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网上学习总结十篇网上学习总结十篇

网上学习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04:36

网上学习总结篇1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11-0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经给当前的教育教学事业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可以被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来。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新课程标准下的大学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对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特点和教学策略作了分析。

一、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特点

1.内容丰富化

网络环境给教学带来了大量的教学材料和资源,互联网、校园网和各种视频、音频中的资料都可以实施作为学习的材料。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中的资源作用,将其引入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知识体系,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中的资源自主学习,通过浏览、下载、打印等方式自主学习,并将在学习中不懂的地方在课堂中提出来,实现问题的解决。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网络环境都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学习个性化

网络中的资源多种多样,图像、视频、音频、文字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网络学习资源,给学生的眼耳口多种器官带来了冲击,因此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形成了学习的个性化。当学生接触到英语学习材料之后,可以根据资料的难易程度和兴趣爱好选择网络中的学习资源和形式,实现自主学习,而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推荐适合的材料、制定学习计划等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依然存在。

3.形式开放化

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开放化的学习。目前的大学校园里,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网上图书馆、广播台、有线电视等网络资源已经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开放化的学习环境。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软件来进行英语自主学习,为课程的学习、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如电子邮件、网上讨论、对话交流等)实现学习资源的互动、心得共享、主题探讨等,具有较强的协作性,体现了一种开放化的自主学习方式。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结合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特点,网络为英语学习营造了一种信息量大、选择性强、时间空间不受限制的学习平台,对于促进英语自主学习效率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英语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该如何利用好网络环境这一平台呢,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呢?

1.立足教材内容,利用网络环境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础,大学英语教师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教材内容,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合作小组进行预习,利用小组成员的监督作用,实现好任务分工与合作,促进预习效率的提高。首先,教师要通过计算机网络、电子邮件、网站网页、ppt等网络平台将预习内容和要求发放给学生,并为学生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讨论课题。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教师提供的资料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搜寻查找、筛选分类、分析整理、总结等,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并针对文章结构、内容就行学习和了解,需要讨论的话题展开讨论,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能力。最后,当学生将自主预习成果提交到公共邮箱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分享讨论预习成果和展开评价。

2.多媒体设备促进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结合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特点,营造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完成教学任务。首先,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呈现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ppt、屏幕投影、文字、音频、视频等方式进行讲解。其次,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课堂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单词和短语用法之后,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强化单词和语法的学习,并让学生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自己的讨论结果。

3.多媒体课件助推课后练习题的自主学习

在课堂内容讲解完成之后的课后练习题中,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来提高练习效率。为了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直接将课后练习题目发放在公共的邮箱或者其他网络平台中,并上传相应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提针对在完成课后练习题目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交流和向教师请教,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就能够得到提高了。

4.网络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总结

总结归纳能力作为自主学习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得非常重要,而对其的培养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学习完一个单元或者某一个主题的知识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组成小组的学生们针对一个与单元相关的讨论题目进行讨论,以小作文或者论文的作业形式上交,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要点进行总结归纳,并附上学习心得,这样一来,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在共同讨论、分析、加工、整理、总结中和自我反思、整理、归类、总结中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了。此外,通过网络平台的共享功能,小组总结和学生自我总结中的成果都可以被所有学生看到,也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进而强化了自主学习效果。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平台和网络软件平台的作用,创设一个信息量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和可交互的学习环境,进而为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建丽.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构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03)

[2]鲍明捷.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理论月刊.2008(04)

网上学习总结篇2

关键词:moodle;混合式教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3/14-0197-02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对现代教育教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促进了教学理论、方法和模式的改革创新。随着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在积极地开展网络教学实践与研究,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技术的变革发展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极大的冲击,如何理顺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关系,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已成为当前广大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混合式教学就是倡导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探索式学习,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混合式教学即混合式学习(BlendingLearning),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传统学习与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主导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系统地传授知识,完成教学目标。网络化教学则通过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各种交互工具、认知工具,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由此可见,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千秋,可互为补充。混合式教学就是把这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互为补充,重新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合理分配和安排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内容、时间和活动等,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探究式学习,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和交互空间。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得到更大的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过程

moodle平台是澳大利亚教师martin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网络学习管理系统,是一个免费的开源软件。moodle平台的最大特点是功能的动态模块化管理,各种功能都是通过模块组合来实现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由地选择和组合模块功能,极大地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能够支持多种教学模式。moodle平台功能强大、简洁易用,深受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喜爱,被广泛应用于构建网络学习管理系统或虚拟学习环境。

利用moodle平台可以有效地支持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能有效地跟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形成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协作互动。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过程可归纳如下:

1.分析教学环境和条件

混合式教学是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学环境要求除了有上课用的教室外,还需求有网络教学环境的支持。经过分析笔者所在学校目前的教学条件,基本能够满足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要求。一是学校网络已经普及,上网方便;二是具有功能强大、可用于网络教学管理的moodle平台;三是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满足开展网络教学的人员素质要求;四是学校设有服务教学的技术部门,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教育技术培训,为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2.设定教学目标,准备学习资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分析课程的知识结构、各知识点的类型,划分教学单元,以目标导向为指导,先设定课程教学的总目标,然后再细化出各教学单元的分目标。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结合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特点,设计课程的总体教学结构,明确哪些知识适用于课堂讲授,哪些知识适用于网络学习,然后准备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

moodle平台能够支持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各种数字化资源,为适应网络化、移动化的学习需求,教学资源应以微课件、微视频为主,每一个教学资源讲解某一单元知识或案例。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设计和准备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简单的知识点以文本资源为主,复杂的知识点则应增加教师讲解的音视频资源。学习资源的呈现要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以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创建网络课程,设计教学活动

在moodle平台上创建网络课程,并把准备好的学习资源上传到moodle平台上,根据教学的进展情况,组织和呈现学习资源,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系统讲解课程知识,解答学生疑惑,布置学习任务,同时,在moodle平台上为当前教学阶段添加相关的资源和活动(如测验、作业、讨论区、问卷调查、教程、互动评价等),要求学生完成。学生在课下通过探究式、协作式、自主式等开展网络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此期间,教师通过moodle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帮助以及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集中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每一教学阶段完成后,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重新规划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4.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混合式教学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完成作业和任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在moodle平台上,可以通过设置测验、作业、投票、互动评价等活动,多样化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评价。最后,利用期末统一考试,检验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方面,综合应用个人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科学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使学习评价更为科学、全面,并让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对课程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

在整个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课程教学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以改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在moodle平台上,教师可以利用课程的报表功能,查看或导出课程日志、课程活动、活动进度等学生的学习记录信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也可以通过成绩报表,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讨论区、调查问卷、投票等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总结和反思基于moodle的网络教学。同时,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就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学生课堂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建议,反思和改进课程教学。

结语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能够为师生提供多种交互渠道,为学生提供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得到教师面对面的辅导,也可以在网络上自主学习、讨论、向教师提问交流。这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参与文献:

[1]陈声健,马维启.基于moodle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11):55-60.

网上学习总结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课余时间分配;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7-0064-04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样本来自昆山市某职业院校,分布于一、二、三年级中三个专业共计7个班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共计发放问卷213份,经数据质量检查,剔除无效问卷及数据缺失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3份,有效率为95.3%,其中男生94人(46.3%),女生109人(53.7%),男女生人数比为0.86∶1。

(二)研究方法

调查时让学生匿名作答,答卷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当场发放、当场回收,保证了问卷的回收率和信息搜集成效。所有问卷信息经过审查与核实后输入电脑,保证问卷分析质量。因此,此次调查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现实情况。分析采用eXCeL和SpSS13.0。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课余时间活动内容对比

203份问卷中,学生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33人,占调查总数的16.3%;课余时间主要用来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170人,占调查总数的83.7%。

1.中专学生、高职学生课余时间活动内容对比。

高职学生113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24人,课余时间主要是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89人。中专学生90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9人,课余时间主要是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81人。经卡方检验,高职学生课余时间能自主学习的学生数比率显著高于中专学生(X2检验:X2=3.859,p=0.049

2.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课余时间活动内容对比。

一年级学生85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20人,课余时间主要用来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65人。二年级学生85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12人,课余时间主要是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73人。三年级学生33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只有1人,课余时间主要是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32人。经卡方检验,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具有显著的差异性(X2检验:X2=7.829,p=0.020

3.男生、女生课余时间活动内容对比。

男生94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13人,课余时间主要花费在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方面的81人。女生109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20人,课余时间主要是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89人。经卡方检验,男、女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差异性不显著(X2检验:X2=0.462,p=0.497>0.05)。可以认为,学生课余能否自主学习文化知识受学生的性别影响不大(见表3)。

(二)学生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对比

针对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四个调查选项分别是0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调查的203份问卷中,每天自主学习0小时的37人,占调查总数的18.2%,每天自主学习1小时的114人,占调查总数的56.2%,每天自主学习2小时的39人,占调查总数的19.2%,每天自主学习3小时的13人,占调查总数的6.4%。结论是,每人每天课余平均自主学习时间是1.14小时。

1.中专学生、高职学生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对比。

高职学生113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1.26小时。中专学生90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0.99小时。t检验后,高职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时间显著高于中专学生(t检验:t=-2.447,p=0.015

2.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对比。

一年级学生85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1.07小时。二年级学生85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1.12小时。三年级学生33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1.36小时。通过方差分析,不同年级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时间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F检验:F=1.722,p=0.181>0.05)。可以认为,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受学生所在年级影响不大(见表5)。

3.男生、女生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对比。

男生94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1.06小时。女生109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1.20小时。通过t检验,男生、女生课余自主学习时间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t检验:t=-1.252,p=0.212>0.05)。可以认为,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受学生的性别影响不大(见表6)。

(三)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对比

针对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四个调查选项分别是0小时、2小时、4小时、6小时。调查的203份问卷中,每天课余上网时间0小时的32人,占调查总数的15.8%;每天课余上网时间2小时的67人,占调查总数的33.0%;每天课余上网时间4小时的74人,占调查总数的36.5%;每天课余上网时间6小时的30人,占调查总数的14.8%。最后计算结果,每人每天课余平均上网时间约为3.01小时。

1.中专学生和高职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对比。

高职学生113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2.78小时。中专学生90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3.29小时。通过t检验,高职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显著低于中专学生(t检验:t=2.002,p=0.047

2.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对比。

一年级学生85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2.87小时。二年级学生85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3.13小时。三年级学生33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3.03小时。通过方差分析,不同年级学生课余上网时间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F检验:F=0.413,p=0.662>0.05)。可以认为,学生课余上网时间差异受学生所在年级影响不大(见表8)。

3.男生、女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对比。

男生94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3.26小时。女生109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2.79小时。通过t检验,男生、女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不具有显著差异性(t检验:t=1.815,p=0.071>0.05)。可以认为,学生课余上网时间差异受学生性别影响不大(见表9)。

(四)学生晚自修时间活动内容对比

203人中,住校学生63人,晚自修时间能认真学习的10人,占住校学生总数的15.9%;趴在课桌上睡觉的23人,占住校学生总数的36.5%;同学之间聊天的5人,占住校学生总数的7.9%;看小说杂志的25人,占住校学生总数的39.7%。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梳理高职院校学生课余时间分配调查结果可知:(1)职校学生目前厌学心理普遍严重。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人数比率很低,大部分学生课余时间主要是上网或者看电视看小说等。相比较,中专学生比高职学生厌学情绪高,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厌学情绪高。(2)职校学生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很短。职校学生每人每天课余平均自主学习时间只有1.14小时。高职学生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要明显比中专学生多。(3)职校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较多。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为3.01小时。中专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要明显比高职学生多。(4)只有少部分住校学生晚自修时间能认真学习。大部分同学晚自修时间是在睡觉、聊天或看小说杂志等。

(二)建议

1.注重培养校园职业情境,营造职业教育学习氛围,加强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本次调查发现,7.9%的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专业理论课,56.2%的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专业实践操作课,11.3%的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语数外等公共文化课,24.6%的学生则对任何课程都不感兴趣。所以,要营造校园职业教育学习氛围,强化技能训练,开展各种技能竞赛等,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专业实践训练。对于学习热情不太高的中专学生和高年级学生,更要调动其专业技能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为其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其次,专业教师要有企业实践经历,因为只有进入企业实践并经历真正的企业岗位锻炼,才能掌握贴近企业实际的专业技能,才能在教学中真正给学生传授有用的动手操作技能。唯此,才能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减少其上网频率,缩短其沉溺网络时间。[1]与普高学生相比,职校生没有升学压力,机动时间较多。因此,学校可组织学生多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本次调查发现,81.3%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18.7%的学生则对此持无所谓态度。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客观上也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课余上网的时间和次数。如笔者所在学校每周三开展的“广场周周演”活动,还有“女子管乐团”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参与度都极高,节目质量也很高,深受学生喜欢。

3.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突出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第一,积极开展各专业学生技能竞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能使学生有事可做,技能训练取得的成就感能够冲淡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课成绩不理想的心理压力。[2]第二,实行“替代学分”、“过程学分”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替代学分”是指用技能成绩来替论课考试不及格的成绩。如数学考试不及格,可用电工、数控等专业技能学分来弥补。“过程学分”是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拿到学分。[3]如在实训课上加工出了一件合格的机械零件产品,就能拿到相应的学分。只要总学分能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就能按时毕业。“替代学分”、“过程学分”相结合,能促进学生真正学到一技之长。这些对于考试没信心而对待动手技能操作却积极性很高的学生来说,真正是因材施教的可取路径。

另外,增强住校生晚自修管理,配备适当的值班教师,既能解答学生的学习问题,也能维持良好的晚自修纪律。

参考文献:

[1]林鹏,杨传斌.疏堵结合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J].中国电力教育,2011(4).

[2]张宏,涂玮,郝玲,陆英.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本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35).

[3]周迅.职业教育怎么办――一位职高校长的理念和困惑[J].西北职教,2006(12).

网上学习总结篇4

论文摘要:网络学习已经成为成人继续学习的主要方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成人教育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网络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网络迷航现象。通过调查研究,对网络迷航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从优化网络资源,提高信息选择能力,培养元认知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信息迷航问题的解决方案。

利用网络学习成为成人继续学习的主要方式,但网络引诱太多,容易使人偏离原来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被其他信息所吸引,注意力无法集中,导致偏离上网学习的目标,认知效率降低,从而影响学生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甚至忘记了自己最初上网的目的。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网络能轻而易举地把有目的地寻找变成一种无目的的漫游。这种现象就是网络学习环境中常见的网络迷航。笔者对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101名教师进行了调查,大多数的网络学习者都承认有过这样的经历,出现过网络迷航现象。

一、网络迷航的成因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这种本身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的特点就注定了蕴涵着迷航现象发生的可能。我们从学习者对网络的依赖性,能否进行自我控制,上网前有无明确的计划,是否焦虑,是否进行总结等方面为调查内容,选择不同专业背景的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主要表现为以下原因:

(一)客观原因

1. 网络推送信息太多

现在的网络都推崇推送的理念,其目的是为方便浏览者及时了解新的信息,将即时发生的信息源源不断地“推”到用户终端。但它同时是把双刃剑,在推送的同时,无休止地将非目标信息也送到了读者面前,导致学习者时时被这些计划外的信息所吸引,使自己的思维偏离原来的状态。如qq软件、飞信、邮件客户端、网页等经常弹出消息窗口。

2. 缺乏高效的搜索和筛选机制

通过搜索引擎,人们可以获取“海量信息”,但这只是问题的表面。在这些“海量信息”的背后,人们面临的是如何从众多信息中快速获取真正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目前的主流搜索引擎对信息搜索的相关性和区分度还不能令人满意。如何辨别那些信息的真伪和质量的优劣,如何避免在“海量信息”里迷航。这就要靠学习者自己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人们常常为了某个特定的信息花费大量时间在网上搜索,最终却不得其所,无从获知。这就需要高效的信息搜索和筛选机制来支持,目前,网络学习者经常面对的就是这种矛盾,直接影响了学习效率。

(二)主观原因

1. 学习者对网络依赖太大

很多被调查者表现为对网络的依赖,无论在讨论问题或者自己查资料、写作时,都习惯于在网上找,有些甚至在自己写作时习惯于开着电脑,严重表现为对电脑、网络的依赖。因此,最好在上网时不要打开网页和具有推送等弹出信息的软件,减少分散注意力的因素。

2. 上网前学习目标策略不明确

研究发现,上网目标越明确,则越不容易偏离主航向,网络的有效利用率越高。由于大多学习者上网目标不明确,有价值信息的获取也就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导致上网者的意识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散,使得认知活动的效率降低,同时还可能伴随其他方面的负面影响。如长期陷入网络迷航模式,容易产生个体的依赖性强而自制力弱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同时网络上的各种新异刺激也会在短时间内造成不必要的情绪起伏,这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上网前的详细计划、任务界定能够有效地减少网络迷航出现的程度。总体查询计划不明确,查询目标的描述不够精细、准确。容易打开过多的网页,在相关站点之间跳转,难以稳定,信息过滤、筛选能力较差,面对多重链接的信息结构产生困惑;我们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点击搜索,就会出现上百上千条相关的链接。我们会顺着这些链接一路走下去,直到偏离了我们原定的目标。

3. 学习者自我控制力不够

学习中自我监控能力较差导致信息迷航,根据问卷调查,这种迷航不仅在控制力较弱的群体中经常出现,即使是有一定控制力的成年人也容易受其影响。选择性是注意的本质特征之一,注意的转移能力是注意的必要成分。但由于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而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也是相对不足的。也就是说,人对信息的选择和转移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面对大量的信息,如果人的加工能力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信息,就会出现网络迷航。

4. 上网后对迷航原因不善于总结

越是善于经常总结上网经验的人越不容易出现网络迷航现象。有相当多成人学习者缺乏网络信息检索的基本素养,且不善于总结,造成迷航的现象屡屡发生。网络信息素养贫乏主要分为三个层面:首先,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即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处理、呈现交流信息的技能缺乏。例如,学习者缺乏相应的网络知识,对网络工具使用不熟练等。其次,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不足,比如,对所要检索和利用的信息源、对所获得的信息内容的评估能力差等。最后,缺乏对网络学习的认识、技巧和经验,不知道在网络上如何寻求帮助,也容易导致网络迷航。如果能经常对上网的技巧和策略进行总结,迷航概率将大大降低。

二、网络迷航的化解对策

(一)合理组织,加强对网络资源的管理

根据认知负载理论,人的工作记忆在处理新信息容量时是有限的,当信息量过大或未经过组织时,就会超过工作记忆的处理能力,从而使学习者不可避免地出现认知困难,迷航现象便由此产生。良好的设计应能帮助学习者有效分配时间和注意力,使其能迅速找到所需资料并能快速领会。因此,在内容上应做到结构清楚、知识分类明确;在形式上做到简洁一致、自然和易于理解。一方面,让成人学习者逐步适应网络环境、提高自身技能;另一方面,目前的网络结构、资源配置方式、链接形式、检索智能化等方面也需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二)善于总结,培养信息选择能力

网络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其信息极其丰富。学习者在运用它进行学习时,需要提高自身认识,加强对信息的处理和判断能力,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能力和导航能力。在主观上,要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被无关的信息所干扰,根据学习主题需要,在众多信息中进行选择。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出经验,最终形成选择的能力。这样面对茫茫的信息海洋,学习者才能轻松地从重重信息包围圈中突围出来,达到自己所期待的效果。

(三)自我调节,培养学习者的网络元认知能力

首先,提高网络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知,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丰富且杂乱,所有的信息随时会被更新、组织或移位。因此,在学习开始前,学习者应清楚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识,根据网络提示信息或通过与教师交流把握学习任务的性质、特点、要求,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学习时间和注意力得到合理分配。其次,提高网络学习者对认知策略的认知,网络学习者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一定的学习策略,在进行学习时应根据学习材料的特点和自身学习特点选择达到目标的最合适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提高自身选择和运用策略的自觉性。能够有效地、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并且具备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在信息社会中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将这些信息技能用于信息问题的解决,并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网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强化信息意识,注重自身信息能力的培养,培养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拓展自身的认知空间,利用一切有用的信息技能和认知策略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的监控与调解,从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三、总结

网络化学习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重要,而学生的信息超载和网络迷航将是学习者要面对的主要问题。随着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将会更加丰富、形式会更加多样化、更新会更加频繁。学习者面对的选择将会更多,出现迷航的几率也会随之变大。为了让学习者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技术发展的同时完善搜索机制,完善信息分类制度,方便学习者对信息的搜索,让学习者少走弯路;二是提高学习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让学习者在能花较少的时间就筛选出有用信息;三是提高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增强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伟敏,网络学习中的“信息迷航”问题初探[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1,(2).

[2]郑晓齐,董杜骄,大学生网络迷航现象的调查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3).

网上学习总结篇5

关键词:网络;医事法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241-02

一、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医事法学教学的必要性

1、开展网络教学有利于师生关系的重塑

互联网普及以前,我国大学教育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居于被教育的地位。老师和学生是一种等级关系,老师位于上位,学生居于下位,学生被老师管了起来。在教学上,老师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进行教学,老师在课堂活动中唱独角戏,学生像个旁观者不能或很少参与进来。

信息技术的出现完全改变了这一切。医事法学课程把信息技术从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研究性学习、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而这些优势的发挥与师生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一次成功的网络教学离不开课前的精心准备。对学生的发动宣传,案例的收集与整理、问题的概括和提炼、网络资源的开发建设等环节缺一不可,都需要教师付出努力。课后教师要及时做好总结,分析课程设计时预期目的的合理性、学生学习内容是否安排得当、网络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参与程度、网络教学流程的顺利程度、网络教育功能发挥情况,并对学生通过网络传来的信息及时反馈;在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要总结现有教学方式中的不足之处,针对在教学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问题,有目的地修改课程设计过程中不适合教学需要的部分或者有碍于网络教学开展的因素。与此同时,学生也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加强批判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等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主体地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教师权威的削弱,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地位可以被取代。学生的各项活动都是在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下进行的。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以案例创设学生的学习情境,以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探索,以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以网络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以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指导、培养、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这种教学模式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

2、开展网络教学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开展网络教学,学生摆脱了对授课老师的单一依赖,开阔了学术视野。学生通过在网上搜索资料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等,形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网络资料的丰富性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满足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在网络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处于分离的状态。另一方面打破了固定课堂时间的限制,超越了教室上课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为教学提供了更加灵活、方便的途径。这样的教学样式蕴涵着平等、共享、协作等理念,有利于体现学习的个性化、合作化、多媒体化、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它是一种基于问题式学习的资料收集与流程设计以及网络多媒体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有利于丰富资源的样式;它以学生的参与、感受和体验作为重要方式,搭建起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之间自主性、探究式学习的桥梁;它运用互联网资源帮助学生重构语境加深理解,发展信息加工能力。这既满足了学习个性化的要求,也满足了学习协作化的要求,有利形成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新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网络教学的优势固然明显,但也不可盲目推进网络教学改革。因为成功的网络教学改革离不开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受教学配套硬件设施的局限,还未能实现所有学生一人一机,要做到所有班级都开展网络教学,尚待时日。在这些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推进网络教学改革,只会偃苗助长,适得其反,功亏一篑。另外,网络的虚拟性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教师要加强引导。

二、医事法学的网络教学改革实践

进行网络环境下医事法学的课程教学改革,是为了把信息技术同课程整合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通过网络教学,实现理论教育、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的有机结合。大学生接受着来自网络的种种观点、看法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医事法学教育的环境、内容、渠道和对象都业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就必须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科学编排,合理规划,精心设计,不断提高医事法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件。

1、转变教学理念,增强教改意识

教学改革首先是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变革。在实施网络教学时,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改革的效果,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转变单一的教与学的观念,跳出课堂教学的视野,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借助网络来丰富教学资源,延揽网络教学的空间;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网络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同时,积极探索适合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这些对教师来讲都是考验和挑战。

2、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网络教学对教师的角色、素养和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能培养出适应网络教学任务的创新型师资力量。为此,教师要积极进行自身角色的转换,变革、调整、优化和创新教学思路,改变传统“教者”的单一身份,从课堂的主宰者和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教学过程的管理者、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探究能力。教师除了要拥有一定的知识厚度和广度外,还必须具备如下七种教学能力:对学生原有经验结构的敏感力教学设计或学习环境的设计能力;发展学生多元认知和自我调整策略的能力;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与高水平的反思能力;开放性思维与善于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摆脱对教材和教参的依赖心理,转而到网上去寻找资料。网上的资料纷繁复杂,种类繁多,为此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信息甄别和筛选能力,而这又离不开教师平时的知识积累以及对教材内容的参悟水准。教师除了要洞悉课本知识外,还要学会在网上“冲浪”,广征博引,集思广益,拓展教学思路。教师要不断地研究网络背景下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3、开发网络资源,实行网络教学

成功的网络教学改革离不开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成为许多人共同关注的问题。网络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网上查找需要的各种图片、音频、视频等材料。但这些教学资源的分布是零散的,需要通过网络引擎功能来

搜集基于同一主题下的学习资源。对此,必须明确,网络资源不是越多越好,不是多多益善。网络资源不在于“多”,而在于要“精”,要“管用”。同时,网络资源的建设行为不能变成资料的简单罗列和堆砌,而应该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在资源建设之前,要调查了解医学生的相关知识背景,准确把握医学生的基本素质,以网络课程理念为指导,站在学生的地位,从学生的兴趣、需求、日程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以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理解、认知、运用、体验等为目标,以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提高作为网络资源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不断地、持之以恒地完善教学资源库。另外,还可以请学生帮助丰富教学资源。网络教学共享资源的扩展,使得教育信息资源不再只集中在教师手中,教师也不可能穷尽对一切前沿知识的触摸和理解。学生凭借对网络技术的熟练掌握,完全可以参与到教师的备课过程中,为教师提供讲课素材。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也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能够做到把理论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起来,知道学生最需要掌握和理解的内容,并以此为重要依据导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破疑解惑。

在搜集到各种教学资源后,还要对资源库按素材、课件、视频、教案、讲稿、试题、学生成果展示等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类工作,要注意理论的系统性和一致性。我们利用校同网建立起了一个医事法学教学网站,开辟了“案例精讲”、“资料下载”、“热点解答”,“讨论园地”、“理论探讨”、“自我测试”、“成果展示”等栏目,尽量满足学生网络求知的需要。在“案例精讲”栏目,选择一些代表性强的案例,精心剖析,并以此达到理论传授、时间提高的目的;在“资料下载”栏目,提供了教师的教案、讲稿、课件、视频等教学材料,可以让学生课后巩固复习;在“热点解答”栏目,对同学提出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的网络回答,如“怎样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如何保障病人的知情同意权”等等。在“讨论园地”栏目,师生共同参与讨论,把问题的解决思路和解决过程全部展示出来,达到经验交流、相互启发、提高认识、共同进步的目的;在“理论探讨”栏目,介绍一些学术论文,帮助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水平;在“自我测试”栏目,通过编选的试题集和答案自我检测学习的效果;在“成果展示”栏目,把一些优秀的学习成果如研究报告、ppt课件等展示出来,既起到相互示范、借鉴学习的作用,也起到激励学习的作用。

4、小组协作学习,进行网上考评

网络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始终处于开放状态,各种不同的观点在这里聚集、碰撞、交融。其跨越时空的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具有学习状态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向同学们提出一系列的研究课题,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分组收集材料、调查研究,最后每个小组撰写一份分析报告或制作一份课件进行成果演示。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下,每个小组基本上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这充分说明,这种任务驱动型的学习方式由于分工明确,搭配合理,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非常具有可行性,很值得借鉴。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学会网上浏览,形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协作学习,培养起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网络辩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上学习总结篇6

要:本文介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新世纪教改项目《地方高师院校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成果,以及研究创新点与特色、人才培养效益。

关键字:地方高师院校;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3-0051-03

为了促进高师生转变传统落后的学习观念,引发学习方式、学习模式的变革,培养较强的网络化学习能力,进而提升未来教师专业发展能力,项目组以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学习理念、学习技术、典型个案,网络化学习环境、学习平台建设的新思路与新经验,网络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培养的新模式为主要研究内容,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3月,该项目被列为校级教学成果重点培育项目。同年7月,项目被评为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研究背景

1.新形势要求高师生具有较强的网络化学习能力

网络化学习能力、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高师生未来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网络化学习能力对于高师生而言尤为重要,是高师生毕业后“带得走的能力”,是关乎其终生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能力。[1]

2.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现状堪忧

项目组经过多年的观察和调研,发现相当比例的高师生缺乏网络化学习能力,具体表现为:第一,没有树立网络化学习的新理念,即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的意识淡薄。第二,或者没有掌握支持网络化学习的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技能,或者不能很好地利用所学的iCt技能支持网络化学习,即转化为学习力。第三,只注重自主学习,没有很好地利用web2.0技术融入学习共同体。[2]因此,系统培养和提高高师生的网络化学习能力,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迫切。

3.网络化学习方兴未艾,相关学习理论、理念和技术亟待系统梳理

项目组在多年的课题研究、教研教改和自身学习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学习理念与感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网络化学习技巧、经验和典型个案,亟待进行系统梳理和提升。

二、研究现状

目前,地方高师院校在培养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或弊端:

(1)对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到位,未能厘清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学习理念和学习技术,开设的《学习论》、《学习心理学》、《学习科学与技术》等课程未能与时俱进,许多学校甚至没有开设《学习科学与技术》这类旨在培养大学生信息时代学习能力的课程。

(2)教学实践中,没有从系统论和课程群视角出发,将《学习科学与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和《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打造成系统化培养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的课程群,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

(3)课程教学和能力培养缺乏新理论、新理念、新技术、高水平学习平台和优质学习资源的强有力支撑和保障。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成果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分析,项目组确立了“理论分析—理念确立—课程改革—教学创新—实践总结—经验推广”的研究思路,在理论探讨、教改实践、学习平台与环境建设、学习资源开发、能力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1.理论探讨

(1)厘清了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和教师新角色,建构了独特的网络化学习理念,总结了行之有效的网络化学习技术、路径与策略,积累了丰富的网络化学习的经验技巧和典型个案。

发表相关论文9篇,其中《高效网络化学习:理念、路径与策略》从三个层面建构了高效网络化学习的新理念,提出了高效网络化学习的十大路径和七大策略,总结了相关经验技巧。《高师学生网络化学习研究——基于门户网站教育博客的角度》从时代需要和学习现状两个方面分析了高师学生网络化学习的必要性,提出一种新的颇具发展潜力的学习方式——基于门户网站教育博客的网络化学习。在大量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博客在网络化学习中的作用,分析了博客学习的优势、缺陷和常见误区,提出了“四个融合、四个结合”的博客学习新理念。并提出学习者应从理念、技术、经验与技巧等层面加强修炼,显著提升博客学习的质量,并建立博客学习交流的长效机制。[3]

《网络时代的学习理念: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梳理了21世纪国内外新涌现的学习理念,包括“学习是连通即网络形成与优化”(连通主义)、“学习就是建构、建构蕴含创新”(新建构主义)、“搜索就是学习”、“学习是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我们—所有人—学习”(混合学习与泛在学习)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学习理念与感悟,包括“学习的终极目标是止于至善”、“高效学习的六重境界”、“学习是幸福因子”、“向大师学习、与大师对话”、“四个融合、四个结合”、“学习是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等。论文提出,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加剧了知识惰性化,而与大师连通和对话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和洞察力是网络时代学习者解决信息超载、知识碎片化和知识惰性化的“四大法宝”。[4]

《网络时代的“学习三境界”》以禅学视角提出了网络时代学习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静止和显性化的学习;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流动和隐性化的学习;第三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生活化的学习。论文结合学习的三重境界讨论了容器学习观、连通学习观、显性知识的学习观、隐性知识的学习观和泛在学习理念,以增进人们对网络时代学习的多角度理解。[5]《基于“平民技术”的高效网络化学习》讨论了支持高效网络化学习的三大“平民技术”:教育博客、网络公开课和微课程(数字故事),并总结了它们为网络化学习带来的成效:教育博客能够以低门槛构建“知识网”,以低成本编织“人际网”和以低消耗进行“知识推送”。网络公开课则能实现零投资的高质回报和零移动的全球定位。而微课程则实现了微内容与大视野的结合、微时间与大智慧的结合。[6]

《浅谈网络学习的利器——博客》讨论了博客作为网络学习利器的作用,总结了基于博客的知识管理技巧。[7]《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青少年四结合教育博客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与实践》提出了四结合教育博客圈学习共同体的新概念,讨论了其理论基础、意义、运行机制,并且给出了一个四结合教育博客圈学习共同体的案例。[8]《论教学中主体隐喻的嬗变及其认知诠释》梳理了七大主体隐喻及其学习观,并且指出知识的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复杂性和默会性正逐浙成为学习理论研究的共同基础。[9]《数字桥梁:数字时代教师的新角色》从四个方面揭示了教师作为数字化学习时代“数字桥梁”的必然性和角色内涵,将丰富和深化人们对新时期教师角色和专业发展内涵的认识。[10]

(2)建构了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培养的新模式,总结了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新经验。《学习方式转变与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培养》提出了“以学习理念重塑和学习方式转变为先导,以课程群教学为基础,专题讲座、学习竞赛、实践社团为辅助,开放学习环境和优质学习资源为依托,教师引领、榜样激励、同伴互助、研究性学习为手段”的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培养新模式。[11]《高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能手”培养初探》界定了高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能手”的新概念,并且提出了六条培养对策和培养新模式: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培育精品课程;准确定位课程,建设课程群;加强教学示范性,打造实践教学链;改革考核方式,加强能力培养;形成“三阶段、多渠道、系统化、全程式”的培养模式;以核心能力培养带动其它能力,以实验教学和学科竞赛为抓手。[12]

(3)厘清了高师教师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的思路,总结了学校未来教师空间站、et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的创新经验。

(4)厘清了网络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提出了相关途径、对策、方法。

2.教学改革

(1)分层课程体系打下能力培养基础。项目负责人2008年、2009年在南京大学访学期间,全面考察了部级精品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的成功经验,整理、汇集了相关教学资源。之后,项目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系统梳理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案、教学经验、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等相关成果,面向非教育技术学专业高师生开设了《学习科学与技术》公选课,并且改革《学习科学与技术》专业课(提升为主干课程)及《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和《计算机文化基础》等公共课,将学习科学的理论研究成果特别是网络化学习的新理念、新路径和新策略融入课程教学,提升了课程群的教学效果。

(2)“以赛代练”促进学生能力发展。项目组组织了四类大学生学习竞赛,即广西高校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校内选拔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校内选拔赛、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校内选拔赛、广西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计信学院选拔赛。

(3)“专题讲座”引领发展方向。项目组开办了一系列面向大学生的专题讲座,例如基于博客的网络化学习、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亚洲数字化学习国际研讨会参会汇报等。

(4)“教师引领、榜样激励、同伴互助”发展学习指导中心。项目组创建多个教学博客和博客圈,以实际行动倡导并引领高师生开展基于博客的网络化学习。项目组指导了学校计算机协会、教育技术协会、网络信息安全协会等大学生学习与实践社团,并且评选和表彰了教育技术系年度“学习之星”,为大学生树立多样化、多层次的学习榜样,形成了良好的网络化学习氛围,取得显著成效。

3.学习环境建设

(1)开发优质网络学习资源。《学习科学与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计算机文化基础》、《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Flas制作》、《网页制作》等网络课程和系列示范性课件先后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

(2)搭建高效数字化学习平台与虚拟学习社区。利用开放网络资源,打造了《学习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计算机文化基础》三个博客学习平台和《学习科学与技术》、《it与教师专业发展》两个博客圈,建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网络学习平台,这些学习平台已投入使用3-6年,受到高师生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3)深度参与学校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项目组参与学校未来教师空间站、教师教育综合训练中心和自治区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的设计与建设,将项目组的网络化学习新理念和相关成果融入平台建设,为项目的教改实践提供了先进的信息化教学与网络化学习环境。

四、研究创新点

第一,围绕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建构相关课程群,使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的平台与载体。项目从系统论和课程群的视角出发,将《学习科学与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和《计算机文化基础》等教师教育课程打造成系统化培养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个人知识管理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课程群,从而使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生成与发展。

第二,将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与高师生的实际相结合,开展了在真实教学情境中研究网络化学习的创新探索。项目在学习理论建构、学习理念重塑、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技术总结、学习资源开发、学习环境创设、学习平台打造、课程群建设、实践教学改革和能力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理论创新方面,从三个层面建构了高效网络化学习的新理念,并且提出了基于平民技术的网络化学习十大路径和七大策略。实践创新方面,建构了“以学习理念重塑和学习方式转变为先导,以课程群教学为基础,专题讲座、学习竞赛、实践社团为辅助,开放学习环境和优质学习资源为依托,教师引领、榜样激励、同伴互助、研究性学习为手段”的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培养新模式。

第三,项目研究关注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的双向建构,将学习环境的建构由教师预设的理念转变成学习共同体的互动与共生,进而使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强化,学习动力得到了激发和维持。

五、项目研究的人才培养效益

项目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益:通过项目组主持的课程教学、学科竞赛、专题讲座和社团活动等,直接受益学生人数超过6000人。获得国家奖学金、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二三级考试的学生人数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参考文献:

[1][2][3]郑小军.高师学生网络化学习研究——基于门户网站教育博客的角度[J].教育评论,2011(6):36-38.

[4]郑小军.网络时代的学习理念: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5):22-25.

[5]张霞,郑小军.网络时代的“学习三境界[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6):93-95.

[6]张霞,郑小军.基于“平民技术”的高效网络化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7):163-165.

[7]黄彧,郑小军,杜英俊,陈凤.浅谈网络学习的利器——博客[J].中小学电教,2010(9)下:3-4.

[8]郑小军.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青少年四结合教育博客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08(8):54-57.

[9]杨满福.论教学中主体隐喻的嬗变及其认知诠释[J].全球教育展望,2010(2):11-15.

[10]郑小军.数字桥梁:数字时代教师的新角色[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11):18-20.

网上学习总结篇7

关键词:顶岗实习网络平台

顶岗实习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在真实职业环境下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为加强高校毕业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了与之配套的“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网址为:chinahuman.省略/)。我们探索制定了如下工作要求,并切实做到,工作落实、监控有力、效果显著。

1.专业带头人修订《顶岗实习》课程标准。《顶岗实习》课程标准是学生完成顶岗实习工作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是确定学生实习岗位、明确工作职责、顺利完成实习的重要指导资料。《顶岗实习》课程标准一定要明确本专业顶岗实习的实习目标、主要岗位、岗位职责、岗位要求、注意事项等。学院教务处负责至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供学生和企业指导教师参考。

2.各系落实学生顶岗实习单位。请各系落实毕业生顶岗实习单位,确保学生即可到实习单位进行实习。顶岗实习单位可以是学生的预就业单位,也可以是各系集中或分散安排的其它单位,但顶岗实习的岗位,要符合《顶岗实习》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原则上要求学生的实习岗位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对应。

3.各系确定顶岗实习管理教师。请各系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确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教师,并由教务秘书登录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将相关学生分配至管理教师名下,在管理教师和学生间建立对应关系,每位管理教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15人。为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技术指导,原则上要求管理教师为相应专业的专业课教师,以指导学生的专业技术。

4.学生填写顶岗实习登记表。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考核,注重对实习的过程进行监控、指导和管理,学院要求顶岗实习学生在开始顶岗实习工作之前登录该管理系统,认真、如实填写顶岗实习登记表。如在顶岗实习期间,实习单位或岗位发生变化,请及时在网上更新。

5.学生每两周提交一次“技术小结”。学院要求学生每两周一次通过网络向学校管理教师提交“技术小结”,将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过程(流程)、与所学专业知识的关系、主要收获、对改进工作的建议等信息提交给管理教师,请同学们务必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错过时间系统将自动关闭。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累计2次未提交技术小结,顶岗实习成绩考核为不合格。

学院要求学生在撰写技术小结和总结报告时,一定要结合岗位工作和专业实践,突出知识运用和技能训练的“技术”特色,将工艺流程、设备运用、技术手段、基本工具、调整测试、质量控制、安全防范等写入技术小结。

6.教师点评和指导技术小结。管理教师肩负着管理与指导的工作职责,要经常与学生保持联系,并对学生撰写的技术小结进行点评和指导,解答学生在顶岗实习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管理教师的点评和指导要认真、负责和细致,一是体现在教师的点评和指导一定要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有帮助、有价值、有意义;二是要细致到学生的“技术报告”中的错别字、错误排版格式等均应指出,并要求学生予以更正。

7.撰写顶岗实习技术总结报告。学生在顶岗实习结束前,要按照学院统一的格式和内容要求撰写《顶岗实习技术总结报告》,具体要求可在网站下载。

8.组织顶岗实习答辩与成绩评定。在组织评阅学生的《顶岗实习技术总结报告》后,要求各系原则上统一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答辩。

(1)对在省内实习的学生,应统一安排时间,要求学生回校参加各专业组织的顶岗实习答辩。

(2)对在省外实习的学生,可视学生人数及集中程度进行灵活的工作安排:有较多学生在同一企业实习的(参考人数在10人以上),各系要统一安排教师前往企业组织答辩;有较多学生在某一区域内分散实习的(参考人数在15人以上),各系可选择学生相对集中地(择一中间地,其它各地与之往返车程不超过半天)组织答辩。

(3)对在外地组织的答辩,考虑学生可能属于校内的不同专业和系部,答辩组可以由不同系部、不同专业的教师共同构成。

(4)未参加答辩的学生,其顶岗实习成绩原则上最高为“良好”。

网上学习总结篇8

生产实习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本次实习是在学生学完所有基础课及技术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后进行。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在网络和通信公司、企业广域网和内联网(internet/intranet)或实习基地的生产实践,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建立网络、信息系统集成概念,并为后继课教学及毕业环节打下基础。

二、实习要求:

1.了解计算机通讯网络及企业内联网的构成和配置,掌握所接触信息系统(软硬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安装,及故障识别方法,熟悉基本网络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系统规划软件和网络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2.了解服务器、交换机、hub、网卡、光纤和粗细缆的功能,安装,维护及使用方法,了解它们选型的一般原则及对应的网管软件使用等。

3.了解所在企业信息流的组成,即供应链、产品链,资金链、信息链的性质和用途,初步形成企业信息系统和计算机通讯网络的整体概念。

4.通过讲座、参观,了解通讯及网络技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使用情况、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三、实习内容:

讲座(1)金杯cims

时间、地点、报告人、单位、报告内容、专业认识和体会

讲座(2)大显网络集成工程建设

时间、地点、报告人、单位、报告内容、专业认识和体会

讲座(3)铁通光纤数据通信、网络设计

时间、地点、报告人、单位、报告内容、专业认识和体会

注:侧重内容:通信设备、方案设计、设备选型、组网、内容总结、心得实习单位(1):沈阳铁通公司

时间、地点、参观单位简介、参观过程、情况总结、心得

侧重内容:局域网的组成、光纤通信

实习单位(2):大显网络工程公司

时间、地点、参观单位简介、参观过程、情况总结、心得

侧重内容:企业生产流程、控制网和管理网集成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结构、功能、实现、应用情况

注:

(1)实习报告分为封皮和实习报告正文(封皮应表明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报告正文如果较长,可以加目录;也可以不加,同学们可以自行选择)

(2)a4纸,正文小四号字,宋体,标题四号字,加粗,单倍行距

(3)讲座报告和实习单位分开写

(4)字数限制在8页以上

(5)星期五(9月16号)下班前各班将实习报告盒实习笔记交到8#实验楼316或311处,交给各班负责的实习老师;交报告前,请各班学委清点人数,标明未交报告的同学名单

实习单位(3):沈阳汽车制造厂

网上学习总结篇9

二、实习要求:

1.了解计算机通讯网络及企业内联网的构成和配置,掌握所接触信息系统(软硬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安装,及故障识别方法,熟悉基本网络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系统规划软件和网络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2.了解服务器、交换机、hub、网卡、光纤和粗细缆的功能,安装,维护及使用方法,了解它们选型的一般原则及对应的网管软件使用等。

3.了解所在企业信息流的组成,即供应链、产品链,资金链、信息链的性质和用途,初步形成企业信息系统和计算机通讯网络的整体概念。

4.通过讲座、参观,了解通讯及网络技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使用情况、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三、实习内容:

讲座(1)金杯cims

时间、地点、报告人、单位、报告内容、专业认识和体会

讲座(2)大显网络集成工程建设

时间、地点、报告人、单位、报告内容、专业认识和体会

讲座(3)铁通光纤数据通信、网络设计

时间、地点、报告人、单位、报告内容、专业认识和体会

注:侧重内容:通信设备、方案设计、设备选型、组网、内容总结、心得

实习单位(1):铁通公司

时间、地点、参观单位简介、参观过程、情况总结、心得

侧重内容:局域网的组成、光纤通信

实习单位(2):汽车制造厂

时间、地点、参观单位简介、参观过程、情况总结、心得

注:侧重内容:企业生产流程、控制网络、管理网络、企业生产信息管理集成系统软件结构、功能、实现、应用情况

实习单位(3):大显网络工程公司

时间、地点、参观单位简介、参观过程、情况总结、心得

侧重内容:企业生产流程、控制网和管理网集成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结构、功能、实现、应用情况

注:

(1)实习报告分为封皮和实习报告正文(封皮应表明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报告正文如果较长,可以加目录;也可以不加,同学们可以自行选择)

(2)a4纸,正文小四号字,宋体,标题四号字,加粗,单倍行距

(3)讲座报告和实习单位分开写

网上学习总结篇10

【关键词】网络学习;心理优化;学生工作

一、前言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正式接入因特网,网络学习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逐渐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第四课堂是最近几年的新型课堂,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是广受学生欢迎的一个空间课堂,也是学生参与感最强的课堂。但网络学习方式也给大学生心理带来了诸如网络学习依赖、网络信息迷航、个性扭曲以及网络沉迷等问题。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学习心理,研究其规律以提高网络学习效率对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阶段高校本科生网络学习心理素质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心理健康、在线学习心理等。胡凯教授于他的著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中指出,在线学习是大学生在网络条件下掌握和总结经验且用行为的改变呈现出来的心理过程。[1]我国第二十五届全国互联网发展状态统计报告中显示:大学生网民占中国网民的24.3%,网络学习的方式呈多样化趋势。曲佳在《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影响的研究――基于对100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中总结,在网络交流或学习统计上,有67%大学生选择了“上网聊天”,28%的大学生经常通过网络学习英语或专业知识。[2]康钊发表的《不良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性心理的负面影响及教育应对》一文中:当下高校大学生目前正在从性意识从萌芽逐步过度到明确和成熟的阶段。[3]但是,针对大学生网络学习心理的评估的研究,以及优化方案的探索仍然较少。

三、优化大学生网络学习心理素质

网络学习的质量直接受网络学习心理素质的影响。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是大学生网络学习的主要特征。[4]网络环境是大学生网络学习的基础,保障了网路哦学习的有效性。但在良好的网络环境基础上,大学生的个人心理特征需与学习过程相匹配,才能产生良性互动,网络学习的效果才最佳。

(一)树立新的学习观念

要想较好地进行网络学习,首先要确立正确的新的网络学习观,包括:学会学习观,着重说明了科学的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学习实践中自觉去探索,形成学习方式要领的过程。全面学习观,着重说明了大学生必须多元化发展,因此学习也应当是多元化学习。自主学习观,着重说明了大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观能动性,积极进取地、有想法地学习。创新学习观,要敢于思索,长于创造,大胆创新,大胆想象。终身学习观,大学生在大学所学的各种知识和专业技能,十分有限,需要连续不停的学习,以跟上社会的必然发展。

(二)建立网络学习导航体系

当网络学习逐渐成为大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时,大学教育者需要既不放弃自己的原有角色,也不对信息技术盲目崇拜或盲目排斥。在信息社会化大背景下,应以学校教育者为主题,建立网络学习导航体系,预防和化解大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心理问题。

提高师生交互质量,构建稳定安全的交互平台,组建网络交互学习共同体;有效预防大学生信息迷航,教育者应引导帮助大学生梳理经验,让大学生能依据自己的需要和既定的目标,有效预防网络迷航,避免信息异化及其所带来的问题;努力倡导主流价值取向,正视并疏导多元价值观影响,倡导主流价值取向,促进大学生顺利实现政治社会化;养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通过自身在课堂上展示网络学习的经验,采用灵活多变的学习形式,建设与大学生知识水平相应的民主、和谐的学习情境,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大学生网络元认知能力,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实施强化网络学习意识、开展网络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网络定位感、加强对网络学习元认知的指导。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学习能力建设

对于大学生网络学习来说,大学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最关键之处在于不断的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自我加强和自我完善。

正确认识网络学习,网络学习方式是不同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但是二者又互相补充,网络学习永远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每个大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客观因素和实际情况来分析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调整自己的适应状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真正而有效的提高;树立积极的网络学习动机,大学生要不断分析、了解自己上网的原因合目的,在自己想接触不良信息之前告诫自己它的危害,尽量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并建立正向的提醒;努力网络学习能力,只有积极投入到教育者构建的导航体系的学习中来,才能在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同时避免受到伤害,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注意网络学习中的科学用脑,劳逸结合,注意用脑卫生,合理安排,注意用脑时间,优化机制,注重用脑质量。

总结

本研究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网络学习心理,研究其规律,并提出三项大学生网络学习心理素质的优化方法。根据网络学习过程中的总结和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素质优化。形成了优化、评价、改进的闭环素质提升体系。

参考文献:

[1]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2]曲佳.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影响的研究――基于对100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J].科教文汇,2010(01):17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