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团课学习材料十篇团课学习材料十篇

团课学习材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5:59:14

团课学习材料篇1

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为了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更明确地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管党、治党的首要任务和重要抓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对如何开展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和部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通过学习使组织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同时,也是党组织所必须追求的境界,那就是通过学习实现个人与工作、个人追求与组织愿境的真正融合和高度统一。因此,要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作为学习社会的细胞建设,是首要的必然选择。如何发挥领导者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这一细胞工程中的作用,更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着力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学习型党组织的领导者在组织中必须发挥其知、行合一的引领者作用。一方面,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政党,就必须培养社会、组织、政党的核心价值观、政治理想和共同的愿景,从而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环境和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地构建和设计出能够保证社会、政党、组织进步发展的战略取向、政策规范和结构秩序,从而提高组织的创造力和战斗力。因此,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做“知”的导师,只有这样,才能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将组织团体内部的不同个性和志趣的人,凝聚起来,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学习型党组织的本质特征就是善于不断学习,通过保持不断学习的能力,以创新的实践和实践中的创造,不断铲除组织成长道路上的障碍、不断拓展组织成长的空间、不断突破组织发展的极限。因此,就要求学习型党组织的领导者,不仅成为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和全员学习的领路人,而且成为学以致用的实践先行者。

其次,学习型党组织的领导者在组织中必须发挥服务每一个个体和组织全体成员的奉献者的作用。无可否认,在学习型党组织中,不仅每一个个体是最基本的学习单位,而且每一个创造性的个体的作用的发挥,既取决于其他个体的彼此之间相互配合默契,同时也决定和影响着整个组织的作用的发挥,学习型组织的整体作用的发挥,永远大于组织中个体作用的简单相加,这是其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的根本特性。因此,如何通过组织来搭建一个适合个体成长进步的环境和平台,让组织为个体的成长进步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是至关重要的。因而,领导者如何将其角色所赋予的对社会资源的管理和支配的权力、以及由此伴生的在观念、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为组织及其成员服务,为组织内部的和谐、协调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提高组织的能力和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型党组织领导者的服务功能,是其区别于传统组织领导者的根本特征。

总之,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是要通过开发组织中每一个个体创造性潜能从而达到提高整个组织的集体才能和潜力的目的,领导者的作用只有在不断转换意识和观念中,不断深入和强化对自己角色意识的新的体认,才能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在奉献组织和服务他人中,在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中,使自己变得更有能力和更有成就。

团课学习材料篇2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104-03

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是教育部、财政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2007年12月,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了部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近几年,我们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建设理念,推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建设,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有独特的经验,充分体现了专业特色,有力地提高了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特色培养方案

新材料是21世纪几大支柱产业之一,材料学科在不断发展与演化,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同时材料涉及的领域很广泛,多学科交叉是其重要特征。为了适应这种特点及其变化,我们以“宽口径、厚基础、多样化和高质量”为指导思想,明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基础和熟练掌握外语,受到较强工程技术和研究技能的训练,并掌握较宽厚的、系统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材料的性能改进、质量控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等工程科技工作和技术经济管理工作。

为此,立足于厦门大学在理科领域的传统和优势,我们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并形成了以下三个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1)突出行业特色,对接国家和地方经济需求。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特别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急切需求,重点培养航空航天材料、先进金属材料、能源材料、光电信息材料、绿色和环保材料等领域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2)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支持学生科研创新活动。(3)突出学生个性化培养:引导和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社会需求选择课程、选择科研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个性化的专业培养模式。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推动计划,开辟拔尖优秀人才培养的新渠道。

二、优化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

(一)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的质量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我们在深入研究和比较德、日、美等若干材料强国研究型大学材料类专业本科教育的教学体系以及结合我校材料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多次修订了教学体系,对本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优化,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通修课、方向性必修课和方向性选修课等组成模块式的课程设置,形成科学的、特色的课程体系。学科通修课程是由最为重要、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20门课程组成,新生入学后将不分方向,先修学科通修课程。从大二开始,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结合本科生导师的建议,选择专业方向,系统学习材料二级学科的基础知识,三学年将开设若干门选修课,鼓励学生选修主修课程外的跨二级学科课程、个性课程和服务地方经济的相关课程,到了大四最后一学年将进行生产实习、综合实验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或升学深造打下基础。

(二)重视课程建设,倾力打造材料特色的精品课程

学科通修课程纳入学校平台课程建设,要求由本专业最优秀的教师上课,并有计划、分批次地进行规划并建设成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同时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促进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共享。目前本专业有国家精品课程材料化学导论、福建省精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以及两门校级精品课程无机材料物理性能和材料力学,同时还有5门校级平台课程建设计划,两门超星学术视频公开课。这些精品课程的课件、习题等学习资料将进一步开发出网络学习资源,实现课程开放与共享。

(三)加强教材建设,推进教学改革研究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通过精品教材建设,体现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研究成果,提高教学质量。现已拥有8部自主编写的教材,其中《高分子科学简明教程》、《无机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导论(第二版)》等3部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并成为国内多所高校的专业基础教材。鼓励教师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教师已承担多项教改项目,并发表教学论文20多篇,涵盖课程教学、实验教学、教学体系等内容。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一)构建“全程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秉承“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理念,,对本专业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将实验课与理论课分离,独立开设实验课程,增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科研创新性实验,实验实践实训课程比例达到28%,构建了“全程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全程化”是指从大一开始,实践教学贯穿始终,四个学年不间断;“多元化”是指实践教学内容以材料学科为主,且涵盖化学、物理、机械、电子等多学科,形式为课堂实验、实训训练、科研创新活动和校外实习实践相结合;“多层次”即为基本型、专业型、综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五个技能层次的培养。

(二)完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我们重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近两年先后投入五百多万,极大地改善了中心的实验环境和仪器设备条件,使中心成为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平台,目前该中心已经拥有包括材料合成、加工、热处理、形貌观察、性能测试等14个实验室,实验室使用面积12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到一千多万元,24小时365天全面开放,与此同时,还将网络技术和现代材料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实现了实验数据的网络化管理和智能化实验室管理。

(三)以“天生我材创新基金”为抓手,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为配合特色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学院拨出专用经费,启动了“天生我材创新基金”,结合“厦门大学基础创新科研基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挑战杯”竞赛等,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校企合作,在骨干企业建设一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校企合作是拓展实践教学空间、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有效地解决了高校工科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实验设备水平滞后于产业技术发展、封闭培养环境与人才成长过程不适应等问题。目前与中航工业集团、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南平铝业、厦门翔鹭化工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同时,合作的企业在学院设立了专门奖学金,主要有:“鑫展旺奖学金”、“大平―容华乃梅奖学金”、“海堡奖学金”、“oti―利明奖学金”、“Kpp鞋底科技奖学金”、“大洋气雾剂奖学金”、“三达奖学金”等,促进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优秀教学团队

(一)“点面结合”,建设一支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

“点”上抓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利用国家“”、“闽江学者奖励计划”和学校高层次人才工程的有利条件,引进教学和科研等方面都很突出的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团队建设,造就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骨干,并力争进入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面”上抓各类人员素质的普遍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和健全青年教师的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出国研修提升学历水平和国际视野;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并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传、帮、带,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二)建立稳定的、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献身教育事业精神的教学团队

采用课程组形式建制,由学科负责人担任基础课程组组长,精选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吸引年轻博士和博士后充实到教学团队,实现了师资队伍的年轻化、高学位化。其中材料科学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得福建省教学团队荣誉称号。

(三)通过“校企合作”,吸引一批骨干企业的技术高管作为兼职教师

利用与企业合作的良好关系,已聘请中航工业集团、厦门钨业、南平铝业、三钢集团、福耀集团、新加坡三达集团、烟台德邦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及其他骨干企业的9位技术高管作为兼职教授,并为本科生开设短课程或系列技术前沿讲座。

五、积极开辟“第二校园”,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

(一)加强国际间人才培养的合作与交流

推进与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学生的互派、交流,大力支持本科生参加国际间的学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水平和国际视野。目前与美国匹茨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日本东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境外知名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学生和学生互派的协议。每年通过国际(地区)项目合作、联合培养、短期交流等境外学习项目,选拔10~20个拔尖学生到境外一流大学进行短期学习交流,以此提高学生跨文化学术交流能力。

(二)建立海峡两岸高校材料学科合作机制

利用与台湾地区高校的地缘关系,积极推进与台湾高校的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与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元智大学、台湾中兴大学等多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开展互派交流生,实行学分互认,课程互选,进行联合培养;与台湾地区高校合办新材料周,双方教师互相到对方开展材料类系列讲学、开设材料前沿的短课程及高层次的学术研讨。

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建设,厦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就。“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被列福建省高等教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获批“十二五”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显著提高,有4个本科生项目获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在历届国家和省级“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多次获得金、银、铜奖,在台湾东元科技创意竞赛(国际性竞赛)中连续两次获得最高奖项――杰出奖。在厦门大学“景润杯”数学竞赛、物理知识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学业竞赛中屡创佳绩。人才培养效果好,毕业生认可度高。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位居学校各学院前列。

专业特色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我们将积极以产业需求指导教学,以学科发展带动教学,以行业实践促进教学,同时进一步依托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搭建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培养具有优势竞争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泮洲,侯立松.浅议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4,(1):22-23.

团课学习材料篇3

【关键词】开放教育 ;网上学习 ;团队教学

建立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基础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开放的教育系统,这种开放性反映在教学组织上,就必然要求在教学支持服务方面进行创新。其中网上团队式教学组织不仅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开放教育的师资团队建设、教学能力和相互协作的提升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在对近两年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组织网上课程团队教学与效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网上课程团队教学方法及运用这一重要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与思考,期望能对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开展网上团队教学的基本情况

开放教育网上教学已经开展了近十五年,主要内容是围绕教学内容,采用定期实时与非实时结合的方式在课程网页的教学活动专题版教学活动内容、案例分析、专题讨论或课程中重点与难点内容展开互动式讨论,讨论版面主持者为课程管理责任教师,讨论参与者为南京电大各教学点本学期修习该课的学生,各教学点的课程辅导教师则主要对参与学生进行统计,作为形成性考核成绩的一个依据。这种以课程责任教师为主导的网上教学组织活动,虽然目标清晰,责任明确,便于考核,对推动学生网上自主学习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在长期的实践中暴露出以下问题:(1)对某些修课教学点学生多的公共课或专业基础课网上实时与非实时教学活动,因责任教师精力有限,无暇顾及细看每个参与学生的发帖内容。尤其是部分有学习困难与问题的学生,其针对性需求得不到满足;(2)教学点辅导教师与课程责任教师沟通少,网上教学参与度不高,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估等方面往往处于被动应付状态;(3)教学活动内容在主题设计、学习目标和过程控制等方面缺乏系统设计和疑点、难点等问题解决的思考;(4)很多学生对网上教学活动被动应付,尤其是实时教学活动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控、督促和较有深度的互动教学与指导(如个性问题的回复、建议等),所以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往往不高。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从2012年起对开放教育网上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开始尝试用团队式网上教学组织活动来暂代原来的由个人责任教师来组织网上课程教学活动。团队式网上教学组织活动形式和程序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以中心教研室为基础,以重点课程为先导,组织网上课程教学团队。团队教师以本校专业教师为主体,并吸收部分教学点外聘的辅导教师。在教学团队中注重职称、年龄、专业知识结构的有效搭配组合,其中课程责任教师发挥着核心与主导作用。

2.重视网上团队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的设计。网上团队教学目标与任务设计是做好网上团队教学的前提。开放教育网上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学生与教学资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种交流和互动来达到掌握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和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目的。为此,网上教学团队在设计网上教学活动任务时,特别强调在内容上注意和面授辅导内容与自学内容三者之间形成相互补充、配合的关系。也就是说,网上教学任务的设计主要是需要交流、讨论、切磋、研究和前期准备的一些学习材料。例如管理学基础课程中涉及有关管理职能运用的案例材料,运用管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管理专题讨论,现实企业管理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研讨等,这些作为网上教学的任务设计是比较合宜的。近两年来,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网上教学团队在设计网上教学目标与任务时都按上述思路来组织团队教师共同研究与设计,在网上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3.做好网上团队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我们认为网上团队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是保证团队教学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为此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在每学期开学第一次教研活动中就专门组织教师对网上课程团队教学活动进行研究,主要内容是:(1)确定本学期要进行的网上团队教学的课程,一般我们选择课程的主要对象是选课学生多、教学点多、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型比较强的课程,例如:管理学基础、现代管理原理、管理方法与艺术、公司概论管理专题等;(2)在确定进行网上团队教学的课程基础上,组成6—8名专业教师(包括教学点辅导教师)的教学团队,并明确由课程责任教师设计网上教学活动内容与任务,制定本学期网上实时或非实时教学的具体实施计划;(3)在网上实时或非实时团队教学活动开始的前两周,课程责任教师主持召开团队教学活动专题准备会,在会上通过讨论来确定网上教学目标内容与任务,明确团队中各个教师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主要是配合责任教师对各教学点选课学生参加网上教学的内容与质量进行评估与引导;(4)在网上实时与非实时团队教学活动的前一周,网上教学活动内容(如案例分析材料或专题讨论材料),并要求各教学点教务和辅导教师通知学生进行准备;(5)在规定的网上实时讨论时间段,教学团队全体教师按事先确定的分工同时在网上对各教学点学生的参与学习和讨论内容进行网上实时交流、引导、评估和监控;(6)教学活动结束时,由网上课程教学团队主持教师代表团队及时对网上教学的学生参与情况与发帖内容质量进行总结与评价。同时对案例分析或专题讨论进行必要的述评和分析思路,以供学生参考。

二、开展网上课程团队教学的成效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教育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都认为兴趣与动机是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的原推力。而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则与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反馈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网上课程实时团队教学活动,明显地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同教师从各方面及时对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的发帖进行评估和反馈,使学生及时感受到被关注。同时实时互动学习、交流、评价的机会增多,尤其是教师的点评和鼓励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动力。从2012—2014年四个学期管理学基础课程网上教学活动的学生参与数的明显上升、发帖质量的提高可间接地看出学生学习动力有明显增强。

2.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网上课程团队教学活动由同一专业相关课程教师共同组织实时或非实时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不同专业理论知识、实践与能力背景使得教学团队在共同与学生交流互动中能够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多元的引导与评价。这对激发学生思维,系统思考和提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3.进一步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网上课程团队教学活动有些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的布置要求教学点班级的学生在辅导教师组织下按学习小组为单位来共同完成在线实时分析讨论。这促使学生之间在准备阶段通过网上或邮件、电话、见面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然后在规定实时在线讨论时段,由学习小组长将本组讨论的内容发帖出来,其他同学可以再补充。另外教师对学生的及时交流进行反馈并提出新的要求也促进了小组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提高。

4.强化了教师相互支持、交流与协作精神

网上课程团队教学在组织方式上是一种围绕课程和教学项目目标而组成的有机式教学组织,无论在准备阶段、网上实时教学实施阶段还是在总结评价阶段,团队教师间都既有分工(主要体现在面对不同教学点),又有协作(主要体现在对一定质量的精华帖的多侧面评价、反馈等方面),彼此间的配合不但使教师体验了相互支持、关注的团队整体归属感,同时也强化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协作精神。

5.有助于提升网上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

由于网上实时或非实时的团队教学活动组织程度高,分工协作性强、参与学生广泛,在某一时间段发帖内容多,因此对教学团队每个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事先对案例材料和专题讨论问题的内容进行阅读、消化,对相关背景知识材料进行准备,而且要及时对学生尤其是发帖质量较高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与引导。这对锻炼和培养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敬业态度和组织协作精神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近两年来,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的教师通过网上团队教学活动,其责任感、协作敬业精神和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三、对进一步做好网上课程团队教学的几点思考

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网上课程团队教学活动已开展了两年,这期间也在不断地摸索与总结,以期能取得更好的成效,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三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1.团队教学应围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与实效来开展

从理论上讲,团队教学模式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的学习模式。在传统面授课堂教学中引入团队学习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综合素质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网上课程团队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组织方式是课堂面授团队教学向网上课程教学的一种延伸与拓展。由于网上课程教学除了提供多种视频、课件和文档教学资源外,最能体现互动和合作学习的就是利用在线课程交流平台,组织实时与非实时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因此进行网上课程团队教学的目标应该围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与学习成效来开展。为此在设计团队教学内容和组织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1)学习内容如案例讨论材料或某一专题问题难度不宜大,并且要与面授教学辅导内容形成有机的补充或替代关系,从而能够吸引学生广泛参与;(2)在教学组织上应鼓励和支持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共同参与实时或非实时的讨论,从而激发学生之间互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信心;(3)教师团队成员之间在教学组织上应进行有效的分工协作,共同对参与网上实时或非实时讨论的学生或学习小组进行点评与反馈。对那些能够将课程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来具体分析案例材料或专题的学生发帖要进行全面评述,并对帖子进行精华置顶。这不但对发帖质量较高的学生是一种赏识性支持,同时也为其他参与网上讨论的学生提供了关注、演示和示范效应。这对提高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效果是很有促进作用的。

2.需要进一步探索网上课程团队教学的方法

目前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组织的课堂网上团队教学主要还是局限于在线实时与非实时的以案例材料和专题讨论型为主的团队教学组织方法。事实上只要能达到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目标,还可以摸索尝试各种适宜在网上进行团队教学的方法。例如研究性教学方法:即由课程教学团队进行分工,将课程中要求自学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小的课题,由不同教学点的班级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团队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知识并体会到学习和交流的快乐。再如,作业型任务教学方法,即由课程教学团队把要求学生自学的内容设计成新颖、灵活、多变的作业,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专业兴趣,灵活、深入、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网上用实时或非实时方式完成作业。由于是团队共同完成作业,为了保证学生的全体参与,这种方法要求每个小组在线提交作业,同时教师团队分工对每个教学点学习小组以报告形式上交的作业进行批阅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之间也在互相交流和协作,以确定评价标准并推荐可在课程网页上展示的优秀作业。

3.网上课程团队教学方式的评价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网上团队教学的评价除了教师对学生个体、对整体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之外,还包括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自评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目前,我们的网上课程团队教学主要还是教师对参与实时或非实时教学活动的学生评价。在每个实时教学时段结束后,团队的主持教师也会对各教学点教学的组织管理、参与程度、学生发帖内容与质量进行综合评述,同时也对案例材料分析进行引导,对专题讨论思路进行简要的总结。上述做法在教学实践中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成效,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尚未开展。从团队学习理论上讲,更强调的是有组织下的学习,重视学习的团体。所以学生个体在这一团体中(如组成的网上学习小组)的作用以及所受到的影响和团队意识等,都是重要的评价指标。因此今后还需要对网上团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内容与方式进行研究和摸索,主要是(1)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情况评价,即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各尽其能、学有所得、能力提高的情况;(2)网上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各教学点班级学习小组中的人际交往和分工合作情况进行评价;(3)思维状态,即学生在案例材料或专题发帖中提出问题,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发帖情况评价;(4)情绪状态,即学生在网上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感的情况;(5)团队教学与学习效果情况,即参与团队教学活动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教学能力提高情况评价等。

【参考文献】

[1]郭苏华,隋明.职业教育产学结合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美)杰克.吉多.成功的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张素莲.以课程为基础的团队教学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3,(8).

团课学习材料篇4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对工程人才素质的高要求,静态的课堂教学无法直接满足企业对于材料工程师的要求,我们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对学生加强工程实践教育,工程意识培养,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引入最先进的专业技术,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是卓越工程师班教学改革中最核心的部分。

(一)强化主干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基于上述指导思想,通过走访与材料专业相关企业的专家、校友、教师和部分在校学生,邀请企业专家、校友、教师座谈等形式,对材料卓越班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具体方案为:首先,强化材料科学的主干课程,特别强化实践环节,大幅度提高专业课程的实践学时比例。新课程体系直面工程,在强化理论教学环节的基础上,针对工程教育的特点,提高专业知识点讲授学时与工程实验实践学时的比例。其次,新课程体系对现有课程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和精简,避免了知识点的重复讲授和关联知识间的孤立讲授,特别整合和削减部分选修课,以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及适应新材料发展的趋势。同时,教学内容大量增加相关专业技术进展,更新或重构相关知识点以适应快速的技术发展。

(二)实施典型工程产品驱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卓越材料工程师班进入专业课学习后,采用小班教学、单独授课的模式,实行理论与实践或实验相结合,开展典型工程产品驱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要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相关的基本实验技能,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但是具体以工程实例为对象进行讲授,工程实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例如,在金属材料的相关专业课中,以典型的轴承、齿轮、钢件等产品为实例,从各零件的选材、金属的熔炼、成型、设计加工、热处理、性能测试和表面处理等六大部分贯穿了第3学年14门专业课程(图1所示),任课教师通过教学法研究或集体讨论备课将产品涉及的知识按照制备工艺主线有机结合,通过产品的制造过程驱动学生去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特别注重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还强调讲课与实践同步,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同步在实验课进行验证,然后在第4学年前往本专业的实践基地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企业实践,在实际车间对该典型产品应用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生产,掌握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工具和手段,达到生产实践以及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采用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方式考核是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考核可以判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反馈教学效果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的目的[5]。目前有关考核方式的改革呈多元化趋势,其方法包括课程作业、课堂表现、课程报告等多目标综合评定,形式又大都以开卷、闭卷、多试卷交叉等,来满足差异化专业课程的要求。本专业在此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推行全程化的评价方法。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实践性较强的章节采用小工程案例设计、产品制造工艺设计等方式,学生组队分工完成设计并进行答辩考核,该部分占总成绩的40%—60%。例如在“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在金属的结晶、铁碳合金相图、金属的塑性变形等章节设计3次工艺设计,要求卓越班学生每5人为一组分工合作完成设计报告,并随堂进行答辩,成绩占总评的45%。此外,降低了期末试卷考试的比重,同时结合行业的要求,以工程实例的方式命题,取消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等记忆类题型,增加判断、计算、论述以及产品设计等,使得考核重点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为主,让考试更好地服务于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创新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实践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卓越材料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关键,近年来专业教研室聘请了6名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卓越工程师班的兼职教师,协助完成日常教学、讲座以及实践环节,同时还要求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必须前往大型国企、工程训练中心、实验中心等锻炼3—6个月,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例如,新进教师在培养环节必须前往东方电气集团、吴江工业园企业等进行工程实践锻炼,这些举措使得卓越班专业教师队伍日趋合理,为培养高质量卓越材料工程师奠定了基础。

二、构建创新意识及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体系构建时强调理论与素质并重,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原有实践环节的基础上,针对如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实践时间、实践内容、实践方式上进行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训练,同时注重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模式的培养。与此同时,培养过程中还穿行专业课实验教学、开放性课题实验以及大学生科技活动等创新能力培养环节。卓越材料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其中第1阶段在材料卓越班学生入校后即进行专业认识教育,主要安排参观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分析测试中心,初步了解专业内涵,培养专业兴趣,树立卓越工程师的目标;第2阶段首先在西安理工大学部级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基础工程训练,培养基本的车、铣、刨、锻、磨各类材料工程师的基本功。随后进入2+4+16+18模式的企业实践环节,强调与企业的联合培养,其中2周的认识实习与大型国企(金堆城集团、西安远东公司、西安西电集团、陕鼓集团、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等)合作建立训练基地,以短期实习等方式与目前材料工程的发展紧密结合,实现工程实践教育的目的;4周的生产实习在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实践训练基地,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直接参与产品的生产等环节,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连通企业技术人员一起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积累工程实践经验;16周的校企联合培养实践时,与大型国企构建完善的工程实践平台,结合专业课的学习,每人配备1名企业导师,使卓越班学生能够借助该平台,在机械设计、热处理、表面强化、粉末冶金、分析检测等方面全面训练,培养与提升创新意识和工程问题解决能力;最后18周的本科毕业设计在前面实践的基础上,选取企业目前面临的工程问题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创新企业参与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推进卓越计划,本专业在构建、改革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及内容方面均有企业专家的深度参与,包括长春一汽集团、二汽集团、东方电气、济南二机床集团,西北轴承股份集团、陕鼓集团、西安福莱特热处理公司等,同时,企业每年会派遣2—3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为卓越班学生教学,内容涉及与企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此外,第4学年实践环节中企业会为每名卓越班学生配备1位企业导师,类似于师徒的传帮带模式,形成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二)开展以创新意识为导向的科技活动鼓励卓越工程师班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课外学术竞赛活动,通过竞赛项目的启发式专业教学,提高解决工程或实际问题的能力。每年教研室积极帮助学生联系指导教师制定参赛课题,动员专业课教师开放专业实验室,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着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仅2011级卓越材料工程师班29人中就有3人获得国家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5人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5人入选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7人获得省级挑战杯科技竞赛一等奖,70人次获得各类课外学术活动及其他奖励。

团课学习材料篇5

【关键词】高级英语学习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051-02

一高级英语课程的基本概况

根据新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和《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高级英语的课程目标是训练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政治、经济、社会、语言、哲学等英文作品,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使学生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努力培养学生的名篇分析欣赏能力,加强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大三和大四的学生来说,高级英语课程在本科三年级上、下两学期开设,一周4课时,总学时为156个,8学分。从2013年起,英语学院为了加强学生在大四上学期的英语学习和专八考试的顺利通过,在第七学期为大四英语专业学生增加了高级英语课程,周课时为4节,总学时增加到234个,学分增加到12分,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大四学生考研、论文写作和等级考试的准备等提供了课程保证。高级英语学习所采用的教材一直是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上、下册),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名作,提高语言素养。因此,高级英语课程有利于高年级学生扩大知识面,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加强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组成高级英语学习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级英语学习团队的学习模式和作用

1.创建SCCm学习模式

根据SCCm的学习模式,即Student-centered(以学生为中心)、Comprehensiveskill-based(提高综合能力为基础)、CulturalCompetence-aimed(以提升文化素养为目标)、multimedia-teachingauxiliarized(多媒体辅助学习),以学生合作为主,以每日报告、presentation、小组讨论、提交论文和分组讲解高级英语课文等为载体,帮助学生提升课堂参与度,提升学习效果。

2.实施探究式学习模式

高级英语学习团队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学习团队的学生将课下自学与教师课堂面授紧密结合,学习团队成员在活动中学会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评估。

3.学习团队强调对篇章文化内涵的挖掘

高级英语课程教材中所摘录的课文都是有深厚文化背景的文章,比如上册中的第二课Hiroshima(广岛),主要讲的是一个美国记者对广岛的采访和报道。高级英语学习小组就二战的背景、广岛乃至日本的风土人情以及从美国的角度、中国学生的角度和日本广岛民众的角度对广岛受到的原子弹攻击等方面进行文化背景的挖掘,使学习团队成员对整个事件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同时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

4.学习团队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原来的高级英语课堂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老师主讲、学生被动地记笔记,课堂参与度比较低,课堂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自从组成了高级英语学习团队,老师在课前把相应的学习任务布置给学习团队成员,如收集背景知识、进行修辞分析、分析文章结构等任务。团队成员在课前会对相关的任务分小组准备,课上根据老师的指令适时地呈现给全班同学,老师给出及时的点评和扩展。这样的高级英语课堂比传统的课堂更活跃,学生也从被动地接受转为主动地参与,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如何建设高级英语学习团队

1.选好团队负责人

高级英语学习团队的负责人一定要在已经通过专四的学生中进行挑选,让富有责任感、有一定领导能力并乐于奉献的学生担任负责人。这样可以为学习团队成员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同时也可以及时解决学习团队遇到的学习问题。团队负责人还应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将任课教师分配下来的课前任务及时地分解交给团队成员,并在团队展示前做好必要的演练。

2.做好团队学习计划

一个优秀的学习团队一定是按照既定的学习计划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学习任务的。学习团队要在高级英语教师的指导下做好一个学期的学习计划,且要认真地执行学习计划。高级英语学习团队的学习计划是依托教科书的每一单元来展开的。

3.学习团队成员要有明确的目标

要推进学习团队各项学习任务的落实,团队成员的积极参与是十分必要的。学习团队中不能出现少数成员消极参与却能分享整个团队学习荣誉的现象。团队中要形成互帮互助、互相竞争的氛围,这样让每个学习团队成员在学习目标的驱使下认真、有效率地完成所要求的学习任务。

4.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高级英语学习团队采用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上、下册),辅助参考用书为《高级英语参考书》和《高级英语学生指南》。除教材外,任课教师还给学习团队成员指定一些参考书目,如《英国文学教程》《美国文学教程》《英语语言文化》《西方文化史》《语言学导论》等。网络多媒体资源方面,学院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建立了多媒体资源中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了团队成员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另外,高级英语学习团队还充分利用了基于网络的外语自主教学与学习平台,这个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听力、阅读材料及影视原声资料,其中包括英文经典小说听力、行业英语听力、CBS、Voa、BBCnews、空中美语、剑桥英语、雅思英语、新东方英语、专业英语四八级、考研英语、世界文学名著电子版、经典典籍阅读等内容广泛、高质量的学习素材,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高级英语学习团队收集资料提供了便利的网络资源。

高级英语学习团队的建设是帮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经过学习团队的建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学习主动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而且经过老师适时的指导,高级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工作小组编.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团课学习材料篇6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效果”,这是新一轮课改的目标之一,也是我们在教学中的追求。

现在我以《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节为例,探讨历史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化和整合,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一、教学目标的优化和整合

首先,知识与技能进行优化和整合。把义和团运动兴起、发展、失败作为一个整体讲解,八国联军侵华作为其中一部分,而把《辛丑条约》安排在下一节,从而达到教材内容的整合。通过对前面知识的总结认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学生到图书馆、上网查资料理解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斗争口号,并能加以评价。通过阅读教材整理清政府与义和团的关系,认识慈禧太后的安抚政策。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基本史实。多角度评价义和团运动。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知识与技能相结合。

其次,过程与方法进行优化和整合。用阅读法来概括义和团运动的基本概况,师生用谈话法理清义和团与清政府的关系。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点、比较戊戌变法与义和团的不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容量,当堂训练,学、问、讨论相结合。

再次,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优化和整合。通过对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的战斗和义和团运动历史作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使学进一步产生认识: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反帝斗争任务。寓情于理,使学生既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又受到唯物史观的教育。

二、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整合

课前布置:结合预习提纲阅读教材,了解基本内容,掌握基本知识结构。充分利用图书馆及信息技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查资料,收集资料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会学习,对历史教学具有积极作用。

导入新课:出示图片“上海圣依纳爵教堂”“法国天主教会上海教区的外籍嬷嬷在郊外民船中传教”,利用图片发挥学生的感知能力以更好的理解历史。

讲授新课:学生依提纲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失败;八国联军侵华概况。知识不清的由师生共同补充完整。既体现了教材的中心地位,又体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使学生体会学习的过程,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做到学生自己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教师起引导的作用,使新课学习重新整合基础上实现最优化。

新课小结:结合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来看帝国主义利用宗教对中国侵略,中国人民反教会的斗争,实际上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斗争,以此认识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做到知识与技能相统一。

知识检测:通过做习题(略);

研究性课题:史学界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观点不一,结合这节课的内容和你所看到的资料,谈谈你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什么?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反思:(略)

三、板书设计的优化和整合

团课学习材料篇7

生源高考分数较低、基础较薄弱是独立学院不容回避的现实,但是这不表明独立学院的学生不具备进步和发展的能力,因材施教、依据其性格特征开展特色教学往往可以使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为市场提供具备现代能力、思路活跃的一线应用型人才。交际英语课程可以此为出发点和目标,开展教学改革,立项钻研,打造品牌。交际英语课程首先需要在教学环节中更为有效地吸收利用交际教学法,实现课堂教学学生主导、教师从旁的交互性。交际交际教学法由英国语言教育专家JeremyHarmer提出,该理论源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习得语言的规律同样适合课堂语言教学的论断,JeremyHarmer认为语言学习者的成功大多取决于高频度的接触目标语言,尽管有时不能完全听懂语或使用该语言,在接触的过程中为了交流而产生兴趣学习该语言,并且在合适的机会使用语言,语言学习的动机和契机可以成为一种流畅的自发行为,JeremyHarmer基于此提出了适合语言教学的eSa理论,即engage(输入及参与),Study(学习及钻研),acti-vate(激发与运用)。在交际英语课程课堂组织中,教师可依据eSa理论有效组织教学,巧妙构思课堂活动。在新生入学的初始阶段即在课堂教学中加大英语投入的强度,为了保证不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投入方法上尽心尽力,如课堂上输入学生较容易理解的日常生活、校园生活话题,通过游戏、音频视频展示、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语言材料的兴趣。将情景教学作为交际英语课程课堂教学的常态,活化教材内容为现实生活境遇,利用教学辅助手段创设情景,将抽象的语言概念与现实生活切实结合,尽量实现教学和语言知识的直观性和真实感,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体验感知,在逼真的情境中触景生情,主动地探寻求索语言知识领域。当然,教师要切实做好情景教学的统筹规划,力求课堂活动可行性、目标性、趣味性的统一,只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能动,积极参与活动,真正成为课堂主导,越来越多的应用语言,从而实现语言教学的目标。有效的情景教学是eSa理论中学习与运用的桥梁,课堂上的情景预设取材于生活,其强大的感染力能够形成巨大的张力,触发学生在课堂外生活中使用英语,语言习得用作日常交际,学生的语言应变能力和交际能力得以开发,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2、整合教材内容,创新评估体系

交际英语课程依托交际英语课程核心课程1-4册,共32个主题单元,话题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程度循序渐进,内容取材于国内外新闻稿、百科全书、专著等多处来源,其汇编理念非常先进,内容真实可靠,语言形式丰富且规范,适合贯彻交际教学法,十分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然而由于各高校课时安排不同,加上独立学院学生的较薄弱基础,该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内容容量过多,在有限的周课时内无法完成全部内容的授课和操练,教师因此需要内化交际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始终贯彻以培养学生语言的交际能力为终极目标,不过分依赖教材,敢于创新,对单元内容删减以突出重点,分配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操练语言、应用语言,与此同时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在对教材的处理上需具备首创精神,对教材内容甄别选择,重新整合,使教材资料与课堂活动相得益彰。总的来说,教师要把握重点,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讲解和示范重点内容。一般重点和重点内容的辅助练习可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内化知识,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语言从根本上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因此,教师需要在语言教学中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生活实际不断升级教材资料,删除过时材料,增补贴近生活的、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新语言材料,从而达到吸引学生参与思考、讨论进而活用语言的教学目标。创新完善评估体系应该作为交际英语课程品牌建设的又一特色环节。从时间段上划分,评估可以分为前测、阶段性测试、终测。前测可在新生入学之初完成,测试内容可采纳传统的英语测试方式,即英语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听力、翻译的综合测试,测试难度应根据本年度生源的英语入学平均分为基准有意识的选择略低于、高于、或者等同于当年高考英语难度。除此之外还应考虑新生的英语语音记载,选择难度较低的英文短文作为朗读材料,记载学生的英语语音原貌。前测的目的在于摸清新生的英语基础,前测成绩同时可以作为基准以观测学生的进步程度,不同年级学生的前测成绩的纵向比较也可将成为测量本课程效果的重要依据;阶段性测试并非传统的学年期末考试,而是教师根据课程安排随时随地进行的测试,测试目标更多的在于观测和记录,并非考查和监督。测试的形式可以是试卷,也可以口头,可以是个别测试,也可以是配对甚至是群组。测试的内容可以是以单元话题,也可以是单元话题的延伸。阶段性测试的意义在于教师不断的刺激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将语言输入不间断的活化,专业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终测是本课程历时两年学习的最终评价,是针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提高程度的评判。终测内容应该囊括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各个方面,此外需突出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解释社会现象,发表个人见解的能力,将学生语言使用的准确程度、流畅程度、理解深度作为考查观测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给出立体的、描述性的评价。终测应采取系列考试,将传统的试卷考查、听力考查、口语考查、情景对话、小组展示有机的结合起来,除试卷考查外,所有的考试话题设定都应该是开放性而非规定性的,教师提供宏观话题后应该巧妙的撤回到配角、观察员和记录员的角色,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在与教师、搭档、以及其他组员的互动中展示其利用语言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总之,交际课程评估体系要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体现出该课程的交际性,教师在测试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提供让学生参与的空间,实现测试、测试者、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建设多媒体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教育部提出精品课需要具备示范性和引导性的作用。因此,利用现代化技术铺设多媒体网络成为精品课建设的必要环节。多媒体网络总体上包括课堂多媒体应用和精品课网站建设两部分。课堂多媒体应用主要依赖计算机设备,教师的教案设计从传统的教学目的、手段、环节、活动、作业等的安排上拓展为电子课件设计,课件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一般和特殊心理,包括动机、愿望与需求。课件设计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导向,综合交叉使用音频、视频、图片辅助材料,依据学习——刺激——反映的思维图式调动学生的多维感官,结合情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语言习惯的形成。根据交际英语课程核心课程教材的线索,教师在该课程建设过程中应搜集有关中西方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各方面的材料,以完成内容丰富、与时俱进的课件设计作为教材和课堂活动的有效补充。材料的搜集和课件同时可作为网站资源,教学团队商讨决议材料的实用度、适用度、幅度、长度,筛选精品设立为衔接内容模块,供学生观看和下载,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该模块可建设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库和语料库。在精品课网站上开设学生空间,邀请学生上传与教学内容主题相关的材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该模块建设必将对学生思学好问习惯养成大有裨益,也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拓宽方向。网站建设的另一重头戏是课堂录像,创新教学环节的以保障知识有效传播是精品课建设的首要出发点,交际英语课程贯彻交际法教学理念,课堂以学生主导、教师从旁的交互性原则以及课堂活动的可行性、目的性和趣味性的三性统一都体现出该课程有别于且优于传统的英语教学实践,课堂录像模块课作为教学成果展示的平台,使其卓越性得以分享,同时也为同行评价和教学反思提供资源。除此之外,精品课网站设立展示模块,教师科研成果和学生活动成果,形成教师教学启发科研、科研推进教学的传统以及学生学以致用的传统。该传统的形成从实践上重视外语学习的情感、个性以及学习环境等因素,使个人潜能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本质上切合交际法教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从而提升该课程的总体效果。

4、加强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的建设

团课学习材料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金属切削课程;课程改革;教学研究

现阶段,随着国家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发展,在高职理工类课程教学改革中要以真实工作任务或实际产品为载体,以校企双方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为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综合职业能力和创业与就业能力为重点,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基于此,笔者从高职金属切削加工课程入手,解构与重构原有课程体系,加强实训学习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1-3]。

1高职金属切削加工课程教学改革要求

1.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本书编写模式借鉴德国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按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要求和技能要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常用机床及附件和刀具的基本结构、用途与应用方法、常用切削加工方法等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和以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和初步的专业技能。

1.2以真实零件加工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

分析岗位技能,提炼典型任务根据本学习领域的职业岗位,开展专业岗位调研,学习情境基于企业真实生产任务,融入高级车工、铣工职业标准。教学情境由浅入深,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3组建校企合作的编写团队

确保教材内容贴近真实生产环境本书编写团队由行业、企业专家与教师共同组成,共同探讨、研究,校企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从最初的框架构思到具体内容的编排及教材的配套均以真实环境中的工作任务为依据,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学习专业术语及其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情境与学习任务的确定由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完成。

1.4深度开发教学资源

完善配套教材建设依托重点专业建设,开发与本书配套的二维、三维动画与课件;完善课程试题库建设,为学生后续学习及自学提供学习资料;建设资源网站,实现教学资源社会共享。考虑高职高专多层次教学的需要,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尽力做到知识面和内容深度兼顾,使其有较广的适应性。

2高职金属切削加工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金属切削加工课程教学改革要点主要有金属切削加工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刀具材料、金属切削过程、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温度、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切削液、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切削用量的选择、已加工表面质量,以及磨削和难切削材料的加工。高职金属切削加工课程教学改革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金属切削加工的概念:切削运动时在工件上形成哪几个加工表面,什么是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什么是切削用量三要素,刀具切削部分有哪些构造要素,确定刀具几何角度有哪些参考基准平面,刀具有哪几个角度其定义是什么,什么是刀具的标注角度和工作角度,进给运动对刀具的工作角度有什么影响,刀尖(刃)安装高低对刀具工作角度有什么影响,刀杆中心线与进给方向不垂直(或不平行)对刀具工作角度有什么影响,什么是切削层和什么是切削厚度、切削宽度和切削面积;刀具材料:刀具材料在切削加工中的作用是什么,刀具材料应具备哪些性能要求,刀具材料有哪几大类,普通高速钢有哪几种各有什么性能,高性能高速钢有哪几种各有什么性能和特点,粉末冶金高速钢有哪些性能特点,涂层高速钢刀具有哪些性能特点,我国硬质合金分为哪几大类,硬质合金有哪些性能特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怎样对硬质合金进行分类,硬质合金涂层的材料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涂层硬质合金有哪些牌号与用途,陶瓷刀具材料有哪几类各有哪些性能特点,陶瓷刀具材料有哪些牌号、性能与用途,金刚石刀具材料有哪几种,金刚石刀具有哪些特点,什么是切削加工硬化;切削力:什么是切削力,切削力的来源有哪些,什么是合力和分力,什么是切削功率怎样计算;切削热和切削温度:切削热是怎样产生的,切削热是怎样传出的什么是切削温度,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有什么影响,什么是刀具的磨钝标准,怎样防止刀具破损;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什么是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什么是工件材料的相对切削加工性,怎样衡量材料的切削加工性,材料的物理性能对切削加工性有什么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对切削加工性有什么影响,怎样确定材料切削加工性等级;切削液:切削液分哪几大类,切削液有哪些作用,切削液有哪些添加剂,怎样选用切削液;切削用量的选择:合理选择切削用量有哪些意义,选择切削用量时应考虑哪些因素,选择切削用量有哪些原则和步骤;已加工表面质量:表面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表面质量对零件的使用性能有哪些影响,刀具几何形状与切削运动对残留面积高度有什么影响,切削过程中的振动对表面粗糙度有哪些影响;磨削:磨削加工有哪些特点,磨削有哪些形式,磨具有哪几类主要用途是什么;难切削材料的加工:什么是难切削材料其分类与特点是什么,善难切削材料加工性的途径有哪些,怎样切削加工高强度和超高强度钢。

3高职金属切削加工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与意义

高职金属切削加工课程教学改革从车削加工,包括车削基本知识、车床的基本操作、车床的和保养、测量、工件的安装、车刀的刃磨、车削端面、车削外圆、车削台阶、加工孔、倒角及切断加工、车削台阶孔、车削曲面、车削螺纹等基础点;到钳工工艺,包括台虎钳的操作方法、划线、锯削、锉削、孔加工、攻螺纹和套螺纹、矫正、钳工综合操作实训;再到铣削加工,包括铣削的基本知识,铣床的主要部件及操作机构、更换铣刀、工件的安装、铣平面、铣削台阶和沟槽、铣削曲面、铣削特种沟槽;以及实训工件图。教学课程改以后教、学、做一体化为指导思想,将“教”与“学”进行结合,每个项目以典型零件表面的加工为载体,从零件图的分析、加工方法的确定、刀具的选择到切削用量的确定,通过拓展训练环节,使学生对相应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本课程是培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切削加工基础理论知识和切削加工技术能力,基于岗位实践要求,要进行本课程培养方案、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将项目化课程与“教、学、做”进行统一起来,以学生为主、以老师为辅的融“学、做”于一体。

参考文献

[1]徐桂兰.金属切削加工基础[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陈强.高职《金属切削加工》课程改革试点实施与对比分析[J].科技︰望.2016(26):28.

团课学习材料篇9

【关键词】定格动画;材料;电脑动画

材料动画作为动画专业的基础课程,重点训练学生如何策划一部好的动画作品,前期工作的准备与制作流程的熟知。训练学生制作粘土偶、木偶、或者其他的混合材料所制作的动画人物进行演出。在动画发展史中有重要的作用。这种形式的动画历史悠久,并且形式特殊。

一、材料动画制作流程及材料的创新

1.制作流程的创新

首先要有故事和脚本。一个吸引人的故事是一部动画片的基础。创作一个短小的故事很可能不用把一切交代得面面俱到就可以抓住观众:只要你有一个好主意就够了。其次,拍摄器材。现在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家用DC或DV也能拍摄出画面质量相当好的定格动画作品。再次,角色制作材料。用合成塑料、金属棍、玻璃球、速成钢、软陶、布料等等。第四,场景和灯光。对于定格偶动画来说,场景和灯光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因为角色一定要有一个活动空间,可以是卧室,书桌。但是在要求严格一些的作品种往往要搭建场景。场景搭建就像制作一个成比例缩小的沙盘。第五,拍摄制作。保证200张以上的连续拍摄帧数,还有拍特写时镜头对微距拍摄的支持程度。第六,特效与编辑输出。编辑输出也是动画的关键步骤之一。最常用的如photoshop,premiere等等软件把握和调整故事的节奏,加入声音烘托气氛。

2.材料上的创新

过去的定格动画材料一般都是以针幕、毛线、剪纸皮、布等等现成品为主。以剪纸、皮影、木偶、布偶等材料制做和拍摄的定格动画片,曾影响了一代中国人,并在世界动漫业内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随着社会的发展,制作定格动画的材料也在发生着变化。橡胶、黏土、硅胶、石膏,以及软陶、树脂黏土等都可以用作制作角色的主要材料。为了保证我们动画更好的拍摄和人偶形象能够保持的时间更长,我们使用的材料也在逐渐的发生着变化。定格动画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也不断汲取电脑技术的长处。现在随着3D打印机的问世,我们可以运用更高的科技打印出我们需要的模型,也能够更快更好的提高材料动画的制作速度和节约制作成本。我希望可以看到多样化的造型,多样化的材料,多样化的动画实现方式。为中国的动画艺术开启新的篇章。

二、材料动画的教学改革

针对材料动画课程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发挥材料动画课程在动画实践中的基础作用,必须改变目前的这种教学现状,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尝试改革:

1.改变传统的固定教学模式,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教学目的。传统的讲授理论加作业训练的单纯方法显然不能最大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作业训练的过程中,传统、固定的评判标准往往特别看重动画的材料制作和拍摄的流畅程度等技术层面,而对思维创意方面的关注有所忽视,因此,应该改变过去的做好模型和拍摄两方面便能得到个好的材料动画的思维,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前期准备过程中要充分的进行研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不随意否定学生的创作,对于学生创作中体现出的创意进行启发和引导,使其效果更好。教师在授课当中可以边制作边举例说明制作方法与流程,让同学们更清晰的了解没一个步骤的具体要求和方法,这样就不会出现理论课讲完之后,同学们还是对理论知识概念很模糊,激发同学的创作精神。

2.丰富作业形式,以动画前期设计为主。在材料动画教学过程中,授课过程的枯燥无味也大大的降低了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授课过程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创作,边学习理论边通过实践来了解材料动画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把理论知识贯穿其中,既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又使同学有团队精神,同时也能遏制学生的懒惰现象。安排每组由一个同学作为组长去分配其他同学完成任务,达到团队合作精神。

3.采取教师讲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从对方的创作当中体会不同的思维创意。对作业的讲评是一个相互借鉴和在学习的过程,因此,作业讲评阶段尤为重要。同时,材料动画强调故事剧本的有趣性和可行性,而学生刚从高中的纯美术阶段转入大学阶段,对于纯粹抽象形式的理解有限,让学生觉得写剧本就是普通故事的阐述,而忽视对剧本创意上的思考和学习,更谈不上将这些制作流程更好的用到以后的动画制作过程中去。

4.在材料动画教学中注重和优秀动画作品的连接。材料动画的学习平目的是为以后动画学习打好基础,通过大量优秀的设计作品使学生了解材料动画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穿插介绍动画大师和大量观摩优秀作品,从动画基础的创作出发,分析动画的前期创意、故事剧本、人物制作,拍摄流程等等。实现材料动画等基础课程和其他形式的动画制作相结合。材料动画等基础课程的教学时间设置和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时间设置分离,不利于学生的转化理解和应用。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是将材料动画等基础课程安排在大二。大

二其他的重要的专业课程也逐步进行学习,大三开始实质接受专业设计实践的核心课程,大二的材料动画基础课程课时短,学生不能够很好的运用课余时间更细节的完成动画的制作。比如:前期工作都已经完成的很好,但是中期制作上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同学疲于其他科目作业的完成进而对材料动画中期制作偷工减料,少拍很多照片,从而使动画播放起来会有跳帧的视觉效果。最后不能够很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在授课当中存在的较普遍的问题。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按小组授课的方式,每一位老师带一个小组,去真正的、完整的做一些作品。使大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团队精神,和做事不要半途而废。

三、结语

材料动画课程有其特殊性,应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做的固定模式,要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有了好的剧本和分镜头等前期的准备,才会有一部好的动画作品。改变同学们固有的思维,要明确动画制作的流程,并且有序的安排好工作内容。要让同学们有很好的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团队精神,要知道没有一部好的动画片是由一个人独立制作出来的。

参考文献:

团课学习材料篇10

关键词:水彩画教学;三位一体策略;全面发展

一、研究背景

1.我校水彩画教学的现状

农村中学的孩子对于美术的接触基本上限于学校教育,在校外参加美术辅导的学生一个班也只有一两个。所以想要在农村学校形成美术学习的良好氛围,教师必须下功夫。如何利用好每周一课时的美术课和每周两课时的社团活动,在学生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之余抓住碎片化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竞赛辅导,这正是我们一直以来研究的课题。

2.概念界定

三位一体教学是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竞赛辅导三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营引导全体学生学习水彩画知识、训练基本的水彩技能和趣味性的水彩技法。在水彩社团活动中对于部分喜爱水彩画,想继续钻研的学生展开深入教学,社团活动中的学生人数基本在二十人以内,教师可进行小班化的针对性辅导。在此基础上我合理利用各种竞赛来激发学生学习水彩画的热情,经过课堂教学和社团活动的全面铺开,会涌现出一些对水彩画感兴趣的、想要通过竞赛证明自己的学生。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在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也验证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策略特别适合农村初中。

二、实施策略

1.课内水彩教学

新课改把水彩画作为单独的单元纳入美术教材中,共三课,分别是《铅笔淡彩》《水彩画小品创作》《美丽的西湖》。从铅笔淡彩到水彩画再到水彩画创作,内容成递进式的梯度。

(1)导入形式多样化

课前导入对于水彩画教学尤为重要,好的导入可以让课堂教学效果倍增。农村初中生接触水彩画的机会不多,为了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我准备了每节课的课前欣赏内容――不同表现技法的水彩画作品。我为他们设计情境体验的环节。这样“对胃口”的导入情境,不仅学生喜欢,而且还能为上好水彩课做铺垫。

①欣赏体验式

在课内水彩画教学的六个课时,我挑选了四种不同表现技法的水彩画,分别为:铅笔淡彩画法、干画法、湿画法、混合特殊技法,这些表现技法都是画家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来的创作精华。欣赏了这些作品,学生开始对水彩画感到十分好奇,能够在课堂上近距离接触和学习,使水彩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领域。在课间我会走到学生中去跟他们讨论这些水彩画,探讨表现技法,比如欣赏约瑟夫的《街景》和杜高杰的《黄山朝晴》两幅水彩画在创作手段上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会说:一个是画街景的,一个是画山水的。我引导他们得出:约瑟夫表现的技法以湿画法为主,杜高杰表现的技法结合了中国画的元素。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对水彩画的审美和认知都会有所提升。

②游戏体验式

对任何艺术来说,恰当的掌握和运用技法可以延伸艺术形式和学习者的视野。对于中学生来说,在美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让其深刻体验创造的乐趣才是教育之初衷。如何让技能转化成智慧,在水彩画教学中我通过游戏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与发现技能和技巧。比如水彩画教学水与色的关系,学习初始可以让学生在水彩纸上运用水和颜料调和自由挥运,上下、左右、来来回回的“乱涂乱画”,甚至还可以听着音乐,跟着节奏“乱画”。画到笔干色渴,然后蘸水、蘸色接着玩,还可以在已有的颜色上重复运行……游戏结束后,通过实物投影仪放大展示学生的游戏成

果,引导学生比较、认识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不同效果,再采访学生效果产生的原因。通过游戏和采访帮助学生学习水彩画的一些基本技法、笔法,激起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水彩画基本训练的热情。

(2)探究手段多元化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一成不变地按照教材、教参上的内容上课会让学生没有新鲜感。

我校学生造型能力普遍偏弱,这也是他们不敢画的原因之一,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将探究手段进行了灵活化的处理。

①探究方式由浅到深

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学过《静物之美》,作业是用素描的形式表现静物。我利用这个作业让他们先尝试简单的上色,拉进与水彩画的距离。这样的教学难度是全体学生都能接受的,课堂中学生参与度特别高。这样的设计是引导学生由素描造型向色彩造型过渡的重要环节。铅笔淡彩是让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素描践上进行的,在形体塑造上不需要像素描的调子那样讲求完整,但需要一定的明暗关系。至于色彩,可以让学生用物象的固有色来表现,再慢慢引导学生从色彩的一般规律方面做初步的认识和学习,如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等,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表现能力。通过这样由浅到深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慢慢进入到水彩画学习的氛围。

②探究形式个性多样

在学习《水彩画小品创作》时我通过教师作品的实物让学生感知水彩画的表现技法。着重指导学生掌握水和颜料用量的控制,尽量画出作品的透明感。我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教授学生水彩画创作的小诀窍:a.水与颜色比重的控制:颜料加水后变淡,可以通过控制水分来调出自己喜欢的色彩浓度。画面要有透明感,应给颜料加水而不是加白颜料。根据需要涂画的面积调整笔头的水分含量。在干的颜色上叠加着色,用这种方法描绘的颜色不会有污浊感。b.巧用身边的物品:练习用纸巾、食盐、棉签与水彩颜料结合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探究手段多样化能营造轻松愉悦的美术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3)学习成果展示

由于社团上课时间有限,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练习,我要求每周课后让学生在家创作,两星期交一张作业。为了让学生坚持,我就采用生生之间比赛竞争,好作业在班与班之间巡回展览,激励学生相互学习和培养竞争意识,期末作业进行校园内展览……水彩画社团现已成为我校的精品社团。

3.竞赛辅导

美术竞赛是水彩画教学的重要平台,农村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不多,所以学生都非常珍惜每一次的比赛。我抓住每一项比赛机会,鼓励学生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与他人分享。在平时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课堂练习和习作要与生活紧密结合。我校先后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区各个等级的赛事活动,在辅导学生参赛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经验。

(1)观察生活,收集素材

初中生的绘画创作基于儿童期与成年期之间,它有别于儿童期的更关注创作的愉悦性,又很难达到成人期的高度写实,所以对于几乎无校外辅导经历的学生来说,学生的技能像空白的纸

张。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在辅导学生进行竞赛创作时强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素材的收集上。同时,教师也要做大量的素材收集,怎样的素材适合怎样的学生。素材的收集有两个方面,第一,直接取材于生活,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收集素材的习惯。如今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收集素材变得方便、快捷,还可以对书本、画册、广告宣传等形式的美术素材进行收集。第二:收集美术作品,这个更多的要靠教师来完成,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养成了平时多积累,赛前勤思考的习惯。

在参赛过程中,这些素材就派上大用场了。美术类竞赛分为两种,命题创作和自由创作。针对命题创作我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去找素材,如“伙伴”“阳光下”“校园生活”等主题,就可以用同一类素材。我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给你收集的素材命名,最多可以用多少名称?”“如果用了某个题目,这幅绘画就跑题了,做何补救?”在一次杭州市艺术节的现场比赛中,围绕《夜晚》这个主题进行创作,学生巧妙地将一轮月亮添加至她的素材库中,将原本不符合主题的画面变得切题,最终获得了市二等奖的好成绩。

(2)设计画面,展开想象

有了充分的素材,接着就可以对素材进行组织了。这一阶段非常关键,中学生对于画面的布置和安排还不够严谨,往往随心所欲地将相关素材一股脑儿放进画面中,没有经过精心整理和策划过的画面显得杂乱无章且没有主次,吸引不了观众的眼球。所以训练学生设计画面尤为重要,在构思时让学生想一想,哪些地方应画主要的内容,画面调整阶段可增加一些元素也可删除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反复推敲、比较。初中生的画面设计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一些学生把整个画面画得很满,没有透气的地方;第二,作画不够大胆,所画的物体既小又少,画面空荡荡,这两种情况都应该克服。

在辅导的时候我经常让学生欣赏名家水彩画,如威廉・透纳,引导学生观察其作品的构图,并用几何图形来概括总结:有S形构图、梯形构图、三角形构图。如指导学生创作《归》,学生在画面的远景画了芦苇,中景偏右画了在桥上背着竹篓的小女孩,近景描绘了桥下的水草和石头。整个画面的左边特别空,有点重心不稳的感觉,我引导学生可以在左边添加些动物,如狗、羊、鸟等。最后根据画面学生添加了两只羊,有了高低错落、近远的叠加,画面一下子就饱满起来,也增加了几分灵动的气息。

(3)巧用材料,抓住瞬间

水彩画写生与创作中常使用一些小技法,以增强水彩的表现力。基本上有如下几种:印的效果、泼洒的效果、加盐的效果、涂蜡的效果、撒颜料的效果、刮的效果。常用到的物品有:纸巾、食盐、海绵、棉签,这些工具与水彩颜料结合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初中生的水彩画学习过程中也适合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内容,首先趣味性的技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可以在创作的过程中“玩一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趣味性的技法可以增加画面效果,有时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平时的水彩画训练中我会给学生“玩”的时间,提供一些工具给他们,也允许他们自带工具。学生就用树叶、塑料尺压印出特殊的肌理,我鼓励他们把这些实验的结果保存起来,有机会就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在一次辅导学生创作《家乡》时,学生表现雨雾朦胧的天空总是达不到要求,留白的技巧还不能熟练地运用,有时能成功,有时就发挥失常。我提醒学生可以用几种工具和技法相结合,试试看用撒盐和纸巾两种材料。先用盐洒出雨点的效果,再用纸巾修改和整理,这样效果就稳定多了。在竞赛过程中稳定很重要,一些效果好的尝试如果没有熟练掌握,我建议换方法。因为水彩画中水的渗化作用和流动的性质,以及随机变化的笔

触,让创作过程多了一些不可确定因素,而用简单易做的方法能增强学生比赛时的自信心。

三、实践成效

在水彩画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策略,不仅适应我校学生的特点,而且也逐渐形成了我校的艺术特色。

1.更新观念,激发兴趣

通过三位一体教学策略的实施,学生学习美术的观念开始转变,不再觉得美术课是随便玩玩的课程,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美术追求。一幅幅学生水彩画作品就是对世界认知的一种表达,是一次次与内心的对话、一次次心灵与艺术的碰撞。在学习水彩画的过程中学生不再对作业敷衍了事,而是主动地尝试、体验,纵然过程中有失败,但我再也没看到无所谓、毫不在意的脸庞。每次到了下课时间学生还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开美术教室,因为他们期待一副成功的作品由自己的笔尖洋溢开来,他们享受优秀作品被选拔参加比赛时的成就感。美术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意志力的考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探索、开拓、坚持、团结的力量。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学生的水彩画多次获得省、市、区级的各项比赛的大奖,也使得我校成为区农村学校中的艺术强校。

2.立足课内,延伸课外

美术课堂必须丰富多彩,这种丰富多彩不仅需要教师把课上得生动形象,还需要我们能够让课堂充实,有真材实料。因为美术课的多样化,又因为美术课的与时俱进,促使美术课堂不能停留在课内,而是要求我们扩充知识,扩充思维,向课外蔓延。延伸不仅仅是一种要求、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为了形成一种课堂艺术。延伸要具备实用性,是对课内知识的巩固;延伸要具备广泛性,是对学生知识的扩充;延伸要具备深刻性,让学生产生感情或引发思考。程颐说过:“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课内外的结合,能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课标中也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三位一体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给予学生更多展示才艺的机会。

3.提升业务,提高质量

三位一体的教学策略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范围,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开展水彩画教学的这些年,在我的带动下,学校的三位专职教师均投入到对初中水彩画教学的研究中,更新了教育观念,促进了教学方法的转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向专业内涵发展。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三位教师还是组成了水彩画工作室,在繁重的教学压力下坚持水彩画练习、互相学习切磋,形成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位老师多次获得区级以上荣誉,作品多次被邀请参加省、市级画展,先后被评为区级先进,教学论文多次获得区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

四、实践反思

1.充分的课前准备能够保证良好的课堂进展效果

(1)教师提前和学生沟通下一节课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做好准备,课堂效果比较明显;(2)让学生自觉提前准备好课堂所需工具材料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

2.面批作品时以教师引导为主

(1)针对学生能力分层次面批作业,生成个性化作业;(2)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引导。

3.竞赛辅导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创作讨论时间充分,能取得超值的效果;(2)避免学生讨论时趁机自由玩耍,显得散乱而达不到效果。

以上是我在水彩画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和思考。作为农村一线教师,我们要善于为学生创设美术学习条件,创设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有与内心对话的机会,挖掘自己的潜力,展现自己。把遥远的艺术向往变成触之可及的有形作品,真正享受美术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