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十篇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十篇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6:39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篇1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管理,保障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防治城镇水污染和内涝灾害,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保护环境,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的规划,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维护与保护,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水与污水处理,以及城镇内涝防治,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的领导,并将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四条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应当遵循尊重自然、统筹规划、配套建设、保障安全、综合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 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监督全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主管部门(以下称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国家鼓励采取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鼓励、支持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促进污水的再生利用和污泥、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提高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能力。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七条 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全国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明确全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布局、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地理、气候特征,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明确排水与污水处理目标与标准,排水量与排水模式,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污泥处理处置要求,排涝措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布局、建设时序和建设用地以及保障措施等;易发生内涝的城市、镇,还应当编制城镇内涝防治专项规划,并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

第八条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和防洪规划,并与城镇开发建设、道路、绿地、水系等专项规划相衔接。

城镇内涝防治专项规划的编制,应当根据城镇人口与规模、降雨规律、暴雨内涝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内涝防治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提高雨水滞渗、调蓄和排放能力。

第九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将编制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备案。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一经批准公布,应当严格执行;因经济社会发展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送审批。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的要求,加大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投入。

第十一条 城乡规划和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确定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用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依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合理确定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统筹安排管网、泵站、污水处理厂以及污泥处理处置、再生水利用、雨水调蓄和排放等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

城镇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应当按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确定的建设时序,优先安排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未建或者已建但未达到国家有关标准的,应当按照年度改造计划进行改造,提高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能力。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城镇排涝要求,结合城镇用地性质和条件,加强雨水管网、泵站以及雨水调蓄、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等设施建设和改造。

新建、改建、扩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当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增加绿地、砂石地面、可渗透路面和自然地面对雨水的滞渗能力,利用建筑物、停车场、广场、道路等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削减雨水径流,提高城镇内涝防治能力。

新区建设与旧城区改建,应当按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确定的雨水径流控制要求建设相关设施。

第十四条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范围内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以及需要与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相连接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依法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征求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的意见。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就排水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和相关标准提出意见。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排水设计方案建设连接管网等设施;未建设连接管网等设施的,不得投入使用。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专门机构应当加强指导和监督。

第十五条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并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竣工验收报告及相关资料报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通过招标投标、委托等方式确定符合条件的设施维护运营单位负责管理。特许经营合同、委托运营合同涉及污染物削减和污水处理运营服务费的,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征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价格主管部门的意见。国家鼓励实施城镇污水处理特许经营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法人资格;

(二)有与从事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和设备;

(三)有完善的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制度;

(四)技术负责人和关键岗位人员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五)有相应的良好业绩和维护运营经验;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 排水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降雨规律和暴雨内涝风险情况,结合气象、水文资料,建立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加强雨水排放管理,提高城镇内涝防治水平。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理措施,建立城镇内涝防治预警、会商、联动机制,发挥河道行洪能力和水库、洼淀、湖泊调蓄洪水的功能,加强对城镇排水设施的管理和河道防护、整治,因地制宜地采取定期清淤疏浚等措施,确保雨水排放畅通,共同做好城镇内涝防治工作。

第十八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城镇内涝防治专项规划的要求,确定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建设标准,明确雨水的排水分区和排水出路,合理控制雨水径流。

第十九条 除干旱地区外,新区建设应当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对实行雨水、污水合流的地区,应当按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要求,进行雨水、污水分流改造。雨水、污水分流改造可以结合旧城区改建和道路建设同时进行。

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建不得将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相互混接。

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当逐步推进初期雨水收集与处理,合理确定截流倍数,通过设置初期雨水贮存池、建设截流干管等方式,加强对初期雨水的排放调控和污染防治。

第二十条 城镇排水设施覆盖范围内的排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污水排入城镇排水设施。

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不得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

第二十一条 从事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下称排水户)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应当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重点对影响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的事项进行审查。

排水户应当按照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水。

第二十二条 排水户申请领取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排放口的设置符合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的要求;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相应的预处理设施和水质、水量检测设施;

(三)排放的污水符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有关排放标准;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核发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三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排放口设置以及预处理设施和水质、水量检测设施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对不符合规划要求或者国家有关规定的,应当要求排水户采取措施,限期整改。

第二十四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委托的排水监测机构,应当对排水户排放污水的水质和水量进行监测,并建立排水监测档案。排水户应当接受监测,如实提供有关资料。

列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排水户安装的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应当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将监测数据与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共享。

第二十五条 因城镇排水设施维护或者检修可能对排水造成影响的,城镇排水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提前24小时通知相关排水户;可能对排水造成严重影响的,应当事先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报告,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并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六条 设置于机动车道路上的窨井,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建设,保证其承载力和稳定性等符合相关要求。

排水管网窨井盖应当具备防坠落和防盗窃功能,满足结构强度要求。

第二十七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城镇排涝风险评估制度和灾害后评估制度,在汛前对城镇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责成有关单位限期处理,并加强城镇广场、立交桥下、地下构筑物、棚户区等易涝点的治理,强化排涝措施,增加必要的强制排水设施和装备。

城镇排水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按照防汛要求,对城镇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维护、清疏,确保设施安全运行。

在汛期,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应当加强对易涝点的巡查,发现险情,立即采取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在汛期应当服从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调度指挥或者监督。

第四章 污水处理

第二十八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签订维护运营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以及维护运营合同进行维护运营,定期向社会公开有关维护运营信息,并接受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二十九条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保证出水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不得排放不达标污水。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测进出水水质,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送污水处理水质和水量、主要污染物削减量等信息,并按照有关规定和维护运营合同,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报送生产运营成本等信息。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价格主管部门提交相关成本信息。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核定城镇污水处理运营成本,应当考虑主要污染物削减情况。

第三十条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或者污泥处理处置单位应当安全处理处置污泥,保证处理处置后的污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对产生的污泥以及处理处置后的污泥去向、用途、用量等进行跟踪、记录,并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污泥。

第三十一条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不得擅自停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因检修等原因需要停运或者部分停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应当在90个工作日前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在出现进水水质和水量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导致出水水质超标,或者发生影响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的突发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并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核查处理。

第三十二条 排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污水处理费。

向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的,不再缴纳排污费。

排水监测机构接受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委托从事有关监测活动,不得向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和排水户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十三条 污水处理费应当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专项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污泥处理处置,不得挪作他用。污水处理费的收费标准不应低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的成本。因特殊原因,收取的污水处理费不足以支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的成本的,地方人民政府给予补贴。

污水处理费的收取、使用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和水量进行监督检查。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将监督考核情况向社会公布。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为进出水在线监测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第三十五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履行维护运营合同的情况以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和水量的监督检查结果,核定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服务费。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及时、足额拨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服务费。

第三十六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在监督考核中,发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存在未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以及维护运营合同进行维护运营,擅自停运或者部分停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或者其他无法安全运行等情形的,应当要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采取措施,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或者整改后仍无法安全运行的,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可以终止维护运营合同。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终止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签订的维护运营合同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安全运行。

第三十七条 国家鼓励城镇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应当优先使用再生水。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合理确定再生水利用的规模,制定促进再生水利用的保障措施。

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指导。

第五章 设施维护与保护

第三十八条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对窨井盖等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巡查、维修和养护,保障设施安全运行。

从事管网维护、应急排水、井下及有限空间作业的,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设置醒目警示标志,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人员坠落、车辆陷落,并及时复原窨井盖,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相关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依法组织编制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应急预案,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以及城镇排涝所必需的物资。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抢险装备、器材,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四十条 排水户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排放的污水可能危及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危害,并及时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安全事故或者突发事件发生后,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采取防护措施、组织抢修,并及时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四十一条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划定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保护范围,并向社会公布。

在保护范围内,有关单位从事爆破、钻探、打桩、顶进、挖掘、取土等可能影响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的活动的,应当与设施维护运营单位等共同制定设施保护方案,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四十二条 禁止从事下列危及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的活动:

(一)损毁、盗窃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

(二)穿凿、堵塞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

(三)向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倾倒剧毒、易燃易爆、腐蚀性废液和废渣;

(四)向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倾倒垃圾、渣土、施工泥浆等废弃物;

(五)建设占压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六)其他危及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的活动。

第四十三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不得影响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

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查明工程建设范围内地下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相关情况。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及时提供相关资料。

建设工程施工范围内有排水管网等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与施工单位、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共同制定设施保护方案,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因工程建设需要拆除、改动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制定拆除、改动方案,报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审核,并承担重建、改建和采取临时措施的费用。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和保护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结果向社会公开。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现场进行检查、监测;

(二)查阅、复制有关文件和资料;

(三)要求被监督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就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被监督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第四十五条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维护和保护等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并公布审计结果。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或者办理批准文件的,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不予查处的,或者有其他未依照本条例履行职责的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核发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后不实施监督检查的,对核发许可证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排水户核发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的,或者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排水户不予核发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将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相互混接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覆盖范围内的排水单位和个人,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污水排入城镇排水设施,或者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排水户未取得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补办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可以处5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排水户不按照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水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可以向社会予以通报;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因城镇排水设施维护或者检修可能对排水造成影响或者严重影响,城镇排水设施维护运营单位未提前通知相关排水户的,或者未事先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报告,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的,或者未按照防汛要求对城镇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维护、清疏,影响汛期排水畅通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测进出水水质的,或者未报送污水处理水质和水量、主要污染物削减量等信息和生产运营成本等信息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擅自停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未按照规定事先报告或者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或者污泥处理处置单位对产生的污泥以及处理处置后的污泥的去向、用途、用量等未进行跟踪、记录的,或者处理处置后的污泥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当事人承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污泥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当事人承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排水单位或者个人不缴纳污水处理费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拒不缴纳的,处应缴纳污水处理费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日常巡查、维修和养护责任,保障设施安全运行的;

(二)未及时采取防护措施、组织事故抢修的;

(三)因巡查、维护不到位,导致窨井盖丢失、损毁,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从事危及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的活动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给予警告;逾期不采取补救措施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单位未与施工单位、设施维护运营单位等共同制定设施保护方案,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拆除、改动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八条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排水户需要取得排污许可证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核发;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排放污水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处罚。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篇2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设计与规划;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市政给排水工程属于城镇的基础性设施,主要起着为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生产提供水资源、及时排除地面集水及城镇污水的作用,科学合理的给水排水设计可以提高城镇水资源的利用率、保护淡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并承担着城镇防洪排涝的重要任务,是影响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城镇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规划不合理

水资源的规划包括水资源的开辟、水资源开发、水量的预测和水资源的最终优化配置。我国水资源丰富,但可利用总量并不多,加上地理环境复杂,很多地区技术和设备落后,观念陈旧等原因,因此并不能很好地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平衡相结合,造成在城镇规划中水资源的规划不够科学、协调和合理,对给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造成较大的困难。

2、水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保护不够充分

国内部分城镇居民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好多城镇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资源破坏和水资源浪费现象,致使水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损害,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城镇的建设。相关规划设计部门也未能很好地对水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过度的水资源开发破坏了水循环,给水资源的规划利用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3、城镇给排水工程规划不符合防洪要求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城镇的给排水系统工程的规划科学性不足,城镇中的给排水工程的用地也不足,管道设计及设置不能与城镇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设计高程欠合理,排涝站数量不足效率低,排水方式单一,因此跟不上城镇建设及发展的步伐,不能很好的满足防洪减灾的要求。

4、城镇排水系统能力不足

城镇排水工作主要是日常生活,生产等污水排水,以及包括防洪排涝的雨水排水。

城镇化对城镇雨水排水带来的极大影响,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盲目与水争地,使河道变窄,湖泊变小,导致蓄洪、滞洪面积缩小,泄洪能力和湖泊调节洪水能力降低,而这些与水争地的建设项目往往是涝灾易发区;同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使地面硬化率提高,增加了径流系数,从而加大洪水量,导致积水现象严重。一系列原因使原来满足规划设计要求的地区,出现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城镇的规划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城镇的实际污水处理能力,也应结合相关新技术,开展节能环保,二次利用的原则,将生活污水处理向着科学高效的方向不断的发展。在当前的城镇中,许多的污水提升泵站由于位置设置不合理,进而导致了污水管理的面积过大,因此在实际的排水工程设计规划当中,应结合多方面的因素,科学的制定排水网管,并设计合理排水管高程,进而起到减少投资、加强污水排放效率的作用。

二、提高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与规划合理性的措施

1、加强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为致力于加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可采用以下措施:首先,在城镇当中应合理的将产业结构以及其它用地结构进行调整,对于耗水量大的工业应结合城镇实际缺水量进行控制其发展,提高工业水的重复利用率,提倡将节水工程和企业其他工程同时设计,相互协作,同时施工,进而加强工业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与城镇供水之间存在争抢水资源的上游农业区,应尽量种植节水农作物,发展节水产业,进而为下游的正常用水提供保障。

2、积极开发水资源

若仅从自然中的河流等提取水源,不仅其使用率不高,大多过境水存在浪费问题,因此为改变城镇当中用水的被动情况,应充分的开发及利用更多的水资源。其中主要的原则即是合理使用自然径流,大修水利,建筑堤坝,调节流量,蓄丰补枯。城镇应积极主动的去对水资源进行开发,这是今后水资源开发的大势所向,也应与相关水利部门的工程计划相统一。

3、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及保护

城镇用水应大力提倡居民的节水意识,并严格管控水污染问题,水污染不仅导致了水体环境遭到破坏,也很大程度上的将符合相关标准的可饮用水源减少,进一步的使水资源存在短缺。基于此,首先应结合实际的水文条件及环境的最大容量,进行科学的规划,将城镇水源按照保护等级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标准区,并结合相关用水保护区污染治理制度,制定合理的对现有污染源进行治理及清理排污口的技术措施;在城镇的规划建设中,应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对城镇供水带来了更坏的影响[1]。

4、增加再生水供水在给水系统中的比例

制定必要的政策鼓励使用再生水,例如要求管段沿线的新建生活小区和工厂企业及宾馆等第三产业均需规划并建设再生水管道;并对管道沿线用水要求较低的行业,如绿化、洗车、道路浇洒,应执行强制性使用再生水的规定;合理制定水价,提高使用再生水的经济效益,使用经济杠杆作用来推广再生水利用;拓宽再生水工程建设的资金来源,除市财政积极给予支持外,将鼓励各种社会资金介入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

5、适当提高城镇雨水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标准

城镇雨水排水系统关乎一个城镇的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一个城镇的生命线,所以政府在设计规划城镇排涝防涝时应格外慎重,在城镇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提高防涝排涝设计的标准以适应城镇快速发展的需要。在设计城镇防洪排涝时,应综合考虑城镇各方面的因素。例如:城镇的平均降雨量、最大降雨量、城镇地形地貌、水域的高水位等。

为减少暴雨内涝对城镇的影响,除做好城镇雨水系统的规划建设,城镇本身规划建设也要考虑减少暴雨内涝的危害,如重要建设项目避开低洼地区,保证一定的基地高程,尽量避免建设下穿地道等等。城镇竖向高程布置合理,可以减少暴雨内涝对城镇的影响。

6、加强雨洪模型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雨水设计时可采用数学模型法以提高预测雨水量的准确性,其中利用雨洪数学模型,还可以对现状雨水系统进行评估,可以进行不同重现期情景的模拟,对雨水系统规划设计进行校核,对超标降雨进行风险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与建议,从而提高雨水系统规划的科学性。有条件的城镇在编制雨水系统规划时,可以对雨洪模型进行探讨研究应用。

7、优化城镇排污系统设计

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和工厂企业污水的处理是每个城镇时刻都要面临的问题,政府在城镇排污设计中不但要考虑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还应引进先进科技和技术,建设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市政排污设施。例如:生活污水反应器,它有利于城镇污水的排放向高效移动床、流化床进展。城镇污水的排放离不开城镇道路建设,在设计城镇污水排放时应综合结合道路设计、地坪标高等,市政给排水与城镇其它功能相协调。在排污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条件,确定合理的排污管最低设计高程,结合当地条件合理选用排水管材,同时应注意污水泵站位置的选择,这有利于控制整个管网高程,可以节约投资,也能有效的提高城镇污水的排放效率。

8、协调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与其他专业规划设计的关系

城镇道路高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市政给水与排水系统的设计,尽量避免路网的低洼区域出现在排水管网的起端的情况。景观绿化设计时可以考虑和雨水综合利用规划相协调,一方面可以减少雨水径流、减小初期雨水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收到一定的景观效益等等。市政给排水规划与其他专业的规划是否协调一致对城镇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合理组织城镇给水系统设计

1、合理布置给水管网

输、配水管均为地下隐蔽工程,施工难度和影响面大,因此,宜按规划期限要求一次建成。为结合近期建设,节省近期投资,有些输、配水管可考虑双管或多管,以便分期实施。给水工程中输水管道所占投资比重较大,因此城市输水管道应缩短长度,并沿现有或规划道路铺设,同时也便于维修管理。城市配水干管沿规划或现有道路布置既方便用户接管,又可以方便维修管理。但宜避开城市交通主干道,以免维修时影响交通。

2、优化供水统一调度系统

为了保证城市供水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保证水质指标合格率、管网压力合格率,管网修漏及时率、能耗指标符合考核标准,有必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控制、通信、显示技术,建立城市供水的SCaDa系统(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并且从以监测为核心、目的,配以简单的水量预测,进行人工调度的方式中转变过来,建立以管网模式为基础的优化调度信息系统。

3、控制管网漏损

在管网设计中充分考虑管网所处周围的物理应力及电化学、生物环境等对管网的破坏和侵蚀作用,在管材选用上做出合理选择;推广检漏新技术(如安装在管道上的漏水声音探测记录装置等),加大检漏力度,提高暗漏检测能力和准确率;引进新设备,尽可能采用原管位更新技术,加快管道修复率。

4、推广综合管沟技术

所谓综合管沟,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给水、电力、通讯、燃气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和管理。

5、发展环保、节能的净水工艺

由于水源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对水质日益的关注和要求的不断提高,更是科学技术例如水质检测技术及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传统净水工艺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了,于是现在在水处理的工艺中出现了许多新概念、新工艺。例如处理工艺自动化,紫外线消毒工艺以及膜处理工艺等。

四、合理组织城镇排水系统设计与规划

1、加大科学的研究力度

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为城镇的排水工程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支持,重视排水工程的建设研究,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工艺及相关经验,以确保城镇排水工程得到更高的起点及规范标准,及时的将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为城镇排水工程带来有力的技术支持。

2、景观与工程相结合

在一些水系较少的城镇,地势较低并且平坦的区域,可以把雨水主干管人工景观河道或者人工湖结合考虑。人工河道既可以有效地缩小排水管渠的排水距离,减少干管管径,同时合理设置的人工湖可以缓解瞬时强降水对雨水管道的排水压力,两者相互补充,既解决了排水问题,又有利于城镇生态环境的改善,符合现代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重力自流与机械强排相结合

城镇排水方式有多样,在排水较好的区域,排水方式一般都是重力流自排。但在城镇的某些区域,排水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可以自排和强排相结合。如城镇地面高程比周边河流一定频率洪水位低并且高水位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地区,我们只能采取机械强排的方式。但在城镇的有些区域地面高程与周边河流洪水位的高差相差不大或高水位持续时间比较短,应该深入分析研究当地与排水有关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进行必要的方案比较,确定排水方式是采取强排或是自排。或者通过必要措施来实现自排。有些城镇区域排水,在非汛期时,雨水可以通过重力排入下游水体,到汛期,河水水位上涨引起顶托,城镇排水不畅,使市区出现大量积水,甚至出现河水倒灌城区,出现城区内涝,因此需要自排和强排相结合。

4、加大雨水资源的利用

在城镇排水设计中,一味的加大雨水工程,但却不能完全解决城镇排水不畅的问题,尤其是老城区,管线种类多,道路窄及其他种种原因,老城区的管道大面积改造和加大管径施工困难很大。这时,我们不妨换个思维,可以通过加大雨水的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水资源的压力,也能有效减轻城镇排水压力。

5、排水管材的选择

国内常规设计中,一般都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道,由于钢筋混凝土管的自身质量大,管壁厚,沟槽开挖宽度也较大,增大了施工工程量,但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工技术的发展,新型管材的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价格也趋于合理。如塑料管,其内壁光滑,粗糙系数小,过水能力比同等管径的混凝土管大,在同等条件下可以减小埋深或减小一级管径,施工也相对便利。因此在城镇排水设计中,应大力推广新型管材。

6、扩宽投资渠道

通过市场经济的规律,为城镇的排水工程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将传统的封闭性运作改为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运作。在得到政府的投资力度保证及资金充足的条件下,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政策环境,从社会上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严格打击行业垄断,并根据谁投资、谁担险、谁受益的原则,确保投资的利益驱动效益及风险对工程的约束体系,进而使相关的融资体系得到长期有效的发展,最终为城镇的给排水事业贡献力量。

7、制定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法律的强制性将排水工程的建设以及管理的相关要求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当中,采取国际通用的制度规范,并通过行政立法,对相关的制度规范进行完善,构建科学的给排水工程的建设及责任制度体制,进而使管理权限得以明确,使市政给排水工程明确设计规划、建设施工、维护保养、监督检测的各部门相互协调,明确分工的职责与监理的体系[2]。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市政给排水设计与规划当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给排水工作存在困难。因此,在进行市政给排水的规划时,应妥善处理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可能导致的水资源问题,以生态、节能、环保为城镇发展的目标。并结合上文所述的相关观点及论述,加强对当前给排水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的管理,最终使我国城镇给排水工程得到健全的发展。

参考文献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篇3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瓜沥镇生活污水治理

中国分类号:tH17文献标识码:a

农村生活污水来源以及处理难点分析

据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2年)统计:2012年全国生活污水排放量为462.7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7.6%。遗憾的是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目前未得到有效统计,数据为空白。这说明虽然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因实际国情以及传统思维的束缚,农村生活污水将在一段时间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障碍。

萧山区地处平原河网地带,导致农村宅基地小片集中,大片分散。同时,发达的第一产业以及繁荣的第二产业导致农村地表水污染严重(V级水质)(图一)。与传统农村生活污水不同,瓜沥镇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有所变化,并有总量巨大、逐年排放加剧、水质波动性强以及时效波动性强等特点。

以萧山区瓜沥镇为例,农村5口之家一天厨房用水为80~130L/d,洗澡用水为70~140L/人·d。根据2013年瓜沥镇农业人口10.2万人计算,大致在1200吨左右。其生活污水总量相当于非农业户籍的2倍以上。但农村相对城镇,人口密度较小,水量周期性起伏较大,一般在早、中、晚有高峰期,而凌晨时期则是低谷期。另外,因农村建设时缺乏有效的规划指导,排放以自流为主,所以无规律,呈现分散状态,通过大规模管网收集污水有相当大的困难。(表一瓜沥镇村落生活污水水质监测结果)

除农村生活污水的自身特点外,制约其有效控制的因素还有以下几点:

管理与机制层面——缺乏制度与规则。

在中国,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城市污水处理厂由城建部门分管,其资金来源仅依靠国家拨款和地方自筹。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时政府主导下的公益性企业,属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的一部分,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污水处理服务为主要目的。

农村污水处理厂则不通,修建资金基本靠市、区、镇三级拨款,而运行和维护需要村庄自己承担。据环保部统计:目前全国约有20万个行政村迫切需要污水治理,每个行政村治理需要100万元。按照中央和地方各投资50%测算,共需中央财政投入1000亿元。可想而知,对于瓜沥镇来说,全镇共有23个村,其中大园村和隆兴和村由于机场二期全面拆迁正在安置中。经测算,瓜沥镇至少需要拿出1100万元进行初期投入。而各村庄则根据污水处理厂的大小,处理工艺以及人员安排进行分摊。

技术层面——缺乏有效指导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不管是设施还是运作都已成熟。工艺方面经过改进和融合,出现了一系列可批量实施的工艺指导图集。但农村与城镇有明显的区别,城市污水厂的技术工艺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

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工程成功运行的关键。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其出水水质、运行成本、维护成本、管护要求差别很大,如不同工艺吨水运行成本在0.2元~2.0元之间不等。对农村污水处理而言,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并不是越“高新”越好,也并不是出水水质标准越高越好,而应该和当地用水需求结合起来,“够用”就好。调查中发现,一些试点村选用的膜生物处理工艺,虽然出水水质标准很高,普遍可达到冲厕所等优质中水回用标准,但其吨水运行费用在一些试点村工程中高达6.0元/吨水,而通常农村的中水回用需求多是满足于灌溉或果园浇灌而已。

政策与标准层面——缺乏支持力度

在我国,农村是最基本行政单位,若要将政策落实到农村成为行动纲领,需要政策解读者即镇一级相关部门进行阐释,并作出量化政策指标。这一步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当地情况的熟悉。所以政策具有滞后性,造成的后果就是政策量化指标落后于实际需求。

生态村农村生活污水调研

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的特质以及处理难点,结合瓜沥镇的实际情况经行分析。

政策支持

农村环境保护一直是中央关注焦点问题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公布,我国首次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行系统阐述,随后环保部印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要求统一引导项目投建,并做了资金量性规定——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投资与污水处理厂(站)建设投资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2.5:1,其中运行维护管理费用为0.05—0.25元/吨水。

浙江自2003年开始就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包括“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和“村庄绿化”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力争使绝大部分村庄的环境得到整治。随后于2013年《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对农村污水治理的要求。

杭州市于2013年开展《杭州市清水治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萧山区随后跟进,下发“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区开展“清水治污”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要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

瓜沥镇于2006年编制完成了《萧山区瓜沥生态镇建设规划》并得到了区政府的批准实施,在验收指标中明确提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镇23个村,其中大园村和隆兴和村由于机场二期全面拆迁正在安置中。其余的21个村中有14个村建有26套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站,还有1个靠近镇工业区的村接入污水管网而没建生活污水处理站,共有15个村完成了生活污水处理,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占全镇21个村(不包括2个已整体的拆迁的村)71.42%。

管理机制的改变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基本都是由政府投资、环保公司建设,但运营方式五花八门,有的交给第三方,有的交给村里,有的交给建设单位。这几种方式各有利弊,但从实践看,明确责任主体,建管结合加上政府的有效监管,是一种效果相对较好的方式。

以下是瓜沥镇管理路线示意图

图2瓜沥镇环保组织网络及工作网络

图3瓜沥镇环保考核网络

瓜沥镇2006年开始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各行业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局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镇党委政府还将环境保护和创建部级生态镇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每季召开专题研究会议1次,每年要求4次以上。下属各村也建成了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协调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工作。全镇环保工作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完备,年初均有工作计划,年底检查计划实施情况及考评。

技术优化与工艺选择

污水管网铺设模式

接入城镇污水管网

如航民村作为浙江第一村本身具有极为完善的工业污水处理设施,且在镇区范围内,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村中污水纳入污水收集系统,所有的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后,送入到城镇、工业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见图4)。

图4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对于距离城镇污水管网比较远,或者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投资较大的村庄,不可能把污水收集后输往就近的污水厂去处理,只能走小型化、就地化、分散式处理的道路。

靠近镇区且满足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接入要求的村庄宜优先纳入城区、镇区污水收集系统,所有的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后,送入到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见图1)。这种模式适用于距离中心城、卫星城、建制镇的城镇污水管网较近(5km以内),符合高程接入要求的村庄。由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相对运行规范、管理完善,而且污水处理的运行较为经济,污水处理的效果也更有保障,有条件的村庄应优先考虑这种污水治理模式。

污水处理站工艺选择

浙江省总结了成熟的十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瓜沥镇对十种模式进行了实地调研,处理效果评价,如下表:

表二浙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十大处理模式使用情况评价

模式名称适用村庄的

主要特点造价与运行费用处理效果

沼气池资源化利用适用于自然地形复杂的农村;依地势就地分散建造净化池;建池地点一般在河浜和农田排渠旁。日常管理简便,不需日常运行管理方面的费用;建设成本低,每立方米净容积造价在400元左右。处理后出水主要水质指标CoD、BoD、SS达到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沼气池+兼氧过滤适用于农户居住集中,家庭无先进卫生设施的农村;村庄地型复杂,不能统一铺设排污管网;农户有用肥需求,具备处理后尾水农业利用条件。以建6~8蹲位的无动力沼气厌氧生态公厕为例,厌氧池容积70m3,公厕房面积30m2,造价8万元,户均建设成本为1300元;无运行费用。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与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沼气池+微动力适用于出水要求较高、经济实力较强的平原或半坡农村;住户集中、管网易于敷设的农村;分散居住的农户或别墅区单户或联户的形式,采用商品化玻璃钢微动力生活污水净化器。集中式微动力厌氧-好氧处理池工程造价成本约1200~1500元/户;分散式微动力生活污水净化器的造价成本约3000元/户、日常运行费用约0.2~0.6元/t水;户均人口按3.5人计。处理后的出水主要水质指标均达到综合排放一级排放标准。

沼气池+人工湿地适用于村庄地势复杂、管网铺设困难但土地相对宽裕的农村。厌氧池建设参照沼气池建设标准,系统户均建设成本为1100元;无运行费用。处理后出水主要水质指标CoD、BoD、SS达到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沼气池+稳定塘适用于乡村农户洗涤、洗澡、厕所冲洗等低浓度的生活污水的处理;适宜有地势差异的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厌氧池造价低廉,每立方容积造价约400元;厌氧发酵产生的污泥量少,可3年清渣1次,清渣费每次400元;年运行费用约400元。各项指标达到了国家《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以上。

厌氧+兼氧过滤适用于统一规划设计和建造的农村集中新村点,一般处理规模在50户以上;建池地点一般在小区绿化带下,处理后的污水可部分回用作绿化浇灌。建设成本低,每立方米净容积造价约400元;不需日常运行管理方面的费用支出。主要指标CoD、BoD、SS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厌氧+微动力适用于有条件将污水集中处理且排放要求较高的农村地区。设计、菌种填料、设备费用约为1000~1500元/t水·d;运行费用约为0.12~0.16元/t水·d。主要指标CoD、BoD、SS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厌氧+人工湿地适用于有一定土地及经济条件但管理水平不高的城镇(农村中小城镇山区)污水的深度处理;尤其适用于此类城镇的集中或分

散式污水处理。砌体结构造价(按污水处理量)为1900元·m3;土工膜结构(按污水处理量)为1300元·m3运行费用小于0.1元·m-3,甚至为零运行费用。主要指标CoD、SS、nH3-n等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厌氧+稳定塘适用于平原、水网区域,及无法集中收集污

水的地区。建设费用为1200元/t;运行过程中不需要费用。主要指标CoD、BoD、SS、nH3-n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多种技术综合适用于集中式处理;适宜湿地植物常绿、冬季冰冻期短的地区。工程造价:投资元1000~1800元/t运行管理费用;运行费用0.08~0.20元/t,基本无管网建设和土建设施建设费用。村污水经过微动力生化处理后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一部分污水经人工湿地处理和人工生态塘处理后,水质达到绿化用水和景观回用水水质标准。

根据以上数据,结合瓜沥镇实际情况,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按优先纳入城镇管网体系和工业管网体系,实在因距离过远或成本过高则自建或群建方式灵活布置。

如图所示,瓜沥镇纳入城镇管网和工业管网的比例还有待提高,一旦瓜沥镇作为小城镇发展步入快速期,相信其比例会迅速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成本将进一步下降,出水质量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农村污水处理阶段性成果

截止2013年末,瓜沥镇对农村污水处理做出重大努力,各村污水处理率如下图所示,达到预定计划。

因一些村落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现象,同时考虑成本问题,污水处理以多重处理模式并行,如下图所示。

表3内为21个村得污水处理站规模,其余村庄因纳入城镇污水管网暂不入内。

表3瓜沥镇各村污水处理站规模

序号村名污水处理站规模

设计容量(m3)设计处量(t/d)

1航民村20050

2明朗村360130

3东恩村500160

4如松村250*3300

5大义村360﹡2190

6东湖村480180

7长巷村750250

8群联村360130

9渔庄村380140

10低田畈村360﹡2170

11进化村610300

12东方村360180

13运东村360180

14运西村720260

15永福村610220

16友谊村720260

17永联村610260

18沙田头村360180

19横埂头村610220

20渭水桥村610260

21靖一村725260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与维护

根据2011年下发的《萧山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基本原则提出: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建设、谁维护,分级管理、村级负责的原则。根据运行费用实际发生情况和检查考核情况,重点对运行所需电费、设施正常维护、污水管网维护等经费给予补助,按照运行情况给予总费用30%的补助,最高补助45万元,最长补助2年。村污水处理池的运行和维护经费,在投入使用2年后,按每年每座1000元的标准实行定额补助。运行维护补助资金由镇街根据实际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下达。对采用厌氧池+人工湿地模式的,纳管每增加1户再增加补助200元。

行政村(社区)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村级专管员制度。村级专管员可由村卫生保洁员等兼任。专管员的职责是检查、观察村内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系统的运行和养护状况,随时关注出水流量和水质,每月定时检查一次窨井,发现污水处理系统有淤泥堆积堵塞、(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凋谢、管网和窨井盖破损、处理池开裂渗漏、出水流量和水质不正常等现象时,应立即反馈信息,并及时联系疏通和修复。专管员还必须连续、清晰地做好运行记录(包括设施运行情况、用电量、出水质量状况等记录),以备相关部门核查和维修备查;要重点关注污水池顶盖破损和失窃情况,确保村民生命安全。

调研结论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篇4

濮阳市马颊河保护条例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改善马颊河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防治污染,保护水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濮阳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马颊河保护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马颊河保护范围,包括马颊河干流、支流以及流经的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华龙区、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南濮阳工业园区和濮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范围内的区域。

马颊河干流、支流市城区段和县城区段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区域,城区外干流无堤防的河段河口每侧向外不少于100米、有堤防的河段堤防背水坡脚外不少于5米、支流河口每侧向外不少于50米以内的区域,为马颊河保护的重点区域。具体范围由濮阳市人民政府划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条 马颊河保护应当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分级负责、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马颊河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制订马颊河水质保护目标,并向社会公布。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马颊河保护管理工作的领导,将马颊河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订保护规划和配套实施方案。

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华龙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所属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马颊河保护管理工作。

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南濮阳工业园区和濮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以下简称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属地保护责任,负责本辖区内马颊河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有关县(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马颊河保护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和综合协调。

市、有关县(区)发展改革、规划、水利、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综合执法、林业、农业畜牧、国土资源、财政、公安、安监、监察、工信、外事旅游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马颊河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六条 马颊河保护管理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马颊河保护管理目标制订考核评价指标,纳入对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和管理机构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七条 市、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和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马颊河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统筹管辖区域内的马颊河保护管理工作,组织联合执法活动,督查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和部门职责履行情况,协调处理跨部门、跨管辖区域的重大问题,共享环境监测信息和应急资源等。

第八条 市、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和管理机构应当设立马颊河保护专项资金,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马颊河保护依法投资或者捐赠。

第九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马颊河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合理确定保护补偿范围,落实保护补偿资金,完善补偿保障措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保障改善民生、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相协调。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十条 马颊河保护规划是本行政区域内马颊河建设、保护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严格执行。

第十一条 马颊河保护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市环保、发展改革、规划、水利、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综合执法、林业、农业畜牧、国土资源、财政等部门、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和管理机构统一编制并公布。

第十二条 编制马颊河保护规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濮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相衔接;

(二)妥善处理环境保护、建设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三)遵循自然规律,传承保护历史文化,兼顾绿化、景观、休闲等功能。

第十三条 马颊河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

(二)马颊河保护重点区域的具体范围;

(三)水污染防治及水工程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市政管理设施等规划;

(四)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合理确定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统筹安排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明确雨水、污水分流改造实施计划、推进步骤和完成期限等;

(五)湿地保护和生态林建设规划。

第十四条 市、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和管理机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与配套管网,形成与供水量相匹配的污水处理能力。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建设人工湿地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水质。

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应当与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

鼓励和支持村民委员会根据当地实际,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改善农村水环境。

第十五条 城镇新建区域应当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对实行雨水、污水合流的地区,应当按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要求,进行雨水、污水分流改造。雨水、污水分流改造可以结合旧城区改建和道路建设同时进行,与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相衔接。

有条件的地区,应当逐步推进初期雨水收集与处理,加强对初期雨水的排放调控和污染防治。

第十六条 市、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和管理机构应当依据马颊河保护规划,加强湿地建设,采取必要的管理和技术措施,保持湿地的自然特性和生态特征,发挥湿地生态功能,提高马颊河水环境质量。

第十七条 市、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和管理机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林地征用、林地租用、提高生态补偿标准等方式扩大生态公益林面积,提高生态公益林质量,并建设河道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等生态隔离带,划定林地综合管理责任区,加强植树造林和森林抚育管护,提升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

第十八条 马颊河保护重点区域内应当合理建设垃圾收集设施、公共厕所等环境卫生设施,并保证垃圾及时清运。

第三章 保护与防治

第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按照《河南省水功能区划》划定的马颊河水功能区保护目标,规范水功能区的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市、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和管理机构应当依法严格规划产业布局,禁止新建严重污染水环境和破坏生态的建设项目,淘汰污染水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推进涉及污染水环境的工业企业清洁生产。

第二十条 马颊河保护范围内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直接或者间接向马颊河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以及其他按照规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方可排放的废水、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也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的污水应当经过处理,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方可排放。

禁止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无排污许可证或者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向马颊河排放前款规定的废水、污水。

第二十一条 禁止向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倾倒剧毒、易燃易爆、腐蚀性废液、废渣,或者倾倒垃圾、渣土、施工泥浆等危及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的废弃物。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检测进出水水质,并对出水水质负责,不得擅自停运污水处理设施。

第二十二条 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向马颊河保护范围内排放污染物。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向马颊河保护范围内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依法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第二十三条 市、有关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马颊河入河排污口设置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对入河排污口实施日常监督管理。

市、有关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马颊河的入河排污口进行全面调查,对每个排污口登记造册,建立档案资料,并设置标志牌;标志牌中应当明确责任(认领)单位、排污类别、监管部门和监督举报投诉电话。无责任(认领)单位的排污口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封堵。

入河排污口设置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执行。需要在马颊河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的,应当经过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第二十四条 直接或者间接向马颊河排放水污染物的重点排污单位,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环境信息。

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由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并于每年3月底前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向社会公布。

新闻媒体、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公民有权对重点排污单位的信息公开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十五条 城镇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排入城镇排水设施。

城镇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外的地区,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单独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确保出水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二十六条 在雨水、污水分流区域,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不得将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相互混接。

第二十七条 经批准在马颊河保护重点区域内从事工程建设项目的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防止马颊河环境受到破坏。

在马颊河保护重点区域内从事旅游和其它经营活动,应当符合马颊河保护规划要求,采取措施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第二十八条 马颊河保护范围内建设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鼓励发展符合畜禽养殖规划的生态养殖。

马颊河保护重点区域内禁止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水产养殖场;已有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或者关闭,符合有关规定应当予以补偿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予以补偿;在拆除或者关闭之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

第二十九条 市、有关县(区)及其农业等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加强对农业生态发展的支持和指导,推广使用有机肥,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科学处置农用薄膜、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防止农业面源污染。

马颊河保护范围内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或者撤销登记的农药。

第三十条 马颊河保护范围内实施综合调水,实时调用生态用水,保持必要生态基流,维持水体自净能力,促进水质改善。

市、有关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马颊河河道实行定期清淤疏浚,保证河道畅通。

第三十一条 马颊河保护重点区域内的保洁实行责任区制度,由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和管理机构、乡(镇)人民政府明确责任主体,负责日常保洁;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择专业公司从事保洁工作。

第三十二条 马颊河沿岸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及个人都有保护马颊河环境整洁的义务。

马颊河保护重点区域内禁止倾倒、抛撒、堆放、填埋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固体废物、放射性物质等废弃物。

第三十三条 马颊河保护重点区域内禁止擅自从事占用、围垦、取土、取水、砍伐林木等行为。

第三十四条 禁止损毁或者擅自拆除、移动马颊河保护重点区域内的水利工程设施、市政设施等。

第三十五条 马颊河保护重点区域内的水域,禁止炸鱼、毒鱼、电鱼等行为,禁止使用禁用的渔具、网具进行捕捞,禁止擅自引进外来物种破坏水生物生态环境。

第三十六条 市、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和管理机构应当制订马颊河保护应急预案。发生破坏环境突发事件的,当地人民政府和管理机构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

可能发生破坏马颊河环境事件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制订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做好应急准备。应急预案应当按照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则报市、有关县(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章 管理与监督

第三十七条 市、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报告马颊河保护管理工作情况,依法接受监督。

第三十八条 市、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和管理机构及其有关部门对马颊河保护管理工作实行层级监督。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马颊河保护管理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

第三十九条 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应当加大对马颊河保护管理工作的监察力度,依法履行监察职责,严厉查处马颊河保护管理工作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

第四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破坏马颊河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设立和公布举报电话,接到举报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调查处理并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举报事项经查证属实的,应当对举报人予以奖励。

市、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和管理机构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通过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依法公开马颊河保护管理目标完成情况、水环境质量、水质监测、突发环境事件、排污口设置、环境卫生检查情况等信息。重要执法行动和重大事件调查可以邀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与监督。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马颊河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破坏马颊河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四十一条 市、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和管理机构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发现发生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破坏马颊河环境的违法行为,应当立即通报或者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有管辖权的部门应当依法处理,并在处理完毕后五个工作日内向通报或者移送的部门反馈处理情况。

前款违法行为的处理需要其他部门参与或者提供协助的,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参与处理或者提供协助。对管辖权有异议的,报请同级或者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确定办理部门或者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第四十二条 市、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和管理机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破坏马颊河环境的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其所在单位或者监察机关应当予以通报批评,并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符合排污许可条件准予排污许可的;

(二)对违反规定排污及其他破坏马颊河环境的行为不监督、不制止的;

(三)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举报,不依法受理、处理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行为。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无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排污、限期补办排污许可证,根据排污量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补办排污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超过排污许可证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给予警告;逾期不采取补救措施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未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检测进出水水质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擅自停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未按照规定事先报告或者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重点排污单位未依法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责令公开,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并予以公告。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十六条规定,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覆盖范围内的排水单位和个人,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污水排入城镇排水设施,或者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将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相互混接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对马颊河环境造成污染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修复、整治和补偿;拒不修复、整治的,由有关机关代履行,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依法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未进行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未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或者建设的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未正常运行的,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在马颊河保护重点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在马颊河保护重点区域内建设水产养殖场的,由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养殖设施,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在马颊河保护范围内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或者撤销登记农药的,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对单位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造成水利工程设施损坏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损害、侵占市政设施的,由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可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没有设定处罚的违法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依托马颊河建设的河、湖、湿地、公园、水库、塘坝等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五十四条 本条例自20xx年5月1日起实施。

马颊河基本介绍马颊河起源于河南省濮阳县澶州坡,自西向东北流经濮阳县、濮阳市华龙区、清丰县、南乐县,自南乐县西小楼村南出境进入河北省大名县。在莘县沙王庄进入山东省境,经莘县、冠县、聊城市、茌平、临清市、高唐、夏津、平原、陵县、临邑、乐陵、庆云,在无棣县黄瓜岭以下流入中国渤海。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篇5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处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U66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虽然淡水资源量位居世界第四,但人均占有的淡水资源量不到世界平均值的三分之一,缺水问题十分严重。在我国水质型缺水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水源水受到污染,污水大量排放等,使水体受到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因此,对小城镇污水进行有效治理已经刻不容缓。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改善小城镇污水处理现状促进污水处理厂的健康发展是目前我国各城镇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为了解决日趋严峻的水污染严重以及传统水污染处理效率低的问题,寻找更科学高效的适合小型城镇污水处理的运营是水污染治理的首要环节.

一、城镇污水处理运行现状

1、污水系统运行现状

不同于大中城市的污水处理系统,由于城镇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我国大多数小城镇相应的排水及污水治理设施尚存在不足。虽大部分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但在处理水质的达标稳定性、水厂本身运行的管理和设备维护上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下边就对城镇污水厂存在的部分问题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二、城镇污水处理厂存在的问题

本人以某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为例,举例简要说明城镇污水处理厂存在的问题。

立项于2007年的某县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当年系根据城市发展规划,为满足城市近期(2010年)发展需要而确定的规模(1.5万m3/d)。于2008年开工建设,工程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管网长度为10.5公里,总投资4300万元,其中厂区3400万,管网900万;处理工艺为BaF法,总设计处理规模为3万m3/d,一期工程设计规模1.5万m3/d,于2010年8月建成投运。县城老城区排水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新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

污水厂主要处理流程为: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缺氧池沉淀池超细格栅生物滤池(BaF池)清水池(反冲洗污水池)出水消毒渠排放。

其它处理设施有:污泥浓缩及脱水系统、除磷加药间、鼓风机房、污水收集池、高低压配电室等。

进出水设计指标为

污水厂出水执行GB18918-2002一级a标。

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运行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根据该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BaF工艺)实际运行情况反馈。

其一:污水厂运行中,经常出现较大的冲击性负荷,而BaF工艺在抗冲击负荷的能力较差,污水进水水质(如BoD5、SS等)一旦超过原设计值,出水水质根本无法保证。

其二:因为BaF工艺除磷方式为在BaF滤池前端的沉淀池缺氧段加药除磷,聚磷菌无法在最佳状态吸收磷,其除磷效果稳定性差,往往需要投加大量的药物方可达到除磷效果,而且因为大量的药剂投加,导致悬浮絮凝体增加,给后续的BaF滤池带来大量的负荷,导致BaF反冲频率大大增加,浪费大量的电耗。

其三:BaF滤池检修困难,污水厂一期工程曾出现BaF3号滤池在反冲过程中,滤池滤板被冲翻的情况,滤板冲翻以后,所有的滤料全部掉入滤池下部配水区,导致配水区全部被滤料堵塞。运行方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将滤池所有滤料全部取出,并取下大量滤板以后,方能掏出掉入配水区的滤料,其维修工作的工作量几乎是将3号滤池重新修建一次。

其四:设备故障率偏高。受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污水处理厂在建设初期资金相对不够宽裕,设备几乎全部采用低价中标模式采购。部分设备,在过完保修期后不久甚至在保修期内,就开始陆续出现故障。

从该水厂的实际运行情况,不难看出我国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1、排水管网不健全

雨污分流工程建设相对滞后,大部分城镇未实行雨污分流、生活与工业污水分流,大部分城镇现状存在两种不同的排水系统,其中老城区现状排水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新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新区排水系统部署很完善,雨污分流效果很好,污水收集率很高;而老城区城市生活污水和雨水为合流值,且很多地方未建立截流井。下雨时,雨污水沿合流暗沟直接排入收集管网。致使污水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较大,增加处理负荷,降低处理效率。

2、运行管理问题多

(1)运行经验不足

不少污水厂在建设初期,缺乏有经验的管理结构和专职人员,导致治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增加维护管理困难,污水处理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

(2)运行成本高

电耗偏高:不少县城的污水处理厂因本身的工艺设计问题或者是因缺乏有经验的管理结构和专职运行人员,出现例如在调试及运行中长期过度曝气,气水比过高,污水中Do量远大于实际需用量,导致氧利用率较低,造成电能浪费、电耗偏高。

药耗偏高:目前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多为活性污泥法,工艺设计上因脱氮和除磷本身就为矛盾体,难以兼顾,所以生物除磷效果往往不好,大多数仍需采用补充化学除磷,从而导致除磷剂用量过大,药耗高;在污泥脱水方面,不少水厂因污泥预处理不好,导致pam耗量高。

3、对于高精度要求的单体施工质量不达标

污水厂的生化池,尤其是部分采用生物滤池工艺的污水厂生化池,是对施工质量要求很高的,而国内不少城镇受地方经济条件、地方施工水平的影响,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在建设中的施工精度较差,导致水池布水布气不均匀,污水处理效果不好,甚至出现运行中滤板冲脱等各种问题。

4、设备质量较差

污水处理设备是污水处理的重要环节,而部分城镇级的污水厂,设备质量往往无法保证,究其原因,一是受资金等限制,在采购时候,往往采用的是低价中标的方式,质量难以保证,四川曾新闻报道有污水厂建成后尚未投入运行,设备便已经出现损坏、生锈、导致整个水厂建成后只能用来“晒太阳”的项目。二是我国部分自产设备的质量确实不如国外设备,设备的品质和标准不能与国际接轨。

三、城镇污水处理对策

1、进一步优化排水体制

管网系统,才是真正污水系统的第一步“预处理”,应根据小城镇当地的具体情况具有针对性的改善当地的排水体制,而不是一味的扩大污水厂运行能力,花更多的钱在排水管网改造上,虽然是从地面上“无法看见”的政绩工程,但其从分流、收集、输送等各环节上,都是对整个污水处理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选择分流制或截流式合流制,比如对于一些旧城区,由于当地在改造方面具有非常大的难度因此就可以先保留原先的合流制排水系统这样就可以设置调节池安置在合流制系统的终点,因此在对工程进行相应的设计时必须将整个排水系统进行相应的效益分析以及经济技术对比之后选择比较适合当地经济状况的排水体制。

2、根据水厂工艺总结运行技巧、进行技术改造

同样的污水处理工艺,根据运行管理的不同,其运行效果可以达到很大的差距。有经验、善于总结和管理的运行单位和缺乏经验、不善于总结和管理的单位运行同样的工艺,效果差距很大。本人根据设计回访,发现某市级的污水处理厂和前文说谈及的某县级的污水处理厂,虽同采用BaF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但因运行水平不同,其能耗及检修频率远低于某县级污水处理厂。该市级污水厂根据运行中发现的问题,积极的改良运行方式,合理的调整反冲洗时间和反冲洗的强度,对滤池的恢复和运行以及能耗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滤池冲洗不到位会导致冲洗的频率增加,过度冲洗又会使生物膜流失,延长滤池的恢复时间。在操作实务中,该厂主要以每个滤池的池底压力达到设定值作为冲洗条件对两级滤池分别对待。通常一级滤池因负荷较大,冲洗时间在16~36小时,二级滤池冲洗时间在36~72小时。冲洗时,将全自动控制冲洗改为由1名操作员在中控室远程操作,1名操作员在现场指挥,根据冲洗的情况,增加汽冲、汽水联合冲洗、水漂洗的强度和时间。如遇滤池堵塞严重时,可增加到两台鼓风机、两台水泵联合冲洗。

同时,加强技改。该市级污水处理厂自行采用了多个技改,例如在泵房加装了两台变频器,通过变频器对进水提升泵进水量进行合理调节,保证了进水量的稳定。在污泥脱水机房加装储泥斗。解决了因1台污泥运输车运力不够而影响污泥正常生产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生物滤池加装过水栅条。减少滤料在反冲选过程中流失,经过改造既保障了管道的畅通,又降低了滤料的损耗。改造鼓风机冷却系统。将原有的鼓风机冷却系统由直接排放改为冷却塔循环用水,用水量由原来的180m3/日降至30m3/日。仅此一项,一年就节约用水54750m3,折合经费17.8万元。城镇污水厂在运行中,也可以大量产考相应的成功经验。

某市污水厂技改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

3、强化施工质量和设备质量

土建的施工质量和设备质量设备的优劣与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工艺是否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前文所论述的某县BaF曝气生物滤池滤板冲翻的情况,就属土建施工质量不好的原因,而某市级的BaF池,就未出现该情况,由此可见,在施工中的土建质量的把控能力也是不少缺乏相关经验的业主单位的弱项,必须在施工中就加强监管。另外设备的选择和质量把控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我国环保设备制造业起步较晚,设备制造的工艺和水平相对滞后。因此在设备选购上可以从国产设备的质量、稳定性和进口设备的技术成熟度这两方面考虑。根据设计回访,在精密程度较低的设备方面,部分厂家生产的国产设备已能和进口设备在平稳性、维护上匹敌,例如粗格栅机、细格栅机等设备。但是在精密度较高的设备方面,确实国产和进口设备仍存在差距。例如,在一些污水处理厂,很多国产超细格栅拦截渣物效果差,有的甚至根本不出渣,造成生物滤池运行负荷加大。同时未处理的细纤维、头发丝、塑料细绳等渣物将滤头缠住,造成滤料严重堵塞,过水量逐渐降低,导致冲洗强度提不高,冲洗次数增多效果却差,恢复时间增长,处理水质不好。而某市超细格栅机采用德国原装进口设备,拦截细小渣物能力强,95%大于2mm的颗粒物均被拦截,为生物滤池正常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又如:提升泵房水泵设计流量为600m3/h,功率为55Kw,而实际购买的进口泵流量为700m3/h,功率却为45Kw,大大提高了该机的使用效能,并且几年只大修了1次。由此可见,在污水厂建设中在设备的采购上,不应该只是一味的省钱,购买低价的设备,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我国和国外设备中分别购买技术成熟的设备。

结束语

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发展还需要一个探索、实践、再探索的不断往复的过程,每个小城镇在进行污水处理工艺选取时及实际运行中,应根据自身的水质、水量,综合考虑当地的地理、气候、经济以及管理人员水平等因素,才能选择总结出自己的最佳的运行模式,并在后续的运行中及时改进和完善,才能在当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高伟,康雅.先进污水处理工艺节能减排效果比较与分析[J].山西建筑.2014(03).

[2]成官文,朱宗强,徐子涵,蒙金结,梁宁书,覃许江.广西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的现状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13(07).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篇6

“母亲河”在哭泣

2005年11月13日,松花江发生了特大水污染事件;2006年8月21日,松花江一级支流牛亡牛河发生了水污染事件。这给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松花江流域是我国七大水系之一,是吉林省的“母亲河”。松花江是我省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重要水系,其流域面积和流域内人口均占我省国土面积和人口的70%以上,流域内GDp占全省GDp总量的80%以上。同时也是吉林、黑龙江两省一些沿江城市的重要水源地。

但是,随着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呈加重趋势,水质有所下降。2006年国务院把松花江列为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治理的流域之一。目前,松花江流域环保方面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松花江流域内原有重污染企业排放水污染物没有有效削减的情况下,新建、扩建、改建项目逐年增多,加大了流域水污染负荷;二是有的建设项目未办理环保审批手续,擅自开工建设,污染防治设施不落实;三是有些地方领导环境法制观念淡薄,行政干预环保部门行政执法现象时有发生。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使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纳入法制化轨道,根据国家环境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是非常必要的。

人大在行动

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一直受到省人大的重视。从1996年起,省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届对松花江流域上游水污染防治开展了十年视察检查活动,对有效遏制水质污染起到了极积作用。

面对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日益严重的现实,人大代表站了出来。在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常春元等12名代表联名提出《尽快制定〈吉林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的议案》,大声疾呼依法来防治松花江流域水污染。会后,省人大常委会将此议案交省政府办理。

省政府责成省环保局牵头承办。省环保局组织起草了《条例草案(送审稿)》,并于2006年10月20日将《条例草案(送审稿)》报送省政府法制办。省政府法制办多次修改,于2007年4月9日上报省政府。2007年4月19日,省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条例(草案)》,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

为了给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时提供参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庆才、湖、南相福,分别带领省人大环资委和省政府有关部门,对这个《条例(草案)》进行了调研。

代表们对《条例(草案)》的修改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有18位人大代表反馈了自己的意见。

2007年5月29日下午,省人大机关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吉林省原省长、全国人大和省人大代表洪虎,他是为《条例(草案)》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而来的。“《条例(草案)》应当明确县级以上政府在流域水污染防治中应起什么作用;省政府对重点单位或排污企业是否可以下达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等。”洪虎首先强调了这一点,同时,他还就排放标准的制定、水源保护区保护的范围、临时排污许可证的发放等提出了详细的意见和建议。

制定和修改地方性法规必须紧紧围绕上位法来进行。2007年7月,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一审后,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主任会议决定,待国家法修订后常委会再对条例草案进行二审。2008年2月,国家水污染防治法通过。以此为依据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自今年4月开始进行二审前的准备工作。

5月5日,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召开会议,对《条例(草案)》逐条进行了审议和修改。5月9日,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将审议情况向常委会主任会议作了汇报,法工委又根据主任会议的审议意见,调整了原《条例(草案)》的结构,重点增加、调整和细化了部分内容,使本《条例(草案)》修改后与上位法保持一致。

2008年5月29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二审并通过了《吉林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共六章五十一条。

防治污染有法护航

《条例》是依据新修订的国家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刚刚下发的《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并结合我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制定的,突出了以下几个问题,符合我省实际,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强化了政府责任。在第三条中突出明确了政府在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中目标责任制的具体内容,及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考核评价制度。规定:“省、市(州、长白山管委会)人民政府应当将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河段的水质目标、总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和跨市、县行政区域交界处河流断面水质状况纳入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年度和任期考核,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

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许可证是取得合法排污许可和证明的文件。排污单位必须持证达标排放。第十三条规定:排放工业废水、医疗污水以及排放废水、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排放水污染物;禁止企业事业单位无排污许可证或者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向水体排放前款规定的废水、污水。

严格控制排污总量。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十一五”期间国务院考核地方政府的一个约束性指标。为保证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十四条规定:省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削减和控制本行政区域的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并将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流域市、县人民政府。市、县人民政府也应确定排污单位的总量控制指标。第十五条规定: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加强对重点排污单位的治理和执法监管力度。重点排污单位是治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加强环境监管,第十七条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必须按照规定配备污水计量装置和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装置。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装置应当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排污单位要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装置正常运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动、闲置或者拆除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装置。

加强对城镇污水的处理。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条规定了城镇雨水、污水分别排放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的原则,及建设部门对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监督管理的职责。规定:城镇污水排放系统应当与雨水排放系统分开设置,城镇污水应当进行集中处理,有计划地组织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加强对设施运营的监督管理;城镇污水管网应当与新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排污口,安装自动监控装置等。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篇7

关键词:污水处理;ppp;政策评估;aHp法;激励性管制

1浙江省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

ppp政策实践20世纪90年代中期,城市公用事业开始民营化改革,也在城镇水务行业开展ppp项目,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发展,以ppp为核心的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ppp政策实施大致经历了“试点—发展—提升”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2年,是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ppp试点阶段,2002年到2005年这段时期是城镇水务ppp的加速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是城镇水务ppp的提升阶段,在这一阶段,城镇水务ppp项目增多,ppp项目也进一步得到规范。浙江省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不少地区也已经在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行业开展ppp政策。通过对浙江省5个典型地区的污水处理厂运营模式的调研,我们发现浙江大部分地区ppp实施程度高,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建设污水处理厂。在我们所调查的5个典型地区来看,湖州市的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ppp制度实施程度是最高的,这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整体经济市场化程度高、制度建设相对完善有很大关系。另外,良好的政府信誉也有助于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在该地区开展业务。相比较而言,温州市虽然也有实施ppp制度,但是其实施效果并没有湖州市好,特别是在进入环节,当地主管部门会考虑到经验等因素而优先选择国有企业建设经营,而且地方政府投入的资金也较少。

2浙江省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ppp政策效果评价

从我省排水和污水处理ppp政策的长期实践来看,ppp既带来了一系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那我省排水和污水处理ppp政策究竟运行得如何呢,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用经济学方法科学地评估ppp政策效果。

2.1逻辑框架评估法

首先,我们运用逻辑框架评估法来评估ppp政策。根据杭州市于2006年出台《杭州市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条例》前后的执行情况,来评价政策效果。根据逻辑框架法,对排水和污水处理行业实施ppp的战略目标、直接目的、政策投入、政策产出四个层次出发,从验证指标、实现条件等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2.2政策成功度法

其次,运用政策成功度评价法评估浙江省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ppp政策。我们对以上四个层次的指标进行等级评定,根据政策成功度法的五级标准进行分组,如下图所示。完全成功是指政策的取得显著成果,各个目标均已达成;成功指政策的大部分目标已经实现;部分成功指政策实现了部分目标,政策只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和影响;不成功是指政策实现的目标非常有限,政策几乎没有产生什么正效益和影响;失败是指政策的目标无法实现,政策不得不终止。对政策单项指标进行评定时,对应上述5级标准表,再根据逻辑框架法的分析和调研中专家打分,对战略目标、政策投入、直接目标、政策产出几部分进行等级评定如表2所示。

2.3aHp法

为了计算政策效果的综合评价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模型,对某一层次的要素进行两两比较,并标记其相对于上一层的重要程度。然后,通过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出最大特征值和个要素所对应的权重,接着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标来进行一致性检验。选择1-9比率标度方法构造判断矩阵,再运用方根法计算aHp的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也就是权重),计算公式如下:即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再将各项指标的等级乘以权重得出综合等级:2.8008。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和综合评定如表3所示。

2.4政策效果评估结论及原因分析

2.4.1污水处理ppp政策效果评估结论从上述政策评估可以看出,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ppp政策可以用部分成功或成功来描述,ppp政策基本实现了既定目标。但是,相对成本而言,ppp政策只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和影响。另外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政策设计目标尚未完全实现等,因此有必要针对我省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ppp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一系列激励性管制政策建议。2.4.2污水处理ppp政策部分成功的原因分析(1)市场化程度高,拥有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水务企业。浙江省将有国资背景水务企业、上市公司为起点,培育了大型水务集团,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例如钱江水利收购宁海县兴海污水处理有限公司60%股权,这增加公司的污水处理规模和延伸污泥处理产业链,有利于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拓展水务市场。(2)地方政府出台具体实施细则,并发挥了显著辅助作用。以湖州市为例,湖州市长兴县出台的《长兴县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办法》第六条就明确规定,要建立污水处理厂ppp制度。县政府或其授权单位应通过法定程序选择污水处理运营单位,并签订污水处理ppp协议。未实行ppp的,应签订城镇污水处理委托运营协议或污水处理服务合同。(3)政府信誉良好,增强了参与者的信心。政府履约失信问题是在贯彻落实ppp模式时候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浙江省在贯彻落实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ppp政策的过程中,要求政府向被管制企业提供一种比较可信的保障机制,比如通过契约和法律手段保证政府的承诺在将来兑现,通过强化政府的契约精神,来规范政府的行为。

3进一步的激励性管制政策建议

3.1以有效竞争为导向,完善特许投标竞争机制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行业作为一个自然垄断性行业,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是政府管制的两难选择,既要求政府制定限制进入的管制政策,以保证自然垄断行业的规模经济性;又要求政府制定放松进入的管制政策,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克服市场垄断所造成的效率低下问题。存在这样的矛盾下,在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行业运用竞争机制的目标导向应该是竞争活力和规模经济相结合的有效竞争,并积极开展直接的和间接的竞争。

3.2通过不对称管制,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针对原有企业阻碍民营企业通过ppp模式进入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行业的战略,以及存在的不对称竞争现象,要求管制者进行不对称管制,给予新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降低民营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扶植其尽快成长,培育健康的市场竞争机制,使民营企业进入环节实现公平、有效的竞争。

3.3强化政府部门契约精神,利用声誉规范政府行为

政府履约失信问题是在贯彻落实ppp模式时候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政府管制者需要向被管制企业提供一种比较可信的保障机制,比如通过契约和法律手段保证政府的承诺在将来兑现,这就需要通过强化政府的契约精神,来规范政府的行为。同时,通过建立可置信的声誉激励机制与惩戒机制,引导政府部门提高、维持声誉,以达到强化其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目的。

3.4构建城镇污水处理行业ppp的法律法规体系

为促进我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行业ppp模式开展的有效性,应该形成一套权威、统一的纵向一体化与横向调节相结合的法规政策体系。从纵向上来看,由全国人大制定全国统一的ppp法律,对开展ppp模式的一些基本问题作出统一规定,这是ppp法规政策的核心;国务院可以出台与法律相适应的具体行政法规,用于指导ppp项目的规范开展;地方政府又可以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结合地方实际出台地方性法规。

参考文献

[1]李虹,黄成明.国外ppp研究的理论综述[J].经济纵横,2005,(2):77-79.

[2]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王俊豪.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绩效评价与管制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篇8

为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执行《XX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XX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情况相关工作,自11月份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在黄锦朝主任、钱世茂副主任的带领下,进行了专题调研,专题听取10多个市级政府部门单位关于执行《决定》情况的汇报 ,赴有关县(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委托其他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相关调研,并召开全市人大城建环保工作座谈会交流调研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决定》执行基本情况

自2013年8月29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会议作出《决定》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全域治水的攻坚战,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倒逼转型升级成效初显,治水长效机制逐步完善,XX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决定》得到了较好贯彻执行。

(一)流域水质改善明显。

自2013年以来,全市42个地表水市控断面中,5个劣Ⅴ类断面全面消灭,Ⅴ类断面从7个减少到1个;11个国家考核断面、16个省控断面、10个出境断面、20个县市交接断面和8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流域水环境明显改观,《决定》提出的“2014年底基本消灭黑臭支流;2015年底流域水质基本消除劣Ⅴ类;2016年底流域交接断面水质基本达到iii类标准”的XX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近期目标基本实现。通过治水,水变清了,山变绿了,人们生活的环境变美了。治水促进了人们生活理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

(二)治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一是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自2014年以来,全市共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10座,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24座,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29.8万吨/日,累计完成城镇污水管网1818.5公里,雨污分流改造管网609.1公里。二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序实施。截至2016年10月,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村覆盖率78.2%,新增受益农户62万户。三是河道清淤快速推进。迅速开展河湖库塘淤积情况的调查摸排,制定工作计划,选用生态环保方式大力开展清淤,到2016年9月底已完成清淤1615万立方米。四是“清三河”活动大力开展。全面消灭垃圾河4500条,消灭黑臭河83条749公里,积极开展“清三河”达标创建工作。全面完成六大重污染行业整治,积极推进特定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实行畜禽养殖总量和污染排放总量“双控”制度,关停养殖场户15565家,减少生猪存栏167.1万头,完成温室甲鱼整治6.57万平方米、拆除25.54万平方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做法在全国推广。

(三)治水长效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完善。

一是“河长制”全面推行。按照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完善市、县、镇、村四级河长体系,公安部门配套设立“河道警长”,增配监督员和指导员。全市现有四级河长4250名、河道警长714名、监督员和指导员1024名。二是水质考核奖惩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研究制定流域水质考核奖惩办法及实施细则,建立跨流域联动治水、乡镇交接断面水质考核通报、水质奖惩补偿等机制,落实治水督查考核、责任追究制度。三是执法监管力度明显加大。开展环保系列执法专项行动,建立环保公安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三年来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358件,处罚额2.08亿元,行政、刑事拘留760人。

自《决定》作出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选准主题、突出重点推进《决定》的贯彻落实。2013年,举办了市、县两级企业界人大代表环境保护法律知识培训会,组织代表视察了市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情况,开展了《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和《八婺问水》大型新闻活动。2014年,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开展跟踪督查并作了满意度测评,对全市黑臭河治理工作进行现场督办,开展了申报“可游泳河段”系列活动。2015年,组成两个督查组,对全市58座镇级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和37个市控监测断面水质情况进行督查;分成7个组,由常委会领导分别带队,对治水7个方面具体工作进行了专项视察和专题调研。

二、《决定》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对照省委提出的治水“十三五”战略目标和与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各地在执行《决定》、推进治水工作中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一)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水平参差不齐。

表现在:一是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低,工艺简单,执行标准不高,无法与日益繁重的污水处理任务和不断提高的污水处理标准相适应。二是镇级污水处理设施综合利用率低,一些污水处理设施由于缺乏资金保障而间歇运行,个别污水处理设施处于无专人管理、无资金保障、无处理效果的“三无状态”。三是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理能力低下,专业化运营水平不高,第三方运营还没有全面推行;一些农村地形复杂或日益“空心化”,污水处理设施方式、选址和设计能力不尽合理。

(二)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部位整治任务仍然艰巨。

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块雨污不分,管网破损比较普遍,特别是一些集镇污水直排,成为污水处理的盲区。“六小行业”、畜禽养殖行业、“低小散”特色区块行业污染仍然较为突出,整治任务繁重。涉及部队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协调难度较大。据婺城区反映,在洪源溪治理工作中,该区已将污水管网接至73051部队,但该部队至今尚未启动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影响了治水工作的开展。

(三)“三河”整治面临反弹压力。

从XX江流域市控地表水近期水质状况看,XX江部分监测断面水质不降反升,重点支流水质提升情况不容乐观。部分地方在重污染行业整治、地方特色行业污染整治等方面决心还不够大,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不明显。农村面源污染量大面广,特别是受肉类价格回升影响,禁限养区关闭或整治提升的畜禽养殖场出现复养和污染反弹的迹象,生态化养殖推进缓慢。

(四)治水资金、技术保障压力大。

一些地方反映,污水收集管网敷设、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维护、淤(污)泥处置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镇村污水处理站点运行、管理、维护也需要资金保障,地方财政压力较大。各地普遍对治水人才“喊渴”,科技治水管理人才缺乏。

(五)治水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

在调研过程中,基层反映:在以往治水工作中,存在改变自然原貌、人工工程过多的问题;在农村污水收集管网敷设过程中,存在管网混接、错接,施工不规范,甚至多次返工的问题,农村污水处理工程质量形势不容乐观;在治水考核中,存在一些地形复杂、住户分散且人畜排泄物多作有机肥用的山区小村,也要铺设污水管网的问题。

三、进一步执行好《决定》、推进治水工作的建议

治水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为更好推进治水工作,早日实现《决定》提出的远期目标,提出如下建议:

(一)拉高标杆,进一步增强治水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一是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对于治水,我们既不能畏葸不前,也不能小进即安,更不能麻痹松懈、半途而废。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积极顺应“后治水”时期形势,时刻保持政治定力,充分认识治水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反复性,紧紧围绕巩固治水成果、防止污染反弹,消灭存量、遏制增量,拉高标杆、提升标准三个重点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下去,积极打造浙中生态廊道。二是坚持走科学治水之路。要以先进的治水理念为指导,用系统、科学、前瞻的治水总体规划引领治水各项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防止急于求成,努力实现治水工作由运动式治水向长效化护水转变,由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转变,由运用行政手段治水向依靠法律手段治水转变。三是实现治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促共赢。要把治水工作成绩与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联系起来,充分发挥治水对转型升级的倒逼作用,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二)补齐短板,着力破解治水工作的瓶颈问题。

一是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要科学布局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坚持县(市)域一盘棋,该关停的关停,该扩建的扩建,该改造的改造,使污水处理设施真正符合实际需要;要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鼓励出水深度处理,不断提高中水回用率;要重视镇级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模式的探讨,加大经费保障、监管和督查考核等力度。二是彻底打通截污纳管最后“一米”。科学规划布局城镇污水管网,积极推进片区管网改造,特别是集镇、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区块的污水截流、雨污分流。加强管网渗漏修复和日常养护,建立污水管网管理信息系统,推动“零直排”示范区建设。三是加大治水经费、技术、人员等方面的保障力度。明确治水资金在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真正落实污水处理设施后续运行维护的资金来源。加大治水工作人才引进力度,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加强治水项目的监督、指导和考核,确保一次建成,长期管用。大力引进、培养治水高科技人才,加大与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力度,吸纳他们先进的治水理念,吸收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先进治水经验,实施岸上、水面和水体的立体防护工程,恢复和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

(三)着力长效,建立完善常态长效的治水工作机制。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篇9

关键词:农村污水;污水治理;问题对策;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R12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由于农村污水既影响到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又容易引起疾病的扩散和传染,对人民的生命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切实搞好新型农村的污水治理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

一、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相关规划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污水治理主要集中在城市,然而,却把农村的污水处理给忽略掉了,致使我国大多数的农村污水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以新疆为例,随着近年来,农村污水排放量的逐渐增大,再加上农村大多数公共设施比较落后,导致大部分农村的饮用水出现了问题,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发现,我国大约有一半数量的人口在饮用不干净的水源。农村的污水乱排放既破坏了自身环境对又污染了流经的河流。乡村的沟塘、水库已呈相当严重的富营养化,经常有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并且,大部分水源地、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都在郊区,周边大都分布着农村,因此,这些农村的水环境的整治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新疆农村水环境污染已相当严重,如果不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在采取控制措施时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而且,还会使越来越多的用水方案失去效用。此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将是长期、无法挽回的。

自从“十一五”规划中强调了新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后,农污水治理工作被提上日程。“十一五”期间,我国已经加大城乡环保统筹力度,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根据国家“十二五”全国村镇污水治理规划,从2010年起用大约30年时间,在中国90%的村镇建立完善的排水和污水处理的设施与服务体系。到2020年,使30%的村镇人口得到比较完善的公共排水服务,并使中国各重点保护区内的村镇污水污染问题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十二五”期间,全国村镇污水治理率要提升10%。农村污水连片治理将进入攻坚阶段。

二、农村生活污水的特征

(一)水量小、排放分散、水质复杂

新疆大多数农村地区的供水设施简陋、自来水普及率较低,特别是偏远山区等条件落后的农村地区,居民的用水得不到保障。此外,农村地区的居民日常生活较为单一,农村居民人均用水量远低于城市居民,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人均排放量也远低于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目前,新疆房屋基本都属于自建房,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合理的总体布局规划。因此,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方式存在诸多差异,有的生活污水排入明沟或暗渠,有的就近排入溪、河及湖泊,还有的农户将粪便等收集作为肥料,其余的用水直接泼洒,使其自然蒸发或渗入土壤。从总体来看,村镇分布密度小和居民的建筑布局随意导致了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变得极为分散。

(二)农村地区缺乏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致使垃圾随意堆放

农村生活污水除了居民的家庭活动用水外,还混有垃圾堆放产生的污水和高浊度的雨水径流等,汇集的污水水质成分复杂。各类污水比例受生活条件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而不同,并且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家庭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污水的来源会越来越多,水质成分也势必更加复杂。水质水量随地区和时间变化差异较大我国农村居住环境和人文风俗的差异导致不同农村地区排放的生活污水水质差别较大。

(三)生活污水中氨氮、溶解态磷等污染物浓度与居民经济条件、生活习惯、作息规律等密切相关。例如经济条件较好、肉类蛋白类食物消费比例高的地区,生活污水中的氨氮浓度较高,同时洗涤剂的大量使用致使生活污水中溶解态磷偏高;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户往往反复用水后再排放,导致化学需氧量浓度较高,且这些农户一般较少使用卫生洁具和洗涤剂,产生的生活污水氮、磷含量不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日变化系数较大,排放量的峰值一般出现在早晨、中午和晚上三个时段,在这些时间段中,居民的家庭活动往往比较集中,用水量也相对较大,污水中的氮、磷等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峰值也随之出现。而在其他的时段,尤其是午夜至清晨这段时间,由于用水量的大幅减少,致使污水量很小,甚至出现断流。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随季节变化的规律表现为夏季较多,冬季较少。与排放量相反,主要污染物如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的浓度变化规律为夏季较低,冬季较高。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

完善农村地区的污水收集体系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低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收集问题是治理农村水环境的重要环节。随着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增长以及国家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整治力度加大,许多地区已在完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新农村,已经具备较完整的收集和处理体系。现有的收集处理方式主要可分为三类:农户分散收集处理、村镇集中收集处理、统一收集归入市政管网,不同收集模式的概况。

(一)污水分类收集也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国外,对生活污水分离处理的应用模式已较为成熟,将“黑水”和“灰水”分开处理,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处理难度,还能达到中水回用的目的。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以借鉴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处理的模式,“黑水”经过收集池收集后可农用,“灰水”经收集处理后可中水回用或直接排放,以达到减少处理量,降低建设运行成本的目的。

(二)制定有针对性的处理标准

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直接影响着污水处理设施的工艺选择和投资规模,间接关系到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和运行费用。合理地制定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出水水质可参照的排放标准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等。但是针对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排放的标准仍然缺失,需要制定合理的排放标准,明确村镇污水的处理目标,从而权衡水环境质量要求和建设投资及运行费用。此外,排放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我国各地区的差异,例如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条件较好,公共基础设施较完善,可根据出水用途与去向灵活选择排放标准;西部地区经济条件较落后,农村人口数量较多,水环境容量较大,可以适当放宽排放标准,降低处理要求;北方地区相对南方地区较干旱,水资源不够丰富,水环境容量也较小,相应的排放标准也应该较严格,并且鼓励和引导污水处理回用。

(三)合理选择污水处理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形式多样、工艺成熟,但只有因地制宜的污水处理技术才能真正达到控制农村水污染的目的。目前已有一些低成本、易管理的技术,例如稳定塘。稳定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总称,有机物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吸附、有机颗粒的沉降和截滤作用去除。稳定塘在农村地区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是高效藻类塘式稳定塘技术。

高效藻类塘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oswald等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并发展的,它是在传统稳定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改进形式,强化利用藻类的增殖来产生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形成更紧密的藻-菌共生系统,同时创造一定的物化条件,达到对有机碳、病原体,尤其是氮和磷等污染物的有效去除,适合于农村面源污染控制。

高效菌藻塘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除磷效果及其强化措施是发现,高效菌藻塘和水生生物塘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8和4d,进水总磷浓度1.7~17.1mg/L,出水总磷浓度全年平均值为3.33mg/L,高效菌藻塘系统的除磷能力欠佳;通过降低水生生物塘内水深、采用废弃石膏作为填料构建了新型复合水生生物塘,水力停留时间为1.6d条件下,复合水生生物塘出水总磷可保持在1mg/L以下,可达到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方面,不仅要考虑处理效果、费用,还需要考虑工艺的适用性以及技术应用的工程建设是否存在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污水处理设施能够达到正常的治理效果和使用年限。

(四)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维持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期有效运行,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以满足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工作所需。中央财政应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除此之外,还可设立奖励制度,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各地区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地方财政则负责解决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日常运行维护所需要的资金。另外,可以向村民征收少量污水治理费用,一方面提高村民的环境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可对污水的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及维护提供支持。在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已成熟的方式,即承包给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公司,由这些服务公司对设备的运行进行定期检查,监测运行状况及出水水质,地方政府则可提供专业培训,以及对专业人员和服务公司进行资质认证和监管。

结束语

新疆农村水体污染治理工作起步较晚,污水处理技术不多,加之广大农村的地区差异性,开发适合于不同农村地区污水治理的新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对于上述几种污水处理技术,各地区应根据当地地理地貌、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等因素酌情选择。选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时,要因地制宜,即技术本身的特征,如建设费、运行费、技术要求、管理难度、占地、能耗和处理效果等,与当地的特征,如地形、气候、政府财政收入、人均收入、人口密度、技术水平、出水用途等相匹配,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效用最大化,有效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仰斌,张国华,谢崇宝.我国农村生活排水现状及处理对策建议[J].中国水利,2008,3:51-53.

[2]徐洪斌,吕锡武,李先宁,等.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调查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B10):375-378.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篇10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县城镇集中式供水单位(包括县城及周边集中式供水单位和各镇集中式供水单位)。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县建设局主管城镇供水工作,县卫生局负责城镇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县环保局负责水污染监督管理工作。建设、卫生和环保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水质进行监测。

第四条城镇集中式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五条城镇集中式供水单位必须取得县卫生局签发的卫生许可证,经县建设局资质审查合格取得《城市供水企业资质证书》,经县环保局监测,排污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取得排污许可证,经县工商局登记注册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并办理税务登记证后方可从事供水经营活动。

第六条城镇集中式供水单位必须具有满足净水工艺要求的水质净化、消毒设施,以及必要的水质检测仪器、设备和人员,建立饮用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配备专职人员或兼职人员负责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直接从事供、管水的人员必须取得体检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并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第七条城镇集中式供水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频率和有关标准、方法定期检测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水质,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同时,做好水质检测资料存档工作,并按月向县建设局和县卫生局报送水质检验资料。城镇集中式供水单位的自检能力达不到国家规定且不能自检的项目,应当委托有检测能力和资质的检验机构按上述要求进行检测。县卫生局应按规定的检验频率(每季度)对城镇集中式供水单位的供水水质卫生进行监测检查,并定期将监测检查结果在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公布。

第八条以河流为饮用水水源的,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范围内的水域及沿岸为地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县城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为取水点上游4300米至下游100米范围)。以水库和湖泊为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根据实际需要,其取水点周围部分水域或整个水域及其沿岸为地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水源的,取水点周围半径30米内为地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第九条环保、卫生、公安、建设、水利、国土等部门要加强对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管理和保护,做好水源防护和水源水质检测工作,并设立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告示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严禁修建任何可能危害水源水质卫生的设施及一切有碍水源水质卫生的行为。城镇饮用水水源水质不得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并应当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若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规定,限于条件需加以利用时,城镇集中式供水单位应采用相应的净化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规定,并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

第十条发生突发性水源污染时,城镇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在第一时间报告县建设局、县卫生局、县环保局(各镇集中式供水单位应首先报告所在镇人民政府),并及时进行水质检测,报送处理报告。当出厂水水质难以达到国家标准需要采取临时停水措施的,必须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在水源污染严重威胁供水安全的紧急情况下,县环保局应当报县人民政府批准采取强制性的应急措施,包括责令有关单位减少或停止排污。

第十一条县城规划区范围内任何单位、个人未经县建设局、水利局和环保局批准,禁止兴建水厂和开采地下水。其中开采地下水还必须经县国土局会审。

第十二条实施城镇供水特许经营制度。县建设局要联合卫生、环保、工商、税务等相关单位加强对各城镇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检查与监督。坚决禁止不具备城市供水资质的集中式供水单位对县城和各镇规划区范围内供水;对不符合城市供水水质标准等方面要求的供水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对经整改后仍不能安全供水的单位,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整顿;对无卫生许可证、《城市供水企业资质证书》、排污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存在重大供水安全隐患的城镇集中式供水单位,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坚决关闭取缔。

第十三条建立和完善对城市供水水质重大突发事件的值班、报告、处理制度,制定好城市供水紧急情况应对预案,形成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在异常情况下安全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