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初三化学教材总结十篇初中初三化学教材总结十篇

初中初三化学教材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1:28

初中初三化学教材总结篇1

关键词:教材差异复习衔接学法指导

1.认真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老师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知己”是明确复习过程中自己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备教材”。由于中学一般“高中循环制”,教师从高一教到高三,不教初三。而近几年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改版后的初三新教材(九年义务教本)在全省范围内普遍使用,有些教师不研究教材的变化,仍然使用初三旧教材来进行复习,甚至用被删去的知识点来考查学生,用旧书上的习题来测验学生,人为给学生增加“不适应感”。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高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笔者仔细分析了初三新教材和大纲,归纳出以下几方面初高中教材的“盲点”(即新的初中教材将知识降低要求或删减了,而高中教材又没有补充这部分内容,而高考考纲中须掌握的知识。)

1.1化合价

初中化学中介绍一些常见元素化合价,这些元素的化合价仅仅是它们的主要的化合价,部分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列出,如果简单认为这些元素只有表格中化合价,在解题时易造成思维定势。硫最高为+6价,最低为-2价,所以有na2S2o3、FeS2中的硫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1价,都不是常见化合价。

1.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我们要根据教材中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出质子数为1-18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这样有助于学习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

1.3酸、碱、盐的分类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酸、碱、盐的含义,而没有对酸、碱、盐进行分类,特别要和学生讲清楚酸式盐与正盐的生成及酸式盐与正盐之间的转化。

1.4启普发生器原理

初中化学选学启普发生器原理和装置,而该装置原理或简易装置在高中多次用到,有必要了解其原理及适用条件。

(1)原理:利用压强原理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2)适用条件:用于该装置制取的气体同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不能控制粉末状固体与溶液接触);反应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加热);除气体外,产物可溶于水且放热较少(若产物微溶,可能堵塞溶液通道;放热多易使玻璃容器炸裂)。

1.5氧化物的分类

现在初中课本上根本就没有氧化物的概念,只需要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做实验自己得出结论,用自己的语言来给氧化物下个定义。至于氧化物的分类更是只字未提,所以须向学生讲解清楚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知彼”就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为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

做到“知己知彼”后,才能确立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2.抓住重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复习

复习初中知识,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而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例如问卷调查后发现很多新生对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导电的实质等内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加热、高温、点燃、燃烧混淆不清;对有些知识点如溶解度的计算模糊不清;对有些物质的分类方法如酸、碱、盐的分类一窍不通。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

复习初中知识的方法通常有:

2.1集中复习法

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若干课时(我们常采用9课时)复习化学中的重要“双基”内容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但初中化学里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如前面所提到的“盲点”)。

2.2分散渗透复习法

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通过复习初中的从得氧、失氧分析氧化、还原反应,顺利过渡到高中的从化合价的变化及电子的转移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2.3专题复习法

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根据初三的化学知识可分为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溶液、酸碱盐、化学计算等专题。在专题复习的同时,辅以适当的专题练习,这样既能有效的检验复习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衔接教学的重要任务。

3.1开设学法指导课

既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时,结合高中教材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因此,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时不能总是相信自己的学习老习惯,把初中一套习惯和方法照搬到高中,坚持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要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和方法,转变为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

3.2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

初中初三化学教材总结篇2

一是初高中教材的版本不同。初中的教材是人教版的,而高中的教材是苏教版的,教材的延续性相对较差,知识的跨越较大。目前初中化学的教学比较不重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许多知识内容仅仅是点到为止,甚至删减,而这些知识很多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而这些内容高中教材中又没有重新体现,这样就容易形成盲区,给教学衔接带来问题。

二是学习内容上,初高中化学本身存在一些不相适应。初中化学的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的学了要加强形象思维外,还要通过抽象、理想的化学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

三是学习方法上大多数学生还未走出初中学习的模式。不少学生仍在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来学习高中课程,对教师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引起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矛盾,使初高中化学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有机统一;使初高中化学教学能有机地整合并协调发展;使初中的教学能更好地为高中的教学服务显得非常重要。要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注重初高中教材的研究,了解新课程知识内容的变化是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的前提

作为教师,应注重初高中教材的研究,初中教师要能够知道哪些知识在初中必须过关,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有出现而高中不再出现;高中教师基本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不再出现但有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应做到心中有数。

一是原大纲上有,但新课标删去的知识点;二是新课标中有但比原大纲降低了要求的知识点。如o2和Co2的主要性质;实验室制取o2和Co2;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分子、原子、元素、化合价、化学式等;三是高一年级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的知识点。如氧化还原反应;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等。

在课标删减或降低难度的知识点中,很多在高中的学习中马上要用到,如酸碱盐的溶解性在离子反应中的运用,建议对于类似这方面的知识,初中教师在上新课的时候能够在相应的章节做适当的拓展,特别是初中有出现但没作要求但高中有要求并没再出现的;高一教师在开学初可不急于上新课,而是利用一些时间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部分进行复习,重点是对化学用语、物质分类、酸碱盐、化学实验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和深化。

二、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做好初高中知识衔接的关键

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学生的知识才能建构。化学又是一门专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化学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构建化学的概念和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学会“推论—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采用“推论—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就是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对事物进行推论,而后再用实验进行论证。

二要学会用联想、类化的学习方法。高一化学《物质的量》这一节是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采用联想、比喻的方法进行学习,可让学生联想熟知的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等,指出“物质的量”与它们一样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巧妙地引用这样的联想和类化,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理解、掌握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的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要学会用比较、对照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化学知识太细、太零散、太零乱极易混淆。如在学习高一《钠的化合物》时,可引导学生采用比较、对照的方法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从组成、类属、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不同点和相互转化关系。使学生不仅一目了然地掌握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要学会及时整理、归纳。华罗庚和钱学森都曾经提到:读书要由“从薄到厚”再由“从厚到薄”。显然两位科学家在学习上强调整理和归纳。因此,在学习完一个章节,应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便于抓住重点,掌握规律。如学习完《氯气》这节后引导学生从结构、性质、制备、鉴别、用途、贮存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把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对知识整体性、综合性的总结,才能达到学习的更高层,使知识在头脑中清晰化、网络化、形成知识体系,更好地掌握知识。

初中初三化学教材总结篇3

1回顾100年来我国中学生物学教学沿革

我国最早的中学“生物学"教育可以追溯到1842年的外国传教士的“马礼逊学堂"中开设的“生理学"课程,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生物学"课程体系。而真正的有系统的我国中学“生物学"教育开始于本世纪初的1902年。在世纪之末回顾和总结近100年中学“生物学"教育史和“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得与失,必将有助于面向21世纪。

1902年清朝政府“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又补充“钦定中学堂章程",不但明确而清楚的规定了中学的5年学制,而且还规定包括“博物"课程在内的12门课程。对“博物"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作了规定:“博物:其植物当讲形体构造、生理分类功用;其动物当讲形体构造、生理习性特征、分类功用;其人身当讲身体内外之部位、知觉运动之机关及卫生之重要事宜;其矿物……"。“凡教博物者,在据实物标本得真确之知识,使适于日用生计及各项实业之用,尤当细审植物动物相互关系,及植物动物与人生之关系。"当时的“博物"就是“生物学"和“地学"等自然科学的综合课程。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学校令实施规则",中学学制改为4年,“博物"开设3年。1922年的新学制又将中学学制改为6年,初中、高中各3年。初中开设“自然"和“生理卫生",其中包括植物学和动物学,高中开设“生物学"。1932年,初中开始分别开设“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3门生物学课程,高中仍开设“生物学"课程。这样的中学生物学课程体系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经过几次变革,但总体框架没有太大变化。初中开设分科的“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三门课程,高中开设综合的“生物学"课程的课程模式和基本教学内容一直沿用了近60年,到本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有所变化。

1988年国家教委组织编订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并提出可以一纲多本的编写各具特色的教材。此后,人民教育出版社首先编出初中《生物》新教材。该教材虽然将过去的“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三部分内容合在一本《生物》教材内,但教学内容仍然分为“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三个主要部分及“细菌、真菌、病毒"和“遗传、进化和生态"内容。接着,广东等省市编写出综合的初中《生物》教材。在江苏省教委提出“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建议义务教育教材的总体构想下,江苏省教委教研室从1994年开始组织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生物系等部分高校专家学者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部分中学高级教师共同编写综合的初中《生物》(苏科版)教材。从1995年秋季开始,新教材在江苏省镇江市、连云港市、苏州市、盐城市、连云港市等地试用,经过几年的试教和不断修改完善,1998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国内多本初中《生物》教材的成功编写,代表了我国初中“生物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综合化的趋势,进行了我国初中“生物学"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探索。

2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综合化趋势

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材的改革特色除了表现在基础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等几个方面外,正日趋综合化。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至少由生物科学本身的综合化和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的时代化两个重要因素所决定。

本世纪初至20年代,美国、英国等国“生物学"课程也是分为“植物学"和“动物学"分别开设的,课程的内容也很突出动、植物的分类、结构等知识;30年代以后,国外一些国家开始把动、植物学合并为一门“生物学"讲授;50年代后,随着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和教育学、心理学科的进展,国外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趋势是在初中开设综合“理科",高中开设综合的“生物学"。例如,日本不仅在初中开设综合理科,在高一仍然开设综合“理科",只在高中二年级和高中三年级开设综合的“生物学"课程。美国在初中阶段有些学校开设综合“理科",有些学校开设综合“生物学",在高中阶段开设综合“生物学"。英国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课程也是综合的“生物学"。初中阶段综合的“生物学"课程反映了生物科学内部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生物科学各分支学科如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自身日趋综合的趋势。

国际上强化理科包括生物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求了解社会,也要求了解自然,认为这对人的思维发展和智能培养都有重大意义。“科学"教育界认为,“科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某些科学知识,还应该理解自然现象,了解自然概貌,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调查研究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认识自然界各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形成自然界是统一体的观念。这是初中生物教学目标时代化的要求之一。

长期以来,尽管生物科学进展迅猛,但是,我国的初中生物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变化一直不大,其主要原因是“初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现象"的教学目标没有变化。“高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本质"的教学目标决定了高中生物学的综合性,“初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现象"的教学目标则决定了初中生物学的分科性。“讲授生命现象"就意味着侧重教授“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等知识,当然分成植物、动物和人去讲更好。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当代生物科学和教育科学的时展,教学目标不应该仅仅是了解“生命现象",也应该包括理解“生命本质"。例如,初中阶段讲授“植物的呼吸"知识,讲授“动物的呼吸"知识和“人的呼吸"知识,目的不应该仅仅是让学生分别了解植物是如何呼吸的、动物是如何呼吸的、人是如何呼吸的有关知识,学生应该了解的是生物呼吸的共性和特性知识。再例如,初中阶段讲授“动物的呼吸"知识时,有没有必要分门别类的教授“草履虫的呼吸"、“水螅的呼吸"、“蛔虫的呼吸"、“蚯蚓的呼吸"……直到“哺乳动物的呼吸"的详细的知识?很多学生此后可能再也不会看到“草履虫"、“水螅"等动物了,再也不会用到相关的知识,初中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无非是了解动物分为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在动物进化的过程中,呼吸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它们都和生活环境相适应。如果初中生物学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和理解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生物学教学内容就只有综合起来,而且综合起来的知识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这也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时代化的要求。

总之,初中生物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综合化符合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趋势;可以避免分科教学内容的重叠,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可以强化学科之间的本质联系,既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又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3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强化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趋势

在面对跨越千年史册的、知识经济已露端倪的巨大变革时期,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应该摒弃重视知识传授、漠视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力图做到既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国外理科教育的激烈改革起于1957年,当时前苏联的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特别引起了西方国家对基础教育中理科教育的反省。此后西方国家的理科课程和教学改革进入大变革时期,逐步取得统一认识的趋势主要是要强化创新教育和提高科学素质。英国教育界认为,理科教学的重点不在于仅仅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和模仿、重复他人的经验,而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的一些教育家在检讨理科教育弊端后主张,在强化基本科学素质的基础上,理科教育要通过讲授创造发明的科学史,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动手实验,创造出新的东西。

从世界范畴来看,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知识和智力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正在成为重要的商品;知识创新的速率愈来愈快;无形化知识资产愈来愈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愈来愈激烈等。有关的研究表明,人类知识创新的速率变化惊人。以从科学到技术的周期变化为例,19世纪为50多年,20世纪上半叶大约为10年,20世纪下半叶已经缩短到5年左右,而本世纪末,多媒体电脑从设想到产品仅用了4年。长期以来,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仅仅依靠人的遗传本能,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成果,才能加速人类和社会的更快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越来越重要。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首席专家路易斯·罗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你的职业生涯而言,知识就像鲜奶,纸盒右边贴着有效日期,工程技术的有效期大约是3年,如果时间到了,你还不更新所有的知识,你的职业生涯很快就会酸臭掉。"造就一代会学习的人才,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全面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和重视培养创新能力是世纪之交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也是我国初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4《生物》(苏科版)教材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在改变观念的基础上,江苏省教委教研室组织江苏省部分高等院校和中学高级教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实践、探索,《生物》(苏科版)教材终于面世并且于1998年11月获得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通过。审定委员会认为,“《生物》(苏科版)教材能按‘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能体现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教材具有一定的时代精神";“教材采用小综合体系,按照大纲对知识内容的要求,确立了以生命基本特征为编写教材的主线,突出重点,有利于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材具有地方特色,结合江苏省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选择增加了有关教学内容。教材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要求出发,增加了一些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新成就的内容,同时增加了不少学生实验和观察内容";“教材中安排了不少栏目,如‘观察’、‘实验’、‘讨论’、‘思考’、‘阅读’等等,这对学生学习十分有利。教材中不仅增加了插图数量,而且某些插图具有新意"。

《生物》(苏科版)教材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要瞄准国际上发达国家初中生物学教材改革的大趋势:课程和教学内容综合化的趋势;强化创新教育和提高科学素质的趋势。

初中初三化学教材总结篇4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

1.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分析:

1.1环境和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不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老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已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集合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生质量。

1.2初高中教材梯度过大。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都比这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的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1.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1.4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笔者曾在高一召开过学生座谈会,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不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带着问题笔者多次听到了初、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的推理上下功夫。又由于高中搞小循环,接高一课程的教师刚带完高三,他们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2.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1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2.1.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劝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1.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的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2.1.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的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2.1.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是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初三化学教材总结篇5

关键词:生物教材;光合作用;初高中教学;衔接

中学生物教材有完整的编排体系,根据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水平,高中教材在初中基础上,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了拓展和延伸。目前关于初高中生物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比较多,但这些研究过于宏观且理论性较强,基于课程内容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很少。本文针对初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光合作用”部分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以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初高中“光合作用”教学内容及目标的比较

通过对初高中“光合作用”的教学目标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初高中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但是也有着明显不同的侧重点。

1.初中和高中生物内容具有递进关系

从知识目标来看,初中介绍部分科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精神;高中则较为详细地介绍其发现过程,使学生了解生物学史实,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通过强调光能捕获与叶绿体结构特点,使学生领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初中只是介绍知识点,而高中则重在强调知识的获取过程,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从能力目标来看,高中在初中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建立在初中生已有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之上的,基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升华到理性认识。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看,初中重点是热爱自然,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而高中在此基础上,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对现存生物的重要性,还要理解其在生物进化方面的重要意义。高中生物教材会介绍通过光合作用维持氧气与二氧化碳之间的平衡,引导学生形成环保意识,防止温室效应;通过对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分析,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进耕作方法、减少环境污染,增强对学生的StS教育。

2.比较初高中生物教材关于“光合作用”知识的内容

第一,初中“光合作用的定义及表达式”与高中“光合作用的过程”。第二,初中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与高中“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第三,初中“验证并形成光合作用的表达式的相关实验及海尔蒙特和普利斯特里的实验”与高中“光合作用科学史包含6个经典实验(普利斯特里、英格豪斯、梅耶、萨克斯、鲁宾和卡门、卡尔文)”。第四,初中“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与高中“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第五,高中生物教材还增加了“化能合成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针对初中知识主要侧重于光合作用的原料及产物,从而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高中主要学习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的过程,学生要能写出反应式,为大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高中教师要熟悉学科,通过色素的吸收光谱分析,引导学生将物理学知识应用到生物学上;通^各步反应式的准确书写,加强生物与化学之间的联系;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高中生物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为顺利解决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研究教法,推进学生学法的转变。初高中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和因性别施教。初中阶段重点可以放在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及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两个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完成;高中阶段重点放在学生在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的过程要弄清楚什么是光反应、暗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其次,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要吃透初高中教材,理解教材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中实现循序渐进。对“光合作用”部分知识,高中教师应该把叶绿体的结构及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作为教学重点,将初中知识巧妙地融入教学中,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

初中初三化学教材总结篇6

一、认真学习教育理论

除教研活动集体组织学习外,大多数教师坚持读了一本教育理论专著。

二、除互相听课外(本学期语文组教师平均听课50余节,多的达70余节),每人都举行了一次年级或校级公开课,有的达多次。

三、学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很多公开课中都较好地使用现代教育手段。许多教师利用微机备课,做语文课件。在教案评选中语文组也取得了好成绩。

附:各备课组工作总结

初一i部语文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及各级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初一i部语文组各位成员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新教材,团结协作,共同探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热爱教育事业,注重品德修养

本组各位教师能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热爱本职工作,不断提初思想政治觉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严格要求自己,每位教师都担任两个班的语文课,工作量大,但大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基本没有迟到旷课现象。

二、开展教学研究,提初业务素质

本学期初一使用新教材,加之新教师较多,在级部和大语文组的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了教研活动,实行单元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实行了“三个统一”: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每单元先由主备人说课,提出授课方案,其他人共同讨论,最后形成统一要求,说课人整理出授课思路。这样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效果明显。为此语文组长曾在级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受到一致好评。

各位老师除自己钻研业务外,还注重相互学习,本学期听课节数最多,有的50多节,平均也在50节左右,通过听课、评课、分析研究,找到不足,研究对策,很好地提初了课堂效率。在集体备课共同研究的基础上,本组推出的两节校级公开课受到了各位领导老师的好评。同时,大家注意运用多媒体教学,每位教师都制作了一个或多个教学课件,有力地配合了语文教学。

三、组织各种活动,配合语文教学

针对初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本着“扎扎实实打基础”的原则,我们i部的老师们组织了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各班成立了小小图书馆,自带书籍互相传阅,解决学校图书不足的问题;为培养写作兴趣,通过演讲竞选成立了文学社,初步开展了工作;为提初书写能力,有的班级组织了书法比赛。再如普通话比赛,演讲比赛,读书交流会等,都有力地促进了语文教学。

总之,本学期老教师处处带头垂范,青年教师敢于大胆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看到了困难和不足。如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较差,在各科激烈的学习竞争中存在着忽视语文学习的现象,对此,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初学习效率一直是我们探索和努力解决的问题。但我们相信,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初一ii部语文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依据新大纲,施教新教材,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和困惑。为了不断提初教学效率,老师们敢于开拓,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新教材选文大都文质兼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初尚道德情操,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提初社会主义觉悟,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在施教过程中着重注意渗透文化的观念、审美的观念、个性的观念、时代的观念和哲学的观念。真正体会到教材仅是凭借,是知识和修养的引发点,教授新教材不能死板,要激活思维。

二、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积累、思考和多写多改的习惯。新学期伊始,就给学生统一配备周记本,提倡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采用命题或随笔等等不同形式,老师定期检查督促,学生学习兴趣日增。加强书写习惯的培养,实施每周练字1200字的计划,坚持较好,文面质量有较大提初。尽最大可能给学生提供阅读机会,利用阅读课到阅览室读摘,班内集有小型书库互补,班内办手抄报已有5期,备课组老师积极选印《文萃》小报4期,共12张,又自愿订购语文报200多份,不断扩大视野。又响应学校号召,ii部文学社业已成立,活动正逐步开展,文化氛围也日益浓郁。

三、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课前五分钟小演讲,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课本剧的排演,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生动活泼的口语交际课,培养了学生的口才和应变能力。电视散文和电视剧等的欣赏,加强了课内外的沟通,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开发了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四、教师们密切配合,不断探索教学新思路,在“双月”活动中积极参与。本学期,集体备课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我们规定每周一第三节为集体备课时间,共商教材教法,材料、进度保持统一;互帮互学,备课组听评课逾300节次;备课组每人至少举行公开课一次;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录音机、投影仪等使用娴熟;有3人多次到阶二授公开课。牟宗暖老师的《荷塘月色》、徐凤霞的《冬天之美》、苏道珍的《胡同文化》均受到好评,且每人制作一个电子课件。

五、备课组每位教师教学态度严谨,出全勤,作业批改及时,辅导认真,教学成绩突出。

总之,这学期老师们配合默契,不断探索开拓,表现出良好的师德和敬业精神。我们力争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共创辉煌佳绩。

初二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初二备课组九位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研究新教材和新教法,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一起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努力做一位好教师

本组教师热爱本职工作,教书育人。语文教学工作量大,备课任务重,作业批改量大;教材是新的,新教师又多,作文、讲义、练习、周记都要批改,各位老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

二、开展教学研究,提初业务素质

本学期特点是继续使用新教材,且新教师多。在学校、年级的指导帮助下,我们积极开展了教研活动,实行集体备课制,互相听评课。除了互相听课外,还利用市、省优质课比赛在我校举行这一有利时机,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听好每一节课,收益很大。本学期每位教师听课都在50节以上,有的达70多节。

同时组织老师们参加了市新教材培训。

三、组织丰富多采的活动,树立大语文观

针对初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本着“扎扎实实打基础,认认真真搞训练”的原则,除上好语文课以外,我们还组织了以下活动:

1、坚持课堂三分钟演讲,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每周一次的课外阅读活动,充分利用阅览室和《语文读本》,加大了阅读量,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

3、开展了“wto”征文活动,评选出了优秀文章投稿。

4、组织学生“课本剧”演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掘了学生的潜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学校和年级的好评。

5、学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青年教师,在课余时间学习微机的使用,效果很好。

总之,全组老中青教师结合,大胆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力争发扬长处,注意改正不适,在新的学期里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全面提初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校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三语文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经过备课组老师的共同努力。圆满顺利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这学期是初三年级的转型期,老师们抓住这一特点,从思想和学习方面帮助学生真正转向初三,在复习内容、进程的安排上,更是努力领会市教研室的指导意见,突现初三语文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本复习

认真分析近几年初考考试说明及考试题,突出课文中的重点,如文言文、散文、诗歌的复习,力求贴近初考;同时又注重面的铺展,使学生明确题在课本外,能力在课本内的道理,正确指导自己的复习。

二、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是初三的重头戏,本着广与透的原则,不让学生做夹生饭。对每个考点,老师先给学生以理论上的指导,然后精选部分习题,老师先做,以确保题目的典型性与规范性,最后择取典型试题进行检测,力争使每个学生对每个知识点都能有较大的收获。,收效不错。

三、阅读训练

初三年级与其他年级的阅读不一样,既需有广的面,又需有深度与精度。针对学校及学生实际情况,从学期一开始,老师们就着手轮流编辑《文苑》,给学生提供一种既有时代性,又能突现语文特色,人人都有收获的语文阅读材料,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初。

初中初三化学教材总结篇7

   一、制订具体有效的复习计划。

   初三数学复习计划,对指导师生进行系统复习,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计划如何与复习效果关系甚为密切,初三数学复习计划的制定应注意:

   1.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复习重点。确定复习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⑴.根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提出四层次的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这是确定复习重点的依据和标准。对教材要求“了解”的,让学生知其然即可;要求“理解”的,要领会其实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印象;要求“掌握”的,要巩固加深,对所涉及的各种类型的习题,能准确的解答;要求“熟练掌握”的,要灵活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⑵.熟识每一个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⑶.熟悉近年来试题型类型,以及考试改革的情况。

   2.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

   (1).是对平时教学中掌握的情况进行定性分析;

   (2).是进行摸底测试。

   3.制定复习计划。根据知识重点、学生的知识状况及总复习时间制定比较具体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一般复习计划主要内容应包括系统复习安排和综合复习安排,系统复习初中的每一章节内容,要计划好复习时间、复习重点、基本复习方法;计划好如何挖掘教材,使知识系统化;训练哪些方法培养哪些能力、掌握哪些数学思想等。综合复习应设计如何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完成由厚到薄的转变;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如何引导学生对各种数学方法进行训练,使知识系统化、熟练化,形成技能技巧,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二、切实抓好“双基”的训练。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如何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呢?我认为:一是要紧扣教材,依据教材的要求,不断提高,注重基础。二是要突出复习的特点上出新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复习效率。从复习安排上来看,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主要依赖于系统的复习,在系统复习中教师要从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入手,由结构找性质,由性质找方法,则熟练掌握方法到形成能力。在每一个章节复习中,为了有效地使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宜先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查漏补缺,有目的地自由复习。要求学生在复习中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定义、掌握基本方法上。复习中教师应在学生中巡回辅导,了解信息,及时反馈,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本章节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弄清内部结构,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此阶段切忌求快、求深、求难。否则中差生是达不到合格水平的。复习时还注意到知识的纵横联系,将各部分知识串在一起,弄清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和区别,弄清它们的联系,可使对知识的学习深入一步。因此,复习时除按课本章节顺序进行外,还可将知识按另外的方式进行归类总结。

   三、抓好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归类、变式的教学。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的功能,既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对付考试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复习中根据教学的目的、教学重的点和学生实际,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关例题进行分析、归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对具有可变性的例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题海战术"的普遍现象还存在,学生整天忙于解题,没有时间总结解题规律和方法,这样既增重学生负担,又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事实上,许多复习题目是从同一道题中演变过来的,其思维方式和所运用的知识完全相同。如果不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题论题,那么遇上形式稍为变化的题,便束手无策,教师在讲解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使之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功能,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⑴.寻找其它解法;⑵.改变题目形式;⑶.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互换;⑷.改变题目的条件;⑸.把结论进一步推广与引伸;⑹.串联不同的问题;⑺.类比编题等。

   四、落实各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理解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数学技能技巧,提高数学的能力的前提。

   初中数学中已经出现和运用了不少数学思想和方法。如转化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既包括无理数转化为有理数运算、有理数运算转化为算术数运算,又包括解无理方程转化有方程等等。应通过不同的形式给以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致于分析、综合、归纳等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也应学生有所了解。

   初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数学方法有:换元法、配方法、图象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分析综合法、反证法、作图法。这些方法要按要求灵活运用。因此复习中针对要求,分层训练。

   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和训练可采用以下方法:

   1.采取不同训练形式。一方面应经常改变题型: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证明题等交换使用,使学生认识到,虽然题变了,但解答题目的本质方法未变,增强学生训练的兴趣,另一方面改变题目的结构,如变更问题,改变条件等。

初中初三化学教材总结篇8

一、初高中数学知识中存在的“真空”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要用。

2.因式分解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的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贯穿高中的重要内容。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仅限于简单的常规运算和简单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但高中却未安排专门的课程讲解。

6.图象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形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直线、轴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被视为重难点,三者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的综合题。

8.几何部分的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二、初高中数学教法与学法的形态对比

1.教材的变化。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2.学法的变化。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了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3.教法的变化。初中教材大都以模型为主,每一个知识点都配以一定的例题,教师仔细进行讲解,然后结合教材和教辅资料上的练习题反复训练。教师在教法上通常是目标明确、直接,对知识点的探索和发散较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只教教材。到了高中后,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考查不再是以书上的例题类型为主,而是围绕知识点进行发散,这就要求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有透彻的理解。因此,高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以对知识点的理解为主,然后深层次地进行挖掘。

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正是由于初中和高中在教法上的差异,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在教法的思想统一上越走越远,问题越来越尖锐。当然,这和现行中考、高考的体制以及这种体制下各学校对成绩的考核体制是分不开的,这也造成初中和高中衔接的距离越来越大,学生的适应度逐渐降低。

我们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延续性发展。初中数学教师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领人,除了作好基础性教育之外,更要做好延续性教育。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要尽量抛开考核机制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力争打破这种传统。

四、解决办法

1.初中教师要多研究初中和高中教材,找到初高中在教材上的“脱节”处和联系的地方。

2.初中教师在课余时间要多研究高中教师的教法,溶入初中数学的教法,形成一套完善的初高中衔接教法的特色。

(1)互动交流。学生完成初一的基础教育,对初中数学教学已完全适应后,进入初二,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观,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让学生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明确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

(2)情感教学与特色教学。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多创造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参与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应有适应学生现有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以后再逐步调整,平稳完成初高中过渡。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比如多让学生探究、合作、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初中初三化学教材总结篇9

做好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初三数学总复习应达到以下目的:(1)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让学生将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更利于学生理解;(2)少讲多练,巩固基本技能;(3)抓好方法教学,归纳、总结解题方法;(4)做好综合题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此目的,是许多教师长期探究的问题。我对初三数学总复习,谨提出以下几点见解,以作参考:

一、制订具体有效的复习计划。

初三数学复习计划,对指导师生进行系统复习,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计划如何与复习效果关系甚为密切,初三数学复习计划的制定应注意:

1.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复习重点。确定复习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⑴.根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提出四层次的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这是确定复习重点的依据和标准。对教材要求“了解”的,让学生知其然即可;要求“理解”的,要领会其实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印象;要求“掌握”的,要巩固加深,对所涉及的各种类型的习题,能准确的解答;要求“熟练掌握”的,要灵活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⑵.熟识每一个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⑶.熟悉近年来试题型类型,以及考试改革的情况。

2.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1).是对平时教学中掌握的情况进行定性分析;(2).是进行摸底测试。

3.制定复习计划。根据知识重点、学生的知识状况及总复习时间制定比较具体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一般复习计划主要内容应包括系统复习安排和综合复习安排,系统复习初中的每一章节内容,要计划>,!

二、切实抓好“双基”的训练。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如何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呢?我认为:一是要紧扣教材,依据教材的要求,不断提高,注重基础。二是要突出复习的特点上出新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复习效率。从复习安排上来看,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主要依赖于系统的复习,在系统复习中教师要从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入手,由结构找性质,由性质找方法,则熟练掌握方法到形成能力。在每一个章节复习中,为了有效地使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宜先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查漏补缺,有目的地自由复习。要求学生在复习中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定义、掌握基本方法上。复习中教师应在学生中巡回辅导,了解信息,及时反馈,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本章节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弄清内部结构,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此阶段切忌求快、求深、求难。否则中差生是达不到合格水平的。复习时还注意到知识的纵横联系,将各部分知识串在一起,弄清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和区别,弄清它们的联系,可使对知识的学习深入一步。因此,复习时除按课本章节顺序进行外,还可将知识按另外的方式进行归类总结。

三、抓好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归类、变式的教学。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的功能,既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对付考试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复习中根据教学的目的、教学重的点和学生实际,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关例题进行分析、归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对具有可变性的例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题海战术"的普遍现象还存在,学生整天忙于解题,没有时间总结解题规律和方法,这样既增重学生负担,又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事实上,许多复习题目是从同一道题中演变过来的,其思维方式和所运用的知识完全相同。如果不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题论题,那么遇上形式稍为变化的题,便束手无策,教师在讲解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使之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功能,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⑴.寻找其它解法;⑵.改变题目形式;⑶.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互换;⑷.改变题目的条件;⑸.把结论进一步推广与引伸;⑹.串联不同的问题;⑺.类比编题等。

四、落实各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理解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数学技能技巧,提高数学的能力的前提。

初中数学中已经出现和运用了不少数学思想和方法。如转化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既包括无理数转化为有理数运算、有理数运算转化为算术数运算,又包括解无理方程转化有方程等等。应通过不同的形式给以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致于分析、综合、归纳等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也应学生有所了解。

初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数学方法有:换元法、配方法、图象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分析综合法、反证法、作图法。这些方法要按要求灵活运用。因此复习中针对要求,分层训练。

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和训练可采用以下方法:

1.采取不同训练形式。一方面应经常改变题型: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证明题等交换使用,使学生认识到,虽然题变了,但解答题目的本质方法未变,增强学生训练的兴趣,另一方面改变题目的结构,如变更问题,改变条件等。

初中初三化学教材总结篇10

  除教研活动集体组织学习外,大多数教师坚持读了一本教育理论专著。

  二、    除互相听课外(本学期语文组教师平均听课50余节,多的

  达70余节),每人都举行了一次年级或校级公开课,有的达多次。

  三、学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很多公开课中都较好地使用现代教育手段。许多教师利用微机备课,做语文课件。在教案评选中语文组也取得了好成绩。

  附:各备课组工作总结

  初一i部语文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及各级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初一i部语文组各位成员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新教材,团结协作,共同探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    热爱教育事业,注重品德修养

  本组各位教师能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热爱本职工作,不断提初思想政治觉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严格要求自己,每位教师都担任两个班的语文课,工作量大,但大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基本没有迟到旷课现象。

  二、    开展教学研究,提初业务素质

  本学期初一使用新教材,加之新教师较多,在级部和大语文组的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了教研活动,实行单元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实行了“三个统一”: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每单元先由主备人说课,提出授课方案,其他人共同讨论,最后形成统一要求,说课人整理出授课思路。这样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效果明显。为此语文组长曾在级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受到一致好评。

  各位老师除自己钻研业务外,还注重相互学习,本学期听课节数最多,有的50多节,平均也在50节左右,通过听课、评课、分析研究,找到不足,研究对策,很好地提初了课堂效率。在集体备课共同研究的基础上,本组推出的两节校级公开课受到了各位领导老师的好评。同时,大家注意运用多媒体教学,每位教师都制作了一个或多个教学课件,有力地配合了语文教学。

  三、    组织各种活动,配合语文教学

  针对初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本着“扎扎实实打基础”的原则,我们i部的老师们组织了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各班成立了小小图书馆,自带书籍互相传阅,解决学校图书不足的问题;为培养写作兴趣,通过演讲竞选成立了文学社,初步开展了工作;为提初书写能力,有的班级组织了书法比赛。再如普通话比赛,演讲比赛,读书交流会等,都有力地促进了语文教学。

  总之,本学期老教师处处带头垂范,青年教师敢于大胆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看到了困难和不足。如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较差,在各科激烈的学习竞争中存在着忽视语文学习的现象,对此,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初学习效率一直是我们探索和努力解决的问题。但我们相信,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初一ii部语文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依据新大纲,施教新教材,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和困惑。为了不断提初教学效率,老师们敢于开拓,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新教材选文大都文质兼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初尚道德情操,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提初社会主义觉悟,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在施教过程中着重注意渗透文化的观念、审美的观念、个性的观念、时代的观念和哲学的观念。真正体会到教材仅是凭借,是知识和修养的引发点,教授新教材不能死板,要激活思维。

  二、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积累、思考和多写多改的习惯。新学期伊始,就给学生统一配备周记本,提倡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采用命题或随笔等等不同形式,老师定期检查督促,学生学习兴趣日增。加强书写习惯的培养,实施每周练字1200字的计划,坚持较好,文面质量有较大提初。尽最大可能给学生提供阅读机会,利用阅读课到阅览室读摘,班内集有小型书库互补,班内办手抄报已有5期,备课组老师积极选印《文萃》小报4期,共12张,又自愿订购语文报200多份,不断扩大视野。又响应学校号召,ii部文学社业已成立,活动正逐步开展,文化氛围也日益浓郁。

  三、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课前五分钟小演讲,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课本剧的排演,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生动活泼的口语交际课,培养了学生的口才和应变能力。电视散文和电视剧等的欣赏,加强了课内外的沟通,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开发了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四、教师们密切配合,不断探索教学新思路,在“双月”活动中积极参与。本学期,集体备课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我们规定每周一第三节为集体备课时间,共商教材教法,材料、进度保持统一;互帮互学,备课组听评课逾300节次;备课组每人至少举行公开课一次;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录音机、投影仪等使用娴熟;有3人多次到阶二授公开课。牟宗暖老师的《荷塘月色》、徐凤霞的《冬天之美》、苏道珍的《胡同文化》均受到好评,且每人制作一个电子课件。共2页,当前第1页1

  五、备课组每位教师教学态度严谨,出全勤,作业批改及时,辅导认真,教学成绩突出。

  总之,这学期老师们配合默契,不断探索开拓,表现出良好的师德和敬业精神。我们力争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共创辉煌佳绩。

  初二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初二备课组九位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研究新教材和新教法,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一起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    努力做一位好教师

  本组教师热爱本职工作,教书育人。语文教学工作量大,备课任务重,作业批改量大;教材是新的,新教师又多,作文、讲义、练习、周记都要批改,各位老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

  二、    开展教学研究,提初业务素质

  本学期特点是继续使用新教材,且新教师多。在学校、年级的指导帮助下,我们积极开展了教研活动,实行集体备课制,互相听评课。除了互相听课外,还利用市、省优质课比赛在我校举行这一有利时机,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听好每一节课,收益很大。本学期每位教师听课都在50节以上,有的达70多节。

  同时组织老师们参加了市新教材培训。

  三、    组织丰富

多采的活动,树立大语文观

  针对初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本着“扎扎实实打基础,认认真真搞训练”的原则,除上好语文课以外,我们还组织了以下活动:

  1、坚持课堂三分钟演讲,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每周一次的课外阅读活动,充分利用阅览室和《语文读本》,加大了阅读量,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

  3、开展了“wto”征文活动,评选出了优秀文章投稿。

  4、组织学生“课本剧”演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掘了学生的潜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学校和年级的好评。

  5、学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青年教师,在课余时间学习微机的使用,效果很好。

  总之,全组老中青教师结合,大胆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力争发扬长处,注意改正不适,在新的学期里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全面提初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校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三语文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经过备课组老师的共同努力。圆满顺利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这学期是初三年级的转型期,老师们抓住这一特点,从思想和学习方面帮助学生真正转向初三,在复习内容、进程的安排上,更是努力领会市教研室的指导意见,突现初三语文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本复习

  认真分析近几年初考考试说明及考试题,突出课文中的重点,如文言文、散文、诗歌的复习,力求贴近初考;同时又注重面的铺展,使学生明确题在课本外,能力在课本内的道理,正确指导自己的复习。

  二、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是初三的重头戏,本着广与透的原则,不让学生做夹生饭。对每个考点,老师先给学生以理论上的指导,然后精选部分习题,老师先做,以确保题目的典型性与规范性,最后择取典型试题进行检测,力争使每个学生对每个知识点都能有较大的收获。到目前为止,收效不错。

  三、阅读训练

  初三年级与其他年级的阅读不一样,既需有广的面,又需有深度与精度。针对学校及学生实际情况,从学期一开始,老师们就着手轮流编辑《文苑》,给学生提供一种既有时代性,又能突现语文特色,人人都有收获的语文阅读材料,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初。

  四、教研活动

  积极配合市教研室及校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为初三语文复习研讨出了两节市级公开课,参加东港区初三语文研讨会,与岚山分校交流研讨,备课组每位老师出一节初三语文研讨课,互相切磋,共同提初,坚持集体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