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知识就是力量英文十篇知识就是力量英文十篇

知识就是力量英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4:53:05

知识就是力量英文篇1

Recentlytherehasbeenadiscussionregardingtheissueofknowl-edgeinthenewspaper.knowledgeissymbolizedbyaclenchedfistaspower.thefistsendsoutmessagefor"obedience",threateningtocrackwithpoweranyhardnut.themoredemandingandchallengingataskis,themorepowerfulthefistseemstogrow.Similarly,knowledge,thestrongestpowerforhuman

ifwehavenoknowledge,wecannotsucceedindoinganywork.why?Becauseknowledgeispower.withknowledgewehaveconquerednatureandinventedsteamers,trainsandairplanes.wecansendmessagesbytelegram.wecantalkwithourfriendsbytelephone.

asiswellknown,westudentsarethefuturemastersofthenation.She(it)needsusverymuch.ifwedonotmakeeffortstoacquireknowledge,howcanwerenderservicetoher(it)?

【译文】

最近有一个讨论在报纸上关于学术性的问题。知识被紧握的拳头象征为力量。的拳头发出消息“服从”,威胁要裂纹与权力的任何难题。更多的要求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更强大的拳头似乎成长。同样,知识,为人类最强大的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英文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技能教学对策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理解是教学的重要活动,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手段和目的,是英语学习者其他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英语学习者通过英语阅读培养了阅读能力,并以阅读能力为基础去发展其他各种语言能力,如写、听、说、译的能力,随着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语言知识的不断增加,英语学习者的阅读量也会不断增加,通过阅读国外英文文献资料,可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把阅读作为掌握和使用英语的突破口,是多数人的选择。一、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英语阅读是英语语言中最频繁的一种活动,大量的英语阅读能促进其它语言技能的提高,如要提高口语水平就必须有大量的输入才能说出地道的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大量的英语阅读,英语的阅读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大学生英语阅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语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语言基础知识除了语音知识外,主要包括词汇和语法两方面知识,词汇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学生的词汇量不足,词汇量不足是影响阅读水平的主要原因,英语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中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时虽有了一定的词汇基础,但多数学生词汇量不足,还没有达到熟练运用词汇的程度。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不得不停止连贯的阅读活动,将注意力放在对某个单词的猜测上,导致整个阅读速度的减慢,从而影响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语法知识虽然已在中学阶段系统地学习过,大学阶段主要是对语法的灵活运用,但是不少学生对语法的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在阅读中遇到长句或难句时理不清句子中各层次间的语法关系,以至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二、知识面和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语言知识固然是进行阅读的基础,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对读者形成文化干扰,造成阅读短路(指没有获得有意义的阅读)。学生不了解文中涉及的背景知识,只好从字面上理解。英语文章中不仅涉及大量的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习俗、政治、经济、名胜等各种背景知识,还涉及到科学技术的专业知识,如果阅读时不具备这些知识,必然会影响到对句子段落的理解,并出现误解。

三、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

指字阅读,低声阅读和心中默读。指字阅读就是在阅读中视线跟随指头或笔头的移动而移动,心中默读就是虽然嘴唇声带未动,但头脑中一直读出并听到每个词的发音;回视前文,重复阅读。这种方式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某些生词或对一段文字意义不明确时,反复阅读已经读过的部分。这样会分散注意力,不利于读者抓住文章的要旨或主题,减少读者的阅读兴趣;遇到生词就查字典。该习惯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自我训练。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没有工具书就无法阅读的行为定势;视幅狭窄,摆头,眼停过频。视幅狭窄是指阅读不是以意群或句子成份为单位,而是以单词或词组为单位。由于眼停次数过频,阅读时间增长,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理解;心译。心译是指一边阅读,一边在心里翻译,是一种较普遍的阅读行为定势。该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缺乏大量阅读

只靠课堂学习,没有课外大量泛读的配合,提高阅读能力亦是一句空话。课堂阅读教学不能代替阅读本身。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实现。但遗憾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泛读,总以专业课繁忙为由不愿多花时间读或根本就不读,错误地认为只要背会精读课本上单词,会做练习就足够了。其结果是课外阅读量越少,对语言的基本形式,诸如语汇、语法和句型就越陌生,读得也越慢,理解也越差。

二、提高大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对策

大学英语教学重在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成败以及是否能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必须重视英语阅读教学,积极着手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对英语越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自觉性就越强。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创造时间和空间,提供正常的阅读环境和真实的阅读材料,所选的阅读材料要有一定的标准。因此,在进行阅读选材之前,应尽可能地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期望、语言水平以及对文章的趣味性、难易度、信息量、文章类型等方面的要求情况有一个深入了解,做到有据可循、有的放矢。一般来说,所选阅读材料语言要求质朴生动,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这样才能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与成就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选材范围要广,尽可能涉猎多种题材的文章材料,如名人轶事、科普常识、文化习俗、人物历史、新闻报道、广告说明等,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能认识每一个单词,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大量的语言试验说明,英语阅读的障碍不仅仅存在于词汇和语法方面,语言所承载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信息也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之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为此,教师还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二)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词汇、语法知识的掌握是英语阅读理解的先决条件,词句理解则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学生的阅读理解的基提高与否,关键要让学生学会对语篇的分析技巧。这是因为,它能培养或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在题材上尽可能的涉及日常生活,传说、人物、社会、文化、史地、一般科技、政治和经济等;在文章的体裁上,应避免单一化,选用叙述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文章体裁特点的详细分析,先结合文章标题和相关背景知识预测文体和主题,接着略读课文,验证预测情况,并通过问答、简述、绘图、列表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分段阅读,找出各段主题句和各段大意之后,再查读课文,指出文章的转折词或过渡语,分析其逻辑顺序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同时把语言知识的学习渗入篇章之中。最后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进入更高层次的理解。使学生熟练地把整体阅读的方法运用到他们英语阅读中,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一般是指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快读法,是指快速浏览文章大意,在短时间内抓住全文的中心;第二寻读法,是指快速扫视文字,在一个段落中查询出所需要的细节(诸如找地点、人物、数字等),跳读与内容无关的信息,待找到有关信息时放慢速度,得到答案。第三意群阅读法,是指以意群为单位成组阅读,有效提高阅读速度。第四寻找主题句法是指对于不同体裁的文章,阅读时要选择不同的查找主题的办法。比如对于叙述性文章,注意抓住事件的发生、经过和结果,通过故事梗概、情节理解其中心思想;而说明性文章,一般是通过举例、定义、分类、对比等方法来说明和解释某一事物的,因此主题句一般都在文章的起始段或归纳段中;议论性文章中一般提出两种观点并加以论述或比较,所以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文中的两种观点,抓其实质内容。第五注意提示词的作用,提示词是联系句与句之间或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纽带,阅读中抓住这些词可有效预测下文,并掌握文章的脉络,提高阅读的速度。

(四)强化学生的阅读速度练习

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是阅读效率的两大因素。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快速阅读训练。快速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具有建设性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全面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技巧,教会学生在阅读时如何运用略读跳读两种快速阅读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预测、联想、类推和运用语言规则猜出文章的意思,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为提高阅读速度,可以采取随机方法来确定阅读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和练习。阅读时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不能查字典和其他工具书,以提高阅读速度。快速阅读能帮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扩大词汇量和增强语感,同时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在大学生学习英语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大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难点。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范围,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加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策略及技巧,从而获取文章所传递的信息,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阅读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李树河.大学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4).

知识就是力量英文篇3

1 大量的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词汇学习是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基础。只有在拥有一定的词汇量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培养和发展听、说、读、写等技能。而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如何记忆单词,扩大词汇量又让许多学生感到头疼。其实,扩大词汇量最佳的方法就是阅读,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可以在真实的英语语境中学习词汇,为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大量的阅读不但可以复习已经学习过的单词,把单词、词组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巩固、发现单词之间的相互联系,结合上下文来认识单词,这样就避免了孤立地记单词,使单词更便于被识记和理解,不仅词义记得准确、清楚,单词的用法也得以掌握,从而提高英语词汇的活用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大量的阅读增加了学生学习单词的机会,对于阅读中遇到生词,可以根据上下文能推断出它的大意,或者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能查到它的发音和准确意思,从而对学生的已有词汇量形成了有机的补充。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以丰富其词汇量。

2 阅读可以促进学生语感的培养和提高,

语感(language sense)是学习者多方位接触某种语言及其相关文化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的感觉,是掌握语言习惯的一个高级阶段。在英语交际中,学习者并不需要经过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就可以接受说话者或所读文本传达的信息,对表达的形式是否规范和表达效果的微妙之处也不用运用某种语法规则来推敲就能领会其中的意义,这就是语感在发挥作用。“语感在外语学习中至关重要,而语感的获得,除了大量接触语言,别无他路”(黄源深,2006:64)。

在大学英语学习中,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大量的阅读,渐渐产生了语感。有了良好的语感,学生才能克服英、汉语句子中词序的差异,才能学到纯正地道的英语。此外,学生拥有良好的语感,就培养了一种隐形的英语综合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跨越语法障碍做出正确的判断。有些情况下,虽然没有明确的根据,却能选出正确答案,就是因为学生所培养的语感带来的帮助。

3 阅读能有效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英文写作是大学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也是检验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高低,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要用英语写出好文章,除了要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拥有一定词汇、语法基础外,大量的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Janopoulos(1986)所做的一个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一个语言学习者的阅读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该学习者的写作水平。Krashen(1993)亦认为,一般来说,经常进行广泛阅读的语言学习者在写作方面要比根本不进行阅读和不经常阅读的学习者做得更加出色。

通过阅读积累语言材料,以促进和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在日常的英语阅读过程中要分析和揣摩原文的语言特点,遣词造句,习惯用法和固定搭配等,不但要细读、精读,而且还要摘录并背诵其中优美的句子和精彩的段落。长期坚持这样的练习,信息经过大脑整合后便能有条理性地输出,而且,在日常写作中要做到有意识的模仿其篇章布局、段落衔接、遣词造句等建构技能,从而提高英语写作的技巧和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4 阅读促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从而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

知识就是力量英文篇4

英语阅读是英语语言中最频繁的一种活动,大量的英语阅读能促进其它语言技能的提高,如要提高口语水平就必须有大量的输入才能说出地道的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大量的英语阅读,英语的阅读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非英语专业高职生的英语课可以说就是精读课,兼顾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培养。英语课程的平均学时才二百左右,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用传统的教学法来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让所有学生都达到大纲所规定的阅读能力要求有些不太现实,老师上课只能对教材进行筛选、课文不能不上,那就只能把课文后面的阅读和写作部分练习舍去不讲,让学生自己课后看。

(二)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不断,但由于应试教学等原因,语法翻译法仍然占统治地位,以语法、词汇和单个句了的学习为侧重点,对课文的阅读不提时间和速度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课堂,教师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围绕着国家四、六级和a、B级考试的指挥棒,按照固定教材的内容备课,将每课中涉及到的语法、词组、短语的用法、习惯用法、写作技巧等知识灌输给学生,无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扩招后英语课堂教学班级规模普遍便大,教学中老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采用统一方式传授,缺少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指导和引导,使起点低的学生失去信心,起点高的学生没有兴趣,师生之间毫无沟通和互动可言,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几乎没有。

(三)阅读教学模式落后

纵观高职院的英语阅读教学大多采用“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种模式强调语篇本身的作用,认为阅读是一系列信息处理的过程,是由低级的字词解码到最终获取信息的过程。这种模式下,强调阅读的顺序先是字母,单词,词组,然后是句子,段落和语篇。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根据本人大脑中已有的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并在阅读过程中加以证实和修正。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养成逐字逐句的阅读习惯,不利于学生从中文思维向英文思维的过渡,影响了阅读速度的提高;也会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字句的细节上而无暇顾及别的东西,破坏文章的整体性,从而忽略对文章的总体把握;最终导致有限的阅读,即阅读量不够。

(四)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

指字阅读,低声阅读和心中默读。指字阅读就是在阅读中视线跟随指头或笔头的移动而移动,心中默读就是虽然嘴唇声带未动,但头脑中一直读出并听到每个词的发音;回视前文,重复阅读。这种方式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某些生词或对一段文字意义不明确时,反复阅读已经读过的部分。这样会分散注意力,不利于读者抓住文章的要旨或主题,减少读者的阅读兴趣;遇到生词就查字典。该习惯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自我训练。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没有工具书就无法阅读的行为定势;视幅狭窄,摆头,眼停过频。视幅狭窄是指阅读不是以意群或句子成份为单位,而是以单词或词组为单位。由于眼停次数过频,阅读时间增长,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理解;心译。心译是指一边阅读,一边在心里翻译,是一种较普遍的阅读行为定势。该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方法

高职英语教学重在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成败以及是否能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必须重视英语阅读教学,积极着手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对英语越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自觉性就越强。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增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优美的语音、语调去感染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启发学生,选用实用、生动、有趣的例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用英语做值日报告,情景会话,教唱英语歌曲,做游戏,英文短剧表演和组织英语竞赛等。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或句型表情达意,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及创造的欲望,使他们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持续饱满的学习热情。另外还可以通过介绍英语背景知识、讲英文笑话和国外趣闻等,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引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学生想读、爱读,从而收到阅读课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扩大学生词汇量,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

决定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很多,人们普遍认为,词汇量、文章的背景知识、阅读技巧的运用、母语阅读能力等都与英语阅读理解相关。就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英语阅读理解的好坏主要是看学生的词汇,词汇量越大,理解得越快越好。如果学生达不到一定数量的词汇,就难以运用分析归纳、推断等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应本着促进学生词汇学习由自发向自觉转化的原则,从构词法,一词多义,一词多译等方面来扩大学生英语词汇量,教会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词根、词缀等猜测词义,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

阅读不是一种孤立的语言技能,它在掌握一定量的了解词汇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法。高职学生掌握的语法并不全面,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特别是加强疑难句的分析与理解。而理解疑难句的关键在于把握句子的主干,掌握各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最终抓住句子的核心意思。

(三)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词汇、语法知识的掌握是英语阅读理解的先决条件,词句理解则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学生的阅读理解的基提高与否,关键要让学生学会对语篇的分析技巧。这是因为,它能培养或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在题材上尽可能的涉及日常生活,传说、人物、社会、文化、史地、一般科技、政治和经济等;在文章的体裁上,应避免单一化,选用叙述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文章体裁特点的详细分析,先结合文章标题和相关背景知识预测文体和主题,接着略读课文,验证预测情况,并通过问答、简述、绘图、列表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分段阅读,找出各段主题句和各段大意之后,再查读课文,指出文章的转折词或过渡语,分析其逻辑顺序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同时把语言知识的学习渗入篇章之中。最后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进入更高层次的理解。使学生熟练地把整体阅读的方法运用到他们英语阅读中,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四)强化学生的阅读速度练习

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是阅读效率的两大因素。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快速阅读训练。快速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具有建设性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全面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技巧,教会学生在阅读时如何运用略读跳读两种快速阅读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预测、联想、类推和运用语言规则猜出文章的意思,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为提高阅读速度,可以采取随机方法来确定阅读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和练习。阅读时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不能查字典和其他工具书,以提高阅读速度。学生读完文章做完练习后,由教师宣布答案,同学换卷评分和报告分数,教师作好登记,随时掌握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两方面的进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加以解决,然后,教师对文章中的一些语言难点,语法结构和文化背景知识加以点拨和启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基础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能认识每一个单词,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大量的语言试验说明,英语阅读的障碍不仅仅存在于词汇和语法方面,语言所承载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信息也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之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

总之,阅读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根据已有的语言材料、文化知识和逻辑推断进行推测和纠正的过程。因此,教师只有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克服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鼓励学生正确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不断加大阅读量,扩大英语词汇量,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朝霞.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J].广西教育,2006,(35).

[2]马国英.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太原科技,2005,(5).

[3]何青.高职英语阅读课语篇教学之探讨[J].职教论坛,2005,(35).

[4]龚兵.英语词汇知识广度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5]田婷.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4,(4).

知识就是力量英文篇5

论文关键词:基础英语 教学模式情感 教育多媒体

论文摘要: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一块重要基石。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讲授’+‘情感教育’+‘多媒体的应用’”的基础英语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

1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讲授

1.1基础英语课应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

(1)语音知识的掌握是专业英语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语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听力水平、口语水平以及阅读速度和理解效率的提高。“人们发出的音,其传递的过程就是接收者听的过程。没有良好的语音基础,就无法把单词的音和义联系起来,就会严重影响听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学好语音,是提高听力的基础,对最终提高听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郭瑞芝,2003)而基础英语又是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学习与提高,所以语音知识的讲授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重音的掌握。一些单词由于重音不同,词性、词义就会发生变化。语音、语调的准确度也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准确程度。

(2)语法是语言学家对语言本身规律的系统化的归纳总结。教师教授语法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该门语言内在规律的学习和掌握过程。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语法知识运用到阅读和写作之中,达到巩固和熟练的程度。在基础英语课上,教师更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说出、写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

(3)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而基础英语则是词汇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基础英语课的重点内容之一。中学阶段,学生虽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词汇,但词汇意义比较单一。上大学以后,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想在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就必须扩大词汇量,丰富词汇知识。

1.2基础英语课应融入文化知识的讲授和学习

语言本身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一种载体,一种外壳,其内在富含着很多内容,包罗万象。其中有百科知识、社会文化,更有着人们对生活的哲理和智慧,这就要求基础英语课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要融入文化知识的讲授与学习。语言的内涵是知识与文化,而语言是不能离开知识与文化的;离开了内容,运载工具是没有意义的,是空的。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基础英语课堂中情感教育的融入

(1)教师利用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教育。笔者所在的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所用的基础英语课本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精度》。现就第一册的第二课为例,对利用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教育进行分析。

第二课(GoingHome)教师在分析完全文后可让学生对文章主题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熟悉文章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很容易就会总结出“Forgiveness”是通篇的主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的谅解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人能够快乐生活的一项重要法则。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那四个热心的年轻人进行分析,得出人与人之间应该存有信任和热情。进而,引申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用一颗善良的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学会包容和原谅别人的错误。

(2)教师用自身的眼神、表情及课堂用语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情绪是调动语言交际的有利手段。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友好、宽松、自由的表达氛围,就会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轻松的气氛能开启人的左脑(主管语言)和嘴唇”。加之教师带有启发性的提问和鼓励性的眼神、表情更会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学习状态中,从而敢于表达、愿意表达。转贴于 (3)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对呆板、教条的教学模式充满了排斥。教师可结合所讲授的内容合理的加入“对话表演”、“游戏”、“辩论”、“唱歌”、“自由谈话”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新鲜感和愉悦感,从而减少中国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矜持”和“被动”,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这样会更有利于开启学生的表达能力,调动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继续保持基础英语课,重视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融入情感教育,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把学生的求知激情、创新能力和语言潜力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多媒体的应用

语言知识的学习是多种形式下的语言信息的传入。教师可通过多种感官,用多种信息形式向学生提供信息。多媒体技术正是具有这种能力的一种技术。

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现阶段的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虽然已经逐渐摆脱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但大部分基础英语教师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课堂模式。(教师以各种形式,从课文中列出语言点、重点、难点句子,通过讲解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语言点,弄懂句子,理解文章中心。学生课后则困在记单词、词组和语法规则的学习任务里。结果是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乏味。)学习最终成了苦差事,学生也就失去了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媒体的介入,改变了这种尴尬的境地,让一节课有多个兴奋点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兴趣。通过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提供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视听并用的语言素材(如时代背景、角色、形象、心理活动等),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尤其是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消化所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加大课容量。基础英语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信息输入量大。多媒体教学大大加大了课堂信息量的输入,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如果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就可以将以前需要在黑板上抄写的大量教学内容实现做在课件上,上课时鼠标轻轻一动,教学内容就立刻出现在屏幕上,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从而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师也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其它内容的讲解上,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

4结语

基础英语课程在英语专业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必须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一步步改进、完善。也只有在不懈的实践中,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基础英语课教学任务的目标,最终促使英语学习者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郭瑞芝.语言学.语音与听力玄机透视[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2]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知识就是力量英文篇6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76-02

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人才,而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则取决于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农村不能故步自封,而要寻求改变。在农村进行质的改变的过程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在现今的农村教育中,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一直存在,并且一直被很多教师所忽略。在解决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首先要对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本文将对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问题进行探讨,力求寻找到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新途径及新天地。

1.影响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因素

1.1语音发音的影响。其实中国人学英语和外国人学汉语一样,再怎么学都始终有一种南腔北调的感觉,发音始终不那么准确。这就导致在进行听力时总容易将某些单词混淆,从而理解出来的意思也是南辕北辙。如"cat,Kate","case,kiss"等等,它们之间的音标差异本来就极其细微,学生如果对其发音在句中的变化等掌握不好,自然在听力训练时就难以区分。而这些单词虽然发音差别不大,但意思却是差之千里。因而,发音不准或没有很好地掌握单词在句子中的发音变化等知识,是影响学生听力水平的一大因素。

1.2词汇储备量小。英语词汇储备量小,是许多初中生都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在英语听力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没有学过的词汇,而如果学生的词汇量仅限于英语教材的话,其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自然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英语词汇量大,在英语听力中自然更容易理解听力的内容;而英语词汇量小,只能偶尔听懂个别单词或者句子,且不说无法理解生词,就连听力的大致内容都难以理解。这样,英语听力水平又如何能够提高呢?

1.3句型掌握不牢。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的最佳途径就是背单词、记语法,而忽视了对句型的掌握,导致单个单词出现时,便能快速听懂并理解其意思,但如果是以句型的方式出现,学生则难以辨别其意思了。

1.4汉语翻译的影响。许多学生在进行英语听力时,总是习惯于先将听到的内容翻译为汉语,在理解汉语意思的基础上来理解听力的内容。然而听力播放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将听到的所有内容都先转化为汉语意思。这样,就容易造成听力内容的不连贯,从而影响学生对整个听力内容的理解,最终对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果的策略

2.1诱发兴趣,培养听的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初中阶段,学生处在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中,对于陌生的英语产生极大的好奇和兴趣,教师一开始就要积极地尽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英语语言环境,每当学生听完一个问题并且回答正确时要给予表扬,错误时同样鼓励他们。每节课都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师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模仿电视短剧的交流等,以提高视听的有效性。课堂上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介绍与听力材料有关的背景知识,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习俗、趣闻等。这不仅可以诱发学生的听力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另外,教师可采取灵活多变的听力方式,如词汇录音、单句录音、对话录音、故事录音等,并配以录像、图画、动作等形象的教学手段。同时把竞争机制引入听力教学,在训练时可采用抢答方式,看谁反应迅速、回答准确,从而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调动他们的听力积极性,以便收到良好的听力效果。

2.2夯实语音教学,打好听力基础。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期,教师应该利用与教材配套的录音磁带,从26个字母的读音开始,用重复或模仿的手段进行听说训练。从26个字母到元音字母a、e、i、o、u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常见元音字母组合、辅音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重音、意群、语调与节奏等语音基础知识,进行简单模仿、反复练习,用重复的方法强化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通过简单模仿、反复练习,形成一种语言习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后,可以先模仿后应用。在听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用自己不规范的语音来确认听到的规范的语音,同一字符所赋予的语音就不同,就不可能以此语音为载体而获得真正的语意,也就达不到真正的交际目的。因此,只有夯实语音教学才能为听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3积累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激活与听力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英语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基础的语音、语法知识,更要传授给学生英语的文化背景常识。因为,语音是根植于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壤中,文化对于语言的影响力无处不在,语言也无时无刻地反映出文化对其的深远影响;所以,在英语语言学习方面,学生同样也要学习有关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课本上出现的和文化背景有关的课文。如圣诞树、感恩节、中英文姓名之间的差异等,要进行更详细的介绍和补充,使学生对基本的文化背景、异国风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此外,教师还应当认识到,每个学生都不是空着脑袋来到教室,他们有各自的知识和经验,这些因素是实现主客观交流和辨认语句、重构意义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将新旧知识相互联系、辨明异同,新知识才能为学生掌握、内化。所以,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激活学生的与听力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

3.结语

总之,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在学生听力水平普遍低下的情况下,教师还需切实掌握影响学生听力水平的因素,从而对症下药,寻求更为有效的策略,并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并长期坚持,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丽平.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探索[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2(11).

知识就是力量英文篇7

关键词:高职英语阅读教学阅读能力方法探讨

高职英语阅读训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强弱反映其综合能力和素质决定了他能否运用英语知识和阅读技能来理解英语书面材料,能否高效快速准确地获取现代信息。同时,阅读能力也是英语自学能力的基础。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英语阅读能力需求在高职教育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英语阅读已成为高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开设时间最长的“目标性”基础课程。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经过了正规的高考和录取,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二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高专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三年英语,英语基础非常差,对英语不感兴趣。此外,学校、家长对英语学习不重视,教材、课程设置不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非英语专业高职学生的英语课可以说就是精读课,兼顾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培养。英语课程的平均学时才二百左右,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用传统的教学法来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让所有学生都达到大纲所规定的阅读能力要求有些不太现实,老师上课只能对教材进行筛选、课文不能不上,那就只能把课文后面的阅读和写作部分练习舍去不讲,让学生自己课后看。

(二)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不断,但由于应试教学等原因,语法翻译法仍然占统治地位,以语法、词汇和单个句了的学习为侧重点,对课文的阅读不提时间和速度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围绕着国家四、六级和a、B级考试的指挥棒,将每课中涉及的语法、词组、短语的用法、习惯用法、写作技巧等知识灌输给学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三)阅读教学模式落后。

纵观高职院校的英语阅读教学大多采用“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种模式强调语篇本身的作用,认为阅读是一系列信息处理的过程,是由低级的字词解码到最终获取信息的过程,强调阅读的顺序先是字母、单词、词组,然后是句子、段落和语篇。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养成逐字逐句的阅读习惯,不利于学生从中文思维向英文思维的过渡,影响阅读速度的提高;也会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字句的细节上而无暇顾及别的东西,破坏文章的整体性,从而忽略对文章的总体把握;最终导致有限的阅读,即阅读量不够。

二、提高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对英语越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自觉性就越强。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环境,活跃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优美的语音、语调感染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启发学生,选用实用、生动、有趣的例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用英语作值日报告、情景会话、教唱英语歌曲、做游戏、英文短剧表演和组织英语竞赛等,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或句型表情达意,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及创造的欲望,使他们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持续饱满的学习热情。

(二)扩大学生词汇量,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

就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英语阅读理解主要是看学生的词汇,词汇量越大,理解得越快越好。如果学生达不到一定数量的词汇,就难以运用分析归纳、推断等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教师本着促进学生词汇学习由自发向自觉转化的原则,从构词法、一词多义、一词多译等方面来扩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教会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词根、词缀等猜测词义,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

(三)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词汇、语法知识的掌握是英语阅读理解的先决条件,而词句理解则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关键要让学生学会对语篇的分析技巧。这是因为,它能培养或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在题材上尽可能地涉及日常生活,传说、人物、社会、文化、史地、一般科技、政治和经济等;在文章的体裁上,应避免单一化,选用叙述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

(四)强化学生的阅读速度练习。

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是阅读效率的两大因素。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快速阅读训练。快速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具有建设性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全面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技巧,教会学生在阅读时如何运用略读跳读两种快速阅读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预测、联想、类推和运用语言规则猜出文章的意思,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为提高阅读速度,可以采取随机方法来确定阅读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和练习。教师对文章中的一些语言难点、语法结构和文化背景知识加以点拨和启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基础。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能认识每一个单词,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

总之,阅读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根据已有的语言材料、文化知识和逻辑推断进行推测和纠正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其不断克服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鼓励学生正确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不断加大阅读量,扩大英语词汇量,才能真正提高其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朝霞.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J].广西教育,2006,(35).

[2]马国英.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太原科技,2005,(5).

知识就是力量英文篇8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语音、语法、句子结构和词汇等是直接影响并决定听力理解力的主要语言因素。因此很多考生将在听力上停滞不前的问题归因于词汇量小,语法知识薄弱。而实际上,影响听力理解力的因素远不限于这些。长期记忆中的非语言信息,特别是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听者的听力理解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那些语言基础薄弱的学生,由于他们的词汇量比较小,而且语法比较薄弱,这使他们在听力过程中很难理解听到的内容。在语言知识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听者只好动用相关背景知识,它可以补救语言知识的不足。

要注意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学习者,由于接受的文化教育不同,在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理解上的障碍。中西文化在各自的教育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节日、习俗、交往中的称呼、问候、聊天以及对答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模式,表达的方式也不同。如果照搬母语文化然后对等套用到目的语文化表达中,肯定会影响正确的听力理解。

那如何去扩大考生的背景知识呢?

笔者认为看电影学英语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方法。学习者可以在娱乐中享受英语的乐趣,同时融入情节去了解外国的文化背景。

一、英语电影赏析中的空间智能对背景知识的存储与激活

英语电影赏析中的空间智能对背景知识的存储电影教学以其生动的教学形式深受学习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其他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索质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一部好的英文电影具有丰富思想内涵和审美题材。独具知识性,审美性,思想性,教育性的综合课程学生可以从电影中获得的丰富的背景知识。英语电影为学生体验英语民族的真实生活提供了最佳途径。

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半球负责处理线形,量性,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性比较强的事务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而右半球则负责处理那些非线性的,直觉的和概念性,整体性,想象性比较强的事务以及非语言能力。语言只能处于左半球,空间智能处于右半球。当一个信息同时刺激大脑的左右两个半球时,其理解能力,记忆效果和创新机会将大大提高。

二、英语电影赏析中的空间智能对背景知识的激活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运用听觉感知知识,对语言材料进行解码和做出种种推断。换言之,在辨音的基础上,运用认知效应对该语言材料作各种解释、判断、达到理解。从较高层次上看,听者为了理解语篇(句)意义,更需依赖认知效应进行理解。这是由于在篇章层次上,意义的产生往往足听者对语义的再创造过程。这一过程中,语言形式所起的作用往往只足触发听者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对语言材料进行意义上的构建,其中包括语用文化方面知识预先判断,推测说话者的意图。显然,听者的认知过程和认识效应以及掌握的背景知识对听力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背景知识影响篇章理解这应该足一个不争的事实。背景知识的个体差异体现在背景知识的丰富程度上。如何运用空间智能激活大脑中存储的背景知识对于听力理解至关重要?英文电影是以画面形式记录思路或者描述事物的一种方法。它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建起概念之间的联系,以画面的形式进行思维,把语言和语言传递的文化视觉化,使信息同时刺激大脑两个半球,将语言智能与空间智能有机的结合起来,较大程度地利用了人的大脑功能。在英语学习中,从英语电影中可以得到语言无法得到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有助于对语言的深刻理解和记忆。

因此,经常观看电影对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等至关重要,对文化的深入了解又是学好语言的的保证。空间智能对于背景知识的储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听力过程中,背景知识对于语言智能开发有辅助作用,同时对语言的理解又有一定的激活作用。最大程度上促进了英语听力过程中学习者运用存储的背景知识对语言本身的理解。可见空间智能就像足一种催化剂,大大加速了背景知识和听力理解中之间的转化作用。从而顺利地完成听力的完好理解。

三、结论

知识就是力量英文篇9

论文摘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高校的英语听力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有语言学家曾说过,能听懂语言是学会语言的前提。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的工具,能听懂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加强学生英语听力的教学非常重要。2007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要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流。但就目前的高校英语教学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充分分析这些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策略,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性。

1高校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高校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学生自身基础较差

从英语和汉语的特点来看,它们之间的差别比较大,不管是语音、语调,还是两种语言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之间都存在很大差异。学生的语音基础知识是学生在听辨能力方面提高的重要基础,如果一个学生的语音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就很难切实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语素之间细微的差别和语音中的变化掌握不够。比如连续、省略、同化、重音的因素没有很好地把握。二是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不达标,影响了自身在听力方面的辨析能力。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的语句,否则就会影响听力的质量,给听力方面造成一定的困难。按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高校在读大学生中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汇量要达到5500个,从教学现状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达不到这个标准。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生疏的词汇,如果学生遇到这些生疏词汇的时候停下来思考,就会影响到他对这段语音所表达意思的理解。三是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还不够,也影响到学生听力的提高。在英语中,语法是英语这门语言规律的系统总结,我们研究和学习语法,就是为了掌握英语中一系列类似的语法现象,但是,往往语法是比较枯燥的,有些语法知识还比较复杂,因此有些学生没有好好地掌握,在听的过程中不能准确判断句子的结构,因此在理解所听到的内容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是英语这门语言的载体,掌握足够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对学生英语听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就不能够采用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理解听力内容,更不能将一些内容放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进行准确地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想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是有一定困难的。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本来并不是很难的语段,学生也能够从字面上弄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学生的理解只是表面的,肤浅的,不能真正理解语段中所表达的实际含义,不能领会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例如:Jane:ismarkagoodcook?

Kate:He’senglish.

这样的对话,从表面上不难理解,但是,有很多学生听了以后感觉很迷糊,认为Kate答非所问。实际上,英国人通常都是“badcooks”,所以,Kate已经回答了John的问题,Kate所表达的意思是:markisabadcook.因此,大学生应该多学习一下西方的风土人情,了解英美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风俗习惯,熟悉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1.3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很多教师在听力中,过分的注重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而没有真正理解听力的过程实际上不仅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他们需要对接收到的信息在短暂的时间内进行有效地分析和加工,如果在这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就会产生焦虑的情绪,感到非常的紧张,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就会使学生产生对听力教学的一种恐惧心理,将严重影响到学生听力成绩的提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即使两个学生在听力的水平上是相当的,但是,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往往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这两个学生之间的成绩相比会有比较大的悬殊。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有效地引导,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2改善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

根据以上对目前高校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结合我们的调查情况,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切实加强高校英语听力教学,促使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快速提高:

2.1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英语基础知识教学

扎实的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基础和前提,这些基础知识包括英语的语音、语法知识、基本词汇的掌握情况,并且要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日常交际用语。主要的措施如下:一是要让学生通过辨别音素第一关,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语音训练,帮助学生分析和辨别国际音标中48个因素的细微差别,熟练掌握语音中的变化,比如连读、失去爆破、省音、重音等,让学生能够熟悉一些语调规律。二是引导学生加强语法学习,巩固语法知识。实际上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语法知识,但是,有些学生还是没有能够很好地掌握,在大学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侧重地进行语法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三是严格要求学生进行词汇量的积累,切实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词汇量的要求不要仅仅局限于四六级考试所要求的标准,还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听力教学积累一定量的常用词汇,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构词规律,鼓励学生扩充词汇量。

2.2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

很多学生在听的时候喜欢逐字逐句进行翻译,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提高听力水平。一是引导学生找出所听内容的关键词和关键句,也可以做记录,善于筛选主要的信息。二是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让他们能够主动地预测听力的内容。学生在听材料前先浏览给出的题目,依据题目对听力的内容进行预测。比如给出的一道题的选项是:a.intheparkB.inthehospitalC.atschoolD.inthesupermarket,我们就可以预测这是判断场景的题目,在听的时候把场景的词汇作为重点。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加强课外的听力训练,学生可以通过收音机、网络等进行广泛的听力训练。这就让学生在训练听力技巧的同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听力水平。

知识就是力量英文篇10

关键词:高中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普通高中毕业生应“能用熟悉的话题与讲英语的人士进行比较自然的交流,能做一般的生活翻译,如带外宾购物、游览等,能自主策划、组织和实施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教学目标要求培养有一定语言交际能力的学生,而不仅仅是懂得一些语法知识和词汇的学生。虽然我们在努力提倡素质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仍然偏重知识的传授,课堂上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时间少,听说训练少,学生仍停留在只会读课文而不能流利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英语交流的水平,仅仅是为了考试做大量习题而忽略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就失去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际工具的本质意义,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一种语言,就要学以致用,这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关键。

二、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1.教师应创设会话情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课内课外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每天可以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比如二十分钟,进行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加强语言的输入。同时多听、多读课本中的单词和课文录音,以课本为依据,掌握好语言最基础的词汇和句型知识。这样通过长期大量的听读练习,学生就能较容易地在大脑中建立起正确的知识联系,有助于学生将所学英语运用到生活学习中,进行简单自然的交流。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听一些世界英文经典歌曲或口头讲述最新时事新闻或读英语笑话,既能丰富英语课堂知识,使学生多了解一些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又练习了英语听力,同时增添了英语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乐学”。这样大量的语言输入,就为学生开口说英语进行简单自然的交流做了充分的准备。

2.因为英语不是我国的母语,学生学英语主要在英语课堂上,因此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对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我认为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讨论法。让学生就课文或某一话题分小组展开讨论,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活跃课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其英语学习的兴趣,锻炼其英语交际的能力。

(2)问答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就课文内容提出有关的几个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还为学生练习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创造了很好的实践机会。比如在教高中英语第二册“iHaveadream”一课时,教师可先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martinLutherKing,Jr作演讲的录像,然后指导学生看课文回答问题:①whendidmartinLutherKing,Jrgivethespeech?②whatwaslifeinthesouthernstateslike?③whathappenedonDecember,1955?④whatwastheresult?⑤whenwasmartinLutherKing,Jrmurdered?⑥Didblackpeoplehavetherightstheyhadwaitedandfoughtforsolong?通过上述几个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使学生了解martinLutherKing,Jr为黑人权利斗争所作的努力和巨大贡献,同时也练习了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发展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3)复述法。复述课文既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和表述能力的很好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变换人称,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这样,学生必须运用所学知识重新加工、整理语言材料,从而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比如教高中英语第三册第10课“aSacrificeforLove”时,教师可以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如:thisstorywaswrittenbyo.Henry,afamousamericannovelist.ithappenedonChristmaseve.ittellsastoryaboutDellaandherhusbandJim.theylovedeachother.DellaandJimwantedtosendapresenttoeachotheratChristmas.Butneitherofthemhadenoughmoney.DellahadnothingtodobutsellherlongbeautifulhairtobuyagoldwatchchainforJim.andJimhadtosellhiswatchtobuyasetofexpensivecombsforDella.thateveningwhenJimgothome,theywerebothsoshockedthattheydidn’tknowwhattosay.通过上述复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锻炼了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4)英语讲解法。在教授英语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学生已学过的句型和语法知识解释新学的词汇和句子,新旧知识联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用英语讲解可以创造很好的英语环境,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逐步巩固和提高。现以高中第三册第4单元“theBirthofaScience”中部分句子为例:

①Bornintoalifeofprivilege,JosephBankswasthesonofawealthyfamily.

Comingfromafamilywithrightsandadvantagesinthesociety,JosephBankswasthesonofarichfamily.

②attemptshadbeenmadebyotherstoclassifyplantspeciesintogroups.

othersmadeeffortstoputplantspeciesintogroups.

③manyyoungmeninhispositionwouldleadacosylife,butyoungBankshadanappetiteforknowledge.

manyyoungmenlikehimwouldliveacomfortablelife,butyoungBankswaseagerforknowledge.

④Despitehiswealth,heworkedtomakeacareerinscience.

althoughhewasrich,hedevotedhimselftodoingscientificresearch.

这样经常用英语分析课文不仅能使学生很好地复习旧知识,温故而知新,而且持之以恒,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3.鼓励学生朗读和背诵以及进行大量的泛读训练(经典英美文学、简写版小说、新概念英语课文)。背诵课文是很好的学习语言的方法,也是一个模仿的过程,背诵可以使学生产生语感。朗读课文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句型结构,较容易地掌握基本词汇的用法,从而为开口说流利的英语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泛读训练,或者阅读经典英美篇章、适合高中生阅读水平的简写本小说,以及经常有计划地阅读《新概念英语》等一些短小而又有趣味性的英语文章或段落。学生不仅会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分析概括、推理判断的能力,有助于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总之,朗读、背诵及课外大量阅读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视野,激发学习热情,积累丰富的英语知识,为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开口讲英语打下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听、多读、多背,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开口说英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交际环境,创设运用英语交流的良好氛围,从而真正让学生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际工具来学习,培养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达到《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高圣兵.交际法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

[3]张正乐.外语教育学[m].重庆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