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十篇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十篇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1:38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1

关键词:教材;化学实验基础;必修模块;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3-0055-05

截止2009年底,全国新课程改革完成,新教材使用全面展开。新教材有3种版本,即人教版、苏教版和鲁科版。3种版本的高一化学教材的开篇第一章均试图体现新课标“认识化学科学与化学实验基础”两个主题的内容要求(以下分别简称主题1和主题2),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化学科学的开端。该章内容编写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化学物质分离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化学计量的基本单位,使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并掌握研究的基本技能,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高中化学学习基本方法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编写一般是根据新课标的内容标准和教学目标,在内容选择上体现层次性,在呈现方式上体现有效性,在组织结构上体现合理性。师生对教材在主题1和主题2的内容选择、呈现方式、组织结构认可度如何?其能否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就这些问题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教材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影响,为教材编写提出一些建议。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考虑到人教版使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本次调查对象选取实施了新课程后使用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的湖南地区师生。学生问卷先在长沙市中南大学附属中学进行试测后,试测情况良好,又在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长沙市一中、株洲市一中的高一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教师问卷涉及湖南省几十所中学的骨干教师。共计发放问卷476份,回收有效问卷466份,其中学生有效问卷410份,教师有效问卷56份,总回收率97.9%。

问卷调查结果采用SpSSl9.0社会统计学软件进行收集处理,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我们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教师卷和学生卷都设置了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内容选择、呈现方式、组织结构认可度的调查;同时考虑到教师和学生对教材认识角度和理解深度不同,教师卷从实验设计合理性、与新课标的相符性等方面进行了教材总体目标达成度的调查,学生卷则从学生对教材的最初感受和学习问题出发了解教材的总体目标达成度,对调查结果分析讨论如下:

1.内容选择需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体现学生主体

学生最先想了解和最感兴趣的内容是教材编写的出发点,我们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调查。为了更好地对人教版进行研究,我们将人教版、苏教版和鲁科版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最先想了解的内容)和第一章突出体现的内容(学生第一章最感兴趣的内容)设置在选项中,通过调查师生对不同版本材料的认可度,从而突出人教版内容选择的特点,结果如下:

表1显示,50%以上的师生一致认为学生最先想了解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人教版以“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开篇,学生对教材中化合物分离的各种实验易混淆,易产生挫败感,导致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下降。鲁科版以“化学科学成就及其发展”开篇是为了引导学生从大视野认识化学科学。苏教版采用与衣食住行密切联系的化学物质开篇,既吸引学生眼球,又贴近日常生活。

表2表明,超过50%的师生认为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是苏教版突出体现的,其次是鲁科版。人教版突出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体现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符合新课标要求,但趣味性不强;鲁科版深化和拓展了实验、模型、分类等科学方法及20世纪化学科学成就的知识点,起点较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易受打击。苏教版用大量篇幅介绍了化学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并重现了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历史,如通过道尔顿、汤姆生和卢瑟福等科学家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推理过程,体现主体对问题的不同理解,使学生从主观上认识物质规律的探索历程,发现探索求知的乐趣,而不是掌握客观的、没有主体的知识,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发和学习欲望的满足。

如人教版能从身边的化学人手,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化学科学发展脉络,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呈现方式注重实验对知识的论证,体现学科特点

教材内容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栏目、表格和图片呈现出来的,那么师生认为人教版呈现方式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如何?哪类栏目的设置对学习帮助最大?调查结果如下:

表3显示,42.2%的学生和33.9%的教师认为表格和插图对学生的帮助大。人教版以插图和表格作为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一定帮助。第一章的探究实验,以插图提示实验装置和操作,表格则由学生自己填写实验步骤和现象,这样的编排体现了教材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表4、表5显示,22.7%的学生和26.8%的教师认为第一章设置的栏目对学生的帮助大,80.4%的教师和74.6%的学生认为其中活动性栏目对学生的帮助最大。人教版栏目设置中活动性栏目占78.2%,但较少通过拓展性和方法性栏目将知识进一步延伸和扩展,不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栏目设置没有体现功能的多样性和形式的多元化,其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有限。

人教版特别注重知识通过验证性实验呈现出来的方式,体现以实验为科研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体现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并归纳整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

3.组织结构以知识的逻辑顺序构建教材,体现学科中心

学科课程观认为教材编写要以学科为中心,活动课程观认为教材编写要以学生为中心,实用主义课程观认为教材编写要以社会为中心。人教版侧重哪种课程观,其组织结构有何特点?人教版第一章的编写顺序是否合理?同样,笔者将3种版本教材的编写顺序设置在备选选项中,来了解师生较认同哪种版本教材的编写顺序,以分析人教版组织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第一章组织结构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调查结果如下:

表6、表7表明,对人教版知识点编排顺序合理性持赞成的学生有35.6%,教师只有17.9%,师生较认同的是鲁科版的讲解顺序,表8显示对人教版的组织结构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持赞成的教师只有37.5%。

化学教材的微观结构由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和学得怎么样4部分构成,比较主题1和主题2的内容标准(学什么)和教学目标(学得怎么样)有融汇贯通之处,3版教材都做了整体设置,将主题1和主题2合为一个微观单元。

人教版沿袭了传统教材的特点,以化学的理论性知识(如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等)之间的逻辑关系作为主线,以混合物分离与提纯、溶液配制、化学计算等技能型知识为辅线组建教材,体现了学科中心的课程观。苏教版以“物质世界”为核心,以人类探索原子结构模型的历程等事实性知识为主线多角度阐述化学对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鲁科版打破了学科的知识体系,以“问题解决”为教材编写核心,首先给学生介绍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人教版组织结构的设计有利于教师教学,但忽视了学生因素和社会因素,重视学科知识的逻辑性而忽视了学生认识的发展顺序,对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形成好的学习方式帮助有限。

4.实验活动引导学生科学探究,体现实践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就人教版实验设置合理性对教师做了以下调查,结果显示:

表9、表10表明,82.1%的教师基本认可将化学实验安排在第一章,87.5%的教师认为第一章实验设计基本合理。人教版将混合物分离和提纯实验安排在第一章第一节,如实验1-1粗盐的提纯可作为初高中的衔接内容,因初中学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学生具备知识建构的基础,高中对其进行深化,安排了检验并除去粗盐中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探究实验。第一章实验要求学生自己选取仪器设计步骤进行实验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和推测实验原理,体现了探究学习的特点。

人教版较好地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践性,从化学实验出发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5.教材与新课标较吻合,但总体目标达成度不高

化学课程的标准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是评价教材的重要依据,教师卷从与新课标的相符性、对化学学科特点的突出作用两方面进行了教材总体目标达成度的调查,学生卷则从学生对教材的总体认可度、最初感受、学习效果和学习问题出发了解教材的总体目标达成度。

表11、12显示,35.7%的教师认为人教版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64.3%的教师认为该教材能突出化学学科特点。

人教版在教师中的评价较好,对照新课标发现,人教版内容选择与新课标较吻合,但其结构与新课标顺序有所出入。人教版先介绍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化学实验,再引入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替换了主题1和2的顺序,但注重通过实验对研究化学科学的重要性,体现了学科特点。

表13-16显示,仅有27.8%的学生喜欢人教版教材,进一步探究原因可知对于第一章的最初感受,29.8%的学生没什么感觉,26.8%的学生认为内容较为繁琐复杂、感觉有点累;仅有21.5%的学生能在学完后准确说出化学学科的特点,究其原因,52.7%的学生在学习“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存在问题,分别有12.2%的学生在学习“物质的量等化学概念”、“分离、提纯、过滤、蒸馏等实验”存在问题,“其他”选项显示仅有8.3%的学生都学懂了。

人教版在学生中的总体目标达成度不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教材缺乏趣味性,学生的成才既需细腻的感性思维又需要智慧的理性思维,引言中对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化学对人类的巨大贡献的介绍太过笼统和单薄,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致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就不喜欢这本教材。二是教材难点集中、内容高度浓缩,很多学生反映在学习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后,混淆气体摩尔体积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理不清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化学计量历来是教学的难点,而教材对各物理量的导人缺乏必要的铺垫,如人教版未补充“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的知识,使学生推理“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有困难,进而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模糊不清。高一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正处在发展阶段,这节概念多、公式多、计算多,教材应多着笔墨,多做类比,多构建生动又形象的化学模型。

三、思考与建议

“从实验学化学”是高中必修的开篇模块,结合以上的调查结果,笔者对这部分模块的编写有以下几点建议:

1.精心选择材料,让化学教材“趣”一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时,就会主动而深入地探索化学的奥秘。高中的第一章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社会和从学习化学中获得科学的思想与方法。主题1的内容标准也要求认识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赞赏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因此教材的材料选择要联系真实的生活情景、联系化学科学发展脉络,用富有感染力和新颖有趣的素材,从书本回归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又体现层次性,在拓展性栏目中介绍化学科学的尖端成就,为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提高和点拨,引导学生用化学的眼光去审视世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强化实验基础,让化学教材“活”一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根据现代课程观,化学教材的编写不仅要体现学科的基本结构,还要使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灵活地学以致用,主动探究。主题2要求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并主动进行交流。直观形象、生动鲜活的化学实验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能使其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第一章不仅要以活动性栏目的形式呈现探究实验。又要以多样化的其他栏目对实验进行提示和补充,体现其主旨“从实验学化学”,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又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快速地进行学习迁移。

3.遵循教学规律,让化学教材“理”一点

“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材的编写也要遵循教学规律,体现合理性和科学性。高中化学第一章作为开启学生化学思维的重要模块,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的逻辑体系,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由易入难地编排教材内容。第一章抽象的化学概念多、计算繁杂,教材的微观组织结构编排要注意概念与概念之间、公式与公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从实验学化学”承担着开启学生化学思维和打开化学视角的重要功能,在编写此模块时应综合考虑教材的趣味性、多样性、开放性、系统性,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自觉主动、轻松快乐地学习高中化学。

参考文献:

[1]宋心琦.化学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王祖浩.化学1(必修)[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王磊.化学1(必修)[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刘前树,李广州.教科书中的元素周期律:科学本质的视角[J].化学教育,2010,(5):20-22.

[5]王后雄.化学课程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孔夕礼,马春生.新课标三种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编写特点分析[J].化学教育,2005,(7):19-23.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材;对比分析;教材使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不仅应以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为编写依据,还应尽可能的灵活多样,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育部,2003)何安平(2001)指出,教材的科学评价是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科学的评价方法往往使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一、教材的宏观对比分析

(一)整体分析

人教版和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1)这两个版本的教材均采用模块方式分册编写,其整体结构包括目录、教学模块、单元配套练习和附录四个部分。但教学单元包含的数目不同,人教版每册共有5个教学模块,而外研版每册共有6个教学模块和1个复习模块。这两个版本教材的编写都采用了多元教学大纲的设计思路,即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综合考虑词汇、语法、功能―意念、话题、任务等与语言学习相关的要素,并使这些要素相互建立联系。(程晓堂,2006)教材以话题为主线,以版块形式设计教学活动,将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相互交叉,将语言知识与功能―意念相融合,将话题与任务等相结合,如:ReadingandVocabulary,everydayenglishandFunction,topicandtask等。这种任务与话题、语言知识等的结合的设计思路,适应了任务教学活动的潮流,符合新课标的精神。(杨黎霞,2008)

(二)版块分析

人教版的板块设置较为固定,设置了warmingUp,UsingLanguage,ReadingforFun等9个版块;而外研版有introduction,CulturalCorner,task等11个版块,这些版块根据需要合理组合,没有固定的编排。这两个版本的教材均设有关于学习策略和单元知识点总结的版块,只是说法不同而已。在人教版中,分别是Learningtips和SummingUp,而在外研版中,分别是LearningtoLearn和moduleFile。学习策略以显性的方式渗透于语言教学,有利于教师实施关于学习策略的培训,进而有利于学生优化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调控策略的培养,更体现了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些版块布局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课改精神。

此外,这两个版本的教材有些版块的设计较新颖。人教版教材在紧扣模块话题的前提下,创造性地设置ReadingforFun版块,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杨行胜,陈晓梅2011)外研版教材设有CulturalCorner特色版块,这一板块设计的目的主要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其文化意识和对中外文化异同的鉴别能力。

二、教材的微观对比分析

(一)题材内容

这两种教材每个模块都以一个话题为中心,选材广泛,内容丰富,视野开阔,信息量大,都注重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在人教版教材中,Unit1至Unit5的话题分别是:友谊、英语发展、旅游日记、地震以及英雄曼德拉;其培养的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分别是:喜爱日记、热爱英语、热爱大自然和运动、同情灾区人民以及钦佩英雄。在外研版教材中,module1至module6的话题分别是:新生所见所感、新老师教学风格、首次火车出游经历、社区调查、介绍金属氧化反应的实验课以及因特网和电信;其培养的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分别是:热爱英语学习、了解国外学校、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家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客观辩证地看待网络发展。

1.这两个版本的教材选材都弥漫着浓烈的时代气息,如人教版的骑行之旅和外研版的因特网和电信都体现了时代的潮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外研版选材更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充分体现了教材的生活性。module1和module2直接联系高一新生的学习与生活,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引起情感共鸣,同时也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的友谊。3.外研版教材更注重学科的整合,具有跨学科性质。module5将化学实验融入英语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迁移能力,调动其学习热情。

(二)词汇呈现

这两版教材均附有词汇表在后。外研版教材仅简单地将生词罗列出来,而人教版的词汇表编写设置别具匠心,用黑体标识重点词汇,用三角形标识课标词汇,这样便于学生区分词汇,有重点的学习,提高词汇学习效率。此外,这两本教材在单元教学中也有呈现词汇,但呈现方式有异。人教版教材将重点短语与词汇在文章和练习中以黑体呈现,便于学生在语境中学习、掌握和复习重点词汇和短语。外研版教材以词汇框的形式再现词汇,并将词汇与语言技能融为一体。

三、分析结论与教学建议

这两个版本的教材都采用多元教学大纲的设计思路,以模块的方式分册编写。教学单元以话题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线,组织和安排听、说、读、写等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教育,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外研版的教材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科整合意识更强。人教版教材单词呈现更具特色,便于学生区别重点单词,在语境中复习单词。外研版以词汇框的形式再现已学过的相关词汇,衔接性强。此外,外研版还设有pronunciation版块,保证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基础,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罗毅,2011)。

笔者建议教师:①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整合教材内容,灵活使用。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调整教学顺序,以提高教学效果。②充分挖掘教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教学质量。虽然人教版教材设有Learningtip板块,外研版教材也设有LearningtoLearn板块,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策略训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深度挖掘教材,充分有效地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人教版和外研版都有单元总结SummingUp或者moduleFile,教师可以利用该板块培养学生的调控策略,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反思,肯定自我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③注重教材的跨学科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敏感性。人教版教材和外研版教材都加强了跨学科学习,将学习的重心由单科知识机械记忆转为整合不同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巩固。

四、结语

两种版本的教材在诸多方面都各有千秋。教师不应拘泥于任何一本教材,而应有效地结合双方之长,扩充内容,大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参考文献:

[1]陈琳等.英语(必修1)(供高中一年级上学期使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程晓堂.基础英语新课程英语教材评析――兼评外研社《英语》(新课标)初高中英语教材[J].基础英语教育,2006(5).

[3]何安平.外语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课程教材编写组.英语(必修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罗毅.英语课程标准研修与教材分析[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3

关键词:操作系统;课堂教学;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和灵魂,是最为基础的软件系统,构造极为复杂。“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剖析、设计和实现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科学作风与综合素质等。因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好这门专业课程。

由于操作系统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紧密,涉及学科抽象、理论、设计3个形态,与理论模型、算法设计、软件系统、工程实现、程序设计、领域应用等密切相关,具有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以理解掌握,设计技巧高、实现机制精妙、代码量庞大,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内容广泛且与多个方向交叉等特征,因此“操作系统”教学有相当难度。

多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操作系统”课程建设,跟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新趋势、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大纲、理论教材、实验教材、电子教案、教学方法、实验环节,革新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手段,改进考核评分办法、探索加强能力培养的途径,组建和培养教学师资梯队,开发数字化网络支撑平台,多方位、立体化推进“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核心,本文以作者编著出版的理论课教材《操作系统教程》(第4版)为背景,结合教材的总体规划与建设,围绕“操作系统”讲什么?怎么讲?介绍多年来在“操作系统”课堂教学上的心得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2操作系统理论教材的规划与建设

2.1教材建设历史

南京大学是国内最先开展操作系统研究与教学的单位之一,我校自1973年为计算机专业本课生开设“操作系统”课程开始,到2009年为止,30多年间,共出版操作系统教材7本。1980年出版《操作系统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1987年出版《分布式操作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年出版《操作系统教程》(高教出版社)获1992年部级优秀教材奖,1995年出版《操作系统教程(第2版)》获1997年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奖,2003年出版《操作系统教程(第3版)》获2004年江苏省优秀课程群奖,2008年出版《操作系统教程(第4版)》被评为2008年教育部精品教材。

2.2《操作系统教程(第4版)》教材建设思路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领域最活跃的分支之一,尽管其基础理论与技术已基本成熟,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操作系统新概念、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操作系统”课程一方面要适应这种发展的趋势,即时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必须抓住操作系统最基本的原理和技术,注重基础理论知识教学。

《操作系统教程(第4版)》(以下简称“第4版”)以“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为教材编著指导思想,从理论、抽象、设计3个形态的高度来组织教学内容,将整个教材划分成十个知识单元:(1)概念与原理;(2)进程和线程;(3)同步、通信和死锁;(4)处理器管理和调度;(5)存储管理与虚拟存储器;(6)设备管理;(7)文件管理与虚拟文件系统;(8)安全与保护;(9)结构与设计、典型操作系统实例;(10)网络与分布式操作系统。教材安排布局和内容组织紧密围绕十个知识单元,有系统、有层次、有广度、有深度地展开全书内容。

第4版教材总体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着重考虑了以下几点:

(1)既要涵盖传统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又要融合现代操作系统的最新技术发展和应用。

(2)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相关概念或原理内容,精选现代操作系统实例作剖析与对比,有益于学生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牢固掌握设计与实现的技术和方法。

(3)强调四讲:讲概念、讲原理,讲方法、讲编程。

以并发进程知识点为例,表1为进程通信知识点及层次安排,给出了自底向上构筑操作系统中“并发问题”解决方案的知识框架。从程序并发执行出现的与时间有关的错误问题出发,逐层深入、逐步展开与阐述,讲解并发程序设计从低级通信原语到高级通信原语,从面向指令的低级程序设计到面向语言的高级程序设计转化的过程,体现了操作系统并发性解决方案自底向上的构筑过程和不同层次。在每个层次上,不但讲概念和原理,也讲具体方法和用来求解经典同步问题的编程(伪代码)例子,使学生容易掌握这些重点与难点,既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原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归纳综合、总结提高,从对概念和技术的散碎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系统的、理论的高度。资源管理是操作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目前所见国内外教科书都会讨论这些内容,但鲜有系统地论述的。第4版教材作了尝试与探索,归纳综合资源管理有关知识点,进行系统深化和总结提高。首先,给出资源管理的三种技术:复用技术、虚化技术和抽象技术,阐述每种技术的定义、用途和用法。其次,讨论操作系统中三种最基础抽象:进程抽象、虚存抽象和文件抽象,于是可面向进程而不是处理器、面向虚存而不是实存、面向文件而不是磁盘,也就是不直接面向硬部件进行处理,这样一来操作系统资源管理工作就会变得简单与有效。至此,就能从理论高度掌握资源管理技术,为教好学好操作系统打下良好基础。

(5)注重基础知识,加强技能训练。确保基础理论和知识在课程中的地位,只有掌握理论和知识,才能为创新能力培养打好基础,这一点在第4版教材编写中予以关注。全书编写200多道应用题,作为实践和技能训练的内容之一。通过让学生多做各种类型应用题达到强化技能训练的目的,也是加强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6)注意与实验课教材的衔接。充分体现操作系统理工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课堂教学以传授理论和知识为主,实验教学以操作和实验为主,理论可在实验中得到检验并指导实践,实验有利于对理论的理解并促进理论的发展。另外编写配套实验教材《Linux操作系统实验教程》,两本教材相辅相成完成“操作系统”教学任务。

3“操作系统”课堂教学实施中的有关问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4

一、植科院

1.《现代植物生理学》(第3版)——李合生,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植物学》——姜在民,贺学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3.《植物化学》——高锦明,科学出版社,第2版;

4.《有机化学》——付建熙,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

5.《作物栽培学》——王荣栋,高等教育出版社

6.《耕作学》(第2版)—曹敏建,中国农业出版社

7.《作物育种学总论》(第3版)——张天真,中国农业出版社。

8.农业知识综合一(作物、植保领域):①《植物学》、②《作物栽培学》(总论部分)、③《现代植物生理学》

农业知识综合一(园艺领域):①《植物学》、②《现代植物生理学》、③《蔬菜栽培学总论》(第2版)——浙江农大,中国农业出版社。

9.果树栽培育种学:①《果树栽培学总论》(第三版)——郗荣庭,中国农业出版社。

②《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景士西,中国农业出版社

10.植物保护学:

①《植物病理学》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②《农业昆虫学》袁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本)。

11.果树栽培学:《果树栽培学总论》(第三版)——郗荣庭,中国农业出版社。

12.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①《作物栽培学》、②《耕作学》

二、动科院

1.《动物营养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杨凤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第二版。

2.《饲料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王成章、王恬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第一版。

3《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陈代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第一版。

4.《动物生物化学》(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李庆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05,第四版。

5.《动物生物化学》邹思湘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11,第五版。

6.农业综合知识二:①《家畜繁殖学》张忠诚,中国农业出版社,②《家畜育种学》张源,中国农业出版社,③《动物生理学》杨秀平,高等教育出版社

7.兽医基础:《药理学》陈杖榴,中国农业出版社

8.《传染病》陈溥言,中国农业出版社

9.《普通动物学》(第4版).刘凌云,郑光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0.《养殖水域生态学》赵文.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11.《水生生物学》赵文.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三、生科院

1.《生物化学教程》,王镜岩,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分子生物学》,李钰等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微生物学》沈萍,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4.《兽医微生物学》陆承平,第四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5.《动物免疫学》杨汉春,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6.《天然产物化学》刘湘、汪秋安编著,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7.《有机化学》傅建熙,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8.农业知识综合三:①《食品卫生学》何计国,甄润英主编,2003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法律教程》王伟编,2007版,安徽大学出版社③《食品分析》侯玉泽,2011版,郑州大学出版社

9.《食品工艺学》夏文水,2011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四、机电院

1.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①《机械原理》高教出版社,第七版,孙桓②《机械设计》高教出版社,第八版,濮良贵

2.工程力学:①《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哈工大力学教研室,②《材料力学i》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单辉祖

3.《电路》高教出版社,第五版,邱关源

4.农业知识综合三(农业机械化领域):①《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哈工大力学教研室②《农业机械化生产学》,高焕文,中国农业出版社③《机械设计基础》,高教出版社,杨可桢

5.《农业机械学》中国农业出版社,李宝筏

五、经管院、人文院

1.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①《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②《传播学引论》(第3版),李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①高钢,《新闻采访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②曾祥敏,《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报道》,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农业知识综合四:①《农村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李守经,②《管理学》:湖南大学出版社,喻晓玲,③《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

4.《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王雅鹏

六、信息院、水建院

1.数电与数据结构:①《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②《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农业知识综合三(农业信息化领域):①《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②《数据库系统概论》(第4版),王珊、萨师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③《计算机网络》(第6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农业信息化导论》,马新明,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4.《水力学》吴持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5.《土力学》(第2版)李广信、张丙印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6.《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4版)、《混凝土结构设计》(第4版)沈蒲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7.《材料力学》i、ii(第四版)孙训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年考研报名时间及入口专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5

关键词:苏教版;化学教科书;配图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化学教科书的编制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充分体现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教材的可读、可理解及助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苏教版高中《实验化学》教科书的配图特点

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和表征方式是有所差异的,有些是偏于表象表征,有些是善于文字言语表征。教科书中的配图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阅读速度;可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影响学习者的非认知因素,激发其学习动机,促进整体记忆、想象和理解,增加动感,并可以表达那些用文字难以言状的空间和具体的细节。

1.苏教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实验化学》配图的类型、分布和数量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种教材,人教版图片总数48;苏教版图片总数56,差距不大。实验现象、实验仪器装置图片对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化学实验操作,分析化学实验现象,事后回忆相关实验过程及问题有很好的提示作用。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能大大减轻学生对实验过程、现象记忆的信息量。生产、生活插图包含生产流程图,呈现工厂、设备外观的图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原料或产品的插图,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社会生产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类图在两种教材中相差不大;模型、原理、归纳、分类方面的插图,为学生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归纳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提供了较好的学习平台,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理论知识的难度。这类插图在两种教材中数量相当,人教版和苏教版的数目都为11。人物插图具有提供榜样的功能,能激发学生献身化学科学研究的热情,人教版和有人物图像,而苏教版却未出现以人物为主体的插图。

2.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化学》配图特色

(1)配图形式和内容丰富

苏教版高中《实验化学》教科书共56幅配图,有照片34幅,占到60.7%。照片内容涉及广泛,有与化学联系紧密的日常生活照片,让学生直接感受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每一专题旁的醒目的照片,突出专题主题。许多有关最新科技的应用照片,如图1-6气象色谱仪的照片和文字说明,图2-7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照片等,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又提高了学习兴趣。配图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增添了教科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2)充分利用表格形式,促进师生共同提高

值得关注的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化学》教科书大量图表的应用,整本书共有表格44个,及时出现在知识内容之前或之后,增大了教材的可读性,提高了可理解及助学策略。对教师来说,教师可在备课,准备学案的过程中目标明确,既省时又省力,促进教师深挖教材。表格具有表述简练,线条清晰等特点,它对于培养学生归类、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大有益处;教学中可灵活变通,让学生结合表格,“看表说话”,要求做到:用化学语言描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语言简练。这样既训练了思维,又可培养创新精神。

(3)配图色彩搭配美观、清晰

在学习中,学生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脱节,即所学知识不能及时再现,因而不能完成知识迁移。教科书配图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它从学生的理解水平出发,直观地向学生传递了丰富的形象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促进知识的迁移。

(4)突出实验的教学功能,关注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

苏教版《实验化学》十分重视给学生提供基本的化学概念、原理,以及基本的实验操作知识,通过照片、装置图、示意图、表格等配图,创设应用情境,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实现知识的迁移。

(5)注重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应用

在专题的设置上,《实验化学》选取的大多是对实验操作技能有一定要求的研究课题,如,“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物质的定量分析”“物质的制备与合成”,这些专题中都包含着许多具体的基本实验操作程序。如,溶解、过滤、萃取、分液、鉴别、检验、滴定、倾析、称量等。加之清晰直观的配图,学生很易领会各项实验操作及应用范围。

(6)配图和栏目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苏教版《实验化学》将配图和栏目有机地结合,在科学编排配图的同时,注重栏目的设计,并使配图和栏目设计相辅相成。以“知识预备—课题方案设计—记录与结论”的形式展开,并将各知识性栏目穿插在课题的各部分内容中,使学生的知识目标和实验技能目标有机地整合在每一个课题中。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目标,更具有方向性,更利于自学。

二、启示

1.图、文生动化

苏教版《实验化学》教科书的一大特点就是可读性强。在语言表述上做到有的放矢,在确保知识的表述准确和严谨的同时,尽可能做到生动通俗、口语化,使得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2.丰富配图种类

尽可能地使教科书图片来源广泛、色彩丰富,吸引力强。阅读过美国高中化学教科书《化学:概念和应用》(Chemistry:Conceptsandapplications)便知:其配图形式和内容非常丰富。有数据类配图,如:表格、坐标图、直方图、饼图等,为化学概念和原理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持,还有非数据类配图,如,模型图和照片。

3.优化配图,加强图文的关联度

人教版《实验化学》在附录部分出现的配图是最多的,占配图数量的28.6%,虽然看上去是照片形式,但是由于纸质、配图的大小、颜色搭配、画面质量等问题,配图模糊不清,配图的视觉效果不理想。文字解释配图,配图提供表象,图文相互作用,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苏教版高中《实验化学》教科书不仅应用了大量的插图和表格,而且配有精美的图片,主题鲜明清晰的章节划分,尤其是在教材结构、实验课题编排和内容选择等方面都作了精心设计。整本教材的配图更是凸显开发符合实际的实验课程资源,使实验的教学功能在教学中得到更好的体现。

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化学变化的过程,仅用文本符号难以描述结构的空间关系和反应的动态过程,而配图恰好是表达空间关系和动态过程的有效工具。可以说,配图弥补了化学教科书文本表达的缺失,是化学教科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苏教版和人教版的配图各有其特点,它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延伸教材知识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具有潜在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张自强.例谈初中科学教科书插图在教学中的功能[J].教育科研,2011(09):172.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6

目前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共有6个版本。其中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本这两种教材的适用范围较广。将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图形与几何"内容进行比较研究,使教师对教材几何知识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编排合理从而使教材更适应学生的学习,进而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图形与几何作为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主要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有效工具。把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人们能更好的认识和描述空间生活并进行交流。由于小学生直观思维、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教科书的呈现要做到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图形与几何作为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主要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有效工具。教材中知识的呈现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的理解和掌握是极其重要。

1.小学数学教科书"几何与图形"内容比较

教科书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介,它的表述要恰当,其知识点的编排和设置也要遵循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因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特别强,所以对于空间与图形中有些部分难以理解。小学数学是基础,图形与几何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演绎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其他生活领域也能产生很多影响。小学数学主要包括认识图形的形状、测量、图形运动及其位置变换,把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人们能更好的认识和描述空间生活并进行交流。因此,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科学化、合理化和多样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证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数学实质的理解。因为即使是同一学段的学生,不同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背景、自身思维方式、数学活动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等都会有所不同。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可以选择一本更加科学的教科书,使得课程开展更为顺利,教学内容更为合理,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本研究主要从"设置的栏目"和"语言的趣味性""插图类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两版本特点主要从教材结构、内容分布、典型案例的分析进行比较。

1.1呈现形式

1.1.1设置的栏目

(1)人教版

小学数学人教版设置的栏目包括以下四部分:

①正文内容。此部分一般包括"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在下面的图片中找出这样的图形吗?""你能按照这种方法计算出来吗?"等这类的问题,还有安排一些例题,有利于理解数学知识。

②习题。此部分包括"做一做"和"练习"两个板块,,"做一做"一般是模仿例题,"练习"是例题的拓展和延伸。

③课后阅读。此部分不一定每一章都出现,其中会安排"你知道吗?""小思考"或"生活中的数学"中的一个内容。

④成长小档案。此部分是"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总结。

(2)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设置的栏目包括以下三部分:

①正文内容。此处内容一般安排了"说一说""找一找""认一认""做一做""量一量"和"画一画"等类似的栏目。

②练一练。此部分是练习题,内容一般是例题仿照,或是例题的拓展和延伸。

③整理与复习。此部分包括"我学到了什么?""我的成长足迹"和"我提出的问题"三个部分。

因此,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和北师大版虽然设置的栏目略有差异,但是都注重了知识内容的安排,均是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以及用了适合小学生的一些词语,比如,"找一找""画一画""猜一猜""试一试"等。并且将数学知识的学习系统的记录了下来,如"我的成长足迹"。注意到新课标要求的从小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如"我提出的问题"。但是北师大版相比人教版更加注重学生自己总结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材的特点是更加发散,而人教版的逻辑系统性比较强。

1.1.2语言的趣味性

很多研究都在探讨,教材中的语句是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是否能理解句子的意思?这就是要求教材的语言要科学,生动有趣,但又不失严谨。语言趣味性主要以具有人情味词语,以及相关的句子来考量,比如"小朋友们""太棒了!""小明""灵耳朵""小脑袋"等。经过对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统计分析发现,语言的趣味性都达到了50%以上,其中人教版是58.12%,北师大版是56.06%,相比而言人教版教材更有趣一些。

1.1.3插图的类型

本文所指的插图包括实物图、关系图和几何图等。插图是教材的直观部分,既是对知识内容的形象化解释和直观概括,也是对内容的补充和深化。通过插图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两版本"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各类插图数目如表2所示。

表2.人教版、北师大版不同类型插图数量

教材几何图实物图关系图总体

人教版244(48.70%)254(50.70%)3(0.6%)501

北师大版254(54.62%)209(44.95%)2(0.43%)465

从数量上看,总体图片的数量北师大版的插图比人教版多,这是由于北师大版比人教版多出了一个单元。北师大版实物图的数量比人教版多,而人教版教材的几何图数量比北师大版教材多。从类别上看,人教版教材比较倾向于使用几何图,北师大版教材比较倾向于使用实物图。两版教材在各种类型图片的比例分配基本相同,这些插图的利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1.2两版本的特点。两版本均采用从基础开始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的编排方式,都注重结合实际问题讲解每个例题,创设真实情景,尽可能的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内容都是以单元划分,虽然两版教材的单元内容是由不同的板块构成,但其中正文都是以例题的形式呈现。

1.2.1人教版特点。教材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完好的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联系实际。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过分强调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和严密性。注重学生的兴趣、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从认知规律、探究方便和需要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

1.2.2北师大版特点。北师大版教材体现生活化、活动化、问题化教学的特点。教材编排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数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学会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不是机械的套公式。因此教材总是出现情景图,然后分析数量关系,再进行计算。突出体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对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却忽视了知识应用能力,特别是解题能力的培养。

2.结论与建议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7

【关键词】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语文教材改革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代。从不同版本和特色的教材内容中,可以看出不同地区教育改革的侧重点,课程改革向前发展的动力十分强劲,对于未来语文教学发展提供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现阶段要将优秀地方教材之中的特点和创新点进行总结和归纳。长春版语文教材因为知名度较差,在业内很少得到关注。

一、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特点

(一)保持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从我国悠久的历史角度出发考虑内容编写的问题,在教材的内容上与选文的编写过程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发扬。首先,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古代作品中有:《古代神话六则》、屈原的《国殇》、选自《晏子春秋》的《晏子使楚》、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等,现代作品有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余光中的《乡愁》、光未然的《黄河颂》、贺敬之的《回延安》等。其次,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加入了很多提高初中生道德素养的课程内容,其中主要体现了初中生尊老爱幼、团结、拼搏、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积极向上、乐观人生、重义轻利等良好品德,保持了孔子的儒家道德,行为规范教育,课文有《论语八则》《论语九则》。

(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容编写与设计理念,从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学习兴趣入手,选一些关于学生真实学习需求的内容进入课本,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地学习积极性与发展动力。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通过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帮助许多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动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很多学生学会如何使用独有的学习方法,学生们大多数都建立了一种灵活的学习思维,在尝试中学会了一种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

(三)选文体现时代精神和科学精神

教材的选文内容要体现时代特点,反映时代进步和科学精神,体现多元文化,架起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生命、学生与生存、学生与世界的桥梁,帮助学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内容的选择上不仅具备民族性与典范性,而且具有浓郁的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如无私、坚强、友爱、宽容、敬业、诚信、热爱科学、治学严谨、尊重环境、保护环境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现代的先进理念。

二、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对策

(一)完善助读系统和课后练习系统

现阶段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已经解决了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但是在学生后期或者是课堂下的复习方式上还存在一定不足,一些学生只能在课堂上保持集中精力和较强的学习动力,离开课堂就无法独立完成语文作业和学习任务。

对此,作者建议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完善语文教学内容的后期助读系统和课后练习系统,语文教学的导读系统是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建立一种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让学生掌握学习重难点,而助读系统和课后练习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在书本之中加入总结和归纳部分,让学生在课堂下面,通过自我的独立学习,认真分析知识的要点。

(二)加强校本教学、研究、进修一体化和制度化

在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过去的设计理念与编写经验来看,语文教学内容渗透进入一些道德思想,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爱国情操就已经是最主要的教学重点了,然而这种思想时过境迁,随着经济发展和地区文化发展的独特性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地方性差异和地方文化需要在内容之中得到体现,让更多的人掌握到本土风情的知识和文化。

因此,在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加强校本教学理念,从研究性教学内容入手,在内容中加入本区域的文化知识,结合地理优势给出教学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了解本土文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自我研究能力,设计一些练习题和拓展训练,帮助学生锻炼发散思维,扩展学生见识,让学生自我研究与深入探索,提高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进修一体化的发展稳定性。

(三)提高教师自我素养,保持现代化教学能力

时代是不断前进和变化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手段也要与时俱进,保持一定的前进动力,提高学生的同时,教师也要跟上时代节拍,保证自身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能力不会被社会所淘汰。长春版语文教材内容的设计传统过程中的确是采取了一层不变的办法,教师自我的培训与提升自然也变得少了很多。

未来,长春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师队伍要抓住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所提供的锻炼与积累的平台,不断充实与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体系,促进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在积极向上的校本研究的大环境下,主动和同仁合作,并积极开展个人行动研究。在课堂上,多多观察自己和学生的反馈;课后,及时把授课过程整理到自己的教案上,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或教学方法,这样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指导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赵丽芳.浅谈语文教材的编写应注重继承传统[J].科教文汇,2009(17).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例题编写特点

0.引言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开展教学、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资源【1】。教材特点是指教材中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者具有一定的优势之处。例如内在的编写特色、外在的包装特点等。小学数学的例题编写特点主要体现在数学内容、教学活动、问题设计或图文呈现等方面。教材例题编写特点决定着教材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人教版、西师版与苏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例题进行分析。

1.研究方法

主要根据教材的知识领域、情境倾向、情境类型、有无插图、有无点拨、启发方法、思路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2】。其中知识的领域方面要将教材内容分为不同的部分,分别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其他。情境倾向分为农村、城市与中性。根据不同的地域空间分析教材中是否涉及到相应的情境。情境类型主要分为生活情境、数学内部情境与动画情境。插图主要是看教材中的例题有无设置相关的图像。点拨主要是例题当中是否有点评或提示等内容。启发方法体现在教材是否涉及到关于思考方面与探索方面的方法。思路方法是指例题中有无出现多种解决思路或方法。

2.例题编写特点探析

2.1知识领域

在三个版本当中,人教版的例题共有321道,西师版共有395道、苏教版有332道【3】。再进一步对其中的教材中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统计,最后计算其概率,得出这三个版本知识领域的比例为6:3:1。

2.2情境倾向

接着进行情境倾向的分析,这三个版本的教材例题中,人教版的中性情境倾向最高,占据总例题的91.6.6%,西师版达到80.4%,苏教版占有93.5%。因此,这三个版本的小学数学例题适应不同地区的文化,其中农村地区的教材也适应与城市的教材,从而为城乡教学提供了公正的情境基础。

2.3情境类型

在三个版本进行情境的设置分析中,生活情境类型占有63.2%,人教版占有62.2%,西师版占有63.6%,苏教版占有62.0%。从而表明,这三个版本中的例题在设置生活情境方面,能够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到数学知识,符合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互结合的教学体系。

其中属于内部情境类型的例题比例为31.1%,其中人教版占有30.8%,西师版占有29.2%,苏教版占有33.1%。从数据中可以发现内部情况类型的例题少于生活情境。其主要是由于生活情境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在生活情境例题中需要将其转化为数学内部情境。因此,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2.4图文并茂

在图文并茂的分析中,对三个版本的小学数学例题进行比较。含有插图的例题占总数的66.5%,其中人教版占有64.3%,西师版占有67.3%,苏教版占有67.1%。通过数据的对比,三个版本的数学例题中都重视图文的设置。在教材中设置图像与文字相结合,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内容,从而更好实施数学的解题,因此,图文并茂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一定的帮助。

2.5解答点拨

在对小学数学例题点拨方面进行分析时,得出点拨的例题占有总例题的22.1%,其中人教版的占有20.6%,西师版的占有26.2%,苏教版的占有17..6%。另外,在例题中涉及到点拨方面的一般是采用点评的形式,其中采取的语句形式多数为陈述句。在数学例题中设置点拨,能够为学生的解决提供思路方向,对学生掌握知识点有着一定的帮助,同时对教师的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2.6启发方法

在对三个版本的多元化的启发式分析中,发现人教版的启发方法主要为绘图与寻找,西师版的主要以寻找模式与解决问题,苏教版以寻找模式与绘图居多。从而表明,寻找模式与绘图这两种方法使用最多。在数学例题中设置启发方法能够锻炼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更加快速的解决问题。

2.7解决思路

在三个版本的数学例题中,其中有2种解题的思路方法占总例题的14.2%,3种解题思路方法占有3.3%,4种解题思路的占有0.81%,总共占例题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人教版的解决问题方法占有15.2%,西师版占有17.5%,苏教版占有22.1%。思路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一定帮助,能够提升学生的解决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为学生提高良好的教学材料,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能够对其中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4】。因此,在对小学数学例题编写时,要全面彰显编写的个性化特色,适当的提高含农村情境倾向的例题比重,增强例题的动画情境,适当的增加例题的提示点拨,制定出优良的小学数学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提升小学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宋乃庆,宋运明,李欣莲.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编写特色探析――以西师版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80-85+183.

[2]宋运明,李明振,,宋乃庆.小学数学教材例题编写特点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02:47-51.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9

关键词:对话教学方案地理教学教学策略

对话教学方案(笔者所在学校称之为对话单)主要由课前对话、课堂对话和课后对话三部分组成,课前对话关注学生的预习,课堂对话关注自主、合作学习,是对话教学的主要环节,课后对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对话教学方案与其他地区的导学案、活动单等学案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的发挥,注重学生活动、问题探究、小组合作、相互质疑、课堂反馈等。但较其他方案,对话教学方案以下两方面的特点更鲜明。

一、利用对话教学方案开展课堂教学的特点

1.教学主体间关系更加平等、和谐

对话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从属关系,因为对话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建构者,教师由原来的知识讲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引导者。

2.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保证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需要学生真正参与地理教学,从发现、提出地理问题到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等不断丰富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笔者认为某些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参与度高,但思维深度低;(2)思维深度大,但参与度低,教学成为教师和少数优秀学生的事;(3)讲授太多,留给学生学习时间、空间少;(4)注重多媒体展示,缺少学生思维训练等。

二、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

1.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高效课堂不仅要求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吸引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同时还要结合不同学情,设置某些有思维深度的问题,让基础好的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这样课堂教学就可以做到既学生全员参与,又各有所得。

2.三维目标实现度

新课程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三个维度划分不仅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而且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因此,高效课堂不但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三、利用对话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1.依据课程标准编制对话教学方案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开发、实施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试题命制的依据。课程标准不但明确说明高中地理的主要教学内容,还对相关知识点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提供参考建议。高中地理不同于初中地理,其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更高,注重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高中地理弱化关于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等感性知识的识记,强化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原理、规律及人地关系的理性分析。

要求教师研读课程标准,分析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要求,列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分析哪些内容处理简略,哪些内容重点处理,并思考相关问题的合理处理方式。笔者认为本节内容如果采取对话教学方案,首先应该采取生本对话形式,要求学生总结区域差异比较的要素有哪些,每一个要素从哪些方面分析,明确表示不需要说明各要素差异特点。如此对话设置大大降低对话难度,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总结相关结论。

2.编制对话教学方案要关注学情

地理知识是系统知识,虽然分为自然、人文、区域地理,但是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其中自然地理是基础,人文地理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明显,从而形成不同区域特点。初中学生学习地理时,由于地理知识比较简单,感性、显性材料偏多,地理学习侧重识记。高中地理更强调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探究,侧重利用地理原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对学习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编制对话单时考虑学生思维方式转变和地理教学内容的变化,通过设置难度适宜的问题探究、规律总结、地理策略、措施分析等,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3.设置合理对话材料

现在地理教材采用一纲多本,由单一人教版变成四个不同版本,不同版本内容各有千秋,受教材版本的变化,教师也由原来的教教材逐渐变成用教材教。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不同之处就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选择性更强,改造教材的机会更多,对话材料的来源更多样,如其他版本中更加典型的地理案例、专业地理杂志的地理图文、近期发生影响力较大的地理热点事件等。现以地理热点事件为例展开分析。

地理热点事件是地理教学中材料的重要来源,符合新课程对地理教学的要求,关注热点就是关注生活,只有关注生活,才能真正学以致用。地理热点是大型考试重要的取材来源,如2013年江苏地理试题中地理热点很多,如芦山地震、新领导人出访非洲、滇池污染、南沙设市和北方沙尘暴等。

4.选择合理的对话方式

课堂对话主要有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和学生自我对话四种形式,不同对话形式适用不同知识特点,教师在编制对话教学方案时要做好对话方式选择的预设,确保课堂对话的合理性。对于文本信息量大、知识难度低的知识点,应适合选择生本对话,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自主构建相关知识。对于知识难度较大、知识结构不良、开放性较强的知识,可采用生本对话和生生对话相结合的方式。

编制对话教学方案除关注以上几个方面外,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如果课堂都跟着预设实施教学,没有生成的内容,即使教学再流畅,也不能算一节优秀课,因为预设的是基础知识和技能,而课堂生成是对基础知识的提升和学生情感的升华。

如何利用对话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仍需要在日常对话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教学经验,反思教学方式。希望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对话教学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提升,丰富对话教学的理论内容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蒋振远.新课程背景下适时施教的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刘兰.地理教学案例分析[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32-39.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10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材问卷维度

本文主要就新课程标准视角下的各版本小学英语教材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提高师生认识和使用教材的水平,并向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城乡小学及教材编写单位提供改进建议。本次调查的主要方式是在赣州34所中小学大面积发放调查问卷及进行课堂观察、访谈等,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看法和态度,其中,对部分初一学生发放问卷是考虑到他们在结束了整个小学的英语课程后可能对小学英语教材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一、调查分析的小学英语教材种类

在调查的34所赣州各中小学中,共有五种不同版本的小学英语教材被使用,现对这五种小学英语教材做简要的介绍。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加拿大Lingomedia国际集团合作编写的一套全新的小学英语教材,2003年出版。整套教材共8册,每学期一册,供小学3~6年级的学生使用。

2.小学《新标准英语》是由外研社和英国麦克米伦公司联合编著的一套小学英语教材,2004年出版。整套教材共8册,每学期一册,供小学3~6年级的学生使用。

3.《新版小学英语》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新加坡泛太平洋出版有限公司在原教材《小学英语》(newprimaryenglishforChina)的基础上,重新编写的一套小学英语教材,2002出版。全套教材共八册,每学期一册,供小学3―6年级的学生使用。

4.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著的《牛津英语》是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和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在牛津英语教材(englishFirst),(ontarget)和(oxfordenglish)的基础上合作改编的一套教材,1999年出版。教材共八册,供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的学校使用。

5.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与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合作出版的小学英语教材,2001出版。整套教材共八册,每册教材分为六个单元。

二、对各版本教材使用现状的问卷调查

笔者主要在赣州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小学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考虑到小学生对教材的认识有可能不够深刻和全面,还在个别初中进行了问卷调查,为的是得到更加全面、客观的数据。调查在赣州城乡34所小学、初中进行,样本为赣州城乡34所小学和初中的学生,最后进入统计分析的有效样本总数为256名。

按照《英语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的设计要求,调查问卷以总体印象、知识与科学性、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认知与心理规律、编制技巧与工艺水平等五个维度为出发点,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计。

表1从不同角度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了汇总,给出了学生对各版本教材的总体评价情况,其中对教材看法栏目下的知识、文化、规律、编制、特色各列的数据分别是学生对被评教材在知识与科学性、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认知与心理规律、编制技巧、特色等5个维度的评分,最低为1分,最高为5分,得分越高表示学生评价越高;总分列的数据为各维度得分之算术和,最高为25分。

从表1可以看出,赣州城乡各小学对五套小学英语教材的评价均为良好,教材印象算术平均分为3.37,广大师生对各版本教材的认可度处在中上水平,各套教材在不同的方面,各有长短。

在知识与科学性维度维度中,五套教材的平均分为3.78,各版本教材所得的多是良好的评价,说明教材在对知识内容的选择、组织合理,指导思想先进,内容科学性、发展性较好,师生满意度较高。在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维度中,五套教材的平均分为3.52,为所有维度中得分偏低的项目,说明师生对教材中体现的思想意识培养、道德品质塑造、各种文化的融汇等方面还有更高的期待,教材在这个项目的设计上可以再做努力,让师生更加地接受和认可。在认知与心理规律维度中,五套教材的平均分为3.67,各版本教材所得的多是良好的评价,说明各教材各章节、单元规划较合理,重点、难度把握得当,让学生有学习兴趣,并能循序渐进地进行英语学习。在编制技巧维度中,五套教材的平均分为3.85,为所有维度中得分最高的项目。各版本教材得分均较高。说明各出版社在教材的基本编写、印刷上都做得较好,对教材各种成分的安排及区分均较明确,师生满意度高。在特色等维度的评分中,五套教材的平均分为3.74,每套教材在此项得分相对其它项来说标准差较小,说明广大师生认为各版本教材均有较明显的特色。

三、对各版本小学英语教材进行问卷调查的结论及建议

对一套教材要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需要有对教材本身的大量分析以及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本文对各版本教材的使用现状总结只是根据教材在赣州地区各小学的使用现状中反馈的数据进行的,反应的是教材在赣州地区使用情况的一个侧面,且不同地区的使用群体对同一套教材的评价也是有差异的。本文并不是对教材的整体进行分析和评价。

调查中,广大师生对人民教育出版社的《pep小学英语》印象较好,这套教材在赣州地区小学的选用率也比较高,进行问卷调查的34所学校有20所选用过此套教材。从各维度分析结果来看,《pep小学英语》各项设计均较合理,标准差小,没有明显的缺陷,是一套很全面的、广受欢迎的教材。其中编制技巧维度是此套教材在调查中得分最高的一项,也是这个调查维度中五套教材得分最高的一套,说明《英语(新标准)》文字流畅,插图生动,章节清楚,各成分区分明确,版面美观,编排科学合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小学《英语(新标准)》也是一套选用率较高的小学英语教材,进行问卷调查的34所学校有15所选用过此套教材。师生对此套教材的印象较好,从各维度的分析结果来看,小学《英语(新标准)》标准差较大,即教材在各维度的评价结果有较大起伏。在知识与科学性得分4.25,为此维度五套教材中得分最高的一套,说明该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安排上科学合理,被广大学生的接受和认可。编制技巧和特色维度中,教材的评价得分均在4分左右,得分较高且均匀。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维度是此套教材在调查中得分较低的一项,教材在这个项目的设计上可以再做努力,让师生更加地接受和认可。

进行问卷调查的34所学校有13所选用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版小学英语》,师生在此套教材总体印象上的给分相对不是很高,各分析维度分值的标准差较小,得分无很大的起伏,说明这是一套比较均匀、全面的教材。在编制技巧和特色这两个维度中,其它几套教材相对来说获得了更高的得分,这也意味《新版小学英语》可以这两个项目上再做努力。此外,调查中学生多次提到课文中有些意思不好理解,出版社可就此提议做一定的了解和分析。

上海教育出版社的《牛津英语》是一套在发达地区使用率较高的教材,但在赣州地区的选用率相对较低,调查的34所学校有5所选用过此套教材。师生对此套教材的印象属中上水平,从各维度来看,《牛津英语》标准差较大,即教材在各维度的评价结果有较大起伏。按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分别是编制技巧、认知与心理规律、特色、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知识与科学性维度。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和知识与科学性维度是此套教材在调查中得分较低的两项,也是同纬度中得分较低的教材。调查中学生也多次反映此套教材难度较大,不易吸收。出版社可以在这两个项目的设计、安排上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做出一些调整,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孩子对英语学习的不同定位和要求。编制技巧维度是此套教材在调查中得分最高的一项,为4分,说明《牛津英语》编排科学合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小学《英语》在赣州地区的选用率相对来说较低,调查的34所学校有6所选用过此套教材。师生对此套教材的印象属中上水平,从各维度的分析结果来看,各分析维度分值的标准差较小,得分无很大的起伏,教材在在知识与科学性、编制技巧、特色维度中,教材的评价得分均在中上水平且较均匀,说明这是一套比较全面的教材。在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和认知与心理规律这两个维度中,其它四套教材相对来说获得了更高的得分,这也意味《新版小学英语》可以这两个项目上再做努力。此外,调查中学生多次提到单词难度过大,出版社可就这个提议做一定的了解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