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通知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32:15

涨价通知函篇1

1、尊敬的客户:XX公司YY部门ZZ职位您们好!2010年由于国内企业生存环境承受了劳动力价格上升、原材料价格上行、通货膨胀趋势和政策因素变动的多重挤压,我们ww公司也不例外,对于我们传统低端下游产品主要依靠其加工费并通过规模效应及加强开源节流的公司内部管理获取微薄利润的包装制造行业更是雪上加霜,目前给贵公司供货的一些产品已是负利润或接近零利润,让我们的合作难以为继。本着长期诚信服务、共同发展、质量取胜、创造价值、共享利润的经营理念,为了我司的可持续发展并能更好的为贵司长期服务,我司的一些产品需要增加生产成本,我们希望对如下产品的价格进行调整,如果贵公司觉得不合适或有问题,我们可以及时协商。

2、涨价产品范围:涨幅:

3、时间段:鉴于双方此前的合作关系一直较好,现特致函贵公司2011年2月1日起执行,为此对贵司造成的不便或工作上带来的困难深表歉意,同时希望能够得到您们的谅解与支持。

4、特此函告顺祝商祺!ww公司业务部:mm二零一零年元月十三日

(来源:文章屋网)

涨价通知函篇2

  涨价通知范文2022

  尊敬的客户:

  您好!

  首先非常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本公司的支持与厚爱,使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平台!对我公司的业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根据市场行情,由于人力成本、运输、市场研发费等的全面快速增长,服务指导环节的不断增加,各项业务的成本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去年价,我公司接工厂通知,决定于。

  关于此次调价,希望大家能理解和支持,我们也将不断完善和提高,以更高品质的*服务全力回报广大客户的厚爱和支持,望上级领导批准为感,谢谢。

  年月日

  涨价通知范文2022

  尊敬的____:

  您好!

  对于您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关照,**实业物业公司全体员工在此深表感谢,在未来的日子里,还望能与您继续多多合作,携手前进。

  自从跨进***年,受金融海啸的持续影响,各种费用快速暴涨,起初为了不影响客户们的正常运营,我公司将微薄的利润空间进行一而再的压缩……但至今为止,不断上升的成本所造成的影响也已经令我公司实在难以负荷。本着长期诚信合作、共同发展、共享利润的经营理念,为了我司的可持续发展并能更好的为贵司长期服务,鉴于目前的市场行情,考虑到公司的经营目标,经公司研究讨论,决定从*年*月*日起,提高各租赁公司租金,价格变更如下:

  1.各租赁公司库房仓储费每平方上调5元

  2.办公楼、宿舍、写字楼租金在原价基础上上调5%

  涨价不是我们的意愿,此次调价实属无奈,为此对贵司造成的不便或工作上带来的困难深表歉意,同时希望得到您的谅解和支持!

  顺祝

  商祺

  涨价通知范文2022

  ****物业公司

  非常感谢贵司长期以来的支持与厚爱,使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平台!

  由于劳动力价格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目前给贵司的产品已底于成本,让我们的合作难以为继。

  本着长期诚信服务、共同发展、质量取胜、共享利润的经营理念,为了我司的可持续发展能更好的为贵司长期服务,我司对产品价格进行调整。(按新报价单打八折)

  鉴于双方此前的合作关系一直较好,现特致函贵司从20**年3月1日起执行,为此对贵司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同时希望得到您们的谅解与支持。

涨价通知函篇3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7)12―0119―01

二次函数是初中升高中必考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其中涉及到五大学习目标:会求函数解析式、会画函数图象、了解图象性质、会平移图象、会把一般式配方成顶点式,更涉及了许多思想方法.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学好二次函数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理解二次函数的内涵及本质

二次函数y=ax2+bx+c(a≠0,a、b、c是常数)中含有两个变量x、y,只要先确定其中一个变量,就可利用解析式求出另一个变量,即得到一组解.而一组解就是一个点的坐标,实际上二次函数的图象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点构成的图形.若图象上某一点的横坐标为m(字母),那纵坐标可表示成y=am2+bm+c.

例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图象并观察其有何变化规律?

①y=x2②y=x2+2③y=(x-3)2④y=(x-3)2+2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从图象上可以很容易发现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

从它们的图象上可知其形状大小一致都是抛物线,只是位置改变了,其变化规律其方法:就是用xx-h即设x=x-h.

y=ax2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当x=0时,有x=x-h=0.

即y=a(x-h)2的对称轴是直线x=h顶点是(h,k).

二、熟悉几个特殊型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1.通过描点,观察y=ax2、y=ax2+k、y=a(x+h)2图象的形状及位置,对各自图象的基本特征.反之,根据图象的特征能迅速判定它是哪一种解析式.

2.理解D象的平移口诀“括号内加减左右移,括号外加减上下移”.y=ax2y=a(x+h)2+k“括号外加减上下移”是针对k而言的,“括号内加减左右移”是针对h而言的.总之,如果两个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相同,则它们的抛物线形状相同.由于顶点坐标不同,所以位置不同,而抛物线的平移实质上是顶点的平移.如果抛物线是一般形式,应先化为顶点式再平移.平移时要区分清楚是在括号内加减,还是在括号外加减.

3.通过描点画图、图象平移,理解并明确解析式的特征与图象的特征是完全相对应的.我们在解题时要做到胸中有图,看到函数就能在头脑中构画出它的图象,并知道图象的基本特征,这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做到数形结合.

4.在熟悉函数图象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抛物线的特征,来理解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极值等性质;利用图象来判别二次函数的系数a、b、c、?驻以及由系数组成的代数式的符号等.在遇到比较复杂的代数式的符号判断时,可采用特殊值法处理.

三、灵活应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求解析式时最常规有效的方法.求解析式时往往可选择多种方法,如已知三个一般条件,可将函数关系式设为一般式;如已知顶点的任何一个坐标,可将函数关系式设为顶点式;如已知两交点坐标,可将函数关系式设为交点式;如顶点在坐标轴或原点时,可将函数关系式设为特殊式等.如能综合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灵活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不仅可以简化计算,而且对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的本质及数与形的关系大有裨益.

涨价通知函篇4

【关键词】居民收入收入差距回归分析湖北省

一、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湖北省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0年湖北省人均GDp为6293元,2006年增长为13150元,六年增长了108.96%,这样的增长速度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少有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不能忽视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在不断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让更多人分享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从湖北省统计局得到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知道:2000-2006年湖北省城镇居民的收入均高于农民收入,其中最小的差额是2000年的3256元,而当年的农民年收入仅为2268.5元,收入比为2.43,与世界劳工组织1995年所的1.6水平相比,是有很大差距的。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均稳步增长,但收入差距也逐步扩大,到2006年底城乡收入差额达6383.65元,收入比为2.87,比2000年还有所增加,这说明城乡收入差距在拉大。

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逐渐相等。2001年湖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为3.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为6.59%;2006年湖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增加到10.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则为11.58%。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在缩小城乡差距上做出的努力。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基数不同,农民收入较低,要想缩小收入差距,还需要大幅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年增长率。

二、湖北省居民收入差距发展趋势预测

为了研究湖北省今后一段时间内城乡居民收入的变化趋势,我们利用函数对城乡收入的曲线分别进行拟合,以时间为自变量,收入为因变量,分别用线性函数、二次函数、三次函数、指数函数、生存函数以及S型函数进行线性拟合。

通过SpSS计算,在对城镇收入的预测中,指数函数、生存函数以及S型函数都具有较大的RSquare,均为0.995,拟合效果非常好。分别利用三个函数进行估计,可以得到S型曲线函数2007年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最为接近,所以选用其作为预测函数。同样地,我们可以得到对农村居民收入的预测中,S型曲线函数也具有较好的拟合度,通过比较,我们仍然选择其为农民收入的预测函数。

利用函数预测得到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城乡居民收入(见表1),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政府不采取有效措施,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在绝对意义上(差额)会拉大,并维持较长一段时间,尽管在相对程度(收入比)上在减小,但是也要到2030年后才能达到1.6的正常水平。

三、湖北省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分析

1、教育不均衡是重要原因。从国内外对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结果看,教育是影响城乡收入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个人收入的多少和所受教育程度成正比,教育的普及可以使工资收入的分配趋于平均化。湖北省2005年小学升初中入学率为99.78%,这得益于国家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政策;但高中入学率只有43.46%,接近一半的学龄少年提前步入社会,而其中绝大多数是因为经济原因无法继续学业的农村少年。另一方面,武汉市集中了湖北省的绝大部分高等教育资源,其他地区教育资源贫瘠,因此,扩大职业教育的覆盖面、降低教育成本是解决该问题的较好的方法。

2、城乡人口比例影响居民收入水平。利用我国1978-2005年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的城乡居民收入比(y)以及城乡人口比(x),通过SpSS软件,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可以得到回归方程为:y=1.844x+1.807。得到方程的拟合度为R2=0.613,回归系数及方程显著性检验结果均为sig=0.000。

这说明方程是有效的,该方程可以利用人口比解释居民收入变化的60%。函数表达式可以说明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人口比例的关系。从上面可以看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乡差距在加大,这就说明城市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减少,转移到城市的那部分农村人口富起来了,但是还在农村的那部分居民的收入增长还相对较慢,说明我国农业生产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城市化进程还处在发展阶段。

3、物价上涨造成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慢。2007年下半年,因为猪肉供应的短缺,猪肉价格不断上涨,由此导致了全国范围内部分物价水平的上涨。根据湖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7年湖北省第三季度及第四季度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超过了106(这里我们以3个月为单位将数据进行平均计算得到)。因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以过去一年的同期数据为100进行计算的,每一年都是以前一年为基点,为了方便比较,现在我们仅以2005年四个季度为基点,计算自2005年以来物价实际上涨的情况。例如:2006年第一季度增长率=(101.17-100)/100,那么2007年第一季度增长率=(1+2006年第一季度增长率)×(102.63-100)/100,其他三个季度分别各自对应。

我们对居民收入的增长率运用同样的计算方法,以2005年四个季度的收入为基点,计算得到表2。选择比较增长率,是因为我国经济目前处在高速增长期,单从收入的增加上很难看出物价上涨对于城乡居民生活影响的不同。

按照时间顺序做折线图(见图1),我们可以发现,在物价相对平稳的过程中,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率并无太大的差别。从2007年开始,物价的快速上涨对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影响不大,物价稳定后城镇居民的生活花费并没有因为物价上涨而产生太大的影响,在宏观经济快速增长的大环境下,仍然保持着增长的势头;但是农民收入增长率却大幅降低,这说明物价上涨的压力很大程度上被农民承担了,所以稳定物价对于保证农民收入、缓解城乡收入差异是十分重要的。

四、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1、加快城市化,减少农村人口,促使农业规模化。从上面的分析结果我们知道,农村转移到城市的那部分人口的收入是提高了,但是我国农业人口基数大,城市化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远没有农村人口进城的速度快,近年的农民工现象就是人口转移与城镇基础化设施建设步调不一致的结果。湖北省想要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要加快城市化步伐;同时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实行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建立现代化规模化农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2、提高教育覆盖面,吸引高科技人才进农村。科技人才进农村是教育成果的城乡转移,也是缓解因教育资源不平衡而导致的城乡收入差距压力的一种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国家农业建设,科技兴农,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福利政策的制定应该具有连续性,建立定向引导――定向培养――定向服务的机制,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从事农业工作。

3、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一体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产品单一、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落后,农业要发展,则应该规模化、企业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该注重横向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样化,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农业企业的纵向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各类型农产品企业应该在农产品加工、储存、保管、保鲜、包装、运输及销售体系上下足功夫,保证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4、稳定物价,保证农民收入。物价不稳定对农民生活的影响要大于城镇居民,政府在稳定城市食品供应、稳定价格的同时,不能将价格压力转移到农民身上。价格压力的转移尽管对于稳定城市物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在我国人口构成中占较大比重的农民群众来说,是相当沉重的压力。政府部门需要从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上去解决问题,利用宏观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保证城乡居民的生活稳定。

5、制定有效政策,积极利用社会剩余财富投资农业建设。近年来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除去一般性支出,仍有部分剩余资金,政府部门可以制定有效的政策,合理利用这部分资金投资农业生产。例如,可以发行农业,的发行可以认为是一种社会公众对农业生产的间接投资。在国家财政支出有限的情况下,这种积极的社会财富转移手段是对财政投入的一种补充。当然,这种投资手段较国家财政的直接投入相比金额较少,但是其优点是可利用社会资金持有人多,资金投入时间长。我国现已发行的中国福利和中国体育在社会福利和体育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已经逐渐显现出来,这是发行农业可以借鉴的。

【参考文献】

[1]芦攀、曾祥金、柳士科: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定量分析及对策建议[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

涨价通知函篇5

关键词:反倾销;自由贸易;消费者剩余;希克斯补偿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7-0194-06

由于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影响,各国经济遭受不同程度下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阻力增大,贸易摩擦频发,中国深受其害,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尤具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选择典型的贸易摩擦形式反倾销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对中美贸易摩擦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一、文献综述

雅各布·瓦伊纳(JacobViner,1923原版,2003中译版)较早研究倾销问题,他把倾销定义为“全国性市场之间的价格歧视”,认为倾销一般是垄断,为处理存货、发展新市场、消除竞争、获得规模效益等,往往损害进口国相关产业发展,所以1904年加拿大颁行第一部反倾销法,之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反倾销(aD)动机很多,最初由经济损害引发,为了打击不公平贸易行为;而当今世界经济中反倾销盛行,反倾销法被滥用,战略保护、实施报复、政治原因等引发了多起反倾销案(prusa&Skeath(2002)、prusa(2005)、Feinberg&Reynolds(2006))。prusa(2005)指出一个世纪前,倾销是国家重视的问题,而现在反倾销是更大问题,这非常值得深思。

各国反倾销行为将影响世界贸易形势。如果各国采取报复性反倾销能力强且报复威胁可信,各国将减少反倾销行为,Blonigen&Bown(2003)认为这种国家间反倾销报复的威胁减少反倾销行为的机制可能使所有国家陷入“冷战”局面。如果出口较少、对方采取报复性反倾销威胁不可信,那么可能出现反倾销等各种保护措施盛行局面。Bown(2004)提出国家即使不能实施反倾销报复,也倾向于采取其他保护措施来报复对其实施反倾销的国家。prusa(2005)由于申请反倾销保护的产业出口往往并不多,他们不会害怕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性反倾销措施,寻求反倾销保护的成本不高,所以会出现反倾销盛行的场景,直至威胁到欧美大国利益才会促使修正aD规则。

就中美贸易摩擦而言,沈国兵(2007)认为美国从中国进口增加是美国发起反倾销的主要决定因素,谢建国等(2011)研究表明中国对美实施报复性反倾销影响美国对华的倾销裁定,中国报复能力越强则美国做出肯定性裁决的概率越低,克鲁格曼等(2011)认为中国由于快速出口增长和社会主义属性(被美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成为遭遇反倾销较多的国家。反倾销必将影响发起国的经济福利,Gallaway等(1999)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测算美国反倾销、反补贴税法造成的福利损失,估计1993年整体经济净福利损失达到40亿美元,高于当年美国其他进口限制计划(除多纤维协定)。prusa(2001)研究表明反倾销往往引起其他未被保护产业效仿,很容易被滥用,征收反倾销税平均造成进口额下降30%~50%,即使没有征税,反倾销行为也会导致贸易扭曲。

自由贸易符合经典的国际贸易原理,贸易是一种互惠的间接生产方式,还可以提高全社会的平均生产率(amiti&Konings(2007)、Bustos(2011)),对贸易双方整体而言反倾销是最差选择,贸易自由化才是理性选择。

二、微观层面分析

从微观层面进行一般性分析,通过个人效用函数推导出需求函数和支出函数,然后分析进口、征收反倾销税引起的价格变动对单个消费者效用、支出的影响,以及对单个生产者利润的影响。借鉴产权理论,这里需要界定进口商品在国内“低价消费权”或“高价出售权”,然后通过市场机制协调自由进口和征收反倾销税引起的利益分配问题。现代社会宣扬“尊重人权、自由竞争”,所以消费者有权利在低价格水平获得满足,自由进口、促进竞争是符合民众利益的。当国内厂商和政府对进口状态不满,征收反倾销税以减少进口量,受益企业和政府应对由此造成的消费者利益损失做出补偿。若补偿后企业和政府的净收益为正,则征收反倾销税是有利可图的。

(一)消费者决策及受价格变动影响

1.两种需求函数及价格效应

首先考察单个消费者i的消费决策,可从两个角度确定最佳消费组合:既定收入水平的效用最大化、既定效用水平的支出最小化。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这两种属于对偶问题,得出的均衡结果是一致的(平新乔,2001)。

选用Cobb-Douglass效用函数:Ui(x)=xα

1ixβ

2i.(x1i、x2i>0),假定消费者选择商品1和所有其他商品的消费量,分别用X1i、X2i表示。消费者决策可表示为:

maxUi(x)=xα

1i·xβ

2i

s.t.p1x1i+p2x2i?yi或mixp1x1i+p2x2i

s.t.xα

1i·xβ

2i?ui

运用拉格朗日法则求解,可得消费者i的两种需求函数:

(1)x*

1i(p,yi)=

x*

2i(p,yi)=

(2)xh

1i(p,ui)=

α-1·

α-1·ui

xh

2i(p,ui)=

α·

α·ui

(1)为马歇尔需求函数,表明商品消费量与收入水平正相关,与商品自身价格负相关,而与其他商品价格无关。联系效用函数,在商品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收入增加可以提高效用水平;但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价格上涨将使效用水平降低。值得注意的是需求价格弹性为-1,①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上涨1%,将使得需求量下降1%,对该商品的支出份额不变;②考虑到效用需求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考察商品价格上涨1%,将使得效用水平降低α个百分点。③

(2)为希克斯需求函数,需求量与所有商品价格相关。消费者为实现一定的效用水平,当一种商品价格上涨时,会减少这种商品的消费,同时增加其他商品的消费。具体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1价格上涨1%,将使其需求量下降(1-α)%,其他商品的需求量增加α%。④在希克斯需求函数基础上,可得到支出函数:

e(p,u)p1xh

1+p2xh

2=

α·

1-α·u

据此可以计算价格变化时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希克斯补偿:⑤在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条件下,一种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若要达到原效用水平则需增加支出;随着价格持续上升,为维持原效用水平支出将越来越多,但边际支出在逐渐下降。原因可能在于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所发挥的作用在逐渐增强,消费者大幅度削减涨价商品的消费量。从支出价格弹性可知,商品价格每上涨1%,就要多花费原来支出的α%才能维持原来的效用水平不变。

2.分析自由进口和征税引起价格变动后的消费者效用、支出变化及征税补偿

(1)如果自由进口使得国内商品1价格水平下降比例为d,那么在消费者收入不变、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该商品的马歇尔需求将增加,效用水平上升

α-1;在维持消费者原有效用水平情况下,该商品的希克斯需求将增加[(1-d)α-1-1],节省开支[1-(1-d)α]。

(2)如果对进口商品征收反倾销税,进口成本增加、进口量下降,假定使商品1价格上涨比例为g,那么在消费者收入不变、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该商品的马歇尔需求将减少,效用水平下降1-

α;在维持消费者原有效用水平情况下,该商品的希克斯需求将减少[(1+g)α-1-1],增加开支[(1+g)α-1]。

(3)以自由进口时消费者效用水平为基准,若企业或政府对征税引起的涨价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则对单个消费者的补偿额度(CV)应为:

CV=Δe=e(p1,u)-e(p0,u)=[(1+g)α-1]e(p0,u)

假定:p1=(p1

1,p1

2)=((1+g)p0

1,p0

2),p0=(p0

1,p0

2)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商品1价格上涨1%,支出份额占总支出的1%,那么应补偿原来支出额的0.01%,才能使消费者满足原效用水平。显然,征税引起的价格上涨比例越大,消费者对该商品的支出份额越高,则补偿比例也越高。

另一种是斯勒茨基补偿,是为维持原消费计划不变所进行的补偿,当价格上涨时,斯勒茨基补偿通常会超过希克斯补偿。

3.对所有消费者的影响

假定国内所有消费者具有相似的偏好,同样的支出安排,面临相同的市场价格和供给,总效用、总支出分别为个人效用、个人支出的简单加总,以上分析对其他消费者同样适用,所以可将上述分析结果推广至所有消费者的情形:

(1)马歇尔需求情况下,对商品1的总需求与总收入水平正相关,与商品价格负相关;对商品1的支出份额保持不变为α,若商品价格上涨比例为g,则总需求将减少,总效用下降1-

α。

(2)如果是希克斯需求,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1价格上涨比例为g,将使其需求量下降[(1+g)α-1-1],就要增加开支[(1+g)α-1]才能维持原来的效用水平不变。

(3)若企业或政府对征税引起的涨价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则补偿额度为原来总支出、涨价比例(g)、支出份额(α)的函数,是原来总支出的[(1+g)α-1]倍;原来总支出水平越高,价格上涨比例越大,对该商品的支出份额越高,为维持原效用水平所需的补偿比例也越高。

(4)根据希克斯需求函数,价格上涨后消费者剩余损失为原来总支出的[(1+g)α-1]倍,恰好等于希克斯补偿;根据马歇尔需求函数,涨价造成的消费者剩余损失为原来总支出的[αln(1+g)]倍。

(二)生产者决策及受价格变动影响

微观经济学中的厂商理论解释了理性的生产者总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按照mR=mC原则确定最佳产量、价格以及最优要素组合。

考虑简单供给函数,q=mp-n(m,n,q>0,p>>0),价格变动对厂商产量的影响:设=θ,?=·=>1,则===?θ>θ,供给量变动与价格变动方向一致,但幅度更大。假设规模报酬不变,要素组合及其价格不变,那么生产成本与产量正相关,不妨设成本函数为C=cq(c>0),利润函数为:

π=pq-cq=(p-c)(mp-n)=mp2-(n+cm)p+cn=m(p-)2-

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厂商决策均衡点在mR=p=c=mC,只能获得零利润,正利润仅出现在不完全竞争市场。当p>>c>0,厂商才会有产出并盈利,利润随着价格上升而快速增长。

(1)出口商决策:价格歧视。不完全竞争厂商可能在完全隔离的差别需求弹性市场上制定歧视价格,以实现利润最大化,需求弹性取决于商品质量、替代性、社会偏好、收入水平等因素。差别定价均衡条件为:mR1=mC1,mR2=mC2(如图1所示)。由于mR=p(1-),?=·?1|>1,mC1=mC2,有p2

(2)进口竞争者决策:寡头情况。假定中国某商品的出口企业是同质的,具有相同的边际成本,价格、产量决策完全相同,因此不妨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类似的,将美国同类商品的生产企业也看做一个整体,这样美国市场上该商品供给结构类似双寡头情况。中国生产集团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制定的价格策略是既定的,在产品同质、无生产能力约束条件下,若美国生产集团制定的价格较低,则美国集团将会占据整个市场;若更高,则会失去整个市场;若相等,则会分割市场,因此市场份额取决于相对价格水平。此外,差异化产品之间不完全替代,进口品低价销售对本土产品市场份额影响小于完全替代的同质产品情况。假定差异很大的两国资源禀赋及要素价格不变、且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在中国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倾向于制定较低出口价格,且从长期看,对美国同行形成定价约束及竞争压力。美国集团一旦认识到这种利润威胁,积极向美国政府寻求贸易保护,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反倾销税,从而抬高美国市场价格,刺激美国企业扩大生产,增加收益。

征收反倾销税影响范围极广,不仅中国出口企业受损,还会影响到美国消费者、同类和相关产品生产者以及政府部门,下面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

三、宏观层面分析:局部均衡aD-aS图形分析

图形分析法是研究反倾销问题常用方法之一,简单、直观,本部分首先进行基本分析,将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加以对比,然后又对自由进口和征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进口及征收反倾销税造成的经济影响;接着讨论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对各种经济变量的影响;最后讨论反倾销税率的影响。为了分析方便,本部分考察美国单一进口品市场的局部均衡情况,假定需求缺口完全从中国进口,美国官方征收反倾销税后国内价格将回归正常水平。

1.基本分析

由图2可知,自给自足状态的国内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0、Q0。一旦市场放开,引进大量廉价品,本地市场价格必然大大降低,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假定分别用p1、D1表示;国内企业由于没有利润不愿意多生产或者生产能力不足以满足消费需求,假定供给量为S1;需求缺口和进口量相等,即D1-S1=t1。进口造成的价格下降使生产者收入减少,生产者剩余损失为图中梯形p0p1ae面积;而消费者从中获益,消费者剩余增加部分为图中梯形p0p1Be面积,相互抵减后总的福利增加可用图中阴影三角形eaB面积表示。如果对受损的生产者进行补偿,那么自由进口促使帕累托改进。

大量进口造成的极低的国内价格水平诱使企业和政府认为出口商以不正当竞争手段向国内倾销,损害了产业利益,威胁到产业发展,那么政府将按倾销差价征收反倾销税以弥补产业损失。由下页图3可知,假定征税后市场价格恰好回升到正常水平p2(仍低于封闭国内市场出清时的价格p0),此时国内需求受到抑制减少为D2,国内供给则有所扩大变为S2,因征税进口量降低至t2=D2-S2。征税也将引起各市场主体的福利水平变化,分别为:消费者福利受损,对应图中(a+b+c+d)部分面积;生产者受益,a部分面积可表示生产者剩余增加值;政府得益与否还要取决于征税成本,c部分面积仅表示政府的征税收入。假定社会总福利为消费者、生产者和政府收益的简单加总,并假定征税成本为零,则图中阴影部分(b+d)的面积代表总福利损失。

2.价格弹性效应

当供给价格弹性较小时,即总供给曲线更陡,厂商可能受到生产能力约束,价格上涨时产量增长幅度较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剩余损失与上述标准情况相同,而生产者剩余增加值更小,需求缺口更大,如果完全从国外进口,则政府征税收入增多,在无征税费用时,此时总福利损失小于标准情况。

当需求价格弹性较小时,即总需求曲线更陡,消费者对价格上涨反应程度较小。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消费者剩余损失更大,生产者剩余不变,需求缺口更大,若完全从国外进口,则政府征税收入增多,在无征税费用时,此时总福利损失也小于标准情况。

假定倾销税率既定,且政府征税无成本,国内的需求缺口仍完全从倾销国进口,那么价格弹性将增强或减弱各经济变量在征税前后的变动量,但不会改变变动方向,具体的影响关系可归纳如下:

3.反倾销税率影响

反倾销税率与美国官方设定的正常价格水平一致。如果设定较高的正常价格,征收较高反倾销税后回到正常价格水平,此时,需求量更低,消费者福利损失更大;而国内产量增幅较大,生产者获益更多;由于进口被大大压缩,政府的税收收入未必会随着税率提高而增多,还要考虑进口下降比例和税率增加比例的对比关系。总之,总社会福利损失将更大。

四、中美贸易摩擦分析及结论

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两大经济体,互为对方的重要贸易伙伴。自2001年中国入世后,中美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2012年将接近5000亿美元,①1—11月美方贸易逆差为2003亿美元,同比增长8.3%。中国为美国的首要进口来源地、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与这种密切贸易关系相伴的是各种贸易摩擦,尤以频发的反倾销调查和征收反倾销税最为引人关注。中国商务部的资料显示,在过去五年多时间里,美国针对中国发起近30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经济危机后调查更加频繁。

美国对华反倾销案涉及多个行业,改革开放初期以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纺织服装业为主,近年来扩展至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去年开始集中对太阳能电池板所属的新能源产业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对华反倾销案件数在逐年增多,做出肯定性裁决的比例一直较高,中国早已取代日本成为美国反倾销调查的最大涉案国。②由于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低,中国制造的产品性价比较高所以畅销全球,这难免会使美国同行和政府部门怀疑存在倾销。在裁决倾销行为时,美国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往往选用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数据代替中国数据,势必会将基于比较优势原理的正常出口误判为倾销从而征收反倾销税,这对中国企业是不公平的,同样也会造成商品自由流动和国际竞争机制的扭曲,也将损害美国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福利,将不利于全球贸易和整体福利改善。

除了第三部分分析的损失外,实际上由于一些原因,福利损失往往更大:企业游说政府对进口品征税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不应忽略;征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成本,诸如市场调查成本、测算费用、人工费用等;征税造成商品多样性降低,价格水平上升会助推国内总物价水平上涨、降低实际收入水平,这也将增加实际损失;经济连锁反应和中国伺机报复,以及征税保护阻碍社会生产率提高等,加上这些成本,征收反倾销税对美国所造成的损失被低估,而倾销损失则被夸大。

综上分析,美国对华商品征收反倾销税的行为缺乏经济学依据。采取反倾销的贸易保护政策,会使国内消费者福利受损,某些寻求贸易保护的企业受益,所谓“促进公平竞争”,只是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借口。全球化使得世界市场联系更加紧密,竞争更加激烈,中国商品凭借比较优势对外出口,有利于进口国的福利改进。而美国官方忽视了可竞争的国际市场,认为中国商品占据美国市场将损害产业利益的担心是多余的,贸易保护只会两败俱伤。国际经济史上,自由主义和保护主义不断更替,对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影响也不断变化,但从长远来看,美国最优的贸易政策就是自由贸易,中国也是如此,自由贸易是国内自由竞争的国际延伸。

①中国商务部网站数据。

②1980年以前(1955—1979),美国发起反倾销调查223起,最大涉案国家为日本,对日反倾销调查约占总案例数的25%,其次还有加拿大、法国、德国等。由于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且开放程度很低,中美贸易量很小,遭受反倾销调查也较少,主要有1978年聚氯乙烯薄片和薄膜反倾销案。数据来源USitC网站的importinjuryinvestigationsCasesStatistics(FY1980—2008)。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8版[m].黄卫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沈国兵.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宏观决定因素及其影响效应[J].世界经济,2007,(11):11-23.

[4]谢建国,周婷婷.报复性反倾销与美国对华倾销裁定[J].世界经济研究,2011,(11):46-53.

[5]雅各布·瓦伊纳.倾销: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问题[m].沈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374.

[6]thomasJ.prusa&SusanSkeath(2002).theeconomicandstrategicmotivesforantidumpingfilings.Reviewofworldeconomics,Vol.

138,no.3,pp.389-413.

[7]thomasJ.prusa(2005),anti-dumping:aGrowingproblemininternationaltrade.theworldeconomy,Vol.28,issue5,pp.683-700.

[8]Robertm.Feinberg&Karam.Reynolds(2006).theSpreadofanti-dumpingRegimesandtheRoleofRetaliationinFilings.Southern

economicJournal,Vol.72,no.4,pp.887-890.

[9]Blonigen,Brucea.&Chadp.Bown(2003).antidumpingandRetaliationthreats.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60,pp.249-273.

[10]Chadp.Bown(2004).tradedisputesandtheimplementationofprotectionundertheGatt:anempiricalassessment.Journalof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62,issue2,pp.263-294.

[11]michaelp.Gallaway,Brucea.Blonigen,Josephe.Flynn(1999).welfarecostsoftheU.S.antidumpingandcountervailingdutylaws,

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Vol.49,issue2,pp.211-244.

[12]maryamiti&JozefKonings(2007).tradeliberalization,intermediateinputs,andproductivity:evidencefromindonesia.theamerican

economicReview,Vol.97,no.5,pp.1611-1638.

[13]paulaBustos(2011).?tradeLiberalization,exports,andtechnologyUpgrading:?evidenceontheimpactofmeRCoSUR?onargentinian

Firms.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Vol.101,no.1,pp.304-340.

economiceffectsandeconomicanalysisofUSaanti-China-Dumping

ZHoUCong-hui

(BusinessSchool,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

涨价通知函篇6

【关键词】:行为经济学商品房买方行为

0引言

房地产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商品房价格的不断攀升,房价逐渐成了人们十分关注的话题,许多人因为房价超过自己的收入水平而背上了沉重的房贷,有的为了凑齐首付不惜举全家之力,动用父母的养老金,“房奴”开始成为社会的流行词语。而与之相反的是商品房的销售却异常火爆,彻夜排队、摇号买房等消息不绝于耳。这些购房者可以分为投资购房者和消费购房者,前者又可分为投机性炒房和投资性买房,后者主要以自住型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为主,被认为是刚性需求。

行为经济学从决策行为出发分析问题,将心理学研究成果引入传统经济的分析框架,通过提出更为现实的决策模型解释各种经济现象。而商品房的作为一种商品,面对的正是一个个的消费者。由于商品房价格较高,使得购房对许多人都是关乎一生的重大消费,其引起的强烈心理变化。因此,我们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下去研究商品房的买方行为将会非常有意义。

1相关行为经济学简介

1.1.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卡尼曼(D.Kahneman)和特维斯基(a.tversky)共同提出的,它将价值函数v(x)引入分析模型,取代了传统效用理论中的效用函数u(x)。价值函数v(x)有三个重要的性质,即参照依赖(ReferenceDependence)、敏感性递减(Diminish2ingSensitivity)和损失规避(Loseaversion)。价值函数相对应的函数曲线如下图。

其中参照依赖指人们在任何时候对损失和得利的估计都不是财富的绝对变动,而是财富的相对变动。损失规避指损失比收益更令人关注,即等量的损失要比等量的获得对人们的感觉产生更大的影响,个人有损失规避的倾向。敏感性递减则指不论是获得还是损失的边际价值都随其不断增大而减少。

1.2.启发式认知偏向

启发法指人们在判断决策时,会走一种思维捷径,譬如遇到复杂而又不确定的事件时,往往依赖于过去的经验,得到启发去作判断。启发的方法是有效的,但是这种方法也会产生大量的错误,这种错误以心理偏向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启发式认知偏向(HeuristicBias)。启发式认知偏向分为三类:代表性启发偏向、可得性启发偏向和锚定效应。

1.3.羊群效应

羊群行为是社会认知的一种极端形式,是一种特殊的非理。由于人们对某些问题没有充足的把握能力,于是唯一可以依赖的参考点就是周围其他人的行为,但是其他人实际上也持这种心理。以至于一旦由于某个偶然的原因导致了一部分人开始行动,那么其他的所有的人以此为根据,也会采取跟随的行动,于是就爆发了羊群效应。

2商品住房买方行为分析

2.1买涨不买跌

许多购房者在房价上涨的时候,会更加愿意进行购买,而在房价下跌的时候却大多持观望态度,这与理性投资的低买高卖的理念相违背,在去除通货膨胀等影响的情况下,商品房作为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应当总在的它的合理价格区间,而现实的商品房价格却总是背离这一区间,这与购买者买涨不买跌的行为不无联系。

在房地产市场中,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主要取决于内心对于住房盈利亏损的判断,而盈利亏损的参照点就是对房价未来的期望[2]。在房地产市场价格长时间上涨形势的影响下,消费者对于房价的参照点不断提高,认为现期买房所获得的“收益”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买房者行列。此时,缺乏信息的购房者主要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取得信息。当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买房者行列时,很容易产生一种急躁与盲从的心理,此时就产生了“启发式认知偏向”,导致“羊群效应”[2]。在房地产市场中,房价越涨,越要跨级消费,将自己的购买决策提前,借钱买房;买的人越多,越要加入买房者之列。这样,便造成了需求对于高房价的正反馈,人们的预期便会出现“自我实现”的现象。反之,在房地产市场价格不断下跌的形势下,人们对于房价的期望的“参照点”[1]不断下降,现期买房,获得的只能是“损失”,所以当房地产价格处于下降阶段的时候,交易量持续下降,房价进一步持续下降。由于“羊群效应”,越来越多的人退出了购房者的行列。于是,也就出现了房地产市场上“买涨不买跌”的现象。

2.2以商品住房周边房价为判断依据

消费者在选购商品住房时,对于商品房的价格的高低,往往不能进行全面合理的分析,而是喜欢依据该商品房所在地周边的二手房或者新房的交易价格作为参考[3]。如果该商品房价格低于周边,则大多认为该商品房价格便宜,若是高于周边,则认为该商品房价格偏高。对于商品住房的质量,小区环境,物业水平等缺乏一个全面直观的综合评价,因此给出的心里可接收的合理价格不能很好的反应该商品房的真实价格。

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消费者的这一行为可以解释为“启发式认知偏向”。人们在判断决策时,会走一种思维捷径,譬如遇到判断商品房的合理价格这种复杂而又不确定的事件时,往往依赖于过去的经验,得到启发去作判断[3]。启发的方法是有效的,但是这种方法也会产生大量的错误。

2.3跟风排队抢购商品房

在商品住房的销售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两种极端情况,要么就是售楼部无人问津,很少顾客买房。另一种却是消费者彻夜排队,房子在短时间内被哄抢而空。这些开盘遭遇哄抢的楼盘往往并不是价格最低或质量最好,却能使销售如此火爆。这大多都与开发商的营销策略有关,如先到先得、捂盘惜售、特价房等一系列手段,给消费者传递一种房源紧缺,来晚了就没有了的信息。导致消费者这一行为的产生。

4结语

人们在选购商品时,往往并不是完全理性的,对于购买商品住房这种重大决定,同样有着很多非理性的行为。文章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买方的若干行为,对其中的行为经济学原理进行了解释。同时结合商品房买方的行为,分析其内在原因,最后提出了部分对购房者行为的引导方式的建议,认为政府应当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强势干预,从信息公开,多方监管,媒体宣传等几个角度来避免购房者的认知偏向,从而减少商品住房买方的非理。

【参考文献】:

[1]田芳,周栩.行为经济学在房地产营销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08/09,1006-4311(2008)09-0118-03.

[2]孔凡文,王英华,苏永玲.房地产市场中“买涨不买跌”的行为经济学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涨价通知函篇7

关键词:猪肉价格波动周期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的研究对象是北京市市场上出售的去皮带骨猪肉价格,这样选择地域是有一定实际意义。首先,北京市地域范围较小,总共有15,000km2多点,这样气候和各种条件在各个生产地和市场之间差异不是很大,所以统计数据的地区差异小,价格监测网获得的数据代表性较好。其次,北京市价格监测和疫病监测网发达,数据真实可靠。再次,采用此品种价格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去皮带骨猪肉是批发价格,不受个别零售商贩价格的影响,而且是市场上零售价格的指导。所以,采用北京市的价格进行分析,有利于获得较真实的发展变化情况。在分析的时候,采用中国农业部网站上提供的价格数据进行分析。

从初步分析结果来看,从2000年1月到2007年8月为止,总共92个月的数据。从2006年中期以来,猪肉价格开始呈现一种加速上涨的趋势。在这92个月当中,猪肉平均价格为11.14元,最低价格为8.06元,发生在2006年5月,最高价格为19.57元,发生在2007年8月,极差为11.51元。

一、猪肉价格的季节波动

我们采用季节测定的方法进行分析之后的数据结果如图1所示。

从季节波动的走势上可以看出猪肉价格在一年当中是如何发生波动的。在图中百分比为每月同期平均价格与总平均价格的偏离程度。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每年的2月到6月为价格相对较低的时间段,从每年7月到次年1月为价格较高的时期。

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受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首先是由我国北方人饮食习惯造成。春夏两个季节我国北方人一般重清淡口味,喜欢吃蔬菜,对肉类产品需求减少,相应的猪肉价格走低。到了秋冬两个季节天气转冷,在饮食上偏厚重口味。猪肉需求较大,价格走高是很正常的。其次是受节假日分布的影响,我国较大型的传统节假日大部分集中在9月到次年1、2月之间。节假日需求旺盛,使得价格较平均价格为高。最后,生猪生产造成供给方面的差异。由于猪仔出生在春夏之交,7月供应较少,所以价格走高。到了明年2月份,是春节所在的月份,很多商家为了满足当月出现的强劲需求,大量上市,造成价格开始走低。

二、长期价格波动周期测定

以上采用的价格波动周期的测定是采用季节测定的方法,这种方法只能测定价格在一年当中的变动情况,而对于长期的、循环发展的周期测定无能为力。在长期价格变动测定的时候就需要采用别的方法。对于这类问题,比较简便的方法就是使用谱分析方法。

在价格变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具有一定规律的周期性波动(季节性波动除外)呢?如果存在,最基本的波动特征――周期长度是怎样的?周期的测定是研究价格波动周期问题的基础,它涉及到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测量指标的选取;其二是对选取指标采取何种测定方法。选用不同的指标和方法往往会导致不同的测定与分析结果。在这里分析的指标采用猪肉价格的月度数据。其次,在测定方法上,采用时间序列的谱分析方法来验证指标周期性波动的“典型化事实”,特别是对周期波动的长度特征从统计上进行客观的测量,从而避免受主观因素影响可能导致的测定结果的差异。此外,还可以进一步考察各经济活动的周期波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关程度和时差关系,这些仅凭直接观察和经验是很难或无法做到的。显然,这里对周期波动的考察只能限于中短期波动。

谱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把时间序列看作互不相关的不同频率分量的叠加,利用傅立叶变换等手段将各频率分量加以分解,通过谱密度函数来衡量各分量的相对重要性以找出序列中存在的主要频率分量,从而把握序列的周期波动特征。由于谱分析方法从频域角度反映了时间序列周期波动特征的全部信息,并有助于更深入地研究各种不同周期的特殊形态及其形成机制,避免时域方法带来的混淆(时域方法所衡量的只是各频率分量共同叠加后的结果)。因此,在研究时间序列的周期波动方面,它具有其它方法所无法替代的优势。

(一)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与谱估计方法

确定性周期函数X(t)(设周期为t)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傅立叶(Fourier)级数展开可表示成一些不同频率的正弦和余弦函数之和(这里假设为有限项),即

其中,频率,k=1,2,…

上式表明:如果抛开相位的差别,这类函数的周期变化完全取决于各余弦函数分量的频率和振幅。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函数来表示X(t)的波动特征:

函数p(f)和函数X(t)表达了同样的周期波动,两者实际上是等价的,只不过是从频域和时域两个不同角度来描述而已。我们称p(f)为X(t)的功率谱密度函数,简称谱密度。它不仅反映了X(t)中各固有分量的周期情况,还同时显示出这些周期分量在整体X(t)中各自的重要性。具体说,在X(t)中各周期分量的对应频率处,谱密度函数图应出现较明显的凸起,分量的振幅越大,峰值越高,对X(t)的整体影响也越大。

(二)研究结果

本文采用的谱估计方法是使用较为普遍的图基-汉宁(tukey-Hanning)窗谱估计法,计算上采用单变量谱分析方法。将原数据去掉季节趋势和长期趋势之后,得到结果如下:

去皮带骨猪肉价格标准化谱密度见图2(由于高频处的谱密度估计值几乎全部为零,图中仅画出f从0到2/9处的),由图2可见,谱密度在f=1/31处出现一个十分突出的谱峰,峰值为11.08,对应周期长度为31月。邻近谱峰次高点的对应频率是f=1/46,谱密度值为10.09,与峰值很接近,这表明整个价格序列大体上围绕31~46个月形成周期波动。此外,在f=1/8处还出现了一个次谱峰,峰值为0.68。这表明价格序列还存在8个月左右的次周期波动。

三、去皮带骨猪肉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我们用蛛网模型来分析影响猪肉价格的主要因素。在模型的解释变量的选择当中,选取了育肥期饲料价格,这是因为饲料是猪肉生产主要的成本源。另外,根据价格走势的特点,采用滞后期的价格也作为解释变量。

从长期上来看,猪肉价格受供需的影响,除此之外还会受到仔猪价格、子猪饲料价格和其他替代品的影响、比如禽蛋价格、牛羊肉价格等。作为一种肉类产品,瘟疫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像SaRS、蓝耳病、禽流感、口蹄疫等瘟疫都会对猪肉的供需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这里要对以上的影响因素区别对待。首先,生猪的饲养主要分成两部分:仔猪饲养和育肥期。这里饲养仔猪可以看成是沉没成本,对价格没有太大影响。这是因为生猪一旦到了育肥期,饲养者就要尽快出栏。在这种情形下,仔猪饲养阶段的成本对以后的价格不会有影响,有些时候就是赔钱,也要往外卖。所以,模型当中不包括仔猪成本。其次,像瘟疫之类的影响因素,对需求量和供给都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由于其不可预测性、冲击的局部性和短期性,我们可以把它们都归入到随机冲击里边去。

下面根据以上的假设对价格进行分析,试图找出猪肉价格在长期上波动的规律。

对原数据进行D-w检验,结果表明序列存在一阶以上滞后相关,Q统计量和偏相关和自相关值又拒绝了二阶自回归,故原序列可采用一阶滞后自回归模型。

由于猪肉的育肥期有3-5月,故采用猪饲料价格3期移动平均作为解释变量。

模型结构如下:

这里

为t期价格;

为饲料价格移动平均数;

为主要周期=31;

为次要周期=8。

经过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结果如下:

从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调整拟合优度为0.8867,模型拟合结果良好。截距项不能通过检验,可能为零。检验结果中猪肉前一期价格、饲料价格的移动平均和主要周期的系数为显著不为零,通过显著性水平为1%的检验。所以去皮带骨猪肉价格主要由以上三项决定。

四、结论

从滞后一期价格系数得知,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制约,猪肉价格的波动是要收敛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收敛到均衡位置。饲料价格三期移动平均数的系数

显著不为零,而且,所以饲料价格和猪肉价格是同方向变动的,也即饲料价格的上涨会造成猪肉价格的上涨。价格波动周期会对价格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生产者需要把握好节奏。在销售价格高涨时期扩大生产,价格低迷的时期缩小成本开支。

对市场调控的时候,需要根据市场实际情形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果饲料价格上涨,需要进行行政干预,向生产者进行补贴,来平抑猪肉价格。如果饲料价格没有上涨,单纯的猪肉价格上涨,那么市场价格很快会恢复到均衡价格,这是不需要采取行政手段。

参考文献:

[1]刘金全,李庆华,刘志刚.经济周期波动中均值水平与条件波动性的状态划分及相关性检验[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03).

[2]国涓,李会敏.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趋势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3]曹慧.中国小麦价格的周期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分析[J].世界农业,2007,(04).

[4]吕杰,綦颖.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q动的经济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07).

[5][美]michaelp.niemira;philipaklein著,邱东译.金融与经济周期预测[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涨价通知函篇8

【关键词】数学;综合题;策略

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认为,掌握数学就意味着善于解题。初中数学综合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解题思想和应用意识,鼓励学生通过积极探索、勇于发现、大胆猜想提高数学素养。但由于综合题涉及知识错综复杂、背景复杂,学生往往无从下手。部分教师往往采用题海战术,企图通过机械训练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往往收效甚微。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综合题解题教学的策略。

一、善于审题

正确解题的首要条件是审题,一道题解的是否顺利,有效审题至关重要。在审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问题的条件和解题的目标,对已知条件进行转化,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首先,通过仔细阅读,了解题目的全部条件和结论,明确解题的方向。其次是对条件进行转译改造,使条件向结论靠拢,凸现解题方向。最后是从多角度审视分析,挖掘隐含的信息,理解条件的全部含义,搭建条件和结论的桥梁。

题1:已知二次函数y=x2-2x-1的图象的顶点为m,二次函数y=ax2+bx的图象与x轴交于原点o及另一点Q,它的顶点n在函数y=x2-2x-1的图象的对称轴上。(1)求点m与点Q的坐标;(2)当四边形monQ为菱形时,求函数y=ax2+bx的关系式。

综合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结构复杂,在此题中,两个问题是有关联的,前一小题的结论是后一小题的条件,因此必须先解决了第(1)小题才能解决第(2)小题。由条件可以求出二次函数y=x2-2x-1的图象的顶点为m的坐标为(1,-2),对称轴为x=1。因为二次函数y=ax2+bx的图象经过原点,并且它的顶点在x=1上,所以点Q与点o关于直线x=1对称,所以点Q的坐标为(2,0)。根据四边形monQ是菱形,题目中隐含着四边形monQ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即n点和m点关于直线oQ对称,因此,点n的坐标为(1,2)。二次函数y=ax2+bx的图象经过点n(1,2),Q(2,0),可以求得a=-2,b=4。因此二次函数y=ax2+bx的解析式为y=-2x2+4x。

二、展开联想

数学联想是创新的前提,是人类发现新规律、探求新知识的思维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类比、归纳和猜想的方法,运用定理、公式、性质、推论加以证明,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知识点之间、数形关系之间、条件和结论之间寻找联系,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思考,产生新颖、多样的想法。

题2:aBC与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与De重合,aB=aC=6,∠CaB=∠FeD=90°,将DeF绕点a顺时针旋转,当DF与aB重合时,旋转中止。现不考虑旋转开始和中止的情况,设De、DF(或延长线)分别交BC(或延长线)于G、H两点。(1)始终与aGC相似的三角形有和。(2)设GC=x,BH=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3)当x为何值时,aGH为等腰三角形。

问题(1)中,由aBC与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挖掘隐含条件∠B=∠aCB=∠eDH=45°,与45°角相关联的三角形有aBC、aBG、aBH、aCG、aHG,观察图形,联想与之形状相似的有aBH和aHG。问题(2)中,由CaG∽BHa,可知=,即=,故y=(0

三、寻求突破

人往往依靠一些习惯和已有的经验去分析、解决问题,局限于固有的常规思维解决问题。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有时需要打破常规思维地束缚,帮我们解决一些无从下手的问题,可以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帮助我们巧妙地解决某些问题。

在例2问题(3)中,在DeF绕点a顺时针旋转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于特殊情形,跳出常规的禁锢,寻求问题的突破口。

①当∠GaH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时,可CG=x=

②当∠GaH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由HGa∽HaB知,HB=aB=6,BG=HC,则CG=12-6。

四、实现变迁

当学生运用一条思路不能解决问题、要及时地改变策略,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重新设计新思路解决问题,实现思路的变迁,从而有效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3:某衣服的进价为每件400元,售价为每件500元,每个月可卖出210件;如果每件衣服的售价每上涨1元,则每个月少卖1件,设每件衣服的售价上涨x元,每个月的销售利润为y元。(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每件衣服的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每个月可实现利润最大化?最大利润为多少?(3)每件衣服的售价为多少元时,可实现利润22000元?

销售利润应等于销售数量与每件利润的积,因此y=(210-x)(500+x-400)=-x2+110x+21000;由(1)可知:y=-(x+55)2+24025,因此当x=55,即售价为500+55=555元时,y存在最大值为24025。当y=22000时,-x2+110x+21000=22000,解得x1=10,x2=100。当x=10时,500+10=510,当x=100时,500+100=600元。所以当售价定为510元或600元时,每个月的利润为22000元。

涨价通知函篇9

从8月份开始,佛山照明频繁遭到监管部门调查。8月13日,公司董事长庄坚毅等高管收到中国证监会广东证监局发出的《调查通知书》,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立案调查。

8月24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就公司涉嫌泄露信息对佛山照明发出关注函;9月1日,庄坚毅申请辞去董事长一职;9月3日,深交所再度发出关注函,要求公司进一步核查涉嫌内幕交易情况;9月6日,庄坚毅卸任董事职务。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深交所了解到,市场从7月份开始炒作锂电池概念股,深交所一直严密监控各类概念炒作。“佛山照明也是锂电池概念股,可能是监管层密切关注的股票之一。”一位不具名的券商研究员告诉记者。

由于广州证监局拒绝透露正在立案调查的细节,目前还无法确定庄坚毅和邹建平被调查的具体原因。

上海律师宋一欣认为,很有可能是佛山照明的信息披露,引起监管层的关注,进而查出涉嫌内幕交易的问题。

投资频繁泄密

8月20日,佛山照明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部发出的第一份关注函,称“公司于8月18日公告的董事会决议公告中有部分内容,与8月13日开始在网上流传的关于公司‘将公告投资1亿元做锂电池项目’的传闻部份内容一致”。

关注函要求公司对是否存在违反公平披露原则的事项、是否存在涉嫌内幕交易或泄露信息的情形进行核查。8月24日,佛山照明根据关注函要求开始停牌核查。

深交所函中所指的公告,是指佛山照明关于发起成立青海佛照锂电正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事。

佛山照明公告显示,该项目公司由佛山照明与合肥锂鑫能源材料公司、青海威力新能源材料公司、锂能源控股公司、江苏国港交通工程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万元,其中佛山照明以现金出资2550万元。

该项目公司初期设计生产规模为2000吨/年,预计投资额1亿元,达产后再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扩大产能。

正是这段公告中披露的投资金额,与8月13日网络流传的投资内容相符合。深交所据此关注佛山照明可能涉嫌泄露信息,向公司发出关注函。

多份券商提供的研究报告指出,佛山照明最值得关注的业绩亮点在于,其正在打造一条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即碳酸锂材料-正极材料-锂电池-电动车总成的新能源车。

佛山照明8月18日的董事会公告中,披露了公司在打造以上产业链中多项具体投资计划。此时正值“锂电池”概念股受市场追捧,佛山照明a股股票从18日开始放量上涨,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触及深交所设定的异动指标。

关键信息延迟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佛山照明a股连续上涨的三天内,媒体提前报道了另一项重大投资。

8月17日,佛山照明董事会审议通过议案,授权经营班子与台湾必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必翔实业”)洽谈合作事宜,但当日晚间公告中并未披露具体合作细节。

直到8月20日,佛山照明才公告,“双方将联合其他投资方共同投资建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生产企业,首期设计生产规模2000吨/年,最终生产规模1万吨/年以上,预计总投资约1亿元人民币。”

此外,双方的合作还包括共同投资建立锂动力电池生产企业,首期设计生产规模1亿安时/年,最终生产规模3万安时/年以上,预计总投资约2.5亿元;另一项投资为在佛山设立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计划在年内完成生产20辆用于示范线路,2011年内达到300辆/年产能,2012年内达到2000辆/年产能。

这无疑是另一项重大利好消息。公告后,佛山照明a股连续两日涨停。

然而,在佛山照明正式公告披露前,这一重大利好消息早已见诸报端。

据记者了解,8月16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率领近千人的广东省经贸文化交流团前往台湾,开展为期一周的“台湾•广东周”活动,佛山照明也是随团企业之一。两岸多家媒体对这次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

8月18日,在台湾举行的佛山台湾经贸会上,佛山照明代表与必翔实业签订合作意向书。当日及次日,两岸媒体对双方的合作协议都做了完整的报道,均早于佛山照明的公告时间。

“合同在18日就签订了,为什么要等到20号才公告出来?这也是明显的信息披露问题。”宋一欣表示。此外,记者还留意到,佛山照明在20日还同时了两则更正公告,分别是董事会公告中出现会议地点错误,以及监事会会议期次出错。

“内幕交易”细节曝光

9月15日,经深交所核查与公司自查后,佛山照明公布了核查结果,证实有交易对手方及其直系亲属在公告敏感期进行了股票交易。

核查出的第一个在敏感期进行交易的对象为方清,佛山照明公告中方清的身份为合肥锂鑫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记者从其他渠道查到,方清还担任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合肥国轩高科)总经理一职。

佛山照明在7月15日公告了两项投资,分别是《关于青海佛照锂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对外投资意向进展情况公告》和《关于正式收购合肥国轩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持有的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20%股权投资的公告》。记者查阅了国内券商针对这两个项目的研究报告,均解读为利好消息,给予了买入评级。

作为合肥国轩高科的总经理,方清在7月12日与7月13日敏感期内买入了佛山照明a股2万股,并于7月27日卖出1万股,期间获利10150元。

针对这一买卖情况,方清声称:“以上股票交易属于正常交易行为,绝无知情任何内幕信息”。颇为蹊跷的是,作为交易对手方的合肥国轩两家公司,并未将方清列入内幕信息知情人名单。

另一名被核查出来的交易对手方人员为霍广。霍广的身份为青海威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下称“青海威力”)的法人代表。

佛山照明在8月18日公告了投资成立青海佛照锂电正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锂电正极材料项目”)一事,青海威力为联合发起投资公司之一。佛山照明在核查材料中认定霍广为8月18日公告项目的内幕知情人。

3月20日,佛山照明曾公告拟购买从事锂电池业务的合肥国轩高科股权。霍广在公告前于3月8日~15日期间累计买入佛山照明a股174300股,买入均价为11.81元;公告披露后,霍广在4月12~16日期间累计卖出123300股,卖出均价为14.05元,期间获利276192元。

在上述方清股票交易的敏感期,霍广也有交易记录。在7月15日公告之前,霍广及其直系亲属账户在6月2日至7月6日期间共累计买入103400股,均价12.93元,期间于6月10日卖出1400股,卖出价为14.27元;此后又在公告后卖出102000股,期间获利16768元。

对于在敏感期进行股票交易的事实,方清和霍广均认为是正常的股票交易,并非内幕交易。佛山照明说,“在与霍广的谈话中发现,霍广并不了解什么叫敏感期”。

涨价通知函篇10

关键词:股市盈余;消费;实际余额效应

一、引言

“实际余额”一词源自马歇尔的“备用购买力”概念。人们由于支出的需要,将财富或收入的一部分以货币形式保存起来,这就是货币余额。实际余额是货币余额扣除价格水平影响后的真实价值。实际余额效应是帕廷金货币理论的核心,是指商品市场上价格水平的变动而引起的货币余额真实价值的变动对消费产生的影响职称论文。[1]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资产多样化,实际余额效应的内涵也随之扩展。就股票市场而言,实际余额效应是指股价变动导致股票持有者实际货币余额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具体而言,股票价格上涨导致股票持有者的实际货币余额增加,从而增加消费,反之则减少消费。前者可称为股市的正实际余额效应,后者称为股市的负实际余额效应。在整个经济系统中,当正效应产生后,会使得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快速增长又反过来使得人们的货币资产增加。当负效应产生后,会使得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减少,从而抑制经济增长,结果是居民的货币资产减少。

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股市盈余与消费的关系实证研究主要是沿着剑桥学派的庇古效应展开的,几乎忽略了从实际余额效应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股市盈余与消费之间存在正向关系(LudvigsonandSteindel,1999;Starr-mcCluer,1998;Yashp.mehra,2001;Dynanandmaki,2001;C.Dreger,2006)。[2]-[6]与国外的研究相比,中国学者的研究结论有着较大的分歧。一些学者认为中国股市盈余与消费之间存在微弱的正向关系(李振明,2001;骆祖炎,2004;李雪峰,2003;夏新平、汪宜霞、于明桂,2003;罗文波、张祖国,2008);[7]-[12]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股市盈余与消费之间存在负向关系(毛定祥,2004;杨新松,2006)[13]-[14]。为了弥补国内经验研究的不足,本文利用中国股票市场1992年1月—2009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运用误差修正模型,从实际余额效应视角分析中国股市盈余与消费的关系。

二、股票市场的实际余额效应理论分析

根据生命周期假说、永久收入假说和LC-piH模型可知,研究股市实际余额效应的实质是研究股票价格变动导致股票持有者实际货币余额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根据LC-piH模型,现代消费函数的简化形式为:①

C=awR+bθYD+b(1-θ)YD-1(0

其中:C是消费;YD和YD-1分别为当前和滞后的可支配收入,wR是实际财富,主要有股票、储蓄和其他资产组成,a是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bθ和b(1-θ)分别是当前和滞后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θ是分配权重。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Y=C+i+G(2)

假设i和G不变,将(1)式带入(2)式得:

Y=awR+bθYD+b(1-θ)YD-1+i+G(3)

当其他资产价格不变时,股票市场出现繁荣,股票价格上涨使得股票持有者实际货币余额增加了ΔwS;股市的持续繁荣导致人们对经济增长的预期持续看好,消费者信心增强,边际消费倾向增加②。即:C=a(wR+ΔwS)+b(θ+Δθ)YD+b[1-(θ+Δθ)]YD-1(Δθ>0)(4)

由图1可知,在初始消费为C0时,国民收入为Y0。当股市呈现出繁荣状态,收入曲线由Y0移动到曲线Y1,国民收入从Y0增加到Y1,股市的繁荣使得消费增加。

当其他资产价格不变时,股市持续下跌,股票持有者的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了ΔwS;股市的持续下跌,导致人们对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期,消费信心减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

C=a(wR-ΔwS)+b(θ-Δθ)YD+b[1-(θ-Δθ)]YD-1Δθ>0(5)

由图2可知,在初始消费为C0时,国民收入为Y0。当股市持续下跌时,收入曲线由Y0移动到曲线Y1,国民收入从Y0减少到Y1,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得消费减少。

三、股票市场实际余额效应的实证检验

(一)数据与变量选择及模型的构建

本文使用的样本为1992年1月—2009年12月的月度数据③,选取月度数据,是由于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较短,采用月度数据比季度数据和年度数据能更好地拟合实际情况。衡量中国股市盈余的指标主要有股票市场总值、上证(深证)指数和流通市值等,这里以上海综指a股流通市值加权指数(Si)作为代表变量,表示股市盈亏变化。原因在于:一是上市公司的股票还没有全流通,以股票市场总值作为变量不准确;二是上证(深证)指数本来是衡量市场规模大小的变量,由于一些计入指数的股票所占的权重大,使得股指失真。由于中国股民主要分布在城镇,因此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和(LS)作为消费的代表变量;与消费变量相对应,收入变量选取的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Di);Ut是随机误差项。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对以上数据进行对数处理检验并将模型设定为:

LnLSt=β0+β1LnSit+β2LnDit+Ut

(二)实证检验④

1.单位根检验。本文选取的数据序列均属于时间序列,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现象,本文采用aDF检验法对上述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

根据表1数据可知,LnLS、LnSi和LnDi的aDF统计量都大于1%的显著水平的临界值,接受原假设,时间序列含有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其一阶差分序列的aDF值小于1%显著水平的临界值,是一个平稳序列。由于LnLS、LnSi和LnDi都属于一阶非平稳序列,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2.协整检验。根据以上检验结果可知,各变量均为一阶差分时间序列,则在LnLS、LnSi和LnDi之间可能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这可以通过协整检验来确定。本文将采用JJ(Johansen,1988;Juselius,1990)检验法对相关变量(LnLS、LnSi和LnDi)进行协整检验。该方法是基于VaR模型,设VaR中内生变量为F=(LnLS,LnSi,LnDi)。其中,滞后项的选择是根据aiC和SC准则所选择,本文选择滞后项为3。

根据表2检验结果表明,LnLS、LnSi和LnDi之间在1%的显著水平下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该协整关系经过标准化处理以后得到以消费作为解释变量的协整方程(括号里的数字为标准差):

LnLS=1.096847LnDi-0.007031LnSi-1.211367(7)

(0.00651)(0.00363)(0.04269)

由(7)式可知,消费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上证指数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096847和-0.007031。因此,消费的增长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成正向关系,而与股指的上涨成反向关系

3.格兰杰因果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通常有两种方法即VaR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eCm)。Granger(1998)指出,如果非平稳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利用VaR模型进行因果检验可能会得出错误的推论。由于LnLS、LnSi和LnDi都为i(1)时间序列,并且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根据Granger定理(engle&Granger,1987),可以建立eCm模型来检验中国股票价格指数、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其长短期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得出,股票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总额的因果关系不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股票价格指数的上涨不是居民消费总额增长的原因;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是居民消费增加的原因。

为了明确股票价格指数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对消费的正负影响,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来描述(见表4)。

由表4的误差修正模型可知,从居民收入看,D(LnDi(-1))和D[LnDi(-2)]系数的符号都为正,这说明上一期和本期居民收入的增加,可以促进下一期消费的增加;从股票价格指数来看,D[LnSi(-1)]和D[LnSi(-2)]的符号为负,表明上一期股指的上涨会减少下一期的消费支出。一旦上述经济关系偏离协整关系时,会有一个正向的误差项对模型进行修正(表现为eC的系数为正),使其又恢复到协整关系上来。

4.脉冲响应函数。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ResponseFunction,iRF)反映了来自随机扰动项一个标准差大小的信息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以及其影响的路径变化。

图3是基于VaR(3)模拟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横轴代表滞后阶数,将滞后阶数设为40期;纵轴代表消费对股指的响应程度,图中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的偏离带。

从图3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股指一个单位正向标准差冲击后,居民消费在滞后的1~6个月里冲击效应为负,其响应值小于1%。大约从第6个月开始,居民消费响应开始转为正值,大约到15个月时,消费响应基本停止变动并稳定在约为1%的均衡水平。这说明通过股指的冲击,可以立即引起消费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变化,并且没有任何时滞,但在第15个月后,冲击作用会逐渐消失,然后趋于平稳状态。

四、结论及解释

1.通过实证检验得出,股指的上涨使得消费减少即中国股市盈余不能增加居民消费,实证结果与股市的实际余额效应理论分析相悖,表明中国股市的实际余额效应发生转向。原因在于:一是实际余额效应属于新古典模型的均衡机制,要求价格有弹性和完善的金融市场,而这两个前提条件在中国不能得到满足。二是股票价格上涨会带来实际余额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当股票价格上涨后,股票所有者通过出售股票获取现金收入,收入增加会导致消费增加;当股票价格持续上涨时,可能会吸引大量资金进入股市,去搏取更大的超额收益而不是增加消费。此时股市实际余额效应对消费产生的不是促进作用,而是替代效应,使消费反而减少。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股指上涨使得消费减少,于是实际余额效应发生了转向。

2.在长期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上证综指a股流通市值加权指数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协整关系)。消费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成正向关系,而与股指的上涨成反向关系。

3.不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股票价格指数的上涨都不是居民消费总额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是居民消费增加的格兰杰原因;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出,当在本期给股指一个单位正向标准差冲击后,在短期内可以立即引起居民消费发生变化,但在中长期冲击作用下会逐渐消失,然后趋于平稳状态。

注释:

①多恩布什、费希尔著:《宏观经济学(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65页。

②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都认为收入非常稳定的人通常具有较高θ,收入很不稳定的人通常具有较低的θ。我们假定在股市繁荣的时候,消费信心的增加使得收入非常稳定和不稳定的人都有很大的可能会增加当前的消费。因此,消费信心的增加导致当前的边际消费倾向增加为b(θ+Δθ),结果使得过Y1点的直线比过Y0点的直线陡峭;在股市萧条的时候,消费信心的减弱使得收入非常稳定和不稳定的人都有很大的可能性减少当前的消费,如图2所示,消费信心的减弱使得当前的边际消费倾向减少为b(θ-Δθ),结果导致过Y1点的直线比Y0点的直线平坦。

③所有的数据均来自于色诺芬数据库。

④所有的检验都是利用eviews5.0进行的。

参考文献

[1]杰格迪什·汉达.货币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80.

[2]Ludvigson,SydneyandSteindel,Charles.HowimportantistheStockmarketeffectonConsumption?[J].FederalReserveofnewYorkeconomicpolicyReview,1999(7):29-52.

[3]mehra,Yashp.thewealtheffectinempiricalLife-CycleaggregateConsumptionequations[J].FederalReserveBankofRichmondeconomicQuarterly,2001,(2):45-68.

[4]Dreger,C.&H.-e.Reimers.ConsumptionanddisposableincomeintheeUcountries:theroleofwealtheffects[J].empirica,2006,(33):245-254.

[5]Dynan,K.e.&D.m.maki.Doesstockmarketwealthmatterforconsumption?[J].FederalReserveBoardputnaminvestmentStop93,washingtonD.C.20551,2001.

[6]Starr-mcCluer,m.Stockmarketwealthandconsumerspending[J].FeDSworkingpaper[R],1998,(20).

[7]李振明.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1,(3):58-61.

[8]骆祖炎.近年来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4,(7):10-13.

[9]李雪峰.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微弱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3,(3):67-71.

[10]夏新平,汪宜霞,于明桂.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5):126-127.

[11]王亚鸽,张举钢,李从欣.中国财富效应的协整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4):15-18.

[12]罗文波,张祖国.我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实证分析——基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的月度数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6):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