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十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十篇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30:56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篇1

重庆市酉阳民族师范学校409800

【摘要】当前中职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职业环境的变化迫切呼吁我们做好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它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明确学习的目标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成学生自我实现。

关键词中职学生、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规划

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职业环境的变化以及中职学校教育自身改革的要求下,加强职业指导,搞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紧迫。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发展他们职业选择和决策的技能,构建学生职业知识及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进行职业指导的第一步必须搞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那么,如何对中职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从纵横两个纬度,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实施。

1.纵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设计

是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到毕业,根据不同年级确立不同的教育内容、目标与方法,选择恰当的培养方式和途径,构建全程指导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让学生在认识自我、认识专业的基础上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1.1一年级阶段

从新生一入学开始,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帮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初步了解职业内容,了解自我,并进行职业兴趣测量。在结合了家长、同学和师长的建议对自己和职业有了清醒的认识后,就要确立职业目标。职业目标是职业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老师应帮助学生在学校的专业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并指导其制定发展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可以是两年的,五年的,甚至是十年的。将学生制定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留底保存,建立起学生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档案。

1.2在二年级阶段

中职生基本上已经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已经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初步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落实自己的职业规划了,这是职业生涯教育中最难的环节,但对于中职生来说是最关键的环节,因为再完美的规划,如果不去执行,一切都子虚乌有。此时,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去实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职生由于年龄较小,因此要采用合理适当的方式,深入地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3三年级阶段对中职生来说

是最关键的一年。对学校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最繁重的一年,应大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提高就业率。这个时候,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工作。首先,帮助学生调整好就业心理。在中职生中间,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就业的心理:如依赖心理——认为找工作是父母老师的事;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竞争力;职业心理定势——只在所学的专业范围内找工作;勉强心理--反正也找不到好工作,随便找一个好了。这些心理状况都是不利于成功就业,学校要注意积极引导。其次,学校应积极的与社会各界取得联系,广泛获取就业信息及招聘会信息,建立起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信息互通。再次,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对中职生进行就业及面试的指导,实现顺利就业。最后,要努力的安排每个学生进用人单位实习,大力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消除人们对中职生的偏见。

2.横向维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设计

是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根据职业学校和中职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理的途径和采用适当的方法去开展。

2.1纳入课程,进行教学渗透

即独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之中,主要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原理、知识与方法等,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渗透是指在学科或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技能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并身体力行。教学是职业学校的中心工作,在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是十分可行的一种方法。

2.2加强辅导,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专题辅导。是指教师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问题集中起来,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交流会或咨询会等。旨在帮助学生处理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目的地跟学生交流;二是个性化指导。个性化指导是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其显著特点是个性化,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中职生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不同,据此形成每个学生有其特定的职业意识、职业期望、职业兴趣。个性化指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保护学生的隐私,对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来说是再适合不过的一种方式;三是集体化咨询。集体化咨询是针对整个集体在特定时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咨询,一般以班级为单位。这是心理学上团体咨询方法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扩展应用。这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方式,教师可以关注某个个体,也可以引导整个集体相互启发、讨论,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四是设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组织机构,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2.3鼓励反思,发挥主体作用

自我反思一般以内省方式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反省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地反省自我,反思规划,发现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新职业观念,优化职业理想,使得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合理。

2.4榜样启发,指导规划尝试

榜样启发是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成功榜样,引导学生学习,进而形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榜样启发可以通过那些获得职业生涯成功者的榜样力量的启发,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和意义,激励学生尝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榜样式启发时要注意,选取的榜样必须是正面的、成功的例子;选取的榜样最好是本校的毕业生;选取的榜样应具有可模仿性,并适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2.5走出校园,重视实践体验

中职生由于长期生活在校园中,在加之年龄较小,特别容易形成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有走出校园,有目的地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行业实践、行业调查等活动,对社会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才能正确认识职业环境、认识自我,形成科学的职业观、职业理想、职业目标,才能制定出符合现实的职业生涯规划。

总之,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中职学校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实施则是进行教育的关键。把握好纵横两个维度的教育,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就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姚贵平.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陈军\董丁戈.职业生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

[3]廖利华.对中职生进行生涯教育的必要性[J].校长阅刊,2006,(8)?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篇2

五年制高职培养具有大专学历的、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高级技术实用创新人才。通过五年学习,要使一个初中毕业生,掌握扎实的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形成清晰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由单纯的“学生人”成长为相对成熟的“职业人”。因而,必须有一个五年一贯的、科学有机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和技术手段,从课程教学的意识启蒙、团体辅导的深度体验、专业实践反馈修正、个体咨询诊断干预、网络平台的拓展研修,多角度、多方法设计五年制高职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体系,促使学生向“职业人”转变,提升职业能力。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五年制高职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是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有机组成部分。五年制高职前三年(称中专或预科阶段)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开设一部分专业课程,后两年大专阶段学学专业理论、进行专业实践(实训)。五年毕业后,获得国家教育部监制、国家承认、普通高等学校统招的大学专科文凭。五年制高职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高技术实用创新人才。传统上,五年制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是使在校学生通过五年一贯的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明确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由单纯的“学生人”成长为相对成熟的“职业人”。然而,五年制高职学生均为初中毕业,入学年龄多在16岁左右,适逢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加之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为受忽视的“弱势群体”,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习惯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当他们进入高职学校后,如果缺乏有力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很有可能依然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来对待未来的生活。学习动力不足,进取意识淡薄,使得他们成为弱势的求职者。五年又是一个相对悠长的时段,社会发展如白驹过隙,时代变化的高速度、快节奏,使得学生即使获得初步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素质,但在变动不居、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发展的冲击下,由技能的供求不匹配导致的毕业即失业的学生就业现状,更催生了学生的悲观情绪和迷茫心境。就业难的困境有其社会发展背景,但作为学校也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反省和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路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学习生涯规划中,保持持续的向心,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引领学生实现生涯规划目标,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成为学习型个体,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为实现个体的职业理想而努力。因此,本课题实施中,从入学之初就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将有助于五年制高职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掘潜能,把握自己的职业发展的方向,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并将之转化为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行动,为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打好基础。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总体目标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也就是通过参加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五年制高职的学生能够提高规划职业生涯、探索职业路径、进行职业决策的意识,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工作与职业,做出符合自身特点并与环境相匹配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导力。以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现实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为起点,逐步走向辅导目标所要求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就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目标的达成路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学校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教学、采用多种方法途径帮助学生明确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并且制定实现目标的可操作性计划。因此有效的目标达成路径必须考虑以下三个因素:学校———辅导活动设计者与组织者、学生———生涯规划实践者和辅导活动参与者、辅导内容与形式———既切合学生已有经验又有利于达成辅导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目标的达成,实际上就是以上三者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本课题以此为切入点研究构建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目标的有效达成路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涵盖理论和实训,课堂实时教学空间和网络虚拟教学空间、课内、课外、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等多个方面,唯有树立起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大课程观念,建立一个大课程体系,实现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启蒙,并通过引导深度体验、个别诊断干预、网络拓展学习、实训的反馈修正,锻炼提升规划能力。

一、以意识启蒙为主旨的课程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舒伯将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五个阶段,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都有阶段性特定任务。五年制高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多为16周岁左右,理论上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由职业生涯发展的“成长阶段”进入“探索阶段”的第一个时期“尝试期”: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需要、能力、价值观以及就业机会,并通过理想、同伴交流、课余兼职等方式进行择业的尝试,并且研判自己可能适合的职业层次和领域。事实上这些学生刚进入五年制高职,专业选择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常常有着强烈的冲突,极易产生茫然、不安、孤独等不良情绪,走向自我封闭和自我放弃。如果这时学校能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自我矛盾困惑,还能使他们具备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和管理的意识与基本能力,找到努力的目标与方向,为后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这一时期实施生涯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发蒙教育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最优时机和关键时期。从内容上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可以包括“课程预热”“认识自我”“了解职业”“感知环境”“生涯决策”等模块,从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到自我认识、职业了解、环境感知,再到决策方法的学习,最后形成初步(不一定成熟)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不同人生阶段的职业目标以及相应的生活模式。就课程形式而言,应由职业规划指导的专业师资进行系统教学(可设为一学期左右),教学中可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探究活动、小组研讨、案例分析、分组调查、个人经验分享、心理检测评估等教学方法手段,必须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互结合,以求实效。就课程评价而言,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比如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最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的质量等。当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充分考虑个人的各方面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找到属于自己的‘以职业为核心的更有价值的存在方式’,并逐步掌握应对未来变化的能力和为应对变化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启蒙,旨在“职业唤醒”。职业生涯规划最终形成于学生的手中。因而,课程中更多地植入学生的深度体验和自我提升。

二、以体验学习为追求的团体辅导

体验学习突破了个体学习的局限性,而更多地依靠团队来学习。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其年龄、知识背景、心智成熟度等处在同一层次上,差异不大,在职业生涯规划学习中也会碰到一些普遍性的困难和疑惑,因而符合运用团体辅导的应用范畴。团体辅导注重团体成员的主动参与、深度体验和自我反思,团体辅导中,学生得到机会可以做许多新的尝试,这些尝试成为一种收获并且迁移到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情境中,团体辅导中的体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深化,这些是传统的课程教学不可替代的,团体辅导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和传统课程一起共同服务于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团体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为成员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心理辅导方式。“它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使团队成员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激发潜能、熔炼团队”、促进共同成长的目的。它通常包括一两名领导者和多名团体成员,由几次或十几次团体活动组成。在团体活动中,领导者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互动,引导成员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反馈,相互支持鼓励,增进成员对自己的了解和接纳,对他人心理的认识,促使成员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良好行为方式,提高成员的社会适应性,促进成员的人格成长。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团体属于结构式、封闭式和同质性团体,辅导活动可以直接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也可以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自信心训练、减压训练等为主题。如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一般包括建立团队、自我探索、职业探索、生涯规划和准备、结束团体等环节。团体辅导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手指操、大风吹、滚雪球等热身游戏,生命线、我是谁、自画像、价值拍卖等自我探索游戏,优点轰炸、信任之旅等人际互动游戏,职业树、职业人物访谈等职业探索游戏,生涯幻游等总结性游戏以及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团体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效果可以通过团体成员的主观感受、行为变化、问卷调查、自我报告等途径进行评估。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要实现预期的目标,对辅导团体特别是团体领导者会提出的较高要求。这个要求是双重的,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体系、课程设置、实施策略、评价指标等整个领域的相关知识;二、比较丰富的团体辅导知识,各种团体辅导的技术,甚至个人咨询的操作策略等。因为,对个别成员身上存在的问题,团体辅导不可能进行深入探究,必须结合个别咨询等其他方法进行辅导。

三、以反馈修正为目的的专业实践

专业实训、实习等专业实践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教育整个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实践技能。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对职业世界与职业生活缺乏真实体验,容易导致其对职业世界认识的失真,职业生涯规划的失当。因此利用专业实践环节加强学生自我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会,在体验中感悟和提高,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专业实训主要是指在专门创设的模拟的仿真环境中,通过模拟项目、模拟案例、模拟产品等方法,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划,专业实训“使学习者在与真实的职业环境相类似的情境中体验其职业角色,并通过具体的职业活动来认识某一职业的性质、作用及价值,强化学习者的职业文化认同感。同时,一系列职业活动的展开为学习者了解某一行业或岗位的职业规范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使其能够自觉按照理想的职业角色的行为规范来约束或改善自己的职业行为,有助于其良好职业态度的形成”。也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打下基础。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可完成对已有生涯规划的初步反思:这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兴趣?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性格?自己今后如果要胜任这个行业(职业),需要具备哪些相关专业能力?自己已具备哪些能力?还要发展哪些能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可以用哪些办法?这些思考都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五年制高职目前一般采用“4+1”模式,即在校学习4年,到企业顶岗实习1年。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全面真实地感受所在企业的文化、职业环境、岗位对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的需求,而在和师傅、同事的交流中,学生还可以来了解到企业的未来前景,从而分析判断自己的“职业锚”是否已经出现,进而思考职业生涯规划是否完备、是否适合自己,如果要修正,那么如何来修正,通过这些思考和修正,促使职业生涯规划走向成熟。

四、以信息拓展为特征的网络平台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多维度、多手段、多技术的,现代网络技术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供了新的科技条件,作为传统课程资源的延伸拓展和补充,我们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整合各类课程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生涯规划学习资料、职业测评、职业信息、就业政策等服务支持平台,增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时效性。在职业测评方面,五年制高职学校至少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努力:一是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测评服务。目前,职业测评作为心理测验的一个应用分支,已成为一种评价个体素质条件的有效工具,通常包括与职业密切相关的兴趣、能力、人格、价值观等的测验。职业测评不仅有助于了解五年制高职学生当前的素质状况,而且可以提供他们未来发展可能性的信息,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为此,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购买成熟的职业测评软件,条件尚不成熟的学校可以提供一些免费职业测评网址的链接,使学生在校园网上很容易获得这些帮助。二是加强职业信息的。职业信息的收集与是一个工作量大、更新快的工作,五年制高职学校可与企业、劳动与就业保障局的职业指导部门建立网络,达成局域内的信息共享,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岗位需求状况,这不仅对毕业年级学生的择业具有直接的帮助作用,对较低年级学生的规划启蒙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三是进行政策信息的推介。政府部门为规范市场、引导与促进就业,往往会制定的各种就业政策,学校通过网络把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介绍给学生,有利于维护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合法权益。此外来自政府与企业的发展计划中的关于经济和社会宏观发展的信息,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就业岗位需求信息,预示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就业前景,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五、以个别咨询为手段的诊断干预

对于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专业教师的组织下反复体验、逐步成熟。期间有教师带领学生,不断地认识和探索、选择与决策、建构与妥协,过程中学生个体免不了出现偏差,产生疑惑,出现迷茫,甚至危机,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果断介入,进行诊断和干预。个别咨询一般采用教师学生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个别咨询也不例外,通过个别咨询,帮助学生克服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困难,并且还协助学生消除不良情绪与克服认识障碍,促使个体的生涯发展和生活适应。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与学生个体高度相关的教育行为,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涯发展基础不同,面临的环境、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面向群体的辅导途径之外总有一些学生需要个性化的辅导与帮助,而个别咨询正满足了这种需求。职业生涯规划个别咨询采用点对点、面对面谈话的方式进行。个别辅导从教师的倾听开始。辅导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倾听求助学生关于规划的一些思想,包括一些设想、思路等,摸清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并敏锐地查找问题和困难产生的各种因素。针对问题以及背后的原因,辅导教师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过程中进一步归因,同时回顾之前职业测评结果,并且指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反思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辅导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咨询的具体技术引导求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我、澄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辅导过程中,辅导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分析与学生交流,但要注意一点,最终的选择、结论还是要留给求助学生自己作出,辅导教师不能代劳。这里,我们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分析、思考,自我提升、完善,辅导教师可以协助,但不能替代。因为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反复思量、推敲和权衡,得出的结论下的决断,才更有利于学生坚定信念和更具有持久的执行力。一般而言,职业生涯规划个别咨询应由专业的职业指导师或心理咨询师承担,五年制高职学校应建立一套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体系,包括咨询程序的建立、咨询问题诊断技巧的研究、各类问题咨询方案的研究等,不让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仅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使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

总体来看,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建构是在职业生涯规划大课程观指导下的一个系统工程。在上述五个方面,职业生涯规划基础课程教学重点在一年级,团体辅导则适合将重点放在二三年级,专业实践中的生涯规划指导重点在四五年级,这三者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主路径。而职业生涯规划网络平台的利用和职业生涯规划个别咨询则贯穿五年始终,随时提供服务和支持作用。

作者:陈亮孙玲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沈雪萍.基于人本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0,(15):141.

[2][3]王灿明.体验学习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05,(12):16.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篇3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设计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紧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渐被高校所重视。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1],要求从2008年起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发展平台。但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自身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却一直未得到足够重视。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及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虽然日益壮大,但是存在着四大方面的问题:数量不足、工作头绪多,使得辅导员整日忙于应付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思想不稳定、工作热情不高,影响着辅导员工作水平的提高;年纪轻、经验少,阻碍着辅导员作用的发挥;待遇不高、发展前景不乐观,影响着辅导员积极性的发挥。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辅导员认识不足、定位不清及自身原因三方面。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众说纷纭。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职业生涯规划学说的传入,引导高校辅导员自我设计职业生涯规划逐渐成为一种广为认同的方式。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开展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辅导员个人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首先可以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是以心理学为基础,广泛涉猎教育学、成功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的一门综合性新兴学科;辅导员展开设计的前提,必须对上述学科有所了解,甚至掌握。其次,可以有效挖掘潜能,开发自我。从职业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大多数人从事某项工作不仅是为谋生,提高其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为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辅导员想在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中体现自身价值,实现职业理想同样也是他们的迫切愿望。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最大限度发掘自己的潜能,增强个人实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再者,提高优化人力资源,发展自我。职业生生规划可以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要求。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设计途径

(一)知己(认识自己)

认识自我是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起点,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辅导员通过三问自己,深入了解“我是谁?”首先,清楚“我在做什么?”是在得过且过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时而迷惘、时而清醒的做着辅导员工作。其次,考虑“我能做什么?”这部分内容有两点:一方面,通过橱窗分析法了解和评价自我的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全方位了解自我。另一方面,了解辅导员或者相关感兴趣工作的职业信息,包括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能力和技能要求、未来发展前景等。最后,知道“我想做什么?”辅导员之所以定位不清,多数时候不是因为外界没有指明道路,而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二)知彼(了解环境)

辅导员面对的环境有两类,一类是大环境,也就是社会环境;一类是小环境,校园环境。当前,社会上对辅导员愈加重视起来,通过各类相关文件的出台可窥一斑,但整体上来说,相比较于国外,仍然存在定位不明、作用不清、发展方向不确定等问题。而对于校园环境,由于各大高校文件制度执行力的强弱差别显著,辅导员待遇、考核机制、晋升途径等等差别更加巨大。比如教育部2007年12号文件要求各大高校三年内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必修课,当前很多高校仅仅开设全校公选课,甚至有的高校还没有开设相应课程。基于此,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必须清醒认清这两类环境。

三、定位

(一)职业化

终身辅导员方向。这是充分履行辅导员工作职责、获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最佳效果的辅导员发展方向。虽然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完全职业化的社会环境,但是一些高校已经尝试通过鼓励、支持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和提供相关科研项目使他们能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成为“终身辅导员”。

(二)专业化

专业化是另一种主流发展趋势。目前可行的主要有心理咨询师和职业咨询师两个方向。心理咨询师方向是从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专业选任辅导员,或从喜欢心理咨询工作的学工线人员中产生,在学生工作中侧重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咨询工作。职业规划师从就业指导转变而来,主要指导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价值观、职业倾向及业内情况,协助学生制订就业方向及计划,锻炼学生求职技巧,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和培训,架设社会与大学间的桥梁。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要求必须通过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或国家职业咨询师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向咨询师方向发展。

(三)过度化

过度化包括行政化、教师化和其他。高校各级党政管理人员方向是传统的辅导员发展方向,也是实践证明与辅导员工作接轨较好的方向之一。辅导员熟悉高校的工作规律、行政法规,基层锻炼出来组织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等可以直接无缝衔接到高校各级管理工作岗位。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突出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逐步提拔到校内各级领导岗位上,或向地方政府部门推荐、输送,或者鼓励高校辅导员考取公务员及其他事业单位。辅导员本身编制属教师系列,兼任一定数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其他课程教学任务,并结合思政工作开展相关学科研究。目前条件下,教师职务晋升主要看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尤其是的质量与数量,现实中辅导员对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也是十分重视的,由辅导员转为相关专业教师也是可行的方向。当然也有不少辅导员自行创业,攻读mBa学位,或者投身其他行业的。

四、发展

辅导员为实现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必须通过每一天的实践,从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两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和培养。同时,由于环境和自我都在变化,而计划总赶不上变化,所以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是一个不断修正的循环过程而非固定不变的过程。这就要求广大辅导员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对具体的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作进一步的分析,修正不适合的职业发展目标,不断验证后进入到下一循环的职业发展规划中。

总之,高校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设计,不仅有助于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清晰自我定位,更好体现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发展模式;而且也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资料】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篇4

2014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出台《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划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每个等级附有详细的能力标准说明。在此背景下,引导高校辅导员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认真思考、仔细衡量、创新设计出个性化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标准;骨干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3009102

2014年3月末,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出台《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标准》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划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体现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渐进性和阶段性,有利于广大辅导员根据自身的工作年限,更清晰地对照自己当前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明确自身职业发展努力方向和目标,按照人才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进步提升。

在此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认真思考、仔细衡量、创新设计出个性化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无疑是高校辅导员深刻理解《标准》基本理念,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准确把握《标准》主要内容,全面落实《标准》各项要求,把《标准》作为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的集中体现。本文以宁波大红鹰学院骨干辅导员为案例对象,研究骨干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

1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架构

1.1职业专业化初级阶段――初级辅导员

一个职业如果是人人都可以担任的,那么就会没有社会地位。因此职业专业化是所有职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具体到辅导员职业来讲,就是辅导员队伍在发展过程中获得较强的专业素质,合理规划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培养职业精神,形成鲜明的专业标准,拥有稳定的专业地位的过程。辅导员职业专业化的初级阶段主要是指辅导员群体经过一段工作时间后不断成熟,逐渐符合辅导员职业标准,辅导员岗位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

这个阶段的辅导员,要完成入职之初到尽快适应岗位的过渡。因此规划重点是学习,学会处理日常工作和所遇到的各种麻烦,培养职业兴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这一阶段要找到自己的职业优势,比如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党建团建工作、其他各项培训工作等,确定自己能够承担的专项和责任等;但是对辅导员来说,职业周期的阶段不是一成不变,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做好自己每个阶段的规划重点。这个时候的规划目标切忌太高太远,辅导员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查缺补漏,做出合理的、适合个人发展情况的职业规划。

1.2职业专业化第二个阶段――中级辅导员

在这个阶段,辅导员职业专业化的程度递进一步,即该职业群体的专业性质和发展状态处于应有的水平,拥有一套完善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体系,作为这一群体从业的基本依据。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专门人员专门从事并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个阶段的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技能结构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与信息获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创造能力。辅导员需将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较为详细的分时间段的计划与行动措施。可以从五个方面精进:一是能够与学生畅快谈话,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辅导员的关怀与爱。二能够自觉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时刻了解学生的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自觉关注一些特殊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较为敏感。三是要有一定的公文写作能力,能够较好完成工作汇报、学生评价等材料拟写。同时,辅导员要善于总结,能够随时记录自己开展工作的情况,特别是对一些重要事件,如安全教育、资助工作、学生谈话等,要做好备忘记录。四是主动深入学生宿舍、教室等工作一线指导学生。五是有较强的工作悟性,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头绪中归纳出思路,形成自己的工作艺术,不断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

这个阶段的辅导员,已经具备了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经验,甚至在某一条块工作上已经形成个人丰富的经验,已经初步具备其辅导员职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时候的规划目标要针对自己的岗位需求,树立起清晰明了的职业目标,如考证(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等)、科研(申报辅导员专项课题、发表相关学生工作论文)等。

1.3职业专业化的第三个阶段(专家化阶段)――高级辅导员

辅导员职业专业化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辅导员专家化的过程,是指高校通过培训、教育、激励、保障等长效措施,使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辅导员成为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能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在学生工作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在国内高校学生工作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工作专家而努力的动态过程。这个阶段的辅导员拥有相当高的社会声望和经济地位。

2具体步骤

2.1规划指导思想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1)选定发展方向、设定发展目标、考量发展因素、选择发展路径;

(2)做好发展准备、摒弃干扰(拟做专业教师的准备、拟走行政发展路线的准备)拟作学生工作专家的准备;

(3)评估发展前景、结合切身情况对发展路径评估、自我发展机会评估。

2.2规划的方案制定和实施

制定计划。一个完整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自我分析、职业分析、职业定位、计划实施等方面。

(1)自我分析:包括“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现在在干什么,我将来要干什么?”“自己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有没有兴趣,自己想不想为教育事业而奋斗?”等等。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性格、志趣、自身具有的知识与技能等来识别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兴趣是否能够培养,知识和技能能不能通过学习积累提高等等,从而确定自己是否适合高校辅导员这个职业。如果你认为自己适合高校辅导员这个职业,就要确定发展目标,即成为“教育者”而不是“事务管理者”。如果没有明达的职业发展目标定位,职业发展规划将难以顺利实现。

(2)应对目标规划拟定短中长期计划,以标准中的辅导员分级类别:初级辅导员一般工作年限为1-3年,经过规定入职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中级辅导员一般工作年限为4-8年,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培养了较强研究能力,积累了一定理论和实践成果;中级辅导员职业标准除涵盖初级辅导员的职业标准内容要求外,在各项职业功能上有更高要求;高级辅导员一般工作8年以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修养,高级辅导员职业标准除涵盖中级辅导员的职业标准内容要求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并具备有影响力的成果,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基于宁波大红鹰学院的校情,骨干辅导员群体认定特征包括:

(1)拥护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热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品行端正、师德高尚。

(2)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连续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满4年以上,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3)扎实开展学生工作,密切联系学生,深入进行家访和谈心、谈话活动,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要组织者所组织的学生工作活动,或作为主要指导者所指导的学生集体(含学生社团),曾获得校级以上表彰,所负责学生无重大违纪事件和重大事故发生。

(4)深入开展学生工作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指导、职业规划指导或学生事务管理等某一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近3年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过学生工作论文,或获得校级及以上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

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规划,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对工作进行分阶段的规划,把握每一个阶段的重点、目标、任务,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制定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努力向专业化、专家化的目标发展;为了达到近期和远期目标,对自己的行动进行规划,其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会更强。

从表1可以看出,骨干辅导员群体对自身的职业生涯更有目标,并且各项条件均达到或接近《标准》所涉要求,按照《标准》的分级分类,骨干辅导员可以划到中级辅导员或高级辅导员行列。骨干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更强,对提高职业技能的愿望更为迫切,这些显然与宁波大红鹰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的辅导员职业保障体系分不开。

3结语

辅导员的压力,往往不是自己缺乏能力,而是没有找到自身能力与适宜工作的契合点。如何使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沿着既定目标顺利发展,需要强大的毅力监督自己的行动,并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同时需要强有力的外部保障体系。

高校辅导员在实现职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将长远目标分解成具体目标,要达到具体的目标自己需要学习什么内容,参加何种培训等,并付之于行动,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控和调整,并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修正不适合的职业发展目标,然后进入下一步的职业发展规划中。当发现不能实现自己既定职业发展目标时,应该首先与学校的内部成员沟通,并通过转换职位等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节省重新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并且能够继续享用自己已经建立的良好沟通网络。辅导员职业发展或个人发展最终出路不一定是流向教学岗位做专职教师,也不一定是流向行政岗位做领导,而是要努力成为专家型的教育者。

此外在辅导员的选聘培养、工资待遇、职称晋升方面,高校相关部门要有完善的政策制度保障,才能使得辅导员在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安心踏实地坚持执行。

参考文献

[1]李卫东.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0,(8).

[2]向娴华.大学辅导员评价体系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5).

[3]王显尊.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探析[J].教育时空,2012,(18).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篇5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1-163-03

五年制高职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是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有机组成部分。五年制高职前三年(称中专或预科阶段)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开设一部分专业课程,后两年大专阶段学学专业理论、进行专业实践(实训)。五年毕业后,获得国家教育部监制、国家承认、普通高等学校统招的大学专科文凭。

五年制高职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高技术实用创新人才。

传统上,五年制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是使在校学生通过五年一贯的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明确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由单纯的“学生人”成长为相对成熟的“职业人”。然而,五年制高职学生均为初中毕业,入学年龄多在16岁左右,适逢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加之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为受忽视的“弱势群体”,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习惯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当他们进入高职学校后,如果缺乏有力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很有可能依然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来对待未来的生活。学习动力不足,进取意识淡薄,使得他们成为弱势的求职者。

五年又是一个相对悠长的时段,社会发展如白驹过隙,时代变化的高速度、快节奏,使得学生即使获得初步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素质,但在变动不居、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发展的冲击下,由技能的供求不匹配导致的毕业即失业的学生就业现状,更催生了学生的悲观情绪和迷茫心境。就业难的困境有其社会发展背景,但作为学校也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反省和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学习生涯规划中,保持持续的向心,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引领学生实现生涯规划目标,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成为学习型个体,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为实现个体的职业理想而努力。因此,本课题实施中,从入学之初就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将有助于五年制高职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掘潜能,把握自己的职业发展的方向,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并将之转化为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行动,为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打好基础。

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总体目标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也就是通过参加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五年制高职的学生能够提高规划职业生涯、探索职业路径、进行职业决策的意识,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工作与职业,做出符合自身特点并与环境相匹配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导力。

以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现实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为起点,逐步走向辅导目标所要求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就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目标的达成路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学校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教学、采用多种方法途径帮助学生明确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并且制定实现目标的可操作性计划。因此有效的目标达成路径必须考虑以下三个因素:学校――辅导活动设计者与组织者、学生――生涯规划实践者和辅导活动参与者、辅导内容与形式――既切合学生已有经验又有利于达成辅导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目标的达成,实际上就是以上三者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本课题以此为切入点研究构建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目标的有效达成路径。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涵盖理论和实训,课堂实时教学空间和网络虚拟教学空间、课内、课外、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等多个方面,唯有树立起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大课程观念,建立一个大课程体系,实现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启蒙,并通过引导深度体验、个别诊断干预、网络拓展学习、实训的反馈修正,锻炼提升规划能力。

一、以意识启蒙为主旨的课程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舒伯将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五个阶段,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都有阶段性特定任务。五年制高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多为16周岁左右,理论上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由职业生涯发展的“成长阶段”进入“探索阶段”的第一个时期“尝试期”: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需要、能力、价值观以及就业机会,并通过理想、同伴交流、课余兼职等方式进行择业的尝试,并且研判自己可能适合的职业层次和领域。事实上这些学生刚进入五年制高职,专业选择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常常有着强烈的冲突,极易产生茫然、不安、孤独等不良情绪,走向自我封闭和自我放弃。如果这时学校能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自我矛盾困惑,还能使他们具备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和管理的意识与基本能力,找到努力的目标与方向,为后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这一时期实施生涯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发蒙教育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最优时机和关键时期。

从内容上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可以包括“课程预热”“认识自我”“了解职业”“感知环境”“生涯决策”等模块,从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到自我认识、职业了解、环境感知,再到决策方法的学习,最后形成初步(不一定成熟)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不同人生阶段的职业目标以及相应的生活模式。就课程形式而言,应由职业规划指导的专业师资进行系统教学(可设为一学期左右),教学中可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探究活动、小组研讨、案例分析、分组调查、个人经验分享、心理检测评估等教学方法手段,必须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互结合,以求实效。就课程评价而言,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比如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最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的质量等。

当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充分考虑个人的各方面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找到属于自己的‘以职业为核心的更有价值的存在方式’,并逐步掌握应对未来变化的能力和为应对变化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启蒙,旨在“职业唤醒”。职业生涯规划最终形成于学生的手中。因而,课程中更多地植入学生的深度体验和自我提升。

二、以体验学习为追求的团体辅导

体验学习突破了个体学习的局限性,而更多地依靠团队来学习。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其年龄、知识背景、心智成熟度等处在同一层次上,差异不大,在职业生涯规划学习中也会碰到一些普遍性的困难和疑惑,因而符合运用团体辅导的应用范畴。

团体辅导注重团体成员的主动参与、深度体验和自我反思,团体辅导中,学生得到机会可以做许多新的尝试,这些尝试成为一种收获并且迁移到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情境中,团体辅导中的体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深化,这些是传统的课程教学不可替代的,团体辅导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和传统课程一起共同服务于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

团体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为成员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心理辅导方式。“它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使团队成员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激发潜能、熔炼团队”、促进共同成长的目的。它通常包括一两名领导者和多名团体成员,由几次或十几次团体活动组成。在团体活动中,领导者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互动,引导成员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反馈,相互支持鼓励,增进成员对自己的了解和接纳,对他人心理的认识,促使成员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良好行为方式,提高成员的社会适应性,促进成员的人格成长。

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团体属于结构式、封闭式和同质性团体,辅导活动可以直接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也可以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自信心训练、减压训练等为主题。如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一般包括建立团队、自我探索、职业探索、生涯规划和准备、结束团体等环节。团体辅导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手指操、大风吹、滚雪球等热身游戏,生命线、我是谁、自画像、价值拍卖等自我探索游戏,优点轰炸、信任之旅等人际互动游戏,职业树、职业人物访谈等职业探索游戏,生涯幻游等总结性游戏以及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团体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效果可以通过团体成员的主观感受、行为变化、问卷调查、自我报告等途径进行评估。

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要实现预期的目标,对辅导团体特别是团体领导者会提出的较高要求。这个要求是双重的,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体系、课程设置、实施策略、评价指标等整个领域的相关知识;二、比较丰富的团体辅导知识,各种团体辅导的技术,甚至个人咨询的操作策略等。因为,对个别成员身上存在的问题,团体辅导不可能进行深入探究,必须结合个别咨询等其他方法进行辅导。

三、以反馈修正为目的的专业实践

专业实训、实习等专业实践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教育整个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实践技能。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对职业世界与职业生活缺乏真实体验,容易导致其对职业世界认识的失真,职业生涯规划的失当。因此利用专业实践环节加强学生自我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会,在体验中感悟和提高,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业实训主要是指在专门创设的模拟的仿真环境中,通过模拟项目、模拟案例、模拟产品等方法,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划,专业实训“使学习者在与真实的职业环境相类似的情境中体验其职业角色,并通过具体的职业活动来认识某一职业的性质、作用及价值,强化学习者的职业文化认同感。同时,一系列职业活动的展开为学习者了解某一行业或岗位的职业规范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使其能够自觉按照理想的职业角色的行为规范来约束或改善自己的职业行为,有助于其良好职业态度的形成”。也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打下基础。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可完成对已有生涯规划的初步反思:这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兴趣?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性格?自己今后如果要胜任这个行业(职业),需要具备哪些相关专业能力?自己已具备哪些能力?还要发展哪些能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可以用哪些办法?这些思考都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五年制高职目前一般采用“4+1”模式,即在校学习4年,到企业顶岗实习1年。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全面真实地感受所在企业的文化、职业环境、岗位对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的需求,而在和师傅、同事的交流中,学生还可以来了解到企业的未来前景,从而分析判断自己的“职业锚”是否已经出现,进而思考职业生涯规划是否完备、是否适合自己,如果要修正,那么如何来修正,通过这些思考和修正,促使职业生涯规划走向成熟。

四、以信息拓展为特征的网络平台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多维度、多手段、多技术的,现代网络技术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供了新的科技条件,作为传统课程资源的延伸拓展和补充,我们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整合各类课程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生涯规划学习资料、职业测评、职业信息、就业政策等服务支持平台,增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时效性。

在职业测评方面,五年制高职学校至少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努力:一是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测评服务。目前,职业测评作为心理测验的一个应用分支,已成为一种评价个体素质条件的有效工具,通常包括与职业密切相关的兴趣、能力、人格、价值观等的测验。职业测评不仅有助于了解五年制高职学生当前的素质状况,而且可以提供他们未来发展可能性的信息,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为此,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购买成熟的职业测评软件,条件尚不成熟的学校可以提供一些免费职业测评网址的链接,使学生在校园网上很容易获得这些帮助。二是加强职业信息的。职业信息的收集与是一个工作量大、更新快的工作,五年制高职学校可与企业、劳动与就业保障局的职业指导部门建立网络,达成局域内的信息共享,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岗位需求状况,这不仅对毕业年级学生的择业具有直接的帮助作用,对较低年级学生的规划启蒙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三是进行政策信息的推介。政府部门为规范市场、引导与促进就业,往往会制定的各种就业政策,学校通过网络把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介绍给学生,有利于维护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合法权益。此外来自政府与企业的发展计划中的关于经济和社会宏观发展的信息,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就业岗位需求信息,预示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就业前景,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五、以个别咨询为手段的诊断干预

对于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专业教师的组织下反复体验、逐步成熟。期间有教师带领学生,不断地认识和探索、选择与决策、建构与妥协,过程中学生个体免不了出现偏差,产生疑惑,出现迷茫,甚至危机,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果断介入,进行诊断和干预。

个别咨询一般采用教师学生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个别咨询也不例外,通过个别咨询,帮助学生克服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困难,并且还协助学生消除不良情绪与克服认识障碍,促使个体的生涯发展和生活适应。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与学生个体高度相关的教育行为,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涯发展基础不同,面临的环境、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面向群体的辅导途径之外总有一些学生需要个性化的辅导与帮助,而个别咨询正满足了这种需求。

职业生涯规划个别咨询采用点对点、面对面谈话的方式进行。个别辅导从教师的倾听开始。辅导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倾听求助学生关于规划的一些思想,包括一些设想、思路等,摸清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并敏锐地查找问题和困难产生的各种因素。针对问题以及背后的原因,辅导教师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过程中进一步归因,同时回顾之前职业测评结果,并且指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反思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辅导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咨询的具体技术引导求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我、澄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辅导过程中,辅导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分析与学生交流,但要注意一点,最终的选择、结论还是要留给求助学生自己作出,辅导教师不能代劳。这里,我们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分析、思考,自我提升、完善,辅导教师可以协助,但不能替代。因为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反复思量、推敲和权衡,得出的结论下的决断,才更有利于学生坚定信念和更具有持久的执行力。

一般而言,职业生涯规划个别咨询应由专业的职业指导师或心理咨询师承担,五年制高职学校应建立一套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体系,包括咨询程序的建立、咨询问题诊断技巧的研究、各类问题咨询方案的研究等,不让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仅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使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

总体来看,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建构是在职业生涯规划大课程观指导下的一个系统工程。在上述五个方面,职业生涯规划基础课程教学重点在一年级,团体辅导则适合将重点放在二三年级,专业实践中的生涯规划指导重点在四五年级,这三者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主路径。而职业生涯规划网络平台的利用和职业生涯规划个别咨询则贯穿五年始终,随时提供服务和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沈雪萍.基于人本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0,(15):141.

[2][3]王灿明.体验学习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05,(12):16.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篇6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规划应用思路

随着新德育课程标准的颁布出台,《职业生涯规划》课开始走进中职学校,走进师生视野中,并逐步成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很多德育课老师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特殊性,在实施过程中拘泥于教材、仅限于书本,因此设计出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经常会出现针对性不强、有效性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充分发挥好德育课的桥梁作用,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形成全方位的育人体系,笔者把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用到专业课教学中。让中职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职业、专业对人生的价值意义。在实操训练中,引导学生实践、体验、感悟和积极参与,让职业生涯的魅力和德育实效大放光彩。通过专业课教学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机结合,帮助中职学生正视不同阶段的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迎接每个规划好的人生,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步入社会,赢得未来发展的机遇。

一、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义及价值

大部分中职学校目前都是重视职前教育而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多的都是把眼光放在就业率,几乎没有人意识到学生职业发展的问题。职业生涯,它是一个人一生的职业经历,即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的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职业生涯不但在生涯中所占时间很长,而且对生涯的其他活动有重大影响。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制定人生总体目标和阶段人生目标、步骤,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在“横外情,量已力”的情形下,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中职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择业技巧,增强竞争力,以及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是人发展的深层次需要,也是激发个人在工作中具有良好精神状态的兴奋剂。

职业规划的内容最贴近职业教育的实际,教师由课堂向社会延伸,引导学生从所学专业出发,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引导学生奋发向上,自信能成才;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自律能成功。

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1.专业课教学中贯穿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唤醒职业意识

从笔者学校近几年的中职生毕业招聘形势来看,高薪资、高职位、高福利是普遍中职学生追求的目标,也是父母对他们的期望。有的父母甚至冲着专业的“吃香”、将来待遇的“丰厚”,不管孩子的意愿,直接替其做主报读他们心中的理想专业。这样的观念不仅会给部分中职生的就业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更不利于他们的长期职业发展。当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或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时,职业生涯也将告知终结。

针对目前这样的择业误区,笔者在专业课教学中应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理念,让每位学生在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景、就业范围、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

在专业班授课《汽车营销》时,笔者采用竞聘汽车销售顾问这一环节,让学生们上台介绍并推销自己的爱车,看哪位同学更专业、更有资格荣获“汽车销售顾问”这一头衔。随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客户与销售顾问的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引导学生展现自己并深入、客观地了解自己,熟悉自己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剖析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和性格等多方面的情况,以便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对自己形成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和定位。

在《配气机构拆装》实训课上,笔者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技能竞赛的互动环节,观察哪些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科学、规范、合理的操作流程完成任务。学生与学生间的较量、任务与任务间的比拼,质量与质量间的抗衡,让学生们能有更加清楚、正确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和社会认知,找到自身素质与即将从事的职业所需素质间的差距。任何的目标、追求、定位都是需要自身不断努力和创造出来的,绝非好高骛远行的通。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灌输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理念,并且有意识地传递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信息,及时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拓宽专业知识,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为今后的求职生涯奠定扎实基础。

2.专业课教学中引导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促进职业道德

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就应该结合社会案例引经据典、给学生们以足够的探讨时间和思考空间,从而加深学生们深刻的印象及精神上的触动,促进其职业道德的培养。

《汽车电控发动机》融入了汽车电气、汽车构造及电子电工基础等多门专业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也是汽车维修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汽车诊断技术。“七分靠诊断,三分靠维修”,足可见该岗位的特殊性及在汽修行业中的价值和地位。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学好这门课对今后的职业发展十分重要,正因为如此如果不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职业生涯大门必将把你紧紧关闭。因此,笔者在平时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应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将其分解成具体目标,细化至每学年、每学期、每个月、甚至每星期,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完成具体目标,逐步接近长远目标。

对于《汽车电控发动机》这门课而言,笔者把从整车上的故障诊断,分解成检测工具的运用、电路图的识读、传感器的检测三大块,每块制定出完成的具体时间,再把每一大块细分成每一小块,如检测工具部分把它细分成汽车故障诊断仪器的使用、汽车专用万用表的使用、汽车示波器的使用、汽车尾气分析仪的使用等。

对电路图部分,把它细分成电路图基本知识、电路图类型及特点、电路图识读方法等。对传感器部分,把它细分成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测、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点火控制电路的检测、喷油控制电路的检测、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空气流量计的检测等。最终完成任务。笔者在传授学生每一项技能的同时,强调注重每个细节,零件从哪里拆下来就从哪里装回去,绝对不能随意更换,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注重讲究效率,诊断作业不能半途而废,充分认清自己的职责并勇于承担,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注重小组合作的模式,组员间的默契配合,分工明确,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积极性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注重强调纪律,在实训车间听从教师的安排,学习企业工作模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不空谈,重实干,不断提出新问题,研究新方法,走出新路子,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通过在实践中巧设案例、经典剖析,让中职生深刻体会到成功背后的艰辛和汗水以及脚踏实地在日后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

3.专业课教学中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关注职业教育

中职学校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他们有很强烈的心理需求,渴望成才,渴求尊重、理解、关心。笔者在专业课教学中应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中职学生克服自卑,品尝到成功的乐趣和自信的喜悦。这样的教育,既要让学生看到自己职业生涯光明的未来,又要使他们在心理上和实践中得到满足,进而更加明确自己所选择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使其迸发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在《测量汽缸磨损度》的实训课教学中,让学生们明白要成功完成此项目,需要掌握万径千分尺的使用、游标卡尺的使用、量缸表的组装和测量、汽缸磨损度的计算等模块,每一模块的知识点都环环相扣,要想把目标顺利地完成,需要同学们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作为教师更要有一双善于捕捉“美”的眼睛,当学生落实某一模块取得点滴进步时,应及时采取多种鼓励性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尽快尝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强化学生的自信心,把每一次“尝试成功”走向“自主成功”。通过这样的教学措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取,进而起到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的作用,这样当他们面对求职道路上的艰辛时,才能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

学生职业意识的萌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教育的生成,都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的努力。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特别是对学生的指导,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立足社会形势,从容应对,抢占先机,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攀登职业生涯的阶梯。

三、小结

职业生涯规划是就像是学生职业道路上的指明灯,带领着学生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前进,不至于半路迷茫,失去方向。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意味着初步的成功,而中职学校缺乏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此,笔者将这一重要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学会规划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李卉.从学校人到职业人: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1).

[2]刘敬玲.浅谈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J].教育教学研究,2011(2).

[3]张芙丽.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6).

[4]高桂娟.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8(1).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篇7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5-0172-02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是新生尽快了解学校、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变、确定新目标的关键阶段,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入学教育,能够为新生的大学生活乃至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当前高校入学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都很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都指定有专门部门、人员进行此项工作,对学生尽快适应学校、转变角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分工明确,但未形成合力。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涉及到团委、学生处、教务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后勤集团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职责,都有任务与分工,都在根据分工做不同的内容,但大部分学校均缺乏从宏观层面统筹把握整项工作的协调部门,因而未形成合力去强力推进此项工作。

2.内容丰富,但目标不清晰。针对新生可能有的困惑与需求,学校开展有心理健康讲座、专业介绍、校史校情介绍等内容,内容丰富,但却无统一的目标,不清楚通过整体的入学教育想要达到什么结果。

3.形式单一,互动性缺乏。教育内容多以教师集中讲授为主,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4.时间较短,考评机制乏力。大部分高校的入学教育只是在新生军训期间进行,军训会操结束,入学教育即结束,只是以最终军训会操的结果作为整体军训与入学教育的结果,缺乏针对于入学教育的有效考评办法。

二、科学设计新生入学教育体系

黄河科技学院是全国第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她高度重视市场的声音,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历时1个学期、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增强了学生尽快确定学涯与职业目标、尽快行动成就人生梦想的信心,以及爱校荣校使人生成功提前的信念。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从学生扮演的“社会公民”、“学生”、“黄科大人”三个角色入手,科学设计教育内容,通过引导、完善学生人格,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爱校荣校意识,使其在尽快适应校园环境与大学生活、了解并热爱所学专业的同时,确立自己的学涯规划和人生目标,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优越的学习条件,严守纪律、刻苦学习、拓展素质、全面发展。

(二)入学教育原则

1.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多、任务重,除学校在军训期间集中开展入学教育外,各教学单位还要充分利用大一上学期,对学生开展系统的入学教育,使学生尽快适应、融入学校,了解、热爱学校。

2.全面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新生所属层次多,需求差异大,但在开展入学教育时,要重点以爱国爱校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重点,同时辅之以其他方面的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新生入校时间不长,内心较为脆弱,除严格管理之外,还要积极主动走近他们内心,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学业基础、心理状况等,并积极为他们介绍学校的各项服务内容、关爱措施,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怀。

4.教师教育与学长教育相结合。新生在学校当中,接触最多的是老师与高年级同学。入学教育中,除教师的讲授、引导外,还要充分借助优秀在校生及校友的力量,传递学校温暖、传授成功经验,帮助新生成长。

(三)入学教育内容

1.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公民责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教育,完善学生人格。

(1)理想信念教育。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及新生思想实际,通过讲座、形势政策课等形式,使新生了解当今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增强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强化成才目标和学习动力,并教育新生要树立远大理想,自觉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结合,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贡献。

(2)公民责任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教育相关材料,提升新生公民道德观念,在新生中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主动承担公民责任,为国家的发展付出自己的努力。

(3)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测评与讲座,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教会学生调节心理的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后期的预约与咨询工作。在日常教育中,要引导新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崭新的学习和人际关系,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发现心理异常学生要及时进行疏导。

(4)法制安全教育。通过发放学习材料、开展讲座等形式,对新生进行人身、财产、交通、网络、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同时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5)基础文明教育。要通过宣讲、图片展示等形式,教育学生不做乱丢乱扔、白色污染、浪费水电和粮食等不文明行为,使新生从入校开始就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提高文明意识,提升文明素养,争做文明大学生。

(6)艺术欣赏。在紧张的军训、学习之余,可通过影片欣赏、音乐赏析、校园歌手大赛等形式,使学生得以放松,并提高其健康完善的人格。

2.开展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思想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发展规划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教师教授课程、在校生传授学习经验、优秀校友分享人生成长历程等方式,使新生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意义,并引导新生尽快制定个人学习目标。在后期职业测评等的基础上,各学院要及时指导学生制定阶段化发展目标,不断强化学生学习动力,并及时检查、督导。

(2)专业思想教育。及时为新生介绍所在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特点、就业前景、学习方法、师资情况、优秀校友等,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自信与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3)行为规范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手册》,使学生及时了解学校的各项教育管理制度,教育新生自觉遵纪守法,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促使学生将内在约束力外化为自身的行为。

(4)学业指导。通过学习《2013届毕业生十大遗憾》等形式帮助新生尽快了解、适应学校,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帮助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图书馆使用及专业学习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开展以学校成长史教育、典型校友报告等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发展教育,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与使命感。

(1)学校成长史教育。通过校史报告、校史馆参观、学校专题片观看、核心教育理念学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学校的建校史与成长史,了解学校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所做的贡献,增强学生的荣誉感。通过实验场馆的参观,学校及学院学科竞赛成绩、师资力量、专业发展、学科地位、十年规划等的介绍,使新生感受到学校已经取得的巨大成绩,以及学校强大的发展后劲,增强学生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2)优秀校友报告。开展优秀校友报告会,使学生坚信只要具备“开拓、拼搏、实干、奉献”的黄科院精神,就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拥有自己的天地;只要具备黄科院精神,在民办院校同样可以成才。

(3)学校服务内容介绍。通过组织学生学习《新生入学指南》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一系列的措施,使学生感受到学校深厚的文化、用心的服务、悉心的指导、宽阔的胸襟,感受到学校对学生深沉的关爱。

(四)入学教育保障

1.加强领导,目标明确。学校层面成立入学教育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由学生处、团委、就业处、教务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后勤集团、武装部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学生处处长为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统筹协调入学教育期间的各项工作,制订入学教育方案,确保通过入学教育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明确自身学涯目标以及爱校荣校的目标。各教学单位也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实际制定出本单位详细的实施方案及日程安排,注重发挥学院的专业特色,确保新生入学教育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

2.形成合力,确保效果。各教学单位充分调动起辅导员、专业教师、学生骨干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班会、主题活动、深入宿舍个别谈心等方式,让新生充分感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帮助新生尽快融入校园生活。为确保教育效果,按照1:200的比例配备新生入学教育辅导员。

3.注重宣传,做好考核。学生集中入学教育期间,学校开通专题网站,各教学单位可及时通过网络等方式做好本单位工作的宣传,及时选树典型。同时严格按照入学教育先进单位评选办法做好各项工作的日常考核,确保教育效果。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篇8

如果说市场竞争进入了“微时代”,那么它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就是要进入一种“微自我”的状态,人力资源管理者有必要对员工个性多元性、差异化的“微自我”塑造进行培训和引导。谈到企业培训,其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但是,鲜有组织为员工提供针对职业生涯管理的相关培训,即使有,多数时候也局限在新入职员工的极小范围。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是企业根据组织以及员工个人发展需要,为员工提供的沿着不同职业通道发展的系统性培训,理应覆盖到所有员工。

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强调的是主观能动性和组织要求的结合。与传统的企业培训相比,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培训对象的多元性

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不是求职者的“专利”,其培训对象是企业的全体员工,包括生产操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一般管理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等,数量大、范围广。并且培训对象在信念和价值观、年龄和学历、专长和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决定了他们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方向不同,对培训的需求也不同。

培训时间的长效性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时之事,而是伴随员工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因此,企业应制订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制度、方案、具体实施计划,并将职业生涯规划视为企业培训的重点工作。

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采取不同的规划方案:对于初级人员,应该挖掘其潜力,重点培养兴趣,为其树立榜样;对于中级人员,主要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为其职业生涯规划的横向发展提供条件;对于高级人员,助其完成从工作到退休的过渡,帮助其制订退休后的计划和安排。

培训方法的多样性

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之外,案例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生动的授课方法也应广泛运用到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当中。此外,电视、广播、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也可以提高培训效果。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规模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小组,或者采用布置职业生涯规划墙等方式,让员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设计科学合理的培训路径

设计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企业开展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时,应设计好职业生涯发展的通道,为员工指明发展方向及晋升机会,员工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理想的发展方向。

员工生涯规划发展途径没有统一的模式,通常是从企业实际、员工年龄、员工学历等出发,以工作分析、岗位评价、员工反馈为基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设计。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包括单向线性

职业发展通道、横向职业发展通道、双重职业发展通道以及多重职业发展通道等模式。以笔者所在企业为例,人力资源部门为新入职的一线生产人员设计了基于胜任素质的多重职业发展通道(见图1)。

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模型

以企业发展战略需要及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各阶段的职位能力需求为基础,建立起能够满足企业和员工培训需求、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职业生涯规范培训模型。以25周岁以下的员工为例,该年龄段员工尚处在对于职业的探索阶段,其年龄特点和个性都决定了他们将通过尝试不同的工作或岗位才能最终选定自己喜欢、适合并将长期从事的职业。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模型(见图2),能帮助员工正确地认识自己,制订准确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通过自我评价、发掘潜力、明确目标、实际行动、评估反馈等五个步骤,建立起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档案。

自我评价,是帮助员工发现自身兴趣及本职岗位的发展方向;发掘潜力,是扩大员工在职业横向发展的空间,挖掘员工身上的潜能;明确目标,则帮助员工在了解多个岗位职能之后,找到最终的发展方向;实际行动,有助于员工在明确目标后,通过组织培训、榜样宣讲等手段,采取高效、简洁的方法完成其职业规划的目标。最终,评估反馈帮助员工在沿着职业生涯规划方向前进的过程中,不断评价、反馈和修正规划方向。

成立职业生涯规划组织

职业生涯规划是既需要负责任、又具有挑战性的管理实践,

企业可以在人力资源部门牵头下成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小组。小组主要负责员工职业生涯方案的设定、审核以及整个流程的实施。而综合管理部、财务产权部、发展计划部等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具体流程的实施(见图3)。

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计划

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培训不能局限于岗位技能,不能仅仅为了满足现有岗位的需求,必须具有长远的规划性和战略性,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培训计划。由职业生涯规划小组负责,为每位员工制订各个阶段的培训计划,同时,在各部门内选拔和培训出更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员。

计划实施应因人而宜

美国心理学博士格林豪斯以不同年龄段职业生涯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为划分依据,将职业生涯划分为五个阶段:职业准备阶段、进入组织阶段、职业生涯初期、职业生涯中期和职业生涯后期。笔者所在企业借鉴该研究成果,将员工的职业生涯按年龄段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职业探索阶段、职业建立阶段、职业中期阶段、职业后期阶段。因为各个阶段都存在某些共性特征,所以可以针对这些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见图4)。

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因此,从企业内部选拔培训出的职业规划指导员必须明确自身定位――他们扮演的是陪伴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这就决定了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时,职业规划指导员要促进受训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而不是为其指出必然的方向。

指导员工认识自我。职业选择牵涉到个人兴趣、价值观、能力、薪水要求、工作地域、家庭感情等多重因素。员工出现职业困惑多是因为迷失了方向,而职业规划培训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员工去校准方向。例如,通过生涯规划指导课的量表测验,让员工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和价值观,尽量选择与自己兴趣、性格一致的职业或岗位,从而激发他们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对员工的岗位横向培训,在立足本职工作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拓展员工的其他技能,将其培养成专业技术过硬、综合素质高的全能型人才。

指导员工开发潜能。建立员工生涯规划档案,制订符合个人意愿的职业规划通道。通过模拟职务轮换、集团内外挂职锻炼、企业内外横向交流培训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掘员工潜能,开拓员工视野。

指导员工树立职业目标。帮助员工设定短期和长期职业生涯目标,包括工作技能目标、具体职位目标等。企业要多举办社会知名人士、业界成功人士、企业领导班子的经验交流讲座。通过成功人士的亲身经历、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案例,增加员工的信心,解答员工在职业发展中的困惑,尽可能避免员工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走冤枉路。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篇9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施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13-01

一、对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施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但总体情况并不太理想,缺乏本土化研究,缺乏统一的教材,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普通存在脱离学生实际的情况。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功能理解过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探索与启动阶段,应该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们在大学阶段就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与生涯做出方向性的选择和思考。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大多数高校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只片面理解为顺利促进大学生就业,忽视了对大学生整个群体全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未真正、全面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是与一些就业服务相等同,仅仅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缓解就业压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的功利教育。正是由于对职业生涯教育功能的片面理解,尽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中普通开展,但实际上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效性难以实现。

2.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内容应用生硬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落脚点是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行动以实现自己的生涯规划。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高校仍主要采取就业指导的形式,课程内容偏重于空洞的职业生涯的理论和概念,而不是根植于鲜活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导致一些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理论性太强,与现实严重脱节,并不能完全解决择业就业中所面临的问题。不少授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缺乏素材的收集,没有具体的主题设计与探索,很容易出现课堂上“听了课很激动”,课后“做起来很被动”的情况。

3.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体系缺乏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阶段作为公共必修课,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估应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使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大学生涯始终。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完成两个转变,即从中学学习到大学学习的转变,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但由于高校专业设置的混乱,高校自身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和专业师资力量的缺乏,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路径没有完全打开,服务水平相对较差,内容缺乏针对性,难以真正贯穿到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

二、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思考

1.深入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

职业生涯课不是专业课,不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改变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对专业进行认同,激发学生产生自己认同的生涯目标,结合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生涯教育的目的,要在教育过程中兑现,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做不完怎么办,帮助把行为边界画出。

2.巧妙运用生涯规划的步骤与理论

通过了解KSt理论,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大学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是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理解在大学里究竟要学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技能和品质则是从知识体系的构建学习中获得的。因此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通过参与课堂的学习、课后的阅读和老师的课题中,这才是学生在大学里最宝贵的财富。

通过临界反思、拟物想象等理论,帮助学生通过过滤器厘清自己关注什么、自己的风格和自己的价值倾向,改变习惯、态度,树立信念,找到自己生涯价值的内驱力。

通过ptiD理论,帮助学生探索最适合自己的方向,了解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原因,明晰自己内心的方向,更有助于学生对自己角色的定位与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篇10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帮助中职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分析职业需求、培养自主规划与自我创业能力的教育;是指导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认知、确立职业生涯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寻求最佳发展途径、制订发展措施、调整发展规划的课程与活动。帮助和指导中职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使中职生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引导学生合理定位,科学树立职业目标、正确选择职业,使他们从容走向社会。

本校《指导药学专业职校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与实验》课题,是2004年批准立项的广西“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历经近四年的研究与实验,初步探索构建了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模式,即为:以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课程体系为基础,以建立和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机制为保障,以多元化的社会资源为支持、以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为辅助、以“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载体,以职业实习实践为特色的职业生涯指导模式。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课程体系模式

(一)课程体系内容

1.职业指导课程。2004年6月借鉴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的成熟理论,及其它职业学校的经验,结合本校就业工作的实际和要求,配合本校课程改革工作的启动,开始建设“药学专业中职生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课题组成员编写了校本教材《职业指导》,从2004年8月开始在全校开设《职业指导》课程,逐步开发出一套适合教学需要和尽可能与企业要求接轨的课程教学指导方案与教学模式。

职业指导课程包括:一是针对全校新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内容的《职业指导》课。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能够结合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设计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是针对全校即将实习的学生第四学期开设的以如何成功求职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和训练求职技巧,了解创业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专业基础课程《药学基础》。专业基础课程《药学基础》是针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了解药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药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以及这些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帮助学生认识专业、认识职业。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师资非常有限,如果开展一对一的咨询,学生受益面较窄,而采用这种上课的方式,可以使更多的学生从这项服务中受益。全程化、专业性、实用性的课程体系,在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掌握方法、提升职业素质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模式

“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指导”课的核心内容,面向所有专业的全体学生。此课重点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以及指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优势、劣势和兴趣、特长等,了解客观环境对自身实现职业目标提供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做出自己初步的、有实践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教学模式主要运用了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造能力。

具体做法是:

1.布置总任务:要求每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设计一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2.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写作的内容、步骤和方法,将总任务分解为下列分任务,布置给学生,给出目的要求和完成任务的路径,由学生按要求去完成任务。

任务一:调查了解并收集本校毕业生的在校期间是否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及毕业后工作情况的案例。

目的:唤起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的认识,初步形成任务意识。

完成任务的路径:通过教师、朋友、老乡介绍或走访校友。

任务二:学生独立完成职业性向心理测试;向老师、家人、同学、朋友了解,他们对自己的评价。

目的:了解自我,分析自身发展条件——“我能做什么?”即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完成任务的路径:教材附录的测试题,或联合本校心理学会共同进行测试。(本校成立了广西中职学校第一个行为医学心理学会,由广西著名心理学专家主持,发展了众多会员,有着广泛的影响)。

任务三:学习职业相关知识,利用网络和其他媒体收集了解社会环境、行业、职业基本情况。

目的:对职业目标可行性的分析——“社会客观环境支持我做什么?”即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二步。

完成任务的路径:上网查阅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学习《药学基础》有关专业和职业的内容,采访有关专业教师等。

任务四:整理以上资料,根据发展条件的分析,初选职业发展目标。

目的:确定职业发展目标——“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即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三步。

完成任务的路径:在教师指导下,按预测、衡量、比较三个步骤对职业发展目标举行抉择。

任务五:制定一个如何实现职业发展目标的行动计划。

目的:构建发展台阶和制定具体发展措施——“我应该怎么做?”即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四步。

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之后,所有的思考最终需要转化为实际行动,如何为实现职业目标,做好知识、能力、观念等的准备为着眼点。以此行动计划来指导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对于在校中职生来说,行动计划的具体措施要遵循“近细远粗”的原则,在校期间的近期目标措施要详细,远期目标措施可简略些。

完成任务的路径:在教师帮助下,参照范文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写作方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

以上任务在课堂上不能完成的学生课后完成。

这样安排的理由是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疏导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路子,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3.继续按照任务驱动法,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尽快完成初稿,为接下来“一对一”辅导作准备。

4.在学生完成初稿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师生“一对一”辅导阶段。这“一对一”不一定特指“一个学生”,可以是内容相似的“一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个性化特征,在全班进行统一讲解辅导效果不好,必须以“一对一”师生交流探讨形式,使每个学生过关,然后修改定稿。其他学生可个别或合作讨论,继续完成任务。

这个阶段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单是课堂时间是不够的,需要很多课外时间,可选择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模式。

5.教师对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展示自己作品。

(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考核、调整和评价

1.考核。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较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因而这门课程使用的是过程考核,而非终结性考核。本课程考核共有三个环节:平时表现(出勤、课堂讨论、实训活动、调查采访、收集资料)占30%,平时作业占20%,职业生涯规划报告书占50%。

2.调整。计划赶不上变化,当今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化过程中,环境的变化导致自我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职业生涯规划上来,就不能一次把终身的职业生涯的每一个细节都确定下来,要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职业生涯规划也应随之根据各种变化来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看效果如何,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并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要引导学生不断反思自己,检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总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必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调整。我们通过常设的职业指导咨询机构,来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重点把握好毕业前夕的最佳调整期。

3.评价。职业生涯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学生职业生涯成功的评价,在只有短短的4年研究实验时间里,使我们难以做到完整、全面的评价,只能选取一些个案进行分析,其他尚有待于进一步地探索。

二、建立和形成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机制模式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的质量直接反映了学校办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今后的职业成就,直接影响到在校生的情绪、学习态度和行为养成。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教育机制模式的主要措施有:

1.制定了每个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整体方案,并分学期实施教育,使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学生在校生活的全过程,贯穿于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引导和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一条主线。

2.加强对班主任和新教师的培训,要求班主任和新教师对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职业能力要求、实施办法要熟悉,并能讲解、引导,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这应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3.在招生简章中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广泛宣传,在学生入学初就向学生公布专业培养方案,并组织学习,使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从而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已成为每年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4.随着我校课程改革成功进行,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了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之一,学校干部、德育课教师、班主任、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都能在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中进行辅导和点评,找到发挥作用的切入点,使教师真正成为指点人生的导师,促使中职教育职业性的特点落实到每门课的教学过程中。

5.学校学生管理部门把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教育、培养融于到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养成之中,结合行业、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的具体规范,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6.学校各社团组织充分利用节日、假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及公益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习惯。

三、以多元化的社会资源为支持的模式

围绕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中职生创业教育及实例、应聘礼仪、就业心理辅导等专题,开设职业指导系列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到校讲座;邀请走上工作岗位的优秀毕业生与在校学生面对面交流。

我校与广东、深圳一些知名医药企业合作办学,在学校成立了以企业命名的班级,如“海王班”、“大参林班”,使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渗透着企业文化的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职业习惯,形成职业意识。有多元化的社会资源的支持,使我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进一步加强了针对性,有的放矢。

四、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模式

为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我校对即将实习的学生开展了团队素质拓展训练,模拟面试实训活动、就业取向辩论会等活动,进行了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生涯发展团体辅导。

我校由职业指导职能科室牵头设立了职业指导咨询机构,就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心理咨询、信息咨询、职业决策咨询等方面进行个性化服务。在这过程中,借助职业咨询的智力和经验优势,为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建设性的建(下转第142页)(上接第151页)议,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至少是少走弯路。指导教师非常注意把咨询与育人联系起来,不仅帮学生“解惑”,更通过“传道”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成才观。

五、以“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载体的模式

从2004年开始每年5~6月是广西及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期间,以此为契机,我校也举行了本校的“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竞赛活动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我爱我的专业”、“诚信在我身边”、“创业之星”征文活动;职业生活摄影等内容。竞赛活动首先由学校职业指导科发出通知,进行全校总动员,由校级领导统筹协调;通过德育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方法辅导,班主任组织各班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和走访我校优秀毕业生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语文教师结合文化课教学辅导职业生涯设计写作,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能力训练介绍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计算机教师辅导学生运用现代化手段收集资料、制作设计规划,以此立体操作形式来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职业生涯设计活动,为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接受德育教育的同时,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为学校全面推进富有职教特色的德育工作,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提供了可操作性很强的平台;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主线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强化职教德育时代感,提高职教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载体。

六、以职业实习实践为特色的模式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以及“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模式的推开,学生到企业实习将是经常性的教育内容,阶段性实习、顶岗实习,都是职业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实习重点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把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中,促使学生尽快由“学校人”转向“职业人”;同时既是检验自己在校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要求,职业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是否相匹配的重要过程,也是把握好在毕业前夕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调整的最佳时机。因此学生实习阶段是学生自己评估、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是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不可缺少的阶段。

七、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网络资源的建设有待加强

由于学校条件限制,在课程实践教学条件和网络教学环境方面存在不足;课程教学手段未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学生职业性向心理测评网上系统尚未建立,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由于专业指导人员有限,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指导受到一定限制。为了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提供良好的网络平台,提升中职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需要加大这方面资金的投入,建议纳入学校教学条件投入规划。

参考文献

[1]蒋乃平,杜爱玲.职业生涯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