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精神文明创建发言材料十篇精神文明创建发言材料十篇

精神文明创建发言材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56:37

精神文明创建发言材料篇1

那么综合材料绘画在其语言体系上呈现出哪些形态呢?

首先,综合材料绘画在语言上首先体现出来的是对“物”的形态、属性及语义的理解认识和重新建构,是对各种物质材料在进行艺术创作中功能和价值的再认识。任何的物质材料其本身都是具备两种内质的。一个是物质本身具备其作为物的形态和属性,这种形态和属性也就是材料本身所具有的“表情”,即它的材质感。这是它作主体语言参与到画面组构上的最重要特性。二是物质所具备的物的语义,也就是其作为材料存在而具备的文化积淀。物质在存在的过程会被其所存在的文化环境赋予的相应文化内涵和精神指向。我们单纯地看木头、土、乳蜡、油脂、钢铁、水泥、玻璃等物质材料时,会因为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区分开这些物质材料具有的冷暖特性。在综合材料的艺术创作中,物质材料正是依托其本身的“物”性和所承载的文化内质与绘画者赋予的精神相结合,来实现着物质与精神的对话。在这过程中,艺术家对材料的物质材料的敏感度和对物质材料的属性性能的把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艺术家克拉斯和布罗克迈尔就是选取了金属铁板材料进行创作,他们利用铁板材料的不透明、可腐蚀、色泽突出等特性,通过铁板的自然锈斑和制作出的画面痕迹相结合,表达出了他们的一种庄重、深沉的生命体验。而博伊斯在作品《动物脂》中,则用毛毡和油脂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他正是利用这种材料毛毡和油脂本身就具有暖性的物性特征来完成他的艺术构想的。画家朱进在他的《时光》系列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断的运用黄色土、五色土和褐色土等土质性材料来完成他的艺术作品。他利用土质材料具备的与人天生就有亲和力的物质属性来实现着自己的艺术诉求,画面上,“土”所独具的材料属性和文化内质成了画面的主体语汇,观看者面对画面所产生的内心触动几乎都来自于这些涂抹、堆彻、龟裂在画面上黄褐色土料。

其次是综合材料绘画的艺术语言呈现为一种媒介的综合运用状态。不同媒介的综合使用为综合材料语言体系的拓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由于不同的物质材料之间是无法融合的,正是由于多种媒介的参与结合,才使各种材料在碰撞冲击之后产生了流动进而变得亲和起来,达到了一种不同材料冲撞后的平衡,我们才会感觉到材料所形成的艺术张力和精神的升华。艺术创作者们正是通过使用众多的特定媒介,来完成其内心特有的生命关注与体验,我们可以从众多艺术家的创作中得到体会。法国画家简•杜布菲在材料的使用上可谓是多种多样,他把泥土、沙子和其他材料做成厚厚的有颜色的基底,并且一改用色彩进行绘画的形态,使用沙砾、海绵屑、木板等材料进行制作,通过在这样的画面上作画,画面上经常出现的是斑驳的色痕,各种奇特的形象就是在这样的基底上浮现出来的;作为西班牙非定型绘画大师,安东尼•塔皮埃斯在大量的艺术创作中把抽象表现主义和材料语言进行了结合,在画面上,他大量使用大理石粉、沙子、粘土、纤维等材料进行各种综合材料创作,在具有浮雕感和丰富肌理的画面上采用刮、割等手段创造出了完全属于他自己的语言面貌;而作为二战后的德国艺术家基弗具有深深的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他把现成的物质材料和媒介进行整合,并保留材料的符号属性,在作品中完成了物质材料在视觉上的解读和喻示。干裂的泥土、残破的废墟、荒芜的大地充满着他那巨大的作品中。他把钢铁、铅、沥青、灰烬、纸、石头、植物、油彩、油墨、沙土、丙烯、水泥等等综合物质和综合材料运用的画面,画面上材料与媒介不断的进行着反复堆砌,观者在视觉上就能感觉到作品上物质的重量感和可触摸感。在作品《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中,两个高大的书架上陈列着用腐蚀制作过的铅皮作成的一部部敞开的巨大线装书,强大的视觉震撼力撞击着人们的眼睛和内心,来描述着德国的历史和磨难。德国的另一位艺术家伊米尔•苏荷马则是从物质的无形状态中寻求另一种表现手段,他把浓稠的黑色沥青直接铺撒在经过制作的厚实画面上,在他那泥土般的背景下,黑色的线条深沉奔放,在画面上形成了极具生命感的张力,从而脱离了材料的制作性转而进入到一种写意的境界。

再次,综合材料的语言运用经常表现为一种对文化的借用与转换。文化的资源是艺术赖以发展的土壤。在整个文化资源中,既囊括着自然资源也包括着精神资源,当自然资源和精神资源能够在艺术家的创作中找到对应时,材料与精神就会形成了一种互动和互通,从而完成了艺术创作者与画面、观看者的一种对话。对传统文化进行借取和转换是很多材料艺术创作者的共同取向。在艺术家蔡国强的一系列的火药爆炸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艺术家本人对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种借取和转换。他将火药和颜料铺设在画布上点燃,画布在爆炸后形成了痕迹,在整个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他寻求火药这种媒材的材料属性和这种媒材的中国文化性的融合,在点燃火药同时,他也在点燃一种博大恢宏的文化力量,作品在此时成为了将这种中国传统材料转换成了一个可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开展对话交流的符号客体,让观看者能在画面上感受到来自中国古老文化的震撼。在艺术家徐冰的作品《天书》中,我们感受到的更是艺术家对传统的文化资源的巧妙的借用。作品《天书》可以算是对我国汉字进行的最彻底最激进的解构,他所书写的“汉字”中,所有的文字都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在经过传统木板印刷技术进行印刷和装订,真可算是一次对中国最有力的书写汉字的彻底颠覆。而与徐冰的天书相对应的另一个代表艺术家吕胜中,则是对中国传统民间技艺“剪纸艺术”进行了借取。他将民间传统的剪纸语汇加以提炼,创作并利用一个“小红人”的符号形象进行艺术创作,吕胜中通过剪纸这项技艺把自己的艺术创作回归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将这项古老的民间技艺转变为了一种能够进行深层沟通的媒介,成为了其与社会、与观看者对话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取之不尽的东方文化精神积淀,从传统文化入手,寻求传统媒介材料与当代精神的融合交流,成为综合材料艺术创作的一个有效手段。

另外综合材料绘画在自身语言体系的建构上则更加强调语言的偶然性和实验性、观念性和精神性。综合材料绘画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性为主要创作方法的视觉艺术,它对所有物质材料认识和运用都是一种实验性的探索。因此作为综合材料艺术的创作者,为了有效利用物质材料,传达自己的艺术诉求,就要对不同物质材料的语言属性进行反复梳理、归纳、再认识,通过不断的实验运用,才会使物质材料能够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因此这种不断的艺术实验性就成为了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在技术探索和实现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物质材料应用的无限可能性为其艺术语言的形成与建立提供了无限发展的可能,这也就使其语言的形成具有了极大的偶然性特征,偶然性便成为了综合绘画材料语言形成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激发大脑的各种发明,是让人们观察断壁残桓,未息的余烬,以及斑石、云朵和土块,因为这些不规则的“偶然性”形态中能使人产生奇妙的发现,使艺术家进入一种梦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想象力就开始在那些墨点和不规则的形状中施展魔术,而同时这些形态又反过来帮助他进入一种朦胧的虚幻状态,使艺术家的内在视觉得以投射到存在的事物上。”(达芬奇语)[2]在综合材料绘画创作过程中,正是依托这种给人充满想象空间的偶然特性才会使创作者能够把握住画面形成的那些具有美感和抽象意味的“迹象”,并对这种“偶然之象”进行重新的选择组构,把那些具有视觉美感和冲击力的痕迹保留下来,形成新的视觉审美趣味。实验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而成为了综合材料绘画艺术的一种最为重要的品质。其次,在材料的运用上,绘画者更加强调材料所具有的观念性和精神性,更加注重这种精神观念同物质材料的结合与对话。其实物质材料其本身是不具备精神性和观念性的,是绘画者在艺术创作的实验过程中,对物质材料进行了分析、梳理、认识、运用和转化,并在画面上赋予其一定的精神内涵,从而使物质材料成为了创作者精神诉说的载体。创作者是把材料在经历过时间和特定文化沉积后所形成的那种神秘“物质”不断进行挖掘,并把这种“物质”当作传达精神与观念的载体在画面上直接呈现,这时的物质材料便因为精神的存在而具有了全新和独立的审美价值,物质材料所蕴涵的特定文化暗示便穿透材料而传达出来,材料的精神便在画面上得以提升和彰显。

精神文明创建发言材料篇2

一、装饰材料在视觉导向标识中的物质承载性

装饰材料是视觉导向标识的物质载体,任何设计都需借助于材料与工艺技术,才能将纸面的设计方案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的艺术实体。人类文明史都是根据材料来划分的,如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时代、钢铁时代……到如今的复合材料时代,装饰艺术与材料的发展历程并行不悖。视觉导向标识设计作为一种公共景观的创作,不容忽视的是装饰材料带给设计方案物质技术上的坚强保证。因此,正确合理的选材是导向标识成功制作的根本环节。

“现代科学技术创造了数不胜数的人工材料:金属材料、人工纤维材料、玻璃、化学漆、石膏、水泥、塑料等,加之自然界可选用的天然材料:石材、木材、天然纤维材料、陶土、矿物质颜料等。”[1]任何材料都有可能经过设计师之手“点石成金”。视觉导向标识设计是一个纯正的物化过程,设计师必须对装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和较强的控制能力。必须探求材料的内部规律,熟知“材料的强度、硬度、延伸性、收缩度、防潮、防锈、防腐、防蛀性能,吸尘、自洁、氧化、老化、风蚀等特性”[2],了解并创造出与各种装饰材料相适应的加工工艺,如雕刻工艺、漆艺、木工艺、捆扎工艺、浇铸成型工艺、焊接工艺、镶嵌工艺、粘接工艺等等,科学地制作加工,才能将设计概念物化于材料当中。

视觉导向标识在装饰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安全性

导向标识是关系公众人群安危和稳定的公共服务设施,对其材料安全性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譬如,离地安装的标识要考虑材料的重量及建筑物的承重能力;一些特殊的场合要考虑受众的因素,如儿童乐园、幼儿园应尽量避免使用易碎、尖锐突起的材质,温和的木材、塑料较为适合;再如游泳场馆地面湿滑易引起摔倒,为避免导向标识的不慎伤人,应尽量使用质软、平坦且有一定摩擦力的材料,如木材。

2、搭配协调性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特性,如不同程度的热胀冷缩、耐久性及使用寿命等,当选择两种或多种材料搭配使用于同一标识时,要周密考虑组合材料间的内部协调性问题。有些标识会因为组合材料的热胀冷缩程度不同而相互脱落,有些标识会因为局部材料的“短命”而造成整体缺损等等,可见选择科学、合理的材料搭配方式直接关系着导向标识的经久耐用性和安全牢固性。此外,还要考虑材料间的联结方式及材质构造与安装方式的协调性问题。

3、环境适用性

导向标识对构成材料的要求随环境空间的差异而不尽相同。如开放性的旅游环境,标识应充分考虑耐候性、人流量等因素而选用坚固耐用的材料,以免游人非理性的使用而轻易造成损坏;相对理性的办公环境中,标识则可选用质地精良的材料,还可添置光源、声相媒介等。同时,地理环境也不容忽视,地理位置不同,气候相差甚远,如我国南方地区,多雨湿热,标识的选材及工艺应充分考虑防潮防高温等耐候性因素。

二、装饰材料的语言特质对导向标识视觉识别的个性诠释

“人类的视觉能够分辨诸多不同的对象,根据它们的性质和大脑对它们的不同反应,视觉对象基本上可分成文字和形象(包括平面图象和立体空间)两种,它们分别代表了人类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3]在导向标识设计中,语言文字起到辅助标注的作用,而视觉符号和图形则是主体元素,由于导向标识通常是为运动中的受众传达信息,应当醒目且言简意赅,用形象来构建视觉语言再恰当不过了,独特的视觉语言塑造别具特色的导向标识,无疑加速了信息的有效传播。

装饰材料是视觉导向标识设计概念的最终承载体,它使艺术设计语言得以物质呈现,因此装饰材料的语言特质对导向标识视觉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装饰材料的视觉语言要素主要指材料的质感、肌理、形态、色彩、构成形式等,其中也包涵着材料的触觉要素,也就是说当材料的视觉特征通过人的视觉神经传递到大脑时,人的触觉神经亦被牵动,感官反馈的心理与情感获得倍增,这正是材料语言的独特之处。材料在艺术之外时并无艺术语言可言,但当被设计师选中作为艺术材料,置入某种艺术语境时,便被赋予一种语言言说力,这种语言的因素是导向标识个性诠释的有力表达,可以包括材料的质感、肌理、颜色等。可见,在导向标识设计中材料语言的审美角度是多方面的。

1、质感

质感是对物质材料质地的软与硬、粗与细、粗糙与光滑等的感觉,质感不只是诉诸视觉,而且诉诸触觉,不同的质感能给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和审美情趣。如木材、竹材亲切、纯粹的本色,很容易与自然环境协调;人造或天然石材给人以稳重、大气的感觉;金属材料的光泽、高贵,给人以冷静、现代的坚强感;新型高分子材料的通透感与鲜艳的色泽能给人带来无限活力。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本能的对粗犷、质朴、柔软的天然材料有亲近感,而对冰冷、刚硬、厚重的人造材料有漠视感。这些来源于人的视、触觉心理反应,在导向标识设计中要因地制宜地运用。要强调综合材料的互衬对比,如纤维麻绳与木桩、木桩与新型高分子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与金属、玻璃钢与金属和石材、竹材与塑料、布与金属等,具体的搭配方式则要根据导向标识所处的地理环境来定位,如地处开放性的景区或半封闭式的办公区,较严肃的文化场馆或轻松自由的娱乐场所,现代繁华的都市街区或年代久远的古城巷道等等。

为了区别不同类别的标识,应尽可能选用不同质感的材料及工艺,塑造出个性差异,达到视觉识别的效果。譬如,草地警示牌的材料可以使用木材或表现原生态色彩的石材,体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交通导向牌则采用金属质感材料,以传达一种威严与不可抗拒性。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在梅田医院导向指示标识设计中,大胆采用白色柔软的布质品来包裹硬物,营造一种洁净、亲切的环境氛围,实现了触觉在视觉传达中的可能性。

2、肌理

肌理是材料物理表面的组织构造,包括材质、纹理、色泽等内容。材质肌理在导向标志设计中的开发利用是人对天然物审美情趣的能动体现。肌理一般分为天然肌理和人工肌理两类,天然肌理是自然演变或自然现象偶然创造的材质状态,如纹理、结节、风化等;人工肌理则是材料工艺中由人为因素而形成的材质状态,如刀痕、手迹等。从形象学角度分析,肌理的形态面貌分为显肌理和隐肌理。显肌理的重要特征是肌理表面色彩变化层次丰富、明显,具有华丽的形式面貌,如用于导向标识基座部分的大理石,高贵而华美。不过,也有色彩通体如一的材料,依靠体表高低起伏的形面在光线作用下形成受光、背光、反光、投影等不同的光照色面,同样具有色彩变化的状貌,此类材料用于户外导向标识的背景支撑部分,可以充分利用白昼变幻的光线展现活跃的肌理效果。至于隐肌理,则是表面形态可视性较为不明显且依靠感触为主要判断方式获知的肌理。

不同的肌理可以形成不同的质感表达不同的情感:粗的质感厚重、沉稳;细的质感精致、高贵;中间状态的质感柔和、平静。光的质感华丽、轻快;麻的质感则朴质和亲切。软的质感温和、舒适;硬的质感则坚实、冷漠。当导向标识采用不同肌理的综合材料来组合构成时,肌理构成的主次关系尤为重要,若肌理效果运用得当可以突显标识的个性美,反之则可能妨碍导向功能。因此,要巧妙处理好标识肌理构成中的明暗关系、虚实关系、量比关系、结构关系、层次关系等,并把握秩序、节奏、韵律等形式法则。一般来说,在一个导向标识中不宜采用过多的显肌理样式,以免过于花哨导致形式妨害功能,通常以不超过三种为宜。

三、装饰材料的精神属性在导向标识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装饰材料具有自身的品格,如果说形式美感是它的本质特征与物性体现,那么品味、情趣、空间、生命、力感与意境则是其深层内在的精神属性。装饰材料的精神属性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沉淀与聚合,装饰材料总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而产生,进而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符码。在表面形态的包裹下,装饰材料有着丰富的文化性,它总在无声地叙述着自己被发现或发明的时间地域、技术构成,被广泛运用的艺术领域,被赋予的政治性、经济性、民族性、宗教性的人文特征等等。人们对装饰材料的观念性认识已逐步从外在形态延伸到内在蕴含,20世纪下半叶“让材料自己说话”的观念意识已成为大多数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创作的自觉。

视觉导向标识是环境精神性的形态表述,它为人们提供导向服务的同时承担着文化传播的职能,是探寻地域民族文脉的点睛之笔。人们通过导向标识特有的形象了解周边环境的品位、品质,感受地方文化特色或地域习俗。装饰材料作为导向标识的物化媒介,其精神属性在导向标识的文化传播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肌理、质感等外在因素都是其精神物化的轨迹。环境能改变人类固有的精神状态,材料的变革演泽着文化观念的更新,不同的环境所要体现的精神主题和文化概念不尽相同,标识系统的风格定位是“泾渭分明”的,凭借着各异材料的心理效能体验,向人们传递特有的思想和心理感受,装饰材料的内在力则是无限的。

结语

视觉导向标识设计是为改善人们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而存在的,它侧重于形态艺术和人的感知心理。装饰材料是导向标识物质与精神的载体,它具有感知美,它的感知元素为视觉导向标识实现了功能与审美的结合,其灵魂价值不容忽视。

注释

[1][2]李建淼.浅谈装饰艺术的材料与形式[J].职业技术,2008(5)

[3]王露茵.视觉形象感知与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5(p2)

参考文献

1.李彬.材料・艺术・设计[D].重庆大学,2003

2.张西利.城市标识系统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陈立民.城市导向标识设计的视觉传达[J].美术观察,2006(06)

4.李建淼.浅谈装饰艺术的材料与形式[J].职业技术,2008(5)

5.柯思昱.材料的抽象语言在设计中的表现[J].硅谷,2008(14)

精神文明创建发言材料篇3

关键词:具象表现;新疆少数民族;油画创作

油画整体上分为具象和抽象两大部分,具象油画又可分为具象偏表现的油画和具象写实油画。其中具象写实绘画是“源”,有巨大的包容性,各种流派都源于写实。而具象表现油画,具有强大的发展空间和永恒的魅力,它是现代油画的一个新流派,是具象主义和表现主义的统一体。它不仅是人们沟通思想感情的桥梁,也是时展的需要。它作为绘画发展的一种新语言,讲究“触感”、“痕迹”,是内心深处对外在世界发生的种种触动感,也是对事物、对人生感悟的思维痕迹的记录。

具象表现绘画的范围很广,不仅是当代、现代,甚至古典艺术中的许多优秀艺术家都可以称为具象表现的代表人物。“具象表现”,字面理解就是具象和表现。具象表现绘画是以具象为载体,表现为手段,注重视觉对事物的真实捕捉,追求精神的真实表述的绘画作品。具象表现绘画不仅是纯粹客观世界的再现,而是内心真实的艺术呈现。新疆是一个集聚多民族生活的区域,具有浓厚的风土人情气息。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传统是创作资源的基础,若能运用具象表现的手段、方法及特点从我国文化角度及审美出发,进行大胆的创造与探索,将会对新疆少数民族人物题材创作开拓一个无穷的空间。

一、文化是创新的基础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应该是透过形式把握内在精神实质,将文化内涵转化为自身修养,要达到对民族文化遗貌取神的境界,只有对民族传统文化认识深、基础厚、底气足,艺术创作才会有深度、广度、厚度,文化底蕴是创作成功和创新的基础。

新疆共有47个民族,由于历史、地理环境、民族文化习俗的差异,其中有13个民族已具有自己丰富的美术资源和相对稳定的审美倾向,其次,新疆边境与8个国家接壤,文化交流频繁。这就使得新疆油画不可能是某个单一民族文化的艺术,它是多元并存的民族文化艺术体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内在精神和外在特征。新疆油画以民族民间美术传统作为最主要的文化根源,强调从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从旧石器文化算起,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自然条件和人文活动相互作用,形成具有浓郁西域风情的油画创作风格。

对于油画创作,首先面临的是画什么和怎么画的问题。画什么,选择什么样的创作主题,是艺术家的主观选择,是和画家的生活环境、个人爱好、文化教育、甚至画家个人品德修养分不开的。我在《巴扎》系列新疆油画人物创作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学习,进一步深入体会民族生活,同时加强自身技法训练,系统归纳前人经验,探寻实践新疆少数民族油画题材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二、具象表现新疆少数民族油画人物的案例研究

(一)内地画家具象表现的创作分析

①司徒乔――入疆写生第一人

司徒乔被新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情风俗所吸引,无论什么在他笔下都是很好的素材。如刁羊活动中雪原汉子的争强好胜;哈萨克人家毡房里的热情温暖,奶茶飘香;珠勒都斯草原的丰美与宁静;各族人民的欢歌乐舞、婚嫁、赶集、野餐……尤其是《生命的奔腾――套马图稿》画面中的色彩及场面,运用具象表现的手法把新疆马的雄壮、矫健描绘的淋漓尽致。司徒乔吸取西画写实手法的同时,进一步探讨民族艺术的精神,采取写实――纪实表现的方法,开拓了新疆写生之路。

②靳尚谊――新古典风的倡导者

靳尚谊的绘画生涯,对我国油画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靳尚谊的《塔吉克新娘》(1983)是古典写实主义兴起的标志性作品。选材于塔吉克族女性的肖像,以欧洲古典油画的基本技法和审美理念有机地融入其中,注重欧洲古典油画的造型技法与表现手法。画面上的塔吉克新娘处在侧光的效果当中,明暗阴影的变化使体面感觉非常真实而细腻。表现新娘红色的披巾褶皱的笔触简洁而大胆,与面部的变化极为丰富和细腻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明暗光影和色彩微妙的变化来再现审美对象给主体带来的真实感受。画面上这位塔吉克新娘轻轻低垂的眼光和轻轻上翘的嘴角,流露着甜蜜而略带羞涩的笑意,通过具象的深入刻画,和主观表现的情感语言,充分体现了审美的高雅与含蓄。

③全山石、朱乃正、詹建俊等人的油画作品

全山石是我国油画界元老级人物。他注重神韵的表达和个性的刻画,认为写实绘画应重视写生,面向生活,从生活中表现美和创造美,这样才能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先后,他八次去新疆采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油画语言简练,色彩丰富,造型严谨,用笔奔放,潇洒,富有很强的表现力。《诗人》便是其中之一,它表现了一位少数民族老诗人的形象,人物与身体将画面分割成了两个对应的稳定三角空间。画面中的铜壶、靠垫、衣物、背景的处理,以及老诗人的目光,紧闭的双唇,略为收拢的眉头,充分表现出智者特有的一种神思。

朱乃正在艺术形式上,无论是具象描绘,还是抽象表现,都是在研究西方油画技巧的基础上,融合我国自身的文化传统,在自然与人,主客观关系和谐的中烙下我国文化内涵。他的《维族姑娘》从观察感悟到凝神执笔,从常见的自然风情中发现美,挖掘美,以独特的色彩语言,精湛的造型和娴熟的油画技巧,融中西艺术于一体,始终抓住人的精神实质视为艺术的灵魂,构思巧妙、富有诗意。

詹建俊80年代创作的具象表现新疆少数民族油画艺术境界的《飞雪》(1986)、《绿野》(1983)等作品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原型,以意代替真实、精确的描绘,超出了具体人物的肖像性质而成为抒情表现的载体,抓住人物活动中体现性格的动态,用极为概括的线条勾勒出处于运动状态瞬间的躯体,大笔阔略地表现最生动的感觉,每一笔落在画上,既塑造了形和体面,也表现了色彩和光影,有抽象的形式美感。总之,他们三位都重于写生,在写生中强调主观表现的内在精神,如实的表现画家想要的情感本质。

④徐唯辛视觉语言魅力

徐唯辛一直以写实形式表现现实社会问题,80年代中期以来,他十分注重视觉语言本身的魅力,徐维辛在具象表现绘画的传播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徐唯辛以维族题材为主的第一幅代表群像作品《馕房》,描绘了新疆的一个普通的生活片段,截取的是维吾尔族女性做馕的生活场景,画面共约15个人物。画家以烘烤馕的灶台为画面的中心,清一色的维族妇女,左右分开,通过人物错落有致的排列拉开画面的空间,画家以高度概括真实生存状态的再现,通过画面的构图、色彩的搭配、笔触的处理来展示了《馕房》的独特韵味,意味深长,让人琢磨。

除此,运用具象表现新疆题油画人物题材的内地画家还有列阳、肖谷、李锡武、刘建新、罗根兴、刘秉江、孙黎明、刘英奎、朱维民等。

(二)本土画家具象表现的创作分析

任何艺术都离不开自己民族文化教育的滋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创造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民族文化,在诸多领域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

①哈孜•艾买提――(批判)现实主义的画家

哈孜•艾买提的画以人物为核心,集中表现了维吾尔人、哈萨克人、塔吉克人的豪迈粗犷的性格、乐观顽强的精神,与时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细节作基础,通过回忆和联想,处理,升华立意,确定构图。《乐迷》就是在民族的风俗情趣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原则下,主观与客观结合的作品,强化意蕴和象征,以激情,崇高的敬意和精湛的手法刻画人物,凸显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里所要象征的民族精神,强调一切手段和技法都为内容而服务,集中表现精神本体。

②克里木•纳思尔丁――写实主义的画家

克里木•纳思尔丁的绘画是自然生活中真实的世界,又是心灵中的艺术的世界;是物与色,形与线的统一。他以少数民族美术家特有的感知方式,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强烈个性特征的油画艺术作品。他能够深切体会并把握民族生活中动人的景象和动人的感情。对新疆少数民族生活的熟悉和热爱,从饱满的构图、鲜艳的色彩,清晰的结构、独特的造型、以及灵动的线条,构成了他绘画艺术的特有风貌。《哈密麦西来甫》、《摇篮曲》、《于田人》、《演员夏提古丽》、《土陶与老人》等都是这一特色的代表作品。

克里木•纳思尔丁运用德国表现主义手法融合本民族本地区美术的养份,吸取传统以及具有现代艺术的维吾尔民族气质的表现油画,创造出既不象西方,又不同于东方的以装饰性与表现性相互结合的具象表现艺术。

③买买提•艾依提的现实主义情怀

买买提•艾依提是一位极富浪漫抒情气质的画家,他以奔放的笔触,追求写意的味道,使画面效果豪放、痛快、淋漓尽致。以热烈的色彩,强烈的对比关注生命本身,去表现自己的内心。他作品主要以南疆民俗风貌和地域特点为主要题材,是对南疆民族题材的表现和挖掘浓郁的乡土民族风情。他用极具抒彩的现实主义手法的作品,表现维吾尔族人民的纯朴、虔诚、热情、善良与勤劳。作者将那富有表现力的用笔、严谨写实的造型、主观热烈的色彩构成在一个彰显激越生命力的画面之中,使作品具备了鲜明的视觉力量和丰富的艺术内涵,是他对生活与生命理解的呈现。

买提•艾依提说“绘画艺术可以采用抽象表现手法,也可以采用具象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和绘画材料的使用不是目的,目的在于表达事物内涵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画家自身主能动性,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

④阿曼•穆罕诺夫

阿曼•穆罕诺夫别名阿不都拉曼,他擅长风景和人物油画,尤以表现草原风光和牧民生活著称,以色彩典雅明快,内涵丰富,写实中兼装饰性,独具个人特色。中央美术学院的艾中信教授曾评论阿曼的油画“构图严谨而简洁,色彩醇郁,耐人寻味,乐而忘返”。阿曼的美术作品有表现历史内容的题材和浓厚哈萨克民族风情的作品;有表现投入生产建设过程中人民喜悦之情的作品;还有描绘人民日新月异的生活时尚的作品。它的创作来自他长期实践中人民群众丰富的日常生活和劳动生产生活。真诚而朴实,在写实中充分运用表现,使人物形象生动而自然。

除此,表现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的具象表现油画家还有波利亚,亚里昆•哈孜,白钢、努尔买买提、卓然木•雅森、莫哈德尔、王光新、古丽斯坦等。他们在描绘具象事物时运用了抽象表现的思维方式,这种抽象是局部的,是由很多个抽象体组成一个具象的表象。

三、新疆少数民族具象表现油画人物创作语言多样性

新疆少数民族美术题材的选择层面大,其当代油画艺术与内地文化的差异,将产生出一些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艺术内涵的“边缘”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疆传统的具象油画的再现自然的表现方法已不再是唯一的语言形式,它受到现代科技、形式、观念、材料、思维意识等多方面的挑战,迫使油画技法和观念走向现代形态的转变之中。现代新疆写实油画的技法从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技术上的多元化等方面,追求现代材料的运用与创新相结合,展现出全新的具象表现油画艺术的生命力和技法魅力。

每个艺术家都处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即使同一时代的艺术家也存在各自不同的环境、不尽相同的个性和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因此,艺术作品作为人类心灵的轨迹也必将是多元发展的。然而固守一种表现方式也是违背艺术发展规律的。表现新疆少数民族油画人物创作要充分发扬艺术家对不同艺术语言的探索精神,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使艺术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和精神内涵。因此,具象表现油画要具有“真、善、美”统一的审美思想;自由和谐的艺术生态环境和多样性的表现形式。

四、具象表现新疆少数民族油画人物创作的实践与探索

(一)具象油画在抽象性语言中寻找空间

具象表现绘画能产生真实可靠、亲切可触的视觉效果,有鲜活的具象功能;具象表现绘画能激发人深层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震荡,有较强的表现功能;具象表现绘画能提供创作、审美的广阔空间,具象表现绘画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历史、社会和人文精神的理性继承。就当具象绘画的图解、说明介绍以及那种表面的逼真令人感到乏味和疲劳时,而抽象绘画的部分形式自然的以主观和客观的相互关系、渗透、交叉和错位混杂进入到人们的心灵而被人们所接受。

艺术创作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是通过积聚在个体身上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心理创造出来的,它是通过对客体的描述表达创作主体的情感、观念。当具象油画语言中注入生命力与人格结构的情感时必然要造成画面物象与原物实象的差异,从而趋向抽象。真正的画家就生存于色彩、线条、外观之中,生存于个人抽象性语言之中。维特根斯坦曾说过:“我的语言的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的界限。”抽象性语言给予艺术作品以独特的眼力,因此致力于语言探索的画家们,努力在寻找人和自然融合的新的个性化视觉语言。

个人抽象性语言也要具有现代意识,它是对自然、对艺术、对主观精神的全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体现,要求画家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开阔胸怀,在对人生和自然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加强艺术语言的表现力。

(二)材料技法、创作者、个性化语言三者的关系

材料技法、画家、个性化语言三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不能孤立地看待。在油画语言的锤炼中,材料技法是画家将情感物化于画面的手段,而画家生活阅历、文化素养、思想情感、个性等的差异使得画家对材料技法的把握也不尽相同。创作者只有在长期的材料技法的实践中,逐渐提炼出一套适合自己情感表达的材料技法,即个性化的材料技法。它包括画家对作品画面点、线、面、构成、色彩、空间、肌理、以及工具、材料的研究等。材料技法与画家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割裂,脱离画家的材料技法没有生命力。

画家个性化的油画语言,是在与物象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产生的,它浸润到画中,与画合而为一。只有对材料技法进行不断的锤炼,深刻领会了材料的性能和技法的精髓,才能解决绘画当中的形式、技巧等诸多问题,形成个性化的语言。如果仅仅有技术而没有真切感受,也不可能创造好的艺术作品。个性化语言是创作者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创作者文化模式、心理审美观念等综合素质的反映,它包含了画家思想、艺术和文化修养、个人成长经历、艺术观念、审美情趣等凝结在画面的材料技法的综合概念。在选择物质媒介时,不同的个体,就会采用不同的物质手段以及表达审美经验的不同方式。

总之,没有一种材料技法适用于任何人,也不能说哪一种材料技法最好,只有画家寻找到适合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材料和技法,才能形成个性化的语言。油画材料、技法作为表达思想情感的媒介与载体,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和理解主客体关系的中心,而情感表现则是油画材料、技法的生命力与价值所在。

(三)具象表现油画创作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形式上的创新与突破,指的是旧有的表现手法已经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新的生活、新的思想感情,艺术家不得不去寻找新的、更有力的表现手段。形式不仅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它同时也应该是被实现的一个目的。我们在创作作品时,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内容是形式的基础,形式是内容的必要条件,二者同等重要。

在艺术创作时,不要只停留在形式语言的创新上,要注意表现现代人的价值追求,心理、思想变化。只有最深刻更多反映了中国新疆现实、触及了新疆性情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结语

我国新疆少数民族人物油画语言研究,不仅对它的视觉语言规律作较为深入的把握,而应从少数民族题材油画的实际创作和形态创新中找到不同时代、不同视觉表达对传统的继承与创造的真实内核,具象表现油画在少数民族题材运用中的效果就是我们时代民族化语言的表现。艺术家为使自己的绘画艺术能够更好的顺应时展的需要,表现新时代的精神面貌,就需要不断深入生活,把握现实,以敏感的眼光审视生活,将自己的思考注入画面中,从本民族特质出发,描绘新疆精神,强调民族风情,民族气质和时代特色的作品,为少数民族题材的表现注入了新内涵和要求。

总之,具象表现新疆少数民族油画人物题材研究是在继承我国具象创作语言基础上的一个延续。油画创作语言是画家自身图式的呈现,是创作者真实的写照。

它随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具有时代性和当代性,是一个动向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邓福星.绘画的抽象与抽象绘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2,7.

[2]买买提•艾依提.艺海拾贝.《美术观察》,2007:12(100)

[3]《阿不都克里木•纳思尔丁画集》香港金版文化出版社,2006:(2)

[4]刘曦林.遥念中的喀什噶尔―买买提•艾依提油画赏记

精神文明创建发言材料篇4

关键词:材料质地;材料色彩;自然美

在我国最早的一部手工业专著《考工记》说道:“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全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其中,材有美指的就是材料艺术美的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已将材料的种类与优质的材料,作为决定建筑中艺术审美的先决条件。材质中的肌理、质地是艺术自然美语言表现的外形特征,所赋予建筑的是不同的艺术形象。本文基于此点,通过对景观中材料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建筑材料语言表达因素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1材料自然美的语言表达

材料的语言表达要素来自多个方面,不同的材料语言带给人不同的触觉和视觉上的感受,体验着不同的情感的艺术审美感受,这也是设计师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必须要着重考虑的。通常材料本身质地、色彩、肌理等客观因素,决定了人们对材料语言情感的感受。例如,粗糙的装饰材料质地会给人以自然原始的情感之美;光滑的装饰材料质地给人以华贵的情感之美;建筑景观上艺术审美语言就是设计师通过材料中的形态、色彩、材质的实用特性挖掘表现出来的,给予观者精神上的美的感受。

自然美是自然本质力量的情感表现,材料自然美的魅力就是以它自身所具有的形态、色彩、质感等本质属性展现出来的。材料通过自身质感、色彩等情感魅力吸引着热爱自然的人们,使更多的人领悟到建筑景观的美丽,享受自然。

1.1材料质地自然美

材料的质地自然美语言表达通常是指材料表面的肌理,它是人们最直接的视觉感受。自然的材质美往往是从自然界中提取后所体现出来的。例如,石材、木材自身有着柔和的色泽、自然的肌理,略显粗糙的表面质感、不规则的色彩和微妙的线条带给人以自然质朴的美。砖也是我们极熟悉又有着悠久历史的建筑材料,它源于泥土,经手工烧制和其细腻外形的表面质感给人亲切温暖的联想,形成与人亲密的情感联系。无论是粗糙的,还是仔细加工过的光滑的砖石,它们本身给人带来温暖亲近的大自然的感觉,让人感到身在原始原生环境之中的质朴自然美。例如,在刘家锟设计的成都犀苑休闲营地,整组建筑群均采用了砖混结构,强调砖混结构直接砌筑所表现的自然情感。用以当地乡村常见的灰砖、红砖砌筑的红灰色砖墙段,穿插在大面积涂刷的蓝灰色墙体中,衬托长长的低矮卵石墙穿插于绿地之间,使整体建筑融入于蓝色天空和常绿的环境之中,使建筑物与天空和土地等自然物之间和谐搭配。室内外建筑全部选用灰砂、木、石、铁等当地自然与人工建筑材料,充分表现出艺术审美理念下手工的痕迹,既经济完美又增加了温馨舒畅、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材质自然美是激发人们情感最直接的感受。由于材料质感差异所带给人们视觉效果的感受不尽相同,因而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也会截然不同。木材因天然生长形成美丽柔和的纹理,不同的木质展现出各样不同纹理的自然美感。石材同样质地外露自然质朴,其柔和的颜色、不规则的图案肌理,无论是粗胚和磨光都呈现着自然纯朴的美。由这些材料质地自然美所构成的建筑实体和艺术造型,更是带给人以亲切温暖、自然美好的情感。有机建筑大师赖特的每一件建筑作品中都大量融进大自然,充分发掘和利用材料语言的自然本色,通过精雕细刻将材质的自然美融入人们的情感中,如东塔里埃森赖特住宅、罗伯茨住宅、罗比住宅等。在运用木材时不去掩盖它的自然本质,充分表现木材的加工工艺的锯痕、榫罱拥愕淖匀槐旧,使木材的天然丽质的性能更加明确地呈现出来。在住宅中大面积砌筑中多采用自然红棕色砖墙,呈现出自然细腻的线条、朴实舒畅的质地、和谐动人的色彩,在对砖、木、水泥、玻璃等材料中的纹理、色彩的自然美挖掘运用都达到了恰到好处,形成了一种无法抵挡的天然美。

1.2材料色彩自然美

生活中离不开大自然的色彩元素。建筑的艺术魅力与色彩的语言紧密相连,建筑材料色彩能激发起人们各种不同的情感联想,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们大小轻重、冷暖膨胀、收缩前进等视觉感受,建筑材料自身的色彩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自然象征的意寓。例如,黑色的大理石给人庄重、严肃、神秘的感觉,暖色调的则给人亲切、舒适、明快的感觉。木材的暖色调色彩应用到室外内设计中,令人产生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美的温馨亲切情感中。因此,在室内设计中总要用恬静浅淡的材料色彩来装饰房间,从而呈现淡雅怡人的情感氛围。人们在紧张忙碌了一天后,回到家中在温馨舒畅氛围中,心理就会自然产生愉悦,精神得到放松。反之,如果色彩过于鲜艳又斑驳,人的情绪自然易变得烦躁不安,更不会得到愉悦舒畅的情感体验。例如,北欧地区人们酷爱天然材料色调,室内的装饰及家居都追求原木自身所具有的自然韵味的色调,家具采用木质材料且不上油漆,再经表层磨光上蜡的工艺加工,让木材的自然纹理的色彩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示。丹麦人的家居的这种力求简洁的设计,材料质感、色彩的自然流露,透出一种温馨宜人的自然情感,那种自然和谐、亲近舒适的自然色调深受人们喜爱。

色彩是建筑语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材料是色彩表现的载体,是情感体验最先触到的感官体会。在色彩体验过程中涉及光影与人的心理情感变化,由于光的色彩与光影的运动会导致材料色彩的变化,材料的冷暖度就会发生不同变化。这反映出各种材料的色彩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运用色彩自然规律将材料色彩进行协调与组合,突出颜色自然美的感染力,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联想。例如,看到红色会联想到太阳、火焰,产生一种暖热的联想;而蓝色会联想到大海蓝天;绿色联想到森林草原等。从整体效果来看,暖色调让人感到兴奋,而冷色调则让人感到宁静。诸如类似光影上的变化、冷暖上的变化、色相上的变化,都能直接影响人们心理情感上的变化。例如,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学楼的景观建筑设计,采用了天然材料的自然色彩的语言表达,将建筑物结构造型、自然色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使建筑物与大自然中的质地、形态、色彩形成完美统一,使人产生自然的联想、感受自然的温馨,进而达到身心舒适、精神愉悦,形成了一个良好学习环境。

2材料与自然美的融源

2.1材料在园林中的自然美

人类对自然有着永恒情结,自然美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追求自然美和表现自然美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思维方式。在这一造园艺术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遵循自然的规律,推崇“崇尚自然,师法自然”,对造园建筑材料自然美语言内涵的把握和运用更是情有独钟。无论从金碧辉煌、恢宏堂皇、气势雄伟的皇家园林,还是轻巧玲纤细、淡雅秀丽、温馨雅致的江南私家园林,在建筑材料语言表达上都是呈现出融于大自然美、表现大自然美的特点。例如,在山水环绕的小桥、平台,及形式多样的直廓、曲廓、折廓,造型奇特、精巧各异的凉亭,还有形态各异、精致绚丽的亭台楼阁、殿堂斋轩、榭馆门廊,都体现出建筑材料内在自然美与园林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这些都创造出优美动人的自然环境,展现出大自然无尽的美好与精妙。

中国自古典园林以来积累的这些深厚的思想内涵,极大影响和促进了建筑材料在景观设计中的发展。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工作者,就要很好传承材料语言表达与园林中自然美相融的深刻内涵,在景观设计和建筑材料发掘应用上更好达到与自然美的融合共存,创造出更好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优秀作品。例如,在北宁公园景观改造中,就非常注重传承古典园林的思想内涵,充分发掘建筑材料中自然美的特性,有连接29座造型各异的桥涵横架两岸,2000多米弯曲迥异的长廊与山水连成一体,21座亭台楼榭与高塔致远、登楼览胜等十大核心自然景观以动人的情感呈现在游人面前。突出了建筑材料与山水石木、花草树木交相辉映,形成自然风景地所创造出的景色如画、环境舒适的境域,使人们在游憩赏景、休闲娱乐时,在自然风景中得到美轮美奂的情感享受。

2.2材料在地域景观中的自然美

精神文明创建发言材料篇5

 

各位领导、同仁:大家下午好!

今年以来,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党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从督查结果来看,党建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根据局党委第三季度党建工作督导要求,就我院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代表院支部及领导班子就以后如何抓好党建工作做表态发言,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一、党建方面

(一)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重视不高,党建工作水平有待提高。由于新调配党务干部对业务不太熟悉,业务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工作上造成被动,党建资料整理工作不规范,资料收集不完整,“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会议记录不规范。

2、“不准共产党员信仰宗教和参与活动”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内容不符合要求。

 3、支部印章和文件落款不一致。

4.探索创新不够,党建工作的特色不够明显。只满足于完成局党委统一确定安排的党建工作任务,工作传统落实的多,精心钻研创新的少。没有结合卫生院工作实际提出富有实效、特色鲜明的党建工作载体,工作平铺直叙,特色亮点不多。

(二)整改措施

1、加强党务干部培养,提高党建工作综合素质。严格按照《党支部规范化手册》记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会议记录,规范党建工作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按要求所有党员,重新修改“不准共产党员信仰宗教和参与活动”组织生活会上的个人发言材料,补充完善其他相关活动资料。

3、重新上报支部委员会拟定的文件和其他档案资料。

4、积极推介特色与典型。坚持把“签约式服务”、“学雷锋志愿者服务”与“我们的节日”相结合,创新活动内容,深入社区、村队打造服务型团队,培育1-2个示范性强、特色明显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同时加强舆论宣传工作。

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

   (一)存在的问题

1、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没有按照方法、步骤进行,没有对职工个人工作作风建设方面进行集体评议,没有结合党员各自工作岗位,分别制定个人及各科室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

2、党风廉政工作安排部署和学习教育次数不够。创新形式不够,医务人员以“廉洁从医,爱岗敬业”为主题教育落实不到位。

 (二)整改措施

1、严格按要求补充、完善个人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档案资料。

2、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的要求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单位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切实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定期开展廉政谈话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认真记录《记实手册》。

三、 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存在问题

1、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理论学习笔记资料不齐全,会议记录,照片等印证资料不完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工作档案资料不完善。

     (二)整改措施

1、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德规范和实施办法》学习,紧密联系干部职工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工作主线,把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自治区成立60 周年的宣传教育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主题、重大任务,与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结合起来,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坚定干部职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动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全体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足本职岗位,勤奋工作,文明服务。

三、今后打算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局党委保持高度一致。

精神文明创建发言材料篇6

[关键词]艺术语言;媒材;现状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1-0170-2

今天,材料艺术被我们所认识和理解,并且确认它为一种新颖的视觉媒介艺术形式。当诸多的艺术问题出现在人们面前,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艺术程式?或者人们怎样去检测艺术语言中的问题?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综合媒材艺术创作现状

(一)综合材料在架上绘画中的介入

材料介入艺术作品,仅以材质的特征改善、丰富或加强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力,作为一种创作手段的补充,无疑使许多人感兴趣。事实也证明,与使用材料相关的精密制作技巧确实有诱惑力,但这仅仅是材料在艺术作品表达过程中的辅助手段而已,可以说不过是材料在艺术表现中的初级从属阶段,而材料的质性表达要真正进入审美语言阶段,即材料的表现,除了形式上的要求之外,它还内含材料本体的质地语言。

例如塔皮埃斯的作品,它抽取某些物质的特性,像水泥、钉子、钢管、木块、砖瓦、皮革、棉絮、草根等东西,在材料表现上,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观念与图像的文化认识作用;杜比菲特的烟灰、沙砾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直接刺激感官的艺术语言;而在法国克莱门特的纸屑和锌皮等材质作品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材质肌理的表现力度,以及它的真实性、可信性、确定性和感染性。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描绘式作品不可与之相比拟的,材料因此在作品中成为一种可以随意嫁接、转换、擅变、演绎的特殊文化形式。但是,除了审美功能,材料的表现必定是为某种目的而存在的,即材料作品在艺术中的表现,无论其文化联系如何都应该是一种态度的表明。如脱离这种基本事实,材料仅是子虚乌有的摆设而已。因而,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材料作品,总是趋向某一思想、观念的主题,才能反映本身的材质意义价值。如德国博伊斯的《无题・1948-1950》综合材料作品,它通过青铜、腊、树胶、纸板和铅笔,解析了一对男女簇拥相抱的“”。这里,材料的硬软、轻重的质感和表现的方法以及空间处理等完全弥合了形式与主题的统一关系。尽管这件材料作品尺寸只有24×12.5×4em,却深刻揭示了二战血腥杀戮之下的人性之美。原始材料的物质属性一旦变成艺术家的意志形式,其物质属性就成了主观材料――肌理语言,成了一种具有灵性的、感动的、脱俗的超然存在之物。它表明:当材料表现其外延作用时,它实际上已切入了“表现”的内涵,其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二)媒材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

装置艺术和现成品艺术如今已被视为一种观念艺术。装置的材料语言媒介本身具有广义性,这体现在装置所使用的往往是日用品、工业品等具有较明确生活意向喻指的材料,然而当它们经由艺术家创作处理之后,错位化的处理往往使它的所指变得模糊化了,从而超越了艺术家原先的意图局限。

装置艺术最重视媒介材料的潜在艺术表现力的选择,重视对媒介材料的艺术表现可能与这种材料原有的生活意象之间的关联。木板、铁皮、玻璃、橡胶、沙子、鞋帽衣物等媒介从工具性材料通过艺术家的艺术构想而升华为艺术性话语,成为艺术人文精神与创造精神的载体。

20世纪90年代以后,作为纯粹的观念艺术,装置艺术开始“走向社会”。这一阶段中国艺术界开始关注装置作品语言传达的可能性,这亦是中国当代装置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一方面表现在对装置艺术所使用的材料与现成品的质地的研究与重视,从创作主题的表现需要出发,去研究选取不同材料、不同质地物品的装置组合。另一方面是对装置的物品与材料的外在形式的关注。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装置作品,如周啸虎的《谎言时代》、黄一翰的《我们是一群长不大的孩子》、尹秀珍的《冼水》、谷文达的《人发装置》等。谷文达、尹秀珍等人通过作品去触及当代人的视觉心理和生存状态;戴光郁、陈箴等人则运用东方艺术观念,强调虚空、时间性和组合关系,在世界资讯背景中去揭示人类面临的精神问题和文化问题;黄永兵更是以一系列颇有力度的装置作品批判了既成的文化制度和文化关系。

(三)新媒体艺术的崛起

在信息泛滥的全球一体化的后现代语境中,艺术逐渐失去了以媒材分类的准则。21世纪信息时代的新媒体技术,泛指一切以高科技手段为媒介的艺术,包括观念摄影、录像艺术、电脑数码艺术和Flash等。这一时期,中国实验艺术的主潮在媒介上开始由装置和现成品艺术向摄影和录像艺术媒介转移,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加入到观念摄影和录像艺术的创作,人类开始进入一个空前的视象(视觉信息)时代。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研发与应用,人类生活进入了全面依赖数字化科技的21世纪。艺术家、设计师的身份将因数字化环境而变得身兼数职。创作的流程将因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操作而分工复杂,而且必须互相支持、配合成团队联动作业。

(四)全球化语境下的综合媒材艺术创作

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格局中,艺术家的语言表达必然是与西方接轨的。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西方材料媒介艺术发展再作一番考察:材料作为一种媒介和可传达的符号,在西方始于立体派,早在20世纪头十年,勃拉克和毕加索就开始“贴纸革命”。1913年杜尚用自行车和圆木凳创作了他的第一件现成品艺术。从拼贴和实物开始,艺术必须是手艺(绘制和塑造)的界限被打破,非手艺的选择和组合成为艺术思维与艺术活动的组成部分。艺术外延向非艺术拓展,艺术精神向观念化迈出。那些媒材不仅带有文化的含义,而且还有很强烈的地域的特点,又都具有鲜明的现代感。

二、综合媒材创作的价值意义与拓展空间

材料艺术语言领域的无限扩大,使得“综合媒材”的概念早已突破了传统仅仅对自然材料的运用和转换,生活中的所有物品都可能成为艺术表达的工具,无论自然生长物或人的身体和社会行为,无论历史的传统形态还是现实生活场景、声音或思想、观念、基因或自动遥控系统,甚至不同种族的行为方式等,都可以作为艺术创作的媒介。

综合材料媒介本身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我们不能停留在材料的表面来接受材料,更应关注的是其文化内涵和精神负载。今日艺术不再以英雄姿态去直面问题,而是存在于问题之中。都市中生存的艺术家很难以居高临下的方式去体验生活,我们只能生活在“生活”之中,凝视生活,以思考的权利,去揭示植入我们肌体和精神的问题,通过质疑,保持个体精神的可能性。因此以一种具有区域文化背景和个人思维特点的方式去言说、去反省、去体验当今世界普遍性的问题及直面城市化生存中的种种生存体验,已成为艺术家运用多种媒材进行艺术创作所要面临的挑战。艺术家完全可以通过对多种媒材的试验与拓展,以一些更为深入的、触及当代问题的主题来演绎自己的文化角色。

[参考文献]

[1]陈心愁著.综合绘画材料与媒介[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3

[2]邹建平.装置艺术[J]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170.

[3](加)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一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0

[4]徐敏.陈箴现代装置艺术参展作品简介(1955-2000)[eB/oL],http:/larts.省略

精神文明创建发言材料篇7

关键词:雕塑材料观观念

一、材料发展的概说

“设计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每一次新材料的出现都会引发一场新的设计运动,形成设计文化发展的推动力。因为人类是在发掘和认识材料中提高设计的进取意识,材料提供了设计家创造的丰富灵感。”艺术作品在不同材料的作用下体现出各个时代的文明程度和发展规律过程。从远古时期的石器开始,人类经历了陶器、青铜器、铁器、漆器、瓷器、丝绸、金银器等等许多以材料为依托的文明进程。现代文明中的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纤维、纸张等等新材料的广泛运用,构成了一种时代文化的象征。因此,材料的被认识和被利用是人类设计史上极其有意义的事情。罗丹之后的大多数的雕塑家都以极尽追求形式为目标,他们从事雕塑的过程就是研究材料、形式和空间关系的过程。但是,对形式的追求终会有尽头。因此,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后,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成品雕塑、废品雕塑、包裹雕塑、装置艺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纷纷以“雕塑”的名义登上艺术舞台。材料的更进一步扩展来自于后现代艺术标志的现成品的使用。随着观念成为“材料”,艺术的母体由形式扩展到社会、政治、性别与文化的差异和大众文化这些上层建筑。材料在现代艺术和设计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材料”被艺术家当做最为直接的表现思想与观念的媒介,使它具有全新和独立的价值;它揭示出“材料”在未来艺术发展过程中将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二、当代雕塑中材料观的转变

在欣赏一件好的雕塑作品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自己除了留意这件艺术作品的自身所表达出的形式美感同时,还会为某种特定材料所表达出的精神内涵及语言激动不已,于是一种非约定的结果让雕塑家们不再仅仅局限于雕塑工艺、形式、题材、空间等潜在因素上,而是开始更关注材料的应用上来。材料如何应用?雕塑作品最终以什么样的面貌展现在大众面前?材料的选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人类智能所发展的结晶不断地提醒着艺术家,人们早已不满足泥土的味道、铜的沧桑,人们希望看到的是进步、是创新。这样一来,材料在雕塑中的语言开始变化了,由材料作为形式因素使用逐渐转变为材料作为观念使用。

(一)材料作为形式因素使用

在早期雕塑中大多是使用天然石材、青铜、木头、金属、陶瓷等材料,这些都属于传统的物质材料。用这些材质加工后的作品不乏经典之作:像米开郎基罗用石材雕成的作品《大卫》《摩西》,布郎库西的《吻》等等。他们对雕塑材料比如木、石和铜本身的质地美,以及材料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细致而复杂的美感特别重视,他们对材料的工艺上的把握相当成熟,他们并不看重通过材料对作品思想的表达。在这种情况下,材料不具备任何象征意义,完全靠艺术形式本身的魅力来打动观众。

战后,金属雕塑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金属材料的广泛出现,意味着雕塑语言的一次深刻转向。由于战争的原因,使用古典式的铸造方法不仅材料缺乏,而且成本相对很高。艺术家开始将眼光投向那些因为轰炸和拆建而留下来的废旧材料,由于工艺并不复杂,成本也相对低廉,废旧工业材料和新加工技术的使用不仅使新的雕塑作品的体量变得巨大,也迫使人们开始使用一种新的目光审视工业技术带来的新美感。

(二)材料作为观念使用

从亨利·摩尔到戴维·史密斯,从托尼·史密斯到极少主义,他们所追求的都是形式主义的美学价值,而杜尚的观念和方式就像一个幽灵不断出现,“现成品”几乎成为战后雕塑形式中的核心因素。显然,观念艺术的出现将极少主义的雕塑转变到一个完全非材料的程度。而对于艺术而言,最重要的材料只是“观念”。下面通过一些例子阐述笔者的几点看法。

1.现成品的出现

以现成品这种媒材来创作的作品可以从毕加索和杜尚谈起。“拾来的材料”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从杜尚著名的雕塑作品《牛头》中看到,他将一个自行车车座和车把拼贴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牛头的形象。而对后现代雕塑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杜尚的作品《泉》,则直接在一个小便器上签上了“R.mutt”的名字,作为一件雕塑来展览。这种雕塑材料观的变化,说明了雕塑创作面向当代文化的转型,这种转型为雕塑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力。人们发现雕塑材料的广阔天地,居然有那么多的材料都可以用作雕塑材料,可以既不雕、又不塑,可以焊接,可以集合,可以废物利用,可以用现成品……2.对材质原有的视觉效果进行创作,材料成为文化与精神的载体。

当代雕塑中的材料问题使得雕塑家不仅仅只是考虑材料,而是发掘材质的特性,寻找有深层意义、有社会文化含义的艺术语言。中国雕塑家们受着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雕塑的影响也开始了雕塑的变革和创新。从90年代初开始,隋建国的雕塑语言主要转变为材料的语言。他寻找石头、铁、木这些基本材料,通过材料之间的并置从中发现沉重、厚实。他的作品《结构》是用铁与石的连接和对抗,《结构》是一系列作品,与之同一个时期的作品还有《地罡》等;这些作品有着较强的文化指向,对抗和冲突反映了压抑与反压抑、封闭与反封闭之间的关系。材料的重要性似乎不得不引起雕塑家的关注,材料已成为视觉文化与雕塑的焦点。

3.通过材料之间的置换,使作品情感化

一些雕塑家在使用材料的时候得心应手,把个性与材料之间的依赖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克莱兹·奥登堡是波普艺术运动中最有天才的艺术家之一。像他的作品《覆盖着美丽皮毛的冰淇淋》《软厕所》《软打字机》等通过材料的置换,用软质的材料歪曲了这些物体的本性,从而干扰了对现实生活价值的解释。这些作品与个人的生活、精神状态有关。作品的智慧在于,把材料的表现力与现实文化情景以及传统文化资源结合得恰到好处,通过材料之间的置换,产生新的情感表达,向传统雕塑告别。

4.尝试新的材料、新的雕塑构造方式,也是前卫的形式革命的重要内容。

从早期的观念艺术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传统物质材料几乎已经成为边缘材料,除了现成品的使用外,艺术家们开始使用各种材料乃至观念和语言。如“软雕塑”以纤维材料的特殊表现力和柔软、温暖的质感,改变了传统硬质材料雕塑的属性,开始突破传统的雕塑边界,弥补了现代建筑的冷漠感。

结语

从当代的雕塑作品可以看出,雕塑家们对材料语言不是狭隘地去理解(也就是从它本身的物理性去理解)。由于观念艺术的产生,材料的运用方式更加多元化,视觉效果也更丰富、新颖。材料观的转变,使材料从物质性上升到一个高度——材料的非物质性,材料从雕塑中次要的地位上升到不容忽视的地位;材料可以说话;材料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材料即是“观念”。

参考文献:

[1]赵农著,《艺术概论》,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精神文明创建发言材料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春色满园,万物生辉。今天,油田在我们××小区召开了“创和谐社区,建温馨家园”活动动员大会。此次动员大会,是一次吹响和谐号角的动员大会,是一次唱响和谐主旋律的动员大会。会上,××局以及社区领导就此次活动进行了讲话和动员,使我们倍受鼓舞。借此机会,就如何落实活动要求,深化活动效果,更深一步推动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建设,我代表××物业公司做表态发言。

一、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让创建意识更加稳固

小区,是我们开展各项活动的主阵地;小区居民,是落实各项活动的主力军。努力提高基层职工和广大小区居民的创建意识,形成思想共识,对于促进“创和谐社区,建温馨家园”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地作用。为此,我们将以局党委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和谐社区建设,以创造和谐、温馨的居住环境为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同-小区居民一起争创小区的和谐环境,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居民从每日生活抓起,从树文明新风做起,从讲文明礼貌说起,自觉遵守小区的居民文明公约和社会公德,坚决摒弃一切不文明行为,大力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爱护公共环境,尊老爱幼,助人为乐,邻里团结和睦,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与社区一起,共同培育小区的文明之花,努力把我们的小区建设成安全、文明、优美、和谐、欢乐的大家庭。

二、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让创建氛围更加浓厚

家庭是社区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区和谐的基础;温馨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的呵护。作为小区的物业人,在活动中,我们首先以“创和谐社区,建温馨家园”活动为载体,继续结合“亲情小区、亲情楼栋、亲情家庭”活动的开展,同小区居民一道,加大小区宣传教育手段,充分发挥小区典型人物和事例的示范作用,为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次,以“创和谐社区,建温馨家园”活动为平台,通过大力开展各种评选活动,让职工群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在相互促进中国共产党同提高,努力营造起健康向上、和睦团结的和谐氛围。三是,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进一步细化礼仪服务、亲情服务等各项措施,进一步提升440维修服务的快速反应能力,使我们的物业服务更快,更灵,更优、更美,为小区创造更加舒适优美的和谐环境。

三、进一步调动各方力量,让创建成果更加丰硕

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是整个社区和谐稳定的基础保证;“前沿”稳固才会“后方”平安;家庭虽小,但它却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建和谐社区、温馨家园,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我们扎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今年,我们将按照“创和谐环境,建温馨家园”活动要求,把这项活动贯穿全年工作的始终,继续发扬“精细、和谐、美好、超越”的精神,在公司所有的小区中全面开展创建活动,做到统一动员,统一布署;同时,我们将做好与主营单位的沟通协调,不断提高社区文化活动的质量,用高品位,高层次的文化活动,搭建起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沟通平台,加深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感情,密切社区与居民之间关系,全面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最后,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指引下,积极行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创和谐社区,建温馨家园”活动中来,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把我们的小区建设成为生活舒适、安定和谐的美好家园!

精神文明创建发言材料篇9

关键词:现代陶艺;传统陶艺;传统文化;新语境

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大转折的时期,经济结构与社会急速发展变化,国际资讯的畅通和文化交流的扩展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呈现在我们面前,中国现代陶艺将如何自处?陶艺媒介的语言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如何获得既能和当代艺术生活体验相适应,又同时具备东方气质和传统文脉的意义。

现代陶艺的创作必须挖掘民族本身的形式语言与创作观念,因为中国现代陶艺存在西化的误区,使中国的现代陶艺离我们本民族的文化越来越远。并且只有回归到民族文化与当代生活的现实中,才是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现代陶艺的出路。

1 现代陶艺概述

1.1现代陶艺的概念

所谓“现代陶艺”是指由陶艺家以“陶”或“瓷”为载体进行创作的、用以表现个性和情感的、具有前卫意识的陶艺。现代陶艺并非泛指现代所有的陶艺,而是指在艺术追求上具有明确指向性和相对独立性、它不是一个时间上的界定,而是指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将创造作为创作主体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是实现个体精神价值的媒介,它超出了传统陶艺的视觉和造型习惯,从某种意义上看,是情感的宣泄、个性的体现和观念的展示。

现代陶艺不仅仅追求符合大众审美情趣,强调艺术家的自我意识,并在作品上倾注了自由的情感表达和对生活的感悟,而且也彻底地抛弃了传统陶瓷产品“实用”观念的局限限制。使现代陶艺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是会聚创作者的内心情感,充分利用陶瓷土的材料的特性,以陶瓷材料为媒介进行探索的艺术形式。

1.2现代陶艺的由来与发展

陶瓷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态,这种形态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单纯和最简洁的,从陶瓷艺术的审美需求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

在20世纪中叶,古典主义由于内在主体性的缺乏而最终解体,在大工业革命肆虐的时代下,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为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的回归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存在主义、未来主义在此得到了升华与凝固,现代陶艺的兴起与发展,应证了上述变化,而这一切又是现代主义麾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陶艺的发展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大环境息息相关。对中国艺术来说,20世纪80年代是困惑与探索并存、守旧与创新交织的年代。中国的现代陶艺诞生于改革开放以后,经过10余年的实验性探索,中国现代陶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逐渐形成健康发展的氛围。她从传统陶瓷艺术中脱颖而出,正以发展的趋势延伸到众多领域。

1.3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

现代陶艺继承了传统陶艺的独特气质与魅力,从物质材料和工艺制作的角度看,现代陶艺是传统陶艺的延续。而传统陶艺讲究规整的造型、严谨而有序的装饰和明显的实用功能。现代陶艺既承传着传统陶艺的成形方式,也努力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以更加灵活多变的造型、更加丰富的装饰语言、更加多样的窑变釉色,传递着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和现代艺术的信息,承载着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依恋和对现代文化的精神寄托。

但在观念上和审美认知上,二者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一般来说,传统陶艺是历代陶工集体智慧的结晶,而现代陶艺却是作为个体的陶艺家的独立创造。传统陶艺多是以实用为目的,工艺性很强且有严格的技术分工和技术规范,因此,大大限制了创造主体的自由发挥,而现代陶艺恰恰是在这两点上与传统陶艺拉开了距离。它不仅在外观上改变了陶艺的审美形态,而且还在功能上改变了其实用目的、使之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创造,成为创作主体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实现个体精神价值的媒介。因此,现代陶艺纯属于艺术家个体面对心灵的艺术创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现代陶艺从传统陶艺中分离出来,成为现代艺术“主干”上的一个“分支”。

2 现代陶艺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柳宗悦说过:“真正的创造,并不是对传统的否定,相反,是在肯定传统的基础上去谋求健康的发展,使传统的精神得到更深的活用。”诚然,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陶艺综合材料的创作是最大的结合,传统文化精神中的观念经过现代的洗礼,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民族血脉的积淀会为艺术作品留下抹不去的痕迹,这就是艺术的真实。作为现代艺术的一个分支,中国现代陶艺也无不体现了在现代社会中中国的文化精神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2.1现代陶艺体现人文精神中的“自然”

中国人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中把握自己的精神,获得自己的本质特征的。因此,对中国文化精神而言,中国哲学思想是中国精神之魂,而中国艺术审美体验则是哲思之灵。和谐、妙道、圆融之境是中国文化中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最高境界,其讲求的都是“自然”二字。同样在陶艺中也是离不开自然。而这种自然就是将传统工艺材料和现代、自然相连接的天衣无缝。现代陶艺对于陶瓷材质的追求恰似古人,不加修饰的、肌理状态的、手拉坯体的质朴和以回归自然为主的造型主题相结合,使现代陶艺回归到其形态意识的本源,将陶瓷材质的美学品格和文化内涵完整描述出来,正是体现人文精神中“自然”之魅力。

艺术是时代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反映,陶艺创作自然也反映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纵观现代陶艺的发展,从萌芽之初到走向现代,从混沌之源到遍地开发,无不贯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和现代意识的交织。陶艺家们在创造过程中把握精神与语言的统一,从精神层面出发寻找语言的自然表现。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从艺体验,从某种角度探向陶艺的深层,追求的是与自己新林、情感相对应的语言形态。

2.2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在中国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不仅体现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同时使得中国现代陶艺作品继承了传统艺术的文脉。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与再创造,极大扩展和丰富了中国现代陶艺作品的艺术内涵。这些源自传统材质和具有秩序感的象征性传统艺术元素语言,结合极具抽象力的现代艺术符号表现特征,强调个人内在精神的体验,注重自我价值的体验,对这些艺术符号的再创造呈现出的温和、宽厚、从容的瓷质品性大大延伸了作品主体。

从总体上来看,这一路的陶艺家力图在遵循陶艺语言规定性的前提下,充分探索陶艺在纯审美形式创造上的各种可能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这种艺术形式和语言媒介的表现潜力。一批陶艺家满怀热情地把陶瓷的物理特性转换为一种独具魅力的形式语言。以力度感的追求,以神奇结构和异度空间的构建,寻求物化审美主题经验和情感的新方式。他们在材料选择和工艺制作上往往不拘成规,自由洒脱,唯希望在泥土的随意捏塑和釉色的随机变化中,充分体味人在审美情境下的自然状态和心灵的自由感。从文化意义上来看,这种创作的倾向尤其集中地反映了现代人在工业文明环境中的精神超越要求,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和审美关怀价值。

3 现代陶艺的新语境

现代陶艺的创作必须挖掘民族本身的形式语言与创作观念,因为中国现代陶艺存在的西化的误区,使中国的现代陶艺离我们本民族的文化越来越远。要想取得中国现代陶艺在深层次上的发展,必须探索具有民族性的原创语言。但是这种原创性,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用西方的语言套用中国民间的或传统的某些符号,因为那种创作形式就像用英语叙说中国的某一民俗一样拗口,难免有不能尽言的缺陷。

中国是一个具有8000年烧造史的陶艺大国。历代陶工们所创造的精美绝伦的陶瓷珍品已成为人类文化中一份独特而宝贵的遗产。传统陶艺凝聚着华夏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和超卓的文化品格。中国陶瓷文化的丰厚传统,正是现代陶艺家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而中国现代陶艺也只有立足于本土的文化基盘之上,才有可能再造—个陶艺大国的辉煌。

精神文明创建发言材料篇10

现代装饰不同的民族性格,渗透的现代哲学和现代完美融合东方韵味的装饰。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现代装饰艺术和实用价值、审美价值、人文价值,等找到现代装饰的价值取向,并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重新认识现代装饰的审美意识,挖掘潜力,现代装饰艺术与时俱进。作为一个美丽和感应环境中活动的载体,包括相应的装饰作品也应该显示相同的建筑或环境追求内涵的艺术形式。

装饰艺术

装饰绘画、装饰绘画,没有强调高性能,但非常讲究与周围的环境美化和协调效应,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艺术。成抽象的主题、意象、比喻的主题和综合学科,等。正确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纹样装饰,比如模式、几何图案,图案,动物后变形和夸张,抽象提取的图形。选择亚麻,羊毛,如材料,编织成一个丰富多彩的图形,在自然风光主题,民族风俗,等等,有很强的民族特色的颜色,可以用来装饰生活空间,形式是独一无二的,也有与铜箔,银箔,铝箔为基材,与完整的板地板裂缝、变形。专业生产设计根据雕刻的样品,塑造,漆器艺术,色彩,使色彩特性,点缀着黄金刷新或全部黄金点缀,从而让观众觉得奢侈,奢侈,风格,典雅,以达到强烈的视觉吸引力。

近年来,漆画的装饰艺术逐渐认识和爱。改变创造概念、理论框架,建立了越来越多的创意团队的工作水平提高。许多中国传统建筑和花园主要是因为中国漆防护和装饰,成为古代建筑装饰的特点之一。等装饰很多优势,广泛的应用范围,音响娱乐,加上建筑环境艺术更好。

环保包装的装饰艺术价值取向

“空间”是无限空间的总称,存在的空间应与周围的环境的呼应,这是由于自然或人工的美丽雕刻空间变得更加明亮。在做设计方案时必须考虑环境因素,它应该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通过何种方式,形成一个更完整的和有趣的。漆艺术装饰的可能性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它起源于古代漆器艺术,通过历史的发展,在20世纪中叶逐渐演变成现代漆艺术装饰风格。

现代漆器艺术不仅轴承负荷的传统技术,材料,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公共空间艺术形式语言的表达和创造。公共艺术的视觉语言和精神的需求,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公共空间艺术和装饰的亲密接触。从未来发展的角度、装饰和艺术在公共空间的设计取向也有类似的地方,在装饰特征具有更好的收敛性,材料,等等。现在流行的立体漆艺术的韩国、日本,在其应用程序功能,强调在公共空间艺术的美化装饰效果,丰富的漆艺术语言来刺激人们的视觉,意识,创造艺术生活空间。满足高的生活标准和精神需求,漆器艺术装饰艺术的焦点研究显示其价值和社会意义。

美丽的装饰艺术在现代环保包装

材料是艺术表现的基础上,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有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分解技术,将进一步发挥特殊性能的特点。装饰材料的表现力,是油漆材料质地和纹理的半透明度。表现空间的变化温度变化不是油漆材料,它善于表现材料的质感和隐式。漆艺术装饰装饰美,美在独特的材料和过程。刷漆铲绘画成为绘画的工具,漆液成为漆剂,金属箔粉、珍珠母、壳牌和其他特殊材料、特殊手段如嵌入式、铅和封面构成装饰效果的特点。各种油漆配件。金属箔材料等,可以表达装饰材料肌理美,创造特殊的艺术效果,秘密,魅力无限。中国漆材料丰富强大的耐用性,强磨蚀,光和热独特的材料特性,如用建筑文明的历史。

装饰材料中给出的的艺术空间,完美的包装结构,内部空间的变化对环境有重大影响。也可以通过材料来构建特别浓厚的艺术氛围。一个丰富多彩的马赛克装饰材料蛋壳,金属丝和其他丰富多彩的精致,可以支配空间。写在同一时间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自然纹理,满足人们的审美意义空间环境织物色泽,有着重要的作用来增强空间艺术的美。

漆艺术装饰画有丰富的表现力的装饰技术更加丰富多彩。漆艺术装饰可分为画,雕漆,嵌入式堆漆、雕漆、油漆、和上漆铲绘画、绘画、磨漆不同的物种。涂上美丽的中国传统写实绘画,雕刻,堆涂料之美艺术浮雕的美,刮板画的美丽画,上漆有美丽的水彩画,等。主要生产美国的过程,在视觉上。空间的艺术美感,主要反映在空间空间的组合关系。小空间的生产精致、大空间的进步水平,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装饰画的图片或实物材料,根据人们的视觉焦点的感觉,可以引起的精神快乐,美丽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可以激发层。其装饰特征在不同光照射,距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享受精彩的效果,极大地塑造了环境空间的主题。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