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道德修养论文十篇道德修养论文十篇

道德修养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08:49

道德修养论文篇1

一、权力道德是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核心

权力是人类社会有的现象,是属于人类社会所独有的力量。权力作为一种强制性的支配力量,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与重要标志。道德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以善恶为标准,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所谓权力道德,就是指一定社会权力支配者行使权力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权力支配者在权力运作和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行为实践的总和。它既表现了社会对领导干部运用权力所提出的道德规范,又反映领导干部在权力过程中所追求的价值目标、道德人格和精神境界。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别强调对政治至善性的追求,认为权力在运行中合乎理想的道德境界所表明的是“一切社会团体均以善业为目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则强调:“政者,正也”,所表明的也是要求权力为谋取众人之事服务,不要偏向从政者个人私的一方,一切掌权者都应本着公正的原则,正直地做人,在其为官的行为中做到公正、廉洁、为公、爱民、不阿等。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和决定者。共产党的干部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巴黎公社诞生后,马克思明确指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社会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十月革命前后,列宁曾指出,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权力直接属于普遍武装的工人和农民自己”。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指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

权力道德亦称“官德”,也就是掌握权力的“官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权力道德是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首先,权力道德在领导干部职业道德中居于核心地位。领导干部处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者、管理者地位,忠诚、勤政、公正、廉洁、奉献是其道德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是这种特殊的职业的最大特点,领导是权力的象征,没有权力,就无所谓领导。领导职务的高低,不是由其他方面决定的,而是由职位权力决定和体现的,因而,权力道德在领导干部职业道德中居于核心地位。其次,权力道德决定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就是领导干部当“官”为什么,掌权干什么?是利用掌握的权力为民造福,还是为自己谋取私益。每—个领导干部只有把权力用于为人民服务,并以此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职业道德才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再次,权力道德是人民群众评价领导干部职业道德水准的主要标志。人民群众对领导于部职业道德水准怎么看,看什么?就是看他们为谁掌权,如何用权。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其他方面,如思想道德、政治品格等等,都可以通过其怎样对待权力和运用权力,即通过权力道德得到集中的体现。

二、权力道德修养是新时期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首要课题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改革与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这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中,领导干部的道德要求是重要要求之一。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道德理论水平和加强道德修养指明了方向。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必须用政治的眼光看道德,其从政目的特别是权力道德,只有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同人民的命运、国家前途相一致,才是正确的、有前途的。

(一)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根本问题是解决领导干部的权力价值观问题

权力价值观是关于权力的目的、意义等问题的追求及其评价的根本观点,是领导干部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权力价值观决定领导干部的权力道德。有什么样的权力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权力道德。权力价值观指导领导干部的权力运作方向,决定权力道德行为。它的核心是以个人还是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即权力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如果领导干部认为权力是人民的,那他就会正确运用权力,为人民办事;如果领导干部认为权力是自己的,是用来谋私的,那他就会滥用权力,败坏权力道德。共产党的干部、社会主义领导者的性质,决定了为人民服务是各级领导干部权力价值观的核心。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而不能做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和官吏,权力是人民给的,就要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而不能。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权力价值观,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遵守权力道德规范。

(二)领导干部强化权力道德修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日益突出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肩负的历史任务更艰巨。要全面把握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尤其是权力道德,强化权力道德修养,用人格力量树立自己的权威,从而影响群众,感召群众,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人民群众树立典范,才能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被人民唾弃。

(三)领导干部强化权力道德修养,是新形势下权力道德的现实需要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特别要求每个领导干部要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要有正确的权力价值观和良好的权力道德。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价值观才能为实践党的宗旨奠定思想基础,也只有养成良好的权力道德才能为实践党的宗旨提供正确的权力行为保证。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开放性、竞争性、等价交换等原则直接、广泛地渗透和影响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加之西方一些腐朽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道德观念发生了变化。一些领导干部经受不住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的考验而败下阵来,他们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权力道德滑坡,在商品、金钱、利益等物欲驱动和“从众”、“随俗”等消极心态诱导下,在公务活动、社交和处理人际关系上,放弃党性原则,冲破道德堤坝,产生社会生活中政治关系金钱化、人际交往唯利化、公务活动实用化、权钱关系市场化等非道德行为。一些领导干部把权力商品化、私有化,权力欲望膨胀,揽权、专权、滥权,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无视党纪国法,把个人利益置于党、国家、人民利益之上,,贪污腐化甚至腐败,堕落成人民的罪人。严峻的社会现实迫切要求领导干部要强化权力道德修养。

三、领导干部强化权力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所谓领导干部道德修养,就是指领导干部自觉按照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以及领导干部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涵养锻炼,是领导干部养成高尚品德和情操、达到高尚的道德境界的重要途径。道德品质形成规律表明,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可以通过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实践道德行为,养成稳定的习惯来培养的。从根本上说,加强领导干部权力道德建设必须依靠领导干部主观世界的努力,在运用权力的过程中,权力道德修养的自律对于防止与消除权力异化变质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各级干部都要自觉加强权力道德修养,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清正廉洁,严以律己,不计名利,淡泊人生,要善于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做一个具有高尚权力道德的人。

(一)确立科学明智的权力观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根本前提

领导权力是领导活动的基础,没有领导权力,领导活动就无法进行。领导权力的作用,就是确保领导者和领导集团的领导活动正常进行,以完成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任务。权力观就是关于权力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最基本的思想基础。权力观问题,说到底是个世界观问题,世界观出了问题,就不可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确立正确的权力观,核心是解决为谁用权,怎样用权和如何自觉接受对权力监督的问题。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也只能用来服务人民。权为民所用的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领导干部要用权力来实现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员。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防止渎职、失误和滥用权力。当前,领导干部的树立权力观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权力属于谁的问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权力属于人民群众,领导干部只是权力的运用与行使主体,只有运用手中的权力服务于人民,而不是将手中的权力用之于谋取私利。如果领导干部不能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人民是可以随时罢免和撤换的。二是权力与责任是对应关系。权力是承担责任的保证,责任是行使权力的目的。领导干部受人民之委托和信任,担负着相应的领导职责,这意味着对人民负有一种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如果不认真负责,不正确使用权力,就是对人民缺乏责任心,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就会遭到人民群众的淘汰。三是不能搞特权,防止权力滥用。特权和权力滥用与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共产党的干部的思想观念格格不入。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与各种形形的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和权力滥用作坚决斗争,自觉抵制、反对特权和权力滥用,自觉做拥权自重、受人民群众拥护和信任的合格“公仆”。

(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领导干部必须遵奉更为严格的“道德戒律”,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标准,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保证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领导干部道德的本质特征。领导干部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为权力道德修养的原则,其基本要求是:一要有勤政爱民,公正廉明的从政修养。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实。要克服,切实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二要有忠诚积极、乐于奉献的奋斗精神。领导干部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克已奉公、甘于奉献,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做人民好公仆。三要有以民为本、接受监督气魄和勇气。领导干部要做到以民为本,一切想做人民,一切为做人民,凡是有利于人民的事,就积极干;凡是不有利于人民的事,就坚决不干。以人民拥护、赞成、高兴和答应为根本标准。同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判。

(三)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基础

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把握当代中国的改革、发展的大局,这是提高修养的基础条件。学习造就自己,学习完善自己。荀子曰:“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意为学习是一个陶冶性情、加强修养的过程,学习的目的不在于求得显达,而在于能够窘迫时不困惑,遇忧患时意志不衰退。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从党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经验中汲取营养;要学习其他一切有用的知识,用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武装头脑;还要认真学好历史知识,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权力运用行为才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领导干部通过学习,古往今来的经验教训明于心中,广博精深的知识文化融于脑海,积淀成明辨是非的道理,升华成催人上进的志向,凝聚成豁达开朗的品性,转化成勤奋工作的力量。思想境界高了,道德修养加强了,就会淡泊名利,就能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自觉地、最大限度地把精力奉献给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就会坦然地接受党和人民的选择,而不去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更不会把手中的权力当做与民争利、牟取私利的工具。

(四)自觉接受道德教育,严格遵守行为规范,主动接受监督,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道德教育是培育人的内在品德,造就理想人格,调节人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领导干部自觉接受教育,就是自觉接受有关部门依据领导干部道德规范,对领导干部有组织、有计划进行和施加的道德影响,使之了解、接受道德规范,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人格,这是把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品德的中介。通过自觉接受道德教育,掌握必要的道德知识,形成相应的道德情感,磨练自己的道德意志,最终使道德要求化为领导干部的内在要求和自觉愿望。同时,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从政行为规范。近年来,党和国家颁布实施的一系列领导干部的行为规范,对其从政行为和道德,包括权力行为和道德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自觉遵守,不得违犯和越规。

领导干部的权力道德修养建立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大环境之中,监督是权力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事实证明,不受约束的权力极易导致腐败。领导干部的权力道德修养同其他道德现象一样,在本质上是他律和自律的统一,在自觉接受外在教育和遵守从政行为规范的同时,还要主动接受组织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虚心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自觉地把自己置于组织、群众和舆论监督之下。只有这样,才能抑制权力私欲膨胀,杜绝权力腐败。

(五)严格自律,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关键

道德修养论文篇2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本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课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其中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而心理品质修养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具体地说,思想道德修养课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适应转变,认清使命。它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经历了“黑色七月”的大学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理想和憧憬,步入了大学校园。然而现实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往往与这些“骄子”心目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有着较大的差异甚至有着强烈的反差。第一章“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目标”。是针对大学新生在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学习环境中所产生的失落、沮丧、苦恼、困惑及其各种矛盾,从不同角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在这一章里我们通过对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为青年学生成才提供的条件等的描述,揭示了大学的内涵及其接受大学教育的本质意义,以期引导大学新生珍惜大学生活,把握机遇,尽快找准成才的立足点,确立新的目标,迅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度。第二章“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1世纪世界和21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趋势与21世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使命,21世纪的大学生承担着迎接“两个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语重心长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交给了当代中国青年,他还在北大一百周年校庆和清华九十周年校庆的讲话中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四个统一”和“五点希望”的成才目标。这一章主要是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21世纪的世界和中国,明确历史使命,提高自身素质,不辜负党和国家、人民的重托。第三章“正确对待交往、友谊和爱情”,这一章围绕交往、友谊和爱情问题,引导大学新生正确处理同室、同班、同乡之间的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还根据各高校普遍出现的大学生恋爱低年级化的趋势,引导大学新生正确处理爱情与友谊、学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第二,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它包括每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是大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因其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其人生选择尤为艰难。怎样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成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第五章“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人生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才能正确回答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责任、人生态度、人生尊严等问题。当前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关系问题核心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所要遵循的道德原则。这一章从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是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必然要求,是现代青年追求成功的必备素质三个方面说明了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时代价值,具有一定的理论力度。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理应包括爱国主义的内容。因此,引导青年大学生认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做坚定的爱国者。也是这一章的内容。第六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责任这四个相互关联的问题。这一章,首先介绍了科学的人生目的,这对于引导青年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选择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生态度是人生主体的精神状态,它反映着人生主体的生活基调,决定着人生主体的生活旋律,责任意识是当代人的基本素质,当代大学生在求学阶段应当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责任?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尤为重要。理想与信念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促使人前进和奋斗的精神动力,第七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围绕理想与信念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追求崇高的理想,树立科学的信念。此外,这一章,还针对当前的社会实际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及其国内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劳动,正确认识艰苦奋斗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个人成才、成功中的意义,培养当代大学生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优良品质,也是这一章的重要内容。

第三,加强素质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它包括第四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从课程体系结构上看,第二章“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中所讲的“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是从总体上介绍21世纪大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要求,而这一部分内容则是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现状、特点及其存在的共性问题而设计的。第四章“学会心理调节增进心理健康”是针对当代大学生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心理压力过大,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安排的。这一章先介绍了心理健康的含义,接着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文化素质修养的重要内容,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思想道德修养课应当向大学生讲清楚什么是正确的审美观,什么是高尚的审美情趣。第八章“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审美的含义、标准讲起,以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美与丑,正确处理真善美的关系,创造美与享受美的关系,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使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美的人生。第九章“培养高尚的公民道德”是根据我国首次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这一章从揭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入手,追溯了公民道德的历史渊源,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和世界道德文明成果,根据21世纪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公民道德及其提高大学生公民道德水平的途径和方法。第十章“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也是新增加的内容。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加入wto,迫切需要建立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秩序,国家助学贷款的启动也迫切需要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这一章首先介绍了诚实和谎言;守信与失信;信任与信任危机等一系列与诚信相关的概念,使大学生对诚信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接着分析了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使大学生认识到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最后针对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了诚信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及其培养诚信的途径。敬业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第十一章“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从敬业精神的含义以及现代敬业精神的核心实质谈起,阐述了敬业精神的基本要求,说明敬业精神是成功者共有的品质,是现代社会竞争取胜的重要条件,它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这一章还介绍了培养敬业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追求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身。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课全部内容的最后落脚点。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是不断完善人格,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第十二章“加强自我修养,培养高尚人格”中所指的修养不仅是指“道德修养”,而是涵盖着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综合修养。修身律已,重视自我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自我修养在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精神,增强心理承受力,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的方法与途径,为当代大学生追求高尚人格、不断攀登人生高境界提供了阶梯,实现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目的.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意义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青年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对我国大量输出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网络广泛覆盖的今天,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声势大、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少年影响极大,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它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这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方法

由于思想道德修养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要想学好它,掌握它,并用于指导人生,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帜。”科学的理论就像一面引导千军万马朝着正确目标冲锋陷阵的旗帜。思想道德修养课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答和解决在青年学生中具有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一整套思想道德修养理论。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首先要认真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认识到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与人类社会真、善、美相统一的终极价值目标的指向是相吻合的,并能真正理解这种人生价值观的价值。这是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它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道德修养论文篇3

对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一定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为主要指导,对科学观的建设的进行学习,向高校学生传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方面的有关知识,对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的问题进行回答就是这门课程主要内容。从思想政治的理论角度出发,要想对思想道德建设进行科学化的把握,就要对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基础教学的课程内容进行明确,社会主义荣辱观课程目标的设计主要是由该门课程进行独立设计的,针对思想教育的课程内容来说,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而设计的,而思想观、政治观、历史观等思想教育方面虽然在课程的教学中也进行了涉及,但主要是由另外的思想政治课程来完成的。从大多数情况上来说,凡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进行谴责的行为同时也是法律所积极反对的行为,凡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所提倡的行为,也是法律所提倡的行为,其具有的很多内容在大体上都表现得十分一致。另外,思想道德和法律对人类的规范也都进行了调整。思想道德规范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了相关的思想道德基础和价值的目标,反过来,法律基础为思想道德规范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思想道德建设思想可以通过传统的生活习惯以及舆论的导向来进行传播和维持。这就说明了思想道德的社会作用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且随处可见,在人们生活中的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法律基础具有一定的国家意志性,并在国家的强制力下进行实施,因而具有普遍的约束效力。其进行解决的是罪和犯罪以及合法和非法的有关问题,并对人们的行为提出了控制和禁止要求。

二、教师在高校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如何提高思想道德建设的水平主要还是依靠教师对于教学的作用。教师在对课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提高对马克思主义教学观的理解以及对科研能力的学习,从而作为高校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为人师表是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对每个教师是主要要求,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来说,这个要求俱有着特别的意义。在大多数情况下,文化课中的有关教师在个人具有的修养方面并不能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门课程在教学中的教学效果的好坏。这是因为,学生在对这门课程进行学习时,不仅是要对其理论知识进行学习,还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生活当中。因此可以,为人师表是教师能否担当好该门课程教师的基础。从课程本身具有的特殊意义上来说,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进行学习之后,除了收获了具体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发生了对利益的后果进行差异化的比较。一般而言,学生要学习好该门课程的主要标准有时要以牺牲个人利益作为要求。所以,该门课程作为牺牲个人利益作为主要目标的教学任务,对教师的要求也就非常严格,要以更加严格的方式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并充分发挥出为人师表的力量,也是对教学一种特殊、具体的要求。特别是面对当前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在国内社会上主要面临着价值观扭曲,道德水平下滑的主要情况,作为一个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法律基础的教师而言,一定要对其具有的社会主义的信念进行鲜明地明确,并对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进行确立,在必要的关键时期,要将公共利益放在首位,。唯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对高校学生进行解惑和授业,才能使讲授的课程不仅在理论上去征服学生,还要在实际中去感化学生。

三、结语

道德修养论文篇4

关键词: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途径方法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对领导干部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担负着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任务,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其自身的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和影响社会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关系和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量事实证明,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培养人,也可以腐蚀人;既可以构筑社会大众利益的丰碑,也可以开掘人类自我毁灭的坟墓。权力道德是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各级领导干部强化权力道德修养,尤为重要。

一、权力道德是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核心

权力是人类社会有的现象,是属于人类社会所独有的力量。权力作为一种强制性的支配力量,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与重要标志。道德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以善恶为标准,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所谓权力道德,就是指一定社会权力支配者行使权力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权力支配者在权力运作和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行为实践的总和。它既表现了社会对领导干部运用权力所提出的道德规范,又反映领导干部在权力过程中所追求的价值目标、道德人格和精神境界。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别强调对政治至善性的追求,认为权力在运行中合乎理想的道德境界所表明的是“一切社会团体均以善业为目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则强调:“政者,正也”,所表明的也是要求权力为谋取众人之事服务,不要偏向从政者个人私的一方,一切掌权者都应本着公正的原则,正直地做人,在其为官的行为中做到公正、廉洁、为公、爱民、不阿等。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和决定者。共产党的干部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巴黎公社诞生后,马克思明确指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社会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十月革命前后,列宁曾指出,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权力直接属于普遍武装的工人和农民自己”。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指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

权力道德亦称“官德”,也就是掌握权力的“官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权力道德是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首先,权力道德在领导干部职业道德中居于核心地位。领导干部处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者、管理者地位,忠诚、勤政、公正、廉洁、奉献是其道德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是这种特殊的职业的最大特点,领导是权力的象征,没有权力,就无所谓领导。领导职务的高低,不是由其他方面决定的,而是由职位权力决定和体现的,因而,权力道德在领导干部职业道德中居于核心地位。其次,权力道德决定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就是领导干部当“官”为什么,掌权干什么?是利用掌握的权力为民造福,还是为自己谋取私益。每—个领导干部只有把权力用于为人民服务,并以此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职业道德才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再次,权力道德是人民群众评价领导干部职业道德水准的主要标志。人民群众对领导于部职业道德水准怎么看,看什么?就是看他们为谁掌权,如何用权。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其他方面,如思想道德、政治品格等等,都可以通过其怎样对待权力和运用权力,即通过权力道德得到集中的体现。

二、权力道德修养是新时期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首要课题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改革与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这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中,领导干部的道德要求是重要要求之一。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道德理论水平和加强道德修养指明了方向。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必须用政治的眼光看道德,其从政目的特别是权力道德,只有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同人民的命运、国家前途相一致,才是正确的、有前途的。

(一)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根本问题是解决领导干部的权力价值观问题

权力价值观是关于权力的目的、意义等问题的追求及其评价的根本观点,是领导干部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权力价值观决定领导干部的权力道德。有什么样的权力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权力道德。权力价值观指导领导干部的权力运作方向,决定权力道德行为。它的核心是以个人还是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即权力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如果领导干部认为权力是人民的,那他就会正确运用权力,为人民办事;如果领导干部认为权力是自己的,是用来谋私的,那他就会滥用权力,败坏权力道德。共产党的干部、社会主义领导者的性质,决定了为人民服务是各级领导干部权力价值观的核心。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而不能做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和官吏,权力是人民给的,就要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而不能。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权力价值观,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遵守权力道德规范。

(二)领导干部强化权力道德修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日益突出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肩负的历史任务更艰巨。要全面把握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尤其是权力道德,强化权力道德修养,用人格力量树立自己的权威,从而影响群众,感召群众,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人民群众树立典范,才能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被人民唾弃。

(三)领导干部强化权力道德修养,是新形势下权力道德的现实需要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特别要求每个领导干部要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要有正确的权力价值观和良好的权力道德。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价值观才能为实践党的宗旨奠定思想基础,也只有养成良好的权力道德才能为实践党的宗旨提供正确的权力行为保证。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开放性、竞争性、等价交换等原则直接、广泛地渗透和影响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加之西方一些腐朽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道德观念发生了变化。一些领导干部经受不住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的考验而败下阵来,他们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权力道德滑坡,在商品、金钱、利益等物欲驱动和“从众”、“随俗”等消极心态诱导下,在公务活动、社交和处理人际关系上,放弃党性原则,冲破道德堤坝,产生社会生活中政治关系金钱化、人际交往唯利化、公务活动实用化、权钱关系市场化等非道德行为。一些领导干部把权力商品化、私有化,权力欲望膨胀,揽权、专权、滥权,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无视党纪国法,把个人利益置于党、国家、人民利益之上,,贪污腐化甚至腐败,堕落成人民的罪人。严峻的社会现实迫切要求领导干部要强化权力道德修养。

三、领导干部强化权力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所谓领导干部道德修养,就是指领导干部自觉按照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以及领导干部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涵养锻炼,是领导干部养成高尚品德和情操、达到高尚的道德境界的重要途径。道德品质形成规律表明,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可以通过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实践道德行为,养成稳定的习惯来培养的。从根本上说,加强领导干部权力道德建设必须依靠领导干部主观世界的努力,在运用权力的过程中,权力道德修养的自律对于防止与消除权力异化变质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各级干部都要自觉加强权力道德修养,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清正廉洁,严以律己,不计名利,淡泊人生,要善于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做一个具有高尚权力道德的人。

(一)确立科学明智的权力观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根本前提

领导权力是领导活动的基础,没有领导权力,领导活动就无法进行。领导权力的作用,就是确保领导者和领导集团的领导活动正常进行,以完成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任务。权力观就是关于权力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最基本的思想基础。权力观问题,说到底是个世界观问题,世界观出了问题,就不可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确立正确的权力观,核心是解决为谁用权,怎样用权和如何自觉接受对权力监督的问题。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也只能用来服务人民。权为民所用的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领导干部要用权力来实现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员。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防止渎职、失误和滥用权力。当前,领导干部的树立权力观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权力属于谁的问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权力属于人民群众,领导干部只是权力的运用与行使主体,只有运用手中的权力服务于人民,而不是将手中的权力用之于谋取私利。如果领导干部不能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人民是可以随时罢免和撤换的。二是权力与责任是对应关系。权力是承担责任的保证,责任是行使权力的目的。领导干部受人民之委托和信任,担负着相应的领导职责,这意味着对人民负有一种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如果不认真负责,不正确使用权力,就是对人民缺乏责任心,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就会遭到人民群众的淘汰。三是不能搞特权,防止权力滥用。特权和权力滥用与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共产党的干部的思想观念格格不入。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与各种形形的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和权力滥用作坚决斗争,自觉抵制、反对特权和权力滥用,自觉做拥权自重、受人民群众拥护和信任的合格“公仆”。

(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领导干部必须遵奉更为严格的“道德戒律”,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标准,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保证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领导干部道德的本质特征。领导干部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为权力道德修养的原则,其基本要求是:一要有勤政爱民,公正廉明的从政修养。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实。要克服,切实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二要有忠诚积极、乐于奉献的奋斗精神。领导干部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克已奉公、甘于奉献,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做人民好公仆。三要有以民为本、接受监督气魄和勇气。领导干部要做到以民为本,一切想做人民,一切为做人民,凡是有利于人民的事,就积极干;凡是不有利于人民的事,就坚决不干。以人民拥护、赞成、高兴和答应为根本标准。同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判。

(三)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基础

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把握当代中国的改革、发展的大局,这是提高修养的基础条件。学习造就自己,学习完善自己。荀子曰:“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意为学习是一个陶冶性情、加强修养的过程,学习的目的不在于求得显达,而在于能够窘迫时不困惑,遇忧患时意志不衰退。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从党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经验中汲取营养;要学习其他一切有用的知识,用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武装头脑;还要认真学好历史知识,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权力运用行为才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领导干部通过学习,古往今来的经验教训明于心中,广博精深的知识文化融于脑海,积淀成明辨是非的道理,升华成催人上进的志向,凝聚成豁达开朗的品性,转化成勤奋工作的力量。思想境界高了,道德修养加强了,就会淡泊名利,就能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自觉地、最大限度地把精力奉献给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就会坦然地接受党和人民的选择,而不去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更不会把手中的权力当做与民争利、牟取私利的工具。

(四)自觉接受道德教育,严格遵守行为规范,主动接受监督,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道德教育是培育人的内在品德,造就理想人格,调节人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领导干部自觉接受教育,就是自觉接受有关部门依据领导干部道德规范,对领导干部有组织、有计划进行和施加的道德影响,使之了解、接受道德规范,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人格,这是把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品德的中介。通过自觉接受道德教育,掌握必要的道德知识,形成相应的道德情感,磨练自己的道德意志,最终使道德要求化为领导干部的内在要求和自觉愿望。同时,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从政行为规范。近年来,党和国家颁布实施的一系列领导干部的行为规范,对其从政行为和道德,包括权力行为和道德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自觉遵守,不得违犯和越规。

领导干部的权力道德修养建立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大环境之中,监督是权力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事实证明,不受约束的权力极易导致腐败。领导干部的权力道德修养同其他道德现象一样,在本质上是他律和自律的统一,在自觉接受外在教育和遵守从政行为规范的同时,还要主动接受组织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虚心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自觉地把自己置于组织、群众和舆论监督之下。只有这样,才能抑制权力私欲膨胀,杜绝权力腐败。

(五)严格自律,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关键

自律,就是领导干部按党纪、国法、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调整,这是权力道德修养的关键环节。康德有句名言:“我畏两样东西,一是头上的星空,一是心中的道德律”。道德律令不仅是个人行为的规范,也是行为评价的准绳。领导干部对从政道德原则、规范和道德律令的敬畏、信仰、归服,实际上是一种庄重、神圣、深沉的自律意识和情感。有了这种自律意识和情感,才能将外在的强制变为内在的自觉,想什么问题,做什么事情,遇到什么情况,都会慎独、克己、奉公,并矢志不渝。

严格自律,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是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自重,就是领导干部要自爱自尊,尊重自己的人格,注意自己的品行,珍惜自己的名誉。不滥用权力,不,不为私欲败坏了自己的名声;自省的实质上是不断扬善祛恶,逐步培植优秀思想品德,树立高尚情操的过程。自省,就是领导干部要经常自省、检讨自己的言行、权力运用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要求,是否符合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道德水准,是否符合从政行为规范和规则,是否符合当今社会公认的和共同遵守的社会公德。惟有经常自问自省,才能及时洞察自身的锈迹和斑点,把任何违反权力道德的行为扼杀在萌芽之中;自警,就是领导干部自我警惕、自我戒备、自我管束。随时自己警示、告诫自己,是为自己、为亲属、为他人,还是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为民掌权,为民服务。自励,就是领导干部自我激励、自我鞭策。要明确自己肩上的重担,不断激励自己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不断为国为民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道德修养论文篇5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集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相长至关重要。一方面作为教学过程主体的教师应加强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说服力、感染力,提高育人实效;另一方面,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又必须注意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特点,掌握正确的修养方法,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和行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具有综合性。应坚持课内教学和课外教育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进行学习,寓教于课堂讲授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之中,充分体现教育方法、途径的综合性特点。尤其要重视社会参与性,要开辟多种渠道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参加社会调查、服务等活动,向人民群众学习,学习先进人物的优良品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增强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的能力。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影视资料、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使用图、文、声三维传递信息,使教学更加快捷方便,直观真切,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在过去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在重视课堂讲授的艺术性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是,在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结合、课堂讲授与第二课堂结合,落实教学的实践环节等方面却显薄弱。因此,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法的含义

从词源看,“方法”的英文是“method”,德文是“methode”,该词源于希腊文“methodos”,其意为“某种事物的‘引申’”,“某种事物的内在逻辑与结构的‘追踪’”。什么是方法?概括地说,方法是指向特定目标、受特定内容制约的有结构的规则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称之为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总称。具体讲,教学方法是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它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规范体系。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之间起着中介桥梁作用。教学内容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设计与选择。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教学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特别是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增长和更新越来越快的今天,为了把越来越多的知识传授给下一代,就需要有现代化的、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一个体系,具有层次性。首先是一般方法,即哲学方法;其二是普通教学法,适用于各科教学的通用方法;其三是各种分科教学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法就属于分科教学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对社会道德现象和自己与他人的道德行为进行分析、判断、体验、评价、对照、内省,帮助学生形成道德动机,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进而形成良好品德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的一个大类,既是辅助课堂讲授的重要方法,又是延伸课堂教学、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修养的重要方法。

三、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法的教育学依据

教学方法受特定的课程内容的制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实施实践教学法是由该课的课程特点、教学内容与目的决定的。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早在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就深刻地指出:方法与教材是统一的——方法总是特定教材的方法,教材总是方法化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法体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是任何教学方法都必须遵守的根本原则,它应该贯穿于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运用实践教学法,要求教师超越传统注入式教学的“主—客体”对立的狭义认识论框架,克服单一的教师主体观的缺陷,树立“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的主体互动观念,将教师和学生置于教学活动中平等的主体交往的地位,注重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发挥,建立相互尊重、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和融洽的教学心理环境等等都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这一原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引发了一场教育教学思想的革命,推崇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确立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即教育教学应培养全体学生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新人,同时充分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同时实现教育的两种功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实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法时,“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表现为教师创设的道德实践情景必须针对学生实际,要不断调查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找准学生关注的热点,存在的疑点、难点,把教学要求与学生需要结合起来,为学生发展服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把自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使学生由“知识容器”变成追求真知、道德和情操的能动主体,学生不只是做笔记、死记硬背,而必须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认真钻研,作出判断,形成观点,在这一系列主动行为中,学生逐步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寻求知识。实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法时,“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体现在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高度评价,对学生独立思考与自我教育能力的根本信任。结构主义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杰罗姆•S•布鲁纳(JeromeSeymourBruner)反复强调,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客体,而且是认识的主体,因而教育者最好不要把学生当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为任何人不论是认识一个图式还是掌握一个概念,不论是解决一个疑难问题或是发明创造一个东西,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他看来,人的认识过程正是通过主动地把进入感官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才得以向环境学习、适应及至改造环境的,因此他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法还体现“贴近生活、回归生活”的现代德育走向。当前各国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共同走向是贴近生活,回归生活,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将学生带进现实世界,激励学生努力去交往、创造、劳动;激励学生去生活、体验、经历,敢于开拓生活视野和生活内涵,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获得个人德行的完美。学生的生活领域很广泛,面临的生活问题很丰富,也很具体。学习是在校大学生的社会义务,但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坚持性不够等问题。对这些问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运用实践教学法可以帮助、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将之具体化、层次化。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也需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

道德修养论文篇6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3.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师对社会文明的承前启后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理应一身正气,为人师表,道德情操高尚,堪为学生的楷模。

1.热爱学生,献身语文教育

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越亲于之爱,友人之爱,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爱不是姑息,不是迁就,爱是“严”的孪生兄妹。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教书育人,要有严格的要求,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准绳,以语文教学大纲为规矩,不能凭主观臆造。“爱”是“严”的基础,爱是对事业的忠诚,是对莘莘学子的无限期望;有了爱满天下的胸怀,“严”才会有效果,“严”要严在“理”上。“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学生就会健康成长。

语文教师对学生要满腔热情满腔爱,对所教的学科同样要满腔热情满腔爱。语文是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和从事各项工作的基础工具,要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工具表达情意。要做到坚持不懈地对语文教学探索、追求,必须对学科倾注极大的爱心。对祖国语言文字有深切的爱,对语言文字宝库中无数瑰丽璀璨的名著佳作心向往之,才会有钻劲,才会有持久的内驱力,也才会真正体味到其中的甘甜。

2.遵纪守法,情操高尚

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与语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形象高大与否成正比,教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堂堂正正,温文尔雅,学生就崇敬,就信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良好的道德、良好的言行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3.团结协作,互相尊重

道德修养论文篇7

教师需要补充大量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丰富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由于受到学时限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内容上有必要对高职院校的“思修”课进行恰当的取舍,补充符合高职教育特点、贴近高职学生实际的内容,减少或精炼那些过于空泛的内容。例如,在道德教育中应着重强调和突出职业道德的内容,尤其是各个专业对应的职业或行业的相应职业道德要求,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未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再如,法律知识部分,可以侧重劳动法相关内容的传授,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树立基本维权意识。同时,教师对于内容的结构体系也可以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打破教材原有的格局,重新进行逻辑结构的安排。内容改革,可以整合成思想修养、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三大模块,其中再分别设立不同的子模块,使内容更具逻辑性,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二、改革课程实施

由于“思修”课的内容并不像其他专业课那么深奥,因此,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体验。教师可以将每个小模块的教学内容设定为一到两个课堂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在做中学,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实现知行统一。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藉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①需要注意的是,案例的选取应当尽量贴近高职学生生活实际与现状,并且能够作为分析、讨论以及解决问题的基础,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由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汇报发言,教师分析点评、总结提炼。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各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查找相关资料,共同配合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同时,各个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发言,相互之间良性竞争,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热情。一个气氛热烈的课堂并不意味着学生能够在思想上有所升华,在充分尊重学生表达的同时教师需要进行客观的评价,并进行正确的引导,保证课堂任务按照既定的步骤、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改革“思修”课的实施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相关知识,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用正确的是非观判断和约束自己的言行,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人际交往、沟通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独立收集和处理信息、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服务于学生的就业与未来职业发展,帮助学生提高一般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三、改革课程评价

道德修养论文篇8

1月12日(星期六)

1月13日(星期日)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金融

1020105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高等数学(一)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27007应用文写作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国际贸易

1020109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高等数学(一) 27007应用文写作 00092中国对外贸易 00088基础英语 00076国际金融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餐饮管理

1020118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977餐饮业法规 04729大学语文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工商管理

1020176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高等数学(一) 27007应用文写作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27095生产与运作管理

00148国际企业管理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会计

1020203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高等数学(一) 27007应用文写作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27008成本会计 27009管理会计 27092财务管理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人力资源管理

1020205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高等数学(一) 00164劳动经济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27007应用文写作 00165劳动就业概论 00163管理心理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市场营销

1020207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高等数学(一) 00181广告学(一)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27007应用文写作 00182公共关系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旅游管理

1020209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27007应用文写作 00012英语(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82公共关系学 电子商务

1020215 00890市场营销(三) 00888电子商务英语

00896电子商务概论 00891国际贸易实务(三)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物流管理

1020228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0高等数学(一) 05362物流英语 00012英语(一)

00148国际企业管理

00182公共关系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372国际物流导论 采购与供应管理

1020265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362物流英语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销售管理

1020313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律师

1030111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262法律文书写作

00918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法律

1030112 00242民法学 00223中国法制史 00243民事诉讼法学 00244经济法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261行政法学 04729大学语文 20245刑法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社会工作与管理

1030202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350社会研究方法 00182公共关系学

04729大学语文

行政管理

1030301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3350社会研究方法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63管理心理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0182公共关系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12政治学概论 学前教育

1040101 00386幼儿文学(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384学前心理学 00385学前卫生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小学教育

1040103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0412小学班主任 29766现代教师学

心理健康教育

1040109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5615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29659家庭心理治疗

04729大学语文

汉语言文学

1050114 00529文学概论(一) 00536古代汉语 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

英语

道德修养论文篇9

云南2012年成人高考高起本分数线已公布,考生详细查看一下表:

分数线类别考试科目分数线专升本--中医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75专升本--英语政治、英语、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20专升本--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15专升本--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200专升本--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70专升本--经管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30专升本--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95专升本--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60专升本--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85专升本--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60专升本--西医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80高起本--文科语文、数学(文)、英语、史地255高起本--外语(文)语文、数学(文)、英语、史地220高起本--艺术(文)语文、数学(文)、英语、史地200高起本--理科语文、数学(理)、英语、理化200专科--中西医类(文)语文、数学(文)、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50专科--文科语文、数学(文)、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45专科--外语(文)语文、数学(文)、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专科--艺术(文)语文、数学(文)、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专科--体育(文)语文、数学(文)、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专科--中西医类(理)语文、数学(理)、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40专科--理科语文、数学(理)、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40专科--体育(理)语文、数学(理)、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注:

1.外语专业的外语单科成绩:本科必须达到60分,专科必须达到40分;

2.成人中专实行免试录取。

道德修养论文篇10

[关键词]儒家;道德修养;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033-03

所谓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方面进行的自觉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注重个体自身的内在道德修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及社会文明进步程度。儒家道德修养观不仅对形成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民族素质、民族文化等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在推动社会精神文化建设和提高个人修养等方面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儒家道德修养观的主要内容

儒家道德修养观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础。在人性论观点上,各家虽持不同主张,不管人性是善是恶,儒家认为,通过后天努力人是可以成为善人的。在儒家看来,人生修养主要是道德的自我修养,也就是保持人的本心,造就道德上的完满人格,最终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

(一)儒家道德修养的目标

1.完善人性的追求――止于至善

儒家相信人性善本,认为人性中存在着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所以,人经过不断的修身努力,在现实世界就可以成就理想人格。儒家人性论认为性是自然的最高目的,人性之善也就是自然界至高无上的善,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等过程,人性可以向更加完善的境界发展,最终达到一个共同的善的境界。正如《论语・大学》开篇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终目的。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每个人的道德自觉性和主体的能动性。正如孔子所说:“我欲仁,斯仁至矣。”作为主体的人,都蕴涵着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潜能,通过后天的学习、受教育和个人努力,可以达到“成仁”的目的。由个人人性的完善――“止于至善”并进而实现“天下归仁”的共同的善。

2.完满人格的目标――圣人君子

儒家道德追求的理想人格目标是成就圣人君子。这可以说是儒家追求的道德修养理想境界――“止于至善”目标的具体化。在儒家的思想观念中,圣人具有与天一样崇高而伟大的美德和功业。儒家认为,完善自己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由内而外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出发点,“治国”、“平天下”是终点、是归宿。圣人承担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使命,须有博大的胸怀,能博施济众、行仁安民。

圣人如此高贵、神圣,即便是在孔子心目,也是不可企及的。“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因此,与圣人相比,君子作为一种理想道德人格形象更具代表性、普遍性,也更有感召力和现实性。君子这个概念更多的是“道德之称”。君子求道,君子之志在终生求道。道即“仁”道,所以,君子崇仁。所谓“仁”,指的是社会中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包括君子在内的一切人的精神原动力,是其他道德人格的基础。作为人格典范的君子,更应当对仁推崇倍至。重义是成仁的内在要求。

3.道德修养的最高价值目标――仁

儒家的修身思想主要是围绕仁来展开的,仁是其核心。人的本质就是仁,即所谓“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孔子一生所追求的道就是仁道。儒家道德修养的最高价值目标就是成就仁德。孔子把仁视为做人的根本,甚至把仁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孟子提出了以仁义为核心的修身思想。他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人心是仁,人路是义,内心修养达到了仁义境界,仁就会充塞于心中。进入宋、元、明、清时期,张载、程颢、朱熹、王夫之等人在孔、孟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向前发展了以仁为核心的修身思想。

由此可见,儒家道德修养所追求的是真、善、美的完美境界。

(二)儒家道德修养的方法

1.存养立志

在儒家看来,道德修养就是保持人的本心。只要努力修养就可以存其本性之善,并可达到更加完满的善的境界。因此,儒家道德修养特别重视立志。立志就是确立目标,使个体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持其志,无暴其气……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儒家道德修养观倡导人们所立的志就是其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目标,即最终实现理想人格,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

2.自省忠恕

自省是儒家道德修养最根本、最重要的修养方法。孔子最先提出内省,并把能否坚持这样做看作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主要标志,“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孔门大弟子曾参关于自省有一段著名的论述:“吾一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已。”儒家认为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圣人,而最切近、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从自己做起。

由反省自己进而推己及人,忠恕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子贡问孔子:“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的回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还说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这里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相似的含义,两句结合起来理解,则互为补充,更加严密而完善,可作为忠恕的内涵和解释及其要求。2000多年来,忠恕一直是儒家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很重要的修养方法,并且至今对于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仍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3.克己慎独

关于克己,孔子有一句名言:“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冲动情绪和不正确的言行,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即礼的规定,使自己的视、听、言、行都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所以,克己是指自我克制、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儒家认为只要每个人都能够按礼的要求来克制、约束自己,就可以使人人成为君子,全社会也就可以弘扬仁道,实现理想的大同世界。

所谓“慎独”,《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君子对自己独自处事时都要特别慎重,要凭良心行事,也就是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可见,慎独是对个人内心深处比较隐蔽的意识、情绪进行约束和自律的一种修养方式。它是在自省和克己的基础上,为使自我修养达到更高境界而提出的一种修养方式,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是在没有任何外在监督下完全自觉去履行道德义务,表现出行为者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躬行践履

儒家所主张的自我修养,在强调自我思想改造的同时,还非常强调身体力行,躬行践履,通过实践在严酷的环境中锻炼成长,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即要求主体要做到言而有信、知行统一。如孔子就明确主张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他告诫学生,衡量人的品德不能只听其言论,而应看其实际行动,要求学生要做到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孟子则进一步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对于道德的修养不仅要身体力行,还要能自觉地接受各种严酷环境的磨练和艰难挫折的考验。这样才可获得卓越的才能,形成完善的人格,达到崇高的道德境界。孟子的这一思想被儒家学者作为自我修养的座右铭,并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二、儒家道德修养观的时代价值

(一)儒家道德修养观的理论价值

1.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文化资源。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内涵作为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构成了民族精神的主干,并成为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因素,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维系着全体民族成员的情感与信念。

儒家道德修养追求的目标是“止于至善”的圣人君子的理想人格,具备这样人格的人就是为仁、成仁的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上,主张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杀生成仁、舍生取义。在道德修养方法上,则注重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儒家道德修养观重视人,积极追求理想人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强调在现实世界中提升道德品格,达到理想境界;在人生实践中自强自立、奋发有为,成就理想的人格。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儒家道德修养观倡导积极的处世态度、入世的精神以及讲求奉献的价值取向,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为构建正确的道德修养观奠定了理论基础,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儒家仁学将“为仁”划分为三个阶段或三个层次:“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就是爱己,爱己主要是关心自己的品德。“安人”和“安百姓”是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经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推己及人的形式进行的,由个体的修身“成仁”到最终实现“天下归仁”。儒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不仅在于成就个人,其最终落脚点在于个人对社会的意义。道德修养既实现了个人道德修养的目标和理想,也达到了个人修养目标和社会理想的结合与统一。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为人们的自律提供规范和方向。儒家道德修养观所建立的是非善恶的评判标准,主张依靠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我行为,反省自律,不仅为人们理解荣辱观和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的思想理论基础,更是人们行为选择和实践的行动指南。

(二)儒家道德修养观的实践价值

1.激励当代人明确道德理想,塑造理想人格

当前,有不少人自认为道德理想一般的说法就是做个好人,但比较笼统。评判个人成功与否更多的使用经济价值标准。生活目标更多的锁定在实现自我价值上,追求个人事业的成功。对于个体人格完善的关注远低于对个人事业成功的关注。在行为选择时更倾向于随大流,体现出注重实际和功利性心理。儒家道德修养以人性之善为道德修养的基本出发点,追求至善的道德境界,倡导的君子人格和“成仁”、“天下归仁”的人生理想,并以此为人生信仰去努力追求,为人们构建了一个完美的道德理想,也塑造出了完美的理想人格。

2.指导当代人明辨义利,构建和谐社会

义和利的问题,是中国传统道德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义和利主要是指道德行为和物质利益而言。利有公利和私利之分,为国家、民族谋利为公利,为自身、个人求利为私利。儒家学者大都注意义利之辨,其思想主旨是重义轻利、贵义贱利,反对惟利是图、为富不仁,并把为义与为利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道德尺度。“君子以义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对义和利的选择实际集中体现了对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态度和处理方式,这些观点对处理当前复杂的利益关系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3.促进当代人加强自律,自觉履行道德义务

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知和行的关系处理。由于各种原因,知行脱节已经成为人们道德修养中的一个不小的问题。在知行关系的处理上,儒家道德修养观认为两者密不可分,既强调知的重要,更注重行的作用和意义。儒家非常强调知行统一,身体力行,躬行践履,强调通过实践,在严酷的环境中去锻炼成长,去完善自己的人格。并认识到知和行都要以主体的自觉自律为前提,道德实践应当出于自觉。它建立在对于道德准则的自觉之上,即要自觉、自律的去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因此在道德修养上一定要做到慎独,这既是自觉、自律的基本要求,也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4.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当前,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各种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矛盾冲突不断,人与人之间因为利益关系往往会产生各种分歧、矛盾和冲突,也很容易激化为尖锐的矛盾对立。儒家道德修养理论在这方面无疑为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智慧资源。

儒家仁的本质含义就是要尊重人、爱人,人与人之间应和谐相处。如何使自己成为仁者,孔子的答案就是“克己复礼”。这里的“克己”即克制和超越自己的生理本能、个体感望;“复礼”即按照社会典章制度和伦理原则行事,做到在视、听、言、动诸方面皆合于礼。在解决分歧、冲突、矛盾时,要做到“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认为,仁不仅要求人要自律、要自勉,还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主张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多为别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儒家所倡导的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忠恕之道的推行,以个人的道德自觉作为保证,以个人忠信的品质作为基础。实现了忠恕之道,也就是实现了对他人的爱。推广到整个民族群体,主张“天下为一家,中国如一人”,为群己关系的融洽、为国家民族的稳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这种思想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有力地增强了全体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宋志明.论儒学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理念[J].广东社会科学,2007,(2).

[2]陈延庆.从先秦儒学到宋明理学――中国人性论的发展历程[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3]汤一介.儒学的特质和基本精神[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4]崔宁.论传统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J].实事求是,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