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学考试总结十篇数学考试总结十篇

数学考试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8:23

数学考试总结篇1

数学考试的总结与反思如下所示:

1、总结应包括考试中的得失分、错题的原因、理想分数与实际的差别和下次的目标分等四个方面,方法是将不会的题集中在错题本上和定下目标为此努力奋斗;

2、反思的哲学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间接性意义,指的是通过这次考试间接的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来源:文章屋网)

数学考试总结篇2

文县横丹小学马世奇

在小升初考试中,数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总分数的高低,那么,如何在小升初数学考试中拿得高分甚至满分,笔者就此分享一下自己拙见:

一、构建知识脉络

要学会构建知识脉络,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出发点,也是数学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我们要掌握好代数中的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三角比、统计和几何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概念、分类,定义、性质和判定,并会应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问题。

二、夯实数学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夯实数学基础,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最佳组合信息,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三、建立病例档案

准备一本数学学习“改错本”,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地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这样到中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我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形成解题思想、催生解题灵感、掌握学习方法。

四、常用公式技巧

准确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要理解来龙去脉,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自行探究。对今后继续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对生活实际经常用到的常识,也要进行必要的训练。例如:1-20的平方数;简单的勾股数;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高和边长的关系;30°、45°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样做,一定能更好地掌握公式并胜过做大量习题,而且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强化题组训练

除了做基础训练题、平面几何每日一题外,还可以做一些综合题,并且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而总结出它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学会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数学是小升初考核的重要项目,大有一种得数学得天下的气势,数学打下牢固的基础自不用多说,但是也需要一些考场的答题技巧,来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临场发挥。

六、解题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不要带着满脑子考试技巧进考场。若在每次考试前总是看好多关于考试技巧的书,可是到了考试时,心里一慌,很多考试技巧都忘了,只能使足力气一道题、一道题的往后做。

(二)考试完不要对答案

每一场考试结束之后不要对答案,考完的课程就不要再理会了,全心全意地准备下一场考试。

(三)使用适合学习所处阶段的考试技巧

一般的,学习处于不同阶段,例如在初级阶段,你应该采用相对固定的、适合这个学习阶段的考试技巧。对于你总结出的考试技巧,你要在考试中尽量执行,考试时不要因感到考试题目简单而冲动,也不要因感觉考试题目太难而乱了阵脚。

考试时碰到某道没有把握的题目,用逻辑推断、考试技巧、“直觉”得出的结论都不同时,一般的,要以考试技巧得出的结论为正确的答案。这是因为初级阶段者往往知识掌握的不好,判断能力不行,直觉能力不够。中级阶段者考试时碰到某道没有把握的题目时,用逻辑判断、考试技巧、“直觉”得出的结论都不同时,往往应该以逻辑推断的结论为正确答案。而高级阶段者,可以把“直觉”作为判断标准。

(四)拿到试卷后是否整体浏览

拿到试卷之后,可以总体上浏览一下,根据以前积累的考试经验,大致估计一下试卷中每部分应该分配的时间。

(五)安排答题顺序

关于考试时答题顺序,一种策略是按照试卷从前到后的顺序答题,另外一种策略是按照自己总结出的答题顺序。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你必须非常清楚每部分应该使用的最少和最多的答题时间。按照自己总结的答题顺序:先做那些即使延长答题时间,也不见得会得分更多的题目,后做那些需要仔细思考和推敲的题目。例如,数学先做会做的题目,再做难题,所谓难题,就是你思考了好几分钟仍然无法做出的题目。

(六)确定各部分的答题时间

考试时能够做完的课程:对于那些每次考试能做完的课程,例如英语,你可以按照每部分考试分值的比例,确定每部分做题的时间。例如选择题占20%的分数,你就必须在20%的考试时间内做完选择题。然后,你再根据每次考试之后的得分情况,仔细分析是否可以在保证准确的情况下将某些部分的做题时间压缩,这样,你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做相对花时间长的部分。考试时不能做完的课程:对于那些每次考试往往不能做完的课程,例如数学,你应该统计出:

1、考试时占用了很多时间却一点也没有做出来的题目。对于这类题目,你以后考试时就应该尽量减少时间,或者放弃,等以后学习进阶了再尝试着做。

2、考试时花了过多的时间才做出来的题目。对于这类题目,你以后平时做题时要尽量加快速度,或者通过“反复训练”等提高反应速度,这样,你下次考试时能用较少的时间做出来。

七、发展预测和展望

针对近年文县小考考题特点和趋势,2020年小升初数学复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复习的时候要“博而精”,不能一味的追求“深度”,不能只看重历年来的重要考点。学习最根本的任务是把基础知识掌握透,一味钻研难题、偏题对整式考试的帮助并不大。

数学考试总结篇3

关键词:考试改革;教考分离;园林CaD课程

《园林CaD》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系开设的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它为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课程服务。学生对一门课程掌握得如何,往往是通过考试成绩来评定的,《园林CaD》这门课也同样如此,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以往的考试方式出现了弊端,也急需进行改革,笔者经过三个学期的改革试验,做了以下几点总结。

一、旧的考试方式存在的弊端

本院风景园林系有80%以上的班级开设了《园林CaD》课程,任课老师有4~5位,但是考试没有统一要求,均由任课老师自行安排。因为每位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不一致,所以考试内容也不一致,有的考简单的园林小品施工图,有的考广场设计方案平面图。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每个班级学生的及格率和平均分相差悬殊,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不一致,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也无法判断自己处于哪一个层次,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也无法比较。这种考试不能真正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利于教师进行教学总结,寻找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不能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教考分离考试方式探索

基于以上原因,本院风景园林系《园林CaD》课程组老师积极探索,尝试着进行《园林CaD》课程的考试改革,并于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启动新的考试方式――教考分离。

1.教考分离的目的和意义

(1)为了加强课程的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要求,统一课程标准、授课内容、教学案例、教学进度等,使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以及不同任课老师的情况下,能够学到相同的知识和技能。

(2)通过教考分离的考试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任课老师的授课情况,积极地寻找差距,总结经验,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进行。

(3)通过教考分离的考试方式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使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2.教考分离的实施

(1)实施对象和时间

《园林CaD》课程教考分离自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实施以来,至今已有三年时间,其中有三个学期共23个班级实施了教考分离,涉及学生数达1035人。

(2)试卷情况

①试题库的成立

自教考分离启动以来,经过三个学期的细化与完善,目前已经形成8套试卷和评分标准的试题库。

试题库试卷结构较合理,考试内容覆盖大纲要求的95%以上,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根据园林行业发展及应用实践不断完善。从不同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②考试内容和要求的确定

考试内容和要求包含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autoCaD基础知识(占10%)、绘图工具与修改工具(占40%)、图层与图形界限(占10%)、图案填充与图块(占10%)、尺寸标注与文字(占20%)、图纸打印与输出(占10%)等知识点。

③题型的确定与调整

该课程教考分离实施之初,试卷题型只有一个,即绘制某个建筑或小品的一套施工图。这种试卷题型单一,考点只覆盖课程标准所要求的50%~60%,学生得分率也不高。在总结前期教考分离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后期对题型做了调整,从而使题型多样化,考点明确化,考试要求细化。

新试卷题型增加到四个:绘制基本几何图形、绘制建筑小品平立面图、绘制园林植物图例、虚拟打印,共14题。

(3)考试及阅卷情况

全场考试共120分钟,考试形式采用上机考试,每台电脑的USB接口做了限制使用处理,防止学生使用U盘作弊,保证考试成绩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阅卷时采用任课教师集体流水作业,即任课教师集中阅卷,每个任课教师批改其中一题或多题,最后进行得分汇总。

三、教考分离的结果分析

1.题型调整前结果分析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和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采用的是题型调整前的试题库,参加教考分离考试的学生数共532人,其成绩分布情况。位于80~90分的考生较多,占考试总人数的65%;90分以上的占总人数的9%;60~70分的占考试总人数的3%;60分以下的占总人数的3%。及格率为96.8%,平均分为80.7分。由此可见,考生的得分率还是挺高的,有74%的学生达到了80分以上,说明学生对园林建筑的施工图绘图技能掌握得很好。少数学生对尺寸标注和文字标注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样式的设置存在较大的问题。还有些学生对稍微复杂的园林建筑施工图认识不足,绘图时“依葫芦画瓢”,虽然形状画出来了,但是绘图不规范。

2.题型调整后结果分析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采用的是题型调整后的试题库,参加教考分离考试的共有11个班级503人。90分以上的占总人数的14%,80~90分的占总人数的27%,70~80分的占总人数的21%,60~70分的占总人数的20%,60分以下分的占总人数的18%。

题型调整后9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提高到14%,比调整前增加了6%,但是不及格的学生数也增加了,从上表可以看出,得分率偏低的主要集中在第三题的“绘制园林植物平面图例”和第四题的“图纸打印与输出”。由此可知,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不够全面,也反映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即过于强调图形的绘制,忽视了图纸的打印与输出,而能将图纸打印出来也是企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要求,从考试结果来看,教学与工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脱节,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需要适时进行调整。

四、教考分离考试方式的几点体会

1.取得的成效

(1)通过教考分离,任课教师找出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教考分离的考试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掌握更多的技能。

(3)教考分离的实施,促使教师积极探索,努力寻找改革之路,使教学工作与企业工作对接,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

2.存在的问题

(1)没有统一的适合高职高专学生使用的教材。

(2)利用计算机进行考核,容易出现中途死机或关机的发生,也容易出现复制舞弊的现象。

数学考试总结篇4

福建中考改革目标

——继续实施语文、数学、英语等9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省级统一组织考试制度。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一新生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继续推行由设区市统一组织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计划编制、考试报名、招生录取,招生管理更加规范有序、监督有力。

——2021年的全省初中毕业生全面实施新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案,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并

1.考试性质与功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组织实施,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保障义务教育基本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考试制度。

福建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2.考试科目与内容。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下同)、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信息技术(以下简称信息技术)等13门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过早过度偏科,确保达到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物理、化学、生物另设实验操作考试。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英语口语考试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各科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遵循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依据教育部课程标准制定的《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用于指导教师开展日常教学与复习备考,提供考试命题与教学评价依据。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要求实施测试。

考试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筹“两考合一”考试定位,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做到题量适度、难易适当。

3.考试方式与组织。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行书面闭卷笔试。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统筹管理,省教育考试院具体组织实施,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考试工作的实施和管理。

福建中考录取总分提至800分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重要参考

1.科学使用学业水平考试结果。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以下简称中招录取)的基本依据,原则上采取考试分数与相应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数学考试总结篇5

一、试卷结构

以我校科技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7级1班《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期末考试试卷为例,参加考试人数38人,试卷共6大题。试卷结构如表1:

表1.试题分值分布表

表中q1是填空题;q2是选择题;q3是判断说明题;q4是名词解释;q5是简答题;q6是论述题。

二、试卷成绩数据的定义与录入

1.数据定义

在SpSS软件中,点击Variableview(变量视图)标签,在name标题下定义:班级、学号、题1、题2、题3……题6、总分。在type标题下定义各个项目的类型,其中班级、学号定义为String类型,长度为4,各题和总成绩均定义成numeric类型,长度为5,小数点后长度为1,其余项使用默认即可。其中题号和总成绩均定义成numeric(数字型)类型,长度为5,小数点后长度为0,其余项使用默认。

2.数据录入

数据录入可以直接输入,将窗口切换回数据视图,点击Dataview标签,按照定义变量的顺序将共计38份试卷的相应数据输入SpSS。数据录入也可以通过数据文件直接调入,先建立一个扩展名为txt的数据文件;再读入aSCii码数据文件并将其转换为SpSS格式。转换的操作步骤:按FileReadtextData顺序展开openFile对话框,指定前面已建立的扩展名为txt的数据文件并打开按钮,展开textimportwizard对话框,分6步完成转换工作。其中,固定格式aSCii码数据的转换,要求根据变量所占列分配分隔线,其他使用默认。

三、考试成绩统计分析

1.考试成绩的基本描述性统计

对成绩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频数分析、集中趋势分析和离散程度分析。其中,通过频数分析反映数据的整体分布概况;集中趋势分析,通过计算“总分”的平均值(mean)、中位数(median)和众数(mode)等指标,反映考生成绩集中所在的分数段,代表考生的集体水平。而离散程度分析,通过计算“总分”的标准差(Std.Deviation)和全距,反映考生之间的差异。全距是最小值(minimum)与最大值(maximum)之间的绝对差。偏度(Skewness)和峰度(Kurtosis)用来描述数据分布是否对称,偏斜程度如何,分布陡缓程度等。操作如下。

在SpSS中单击:①执行analyzeDescriptiveStatisticsFrequencies,弹出Frequencies对话框,将需计算的“总分”和“各题”(题1、题2、题3……题6)变量移入Variables框中;②按Statistics按钮,弹出Fre-quenciesStatistics对话框,选上mean,Std.deviation,mini-mum,maximum,Skewness,Kurtosis等指标;③按Charts按钮,弹出Frequencies:Charts对话框,选上His-tograms和withnormalcurve,然后单击Continue按钮,再单击oK按钮,即可获得总分和各题的有关统计,以及成绩分布直方图,结果见表2图1。

表2“总分”一栏显示1班期末考试的总分中,众数=中位数>均值,偏度值<0呈左偏态分布状态;标准差为16.03,同学之间成绩差异很大,特别是最低成绩32分,使全班均分受到影响,低于中位数和众数,综合以上信息,以中位数和众数74分更能反映该班同学在这门学科中的整体水平。此外,表2显示峰度值接近于0,图1也表明全班成绩从60分开始基本上呈正态分布,说明1班期末成绩可以看成是正态分布,表明该试卷命题基本合理。试卷所反映的知识点全面,难易程度适中,学生对本门课程在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等方面已达到基本教学目标,但要重点关注和辅导55分以下的5个同学。

图1.200701班期末成绩频率数分布

2.考试成绩的等级比率统计

在进行试卷分析时,我们往往想知道各分数段的人数及所占比例。为此,可以先分组后统计。

首先,将百分制分数转换成5等级,即优秀(≥9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不及格(

接着,统计期末成绩的等级比率。操作如下:选择菜单analyzeDescriptiveStatisticsFrequencies中,选中“期末成绩等级”送入Variables,再单击oK按钮,即可得出表3。

表3.200701班期末成绩等级分布(n=38)

表3显示,学生较多集中在良(28.9%)、中(18.4%)和及格(18.4%)段,优和不及格段分布少(各占18.4%、15.9%),说明本卷试题难度适宜,绝大部分学生能在及格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若要按班进行试卷分析,则要首先划分数据,方法为:拆分文件,执行DataSpiltFile……,弹出SpiltFile对话框,选择organizeoutputbyGroups,将“班级”变量移入GroupsBasedon框中,然后单击图中oK按钮,即将文件按“班级”进行了拆分。然后按照上面的操作流程,得到按班完成的成绩分析表单和图形。

四、试卷质量分析

1.试题的难度分析

试题的难度是指全体考生对试题失分的统计量,公式为:p=1-X/w,其中:p为难度值,X为均分值,w为该题满分值。计算方法为:首先将窗口切换回数据视图,点击Dataview标签,将表1中的各题满分和表2中的各题平均值直接录入,并定义变量名“满分”和“均值”。然后,单击transformCompute,在numericexpression中输入公式1-mean/w,在targetVariable中输入难度系数,单击oK按钮,得到各个题的难度系数(见表4)。若要计算整个试卷的难度系数,只需要将各题的难度系数与各题的满分之积相加,再除以100即可(见表4)。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表4.各题难度系数、区分度和信度分析

一般认为,难度系数p值越大,试题难度越大,不及格的考生越多。试题的难度在0.3~0.5之间为宜,p>0.7为难题,p0.2,虽然比较恰当,但难度偏小,试题容易,提示应该适当增加难度,特别是判断说明题。

2.试题的区分度分析

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考生实际水平的鉴别能力,将考生成绩优劣区别开来的统计量。在进行区分度分析时,常以考试总分作为被试的实际能力水平,而把被试在某题上的得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该题的区分度。区分度的计算方法很多,对于客观题来说,使用斯皮尔曼(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对于主观题来说,看成是非等间距测度的连续变量,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这些分析在SpSS中都有相应菜单命令可选用。具体操作:单击analysisCorrelateBivariate,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各客观题号变量和总分进入Variables,在CorrelationCoefficients中单击Spearman,完成后即可得到客观题的区分度。主观题的区分度方法同上,只需选择主观题和总分字段进入,然后选择pearson即可。若要计算整个试卷的区分度,只需要将各题的区分度与各题的满分之积相加,再除以100即可。本次考试的区分度结果见表4。教育理论认为,区分度D>0.4为优,D0.75,整个试卷的区分度为0.792,说明本卷区分度都很高,试题和试卷能区分学生之间的实际差异。结合前面难度偏小,试题容易,提示成绩比较低分的学生要加强课外学习,增强学习自觉性和行动力。

3.试题的信度分析

信度是反映试卷的题目得分一致性程度的统计量,表示考试的可靠性、稳定性,反映试卷或试卷测试结果是否代表考生的真实水平。其取值范围为0~1,其值越大,信度越高。对试卷信度大小的衡量通常用信度系数α来度量,此系数的估算方法很多,有重测法、等值法、克伦巴赫系数等。如果测验中包括有非0-1记分的题目,可选用克伦巴赫alpha系数来计算一致性信度系数。做法是:在SpSS中单击analyzeScaleReliabilityanalysi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所有题目变量进入item框中,在model中选择alpha模型,得到测试信度。本文中实例的信度alpha=0.8351。一般来说,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信度应在0.9以上,学校教师自编考卷的信度应在0.6以上。可见,本自编测验的信度很高,本次测评成绩较真实地反映了该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水平。

4.试题的效度分析

效度是指测试的有效程度。常用的效度检验有内容效度分析、结构效度分析、关联效度分析、项目分数效度分析。试卷分析一般采用效标关联效度分析法,即首先寻求一种可靠的效标,然后求出测试结果与效标的相关系数,该相关系数则为效标关联效度。具体操作:首先将窗口切换回数据视图,点击Dataview标签,将“可靠的效标”录入,并定义变量名“平时成绩”。然后,单击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选择“平时成绩”和“总分”进入表达式,然后在CorrelationCoefficients中单击pearson。得出总分与平时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837。说明本次考试与平时成绩相关性较高,即平时成绩好的学生此次考试成绩亦较好,平时成绩差的学生此次考试成绩亦较差。

五、结论与建议

本次考试平均水平为74分(宜用中位数和众数表示),成绩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标准差为16.03,标准差值较大,说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此班的极少数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试也不下功夫复习所致。因此,以后在教学中应当关注这类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经常鼓励他们,从而达到提高他们成绩的目的。

在难度分析中,可知第3题判断说明题特别容易,其他各题和整个试卷的难度>0.2,虽然比较恰当,但难度偏小,试题容易,应该适当增加难度,特别是判断说明题;在区分度分析中,可知各题的区分度均>0.75,整个试卷的区分度为0.792,说明本卷区分度都很高,试题和试卷能区分学生之间的实际差异,所以本次测试的各题均有较好的区分作用;在信度分析中,可知信度为0.8351,此次考试的信度比较高;在效度分析中,可知本次测试的效标效度为0.837,说明本次考试与平时成绩相关性较高。

通过SpSS对试卷成绩的统计,可以知道学生个体的差异程度,比较客观地反映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水平与效果;通过对试卷质量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筛选试题、修订试卷,将符合指标的题目,分门别类归入题库,防止出题的随意性,提高试题和试卷的质量。

利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时,只需了解相关统计术语和操作步骤,具体的统计分析和结果输出均由SpSS自动完成,可以较大地提高分析试卷效率,准确地得到分析结果;且操作方便快捷,大大减轻教师负担。因此,SpSS是进行学科成就测验质量分析的理想工具。

(参考文献本刊略)

作者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

数学考试总结篇6

1.1考试总分及各类型题目的得分情况:由表1可见,本次考试最高分97分,最低分42分,平均分(73.33±11.54);名词解释题满分30分,最高分30分,最低分13分,平均分(24.00±3.12);单项选择题满分40分,最高分40分,最低分16分,平均分(30.68±4.63);简答题满分30分,最高分27分,最低分8分,平均分(18.65±4.43)。

1.2正态性检验和频数分布:KS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为Z=1.231,p>0.05,表明407位学生考试成绩符合正态分布。由成绩分布图1可见,407位学生考试成绩的频数分布为40~44分2人,45~49分4人,50~54分20人,55~59分31人,60~64分41人,65~69分51人,70~74分73人,75~79分53人,80~84分60人,85~89分42人,90~94分21人,95~99分9人,学生成绩的拟合曲线呈现出典型的正态分布。

1.3试卷的质量

1.3.1效度:按照病理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授课教师根据上课内容组织命题,构建完整的病理学试题库,教学秘书根据知识点的覆盖面从试题库中选择考题。选择题采用单项选择题(5个选项),主观题由教学组共同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并进行复核,本试卷中每个题目均能反映一个知识点,该试卷具有很高的效度。

1.3.2难度p:由表2可见,试卷总体难度为0.733,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难度系数分别为0.8、0.767(校正0.709)和0.622,名词解释题难度最小,简答题难度最大。

1.3.3区分度D:由表2可见,试卷总体区分度为0.566,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区分度分别为0.902、0.970和0.955,且各题型与试卷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的p值均<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1.3.4信度α:由表2可见,试卷总体信度为0.927,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信度分别为0.866、0.797和0.809。

2讨论

2.1试卷的一般情况:根据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病理学》第8版(李玉林主编)制定教学大纲,授课老师按照授课内容构建病理学试题库,依据与以往试卷重复率不超过25%的要求从试题库中选题。该试卷注重考核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掌握基础知识情况,基本涵盖了授课主要内容。考试时间2h,学生基本能做到按时交卷,主要集中在考试结束前30min内,考试时间安排合理。

2.2学生成绩分布:单样本KS检验是检验实验数据的分布是不是符合一个理论的已知分布,结果显示,Z=1.231,p=0.096>0.05,结果表明考试成绩分布服从正态分布。此外,学生成绩分布图的拟合曲线也表明学生考试成绩呈典型正态分布。

2.3试卷的质量:本文从效度、难度、区分度和信度4个方面进行了试卷分析。效度即有效性,是指考试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能否有效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本试卷的出题原则和改卷标准均显示其具有很高的效度。难度是试题的难易程度,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以得分率作为难度系数p,试题难则p值小,试题易则p值大,并以0.6~0.8较合适。

在本次试卷中,名词解释题(p=0.8)的难度较低,简答题(p=0.622)的难度较大,所有类型的题目以及试卷总体难度均在0.6~0.8,符合出卷要求。名词解释题属于记忆性的知识点,容易得到较高分数;简答题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联系临床、综合解析的能力,学生在该题型中得分较低,存在答题不够严密、逻辑性较差、抓不住重点等问题,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区分度D即题目的鉴别力,指考试试题能多大程度上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分开来,以学生在某题上的得分与考试总分间的相关系数作为该题区分度,优良的试题区分度一般在0.4~1.0。在本次试卷中,各题型和整卷的区分度较为优良,且各题型与试卷整体的相关系数均有显著意义(p<0.01),表明各题型均能很好地区分考生的能力。信度α是指考试试题的可信程度,表明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对于期末考试来说,α值在0.5以上即符合要求,本试卷的各类型题目和整卷的信度均在0.5以上,表示考试结果稳定、可靠。综上所述,本次期末考试试卷的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考试结果可信度高,说明试卷质量较高。

数学考试总结篇7

大学数学考试模式考核方式一、引言

大学数学主要包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这三门课程,是大学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基础课,要求学生必须切实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分析能力,但作为检验手段的考试,目前大多数院校仍主要以期末“终结性”考核为主,而这种形式过于固定的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突击式”学习的状况,学生对知识掌握得非常肤浅,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于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思路方法都以机械式的记忆为主,而无法做到灵活应变,举一反三。

这就需要变革这种单一的考核模式,使得考试真正成为督促学生学习、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素质的作用,实现学生对于知识和方法由“学会”转变为“会学”,继而“会用”的目标。

基于上述考虑,笔者团队在近几年的大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主要是增加了每章完成后的阶段式测试,并且尝试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进行测验,和期末考试的成绩综合测评,彻底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面。

二、大学数学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措施

1.学生出试卷模式

学生惧怕考试,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其实,学生对考试的畏惧情绪缘于试卷的“神秘”度,正是这种试卷的神秘度引发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而让学生自己出试卷的模式完全减轻了学生的这种心理负担,激发了考试的兴趣与复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具体做法是:

(1)教师宣布学生出题的考试模式,学生的兴奋度即刻替代了考试的紧张感。

(2)每个学生必须出一份试卷,并做好标准答案交给老师,这一过程保证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功效,为了能出好卷并提供正确答案,学生不得不把基本的数学知识点理解透彻。

(3)考试试卷的题目将在全班学生的试卷中抽取,向学生承诺试卷的全部内容是班内学生试卷的原题,但每个学生被抽到的题目最多一题。

(4)考试评分时学生本人试卷的质量评分占总成绩的30%,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

这种考试模式提倡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试题采用学生自选分级模式

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对于大学数学课程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也相应不同,而一份试卷如果难度偏高或者偏低,都会对一部分学生很不公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尝试如下做法:

试卷主体仍然按照知识点的要求和分布情况进行出题,即基本题占70%左右、提高题占20%左右,较难题占10%左右。不同的是,在占20%的提高题方面给学生增加选择。比如,增加自选题或者两道题目中自选一题,这就是分级。具体的,可以设置a级题为10分,B级题为6~7分(若分为三级,则分数分别为——a级10分,B级7分,C级5分),学生只能在每个级别中选做其中一题。这种考核方法既解决了试卷难度的问题,又解决了试卷中基本题分量不足的问题,对于数学类课程进行分层次教学的院校,这样的试卷模式为其面临的是否同卷考核的问题更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3.数学小论文模式

平时的测验还可以尝试与传统笔试不同的考试形式——数学论文,这种论文并非真正科研意义层次的论文,而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深人理解以及对知识与方法善加整理后形成的一种报告形式。这种论文可以是一个知识点涉及数学方法的总结,如单调性应用的总结——证明不等式、证明根的唯一性及证明函数存在反函数;再如,函数零点的存在性的证明方法有零点定理、罗尔定理、函数单调性等。论文也可以是对于一个核心知识点构成的小的知识体系的总结,如分段函数段点处的极限、连续性、可导性和分段函数可积性的讨论总结;再如,积分计算中偶倍奇零性质在一元函数定积分、二重积分、三重积分、二元函数线积分、三元函数面积分中的应用等。论文还可以是一道典型数学题的多种解法,等等。这种考试形式能够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重新整理、归纳和组织,从而在较高的层面上高屋建瓴地系统掌握大学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复习。

4.应用数学建模考题模式

学习的目的就是应用,而且应用题可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是考试的重点。而数学建模的试题正是考察学生能否正确地分析问题,建立模型,并将对模型的求解转化为计算机可计算的数学问题进行求解。所以,可考一些涉及因素稍多些的建模应用题,让学生建立模型并转化为平时常做的运算,具体计算可不进行,也可将应用部分单独考试。平时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小的数学建模练习,作为平时测验的成绩。比如,往届数学建模竞赛中的导弹打飞机问题、台灯最佳高度问题等,只要用些微积分知识就可以解决,较好的考察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各专业也可根据自身特点来做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开卷考试模式

高等数学通常安排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新生刚入学,对老师、教材、教学方法都不熟悉,很难看出课本中各例题间的联系,即自学能力较差。此时的阶段性测验可以安排开卷考试,允许学生考试时翻阅教材及相应的参考资料,不熟悉教材就难以完成考题。所以,开卷考试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促使学生看书自学的最佳动机,使学生体验到看教材及相应的参考资料是取得好成绩所必需的和有价值的。在这种需要的支持下,久而久之,看书习惯会培养学生总结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改革的成效

我们在平时的阶段式测验时常常会根据每一章的特点,选取上述模式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综合运用,以考察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多样化的考试模式和考核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学数学课程的兴趣和热情,改变了一部分学生为应付考试而消极学习的状态,让数学基础不同、对于大学数学课程有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够真正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考试也不再只充当让学生谈之色变的“惩罚武器”,而是成为了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和提高的有效手段与检测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杰,徐中海.数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及实践[C].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5.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51-153

数学考试总结篇8

为了引导学校全面有效地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推动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省教育厅对原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评价方案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完善和优化,形成了《云南省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方案(试行)》。

一、性质与功能

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是全面衡量反映初中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水平考试。

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引导学校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是评价学校办学质量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考试方式

(一)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形式分为考试、考查两种。

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物理、化学、生物学、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其中,音乐和美术为学校考试科目,其它为统一考试科目。

考查科目为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及技术教育)、地方与学校课程、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学实验,考查标准和办法由各州(市)教育部门制定。学校自行组织考试的音乐和美术,考试标准和说明由省教育厅制定并另文。

(二)各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规定和要求、在学科教学结束时进行。

八年级下学期考试科目为:生物学、地理、信息技术。

九年级下学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历史、物理、化学。

体育考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4月底前进行。

学校考试与考查科目在课程结束时进行。

(三)考试方式根据学科特点和内容,采取笔试、听力测试、口试、实验操作等不同方式。

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实行笔试、闭卷方式;英语实行听力与笔试、闭卷相结合的方式;信息技术实行网上考试方式;体育实行必考与选考项目相结合、现场考试方式;音乐和美术科目的考试方式由各学校自行确定。

三、组织实施

(一)命题方式。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由省教育厅统一命题(昆明市和曲靖市除外)、统一颁布各科考试标准、统一考试科目、统一考试分数、统一制卷、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结果应用、统一全省初中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对自行命题的州市,省教育厅将建立抽考制度,每年抽考2个科目,抽考科目和抽考办法另行通知。

(二)考试时间。

7月1日、2日两天为信息技术考试时间,考试形式为分场考,每场50分钟,考试时间安排和考试场次由各州市根据学生人数,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组织和安排。

体育考试安排在每年4月底以前完成,考试日期由各州、市自行确定。

每年的考试时间均按以上月份和日期执行。

(三)阅卷方式。各州、市统一组织考试,全省统一扫描答题卡、统一采取网上评卷,确保阅卷公平,公正及成绩的可信度,确保区域内质量监测评价数据采集的需要。全省统一扫描、网上评卷工作方案由省教育厅制定并另行通知。

(四)网络管理。各州、市要按照规范办学行为的有关规定和省教育厅的统一要求,完善初中学生学籍和学业水平考试考籍管理制度,及时更新网络管理系统数据,确保基础数据完整、准确。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含考查)成绩必须真实记入学生档案和网络管理系统。

四、考试结果运用

(一)全省统一组织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采用等级制与原始分报告成绩,a:优秀(≥90分)、B:良好(≥70分且<90分)、C:及格(≥60分且<70分)、D:不及格(<60分);p:补考合格。学校自行组织的考试科目,考试结果以等级报告成绩,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p:补考合格。

(二)证书发放。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含考查)等级作为九年义务教育证书发放的主要依据。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含考查)成绩合格、综合素质评价合格,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授予九年义务教育证书。学生参加统一考试不及格的科目,由学校组织补考,补考成绩只记p(补考合格)、D(不及格),可以作为义务教育证书发放的成绩,但不作为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

(三)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科目及分值。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原始卷面满分值为,语文、数学、英语均为120分,物理、化学、体育、历史、思想品德、地理、生物学、信息技术学科均为100分,11个学科分值总分为1160分。音乐和美术以等级呈现。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分值,通过一定比例折算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分数。

1、语文、数学和英语3个学科卷面分值满分均为120分,按实得分的100%记入高中录取总分。

2、物理、化学和体育3个学科卷面分值满分均为100分,分别按实得分的80%、50%和50%计入高中录取总分。

3、历史、思想品德、地理、生物学和信息技术5个学科,成绩达合格及以上者每个学科按10分计入高中录取总分,低于60分者按实得分的10%(按四舍五入取整数)计入高中录取总分。

4、音乐和美术学科由学校自行组织考试,考试方式由学校自行确定,考试结果以等级呈现,分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p补考合格五个等级,合格及以上者每个学科按5分计入高中录取总分,不合格者不记分,补考合格也不记分。

13个学科记入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总分为600分(不含政策加分)。

2016年的应届毕业生由于特殊原因延迟至2017年毕业,根据实际参加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按照调整后的方案进行成绩折算,折算后的成绩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

数学考试总结篇9

【关键词】中考;数学复习

中考数学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考是对初中阶段教学效果的检验,中考成绩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平时的刻苦与否,还取决于是否在考前进行了认真、扎实、有效的总复习。数学教学内容繁多、知识点分散,复习时间短暂,无形之中增加了师生双方的精神负担和备考压力。教师希望最后的复习能为中考“锦上添花”,学生渴盼能在最后的复习中看到前方胜利的曙光,以优异的成绩结束初中数学的学习。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中考复习,是我们所有初中数学教师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对此,结合我们指导学生中考数学总复习谈一些体会。

一、明确中考的目标和要求

在复习中,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确定初中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然后结合教材明确学生所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根据《标准》的评价理念,去分析中考试题,挖掘其丰富内涵。近几年来中考命题已明确告诉我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是中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只有基础扎实的考生才能取得好成绩。《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2005年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数学学业考试命题指导意见》中指出:“数学学业考试要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数学学业考试命题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使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不同的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表现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在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之前要认真研读数学《中考考试说明》及复习指南,明确中考的要求,对中考试卷难度设置和整体要求(各类知识点的分布)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及时调整复习的方向,防止走偏,做无用功。

二、重视数学基础,理清知识体系

数学的基本概念是组成数学内容的基本细胞,数学的基本技能是数学能力形成的基础。掌握“双基”是发展能力的前提,没有扎实的“双基”,能力的培养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作为肩负对数学教学导向功能的中考试卷,为纠正这种错误认识,近年绝大多数中考试卷中,基础题占近百分之六十,各种题型中遍布着基础题的“倩影”,好多基础题来自于课本的例、练习题或是以课本例、练习题为原型稍加改编而成,同时,中考试卷在重视“双基”考查的基础上,更重视对数学核心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因此,必须重视“双基”的复习。中考试题中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一般不会有难题、怪题、偏题,难易度的比例通常控制在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为6:3:1,基础知识的巩固,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复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继续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基础,也是能力发展的保证。在历年的中招考试中,都有一定数量的试题是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的掌握程度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能力才有发展的坚实基础,否则能力培养和拔高性的练习只能是空中楼阁。复习“双基”时,应引导学生立足教材,把重点放在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上,并注意各部分知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横联系,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同时着力引导学生自己回顾以知识点为载体的例、练习题类型,教师尽可能地精选或编制系统、典型的例习题,通过例习题的解决,沟通知识、技能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块状”结构、“网状”联系,以不变应万变。那种因中考对综合能力的考查,而盲目地做大量的综合题忽视“双基”的行为,是极不可取的。对已经明确删减的内容,在复习阶段不必涉及,对降低要求的内容不随意提高要求,以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三、渗透数学解题思路,及时总结解题方法

在数学知识的掌握中,只有领悟了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达到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只有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才是掌握了数学知识的核心,在每年的中招考试题中,都渗透着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的思想、化归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整体思想、分解组合思想等。教师在带领学生进入总复习阶段时要通过一些典型的试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题的能力,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在解决一类问题时可采用的共同方法,如消元法、降次法、代入法、图像法、比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加减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以及平行移动法、翻折法等。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及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多做中考数学模拟题,及时调整心态

这一阶段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经过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复习,学习的基础知识已基本过关,这时进行模拟训练,其目的就是查漏补缺和调整考试心理,便于以最佳状态进入考场,建议考生在做好学校正常的模拟训练之余,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使用各地中考试卷,设定标准时间,进行自我模拟测验,通过练、评、反思,查漏补缺。其对策是:重点研究样题的参考答案中的评分标准,提高速度规范解答。有的同学在答卷时,不以“首先是准确,其次是速度”为基本原则,盲目地追求快速,解题既不打草稿又不画图,仅使用心算或填上自己想当然的结果,失误甚多,而在解答大题时跳过必要的步骤,或丢三落四,结论不完整,推理不严密,失掉不应失的分数。我们要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加强,在答题时才会更加理性,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心理上要调整好心态,使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正确看待成绩,增强自信,发挥学习的最佳效能。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通过不断地训练和测试,可以培养学生在思维上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复习完后,要做些模拟试题检查复习效果,让学生调整心态,振作精神,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并加强这方面练习。学生把做错的题和不懂不会的题目当成再次锻炼的机会,正确分析问题原因,考前发现问题越多纠正越及时,提高越快。

总之,中考数学复习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研究试题,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复习让学生轻松的进入考场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真正的让每个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

参考文献:

数学考试总结篇10

关键词:高考数学有效复习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72-0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高考中数学的试题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新课改后的考高数学抛弃了原来高考数学模式中的一些缺陷,增添了一些新的特色。面对高考学生是否能取得满意的成绩,教师需要用多种方法,针对高考数学中出现的新变化,高效率的让学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应对这些变化。为了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一方面要结合自己和其他教师的多年教学经验;另一方面要深入分析近年高考数学中出现的新变化,总结出几点应对新形势下高考数学中的对策。

1新课改下高考数学出现的新特点

从近几年的考试的结构和内容来看,高考中数学整体上还是延续了以前考试的风格和特点。根据课标版考试大纲的要求,现在的考试增加了对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注重对数学学习能力的考查。在整体上数学高考题的变化是平稳过渡,稳中求新的发展趋势。透过试题增加对学生理性思维的考查;减少大量的数学复杂运算;强调学生的数学思想的运用;通过探究实践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试题不再是一个题只涉及学科的一个方面,而是多个学习板块相结合进行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考试的重点,同时还兼顾了学生进入继续学习的潜能。

2高考数学有效复习的方法分析

一般高考前的复习分为三步,一轮复习重在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第二轮则需要锻炼学生能够综合这些知识点灵活的运用到做题的过程中去,这是高考复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第三轮就是学生对题目的总结和升华了,主要是依靠学生本人的思维能力。改革后的高考加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基础知识的复习一定要全面,但是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重点是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知识点进行解题,这就使得高考数学的复习重点放在第二轮上。根据课改要求和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种高考数学的高效复习方法。

2.1明确考试重点,突出“主体”

虽然当前的数学高考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整体上的结构还是没有变的,根据近四年的试卷来看,代数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和概率统计。但是试卷的主线是学生数学的能力,而且对数学知识的考查更全面,通过试题涉及对很多方面的考查,比如说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偶然与必然等数学思想,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等数学能力。这些内容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都有所了解,对于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应用,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解题时对学生刻意的培养一下。学生在日常做题的过程中不能只是追求做题的速度,还要有意识的通过题目来锻炼这些思想和能力,这会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也就可以提高在高考考场上的完整性和正确率。

2.2转变学生思维,向理性方向发展

当前的高考试卷题目在难度方面都是层层递进的,很多同学在日常做题时往往先把容易的做完了,后面的难题有时候会选择放弃。所以教师在讲解试卷时,要找到主线,让学生跟着线索走,同时让学生学会自觉运用数形结合等思想来解题。这会使同学更好的为后面的难题做好思想准备,对于一题多问的题目,在复习中,学生可以多做一些分解练习,培养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这对于解答最后的难题是有很大帮助的。

2.3夯实基础,知识点全覆盖

新课程标准明确表示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全面考察,基础知识是高考命题的出发点,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做好复习的基本。在历年的考试和日常的考试中,学生的错题反映了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会遗忘或混淆。经过对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发现试题中可以找到和课本上基本一样的试题原型,部分省的高考题甚至可以找到一半以上的试题原型,这也就突出了基础知识在复习中的重要性,同时之前的偏题怪题也大大减少,通性通法成为重点,这为教师的教学方向提供的良好的导向。

2.4清晰导向,贯彻落实

要注意的是,虽然加强了对基础知识的考察,但是不再是一题一个知识点的考查方式,而是针对知识的交汇点进行命题。通常认为基础知识的考查力度大了,那题型就会变的简单,而很多同学却反映题目难,这就说明学生对知识的结合程度不够。比如说将数列与函数结合,将向量、集合结合用数形结合、代数运算的方式来考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想和理性思维。这需要教师在选题方面对这方面的强调,在讲题过程数学思想的强化。

2.5针对性强化训练不可少

在高考之前对学生的强化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要想使强化训练的效果达到最好,需要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努力。作为教师,要清楚认识当前高考的出题类型和重点,在给学生出题时,不能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在选择题目时题目的考查方向、考查面、新颖度等都要考虑在内,做到精选,另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弱势领域,教师对于不能很好迁移的学生要用过题目的讲解利用他们在优势领域的特点引起弱势领域的进步。在讲题的过程要注意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解题的思维方法上,让他们掌握解题的思路。作为学生,不能扬长避短,在熟练掌握优势领域的同时要加强对数学短板的训练,并在做完题后学会总结,做到“多思少算”。对于历年高考题,重在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并在今后的做题中充分的应用。

3结语

我们研究多种复习方法的目的是要学生取得满意的考试成绩,因此,学生一方面要熟练掌握考试重点和解题方法;另一方面则需要在日常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数学能力和理性思维。高考的改革是为了学生在今后有更好的发展,所以作为教师要深入探究高考的新特点,打造有效的数学复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明.高考数学有效复习的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2(11):35-36.

[2]项士芳.高考数学有效复习的途径和策略[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2(4):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