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标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3:41

家长会标语篇1

1、创设优良家庭环境,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学习。

2、信心是力量的源泉,坚持是成功的保证。

3、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4、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

5、用同样的心教育每一个人。

6、让我们架起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7、今天走进三中校园桃李芬芳,明天踏上社会成为国家栋梁。

8、理解、支持、信任、高效、优质、高分。

9、突出特色、注重创新、加快发展。

10、让我们架起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11、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12、知识是永恒的追求。

13、欢迎您的到来,期盼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合作,希望您的指点。

14、家校联盟共建和谐社会,师生同心争创文明校园。

15、用关爱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用进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用勤奋练就报效祖国的本领。

16、关心孩子的成才过程比关心孩子的结果更重要。

17、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18、播种生活,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19、尊重、沟通、共勉。

20、关心孩子的每一天,关注孩子的每一个变化。

21、目标是动力,关爱是基石,让家校筑起孩子的成功之路。

22、插上理想的翅膀,扬起青春的风帆。

23、成功,我们共同创造。()

24、家校共携手,构建和谐校园;学校新整合,谱写教育新篇章。

25、同心协力,共铸孩子美好的明天!

26、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

27、孩子的成长是你我共同的心愿!

28、给孩子温暖,给孩子希望,给孩子力量。

29、为了孩子的明天,我们应该谈谈。

30、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时代。

31、接收生活挑战,培养全面素质。

32、家校携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33、欢迎家长来视察工作。

34、欢迎您的到来,期朌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合作,希望您的指点。

35、多一分关爱,多一分成绩,多一点希望,多一些欢乐。

36、共同托起我们的希望。

37、弱者失机遇,强者抓机遇,智者抢机遇。

家长会标语篇2

关键词:语言障碍儿童家庭早期发现方法家庭早期干预策略

语言障碍是指人在听、说、读、写或做手势诸方面任何一种系统性的缺陷。这种缺陷导致个体所表现出的语言能力与其年龄不相称,较其生理年龄的发展要迟缓,往往在词汇、语句、语法的理解和运用等方面存在明显错误,影响他们与同伴的交流。据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27万儿童存在语言表达和理解障碍,语言障碍不仅影响儿童认知的发展,而且影响儿童情绪、个性及人际关系的发展,甚至会导致儿童心理异常。如果儿童的语言障碍能得到及早的发现,并进行有效的矫治与干预,儿童的语言将得到最佳的发展,否则会导致儿童学业不良或社会适应问题,给儿童的发展带来终身遗憾。

一、语言障碍儿童的家庭早期发现方法

1.发展性观察。语言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儿童语言发展规律表现有一定的年龄特征。一般来说,七个月的孩子开始进入咿呀学语阶段,在这一时期所发的声音开始具有意识性,一些咿呀语甚至类似成人语言中所使用的音节重复,如类似“爸爸”、“妈妈”的发音。儿童在一周岁左右开始说第一个词,一岁半左右儿童的词汇量达到70个,开始说出电报句[1],如儿童口渴时通常会说:“妈妈水。”(意思是儿童想让妈妈倒水。)到两岁时儿童的词汇量增加到270个,能够表达6―10个字的语句[2]。3岁时词汇量达到950个,开始尝试表达11―15个字的句子,而且开始说复杂的连动句[3]。通过为儿童做成长记录或日常观察,家长可以了解到儿童语言发展是否符合规律,如果儿童的语言发展明显滞后于同龄儿童发展水平,则可能发展为语言障碍。

2.生活中观察。儿童的语言障碍一方面可能是单纯性的语言障碍,即儿童其他方面正常,只有语言发展出现异常,也可能是由智力、视力、听力等方面障碍所引起的伴随性语言障碍。伴随性语言障碍在矫治时较为困难,通常发现越早,治愈的可能性越大。家长可通过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判断儿童是否存在视力、听力问题。如,根据条件反射实验法观察新生儿对响动的反应:在婴儿每次哺乳前给予钟声,经3―4星期即能建立听觉与哺乳的条件反射,以后只听钟声,如见婴儿的口唇有吸吮动作,表示有听力,如无吸吮动作,则可能存在听力问题[4];判断儿童是否存在视力问题,对于9―10个月婴儿,家长可利用婴儿喜爱的玩具引起他们的注意,并观察儿童能否搜寻物体。如果儿童在上述的测验中不能作出有效的回应,家长需带儿童到医院做常规检查,以免因延误造成更大的康复困难。

3.活动中观察。家长可通过日常活动观察儿童是否存在语言理解或表达障碍。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提问题的方式,观察儿童能否理解故事情节,从而把握儿童的语言理解水平。此外,如果儿童语言表达多重复,语速过快或过慢,声音过大或过小,过度嘶哑、总是带鼻音等,家长应引起注意。

二、语言障碍儿童的家庭早期干预策略

家庭干预是儿童语言障碍康复的保证。与其他方法相比,家庭干预能为儿童提供最多的语言运用机会,可根据儿童语言康复情况灵活调整干预目标。此外,家庭干预的语言目标具有生活化特征,儿童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即训练即运用,从而避免儿童产生语用问题。

1.示范法。示范法是一种简单且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它根据班杜拉的模仿学习理论,要求家长为儿童提供正确的语言范式,儿童通过模仿纠正语音错误。这种方法使用范围广泛,可以是茶余饭后,或者是睡觉前半小时,周围环境不太嘈杂即可。运用示范法的首要任务是确立儿童语言干预目标。一个儿童可能存在多种发音缺陷,目标选择过多往往会导致家长在干预过程中把握不住重点,增加儿童训练困难,容易使儿童产生畏难情绪。家长应根据儿童语音问题的特点,确立一个针对性的目标。当目标确立后,家长要帮助儿童认识正确语音的明显特征,示范目标音和儿童错误语音,通过辨口型、听差异、感觉声带振动让儿童比较两者间的不同。家长和儿童可通过“平行说话”训练新语音,即家长示范一句,儿童重复模仿一句[5]。家长也可以结合趣味性游戏,如家长和孩子玩“跟我学”游戏,规定在一段时间内,家长说完每一句话或每一个字词后,儿童都要正确模仿,不许添字或丢字,出现不一致时,家长可以刮刮儿童的鼻子。在干预过程中,由于语言障碍的原因,儿童难免经常出现错误,家长的焦虑和过分纠正会使儿童丧失信心,感到自己无能。干预本身在于增强儿童表达的信心,对于儿童的进步,家长赞许的眼神或鼓励的话语,不仅有利于儿童对新语音的塑造,而且会大大激发儿童对语言进行练习的强烈愿望。

2.交流法。当儿童存在理解和表达问题时,家长应加强与儿童的日常交流。对于年龄较小或不擅表达的儿童,家长应通过讲故事对儿童进行语言刺激,培养儿童对语言的理解和对词汇的掌握。讲故事不是简单地复述故事,家长要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讲给儿童听,语言风格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引起儿童对言语的注意,有助于儿童将外部语言吸收内化。此外,家长要善于向儿童发问,激发儿童的主动思考和表达的动机。当情节引人入胜或是儿童听得入神时,家长可以给儿童提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儿童观点少或者表达不清,家长需加强引导,切莫操之过急或对儿童感到不满意,以免儿童产生焦虑或者胆怯心理。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来说,家长可以通过茶余饭后的散步和睡前的谈话等形式多与儿童沟通,家长要尽量营造一个轻松的气氛,注意倾听,少评价,不批评;打开儿童心扉,激发儿童沟通愿望,探查他内心深处是否因语言障碍而产生负面心理,并使儿童坚信如果坚持练习,语言问题应该解决并且可以解决,由此可确保儿童心理健康地发展。

3.游戏法。与其他方法不同,游戏法在干预时可使儿童更有动力,它也是儿童最易接受的形式。游戏法强调儿童参与的主体性,形式灵活多样。对于语言障碍儿童来说,游戏的目的不仅在于愉悦本身,而且在于通过游戏达到语言干预的目标,因此,家长应选择有语言参与的游戏,如假扮游戏、拍手唱儿歌、成语接龙、猜谜语、绕口令等。对于音量过大或过小、语速控制不好的儿童,家长可设计不同角色参与的假扮游戏,为儿童创设多种语境,使儿童根据不同的角色,模仿不同言语。如,要求儿童扮演老爷爷时,则尽量使声音变得厚重;扮演机器人时,声音机械呆板,等等。通过游戏,儿童会主动观察周围人物语言特点,加强对言语的模仿,形成正确的语音、语法和语句语速、语调等,进而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使用不同的语言。

目前,我国相关的语言康复训练机构少,缺乏专门的语言治疗师,家庭干预是儿童语言康复经济而有效的途径,家长应掌握科学的发现方法和有效的干预策略,以确保儿童的语言得到最佳发展。

参考文献:

[1][2][3]昝飞,马红英.言语语言病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5-83.

家长会标语篇3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凸显利用家长资源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生活化,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体验生活,磨砺人生。

1.语文教学生活化要求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这需要家长的支持

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在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一个班有四十多位学生,每位学生家长的总数,如果把爷爷奶奶也算进去,就超百位了,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职业不同,经历不同,其人生体验,学识与智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就是丰富多元的。如果将家长的这些“智慧”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富有情趣、更接近生活。我们可以请家长走上讲台,或者参与课堂教学讨论,或者请家长提供教学素材,让他们参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学生面对面地对话、交流,通过智慧的互相碰撞、情感的互相引发,心灵的互相交融,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劲的学习动力。

2.语文教学生活化要求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这需要家长的参与

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要延伸到课外,构建学习的大课堂,将语文教学活动植根于丰富的现实生活背景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作为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这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家庭环境较之学校环境更为轻松,无论是家长自身的活动,诸如干家务,与朋友交流,学习、工作之余其他的安排,还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共同活动,如餐桌间交流、散步谈心、周末郊游、作业辅导、走亲戚、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参加其他社会活动,家长都在有意或无意地施行教育,孩子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生活、接受教育。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孩子通过看、听、模仿,不知不觉中学着语文、用着语文。

3.语文教学生活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需要家长的配合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生命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化发展、个性化发展,这也是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本质要求。而人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整合体,生命有各个方面的需求,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价值的、信仰的等等。家庭是除学校以外学生的另一个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按照“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内容更为宽泛,情感更为丰富,针对性更强。有些在学校难以受到的教育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来补充,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的补充和延伸。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时说:“学校教育应当领导家庭教育,但决不能少了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这是学校教育的最有益的补充。”

二、制约学校开发利用家长资源促进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因素

语文教学生活化,需要家长以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决策者的角色走进学校教育。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方面的原因,在一些地方家长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隔阂与断层,限制和阻碍了学校开发利用家长资源促进语文教学生活化。

1.传统教育因素。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长甚至部分教师都会将语文教学看成仅是教师的事,是学校的事。家长普遍缺乏主动参与学校语文教育的意识,只是一味地扮演着“问题家长”的角色,即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在校方的要求下,家长被动地参与、支持学校对孩子的管教,而自身则游离于孩子的课程教学、学校教育之外。

2.家长自身的因素。尽管苏南地区学生家长的知识层次都比较高,但是受传统教育及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片面理解,语文教学就是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写好作文,重点是应付考试,考出高分,升个好学校;二是对语文教学手段的片面理解,很少有家长理解“教育即生活,生活也是教育”的概念,不理解与孩子沟通、相处也是小孩学习的过程,所以家长很少会主动参与支持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会通过家庭生活对孩子施行语文教育。

3.学校方面的因素。我国长期单一封闭的教育教学体制,严重地阻碍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师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解还没有完全到位,对家长的能力水平以及对家长参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也估计不足,固执地认为家长无论是受教育程度,还是教育理论修养都比较低,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参与学校的各类教学。因此无心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歧视家长介入语文教学。

三、利用家长资源促进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通过上面的分析,要解决当前语文教学生活化与家长资源利用的隔阂问题,在提高语文教师教育素养的同时,重点是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教育素养,增强其教育意识,通过各种宣讲和语文实践活动,让家长理解语文教学生活化以及家长参与的重要性,让家长懂得不仅自己应该支持、参与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过程,而且有能力、有水平参与好,促进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正常开展。

1.开展各类宣教活动,培育家长参与语文教学的意识

家长对教育理论的掌握情况,对学校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影响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唤醒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主体意识,提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能力。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一个崭新的概念,特别是应试教育还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让家长理解这一名词,并主动积极地参与语文教学,难度是比较大的。学校应该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家长教育,进行深入而广泛地培训。创办家长学校或家长咨询委员会,不断推广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专家给家长讲解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相关理论;召开家长座谈会,请有经验的家长座谈指导孩子语文学习的经验;购买相关书籍,印发相关资料,组织家长学习;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家校联系本、网络BBS等直接与家长沟通联系;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直接让家长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宣讲和实践,让家长明白:第一,语文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它可以将课文学习、语文训练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教会做人、教会生存有机统一起来;第二,家长参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家长的参与更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

2.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家长参与语文教学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任何理论的宣讲都必须基于实践的证明,才会有说服力,尤其是对教育理论比较缺乏的家长而言。通过上面的宣讲,家长还是不放心,最担心三个问题:一是语文教学生活化会不会减少孩子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时间,会不会影响考试?二是家长参与语文教学真有那么重要吗?三是家长有能力参与吗?

针对第一个问题,语文老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介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容,拓展了学习的领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将有益于学生语文的学习。可以通过很多案例,向家长介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促进语文学习的事实。不过,家长最关心的还是考试。尽管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学生离高考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家长不这么考虑。为此,我们曾在一次家长座谈会提及“语文高考与生活”,介绍了近几年来高考作文的出题动向,作文命题愈来愈贴近社会生活了。如2008年江苏省的“好奇心”、安徽省的“带着感动出发”、辽宁省的“交通灯的故事”等等,都体现了“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这样一个原则,学生必须要更关心生活,让语文课回归到最本质的家园――生活。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举行了一次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花一周的时间,每天回去跟父母学做一样家常菜,写成日记,然后在家长会上展示。看到孩子们的日记,家长可兴奋啦!“如何烧好鲫鱼豆腐汤”、“青椒土豆丝切法技巧”、“如何掌握烧红烧肉的火候”、“怎样保证西红柿炒鸡蛋的营养”等等,孩子们不仅将烧菜的全过程写得详尽细致,而且还从某一个角度展开,突出重点。家长们看后啧啧称赞,没有想到平时简单的家务活,会在孩子的日记中那样惟妙惟肖。家长会结束前,我趁热打铁,总结了这次活动的意义,并告诉他们,这就是家长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效果,生活就是学习。

针对第三个问题,语文老师应该根据家长资源的不同情况,因人而用,适时鼓励。我们曾围绕国标本小学语文十一册第一单元练习中的口语交际,邀请家长观摩一堂语文课“土家族介绍”。课前,我们先让学生搜集土家族资料。班上有一名学生的父母亲是土家族。课上我们请来了该生的母亲,向大家介绍土家族的衣食住行等风俗习惯,“吃的是糯米粑粑、穿的是对襟短衫、唱的是山歌、住的是吊脚楼……”虽然她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但学生的兴趣特别浓,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土家族这个名称,土家族的文化,土家族人的形象及神秘深深地留在记忆之中。

3.完善各类机制,调动家长参与语文教学的积极性

家长资源的开发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家长要能有效地参与学校教育,社区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必不可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有利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政策措施,为家长有效地参与学校教育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建立与课程改革和家长资源开发实施相适应的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将学校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的绩效纳入评价之中,把开发利用家长资源的情况和表现作为学校和老师争先创优的参考指标之一,其中,家长参与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必不可少,调动家长参与学校语文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家长会标语篇4

关键字: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有效性策略;转变家长教育理念;方法指导;优化作业布置;多渠道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233-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并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量累计不少于145万字”。由此可见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求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我们该如何达成这项教学目标呢?陪着孩子们从一年级成长到六年级,经过六年的探究,我对培养我们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逐步整理出了一套还较粗浅但比较有效的策略。

一、从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出发,让新课标的阅读目标走进家长

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绝大多数是初中学历,还有的家长不识字,不会说普通话。这些家长的教育理念相对比较落后,特别在意孩子的考试成绩,且觉得孩子只要学会语文课本里的内容就可以了,且认为孩子看语文书之外的书就是学习不专心的表现。在教完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童年”为专题的课文后,我布置学生也写一写自己的童年往事。其中就有两个学生写自己放学后在家门口看“闲书”被下班回家的妈妈调查,发现不是语文书而被骂的事情,其中一个还为了避嫌包上书皮的。前段时间,我家访时有个家长也向我告状,说自己的孩子经常看“闲书”。其实这些孩子看的书都是从教室读书角或学校图书室借的,都是适宜他们年龄段看的书。我就笑着对她说,如果她孩子没经常看这些书,孩子的语文就不会总考优,作文也不会经常获奖了。于是,我对该家长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引导,告诉她应该鼓励孩子多看有益的课外书而不是制止。当然,这些例子不是个别现象,还有许多农村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认识存在误区。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落实课外阅读目标,就要先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不过,这个问题是最容易解决的。教师可以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机会,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引导,若能出示《语文课程标准》,把低、中、高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要求让家长明确将更有效。学校还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单的形式,与家长分享新的教育理念。不过,后面这一方法对于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差的家长来说就没有效果了。

二、从低段的听故事开始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的培养越早开始越好。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从听故事开始。每天抽3~5分钟时间读一个动听的童话故事给学生听,让他们从听故事中获得快乐,为自发阅读打下基础。两个星期后,孩子们已经迷恋上这些动听的故事了,此时非常盼望能再听下去。这时老师可以指导个别基础好的学生来读给大家听,并鼓励孩子们自己去阅读带拼音的读本。但是,此时老师一定要为孩子们准备好多本拼音读物供选择,不然刚刚发芽的阅读兴趣将会枯死。

三、教师自己要热爱阅读,做好榜样

当代著名教育家启功先生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其个人的行为习惯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范。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经常与学生分享他的阅读篇目,给学生讲阅读中看到的感人故事或把自己的读后体会读给学生听,读好文章给学生听,那么他就会给学生留下“老师喜欢读书”的印象。而小学生具有崇拜老师,模仿老师行为习惯的心理特性,因而“老师喜欢读书”这个印象会指引着学生去模仿老师,多看课外书,他们还会争取与老师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这种耳濡目染的熏陶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最佳方药,学生习得后,阅读行为的保持具有稳定性与持续性。

四、阅读兴趣的培养离不开阅读方法的指导

有效的阅读离不开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上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让学生明白要有目的地去读。如,文章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请把它们抄到摘记本里;哪些句子写得美,也把它们抄到摘记本里;什么地方最感人或读后想说什么,写下来或与同学交流交流等。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除了引导学生多读书外,还要“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而结合适当阅读方法的课外阅读,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课外阅读变得有意义,兴趣自然而生。

五、多举办读书交流活动

语文老师可以自己组织学生举办一些读书交流活动,如讲名人故事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等;还可以结合中队课以及学校少先队活动举办一些阅读活动,如举办一次“我读书,我快乐”的主题中队活动等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鼓励学生多渠道的阅读

农村学生家里的藏书少,也不会经常去买书。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渠道获取图书。向邻居或亲戚借,向学校图书室借,这些都是不错的图书获得渠道。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适合相应年龄段阅读的书目,让有条件的学生一人买其中一本。有些家长没空带孩子去买的,我就回家后淘宝上给学生买,方便又便宜。大家买回来的书通过班级图书角相互借阅着看,书本更新快,阅读兴趣也随之增长。上学期,我又发现了一个让学生阅读情绪高涨的妙招——向大型综合图书馆借书阅读。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距离我们学校大约20公里,学生可以乘坐公交到达,办理借书证后一人每次可以免费借阅5本。第一次,我让他们由家长带领去,后来他们就自己几人约好一起去了,因为已是六年级学生,家长也较放心。有点孩子还让家长也办了借书证,为给自己一次能借10本。从此,我就不担心孩子们没书可以读了。当然,老师要对他们所借书籍的类型进行适当的指导。

七、鼓励学生多媒介的阅读

家长会标语篇5

我们在家庭教育上有一个宝典:教育无痕,对于英语学习来说,当你把孩子引上了学习英语的道路上时,接下来就是分享与参与。不会英语的家长可以让孩子教给你,而不是你逼他去学。英语学习方法和习惯不当英语是一门语言,学习英语四个方面:听说读写。不少中学生的家长因为担心孩子要考高中,重点大学。所以无形中对孩子的读写要求较高,让孩子平时大量做题,抄单词,忽视孩子的听说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家长平时不太在意听说能力的输入和输出,在考前强化孩子做题,这样孩子也能考个70~80分,把英语学习纯当成了考前应付,基础知识不扎实,进入初中学习很快就会落下来。

家长应以正确的认识方式对待英语学习从现行的初中教材来看,如果孩子在小学没有学习过英语,或者视英语为敌人,那这些孩子进入初中绝大部分要成为学困生,三年级以前的英语是纯无意识的,孩子也是为了好玩,再说,一二年级学习拼音,孩子这个时候学习英语字母很容易和汉语拼音混淆,所以这个时候孩子的英语大多是了解一些单词。进入三年级以后,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拼音,这个时候学起英语来要轻松多了。孩子初学英语家长切忌一门心思让孩子达到什么程度,考多少级,如果家长急功近利,受伤害的最后还是自己。说到底,英语只是一门语言,语言习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然学习语言有天赋的除外。

以英语为媒介,以游戏为内容,让孩子不自觉地置身在用英语的环境中。懂英语的家长可以和孩子玩猜猜看游戏,给孩子放英语卡通片、听英语歌曲、陪孩子一起读英语卡通书。不懂英语的家长,要给孩子选一些优秀的带有故事情节的英语磁带歌碟,因为小学生英语重在听说,让孩子感受真正的地道的英语,培养英语良好的英语语感和用英语去思维的习惯。至于掌握多少单词和语法是时间的问题。同时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报英语班时一定要多打听,多交流。让孩子对英语感兴趣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让孩子有成就感,学了英语就是不一样,能解决实际问题。家长要多给孩子提供说英语的机会,尽量让孩子说出孩子的玩具kitty,superman的英语名字;对于中学生,家里的洗发水、衣服、卖场商品,店铺等英文的标志交给孩子翻译就好了,从而增大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1)家庭软硬环境英语学习纵然是以听说为主,但是在中国现行的情况下,缺乏语言环境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家长有意识地对家庭环境布置英语化,视听内容英语化,让孩子跟着说。要想学好英语,要想让别人听不出来英语是你的第二语言,一定要喜欢模仿。爱学习的家长闲暇时不妨和孩子一起学习英语、懂英语的家长不妨平时也和孩子多说英语。初高中生,给孩子准备一本英语词典、语法书也都是必要的,让孩子有问题自己想办法去解决。(2)学习方法英语学习方法最根本的就是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如果四项有一项能每日坚持下去都是了不起的。初中七年级家长要尽量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习音标,学好音标对单词记忆和发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上《海伦傻瓜音标》很不错,家长可在网上点击下载,同时家长也要坚持每天对孩子进行英语单词的听写和课文诵读。英语学习做到即使不会说,也要会念。听说读都好了,写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来也会吟。”小学生可用英语字贴练习书写,书写好也是中高考必要的技能。(3)坚持其实,许多学生在有了兴趣之后,都要经历一个长期单调的操练过程,家长这个时候既不能放松,也不能逼得小孩叫累。适时给孩子以物质、精神奖励,帮助孩子成功渡过这个化蛹成蝶期,以后你就会很轻松。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坚持每天睡前听10分钟磁带,每天听写10个单词。中学生坚持每天听20分钟磁带,每天听写20个单词。

作者:陆守红

家长会标语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学生评价多元化

《英语课程标准》没有把“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教学目的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而是强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把这些有关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摆在英语课程的首要位置,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体现了以人为本和终身教育的思想。“一纸定优劣,一试定等级”的评价方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对学生评价进行多元化的尝试。

一、评价目的多元化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测试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小学生的传统评价往往只是单一地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看学生能认多少词汇,记住了多少单词、句子,能背多少英语对话。只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行为及学习习惯等方面。学生评价的目的应从过去的重甄别和选拔转向多元化。

(一)通过评价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通过评价学生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确定新的教育教学措施,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取得双赢的效果。对于学生而言,评价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扬长补短,长善救失,要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特殊的发展领域;在坚持育目标的前提下,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宜的充分发展。同时要通过评价进行“诊断”。教学是一种改变教育者的过程。每一个教学目标、教学方案都应导致学生的某些变化。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系统到收集证据以确定受教育者实际的发展情况,做出精细分析并使教师依据这些分析“对没有命中的目标再射箭”;有效到防止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缺陷积累。学生则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积极地自我调节和改进,以保证教育目标的圆满实现。此外,还可以促进课程、教材、教学条件和教师管理等各种教育因素的改进。

(二)依托评价进行研究

教学中对学生评价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教育进行实践研究、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的过程。本次课改是“理念先行,实践后至”的一次课改,是自上而下的,是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的。教师观念更新的快慢和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优劣,会产生不少的问题和困惑。教师依托评价进行研究,提升理念,加强实践,使理念具有可操作性。

(三)通过评价进行选择和甄别

小学阶段主要通过学生评价发展学生的特长,按他们的特长组建兴趣小组,促使学生能往“全面+特长”的方面发展,参加更高一级的竞赛活动。还可以通过评价发现向某一方面发展的学生,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运用一些教学策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

二、评价标准多元化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评价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评价标准多元化正迎合了这一要求。

(一)知识目标的评价

学生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总会因为智力、主观努力、学习习惯、家庭熏陶等各方面的原因慢慢产生差距。时间越长,差距越大。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上的优等生是遥不可及的童话。然而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各自能力水平上的优等生。知识目标分层评价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捷径之一。

在实际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按能力水平分成几个等次,然后根据不同的目标标准与要求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水平自主选择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层次,而非教师主观断定)。

1.以课文学习为例:a等生要求学完课文后能背诵对话并根据要求自编对话;B等生学完课文后能背诵对话并自编简单对话;C等生要求熟读课文即可。

2.以口语测试为例:

口语考试以与课堂活动类似的形式进行:聊一聊(日常口语)、谈一谈(看图回答问题)、说一说(看图说话)、读一读(课文)、唱一唱。以五年级上册内容口语考卷为例:

由于我市每位英语教师一般教5至6个自然班级的英语,所以口语考试如果单靠教师一人肯定无法落实。实际中,教师可以参考以下方式进行:

考前将口语考卷每人一份发至学生手上。让学生准备一个星期后开始统一考试。在这一个星期中,第一批在教师这里通过考试的学生为考官。选出后的考官将在试卷发出后的一星期组成考官团。由学校统一时间对其他学生的口语进行测评。统一测评后肯定有一些学生不及格,有很多学生不是满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给这些学生补考的机会。补考的学生到每个班级中教师指定的学生(考官团成员)处进行考试,补考次数不定,以各自考出的最高成绩为本次的口语考试成绩。

这个考查方法一出,就得到了很多学生的赞同,没有考到满分的学生在一次次的努力下考到了满分。基础不好的学生也是不停地问,不停地考,最终考到了自己满意的成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变“要我考”为“我要考”。

(二)情感态度的评价

1.学生课堂上的态度:学生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以及学生对话表演、小组讨论、排演英语小品等活动中观察了解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和合作学习情况。

2.学生课后对学习的态度:主要是对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平时是专门用英语练习本做家庭作业的。作业完成后要求家长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评价,并记录在练习本上。录音是否听过?作业完成是否及时、自觉、认真?想对孩子说什么?想对教师说什么?教师每天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依据家长的评价及作业质量进行批改、评价。

3.学生作为学习者的态度:学生对英语学习是否感兴趣?是否有信心?如果学生认为自己善于学习,他会更倾向于参与学习。

三、评价形式多元化

教育部颁发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到:“小学英语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学生评价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体态语言的评价

一个高高竖起的大拇指,一个成功的手势,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赞许的轻抚……都是无声的评价。这类评价及时、准确、省时,短时间内被评价到的对象多,也不会干扰别人、破坏创建起来的课堂气氛。用在发言的高峰期,如抢答、竞赛、回答问题等活动中尤其有效。

(二)符号语言评价

符号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有教师常用√

等符号表示;有的涂学生喜欢的颜色;有的添加学生喜欢的水果……还有的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如学习课文“animals”时可以奖励学生喜欢的小动物。这类评价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形式活泼,有很强的激励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竞争心理,调控课堂气氛,非常受学生欢迎。

(三)口头语言评价

口头语评价是教师常用的形式。如果教师能够做到正确得体,机智巧妙,独特创新,就能让学生以更强的自信心投入学习。

(四)书面语言评价

教师在作业本上留下的符号、文字,教师设计的考察卷、《成长记录册》及成绩单上的评语都属于此类。书面语评价应以谈心的方式、激励性的语言、描述性的语句,真诚地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让学生觉得学得有兴趣,学得有希望,学得有进步。

四、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以测试和非测试的方式以及个人与小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一)学生自评

也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在这节课中所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完成教师分配任务的情况,给自己一个评价。比如:在上好新课后,分为三组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这些过程中,自己是否认真听课了;是否已经掌握了新授内容;是否积极参与到这个任务中;是否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是否与小组同学积极配合了;是否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等等,如实给自己作出评价。

(二)小组互评

以小组为单位,让几个小组的同学根据其他小组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同学间的互相配合情况、小组间的互相帮助情况及完成任务的情况作出评价。每个小组所得的评价也是该小组中每个学生所得的评价。

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英语课堂中极为普遍。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上进心。

(三)教师评价

教师参与学生的自评和小组评价,根据学生平时所参与的课堂活动、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及学习效果等评价学生。教师除给予学生登记评价外,还应适当加上激励性评语或希望等,鼓励学生奋发向上。如果课堂中由于时间的原因不能完成,可以在课堂中先总结评价小组情况和表扬表现比较突出的个别学生。课下再结合两张表格去评价学生。并在下堂课开始时,给学生一个教师总评回馈表。

(四)家长评价

在教学中,发挥家长评价的作用,能有效促进教与学。家长评价在孩子的学习质量评价中发挥着无可代替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们又是怎么去做的呢?除已被广泛推广的成长记录袋引入家长评价外,教师们还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做法:

1.定期布置与家长合作的任务。如互演课本剧,或者分角色练习英语对话。家长对学生的表现给出评价。此评价在下次课前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依据结果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奖励。

2.填写“学习情况记录表”。定期分发表格,定期收回。项目包括“跟读、自读、与其他人练习说话”等。请家长监督孩子们的学习过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3.与家长见面。定期约见家长,一学期至少三到四次。倾听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作出的评价。好与坏,优与劣,每字每句对学生不仅是鼓励或批评,更多的是殷切的期望,鞭策着孩子们朝更高的方向努力。

学生评价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小学英语学生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实行多元的评价方式时,教师若能注意将评价进行到底,为学生建立一份学习档案,将学生的学习、成长进行记录,同时通过家长参与评价,调动家长资源,进一步协调家庭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学生的学习将会出现另一片更广阔的天空。教师必须慎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要在春风化雨的评价中,诱发学生内省;要让学生在评价中既体会到教师的殷切期望和信任,也看到希望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w.Jamespopham.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马丁・韦德尔.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蔡亚波.多元评价[J].江苏英语周报小学教师版,2007,(8).

家长会标语篇7

关键词: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交际情境;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71-02

浙江省教育厅规定每位在职教师5年内必须完成36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本人作为一名高校研究语文教学法的教师,也有幸承担了大量的、各个层次的一线教师培训任务。在和一线教师的讨论交流中,我发现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10年了、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稿)也已颁布,许多教师也正努力试图把自己对课标的理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但真正的课堂教学还是存在着对课标"小学口语交际"部分关键概念理解不清以致在教学中走样的现象。本文以三个同课异构的教学片段为例,借此阐述对课标"小学口语交际"关键概念的认识及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的一些看法。

1.小学二下口语交际《秋游怎样组织》教学片断

"秋游怎样组织"教学设计(片断1)

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天高云淡,大雁南飞,枫叶似火,硕果累累,在这美丽的季节里,老师相信大家肯定想到秋天的原野去游玩一番,那么,秋游该怎么组织呢?

设计者称这是用语言来创设情境。接着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内就秋游如何组织谈自己的看法,组内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质疑。然后小组推荐代表面向全班发言,及时组织评价。

"秋游怎样组织"教学设计(片断2)

情境一:

(1)当你回家说起秋游而家长表示反对时,你将怎样用自己的秋游计划来说服家长?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喜欢扮家长的为一组,想好劝阻学生去秋游的种种理由。喜欢扮演孩子的为一组,想好如何用所作的秋游计划说服家长。

(2)学生在小组内扮演各自的角色,进行对话沟通。

(3)选择一两个小组汇报表演,及时组织评价。

"秋游怎样组织"教学设计(片断3)

导入:秋天是美丽的,我们在课文中感受了秋天的美丽,这周六我们班级组织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秋天的美丽。老师这里有两个地方一直敲定不下来,想听听我们同学的看法,一个是学校附近的五磊寺爬山,一个是学校附近的上林湖观湖玩水。

接着教师将学生分成两大组,去五磊寺一组、去上林湖一组,小组交流讨论,让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内就自己喜欢去的地方陈述理由,组内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质疑。然后小组推荐代表面向全班发言,两大组学生可以互相提问或质疑,及时组织评价。

2.三则同课异构的启示

启示1: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怎么落实?

关于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课标里有明确的阐述"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2000年语文教学大纲、2001年语文课标试验稿和2011年语文课标正式稿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预示着单向地听说表达的结束,口语交际教学更强调"双向性""互动性""交际性"。听话说话能力是口语交际的基础,但口语交际还包括交际技巧、交际修养、交际心理等因素。由此我们分析,片断1的教学结果可能会出现"学生一人上台讲话,其他学生倾听"、最后全班总结出几条秋游要点的现象,教学目标还是陷入了传统的"单向的听话说话"。而片断2、片断3的教学设计中具有"双向互动性"特点,片断2是学生和家长间的互动,片断3是"选择五磊寺的学生"与"选择上林湖的学生"的互动,口语交际的目标应在双向互动中落实。

启示2:小学口语交际的交际情境怎么设置?

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具体的交际情境"怎么理解?"具体的交际情境"必须是真实生活情境的反映,教学是源于生活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教学"而交际。为"教学"而交际的口语教学因为师生都明白是为了完成某种教学任务,口语交际的言词、态度的真实性等大打折扣;而源于生活需要的口语交际因为逼真的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课堂教学真实而自然,真实自然的课堂氛围是完成一切教学任务和塑造学生真诚人格的前提。由此我们分析三则同课异构,片段1的教学必须在周末秋游中兑现,片段3的教学结果就是周末班级秋游的地点。而片段2的教学设计创设了学生间双向互动的情境,但我们仔细分析,发现这种交际情境的创设经不起推敲。《秋游怎样组织》是二年级的口语交际内容,刚入学一年的小学生让他们自己独立组团秋游,并让他们去说服家长可能性不大,考虑到安全等问题,家长听都无需听就否定计划。而若是学校组织秋游,家长绝对同意,学生根本不存在说服不说服。片段2创设的交际情境的真实性值得推敲,若在一种虚假的交际情境中进行练习,学生就无法真正投入,就会以一种戏谑的心态来进行角色扮演并进行言语表达,结果就是以课堂为平台表演了一出闹剧。

启示3: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评价落在哪儿?

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是紧密相关的,既然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是"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和交际修养等的提高,教学评价就得紧紧围绕这些来展开。课堂评价虽然是及时性的评价,我们从三个教学片段中也看不出评价的真实面貌,但因为评价关乎教学取向、关乎教学目标的达成,我们还是对于评价展开阐述。片段1的评价重点应落在"秋游怎样组织"的完整的言语表达而不是断断续续地归纳出"秋游怎样组织"的具体事项,否则就会出现"很多老师上'如何进行电话交流'关注的不是'交流'而是'如何打电话'的一些动作"等课例。片段2、片段3的评价点也肯定落在学生与"家长"、去五磊寺学生与去上林湖学生间的双向互动的言语交锋的评价和双方交锋时交际修养的评价,若对此没清晰认识的话,片断2、片断3的评价很容易被热闹的课堂气氛所蒙蔽。情境创设都是为口语表达的提高服务的,交际能力的提高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更是我们教学评价的落脚点。

家长会标语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两极分化成因对策

一、两极分化的成因

(一)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即学生自己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了解学生的思想,才能找到事情的根源,学生的学习问题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态度的影响。“态度决定成败”,没有好的学习态度,不重视自己的主观思想,英语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

1.学习态度不端正。很多学生并没有把英语的学习重视起来,没有充分地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觉得中国人学不好英语理所当然,于是放弃对英语的学习。他们总认为英语是一种累赘,耽误了其他科目的学习,想学又学不好,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对英语完全失去兴趣,学习态度进而发生质的转变,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就无法保证较高的英语水平。

2.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好。我们不能否认学生的智商其实是有一定区别的,一些学生比较聪明,不需要太刻苦地学习便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然而,对于一些比较勤奋却不够聪明的学生来说,百倍的努力并不一定会得到百分之百的回报。总的说来,还是和学习方法有关系,学习方法正确了,学起来就可以不费劲,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习缺乏明确目标。经常会看到班里总会有一些埋头苦干的学生,他们一整天都处于忙碌的学习状态中,真的称得上“学霸”,真正到了考试的时候,却发现他们并没有表现出极其出色的一面,成绩仍然平平,和他们的努力完全不相符合。归结其原因,他们的学习漫无目的,没有明确的目标,也许他们真的是在看书学习,但是只是没有重点地看,“逮哪看哪儿”。目标很重要,没有目标就会缺乏动力,不利于英语成绩的提高。

(二)客观原因。

1.家庭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学习受到家庭的严重影响,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如果一个学生在不和谐的家庭中成长,比如整天看到家长吵吵闹闹,从未体会过家庭温暖,那么他们在心理上就是自卑的,没有足够的信心完成一个任务,他们没有自信和别人竞争,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就会垂头丧气。在巨大的家庭压力之下,让他们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其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这样的孩子要么特别出色,要么就很差。

2.社会的压力。初中学生虽然仍然存留着天真无邪,但是多多少少已经有了一定的叛逆感和责任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对学生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比如网瘾,初中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不是很强,他们很容易就会沉迷于网络,使他们在学习上分散注意力,不利于英语成绩的提高。整天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忽略了英语的学习,英语成绩自然不会好。

3.教师与学校。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在的学校和老师渐渐地忽略了对于某些学生的培养,缺乏正确的教学理论。有的老师虽然有很长的教学工龄,但是教法陈旧死板,仍继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如此灵动的英语课让一些陈旧的思想观念被扼杀在了摇篮里,英语课成了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学生的英语成绩也一落千丈。对于好的学生来讲,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受老师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对于大部分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来讲,没有好的教师指导,他们就会陷入迷茫的状态,慢慢地,学生加大了差距,两极分化更严重了。

二、解决两极分化的对策

(一)以新课标为基本点,体会英语教学的意义。

新的课程体系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是多年教育的一种经验型总结,在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教育问题。卢梭曾说:“教育的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把握学生心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前提。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一个积极向上、善于教导学生的教师会给学生很大的鼓励,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学习。所以教师要找到他们的思想根源,帮助他们解决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近老师,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配合家长,共同提高学生英语成绩。

之前我们说到学生的英语成绩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客观因素中很大一部分是受到家庭的影响,所以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家长保持一定的联系,及时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家长耐心帮助孩子进行英语学习,督促孩子及时完成作业。

(四)加强待优生的英语学习方法指导。

两极分化出的优秀生和待优生在学习方法上有很大的区别。优秀生往往有很好的英语学习方法,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会很吃力,但是对于待优生来讲,正因为没有掌握一定的英语学习方法,才会导致英语成绩迟迟不见起色,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待优生的指导。

三、结语

初中英语学习难免会出现两极分化,我们无法避免分化的产生,但是我们可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传授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最大限度地缩小英语差距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国康.初中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初探[J].初中教育,2012.5.16.

家长会标语篇9

一、印《课标》给家长读,让家长了解课标,转变教育观念

家长知识水平的差异性非常大,对孩子的要求不尽相同。有的是忽视,有的是期望太切,这两种极端的心理,对于学生都是有害无利的。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在多次与家长的沟通中,许多家长常抱怨:想教育好孩子,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家长文化程度相对低一些,有的只顾自己的“生意经”。文化程度高的常常轻视孩子的学习难度,孩子有了困难,他们的指导往往脱离实际,,孩子听了更是云里雾里。家长渴望与孩子沟通,但是却缺少科学的方式;孩子渴望得到家长的帮助,但是家长却不会帮助。家长渴望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完美结合起来,但是却缺少应有的知识。针对这种现象,可把《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印发给家长,并给家长写信,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这学年、这年级段各种知识、能力层面该达到什么程度,以方便他们正确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地估计自己孩子的水平。

二、开设公开课的观摩,请家长走进课堂

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职业和不同的生活背景,这便是学生不可多得、得天独厚的师资资源。在课堂上合理开发家长这一块资源,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的社会,发展迅速,许多领域教师自己也不是非常了解,有些知识教师也只是一知半解,而众多的家长或多或少精通一两门技术。充分了解家长的所长,利用家长的所长,可以弥补教学的不足。

面向家长开设公开课的观摩,家长通过亲身体验,观摩教学过程,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使他们对新的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曾有几位家长参与了观摩课后,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学生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发表见解,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兴趣极浓。家长在课后深有感触地进行了评价,认为老师上课采用启发式教法,步步引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自主活动,有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开发。

三、让家长共同参与活动,分享成功的快乐

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休系。

质量检测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测教与学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加强质量检测管理,切实提高质量检测效果,营造诚信考试的良好氛围,可邀请部分家长参与监考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监考过程中,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家长当“监考老师”时心里特别高兴。家长也通过当监考员,了解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模式,感受了教师教学工作的艰辛和快乐,掌握了孩子在班级的表现情况,从而形成了学校、家庭、教师、家长携手关注教育、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合力。

四、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家长先行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实施评价,应注重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评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

家长会标语篇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时俱进,进一步明确了语文学科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导向,突出了“学国语言文字的运用”的核心目标,规定了课程的性质、内容及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新加进一句话:“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从上个世纪的《语文教学大纲》到本世纪初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50多年来,在汉语拼音教学要求上这种提法还是第一次,下面就这句话谈谈笔者的认识。

一、汉语拼音的社会价值

汉语拼音,两千年孕育,三百年成长。一个世纪历史的积淀,成就了它的辉煌,它的诞生使中国难认、难学的“方块字”有了全球通用码。

1958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在全国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既体现了我国以声、韵、调分析法为汉字注音的传统,同时,又从时代的高度体现了与国际语音学研究成果接轨的科学态度,为汉字走向世界成为世界语言大家庭中的一员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自从《汉语拼音方案》颁布以来,我国推行使用《汉语拼音方案》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汉语拼音已经成为亿万群众普遍掌握的一种重要知识技能。在教育教学、语言文字规范、新闻出版、通讯、军事、外交、少数民族文字创制、对外汉语教学等诸多领域中均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成为我国现代化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工作中更是弥补了汉字的不足,在众多的编码输入法中,汉语拼音输入法已经成为用户最多、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了iSo7098—1982《文献工作—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使汉语拼音从我国的国家标准成为公认的国际标准;1996年我国又公布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国家标准GB/t16159—1996);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七号决定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该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定,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这一切都说明汉语拼音已经成为我国文化教育大厦的一根重要支柱,成为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读者与汉语这门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二、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总理的指示,1958年秋季,汉语拼音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从此,汉语拼音一直被视为小学生入学后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语文学习内容。

走进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12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都编有汉语拼音教学内容。有的把拼音主要内容安排在第一册识汉字之前;有的安排在第一册课本中间,先识字,而后学拼音;有的安排在第二册或二年级,先以耳听口授的方法识字,再学习汉语拼音,接着学习查字典。

课改十年,虽然小学依然坚持教学汉语拼音,但与持续多年的“外语热”相比,学生的拼音素养和能力出现了退化的趋势,其主要表现在:

汉语拼音教学结束后,学生不能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达不到拼读音节的程度。据抽样调查显示,有些学校汉语拼音教过之后,不再复习巩固,回生现象严重,学生中间乱拼、错拼的现象比比皆是。个别边远乡村,受条件限制,无法教授汉语拼音,直接教学汉字。就在校学生来说,由于受“拐棍”论和“门票”论的影响,“一年学,二年扔,三年不用忘干净”的大有人在。在汉语拼音学习上,低年级优于高年级,小学生优于中学生,中学生优于大学生,留学生有的居然不会拼写自己的姓名。有些学生步入社会使用计算机,还要重新学习汉语拼音。

面对汉语拼音教学质量滑坡的现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周有光、会长苏培成,以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等单位的十多位知名教授、研究员致信教育部,就汉语拼音教学问题提出积极建议。信中说:“我们认为,小学不仅应当从一开始就教好拼音,而且要发挥汉语拼音的多功能作用,用它来辅助汉字,带动各科的整体教学改革,实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中国教育报》发表了这封来信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人写信给教育部长,响应专家们的来信。

不久,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王均先生又发表了题为《让汉语拼音教学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文章。文章从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角度论述了汉语拼音教学的重要性。王均先生语重心长地说:“面对国际网络时代,一定要学好拼音”,“不把拼音学好,将来会后悔不已!”

怎样加强汉语拼音教学,使汉语拼音发挥多功能的作用?十年后,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终于有了这句话:“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

三、怎样在语言生活中运用汉语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