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方案十篇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方案十篇

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6:01

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方案篇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017―02

企业健康管理是一项专门针对企业团体用户开发的健康服务项目,它基于企业员工个人健康信息,以实现个人健康目标为目的的个体化健康维护的服务过程;企业健康管理建立在现代生物医疗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模式上,从社会、心理、生物的角度来对企业员工的健康状态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企业管理是对企业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使用,以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1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实施员工健康管理的意义

健康资源是附属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特殊的资源,随着劳动者生理、心理的变化而变动,不直接受管理者的控制。因此,企业要想对健康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从而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就必须对员工实施健康管理。大量研究表明企业健康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生产力。员工健康不仅要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wHo所规定的特征,还要求工作满意。也即员工健康表现为员工的主观满意(工作满意)和客观满意(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实证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对员工离职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越低,越倾向于离开现有岗位或组织。企业建立完善的健康管理体系,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定期为员工体检,重视关心员工健康状况等措施可以使员工感到被重视和关怀,在工作中有了归属感,提高了精神满足的需求,工作热情高涨,使员工精神饱满的投入到工作中。波特-劳勒期望激励模型指出,工作绩效受到员工的素质与能力、努力程度、环境制约、员工对所承担角色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其他因素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员工具备的能够发挥的工作能力强、工作动机意愿好,其工作绩效一般就会高。企业进行员工健康管理,优化员工工作动机,从而提高工作绩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身体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而员工的健康状况是人力资本的基础和保障。员工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身体、心理健康受到不利影响都会对企业造成缺勤率、事故率的上升,从而导致工作质量下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完善的企业健康管理体系对员工健康的动态管理,提高员工的身体素质,避免员工亚健康风险,提高工作能力。

(3)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以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健康的真正成本是不健康的员工无法在工作上发挥最佳表现而造成的生产力下降,而不仅仅是企业员工在疾病上所支出的费用。建立完善的企业健康管理体系,有利于降低员工医疗费用等显性成本,以及员工素质下降带来的隐性成本。企业用人成本降低,其经济效益自然会有所提高。

(4)减少员工流失。一方面,员工流失会给企业带来岗位空缺和工作流程中断等问题,使相关成本上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工作绩效;另一方面,员工流失率的上升不利于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影响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企业应该有长远发展的概念,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就是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有效的企业健康管理,可减少员工流失率,保障人力资本存量,实现力资源规划。

2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实施员工健康管理的经济成本

中小企业的特点对于员工健康管理存在一些影响:第一,相较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资金和物质资源方面存在不足。第二,雇主与管理者对员工健康管理的认识水平有限。第三,小企业追求眼前利益最大化,忽视长期发展和战略规划。

针对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人力资源、资金和物质资源方面的不足,通过设计“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健康管理与成本研究的相关度问卷”和“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健康管理与成本研究的相关度访谈提纲”,针对山东潍坊市为调差样本,随机抽取该地区内30家属于制造业的中小企业为样本对象,其中中型企业(200~500人)8家、小型企业(200人以下)22家,对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健康管理的经济成本进行研究。

由于企业健康管理是一项投资,投资周期长,投资前期投入大,投资持续周期长,资金流动慢,被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所忽视。在中小企业中,成本管理目标局限于降低费用,很少从效益角度看成本的效用,降低成本的手段也主要依靠绝对节约的方式,而不是通过成本来实现更大的收益。所以,可以将员工健康管理的投资进行一个成本费用的核算,为中小企业在员工健康管理方面的投资做一个数据性的分析,为中小企业在健康管理方面投资进行指导。

首先,明确企业健康管理的内容。企业健康管理主要包括企业员工健康档案、企业员工健康评估系统、员工健康帮助系统、健康环境改进系统、健康事故评估系统五个方面,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员工健康档案系统。健康档案将员工的纸质病历以及员工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健康相关信息输入电脑,能够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对企业员工健康状况的统计分析,量身定制最为合理、有效的健康管理的最佳方案。

(2)企业员工健康评估系统。这个系统以员工健康档案为基础,对员工健康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危害员工健康的因素,制定员工个人和集体的健康计划和政策,有计划的预防疾病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措施可以包括职业病的预防,配备劳动卫生防护工具、企业事故紧急处理体系以及事故处理的培训等等。

(3)员工健康帮助系统。针对企业员工的健康状况,定期为员工进行体检,包括身体和心理的体检。配置健康管理人员、建立健康问题咨询中心、举办健康讲座等活动帮助员工进行健康维护。

(4)健康环境改进系统。根据企业员工健康问题产生的因素,改善引起健康隐患的企业环境问题,重新设计工作场所和工作行为方式,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消除危机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危害因素。

(5)健康事故评估系统。一旦企业员工身体健康状况发生变化,出现健康事故,及时评价因健康事故对员工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额,尽可能将健康事故对员工及企业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

调查者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从各个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财务人员处获得一系列关于企业健康管理成本的数据,将所有数据代入企业健康管理成本的公式,得到样本企业在健康管理上的人均成本。

健康管理的人均成本=(企业员工健康档案的成本+企业员工健康评估的成本+员工健康帮助的成本+健康环境改进的成本+健康事故评估的成本)/企业的总人数

企业员工健康档案的成本=企业组织定期体检的成本+建立健康管理系统的成本(包括企业资料存档和网络资料备份)

企业员工健康评估的成本=制定健康管理计划政策的成本+职业病的防护成本+配备劳动卫生防护工具的成本+建立企业紧急紧急处理体系的成本+事故处理的培训成本

员工健康帮助的成本=配备健康管理人员的成本+建立健康管理咨询中心的成本+举办健康管理讲座等活动的成本

健康环境改进的成本=企业为了提高员工健康状况建立的休闲场所的成本(比如,阅览室、吸烟室、按摩室、上网室、咖啡室等等)

健康事故评估的成本=企业用于提高员工满意度的成本(包括主观满意和客观满意)

过程如下:

第一,研读与整理文献。经过对大量文献的研读与整理,本文拟定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成本体系的指标。因此,文献研读与整理是基础。

第二,发放及回收问卷。将拟定的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成本体系的指标设计成问卷形式发放给山东省潍坊市内随机的20家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问卷填写后再回收问卷。

第三,处理问卷结果。整理20份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的成本调查问卷,有效问卷10份。

本研究的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成本体系是通过大量文献搜集、分析、整理来构建的。表1是问卷收集数据整理结果。

观察表1,可以看到样本企业的健康管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企业愿意在员工健康评估方面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员工健康档案方面次之,最不愿意在健康事故评估方面付出成本,健康帮助方面次之。但是,仍有企业在健康管理方面零成本。

结合本次调查的访谈问卷,可以做出一定判断:绝大多数的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愿意在健康评估方面付出成本是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政策的强制原因和员工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原因;大部分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愿意在员工健康档案方面付出成本是性价比高(即付出较低的经济成本获得较大的员工满意度,社会影响,企业的正面形象等);没有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愿意在健康事故评估方面付出任何经济成本是减轻成本开支的原因和企业主忽视健康事故评估的原因;小部分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愿意在健康环境帮助方面付出成本是对企业内某些人员的关心原因;一部分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愿意在健康环境改进方面付出成本是企业主的面子原因。

1:员工健康管理档案的人均成本;

2:员工健康评估的人均成本;

3:员工健康帮助的人均成本;

4:健康环境改进的人均成本;

5:健康事故评估的人均成本。

综合数据,可以看到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健康环境改进方面付出的平均人均成本最高,在健康事故评估方面付出的平均人均成本最低,为0。

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方案篇2

关键词:高职;体育保健;生产性实训基地;财政支持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125-03

为了更好地满足和适应实践教学的需求,适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在省级财政支持下,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拟采取“以学院为主导,企业参与经营管理”的模式,建立集教学、研发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指导思想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通过中央、地方政府、学校和企业等的合作,以实际生产需求和标准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将实训基地的实习与生产融入企业生产链的某一环节,使学校和企业在产学合作中能够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产学“双赢”,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基地建设以多种方式与多家企业合作,以确保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学时)比例占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总学时的80%以上,校外顶岗实习时间半年以上。

建设目标

通过体适能测评方案、运动功能评估方案、运动健康促进方案、运动疲劳恢复方案、运动伤病治疗与康复方案和健康档案管理机制的搭建,逐步构建完善的运动健康管理系统,进而构成全民健身领域的教学和科研项目平台,在功能测评、运动干预、疲劳恢复和伤病治疗四个方面形成明显的优势,在省内同类行业中起示范带头作用,成为在全省高职院校中辐射强劲的集教学、研发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全民健身行业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第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强调学生参与,基地建设、管理与运行应围绕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目标。生产性实训不同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实践性、综合性很强,在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因此,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指导和引导,而不是辅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系统性原则。一方面,实训基地建设要与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系统,满足培养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技能形成系统,满足高端实用的技术技能要求。

第三,效益原则。我们将在保证开展高质量技能训练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基地资源针对个人、家庭、团体开展体适能测评、运动干预方案制定、疲劳恢复、伤病治疗与康复、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服务,以使资金投入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第四,共建共享原则。我们将依托本校签约实践教学单位开展校企合作,吸收利用企业的设备、人才与技术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展应用技术推广、职工培训和订单培养,实现校企互利、共建共享。另外,本基地在为大众提供专业健康服务的同时,还将覆盖运动训练、体育服务与管理、社会体育、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竞技体育等专业的实训项目,实现专业共享。

第五,可持续发展原则。本专业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实训基地建设质量,把其建成为集教学、研发、技术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注重基地建设的先进性、综合性和开放性、注重基地的运行管理、注重基地功能的开发,提高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设内容

(一)体育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的技术技能要求

我院体育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立了两个专业方向,即运动康复保健方向和运动健康管理方向,两方向的技术技能要求如下。

运动康复保健方向的技术技能要求(1)中医外治模块。模块主要实践:推拿、拔罐、刮痧、整骨、捏脊、点穴、药物熏洗、药物外敷、药浴、踩跷等成熟实用的传统康复方法,使学生掌握中医外治的能力。课程在学院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2)现疗模块。模块主要实践:电疗(直流电疗法、低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高频电疗法);光疗(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激光);超声波疗法;磁场疗法;温热疗法(石蜡疗法、湿热罨包疗法、沙粒疗法、泥疗、石疗);水疗;生物反馈疗法等,使学生掌握现代物理治疗手段。课程在学院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3)运动康复模块。模块主要实践:常规运动治疗技术(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松动术、肌力训练、平衡能力训练、协调能力训练、摆放、身体移动、步行功能训练、心脏功能训练、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水中运动疗法、医疗体操);脊柱牵引疗法;麦肯基力学疗法;运动再学习疗法;神经生理学疗法;引导式教育;运动想象疗法;强制性运动疗法等。课程在学院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4)亚健康调理模块。模块主要实践:排毒技术(肠道水疗、经络排毒、淋巴排毒、汗蒸排毒、果蔬排毒);经络调理;营养补充;导引技术;静修生态养疗;抗衰老技术(母体水悬浮、抗氧化疗法、免疫疗法、活细胞疗法),使学生掌握亚健康调理的能力。课程在学院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

运动健康管理方向的技术技能要求(1)体适能测试与评价模块。模块主要实践:身体成分分析;心肺功能测试;肌肉适能测试;国民体质测试;骨密度骨龄测试;脊柱测量;动脉硬化检测;亚健康检测等,使学生掌握体适能测试与评估的能力。课程在学院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2)运动处方模块。模块主要实践:健身运动处方制定;竞技运动处方制定;康复治疗运动处方制定,运动处方的实施等,使学生具备开具运动处方的能力。课程在学院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3)运动干预模块。模块主要实践:康复体适能实践指导;导引养生术;体能训练;普拉提;瑜珈;健身健美操;跆拳道;球类等所选专项,掌握利用所选专项指导大众健身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运动干预的能力。课程在学院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4)运动监护模块。模块主要实践:运动医务监督;疲劳恢复;运动营养;伤病防护等,使学生掌握运动监护的能力。课程在学院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

(二)基地建设内容

根据体育保健两个专业方向的技术技能模块,拟建设一个以体育保健专业的技术技能为核心,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支撑的综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其他三个专业的学生可参加健身指导、产品销售、活动组织、活动执行、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等综合性实训项目。名称拟定为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科技服务中心,下设运动康复保健中心和运动健康管理中心,具体建设内容如表1所示。

基地建设资金来源

(一)省财政支持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12年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通知》精神,结合福建省对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按照《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指南》要求,我院于2012年4月申报了体育保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材料主要从基地定位、建设内容、校企合作模式、主要任务和基地建设方向进行了明确阐述,经2012年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遴选专家组推荐,并经福建省教育厅公示、审定,我院体育保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于2012年6月获批50万元支持资金。

(二)校企共建

基地建设主要采用共建共享模式,即校企双方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是一种比较自由的组合形式,校企双方只要有需求,就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基地。可采用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共同经营型。主要是指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建设和经营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可以企业的名字冠名。二是优势互补型。主要是指由学校、企业共同提供设备或师资,共建共用实训基地,实现优势互补。学院拟与福建省金鸡山温泉疗养院、舒华(中国)有限公司、浩沙健身俱乐部、清神养生会所、特步(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项目合作。

基地管理与运行

(一)以体育保健为主导,校内其他相关专业共同参与建设与管理

体育高职院校所设专业大都围绕体育产业设置,其中健身行业是各专业培养人才的一个主要方向。专业集群化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认可的一种强化办学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通过专业集群化发展,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增强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促进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在高职专业群构建的诸多思路中,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群是比较便捷的途径之一。因此,我院拟围绕健身行业的各类岗位,以体育保健专业的各项技术为核心,以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支撑,构建新型的综合型生产性运动科技服务中心,满足社会大众追求运动健身的需求,引领健身行业科学地、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二)以学校为主导,企业共同参与建设与管理

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管理上拟采用以学校为主导,企业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只要管理得当,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生产现场,又可以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这种模式主要是利用学校设备和技术优势,运用市场机制运行。即在生产产品、经营业务或技术研发的同时,要完成对在校学生的实训任务。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在学院内部以体育保健专业教师团队为主体,聘用浩沙健身俱乐部相关负责人管理实训基地,其他专业教师团队作为支撑共同参与管理运行。

体育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既是学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的表现,同时也是其形成自身办学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应采取政产学研合作的模式,紧紧围绕相关产业链、相关专业集群,向综合型、生产性、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研发和技术服务中心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淑云,等.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探析——以三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轻工科技,2012(3):144-145.

[2]刘荣红.高职院校基于校企合作“三位一体”实习基地模式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2(4):133-135.

[3]张亚萍,唐娟.对校企合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探讨[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3):16-18.

[4]常海亮.浅谈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申报与建设[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1):73-77.

[5]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57-58.

[6]施泽波.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群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12):95-96.

[7]曾佳,吴志荣.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研究与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3):20-23.

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方案篇3

关键词:高职;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3)09-0063-03

一、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原则

(一)校企深度融合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修订既要深入行业企业广泛调研,又要结合本学院专业办学条件设计制定。根据专业调研准确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实现“无缝接轨”,提升本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甚至引领区域产业行业发展。

(二)课程优化整合原则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整合,根据职业岗位群系统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设计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三种课程类型,合理选择教学形式和培养模式,为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强化实践教学原则

遵循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安排。建立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职业能力培养、培训与考核体系,实施“课证结合”改革,实现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

(四)规范化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由本专业建设的专家指导委员会集体讨论通过,经本系部审核批准、教务处审核、主管院长签字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内容要全面、结构应完整、表述应准确、行文要规范。经审批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本专业开展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五)持续改进原则

专业建设具有动态性、开放性的特点,结合行业、企业及专业教学等方面反馈的信息,将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改进,最终构建出独具本专业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方案调研与设计

(一)人才培养规格调研。

1.行业企业调研。专业教师通过现场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选取饮料制造、汽车制造、安全等典型行业开展企业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近年大量环境安全事故凸显,引起国家和企业对环保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广大企业对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这一新兴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广东省内企业数量较多,尤其是外资、合资企业约占全国30%,外资、合资企业及重点污染行业均非常重视设置工业环保与安全管理部门,工业环保、安全与健康(eHS)人才备受该类企业青睐。企业中eHS岗位的高职学历人才比例约占20%,从学校招收应届生约占60%。

2.专业教学调研。专业教师对同类专业院校、教育专家进行了教学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在全国培养缺口较大,广东省高职院校开设该专业更是凤毛麟角,远未能满足企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行业教育专家还强调,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应体现环保、安全、特种设备、消防、卫生等岗位群;根据岗位知识能力需求,合理整合教学课程,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实训课程,拓展职业资格证书领域,应重视职业能力培养。

(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主要面向企业环境安全和职业健康管理(eHS)部门、环境健康认证咨询机构、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基层环保管理部门、基层安监管理部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从事企业环境保护、安全和职业健康管理、企业环境安全健康认证咨询、环境监察、安全监察等工作的复合型高技能管理人才。

2.就业岗位群。本专业招生对象为普高生或三校生,修业年限为三年(两年在校学习、一年企业顶岗实习),主要就业岗位(群)为:企业环境安全健康(eHS)管理人员、环境安全健康认证咨询技术服务机构人员、基层环保部门环境监察人员、基层安监部门监察人员等。

3.构建环境、安全、健康“三方一体”课程体系。通过企业调研,分析eHS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结构需求,根据工作过程导向构建本专业环境、安全、健康“三方一体”专业课程体系,见表1:

4.学分制及职业资格证要求。本专业实行学分制,推行“双证制”,学生必须修满学分并获得职业资格证方可毕业。本专业必考职业资格证书为iSo14000&oHSaS18000内审员资格证,选考职业资格证书为特种作业管理(操作)证、初级急救员证、消防员证、污水处理工证、水环境监测工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可置换公选课学分。

5.实践教学要求。根据高职教育重视实践技能培养的特点,按“工学结合”的要求探索独具本专业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图1)。本专业实践教学按照分散实训与集中实训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原则,在校一、二学年结合专业课程安排企业参观、课程实训(实验)、集中实训,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第三学年重点培养综合技能,安排不少于16周的顶岗实习,进一步学习企业管理运作模式,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

三、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

(一)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保障

本专业通过“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初步建成环境/安全管理实训室、工业安全实训室、环境应急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及一批校外课程实训与顶岗实习基地。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包括“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环境建设、实训室管理文件建设、实训教学文件建设;同时,根据工业环保与安全专业岗位具有专业性、复合型、广泛散布于企业等特点,还要开拓更多校外企业实习基地,确保一年校外顶岗实习与校内实训在内容上有机衔接、环境上互为补充,共同完成实训、实习等内容完整的实践教学要求。

(二)专兼结合“双师型”师资保障

通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专业教师培养计划,强化高职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上有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参与课程标准制定、课程开发及专业授课,保证学生职业素质及能力的培养。

(三)校企深度融合保障

按照“政校联动、依托行业、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原则,本专业将通过与当地政府联动,依托环保行业优势,逐步与广东省内环保、安全行政管理部门及各类型企业、eHS咨询与认证部门广泛建立联系。以实质性项目为牵引,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提升本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本专业持续良性发展提供保障和动力。

参考文献:

[1]肖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11):39-40.

[2]罗先进,黄霞春,葛庆,周啸.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创新——以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成教育研究,2011,(6):111-112.

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方案篇4

全案策划:智囊传媒・《新智囊》

独家技术支持:九略管理咨询

中国企业健康状况调查与诊断大型系列活动正在启动

就像人们定期去做全面体检,检测各项生理指标,了解健康状况一样,企业也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中国企业健康状况调查与诊断大型系列活动”是针对中国广大企业的首次“健康普查”,是面向中国企业开展的调查与诊断的体验式半公益性活动。该活动由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与《新智囊》共同发起,并以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为指导,多家国内咨询机构、教育培训单位以及广大管理工具的提供商参与,由北京今智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智囊传媒)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的一项重要工作。该项目旨在切实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您企业的薪酬结构是否合理?激励方式是否合适?激励效果到底如何?

您企业的稳定性、适应性、效率性有多高?管理幅度是否合理?

您企业的文化是否能够有效支持企业的战略实现?

企业在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会不断地遇到新的挑战、产生新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是深层的、隐藏的,而管理者的注意力往往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集中于企业外部,有可能忽略企业内部的问题。

既然企业与人一样具有“生命”,那么随时掌握企业的“健康状况”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企业健康状况调查与诊断大型系列活动之“中国企业组织健康调查”,以智囊传媒的和传播平台为依托、九略管理咨询公司的专业背景为保障,为企业提供一种不断发掘自身问题的系统性方法,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方案篇5

支撑爱康网快速发展的,是互联网与传统医疗服务这两个原本相隔较远的行业相结合后,所形成的新型商业模式―依托互联网虚拟平台,爱康网搭建起医疗机构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并通过整合桥梁两端资源。以会员制方式提供健康档案管理、体检、健康评估、专家咨询、就医绿色通道、专家约诊等服务。而且,公司适时开展线下医疗机构的收购活动,实现业务延伸,构筑起业内较高的竞争壁垒。

蓝海:互联网+医疗服务

爱康网的商业模式,与其创始人张黎刚以往的创业经历一脉相承。1998年,张黎刚放弃正在美国哈佛医学院攻读的遗传学博士学位,回国帮助张朝阳创办搜狐网。1999年,张黎刚创立e龙商务旅行网。e龙与携程类似,依托“互联网+旅游服务”的在线旅游服务模式,以会员制为客户提供网上酒店预订、机票定制等服务。2004年10月,张黎刚在e龙即将登陆纳斯达克之际退出。

新的创业点子起源于一次旅行,在飞机上阅读一本杂志时,张黎刚被文章中的女性健康档案所启发,他意识到健康管理在中国应该大有可为。在大量调研验证之后,张黎刚于2003年12月在境外成立了一家健康管理公司,望年3月成立爱康网。

张黎刚将e龙的在线服务模式复制到医疗服务领域,无意中开创了一片蓝海市场。一方面,中国居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肥胖等疾病的患病率近年呈不断上升态势,居民对于健康医疗的需求日渐旺盛。另一方面,看病难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根治。数据显示,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医生数量却只有200万人,即每千人只有1.5个医生,而美国达到了2.2个,欧洲则是3.3个。按照现有的比例和服务模式,单纯靠医院或政府机构,居民根本不可能得到完善满意的医疗服务。

基于此,爱康网将业务范畴定位于提供健康档案管理、体检、健康评估与干预、一对一的健康专家咨询、就医绿色通道、专家约诊等服务。

健康档案管理是爱康网的基本业务。其以电子文档形式记录会员体检数据、家族病史、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状况、个人疾病史及医师处方等所有健康相关信息,其档案终身为会员保存,会员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查询更新。

体检业务是爱康网诸多业务中起步较晚的一项。公司创设初期,爱康网只提供预约体检服务,但随着后续收购体检中心,2007年以来这项业务才逐渐突出,为会员提供从百元到万元不等的体检套餐。目前这一业务为公司贡献约50%的营收。

健康评估与干预是爱康网的增值服务。健康评估是根据体检报告对会员健康状况作出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会员的生理年龄、精神压力以及营养状况等,并预测未来5~10年内各种慢性疾病的危险性。健康干预是针对个人自身危险因素筛选出个人的干预指导方案,为个人量身打造个性化健康改善方案。同时,通过专题健康讲座、门诊、电话、网上专家咨询答疑等方式,支持和帮助个人更有效地针对自己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一对一的健康专家咨询,也称为私人医生服务。爱康网为特定级别的会员配备固定的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作为专属健康专家,提供医学及健康问题的24小时电话咨询服务。为此,爱康网组建了一支超过1000名医生的庞大顾问团,其中多半是已退休的医生。

爱康网的核心业务是就医绿色通道和专家约诊。会员可通过网络方式选择不同科室不同医师进行预约就医。会员致电爱康国宾客户服务中心,由客服人员针对会员的实际就医需求,为会员选择合适的医院、合适的专家,并指导会员以最适当的方式配合诊疗,同时为会员提供及时的贵宾预约挂号服务,使会员不需连夜排队,不需托关系,不需买高价号。以会员制为核心的盈利模式

具体的市场策略上,爱康网采取了“会员制”为主的营销模式。企业团体和个人每年每人交纳一定费用,就可以获得爱康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根据会员等级不同,入会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并享受相应的服务。

与携程、e龙一样,爱康网的营收主要来自收取中间服务费。不同的是,携程、e龙是向旅游服务商收费,而爱康网却是向会员收费。导致这一区别的根源在于,细分市场内竞争格局之差。旅游、餐饮和药品零售市场具有明显的买方市场特性,而医疗市场却仍保留着卖方市场的特性。

从产业链角度上看,作为一个纯粹的网络平台、会员制、不经营任何实体、只做桥梁和管理、两端分别连接医疗机构和会员的轻资产网络公司,爱康网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资源的整合。事实上,爱康网能够有效运转,必须依赖一定规模的会员和医疗机构。研究发现,爱康网在以会员制有效整合大量个人和企业会员的同时,以向医疗机构输出医疗服务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契机,通过承担部分医疗机构的管理职能,介入实体医疗领域,并借此与国内数百家医疗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有偿的医疗服务尚属新兴事物,能够认同和接受在线医疗服务者,多为生活水平达到一定层次后开始追求生活品质的人群,以及注重人力资源价值的企业组织。因此,爱康网在会员的整合上,将目标客户锁定为已完成了买房买车,下一步将追求快乐人生的中产阶层,以及资本密集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针对个人和企业的差异,爱康网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整合方案,分别建立个人健康管理和企业健康管理体系。个人健康管理业务主要以互联网为平台,向个人或家庭提供医疗服务。操作上,爱康网借助新型媒体,对目标客户进行宣传推广。2007年4月,其麾下的爱康上海导医与上海电信iptV健康频道展开合作,携手推出预约挂号、医疗信息、健康生活三个栏目。9月,江苏爱康与江苏移动联手打造健康随行短信订阅业务,为中年男士及职场女性量身定制包括男士养生保健、高血压预防、高血脂预防、女性美容美体、办公室女陛保健等八大类别的短信套餐。

企业健康管理体系定位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范畴。爱康网结合医疗服务和信息技术,从社会、生理、心理等角度系统关注和维护企业员工的健康状态,针对企业员工及企业集体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通过爱康企业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不仅能让每个员工方便、及时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潜在隐患、积极参与自身健康管理、采取行动改善健康,同时能协助企业人力资源部对所有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总体评价和掌控,从而在更高层次上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

国外经验表明,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可将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如果我能帮你管理个人健康档案,进行个人健康分析;生病时,提前预约好医生,看病之后,将相关资料。例如x光片,迅速上传到健康档案,让你一上网就能了解详情,你会不乐意吗?”张黎刚说。由于市场需求空间巨大,爱康网在整合客户资源方面显得较为轻松。目前,爱康网会员数量已经超过100万,中国移动、新浪网、百度、联想、飞利浦等企业也在其客户名单上。

与会员整合相比,对医疗资源的整合显得更为重要,实际操作中也更为困难。由于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爱康网对其整合的难度显然大于携程、e龙对旅游资源的整合。“门庭若市的三甲医院,根本就不在乎我们的客户资源。”张黎刚说。因此,爱康的策略是,通过分担医院的社会管理职能,向医疗机构输出医疗服务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在帮助医疗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基础上,获得一定的挂号、就诊优先权。

爱康网所分担的医院社会管理职能,即为改善困扰医院的医患关系。保持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医患关系成为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医疗机构在改善医疗服务水平上也进行着不同的尝试,但效果不甚理想。针对此,爱康网借鉴美国成功经验,开发出爱康健康医疗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该系统最大的特色是,以呼叫中心为平台,以网络、手机短信为服务手段,通过接入电话和电话回访采集和完善用户信息、回答和反馈用户提出的问题、预约挂号、咨询服务,同时对服务内容和质量进行跟踪、协助市场调查活动的进行等,由此搭建起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的一个互动平台,帮助医疗机构更有效地了解患者的情况与需求,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

通过技术输出、分担职能,爱康网得以将自身业务与医疗机构进行无缝对接。另外,为了能让更多的医院成为其医疗信息化系统的客户,爱康网对不同的医院采取了不同的合作方式。对不愿支付信息产品费用的医院,采取收取会员费的方式;而对愿意不同程度付费的医院,则可以得到相应的优惠,甚至免去全部会员费用。通过这些方式,爱康已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大城市的近三百家大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

除了自己开拓市场外,爱康网还通过合资、收购、加盟等形式在全国迅速扩张网络。目前,爱康网已在国内近20个一级城市开展业务。

市场容量大且成长迅速

爱康网能够快速扩张的首要原因,是其业务满足了细分市场用户的特定需求。而且医疗服务市场是一个容量巨大的市场,这也是支撑其做大做强的基础。目前,爱康网虽与数百家医疗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销售收入已经超过亿元,但全国有上万医疗机构,每年医疗支出高达数千亿元,与之相比,爱康网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爱康网提供的医疗服务具有被市场持续、重复使用的特征。如预约挂号、专家预约等,重复性较为明显。再如体检,通常也是一年做一次健康检查。需求的重复性和持续性,使得爱康网的业务量具有很强的需求刚性。

吸引美林证券的,正是爱康网的成长空间。根据推算,如果达到美国市场水平,中国制药领域将增长16倍,医疗器械市场扩大40倍,与医疗相关的销售、零售领域要扩大90倍,而与医院相关的医疗服务则有100倍的市场空间。

模式可复制

爱康网的营收主要通过线下资源整合与布局来实现,公司的业务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征,这在预约挂号、导诊方面尤其明显,因此,爱康网的营收规模及盈利程度均与服务网络的覆盖程度直接相关。爱康网的优势在于,其商业模式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

在线下收购医疗机构之前,爱康网是典型的轻资产运营,资产固定化比率低、虚拟的网络架构,使得业务跨区域拓展的核心在于整合不同区域的会员和医疗资源,而这一点,在借鉴以往成功经验基础上实现并不困难,也无须巨额的资本投入。

依托模式的可复制,爱康网在成立较短时间内,将其业务范围覆盖到了全国近20个一级城市,迅速完成全国布局,成为国内健康管理业的领先者。全国网络的布局,也为爱康网的高增长奠定了基础。

中国市场的巨大容量,导致某一创富路径或模式获得成功后,往往成为众多后来者效仿的对象。从近年来的盛大模式到无锡尚德模式,从碧桂园模式到ppG模式,均系如此。爱康网开拓出一片蓝海市场后,无可避免地吸引了相当数量的竞争者进入。这些跟进者同样通过互联网搭建服务平台,实现了高速增长在目前市场尚不成熟、爱康网并未形成强势品牌的情况下,效仿或跟进本身就是较易成功的策略。

当然,爱康网通过线下运作实现着陆,使自身资产由轻转重,客观上对后继者构筑起了一道壁垒。线下收购与布局,不仅需要巨额资本的投人,还要有合适的医疗机构才能奏效。因此,爱康网的转型,可以相对有效地拉开与竞争者的差距,避免竞争者的简单复制。

会员制助扩张

爱康网的快速发展,另有一个重要的推力,是依托会员制而形成的类金融模式。为享受爱康网的服务,个人或企业通过购买爱康服务卡的方式预先支付一定金额,成为会员后,才能依据所购买服务的类型享受差异化服务。

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方案篇6

关键词:实境耦合;育人模式;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9―0071―03

一、育人模式内涵与特征

育人模式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教师、学校及相关参与群体,为实现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所形成的相互促进、协调统一的关系与组织构架[1]。当前我国高校育人模式的主要特征体现在:重视智育和德育,忽视实践技能培养;以满足部分学科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为育人方向,缺乏整体育人观念;逐步建立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但育人的理念、方法、模式等有待完善;部分高校尝试通过外部教育力量(政府、企业等)的引入建立新型的育人模式,来帮助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二、“实境耦合”模式对于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意义

我国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过多强调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侧重对学术问题的研究,而忽视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需要集高校、政府、企业等多家单位的资源优势,建立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培养机制。但长期以来,受高校传统办学理念和封闭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实施[2,3],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实践能力羸弱、创新思维不强是必然结果。

“实境耦合”模型是为实现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用人单位、学校多方合作的基础上,以实践过程为导向,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育人模式。它强调进一步整合多方优势教育资源,是一种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的优化合作培养模式[2]。“实境耦合”育人模式的本质是“协同创新”培养方式,“实境”指的是真实的工作环境与职业情境,强调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进行教学与实践活动。“耦合”指学校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用人单位协同一致、互动共赢的合作,强调学校与社会各个层面的互动合作。

该育人模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育人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把育人目标与教学评估引入政府、行业的规范体系,建立人才培养支撑体系。二是建立多元化的学习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融合、科研院所协作、用人单位评价等不同领域、不同手段深度参与学生培养[4],加强在育人环节中的实践训练,突出为学生提供职业目标导向的个性教育[5],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实境耦合”模型的内涵解释与理论框架

“实境耦合”培养模式是由政府主导、企业融合、高校创新、科研院所协作、用人单位评价五大部分组成,该模式为共同的培养目标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交互合作机制。政府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提供政策、平台、经费支持;公司企业与相关产业作为学校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接纳学生进行认知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工作;高校为学生提供实验平台、必要的师资和学术环境;科研院所、专业机构等以联合培养、项目合作等方式为研究生提供项目研究与实践机会;用人单位则为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职业技能评估、个人发展评价,以便进一步完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6]。

本文设计的“实境耦合”模型理论框架示意图如下:

四、“实境耦合”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科是浙江省首批实施“实境耦合”育人模式的试点学科。该学科强调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以社会迫切需求为培养导向,主动与政府部门协同,融合企业的生产理念,共享企业、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服务技术和研究成果,培养政府倡导、企业需要、社会满意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一)政府主导(Governmentguide)

1.形成政府跨部门联动机制,准确预测人才供需求,科学制定研究生培养的宏观政策。对政府来说,需要做好对研究生人才的宏观调控,不能单靠职能部门,必须形成跨部门的联动机制[6]。比如,究竟需要多少人才、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应当由政府多部门联合确定。同时,根据社会和产业发展要求,确定相应的人才结构,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政策和管理办法。

2.建立健康管理研究生信息库,动态跟踪学生素质变化、使用与配置状况。政府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研究生综合信息库,包括研究生基本信息、技能等级、专业水平、学习背景、工作经历、绩效和工作成果等[7]。同时,还需及时更新他们的相关信息,这样就为政府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与发展规划提供了翔实的依据,从而有助于提高决策水平。

3.鼓励多方力量参与育人工作,积极构建健康管理专业的新型培养模式。杭州师范大学作为浙江省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试点高校,将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转变传统教学机制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政府部门应鼓励医疗机构、健康管理企业、健康科研机构等多方接纳研究生实习,增加研究生专业实习实践与教学经费,敦促高校、企事业单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提供人、财、物的扶持。

(二)企业融合(industryintegration)

1.企业人才需求的融合。健康管理研究生培养目标与健康保险公司、健康管理咨询企业、健康体检机构等企业的实际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相结合,学院每月不定期地与省内外卫生行业领域的企业、健康管理相关企业进行全面的交流,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修正学校的培养方案和方式。此外,该专业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模式[8],双方互相利用资源和优势,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如图2所示。

2.企业课程教学的融合。对于专业性强、实践阅历要求高的课程,聘请了企业专业人士进行授课,并结合企业运作实际进行企业案例教学。委派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保持专业知识的前瞻性和实用性,并磨炼了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承担科研课题的教师,学院规定其必须参加研究生或本科生的教学,做到“产学研”紧密结合。

3.企业导师培养的融合。该专业面向部分健康管理企业遴选硕士研究生导师,把符合条件的企业高管、技术人员纳入到硕导队伍中来,协助校内导师培养专门人才。同时,高校课程的设置要应需求而变化,邀请企业内的专业人士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修正和更新。企业也应根据自身需要,设立一些校企合作研究的科研项目,由企业提供研究经费,高校派遣教师进行合作研究,研究成果由双方共享。

(三)学校创新(Schoolinnovation)

1.学校导师制度的创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贯彻“双导师”制度。即一名研究生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培养完成,校内导师为主导导师,主要承担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培养,包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制订、课程建设、学位管理、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审核与评价、学位论文答辩的组织工作等;校外导师为辅助导师,主要承担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现场调查和实习就业等指导工作,协助校内导师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

2.学校培养方式的创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导师组优势的基础上,强调将研究生课程学习、科学研究、自主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教学应采取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邀请校内外公共卫生、健康管理领域的学者、教授,于每周三中午举行学术沙龙seminar,旨在让研究生了解和掌握目前国内外的学术动态和前沿信息;研究生自发组织开展的读书报告会,通过检索、查阅国内外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在读书报告会的平台上,把总结的最新科研成果通过ppt讲解的方式展示给同学们。

3.学校课程体系的创新。该专业根据自身特色与优势,探索出“课程+项目”的新型教学培养机制。注重教学实践基地、实验与实训教学课程、实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投入,通过“课程+项目”的形式,设立课程教改项目基金,让更多的老师和研究生参与到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中来;在学院层面开展面向研究生的实践技能操作比赛、学生创新创业技能比赛、办公技能大赛、辩论赛、“挑战杯”竞赛等活动,寓教于赛,在比赛中提高技能和水平。

(四)科研机构协作(Researchinstitutionscooperation)

1.科研机构的技术协作。杭师大健康管理学院与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浙江省数字医疗卫生研究院、浙江省老年健康护理中心等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和技术交流,内容包括科研合作项目的现场协作、关键技术的研发、适宜技术应用的评价等,为双方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科研平台与技术支持。

2.科研机构的人才协作。杭师大健康管理学院与宁波市鄞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杭州疗养院等机构在提升人才队伍水平方面的合作较为显著。双方互派人员到对方单位进修、国家继续教育项目的培训与实施、定期开展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的学术讲座等,旨在进一步提升双方人才队伍的职业素养,强化技术服务与人文关怀并重的服务意识[9],促进人才队伍的良性发展。

3.科研机构的成果协作。科研机构能够为高校提供合作研究的技术研究成果,高校则把科研成果转化成最新的教育、教学内容,因此,这些科研机构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成为卫生管理与健康管理行业领域技术创新、成果孵化和转化基地。目前,有多家科研机构已启动了今年的培养计划,为健康管理硕士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并从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留院工作。

(五)用人单位评价(employerevaluation)

1.“四评一对照”考核方式。健康管理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一般包括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管理企业等不同类型单位。这些单位在毕业生工作满一年时,往往采取“四评一对照”的考核方式,对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职业态度、服务技能、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四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即“四评”;同时根据毕业生“四评”结果,对照毕业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建议。

2.“帮带式”教学管理关系。用人单位和高校在研究生实习和见习环节中已形成了“帮带式”关系,即用人单位每年派专人负责研究生实践教学、毕业实习及质量跟踪,与健康管理学院教务科、研究生办公室及时互通学生见习、实习事项,定期与研究生导师进行业务联系和合作指导。学院则要求学生定期向导师和教务部门汇报实习、见习情况,了解学生动态,根据其实习表现评判其专业实习的学分,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实习单位。

[参考文献]

[1]赵婀娜.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让最好的学生“冒”出来[n].人民日报,2012-11-23.

[2]史忠健.从“教学外置社区耦合”到“实境耦合”――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3]王芳.产业对接背景下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耦合管理模式[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4]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

[5]谢安邦.构建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05).

[6]王雄.高校德育工作隐性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04).

[7]肖敏.建立研究生教育三维质量保证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6).

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方案篇7

一、企业健康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当前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力资源的竞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的思想正逐渐的发生着改变,人们原来越重视自身的身心健康。一些职业人士除了追求基本的劳动报酬以外,更加看重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员工更加希望自己在企业工作不仅可以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可以促进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目前很多企业都面临着人员快速流动的问题,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因此,企业要想稳健、和谐的发展就必须意识到员工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尽可能的去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企业通过加强员工的健康管理,可以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关怀和理解,让员工对企业产生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二)有效的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风险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保证人力资源的稳健发展。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竞争中除了综合知识水平的竞争以外,还包括员工健康管理的竞争。身心健康是员工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基础。由于社会的激烈竞争,很多员工的心理压力都比较大。尤其是企业的销售部门,有的销售员为了完成个人任务不惜采取不道德的手段,这对于企业员工关系的维护和发展是不利的。企业通过加强员工的健康管理,及时的发现员工的心理和生理问题,以防员工因为压力过大而产生心理疾病和身体疾病。由此,企业在留住人才的同时又可以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加入企业。从而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风险,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企业要想员工能够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效用,就必须重视员工的健康管理。无论是生产型企业还是经营型企业,员工都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员工在工作中是否能够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员工自身的健康密不可分。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员工数量非常多,工作部门也多,使得企业的工作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员工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工作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压力和身体压力,直接降低了企业的出勤率,从而企业的正常工作任务以及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降低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因此,企业加强员工健康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从而使得员工积极主动的去完成工作任务,推动企业效益的实现和增长。

二、企业加强员工健康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企业的健康管理部门

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者要认识到员工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的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为此,企业要不断的完善企业的健康管理部门,设置专门的健康管理部门负责开展员工的健康管理工作。健康管理部门负责统筹规划企业的健康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团体医疗保障服务、企业的医务管理、职业健康管理以及维护、促进员工的健康等。企业在开展医疗保障服务和医务管理工作时可以采取与医疗机构合作的措施,这样既保证员工获得专业的医疗健康服务,也给企业的健康管理减轻了负担。

(二)促进企业的全方位健康管理

企业的全方位的健康管理要求企业除了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安全以外,还要求企业重视对工作环境的管理。为此企业内部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健康管理办法,去督促企业有效的实施各项健康管理工作,同时也可以对企业健康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以及时的发现企业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企业适时的调整健康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同时企业在健康管理时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和促进活动,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掌握工作中基本的安全防护知识,认真贯彻和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工作标准。此外在企业内部可以建立员工健康档案,以便企业及时的了解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并帮助员工制定促进身体健康的生活和工作计划。

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方案篇8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乡镇关于节后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

按照xx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要求,结合现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严峻形势,为进一步科学做好辖内防控工作,切实将防控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好,尽最大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拟对2月x日后复工复产企业实行备案制度。该备案制度参照市、区有关文件实施,复工复产企业必须做到“五个到位”(防控机制到位、员工排查到位、设施物资到位、内部管理到位、宣传教育到位)及“9个一”(一报健康状况、一测体温、一戴口罩、一设隔离留观室、一致电、一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一次健康教育、一强化人文关怀、一保安全生产)。具体内容如下:

一、成立xx镇企业复工复产备案工作组

组长:xx

副组长:xx、xx

成员单位:镇经济办、镇市场监管所、镇安监中队、镇综合执法、镇建设办、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来xx中心、镇自来水公司。

xx镇企业复工复产备案工作组(下称“复工备案组”)办公室设在镇经济办,办公室主任由xx兼任。各成员单位指定1名专责人员,视情况需要安排驻点。

二、备案复工复产企业的三个原则

(一)全力保障复工复产的企业。对保障城乡运行必需(供水、供电、油气、通讯、公共交通、环保、市政环卫等行业)、疫情防控必需(医疗器械、药品、防护用品生产运输和销售等行业)、群众生活必需(超市卖场、食品生产、物流配送等行业)和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供港供澳及特殊情况急需复工的相关企业,要全力保障复工复产。

(二)审慎核实复工复产的企业。对批发市场(不含农产品批发市场),影院、剧场等娱乐场所,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等,旅游景区、旅行社等文化旅游业以及经营单位,要审慎核实复工复产。

(三)积极稳妥复工复产的企业。除前述两类企业外,对符合复工复产条件的企业,要积极稳妥推进复工复产。

三、申请复工企业的条件

企业在复工复产时要严格落实本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落实检疫查验、健康保护和安全生产措施。本行政区域范围内企业申请在2月9日24:00时后复工的,符合以下条件,方可复工复产:

(一)防控机制到位。企业要制定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和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负责人的疫情防控工作职责和内部责任机制,建立疫情防控管理体系。

(二)员工排查到位。企业要做好员工排查登记,掌握复工复产每名员工健康状况、过去14天去向,对来自或者去过疫情严重地区的员工建立台账,按规定对其采取健康管理等措施,14天观察无恙后方可上岗;对仍滞留在疫情严重地区的员工,要劝其暂缓返岗。

(三)设施物资到位。企业要准备必需的红外体温探测仪、消毒水、口罩等疫情防控物资,落实隔离场所。不具备自行设立隔离场所条件的企业,要按照市、区的统一安排,确定具体的隔离观察地点并向所在社区报备。

(四)内部管理到位。企业要做好生产办公场地、员工居住地的通风、消毒和卫生管理等工作,有条件的企业原则上要实施封闭管理和弹性工作制,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本单位生产办公场所,每日对所有进入的人员进行体温探测。鼓励实行错峰上下班,采取网上办公、视频会议、分散就餐等措施,降低人员流动和集聚风险。按照“9个一”要求,建立和落实复工上岗前个人防护知识全员培训制度。

(五)宣传教育到位。企业要制定疫情防控知识培训计划,在生产办公场所显著位置设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防控知识宣传专栏,大力普及相关防控知识,多渠道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

四、报备材料及程序

(一)申请复工复产的企业,提供以下材料:

1.复工备案表(样式详见附件,一式三份)。

2.疫情防控承诺书(样式详见附件,一式三份)。

3.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样式详见附件,一式三份)。

4.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盖章一式三份。

5.xx镇企业员工排查情况一览表

(二)报备程序

1.企业将备案资料报所在村(居),由驻村组长、村书记、村负责安全干部进行初审,对符合复工条件并按要求做好防控措施的企业在《企业复工备案表》(附件1)中出具意见,并每日汇总材料上报镇复工备案组办公室;对材料不齐备的,应当以一次性告知补正;对不符合复工条件的企业,不予提请备案。

2.复工备案组办公室收到村(居)提交企业备案申请材料后,按照复工有关条件和要求迅速组织成员单位进行现场核查,对符合复工条件并按要求做好防控措施的企业在《申请复工备案企业现场考查表》(附件4)中出具意见并将材料进行备案,对材料不齐备的,应当以一次性告知补正;对不符合复工条件的企业,不予备案。

3.复工备案组现场核查后,由办公室主任向复工备案组组长汇报,经研究同意后,由复工备案组办公室通知村(居)和企业落实执行。

五、需要注意事项

申请复工企业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复工前做好员工防控培训。宣传卫生防病相关知识,教育员工搞好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等良好习惯,特别是班前、班后应洗手,提高员工预防疾病的意识。

(2)做好企业员工登记台账。对湖北籍未返xx员工进行劝返,对复工员工的活动轨迹进行每日登记。倡议员工随时戴口罩、不随地吐痰、不随意外出,不开展群体性集聚活动。

(3)要求企业员工必须上“xx康”系统填报个人信息。

(4)必须配备隔离宿舍。对发烧员工及时安排就医,对发烧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

(5)根据《xx市企事业等集体单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指引》文件,做好防控工作。

附件:

1.企业复工备案表(样式)

2、复工企业疫情防控承诺书(样式)

3、公司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样式)

4.《xx镇企业员工排查情况一览表》

5.《申请复工备案企业现场考查表》

6.“9个一”(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指南)

附件1

企业复工备案表(样式)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24小时值班电话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员工总人数

其中,来自或去过疫情重点地区人数:

复工人数

其中,来自或去过疫情重点地区人数:

复工企业类型

1.涉及保障城乡运行必需企业

2.涉及疫情防控必需企业

3.涉及群众生活必需企业

4.涉及重要国计民生、供港供澳企业

5.因特殊情况急需复工的企业

6.其他

复工理由(选择第1-4、6类的,请填写具体所属行业;选择笫5类的,填写具体情况和理由)

复工时间

月日

防控机制情况:

员工排查情况:

设施物资情况:

内部管理情况:

宣传教育情况:

备案企业意见:

所属村(居)意见:

复工备案组办公室意见:

备案意见:

(本表一式3份,镇复工备案组办公室、所属村(居)和备案企业各留存1份)

附件2

复工企业疫情防控承诺书(样式)

xx镇企业复工复产备案工作组办公室:

因生产经营需要,我单位按照《xx镇企业复工报备制度的通知》要求提交复工备案。我单位承诺,复工期间,将切实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加强职工健康监测,完善相应设施设备,提供卫生用品和隔离观察场所,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重点场所消毒,把各项防控和服务保障措施落实落细。同时,我们将按要求定时报送疫情防控情况,并配合做好有关工作,如出现不符合规范的情形导致出现确诊病例,将依法依规承担有关责任。

承诺单位:

法定代表人:

时间:

附件3

公司

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样式)

总经办

行政与人力资源部

2020年2月

目录

1.公司疫情防控工作组织架构......XX页

2.公司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XX页

3.公司疫情期间厂区进出管理工作方案XX页

4.公司疫情期间体温测量方案....XX页

5.公司疫情期间厂区消毒工作方案XX页

6.公司疫情期间物资管控方案....XX页

公司

疫情防控工作组织架构

为切实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保障工作,防止疫情蔓延,确保我司各项工作正常顺利开展,特成立我司疫情防控工作组,具体如下。

一、疫情防控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工作组下设7个保障小组

1.防护物资采购及管控小组:

2.防控信息宣导小组:

3.防疫消毒清洁小组:

4.体温监测监控小组:

5.员工回流信息监督报送小组:

6.宿舍管理小组:

7.饮食供应保障小组:

疫情防控工作组织架构图

公司

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国务院、省、市有关文件和会议要求,认真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结合我司实际,针对我司复工情况,做到防控工作有预案、有举措,有效防止疫情发生,确保全体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复工前防控措施

(一)严格执行“双测温”检测制度,对异常者做好登记,如有发热状况第一时间联系医护人员采取隔离措施。

1.所有员工从2020年2月3日起每天填报体温检测结果,上下午各一次共两次,员工回流信息监督报送小组各部门负责人以部门为单位每天下班前提交《员工春节返xx情况调查表》(各部门负责人检查员工返xx时间证明材料)以及《员工健康状况监测表》给行政与人力资源部。

2.行政与人力资源部根据各部门提交的《员工春节返xx情况调查表》以及《员工健康状况监测表》,统计符合复工条件的员工名单,提交给信息部进行人脸识别系统数据处理,确保只有符合复工条件的员工才可以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进入厂区。

3.发现体温异常者及时报告并要求其马上到医院就诊,以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为复工凭证。

(二)严格管控员工进出厂区。

1.禁止员工擅自提前回厂。若无非特殊工作安排,禁止员工提前回厂,若因工作安排需提前回厂,需部门负责人提前报备名单给行政部,由行政部通知保安组;

2.提前回厂员工必须每天在保安处测量体温,体温正常(<37.3度)方可进入厂区,保安员填报《非复工期间人员入厂记录表》;

(三)严格执行进出厂区所有人员必须佩戴口罩。由保安组负责检查监督。

(四)加强疫情防控物资的准备、调配和使用管理。积极寻求物资支援,尽量储备足量的个人防护物(如医用口罩、手套、洗手液)、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医用酒精等)、体温计等防控物资,严格防控物资使用管理,对口罩等个人防护物资的调配实施实名限量登记管理,切实保障防控物资用到有需要的地方上。由防护物资采购及管控小组负责。

(五)加强对厂区环境卫生整治和公共场所物表的消毒工作,保持厂区环境整洁,每天对电梯上下午各消毒1次,在公共洗手池配备足够的洗手液或肥皂。由防疫消毒清洁小组负责。

(六)加强对员工宿舍的内务卫生清理和日常通风换气工作,督促员工搞好宿舍内务卫生和通风要求。由宿舍管理小组负责。

(七)加强对食品和饮用水的安全监管。饭堂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服务。由饮食供应保障小组负责。

(八)加强对员工回流情况的排查统计,每天及时了解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由员工回流信息监督报送小组负责。

二、复工后的防控措施

在复工后,除上述防控措施外,还根据疫情情况适当调整。

1.继续严格执行“双测温”检测制度,严控进厂人员管理。必要时组织体温监测监控小组成员在厂区大门协助进行体温检测。加强对外来人员进行防控管理、登记追踪。所有进入厂区的人员必须进行体温监测,确保体温低于37.3度,并佩带口罩方可进入厂区。由保安组负责,其它部门协助。

2.加强对全体员工进行体温监测制度,工作日期间以部门为单位每天进行2次(上下午各一次)体温检测和记录。由体温监测监控小组负责。

3.严格加强宿舍管理,所有回宿舍的员工需提前到保安室进行登记及健康检查,内宿人员在检查无异常后需在保安员陪同下搬迁至外宿,并做好入住信息登记。由宿舍管理小组负责,保安员协助。

4.疫情防控期间,禁止在饭堂用餐,统一由饭堂组根据每天的报餐人数做成单独的快餐,配送到各个部门办公区域,全体员工在各自的办公区域内用餐。由饮食供应保障小组负责。

5.严格执行公司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对厂区内产生的各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尤其是办公区域的餐厨垃圾,每个办公区域设定餐厨垃圾收集点,在用餐时间结束后马上清理,保证办公区域的环境卫生;设定废弃口罩收集点,并每天清理。由防疫消毒清洁小组负责。

6.加强健康宣传,通过邮件、电子显示屏、板报、宣传栏、新媒体推送等多种形式,定期向员工宣防治新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的基本知识,提高全体员工的防范意识,自觉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由防控信息宣导小组负责。

公司

疫情期间厂区进出管理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国务院、省、市有关文件和会议要求,结合我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所有进入厂区员工均需测量体温

在疫情防控期间,所有进入厂区的员工均需测量体温。车辆取消门口智能放行功能,并要求入厂员工下车配合检查。对体温大于等于37.3℃的人员,禁止其进入厂区,并做好登记,临时隔离逐级上报。

二、谢绝探访人员及外来人员进入厂区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司原则上谢绝探访人员及外来人员进入厂区。因公来访的人员及车辆,需由被访部门通知保安处,值班保安员做好登记,通过体温检测后方可进入厂区。

三、非工作日员工出入管理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司原则上谢绝员工非工作日进入厂区,如因工作需要进入厂区的,需提前一天报备行政与人力资源部,由行政部通知保安处,通过体温检测后无异常方可进入厂区。

四、处于疫情区域人员的进出管理

对湖北省籍或到过湖北省和其他防控重点地区的,或与湖北省和防控重点地区接触过的员工,按照规定,需严格居家隔离14天,自行进行医学观察,在医学观察期内,禁止进入厂区;除上述情况外的其他员工,需按照规定出示证明材料(返xx时间证明),接受体温检测后,方可进入厂区。

五、本方案自之日起实施,由行政与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公司

疫情期间体温测量管理方案

鉴于当前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热为患者的主要突出症状之一,体温测量是防控疫情的关键步骤和重要手段。为切实落实防控工作,做好防疫期间厂区员工的体温测量,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确保体温计数量充足,质量精良。

(一)体温计包括额温枪、水银体温计,必要时为红外体温探测器等。

(二)由采购部主导,因应需求,通过多种途径采购。

(三)在厂区员工以部门为单位,约30人左右配备一支。

二、严格测温操作规范,保证数据准确。

(一)操作人员在进行体温测量前,应详细阅读说明书,熟练掌握操作方法。

(二)做好体温计消毒、清洁、归零,水银体温计应将汞柱甩到36度以下。

(三)测量者清洗好双手,测量人数较多时应配戴口罩、穿戴手套,防止交叉感染。

(四)水银体温计使用后,需用75%酒精进行浸泡消毒。

(五)如显示体温异常,应使用不少于三支不同的测温仪重新测量,以确保数据准确。

三、严格实行“双测温”制度,做到守土尽责。

(一)进入厂区大门的员工及外部来访人员,由保安负责测温,无异常(即小于37.3℃)后方可进入;

(三)进入工作区域后,以部门为单位每日一次测温,本部门自行安排工作负责人。

(四)在进行隔离观察的员工,由其本人每日两次自行测量并上报给部门负责人。

(五)测温结果由测量者造册记录,存档备案。

四、发现发热情况及时上报,做好后续工作。

(一)发现发热大于等于37.3℃病例,由测温者马上向其部门负责人汇报,并安排员工立刻离开厂区,各部门做好记录汇总并报行政部跟进。

(二)发现发热情况,按下述指引执行:

1.发热大于等于37.3℃,且有湖北经停、居留史或与湖北人员接触史的,马上致电120安排救护车转运到定点医院诊治。

2.发热大于等于37.3℃,且无湖北经停、居留史或与湖北人员接触史,同时具有以下症状其中之一:明显全身酸痛、非常乏力疲倦、气促或呼吸困难者,马上致电120安排救护车转运到定点医院诊治。

3.发热大于等于37.3℃,但无湖北经停、居留史或与湖

北人员接触史,且无上述不适者,建议其自行到三甲医院发

热门诊就诊。

(三)发热患者离开现场后,测温者应及时通知疫情防控工作组,由其安排防疫消毒清洁小组对原逗留场所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消毒工作。

公司

疫情期间厂区消毒工作方案

为严格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在我司厂区的传播,特制定以下厂区消毒工作方案。

一、公共场所消毒措施

1.防疫消毒清洁小组需加大厂区环境卫生的保洁力度,生活垃圾应按时清理转运,确保厂区干净整洁。

2.防疫消毒清洁小组需加强对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确保公共场所的空气新鲜洁净。办公室、会议室、宿舍、饭堂、电教室等场所应定期开窗换气,每天至少保证3次。

3.厂区内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办公室、会议室、宿舍、饭堂,需定期进行物表与空气消毒。空气消毒采用药物喷洒的办法实施,药物可选用有效氯浓度500mg/L消毒剂或75%酒精;公共场所的地面,可使用有效氯浓度500mg/L消毒剂用拖把进行拖抹;室内的桌椅、门把手等物品,可采用有效氯浓度500mg/L消毒剂进行擦拭;以上消毒措施,在厂区无疫情发生的情况下,每天进行一次,当厂区发生疫情时,将根据情况增加消毒次数并扩大消毒范围。公共区域的消毒,除饭堂由饮食供应保障小负责外,其余场所由防疫消毒清洁小组负责。

4.厂区的公共场所及电梯(特别是电梯按钮按钮)、门

把手、水龙头等人群频发接触的物品,需定期进行物表消毒。可选用有效氯浓度500mg/L消毒剂或75%酒精进行擦拭,每天不少于3次。

厂区消毒措施将根据疫情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

二、医学观察场所的终末消毒

当有经医学观察确定为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的肺炎病例的接触者,转移医院隔离后,需对原医学观察场

所进行全面彻底的终末消毒。根据xx卫函〔2020〕18号xx

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xx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防控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中附件9的要求,终末消毒由

属地疾控部门组织进行。

公司

疫情期间物资管控方案

一、基本原则

1.按实申领统一调配原则。使用部门应根据人数、疫情、工作需要等实际情况申领,不得夸大或隐瞒,防疫物资由防护物资采购及管控小组统一调配。

2.防疫物资不浪费原则。应按照防疫工作指引,结合疫情进行研判,在保证防疫效果的前提下,对防疫物资不滥发、不滥用,节约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

3.科学使用原则。加强对防疫物资的使用宣传工作,合理、科学地使用防疫物资,让防疫物资正确、充分发挥作用。

二、组织领导

防疫物资由防护物资采购及管控小组,由物控部经理担任组长,成员由采购部及仓库管理组人员组成。

工作小组职责:制定防疫物资采购及管控工作机制,确定防疫物资种类、数量,完成防疫物资采购任务,负责接收和储存防疫物资,受理物资申领和物资发放,统筹各部门物资使用情况,定期向上级汇报防疫物资使用情况。

三、物资管理

(一)日常管理

1.物资接收:防护物资采购及管控小组定专人负责接收登记并妥善保管。

2.物资发放:以部门为单位进行申领,防护物资采购及管控小组审核后,可以根据每日或每周使用量定量发放。

3.特殊物资储存和使用:医用酒精、二氧化氯消毒粉等危化品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储存,使用部门应按本部门每日使用量申领,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二)数据管理

使用部门应建立防疫物资使用台账,动态更新,定期报管控工作小组。防护物资采购及管控小组收集和汇总各部门数据,制定防疫物资使用情况汇总表。

(三)调度管理

储备不足的防疫物资调用原则是先近后远、满足急需、先主后次。多个使用部门同时申领,一般由防护物资采购及管控小组进行调度,无法协调的报上级部门决策。

四、物资使用情况汇报

防护物资采购及管控小组汇总各部门使用情况后,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防疫物资使用情况,汇报内容见附表(供参考)。

附表

公司防疫物资使用情况汇总表

截止时间:

年月

物资

规格

申请

发放

已用

剩余

库存

可调配

名称

型号

部门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总量

附件4

xx镇企业员工排查情况一览表

企业名称:

企业老板姓名:

联系电话:

企业地址:

编号

姓名

年龄

性别

户籍地

联系电话

是否有与湖北省或发过该病的人员接触

是否到过湖北省

是否回家过年

是否回了xx

是否来自疫区

现居住地

现身体状况

是否需要隔离

隔离起止时间

是否录入“xx康”系统

附件5

申请复工备案企业现场考查表

(复工备案组成员填报)

企业名称:

所属村(居):

现场考查日期:

考查事项

考查结果

1、是否落实员工健康状况汇报

2、是否落实进入企业人员体温探测

3、是否落实佩戴口罩

4、是否落实设置隔离留观室

5、是否了解疫情防控电话咨询方式

6、是否落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7、是否落实开展健康教育

8、是否落实强化人文关怀

企业对考查结果意见:

复工备案组成员

意见:

复工备案组意见:

镇经济办:

镇安监中队:

镇市场监管所:

镇综合执法:

镇建设办:

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镇来xx中心:

镇自来水公司:

(本表一式3份,复工备案组办公室、所属村(居)和备案企业各留存1份)

附件6

“9个一”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指南)

为做好企业年后返工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据目前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疫情防控需求,请各企业制定预防控制应对方案,做到“9个一”。

一报健康状况。返工前收集员工近期健康状况、疫情发生地居住史或旅行史和员工动向。每天了解职工健康状况,尤其是有员工密集工作场所或有集体宿舍的单位,要制定相应的健康检查制度,并由专人负责,严格执行。若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或近期有与野生动物或发热、咳嗽病人接触史的不要带病上班,应主动戴上口罩到就近的定点救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如果有疫情发生地居住史或旅行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应主动告诉医生,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一测体温。在入口处使用快速红外体温探测仪,对所有进入企业的人员开展体温探测。发现发热症状病人,如是14天内从疫区来粤人员,给其戴上口罩,通知120急救车将病人转运到定点收治医院。如属其他地方的人员,动导其到就近发热门诊就诊。

一戴口罩。提前采购口罩等防护设备,提醒员工前往公众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空旷场所,不需要佩戴口罩。公众日常使用可选择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其佩戴有以下步骤:一是鼻夹倒朝上,深色面朝外;二是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覆盖口、鼻、下颌;三是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緊贴鼻梁;四是适当调整口罩使口罩周边充分贴合面部,脱口罩时,抓住耳朵上弹力带取下口罩,不要接触口罩外侧。普通人(无发热、咳嗽等症状)日常使用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丢入“其他垃圾”桶;如果是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及其护理人员,应在就诊或接受调查处置时,将使用过的口罩作为感染性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处置。

一设隔离留观室。每个工厂都要设置隔离留观室。对来自疫情发生地的员工,劝其留在原居住地,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已经返工的,要求其自抵达后自我隔离或在工厂隔离场所观察14天。安排单人单间、相对独立房间设立疫区返岗人员厂内临时隔离场所。隔离人员必须每日进行体温测量,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的,要戴上口罩立即到就近的定点救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隔离结束后所有隔离人员必须经过体温检测合格后方可解除隔离。

一致电。询问当地集中隔离场所或咨询防控问题,请致电“12345”或“12320”热点电话,急诊就医请致电“120”急救电话。

一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健康教育,人人动手除“四害”,大搞环境卫生,保持工作生活环境整洁,预防疾病发生环境及物品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受到污染时随时进行清洁消毒。消毒方法如下:一是物体表面:对台面、门把手、电话机、开关热水壶把手、洗手盆、坐便器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擦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擦净;二是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浓度250mg/L~500mg/L)用拖布湿式拖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洗净。

一次健康教育。宣传卫生防病相关知识,教育员工搞好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等良好习惯,特别是班前、班后应洗手,提高员工预防疾病的意识。

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工作场所、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工作场所、员工集体宿舍,要尽量保证自然对流通风,若自然通风不足,应安装足够的机械通风装置(排气扇),确保做到充分通风透气。空调工作场所应调节足够的新风分配量,并每周对新风房、过漶网等进行清洁、消毒2次以上。

参加会议时,建议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漫泡消毒。

食堂进餐时,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下班后,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步骤如下:一是洗手掌(内)流水湿润双手,凃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找相互揉搓;二是洗背侧指缝(外):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三是洗掌侧指缝(夹):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四是洗指背(弓):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五是洗拇指(大):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六是洗指尖(立):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七是洗手腕、手臂(腕):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方案篇9

2011年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总体工作思路是: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强化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责任“两个主体”,实现抓领导创新、抓双基创新、抓治本创新“三个创新”,突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安全生产“打非”、重大隐患治理和危险源监控“四个重点”,力争不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力争各项指标比去年有所下降、力争完成省、市下达的各类控制指标。

二、目标任务

三、重点工作

(一)完善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体系

1.完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坚持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考核制度,把安全生产纳入地方政府政绩业绩考核。按照《市安全生产问责制暂行办法》、《市安全生产暗访制度》、《市重大事故隐患失察失治责任调查制度》规定,加强目标运行监控和日常监管,对超出平均控制率的县市区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及时发出预警通知和行政问责,实施安全生产“一票否决”,促使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真正落实到位。

2.全面推行“一岗双责”制,认真落实《市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制度》,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履行本岗位职责的同时,切实履行所分管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督促各县(市)、区落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和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从体制、机制、投入等方面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市、县两级力争年底前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3.强化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县(市、区)安全专家组,培育发展安全生产评价、咨询、培训等社会中介组织,形成安全生产专家咨询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安全专家在安全科技、安全保障、隐患治理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全市安全监管的科技含量。

4.加强协作联动,充分发挥各级安委会办公室作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

5.加大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及时查处安全生产事故,充分发挥事故在推进工作落实中的重要作用。

(二)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1.实施安全创建示范行动。开展安全保障型城区创建、安全监管局机构标准化建设、安全和谐型村镇(社区)创建、安全发展型企业创建及安全校园、平安农机、平安交通等基层安全创建活动,增强安全生产综合保障能力。一是开展安监机构标准化建设。巩义、登封、新密、新郑、荥阳、金水、中原、二七、管城、惠济安监局及执法机构要达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标准”。二是开展安全保障型城市创建示范活动。新郑市、金水区、巩义市、管城区要对照省、市创建标准,逐条逐项抓好落实,按期完成创建任务,达到“安全保障型城市创建标准”。三是开展安全和谐村镇(社区)创建活动。各县市区要实现20%的村镇和城市社区达到“安全和谐型村镇(社区)创建标准”。四是开展安全发展型企业创建活动。各县市区要实现15%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安全发展型企业创建标准”。

2.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乡镇、街道开展三分六定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基层领导机构和社区行政村安全管理队伍建设,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督员、社区和农村安全管理人员职责和津(补)贴,建立安全生产“双基”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筑牢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

3.开展城市社区农村安全创建和“三分六定”网格化管理工作。本着“政府引导、公众参与”的原则,深入开展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提高安全社区、安全村达标率,把创建安全社区(村)与推进“三分六定”网格化管理结合起来,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管理工作。

4.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指导督促各类企业特别是高危企业,切实加强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和安全培训三项基础性工作,努力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对安全评价、检测检验等中介机构及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管理,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三)深化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

1.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标准规程。监督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内部安全生产责任管理机制,严格企业负责人、重点管理岗位人员安全生产履行监督检查,切实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2.落实《关于企业班组安全生产规范管理的指导意见》,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促使企业健全管理制度,落实主体责任,提高人员素质,改善安全条件,引导企业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道路,实现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3.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在大型企业推行安全标准体系认证,在中小型企业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管理,健全企业安全标准化激励机制,全面开展企业安全标准化评审认证。2011年力争使60%以上的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达到五级以上安全标准化水平。

4.严格安全许可制度,提高高危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严把市场准入关。建立健全高危行业、高风险领域企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缴存风险抵押金和实施安全责任保险等安全生产的“三大经济政策”。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四)狠抓隐患排查治理

1.全年组织开展6次以上安全生产大检查。根据季节特点和安全状况,适时开展专项检查,加大安全生产专家参与安全检查,切实提高检查质量和检查效果。

2.以重大隐患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为重点,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认真落实《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3.实行安全生产重大隐患领导挂牌督办制度,健全重大隐患治理投入机制,协调本级政府筹集或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整改治理重大安全隐患和重大危险源。严格落实领导包案、挂牌督办制,切实做到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预案“五落实”。监督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按规定标准提取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隐患治理。

4.严格落实隐患排查、隐患上报、隐患整改、联席会议、隐患挂牌督办、隐患双向验收、隐患举报奖励、重大隐患公示、隐患排查宣教、督查考核等十项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5.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大督查”活动。“大检查、大整治”的重点是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公众聚集场所消防、旅游、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地铁及其他地下工程等行业和领域,实现辖区企业全覆盖。“大督查”的重点是:市委市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情况,各县市区政府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领导包案及整改治理情况,煤矿落实领导包矿、干部驻矿情况,煤矿、非煤矿山落实矿领导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制度情况,冬季恶劣气象条件下做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安排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等。

(五)继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牵头开展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促开展煤矿、道路和交通运输、旅游、建筑、公共聚集场所、水上交通、民爆器材、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对重点高危工业行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和指导,做到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专项整治相结合、相促进,切实解决重点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真正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六)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法工作

1.加快推进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达标建设。继续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快推进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装备达标建设,保证监察执法必备的办公条件和专用设备设施。

2.严格执法,对全市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全覆盖的执法检查。以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打“三非”、反“三违”、防“三超”专项执法行动,着力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

3.编制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年度执法计划。制定执法计划是我们安监部门保护自己的有效方式,按照执法计划执法就是尽职,所以执法计划一定要制定好。

4.规范执法,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履行好法定职责,加强监督,及时纠正行政执法不规范行为。

5.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举报电话作用,通过奖励的方式,鼓励民众举报生产安全事故、重大安全隐患、非法违法生产建设经营等方面的案件,拓宽安全生产案件来源渠道。

(七)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1.突出预防为主,强化事前预防,完善事故防范工作体制机制,切实做好事故超前防范工作。要以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市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搭建安全生产信息平台,整合优化现有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资源,充实队伍,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强化指挥调度,密切联系各部门、各地区应急管理机构,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提高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快速反应能力。

2.根据《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强预案管理,全面修订应急预案。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和危险性较大的企业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实战能力。各县(市)、区要逐步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配备应急救援指挥车辆,提高应急救援装备水平。

(八)切实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工作

1.认真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省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市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积极做好作业场所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2.加大对作业场所检查力度,重点检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设置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人员配置情况、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制定与实施情况、工作条件设备设施材料和劳动防护用品情况、职业危害申报、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评估情况、职业危害事故隐患的整改与消除情况、职业危害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情况、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和演练情况、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情况、职业危害告知情况、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情况、职业安全健康费用提取和使用情况。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九)努力提升宣传教育培训水平

1.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着力增强全社会安全发展意识。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参与2011年“全国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发挥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作用,办好电视台《安全总动员》、日报《安全就在你身边》等栏目,向公众广泛宣传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文化,宣传先进典型和经验,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在各大商场、沿街门店、公交车、建筑工地、乡村社区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使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努力营造全社会时时讲安全、处处有安全、人人要安全的氛围。

2.完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继续加大领导干部安全培训力度,利用党校培训平台,建立领导干部安全培训长效机制,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忧患意识。加大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力度,使高危行业和特种作业人员实现持证上岗。继续加强岗前培训,强化企业培训基础工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多种形式培训,加大对农民工安全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发展企业安全文化,强化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督促职工群众遵章守纪,推动安全生产全民动员、全社会设防。

(十)强化安监队伍建设

1.加强思想建设。以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全系统党员干部学习为重点,开展专题理论学习培训,用科学发展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干部职工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绩效考核,贯彻连书记就解决政府工作效率、作风问题提出的“提高三个效率、建立七个机制、落实十个不允许”的要求。

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方案篇10

2006-2010年间,湖北省累计报告职业病人2万2149例,每年新增职业病517例,职业病人群呈增长趋势。

湖北省职业卫生形势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职业危害以高危粉尘为主,尘肺病居各种职业病之首。5年间,累计报告尘肺病2万1760例,死亡4834例。现有尘肺病患者1万6926例,还有大量疑似尘肺病人。对部分企业的检测结果表明,粉尘危害严重,有的甚至超标数百倍。二是职业病危害面广,职业健康监护率低。湖北省职业危害以矿山开采、化工、石英砂加工、电子制造、石材加工、冶炼、水泥制造、纺织、箱包制鞋、船舶修造、建筑安装、木制家具制造等存在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的企业为重点,这些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人数多,患病数量大。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私营企业相对较重。大部分企业没有为职工进行规范的职业病体检,健康监护率不足30%。三是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监管队伍和支撑体系建设亟待加强。相当一部分企业负责人对职业卫生工作不重视、不了解,培训率不足16%,危害项目申报率仅为18%,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标识设置率为20%,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不足,只有18%的企业履行了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手续。监管体制机制不顺也影响了工作推进,技术支撑机构普遍面临着设备陈旧老化、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

重点行业专项治理

广泛宣传动员,深入摸底调查

与安全生产工作相比,职业卫生宣传工作相对滞后。对此,湖北省安监局一直将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紧抓不放,强力推动职业卫生工作的群防群治。湖北省安监局常年在湖北日报、荆楚网、楚天都市报和省局网站开辟专栏,面向社会宣传《职业病防治法》,把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防治知识、典型案例纳入安全生产月、“12・4”法制宣传日活动内容,提高全社会的防治意识。2012年4月23日,湖北省安委会在武昌首义广场举办了湖北省《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湖北省政府分管领导率省安监、卫生、人社、总工会4部门领导,现场向企业职工代表赠送宣传资料。40多家大型企业职工在广场列成方阵,20家职业病防治机构设立了咨询台和展位,制作宣传展板100多块,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现场提供咨询2万多人次,这是自2002年《职业病防治法》颁布以来湖北省开展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宣传周活动,社会反响良好。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职业危害申报工作,通过申报逐步摸清危害底数,为治理打下良好基础。湖北省安监局坚持“四个纳入”:将职业危害申报纳入安全生产目标年度考核内容,纳入安全生产计划执法指标,纳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纳入企业评先表彰。逐级分解申报任务,层层落实职责,定期通报进展情况,推动了湖北省申报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2年底,湖北省用人单位申报数量达到1万5694家,较2011年同期翻了一番。

制定标准规范,扎实开展培训

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部署,结合湖北省实际,湖北省安监局选定金矿开采、电子制造、汽车制造、船舶修造、水泥制造等5个行业为2012年重点治理行业,印发了《全省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对湖北省2012年度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进行了动员布署;为增强治理方案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湖北省安监局职业健康处组织专家分2次,对湖北省5个行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开展专题调研,5次召开行业治理指导意见编写论证会,分别为每个行业编印了《危害治理指导意见》,制定出行业治理的标准。另一方面,突出专业性,加大“三类重点人员”培训力度,围绕解决“不会管、不善管”的问题,开展监管人员专题业务培训。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办班等形式,全年培训市、县安监局分管领导、职业健康监管执法人员486人次。围绕解决“不会防、不会治”的问题,加强企业相关人员培训。结合五大重点行业专项治理行动,湖北省安监局分为6个批次,组织开展央企、省属企业及重点企业主管职业卫生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职业卫生专题培训,共培训2100多人次。市、县安监局重点抓中小企业职业卫生培训,先后培训1万4000多人次;围绕解决“专家不专”的问题,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培训。组织两期职业卫生技术检测和评价人员培训班,培训检测人员366人,评价人员315人,并组织严格的考核,对合格人员统一颁发上岗资格证书,将其逐步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积极推动创建,树立先进典型

结合企业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湖北安监局开展了职业卫生管理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借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思路,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细化考核标准,在实施职业危害防治专项治理的金矿开采、电子制造、汽车制造(改造)、船舶制造(改造)、水泥制造等8个重点行业中,大力开展创建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化企业活动。制定了《湖北省职业卫生管理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标准和要求,将活动分为宣传动员、创建实施、考核验收3个阶段,通过示范创建,典型引路,促进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提档升级,各地涌现出一批职业卫生管理比较规范、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落实较好的样板企业。

严格执法检查,加大打击力度

按照《2012年湖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执法工作计划》,分别对湖北省60多家企业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并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现场下达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湖北省县级以上安监部门共下达执法文书726份,提请政府关闭企业23家。监督监察覆盖率达到80%。此外,做到“3个重点检查”:对湖北省属企业重点检查;对专项治理的重点行业重点检查;对工作推进慢、防治效果差、社会反响大的企业重点检查。湖北省安监局在检查中带领技术服务机构的检测人员现场采样,确保了执法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对典型案例进行解剖,区分不同行业、不同违法情节制作执法案卷,示范带动湖北省职业卫生执法检查深入开展。

认真检查验收,巩固治理成果

根据总局统一部署,结合湖北实际,湖北省安监局实施部门联动,强化执法推动,省市县密切互动,扎实开展金矿开采、电子制造、汽车制造、船舶修造、水泥制造5大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