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生英语自我介绍十篇高中生英语自我介绍十篇

高中生英语自我介绍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25:10

高中生英语自我介绍篇1

新学期伊始,刚刚送走上一届高三毕业生的我又回头接手了新一届高一新生的英语教学工作。高一新生在经历了中考的艰苦努力之后,对崭新的高中生活充满了憧憬和期待,期待更高深的课堂知识,更丰富的课余生活和更令他们欣赏和敬佩的老师。比起教官在军训中短暂的一周生活,教师对学生高中三年的生活和学习甚至一辈子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课任教师的第一节课不但关系到老师能否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而且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我在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使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严谨而有序,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一,穿戴整洁,衣着得体。

高一学生,大多是14-15岁的花季少年,根据经验,这个年龄段的人最富于浪漫与好奇,最富于憧憬与想象。在课任教师还没有进入教室之前,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期望在脑海里勾画着某门学科教师的轮廓与外貌特征,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提前划好的标准衡量着即将踏入他们的教室与即将踏入他们生活的教师形象。所以课任教师在第一节前适当的注重一下自己的外在形象显得很有必要。整洁的穿戴,得体的衣着会给学生的第一视觉留下美好的印象,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和,敬佩和友善的感觉,为今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设下伏笔。

第二,初步的介绍。

初步介绍的内容应包括欢迎大家升入高中、高中阶段的课本的结构、每个单元上课的步骤、自我介绍等。初步介绍的形式应该尽量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儒雅风范。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用英文自我介绍是必然的,但是千万不能像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有联系有根据的自我介绍让学生们不仅认识记住了这位教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了一定的知识。mynamewuJing,w=win,U=understand,J=joy,i=intelligent,n=natural-born,G=graceful.这样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后来笔者的这种自我介绍影响了很多学生的思维。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些学生参加了英文演讲、朗诵、口语比赛等,而这些英文类的比赛,在预赛时都要求流利的英语做自我介绍,学生套用我的方法,给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一名年轻教师而言,自我介绍不能言过其实,但也不能太过谦虚,否则新生们会降低对年轻教师的认可度,甚至会直接影响以后的教学。

第三,介绍学英语的重要性。

这一部应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使用范围最广。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英语是互相交流的工具、相互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现实生活离不开英语。此外,随着人类步人信息时代、数字时代,世界距离大大缩短,生活在这个“地球村”上,与外国的接触,日益频繁,懂外语也就显得更为重要。将来我们晋级、评职、获学位、考研究生等,英语过关也是一个必备的条件。在高考中,英语分值占很大的比例,英语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自己三年后高考的成败。通过这样的介绍,引起学生对英语以及英语老师的重视。

第四,简单介绍学英语的基本方法:

要想学好英语,必须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1.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做到多管齐下,即眼看、耳听、脑想、口说、手写,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勤学好问,学英语要做到“勤”字当头,勤用心、勤记、勤练、勤问、勤归纳比较。特别是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问同学、问老师等来解决问题,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3.积极大胆,对于我们来说,英语是一门外语,初学时出错或读不准是自然现象,因此,我们要打消畏惧心理,积极大胆地去练习,不怕出错、不怕读不准,甚至不怕别人笑话。

4.勤练习多用,熟能生巧。学好英语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学好它的确是一件苦差事,我们应该做好吃苦的准备,苦中求乐,苦练多用,方可熟能生巧。

5.持之以恒。要想学好英语,单靠一时的激情和冲动、只图一时新鲜是不行的。它是一项长期工程。只有持之以恒,才会学有所成。否则,只能半途而废。

第五,提出你对学生的要求:

1.一支笔:准备好一支红笔,记笔记时用。

2.两勤:上课勤做笔记,课后勤问问题。

3.三步:课前预习,找疑点;课中认真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做练习。

高中生英语自我介绍篇2

英语面试的微风,早已浸润在每位考官的心中,如果你仅仅向他们出示Cet-4,Cet-6的证书,相信他们的眼光在你身上停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英语面试,“面”的是英语技巧,“面”的是英语口语的运用能力,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好,那么,即使你身为状元郎,也休想挎着公文包踏平他们的门楣。

现在,英文自我介绍这一“必修科目”,已被众多企业不约而同的安排在正式面试开始时的第一步,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英语面试中的“开门炮“我们自然不可对它马虎大意。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英文自我介绍模板已经在网上“泛滥成灾”,稍加以搜索,便能出现大量的相关词条,那么,这是不是就代表着,只要对英语自我介绍只需稍加修改,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对于考官而言,一个没创意,没特点,没灵魂的英文自我介绍除了浪费时间以外是毫无益处。所以,若你想在英文自我介绍上有所造诣,有所创新的话,那就大胆的告诉他们你的特点吧!

请注意,特点不是优点,在英文自我介绍当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你必须告诉他们,你的性格、特点、专长,都是为这家公司量身定做的,比如以销售为例,在销售中,哪些品质最为重要?或许你的脑海中会想到激情,自我激励,沟通性,耐心等因素,好,这就是考官真正用的东西,有了这一思路,你就可以将其“组装起来”,然后再加上注重下单词拼写和语法,并保持一颗淡定的心态,只有这样,你的英文自我介绍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击穿考官的心房,让他们打从心里认为,恩!这家伙我要了!

高中生英语自我介绍篇3

1  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融入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重视对英语文学和文化的介绍和传播,但对本土文化的介绍和传播很少,中国文化缺失现象严重。英语课本中绝大部分文章都是由英文原版素材改编,其内容都是介绍的英语文化,课堂上缺失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对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弱,英语应用能力普遍较低,他们本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就不充分,更无法用英语来进行跨文化交流。因此,高职英语中融入中国文化的教学建设研究亟待进行。

2  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具体途径

高职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要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输出能力,使学生能用英语表达和传播中华文化,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1修订教学指导方针,重视文化对等观念的灌输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制定因地制宜的教学大纲,通过把中国传统文化纳入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细则中,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和介绍我国本土文化知识的能力,克服语言交流障碍,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对国内传统文化的输出能力。

2.2深挖英语教材内容,重视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平衡

目前,高职英语教材中的内容,基本都是由英文文章改编而来,教材中的内容描述的是国外的事情,人名都是外国名字,故事所发生的背景也是在国外,对中国文化内容的体现却寥寥无几。因此,中国文化的缺失已成为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教育不足的重要客观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需要调整教材编写的规划,高职英语教师还要深挖所用教材的已有内容,补充相关的中国文化知识,把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教育贯穿到教学之中,弥补以往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

2.3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教学内容,将中国文化和行业文化融入课堂和课外活动

在“互联网+”的时代,移动通信技术为高职英语的线下教学提供了新途径。教师可以利用微信或者移动学习app组建学习群,让学生加入群中,然后定期通过网络为学生推送学习资料。以介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主线,将中国文化中最经典、最具价值的内容用英文进行通俗易懂地介绍,引导学生领悟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帮助学生学会相应的英语表达。教师可以从中国神话、中国饮食和茶文化、中国传统服饰、中国传统建筑、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中国手工艺艺术、中国书法和山水画、中国戏曲和音乐等多个方面介绍相关的英语表达,用英文将中国文化的概貌展现给学生,最大程度地弥补以往高职英语对国内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教授的不足,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从而实现文化育人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4提升教师自身文化素养,转换观念,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要明确理解国家和社会对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中西方文化的平衡教学为基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树立科学的文化价值观。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鉴别能力,还能避免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培养学生文化平等、文化包容的价值观,从而在“跨文化的交际”中以平等的姿势来实现有效的交流和沟通。[2]

2.5完善高职英语中中国文化教学的评价机制,督促中国文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在高职英语教学评价和考核中,应当适当纳入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评价细则。评价和考核方式可以采取多维度的方式,如在学生口语考核中纳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介绍;或者对教学内容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意识、教学创新性、教学方法等进行评价,督促教师不断创新中国文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促进中国文化教学的有效实施[3]。

高中生英语自我介绍篇4

一、英语简介

教师可用英语在课堂上对学校、对自己、对课程作简要介绍,由于受英语水平所限,大部分学生的状态可能是“鸭子听雷公,不知所云”,其实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想提起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们了解大学英语与之前中学英语授课是有所不同的。这是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因此教师要格外注意。服饰方面要避免穿奇装异服,又不能太死板,要做到大方得体,有特色,最好能体现教师年龄阶段的时尚。这是学生认同教师的第一步,也是抓住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另外,教师要给学生留下一个富有激情和精神饱满的形象,通过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肢体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可用自己的饱满激情去感染学生,用亲切的话语去鼓励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相互自我介绍

任何一门学科,第一堂课上的师生相互介绍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但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的第一步,同时也能为教师以后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教师用一些相对简单的英语再次自我介绍,先给学生一个示范或是采用多媒体以生动的图片为背景,或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教师相关情况,学生看到就会觉得比较好玩,兴趣就又提高了一些。然后,让学生逐一进行自我介绍,可能有些学生英语实在太差,不知道怎么说,为了避免给这部分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也可提供一些句型,帮助其完成这一环节。在所有学生介绍完之后,鼓励学生用英语来向教师发问,当然问题中会有一些隐私问题,如年龄、婚否等,告诉学生也无可厚非,这样可增添师生的亲近程度。这个环节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相互熟悉,同时教师也能大概了解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到底如何。

三、交待学习目的和方法

通过“为什么要学习英语”“能不能学会英语”“怎么学会英语”这三个问题向学生们交代学习英语的目的和方法。

可以举一些实际的例子,如,学好英语,毕业时就可以考虑应聘一些有英语要求的职位或者去外企,可以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再如,现在国人热衷旅游,很多年轻人更是梦想着能有机会周游世界。英语又是一门世界通用语,学会英语,出国旅游中可以更便利地和当地人交流,买东西时也可以自由地讨价还价,可以不会被导游“黑”到,结交外国朋友的机会也就更大。

至于能不能学好英语,可以告诉学生,答案是肯定的。有数据表明,多数智力正常的成年人通过3000小时左右的加强训练就可以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3000小时是多久呢?是125天,是4个多月。所以学一门语言耗费时间,并没有多难。“只有不想学,并没有学不会。”接着我会分析学生的问题,为什么很多学生学习英语超过6年了,却连一个简单的英语句都无法表达?一方面,是由于中学课堂教学的语法化、知识化,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考试,拿高分;另一方面,缺少语言练习,在过去的6年中除去老师的课堂讲解,真正练习说英语的时间有多久呢――很多学生其实是1000个小时都没有,更何况是断断续续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效果当然不理想。

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学会英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哪场考试获得高分,而是真真正正学会应用这门语言,想要学会英语,只要遵循两个原则就够了。

一是确保时间精力投入。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很想学,但我没有时间”。这实际只是个偷懒的借口。学生每天上网玩游戏的时间、发微信的时间、看微信朋友圈的时间、闲聊的时间,这些哪怕只要少做一样,把时间花在听听英语,看看英文杂志或者读一些经典美文上,那么日积月累,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中生英语自我介绍篇5

【关键词】口语教学消极心理包容

“哑巴英语”是多年以来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常态现象,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我们的教师也意识到了“哑巴英语”的危害,为此不少教师已经开始尝试和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并试图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一、英语口语消极心理产生的原因

1.怕错的表现。很多学生在英语口语训练中都试图追求百分之百的正确,这种怕错表现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会仔细的聆听学生说出的每一个单词,一旦学生出现了任何错误,教师都会及时的指出学生的错误,同时也有一些教师在指出学生错误的时候带有很强的负面情绪,使得学生在口语训练中不敢开口,唯恐自己的错误成为众矢之的,也怕由于自己犯错误而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嘲笑,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说英语的心理障碍。

2.缺乏自信的表现。学生之所以会在英语口语训练中产生不自信表现的原因来源于多方面,一是学生本身的自卑感。很多学生从小就表现的性格内向,他们不爱说话,不爱与人交流,在接触了高中英语口语训练的环节时,这种自卑的表现就会愈加的强烈。二是学生对英语知识掌握的不够熟练。事实上高中生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他们在英语基础知识上的掌握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当这部分学生需要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表达出来时,必然会产生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三是学生在当众说英语存在的心理障碍。一些学生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功底,但是一旦让他们在大家面前来说英语,他们就会表现的比较怯懦。上述几种原因共同导致了学生在英语口语上不自信的表现。

二、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心理的障碍

1.真诚的关爱每一个学生。既然学生在英语口语训练中存在消极的心理情绪,那么我们的教师就要首先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从根本上来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让学生摆脱英语口语给其带来的阴影。为了更好、更快的让学生走出消极的学习心理,教师要能够真心的爱护自己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样教师才能真心的为学生所想,也才能更深入的理解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一些不健康的因素。

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的评价学生。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教师,他们对学生的表现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或是以批评的评价模式为主,或是评价的较为模糊,从而失去了评价的效果。教师应该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所有问题,对于学生的进步要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对于学生不理想的表现,教师要给予有效的鼓励,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评价中认准方向,提高自我。

2.对学生的错误拥有包容的胸怀。教师对学生抱有怎样的胸怀对学生的口语训练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带有很大的个人主观色彩,即教师单方面的认为英语口语实际上是再简单不过的学习内容,学生却产生如此的学习效果实在是令人可气,教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误的想法呢?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一想高中生的学习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这样教师就不会觉得自己的学生如此不堪了。

例如在一次的英语自我介绍中,一个英语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最简单的自我介绍,全篇自我介绍都是围绕“iam...”、“ilike...”、“iwant...”等最基本的词汇和句子展开,面对学生这种“低级”的自我介绍,我并没有苛刻的批评这个学生,而是从鼓励出发,让学生在鼓励中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我是这样评价这个学生的自我介绍的“老师在你的自我介绍中没有发现一丁点的错误,这是值得表扬的地方,同时我发现你还会使用排比句呢,都是一样的句型啊,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自我介绍是否太过于普通呢,别人听了你的自我介绍之后能知道这是你吗?”听到我的评价,这个学生既感受到了我对他的评价,也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在自我介绍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在和谐欢快的氛围中,学生在口语训练上又迈进了一步,我相信学生消极的心理状态也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3.坚持由简入难的原则。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要严格遵守由简入难的教学原则,很多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训练复杂的口语内容,这无疑会给学生的口语学习雪上加霜,教师只有从简单的口语内容入手,才能逐步的培养学生对口语的自信心。比如在一开始教师可以从让学生在课堂上读一些新学习的单词开始,让学生在单词朗读的训练中逐步的提升对简单口语的自信心。紧接着教师便可以逐步的让学生说出一些简单的句型,让学生可以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能说出来的句型,从而让学生感觉到:说英语其实也没那么困难。

总而言之,学生消极学习心理的产生并不是无中生有的,也不是可以在短时期内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的,所以我们的教师要以足够的耐心和正确的方法来引导自己的学生,尽可能的通过全方位的努力来提高学生的口语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高中生英语自我介绍篇6

片段一:游戏导入

t:areyouaboyoragirl?Let’splayagame.

Game:i’m…i’mnot…

t:i’magirl,i’mnotaboy.whataboutyou?

S1:i’mthin,i’mnotfat.

S2:i’mtall,i’mnotshort.

t:Yes,good.nowwehavemanyfriends,let’ssee.

theboyispaul.

Heistall.

thegirlisJean.

Sheisthin.

thedogistong.

Hishair’slong.

thecatisBall.

Hereye’ssmall.

【这节课设计的总任务是:Howtointroduceyourselfindailylifebyusingwhatyouhavelearned.(如何运用所学句型在交际与生活中进行自我介绍?)为完成这个总任务,沈老师分为两个步骤:语言输入(Languageinput)和语言输出(Languageoutput)。片段一为语言输入,也就是任务实施前的准备,使学生掌握要完成任务必须用的目标语言。沈老师先通过freetalk层层引入课题,一开始问的是what’syourname?what’syournationality?当一个孩子回答i’maChineseboy后,沈老师立即引入到areyouaboyoragirl?的提问,自然地引入课题。在片段一中,她又通过i’m...i’mnot这个游戏引入本课中出现的表示人物特征的单词thin,tall,long,short以及句型i’m…i’mnot...

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新词,寓教于乐。之后呈现的rhyme也非常有节奏感。paul,tall;Jean,thin;tong,tall;Ball,small等词的对应,巩固了新授词,为之后的输出铺垫。】

片段二:介绍nancy

t:wehavetwofriendsnamednancyandLiutao.let’sfirstmeetnancy.Listen!

t:trytointroducenancy.

t:Guess,whatwillnancysaynext?

【片段二在呈现关于nancy的一段自我介绍时,沈老师把听的过程分两步走,先说再听,先听后说,先输入后输出,注重对学生听力的培养。听力完成后,进行课文解读,请学生根据所听内容介绍nancy。完成课文内容的解读后,沈老师又进了一层,继续让学生说一说nancy还会怎样介绍自己,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尝试创造语言。有的学生说:“myeyesarebig.”有的说:“myskirtisshort/nice.”学生在输入充分的情况下,输出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片段三:招聘启事

t:ourchildren’sstadiumneedsomenewbroadcasters.Youcantry.我校娃娃电视台需招聘一些英语播音员,欢迎学生报名参加面试,面试内容:自我介绍。Firstgroupdiscussionandthenpresentation.now,begin!

t:nowiwillinvitesomegroupstopresentation.

t:Somuchforthepresentation,let’sdolistenandcircleexercise.

高中生英语自我介绍篇7

一、词的内在含义

许多词语(无论是英语、中文还是其它语言)在不同的句子里,在不同的语境下,有多种意识,这就是词语的多义性。词的多义性(polysemy)主要是由于词语本身体包含内在语义(connotation)和表层语义(surfaceSemanteme)两个层次。内在语义是一种潜在的概念,是词源所固有的成分,是词根、词缀的原义;表层语义则是内在语义在千变万化的情况中衍化出来的具体形式。因此,内在语义决定词语的本质,而表层语义决定的是词语在具体情况下的具体解释。

这里,我们试举Subject一词作为例子来观察词语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Subject一词,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大词典》中,共有17个词条,这是一个典型的多义词。观察一个词的内在语义,重要的是考察其词源及词根、词缀,Subject是由中古法语中的subjacere融人中古英语的,它来源于拉丁语中的subjeetus。在拉丁语中词缀sub=under,词根ject=thority,由此可见,Subject意为throw…under(authority)即把…置于(权威)之下。这就是subject一词的内在语义。以此内在语义为本,它所衍生出来的表层语义非常的丰富。

1、作为动词

a)ancientRomesubjectmosetoofeuropetoherrule.古罗马征服了大半个欧洲。这个句子中,意为“征服,使隶属”,英语解释为“get…undercontrol”,其内在语义仍然是“throw…undercontrol”即置于(古罗马权威)之下。

b)thelocationoftheislandinthemiddleoftheoceansubjectsittofrequenthurricanes.该岛地处海洋中心,因而常里到咫风的袭击。Subject…to可以释为“使…经受”,即“expose…to”,但本义仍是“thows…under’’,置…于(咫风的权威)之下。

c)theplanwillbesubjectedtoapproval.该计划将呈请批准。(“besobmittedto”,置于上级权威的审核之下)

d)ourexportsinthislinearesubjectedtotariftrateof50%inCanada.我们的此类商品在加拿大应证的关税率为50%。(“beimposed”置于征税条例的管制之下)

2、作为形容词

a)weareallsubjecttothelawsofnature.我们都要受自然规律的支配。(置于不可抗拒的自然力之下)

b)Hewassubjecttoridieuleinhislife-time.他生前常常受到嘲笑。(置于嘲笑之下)

c)oncethecargoisunloaded,itwillbesubjecttotheusualcustonsprocedures.货物一经卸下,遨生昼办理例行的海关手续。(置于海关条例管制之下)

d)ourplansmaychangesubjecttheweather.我们的计划可取决于天气情况而改变。(置于天气情况的权威之下)

3、作为名词

a)whatbookshaveyoureadonthissubject?关于这一题材你看过哪些书?(某事被置于众议之下)

b)ienjoymathsandthatwasmybestsubject.我喜欢数学,那也是我成绩最好的兰科(须将时间精力置于其中)。

c)Rabbitsandmieeareoftensubjectformediealexperiments.免和鼠常被用作医学实验的3生象。(置于某动作之下)

d)HeisaBritishsubject.他是英国国民。(置于君主或国家统治之下)

e)what’sthesubjectofthesentenee?这句语的主语是什么?(将其它成份置于从属地位)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Subject一词从词性到释义变化多端,但是内在语义却万变不离其宗,就是“throw……under”。

此外,由ject=tothrow,还可以变换词缀,衍生同根词。如:

abject=away+throw被抛弃的

Conjecture+together+throw推想,估计

Dejected=downl+throw扔下

eject=tout+throw逐出,排斥

interject=between+throw插人

project=forward+throw投射

reject=back+throw拒绝

traject=across+throw轨迹从对reject一词的考察可以看出,尽管词语的表层语义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本质仍然是内在语义在起作用。学习英语如果能有意识对类似subject这种有着深刻内涵、表层语义繁多、活用难度较大的词语进行构词分析,探索词源,掌握词根词缀的原意,弄清内在语义和表层语义的内在联系,通过词缀的组合,拓展表层语义的外延,就不会对繁多的释义感到不知所措,同时能够提高词语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在遣词造句、提高英语交际、修辞能力等方面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英汉语义的对应关系

中国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会认为,英文单词和中文释义是一一对应的。比如,说到Crab就想到“螃蟹”,说到introduee就想到“介绍”,说到teaeher就想到“老师”。事实上这种认识是十分片面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当这些词汇落实到句子或段落时,在口头上、书面上甚至在思维上常常会出现所谓“中国式的英语”(Chinghsh)或者是“不象中文的中文”。

无论学习哪一种语言,在遣词造句上必然会遇到外语与母语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英语与中文的对应关系上有三种情况:完全对应、部分对应、缺乏对应。

1、完全对应

这一部分最容易理解。例如,crab对应“螃蟹”,ant对应“蚂蚁”,plasticS对应“塑料”……这二者之间就象两个完全相合的圆,在同一个平面上完全相互对应。因此,这些词汇在实际运用中一般不会出现差错。但事实上,这样的对应相对较少。

2、部分对应

一个概念在两种语言中只有一部分是交集,而更多的部分却互不搭界。这样的情况可能是最多的。但是却往往没有引起学习者足够的注意。这里我们试举“introduce”和“介绍”一例来进行剖析。例如:Letmeintroducemyself:mynameisBill.(请让我自我立里:我的名字叫比尔。)

“介绍”可以是“从中沟通,使双方相识”的意思,“introduce”也有.“causetobeacquainted”的意,在这一局部概念上,二者之间的内涵互相吻合。可问题是中文的“介绍”是否完全等同于英语中的呢?,

让我们再来看看以下的例子。

李教授向他的学生们介绍了一个新书。

这里的“介绍”并非一般定义上的“从中沟通,使双方相识”,而是具体化的“suggestfavorably”或“presentasworthyofacceptance”因此,能反映此确切内涵的应是“recommend”。此句应译为:prof.Li.recommededanewbooktohisstudents.又如“市、县官员向他介绍了他们的机构对塌方事件进行联合调查的情况。

此句中“介绍”的内涵是“togivedetailedinformationto”因此确切的用词应为“brief’’全句应译为:Hewasbriefedbycityandcountyoffieialsontheprogressofthejointinvestigationbytheirageneiesintothecave一in.再如,该退休教师向新教师介绍了他的教学经验。

此句中“介绍”也不是“从中沟通,使双方相识”,而是“conveytoanotherorhanddowntoanotherwhoisyoungerorcomeslater”,反映这一概念的应是“passon”,全句应为:theretiredteaeherpassedonhisteachingexperiencetothenewconers.反过来看introduce,在以下所举的例子当中,都不适合用“介绍”来解释:

tobaccowasintroducedintoeuropefromallleriea.烟草是由美洲传人欧洲的。

eleetronictechnologyhasalsobeenintroducedintotraditionalChinesemedieine.中医也采用了电子技术。

Relativepronounsintroduceadjeetiveclauses.关系代词引出定语从句。

Heisapttointroducenewidessintothebusiness.他敏于在企业中引进新的思维。

Dressingdesignersintroducenewfrshionseachyear.服装设计师每年都推出新的款式。

thedoctorintroducedalongtubeintothesickman’sthroatsohecouldbreathe.医生在病人的唯头插人一根长导管使他能呼吸。

由上述例子可以说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有些词的语义虽然有部分的对应,但是,从整体上看并不存在概念的完全等同。

3、缺乏对应

由于民族特点、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不同语言的词汇之间都存在着不对应的情况。例如:中国学生叫“王老师”、“李老师”,有人就会想当然地用英语称为“teacherwang”“teadcherLi”,事实上“老师”作为一种礼貌的称谓,在英语中是没有对应词的(teacher是和作为职业的“教师”相对应的)。若要放在姓名之前,一般都用mr.或ms.相称,如果是对教授也可冠以“professor又如,“事后诸葛亮,英语是“hindsight”,而美国人常说“mondaymornigquarterbaek”“诸葛亮”在这里役有对应词。

高中生英语自我介绍篇8

关键词:文本比较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价值取向

在外语教学所涉及的范畴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饮食起居等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准则和价值观念等等。这里的文化不仅仅包括语法、词汇等方面的文化差异,而更注重在具体使用语言时所体现出的文化。

一、文化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对于旧教材而言,《小学英语教学与教材编写纲要》提到,“外国语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对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技术、科学、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从小学开始学习一些英语,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开阔视野,培养语感,发展智力和提高文化素养”。而在教学目的、目标方面则没有做具体规定。

新课程改革后,《英语课程标准》对教材文化意识方面的规定则更加具体。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对一般的赞扬、请求等做出适当的反应;知道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知道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的名称;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

一直以来,人们往往都将注意力放在语言的形式上,而对于语言文化、跨文化意识却没有引起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占的比重很低。旧教材注重语言知识、语音和语法规则的教学,而对于文化的教学却很少渗透。教材中多以宣传中国的文化为主,课文内容里主要介绍中国的名胜古迹,科技发展之类。单词也以中国的节日、名人为主,像植树节、吉普车、鼓、孙悟空、雷锋以及一些食品等名词。而对于外国的文化介绍则涉及很少。例如:第二册教材中的对话:

a:Hello.areyoufromShanghai?

B:no,i’mnot.i’mfromFujian.whereareyoufrom?

a:i’mfromBeijing.andwhereareyoufrom?

C:i’mfromHangzhou

a:B:it’saniceplace!

对话当中主要涉及中国的城市,对于外国的城市却没有涉及。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国际交流日益增多的今天,新教材开始注重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新教材一、二册每个单元都设置了文化角,引入和介绍中外的文化,主要介绍了各国的节日、各国的国旗和珍稀动物、饮食习惯和风俗。对于文化角的设置这点是非常新颖的。第一册第二单元插入的歌曲泰迪熊也是一个外国文化的引入。新教材也有对各国国旗的介绍,但是没有提到偏好的问题。第三册开始文化角改成了“Goodtoknow”,主要还是介绍中外的饮食习惯、生活起居和常识、公共场所的规则和风俗以及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基本都是中外一些不同之处的介绍和比较。新教材对文化的介绍非常详细和具体,而且还专门设置篇幅介绍文化,表明了当今对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

二、新旧教材所体现的不同文化

从对新旧教材以及《纲要》和《标准》的比较分析来看,新旧教材实际上分别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

旧教材对文化的要求是尊重和包容异域文化,而重点在培养学生理解、热爱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能够适应我国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教材则要求对文化的掌握重在“均衡”,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跨文化意识。新教材总结以往教材的编写经验,采用渗透和直接导入的方式介绍中外的礼仪、风俗、生活常识等。但是新的教材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介绍相对较少,我们在了解国外文化的同时不能忽视本土文化,要在潜移默化中不仅了解国外文化也要了解本国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我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是用于交流,交流的目的是向外国人介绍我们自己的国家,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因此,在关注语言知识本身的同时必须侧重学生对语言文化内涵的学习,侧重学生对文化的均衡掌握,使中外文化真正地融合。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石鸥最不该忽视的研究――关于教科书研究的几点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5。

[4]晋学军体现语言交际思想,改进语言交际设计――关于小学英语教材的研究[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4,10。

[5]任才新世纪新课程新教材――人教版新教材的十大创新[J]人民教育,2002。

高中生英语自我介绍篇9

【关键词】人文性;文化;策略;品格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标准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笔者教学使用的是译林版小学英语,在品读了所有新版教材之后惊喜地发现,新版教材的内容设置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的双重性质,包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既有对中国文化的介绍,又明显地增加了对西方文化的渗透,突显了课程的人文性质,令人眼前一亮。

1.对国外文学作品的引入

一直以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就是日复一日地对单一的教材进行重复加工以及做练习题,课外文学作品阅读几乎是一个空白地带。新教材图文并茂地引入了多部外国文学作品,让人耳目一新。如:五年级上册的Goldilocksandthethreebears,五年级下册的Cinderella,六年级上册的theking’snewclothes,六年级下册的thelionandthemouse等。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童话故事的喜爱。通过阅读,他们被带入了一个奇特的世界,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体验外国文化特色。笔者还让他们课后上网搜索、阅读其他外国著名童话故事。由此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民族、国家、地区的了解和理解,使学生在认同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对异域文化的客观认识。

2.对中外传统节日的介绍

节日是每个国家文化的一种体现形式,不同的节日传递着不同的历史、风俗、价值观等。学习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益于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五年级下册Unit7Chinesefestivals介绍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学生回顾自己经历,结合课文内容,重温了这些传统的节日,了解每个节日的起源、节日的活动和节日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西方的重要节日也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如万圣节、圣诞节……五年级上册的Unit8atChristmas,学生对其充满了学习的欲望。圣诞老人、圣诞树、礼物、火鸡和圣诞大餐对学生而言有着难以抵挡的诱惑。在圣诞节那天,笔者带着班级学生一起过圣诞节,他们带着圣诞帽,唱着圣诞歌,互赠圣诞礼物,整个班级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通过对中西方不同节日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外不同的节日风俗与价值观念,体会两者的文化差异,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与此同时,学会包容和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成跨文化意识,为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3.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戈向红(2012)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教材从五年级开始,有些单元用culturetime版块替换了三四年级的songtime版块,culturetime版块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中外文化的差别或者介绍外国某一方面的文化知识。以五年级上册文化板块的知识点为例:第一单元介绍中西方传统饮食的区别,第二单元介绍英国和美国一楼的区别,第三单元介绍中国和一些英语国家的标志性动物,第五单元介绍英国和美国对于警察和消防员的不同称呼,第六单元介绍中英文地址的不同写法,第七单元介绍中国、美国和英国流行的运动。

Culturetime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逐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为开展跨文化交际做准备。

4.对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

《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综合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译林版小学英语每册教材的后面有两页“learningtips”,根据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给学生提出学习建议,或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或教导学生使用某些学习工具,或引导学生使用某种学习方法,或补充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如对于五年级上册Unit1Goldilocksandthethreebears的建议是“Readmoreenglishstories.多读英语故事,有利于增长知识,积累词汇,提高兴趣,培养语感。你可以尝试多读一些英语故事。”

发展学习策略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它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养成独立的人格特征;它有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它有利于学生做出清晰的自我认知,正确评价自我。

5.对学生品格、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译林版小学英语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六年级教材为例,六年级上册Unit5Signs帮助学会认识各种标志;Unit6Keepourcityclean揭示城市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Unit7protecttheearth从节水、节约能源、保护树木、少用塑料四方面来引导学生保护地球六年级下册Unit2Goodhabits以刘涛的好习惯为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Unit3ahealthydiet对比迈克和杨玲的饮食,让学生得出结论何为健康饮食;Unit5aparty告诉学生分工合作的重要性;Unit8ourdreams引导学生畅谈梦想,为了梦想的实现而不断努力。这些内容都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文,和同伴探讨思考,在生活中体验感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译林版小学英语包含了更丰富的人文内涵,加强了对课程人文性的挖掘和提炼,彰显了课程的人文性质。作为教师,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对教材仔细研读,把握教材的人文内涵,将人文目标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践行课程的人文性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高中生英语自我介绍篇10

一、课堂中引入文化背景知识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引导学生走入璀璨的西方文化殿堂,了解西方文化的思想理念,领略风格迥异的异域风情,感受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nelsonmandela—amodernhero”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伟人的成功事迹与奋斗历程,让学生感受他们伟大人格的永恒魅力;在“Canada—‘thetruenorth’”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加拿大的地理位置、主要城市、风土人情,以及加拿大的文化特点;在“themillionpoundBanknote”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小说的作家及故事情节,让学生体会小说描述的人物的虚伪和金钱至上的丑恶嘴脸;在“Computer”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在现实生活中电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在“music”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风格的音乐,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给学生介绍一些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能引起学生对西方文化和丰富多彩的西方社会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英语阅读

英语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这里就包括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一些文章,学生虽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没碰到什么生词,也没有语法障碍,但是若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就会不知道它在讲些什么。改革后的新教材信息覆盖面广、容量大,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开放性。对于一些内容,教师自己都不熟悉,把握不好。因此,教师应多找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并给学生介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语篇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例如,在教学“Journeydownthemekong”时,教师可以简单给学生介绍东南亚几个主要的国家以及湄公河流域的相关情况,为学生理解文章扫清障碍。又如,在阅读文章“inSearchoftheamberRoom”时,学生有可能会提出质疑:什么是“theamberRoom”?“theamberRoom”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重建“theamberRoom”?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对“theamberRoom”(琥珀屋)的来历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作一番介绍,学生就能很快明白为什么俄罗斯人要不惜代价重建琥珀屋,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一目了然了。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的英语阅读,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

三、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可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各个国家在意识形态、风俗习惯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中西方文化差异也非常明显。

在日常生活中要恰到好处地同外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首先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相关国家的风俗习惯,尤其是与我国人们生活习惯有差异的文化知识。

例如,在第三册第一单元“Festivalsaroundtheworld”中,分别介绍了日本的盂兰盆节(obon),墨西哥的亡灵节(theDayoftheDead),西方国家的万圣节(Halloween)、狂欢节(Carnival)和复活节(easter)。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由来及其存在意义,对外国的节日和风俗习惯有所了解和感悟,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加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