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八下语文重点总结十篇八下语文重点总结十篇

八下语文重点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9:10

八下语文重点总结篇1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是全国性对已完成高年级阶段课程的英语专业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八级要求进行的考试。翻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总比重占全部考试的20%,由汉译英和英译汉两部分组成,每部分为一个连续篇章。从历年翻译试题的归纳总结来看,各年的翻译选段都围绕人文话题,以人生哲理、个人见闻和随想为主,语体较为正式。在汉译英试题的汉语原文中,四字格出现的频率较高,如何准确地翻译试题中的四字格是考试的一大关注点和得分点。而在英译汉试题的汉语译文中,如能恰当地运用四字格则能达到增添文采、锦上添花的效果。本文以专八翻译试题为例,分析汉译英中汉语四字格的具体翻译方法,英译汉中译语四字格的运用标准和场合。一、四字格简介四字格,指的是四字短语或词组,是汉语有的词语组合现象,既包括汉语成语四字格,也包含非固定的普通四字格。“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和短语。”[1]“汉语成语有百分之九十七采用四字格。”[2]而汉语中的普通四字格形式不固定,可根据具体语境自由搭配组合。汉语四字格因为其特有的修辞效果和美学价值——“音韵上的节奏美,形式上的整齐美,内容上的意象美,行文上的简介美”[3]而在汉语写作和翻译中运用越来越广泛。恰当得体地运用四字格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但使用场合需加以注意,不可滥用、误用而因词害意。从历年专八翻译试题的归纳总结看,四字格在其中的运用也有广泛的趋势。如何准确地翻译汉译英试题中的四字格是考试的一大关注点和得分点,如何在英译汉试题翻译译文中恰当地运用四字格也值得探讨。二、汉译英试题中汉语四字格的翻译从2001~2011年专八翻译试题的总结归纳看,汉译英试题涉及记叙、散文和论说三种体裁。围绕人文话题,以人生哲理、社会现象、文化生活、个人随想为主,语体都较为正式。几乎每一年的翻译试题原文中都有汉语四字格的出现,但其翻译并不是单纯机械地从英语中找一个形式与之相应的译文来处理。经总结,专八汉译英试题中汉语四字格翻译的具体方法如下:1.根据语境,把握意思翻译专八汉译英试题中汉语四字格时,应结合试题的整体语境,分析出真正的具体意思,而不是其字面意思进行翻译。例(1):“得病以前,我受父母宠爱,在家中横行霸道。”(2003年真题)“横行霸道”在文中指“我”在家中做事任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所欲为,可以翻译为getthingsdoneone’sownway。全句可译为Beforeifellill,ihadbeenaspoiledchildofmyparents,gettingthingsdonemyownwayinthefamily.2.分析结构,正确表达除了结合语境把握四字格的正确意思外,在翻译专八汉译英试题中汉语四字格时,四字格本身的结构也应加以分析,以便得到正确的译文。例(2):“因此我们的苦闷,基本上比西方人为少为小;因为苦闷的强弱原是随欲望与野心的大小而转移的。”(2006年真题)“为少为小”是并列结构,语义重复,意思其实就是“少”,用lessthan翻译即可。全句可译为therefore,ourbitternessanddepressionarebasicallylessthanthoseofwesterners,becausetheintensityofwhichisgrowingwiththeexpansionofone’sdesireandambition.3.结合句式,灵活处理在翻译专八汉译英试题中汉语四字格时,不仅要能够结合语境,分析出四字格在试题中的真正意思,还要再结合译文的整体句式,做相应的灵活处理,以翻译出意思正确又符合语法的译文。例(3):“我在山坡的小屋里,悄悄掀起窗帘,窥见园中大千世界,一片繁华,自己的哥姐、堂表兄弟,也穿插其间,个个喜气洋洋。”(2003年真题)句中的“大千世界”“一片繁华”是指掀起窗帘看到的花园中的热闹场面,可译为thebustleofthekaleidoscopicworld;“穿插其间”指在宾客中穿梭来往,可结合整体句式,翻译为句子的谓语部分,即shuttleamongtheguests;“喜气洋洋”指的是心情愉悦的状态,可用分词短语的形式处理,做句子的插入成分,即fullofjoy。全句可译为inthesmallhouseontheslope,iquietlyliftedthecurtain,onlytopeepatthebustleofthekaleidoscopicworlddowninthegarden,andmyeldersisters,brothersandcousins,eachfullofjoy,wereshuttlingamongtheguests.出现在历年专八汉译英试题中的汉语四字格,既有固定的成语四字格,也有非固定的普通四字格。翻译这些四字格时,不应只是一味机械地从英语中寻求形式与之相应的短语来处理,而应结合试题原文语境,灵活处理,这样才能正确地翻译试题中的汉语四字格。三、英译汉试题中汉语四字格的运用“四字格是汉语的独特优势之一,是汉语美学的个性和强项。”[4]在英译汉翻译中使用四字格,是发挥译语优势的鲜明体现。由于四字格形式工整,言简意赅,节奏感强,在英译汉译文中恰当准确地使用四字格,会使译文妙笔生花,富有文采。从2001~2011年专八翻译试题的归纳总结看,英译汉试题涉及论说、散文和演讲三种体裁,围绕人文话题,以人生哲理、生活感想、写景抒情为主,语体较为正式。在汉语译文中可结合试题原文体裁文体、语言风格恰当运用汉语四字格,发挥译语优势,达到译文优美的效果。具体的运用标准和场合如下:1.引言引用的翻译在专八英译汉试题原文语言正规,行文流畅,尤其是引用了简洁的引言的情况下,可以恰当地在译文中使用四字格。例(4):“asalberteinsteinoncesaid,‘Lifefortheamericanisalwaysbecoming,neverbeing.’”(2003年真题)此处的“becoming”和“being”形成一对概念,前者表示动态,即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后者表示静态,表示已经存在且不再发展。全句可译为:正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那样:“对美国人来说,生活总是在发展变化中,从来不会静止不变。”在译文中将“becoming”和“being”这一对相反概念的词用四字格“发展变化”“静止不变”来表达可达到用词整齐、简约凝练的效果。#p#分页标题#e#2.特殊句式的翻译除了在翻译引言时可适当使用四字格,在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中使用四字格尤其可以体现译语的优势,如平行,排比,对比,对偶的句式。例(5):“theyareawarethatthereisadifferencebetweenbeinglovingandactingloving,betweenbeingstupidandactingstupid,betweenbeingknowledgeableandactingknowledgeable.”(2002年真题)原文中既用到了三个排比句式,“adifferencebetween…and…”“between…and…”“between…and…”又在每一个排比中有对比,“being”指的是“真的在做”,其反面是“acting”“假装”。在译文中恰当使用四字格体现这些排比和对比,会使句式整齐,有鲜明的对比意味。全句可译为:他们深知,在关爱他人和假装关爱之间,在愚顽不化和大智若愚之间,在学识渊博和貌似才高之间是有区别的。3.简洁有力的气势在专八英译汉试题原文气势磅礴、简洁有力的情况下,译文中如能恰当使用四字格,会达到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形式工整、节奏强烈的效果。

八下语文重点总结篇2

关键词:高一语文;考核点;命题点;总结

根据语文教材、知识所出的试题,它部分出自课本,部分又有别于课本。语文是一个弹性比较强的课程,很多试题都可以变相地被问出,并且很多试题都看似熟悉,但却在课本上找不到踪影。所以语文考试取得高分的一个秘诀就是要多留心语文知识的细节,多留心一些点滴词语,多留心一些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知识。抓住一些小细节的分数,进而就能从分数上拉开距离,并脱颖而出。教师在命题的时候,要想让试题得以有效性的考核和科学性的考核,必须遵从命题的几个准则,详情如下。

一、提炼课本

教师在命题的时候,要考虑课本,也要考虑学生的焦点,要让命题点既具有考核性,又具有大众的喜好性。因为试卷只是一个考核学生在一个时间段中对语文教材的学习情况的工具,它的目的是看学生有无成长,有无进步,有无学到新的知识,有无对大纲要求全面把握。而不是一次能力的筛选与选拔,所以教师在命题的时候要多考虑学生的焦点和立场,不要使考试的目的被扭曲了。关于语文知识所出的试卷,重在通过评估学生在一个阶段中的学习情况,进而发现学生的不足点以及弱点,最终使教师在下个阶段的教学情况与学生在下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能够在调整中得以进步。所以在命题的时候,要基于课本,提炼课本,但是不能将试题当作考核的最终手段。例如:在关于词语之类的命题中,不要硬生生地考查课本中的某个词,要将词放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而让学生可以凭借对语境的感受和揣摩,开拓、扩展、深化自己的思维,增加思考的正确性、方向性、定向性,进而在深化性、拓展性的思索、思考、理解中,使自己对词语的选择、运用得以正确化、标准化、延伸化。

二、融入生活

在过去对语文知识所出的试题中,很多命题老师只管出题,不考虑试题的影响性以及意义性,使试题只是试题,学生在拿到试卷的一刹那,更多时候表情都是愁眉不展,感觉考试就如同自己和课本在做一场陌生的较量,看题之后,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看到硬生生的问题,忽然间就忘了,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做,之后担心考试成绩过差,进而垂头丧气、满脸不悦。所以教师在命题的时候,要将试卷和生活做出一定的结合,将生活场景文字化,进而让学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生活场景中文字化。例如:考查一道关于《鸿门宴》的试题。在电视剧《西游记》之中,无论唐僧、孙悟空以及猪八戒、沙和尚他们走到哪里,都会有妖精前来闹事。有一次,孙悟空和沙和尚都不在,只有猪八戒在唐僧身边,突然一个妖怪出来,和猪八戒就打了起来,他想引诱猪八戒,让猪八戒离开唐僧,然后自己再去抓唐僧,吃唐僧肉,以求长生不老。这个简短的小故事,可以用《鸿门宴》之中的哪句话表示?答案很明显――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样将知识变成有趣的场景来考查,学生看了后,会感到轻松、有趣,进而减轻考试压力,也能让知识点得到真实、科学的考核。

三、注重个性,能力拓展

课本中知识掌握得多少以及好坏,并不能决定学生语文造诣的高低。真正的语文能力往往是一种个性的发挥,能力的拓展。因此在命题的时候,除了课本或教材、大纲中的知识,教师还要出一些注重个性,能体现能力的试题。本人觉得既能发挥个性,又能体现能力的试题就非作文莫属了。作文是一个可以自由阐述、自由发挥的知识性、能力性、文学性的空间,学生在作文中能将自己的个性、能力在字里行间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在对作文进行命题的时候,教师要取大众化的题材,让学生找到不一样的视角,进行一次个性的、不一样的能力发挥。

总之,在人教版的高中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根据大纲的指标和要求,课本中的考核点、知识点与命题点非常多,虽然都需要学习,但是也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所以在命题的时候,也会根据知识的难易度、重要度进行命题。总之,要使得试题具备有效性的考核作用和科学性的考核作用,教师在命题之时,要注意“十六字”准则――“提炼课本,融入生活,注重个性,能力拓展”,进而使学生通过考试,明确教材重点,并在此基础上,使能力得到延伸、拓展、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雨薇.稳定平实进步:高中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命题意图[J].语文课题学习,2012(17).

[2]张明霞.踏上一场愉悦的文化之旅:高中语文试卷命题的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1(12).

八下语文重点总结篇3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北京的春节》一课公开课,老师们给了我很多的建议,自己也有所感悟有所反思。一直以来,总以为精致的教学便是细腻,便是对于几个语段进行反思的感悟。谈到感悟,便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的想,再进行反复的说。然而,今天我明白了精致的教学需要的不仅是细腻,还要对整篇文章有全班考虑;需要摆正教学的详略;需要谋划精准的策略。

  一、着眼于整个篇章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的一个层次。这时候的孩子已经不再是一个个毛头小儿,他们已经拥有了比较强的语感,能对文章进行前后贯通的理解。于是,我们的教学便更应该着眼于整个篇章,而不应该只是一个段落。

  然而,反观我的教学过程,却发现整体的教学还是纠缠于一个个独立的段的教学。“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片断之间没能进行整体的了解与梳理。其实四个部分的写作,是有着它们的共同点的。“腊八”重在“忙”,除夕重在一个“忙”字,正月初一重在一个“逛”字,元宵重在一个“闹”字或“灯”字,为什么分别选这个特点进行描写?因为这是它的显著特色,除夕也挂灯,可是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腊八、正月初一也忙,但较之除夕自然是无法比拟的了。正因为这样,在教学“元宵”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大可以把三个部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老舍是选取了它们的典型特点进行描写的。而元宵的典型特点便是“灯”,再来体会灯,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之后再让学生来体会人山人海的情形,也就不会像我的现实课堂中那么淡而无味了。于是,这灯也就活了,不再是静止的,没有生气的了。

  二、摆正教学的详略

  刚拿到这篇文章,总觉得这也不舍,那也不弃。老舍的语言特色要教,北京的人文底蕴要讲,春节的传统文化也要说……

  特别是六个特别的日子的教学不知道取舍。在初次试教的时候,连什么是“腊八粥”“腊八蒜”也让学生去读,去了解。实际上这些内容,学生读一遍早就可以明白了,教师根本不用花什么功夫去让他们讨论。可是自己总不敢放手。腊八如此,就更不用说其他日子了。于是,教学便也了小脚走路,蹑手蹑脚了。所幸的是,经过一次次的磨课探讨,终于明白,写作有详略之分,教学亦有详略之分。该舍的时候,还是得大舍。在老师们的建议下,我第二次上课时作了调整。

  处理重点语段,我先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地想象来展开,然后让学生谈感受。学生通过自由读课文、自由感知文本、自由和文本对话,在交流汇报在交合汇报中进行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最后回归文本——说说老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我此时设计了两个语言训练点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语言训练点1、这么热闹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请说一句完整的话。语言训练点2、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腊月初几就已经开始了,首先第一个好日子是——其次是——接着是——最后是——。同时,对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我积极进行了有效的评价理答:1、两个问题,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真不容易。谁再来说说?2、你的表述真有条理。3、太神了!这么长的句子你都能说得这么流畅、完整。谁也能向这位同学一样说说?4、哇!在表达中,你能加进自己的语句,使句子表达得更加具体,向你学习!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先概括出叙述顺序,老师提示质疑,重读课文,锻炼缜密思维,然后了解文中详写与略写的日子。既遵循了学习的规律,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在渗透本课的表达方法时,针对文本的内容特点,选择了一个教学内容点设计了语言训练说话句式,用积极的评价来给予学生积极的回应,激发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做出了精彩的回答,也就是对学生回答给予及时的赞扬或者表示接受学生的观点。使学生更愿意参与问答,并在问答中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比如教“除夕”这一部分。我的过程是先让学生读这一段,然后说一说看到了哪些画面,体会老舍一句一景的写作方法,之后再通过自己的引说,让学生体会到这热闹是“家家”“人人”“处处”“时时”的热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效果好。

  所以关键是,对于重点段的教学,我们需要可行的策略,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读悟。在这个环节,我还是应该让学生通过比较来体会作者写作的用心所在。这样教学的效果定然能够更好。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在上《老北京的春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春节的热闹,我在教学“春节的高潮”一段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问学生:“元宵和除夕有什么不同?”学生们很快地回答出:元宵节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紧接着,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假如你是一个导演,你会准备哪些道具拍摄老北京的元宵节?你准备拍摄成一个怎样的元宵节?问题一出,学生们兴致一下子来了,都热烈地讨论着。汇报时,学生们都能根据文中的描述,抓住关键词句,如灯多、人多、热闹等特点进行布景,营造出了一个处处张灯结彩的节日气氛。完后,再以选旁白演员为名,让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此段,感觉学生们读得挺有感情,超出了预期。可见,若在教学中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的。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我以为一节好课就是细腻,就是对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感悟。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的想,再进行反复说的训练。最近看了一些教学参考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认识到:其实一节精致的语文课,在教学中还需要拥有大局的目光;需要摆正教学的详略;需要谋划适当的方法。

  一、着眼于整个篇章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联系前后课文进行理解。我们的教学便更应该着眼于整个篇章。今天的教学,我有些纠缠于段的教学。“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个片断之间没能进行整体的了解与梳理。其实三个部分的写作,是有着它们的共同点的。除夕重在一个“忙”

  字,正月初一重在一个“逛”字,元宵重在一个“闹”字或“灯”字,为什么分别选这个特点进行描写?因为这是它的显著特色,除夕也挂灯,可是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相对除夕却是无法比的。所以在教学“元宵”这一部分时,还可把三个部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老舍是选取了它们的典型特点进行描写的。而元宵的典型特点是“灯”,如果让学生先体会灯,再来体会观灯时人山人海的情形,就不会在课堂中那么淡而无味了。

  二、注意教学的详略

  看到老舍的文章,总觉得写得太好,教学时这也不舍,那也不弃。语言特色要教,北京的人文底蕴要讲,春节的传统文化也要说……教学仿佛一锅“熬腊八粥”。文中六个特别的日子真的不知如何取舍。“腊八粥”“腊八蒜”要让学生读和了解。其实学生一读就明白,根本不用花功夫,可课堂上自己就是不敢放手,总忍不住要讲。“腊八”如此,其他日子了更不用说。教学就蹑手蹑脚了。课后仔细地想写作有详略之分,教学也应有详略之分,该舍得大舍。略不敢略,那么详总能详了吧?可惜的是,对于原本应该详细探讨的教学内容,却又显得力量单薄。

  三、谋划适当的方法

  在重点语段的处理上,我的“策略”往往是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反复地想象来展开。方法单一,效果自然不理想。因为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生的能力,因为班上学生能力不足,课堂很容易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比如教“除夕”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读这段,然后说说看到了哪些画面,体会老舍一句一景的写作方法,之后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体会这热闹是“家家”“人人”“处处”“时时”的热闹。刚开始时,学生还能说说看到的画面,但是当让他们体会“家家”“人人”等时,多数学生就没有感觉了,课堂出现了冷场。于是,我只能通过再次引导让学生去体会,总是希望学生能够听懂我的暗示。而忽略了自己是成年人,是多次解读过教材的,我自然明白文章是怎么写的,可是学生年龄小知识有限,他们才读了几遍课文,即使是读了多遍,又能指望他们读得有多深呢?面对我的暗示,他们自然不明白老师的意思。更何况教学目标怎能以暗示来达成呢?

  所以,对于重点段的教学,还需要可行的策略,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读悟。这个环节,我还是应该让学生通过比较来体会老舍写作的用心所在。可以通过关键词的理解,让学生去比较读,在朗读中细细体会这些词背后的含义。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范文《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习俗。文章语言简洁通俗,描写细腻生动,结构清晰。针对本课的教学实际,结合老师们的评课,觉得教学效果不佳,留?绿多的遗憾?

  纵观《北京的春节》这堂课,我终于感觉自己错了,一直指导学生详略得当,可自己的课堂却略而不略,详而不详,该舍的不舍,该抓的抓不牢,方法单一,学生学起来也索然无味。总感觉课文的每个方面都要学生掌握到,重点句子、表达方法、语言特色等等,不舍得撇开,就讲解,结果却适得其反。一堂课下来,重点没突出,难点更不能突破。可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更要抓住文章的详略,运用多而有效的方法,让自己的教学过程实而有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对学生放手,更要对自己放手,该舍的一定要舍,该详的一定要落实到位。

八下语文重点总结篇4

[关键词]BBL教学法双语教学八年制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4-0068-03

随着现代社会医学的迅速发展,临床医学教育不断改革,床旁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以真实病例为模本的床边pBL”(Bedsidebasedlearning,BBL)教学法,是依托教学医院的医疗资源,学生在病床边完成案例,根据现实情况中患者病情的变化,分阶段完成资料采集、讨论质疑、评价总结等各步骤。BBL教学法既继承了传统pBL教学的精髓,又对其诸多局限性进行了革新,是一种适合中国医学教育现状的全新教学模式。而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本研究以我校2008级临床医学系八年制学生6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在内科学的临床见习带教中分别采用BBL联合双语教学与传统pBL教学两种方式,对学生的成绩、学习兴趣等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教学对象

研究对象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8级临床医学系八年制在我院内科见习的学生共60人,按照学号单双随机进行分组,单数学生30名采用BBL联合双语教学法,其中男14名,女16名,为实验组;双数学生30名采用传统pBL教学方法,其中男17名,女13名,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在成绩、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组中均设有主席、记录员等分别履行组织和记录等职责。按照不同组别的具体程序进行内科学临床见习带教。

(二)教学方法

1.对照组教学:采用传统pBL教学方法,教师按教学大纲内容授课。教学课时固定,主要通过教师提前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并沟通所学内容,利用不同形式来报告结论、分享过程。

2.实验组教学:采用BBL联合双语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托医院的医疗资源,精心挑选符合“病种具有代表性及一定迷惑性”、“患者配合度较好”等条件的内科常见病,如肾病综合征、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临床病例,根据病例的复杂程度和病情进展、病程长短不同灵活安排教学课时数,短则2-3次完成,每次1-3个学时,长则4-5次完成,次数不宜过多。

教学设计当中,每个组30名学生再次分为6个小组,每一小组分配1张病床,要求学生熟悉病人的病情和临床资料,提出病人具体诊治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课后文献查阅。第二次床旁随访病人时,需提出该病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总结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疾病治疗国内外进展。课后按组别撰写小综述。第三次随访病人后,由教师总结,综述评讲。简而言之,此过程就是由教师来引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病床边完成案例,根据现实情况中患者病情的变化,分阶段完成“床旁资料采集―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讨论质疑―评价精讲”,最后根据患者的疗效进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应双语结合,课件图文并茂、直观生动、重点突出,与以往诊治过的相关病例进行对比、分析,并准备一些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及最后作出解答,如上肾病综合征一课时,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及相关病理生理机制是什么?常见病因有哪些?诊断肾病综合征需注意什么?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及其机制是什么?先让学生们围绕这些问题,以双语结合方式(其中英文表述部分不少于50%)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老师最后指出问题关键,重点总结归纳有关内容。

实验组教学地点采取患者床边与教室相结合,自由穿插,在教室讨论过程中随时可以回到病床边补充资料,了解和掌握病情变化,将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接受知识者转变成为主动获取知识、参与讨论的自学者。同时,引入双语教学概念,要求教师专业英语过硬,病例典型。在正式床旁病例见习前一周,教师将所设计的病例资料及可能涉及的重要专业英语词汇复印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前就对提出的问题开始思考,并针对性的进行资料收集。而查找资料的方式,除了传统的查阅图书馆文献外,教师指导、鼓励大家积极使用网络资源,如(、或)等知名医学文献网站或论坛,来对所采集的病例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学术进展及类似病例诊疗经验汇总,制作英文ppt,与其他同学对病例一起进行英文陈述和讨论,最终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依据出发,制定适合于患者个体的医疗决策。最后,在后续的出科考核当中,除了传统的出科考试成绩外,还设立适合八年制学生临床实践课的调查问卷评估表,对BBL联合双语教学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

(三)教师要求

2组均由具备丰富临床教学经验、能够在教学中贯穿医学人文精神,具有丰富的英文词汇和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一教师授课,且在教学课程内容设计完成后,应通过教研室试讲及专家评议,符合条件后方能安排上课。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总数均相同。

(四)教学效果评估方法

综合学生出科临床综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及调查问卷评估表,对BBL联合双语教学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其中,学生出科临床综合考核成绩包括问诊、体格检查、技能操作、病例分析、病历书写5项,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平时成绩则是针对平时见习课中学生对课程准备程度、上课积极性、参与度的评估,满分为100分;而调查问卷评估表为本教研室综合国内外各高校及参考文献所提供的方法自行设计,其涵盖的基本内容包括:1.提高学习兴趣、积极性;2.有助于巩固理论知识;3.提高临床思维能力;4.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5.培养自学能力;6.提高学习效率;7.促进语言表达能力;8.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同学间团结协作;9.融洽师生关系;10.培养综合素质、促进专业英语能力提升等十个方面内容。问题的回答分为5个等级,从非常同意(计4分)到非常不同意(计0分)。调查问卷评估表以不记名的形式在学生见习结束后发放、回收,数据整理后量化,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教学效果。同时由内科学教研室和教师代表与见习生代表进行座谈,针对带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二、结果和分析

(一)课堂效果

大部分实验组学生较对照组同学课前准备更认真,课堂上讨论更积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实验组中96%学生认为BBL联合双语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这样的学习既锻炼了自学能力,发挥了创新精神,又培养了归纳总结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受到一致好评,并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使用。而对照组缺乏反复病例床旁随访,第一手临床资料获得有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后还需另花时间深入理解学习内容。

(二)两组学生出科临床综合考核成绩及平时成绩比较

将两组学生结束内科学见习时的出科临床综合考核成绩及平时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出科平均临床综合考核成绩为(88.7±3.2)分,平时成绩平均为(94.5±3.26)分,均高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同学的临床知识、基本技能操作等综合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分析能力较强,善于处理与临床实践有关的问题。见表1-2。

表1:两组学生出科临床综合考核成绩比较

注:和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

表2:两组学生平时成绩比较

注:和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

(三)两组学生调查问卷评估表反馈

此次调查共发放60份调查问卷评估表,回收有效调查问卷评估表60份,回收率为100%,结果见表3。

表3:两组学生调查问卷评估表反馈

注:和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

三、数据统计

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讨论

随着知识信息全球化和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成为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自2004年起,我国的12所医科大学开始招收八年制医学专业学员,目的是培养不仅具备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具备较强的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由于八年学制主要向基础理论倾斜,八年制毕业生在临床方面往往不能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的水平。因此,加强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目前已成为高等医学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内科学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具体内容难于理解记忆,很多内容要通过临床见习来完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内科学见习带教中,如何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践,实施双语教学,与国际教育接轨,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理论,又能够解决临床医疗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是我国内科学实践教学工作中一直探索的问题。BBL教学是以临床真实病例为引导,启发学生围绕病例研究、讨论并回答一系列问题,并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具积极性、主动性,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将BBL与双语教学进行整合,在内科见习带教中应用,不仅继承了BBL教学情景化、直观性、整合性、思考性、主动性、互动性的优点,还通过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打好坚实的临床外语基础,是一种适合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现状的全新教学模式。事实证明,通过BBL联合双语教学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我校两组不同教学方式的八年制学生出科后综合考评结果比较,实验组学生的出科平均临床综合考核成绩为88.7±3.2分,平时成绩为94.5±3.26分,均高于对照组,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调查问卷评估表总分为39.3±1.22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BBL联合双语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学生成绩、学习兴趣和外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临床典型病例分析、课堂讨论、医学生自学和教师引导,教会医学生临床诊断的推理步骤,提高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医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消化、掌握复杂难懂的内科学知识,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颖.采用pBL教学法提高心内科临床实习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17-55.

[2]第六届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峰会.八年制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试行稿)[Z].医学教育探索,2010,9,(2):286-287.

[3]马建辉.对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28-30.

八下语文重点总结篇5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初中生阅读能力行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是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目标要求是:能读懂供7-9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课程标准五级对阅读技能的目标描述:(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6)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7)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然而,尽管很多一线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阅读教学策略,但是目前不少初中生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阅读障碍:因不能克服生词的障碍而阅读速度慢;因不能运用阅读策略而无法捕捉正确的信息;因不能在文章中准确地找出主题句而不知主旨大意;因阅读兴趣不高,动力不足而阅读量有限等。如何运用创新阅读教学策略,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的分析

阅读策略是有效阅读的保证。(熊川武,1997:38)语言教学既有技巧获得,又有技巧运用。不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就难以提高学习效率;不能正确运用阅读策略就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显然,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依赖于阅读策略的训练。

为了了解学生阅读策略运用的实际情况,笔者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表并于2011年2月21日对所教的八(七)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50份。问卷结果如下(见表1):

表1八年级学生阅读策略运用的实际情况

从表1可见,多数八年级学生远远没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五级的阅读技能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不会在阅读中处理碰到的生词;(2)不会运用阅读技巧(包括跳读、寻读、细读等)来加快阅读速度;(3)不会语篇分析;(4)阅读准确率低;(5)课外阅读量很有限,只有12%的学生除作业外在课外阅读英语的读物,原因是学生找不到合适的课外读物。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处理生词的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在课外补充一些题材和体裁丰富的阅读材料以增加阅读量。

三、研究过程

本行动研究计划开展一个学期,开始于八年级第二学期,分十周完成八年级阅读策略训练计划。研究重点为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的能力;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含义的能力;把握文章的事实和细节的能力;对阅读材料全篇的逻辑关系的理解,对文章各段,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八年级第一学期重点训练依据短文内容和考生应有的常识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能力。八年级第二学期重点为六项能力的综合训练。下面是八年级第二学期具体阅读能力训练一览表:

四、研究的初步成果与反思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充分利用课堂,及时反思,积累资料,不断改进,已经获得了一定成效。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向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进行快速阅读――扫读,找出who,what,when,how,where,why等关键点。教师在学生开始行动之前,做出方法提示:注意关键词!之后,在学生进行快速阅读时,教师在教室内走动,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正确率。接下来,教师找个别同学说出答案,并与他进行方法探讨。方法探讨从询问学生的问题答案入手,询问学生如何得到他的答案,在得到答案过程中用了什么方法,学生回答为通过文章段落中的关键词的方法得出问题的答案。探讨解题方法的过程也是再一次为全班同学进行学法指导的过程。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关键点的确定,使学生明确文章的核心内容,通过扫读阅读材料,初步掌握文章的大意。其次,通过询问学生找出段落大意的方法,引导全班同学回顾了跳读阅读方法。针对本节课的跳读阅读,主要采用先读段首段尾句,进而迅速确定答案的方法。进行完阅读方法回顾之后,学生开始进行跳读训练。在学生进行跳读过程中,教师在教室内走动,随时为同学提供帮助,同时进一步了解学生们完成阅读任务的情况。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师生讨论做题思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通过略读每段内容,确定每段标题,加强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在读后尝试读写结合和读读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巩固阅读内容的运用和阅读策略的应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包括以下的流程:激趣导入――文本任务阅读,应用各项技能――核对答案,培养解题技能,总结掌握技能要点――分析、提炼文本中的新语言知识或文本结构――提供新情景,模仿写作;读读结合的教学模式包括激趣导入――新技能要点简要说明――文本阅读实践――学生体验、内化预测、把握文本的主旨大意、事实和细节等常规能力――核对答案,分享、指导解题技能,总结掌握技能要点和体裁特征――适当补充阅读材料,检测新阅读技能的应用。

教师注重反思,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指导学生阅读能力,学生初步掌握了四项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效率。90%的学生能够写出本学期重点训练的四项阅读技能,明确每一项技能的操作要点。

本课题研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如何更恰当地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风格的差异,如何选用、收集、整理更恰当的巩固策略的补充资料等,都需要在第二阶段的研究中进一步解决。

参考文献

八下语文重点总结篇6

一。明确目标

九年级的学习就是为了中考。如果说七八年级的学习是打基础,养成学习习惯,形成各种能力,那九年级就是提高综合能力。

二。九年级特点

1.教材特点:学生通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对九年级的教材接受度高。

九年级教材内容相对八下内容更容易些,只有宾语从句(2个单元),被动语态学(3个单元)的新语法点。而且,关于这两个语法点,在七八年级都接触过大量例句,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甚至许多程度好的学生已经会运用。其余的语言知识在七八年级都已经学过,九年级的对话,文本又大量复现。再一个就是有大量的新单词和新短语出现,其实,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看似内容增加,其实背诵单词,短语对九年级的学生已经不是高难度的要求了。

2.学生特点:层次划分明确。不过相对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身心发展趋于平稳和初步成熟。

一是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二是有升学的愿望,有明确的目的,主观上也想学习,可是自制力差或是学习习惯差,比较懒惰。三是对学习丝毫不感兴趣,不愿学习,对升学不感兴趣,升学希望很渺茫的学生。

3.学年特点:应试为主。任务繁重。

三。实施措施

1.坚持教授学习方法并帮助学生养成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放首位。一自主激发兴趣。二主动练习并认真反思从错误中学习。要建立纠错本。主动学习,坚持课课总结,科科总结。坚持每天看笔记(教师在九上要进行知识小总结)。要建立笔记本。三是主动询问问题。

2总结+复述+检测带动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提升。

九上先进行小总结,要求学生每日复习巩固笔记。

复述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所以课堂要做改革。一切活动和任务最终以学生有效输出为依据。所以老师一定要精讲。

检测既可以有效复习,还可以提高应试能力。单元检测,同步配套,阅读检测,写作检测等可以综合立体的使用。

听的能力提升,主要是听说课专项训练,口语表演训练,教师课堂使用英语授课。辅助学生课下泛听。学生可以配耳机在跑步时听。

说的能力提升,主要是口语(2d)的表演训练,学生的对于2D,3a和2b的复述。

读的能力提升,主要是课堂上3a和2b的精读,课下同步与配套的相关训练。抽出课活时间做阅读训练。

写的能力提升,主要还是加强面批与课堂上集体批与讲解。

3.抓落实。

单词短语掌握全体无障碍。单词的听写,短语的听写安排专人负责到底。

复述和背诵可以分层布置。复述由老师抽查,在课堂上完成。背诵加默写安排专人检查,课下完成。

同步配套题分预习,复习,检测三部分完成。

八下语文重点总结篇7

一、复习课教学思路:

课标对中考提出的原则: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

具体地讲就是应该考查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等四种语言技能以及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的能力。

因此,在总复习阶段,通过一本书的单元整合复习的方式进行分册复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始终坚持大量训练学生的听和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教材的效率的目的。

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听说练习,始终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归纳总结这几个复习单元的重点知识、内容——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来阅读这几个单元,抓出这几个单元的重点内容,补全在活动中呈现的单元知识内容;

课堂练习——发现学生的易错点,形成反馈的内容

二、总复习阶段遇到的困难。

1.复习时间有限。由于本学期开学时间晚,又有3个单元的新课教学,因此,进入总复习第一轮教材复习的时间就在4月上旬。

2.由于时间紧,就难以有更多时间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长期这样,学生语感缺乏。

3.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备课量特大,基础很差的那部分学生令老师耗费大量时间却无多大的成效。

三、教材的基本概况。

人教版英语共有五本书,七年级上册:starterunit1-3,unit1-12.

七年级下册:unit1-12

八年级上册,unit1-12

八年级下册:unit1-10

九年级全册:unit1-15

其中,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册比较简单,主要是词汇量的积累,简单的口语表达,八年级下册,九年级着重是语法,阅读。

指导丛书中要求,在语言知识方面,学生学会使用四会单词和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在听力技能方面,能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的熟悉的话题;在阅读技能方面,能阅读各种体裁和题材的简短的书面材料;在写作技能方面,能使用所学语言基础知识,以语篇为单位,清楚,连贯地进行控制性和开放性写作;在口语技能方面,能使用所学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基础知识,以口头的形式清楚,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因此,根据考试的内容和考试的难易度比例,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复习方法很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有效实施初三英语的现阶段教材复习教学呢?

一、紧扣教材进行知识点梳理,温故而知新。

依纲扣本,整合课本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因为万变不离其中,如果没有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从何谈能力。所以课堂上主要以教材为主,以《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复习指导》为辅,引导学生按教材顺序复习各单元的知识点,这一轮不是炒“冷饭”,而是“温故而知新”。

(一)勤梳理。不能像上新课一样,逐条慢慢复习。对在教材中多次出现和辅导材料中一再提及、反复强调的部分,应视为重点。在英语语法方面,不是用语法分析英语语言,语法知识的语用目的和语境应视为重点。

(二)重引导。

1.引导学生学会课外整理、归纳知识点。教师总结为辅,学生复习为主。

2.引导学生学会课上归纳、对比、穿插、联想的方法运用。

3.引导学生创设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寻找专项练习。项目有专练,人人有所得。

但是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已掌握的内容少讲或不讲,对学生不够熟练的要重点讲。

(三)活方法。让复习课“亮起来”。

方法一:小组活动,露一小手。四人小组,各有分工,强调人人必须动脑、动手、动口,复习课上得紧张活泼而不松垮。

方法二:写常规作业,每天做一点,不急功近利。鼓励学生做纠错本,重点本,常看常思。备考提倡“不温不火”。持之以恒是英语学习、中考英语复习的关键。

二、提升集体备课有效性

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想办法在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智慧、教师语言等进行拓宽,在教学的反思、教学的环节的更改、教材的新解读等方面有所扩大。

三、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重点词汇

早自习要求学生在教室里大声朗读,早读的材料可以是课本,单词表和课后的听力材料,也可以是练习册中的作文或平时阅读时发现的写得好的一些文章,同时注重词汇,词组,句型的过关,每天早自习下课前的十分钟,对学生所复习的内容进行检测,课后通过配套练习,巩固所复习的内容。

四、在复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上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并与其它知识做横向、纵向比较,帮助学生巩固运用。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及时查漏补缺,巩固好基础知识。加强综合复习课、复习讲评课的有效性的探讨,在复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避免课堂枯燥。

五、抓好a卷,着重做好七、八年级的分册复习

1.在复习过程中归纳整理单词、短语、功能句型等,对学生进行分层要求,减轻学生负担。

2.注重长篇阅读的高频词汇、短语以及重要句子结构的把握。

3.对相应语法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归纳清晰、总结精当,并适当进行低难度的单项练习和综合性较强的练习。

六、面对中考新题型,复习的方法

1.让阅读成为复习的一种习惯;

2.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成为每堂课的习惯;(听说读写贯穿每堂课)

3.训练学生解题技巧成为一种习惯。

七、抓好踩线生辅导

1.踩线生的定位:

根据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学校通常合格率上下浮动5%——10%,划定为踩线生的范围。

2.踩线生的辅导方式与内容:

面对面、一对一、小组互帮的辅导,每次辅导内容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总结

八下语文重点总结篇8

关键词:翻译标准专八汉英翻译自评估

翻译标准历来是翻译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古今中外的翻译大家都对翻译标准提出过各自的见解,比如严复的“信、达、雅”三字标准,鲁迅先生的“兼顾两面”论,钱钟书先生的“化境”说,茅盾先生的“忠实”、“通顺”准则,英国人泰特勒的三原则和美国的奈达博士的“动态对等”标准等。对于汉英的翻译标准,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制订的工作条例中强调两点:①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也就是把中文的内容用外文正确地表达出来。②译文必须是流畅的外文,必须合乎译入外文的语言习惯,让使用这种民族语言的读者正确了解原意。作为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汉英翻译八级要求为:能将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流畅。评分标准分为5个档次,从拼写、选词、句法、篇章理解和风格传达几个方面综合评定。

由上可见,翻译标准既有一定的规范性又体现了较高的灵活性,译者需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内容严格而又灵活地掌握。但是,这种多样性和灵活性也让学生对自己的翻译水平没有概念,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水平。而且高校的任课教师也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每次作业出现的不同问题都一一评估。为了探索出学生可以操作的评估标准,本文基于教学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以专八汉英翻译考试2001真题为例进行详细分析,概括说明可执行的译文评估的三个层面、八个方面,并结合学生的译文进行详述,以引导学生对专八汉英翻译进行自评估。

一、选词层面

专八汉英翻译中,汉语原文总会有几处需要学生进行词义斟酌,考虑选词从字面意义上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基础上是否准确地表达了蕴含意义,以及用在此处是否符合语境意义。下文结合学生对于特定词汇的翻译,对照优秀译文,说明翻译在词汇层面的评估标准和处理方法。

1.用词的正确性

例文:第三阶段主要是钓趣,面对一池碧水,将忧心烦恼全部抛到一边。(2001)

对划线部分的翻译,学生高频选用的词汇为:depression,disturbance,annoyance,frustration,sadness。很明显,depression,disturbance,sadness和frustration的词义和此处差异较大,属于选词不正确。所以学生在处理译文时,应该紧抠原文词义,而不能天马行空,随意发挥。

2.用词的准确性

例文:钓鱼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吃鱼;第二阶段是吃鱼和情趣兼而有之;第三阶段主要是钓趣。(2001)

对划线部分的翻译,学生高频选用的词汇为:stage,level,step,part,type,state。例文的“阶段”主要指钓鱼逐步达到的一种境界,所以用state一词能准确表达钓鱼的三个不同层次的状态,而其他选词失去了这种意义。所以学生在考虑词面意义的同时,应该考虑选词是否准确表达了原文的蕴含意义。

3.用词的得体性

例文:晚年的乔羽喜爱垂钓。钓鱼是一项能够陶冶情操的运动。(2001)

对划线部分的翻译,学生高频选用的词汇为:“垂钓”译为fishing和angling;“陶冶情操”译为cultivateone’smind和moldone’stemperament。因为原文属于口语化较强的一段文字,所以在全文的选词上,都要符合口语化的要求。相比两种译法,第一种选词更得体,符合全文语境,用词不显突兀做作。

二、句子层面

汉语的句子属于意合型,所以应正确理解原文的逻辑关系,并把句子中修饰成分的位置、句子主次关系的确定和句间逻辑关系处理好。下文结合学生对2001年专八译文的处理进行统计,并对照优秀译文,以说明翻译在句子层面的评估标准和处理方法。

1.句子修饰成分的理解

例文:有水有鱼的地方大都是有好环境的。(2001)

对划线部分的处理,学生直译为:aplacewithwaterandfishisalmost(always,generally)aplacewithgoodenvironment.译文表达的概念是有水有鱼的地方“几乎”是个有好环境的地方。而句中的“大都是”体现了“一般来说”、“多说情况下”这样一个概念,所以应译为“mostlyspeaking”副词的用法置句首。学生在翻译时,对于修饰性成分的含义要基于对全文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推敲,而不是按照习惯处处顺译。

2.句子主从关系的处理

例文:钓鱼是一项能够陶冶情操的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2001)

学生译文:Fishingisanoutdoorsportwhichcancultivateyourtemperamentandisgoodforyourhealthandmind.首先,译文中的and一词是全句的并列连接词还是从句中的并列连接词,容易引起歧义。其次,temperament,health和mind的并列关系让人感觉有些牵强。如果译为:Fishingisanoutdoorsportthatcanhelpcultivateyourmindanditisbeneficialforourhealthphysicallyandpsychologically.这样能避免歧义问题,并且身(physically)、心(psychologically)、智(mind)三个层面表达清楚准确。

3.句间关系的处理

例文:钓鱼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吃鱼;第二阶段是吃鱼和情趣兼而有之;第三阶段主要是钓趣。(2001)

学生译文:Fishingisdividedintothreesteps:thefirststepisforeatingfishes;thesecondisforeatingfishesandentertainment;thethirdstepismainlyforenjoyingfishing.我们仔细理解这个句群的关系,就是从“为鱼”到“为趣”的一个自然过渡过程。如上的译文选词没有体现这种过渡。优秀译文处理为:therearethreestatesforfishing.thefirststateisforfishonly.thesecondstateisbothforfishandforthepleasureoffishing.thethirdstateisjustforthepleasureoffishing.通过对词汇的重复对应,达到了三种状态的自然过渡。句间关系的处理是保证句间语义连贯的重要方面。

三、文化层面

1.社会规范的理解

例文:这一点颇像在餐馆里用餐的经验。开始吃头盘和冷碟时,印象很好。吃头两个主菜时,也是赞口不绝。(2004)

我们中国的用餐习惯和用餐标准和西方差异较大。中国按照凉菜、热菜、汤菜和主食的顺序上菜。西方则有开胃菜、汤、副菜(starter)、主菜(maincourse)、色拉、甜点、咖啡七道程序。所以在翻译划线部分时,准确词义较难确定,可以对应为“starter”和“thefirsttwomaincourses”。对句子中隐含社会规范的处理,需要学生结合文化课多作积累。

2.文化特色词汇的处理

例文:一旦隔离,拘禁在花园山坡上的一幢小房子里,顿感被打入冷宫,十分郁郁不得志起来。(2003)

“冷宫”这种词汇单纯用直译,可能会造成理解难点甚至误解。对于文化特色词汇的处理,翻译时最好的处理方法为直译加注:“coldpalace(restrainedtoasmallplacefromfreedom)”。一方面保留了中国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避免读者曲解原意。

总之,如上的译文评估方法是对学生常犯错误的统计并结合优秀译文的对比阐释,有利于学生接受、体会和实践、应用。当然,所选例子多数出自于2001年专八汉英翻译短篇,原因有二:①经统计发现,学生在此篇文章所犯错误比较典型。②以篇章为单位进行翻译技巧和翻译评估解析,有更大的普适性。不是所有的翻译都需要进行这八个方面的评估,但是总体都需要在选词、句子和文化层面全面考虑。

参考文献:

[1]http://jpkc.xmu.省略/hyfy/doc/jx3.htm.

[2]黄娟.英语专业8级考试翻译指南.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3]周仁华.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汉译英常见问题解析.中国翻译,2001,(1).

[4]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刘庆元.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J].山东外语教学,2004.

八下语文重点总结篇9

活动背景

活动主题

活动目的

活动参与对象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流程

工作安排

活动预期效果

活动经费

注意事项

后期工作

一.活动背景:

为迎接党十八大的召开,重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青团的光辉历程,引导全校青年进一步深入学习党史团史,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喜迎十八大,重温光辉史”为主题的团日竞赛活动。

二.活动主题:

“喜迎十八大,重温光辉史”

三.活动目的:

通过重温党团发展历史,增强团支部青年学生爱国爱党爱团热情,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团支部青年学生的思想素质,发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带领作用,增强党、团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同学们在团支部里的感情,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团与党的团结及温暖。

四.活动参与对象:

英语125班全体成员

五.活动时间:

XX.10.18---XX.10.26

六.活动地点:

课室c309,世外桃源度假村,女生宿舍

七.活动流程:

[一]召开班会,征询意见

根据此次活动主题“喜迎十八大,重温光辉史”向我班召开全体会议。大家互相讨论活动开展形式,根据同学建议确定活动地点以及时间。

[二]召开班委会议,完善团日活动的筹备工作

集合所有班委,进行讨论和商议,确定活动的具体开展形式。安排各项工作的执行人员,保证此次团日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活动现场

第一部分:

内容:设计并展示“喜迎十八大,重温光辉史”的主题海报

时间:十月十八日---十月二十六日

参与人员:英语125班全体同学

地点:女生宿舍,教学楼b栋

详细流程:

1)由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文娱委员带领宣传,号召同学积极参与。

2)把积极参与的同学进行分组合作,收集关于十八大的海报素材,进行海报设计。

3)申请海报黏贴,并于b栋楼下进行海报展示,对团日活动主题进行宣传。

第二部分:

内容:到世外桃源度假村。

时间:10月20日13:00---19:35

参与人员:英语125班全体同学

详细流程:

1)12:55在大门口集合,班长负责清点人数和物品,13:00准时出发;

2)13:30到达世外桃源度假村,班长再次清点人数和物品,提醒同学们注意保护自己的财物以及注意安全,之后带领同学们进入度假村;

3)14:00—15:30,进行党团知识竞答比赛,组织全班同学一起玩游戏。

4)15:40—18:00进行烧烤,之后帮忙清理卫生,打扫垃圾。

5)18:10—18:40由参演话剧小组的同学表演主题话剧“红军不怕远征难”。

6)18:55在度假村路口集合,班长清点人数,19:00全班上车回校。

7)19:05---19:35全班车上齐唱红歌。

第三部分:

内容:组织同学表演团日活动主题话剧“红军不怕远征难”

时间:10月16日---10月20日

参与人员:英语125班话剧小组

详细流程:

1)16日,文娱委员构思剧本,并鼓动安排同学参与话剧;

2)17日—19日,进行话剧彩排;

3)20日在度假村进行汇报演出。

第四部分:

内容:“写祝愿,折星星,送未来”

时间:10月23日晚上

参与人员:英语125班全体成员

详细流程:

1)到每个宿舍发放星星纸,请同学们写上对党的祝福或对中共十八大召开的期望;

2)收集星星纸并折成星星放进瓶子里;

3)由主持人随机抽取并读出,让同学们感受祝福的温暖。

八.工作安排:

前期工作:陈尚韵,吴芷茵,肖伟明

宣传小组:赖丽霞,王雨清,徐文龙

拍摄小组:黄媛思,张丹敏

制作小组:黄楠子,张丹敏

主持人:肖婷,黄楠子

后期工作:肖婷,肖伟明,张丹敏,黄楠子

九.活动预期效果:

1)通过团日活动动员大会,鼓动每位班级成员积极参与团日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以及归属感,发掘班级成员的才能及潜能。

2)借助此次户外活动,让同学们在学习压力中得到放松,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3)加深同学们对团的认识,对党的认识,对中共十八大的认识,培养同学们对党的热爱,对班集体的热爱。

十.活动经费:

1)海报制作材料:14元

2)游戏器具:35元

3)包车费用:28×14≈400元

4)烧烤费用(包括饮料,零食等):28×34≈955元

5)共花费:1404元(其中每个同学交一百元,剩余费用充当班费)

十一.注意事项:

1)加强对团日活动的宣传,要求每位同学都能准时出席并听从负责人的安排,维持好现场秩序。

2)带齐所需药品,以防万一;

3)负责人积极跟进整个活动过程,保证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4)要求同学们爱护环境,不损害公物。

十二.后期工作:

1)各项活动结束后,及时更新微博还有博客,为此次活动做好总结;

2)团日活动结束后,会卸下海报,以免影响教学楼整洁容貌。

3)在教室进行完活动后,会收拾好遗留下来的物品,以及做好教室的清洁工作。

4)所有活动结束后召开班会,总结这次的团日活动,同学们可提出此次团日活动的优点与不足,并为以后的团日活动扬长避短。

八下语文重点总结篇10

摘要: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虽然英语词汇和英语语法知识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缺少习得英语的自然环境,英语教学中重语法轻词源学知识、轻情景和场合,对语、文体知识顾及较少,使大部分学生在口语交际、书面写作、翻译等方面不能恰当地运用英语,时常出现语、文体错误,因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迫切需要通过大学英语教材和词源学知识的讲授弥补学生的语、文体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体辨别能力,从而避免语、文体错误。本文旨在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语、文体知识,提高学生语、文体辨别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语体文体知识渗透

一、前言

语言有雅俗之分,文体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别,语、文体随着使用场合和环境的不同而变化。一般而言,正式场合使用正式语、文体语言,非正式场合使用非正式语、文体语言。从句子结构上来说,正式文体的句子结构比较紧凑,非正式文体的句子结构则较松散;从用词上来说,正式文体用词考究,非正式文体多用口语、俗语甚至俚语,这是恰当运用语言的关键。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虽然英语词汇和英语语法知识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缺少习得英语的自然环境,英语教学中重语法轻词源学知识、轻情景和场合,对语、文体知识顾及较少,使大部分学生在口语交际、书面写作、翻译等方面不能恰当地运用英语,时常出现语、文体错误,因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迫切需要通过大学英语教材和词源学知识的讲授弥补学生的语、文体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体辨别能力,从而避免语、文体错误。

二、语、文体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现行大学英语教材大都非常重视语、文体的多样性。既有正式语、文体和非正式语、文体,还有一般语、文体。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为例,一共十个单元,属于正式文体的文章有三篇,其中的词汇大多是正式语体,最为典型的是第八单元a课文:BirthofBrightideas(光辉思想的诞生);属于一般文体的文章有四篇,其中的词汇大多是一般语体;属于非正式文体的文章有三篇,其中的词汇大多是非正式语体,比如:多口语、俗语甚至俚语,最有代表性的是第二单元a课文:aBusyweekdaymorning(一个繁忙的早晨)。

一般而言,生活性题材的文章口语化色彩较浓,文体正式程度较低;政论性或科技性题材的文章,其语、文体程度较高;大部分题材的文章属于一般文体。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接触最多的是一般文体的文章,也即中性文体的文章,因为这种文体是教学的主流,是语言的共核,是学生不管写作还是书面翻译时遣词造句的蓝本。但是,语言毕竟具有多样性,因而有必要向学生渗透各种各样语、文体知识,尤其是正式语、文体知识和非正式语、文体知识。语、文体知识可以体现在语音语调上、词汇上、句法和篇章结构上,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语音、语调、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实例向学生渗透语、文体知识,因为它们又都有各自的语、文体标志,所以在对语音、语调、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实例进行分析时要注重它们的语、文体标志。现以第八单元a课文:BirthofBrightideas(光辉思想的诞生)为例进行分析如何渗透正式语、文体知识,以第二单元a课文:aBusyweekdaymorning(一个繁忙的早晨)进行分析如何渗透非正式语、文体知识。

1.在篇章结构的分析中渗透。第二单元a课文描述的是Sandy因为听流行音乐而与父母发生争执的事情,整个语篇都是口语体的对话模式,其篇章结构比较松散,全文694个单词,却由26个自然段构成;而第八单元a课文阐述的是从世界级富有创造性的天才人物身上得出光辉思想产生于意识中、无意识中和梦境中,其篇章结构非常紧凑,全文707个单词,只有7个自然段,第二单元a课文的自然段落数几乎是第八单元a课文的4倍,可见,第二单元a课文篇章结构较第八单元a课文篇章结构松散,这就是生活性题材的文章和科普性题材的文章在文体上的迥异之处,这些也是各自的语、文体知识在篇章结构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正是在篇章结构的分析中要渗透的。

2.在句式的分析中渗透。第二单元a课文句式简短,语言凝练,多简单句和省略句。据统计,第二单元a课文全文共80个句子,长句(以现行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版本超过一行的句子为长句)只有10个,只占12.5%,且这10个刚刚一行多,没有一句是超过两行的;而第八单元a课文,每个句子都非常完整,没有省略句,复合句较多,据统计,第八单元a课文全文只有34个句子,长句(同上标准)却有21个,占61.8%,从句式方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文体的正式与非正式程度,这些也恰恰是各自的语、文体知识在句式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正是在句式的分析中要渗透的。

3.在词汇的分析中渗透。单音节生词的比例也是衡量语、文体正式程度的一个重要标示之一,单音节生词的比例和语、文体正式程度之间恰恰相反,单音节生词的比例越高,则语、文体正式程度越低。单从生词上来说,第二单元a课文单音节生词的数量为15个,占本课总生词量35个的42.9%;而第八单元a课文单音节生词的数量仅为6个,占本课总生词量46个的13%,从这一方面来衡量,第二单元a课文语、文体正式程度较低,而第八单元a课文语、文体正式程度较高。

另外,第二单元a课文多用称呼语,且称呼语用“daddy”、“mom”,其它实义词的选用也相当口语化,如化妆品用“make-up”,而不是用文绉绉的“cosmetic”,词组“clickon”、“blastforth”等也具有很强的口语色彩,“bug”、“stuff”等俚语的使用也为文章增添了口语化的韵味。而第八单元a课文在词汇方面呈现出三大特点,其一是使用了相当数量的“长词”、“大词”,如“intensify”、“exemplify”、“mathematician”、“enthusiasm”等,这些词正式文体色彩较浓;其二是动作性名词较多,如:“creation”、“invention”、“arrival”、“combination”、“existence”、“explosion”、“production”等,动作性名词的大量使用能变静态为动感,使学术问题变得有活性,使文章活泼和充满生机;其三,文章中还用到拉丁语句,比如:“cogitoergosum”(“ithink;therefore,iexist.”我思,故我在。),拉丁语句往往书卷气较浓,正式程度较高,这三大特点增添了文章的正式文体韵味,这些语、文体知识正是在词汇的分析中要渗透的。

4.在语音语调的分析中渗透。语音在书面上的表现就是多用感叹语“Yah”和表示过度或停顿的“Hmmm”、“Uh-huh”等填充话语空间,语调在书面上的表现就是标点符号。感叹句表示的是作者或文中说话者一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或抑制不住内心的一种慨叹,问句表达的是作者或文中说话者的疑问或反问或设问等,这些语句表达的都是主观的看法或感受,而非客观的描述,客观的描述往往用陈述句,要么用肯定句,要么用否定句。多用感叹语和表示过度或停顿的话语及多用感叹句或问句的文章往往文体正式程度较低,而用感叹语、表示过度或停顿的话语、感叹句或问句较少甚至不用的文章往往文体正式程度较高。第二单元a课文不仅有感叹语“Yah”,而且还有表示过度或停顿的“Hmmm”、“Uh-huh”,全文共有80个句子,问句12个,占课文句子总数的15%,感叹句为2个,占课文句子总数的2.5%,而第八单元a课文没有一个感叹语“Yah”和表示过度或停顿的“Hmmm”、“Uh-huh”,全文共有34个句子,没有一个问句,只有一个感叹句,这些都是各自的语、文体知识在语音语调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正是在语音语调的分析中要渗透的。

5.补充英语词源学知识,在词源学知识的补充中渗透。词源学告诉我们:英语词源的不同决定了英语词语语体色彩的不同。英语语言善于吸纳各民族语言,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吸收了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等,在英国,有三套语言并存,贵族人或非常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多用法语,因为法语高贵典雅;官员、科研人员或学术著作多用拉丁语或希腊语,因为拉丁语或希腊语内涵和外延较统一,不易引起歧义;平民百姓或日常生活多用英语,因为英语才是英国人本民族的语言,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更质朴通俗,更具亲情味,因此,英语同义词非常多,同一个意思的词语既有来自于法语的词汇,也有来自于拉丁语、希腊语的词汇,还有来自于英语的词汇。知道了它们的来源,就知道英语接近谈话体口语体;法语和拉丁语或希腊语书卷气较浓,多为正式语体。比如:“powerful”与“mighty”的区别只能从语体方面才能分辨清楚。“powerful”是本民族的日常语言,而“mighty”则是文学语言和《圣经》上的语言,因此第八单元a课文中“Fallingintoasleeplikecondition,hesuddenlyfeltasthoughheweresinkinginamightyfloodofwater,andtherushandroarsoontookmusicalshapewithinhisbrain.”用“mighty”,而不用“powerful”,可见,严谨而又逻辑缜密的科普文章多用正式语体语言,同时,极为正式语、文体中不乏活泼,不乏浓厚的文学味儿,这样使科学道理趣味横生,使人易于理解。然而,多数大学生一旦学了某一个单词,往往不分场合和环境,只要是表达这个意思的,不管是口语交际、正式书面写作还是书面翻译都用它,如果这个词恰好是一般语体的单词,这三种场合都用它,也许不错,但是,如果这个词是非正式语体,口语交际时用它是恰当的,然而用于正式文体的写作和翻译就不恰当了,如果这个词是正式语体,口语交际时用它显然不合适,但用于正式文体的写作和翻译就非常恰当了,这就是目前大学生在使用英语过程中出现的较为严重而普遍的问题。原因是:其一,学生的英语词源学知识匮乏;其二,现行教材在生词列表中对生词的语体标注不够。这两个原因导致学生对生词的语体重视程度不够,结果造成语体错误,用词欠恰当。为此,本文建议:第一,在以后的教学中英语教师应给学生补充词源学知识,第二,以后教材的编写应把语、文体理念、理论贯穿进去,并且教师应重视语、文体知识的渗透。有了词源学知识,学生们在运用英语时,不仅要考虑单词的意思,还要注意单词本身的来源和语体及它所运用的场合和环境,这样才能保证英语语言运用得既正确又得体。

三、结束语

据调查所知,词源学只是英语研究生的一门英语专业课程,普通大学教育没有开设,鉴于大学生目前普遍而又严重的语、文体错误,即便不开设词源学课程,将词源学理念、理论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显得尤其必要和重要。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里虽然词汇的语体标注不够,但毕竟还含有众多的语、文体知识,教师应通过语音、语调、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等实例向学生渗透语、文体知识,培养他们的语、文体识别意识,提高他们的语、文体辨别能力,从而使学生避免语、文体错误。

参考文献:

[1]HaLLiDaY.theUsersandUsesofLanguage,Varietiesofpresent-Dayenglish[m].newYork:macmillanpress,1973。

[2]陈晓菊:《文体知识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词汇与语篇层面》,《外语教学》,2001.5。

[3]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张永平:《语域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