131工程等,增强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不同程度地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公共文化鉴赏,保障了群众参与群众乐的基本文化权益。

2、目前,各乡镇共有115位村级文化协管员。经过多次辅导培训,文化协管员的文化素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这对于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填补了村级文化管理工作的一大空白。

三、现状与对策

1、农村文化基础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有的镇街在旧街改造时,缺乏一盘棋整体规划,原有文化站不是拆除就是挪作他用,“有站无站址”,“空壳文化站”普遍存在。目前,6个镇街仅有1个文化站建成投入使用。全区没有图书馆、博物馆,村级文化室的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无法形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上报的35个精品文化室示范点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个别文化室设施不齐,藏书量全面偏少。二是文艺队普遍存在形式单一,活动单调。所以我们要切实做好农村文化建设规划,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彻底改变“有站无站址”的局面。

2、农村文化建设经费相当匮乏。首先,各镇街的文化活动经费和业务费用未列入地方财政预算,镇街、村居也要相应配套投入经费,缓解文化阵地建设的资金不足等,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其次农村公益文化事业无自身造血功能,虽然多次利用多种方式筹资建设,但仍存在僧多粥少的局面,比如35个示范村的建设,没有财政的投入,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示范典型的作用。文化馆、站业务经费一直处于“贫血”状态,基层文化队伍待遇偏低,无活动经费的保障也制约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3、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存在断层。目前在岗的文化专干大部分变成了包片干部或机关内部管理人员,这是机制之痛。文化专干不专职,个别人员素质一般,经验不足,文化站形同虚设,有站没有人,工作很不应点,很难落到实处。农村文化事业的人才使用问题已经成了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一大忧患。同时,业余文艺人才青黄不接,文艺骨干、文化管理人员、文化专家、文化科研力量薄弱,出现断层,许多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和民间口头文学后继乏人;村级文化协管员选聘机制不顺,一人多岗的情况比比皆是,还有一些人缺乏文化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农村文化站工作总结篇9

论文摘要:针对农村采煤塌陷区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将塌陷区治理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以徐州市铜山县马坡镇姜站村为例进行农村采煤塌陷区上建设新农村的实证研究。

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所占比例超过70%。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煤炭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煤炭开采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采煤塌陷对矿区农村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严重影响和破坏。特别是矿区开采引起的农村塌陷区建筑物开裂、房屋裂缝倒塌、漏雨。严重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受灾群众与矿山企业矛盾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因此,对农村采煤塌陷区的治理和再利用,改善采煤塌陷区农民群众的经济生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农村采煤塌陷区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将塌陷区治理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互补共赢,既治理了环境,又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

1研究区概况

徐州市是江苏省的能源基地。徐州煤炭开采历史已有120余年,其工业储量占江苏全省总储量的93.0%,徐州煤炭工业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煤炭的开采也造成了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致使村镇迁址、良田废弃、交通水利等设施损毁,给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及社会安定带来极大的危害。矿区的群众为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牺牲。

江苏省徐州市姜站村位于徐州市铜山县马坡镇东3km。姜站行政村包含姜站、石宅子、董塘3个自然村,总人数约2500人,耕地166.7hm(其中自然村“姜站”约1100人,占地86.7hm)。该村紧临微山湖,原村址位于徐州市马坡矿采煤塌陷区。姜站村属于黏土质,不适合种玉米、蔬菜等,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单产5250—6000kg/hm2)。该地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最浅处2m左右,但浅层水水质不好,含碱量大。气候条件为常年东风(受微山湖影响强烈,空气质量好)。近年冰雹不多,有暴雨;3~4年一遇的微山湖涨水使周边地区66.7多hm土地受影响,损失100多万元。该村临近微山湖,有部分旅游开发,有一定的旅游开发潜力。到徐州市市区有两条路:东走柳新,西走郑集,均为2级路。该地无铁路,高速公路距该村15km。有京航运河,小码头(土码头)吞吐量10万t,主要运送沙石,正规划扩展加宽为2级航道,改港口。村内无工业,以种植业为主,渔业、养殖业为辅。无农产品加工业。

采煤塌陷对姜站村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破坏。由于采煤塌陷耕地倾斜,原有的水系也受到破坏,水田栽秧用水困难,一半以上村民的房屋出现裂缝,有部分房屋已经倒塌,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2姜站村塌陷区治理与新农村建设

2.1姜站村新农村建设概况近年来,姜站村利用塌陷地补偿款和上级政府扶助资金,投入4000多万元进行了整体改造,重建房屋560余幢,硬化道路10万m,2500名村民喜迁新居。同步配套完善了绿化、亮化等设施,建设了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目前该村90%农户基本达到文明户标准,90%农户开通了有线电视,70%用户装上了电话、煤气、太阳能热水器。

姜站村从塌陷区整体搬迁后,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良好,村内交通道路几乎全部硬化。据调查资料显示,村民普遍对目前村内设施、村内交通状况和绿化状况感到满意。

2.2治理实施方案徐州市区范围内,煤层遍布,村庄搬迁选址困难。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徐州市政府对姜站村的土地复垦主要采取用煤矸石充填塌陷区营造基建用地模式。该模式是将煤矸石的堆放与塌陷区的治理进行统筹安排,利用发热量较低的煤矸石作填料,直接填充塌陷区造地,以用作煤矿基建用地和压煤村庄搬迁的新村址,既能缓和搬迁困难,又能方便村民耕种…。同时,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产建材,即可以减少堆渣用地又造出新地,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2.1建立健全服务组织。成立协调领导小组,专门协调处理姜站村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建立定期协调机制,每月定期召开协调会,使协调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在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矿区建设等方面做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有效地解决塌陷区农村建设中的具体问题。

2.2.2依法和谐拆迁安置。在拆迁安置工作中,积极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地矿关系。坚持“六统一、三公开、一监督”制度,认真做好拆迁安置工作,即拆迁安置工作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分配、统一招标;公开帐目、公开补偿标准、公开安置房价格。分房群众每十户一个代表全程监督,有效地化解了矛盾,切实推动了安置工作的开展。

2.2.3建设环保文明村镇。坚持以人为本,稳妥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确保矿区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在安置群众方面,一是确保群众利益。依照有关政策,对塌陷区土地依法征用或租赁,对房屋拆迁依法赔偿,所有资金一律直接发放到人。二是统筹规划建设。依照村镇规划,本着居民自愿、公开透明原则,集中建设安置区,自来水、路灯、绿化、文娱等公共设施集中配套,实行社区化管理,使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姜站村塌陷区的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既治理了环境,又解决了搬迁村庄征地困难的难题,为其他矿区塌陷区内村庄的搬迁、建造工作提供了示范性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3相关保障措施采煤塌陷地治理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关系着塌陷区村民的生活问题和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必须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塌陷区综合治理的顺利进行。

2.3.1成立专门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塌陷区的开发利用,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因此,成立由政府领导负责、有关部门参加的工作领导机构,并全面负责实施方案的拟定,物资、资金的筹措,制定有关规章等,对新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管理、监督和检查是关键所在。

姜站村在新建的过程中,由马坡镇政府和马坡建管站、村委会3方组成了综合治理领导机构,政府负责实施方案的拟定,资金的筹措;建管站负责控制房屋质量,村委会负责监督。3方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用。

2.3.2多方融集资金,将塌陷区治理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塌陷区治理过程中,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明确开发主体的权益和责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资源及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关系,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的科技研究,探索适合区情的整治方法。姜站村的建设资金来源中,有一部分是村民的自筹资金,借助于塌陷地补偿款和上级政府的扶助资金,有效的调动了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2.3.3制定综合治理的优惠政策。为调动各方面开展塌陷区治理和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政府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予以鼓励。如复垦的土地用于农、林、牧、副、渔的,依照国家政策,可规定承包合同一般稳定在30年不变,优先提供科技信息服务等优惠政策。

2.3.4加强塌陷区建设方法的研究。运用生态学、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强塌陷区综合整理方法的研究,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象。

在姜站村的建设中,主管部门遵循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减少浪费的原则对塌陷区进行整治。采用煤层顶板注浆加固的技术减少开采区地面沉降量,用煤矸石充填塌陷区,利用煤矸石作为铁路、公路、农村道路的建筑材料等,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力提高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使矸石的排放基本上不占或少占用土地等技术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3结合塌陷区治理建设新农村的思考

3.1采煤塌陷区的危害与治理煤炭开采造成的农村采煤塌陷区的主要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造成大面积土地破坏,使农民失去耕地;②土壤质量下降,造成农作物减产;③水源污染和水位下降,导致用水危机和生态环境破坏;④地面沉降,造成房屋、道路、沟渠等建筑物损坏;⑤煤矸石、粉煤灰和工业废弃物占地造成环境污染等。

农村采煤塌陷区的整治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经济、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也关系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村塌陷区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煤塌陷地治理,直接关系到解决“三农”的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徐州市是江苏省的能源基地,为江苏省的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煤炭的开采,同时也造成了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矿区的群众为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牺牲。徐州市全市已有106个村庄搬迁,涉及10万余人,塌陷耕地1.4万余hm,失去土地的农民无地可种,无工可做,失业人数达7.8万人。由于采煤后土地塌陷,给塌陷区群众生存、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为了帮助采煤塌陷地农民开辟新的收入来源,江苏省财政专项投资进行开发扶持。同时,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鉴于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有限,将农村塌陷区的扶持资金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资金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实现互补共赢。

3.2结合塌陷区治理建设新农村实现互补共赢’

3.2.1节约土地和建设投资。通过对农村采煤塌陷区的整改,复垦后的土地建设新农村住宅。重建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村落环境。使采煤塌陷坑得到有效治理,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还节约了农村向外地迁移的成本,如征地费、地上附着物赔偿费,失地农民安置费等的建设投资。同时,也缩短了塌陷区新农村建设的周期,使矿区采煤塌陷区的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增强经济实力和经济适用性,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农村文化站工作总结篇10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及县委6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创新农村水利发展机制,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进程,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提升水利保障能力,确保圆满完成“十二五”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标任务开好局、起好步。

二、目标任务

计划投资5.48亿元,完成土石方480万立方米,开工建设省世行贷款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项目(永幸河枢纽拆除重建、城北湖排涝站新建)、茨淮新河灌区凤台县龙江闸加固改造工程项目、茨淮新河灌区凤台县菱角湖站拆除重建工程项目、国家重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凤台县村级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实现见效面积30.3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0.1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1万亩,改善除涝面积6万亩,新增旱涝保收农田0.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5.0万亩,解决2.7749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重点工程

(一)县级重点工程:共10大项,计划总投资4.20亿元,完成土石方156.17万立方米。

1、省世行贷款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项目(永幸河枢纽拆除重建、城北湖排涝站新建),总投资2.59亿元,完成土石方33.5万立方米,装机5台套,单机容量1250千瓦,总装机6250千瓦,设计排涝面积314平方公里,设计排涝流量80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55万亩,设计灌溉流量40立方米/秒。

2、茨淮新河灌区凤台县龙江闸加固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872万元,土石方3万方立方米,其中包括龙江闸加固工程、排涝涵洞工程、五里桥站恢复重建工程和龙江桥工程等。

3、茨淮新河灌区凤台县菱角湖站拆除重建工程项目,总投资2688.56万元,完成土石方6万立方米,排涝面积19.5平方公里,城区排涝标准采用10年一遇标准。

4、国家重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涉及关店和丁集两个乡,总投资1899万元,治理面积3.15万亩,土石方40.14万立方米,砌体6548立方米,混凝土10423立方米,修建防渗渠36.2公里,修建泵站57座,大中沟清淤20.1公里,各类配套建筑物526座。

5、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总投资1283.72万元,土石方4.06万立方米,铺设管道191.605公里,改善大兴集、关店乡、新集村、凤台九中、丁集中心校、张巷小学共2.774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6、凤台县村级泵站更新改造项目,总投入2000万元,建设电灌站268座,总装机367台9366千瓦,受益面积34.2万亩。

7、杨村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887万元,土石方30万立方米,修建防渗渠27公里、泵站9座,铺设生产路14条10公里。

8、尚塘乡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4794.41万元,土石方38.18万立方米,修建防渗渠112公里,疏浚沟渠168条91公里,铺设生产路65条59.5公里,修建泵站38座。

9、凤凰镇现代农业项目,总投资360万元,土石方1.9万立方米,修建防渗渠13公里,修建泵站3座。

10、茨淮新河灌区高效节水示范项目,总投资1298万元,涉及界西、界沟、曙光3个行政村,耕地约1万亩,受益人口0.45万人。

(二)乡镇(含经济开发区,下同)重点工程

1、堤防加固。共15条35.05公里,土方125.7万立方米。主要有钱庙乡许大湖圩,刘集乡花家湖圩,岳张集镇后岗圩、济河圩、大台圩,凤凰镇岗胡圩,桂集镇金岗圩,新集镇淝右堤、大小舟湾圩,李冲回族乡邱家沟圩,丁集乡依沟小宋庄保村圩等。

2、大中沟疏浚。共25条163.93公里,土方122.87万立方米。主要有钱庙乡钱岭河,古店乡友谊沟,岳张集镇红旗沟、跃进沟,丁集乡幸福沟,杨村乡港南新河,新集镇王集大沟、左集大沟,朱马店利民沟,大兴集乡幸福沟等。

3、塘坝扩挖。共51口,总面积8838亩,土方75.4万立方米,蓄水量240.51万立方米。主要有杨村乡曾圩南塘,桂集镇颜王大塘,古店乡童圩村塘,凤凰镇高皇村塘,钱庙乡站西塘,尚塘乡郭王村港湾大塘等。

四、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各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如平原洼地治理、国家重点小农水、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村级泵站更新改造等均成立工程建设指挥机构,以保障工程正常施工,顺利建成。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精心组织实施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协调配合,全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二)明确职责,狠抓落实。继续实施县几大班子领导水利工作联系乡镇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制度,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三)抓好典型,积极引导。坚持典型引路,树立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组织、进展、成效等方面工作突出的先进榜样,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采取印发简报、通报和典型经验汇编、组织现场观摩等方式进行推广,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态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造声势,鼓干劲,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四)强化监督,确保质量。一是行政监督。县领导按照分工检查指导农建工作,解决难点问题;二是技术监督。所有重点工程均按“四制”要求实施,县水利技术人员会同工程项目监理负责现场跟踪

检查。三是财务监督。由财务审计部门跟踪审计工程施工和建设的整个过程,严格按照制定的经费管理办法操作,严格执行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