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十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十篇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1:46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篇1

诱导灌浆施工技术同样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筑施工最常采用的技术之一。诱导灌浆施工技术的原理表现为:在施工的过程中,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筑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以及相关的要求,创造条件设计不但能够挡住泥土侧压力,又能够起到防渗漏作用的灌浆帐幕工程,同时设计控制浆液流动的防护工程,这样既能够控制灌浆施工的质量,又能够有效的对水利水电基础工程进行加固,该项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筑施工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实践应用和发展,还开发了许多全新的诱导灌浆技术,例如电渗化学灌浆施工技术等。

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筑灌浆施工控制的有效措施

(1)工程费用控制措施。

基础灌浆施工费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做到净效益最大化,尽可能的降低是灌浆施工和其他工序的费用,同时尽可能的降低负效益。因此,应该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以及自然规律,综合考虑施工控制工艺以及方法,对整个灌浆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结合最优化原则,尽可能的减少负效益,寻找最理想的运用方法,有效的控制工程费用。

(2)环境效益控制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效益控制措施应该重点考虑以下几种因素:控制生产和生活污染物、有害气体、施工飘尘、污染带等的排放,防止对地下水、环境等造成影响;控制施工机械、爆破、运输等机械的噪声,避免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少的破坏周边植被景观,同时还应该考虑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长期对邻近建筑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

(3)质量控制措施。

灌浆质量要素包括灌入能力、强度以及可塑性,质量控制目标应该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性质以及设计施工要求而定,控制措施主要表现为:首先,根据吸渗反应定理、劈裂判别定理、劈裂定向定理等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目标;其次,根据制定的质量控制目标选择合适的灌浆材料,然后预测与协调材料性质、地质条件以及施工技术三者的关系;再者,当灌浆施工结束之后的28天内,重视后期的养护工作,全面的重视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认真的做好压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工质量合格之后才算过关。

三、结语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篇2

关键词:现代建筑理论;水利水电;建设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工程复杂、工期长且建设性强的工程。在对其进行建设时,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使用功能外,还要提高其艺术性,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能够技术与艺术同行。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家对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视度更高,加大了投资力度,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更高,这给水利水电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对其进行建设时,应该重视现代建筑理论的应用,将理论与实际结合,选用先进的施工材料与合理的施工技术,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造福于人类。

水利水电工程

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我国的建筑设计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设计理念,加强了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的使用,使得建筑设计不再局限于功能型,实现了艺术、功能、技术相结合的形式,这在水利水电领域中是一次飞跃。在对建筑进行设计过程中,加强了对外观与环境关系的探讨,提高了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关系着社会的发展与安定,其主要的内容就是配套设施的使用与保护。

水利水电工程除了要对相应的设备进行保护外,还要重视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的协调,这无非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与物力,国家对此也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是由于建筑理论知识匮乏,在进行建设投入时,只考虑对功能与质量的投入,忽略了水利水电建设的艺术性,使得很多水利水电工程外观不完美,与周围的环境无法协调发展,无法满足人们精神上的要求。因此,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建设时,要将现代建筑理论与建筑技术相结合,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增强其审美性。

现代化建筑理论对水利水电建筑的要求

在现代建筑理论中,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各个建筑以及各个地区制定的标准也不同,虽然标准很多,但是主要的标准有三个,其它都是在此基础上延伸的。

首先,水利水电建设的观念要改变。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工程的设计观念也要有所改变,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设计观念中,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一切建筑设计都要围绕当时人的观念进行,这样才可以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地变化着,技术创新的同时与人的观念保持一致,这样才可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将建筑理论融入到建设中,在提高建筑技术的同时,增强其艺术性,使得水利水电建设理念与时俱进,达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满足现代人的审美理念。

其次,技术与设备要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要求严格,工程复杂,技术性强,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引入先进的设备与技术,这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新理论以及新技术的引用是多方面的,包括质量监测上、数据分析上、信息通讯上、污水治理上以及施工安全监督等方面。在现代建筑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先进的技术,使得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提高工程的质量、功能的同时,使得水利水电工程更具艺术性。

最后,水利水电建设要具有现代化管理手段。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引入现代建筑理论,可以促进水利水电建设的发展,但是除具有良好的建筑理论外,还要具备相应的现代管理手段。通过现代的管理手段对工程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对传统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对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培养,培养出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并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借鉴其管理经验,提高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能力。另外,还应该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相应的管理软件,使得管理资源以及管理信息能够得到共享,能够及时地得到有效信息,为水利水电建设中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使得各项决策都能够正确进行。

现代建筑理论在水利水电建设中的应用

(1)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除了对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最大限度的提高和保证外,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应用中现代的建筑理论还应该重点关注工程建设的安全性问题。安全性与质量问题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是同样重要的,所以,要重视安全性问题,在各项工作的进行过程中要将建设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组织,要构建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增强工作员人主动、自觉执行相关制度的意识,如果有必要可以适当的采取强制性措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以以往的事故教训来教育人,以有利的制度约束人,以奖惩制度来激励人。要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心中形成安全与质量同等的观念,要真正做到安全生产。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等方面知识的相关培训。

(2)提高技术含量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现代建筑理论的应用,要不断提高其技术含量,进一步加强对新技术的使用,为水利水电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技术性,一般来说,需要对以下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进一步加强:

1)辅助设计CaD技术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计算机辅助技术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的最终效果,在施工过程中其能够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参考。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运行,为了确保其准确定,立完整、直观、精确的数字化模型,需要利用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技术,对于这些计算上的难题,只需要对点坐标的查询功能进行简单的执行就可以完全解决,对于工作量和工作的强度能够起到极好的缓解作用。

2)GpS定位技术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一些测量工作,需要借助相应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技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而传统的测绘技术不仅缺乏测量精确度,同时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对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的需求来说已经无法满足,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应用定位技术,其高效率、高精度、高速度的优势要充分发挥,实现真正的动态定位。所以,在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建设的效率,就必须要加强对GpS定位技术的进一步应用。

(3)GiS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

随着逐步数字和和自动化的测量数据处理以及数据采集。利用GiS技术或者是数据库技术构建信息系统或者数据库,是从事测量工作的工作人员最好的管理和使用长期收集和所积累的大量的数据与信息的方法。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能够将庞大的测量信息和数据科学地进行储存,并且构建起三维的数字地形的模型,不仅大大提高了测量数据的合理利用率,也极大程度减少了重复的人力劳动,此外,对于实现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服务及管理也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视度也逐渐提高,其是国家主要的经济产业之一,很大程度上水利水电工程影响着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的安定。因此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现代建筑理论在水利水电建设中的应用,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现代建筑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使得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工程能够安全进行,最后达到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罗建平.现代建筑理论在水利水电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2(08).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篇3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各项基础设施内容的建设必须从长远的角度来出发,要确保各项工作的执行都能够得到预期的效果,减少各种缺失与不足。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应从实践、创新两个方面出发,在基础和拓展工作上更好地完成,将地方的建设向前推进,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文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实践与创新展开讨论,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实践;创新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作为各个地方的重点内容,既要在实践上遵从客观的限制条件,又必须在创新上积极的开拓,要将自身所具备的资源充分的利用,在各个方面更好地发挥出来,保证在未来的建设上取得足够的支持。

1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分析

1.1总平面设计

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设计方面的内容是不容忽视的,同时产生的影响比较突出。在现代化的建设中,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一定要在各个方面都符合标准,否则很容易在最终的施工上或者是在运行上表现出较大的问题。一般而言,总平面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首先,在总平面设计当中,要结合客观实际来完成,施工场地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有些细小的内容不易察觉,应进行积极的考察,确保总平面设计符合国家的相关规范。其次,对于总平面设计而言,应该将水利水电工程的目的、功能等更好地体现出来。现阶段的很多地方都将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作为主体内容来对待,可是总平面设计往往是出现了经验作业的现象,必须要得到彻底地杜绝,一定要按照科学的标准来设计。

1.2平面设计

我国的国土面积比较辽阔,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当中,有效完成了总平面设计的工作以后,还必须在平面设计上积极的努力。现如今的国家发展迅速,平面设计工作是总平面设计的分化处理,要将每一个组成部分良好的设计。第一,在平面设计中,需要将水机设计、水工设计、电气设计等较好的完成。每一个部分的设计都应该以总平面设计为基准来开展。值得注意的是各个地方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还需要充分遵循地方的需求,所以允许在某一个平面设计上将工程的特性更好的展现,一方面是为了对现实工作的情况和问题有效应对,另一方面也是对社会做出满意的交代,减少错误的设计和过于平凡的设计。第二,平面设计的所有内容都不可能一次成型,而是要进行多次的推敲和分析。

1.3造型风格设计

除了上述的两个设计方面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工作还必须在造型风格设计上有所努力。从实际上看,造型风格设计是为了更加符合当地的自然情况,包括气候情况、风向、山势等等,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能够得到切实的施工。以往的很多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虽然在表面上特别的宏伟,但是在造型风格上还是有所欠缺,部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弥补。建议在造型风格的设计工作中要坚持大胆的创新设计,不断地挑战一些新的形态、新的风格,也可以与世界上的成功案例积极借鉴,更加符合我国的文化传统。

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的实践与创新

2.1加强协商、融合

在当前的工作当中,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所涉及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应该与业主进行良好的协商,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首先,任何一种设计方案或者是设计思路都不是设计师单方面可以决定的,应该与业主和其他工程参建单位进行充分的协商处理,特别是在某些敏感的设计上或者是空间的安排上,要积极的考虑到日后可能造成的影响。其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必须将建筑工程的设计理念、方法、技术等有效的融入,要从材料管理、技术落实、方案编制、突况、内部隐患等多个方面来解决,要促使整体的设计具备较高的可行性,能够对现实情况做出良好的把控。

2.2积极考虑多项因素的影响

很多地方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原因在于设计师将设计的实践工作、创新工作良好地融合在一起,将多项敏感的因素良好把控,按照因势利导的方式来解决。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而言,现下的数量较多,我们的实践目标、创新目标都必须将数量和质量进行双重提升,绝对不能在单一方面得到巩固。第一,建筑师应该充分利用周围山、水、林、路等有利环境条件。水工建筑物离不开山、水、林、路及民居。而且今后治水必然走治水与治理环境相统一之路,使水工建筑物能与天、地、水和谐统一,为人们生活创造良好条件。第二,建筑设计应妥善处理好建筑艺术与结构、材料和经济指标之间的矛盾。任何建筑都离不开建筑结构和材料,因此在做建筑艺术设计构思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合理性,材料的性能指标,经济条件的可行性。以此保证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以及建设期、运行期经济指标的合理性和当前的经济承受能力。第三,建筑设计应考虑施工技术,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建筑设计的实现离不开施工,因此在做建筑设计时就应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难易程度。在确保建筑艺术美的前提下,采取一定的结构措施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施工又反过来全方位地保证建筑设计美的实现。

2.3加强创新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的创新,并不是仅仅在理论上创新,还要积极的从实践出发,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甘肃省作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典型省份,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首屈一指的。甘肃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设计提出了较多的想法,同时在执行效果上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肯定。例如,甘肃白龙江沙湾水电站工程是当地的重点工程,根据2011年贯标计划要求,2011年11月10—13日和11月20日,由局贯标办组织的内审组对甘肃白龙江沙湾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进行了内审检查。内审组一行3人,根据iSo9001、GB/t24001、GB/t28001的标准逐条对项目部进行了审核。在内审检查期间,项目部克服各种困难,积极支持配合内审检查,体现了项目部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三标一体”管理工作已纳入了该项目部的工作日程中。

3总结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篇4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水电站;选址;总体布置;主要建筑物

abstract:waterconservancyandhydropowerengineeringdesignoftheprojectlocation,engineeringoverallarrangementandthemainbuildingsinthewritingprocessshouldbeseriouslyininvestigation,exploration,test,study,obtainreliablebasicmaterial.Designshouldbesafe,reliable,andadvancedtechnology,combinedwiththeactual,savinginvestment,payattentiontotheeconomicbenefit;alsoshouldhavetheanalysis,argumentation,havethenecessaryproject,andhaveaclearconclusionandsuggestion.throughtheGuXinghydropowerstation,thefeasibilitystudyreportoftheconstructionofthelocation,theengineeringtiZongarrangementandthewritingofthemainbuilding,themoreobjectiveandcomprehensivetoeachandeveryoneofthemaincontentandthedepthrequirementsexpressioncomesout.

Keywords:waterconservancyandhydropowerprojects;Hydropowerstation;Location;theoveralllayout;themainbuilding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尤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写中,将根据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区域综合规划或水利水电专业规划的要求,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调查和必要的勘测,在可靠资料的基础上,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要求中进行工程选址、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的确立及编写尤其重要,以下谈谈古兴水电站应如何工程选址、工程总体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1工程等别和标准

1.1工程等别及建筑级别

古兴水电站以发电为主,总装机容量为5000kw,校核洪水位时的总库容为588.12万m3。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工程属Ⅳ等工程,小(Ⅰ)型规模。电站的永久建筑物(拦河坝、泄水建筑物、厂房)均按4级建筑物设计,导流围堰等临时工程按5级建筑物设计。

1.2洪水标准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规定,电站建筑物的洪水标准如表1所示。

表1洪水标准

建筑物设计洪水重现期(年)校核洪水重现期(年)

拦河坝、泄水建筑物、厂房30200

1.3设计基本资料

水文气象

古水河流域自上游至下游主要气象参数为:多年平均气温20.8℃~20.7℃,最高气温39.1℃~39.4℃,最低气温-3.9℃-4.2℃.多年平均相对温度81%,多年平均风速0.9~1.1m/s,最大风速13~5.3m/s。

2工程选址

古兴水电站坝址的选择受下游蒙坑电站正常水位的制约,没有较多坝址作比较,考虑到上游已建成的大良水电站坝址、梯级电站的水位衔接等,选择上坝址和下坝址两个方案比较。上坝址位于下距旧电站100m上游,下坝址位于上坝址下游50m。

2.1上坝址方案

2.2.1地形、地质条件

坝址河床呈不对称的“U”型。河流呈“S”形急转弯后再折向Sw,河道弯曲。坝轴线走向取205°。河床砂砾石层厚约4m,左岸为土质岸坡,右岸为浅部发育强风化岩。

2.1.2工程型式、布置

上坝址方案拟于竹黎村正对面河段修筑拦河坝,并在河床上处布置厂房及附属建筑物,属河床式开发方案。厂房布置在河流左岸,拦河坝布置在右岸。

2.2下坝址方案

2.2.1地形、地质条件

下坝址位于上坝址下游约50m处。下坝址河床呈不对称的“U”型,左岸坡角45°~55°,右岸坡角约5°~25°。坝轴线方向为285°,河床宽约75m。枯水位67m时,水面宽约40m,水深1~3.5m。

2.2.2工程型式、布置

工程在河左岸筑坝挡水,河床的右岸布置厂房和附属建筑物,属河床式开发方案。

2.3坝址比较和方案选择

上坝址河床相对宽阔,有利于布置厂房等建筑物,上部松散覆盖层厚度不大,河床基岩埋深较浅,基岩面较平坦且较容易开挖。下坝址右岸河岸边强~弱风化基岩,开挖量大,工程投资大,而且厂房布置接近原来的公路,升压站的布置比较困难。

综上所述,上坝址优于下坝址。建议选择上坝址。

3坝型选择

坝址处河面较窄,正常蓄水位50.1m时,宽度为60~65m,而洪峰流量相对较大,设计洪水洪峰流量2473m3/s。校核洪水洪峰流量3495m3/s,洪水宜从河床渲泄,因此,挡水、泄水建筑物采用重力式。坝体采用混凝土型式。

4枢纽布置选择

本电站水头较低,选定坝址处没有引水或其他布置的地形条件,所以厂房采用河床式布置。枢纽为河床式电站,由拦河坝、厂房、升压站等建筑物组成。

4.1.1拦河坝

拦河坝由溢流坝、非溢流坝组成。河床绝大部分被溢流坝及河床式厂房占用。

(1)、溢流坝

1)溢流坝布置

溢流坝全长50m,设5扇弧形钢闸门,闸门的尺寸为:10×8m(宽×高),堰体为weS标准剖面的实用堰,堰顶高程为42.50m,堰高8.5m,上游堰面曲线采用椭园方程:

2)泄流能力

闸门全开后,冲沙孔拉开泄洪,冲沙孔的泄洪能力用闸孔出流公式计算,根据上述计算表和冲沙孔泄洪计算成果点绘出古兴电站坝上Z~Q关系曲线图。

本水电站为径流式水电站,根据电站的坝上Z~Q关系曲线图查得,设计洪水位为52.30m,校核洪水位为54.80m。

4.1.1.1坝顶高程

坝顶高程的确定,是在各种运行情况水库静水位加对应风浪高程和安全超高中选取最大值。

坝顶至水库静水位的高度的计算公式为:

Δh=2hL+ho+hc

表2坝顶高程计算成果单位:m

上述成果表明,坝顶高程由校核洪水位控制,定为56.30m,最大坝高22.70m,坝顶长度62.00m。

4.1.1.2消能设计

根据下游水位较高的情况,采用底流式消能。根据计算,消力池的长度为30m,护坦的长度为10m,堆石防冲段长20m。岸坡采用护坡处理,其护砌长度29m,护坡顶高程为10年一遇洪水位。

4.1.2厂房及变电站

4.1.2.1厂房布置概述

厂房布置在河床右侧,装机2台,总装机容量5000kw,为河床式厂房,其主要尺寸(长×宽×高)为23.7m×19.5m×16.5m,其安装高程41.20m,水轮机层高程44.225m,发电机高程48.7m,尾水管底高程34.91m,屋顶面高程65.20m,设50t/10t桥式吊车1台,厂房进口设防洪门。

进水口设拦污栅及检修门各1道,门机启闭。各设快速主闸门1道,固定式启门机启闭。

稳定计算

上游底板高程37.14m,下游底板高程33.41m。假定滑动面为厂房基底面。根据地质报告,取f=0.45。

计算公式:k=

抗滑抗倾的稳定计算成果如表3。

厂房地基面上的垂直正应力(计入扬压力)控制(按材料力学公式)。

σmax≤2500kn/m2σmin>0

表3厂房整体抗滑稳定性计算成果表

4.1.2.2升压站

升压站布置在室外,高程53.00m,面积为25m×18m,安装1台主变压器,主变容量为6300kVa,35kV出线1回。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的工程选址、工程总体布置及主要建筑物是编写过程中主要体现建筑物和工程布置的一项主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应认真进行调查、勘察、试验、研究,取得可靠的基本资料。设计应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密切结合实际,节约投资,注重经济效益;还应有分析,论证,有必要的方案,并有明确的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1]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3-0901实施

[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篇5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设计;总平面设计;艺术创作;

1水利水电对建筑的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建筑设计不断涌现新课题,对建筑物外观形象、建筑物的装饰、建筑物与环境的关系、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等,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指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用于容纳和保护水利水电设施、设备以及配套设施的水工建筑物,如各种规模泵站的主泵房及其配套的配电室、变压器室(通常又称作主副厂房)、水闸的启闭机房、桥头堡等等,有别于水利水电构筑物。从广义上讲,也包括水利水电设施周围的维护、管理用房及管护人员的生活用房等等。建国以来,我国每年都要投人很多资金大力兴修各种水利水电设施,由于这些水利水电设施往往由水利水电专业设

计人员担当设计,故使用功能、耐久年限等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但水利水电建筑本身作为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当不少水利水电专业技术人员设计水利水电建筑物工程时,由于缺

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使得大部分水利水电建筑给人们的印象都是粗老笨重的钢筋水泥形象。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现代水利水电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觉效果,很多水利水电建筑还与旅游景点相结合,成为旅游景观的一部分。因此,水利水电建筑逐渐开始摆脱粗老笨重的老样子,现代水利水电建筑设计开始要求设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艺术功底和审美能力。

2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

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平面设计、平面设计、造型风格设计等,现阐述如下:

2.1总平面设计

水利水电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水电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一般包括闸、坝、泵站等,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内容。以泵站为例进行总平面设计,泵站枢纽一般包括的建筑物有:主厂房、副厂房、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食堂、车库、锅炉房、大门传达室等附属建筑。基于泵站一般坐落在城市边缘或离城市较远,职工总人数往往不多,常与风景区结合等特点,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

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内部流线简洁顺畅,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而且应注重环境设计,考虑设计绿化、休憩空间,职工体育运动场地等。同时各个建筑物也有集中

和分散两种布置方式,各有其优点,具体采用哪一种布置方式,则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环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强调环境。

2.1平面设计

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

3.1造型风格设计

建筑造型的设计往往反映一幢建筑的性格特征:或粗犷豪放,不拘一格;或温文尔雅,小家碧玉;或强调现代高科技韵味,或注重历史文脉,运用符号、象征等手法表现一种文化底蕴。总之一栋(或一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应与它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协调,而不是靠在设计时凭空想象,或单纯为追随某种所谓“时尚”而臆造出来的东西。同时,即便是在一个整体环境下的一组建筑之间,由于体量的不同,各个建筑物也存在着性格上的个体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存在于统一性之中的。如:主厂房一般平面为简单的矩形,高度较高,体量较大,这时它的体量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就是大度豪迈。对于这类建筑,由于其本身不可能向公共建筑一样有什么大的形体上的组合、对比关系,设计中要注意“粗中有细”,尽量利用其本身大的体量,通过开窗方式、墙面与柱子关系的进退等手法丰富其细部,以使其看起来不那么单调。如主副厂房毗邻设计,还可利用与其靠在一起的副厂房。使主厂房体量作为形体组合的一部分,主副厂房一并考虑,以取得形体对比较丰富的组合效果。至于建筑具体的风格是采用现代风格还是仿古甚至所谓欧陆式,一方面多多少少要受到一些流行因素和建设单位喜好的影响,更主要的则是建筑设计师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人文环境设计出因时、因地,与环境相宜的建筑。

3建筑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建筑设计需要与业主协商交流

3.1.1在市场经济中,建筑设计不能单独理解为设计人员单方面的工作,需要与工程有关的各方面交流,尤其与业主(甲方)协商交流。有时业主会就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外观和装饰

特点提出一个明确格局方案。例如双溪水电站工程建筑设计,双溪水电站位于粤东大埔县,是一个兼备防洪与发电的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在与业主的交流中,他们强调喜欢新仿古风

格,能更好地与当地风土人情和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色结合。而设计方在厂房的建筑设计中采用了飞檐翘角的屋脊线和金黄色的琉璃瓦屋顶,厂区其他附属建筑也采用协调主体建筑

的风格设计,得到各方一致好评。

3.1.2有的水利水电工程业主没提出一个明确的格调,但是业主对建筑物的外观及装饰设计介人较深,要求也多。这些业主往有较强经济实力,他们虽然不是专业设计人员,但有一定鉴赏力,建筑设计人员通过反复与业主交流,交换意见,甚至一起参观考察,通过方案反复比较、方案修改、彩色效果图直观比较等,引导业主的思路,直到达成一致意见。

3.2建筑设计师还须是好的经济师

在工业建筑中,建筑师不能只是追求建筑艺术上的完美。他是一个工程师,熟悉所设计工程工艺特性,还须是一个好的经济师。设计者要按照业主的预算限额或业主的经济实力为依

据,设计出相应的方案。一些水利水电工程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不能过多的在建筑物外观与装饰上投人,在设计上就要将有限财力集中到重要的部位进行外观和装饰设计,而又不

忽略整体的效果。设计者要了解不同材料的价格,以及相同材料不同品质、色泽间的价格差异,按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建筑或建筑次要部位按高档次的装修会因增加造价令业主难以接受,如果对一些重要的高标准的建筑或建筑的重要部位只采取低档次的设计,则难以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设计者要追求合理的性能价格。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设计方要将主副厂房视为重要建筑部位,是建筑设计的重点.而将厂区的附属建筑当一般的建筑对待,装修标准要低一级。

3.3关于美观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我国的建筑方针是适用、经济、美观,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往往把美观和经济问题对立起来,即要想漂亮必定多花钱,省钱必定不漂亮。其实应当辨证地看待这一问题。由于水利水电工作一般都是国家投资,还是应尽量本着节省国家资金的原则,用价格相对较低的材料做出符合设计意图的效果,同时保证其耐久性。同时注意多运用当地产的地方材料,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输费用,而且建筑风格易于与当地其他建筑取得协调。

3.4建筑设计与艺术创作息息相关建筑设计与艺术创作是息息相关,建筑是建筑设计者手中的艺术品。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者要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内在特点和外部联系,运用科学规律和美学规律,确定一个立意和构思,围绕这个立意和构思,经过反复推敲和揣摩,将设计者的理念和情感通过不同的手法与技术、材料与色彩表达出来,建筑的外观与装饰的格局都首先要反映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特色,并充分表现出设计者的个性和情感.这个过程就像作曲家创造音乐作品一样。

4对水利水电建筑设计美化的初步思考

水利水电建筑一般依山傍水,直接融入大自然,许多工程甚至就建筑于自然的山水之间。有的设计者认为水工建筑物地处旷野,往来人等较少,没有必要对水利建筑作美化设计。但正因其地处旷野,视野开阔,一座未作美化设计建筑物突兀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确实是大煞风景。因此,即便地处旷野,也不能忽视了水工建筑物美化设计。设计者应该力求在满足水利水电建筑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人文的需求,重视环境和建筑对人的行为活动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水利水电建筑大都远离城市,傍水而建,与城市建筑相比,它有更优越的自然环境。从工程规划设计伊始,就应该对水利建筑的美化设计和建筑布局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满足水利水电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重视总平面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尊重自然,增强环境意识。建一处工程,成一处花园,这应是我们共同的美好追求。水利水电行业的设计师需要立足水利水电,关注时代,面向未来,自觉思考水利水电建筑文化应扮演的角色和发展的方向。我们职业的定位就在于运用专业知识,拓宽跨文化交流的途径,广泛吸收各种文化的精华素养,丰富水利水电建筑的创作促进水利水电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篇6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类型;特点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社会、科学技术、文化等方方面面都在不断的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当中,生活质量日趋攀升,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精神物质的追求也有所提升,这就促进了工业建筑行业的发展。其中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是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顺应时展,应结合传统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设计出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经济、安全、实用、美观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

一、设计的正确发展方向

时代在进步,水利水电建筑的材料也在更新换代,为的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外观能够以新型的装饰代替传统的装饰模式,自然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造一方面为了服务于工艺的流程,另一方面还服务于生产运行的人员,并且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为空间的形象而服务的宗旨,让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有效实现。

二、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中的主要类型

从现在来看,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建筑设计类型主要包括了三类,分别是平面设计、总平面设计、造型风格。平面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的重要部分,需要选择具备综合素质的设计人员,这些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建筑设计相关专业知识,还应具备水机、电气与水工等专业知识。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必须满足人们需求,因此,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建筑内部结构。此外,在有限的建筑空间条件下,设计人员要结合自身掌握的各方面专业知识,利用所有能动用的资源,合理设计建筑结构,尽可能增加建筑空间利用价值。

三、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中的基本流程

3.1造型风格的设计

建筑在造型的风格设计上,所反映出的是建筑这个整体的真实性格是怎样的,可以是豪放、可以是恢弘、可是温柔秀气,也可以是蕴含高科技方向。总之,所呈现的韵味,在不同设计师的思维下,建造出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不管设计感是怎样的方向,都要与此水利水电工程所处位置的环境相融合,如果只是随意的想象自身的设计领域,而偏离了周围环境的特质,那么建造出的水利水电工程与周围环境一定是格格不入的。因此,一定不要以所谓的“潮流”为基础,来建造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物。

3.2总平面的设计

水利水电的建筑工程在总平面设计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水利水电主体建筑物的总平面布局,其次为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配套的设施基本上包含活动的场地、绿化、生活用房、管理用房等;主体的建筑物基本上包含泵站、涵闸、溢洪道以及大坝等。对于总平面的设计,在一般的情况下,是针对泵站为基础来进行的,其中泵站的枢纽具体包含大门传达室、锅炉房、车库、食堂等附属的建筑,以及办公楼、副厂房、主厂房等。

3.3平面的设计

平面的设计,首先要通过专业的设备对布置的要求来进行设计,其中设备的专业性包含电气专业、水机专业、水工专业等,然后要确定水工建筑物平面布置形式,要由建筑专业和水工专业人员共同确定,建筑专业所要承载的是对于交通与总图的布置中的对应联系,并且设计的建筑物一定要符合安全性、使用尺度、内部交通的关系以及建筑防火的规范。

四、水利水电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1设计的过程中要与业主有交流的过程

经济市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工程建筑的设计不能只是设计者一个人的事情,必须要与此工程相关的各个方面进行交流,其中业主是最有必要进行交流的一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业主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工艺装饰,也许不能提供一个详细的构架,但是业主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要求会居多,往往经济实力都是较强的,虽然不具备设计师的潜力,却有着一定的鉴赏能力,因此业主提出的建议一定会对设计有极大的帮助。根据周边的环境,业主有可能要求外观设计上偏于古典,也有可能偏向于现代,细节部分可能让设计者添加室外的楼梯,也有可能规定一个特有的结构等。主要的思维就是与此建筑的周围环境有一个完美的融合。通过交流之后,设计者就可以明确的了解到,具体的构架是怎样的,就可以添加自身的美学设计要素而使得建筑效果更佳,让风格更为突出。由于设计前准备得非常充分,最终呈现的一定是双方和大众都十分满意的工程建筑。

4.2艺术要与建筑的设计有机结合

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对合理的艺术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是十分庞大的建筑物,在设计师的手上无疑成为了一件复杂的艺术品。这件艺术品既要构思内部,还要考虑外部,要仔细的思索科学的功能理论以及美学的广大领域,要确定出一个合理构架,再融入自身的情感与正确的理念,运用科学的手法以及选择适当的色彩与材料,要让人们在看到水利水电工程的一刹那就能够体会到此建筑的特色,亮点要突出,就可以充分的表现出建筑的个性所在。

4.3建筑的美观与经济的对立关系

水利水电的工程建筑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围绕着经济、美观、实用来建设的。但是在建设的实际流程当中,经济和美观是普遍存在对立关系的,也就是说想要美观,就一定要有经费投入才能够得到预期的效果。水利水电工程基本上是国家进行投资建造的,可也不能够浪费资金,要最大程度上用最少的资金、简易的材料,建造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工程建筑,并且耐久性是必须要保证的。

4.4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工程的造价

水利水电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追求艺术上完美的过程,也是一个经济投入的过程。因此,设计师要将工程的特征与内部结构理清。要以业主的经济实力为根据,按照合理的预算进行设计。为降低造价,可以将一些建筑外观的装饰,修改成主要的部分进行投入,力求在局部的设计中使整体眼前一亮,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做到将经济投入到适合的位置上。例如:共产主义水库就是一个典型的大型水库。在大坝内坡衬护的设计上,将拼图的花木草皮利用到外坡的护坡上,在预制块的程序上使用到了六角型的混凝土,对于工程的造价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并且艺术性的设计也美观了市民的视野。

五、水利水电工程艺术特质的展现

水利水电工程依据内在的必要存在点,一般都是建造在旷野之中。就是因为在大自然中独自矗立的原因,一些设计者就认为能够保证功能特质就可以了,没有过多的人经常观看的建筑,认为视觉美感并不重要。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在大自然中矗立一座笨重的建筑工程,是和周边的大自然不匹配的。对于这种依山傍水的建筑物更要具备艺术的特质,对其美化的成分要更加出众,才能够与周边的大自然结为一体,呈现雄伟的姿态。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对于人文的需求极其重视,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周围的环境、人的心理影响以及人的行为活动等。必须保证工程的功能要求,再对于平面的设计进行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尤其是环保的意识要加强,建立一处建筑,就如同建立起一座美丽的花园,对于野外空旷的地段,也要发挥艺术的强大潜力。应以水利水电为基本点,建造出具有水利水电特点以及文化的建筑。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作为我国工业建筑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设计有利于水利水电事业的全面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的进步,设计人员也掌握越来越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创新建筑构造。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有机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和大自然,能满足人们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易强,农志.分析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建筑设计[J].建材发展导向,2011,9(11):147.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篇7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技术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tU3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139-01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我国的基础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建筑工程的技术问题是决定整个水电水利建筑质量的关键因素。但目前,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水利水电行业也在不同程度上被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接受市场的考验,这就造成了部分管理人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不良现象。如何针对这些问题,不断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是目前相关部门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概述

在这里,笔者认为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技术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改进技术本身,除了对施工技术本身进行创新改革外,更多考虑的是人对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工作,这一工作是来源于技术又高于技术的,因此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我们就不能局限于技术本身。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在水流的控制上,水利水电本身就是一项关乎水流控制的工程,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能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根据地形、地势和天气等环境因素对其进行考察,进而针对这些情况作出必要的防御措施。如北方的冬天比较寒冷,水利水电在技术管理中要把这一实际情况考虑其中,避免冷冻现象的出现。其次,由于水利水电的建筑工程不是一个单一的工程,而是需要各个方面专业知识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对整个工程进行规划之前,要对工程进行事前的筹划。众所周知,水利水利建筑工程从来都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个施工环节多和施工条件复杂的工程。第三,在水利水电建筑过程中,存在众多的难点和重点,需要强大技术的支撑,如在大型机械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地势等环境因素,会对其正常的使用造成很大的干扰,需要技术部门不断研发新的施工技术,不断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的重要作用

任何一个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都是其质量的保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技术工作同样如此,良好的技术管理工作具有重大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只有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技术,提高施工的质量,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按照规定的质量要求和规范流程来进行,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施工的质量安全,才符合建筑工程科学的发展规律。如果不能对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工作给予必要的重视,将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利于建筑工程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次,不断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还可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其内部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降低成本。科学先进的技术不仅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能降低施工的成本,减少不必要的维修费用。

总之,我们要对水电水电工程技术的作用有一个全面的正确认识,由此,不断推动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的创新策略

(一)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部门加强重视

要想在根本上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断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最首要和最根本的就是加强自身对技术的重视程度和建立相关技术管理制度。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建筑工程部门没有对技术的管理给予充分的重视,那么工程的建设将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为此,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技术部门首先应该强化对自身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快技术管理改革的步伐;

其次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其技术设定明确的管理目标,因为只有对水利水电工程设定合乎实际的技术目标,才能在其目标的指引下按照规范进行工程技术的施工,进而提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第三,也是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起重要保障作用的一点,即建立并不断完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制度,只有对技术施工进行严格的规范,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违反技术安全的不良行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水利水电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技术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

在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的一系列措施中,我们最不能忽视的就是施工技术人员的素质问题。技术人员是建筑工程的核心人物,其专业素质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整体技术目标的实现。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但同时也是需要较高专业素质人员的建筑工程,是一项专业的需要较高专业技术水准的建筑工程。因此,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招收专业的人才,对其专业水平进行严格考核,并在技术人员正式工作后,进行定时定岗的专业培训,不断加强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而不断提高施工技术的水平,保障施工质量。

(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一般技术分析

只有对目前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关键技术熟练掌握,才能使建筑工程技术的创新工作得以进一步开展。在这里,笔者主要针对以下几项技术进行简要探讨。

首先是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导流技术。我们知道,施工导流技术只有在水利水电的施工过程中才存在,该项技术运用水平的高低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都产生重要作用。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技术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地形、地势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施工的质量,降低成本,施工导流技术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运用。

其次,大面积的混凝土碾压技术。在水利水电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大面积的混凝土碾压技术运用的也比较广泛,它是一种对混凝土进行大面积的碾压,然后再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技术。该项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层面,且不影响施工中混凝土的强度,还具有经济效益高、投资少等优点,因此在近几年运用的尤其广泛。

第三,是在坝体填筑方面的技术,在具体的施工中,应该注意控制好填筑土料的时间,这是因为如果在夏季或冬季的施工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流失热量的情况,而通过这一技术,就可以减少工程作业的循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坝体防渗加固技术。水库坝体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渗水、跌窝等病害,因此需要对坝体进行一定的防渗加固处理。针对坝体的渗水病害,施工企业可以对坝体进行劈裂灌浆或者基岩帷灌浆处理,这样可以在坝体内形成连续的防渗体并且降低浸润线,提高坝体的防渗效果,避免渗水病害的出现。

总之,这几种技术在目前的水利水电的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创新思维方法,从而创造新技术。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作为重要的工程形式之一,必须对其加强技术控制与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质量,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总之,为了不断提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其的重视程度,完善技术管理制度,不断根据变化的社会形势,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做出创新性的实践。只有从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努力,才能不断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技术,推动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应艳.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07).

[2]陶应艳.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的策略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09).

[3]黄谋,岑耀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科技传播,2011(13).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篇8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江西省景德镇市水务局对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外观形象、装饰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乐平市共产主义水库(大型)大坝加固设计适用于旅游的需求,景德镇市玉田水库(中型)园林化设计,乐平市河道堤防管理局办公楼仿古设计,景德镇市城防墙的园林亮化设计等等项目,都在朝着美化设计的方向发展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指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用于容纳和保护水利水电设施、设备以及配套设施的水工建筑物,如大坝、溢洪道、输水建筑物、各种规模泵站的主泵房及其配套的配电室、变压器室(通常又称作主副厂房)、水闸的启闭机房、城市防洪墙等等。从广义上讲,也包括水利水电设施周围的维护、管理用房及管护人员的生活用房等等。

建国以来,我国每年都要投人很多资金大力兴修各种水利水电设施,由于这些水利水电设施往往由水利水电专业设计人员担当设计,故使用功能、耐久年限等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但水利水电建筑本身作为一门专业的学科,当不少水利水电专业技术人员设计水利水电建筑物工程时,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使得大部分水利水电建筑给人们的印象都是粗老笨重的钢筋水泥形象,如景德镇市城市防洪建设“一江两岸”项目,城西区防洪墙基础工程,采用笨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现代水利水电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觉效果,很多水利水电建筑还与旅游景点相结合,如景德镇市玉田水库的园林化设计,成为旅游景观的一部分。因此,水利水电建筑逐渐开始摆脱粗老笨重的老样子,现代水利水电建筑设计开始要求设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艺术功底和审美能力。

二、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

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平面设计、平面设计、造型风格设计等,现阐述如下。

1、总平面设计

水利水电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水电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一般包括大坝、溢洪道、涵闸、泵站等,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内容。以泵站为例进行总平面设计,泵站枢纽一般包括的建筑物有:主厂房、副厂房、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食堂、车库、锅炉房、大门传达室等附属建筑。

2、平面设计

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

3、造型风格设计

建筑造型的设计往往反映一幢建筑的性格特征:或粗犷豪放,不拘一格;或温文尔雅,小家碧玉;或强调现代高科技韵味,或注重历史文脉,运用符号、象征等手法表现一种文化底蕴。总之一栋(或一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应与它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协调,而不是靠在设计时凭空想象,或单纯为追随某种所谓“时尚”而臆造出来的东西。

三、建筑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建筑设计需要与业主协商交流

在市场经济中,建筑设计不能单独理解为设计人员单方面的工作,需要与工程有关的各方面交流,尤其与业主协商交流。有时业主会就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外观和装饰特点提出一个明确格局方案。例如乐平市河道堤防管理局办公楼设计,其坐落在城区内河与乐安河的接口处,是一个兼备排涝与办公的综合建筑物。在与业主的交流中,他们强调采用仿古风格,与乐平市北门农贸市场的仿古建筑群遥相呼应,同时,室外楼梯采用盘龙升空的螺旋式结构,能更好地与当地风土人情和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色结合。而设计方在大楼的建筑设计中采用了飞檐翘角的屋脊线和金黄色的琉璃瓦屋顶,其他附属建筑也采用协调主体建筑的风格设计,得到各方一致好评。

2、建筑设计师还须是好的经济师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不能只是追求建筑艺术上的完美。他是一个工程师,熟悉所设计工程工艺特性,还须是一个好的经济师。设计者要按照业主的预算限额或业主的经济实力为依据,设计出相应的方案。一些水利水电工程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不能过多的在建筑物外观与装饰上投人,在设计上就要将有限财力集中到重要的部位进行外观和装饰设计,而又不忽略整体的效果,如共产主义水库(大型)在大坝内坡衬护上,采用六角型混凝土预制块,外坡采用拼图的花木草皮护坡,既保证了工程需求,同时增加了市民旅游的美观视觉效果。

3、关于美观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我国的建筑方针是适用、经济、美观,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往往把美观和经济问题对立起来,即要想漂亮必定多花钱,省钱必定不漂亮。其实应当辨证地看待这一问题。由于水利水电工作一般都是国家投资,还是应尽量本着节省国家资金的原则,用价格相对较低的材料或简易的材料做出符合设计意图的效果,同时保证其耐久性,如景德镇市浮梁县王港乡小塘坞水库,坝顶公路是连接两个村的公路,在大坝美观设计上,增加了一个仿古休闲亭,虽增大了一点投资,但起到了很好的美观休闲效果,并被列入景德镇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水利工程美观设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建筑设计与艺术创作息息相关

建筑设计与艺术创作是息息相关,建筑是建筑设计者手中的艺术品。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者要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内在特点和外部联系,运用科学规律和美学规律,确定一个立意和构思,围绕这个立意和构思,经过反复推敲和揣摩,将设计者的理念和情感通过不同的手法与技术、材料与色彩表达出来,建筑的外观与装饰的格局都首先要反映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特色,并充分表现出设计者的个性和情感.这个过程就像作曲家创造音乐作品一样。

四、对水利水电建筑设计美化的初步思考

水利水电建筑一般依山傍水,直接融入大自然,许多工程甚至就建筑于自然的山水之间。有的设计者认为水工建筑物地处旷野,往来人等较少,没有必要对水利建筑作美化设计。但正因其地处旷野,视野开阔,一座未作美化设计建筑物突兀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确实是大煞风景。因此,即便地处旷野,也不能忽视了水工建筑物美化设计。

设计者应该力求在满足水利水电建筑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人文的需求,重视环境和建筑对人的行为活动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水利水电建筑大都远离城市,傍水而建,与城市建筑相比,它有更优越的自然环境。从工程规划设计伊始,就应该对水利建筑的美化设计和建筑布局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满足水利水电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重视总平面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尊重自然,增强环境意识。建一处工程,成一处花园,这应是我们共同的美好追求。

水利水电行业的设计师需要立足水利水电,关注时代,面向未来,自觉思考水利水电建筑文化应扮演的角色和发展的方向。我们职业的定位就在于运用专业知识,拓宽跨文化交流的途径,广泛吸收各种文化的精华素养,丰富水利水电建筑的创作促进水利水电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篇9

【关键词】建筑材料;水利水电工程;全英文教学;创新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以及工程建设的国际合作化推动了人才的国际化,这不仅限于国际化人才争夺与使用,更重要的是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地区之所以社会与科技领域始终保持不断涌现的创新活力,很重要一点就归因于其全球化视野下的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策略。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人口红利,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成本较低(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的优势;而如今,之前的人口红利优势已经不复存在,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仍然保持我们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活力与发展动力,就需要从科技水平、先进技术等方面入手,参与乃至领跑国际科技领域,摒弃以往完全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变到依靠科技水平的轨道上来,而这需要在培养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科研人才、管理人才等各方面花大力气,需要有一个持续的工作才能产生效果。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而言,我们国家的大量大型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已开发或已规划完毕,今后大量的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监理企业将不得不面临着“走出去”的那一步(已经有很多企业已在国际市场中参与竞争,如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地)。水利水电工程国际经营规模持续扩大、经营层次进一步提高、国际市场范围不断扩大、国外工程项目履约情况、经济效益良好,吸引了大量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走出去,例如,水电建设集团公司等一批较大型的水电施工承包单位是中国水电产业“走出去”的排头兵,自1999年以来连续进入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

因此,对于培养水利水电工程行业专业性人才的高等学校(如武汉大学)而言,也需要逐步转变自身的培养目标定位,必须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培养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与科研人才。在新的历史阶段,高校仍是水利工程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同时,在水利工程科技人才国际化培养,特别是高端科研人才国际化方面,水利科研机构具有独特的优势,肩负着历史的重任,高校与水利工程科研机构相互学习,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特长,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所以,高校在水利水电工程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在课程建设规划时形成国际化视野。科研人才国际化培养是实现新跨越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应水利科技发展,培养水利专业人才的必然选择。

建筑材料在其他工程专业领域,如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等均有相关双语教学实践的开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截至目前,国内高校中尚未发现有建筑材料全英文教学的报道。建筑材料也是水利水电专业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不仅是学生今后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工作的必备基础,也是学习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等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前提。而建筑材料这门课程具有很多与其他课程不同的地方,如:(1)课程涉及内容多、学科广,包含了水泥、砂浆、混凝土、钢材、石材、沥青等各种建设工程领域所涉及到的建筑材料品种,并涉及到力学、化学、物理等各基础学科的大量知识点,是一门交叉学科特性明显的课程;(2)材料新技术、新产品革新与更新快,教材的修订速度有限,无法及时将革新的技术与出现的新材料修订到教材中;且规范与标准的修订也存在时效性问题,而教材中往往也在这方面存在滞后性;(3)涉及的规范与标准较多,材料的各种性能与规范和标准之间的关系需要特别注意。从这些特点上来看,内容繁杂,知识点多,记忆内容较多,而在这些特点的基础上,全英文教学又带来了语言上的难度,不仅在教学上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学生在理解上也需要花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从2009年开始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开设全英文班教学,除部分基础必修课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采用全英文教学。建筑材料课程作为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设置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一学期,在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等)、基本力学课程(如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完成之后开展,并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利水电施工等其他专业课程开始的一个基础。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建筑材料教研室承担了该门课程的教学,经历了初期的直接聘请国外高校教师来华授课,到后期本专业教师经过培训和学习后讲授课程的艰难过程。经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与不断总结,我们得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体会。

一、授课对象分析及教学概况

由于建筑材料课程具有知识点涉及范围广、学科间跨度大、基本概念多等特点,结合全英文教学的特点,就更加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外语基础,以适应在较多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全英文条件下概念的准确理解。在开设本课程前,学生已系统学习了高等数学、材料力学等基础课程以及专业基础课程,这是建筑材料课程学习的前提条件。本课程针对的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三年级第一个学期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已系统学习了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课程,并且该全英文班还经过了两年多的英文强化训练,可以适应建筑材料课程全英文教学过程。由于多年来教学改革与学分制改革的结果,建筑材料课程课时已压缩至36学时,即使中文授课也不能将教材上所有内容全面教授;因此,在学时分配上,对于混凝土(concrete)、水泥(cement)、钢材(steel)、沥青(bitumen)等主要建筑材料做详细讲解,对于石膏与石灰(gypsumandlime)、石材(stone)、聚合物材料(polymer)、其他功能材料(functionalmaterials)等其他类建筑材料做简要讲解,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课后自学的作用。在试验教学方面,由于只有6个学时的试验学时,因此,主要强调的是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我们在试验设计中也强调了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科学设计的理念,开展了一些创新性试验教学,这在第3节中将做介绍。整个课程以“建筑材料的组成(composition)——结构(structure)——性能(property)”之间的关系为主线,注重知识的基本概念、重点、难点和方法论的讲授;注重教学内容和主题的不断更新和扩展,在课程中穿插建筑材料学科的发展前沿和动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二、培养目标

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有其培养的目标和期望达到的效果。由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全英文班的定位在培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国际化的专门人才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科学研究人才,我们认为其国际化主要内涵有两个方面的,其一是为工程界培养合格的并且有竞争力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以及监理的专门人才,可以为我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人才储备;其二是为我国水利水电专业培养国际化的科学技术人才,从科学技术进步的角度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以保证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可持续化发展。从这两方面考虑,作为建筑材料全英文课程的教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主要感受与体会:

(一)作为科学研究的目标,全英文班的学生从选拔时开始就作为精英化教育来培养,如果学生个人意愿是将来从事水利水电专业的科学研究工作,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扎实掌握基本概念,在深度上有较多体现;同时,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从本科生专业基础的学习就开始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与热情。

(二)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国际工程总承包的培养目标,则需要学生掌握建筑材料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国内外相关建筑材料试验标准与规范、施工规范等的对比、建筑材料基本概念的中英文对照叙述方式等,要求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在知识点的广度上,强调学生的知识面宽度。

鉴于以上两点考虑,我们试图在建筑材料全英文教学过程保持科研性与工程应用性二者的平衡关系,既强调本课程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实用性,也在实用性过程中穿插国际上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研究思路,培养学生在科研创新方面的能力与热情。

三、学习材料的选择与获取

建筑材料具有涉及学科领域广、内容繁杂等特点,但大多数的教材总体上是一致的,基本会涉及到材料的基本性质、气硬性胶凝材料(石灰与石膏)、水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砂浆及砌体材料、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建筑钢材、功能性建筑材料等主要部分,且材料的基本性质、水泥、混凝土、建筑钢材是几乎所有建筑材料教材编写时的重点内容,也是我们工程应用领域最常接触的建筑材料种类。各教材只是在内容编排与语言叙述上有所差别,但这种差别最终影响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是较明显的。因此,选择一本或几本好的参考资料是学好一门全英文课程的必要前提。此外,建筑材料本身新技术、新进展涌现较快,所以在学好经典教材的同时,需要对这一学科领域的新知识学会主动获取,从文献材料中对基本概念与常识进行必要的补充,以培养学生在科研创新方面的初步能力。鉴于这些考虑,我们在全英文教学过程中,除了经典教材的选择之外,也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介绍建筑材料领域科学研究常用的期刊杂志,并传授简单的文献检索与阅读的方法,以培养潜在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之科研热情,为水利水电工程领域专业性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一)外文教材选择

国外建筑材料类的教材较多,有概括类的(即所有建筑材料都包含在内,如J.m.illston等人编写的Constructionmaterials:theirnatureandbehaviour;R.K.Dhir等人编写的Civilengineeringmaterials),也有专门类的(即介绍某一类建筑材料或某一种建筑材料,如p.K.mehta主编的ConcreteStructure,propertiesandmaterials),考虑到本科生阶段以基础教育为主,我们主要选择概括类的教材,即包含大部分建筑材料,且以基本知识讲解为主,不针对某一材料深入探讨。考虑到全英文教学过程的特点,我们要在教材上也尽量体现英语思维方式与中文思维方式的不同,即在介绍理论体系之前,先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方案,最后才给出该部分内容的总结。在综合比对了国外的优秀英文教材后,我们最终选择了两本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书,一本为DomoneandJohnillston主编的Constructionmaterials-theirnatureandbehavior(4thedition),另一本为J.F.Young,S.mindess,R.J.Gray和a.Bentur主编的theScienceandtechnologyofCivilengineeringmaterials,这两本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特点。

(二)英文文献获取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建筑材料的过程,培养必要的科研素养和科研兴趣,主要是在授课过程中介绍图书馆可以利用的主要图书馆数据库,帮助他们开始学会使用学校的资源来进行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活动。例如爱思维尔(elsevier)数据库中的CementandConcreteResearch、CementandConcreteComposites、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JournalofConstructionalSteelResearch等,Springer数据库中的materialsandStructures,aSCe旗下的JournalofmaterialsinCivilengineering,aCi旗下的aCiJournalofmaterials、aCiJournalofStructures等这些建筑材料科学领域主流的期刊杂志。让学生今早接触这些,是为了培养目标中提到的国际化视野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课程中书本知识的同时,与时俱进地了解本学科领域一些领先的科学、技术问题,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研究是思路和想法,对于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选择也是一个引领,既适应我们培养国际化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适应我们培养国际化科研人才的需要。

(三)标准及规范的比对

由于很多建筑材料领域的规范在相关的术语表述、单位制、相关规定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建筑材料相关国内外规范的对比。在课堂上主要介绍我国主要规范(如GB、JC、JCJ等国标规范、行业规范以及地方标准等),并针对其中某些条款与国外相关规范(如美国aStm规范,英国BS规范等)进行比对,以让学生了解各国规范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例如,最简单的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与表征问题,在我国规范中采用的是立方体抗压强度,而美国规范中则是采用圆柱体抗压强度,二者之间是存在一定区别的,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区分这些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查阅规范,寻根溯源,比较规范,学会举一反三。

四、教学过程体会

(一)课堂教学

1.关键专业词汇讲解。由于建筑材料课程涉及的内容繁杂、学科领域较多、材料类型也很纷繁,所以其中涉及的专业词汇也很多,且规律性不强。因此,我们在每一章开始讲解前,将其中每一章将要涉及到的专业词汇作一汇总,提前让学生进行预习,防止在课程讲解过程中造成学生的理解障碍。从教学效果来看,这一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不仅保证了教学过程的流畅性,也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专业词汇量,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教学过程。

2.主要概念引经据典。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正确选择及使用是事关工程质量与寿命的关键所在,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讲解事故案例,以加深学生对材料选择与使用的重要性认识。例如,在讲解聚合物材料的防火性能时,可以适当例举一些工程由于防火材料选择不当而造成失火的例子(2010年上海静安区的11.15火灾案),以加深学生对材料使用性能的认识。

3.材料性能与规范相结合。以“建筑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的脉络进行每一种建筑材料的讲解,同时结合规范的相关规定解释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一些问题,增强学生的工程应用概念。要从根本上让学生明白规范的意义,以及依据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的重要性。但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规范条款的来源,不能将规范“学死”。

4.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互动式教学。在一些关键点上保持和学生之间要有对话和交流,同时要求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响应。在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能够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5.多媒体利用。借助多媒体动画、工程录像等直观形式,播放钢材加工、水泥生产、混凝土加工、运输到施工现场等过程,同时配合课堂上全英文讲解,对于理解枯燥的原理、工艺以及生产过程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力争在课堂上也大大提高学生对于建筑材料的感官认识和学习兴趣,加深对课程学习内容的理解。

(二)实验教学

课程负责人改革试验创新模式,在有限的试验课时内,设计了冰飞盘(ice-Frisbee)模型试验,创新了试验教学模式。在该试验环节,要求学生在课余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冰飞盘的韧性,最后通过冲击试验方法对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改善冰飞碟抗冲击能力后的样品进行测试,深受学生喜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没有教师提示的前提下,很多学生想到了采用纤维增强的方式对冰飞盘进行了增韧处理,说明好的创新试验教学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

(三)测试方法

建筑材料全英文教学整个课程考核强调过程控制,分别采用课堂小测验(quiz,20%)、期中考试(midexam,20%)、试验(project,10%)、期末考试(finalexam,50%)四个环节进行,保持课程学习过程的紧凑性,时刻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过程,必要时作相应调整。

五、结语

本文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面临国际化设计、施工、监理以及科研的需要,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开展建筑材料课程全英文教学的必要性,并结合作者近年来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总结了在建筑材料全英文教学过程中对教材选择、引导学生获取前沿文献资料、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试验设计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一些体会、经验和思考,旨在进一步提高建筑材料课程全英文教学的质量以及为本课程全英文教学的实践提供一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杨道富,王保田,杨鹏,杨明庆,张艳玲.水利教育国际化若干问题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8,20(1).

[2]张建伟.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3).

[3]张云莲,文献民.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4).

[4]李悦,周孝军.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方法探讨[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11.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论文篇10

2.简析建筑工程组合幕墙之施工工艺郭亮

3.建筑节能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张志国

4.中小城市建筑设计的思路探索王小华

5.浅谈植筋技术在砌体工程中的应用朱君林

6.论挂篮施工技术在大桥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李祥平

7.公路文化建设浅论蔡存录,李效荣

8.基于mapGiS的地形图变形处理方法比较李会萍

9.洁净手术部新风系统的一种可靠性设计陶麒,冯培兵

10.如何在设计阶段提高沥青路面工程质量刘小四,黄德禄

11.如何防范工程量清单招标中的不均衡报价耿一波

12.地矿勘察信息化探讨张友堂

13.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存在问题的探讨于相正

14.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原因和防治崔永权

15.水利建设工程渗漏原因分析及防御工艺探讨王勇

16.浅谈山区公路勘察设计中常见问题刘格宁

17.浅谈隧道施工局部塌方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案于强猛

18.湖南麓谷信息港人工挖孔桩现场监控要点梁菊新

19.浅析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夏先红

20.探讨雨水在城市建设中的利用沈雯

21.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沿海软基中的应用刘子明

22.上海太平桥绿地的生态设计手法缪叶辉

23.信息动态

24.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与管理体制研究王淑琴,吴金波

25.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陈赛君

26.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探讨汪涛

27.建筑工程高效管理之探讨董康

28.浅谈施工过程中监理对进度的控制袁纪美

29.浅谈工程测绘监理吴承兵

30.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丁浩

31.建筑工程电气安装存在的问题与控制措施吴江龙

32.谈谈公路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措施张步昂

33.浅谈桥梁产生裂缝的原因陈国华,戢倩

34.浅谈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成因及防治黄海霞

35.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形成原因与控制措施盛敏丰

36.浅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裂缝与控制措施浦绍坤

37.屋面卷材防水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杨付刚

38.浅析供水管网漏水成因闫雪琴,张吉库,吴思行

39.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与施工工艺的关系李占银

40.谈公路路基和桥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邵辉

41.建筑工程结构施工质量控制郑应建

42.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浅谈砼的抗渗性张昕

43.浅谈农村公路常见病害的处治刘小华

44.对混凝土施工的几点意见徐红艳

45.浅析Sma路面施工平整度控制王生宁

46.简析城市征迁拆迁过程采取的合理措施师发明

47.浅析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海丽尼沙

48.浅议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黎海波

49.GpSRtK在地籍测量应用中的体会刘继良

50.照明控制系统智能化解析赵建刚

51.关于推进邢台市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探讨胡永清

1.美国建筑规范体系介绍(Ⅳ)刘刚,LiuGang

2.现代技术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以3S技术为例赵勇

3.医院洁净区域节能探讨之漏风控制马兆勇,郭勤才

4.浅议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蒋治敬

5.现代露天煤矿机电设备验收性能测试探讨刘文英,池君洲

6.浅谈环氧树脂在处理工程缺陷中的应用朱君林

7.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评价与创新研究刘天来

8.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浦绍坤

9.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研究林永寿Http://

10.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徐瑞

11.对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探讨吴芳雯,宋正意

12.多层建筑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分析傅为锋

13.对吉安市道路绿化现状分析及建设发展思路的初探胡美清,黄井生

14.多层住宅结构设计的研究乔小平,张志强

15.大型污水处理厂水池的抗浮设计问题的研讨张本良

16.洁净手术部电气节能措施探讨骆洪,陈常庆

17.UpVC管道优越性分析及施工技术探讨邱振新

18.浅谈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接技术的应用于小虎

19.缓和曲线在公路线形设计中的应用张治成

20.论桥梁灌注桩施工中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甄晶

21.滕州市地产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探析陈爱清

22.住宅饰面工程施工技术探要刘宏伟

23.浅谈公路水毁的防治原则与修复对策任玉森,王亚娟,刘斌

24.浅谈砖烟囱在施工中一些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王冰

25.山区旅游公路设计施工与环保的初探刘淑华,杜继辉

26.中小城市商业房地产规划设计分析许敏

27.医院手术部净化工程空调自控系统设计徐志荣,郭勤才

28.新型大钢模在高层住宅中应用与监理控制要点胡泉

29.GpS在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张俊

30.广西城市住宅的可持续发展设计与能源利用初探罗仁礼

31.绥中县海水入侵的成因及治理和防治刘立杰

32.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准格尔旗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王存良,梁海军,郝玉兰,冯润田

33.白洋淀地区观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白桦琳

34.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在日照港某码头辅建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刘加海,韩成浩,LiUJia-hai,HanCheng-hao

35.浅谈新形势下喀什噶尔河流域节水灌溉的几点措施刘绍国

36.强化预防监督势在必行——蒲城县人为水土流失调查吴彩红,张明建,陶红丽

37.送水泵房节能课题郑俊和,许成军

38.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孔华群

39.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监理质量要点施红伟,施辉云

40.建筑行业管理中的伦理学于姝艳

41.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和施工质量管理吴芳雯

4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研究黄树戌

43.论用经济手段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马文超

44.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赵志福

45.促进建筑业造价管理健康发展之路杨金鹏

46.浅谈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促进企业良性发展雷小斌

47.实行的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利发展马辉

48.浅议城市公厕建设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朱梅

49.低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探讨王晓彤,刘鑫

50.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弊端分析与对策阙小贤

51.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系统分析庞志江

52.浅谈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祁芳梅

53.加强高校建筑维修管理浅析傅群

54.我国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李问辉

55.浅析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丁浩

56.建筑工程监理企业监理人员管理研究及实证分析李高锐

57.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与控制齐晓超

58.预应力技术在超高、大跨度梁中的应用探究李祥平

59.浅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与发展吴芳雯

60.对工程成本控制的几点看法陈澈

61.规范招投标工作的几点建议温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