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语文阅读总结十篇语文阅读总结十篇

语文阅读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8:38

语文阅读总结篇1

一、注重朗读,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理解力。语感具有直觉性特点,表现为思维过程与结果的直接性,它不需要经过预先的理智思考和逻辑判断,而是凭借言语经验,直接地对言语作出敏锐的感受,而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手段。因此,只有多朗读才能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形式获得真切敏锐的感受,产生情感共鸣。而古人也曾经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训练重点。

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会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如在教学《海军将领邓世昌》这篇课文时,当读到“邓世昌登上舰桥,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利用工具书理解了“慷慨激昂”这一词语的含义,再抽学生朗读和评价。经过反复的朗读,学生都能体会邓世昌为国不惜牺牲生命的高尚情操,并产生共鸣,把自己融入到了当时的环境中,慷慨激昂地朗读起来。以后每当读到这个地方时,不再用我提醒,学生都能读得很好。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想象是人们头脑中原有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头脑中,而不是以词语、符号,以及概念等方式呈现。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语文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我经常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视觉想象

在阅读文章时,培养学生借助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想象出作者所

描绘的人、事、景等,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的感觉。例如,在阅读《礼物》一课时,当读到“老婆婆的手像干树枝,脸像枯树皮,牙齿脱落,两颊凹陷”时,通过视觉想象,我们的眼前好像就站着这么一位老婆婆。

2、听觉想象

例如:在阅读《瀑布》这篇课文时,当读到“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这几句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浪涛声和松涛声,让学生用耳朵去聆听瀑布的声音,想象那震耳欲聋的巨大声响,从而体会到了瀑布的壮观。

3、味觉想象

语文阅读总结篇2

(一)利用阅读内容中的词汇进行提示

任何文章都是由基本的词汇组成的,关键的词汇能够把文章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起到阅读前的提示作用。因此,在开展阅读前,英语教师将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先向学生介绍,尤其向学生展示一些具有话题性质的重要词汇,这样学生既可以了解到一些文章内容的背景,也可以尽可能的理解文章的主旨议题,这样非常有利于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二)先期预估文章的内容

在进行英语阅读前,英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对阅读文章进行一定的内容预估,这对于正式阅读更好的理解文章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英语老师在进行阅读前向学生提出与文章内容关联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身具备的知识能力进行相应解答,可以有效的让学生构建出文章的大致构架,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阅读积极性。

(三)掌握阅读对象的文体

根据阅读对象的文体不同,找出阅读内容的相应特征。高中学生在进行阅读前,先期了解文体,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而且,英语教师通过要求学生展开对阅读文体的理解,可以掌握不同文体的各种因素。例如在进行叙述文的阅读时,学生必须找出记叙文相关的要素和进行阅读时的对应要素。

二、高中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中阅读技能的培养

高中英语学习中的英语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阅读技巧,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既要掌握阅读对象的主要内容,又要利用一定阅读技能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技巧的训练。英语教师在这一方面要发挥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总结阅读经验,督促学生合理利用阅读技巧。然而,不同的阅读模式下具有阅读技巧上的差异,作为高中英语教育者一般利用以下几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一)积极开展词汇教学

阅读材料的组成因素就是词汇。准确理解词汇的意思是学生正确理会阅读材料内容的重要保障,因此学生加强词汇的理解,掌握词汇的使用对于英语阅读是一个基础。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生词,这是影响学生获得良好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学生在开展英语阅读时,掌握英语教师平时介绍的英语阅读中判断生词的意思方法非常关键。英语老师可以通过词汇在阅读材料中的具体联系以判断出词汇的含义。举例说明,“areso⁃lutemanisapersonwhowon’tgiveuphalfwayoncehemakesuphismindtodosomething.”其中的“resolute”可以根据其位置判断其词性,从而理解出全句的意思,并可以大致推断出该词语的大概意思即“坚定的”。

(二)开展语篇教学方法

针对具体的阅读内容来分析和判断,从而有效理解阅读内容,就是语篇教学。高中英语教育者常常先要求学生大致理解阅读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并要求学生利用掌握的语法来分析和练习阅读,从而理解和掌握阅读文章的片段及语句的关键信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得学生掌握阅读内容的整体,而且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一方面,通过不同的阅读内容,英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对阅读内容整体上有大概的掌握。而且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边要求学生进行阅读,边设置问题并要求学生解答。另一方面,在开展英语阅读材料细节上的理解,积极引导学生和向学生细致讲解,使得学生充分理解阅读内容的细节问题。

(三)展开阅读技能的教学工作

英语阅读技能包括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充分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水平意义重大。高中阶段开展英语阅读教学,英语教师设置不同的阅读要求和目的,要求学生获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英语教师督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相关问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阅读寻找答案,这也是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此外,英语教师可以利用逆向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通过学生进行先期阅读,在掌握整个阅读文章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能够概括和复述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新的高度。而且,英语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和图标,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并能够获得其中的阅读技巧。

三、开展阅读后的总结和练习

学生完成英语阅读后,英语教师必须对英语阅读材料的内容开展总结和练习工作,切实让学生获得阅读技能。第一,英语阅读内容由英语教师进行总结工作,促使学生在理解上真正获得阅读材料的态度、观点。第二,在学生中开展针对阅读材料的阅读练习,英语教师要组织得力,及时开展诸如话题辩论、内容改写等方面的训练。第三,英语教师在阅读完成后及时要求学生开展自我总结,让学生及时提出在阅读中的缺点,并及时改正,而其中的优点要继续发扬。

四、小结

语文阅读总结篇3

关键词:词切分;学优生;学困生;眼动

中图分类号:B8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2012)06-0525-06

1引言

词空格在拼音文字的阅读中起重要作用:词空格提供自下而上的视觉信息帮助读者切分词,促进词汇识别,还能引导读者的眼睛运动,计划“何时”眼跳(when)和下一次眼跳的位置(where)(perea&acha,2009;Rayner,Fischer,&pollatsek,1998)。在英文阅读中,删除或用字母、数字等替代词空格,读者的阅读速度会显著下降(malt&Seamon,1978;morris,Rayner,&pollatsek,1990;Rayneretal.,1998;Rayner&pollatsek,1996;winskel,Radach,&Luksaneeyanawin,2009),眼跳幅度会变短(Rayneretal.,1998)。另外,西班牙语和德语的研究结果与英文研究一致(inhoff,Radach,&Heller,2000;inhoff&Radach,2002;pereaetal.,2009)。

有研究者采用空格研究范式考察在无空格文本语言中插入词空格是否会促进阅读(Kohsom&Gobet,1997;Sainio,Hyn,Bingushi,&Bertram,2007)。Sainio等(2007)考察空格在日文阅读中的作用,发现当读者阅读纯假名文本时,插入词间空格可以促进词汇识别;而阅读平假名和汉字混合的文本,插入词间空格没有促进阅读,这主要是因为日本汉字提供了词边界线索,所以空格的效应没有显现。Kohsom等(1997)发现在泰语词之间插入空格提高了读者的阅读速度。

第32卷第6期闫国利等词切分对语文学优生与学困生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心理学探新2012年汉语书写系统中,汉字是基本的书写单元,缺乏清晰的词边界标记(如空格)。汉语词的词长不同,对《人民日报》语料库中的词进行统计,双字词所占比例最多,为64%,使用次数占所有词语使用次数的比例为56%;单字词比例最少,只有5%,但使用频率较高,为40%(李江波,,陈祖舜,2006)。因此汉语读者无法根据字数找到词切分线索。汉语没有明显的物理线索标记词边界,读者如何进行词切分和识别呢?探讨词间插入空格能否促进阅读,可以理解读者阅读过程中的词切分和识别,有利于探讨阅读的基本信息单元问题。

有研究采用空格范式考察了词空格在成人汉语文本阅读中的作用。Liu,Yeh,wang和Chang(1974)发现词间插入空格不仅没有促进阅读,反而使阅读速度变慢。而Hsu和Huang(2000)发现词空格能够减少读者的阅读时间,对难度较大文章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但不影响阅读理解正确率。分析认为由于使用的研究方法不同(仪器和测量指标),结果很难直接进行比较。有些研究者以眼动仪为记录工具,探讨词空格在句子阅读中的作用。inhoff,刘伟民,王坚和符德江(1997)让被试阅读三种呈现方式的句子:正常无空格,词间空格和随机空格,发现三种方式下的眼动模式没有差别。针对inhoff等(1997)研究中使用仪器采样率偏低(50Hz)和空格过小(半角空格)的缺陷,Bai,Yan,Liversedge,Zang和Rayner(2008)作了改进,使用采样率较高的eyelinkⅡ(500Hz)记录读者的眼动轨迹,让被试阅读四种呈现条件的句子:正常无空格、词间空格、字间空格、非词空格的文本(均为全角空格),发现词空格没有干扰也没有促进阅读,并认为这是因为文本呈现方式的不熟悉导致的干扰与词边界信息产生的促进作用之间发生权衡,还发现字间空格和非词空格干扰了阅读;另外,为了消除空格改变文本信息的空间密度对阅读产生的影响,改用阴影标记产生相同的四种条件,重复了空格范式研究中的结果,由此推论汉语阅读的基本信息单元是词。

也有研究者进一步探讨词空格在汉语初学者阅读中的作用。Bai等(2008)以阅读经验比较丰富的大学生为被试,发现词空格没有促进也没有干扰阅读,但对阅读经验较少的初学者来说,他们对空格文本和无空格文本的熟悉度差异不大,空格对阅读的促进作用是否明显呢?沈德立,白学军,臧传丽,闫国利,冯本才和范晓红(2010)使用与Bai等(2008)相同的文本呈现方式,考察空格对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的影响。与成人实验结果的趋势一致,阅读词间空格文本和正常文本一样容易。还比较小学三年级学生中阅读技能高者和阅读技能低者阅读空格文本的差异,发现词空格没有促进阅读,但非词空格对阅读技能低者的干扰大。Blythe,Liang,Zang,wang,Yan和Bai(2010)考察小学生在正常无空格和有词间空格阅读条件下学习新词的眼动特征,表明在词间空格文本下学习新词更有助于他们对新词的掌握。这些结果表明读者阅读词空格文本和正常文本一样容易,词空格对小学生学习新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沈德立等(2010)关注词空格对汉语初学者阅读的作用,“初学者”采用小学三年级学生,原因是他们阅读经验相对有限,以此来控制文本熟悉性对阅读的影响。但笔者认为,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经验相对丰富(语文阅读学习有两年),对文本相对熟悉,不能很好地控制文本熟悉性对阅读的影响。因此,以下研究采用小学二年级学生,以减少文本熟悉性对阅读的影响。另外,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已表现出差异,这可能与他们阅读中能否正确切分词有关。因此,假设(1)在词间插入空格,有利于小学二年级学生阅读。因为插入空格能帮助他们划分词边界,提高词汇识别的速度,从而提高阅读速度。(2)非词空格呈现条件干扰阅读。(3)同时给语文学优生和学困生提供词边界线索,词边界线索对学困生的帮助更大。

2实验

2.1被试

对于语文学优生和学困生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因此,该研究采用如下方法筛选出的被试作为学优生和学困生:

(1)统计天津市某普通小学二年级学生(共四个班)的两次学期语文成绩,找出每个班语文成绩前五名和后五名的学生,共40人。请该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对这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行评估,最终选择了32名学生,其中语文学优生16人,语文学困生16人,这些学生年龄在8~9岁。母语均为汉语,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且均不知道该实验的目的。

(2)将每个学生的两次重要语文考试成绩进行平均,对两组被试的语文成绩进行t检验。表明学优生的语文成绩(m=97.9)显著高于学困生(m=86.5),t(30)=-8.1,p

(3)对这32名学生进行瑞文智力测验,结果表明所有学生智力水平正常。

2.2实验材料的编制

(1)根据二年级语文教材的水平编制103个句子。所有句子由两名小学语文老师认真阅读并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评定,标出二年级学生可能不认识的字、词或者理解有困难的句子。删除被标记的句子。

(2)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2005)对词进行切分。如果句子中有些词的切分有分歧,则删除该句子。

(3)根据(1)和(2)筛选,选出48个实验句,句子长度为9个字。24名不参加后续眼动实验的小学二年级学生在3点量表上对句子的难度进行评定。删除两份无效量表,难度评定结果为1.078(1=我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3=我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2.3实验设计

实验为2(学生类型:语文学优生、语文学困生)×4(呈现方式:正常无空格、字间空格、词间空格、非词空格)的两因素混合设计。文本呈现方式:(1)正常无空格是指句子以正常文本形式呈现;(2)字间空格是指在每个汉字之间插入空格;(3)词间空格是指在每一个词间插入空格;(4)非词空格条件,在不同字之间随机插入空格,使相邻的字构成非词。空格占一个汉字的空间。研究发现,采用阴影和空格标记词边界的研究结论一致,所以研究只使用空格范式(Baietal.,2008;沈德立等,2010)。实验材料举例见表1。

表1实验材料举例

正常无空格条件我每天帮妈妈取牛奶。字间空格条件我每天帮妈妈取牛奶。词间空格条件我每天帮妈妈取牛奶。非词空格条件我每天帮妈妈取牛奶。材料呈现:正式实验共48个句子,包含四种条件,每种条件下有12个句子。实验条件按照拉丁方顺序进行轮组。每一组内句子随机呈现,每个被试只会读到一个句子的某一空格条件。正式实验前,先让被试读8个练习句以熟悉实验程序。另外,根据实验句内容设置12个阅读理解问题,要求被试作出“是或否”的回答,“是”或“否”的比例各占50%。

2.4仪器

使用SRResearch公司生产的eyeLinkii眼动仪记录被试的眼动轨迹,采样率为500Hz。实验刺激呈现在19英寸的CRt显示器上,分辨率为1024×768,刷新频率为85Hz。被试眼睛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75cm。刺激以宋体形式呈现,每个汉字的大小为1.2cm×1.2cm(在正常的无空格条件下字间距为0.1cm),每个汉字成0.91°视角。

2.5程序

对每个被试单独施测。被试进入实验室熟悉环境后,给被试呈现指导语:“每次在屏幕上出现一个句子,要求被试认真阅读,理解后按键翻页。有些句子后有一个理解判断题,需要按键做出是否判断。”整个实验大约持续20分钟。

2.6数据处理

使用SpSS13.0对32名被试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所有数据进行被试分析(F1)和项目分析(F2)。

2.7结果

以上数据结果表明:首先,反映句子整体加工的时间指标总阅读时间在正常条件、词空格条件、字空格条件均没有差别,表明读者阅读这三种文本一样容易,非词条件干扰阅读。其它指标如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眼跳幅度和总注视次数受文本单位空间信息密度的影响。其次,学生类型主效应在所有指标上显著,即语文学困生比学优生需要更长的平均注视时间和总阅读时间,平均眼跳幅度短,总注视次数多,这表明理解率相同时,学困生比学优生对句子的加工困难。再次,阅读时间的交互作用表明非词空格对学困生的干扰更大。

3讨论

3.1词切分对小学二年级学生句子阅读的影响

在沈德立等(2010)探讨的词切分对汉语初学者句子阅读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词切分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影响,因为与小学三年级学生相比,二年级学生识字量更少,阅读经验更少,容易排除文本熟悉性对阅读的影响。另外,小学二年级学生已表现出学生类型的差异,猜测这可能与他们能否正确切分词和识别词汇有关,因此重点探讨词切分对语文学优生和学困生阅读不同呈现方式文本的影响。

该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词空格能否促进小学二年级学生的阅读。结果发现小学二年级学生词间空格和正常无空格条件的总阅读时间相同,这表明词间插入空格没有促进阅读,与Bai等(2008)成人的研究结果相似。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字空格条件和词空格条件在总注视次数和总阅读时间上也没有差别,表明小学二年级学生阅读字空格文本和词空格文本效果相同,这与以往研究(Baietal.,2008;沈德立等,2010)结果并不一致,他们发现成人和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词空格文本比字空格文本容易。总之,研究结果与引言中的假设(1)并不一致,小学二年级学生阅读词空格文本、字空格文本和正常无空格文本的效果相同。

Bai等(2008)解释了为何词切分没有促进阅读,认为词切分产生的促进和对空格文本不熟悉产生的干扰之间发生权衡。该研究采用年级更低的被试,降低对正常文本的熟悉程度,减少文本熟悉性的干扰,按照Bai等(2008)的逻辑,似乎词空格应该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但结果与该假设并不一致。那么,如何解释研究结果呢?笔者认为小学二年级学生和小学三年级学生,甚至是成人阅读策略可能不同,小学二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量非常有限,阅读水平比较低,更倾向于采用逐字阅读的策略,因此表现出正常、词空格和字空格文本没有差异,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阅读模式与成人相似,他们倾向于采用以词为单元的阅读策略,因此词空格文本和正常文本阅读没差异。

该研究关注的另一个问题为非词是否干扰阅读。词间空格和非词空格条件的句子物理长度相同,结果发现词间空格条件的平均注视时间和阅读时间少于非词条件,平均眼跳幅度大于非词条件,表明与词间空格相比,非词干扰阅读。另外还发现字间空格的阅读时间少于非词空格,也表明非词干扰阅读,与以往研究(Baietal.,2008;沈德立等,2010)的结果一致,也符合该研究预期。

3.2词切分对小学二年级语文学优生和学困生句子阅读的影响

所有眼动指标上发现学生类型的主效应,与语文学优生相比,学困生阅读任何条件的文本时,平均注视时间和阅读时间更长,平均眼跳幅度更短,注视次数更多。这说明学优生阅读策略好于学困生,帮助其迅速识别单词,提高阅读效率,而且这种阅读水平的差异,在初学阅读阶段就明显表现出来。这与以往研究(沈德立等,2010;Hiki,Bertram,Hyn,&niemi,2009)的结果一致,阅读技能低的读者需要更多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

尽管语文学困生加工句子比学优生困难,但他们阅读过程的眼动模式是否相同?在平均注视时间和总注视次数上,空格条件和学生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表明语文学困生和学优生在这两个指标上眼动模式相似。而在平均眼跳幅度、总阅读时间上出现交互作用:学困生阅读词间空格文本与字间空格文本平均眼跳幅度的差异小于学优生,表明学困生阅读时区分这两种文本的能力差,词空格并不比字空格更容易阅读。总阅读时间上的交互作用发现,对学优生而言,词空格的主效应不显著,他们阅读这四种文本一样容易;对学困生而言,非词空格条件的阅读时间显著长于正常无空格条件、词间空格条件和非词空格条件,后三者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非词对学困生阅读的干扰更大。

总之,研究结果表明语文学困生在阅读任何条件下的句子时,效果都不如学优生。非词空格的设置对语文学困生的干扰更大。

3.3研究结果对汉语阅读基本信息单元问题的启示

拼音文字书写系统中,词是基本的书写单元和意义单元,自下而上的物理线索——空格提供词边界标记帮助读者切分词和识别词。而汉语文本则不同,它是由等间距的汉字构成,缺乏可见的词边界线索,增加了读者描述词边界的难度。

该研究对阅读基本单元问题探讨的贡献。Bai等(2008)和沈德立等(2010)采用空格研究范式,发现成人和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词空格文本和正常无空格文本一样容易,而字空格文本和非词空格文本则会干扰阅读,由此推论词是阅读的基本单元。该研究采用相同的范式考察词切分对小学二年级学生阅读的影响,发现他们阅读词空格文本、字空格文本和正常文本效果一样,非词空格干扰阅读。这说明对初学者而言,在阅读经验相对有限,文本熟悉程度低时,字或词都可能是他们的信息单元。这可能与小学二年级学生的阅读策略有关,与阅读熟练程度高的成人相比,由于他们阅读水平低,有可能采用逐字阅读的策略,词单元的优势很难表现。

由此可见,读者阅读基本单元的探讨是一个开放的问题,字或词哪个更基础受很多因素影响,以后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4结论

语文阅读总结篇4

【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解;教学

学习一门语言就是为了交流,能够读懂文章。所以阅读是外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英语也不例外。特别是在高考英语科目中阅读理解所占比重最大,考察知识面最广,对学生综合应用英语能力的考察最全面。无论是平时小考还是高考,英语得高分的考生几乎都在阅读理解这一项上得分较高,正可谓是“得阅读者得天下”。作为高考英语科目中的重头戏阅读理解历来深受广大考生重视。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则是决定考生在这一项上得分多少的关键。阅读的确很重要,因为阅读可以扩大你的知识面,在短文里蕴含着丰富的语法知识,这对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很有帮助。阅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你对语法的兴趣。阅读还可以扩大词汇量。所谓词汇量不是指你知道它的中文意思,而是知道它怎么用。阅读可以增加你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最重要的是,通过大量阅读可以形成语感。

本人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总结思索,并参考其他名师的教学成果后,就英语阅读与高考英语科目试题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一、词汇的学习与阅读

英国语言教育学家wilkins说:“没有语法不能传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就不能传达任何东西。”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抛开词汇来学英语就像用空气建大楼一样不切实际,因而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词汇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培养和发展英语的听说读写等技能。词汇记忆是让学生头疼的事情,很多同学通过背词汇表来记单词,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非常枯燥乏味,容易让人产生厌倦心理,而且很容易遗忘。难以想象一个单词脱离了实际使用的上下文语境还能够记得牢会使用。为了把英语学好,学生应该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对英语的感性认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把词汇放在语境中学习,反复操练,使其在理解和运用上达到饱满、准确、细腻、融会贯通的程度。“从单词中学单词,死路一条;从句子中学单词,可行之道;从文章中学单词,光明大道。”总之把词汇放到上下文语境中来记忆会让生词的内容变得有血有肉、鲜活生动,这样词汇的学习会变得更简单,单词更便于被识记、理解和掌握,不仅词意能够记得准确、清楚,单词的用法也得以熟练掌握,比孤立地死记硬背单词效率不知要提高多少倍。

二、语法的学习与阅读

作为老师大家都知道,单靠讲解语法规则既枯燥无味又难以记忆,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把语法教学融入到阅读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容易接受。从阅读中领悟语法,再以语法巩固领悟阅读。

学好语法,语感比规则更重要。要养成良好地英语阅读习惯,每次阅读时总会遇到含有某种语法的语句,读的多了,加上多留意词语之间的关系,句子的结构,便自然能领悟出相应的语法规则。阅读遇到困惑时,再去翻阅语法书。这时,语法书上的繁杂规则才能刚好派上用场。因为你知道自己要找什么,也知道这些语法规则怎么应用于实际的句子。

一些教师在语法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是显性语法学习法,即是学生直接听教师讲解语法规则的方法,再加上大量的练习。这样的教法既枯燥又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通过阅读来学习语法则完全不同。它不是为教语法而教语法,而是通过语法教学,给学生提供有用的(useful)、有意义的(meaningful)技能和基本文化知识。在课堂上,教师不局限于让学生做机械性练习,而是让他们通过阅读优美的短文,有趣的例句归纳总结语法规则,学以致用。通过这样的不断总结学习,学生拓展了自己的语法知识,最终既能熟练的掌握语法规则又能有效地使用语法知识反过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三、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培养与阅读

书面表达在高考中也占有很高的比重,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都不高,我觉得究其原因还是阅读量不够。怎样才能用英语写出好文章呢?除了要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即一定的词汇、语法外,大量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关于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中文有很多俗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同样,英语也是如此。只有读的多见得广,才能写出精彩的东西。通过大量的阅读,广泛的接触语言材料,一方面我们可以积累大量优美的词句、英语格言、警句、固定表达、习惯用语、修辞常识等,将其吸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在我们自己的文章中输出;另外一方面,在揣摩作者意图,把握文章整体框架结构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有意识的模仿作者谋篇布局、文章衔接、遣词造句等建构篇章的技能。此外,大量的阅读有助于培养英语思维,只有用英语思考我们的文章才会避免汉语式英语的错误,才能创造出优美地道的英语文章。因此,要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读的多才能写出好作文。平时还应让学生每周背一到两篇范文,研究范文的写作模式。

通过上面几个方面与阅读的关系,我们就可以说“得阅读者得天下”。既然阅读很重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坚持限时阅读训练,确保一定的阅读量,指导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结合近年高考阅读理解试题的特点,重点训练学生:

1.提高阅读速度。这要求学生通过不断训练来扩大视幅;同时要还要克服不良阅读习惯;减少甚至避免回读;少查甚至不查字典;记忆足量的单词、短语和语法知识。这样才能够充分提升阅读速度。

2.提高猜测词义的能力。这要求学生注意构词法,平时应掌握一些前缀后缀的构成,通过练习提高猜测词义的能力。

3.善于解读难句。这要求学会找结构关键词,明确主谓语,抓住从句分词等限定修饰成分,理清层次,化整为零从而各个击破;同时注意被省略的成分,代词的指代,和时态语态。

4.把握语篇结构与文脉。要求学生熟悉不同体裁结构特点,学会搜索文章主题,作者主旨,隐含细节等。

5.文化背景知识,生活常识,学科综合知识等的积累。这要求学生要扩大阅读面和知识涉猎的广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向学生多传递这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积少成多,以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文意。

我们有句老话“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相信也同样适用于英语学习。语言的学习都少不了阅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就是靠读来获取信息,只要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在阅读中记单词学语法,最后能够用英语思维进行信息处理,英语学习就会变得更有趣,学生也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赵随英.《读出来的好英语》.

语文阅读总结篇5

摘要:该研究通过实验探讨高职高专学生英语阅读的文章标记效应。实验探讨文章标记对阅读英语长、短文章的影响,结果发现文章标记对英语长文章主题信息保持的促进作用大于对英语短文章主题信息的促进作用。该研究将结果建议学生在阅读长文章时,注重应用标记效应能提高记忆效率,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关键词:文章标记效应;英语文章阅读【中图分类号】G6401问题提出1.1文章标记效应的界定文章标记效应是近20年来西方文章阅读心理学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meyer等认为文章标记是指不给文章增添任何新内容但可以由此强调某些语义内容或某些语义内容结构的词或短语。Britton认为文章标记是用于提高阅读材料的凝聚力或用以表明文章中某些内容比另一些内容更重要的写作手法。Lorch、mayer、Richard等却认为文章标记是指不用特别强调或界定而出现于文章中的、能给文章的重要内容或结构提供线索的词、短语或句子。西方文章阅读心理学家对文章标记的理解和分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总的来看,还是存在着一致之处。文章标记概括为可以在文章的不同位置出现的、本身不给文章带来任何新内容但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并强调文章结构或某一具体内容的词、短语、句子或特殊符号。这一定义相应地把文章标记分为两类,一类是强调文章结构的标记,一类是强调某一具体内容的标记,我们称前一种标记为文章宏观标记,如文章题目、标题、文章总论和摘要等,后一种标记为文章微观标记,如粗体、下画线(underlining)、颜色变化等。1.2文章标记对文章阅读理解影响的研究

文章标记效应是指文章标记对文章阅读加工、理解与信息保持的促进作用。关于文章标记效应的促进作用的表现,数量性假说和质量性假说。Loman和mayer(1983)的研究发现文章标记促进了被试对概念性信息和文章主题的回忆,但对总回忆量没有显著影响。Lorch等(1993,2001)的研究结果发现被试对有标记的文章主题数量的回忆优于对无标记文章的主题数量的回忆,但在回忆相关从属内容上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Lorch等(1996)的另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文章的主题结构简单,那么文章标记对文章内容回忆的分配和回忆的组织没有影响,如果文章主题结构复杂,则有显著影响。

国内研究尚较少。文章试图通过实验考察英语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文章标记效应。2实验2.1目的探讨文章标记有无对被试阅读英语长短文章是否存在促进作用。2.2方法2.2.1被试对象

楚雄医专大二学生,共100人。随机分为四组,其中两25人。2.2.2实验材料在正式实验开始前,采用五点量表,对两篇文章(长文章和短文章)分别进行了文章难度和主题熟悉度的评定。准备两篇中等难度实验材料。2.2.3实验程序实验以团体方式进行。每组被试阅读一种形式的英语文章。实验开始前,主试宣布注意事项,接着把文章发给被试阅读。文章阅读完后,主试将文章收回,随即发给被试一张自由回忆的答卷,要求被试尽可能多地把所理解、记住的文章内容回忆出来,不规定完成时间,直到再也回忆不出更多的内容为止。2.2.4评分标准先将文章中每个句子分解为命题,一个命题计1分,一个句子如包括两个或以上命题,则按命题数相应计分。给出生词的中文意思,其所在命题未计分。在计分时对主题信息和从属信息(细节信息)单独计分,并将主题成绩和从属信息成绩相加计算出总回忆成绩。实验中以主题信息回忆量、细节信息回忆量、总回忆成绩分别占主题命题总量、细节命题总量、全文命题总量的百分比为指针,即主题信息回忆率、细节信息回忆率、总体信息回忆率。2.2.5实验设计a:2篇长文章B:2篇短文章C:(文章标记:有标记、无标记)D:4间被试教室作为实验间。2.3实验结果与分析英语文章主题信息、细节信息和总体信息回忆率的平均数如表1所示。图表分析显示,对于文章主题信息回忆率,文章标记的主题效应显著(p

对于文章总信息回忆率,文章标记的主效应不显著;文章长短的主效应显著,对长文章的总体信息回忆率小于对短文章的总体信息回忆率。有无标记和文章长短的交互作用不显著。2.4讨论实验发现,在阅读短文章时,文章有无标记对主题句回忆数量没有显著影响;在阅读长文章时,有标记文章主题句回忆率要显著高于无标记文章。3结论实验一的结果发现,文章标记对英语短文题信息的保持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只对英语长文章主题信息保持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助于读者建构文章主题结构表征,这与Brooks(1983)的研究一致,这可能是因为短文章的主题信息很少,不需要文章标记的作用。该研究仅为标记对于英语阅读效应的尝试性研究,未涉及与读者的阅读能力、阅读动机、阅读策略和认知风格等主体因素系统地开展研究,这将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方向。4意义该研究将给大学生阅读英语长文章是注重标记效用应用以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提供实验依据。

语文阅读总结篇6

关键词: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阅读困难成因对策

一、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困难、成因及对策

(一)生词方面

生词成为阅读障碍这一事实并不因学生有猜测词的习惯而变化。从教师教学方法角度来看,教师教授阅读文章前对其中的生词进行介绍不能有效地减少生词的困难。而平常有主动阅读英语习惯的人,在单词上面的困难就比较小。此外,通过对生词成为困难和学生的年级进行相关性检验,发现07级的学生在单词上存在的困难小于08级的学生。

从调查中的数据可以观察出,想要解决生词在阅读中带来的困难很难用阅读技巧来实现。若要解决生词问题,就要从生词本身下手,或是在课下多进行阅读英语,或是通过学习本身来增加词汇量。只有词汇量增大,生词的困难才能迎刃而解。

(二)速度方面

单词成为困难后会接着带来阅读速度的减慢,因此,想要提高阅读速度增加词汇量是一种途径。此外,若一个人有阅读时在文章上做标记的习惯,那么他的阅读速度也会较慢。因为在文章上做标记不仅会耗费做标记本身的时间,而且会分散精力和打断思维。

速度慢可由生词量少和习惯在文章上做标记造成,那么对应的解决办法也就是通过学习来增加词汇量,以及减少在文章上做标记的习惯。

(三)背景知识方面

阅读英语文章必定要涉及英语国家的一些社会和文化背景,因而背景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阅读困难。调查将其和很多项的学生阅读习惯或是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发现都不具相关性。

但通过检验,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长,背景对阅读理解的困难度会相应减少。由此可以看出,要解决背景知识的困难,必须加强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积累。

(四)阅读材料兴趣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的材料难免会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效果。关于这个问题会在后面对教材和学生阅读材料的部分进行详细的讨论。

(五)语法方面与专业阅读方面

这两组困难的数据和其他数据都不存在相关性,但调查将语法成为困难和无法适应专业阅读这两组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是存在相关性的。由此可以推测出,想要适应专业阅读,就要提高语法水平,而语法水平无法靠阅读技巧来提高,只能真正投入时间去学习。

(六)掌握整体意思方面

有时在阅读中会出现无法掌握整体意思的状况,也就是虽然能够认识生词,也明白语法,甚至每句话的意思都懂,但是整篇文章连在一起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的状况。

调查发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学生对阅读材料本身不感兴趣。但在平常的阅读中不可能所有材料都令人感兴趣,而把握整体的意思是阅读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点,调查试图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另外,若主动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就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整体意思。所以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整体意思的学生应更主动地了解阅读文章的背景知识。

二、通过相关阅读课程教材得到的困难、成因及对策

(一)大一英语相关阅读课程

1.英语泛读

偏重提高阅读速度,抓住文章大意,对词语的猜测的训练,以及在各种文章中有效地查找到相关信息。除此之外,组织学生阅读英文材料,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简单分析、解释其总的事件、人物及场景等。

2.综合英语课

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问题的表达方式和特点,并通过课上各种语言交际活动及训练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3.大一相关阅读课总结

一方面,加强对阅读各方面技巧的训练。另一方面,两门课程都组织学生阅读英文材料:包括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文学类等。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简单分析、解释其总的事件、人物及场景等。

主要问题:教师在选材上偏向选择记叙文、文学类的作品及议论文,但是没有给予说明文和应用文足够的重视。另外,虽然教师重视了阅读技巧的训练,同时选择的阅读材料也比较广泛,但是选用的教材比较陈旧。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教师在选材方面应该更加均衡一些,除了记叙文、文学类的作品及议论文外,也应该多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和应用文。其次,内容陈旧的教材由于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大一教材选择方面要与时俱进,多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

(二)大二英语相关阅读课程

1.英语泛读

教材涉及的主题有学校与家庭、天性与培养、环境等,多为当今的热门话题,具有普遍性。而且,课文均选自英美等国原版期刊或报纸,原汁原味(出自大学英语泛读教程的前言)。

2.综英课本

综合英语课程通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选取的文章主要关注社科类的文章。

3.文学导读

教师自选文章,着重内容分析,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小说、诗歌、戏剧的基本术语及应用,提高学生理解、欣赏、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4.英语短篇小说

教材为教师自选,主要选用二十世纪的作品,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题材丰富的短篇小说,了解短篇小说的创作艺术,提高文学阅读的能力,同时又了解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5.大二相关阅读课的总结

虽然纵观所有阅读相关课程,选材的类型比较均衡,但是教师指导学生课后阅读推荐的材料偏向文学,导向性太强,使得学生课后只注重文学作品的阅读,而往往忽略了社科类的文章。

建议:首先,综合英语课程的教材应该适当作些调整,教材的选择应该与时俱进,多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其次,教师除了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也应该指导学生多读一些社科类的文章,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均衡发展。

(三)大一、大二相关阅读课程教材分析

根据分析,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一些课程选择的教材相对来说较为陈旧。其次,在大一阅读课程中,教师在选材上偏向选择记叙文、文学类的作品及议论文,但是没有给予说明文和应用文足够的重视,导向性太强。最后,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后阅读推荐的材料偏向文学。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内容陈旧的教材由于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大一教材选择方面要与时俱进,多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其次,大一教材选择方面应注重全面性。最后,教师除了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外,也应该指导学生多读一些社科类的文章,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均衡发展。

三、通过学生阅读档案得到的困难、成因及对策

由以上数据可知,首先,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有排斥心理,体现在大部分学生选取的材料多为其他相关课程教师所用的材料,而不是按照老师的要求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这大大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

其次,学生阅读文章的类型较为局限,多为文学类文章,占到了总数据的49%。虽然从数据上看,社科类所占百分比为各类中最高,但其分布范围较为集中,只出现在个别学生的作业中。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对于议论文、应用文、说明文等实用性较强的文章较少涉及,导致在实际生活中英语阅读能力不强。

学生的读后感和总结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并不十分重视,忽视对自身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对文章内容的总结。大部分学生将阅读作为一种娱乐性的活动,并没有将其上升到能力的层次来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结合问卷调查,学生认为最难阅读的文章类型为文学类,但从学生自主选取的文章类型来看,文学类占了40%。而且教师选用教材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体裁的多样性,但在课下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时却倾向于选择文学类的文章,这在无形中给学生一种导向,使学生无意识地选择了文学类的文章阅读。由学生反映文学类文章阅读困难较大这一现实来看,学生并未掌握阅读文学类文章的要领,说明教师在授课时没有注重对文学类文章阅读技巧的指导。调查显示,有47.6%的学生认为自己总是或时常主动阅读英语,但从学生的泛读课作业可知,在有充分的自选择阅读文章时,有33%的学生选择在其他课程中已经阅读过的文章,而不是选取新的文章进行阅读训练。由此可见,学生对自己阅读习惯认识不清,这也是导致学生产生阅读困难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阅读文章类型少,实用性弱;忽视对自身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即使对较常阅读的文学类文章也不得要领,仅停留在读的阶段,没有深究阅读方法问题;阅读主动性不够,对自己的阅读习惯认识不清。针对以上问题,学生应在意识层面提高认识,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方法的探究并主动进行阅读;在选材方面要注重多样性,贴近生活,多读有时效性的文章;对于自己认为有阅读困难的文章要及时进行反思,找出形成困难的原因,对症下药,而不是盲目地进行大量阅读,在量的基础上要注重质的飞跃。

四、结语

通过问卷,我们归纳出如下问题:1.生词问题;2.背景知识问题;3.语法问题。建议是:平时课下多阅读英语材料,或是通过学习本身来增加词汇量。读文章速度本身较慢的学生应该改正在文章上做标记的习惯,通过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加深对英语环境知识的了解。

通过教材,如下问题:教材较为陈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时,选材偏向文学。建议是:首先,在大一的教材选择方面能够与时俱进。其次,教师也应该指导学生多读一些社科类的文章,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均衡发展。

通过学生阅读档案,如下问题:阅读文章类型少,实用性弱。没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没有深究阅读方法问题,阅读主动性不够。建议是:学生首先必须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方法的探究并主动进行阅读;其次在选材方面要注重多样性;另外,对于自己认为有阅读困难的文章要及时进行反思。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研究基本达到了调查目的,得出了阅读困难和困难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但是,研究中还存在一些缺陷,如在问卷设计上可以更为完整严谨,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调查对象无法进一步扩大等。总之,希望此次调查研究能为英语专业学生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提供一些参考,并对今后的英语专业的英语阅读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Barnett,m.a.morethanmeetstheeye――ForeignLanguageReading:theoryandpractice.washington:CenterforappliedLinguistics,1989.

[2]程晓堂.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刘明东.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国外外语教学,1998,(4).

[4]张伊娜.对当前外语阅读课教学的几点思考.外语研究,2001,(1).

[5]Day,R.R.&Bamford,J.extensiveReadingintheSecondLanguageClassroo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

[6]Hedge,t.teachingandLearningintheLanguageClassroo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0.

语文阅读总结篇7

阅读能力指的是阅读者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完成语文阅读的本领,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增长才干,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好阅读教学工作,是一个重要课题。

有调查显示,阅读教学在学校中被公认为是一项“高耗低效”的工作,很多教师放弃了在阅读教学上多下工夫,甚至有教师坦言:从没有认真思考过阅读能力对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们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讲好课,如何管理好学生,至于阅读,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阅读,教师很少干涉他们。事实上,即便是阅读,也是为了迎合高考而对课文进行的静态分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无关痛痒。

反观我国中学阅读教学现状,长年以来,对于阅读教学我们还是停留在静态的文章分析层面上,单纯着眼于文本的内容分析、关系分析、结构分析、写作特点分析以及段落大意、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和作者观点的归纳等,诚然,这种阅读教学方法注重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学生能通过每一次的阅读训练,来夯实自己的基础,但它只注重繁琐零碎的语文专业知识的认识和识记,以至于思维都是支离破碎的,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内容,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我们学习阅读的目的,不能只是去专业性地分析文章结构以及其中包含的语文知识点,而是要根据阅读目的有效地清理作者表达在文章中的思想,进而获取需要的信息。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认为阅读教学应该着眼于文章信息的处理,做到整体把握、综合分析、筛选重点、注重创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中学语文课本中很多文章都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好材料,比如小说,可以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的具体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变化,而杂文就可以通过表层语言的分析,揭示其深层含义,等等。

第二,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在对课本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的同时,对生活经验的总结也不容忽视。绚烂多姿、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总结的好习惯。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全面深入的挖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解人生,继而进行总结概括,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第三,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进行点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之迅速准确地产生对旧有知识结构的联想。另外,还可以借助音乐、绘画、诗歌等形式,提供与新课题有关的条件,创造适当的情境,从而激活学生头脑中有关知识结构,使新旧知识自然地联系起来。

第四,我认为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首先以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定向,确立阅读目标;然后由学生独立进行目标信息的筛选,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之后通过分组讨论,交换阅读心得,在切磋中互相启发,提高阅读效能,分组讨论、争辩、启发;最后进行教师评价,反馈阅读质量、总结阅读成果。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而达到最优化教育效果。

语文阅读总结篇8

【关键词】前结构理论;阅读教学

一、背景介绍

英语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融合单词、句法、语法等基础知识为一体,综合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整合分析、推理判断能力的有效手段。然而,大部分教师将其视为传授知识的工具,重点讲授单词、语法,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了不能准确理解词义、不能处理长句、不能把握整个篇章结构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实践入手,探索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的策略。

二、理论概述

现代阐释学的发展告诉我们,人们理解任何事情都是以其固有地意识去积极参与,即以我们意识的“前结构”去参与。阅读的前结构包括总的前结构和语言前结构,总的前结构是读者个体已有知识体验的全部,包括一个人的全部知识和体验以及在获取知识和体验的同时而获得的各种感知、情感、体验和各种能力。在总的前结构中有语音和文字两个系统,则称为语言前结构,阅读过程中,读者总的前结构透过语言前结构来感知阅读材料。

每个读者都有自己总的前结构和语言前结构,在阅读过程中,基于自己的体验与文本发生互动,赋予文本新的意义。如果读者想要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文本,更好地诠释文本,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体验,完善自己的语言前结构状态。

三、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更注重于单词、句法、语法的知识传递,忽略了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基于前结构理论的观点,教师应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前结构知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期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一)解读文本

1.把握文章类型

英语阅读中的文章体裁大多涉及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文体,当然还有少部分的科普文。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行文思路,也对应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应把握不同的文章类型。

说明文常常结构复杂,有大量的事实和观点,但是学生要清楚一点,事实是为观点服务。阅读过程中要找准事实支撑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主要观点。记叙文行文比较清晰,线索比较明显,一般都围绕一个事件,叙述其地点、原因、经过,学生应主要把握事件。议论文一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论点展开,以数据、事例进行论证,有时候会正反结合,有时候会正话反说,但是学生只要把握好论点是什么,以此琢磨论据,就可以了解作者的意图。

2.明晰文章结构

对文章体裁进行了解之后,应指导学生进一步明晰文章的框架结构。找出每一段的关键词、主题句,然后找出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进行合并,完成对文本的深层次解读。如在处理Computers——whoami一文时,应引导学生按电脑的发展历程将段落合并成三个部分,找到每个部分的主题句(topicsentence),并且找到支撑主题句的论据(Supportingdetails),这样文章结构清晰起来,就能迅速概括出文章主旨。以后,面对此类文章时,学生就学会了解析结构。

(二)词汇处理策略

高中英语构词法中常用的有转化、派生、合成,教会学生构词法,当学生遇到生词时就不会产生畏惧感。(1)转化。有些词形式没有变化,但是词性会发生变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留意。有些是名词转化为动词,有些是形容词、副词转化为动词。(2)派生。在词根前面加前缀或词根后面加后缀构成一个新的单词,学生掌握一些常见前缀、后缀的意思,就可以猜测生词的意义。常用的前缀有anti-(反对;抵抗),auto-(自动),co-(共同),en-(使),inter-(互相),re-(再;又),sub-(下面的;次;小),tele-(强调距离);构成否定意义的前缀有dis-,il-,im-,in-,ir-,mis-,non-,un-等;常用的后缀有-ence,-(e)r/-or(从事某事的人),-ese(某地人),-ist(专业人员),-ment(性质;状态),-ness(性质;状态),-tion(动作;过程)等。(3)合成。两个单词合成一个新的单词,从而具有了新的意义。这类词比较常见,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生词,可以仔细观察,联想拆分,猜测意思。这类词常见的有:weekend,typewriter,downhill等。

(三)拓展阅读

一些文章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是以英美文化为背景进行导入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存在障碍。这时候教师必须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补充相关背景知识,指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如在处理新课标必修1中的anne’sBestFriend一文时,教师应先介绍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德国法西斯残酷地迫害犹太人,将他们送到集中营强制劳动、驱逐、甚至被杀害,女主人公anne在这样的情况下把日记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倾吐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对外面世界、对大自然的渴望。只有对历史背景有了认识,学生才能读懂这篇美文,才能走进文本,理解主人公的心情。

参考文献

语文阅读总结篇9

基于此,我们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阅读综合素养的训练,受益匪浅。

首先是以题解文。毕竟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对它的解读,了解作者“写什么”的问题。特别是议论文,占很大的比例文题本身就是论点,这样,阅读中心就便于把握了。再如散文的阅读,特别是托物言志类的散文,文题中直接出现所托之物的“象”的内容,如《白杨礼赞》、《灯》、《二月兰》等。还有的记叙文,题目本身就含有明确的交代:如《记XX二三事》,或《幼时记趣》、《》等。再如说明文,题目中往往明确交代说明的主体对象,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石拱桥》、《景泰蓝的制作》等等。

其次是以思解文。也就是说通过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分析作者安排段落结构及层次的技巧,明确作者写作的重点,表现的方式,内容的主次、详略等。就比较容易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了。一般文章多是以下几种结构:

一是层进式的结构。用问题牵引,层层剥笋。基本上是: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分析这个问题及相关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提出相关的意见或建议,或呼吁,或号召,或期望。

或者由主到次地说明,或者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描述,或者遵循事物的特征进行状写,由表及里,由“象”的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的深入挖掘。

这种层进式的结构,或以“问题”引领,或以“线索”贯穿,或有明示或暗示的词语“关联”,或有时间词语,或有顺序词语等。

二是并列式的结构。几个部分之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题目的中间可以用“・”隔开,也可以用连词“与”“和”“跟”等。还可以小标题的形式出现。一般情况下,小标题之间只是几个平行交叉的“点”的写作角度,而没有高下之分,但有主次之别。前边为主,后边自然为次了。几者之间是并列平行的关系,只是行文有所侧重而已。

三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概括行文的主旨,或者引出描写或记叙、或者指出说明的对象,然后再一一分而述说,最后再扣到文题上总说。这样的结构,首尾照应,不会跑题。

但是,“总”的部分一定要高度概括行文的要义,然后分说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完成对这个“总”说的阐述,再归纳到“总”说时要注意前后的主题连贯性。

四是纵向式结构。也就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进行写作,或者说按照先后的顺序写作。要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

五是横向式结构。也就是说,把同一时期的不同人物、事件或者是某一个季节里不同的景物变化进行比较式的写作的过程。

六是交叉式结构。就是纵横交叉式的结构,是想像式、联想式的立体交叉式结构等等。

第三,以体解文。阅读时,结合文体特征,把握文章思路,来完成阅读文本的过程。下面按照不同的文体进行阅读要点的分解。

记叙文,首先分析类别,是写人记事的,还是状物言志的,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文本解读。写人的,要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来记叙;记事的要根据事物过滤或事情发展来记述;写景的要分析景物的层次特征。

说明文,要把握说明的主体对象是什么,其主要特征有哪些,然后明确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接着要分析说明方法的具体运用;进而揣摩说明语言的特点。

小说,要五读。首先读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接着读故事情节,接下来读刻画手法,这里不妨关注细节所在,也是小说中的“亮”点所在,然后读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最后总结小说主题。

散文呢,先找出文本中作者所寄托情感的“象”,可以是人、事、景、物,然后从文本中搜索作者关于“象”的具体描述的语段或句子;接着继续深入品读作者透过这些象的特征的描写,寄托了他们怎样的情感倾向和人生体悟。

语文阅读总结篇10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能力;方法探究

作为英语教育的基层工作者,我们该如何在高三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提高高三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呢?这个难点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本文将归纳总结一般情况下常见的影响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一些障碍,进而针对这些障碍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

一、常见的影响高三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因素

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我发现影响高三学生英语阅读水平,阻碍他们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常见因素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学生缺乏英语阅读兴趣

经过高一、高二各种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的磨炼,高三学生英语阅读水平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本来就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再加上在后来考试过程中,英语阅读理解出现的错误越来越多,逐渐丧失了对英语阅读甚至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太少

掌握的词汇量太少是影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欠缺的词汇量使得学生很难读懂阅读短文的正确意思,不仅阅读速度慢,阅读正确率也非常低。

3.学生缺乏必需的语法知识

高三英语阅读的文章,相比以前,难度会比较大,文章中的关键性语句往往包含比较多的语法知识,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语法知识,就会在文章句子的理解中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正确理解,阻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4.学生缺乏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

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多的差异性,而学生阅读短文就是在特定的西方文化背景下展开的,因此,如果学生不了解短文中相应的西方文化背景也会或多或少地阻碍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正确把握。

5.学生缺乏正确的阅读技巧

高三学生提供英语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现实目的就是在高考中取得很好的成绩,而考试中英语阅读水平的高低是通过回答问题来测试的,而一些学生不会读题,缺乏正确的阅读技巧的指导,不会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正确地获取文章信息,进而影响英语阅读的得分率。

6.学生训练的文章体裁比较单一

很多学生在做叙述类、记叙文类的阅读理解时,得分率会非常的高,然而一遇到科技类的文章就比较头疼。很多情况下,课外阅读文章的多少和阅读面的狭窄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英语教师正确的阅读方式方法的指导,更需要学生在平时阅读训练的时候不断进行反思和积累,查漏补缺,再结合对教师方法的领悟,在不断摸索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针对上文提出的六种常见的阻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因素,结合自己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我提出了以下几种提高高三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意见和建议。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针对一些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需要积极引导,鼓励他们观看一些英文电影或者趣味性较强的阅读材料。同时,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稍微降低一下他们阅读材料的难度,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要逐渐帮他们找回英语学习的自信。另外,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地培养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还可以加强他们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提高阅读水平有着很大帮助。

2.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一下不良的阅读习惯,比如,“指读”“声读”“回读”“译读”,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阅读速度,阻碍着他们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语境进行文章分析,帮助和培养学生学会浏览式阅读。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首先要读懂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在浏览的过程中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另外,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式阅读快速找到文章的主旨句,这样既减少阅读时间,又能很好地提高阅读的准确性。例如,whatisthetopicsentenceofthepassage?whichofthefollowingisthemainideaofthepassage.这些都是有关文章主旨的题干。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进行细节阅读。抓住文章中的关键性细节描写,细细品味,找到容易忽略的信息。比如,whichoffollowingusnottrueinthepassage?whichofthefollowingstatementisnotdiscussedinthepassage?allthefollowingstatementsarenottrueexcept__?这些都属于细节型的阅读理解题,学生必须引起注意。

3.扎实学生的基本功

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学生的基本功必须扎实,尤其是单词量和语法知识的掌握。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生词,但是学生一定不要急于求助词典,而要试着根据上下文猜词。比如,在有but,yet,however,otherwise这些转折连词的句子中,thoughtom’sfacehasbeenwashedquiteclean,hisneckstillremainsgrubby.根据转折词,很容易猜出“grubby”的意思是“肮脏的”。在sothat和suchthat等因果关系的句中,Shewantedthehairdressertotrimherhairabitbecauseitwastoolong.根据because,可以推测出trim的意思是“修剪”。还可以根据生活常识猜词,比如,mostoftherosesarebeginningtowitherbecauseofthecoldweather.根据生活经验,“wither”肯定是“枯萎”的意思。猜词是一种技巧,需要学生在平时时勤加练习,多多总结。

4.计时和限时阅读训练

考试中阅读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在平时也要加强时间的控制。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难易和阅读的要求,规定学生的阅读速度。在特定的时间内阅读完材料并且回答完有关的问题。如果阅读速度太慢,就会回答不完问题,如果只求速度,阅读得不够准确,也会影响答题正确率。在反复的练习中,让学生把握好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精准度。

高三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英语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长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阅读方式方法,在充分掌握学生的劣势的情况下进行针对性的加强训练。另外,学生也要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指导,积极地投入到英语阅读的训练中去,主动学习各种能提高自己阅读水平的技巧方法,并在实际的阅读训练中加以应用,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