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三化学课程总结十篇初三化学课程总结十篇

初三化学课程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0:41

初三化学课程总结篇1

关键词:复习课程;教学方法;实证分析;初三数学

一、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方法

初三数学复习课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问答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演绎法、数学习题案例法等。问答法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且有利于学生调控教学进程,教学效果非常好,在复习课堂上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发现法其特点在于将学生学习过程纳入到教学的主导位置上,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其自身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在积极的探索实践中不断提高,使学生在“乐”中学习,发现法在初三复习课堂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综合分析法在初三数学复习课上占主导性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联系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思维线索;归纳演绎法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稳定完善,并且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与深化。

二、教学方法及具体应用

1.问答法及具体应用

初三数学复习课上采用问答教学法主要通过问答式谈话和启发式谈话进行。问答法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且教师在课上提出的问题应该切中要害、明确具体、难易适中,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初三数学复习课上,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章节时,教师可以采用问答教学法,具体情境如下:首先:复习提问(1)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和求根公式。(2)解方程①x2-5x+6=0,②2x2+x-3=0。其次,教师利用“(口答)判定各方程后面的两个数是不是它的两个根等问题”形式,对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例题,进行联系与问答。

2.发现法及具体应用

初三数学复习课上,教师采用发现法进行教学,主要是通过创设情景和学生争论总结来实现。例如,在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章节时,具体操作步骤:①创设情境。教师提出“一、三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二、四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的规律,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该规律。②引导学生作出解答和假设。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③学生交流与争辩。④教师总结。教师举例子,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该规律的理解,并相应地引入和复习对称的概念。

3.自学辅导法及具体应用

自学辅导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结合教师指导与检查的教学方法。初三数学复习课上,教师采用该方法教学主要是“三个本子进行教学,即课本、练习本、答案本。例如,在复习“平面图形”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及其记忆总结关于“圆形、圆锥侧面、扇形、正多边形等面积计算技巧”,并引导学生结合有关联系体,进行相关的简单运算。

4.综合分析法及具体应用

初三数学复习课上,教师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教学主要目的是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综合。例如,运用综合分析法总结“与圆形有关的知识点”;运用综合分析法总结“二次函数的特征”运用综合分析法总结“与数有关的知识点”。

5.数学习题案例法及具体应用

数学习题案例法直接以例题讲解的模式复习基本知识点。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解题中复习与巩固所学。例如,教师可以以例题“在aBC中,BC=14厘米,aC=9厘米,aB=13厘米,它的内切圆分别和BC,aC,aB切于点D,e,F,求aF,aD和Ce的长。”分析与回顾切线长定理。

三、教学方法选取

教学方法是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对教学工作不断总结、完善而形成的劳动成果。在具体的初三年级复习课教学过程中选取教学方法,要考虑到下面三方面因素:

1.新课程标准带来的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基础教育要注重素质教育,并且强调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初三复习课程上,教学方法的选取要比以往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学生思维的发展。

2.复习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复习课程的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师选取的教学材料和学生接受知识的方法,从而决定了教师教学方法的应用。

3.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

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以及知识基础情况等等,该因素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这种相互工作连接的关键点。

参考文献:

[1]黄素芳.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的要点及方法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

初三化学课程总结篇2

【关键词】三环五步;导学案;初中化学;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导学案教学备受教师推崇。导学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当然,要想导学案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讲方法、讲策略,这样才会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笔者研究发现,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三环五步”导学案教学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尽快实现教学目标,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一、初中化学课堂使用三环五步导学案的理论依据

三环五步导学案教学主要有以下理论依据:①认知心理学理论。有意义的学习最基本的是新的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而且学生能够用新知识联系旧知识。教师设计导学案教学模式时,应该建立在对学生已有经验及知识结构完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②建构主义理论。课本知识只是社会现象比较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必须以经验为背景,这样才能合理地接受、分析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传统方法不太实用,学生可以自己建构知识体系,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知识,才能使知识的构建更加有意义。③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发展的前端应该由教师引导,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应用导学案教学时,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通过最近发展区。

二、初中化学课堂使用导学案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应用导学案进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代替了教师“教”,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总结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导学案的引导能够自学,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改变了以往教师主导的模式,让学生养成乐意学习的习惯。运用导学案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大致掌握课本上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师生之间的互动自然也就增多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了透彻的理解之后,省去了消化、吸收的大量时间,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对于学困生而言,还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当然,导学案教学并不意味着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有所降低,相反,对于教师的备课要求大为增加。通过这种训练,使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普遍提升。因此,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要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做到没有准备也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教学,才能做到没有准备也能把教材内容讲解得准确、全面、生动。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教师应加倍努力钻研教材,认真了解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总而言之,初中化学课堂使用导学案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导学案教学模式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及整体教学质量。对于教师来说,促进了教学行为的转变,把教师教和学生学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初中化学课堂使用三环五步导学案的具体应用

初三化学课程总结篇3

一、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1.理论与实践脱节。烹饪原料初加工课程是一门实训课,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演示某一种原料的初加工过程,在演示过程中讲解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如果有相关的新鲜度鉴别、营养方面的知识,教师只是口头讲授,学生也只是围起来听着,并没有时间和条件记下理论要点。在练习时,学生也只是有样学样,回忆教师的操作流程,完成初加工工作,最后教师看到学生的初加工成品后给出本次课程的成绩。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弱化了理论知识的作用,在学生评价上也非常不重视过程性评价,单一地将初加工成品作为评判成绩的唯一标准。而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操作,目标仅限于完成课堂任务。2.培养方式脱节。当前餐饮业需要的是具有扎实的烹饪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人才,但技工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却缺乏充足的调研数据,没有对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行深度分析,企业专家虽然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会议中,但实质上并没有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这就导致中级工、高级工的培养只是在课程上存在差异,同一门课的授课内容的一致性却颇高。于是,中级工学生的学习内容有些“超纲”,知识面广,难度较高,教师在授课时会感觉困难重重,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费劲,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高级工学生的学习内容非常多而杂,有的课程与岗位要求不符,使得学生的抵触情绪较大,师生矛盾较多。3.教学方法脱节。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教师思想上的不先进、技术上的落后,大多教师仍旧采用填鸭式教学。三尺讲台,一本教材,一台多媒体设备,一遍一遍地讲理论知识点,一遍一遍地示范实操技能,这就是烹饪专业传统教学的常见方式。枯燥乏味的课堂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模式也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知识要点,无法将课堂知识带到实际工作中。比如在烹饪原料知识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教师会重点讲授鱼类的特点,学生能通过多媒体直观感受多种类型的鱼,但在烹饪原料加工技术课程的实训课中,学生领取原料时甚至辨别不出鱼的品种,这就是典型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而在教师的示范过程中,学生只是兴致勃勃地观看与交流,最后自己一上手就漏洞百出,这就是典型的“眼睛会了手没会”。

二、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优势

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是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烹饪专业首批课改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必修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具备烹饪原料初加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在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烹饪专业抽取骨干教师组成课改团队,对不同层次的餐饮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亲自到餐饮企业厨房初加工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并编写餐饮行业的调研报告。随后邀请10名酒店行政总厨作为企业实践专家,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对烹饪原料初加工课程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制订课程标准,确定学习任务。在课改团队所有成员的努力下,我们摒弃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将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重组,开发了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这门课程融合了烹饪原料知识、饪原料初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安全等多门专业课程,借助学生工作页这一媒介,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任务为驱动,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带领学生进入到学习任务中,还能把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既要动脑、动手又要动口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自主学习、善于思考、团结协作、敢于实践,课后总结,举一反三,最终达到能力拓展的学习目标。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开设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也是唯一一门一体化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初步尝试这种新模式的课程,一方面打破传统教育的思想禁锢,另一方面为后续一体化课程的开展做好引导工作。另外,学生一旦进入到职业教育中,各种职业素养的培养即刻启动,因此,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是一个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三大目标放在重要位置的课程,也是将学生的职业素养、综合能力放在重中之重的课程,更是脚踏实地培养一个个工匠、传承中国饮食文化、发扬工匠精神、用心锻造一个个匠魂的课程。

三、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情况

1.齐全的一体化工作站。为了更好地促进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的实施,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建设了初加工一体化工作站,站内设定三大主要区域,即资讯区、学习区、工作区。资讯区的设施为与互联网联接的多台计算机和书柜,书柜用来存放一体化课程教学辅助资料,比如教材,教具等,起到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学习区的设施由桌椅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组成,桌椅和多媒体采用分组设置的形式进行布局,主要是让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前的团队学习以及后期的自主学习,也方便教师后期进行观察巡视辅导;工作区由专业配置的多种类型的生产设备组成,能够满足课程的加工需求。2.新式的教学方式。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总结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结合餐饮企业的用人需求,改进了枯燥的讲授法、示范法,制订了新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教师下发初加工任务,学生团队合作,组内分工,查阅资料,在教师的组织及引导下,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工方案的制定和加工难点的攻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辅助并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归纳、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补充、完善各类知识点与技能点。工作页作为一种载体,将每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点都以纸质形式保留下来,学生在书写或练习过程中能够加深印象,课后可以自行巩固,举一反三。3.全面的教学评价。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的评价方式一改往常通过加工成品给出成绩的终结性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对学习任务的每一个环节(接受任务、明确任务,制定方案、加工准备,实施方案、过程控制,任务拓展、总结汇报)都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有利于激发和维持烹饪专业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完成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评价细则包括学生的学风学貌、工作态度、团结协作、学习成果、语言表达、组织分配、相关技能、卫生习惯、创新意识、总结汇报等多项评价内容,从多方面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技能水平,职业素养,检验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和学习目标的科学性。

四、一体化教学的改进方向

初三化学课程总结篇4

关键词:课堂教学新课程三位一体

一、前言

首先介绍本文中“三位一体”的含义: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和学科三位,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得三位有机整合成教学的一体,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数学是形式化的,因此新课程要求以感性认知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感性的理解、理性的认知,对数学知识有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认知过程。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看,笔者觉得:初中数学中“形式化结果”依旧比较常见,而“非形式化的数学”往往能使学生理解、记忆,但却破坏了数学的规律和本质。依照以往的传统来说,我们不能说初中数学中的“形式化”完全不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西南师范大学等一批数学学者提出“淡化形式”的思想,其用意很明确:淡化(对初中生而言)不等同于否定,只是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程度的形式化来教学。

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怎样突破这种形式化的呢?即如何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程的传授进行三位一体的整合呢?笔者认为应该有三方面的注重:

(1)对学生而言:从感性认知——理性证明——思维提升三步走;

(2)对教师而言:从创新设计——情感目标——与时俱进三步走;

(3)对课堂而言:从教材例题——改编例题——数学意识三步走。

将上述的三方面进行整合,体现新课程下教师正确的引导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美的熏陶。

二、有机整合

案例1《多边形对角线条数》课堂教学实施的三位一体。

1.面向学生

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请学生和自己组内的每位同学握手一次。

思考(1):每个学生共握了几次手?思考握手次数和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

思考(2):思考每个小组内握手次数的总和是多少?

(请学生回答问题的计算方法)

思考(3):思考若将全班同学编为一组,则握手次数的总和是多少?(请学生回答问题的计算方法)

思考(4):思考若将人数变为n人,则握手次数的总和是多少?

思考(5):思考若将此n人围成一周,相邻两人相互不握手,则握手次数的总和是多少?

2.面向教师

通过教师引导,把问题抽象为n边形的n个顶点,把相邻两人相互不握手而其他人相互握手比成n边形各顶点间连接的对角线,这样握手的次数就是n边形对角线总条数。请学生类比猜测n边形对角线总条数是多少?学生易猜想结论:n边形对角线总条数是■。

3.面向学科

归纳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通过合情推理归纳结论:n边形对角线总条数是■。

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教师、学科之间的三位一体的整合教学,因为这样的教学相对高效,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实施手段。现在初中数学问题有时代气息浓、背景新、贴近生活、实用性强、数学知识范围广等特点,学生往往会无所适从。因此在教学上教师要多多让学生动手实践,而不能一味地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教到底,建立合适的问题情境和良好的教学活动是突破形式化数学最好的一种方式。

案例2变式教学中的三位一体:工厂要在厂区内建一块面积是100m2的矩形花圃。现在不知道如何实施,请问你能帮助试试吗?设这个矩形的相邻两边的长分别为x(米)和y(米)。

1.面向学生

(1)写出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y=■)

(2)请说出自变量的取值?(0

2.面向教师

变式一:如果这个矩形的周长为100米,该如何设计?

(1)写出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y=50-x)

(2)请说出自变量x的取值?(0

变式二:如果用长为100米的篱笆去围一个一面靠墙的矩形花圃,又该如何设计呢?

(1)写出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y=100-2x或y=50-0.5x)

(2)请说出自变量的取值?(0

3.面向学科

变式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特有产物,近年来因为新课程变革有所忽略,但是其多年来一直对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公式运用、定理理解等起着举一反三的重要作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三位一体的实施,笔者认为变式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武器”。通过变式教学,学生理解了问题的内在和延伸,了解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加强了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形式化数学的掌握,有助于对数学知识的深刻认知。

三、教学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应该围绕生活中的数学展开,以情境问题开始,以生活问题结束,始终坚持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设计原则。整堂课采用——“感性认知”“理性证明”“思维提升”三步走,让学生思维呈现螺旋式上升。

教师对概念类课的设计以“问题新颖化、课堂情趣化”为基调,逐步渗透数学文化,就数学教学而言应通过数学教学过程中展示的数学美,使学生产生一种数学的意识,达到激发学生喜欢数学,热爱生活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也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学生、学科、教师”三位一体整合的教育理念就是在改变过去过于注重形式化知识倾向,关注学生主动建构能力培养和学习能力的获得,也让学生体会到从生活中去找寻数学的美!这种教学方式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方向,即遇到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掌握的知识来处理。学习就是不断地进行这样的重复,渐渐培养起来的学习能力将会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初三化学课程总结篇5

   第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化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化学。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我们教学的第一步。

   1、化学这门课已经给学生吊足了“胃口”学生都已经入学两年了,但是还没有接触过化学,对此学科会有一定的期待和好奇,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初三化学的第一课《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就会给学生展示一个新奇的新世界,让学生大开眼界,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与化学息息相关,学习化学会使人们的生活品质得以提高,化学还创造出了许多神奇的事物,等等,这样谈一堂课之后,大多数学生都被化学这一新的学科所吸引,她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去学习这门课程的。

   2、上完第一课之后,接下来的第二课的学习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失望,仍会给学生带来新鲜的事物,那就是演示实验。当你拿着各式各样的化学仪器走进教室时,学生的眼神都会变得亮起来,期待着会有一个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这样的一堂课也会非常成功的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的。用实验来吸引学生,是我们化学学科的一个法宝,在一年的学习中,先接触演示实验,再让学生在教室动手实验操作,之后再让学生进化学实验室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的让学生的学习走上正轨。

   通过上面的方法学生的兴趣都有了,但是光有兴趣是不够的,这个时候就要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第二步:让学生有信心学习化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充分体现了启蒙性、基础性。初中化学的教学是对现代的青少年(未来社会的劳动者)进行“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是实现化学教育社会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运用“需要原则”。首先,选择能够满足学生现实需要的内容,先引起学生兴趣;其次,在学生对这些知识已经掌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有点超越常规但又在情理之中的问题内容,再次引起的学生兴趣,因为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了解的欲望;最后再提出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此循序渐进。力争做到让每位学生都对自己的未来的化学学习充满信心。

   第三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比如关键的记忆法。要学好化学,记忆很关键。初中化学内容多而散,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我们应采取以下方法加强记忆:①理解记忆。理解记忆是建立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的经验所进行的识记。如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记忆,应理解“参加”的含义是完全反应。“守恒”是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再进一步理解得出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不改变。②要点记忆。对复杂的概念、性质、操作可概括成要点,使记忆的内容简单化。如过滤的操作,概括成“一贴、二低、三靠”。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步骤归纳为“氢——灯——灯——氢”。③规律记忆。化学知识是有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记忆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应注意总结规律、发现规律。如学习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后,总结出酸的通性;通过实验,总结出金属跟酸、盐反应的规律。这样,记忆就很深刻,运用就更灵活。

   第四步:打好基础。

   初中的化学就化学学科的基础,因此抓基础就尤为重要。课本上的一些知识比如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前20号元素等都是要求学生必须会,如果不会的话,接下来的学习学生就会没有兴趣,没有动力,和老师以及其他同学之间的共同语言就越来越少了,慢慢的变成差生。为了防止这样的学生出现,我们利用考试本来解决这个问题。每天的课前5分钟都是考试的时间,在前一天告诉学生要考的内容,考完一定要及时反馈,一般我们都在当天就反馈,通过每天的这次小考,对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都了如指掌,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情况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绝不赶进度,直到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了基础知识我们才进行后面的学习。这样后进生的产生就减少了。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的进度总是很慢的,到最后的总复习的时间就很紧。所以,现在我们将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上学期应用。

   第五步:及时总结和反馈。我们教研组在教学中非常的注重及时的总结和反馈。总结分为课堂小结,作业总结,考试总结,实验总结,单元总结等,每一项总结都是在集体备课时我们将每个班的情况进行讨论后,再共同拿出一个共同的方案,再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做适当改动和添加。比如,单元总结,我们化学课本中国共产党有12个单元,这每一个单元的总结形式都不同,比如第一单元我们就以道实验室做实验的方式进行总结,如果实验操作规范就一堂课通过,如果存在问题回到教室再强调相关问题,使学生即使出现了问题也能及时改进;再比如第六单元的总结,这是一个大单元,内容多且杂,学生每次都会在这里出问题,所以,这个单元的总结我们就会分两步,第一用知识脉络图给学生展示出来,再将各物质间的关系逐一讲解,学生边记边听,将所记内容当做书签放在第六单元的卷首,以后会一目了然。最后再强调一点,第六单元与三有关。第二用化学方程式总结第六单元,将所有的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组合用箭头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经过这样的总结学生的知识会掌握的很扎实。所以,总结对学生的帮助是很大的。

初三化学课程总结篇6

关键词: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效率;途径

在初三的各科目中,化学课程与其他的课程具有很明显的区别,化学课程是帮助学生们理解自然现象,进行科学的思考,随着社会技术水平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化学具有很高的实时性、应用性,而且相关的知识体系发展变化很快,实践性很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化学课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注重教学的有效性,提初三学生的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推动初三化学教学的顺利进行与发展。

一、培养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提高初三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其中重要途径就是在初三课程中有针对性的开设化学课程。根据研究化学素养的具体表现包括化学分析能力、基础知识、科学认知以及化学意识和情感。其中化学分析能力是指初三生获取现象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随着先进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普及,计算机越来越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化学培训当然也主要依赖于计算机,信息能力的培养主要靠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所以老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将化学课堂得到的结论运用到实际生活实践中去。科学的化学教育能够使学生进行科学思考,还有初三化学老师应明确化学教育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化学教学实践。

二、采用案例教学,提高初三生在化学课的动手能力

在对初三生进行化学教育时,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进行实验学习时,宜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便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围绕学习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老师应针对教学重点采用“半成品加工法”进行教学工作,这种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的领略化学的知识内涵以及实验操作要领,又确保了作品的美感和统一。

三、培养他们的创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课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时调整上课内容,多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不能只是照本宣科的解答学生的问题,要积极引导他们的探索意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起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教师必须要善于抓住、判断、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鼓励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索探讨,使其变成有效的教育方式,成为教学中的亮点。另外为了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化学课程教师也应该积极学习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化学知识的储备,这样也促进自身的提高。

四、改进初三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

4.1学校要重视化学课程教师

在目前的升学考试中,化学课程是必考课程,但所占的分值很少,因此很多学校不重视化学知识的教学,所以也不注重对化学课程教师的培训。而化学课程教师往往既是任课教师,有是班主任,或有其他兼职。另外,学校也不关心化学课程的教学水平,上课效率低下,没有配置上课所应该使用的实验设备,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化学课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学校要重视对他们的关怀,积极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还要公平地评价他们的教学成果,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从而促进化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4.2积极培训化学课程教师

在素质化教育的时代,化学知识更新很快,因此化学课程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目前很多化学课程教师并化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因此学校更要经常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化学教学技巧,吸收化学相关专业的高水平的毕业生。若化学课程教师想成为一名高水平的教师,那么必须要时刻跟随着化学素质教育发展,这样才能拥有丰富的化学知识,才能在课堂上应对自如,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4.3完善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初三传统的化学教学课程就是为中考服务,而化学课程包括实验的课程,虽然属于高考必备课程,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新的化学教学方法。传统的照本宣科、知识讲解、技术训练等被动的教学方法明显不适应化学课程,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教学效率不高。所以必须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让他们能自觉地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五、制定初三化学课程相应的评价系统

好的化学课程的评价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自觉学习与思考以及创新,那么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就应该注重对评价方法的研究,提高化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结合化学课程的特点,化学课程要更加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只是要注重最后的结果。若一个学生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去主动的解决问题,那么他就具有探索的精神,而这种意识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要引入这种因素,不能简单地用一张试卷考核他们。

六、总结

在新课程教学的背景下,提高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学校的目标。因此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实际,积极研究好的教学方式与技巧,采用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来提初三对化学的兴趣。教学老师也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最终促进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创新,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另外,化学的教学也要围绕学生,只要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化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金伟清.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06,(30).

[2]苏同福.化学分层递进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05,(01).

[3]王海光.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学周刊,2013,05,(05):56.

初三化学课程总结篇7

关键词:初一数学学法

初一数学是在小学数学基础上进行内容拓宽、知识深化,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许多学生适应不了这种转变,必将影响学习成绩。因此要求教师熟练地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认真地钻研教材教法,进一步研究学生思维活动,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如果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毫无价质。教师教学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教师教法单一,学生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初一后,科目增加,对单科学习学时变少,且学生对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不适应。甚至部分学生还未脱离小学阶段的填鸭式学习模式,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导致部分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结果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怎样对初一学生学习数学方法的指导进一步进行研究,和诸位同行一起再探讨。

1如何进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巩固方法”与“作业方法”以及“总结方法”等分层次、分步骤指导。

1.1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不懂得什么叫预习,为什么要预习,以致于教师布置了预习,学生只是多看了一遍或几遍书而已,起不到什么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结构体系。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先进行单元预习粗读过程,随后进行单课预习精读过程。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2听课方法的指导

听课习惯直接影响听课效果,所以一定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注意处理好以下环节:首先指导学生注意听学习要求、听知识引入以及知识形成过程,听重点、难点剖析,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听好课后小结。这就要求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把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其次要指导学生认真“思”。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所以要求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善思与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会听才会思,会思才会学。最后要指导学生去“记”。初一学生一般不记笔记或者是不会合理记笔记,不会记表现在把教师板书的复制,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记得很全,却耽误了“听”和“思”。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记笔记服从听讲,适时“记”;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指导学生只有合理处理好这三者关系,才能真正地走出小学数学的阴影。

1.3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课后以完成作业为目的,巩固、记忆、复习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作业过程中死搬硬套做好作业完成任务,没有深化理解知识、及时巩固知识,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教师通过示范解题指导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指导时应教会学生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小学生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主要依赖教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与总结。初中生按大纲要求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主要任务,所以教师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三看、二列、三做”。“三看”是指: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是指: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是指: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层次、不同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中学生反馈的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学生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所以说学生学会了总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高目标。只有当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有机地结合,教师最后的总结才显得更为突出,它是学生总结的精炼、提高,把学生知识水平推向更高层。

2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方法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的良好建立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关键,主要有以下指导方法:

2.1讲授法。初一数学学习法每周设立一课,作为所学课程。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设立数学教师专题论坛讲座可每月搞一至两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2.2交流法。学生进入初中后一段时间后,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这时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成绩突出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方法不需成熟,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初三化学课程总结篇8

关键词:试卷讲评课;初中;课堂三讲;课堂效率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是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要遇到的一类课型,尤其是到了九年级总复习阶段甚至变成了主要的课型。它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的知识起着巩固、矫正、充实、完善、深化的作用;对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再运用的过程;师生共同进一步探讨解题思路方法、提炼数学思想、探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面对一次次的考试该如何进行试卷讲评呢?把答案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订正?不行,学生下次考试还是不会。把试卷从头到尾讲一遍?不行,一份试卷要讲好几节课,一个星期都不能完成一份试卷。把错的题目讲一讲?不行,下一次稍微变一下,学生还是错。后来在我校教研活动中,听了我县教研员的指导才知道:试卷讲评有个“三三要求”(课前三要、课堂三讲、课后三落实)。试卷讲评要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要充分地互相交流,增强反馈,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试评价这一环节的效用。以前我对“三三要求”中的“课前三要”(及时批阅、认真统计、精心备课)谈了自己的一点看法。现在我就对“三三要求”中的“课堂三讲”(讲规范、讲思路、讲拓展)谈谈自己的一点个人体会。

一、讲规范(讲评规范化的解题过程)

“对”与“会”是数学考试的一对矛盾,如何解决这对矛盾是数学教师和学生永恒的主题。但学生总是不以为然,他们甚至在“对”与“会”之间画等号。实际上会做的题会因为算错、看错、抄错等原因而致错,甚至有的情况下会因为结论写得不符合要求而扣分,还有可能得零分。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些错误呢?我认为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讲,在试卷讲评时更要讲,要结合学生的错误情况有针对性地强调:(1)单位问题,如填空题题目中的数据有单位,所填的数据就必须带上单位;应用题设未知数和作答都必须带单位;单位要统一等;(2)化简求值题必须先进行化简而且要化到最简,再代入求值;(3)三角形全等(相似)证明时,必须注意各顶点字母对应;(4)作图题要下结论;(5)探究题先写出探究结论,再说明理由;(6)统计题写出数据的计算过程等等。

二、讲思路(讲清每一步的解题依据;讲清可以从哪些方面

考虑)

讲评的时候,应该启发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提出不同的思路,在达到共同的正确认识的同时发展求异思维。除了常规的解题方法外,还应该把学生的解题途径作为素材提炼、扩充、变通,并且对学生的解题技巧给予指导,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考虑问题,从中悟出题目的实质,能够提出一些简单、明了、巧妙、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和方法,巧解快解数学题,达到优化思维方法的目的。

对同一个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才能得到不同的解题途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提倡“一题多解”,达到“解答一题,联通一片”的教学目的。

解题后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既要反思题目本身的结构及解题过程,明确不同解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又要注意总结用到的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提炼其中的规律和解题技巧。因为总结过程需要涉及许多相关知识,解决的不仅是如何解一道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参与了创造性思维活动。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认真做好解题后的总结反思,横穿纵拓的探索,必定让学生逐步学会总结知识的归纳方法,提炼规律的探索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

三、讲拓展(拓展宽度和深度)

为了提高讲评的效果,我们应该尽量挖掘试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试题的辐射面,以满足学生不同的知识需求,使其形成知识链。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以深化,知识得到拓展。

试卷讲评课是一堂特殊的复习课,讲评时一定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讲评试卷,让学生对知识点查缺补漏,通过讲评试卷课,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一节高质量的数学试卷讲评课,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择其要点,延伸发散,有效讲评,及时反思,优化教育思想,做到纠正一例,预防一片,评讲一法,会解一类,触类旁通,提升学生解题能力,让数学试卷讲评课真正有效、有益。

总之,如何提高试卷讲评课的实效性,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去实践、探索,不断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廖金木.对于初中数学试卷讲评的思考[J].学园:教育科研,2013(2):152-153.

初三化学课程总结篇9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课程改革;教学对策;发展瓶颈

一、初中科w课改革的研究意义

初中科学课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的教学目标,在进行这一目标的追求过程中,满足初中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探索欲望,使学生能够在认识自我、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任何一门学科自其产生到发展就是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在这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新问题、新矛盾,初中科学课的发展也是如此,从一开始的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割裂开来单独教学到初中科学课将多种相关教学内容的结合,再到初中科学课的自身发展等,都需要通过改革与调整使其更加适应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对初中科学课改革的研究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促进初中生科学学科的深入学习

任何的教育教学改革与调整,其最根本的目的都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我们对初中科学课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与调整,其最终的受益人是初中科学的学习者――初中生,我们对初中科学课进行改革与调整,可以使其更加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更加被初中生接受,进而使初中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进行初中科学课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理论知识以及科学实践技能。

(二)为初中科学课进一步发展指引方向

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在不断调整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向前发展,任何一门学科从诞生之日起都需要进行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与其他学科相比,虽然科学课已经实行多年,且为多种学科的融合与升级,但仍属于新兴学科,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我们从初中科学改革的瓶颈入手进行探索,可以为初中科学课程的发展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同时也能够为促进我国初中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引方向。

(三)帮助初中科学课从瓶颈中走出

通过我们多年的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以及通过对学生及其他初中科学教师的交流,现阶段,我国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是需要我们去正确面对的,也就是说我国初中科学课在多个方面还存在一些瓶颈现象,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而作为初中科学课程教师,我们有义务也有信心帮助我们的学科――初中科学课从瓶颈中走出来,促进初中科学课的健康发展。

二、初中科学课堂发展现状分析

为了能够更加科学而深刻地对初中科学课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我们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部分初中科学教师以及部分初中生进行了调查,现将以调查为基础的现状进行如下分析:

(一)教师对初中科学课的现状认识

针对教师对初中科学课教学现状的认识,我们针对部分初中科学教师进行了一对一访谈,访谈的内容主要围绕教师对初中科学课的认识,教师在初中科学课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以及教师对初中科学课的教学预期等。针对教师的访谈结果,我们将教师对初中科学课程的现状认识总结如下:(1)科学课教学内容范围广,教师压力大;(2)学生在科学课上存在学习兴趣较差、学习效率不高的现象;(3)初中科学课需要进一步调整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

(二)学生对初中科学课的现状体会

学习者是教学成果的最终受益者,因此,我们在对初中科学课程的现状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还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授课对象进行了调查。从问卷调查的反馈结果来看,呈现出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

1.大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喜欢程度要明显低于教育者的预期

从科学课的性质上来看,我们在初中阶段设置科学课,是为了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以及科学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学课程很容易就会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然而从我们对学生的调查上来看,初中生喜爱程度最高的课程依然是美术课和体育课,科学课与其他主要学科如数学、语文、英语等并无明显差别,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喜欢程度是明显低于教育者的预先期望的。

2.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程认识不足

初中科学课可以帮助学生对自我、对身边的事物现象以及对整个世界产生正确的认识,可以说初中科学课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从我们的调查发现,只有65%的初中生认为科学课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这65%的学生在对科学课重要性的认识还存在部分学生将科学课程的重要性仅仅归为该学科为中考考试中的重要学科,而并非从科学课的价值和内涵审视它的重要性。

3.部分学生对教师及教师的教学内容满意度不高

在对学生进行的有关教师喜爱程度和课堂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来看,学生总体对这两者的满意度并不高,总体在50%左右,也就是说只有一半的学生是喜欢科学老师的,只有一半的学生是喜欢科学课的教学内容的。

三、初中科学课堂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教育教学原因

我们结合学生的反馈以及自身的教学反思,认为从教师角度来看,使科学课程出现改革瓶颈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并没有摆脱传统物理课、化学课以及生物课的束缚,并没有将这些课程以科学为主线相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些内容割裂开来,且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与青春期阶段学生好奇心强且有极为敏感的性格不相符。除此以外,由于科学课程是近年来才实施的新型学科,大部分授课教师以前从事的都是初中的生物课、物理课或化学课,并没有同时讲授过三门课程,现将这三门以上的课程融合在一起,就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挑战,这无形中也使广大科学教师产生了很大的教研压力,因此,在教学态度上往往会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学生自身原因

从学生的特点来看,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敏感、情绪变化强烈,又容易受情绪影响,对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会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同时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在对自身与异性的关系上产生了新的认识,更加注重与异性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别人眼中的自己,而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学生在进行包括科学学科在内的所有课程存在上课心不在焉、学习兴趣不浓、逆反心理强的现象。

(三)家庭教育影响

大部分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往往更多停留在学生的分数上,尤其是语、数、英三门学科的成绩,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科研兴趣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家长对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表现漠不关心,不闻不问,形成只关心成绩不关心能力的家庭教育观。除此之外,部分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对科学知识了解甚少,因此,即使有心想给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辅导,有心在家庭生活中为学生的科学知识学习提供帮助,却无从下手。

四、初中科学课堂瓶颈改革策略分析

(一)从学科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

初中科学课程设置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能够对学生进行生物、化学、物理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能够使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体会到科学知识带来的乐趣,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思考和科学发现的过程中提高兴趣,找到乐趣,使学生根据自己在科学课程中的兴趣和乐趣,对自己擅长的方向进行更进一步地学习,使学生在科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个性的发展。科学课与初中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科学课与现实联系密切,同时大部分知识可以通过实验和测试进行。

从初中生的特点来看,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好奇心强,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出现厌烦情绪,而对于新奇事物却容易产生好奇心,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科学课程的讲授时不妨结合学生的特点,将科学实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保证学生安全性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参与到科学实验中去。我们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八年级上第四章《电路探秘》――1.电路图为例,传统的教学法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电路知识:电阻、串联、并联等基本知识教学之后,往往通过大量的习题使学生掌握电流知识的,这使得学生在《电路》知识方面,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却不知道该知识的真正意义,谈到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更是无从下手。因此,我们在对《电路探秘》这类科学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妨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真正为学生提供电池、开关、电路、阻等内容,鼓励学生自己去研究、去体会。

以实物为研究对象的电路知识实验要比“纸上谈兵”似的绘图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同时学生以实物为学习工具进行电流的联系也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去体会电流的力量(小灯泡变量),这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电路连接的正确与否,还可使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产生极大的兴趣,同理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八年级下第四章《电和磁》――2.电生磁和5.磁生电等知识的讲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运动和力》――3.力的存在和7.摩擦的利与弊等较为抽象,且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都可以从鼓励学生动手实验的方式进行。而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则可以通过视频观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解释和讲解。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现代教育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的应用,因为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科学课程的讲授时,应该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教学知识以及教学模式的安排。科学课程与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科学课程涉及的大部分知识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理论知识也能够在日常生活的观察中找到蛛丝马迹,当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还能够使学生学到的东西更具有实用性和现实意义。

“水”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当教师对学生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3.水的密度,4.水的压强,5.水的浮力,6.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7.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以及9.水的利用和保护等知识的教学时,不妨在新课教学之初,给学生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水”的各种知识提前进行了解,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对水加以利用的(水的浮力、水的密度);物质在水中分散、溶解与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行为有所联系(将感冒颗粒倒入水中);如何在生活中对水进行保护,浪费水资源的后果等,类似这些问题难度较低,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就不会存在畏难情绪,同时难度较低且与科学基础没有密切联系的问题也容易鼓励初中科学知识基础薄弱的后进生加入到科学知识学习的行列中,进而使更多的学生喜欢上科学课程,使学生逐渐因喜欢而学“科学”,而非因考试而学“科学”。对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空气与生命》――1.空气,2.氧化,5.化合作用以及7.空气污染与保护等内容,我们同样可以采取预先对学生提出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科学知识进行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到答案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的讲解,采取这种形式的授课具有以下优点:(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预习;(2)使学生转变对科学课程的正确认识――科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3)使学生更加直观和深刻地认识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到科学答案。

(三)灵活使用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科学学习态度

针对上文提到的教师在初中科学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态度松散等现象,教师作为科学课程的实施者,应该成为初中科学课程改革的倡导人,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态度的认识上应该具有主动性和前瞻性。要想做初中生喜爱的教师,教初中生喜爱的课程,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保持高涨的教学精神,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不断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教学的主要内容,还应该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将两者结合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初中科学课顺利从发展瓶颈中走出来。

(四)家校联合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从家庭角度来看,家长对初中生科学课程的学习情况关注并不紧密,更倾向于让子女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特长班、补习班,而给学生科学知识学习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初中班主任教师以及科学教师不妨在对学生进行科学课程重要性教育的同时,与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在使学生对科学课产生正确认识的同时,提高家长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使家长能够在家庭生活中给子女创造科学实践的机会与空间。毕竟从我们对该课程进行改革调整的策略来看,很多实验与预习都需要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来完成。

总之,本文以教师访谈、学生问卷为现实依据,对我国初中科学课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现象进行了细致分析,并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中的具体教学内容为例对科学课程中涉及的教师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希望我们提出的教学策略能够对我国科学课程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余利军.微课在初中科学课中的设计与应用:以《物体的内能》教学为例[J].中小学电教,2015(5).

[2]郭桂周,于海波.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新《初中综合科学课程标准》述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9).

[3]胡兴昌,王昌荣.多元文化视角下港澳台沪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知识结构的评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1(12).

[4]杨靖.初中《生命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初三化学课程总结篇10

一、提高心理研究能力,有效分析学生

教师与其他行业有着本质的区别,最突出的一点,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的学生,而不是机械的物品,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熟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面对的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独特的特点,教师除了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之外,还要潜心研究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解自己所任教学生在这一年龄段的共性心理特点。同时还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析,只有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特点做到准确把握,才能够保证语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更具针对性。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存在着骄傲自满的情绪,认为自己学得非常扎实,在课堂上表现出三心二意的情况。

在分析了这一类学生的骄傲自满情绪后,笔者专门设计了一份试卷,针对这一批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进行检测,试卷难度较大,学生无一例外地遭受到了“滑铁卢”。

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发现自身还存在的不足,这样的教育活动成效非常明显。

再比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着自卑与自弃的心态,不利于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实施分层要求,对于后进生适当降低教学要求,缓解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基础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信心。

二、提高借鉴吸收能力,优化教学模式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必须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充分了解语文教学改革最前沿的信息,广泛搜集各种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并且在自身的教学工作中,结合实际进行本土化吸收,变他山之石为己使用,促进自身教学成效的提高。

笔者在教学中,广泛搜集各种先进的教学经验,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在吸收小组合作、分层教学、质疑探究等多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汇总探究出适合自身教学实际的“一二三”教学法。

“一”就是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主线,始终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出来,让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能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发挥引导与启发作用。“二”就是抓好课堂质疑探究、课后拓展训练两条主线,在课堂上以探究题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深度研究分析,在课后,延伸教学环节,注重体现对学生的能力训练要求。“三”就是延伸课前预习、抓好当堂探究、指导课后科学记忆。

这三个环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给予预习技巧指导,让课前预习活动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人,并在课后对学生进行各种先进记忆方法的指导,通过将先进的教学改革经验与自身的教学实际相结合,融会贯通,有效提升了教学成效。

三、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课堂效果

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走进了绝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信息化手段已经不再遥不可及。但是,在硬件设施普及的基础上,教师的操作与设计能力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部分教师不能熟练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也有的教师在运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机械生硬,不能够融会贯通、自主创新,这也影响了教学成效的提高。

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强化对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的学习,做到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在运用中体现自主和创新,不仅运用出版社设计好的教学课件,同时也能够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将各种视频画面文字通过电脑软件进行整合、删减、设计。自己制作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运用的针对性更为明显。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重理念的创新,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能力作为基础性技能,不断学习与研究。通过提高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的方式,能够让让初中语文课堂融入更多的教学信息,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同时也能够深化对教学要点的理解。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升教学效果明显。

四、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延伸教学环节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拓展眼光,不能将目光局限于45分钟之内,尤其要注重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要将各种有助于教学活动开展,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资源有效整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延伸、课外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将教学环节进行延伸,提高教学成效。

教师可以通过撰写读后感、续写课文等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成效。教师也可以借助于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如通过形象化记忆兴趣小组活动,帮助学生运用联想比对等科学的记忆方法进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增加对社会的认识,体会真实的生活。在增强感悟的过程中积累作文写作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许多成功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谈及自己教学经验的时候,无一例外地提到了教学资源的整合问题。在当今素质化教育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教师尤其要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这种研究将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有助于资源作用的发挥延伸和拓展,提高教学成效。

五、提高梳理归纳能力,实现拾遗补缺

初中语文教师在工作中要努力做研究者与设计者,而不能单纯做教书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有心人,要具有研判的思维,一方面要吸收借鉴先进的教学改革经验,一方面要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回顾、梳理、总结,审视自己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思考怎样去化解,突破和提升。在梳理归纳的过程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并将其拓展延伸,通过这样的梳理归纳活动,既实现了对薄弱环节的弥补,同时也能够将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发扬光大,对教学活动实现拾遗补缺的效果。教师只有不断回顾总结、分析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够在实践中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地胜任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每一位成功的初中语文教师,都不是闭门造车成长起来的,都是在不断汲取经验、消化吸收以及总结回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教师应当不断提高梳理总结与归纳能力,为更好地履职尽责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