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数学教学随笔十篇小学数学教学随笔十篇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20:01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篇1

张晓华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多年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但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一方面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一、用“发展”眼光去评价小学数学教育对象

1.教师要树立“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人的发展首当其冲是各种发展的核心,教学必需坚持“以人为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打破“只注重书本知识,只注重问题结果”,以“结果对错”做为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唯一评价标准,以“得分高低”做为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评价尺度等从眼前出发,急功近利,有损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落后评价观,而应该思考一下我们今天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明天,对于他们能否自主地学习、发展有什么影响。

2.教师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长远的服务

“终身教育”是时代对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所以做为教育者的教师要从“服务”的角度审视每一天的工作,不仅是一本书、一个单元、几道题等该掌握的知识,而是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的同时,是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自觉的学习”将来能够伴随他们的终身。所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做好今天的服务,从这样的角度加强自我反思和评价。

3.实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差异性”是人在素养方面的客观存在,它反映了人在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数学教学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区别的分层教学;

在评价上,教师更要实施分层评价,使评价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际。我们必须摒弃那种追求高平均分、高优秀率的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符合自身基础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的发展。我们尤其要关爱“学困生”,理解他们的苦恼,帮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也能够在自身的进步中发展,不至于被排挤在数学、乃至整个学习之外。

二、针对个体进行有效评价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65―01

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不断开展,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意识到随文练笔这种训练手法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教师把随文练笔当作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随文练笔有其固有的优势:篇幅短、内容灵活、趣味性强等。它的这些优势能够很好地适应小学课堂的需要,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且不会给学生造成过于沉重的课业负担。在小学语文的课程里,有很多关于阅读课的教学,这些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去领会课文的含义,如果能够配以随文练笔,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使学生从中锻炼写作能力,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有极大好处。

一、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的教学实践

1.课文仿写练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小学语文课文运用了丰富修辞手法,辞藻华丽而优美,又有很强的欣赏价值。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文章中词汇的优美和结构的精妙,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课文进行仿写。

例如,在进行《画家乡》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布置课堂随笔,让学生写自己的家乡。这样的课程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对培养学生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2.课文改写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课文改写在语文教学中也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从字面上,我们也能理解课文改写是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对已有的课文内容进行改造,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故事。这种随文练笔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予学生充足的发挥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字世界,富有很强的趣味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改写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结局进行改写。在进行改写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运用词汇表达思想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写作的能力,对拓宽学生思路有着很好的作用。在改写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倾向,对于过分悲观消极的思想教师要对其进行及时纠正,小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3.课文续写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能够进行续写的课文往往具有一个相对开放的结局,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想法对文章进行续写。在小学语文的课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这样文章,教师可以适当布置学生进行文章的续写,这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好机会。

例如,在进行《丑小鸭》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想象,当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以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丑小鸭与天鹅,丑小鸭与鸭子们的关系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续写。

二、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随文练笔的内容不宜过难或过易

随文练笔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太难容易挫伤学生进行练笔的积极性,使得随文练笔成为学生的负担,太容易又会造成随文练笔无法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一些其他的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掌握好随文练笔的难易程度。

2.布置随文练笔作业的频率不可过高

写作能力的锻炼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如果教师过于频繁地给学生布置随文练笔作业,学生会觉得这种作业变得枯燥无趣,从而产生厌烦心理,对随文练笔作业敷衍了事,这样随文练笔就无法起到锻炼学生能力的作用。

3.随文练笔的字数要求不宜过多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随文练笔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作业字数要求不宜过多,因为字数过多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不愿意配合教师的随文练笔训练,使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练笔变成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

总之,随文练笔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更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课文的精髓。教师在进行随文练笔的训练时,要注意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还要注意随文练笔作业的质与量,力争用最少的作业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学习的能力。只有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才能发挥随文练笔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篇3

1.以“词语延伸,扩散思维”为目的随文练笔

在教学《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己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然后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任务:做个小练笔,写一段话,用上“滥竽充数”这个词语。有同学写道:“音乐课上,音乐老师教我们唱歌,我们很高兴地一齐唱着。王明同学坐在我旁边,我看见他光张开嘴巴,并没有听到他唱歌的声音。后来当音乐老师逐个检查我们的唱歌水平时,轮到王明站起来唱的时候,他只低着头,一句也唱不出来。王明在音乐课上的表现和南郭先生一样,都是滥竽充数。”经过这次练笔,同学们不但理解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也知道了这个词语在什么语境里用,印象变得很深刻。

又如,当在教学中学到“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时,笔者让学生找出与“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意思相近的词。同学们分组合作讨论后,争相回答“五颜六色、五彩斑斓、五光十色”等。这时候笔者又要求同学们来一段小练笔,用上“五彩缤纷”或它的近义词。有的学生用“五彩缤纷”来描写春天的花;有的学生用“五彩缤纷”来描写舞台上的灯光;还有的同学用“五彩缤纷”来描写天空的晚霞……同学们写得十分生动,交流得十分开心。这样一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丰富了同学们的词汇积累,还锻炼了同学们将语言运用到作文中的书面表达,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以“迁移运用,掌握写法”为目的随文练笔

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课文中所涉及到的修辞手法、习作方法等只会在课堂上笼统接受,而当要求他们把这些知识进行概括,运用在自己的作文里时,往往不会内化,不会迁移。这主要还是同学们对这些方法缺乏理解所致。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当堂消化,学会迁移运用。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教学时通常能将这一点很好地教好。例如,当学习课文《埃及金字塔》这一课,课文里对金字塔的介绍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就可教学生学会迁移运用。笔者是这样做的:

师:“请你们描写一下教室门前的这棵梧桐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棵树有什么特点呢?”

生1:“高!”

生2:“粗!”

生3:“茂盛!”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概括得也很具体,那么你能试着用今天所学的介绍埃及金字塔的特点的方法,写出这棵梧桐树高、粗、茂盛的特点吗?”

在互相交流时,有的同学这样描述:“这棵梧桐树好粗啊!要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才能把它紧紧抱住;这棵树好高啊!三层楼房也没有它高。它长得枝繁叶茂,从远处看,就像一把绿绿的大伞,给我们投下绿荫,让我们在炎炎的夏日感到清凉,走近一看,它披着厚厚的绿装,连一缕阳光也无法透进来。”接着,笔者把这位同学的习作投影在大屏幕上,进行全班讨论。首先讨论写得好不好,接着讨论他用了本课学的哪些介绍事物的方法,是怎样迁移运用的。这样一来,在阅读课上学生所学的知识就得到了内化,学会了迁移。

3.以“发挥想象,拓宽空间”为目的随文练笔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篇4

一、多元化教学方式探析

1.问题教学法。以问题进行引导是最适合小学阶段教学工作的有效策略,有些优秀的小学教师可以将问题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以问题开篇,以问题总结,以问题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问题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而让学生学会解答问题的方法,则是问题教学法的真正内涵。

2.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当前在我国,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许多学校广泛应用,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多重教育意义。首先,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可有效综合学生间的学习水平,缩减学生间的成绩差距。

3.构建互动课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课堂上获取知识的多与少,与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出“互动课堂”有很大的关联。

二、多元化教学方式应用

有人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形成固定的模式,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研究即是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寻找到适合学生成长的特定方案,并将选定的方法一直在课堂教学中保持下去。诚然,固定的模式适合学生的成长规律,能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教师的指导。然而笔者认为,由多种教学方法组成的多元化教学短期内可反复使用,但必须观察学生的适应程度,一旦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则需马上更换更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以期使学生长久保持一种学习的势头。

笔者现将前文所述的几种教学方法进行组合,看多元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以“认识乘法”一课为例。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开篇笔者首先以问题对孩子们进行引导:

师:同学们,这节课是什么课?

生:数学课。

师:在数学课中,需要大家学习什么呢?

生:计算。

师:是的。我们之前学过加法和减法,现在请大家数一数你们的横排有多少名同学,竖排有多少名同学,谁能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全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篇5

传统课堂上,要实现学生作业对比,大多情况下,教师要到学生座位上拿着学生的作业,再通过投影仪,将学生的练习本,放在投影仪下,呈现一本之后再换一本,操作比较麻烦,费时费力。而通过科大讯飞移动终端,教师拍几幅照片,通过对比功能,就可以在大屏幕上同时呈现几幅学生作品,还可以将每幅作品放大逐一呈现,逐一批注讲解。笔者在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含义》时,送学生每人一张龙门石窟的介绍卡,介绍卡中间的小数是空着的,让学生听有关龙门石窟的录音资料,把它填进去。接着,笔者使用讯飞移动终端呈现学生作品,进行对比讲解,让学生选出谁的小数写得最好,接着让学生说说写小数时,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以及写小数时还要注意什么,最后让学生总结出小数写法的规则,更加高效、方便,还能实现多位学生的作品同时呈现,每一屏呈现所拍的四张学生作品,这样方便学生对比出哪幅作品好,哪幅作品有待改进。通过对比讲解,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利用工具栏里的笔,进行相应的批注,可以圈重点词或解题步骤,还可以在屏幕上直接打分,画红花、五角星等符号,对学生进行评价。

二、快速呈现学生答题情况

传统课堂很难实现即时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教师往往是课堂上了解部分学生答题情况,或者教师课后批改学生的课堂作业,来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科大讯飞移动终端可以将学生的答题情况,立即展示在大屏幕上,实现对客观题(判断题、选择题)、主观题(计算题、应用题、画图题)等题型的统计,同时,还可以呈现投票、抢答等功效,操作方便快捷。笔者在执教五年级下册《涂色的正方体》时,为了实现用数据化手段统计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使用讯飞移动终端将一个练习题呈现在ppt里,使用互动菜单里的提问中的选择题,调出了互动画面,学生使用自己的平板提交小组的选项,教师立即统计出学生答题情况并呈现在大屏幕上。除此之外,科大讯飞的智慧课堂终端可以布置主观题目,如计算题等,学生将自己在练习本上的主观题完成后,拍照提交给教师端,教师不用下讲台就可以看到学生的做题情况,还可以选择其中个性化做题情况进行讲评。这样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做题情况,有利于教师精准辅导学生,对学生的理解情况一目了然,也有利于教师开展个性化辅导与精准辅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回放学生生成性操作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小组合作交流环节,课堂中学生有画图、操作等环节。传统教学中,往往是学生先在自己位置上画图和操作等,教师找出学生的典型操作,让该小组代表或学生上台,在投影仪前进行操作展示。科大讯飞移动终端可以将学生的典型操作录制成视频,在全班交流汇报环节回放学生的操作过程,逼真有效。笔者执教《平移》一课时,学生在操作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传统教学中,只能展示学生平移后的作品,不能呈现学生的画图过程。笔者使用科大讯飞移动终端将学生的画图过程录制成视频,在全班交流环节,回放了学生的画图过程视频,看视频的同时,笔者对视频中学生的操作主要环节进行解读,实现了学生操作的最优化呈现,节省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事实上,这样的录制还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如果录制学生的操作不理想,这个视频就不便于回放。所以,使用本功能之前,要多观察,找到你想录制的学生,以便录制后呈现完美的操作视频或者不足的操作视频,方便集体讲评时展示。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篇6

 

一、使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

 

趣味源于生活。教师首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善于积累相关素材,做到随时可取、随时可用。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利息》一课时,许多教师都会联想到银行存款时的存单,但真正要用时,身边并不一定就有,这时不免会感叹“要是上次到银行存款时保留存单就好了”。而要做到“随时可取、随时可用”,教师只要心里想着教学,多动手、善积累,这些积累的东西总会有用上的时候。例如善于保留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收据、发票和购物清单等,为日后的教学“可取”“可用”打好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每一个例子都适用于农村学生。城里学生认识的东西,农村学生未必都懂,反之亦然。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善于使用贴近农村学生生活的例子,而不是生搬硬套,使用远离农村生活实际的例子。事实上,农村生活的例子也十分广泛,包含着许多可用来作为教学辅助的资源。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梯形》时,笔者并不满足于用手上的教具让学生认识这一个图形,而是带着学生来到学校边的稻田里,让学生真切地感知这一图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乃至后来教学图形的面积时,笔者还找来了足够长的皮卷尺,带领学生实地丈量某块田的长与宽,然后算出面积,让学生真切感知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很快就掌握了相关知识,进而使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自己去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如在教学“减法”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李大娘有3只大约3~4千克的鸡,想拿到村里的商店里出售,可是商店的小秤坏了,只有一台5千克以上的大秤,我们应该怎样称出每只鸡的重量呢?”题目一出,很多学生摇头说:“不可能知道的。”笔者没有发言,而是让学生自己继续探讨。学生们的兴致十分高涨,通过共同探讨,最终得出“称量全部鸡的重量之后,再拿出一只来称量,最后求差”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思考,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评价、检测同伴的学习成效。学生有了学习的参与感,真正变成了课堂和学习的主人。笔者在教学中,常常放手让学生对本小组的课堂作业进行批改,让学生在批改别人的作业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这样做,其中的刺激来自“评价他人”,小学生的好奇心、参与欲望就在这种“评价”中较好地被激发了出来。当然,教师在其间必须做好引导和把控,要让学生认识到重在参与而不是重在给他人挑错。在评价他人时,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修正自己的缺点,从而让学生在这种认知氛围中不断成长。

 

三、使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思考

 

诙谐幽默的话语,能活跃课堂气氛,让教师融入学生中间,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起来,从而开启智慧,激发想学、要学的欲望。例如,在学习厘米和米的区别时,学生往往容易出现“8厘米的大树”和“22米的直尺”这样的错例,没有把厘米和米区分清楚。于是在复习课教学时,笔者这样引导学生:“把厘米看做一只小蚂蚁,那么米就是一头小牛,你见过8只小蚂蚁高的大树和22头小牛排成一排那么长的直尺吗?”学生听后,觉得好玩又记得牢。此时,有一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们也可以这样想,把厘米看成小手指头那么宽,米就是张开双手的长度,那直尺就可以用手指头去量,大树就要用双手去量。”由此可见,幽默的言语能刺激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课堂活动,能够让枯燥的数学变成学生身边的数学,把一个个冰冷的数字变成一段段有趣的情景或故事,最后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让学生爱上数学。

 

通过较长时间的课堂实践,笔者深深体会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能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自己发掘新知的能力,能营造愉快、欢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到数学的精彩。教师只有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不断地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篇7

一、“学程导航”教学范式设计评比

1.参赛学科:所有学科。

2.参赛对象:全体任课教师,各同志可自行选择一门或两门学科参赛。去年参加过市“XX杯”教学设计评比的相关人员可以不参加本次活动。

3.设计要求:严格按“学程导航”教学范式的要求进行设计。

4.参赛程序:(2)比赛时间:

语文学科:X月XX日(星期二),比赛时间:15:00~17:00。

数学学科:X月XX日(星期三),比赛时间:15:00~17:00。

其它学科:X月XX日(星期四),比赛时间:15:00~17:00。

(3)地点:中心小学四楼大教室。

(4)内容:现行教材内容,具体内容当场宣布。

5.设奖:各学科评选出一、二等奖若干名。

二、“学程导航”教学范式优课评比活动

1.参赛学科:所有学科,根据报名情况设语文、数学、综合三大组。

2.参赛对象:198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青年教师,可自行选择一门或两门参赛。

3.比赛要求:严格按“学程导航”教学范式的要求进行教学。

4.参赛程序:(2)比赛时间:四月中旬

(3)地点:XX小学。

(4)内容:现行教材内容,具体内容提前一天宣布。

5.设奖:各组评选出一、二等奖若干名。

三、下水文比赛

1.参赛对象:全体语文教师。

2.比赛时间:四月下旬。

3.比赛内容:当场确定。

4.设奖:评选出一、二等奖若干名。

nn40.com

四、下水题比赛

1.参赛对象:全体数学教师。

2.比赛时间:四月下旬。

3.检测内容:各年级的《走进数学王国》、《数学书》上的思考题和《一课一练》上的“智力冲浪”,以及《小学生数学报》上的相关习题。

4.设奖:评选出一、二等奖若干名。

五、“我的课堂故事”教学随笔评比

1.参赛对象:全体教师。

2.随笔上交截止时间:5月中旬。

3.报送办法

(1)参赛随笔的页面设置一律用16开纸设置,正文用小四号字,并在每篇首页左上角注明“第四届‘XX杯’教学随笔”。

(2)以学校为单位集体报送电子稿,并附清单。清单写清校名、作者、随笔题目。电子稿和清单(清单要制成excel文件形式)发至xx@126.com,也可直接拷贝至中心小学茅培新处。

六、骨干教师示范课

上课时间:4月底。

七、名师课堂观摩和名师讲坛

1.名师课堂观摩:语文特级教师XXX。

2.名师讲坛:英语特级教师XXX。

3.时间4月底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22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学习兴趣的缺乏

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数学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笔者通过所教年级初中生的抽样调查表明,284名被调查学生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1%,其中有直接兴趣的47人,占15%;有间接兴趣的85人,占30%;原来不感兴趣,后因更换老师等原因而产主兴趣的17人,占6%;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软弱的占49%,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20人,占7%,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118人,占42%。调查中还发现,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数学学困生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三、教师授课方式是造成数学学困生的外在因素之一

教师的授课方式直接影响课堂效是否高率,而且相比其他学科而言,初中数学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高度集中;但我们的中学生注意力集中连续时间最多只有15分钟左右,而且要看老师课堂语言是否幽默能够吸引他们,而我们老师总习惯性的以老师讲学生被动听为主要授课方式,笔者观察发现学生往往在被动学习过程中走神,甚至打瞌睡,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基础稍差点学生逐渐就沦为了学困生,甚至讨厌数学这门学科。

四、家庭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学生的生长生活环境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许多家长忙于生计多数时间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如笔者所教的班级60%左右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多是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老人精力有限,或者教育观念陈旧,导致孩子养成很多坏的学习习惯,如,做家庭作业不认真,上学迟到,回家不复习等,甚至很多坏的生活习惯,上网成瘾等。农村单亲家庭问题也日益突出,笔者所教的班级中其中一个班级有10个孩子是生长在单亲家庭,农村单亲家庭的孩子的父母对孩子学习重视程度相对城市的单亲家庭父母弱一些,所以他们中多数学习习惯有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造成学困生的原因之一。

下面就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笔者所在学校正在进行课改,老师在集体备课时创设一定的活动,例如通过小组合作的组间竞争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达到全员参与,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同时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二)开展体验式培训锻炼学生意志力

笔者所在学校是翠屏区课改实验校之一,新生入学前两周,我校课程以培训为主,其中一项即为体验式培训,体验式培训不仅是让学生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而且要让其明白特别是学困生在参与某项活动中体会到要做成功一件事必须克服困难,如心理因素,或外在客观因素,通过自己努力才能达到成功或接近成功,而且让学生在完成活动后对自己的深刻经历自己总结,而且每过一定阶段可组织不同的体验活动去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让学生把总结的感受迁移到学习中去,笔者在2012级中考最后冲刺阶段开展了“人桥”体验式活动,通过活动增强了大多数学生学习信心,让多数学生坚定了学习意志,而且让许多学困生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放弃,最后在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给与学困生更多关注和帮助

随着近三年的课改经历,笔者负责本校数学高校课堂建设,并且有了对课改更深入的探索,笔者所在的学校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模式,把一个班级按学生成绩、性格等因素分成6-8人的学习小组,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然后组内按本学科学习成绩和能力分成a、B、C三层次,让优生与学困生结对子,以优带差,共同进步,捆绑评价。本校经历一年的摸索,初步形成了一本校实际情况的数学课堂模式,我们的数学课堂按课型分为预习课,展示课或预习+展示课,在该模式下我们对学困生给与了更多关注和帮助,下面以《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其中一个环节为例,5分钟左右师生共同探索出法则,对子之间花2分钟左右过关并举出简单例子,然后进入上板训练,此环节解决学困生课堂效率的关键一步,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下学困生可能连初步概念法则都不能记住和简单理解,所以以后的学习过程对于学困生来说更是困难,当学困生在优生带领下初步尝试和体验成功后对接下来的学习既有基础又增强了信心。正是因为在“给学困生更多关注和帮助”原则指导下,在所有数学老师和笔者共同努力下所带年级在初一下期期末测试中数学科目取得了本校有史以来最好成绩全区第二名。

(四)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学困生形成原因之一在与家庭教育,农村父母因为多种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很多坏习惯的养成,形成了5+2=0(即5天学校教育,2天家庭教育)恶性循环。笔者所在学校积极对该方面做了探索,正在建立有效的家校联系制度。在数学科目上笔者通过多种方式例如手机飞信,或QQ群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探讨孩子教育,笔者班上的每个数学学习小组有一评价表,该表包括学生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过关情况等,每天一评价,每周一总结,评优、评进步评不过关等,直接与家长交流,时时刻刻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对于特别的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孩子,我们实行老师负责制度,一个老师负责1-2名特殊情况儿童,给予孩子更多关注和关爱,特别是这部分的学困生会在关爱中慢慢转变。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篇9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数学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卢孔来,任教于浙江省平阳县水头镇第二中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探究性学习也是新课程的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数学课不仅强调学生探究,而且突出强调“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发现和体验所学的内容,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探究性学习可以在课堂内进行,也可以延伸到课外。

一、设计悬念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探究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进行选材、加工,要适应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问题,过难或过易都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还要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结构、智能水平和生活经验,提出既为学生所熟悉又具有适宜难度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笔者以问题为切入点,抓住学生问题的兴奋点和生长点精心设计问题,合理引导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和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如下的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有一只小熊在山上种了很多的松树,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熊长成了大熊,它娶了一个漂亮妻子,生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熊宝宝,投影幕出示松树、双喜、熊头的粘图,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思考这个图中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观察、讨论、发现,松树、双喜、小熊头每个图形的左边和右边的图案、形状、颜色,大小都完全一样,教师再引着双喜中间的一条直线翻折过去,把左边的图形刚好叠到右边图形上,使学生观察到左右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笔者把左边小熊的头倒转过来,问:这幅图还是轴对称图形吗?让学生经过观察、对比,回答出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两边小熊的头不能完全重合,再次体现了完全重合的涵义。美丽的小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欣赏中尝试,以欢悦的心情自主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促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给学生产生美的心境,留下美好的记忆,激发学生追求数学美的愿望,提高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让学生在鉴赏中感叹数学的完美。

二、从生活中提炼教学的魅力,巧设悬念,引发探究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在探索中遇到障碍,形成“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产生解疑除障的强烈要求,这时学生的精力集中,情绪饱满,兴趣最浓,求知欲最强,此时是智力发展的最佳状态。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巧设问题的悬念,促使学生渴望与追求新知,激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新知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这一内容时,笔者采用师生共同进行速算比赛,例如“512、752、582、10012、992”,笔者口算,学生笔算,结果总是笔者领先,这时学生觉得很奇怪,有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这些数是你自己写的,你一定是事先已经算好了。”笔者说:如果你不相信老师的速算能力,就让你们随便报一个两位数的平方,我们再比一比,看谁算的快。结果由学生随便报数,笔者还是对答如流,比学生快得多。“真奇怪!老师为什么算的这么快呢?”这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了疑问,从而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笔者把话题一转“欲知奥妙,请学好完全平方公式”。这时学生个个睁大好奇求知欲的双眼,期待教师讲解新知识。

课后,有的学生对笔者说:老师,数学真好玩,学习了今天的知识,算一个数的平方,有的数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口算比计算器算还要快。在教学中选择一些繁简得当,难易适度“高而易攀”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他们探究知识的心扉,点燃他们心中的创新之火,使其既有所得,又“乐在其中”。

三、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宽松氛围,共同探究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边的过程,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随着教学的民主性、自主性增强,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师生有了更多创造形式,新内容的空间,课堂里随时会迸发出意想不到的探究契机,收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奇效。

例如:在一次上分组法分解因式课时,笔者讲完课后布置一道提高题:(a2+b2-c2)2-4a2b2,由于一时疏忽,把题目错写为:(a2-b2-c2)2-4a2b2,导致不能彻底分解。这时一位学生举手质疑,笔者随机一想,将错就错,还是留给学生修改。于是充分肯定了这名学生的勇敢精神,表扬他敢于和教师挑战。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请同学们帮助教师修正错误,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一下子活跃了,有的说应改为(a2+b2-c2)2-4a2b2,有的说应改为(a2-b2-c2)2-4b2c2……修改方案大大出乎笔者所料。这道题如果笔者急于纠正错误,学生也就只能套用方法做机械训练,把错的修改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地想,大胆地做,给他们提供创新的机会,这不仅使学生能突破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探索、分析解决问题,充分展开探索。而且能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使教师在学生中产生强烈的感召力,使学生全身投入充满激情的学习活动。

四、结合生活,激发合作探究

在我们的周围处处有数学,时时会碰到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教学来源于生活,而又运用于生活中。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字。”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教材的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展开数学探究。因此在教学时,尽量从学生身边的现实情景,从生活实例中营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学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我们设计了一个实践问题:某校科技小组的学生在3名教师带领下,准备前往国家森林公园考察、采集标本。当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其定价都一样,但表示对师生都有优惠。甲旅行社表示带队教师免费,学生按8折收费,乙旅行社表示师生一律按七折收费。经核算,甲、乙两家旅行社的实际收费正好相同。问该科技小组共有多少学生?完成本题后,笔者继续问:“如果两家旅社收费标准不变,假如是我们班全班同学和三位老师去,你会选择哪家旅社?这时学生如身临其境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经过几分钟后,学生个个各抒己见。讨论完毕,接着笔者又问:如果我们班派15个代表去呢?有了上一个问题探讨的经验,这时有的后进生也能纷纷发表己见。借着学生强烈的好胜心,为进一步让学生尝试,笔者最后又问:有多少同学参加时,选甲旅社合算,有多少同学参加时选乙旅社合算。这时探究的气氛更加活跃起来,讨论的讨论,算的算,议的议,学习的气氛真是一浪高过一浪。这不仅能激活学生兴趣点,使学生在能力上和情感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且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社会离不开数学,生活即数学。

五、动手实践操作,参与探究

真正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还要通过学生的动手,在实践中“悟”出来。动手操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充分地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去探究知识发展能力,让他们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信任自己和学生,放心大胆地进行教改,把学习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给学习创造信息加工和自由探索的空间,创造一些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内容,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笔者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各组分别画满足下列条件的直角三角形,并度量出斜边的长度。(考虑到作图、度量的误差、度量的结果保留为整数)

(1)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3cm、4cm。

(2)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5cm、12cm。

(3)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9cm、12cm。

把各组斜边度量的结果(分别是5cm、13cm、15cm)写出来,根据你们所得的以上三角形三边的数据,你们能猜想出两条直角边和斜边的关系吗?比一比,哪一组最快发现问题。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各组都不甘落后,算的算、议的议,几乎所有学生都参加了讨论、交流,教师作为参与者,也主动地加入到学生讨论中。经过学生激烈的讨论,猜想出三边的关系,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认识数学、解决数学,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归宿,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学生生活实践的舞台,挖掘数学知识的内涵,找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切合点”,打通数学实践的“无形屏障”,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发展学生思维,使数学课堂焕发生机。

总之,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和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相互促进。为了适应当前中学课程改革中产生的研究性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体验感悟独立思考、大胆猜想、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达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新世纪数学教学的一个重大创举,是时展的需要,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一次机遇与挑战。当然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篇10

教材与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冀教版《Scratch程序设计》中的第7课,主要涉及随机数与动作功能模块结合的运用、侦测模块“碰到‘颜色’”的使用、分支语句的使用、变量的使用,并进一步巩固已学过的鼠标交互、广播和接收控件的使用,从而完成大嘴巴吃豆子并实现自动计数的功能。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Scratch的编程界面和各个功能模块,掌握了其编程方法,他们也对使用Scratch创作有趣的动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基于积木式的编程能力也有了显著提升,并且脑海中产生了很多需要通过Scratch来实现的想法。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层(双基层)目标:掌握条件语句的使用;掌握颜色侦测控件的用法;掌握变量的使用方法。

问题解决层目标:能够利用角色的显示与隐藏设计游戏情节;能够利用变量及循环结构实现自动计数功能。

学科思维层目标:在游戏制作的过程中,体验抽象与建模的思想;经过对程序的修改,体验迭代与复用的思想;了解Scratch功能模块中积件组合的规律,体会Scratch自避免语法错误的优势,体验标准化思想。

游戏设计与实现

1.任务设计

基于上述教材和学情分析,笔者分别预设了两个由易到难、逐步递进的游戏开发任务(如表1)。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任务一注重双基层和问题解决层,主要使学生掌握各个控件的使用方法,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搭建简单的游戏脚本。任务二是任务一的进阶版,主要在任务一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强调学生对已有作品的再利用和再创造,更注重核心素养中的问题解决层和学科素养,让学生在不断修改与测试的基础上,体验迭代与复用的思想。

2.程序实现

“吃豆子1.0”应用程序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一是多个“豆子”角色随机运动,可以借助随机数控件设置豆子在屏幕中随机位置的实现(如图1);二是当豆子碰到大嘴巴时,发出广播信号,并消失;三是借助“面向鼠标移动”控件,使大嘴巴跟随鼠标运动;四是当大嘴巴吃到豆子后,即接收到广播信号后,嘴巴闭合,并快速切换两次造型,模拟吃到豆子的效果。

“吃豆子2.0”应用程序主要是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添加自动计数功能。“大嘴巴”和“豆子”角色的参考脚本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本课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变量,对此概念的讲解主要有两种教学思路。一是通过与“常量”进行对比,直接讲解“变量”的概念;二是不向学生介绍完整的“变量”概念,而是将变量比喻为一个容器来帮助学生理解,在“变量”这个容器中可以存储数值,并且数值是可以变化的。在Scratch中创建的变量将在满足一定条件时自动增加设定的数值,从而实现自动计数。鉴于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常量和变量的概念都未接触过,即使是从常量的概念出发来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仍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选择了第二种方案。

教学实践

在本节课中,笔者主要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实施教学。

1.兴趣导入

教师向学生演示游戏“大嘴巴吃豆子1.0”(游戏中的豆子在厨房中随机运动,大嘴巴在鼠标的指引下去追逐豆子,吃到豆子后豆子消失,大嘴巴闭合,并快速切换两次造型,然后继续去追逐其他豆子)。教师提示学生在观看游戏的过程中思考该游戏涉及哪些角色,并尝试分析各角色有哪些行为,这些行为可以用Scratch中的哪些功能模块来实现。

2.任务分析

对任务的分析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因此在开始制作之前,教师先让学生欣赏游戏,再说一说该任务中的角色和各个角色所具有的行为,以及可能用到的相应控件,这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过程,最后要求学生完成表2和表3中的任务分析。

3.任务挑战

在脚本搭建之前,笔者先抛出问题:如何判断豆子遇到大嘴巴?遇到大嘴巴之后,豆子是通过什么交互模块发出信号的?对于第二个问题,很快就会有学生联想到以前学习过的广播与接收控件。但是对于第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困惑,此时,笔者带领学生一起认识“颜色侦测”控件、“隐藏”控件以及“面向鼠标指针”移动控件,由于大嘴巴和豆子的颜色不同,因此可以用“碰到‘颜色’”的方法来判断大嘴巴是否吃到豆子,“隐藏”控件可以用来模拟豆子被吃到即消失的效果,“面向鼠标指针”移动控件则可以用来模拟大嘴巴跟随鼠标移动的效果。最后笔者提出任务一:完成大嘴巴在鼠标指引下吃豆子的程序。学生自主探究,在不断地测试和调试下完成该任务的脚本搭建。

接着,笔者提出任务二:对大嘴巴吃到的豆子进行计数。首先,让学生人工计数被吃掉的豆子的数量。学生经体验发现,在数量较少时人工计数尚可,但数量足够大时,人工计数就比较费时费力。此时,笔者引入“变量”,在Scratch中创建一个新的变量,在满足一定条件时自动增加设定的数值,从而实现自动计数。其次,笔者抛出问题:用来计数的“变量”在什么情况下会自动增加?学生很快就会想到是对被吃掉的豆子的数量进行计数,所以豆子被吃掉以后“变量”自动增加。这样,本课中最大的难点就解决了。然后,笔者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或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二,在不断测试和调试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果学生仍未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该课的重点知识:“颜色侦测”控件的两种颜色是否选择正确、广播控件的使用是否得当、“变量”的使用是否正确等。最后,笔者与学生一起分享优秀作品并点评。

4.课堂总结

笔者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并告诉学生利用Scratch可以制作很多有趣的小游戏,游戏制作最重要的就是创意,要养成勤动脑、多动手的好习惯。“勤动脑”就是要善于思考,并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因为有些创意在脑海中会稍纵即逝;“多动手”就是要善于将自己的创意付诸实践,用程序将“空想”变成现实,争取做行动上和思想上的双重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