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学会感恩征文十篇学会感恩征文十篇

学会感恩征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28:08

学会感恩征文篇1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题记

初二(6)班丁春香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感激母亲的一句诗,然而,我要感激的人是我的外婆。

我感激外婆,感激外婆含辛茹苦的把我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但是,感激之余还有我对外婆的愧怍。

那年冬天,我正读四年级。因为离学校较远,所以中午就不能赶回家吃饭,只得带饭到学校吃。那天,我又习惯性的把外婆盛好的饭菜带到学校。终于放学了,我的肚子早已饿的“咕噜咕噜”叫,便迫不及待的打开了饭盒。当我看到又是那些吃过的菜时,一股怒火从心底油然升起,脆把饭菜倒了。下午上课时,我心里乱糟糟的,终于挨到了下课。我带着满腔怒火回到家,见外婆正在看电视,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怎么又是那些菜,……”话还没说完,我就哭了起来。外婆惊愕的看着我,然后就笑着摸摸我的脸蛋儿,“怎么了,今天没吃好吗?”我这下更来气了,我边哭边跺脚,凶巴巴的说:“外婆,就是你,就是你让我带那些菜,我中午没吃好饭,你高兴了吧!”话刚说出口,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怎么可以这样对待外婆。那一刻,我分明看到外婆流泪了。!然而外婆却转过身子去,哽咽着说:“让你挨饿了,下次外婆一定让你带好吃的!”就从那一次以后,我餐餐吃的都是合我心意的饭菜。

哎,现在想想,那时我真的很不应该。不应该报怨外婆;现在我才领悟到,外婆的爱似流水,清澈流畅;外婆的爱似春风,清新自然;外婆的爱似阳光,温暖了我的心

外婆用爱唤醒了我的良知,使我懂得了许多。外婆用爱告诉我应学会感恩,学会拥有一颗感激的心。感激困境中给你力量的人,因为他增强了你的自信;感激顺境中提醒你的人,因为他校正了你的航向;感激伤害过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感激绊倒过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过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唤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过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该独立;感激在背后默默关心你的人,因为他让你明白什么叫幸福。

是啊,感恩的敌人就是忘恩负义。但是,真正忘恩负义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常常忽略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情谊,恩惠和德泽,以为是理所当然这样,便容易忽略或忘记,有意无意地站在了感恩的对立面。难道不是吗?我们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应该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树老根多,嫌烦呢,但是,那也是一种爱……

学会感恩征文篇2

初二(5)班刘桂珍

爸爸,您辛苦了,您在他乡还好吗_

爸爸我知道,您为了维持家里的开销,你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把我们家的房产给抵押了,您是要去广东办厂,需要一笔很大的开销,无奈您才把我们的房子给抵押了进去。我知道这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如果办厂顺利,那还好,如果办厂不顺利,那么我们就会没房子住。我害怕这一天的到来,心里十分的不安。

前不久您打回电话告诉我们:上个月亏了,老本都亏了。爸爸我知道你心里一定很难受,不过,爸爸,我想对你说:“刚开始做,肯定会有些不顺,下次吸取教训就好了。”

您一个人在外面,我们都很担心,我很想知道:爸爸在那吃得习惯吗?睡得好吗?工作辛苦吗?虽然爸爸回来过几回,但总是为了公事,也待不了几天就要走。我知道,爸爸是不放心厂里的事。有时候回来了,还得忙里忙外,连叫声爸爸的机会都没有。

爸爸,您好久没有回来了,我真想马上就能见到您那慈祥的面孔。[!]

有一次,您回来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爸爸的头发一下子白了很多,您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您就说去理发,我知道,每次您剪了头发都会把头发染一下,染黑来。我明白,您是怕妈妈看见了,为您操心,为您担心。最终,妈妈没有发现。

每次您要去广东的时候,妈妈都要亲自送您去。爸爸,您的工作一定很辛苦,赚钱不容易。

可是,您的女儿不争气,每次都考得那么差,我真不好意思面对您,爸爸,是女儿没考好,让您操心了,让您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了,让皱纹一条比一条深了。

爸爸,我也想学习好,本想这次期中考试考好些,让您高兴一回,可是“天不遂人愿”,偏偏语文这次又考得不好。

我知道学习好就是对您最好的报答。爸爸,请相信我,从今以后,我会振作起来,不再为一次考得不好而沮丧,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爸爸,您可别让妈妈和我们为您操心,您必须照顾好自己。记住:晚上不要熬夜了,早点睡;天气变冷了,多穿些衣服,别感冒了,若感冒了必须赶快吃药;晚上睡觉要盖好被子,工作很累,要多吃些补身子的食品。您的身体可是最重要的。

学会感恩征文篇3

这封信我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寄出去,寄给我那亲爱的父亲……

寄给父亲的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

您好!

您的身体好吗?近来一切都好吧!您的女儿我真心地祝愿您的一切都好,真的,爸!

爸,也许您从前不知我对您的态度。在我四岁的时候,我经常抱怨您不能像其他父亲一样爱我、疼我,抱怨您不能天天给我钱让我买零食,甚至抱怨您不让我做想做的事,那就是帮您做事,可您总是不允许。现在我已不再是那四岁的幼稚的小女孩了。

爸,不知您是否愿意看我写给您的故事。但我想,你会喜欢的。

爸,不知您是否记得,在我七岁那年,那时我们住在农村,有很多农活要干。那一年,妈妈正怀着弟弟,而您又当爹又当妈的。有一天下午,下着大雨,我硬是要跟着您去插秧,可您就是不让,还把我锁在房里叫我看书说不读书是没有出息的。而您却一个人去农田,不畏风雨。第二天您感冒了,还发着高烧,您坚持要干农活,最后还是被我和妈妈拦住了。其实,您那天把我锁在房里的真正目的是不想让给我跟您去,以免感冒。爸,这我是知道的,您说对吗?

爸,记得有一次您因太劳累了,睡在床上几天不起。妈妈含着泪告诉我说万一爸爸您有什么事,无论如何也不能退学,她还说这是爸爸您说的。当时我泪流满面,冲出门外,双腿跪在地上,双手合并在一起,我在祈祷,求老天爷让您赶紧好起来,不能夺取我的爸爸。过了两天,爸爸您醒来了,我再次冲出门外感谢老天爷,谢谢他让您—我的爸爸好起来。

爸,记得还有一次,您为了我和弟弟的学费发愁,那时我读完了小学,我说:“爸,我念够了,让弟弟读吧!”顿时,您打了我一个耳光,气愤地说:“无论如何也不能不上学。”后来,您去左邻右舍为我们借学费。

还有一次,我十四岁,弟弟已经七岁了,那时,因为姑姑家请客,需要人手,因此爸爸您去了。爸爸,您走时叫我们不要去干农活,当时我们嘴上说好。后来不知听到谁说的,说我们家的谷草干了,花生也可以拔了。于是,我和弟弟决定,我们今天把这些活干掉。真的,我们做到了。我和弟弟都累了,我这才知道父亲天天干那么多活有多累。爸,也许你不知道,有几次我和弟弟偷偷地去干活,却没能告诉您。

爸爸,也许您不记得这些事了,又也许您还记得这些事。不管您记不记得,我都得好好地感谢您!感谢您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爸爸,我现在不能用什么来报答您,送您一枝玫瑰和这封信来表达我对您的谢意。

好了,爸,就写到这里吧!衷心地祝愿您一切都好!带上我真心地祝福,工作愉快。

学会感恩征文篇4

 

20世纪,西方许多美学流派都提出了独特的情感表现理论,并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态势,即主要从本体论本质观的角度探究情感的流脉以及从功能观方法论的角度探究情感的流脉{1}。但是,西方艺术情感理论的一体两翼不是平行发展的,而是从情感本体论探究向情感表现方法论探究的向度转变。布洛克在《美学新解》中评论道摘要:从克罗齐和科林伍德开始,“所谓艺术表现,就是从某种情感状态(或体验)向着审美理解转化。所谓内在情感的外化,不是情感的释放或涌出,而是改变它的性质,使它从一种非理性的冲动变成一种艺术的理解。艺术家的目的不是像因果理论所说的那样,将某种内在情感展示出来,而是真正理解这种情感,而这就意味着从一种‘情感状态’转变成一种‘审美概念’(或美的意象)。通过上述批评性的思索,那种宣称感情的因果表现论,便开始转变成一种稍具熟悉色彩的表现论。按照这种理论,表现就是对一种感情的审美理解”{2}。因此,情感表现方法论的探究受到了很大关注。但是,在这种探究向度的转变过程中,有一个新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怎么能够和外部物理对象的外表特征达到同一呢?简单地说,就是形式如何和情感统一起来的新问题也成了美学一大难题。 

阿恩海姆顺应了从艺术情感本体论探究转向艺术情感表现的方法论探究的历史潮流。在从那种宣称宣泄感情的因果表现论向熟悉表现论转变,认为表现就是对感情的审美理解的美学走向中,他则进行得更为彻底,走得更为深远。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他已不是更多地考虑知觉和艺术,而是对知觉动力在具体艺术中的表现做了更多思索。他基于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为艺术表现论引入了一个独特的阐释途径——视知觉形式动力,在知觉层面把形式和情感统一了起来,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具有一定科学性的艺术表现论。 

 

一、视知觉形式动力摘要:通向探询艺术表现之门径 

 

阿恩海姆基于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但不囿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现成理论,而是把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应用于艺术领域时有所拓展。他并没有止于力的结构是艺术表现的基础,而是为艺术表现引入了一个新的探究视角——视知觉形式动力。阿恩海姆认为,我们的视觉并不是一台能够进行自动调节的摄影机,而是有机体在生存斗争中发展出来的能对外界环境做出适当反应的工具。和有机体关系最为密切的东西,莫过于那些在它四周活跃着的力——它们的位置、强度和方向。这些力的最基本属性是敌对性和友好性。这样一些具有敌对性和友好性的力对我们感官的刺激,就造成了它们的表现性,而且只有形式动力才能被神经系统所把握。可见,阿恩海姆把形式动力和艺术表现紧密联系了起来。 

1.视知觉形式动力是艺术的内在表现。一般认为,所谓的内在表现就是视觉对象本身所直接呈现出来的东西。阿恩海姆认为,一棵树或者一座塔,看上去总是在往上伸展,斧子之类的楔形物体,使人感觉到有一种向着成锐角状的两侧边行进的动力。这些动力性质是知觉的原初成分,而且经常造成比外形本身还要直接的影响。因此,所谓的艺术内在表现,表面看来是视觉对象本身所直接呈现出来的东西,实际上是视知觉和视觉刺激物相互功能而生成的视知觉形式动力。 

沃尔夫林和利普斯都明显意识到了物体外形的内在表现性,但他们都把这种内在表现解释为观者自己肌肉感觉的投射。阿恩海姆则认为,视觉表现的主要功能源自于视觉外形本身的形式属性,由于观者接受的是外表外形的视觉意象,经过观者的神经系统加工,这些外形才获得了动力特征,是主客体之间的“异质同构”,而不是观者自己肌肉感觉的投射。“我已经阐述过,把感觉的原材料组织成我们觉察到的外形的心理上的力,和我们经验为视觉意象的动力构成是同一种力。没有必要求助于另一种感觉形式,比如肌肉运动知觉的意识来解释这种主要的影响”{3}。 

2.视知觉形式动力具有最自然、最深刻的象征性。阿恩海姆认为艺术的表现性源自于视觉外形本身的形式属性,更进一步说是物体通过其形式所呈现出来的象征(symbol)意义。他认为象征就是艺术再现超越符号本身的东西。“艺术作品的每一成分,不论它是从属于知觉形式还是题材,都是象征化的,也就是说,所再现的是某些超越其本身的东西”{4}。关键之处在于,他认为真正的象征源自于知觉物体的内在表现,而不是人为地把某些符号赋予了象征意义。人们却通常使用承载习俗意义的外形表达象征意义。比如,十字形教堂象征十字架,林肯纪念堂的三十六根立柱象征林肯逝世时组成美国的州数,把监狱的大门设计在地下,象征正义重压之下的罪恶等。阿恩海姆认为这些象征意义停留在相对浅显的层次上,这些传统符号的象征意义具有相对的限定意义,不是原型而是有限的应用。比如,十字形不仅可以象征十字架,也可以象征十字路口、象征向四方拓展的行为、象征火种的传播等。因此,阿恩海姆认为艺术家应该首先关注知觉表现的广泛象征意义,而最有力的象征源自于最基本的知觉之中,因为它们植根于最强、最普遍的人类经验之中。这种象征意义才会非常深刻,不会随文化习俗变化而变化。最有力的象征源自于最基本的知觉之中,是最自然、最深刻的象征,因为它们植根于最强、最普遍的人类经验之中。这和荣格的有关象征的内涵直接在意象中知觉到的思想一般基本一致,但阿恩海姆在这个思想基础上前进了一步,认为自然的象征意义源自于知觉物体的内在表现,对于视觉艺术而言,自然的象征意义也就是寓于物体形式中的动力,即动力的象征意义。 

二、阿恩海姆艺术表现论的有效性范围及意义

对于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美学有效性存在一个普遍疑问,并把它作为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的局限性来看待,那就是同一对象、形式、力的结构,为什么在不同时代、不同种族、或不同个人的知觉中,却往往具有不同的表现性呢?⑤也就是说,既然是同一对象、同一形式、同一力的结构,那么在不同时代、不同种族、或不同个人的知觉中,应该具有相同的表现性。可为什么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呢?这种疑问的产生,可以说是没有真正理解阿恩海姆视知觉完形力论的有效性范围。

应该说,阿恩海姆对其理论的目标和有效性范围有着高度的自觉,他不仅把自己的探究限制在知觉,尤其是视知觉的直接经验的范围之内,如格式塔心理学方法所要求的那样,而且更为严格地把自己的探究限制在视知觉直接经验形成中的普遍基础和基本机制上,也就是那种任何时代、任何人都有的普遍有效的视知觉形式建构机制。

波德莱尔曾经说过,艺术有永恒的一面,也有随时间变化的一面。可以说,阿恩海姆就是旨在揭示视知觉形式建构中的具有初始结构意义的东西,而这对于我们熟悉艺术表现的本质具有巨大的意义。

对此,阿恩海姆有过这样的论述摘要:“从这种观察中所得到的结果绝不仅仅是个体观看者的个人经验,它们揭示了人类知觉的普遍基础,也是精神结构的基础。一旦这些初级经验被确定,人们就会开始理解它们是怎样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这些知觉要素如此强大以至于它们很少被非凡条件完全取代。那些盖在上面的东西仅仅是调节它们。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知觉要素都会持续,只有当我们了解它们的基础方面时才会理解个案。”⑥阿恩海姆用一个简单的示意图说明了个体经验和普遍经验的关系。在图1⑦中,t代表观察的目标,a、b、c、d代表不同的观看者,假如我们把分析仅局限于从观看者的文化和个体差异以及他们接受的都是不同的知觉物体这种条件下出发,就会得出这样的荒谬和令人苦恼的结论摘要:既然人们看见的都是不同的事物,就不可能有共同的经验,也不会有交流。另一方面,假如我们把分析限于目标t,就可以忽略个体差异而得到一个格式塔t。阿恩海姆认为以这种同样是片面的方式,却能找到共同的核心。“虽然它的方法是片面的,但它所意旨的知觉核心却可以挑选出来……就像我们观看一扇圆花窗,尽管它的完整意义是从建筑背景中得来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欣赏并且合理地分析它的圆形、窗饰以及彩色玻璃设计,当然,更完整的理解,需要同时考虑历史、社会以及个人的因素,我已经把这些因素用a、b、c、d在表1(图1——引者注)的示意图中表示了”⑧。

在阿恩海姆看来,当人们观看同一物体时,每个人基本都有相似的知觉原理,否则就不会有交流。尽管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喜好,每个人也有自己的性格差异,但这些也都是建立在视知觉的普遍机制之上的。这些差异只能带来视知觉形式建构之普遍机制的某种变调或风格差异,但不可能取消它。

因此,作为一个思想家,阿恩海姆的学术探究也有他明确的“排斥机制”,从而确立他的理论探究的有效性范围,这就是他力图探询视知觉形式建构的普遍基础,而不是去探究视知觉形式建构的历史差异和个体差异。具体到图1的例子,就是他要探究a、b、c、d如何建构了共同目标格式塔t,而不是去探究它们的建构共同的格式塔t时的个体差异。这也就意味着a、b、c、d的个体差异是他的理论所排斥的。他的理论的有效性范围也就因此确定了。

三、阿恩海姆艺术表现论无法全面和文化、历史、社会层面建立关系

阿恩海姆强调视知觉直接经验性,因此对艺术表现所做的一切探索主要都是限于知觉领域。他着眼于纯粹的视觉形式经验及心理的分析,因此具有两个显著的弱点,第一,他抛开了具体的人,把人作为一般意义上的人。第二,他将知觉形式形成中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等方面进行了类似现象学的“悬搁”,只作知觉现象的纯形式的描述。这种抛开了历史、社会和个人的背景在中性的条件下对视觉形式进行的探究方法,忽略了个体差异,把人都看成是同样的人、纯粹的人,形式也变成了不带有历史、文化等内涵的纯形式。而人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等背景中的人,而形式也常是带有历史、文化等内涵的形式。因此,这种探究方法具有明显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也得到阿恩海姆本人承认。“虽然它的方法是片面的,但它所意旨的知觉核心却可以挑选出来”⑨。也就是说,这种限于知觉的探究方法既有合理性的一面,也有片面性的一面。我们对艺术表现的探究决不能仅限于知觉层面,因为人的生理、心理中早已积淀和渗透了社会、历史以及文化的因素。

注释摘要:

①黄南珊摘要:“廿世纪西方情感美学的两类取向和两种关系”,载《人文杂志》1996年第1期。

②[美布洛克摘要:《美学新解》第142页,滕守尧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③⑥⑦⑧⑨[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摘要:《建筑形式的视觉动力》第165、ⅷ、ⅷ、ⅸ、ⅸ页,宁海林译,牛宏宝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学会感恩征文篇5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感恩现状感恩教育家长

一、关于农村初中生感恩现状的调查

(一)感恩的定义及其意义

感恩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

(二)农村初中生感恩现状及特点分析

1、感恩意识欠缺。2、感恩行为欠缺。

二、农村初中生感恩欠缺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有终身的影响。“年初外出年尾归”是农村大部分在外务工者的生活写照。据不完全统计,农村中学的学生中,沦为“留守”孩子的多达60%,在某些偏远地区更多,超出70%。初中阶段的孩子都进入了青春发育期,在这个重要的阶段,孩子是十分需要父母的关爱与监督的。而“留守”的命运将他们推向孤立的境地。青春期孩子的问题在爷爷奶奶的面前得不到解决。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学校对青少年起决定性的作用。考试是他们最大的恐惧来源。学生的内心深处,都背负着“分数”的包袱。农村中学的校园生活无疑是有待改善的,条件的局限性,使校园生活无法满足活泼、好奇的他们。

(三)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是感恩教育的育人阵地,但目前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适宜实施感恩教育的因素。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增加,社会风气败坏给涉世之初的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四)初中生自身的原因

初中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具有自身独特的身心方面的特点。感恩品质的欠缺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初中生正处于身心不成熟、自律意识薄弱,认知与行为之间产生偏差的特殊阶段。

三、学校实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感恩教育对学生自身及家庭教育的意义。在成长的过程中,初中生常常被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缠绕着,心理学家史坦勒豪尔称这段时期为“狂风暴雨”的时期。感恩可以帮助人们消解内心的积怨,重新认识这个急剧转变的社会,找准自己的位置,学会做人的支点。

因此,感恩教育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学校德育工作实施的起始点和落脚点,尤其是面对当今独生子女进行教育的现状感恩教育就更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大事了。

四、学校感恩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家长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的言谈举止和思想品德无不投射着家长教育和熏陶的影子。什么样的家庭就造就什么样的孩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家长起到比学校更为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呢?

1、提高全民素质

提高全民素质不是一件简单事,这需要有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基础,需要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全民素质提高了,就意味着家长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提升,家长的素质提高了,感恩意识就会从小在家庭里就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培养,这种从小培养起来的感恩意识和感恩思想是原生态的、根深蒂固的,长大以后再经过学校感恩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他的感恩意识就会得到强化,从小培养起来的感恩意识也一定会影响并伴随孩子的一生。

2、家校互动

学校教育始终与家庭教育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为了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标,学校和家庭的有效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①家长会召开家长会是学校联系家长的有效途径,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把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与家长会做一个面对面的交流。

②倡议书学校感恩教育的举措以倡议书的形式发放给家长,这不妨是家校互动的一种有效方式,以书面的形式告知会更具体、更落实。

(二)学校

1、主题班会

组织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课是实施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如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组织学生开展以“感恩教师”为主题的班会课,通过学生讲述一件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件事来谈谈老师对自己的帮助或影响;通过写给或说给老师的最想写或最想说的一句话等等方式,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去静心的回想、有意识的去发现老师与自己的意义,就会发现自己自从踏入学校的大门以来,居然有那么多的老师在关心自己,这样感激之情就会油然而生,我们也就达到了感恩教育的目的。

2、主题黑板报

黑板报包括校园内的和教室内的。黑板报定期地以各种主题为内容,由学生出版编排,并参加学校黑板报的评比,它既是班级班风班貌的展示,也是学生才艺展示的舞台,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它展示的内容,学生在着手准备的时候,材料的准备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受教育的过程,展示出的黑板报是感恩教育的主阵地之一。

3、主题征文

主题征文是一种以文字形式表达某种情感的方式之一,可在报刊、杂志上以某种主题为内容面向全社会进行征文,也可以在学校范围内面对全体学生就某种主题为内容进行征文,此处所指的是后者,征文往往参与的范围较广,参与的学生越多,效果就越好。

4、主题演讲

学会感恩征文篇6

近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领域逐步形成了解剖学、生理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体系,而我们对疾病的认识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宏观到微观。可是在取得这些巨大突破的背后却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片面重视诊断引发疾病的原因,针对病症采取药物或者手术治疗,忽视了人的其他社会属性等,这些是医学人文主义缺失的主要原因。

二、如何解决在校医学生人文主义缺失的现状

当前在校的大学生们大多都是“80后”、“90后”,他们是当前社会公众热议的焦点,担当者祖国未来发展的重任。但是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情考虑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自身的利益,不会为他人着想。试想这样的医学生将来如何能够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好医生?因此,在医学院校中广泛的开展人文实践教育刻不容缓,让医学生接受人文实践教育,也是改变人文主义缺失现状的一条便捷而有效的途径。

三、感恩教育是医学院校实现人文实践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

因为感恩是人的精神根基,是学业、事业和人生的引擎和驱动力,感恩教育又是以帮助人们“明伦理,扬美德,励心志”为宗旨的素质教育。要想改变当前大学生的“自我中心情结”,就必须要让他们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身边人的帮助,要学会感恩,感恩别人带给自己的一切。所以以感恩教育为着力点,培养医学生对父母、老师、亲人、朋友以及社会的感恩情怀,有利于提高医学生自身的人文修养,能够运用正确的、积极的思想和方式回报社会大众。

1.开展以感恩教育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感恩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在大学生当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每名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和现状有了全面了解。让他们懂得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有多少革命先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抛头颅洒热血,中国共产党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多少伟大功绩,从而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的感恩之情。在感恩力量的推动下,他们会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奉献回报社会。

2.开展“追思无语体师,重温医学生誓词”活动。“一般人生病到医院挨的那刀,为的是保住自己性命;我往后身上挨的每一刀,也许可以救活好多条人命”,这句话出自一名平凡而又伟大的遗体捐献志愿者之口。遗体捐献者为国家、为社会、为医学奉献了自己的忠骨,医学生在追思他们的同时也会受这种精神的感召,心怀感恩,坚定信念,不忘师恩,会用对待亲人的那种心态对待将来的患者。

3.成立遗体捐献志愿服务队,开展与遗体捐献有关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求学的过程中,医学生们得到了许多人无私的帮助,其中也包括了遗体捐献志愿者们。他们为了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作为医学生,应该以实际行动回报感恩这些“老师”们,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利用各种渠道弘扬遗体捐献者的博爱精神;在清明节等特殊的时间开展追思缅怀活动等。让学生们充分体会爱与感恩的精髓,从更深的层次理解和尊重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鞭策自己努力拼搏,早日成为高素质、有爱心的医务工作者。

4.广泛开展“下乡之路”、“红色之旅”感恩社会实践活动。在广大学生中广泛组织开展感恩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学生走近贫困地区,了解国情,了解医情。通过走访红色革命老区,重温党史,亲身感受今天的生活环境确实来之不易,感恩前辈为我们带来的安定生活。中华民族的同胞们都是兄弟姐妹,作为治病救人的医者,我们应该以对待亲人般的态度帮助他们解除病痛、维护健康。

5.建立志愿者服务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或者公益活动,让学生们感受社会对每一个人的关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到孤寡老人、养老院、社区等地义诊,宣传相关疾病防治;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如与小学贫困学生结对子,开展“大手拉小手”帮扶活动等;学生志愿者与红十字会共同开展公益活动等。

6.将学费和日常生活费记录下来,算一笔“感恩帐”。通过记录学生上学期间的所有开销,让学生有理性而具体的认识,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投资是巨大的,深感父母养育之恩。同时展开来算,单单从教育投资一项来看,国家的投资又是家庭投资的1.5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倾注了“大家”和“小家”的诸多心血,还有社会上的关心关注。当某一天学有所成时,一定要怀着感恩回报的心投入工作!

学会感恩征文篇7

感恩教育的前提是让学生知“恩”懂“恩”,小学语文教材中“恩”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父母之恩,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感恩教育首先提倡感恩父母,在小学语文教材里感恩父母的例子有许多,如《探母》、《母亲的恩情》、《第一次抱母亲》、《月光启蒙》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佳作。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体现师长之恩的范例,如《孔子游春》、《理想的风筝》、《师恩难忘》、《莫泊桑拜师》等等。感恩父母师长是立德之本,另外,我们还要感恩祖国,如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钱学森》、《徐悲鸿立志学画》、《大禹治水》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祖国教育的典型之作。除了这几种“恩”之外,还有手足之恩、朋友之恩、自然之恩、社会之恩等等,教师要精研文本,挖掘有效资源,使学生从小就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做一个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二、激感体验,提升感恩之心

在朗读中感悟。语文教材里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感恩之心。如在教学《母亲的恩情》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能表现出母亲恩情的句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刻理解“夜深了,母亲还在缝补衣服……把儿子送到郊外……你可要早点回来啊!”由此看出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牵挂,因此,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就孟母的话“郊儿,你可要……”进行反复品读,读出牵挂,读出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朗读中体会到母亲的恩情,从而增强感恩之心,在朗读中受到感恩教育。在想象中体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而合理想象则可以使文学形象更为饱满,使美感直抵学生的心灵。如教学《木兰从军》一课,由于课文描写的时代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很难有深切的体会,因此,在教学时,首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呈现古代战争时征兵的画面,激发学生的直观体验感受,然后再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是你,遇到父亲年迈、弟弟年幼的情境,可朝廷颁发的征兵令又不能违抗,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样做?通过结合自己想象体验,学生更容易体会到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在听说中渗透。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挖掘教材中的感恩资源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感恩教育效果。如在教学《探母》一课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的事迹,使学生对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然后结合课文,让学生说一说回到家里以后给母亲做了哪些事?(盖被子,唠家常,洗衣服)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说说环节,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和母亲之间的浓浓情意。在这种教学情境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平时生活中为父母做过哪些事,教育学生学会感恩,从心里懂得要向那样孝敬长辈,尊敬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结合生活实践,营造感恩文化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除了挖掘教材文本对学生进行感恩渗透以外,还可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感恩素材来丰富感恩教育的内涵,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营造感恩文化氛围。如在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等节日,结合节日特点,抓住这个感恩教育的最佳时机,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感恩事情,比如帮助父母做家务,给父母洗一次脚,或者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如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走进社区,为孤寡老人献爱心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一个微小的细节,一个感人的场景,一个真诚的微笑,都会成为“感恩”行动中最美妙的音符。

四、结语

学会感恩征文篇8

感恩节活动策划书范文一

一、活动背景

如今的孩子,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习惯了索取,习惯了“说一不二”,即使父母亲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们自己的要求,而他们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稍有些不如意,便大发脾气。面对这不是“个别现象”的现实,我们这些为人师者不得不开始思考:今天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条件日新月异,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为什么昔日我们所提倡的“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助人为乐”却越来越难以在现在的孩子身上看到?

我想原因很多,但是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现在的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他人的帮助,甚至连一声“谢谢”也不会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提醒他们,引导他们,继而唤起那已被一层层习惯与世故压在灵魂最深处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于是我们想到了借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西方传统节日“感恩节”的机会,开展“感恩,心灵之旅”的感恩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自己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对待父母或者老师,或者朋友,快乐或者悲伤,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

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学会发现,学会珍惜,学会回报。(此部分打算用于告家长书中)

提高勤径教育知名度

校文化建设(感恩树、毕业班感恩教育)

三、活动名称

“感恩,心灵之旅”

四、活动对象

德昌县第一完全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及相关教职员工

五、活动时间

2017年11月27日星期四上午9:00-12:00

六、活动地点

德昌县第一完全小学内

备注:1、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如遇活动当天下雨,活动改为

2、如有任何疑问请致电

七、活动构成

1、感恩,心灵之旅

2、黄丝带系感恩树

3、拍照、总结

八、活动流程

1、各班级教室内集合,分组(孩子在家长右手边),注意事项宣读讲解。

内容:为整个活动能够顺利完成,提出要求及准备

负责人:各班级组织者及协助者

2、感恩,心灵之旅

内容:家长与学生带上眼罩感受手中的彼此,解开家长眼罩跟着工作人员带孩子过障碍下楼梯,带上家长眼罩同时解开孩子眼罩,孩子跟着工作人员带家长过障碍到指定位置,家长与学生都带上眼罩放开彼此的手,五分钟内找到彼此,感受手中的那双手,摘下眼罩,手中的对方是否是刚刚那个黑暗中牵着自己手的人,找回自己的家长,彼此分享感受。

负责人:各班级组织者及协助者

3、黄丝带感恩寄语,签名

内容:“情系黄丝带,感恩溢校园”,延顺“黄丝带”宽容、理解、感恩、温暖等寓意。在“感恩的心”歌曲中,在黄丝带上写上我们的祝福!

负责人:各班级组织者及协助者

4、系黄丝带

内容:家长分组排队将黄丝带系于感恩树上,然后回归班级队伍负责人:各班级组织者及协助者

5、活动总结,领导讲话

内容:关于学校感恩文化建设,勤径教育感恩教育活动

6、分班感恩树下拍纪念照,然后回教室

7、门口横幅签字离校(作为勤径教育活动成果,活动完后全体勤径教育参与工作人员拉着横幅在感恩树下拍照留念)

九、活动物资

(勤径教育部分:横幅,白板笔,黄丝带预计400段。)

十、活动人员安排

主持人2广播人及协助广播人2

障碍物建设人员及障碍物管理人员(楼道4广场4)

各班级组织人1协助及记录人2

树下班级纪念照楼梯或者凳椅道具人员4摄像人2

(勤径教育必备人员主持人2,广播协助人1,障碍物建设楼道1、广场1,各班级协助人1人/班,摄像人1.其他4人。)

十一、工作总结

活动完当天下午14点公司内部开会总结

十二、活动策划组

时间问题和能否实行可以给学校一定的决定空间

感恩节活动策划书范文二

一、前言

如今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成长。我们接受了太多的爱,这些爱来自父母、老师、乃至社会。当80后步入本文来自小草社会,当90后踏入大学,这些从小没经历过多少风雨的孩子正经历着人生的重要转折。经久之后,我们慢慢学会理解、学会成长,同时也学会感恩。

二、活动目的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大家更深刻地体会“感恩”的意义,同时通过积极的方式,让大家更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人生的坎坷。当你心存感恩,生活也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

三、活动时间:11月23日(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

四、活动地点:学校内。

五、活动前期准备

1.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收集有关感恩节的背景知识,相关故事,歌曲征集等。

2.购买“黄丝带”,用于征集“感恩箴言”。签名活动,感恩寄语征集。

3.校园环境布置:横幅、海报等。

4.干部开会分工,深入到各个班级,保证活动的影响力与完整性。

5、制定好活动计划,时间、地点、负责人落实到位。

六、活动口号:以”共怀感恩心,同是一家人”为口号,目的是抒发出大学生心中的感恩情怀。

七、活动过程

1、让学生在黄丝带上写上自己的感恩话语,绑在树上。形成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

2、在校园内举行大型签名活动,以记录同学们的感恩心情。

3、落实到实际,对自己想感恩的人说声:“谢谢”,或者以其他方式感谢他们。举行对老师的感恩活动。

4、活动同时播放《感恩的心》,以便唤起同学们的感恩之心。

八、活动意义

仿佛让我们的心灵也接受了一次洗礼,我们希望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贵,生活的美好,都能够向你身边的人真诚的微笑。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不幸。感恩惜福,四个简简单单的字却可以为我们带去阳光与爱。让我们用感恩的心来构建和谐校园!

感恩节活动策划书范文三

一、活动目的: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和身边的朋友不知给予了他们多少的爱。然而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于接受,而不知道付出,不知道回报。因此学校将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尽全力营造“感恩”文化,让孩子们在“知恩、感恩、报恩”的系列活动中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

二、活动主题:“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三、活动时间:XX年X月X日

四、活动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

1、学校大队部制订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2、举行“感恩”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3、积极营造“感恩文化”,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

(二)实施阶段

1、“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一次主题班会。

以班级为单位,围绕“学会感恩、爱心永恒”主题,按照学生特点,组织关于亲情、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具体内容可自行安排。或讨论或演讲或讲述,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观点与认识,尤其是对父母、对亲人、对老师、对朋友的感激之情。提示:用比较大的美术字在黑板写上活动主题。

2、寻恩、感恩、报恩实践活动。

寻恩,要让学生每天学会观察,不断寻找身边人的恩德,用文字记录这些恩德,即是寻恩。感恩,是感受到恩德,感动于恩德,用心体味,用行动回报。报恩,报答恩情。用多种方式去报答身边人的恩情,可以是送去一句感谢的话语,可以是长期坚持为班级、为同学、为家人做一些事情等等,也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3、“献给母亲的爱”征文活动

活动目的

让我们凝聚对母亲点点滴滴的回忆,在这个充满阳光的五月里,在这个亲情融融的日子里,留下对母亲的祝福、对母亲的思念和深深的感激。把我们最真挚的情感,用最优美,最朴实的文字献给我们慈爱的母亲。通过此次活动使广大学生感恩母亲、知荣明耻、不断进取,进一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作品要求:

①体裁不限,围绕中心,可以是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诗歌和通讯报道等。

②作品必须是自我原创,不得抄袭、套改。

③字数在600字以内。

④参赛作品必须是电子文稿、信纸手写板,请注明作者姓名、班级。

⑤评选办法:学校组织教师评委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颁发证书及奖品。

(三)总结展示阶段

活动结束时,各班举行“学会感恩,与爱同行”教育活动总结表彰会,认真总结班级在感恩节中学生的表现以及发生的变化,对典型人和事要进行总结、表彰。

学校也将举行总结表彰活动,对班级好的做法,对在此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要进行大会交流和表彰,并向家长发送喜报。

看了感恩节活动策划书的人还看

1.大学感恩节活动策划

2.感恩活动策划书范文

3.感恩节活动策划书3篇

4.感恩节主题活动策划方案6篇

5.2017感恩节主题活动方案

学会感恩征文篇9

关键词:高等师范学校;独生大学生;人格

随着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在同龄群体中将逐渐成为强势群体,研究独生子女的人格问题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而研究高等师范学校独生大学生的人格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身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未来数以万计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到祖国建设大业的实现。笔者采用85项epQ对某高等师范学校60名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独生大学生的性格相对较外向,具有好交际、热情、冲动等特征,非独生大学生更多地表现为内向,具有好静、稳重、不善言谈等特征;独生大学生精神质倾向相对较高(精神质并非暗指精神病,它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在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与别人不友好等特征方面较为突出,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人格特征,如喜欢做一些奇特的事情,且不顾危险等;独生大学生的掩饰相对较少,比较单纯、朴实,喜怒哀乐溢于言表,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感,在与人相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方面逊色于非独生大学生;独生子女人格因素的性别差异呈越来越小的趋势,女孩子不再以阴柔之美作为女性性格中突出的特征,男孩子的阳刚之气也尚需加强。

虽不能断定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何者更适合当教师,但可以肯定地说,高等师范学校独生大学生普遍具有的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不善与人相处、不关心他人、缺乏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孤独、易冲动、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喜欢寻衅搅扰且不顾危险等人格特征是与教师职业格格不入的。所以,塑造具有人格魅力的师范大学生,尤其是独生师范大学生,使其懂得怎样充实与发展自我,完善个性,健全人格,这不仅是独生大学生成才的内在要求,也是高师教育所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是时展的必然。为此,笔者提一点粗浅建议。

1.实施感恩教育,培养爱心。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独生大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是在父母的溺爱和众星捧月下成长起来的,更多的是接受爱而很少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成了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的“冷漠一代”,他们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漠然置之,又如何去爱未来的学生呢?而爱学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关键所在,是教师成功的秘诀,所以,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尤为重要和刻不容缓。笔者曾在心理辅导课上通过学习“感恩的心”手语歌曲和举行以感恩为主题的手机短语大赛、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开展一些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大学生们懂得了感恩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和做人的基础,它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承担和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只有对家庭、他人和社会常怀感恩之心、常留感恩之意、常存感恩之情,才能学会做人,才能塑造完美人生,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2.实施挫折教育,培养恒心。独生大学生是在非常顺利和倍受宠爱的环境中长大的,生活条件优越,心理十分脆弱,缺乏吃苦耐劳和心理承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进入大学,自以为长大和成熟,其实不然,他们仍处于独立与依赖、自觉与盲目、幼稚与成熟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处于学习、理想、交往、恋爱、就业、考研等挫折的包围中。所以,高等师范学校要广泛开展挫折教育,通过辩论、演讲、征文、野营拉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锻炼学生化挫折为动力的能力,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遇到挫败不气馁的坚韧性格。同时,把挫折教育渗透于日常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一种制度,纳入到高校规范化管理中。

3.实施责任教育,培养责任心。责任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负有责任。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培养自己的道德责任感的过程,包括对人类、对国家、对家庭、对自己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并推进健全社会的发展。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这一报告中,就确定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明确提出,高等教育首先要“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的公民”。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目前,独生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比较淡漠已是不争的事实,实施责任教育,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在具体方法上,实践性活动是世界各国学校德育的主要选择。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活动,亲身体验,自然而然的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责任关系,体验各种社会角色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义务,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4.加强师范文化建设,培养自律意识和习惯。高等师范学校人才的培养不仅依赖于课堂知识的传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蕴含大学精神和师范特色的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丰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师范特色恰似无声课堂,对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具有朦胧、隐性的教化功能,良好的风气、秩序、优雅的环境、多彩的活动,不仅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灵性、拓展胸怀,而且能激发做教师的自豪感和职业意识,这种职业意识又促使大学生尤其是独生大学生严格自律,从心理上顺利“断奶”,形成独立、健全人格。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的建立,教师教育机构向综合方向发展,一部分高等师范学校拓宽专业领域,向综合大学发展,还有一部分高等师范学校通过调整、合并,更名为综合院校,这就使体现了鲜明师范特色的、具有特有的文明特质的师范校园文化被弱化,甚至被吞噬,那些丰富的、无声的师范教育资源被冲淡,甚至被删除,这对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

5.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提升心理素质。目前,高等师范学校课程设置中涉及心理学的课程并不少。有的学校还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但对于独生大学生来说仍不尽人意,注重知识的讲授,缺乏相应的心理训练,与独生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有一定距离,其实效大打折扣。笔者曾开设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包括自我认知训练、团队合作训练、挫折训练、人际交往和沟通训练、情绪管理训练、人格魅力训练等,深受大学生的欢迎,这些训练注重方法、技巧的操练,对促进大学生了解自我、发展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提升人格魅力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李士萍廊坊师范学院

高爱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学会感恩征文篇10

关键词:医学生;感恩教育;人文实践教育;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004-02

虽然现代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十分先进,但是由于许多原因的客观存在,广大患者对国家的医疗服务还不算满意,医患关系紧张的事件层出不穷。探究原因,除了由于医学领域对疾病认识的局限性导致一些疾病不能治愈外,医学领域的人文主义思想缺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对现今接受生物医学模式教育的医学工作者来说,更多是将患者看作一部机器,在治疗的时候往往只关注如何能让这部出问题的机器重新运作起来,却忽略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这会导致医患关系的不和谐,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医学科学的发展。如何能让医疗工作者认识到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怎样才能让医疗工作者主动将医学人文精神带入工作呢?我认为从医学生入手,在医学院校开展人文实践教育活动是最好的途径。

一、医学人文教育的定位

人文教育是指人文学科、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领域的教育。医学人文教育则是指在对医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教育,使医学生同时拥有医学知识与人文知识,达到科学精神与入文精神双修。医学人文教育是当今世界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医学教育只有顺应这种大趋势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医学人文主义缺失现象的原因

近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领域逐步形成了解剖学、生理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体系,而我们对疾病的认识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宏观到微观。可是在取得这些巨大突破的背后却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片面重视诊断引发疾病的原因,针对病症采取药物或者手术治疗,忽视了人的其他社会属性等,这些是医学人文主义缺失的主要原因。

三、如何解决在校医学生人文主义缺失的现状

当前在校的大学生们大多都是“80后”、“90后”,他们是当前社会公众热议的焦点,担当者祖国未来发展的重任。但是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情考虑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自身的利益,不会为他人着想。试想这样的医学生将来如何能够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好医生?因此,在医学院校中广泛的开展人文实践教育刻不容缓,让医学生接受人文实践教育,也是改变人文主义缺失现状的一条便捷而有效的途径。

四、感恩教育是医学院校实现人文实践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

因为感恩是人的精神根基,是学业、事业和人生的引擎和驱动力,感恩教育又是以帮助人们“明伦理,扬美德,励心志”为宗旨的素质教育。要想改变当前大学生的“自我中心情结”,就必须要让他们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身边人的帮助,要学会感恩,感恩别人带给自己的一切。所以以感恩教育为着力点,培养医学生对父母、老师、亲人、朋友以及社会的感恩情怀,有利于提高医学生自身的人文修养,能够运用正确的、积极的思想和方式回报社会大众。

1.开展以感恩教育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感恩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在大学生当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每名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和现状有了全面了解。让他们懂得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有多少革命先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抛头颅洒热血,中国共产党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多少伟大功绩,从而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的感恩之情。在感恩力量的推动下,他们会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奉献回报社会。

2.开展“追思无语体师,重温医学生誓词”活动。“一般人生病到医院挨的那刀,为的是保住自己性命;我往后身上挨的每一刀,也许可以救活好多条人命”,这句话出自一名平凡而又伟大的遗体捐献志愿者之口。遗体捐献者为国家、为社会、为医学奉献了自己的忠骨,医学生在追思他们的同时也会受这种精神的感召,心怀感恩,坚定信念,不忘师恩,会用对待亲人的那种心态对待将来的患者。

3.成立遗体捐献志愿服务队,开展与遗体捐献有关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求学的过程中,医学生们得到了许多人无私的帮助,其中也包括了遗体捐献志愿者们。他们为了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作为医学生,应该以实际行动回报感恩这些“老师”们,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利用各种渠道弘扬遗体捐献者的博爱精神;在清明节等特殊的时间开展追思缅怀活动等。让学生们充分体会爱与感恩的精髓,从更深的层次理解和尊重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鞭策自己努力拼搏,早日成为高素质、有爱心的医务工作者。

4.广泛开展“下乡之路”、“红色之旅”感恩社会实践活动。在广大学生中广泛组织开展感恩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学生走近贫困地区,了解国情,了解医情。通过走访红色革命老区,重温党史,亲身感受今天的生活环境确实来之不易,感恩前辈为我们带来的安定生活。中华民族的同胞们都是兄弟姐妹,作为治病救人的医者,我们应该以对待亲人般的态度帮助他们解除病痛、维护健康。

5.建立志愿者服务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或者公益活动,让学生们感受社会对每一个人的关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到孤寡老人、养老院、社区等地义诊,宣传相关疾病防治;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如与小学贫困学生结对子,开展“大手拉小手”帮扶活动等;学生志愿者与红十字会共同开展公益活动等。

6.将学费和日常生活费记录下来,算一笔“感恩帐”。通过记录学生上学期间的所有开销,让学生有理性而具体的认识,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投资是巨大的,深感父母养育之恩。同时展开来算,单单从教育投资一项来看,国家的投资又是家庭投资的1.5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倾注了“大家”和“小家”的诸多心血,还有社会上的关心关注。当某一天学有所成时,一定要怀着感恩回报的心投入工作!

7.组织感恩征文、演讲比赛。以当前热点话题、书刊杂志、电影、电视等作为题材,在全体学生中开展感恩征文比赛和感恩演讲比赛。通过学生将感恩的事迹在学生中间传送,更具有说服力,更能够感染学生。如观“医者仁心”征文比赛、读“郭明义事迹”ppt演讲比赛等,结合当今热点将感恩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深入学生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德范。

参考文献:

[1]伊其忠.加强医学生人文主义教育[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8).

[2]曾国俊.对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九江医学,200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