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父亲的散文诗十篇父亲的散文诗十篇

父亲的散文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7:25

父亲的散文诗篇1

一九八四年庄稼还没收割完

儿子躺在我怀里睡得那么甜

今晚的露天电影没时间去看

妻子提醒我修修缝纫机的踏板

明天我要去邻居家再借点钱

孩子哭了一整天啊闹着要吃饼干

蓝色的涤卡上衣痛往心里钻

蹲在池塘边上狠狠给了自己两拳

这是我父亲

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青春留下

留下来的散文诗

多年以后我看着泪流不止

我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个影子

一九九四年

庄稼早已收割完

我的老母亲去年离开了人间

儿子穿着白衬衫跑进了校园

可他最近有些心事瘦了一大圈

想一想未来

我老成了一堆旧纸钱

那时的儿子已是真正的男子汉

有个可爱的姑娘和他成了家

但愿他们不要活的如此艰难

这是我父亲

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生命留下

留下来的散文诗

多年以后

我看着泪流不止

可我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个影子

这是我父亲

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生命留下

留下来的散文诗

多年以后

我看着泪流不止

可我的父亲在风中像一张旧报纸

这是那一辈人留下的足迹

几场风雨后就要抹去了痕迹

这片土地曾让我泪流不止

父亲的散文诗篇2

父亲,树林和鸟

牛汉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旁走过。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闻到一声鸟叫。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鸟也有气味?”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黎明时,所有的鸟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每一个张开的喙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鸟要准备唱歌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向天空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赏析】

牛汉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以诗歌而闻名。牛汉的散文较多地继承了“五四”以来散文的优良传统——平和恬淡,娓娓道来,颇具情趣和意味。他善于选择生活中的那些容易表现的事物,用直接、平白的语言进行描述,将生活的原貌、人的天性与心灵瞬间的轨迹展现出来。

这篇散文选自牛汉的散文集《童年牧歌》。在岁月的磨砺中,在写作实践中,牛汉深深地感悟到,“童年和童真是生命天然的素质,它具有萌发生机的天性,永不衰老,堪称是人类大诗的境界”。在这部散文集中,为了追寻“童年和童真”中蕴含的“大诗的境界”,作者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将童年生活中那些有趣、有味的人和事点染成篇,深情地唱出了一曲曲“童年的牧歌”。

父亲的散文诗篇3

为什么筷子兄弟的这首《父亲》如此催泪呢?因为所有动人的歌曲背后必定有动人的故事,2011年12月,王太利在拍摄《老男孩》的过程中父亲去世,他深刻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和遗憾,于是他填词作曲写下了这首经久不衰的歌曲《父亲》,这首歌也成为筷子兄弟同名微电影《父亲》的主题曲。与《老男孩》相比,站在《父亲》背后的筷子兄弟不再有对梦想的怀疑和彷徨,保留着的是流淌在心中的深沉情感。

这首歌用独特的风格和满含真情的歌词讲述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老父亲的故事,唤起大众关于父亲的集体回忆,表达了亿万儿女对父亲给予的厚重而深沉的爱的回馈和感恩。

父亲

作词/作曲:王太利演唱:筷子兄弟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离开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感谢一路上有你

《老爸你别装酷》是胡彦斌《音乐斌潮》专辑中最有趣的一首歌曲,这首歌让人想笑又感动,因为它把父子之情以及家庭关系写得很透彻,也把孩子看待严肃父亲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头发有点秃/每天早晚还要拼命梳/其实心很软就是爱装酷”这样的歌词让很多人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的老爸。

专辑策划人林文炫的家恰好毗邻胡彦斌的家,平时他们经常串门,与胡爸爸接触多了,林文炫终于明白为什么胡彦斌的偶像就是他的老爸。做过国际海员、服装设计师、京剧演员的胡爸爸是一个极富童心的人,为了这个可爱又可敬的人,林文炫和胡彦斌一人作词一人作曲,创作了这首描绘活宝老爸的歌曲,还特地设计了一段Rap让胡爸爸秀一下。这首歌曲用的是胡爸爸那个年代的四步舞的节奏,再配以流行的Rap唱法,显得非常funny。

老爸你别装酷

作词:林文炫作曲/演唱:胡彦斌

平常很严肃/看连续剧就偷偷哭/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小老鼠/头发有点秃/每天早晚还要拼命梳/其实心很软就是爱装酷/没读什么书却让很多人佩服/衣服穿得有点土他说很舒服/有个熊猫的啤酒肚/睡觉会打呼噜/没什么大成就/就是不让老妈吃苦/老爸你别装酷/老妈说你很会跳舞/老爸你别装酷/我知道你为了我们很辛苦/老爸你别装酷/老妈说你一点都不土/老爸你别装酷/我要你教我跳你那种舞

《阿爸》是周杰伦为台湾电影《阿爸》创作的同名主题曲,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谱曲、洪敬尧编曲、周杰伦和洪荣宏共同演唱,是为纪念台湾歌手洪一峰、以洪一峰的家庭故事为背景创作的。周杰伦表示当初在合作《阿爸》这首歌时真的非常感动,跟自己做专辑完全不一样,也很少有歌曲能像《阿爸》这样唱到自己的心里。

周杰伦和洪荣宏的合作很默契,他们的声音中透露出温暖的气息,国闽语歌词交错,勾起全天下子女对父亲的共同情感。《阿爸》就是在写所有人对父亲的印象,他们如同一座座安静却牢靠的山。歌曲一开头就直接唱出“我最亲爱的阿爸/我们想要再叫你一声”,唱出了子女对父亲最真实的情感,更唱出了所有人对父亲的爱,歌曲将这份爱传递开来,使为人父、为人子的人们都能感同身受。

阿爸

作词:方文山作曲:周杰伦演唱:周杰伦洪荣宏

我最亲爱阿爸/我们想要再叫你一声/唱以前你写的歌/感情放入唱不完/我最思念的阿爸/换我们唱歌来给你听/歌声就像燕子/带你回来我们这/要用什么信纸慢慢写/我们讲的话你才能知道/我们在长大/守着家/守着那温馨的烛光下沉默安静的对话/回头看阿爸是山/我最亲爱的阿爸/你给我们一个家/泡杯名叫思念的茶/浅尝浓郁牵挂

也许只有当我们到了一定的年龄、经历了一些事情,对父亲的理解以及对父爱的体会才会更加深切。《追忆》这首歌里有一句歌词我很喜欢:“闲来回头回望去追忆/边笑边哭边喝坛酒”,独自闲坐,回首过去,与父亲的第一次外出、第一次喝酒……涌上心头的回忆有欢乐也有悲伤,太多太多的情愫无处发泄,便只能又哭又笑,仰头再喝一杯酒。

对于父亲,我们总是吝于表达爱,觉得他总会一直在我们身边默默地守护着我们,但时光如梭,父亲老去的速度出乎我们的想象,当我们发现他不再年轻时,能够表达爱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所以,借一年一度的父亲节,请真诚地对父亲说一声“我爱你”,感谢他的奉献,感谢他的疼爱,感谢他的坚持与陪伴。

追忆

作曲:林振强作曲/演唱:林子祥

童年在那泥路里伸颈看/一对耍把戏艺人摇动木偶/令它打筋斗/使我开心拍着手/然而待戏班离去之后我问/为何木偶不留一丝足印/为何曾共我一起的/像时日总未逗留/从前在那炎夏里的暑假/跟我爸爸笑着行/沿途谈谈来日我的打算/首次跟他喝着酒/然而自他离去之后我问/为何夏变得如冬一般灰暗/闲来回头回望去追忆/边笑边哭喝坛酒/然而就算哭仍私下庆幸/时日在我心留下许多足印

《父亲写的散文诗》是许飞与著名诗人董玉方的合作之曲,曾在综艺节目《诗歌之王》的现场演绎。诗人将父亲日记中的片段采撷成词,被深深感动的许飞精心为之谱曲,用音符将字里行间父亲对子女的爱与责任以及子女在察觉岁月流逝父亲已老去后的无奈诠释得丝丝入扣。一直对这首歌念念不忘的许飞后来借父亲节之机重新编曲录音,推出《父亲写的散文诗》时光版。

这首歌也是许飞献给父亲的礼物,感谢父亲在自己身后默默支持,毫无怨言。从“吉他公主”到“跑马女神”,从创办吉他私塾到组建飞跑团,许飞不断尝试着生活中的各种不可能,她略带任性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勇敢地向世界迈开脚步。而这一切除了她的天性使然,亦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帮助,离不开父亲的照顾和宠爱。而对于许飞来说,没有什么比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创作一首纯粹而真诚的歌更能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

父亲写的散文诗

父亲的散文诗篇4

那是我心灵的远山与近水,在出生的啼哭里,让我以眼泪的方式读写。

这里有我朴素的乡情与热烈的爱情,行走的孤独里,让我以文字和歌声动情倾诉。

阳光之下,城市以南,朴素的思想,辽远而宽广。

行走,为一个亲情和爱情的约定,我心怀激励。

山寨,我诗歌里经典题记,喀斯特的脸和胸脯,黑色的土地,葱郁的绿林与花草,太阳下流动的河,都以宁静的姿态为我塑起或坐或站的方式。

我从这里起步,幸福的脚步,一路放歌。

我可爱的山寨,就是歌曲的全部内容。普普通通的词汇,粗犷的豪情,全都以喀斯特的神奇,静卧于绿林深处;还有那古老的牛耕人种,动感的鸡鸣犬吠,都是我无声怀念的主题。

山寨,大自然最朴素的线条,那些如水的安静,从城市的繁华中脱颖而出,犹如一头内向的牛耕耘或者行走都非常矜持和稳重。

这就是我的山寨,单纯的思想独具阳光的性格,涂抹在粗布上的语言,色彩光洁,字字句句都盛满泥土最初的颜色。

绿油油的山寨,轻盈盈的山寨,淳朴朴的山寨,永驻于我心的家园童话般的甜怡。让安静的禽和庄稼、唱歌的父母及兄弟,都在南方的山梁上,用一把锃亮的锄头,把一个农民幸福的色彩,在十八弯的山路上,找到临水而居的方向。

父亲的春联

满头白发的父亲,从立冬开始,就在他简陋的案头上铺开了大红纸,认真地用楷书写着春联。

春联,是父亲一辈子的爱好,是父亲盼望春天的另一种方式。

那枝陪伴了父亲几十年的毛笔,在父亲温暖的手中舞蹈,白色的笔毛,柔中带刚,翰墨飘香中灵性的汉字在红色彩纸上吐露点点春意。

村庄的冬天静默萧条。

父亲摊开红纸,把阳光和土地写在红纸上;把辛劳与希望写在红纸上;把收获和欢欣写在红纸上;把丰饶的四季写在红纸上……于是村庄的雪地盛开了红梅;枯柳迸出了新芽;阳光穿透了所有的木格子窗户。

冬天的乡亲心里逼得慌啊!父亲把红红的春联送到每家每户,把吉祥与平安送到每家,把幸福与健康送到每家,把喜庆和财源送到每家……于是村庄的门窗都红了,乡亲们的心亮堂了,一个接一个的好年头来了。

父亲写春联时,我总在旁边为他磨墨。

父亲微笑着。他知道,我就是他的春天,是他一辈子那幅写得最美的春联。

山茶花开的时候

整个秋天,我都在这丛绿得很深的山茶林中守候,弯弯山路犹如我浅浅的呓语蜿蜒进你轻掩的篱笆竹门。知道你会来,我把目光投给山那边的河。帆影依稀,山那边河上撑船的渔夫呵?请你用你的渔歌为我唱一首鸳鸯的情话。

注定今生要走这条山路,所以,我选择这个时候。山茶花已经开满山野,洁白的瓣,润红的蕊,那灿烂的怒放啊!多像你一展皓齿就能映红天空的微笑。

轻启你的竹门吧!古朴山寨的纤纤秀女,用你水汪汪的眼睛告诉我?远方有你五彩的太阳梦。

秋色已尽,寒冬来临,我将远离这个山寨乘船过河,去春的那一边读海。

山茶花,谁将用拂尘的手抚摸你曾受伤的嫩叶;山寨少女,谁将用一生的时间翻开你尘封的心事……

踏花渐去,情愫依然,花开花谢,春去秋来,山寨里的茶花女啊?请用你呓梦为我唱首祝歌或投我一束希望的目光。每个山茶花开的时节,让我沿着你足音铺成的石径而来,为你献上我们美丽的梦……

城市以南

马车甩着铜铃走过,声音单调,扬鞭的车夫,吆喝着岁月。

走出城市最后一粒尘,没有斑马线的乡村公路,阳光一样柔软。

我坐在父亲的马车上回家。

蜻蜓落在手心,喜鹊在树杈上编织吉祥。

奶奶?我看见了金银花开在你的耳畔,多么熟悉的召唤,烙在黄昏。我就在你的南边,在诗歌中阅读透明的阳光和清澈的绿色,还有胸膛的山,都在把一生的期望生机蓬勃。

妈妈,我看见谷草朴素的舞蹈,凝塑成村庄单纯的形象。你的山歌穿过城市的广告板,在液晶显示屏上无限多彩。我还听到泥土里虫子的呼吸,在穿越梦想的激越中翻滚,种子发芽了声音多么清盈灵动,在你深黑的节气间颤动,生命掘动的声音,在你的甜汗里流淌。

啊,老爸,你的吆喝多么粗犷,你的长红鞭甩响天空,马蹄声里,山道弯如你的黑额,土地红如你的胸膛,我再一次看见夕阳下绿色的村庄,跟以前一样,结满揪人泪下的眺望。

城市以南,我就是那用衣袖擦鼻涕拿竹笛赶牛的男娃,含指的唿哨,吹散林间雾霭,然后把梦种植在芦花的旁边。

城市以南,我就是那个被母亲巴掌打红屁股逃学的男娃,在木楼教室画天安门写春天赞美诗唱祖国是花园,把丰富朴素的童年粘贴在作文本上而走进抛物线、aBC、分子原子、力的运动的年龄。

城市以南,我就是那个伏在黄昏里的男孩,把淳朴得一尘不染的爱情,写成青砖绿瓦的诗歌,让背竹篓的妹妹哭红满山杜鹃。

城市以南,我就是那个被鞭炮和锣鼓送上大巴车的小伙子,揣上乡亲捧给我的泥土,用解放鞋在城市柏油路上寻梦,把泪水写成青春。

城市以南,生命的起点,是我的爱、我的家,是我一生幸福的疼痛。

父亲的散文诗篇5

关键词:《背影》;语言特色;父子

作者简介:杨建忠,男,从事初中语文教学20多年,有多篇论文获省奖。现为江苏省宝应县天平中学教科室主任。

《背影》这篇叙事散文写的是1917年冬天,朱自清接到祖母去世的噩耗,与父亲同路奔丧回扬州,办完丧事,父亲为了谋生,匆匆前往南京谋职,作者也要回北大念书,因而与父亲同行去南京,父子二人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事件简单,是平常百姓之家常发生的故事。但寻常之事在朱自清笔下却成为文学经典。

《背影》脍炙人口,历来是作为名家名篇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之所以如此,除了散文所表现的人伦亲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之外,文章的精巧的构思,多样的手法,别样的线索等也是散文流芳的重要原因,尤为突出的是朱先生的语言特色。

朱自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散文大家。他的早期散文的风格也曾华丽典雅,后期转向了朴素隽永,质朴清新,这是他散文创作成熟的标志,是其艺术个性的体现。《背影》是他后期文风特点的代表作。朱自清在《背影》序里曾说:“我是大时代中一名小卒,是个平凡不过的人。”他在散文里的自塑形象就是其本色的表现。语言的风格也就当然的质朴自然。这种质朴是语言的洗练而不是叫花子般的寒怆,看似信手取来却又恰到好处,是与时代背景和作者心境相通联,与表现日常亲情相一致,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的结合。叶圣陶在评价朱自清先生的用词特色时说:“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朱德熙也曾这样评价:“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是的,作为诗人的朱自清,《背影》一文的词语没有华丽的词藻,不是精心的雕琢,而是用平白的字,朴素的词,连缀成文,恰能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就像陶渊明的田园诗一般恬淡朴素,却意蕴丰富,达到了语言的最高境界——返璞归真。

《背影》一文用“祸不单行”、“奔丧回家”、“满院狼藉”、“光景(很是)惨淡”、“老境(如此)颓唐”、“触目伤怀”、“情不(能)自己”等似随手拈来的四字词语为“背影”营造了一个感伤的氛围,使全文流露出淡淡的忧伤。这和作者生活的时代有关,是作者真实心境的反映。用了两个“再三”、两个“踌躇”、三个“嘱”,看似重复,却恰如其分的将父亲的犹豫、不放心、患得患失的心理展露无疑。“聪明过分”、“太聪明”这两个口语化的反语,表现了作者成人后对当时不能理解父爱的深深自责。写父亲的穿戴用了五个“布”,与父亲给“我”做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我的眼泪又来了”前后呼应,纯粹的口语。四处背影与四处流泪,互相照顾,互衬互托出浓浓的父子深情……整篇语言都是“日常口语”,但又不是日常口语,这些“口语”是提炼的群众口头语言的精华,是返璞归真的口语,是意蕴丰富的口语。这些质朴的文字,就是生活的本真,它超越了动人的抒情,饱含丰富的情感,像涓涓细流,静静的滋润你的心田。文章中可圈可点的地方太多太多,下面笔者就“朱红”一词来一个“深度语文”,挖掘一下这个简单词语所饱含的意蕴。

父亲的散文诗篇6

今天,我在书上看见了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读后让我掩卷沉思。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朱自清他父亲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些困难,不太顺利,再加上自己亲爱的爷爷也去世了!所以他只有和自己的父亲报着失败的心情离开了这个鱼米之乡的美丽的地方了!

这又使我对朱自清的文采感到一种感叹!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这篇散文短小得只有千余字,为什么会给人留下这么难忘的印象,它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俄国作家高尔基回忆自己在少年时,读完福楼拜的小说《一颗单纯的心》后,曾被这个朴素的故事感动得如痴如醉,《背影》比起福楼拜那篇小说来,篇幅更短小得多,情节也更加简短,却同样也激起了读者的感情。

《背影》所以能感动读者之处,在于对父亲的这种回忆,最重要的是他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许多读者一样,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片段:一是胖胖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来,就是为了给儿子买橘子;二是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着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写得平静自然,我们吟于心间,会与作者发出一样的感想。我们不能忘记这两个动人的情景,我们不能忘记那父慈子爱的诚挚之情。

这也使我知道了写作文的方法:写作文不一定要字数多,主要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想表达什么,畅所欲言,当然要言之有理。

父亲的散文诗篇7

一、转换文体复述唤起情感体验

作家在表达感情时会依据不同的文体特征而选择不同的文体进行表达,直抒胸臆时更多会选择散文,隐晦含蓄地流露情感会选择小说体,强烈主观的情感表达会选择诗歌体。因此,教学时转换不同的文体进行复述表达能够唤起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1.转换诗体为散文体

诗歌语言高度凝练,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转换成散文文体进行复述,学生在复述的时候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添加上自己的理解对课文进行新的叙述。

洪镇涛老师在教读《天上的街市》要求学生听读时一边想象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也就是要求学生把诗歌语言变成散文体语言,提醒学生注意是讲故事,注意时间和地点,要说出诗人在干什么,联想些什么,想象些什么。学生在复述时借鉴自己的生活经验,带着自己初读课文的感觉描述,教师通过听学生的复述可以迅速地了解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情况,并把握学生的情感状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转换散文为诗体

散文内容丰富长于叙述,在抒情的效果方面不如诗歌。对于一些情感丰富的文章,可以转换为诗歌的分行形式进行品析,学生在一停一顿中,情感逐渐饱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也就渐入心田。比如在朱自清的《春》中的“春雨图”的片段就可以让学生一句一行,分行朗读,在顿挫中作者那种对春雨的喜爱的感情和宁静平和的心境慢慢地感染学生。笔者在教学时让学生看课件屏幕分行朗读时,学生初读时很是惊讶,再读时那种悠悠的抒情感就通过朗读流泻了出来。

二、转换人称复述丰富情感体验

文本的叙述人称不同,所呈现出的事实情况就不一样。文学作品中作者的命意是复杂的,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苏轼的《题西林壁》可以说是多角度的很好注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不同的观察者所处位置和角度的“各不同”,看到的风光也就不同。文本的叙述者的变化产生的对事件的反应和看法就迥然不同,读者从其中感知的情感也会相应地变化丰富起来。

1.转换文中人物复述

第三人称叙述,一种是无所不知的非聚焦型视角,叙述者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窥;另一种是外聚焦型视角的叙述,叙述者严格地从外部呈现每一件事,只提供人物活动的环境、外在形象、行为表现,不告诉人物之所以如此的活动的动机、主观意图与思想与感情。改变人称叙述,实际上对所要叙述的材料进行了想象重组,叙述者所投入的感情也因为视角的变化而变得丰富。比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叙述人物是作者莫顿・亨特,在父亲指导莫顿爬下悬崖的描写片段,可以让学生以父亲作为叙述人物来复述下悬崖的过程,从而表现了一个父亲对孩子冒险游戏的宽容和理解之情。

2.转换第一人称复述

第一人称的叙述是内聚焦型视角叙述,事件被严格地按文中的“我”的感受和意识来呈现。叙述者只能凭借“我”的感觉去看去听,对于这个人物的外部接受的信息和可能产生的内心活动,只能采用转述的形式来表达,对于其他人物就只能凭接触去猜度、臆测其思想感情了。所以读起来常常给人真实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转换成某个人物的第一人称复述,事实上就是转换视角,转换看世界的情感态度。比如在《羚羊木雕》中可以让学生以父亲母亲或者奶奶的身份进行复述,让学生设身处地理解长辈以及学会如何处理好长辈赠送的财物与友情送礼的矛盾。

三、转换结构复述梳理情感体验

文章常用的叙述方法有顺叙、插叙、倒叙、补叙等。在具体的表达中又有不同的句式表达,详略的搭配,动静的相衬,还有文章结构思路并列行进或者总分安排,平静叙述与生动对话描摹等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调整文章的表达结构让学生复述表达,重新整理了的结构内容表达的情感也就得到了重新的梳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有了多向发展的渠道,对世界的认识更清晰更有序。

1.转换插叙为顺叙

插叙的作用是便于作者在他人物是适当的时间与地点,加上叙事中必要的补充与交代,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完整、充实、具体;使文章的思路,在保持原有中心线索不受干扰的前提下,能多层次地展开一些侧面,变得丰满。教学时将插叙的内容调整后就使人对文章所叙述的事情的因有了了解,对事件的发展的条理把握就更明了,因而感知文章的情感也就更有层次顺序。在《羚羊木雕》中对于万芳的仗义的插叙如果让学生转换结构作为交换羚羊木雕的前因叙述,再复述交换后家庭里面的意见分歧,学生对“我”与万芳换礼物的行为就有了先入为主的接受和理解。

2.转换倒叙为顺叙

倒叙的表现是在文章的开头呈现的是事件的结局情形或者是某个最突出最重要的情节片段,然后再是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的表述。这样有着悬念感,使文章更加的生动,引人入胜。把倒叙的情节转换成顺叙来复述,文章的脉络会更简单,作者的情感发展也更容易感知理解。例如在教学《背影》时,文章采用的是倒叙开头点明主旨,为全文奠定了回忆的感情基调,使后文的抒情叙事舒展自如。复述时可以让学生将开头段落挪后,在次序井然的复述中学生能感觉到作者对父亲深沉、真挚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尤其是父亲那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从而理解了作者的“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的深深思念父亲的感情。

父亲的散文诗篇8

韦启文的散文充溢着情感,充溢着文化的意蕴。在那些散发着浓郁民族特色和鲜明地域色彩的、抒写故乡良才村的散文里,他对故乡、对亲人、对童年的生活是那么眷念,真可谓情深深意切切。以至在数千里之外的湖北水的山里,听到一声狗叫,他就联想起良才村;在万余公里之外的阿尔卑斯山听到清晨的鸟鸣,他又认为是良才村的小鸟在歌唱。显然,良才村不仅是他的故乡,也是他所皈依的精神家园。人人都有故乡,但故乡未必都是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韦启文是幸运的,也是富有的。他对祖父祖母、对父亲母亲的回忆,都是小事,不乏琐碎,但正是这些平凡小事寄寓着一种情感,那是一种人性之美。这种感情是真实的、温暖的,就像刚刚吃了父亲分给的糖果,穿上母亲亲手做的新衣裳,与祖父刚刚上街吃米粉,或正在祖母的襁褓里熟睡……韦启文善于挖掘这种普通的人性美,用并不华丽的文字展示在读者面前。我发现,他特别看重文章的内涵――不论是读他的诗,还是读他的散文,这一点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他曾出席华沙诗歌之秋国际诗歌节,也曾率作家出访西欧。在异国的土地上,他并没有停留在参观和考察,他的思想之笔没有停辍。他那些旅外之作也不仅仅描摹一些异域风光,记述一些新奇见闻,他的这些作品其实都是很好读而且很值得一读的文化散文。用东方人的眼光、用他个人的眼光观察一页页风采奇异的异国文化。以往那些在中国早已令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如肖邦、普希金、高尔基,以及歌德、莫扎特、施特劳斯、托尔斯泰等等,在他的笔下散发出了新的气息、新的光芒,让人读后有新的发现。这是为现代人与这些渐渐远去的大师们建立了一种对话与沟通的平台。无疑,这种努力是十分有意义的。

他的思想足迹所至,当然还有祖国的名山大川。彩云之南那神秘的香格里拉、西双版纳,还有甘南草原、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以及湖北的山水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不!应该说留下了他的寻觅。他寻觅大自然的奥秘,寻觅大自然与人类共生共荣、相依相傍的和谐之美,寻觅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深深的哲思,寻觅和向往着生机盎然、万紫千红的花的草原。诗人敏感的神经每每让他收获常人难于发现的东西,如《巢居》这样写道:“我们从这些大大小小的卵石上走去走回,同时也有一种苍茫古老的信息传递进了人的脑海。我想,也许每一个或巨大或细小的卵石,都曾经斑驳过一段苍凉的故事。通过这些卵石,我们不仅可以同大自然对话,更可以同远古的时代对话。卵石自然成了对话的坐标。回归大自然,也许正是人类回归自己的一种大逃亡!从这个意义,可以说是胜利大逃亡的。”当一般人着迷似地到处寻找香格里拉,懊丧地唱着“美丽的姑娘是人家的”,他却发现那香格里拉、那美人其实就在人们的身边,他的这一发现不乏警世意味。他的不少文章都是思想的漫游,是心智启启合合的结晶。

他写几位老作家的文字,字里行间充盈着亲切、崇敬的情感,不仅体现了作为文学界领导者的胸怀,也弥漫着作为诗人的情怀。一些短小的随笔,透出他睿智、灵动、幽默和犀利,也是颇具功力的。

父亲的散文诗篇9

《耕耘》一诗就是以劳动为主题的诗歌,让我们去领略诗人诗歌“具有抒情诗般的美和伦理深度,使日常生活中的奇迹和活生生的往事得以升华”(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词)的风采吧。

食指与拇指之间静静地

躺着短粗的钢笔

像握着一把雅致的枪

窗外传来一声脆响

当铲子插入沙土时

我的老父 在耕耘

我一路望去

直落在那家族遗传的臀部 在花坛间浮现

一会儿蹲下 一会儿站起 恍如二十年前

在马铃薯地里有节奏地俯下身子

那是他在耕耘

粗糙的靴子把铲子踩进土里

铲子柄贴着膝盖有力地举起

将泥土深深地翻动 再把表层土深埋

好将新收的马铃薯播种

它们握在手中清凉坚硬的感觉真好

感谢上帝 老家伙还能使一把铲子

如同他的老父

我爷爷一天里掀起的草皮

可是陶拉湿地里无人能比

曾经我捎给他一瓶奶

插了个纸做的瓶塞 他直起身子

喝完奶 立刻弯下腰

继续仔细地挖掘 掀起草皮

往身后一扔 再深深地挖下去

为了翻出片好地 耕耘

闻着地里散发出的阵阵清香

听着噼噼啪啪拍打黏土 磕碰出的脆响

唤醒了深埋于心底的血脉

只是我没有握把铲子紧跟他们的脚步

在我的食指与拇指之间

静静地躺着短粗的钢笔

我用它来耕耘

(祝茵 译)

《耕耘》是一幅描绘劳动的版画,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美丽和崇高的颂歌。

诗人巧妙地通过对一家祖孙三代耕耘环境、耕耘方式、耕耘意义的描绘,歌颂了劳动的美好,深刻地揭示了劳动推动人类进步和文明的深刻哲理。诗人刻意地描绘了“我”家祖孙三代辛勤耕耘的情景。即便三代人耕耘的环境、耕耘的方式有着天壤之别,可是,三代人始终都没有脱离耕耘,都始终沉醉于耕耘,始终耕耘得那样勤奋。那么认真。

整首诗歌,作者以白描为主。饱含深情地、多角度、多侧面地描绘了祖孙三代辛勤耕耘的情状,使诗歌形象丰满,意境丰厚。你看:爷爷的耕耘在远离城市的陶拉湿地,父亲的耕耘在“我”居室的窗外,而“我”的耕耘呢,则是端坐在桌前;爷爷的耕耘是深深“挖掘,掀起草皮”,父亲的耕耘是将“铲子插入沙土”,身体“在花坛间浮现”,而“我”的耕耘呢,则是用“食指与拇指”紧紧的握着“短粗的钢笔”;爷爷的耕耘是“陶拉湿地里无人能比”的,父亲的耕耘是“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愉快而惬意,而“我”的耕耘呢,却是“静静地”;爷爷的耕耘是为了生计,“为了翻出片好地”,获得好的收成,父亲的耕耘则是在衣食无忧之后的一种休闲,一种颐养,而“我”的耕耘呢,却是一种精神的劳作,像握着“一把雅致的枪”,充满了神圣。

但是,无论是爷爷、父亲,还是“我”,我们的耕耘,都是崇高而又愉快的劳动。爷爷在耕耘中“闻着地里散发出的阵阵清香,听着噼噼啪啪/拍打黏土,磕碰出的脆响”,“唤醒了深埋于心底的血脉”:父亲在耕耘中全神贯注,任“家族遗传的臀部,在花坛间浮现,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还是那么的钟情,“恍比如二十年前/在马铃薯地里有节奏地俯下身子……粗糙的靴子把铲子踩进土里,铲子柄/贴着膝盖有力地举起。/将泥土深深地翻动,再把表层土深埋,好将新收的马铃薯播种”,那种将马铃薯种子“握在手中清凉坚硬的感觉真好”的感受还依然如新;而“我”在耕耘中,充满骄傲,充满自豪,同爷爷和父亲相比,“我”庆幸自己“没有握把铲子紧跟他们的脚步”,“我”已经改变了爷爷和父亲的耕耘工具和耕耘方式,“在我的食指与拇指之间,静静地躺着短粗的钢笔。/我用它来耕耘。”要知道,这就是进步,这就是升华,是劳动方式的进步,是劳动精神的升华。这就是人类赖以摆脱低下,摆脱简单,摆脱粗俗,步入高雅,步入文明的一种大进步、大升华!

父亲的散文诗篇10

每当一本好书飞上案头,我的心是微笑着的。我知道每一本书都有着引人入胜之处。心静的时候,读书往往是最为心动的时刻。那些从心底流淌的文字,总是如花绽放着优雅与美丽。有人说:看书是最宁静的事。可在我看来,那宁静的外表下其实有着丰富与鲜活的感触。品散文,恍觉自己进入一个如诗如画的花园,那些古意葱茏的文字带领我尽情体悟着那隐藏在平淡中的绚丽灵魂;赏小说,似乎在一次次穿越时空中,体验各时代、各身份的人物的繁华与落寞,抑或各路英雄豪杰为国家、为人民,或是为了心中那股子豪气而坚守至底的勇气……这一切都如一张张电影胶片般刻在我大脑中,那些让人心灵为之震撼的情感的旋律,润物无声般地渗透到我的心底。

我们

我们――我们一家人,都爱读书,哪怕是学识丰富的母亲,即使是工作辛劳的父亲。

时空交替,记忆之河绵延。永远都记得,在那些我尚年幼的日子里,每每散学,母亲用自行车载着我穿行于交错纵横的大路小路上,这时,母亲便会跟我讲丑小鸭的可怜、阿拉丁神灯的魔法、白雪公主的善良……抑或是一首首诗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梧桐树下,护城河边,这些场景,如同特写镜头永远存在于我心底的某个角落。而那一个个故事、一首首诗句深深牵动着我,以至于当我得到第一本课外书时便如饥似渴,迷恋着书中的世界。

母亲极爱读书,书城里,书摊旁,只要是喜欢上的,看到推荐的、经典的,母亲总会毫不犹豫买下来。一本《淘气包马小跳》,母亲也会在打开扉页的一瞬间入迷,看到精彩处,嘴角总是月牙般的上扬,不时还传来会心的一笑。看到她那脸上又多了一丝红晕,满脸扬着欢快,恍惚间,我好像看到一位闭月深闺,又或是一位稚童,净是单纯的欢喜。而母亲,在我看来,就是一本活书……

繁重的工作总是让父亲疲劳万分,好不容易将那些身上的担子一一卸下,便找一席“雅座”,品一杯香茗,翻一本《读者》,父亲说,只要沉浸其中,所有疲劳便会灰飞烟灭。父亲喜欢从书中寻得那些有意义的文章,摘抄下来或用剪刀贴在醒目的地方,让我和他一起阅读、交流。每每俩人的看法一致时,父亲便会欣喜起来,激动起来……

我爱读书,我们都爱读书。读书是我们一家人共同的享受,相信一本本好书一直陪伴着我们,陪伴着我们到天荒地老……

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