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心肺康复护理十篇心肺康复护理十篇

心肺康复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6:19

心肺康复护理篇1

关键词:急诊护理干预;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

心脏骤停主要是由于心脏有效泵血功能突然停止,重要器官严重缺血、缺氧,患者表现为意识丧失、无法检测到心音,疾病发展迅速,需要尽快通过心肺复苏进行抢救,为了进一步提升心肺复苏患者的抢救效果,给予一定系统化、规范化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1]。现研究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7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急诊护理,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42~70岁,平均(55.68±4.39)岁,试验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43~69岁,平均(55.69±4.37)岁,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纳入研究对象为心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排除创伤引起的心脏骤停、恶性肿瘤患者,患者知情同意,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急诊护理,①环境护理,保持室内通风,环境安静整洁,适当绿色植物,保证患者生理感受舒适;②脑部护理,给予心肺复苏后患者柔软湿毛巾敷额头和颈部,将室温控制在18~20℃,湿度控制在50%~60%,降低脑部的氧代谢率和再灌注损伤情况;③气道护理,保持气管湿润状态,固定好气管插管,防止脱落,检测呼吸机入氧浓度、呼吸频率、潮气量情况,及时处理人工气道堵塞、皮下水肿、通气不足等情况,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前注意给予吸入纯氧操作,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心肺复苏初期患者再次心脏骤停的可能性较大,定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做好并发症防护;④康复护理,宣讲健康知识,针对患者情况制定营养方案和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包括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以率(%)和(x±s)表示,采用X2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

试验组pao2(96.85±5.27)mmHg高于对照组(90.39±5.05)mmHg,paCo2(32.52±4.87)mmHg低于对照组(44.06±4.9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肺康复护理篇2

【关键词】 呼吸功能; 血气分析; 肺康复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以不完全的可逆气流受限为特点的一种肺部病变,病情进行性加重,患者的肺功能会出现快速降低[1]。肺康复护理是一项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及家庭的综合学科关联的锻炼、教育护理方案,虽无法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但能够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增强患者运动耐力、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发病率及患者住院时间[2],还可消除或缓解患者心理障碍,增强器社会适应能力。本研究收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肺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5月-2011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中男82例,女60例,年龄49~78岁,平均(59.6±8.7)岁。患者临床症状包括咳痰、慢性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等。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诊断标准[3]。同时,根据排除其他因素或疾病诱发的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病变。

1.2 肺康复护理 肺康复护理内容主要有:(1)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及指导: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吸入性药物治疗的干预效果(包括吸入性皮质激素、长效抗胆碱能等治疗药物)、肺康复治疗作用及饮食指导的意义。(2)咳嗽及排痰方式:身体保持直立,深吸气后,双手将腹部按压,将上身向前稍倾斜,咳嗽并收缩腹肌,排出肺部深部痰液;(3)指导患者开展耐力及耐寒练习: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开展耐力训练,运动强度一般采取50%~70%的最大耗氧量有氧锻炼项目,20~30 min/次,3~4次/周;患者由于患病时间长,机体抵抗力较差,气温差异是诱导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重要诱因,应进行耐寒练习。(4)呼吸肌的锻炼:取直立、端坐,同时深呼吸,吸气的同时提胸、鼓腹,缩唇并慢慢呼气同时收腹,使胸廓下降。呼气长短依患者耐受能力情况,循序渐进地反复练习。(5)饮食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病变,大部分患者营养状况较差,让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热量及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发生几率。(6)心理干预护理:首先对患者心理障碍进行常规评估,对存在轻度心理障碍的患者,可采取启发激励、交流诱导等方式进行心理支持,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配合;对有严重心理障碍患者,同时开展专业心理护理干预及治疗。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测定的呼吸功能指标有:气峰流量(peF)、一秒率(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检验水准a设定为0.05。

2 结果

2.2 康复护理前后患者的血气变化 康复护理后,pao2、Sao2分别是(77.23±7.76)kpa、(93.54±4.72)%明显高于康复护理前的(64.56±6.69)kpa、(83.79±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呼吸系统常见病。目前,药物疗法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主要方法,但药物治疗并不能阻止疾病的进行性进展,且长期服药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心理及经济负担。对肺功能开展康复护理,其出发点是从该病发病机制着手,增强肺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4]。本组中,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开展肺康复护理的主要方式有运动锻炼、呼吸肌训练、健康教育及管理、正确咳嗽、排痰,饮食指导及心理护理干预。其中,运动锻炼是开展肺康复护理的最重要内容,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病程中[5],骨骼肌的功能降低及消耗及心肺功能降低是导致患者运动耐力、活动能力逐渐降低的重要因素,这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应将运动康复锻炼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活一部分,使其积极参与扫地、种花等较轻的家务,开展各项运动[6-8]。

总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开展肺的康复护理工作任务艰巨,要对患者合理有效地指导、宣教及管理,每个方面都非常重要,康复护理管理可综合各个环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尽快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关丽婵,陈美珠,赵娟娟,等.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肺康复护理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2):333-334.

[2] 蔡映云,李倬哲,方宗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存质量评估[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4):225-227.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16-17.

[4] Ries a L,Bauldoff G S,Carlin B w,et a1.pulmonary rehabilitation:joint aCCp/aaCVpR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Chest,2007,131(suppl):41-42.

[5] 秦爱琴,吴旭芳,王兰芳.护理随访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健康行为及肺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7,22(15):72-73.

[6] Santiworakul a,Jarungjitaree S,Jalayondeja w,et a1.effect of lower extremity exercise on muscle strength and physical capacity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J].J med assoc thai,2009,92(4):556-563.

[7]孙芳艳,钱培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肺康复方案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55-757.

心肺康复护理篇3

[关键词]康复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5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7)02(c)-0178-04

effectofrehabilitationnursingonpulmonaryfunctionsandqualityoflifeinelderlypatientswith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

YUmiaoLUopingLUoJun-biao

Departmentofoutpatient,RedCrossHospitalofHuangpuinGuangzhouprovince,Guangzhou51076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rehabilitationnursingonpulmonaryfunctionsandqualityoflifeinelderlypatientswith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methodsaltogether120casesofCopDpatientswhoweretreated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5toJune2016inDepartmentofRespiratorymedicinewereinvolvedinthisstudyanddiv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accordingtotheadmissiontimenumber,60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routinetherapyandnursing;while,theobservationgroupwasadoptedrehabilitationnursingmeasures.thechangesoflungfunctionsandqualityoflife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post-interventionpulmonaryfunctionindexessuchasFVC,FeV1,FVC/FeV1,peFandmmeFofthepatientsinobserv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improvedthanthosebeforeintervention(p

[Keywords]Rehabilitationnursing;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pulmonaryfunction;Qualityoflif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老年人为高发群体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因老年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而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导致疾病反复发作,甚至会引起其他心肺并发症,且临床研究认为CopD仍然无法治愈[1-3]。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op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较高水平,患者会因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肺功能损害,因此对该疾病的治疗不仅要控制气道炎症,以缓解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发作次数,更重要的是要改善患者呼吸功能[4-5]。综合性、康复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重点验证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CopD患者120例纳入本次研究,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南》(2007年修订版)相关标准[6],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胸片检查确诊,排除严重肺动脉高压、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肺结核或肿瘤、肺纤维化、精神疾病、语言沟通障碍、认知能力障碍、长期卧床或不配合治疗者等。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取得其签署的治疗协议。资料显示患者年龄63~82岁;病程2~18年;其中男性67例,女性53例;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12例,脑血管疾病18例;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28例,初中和高中61例,大专及以上31例。根据入院时间编号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即给予抗感染、舒张支气管、纠正酸碱失衡、祛痰等药物治疗,结合一般护理和定期复诊;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向患者讲解疾病发生原因,危害性及正确防治、急救措施,必要时可采取面对面技巧指导;促使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积极戒烟,以降低外界刺激对疾病的影响。②心理干预:CopD患者长期忍受疾病折磨,易对临床治疗失去信心,而出现不良心理状态,针对上述情况应进行一对一交流,认真解答患者疑虑,为其提供所需信息,以满足心理需求,给予心理疏导,通过分享成功案例,以改善负性情绪,增强治疗信心,促进医患之间的配合。③坚持氧疗:研究认为,长期低流量氧疗(氧流量1~2L/min,每日>15h)能延缓患者病情进展,延长其生存期,降低死亡率,临床应给予重视。④用药指导:使患者认识药物治疗的作用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遵医嘱按时,合理用药,不可擅自更改或停用治疗药物。⑤运动疗法: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并结合其病情选用慢跑、间歇跑、太极拳等训练方法,以提高患者运动耐力,10~30min/次即可,1次/d。但要注意控制运动时间和强度,避免剧烈运动,确保训练安全。⑥饮食指导:针对患者不同生活习惯,指导其合理搭配饮食,多食鱼、蛋、奶类以保证蛋白质摄入,忌食生冷、油腻、过咸食物,避免高热量、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水果、蔬菜以预防便秘,遵循少食多餐原则。⑦呼吸功能训练:训练患者有效呼吸方式,使其熟练掌握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及膈肌呼吸,每次重复5~8次,2~3次/d;学习全身性呼吸体操,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用动作;进行咳嗽训练,取坐位或立位,缓慢深呼吸后摒气3~5s,张口咳嗽3声,同时可按压上腹或收缩腹肌以利于咳嗽,之后打开声门,使痰液咳出。⑧家庭支持:鼓励家属探视,取得患者家属合作,通过健康宣传,强化其家庭支持,并使其了解家庭支持对患者康复的意义,能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1.3评价指标

6min步行距离(6mwt)测定:患者休息15min后尽力快速步行,记录6min内步行距离,用以评价患者运动耐力。

肺功能检测:使用肺功能测定仪测定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值(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VC/FeV1)及呼气峰值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

生活质量评定采用St.George′s呼吸疾病问卷(SGRo),共包括3个分量表,即呼吸症状、活动受限及疾病影响共3个维度,预计值为0~100分,其中0分为对生活完全无影响,100分为对生活极度影响,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肺功能指标FVC、FeV1、FVC/FeV1及peF、mmeF,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6mwt变化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GRo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GRo问卷调查中呼吸症状、

活动受限及疾病影响等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减

少(p

3讨论

CopD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疾病,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因其呼吸困难导致运动能力有限,影响其正常生活,长期下去不仅会产生经济压力,还会导致心理障碍,而国内对其管理甚为堪忧,治疗效果多不理想[7]。CopD患者会因反复急性发作而导致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以活动能力受损为主要表现,其次为产生的社会能力减退及心理障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和社会生活[8]。而急性发作后临床症状会明显缓解,但肺功能损害依然存在,尤其是老年患者免疫系统功能相对低下,更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疾病反复发作,且会不断加重,因此临床治疗关键和护理重点为改善其肺功能,降低疾病恶化风险[9-10]。

CopD患者除需要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还要配合积极的护理干预,康复护理措施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通过健康宣传和心理干预,使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消除抵触情绪,调动社会支持力量,提高其自我照顾的能力,同时使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改善身体状况,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进展,减少外界刺激引起的意外风险,改善呼吸肌耐力,稳定或逆转病情,优化功能状态[11-12]。

本研究重点验证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慢性CopD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得出实施康复护理措施组患者干预后肺功能指标FVC、FeV1、FVC/FeV1及peF、mmeF均较干预前明显减少,且患者干预后6mwt较干预前明显减少,各项指标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实施康复护理能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其运动耐力。另外,实施康复护理措施组患者干预后SGRo问卷调查中呼吸症状、活动受限及疾病影响等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减少,且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加用康复护理措施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分析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管理能力,增强体质,提高生命质量[13];饮食指导有利于满足患者营养需求,以保证机体代谢、维持器官功能、调控免疫功能、参与组织修复,减轻呼吸负荷,改善呼吸功能[14];心理疏导可促进情绪发泄,强化心理支持,缓解负性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用药干预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15];长期氧疗能纠正患者低氧状态,提高生活质量;运动训练和呼吸训练能增强呼吸肌,重建呼吸模式,改善憋气症状,提高运动耐力,根据老年人特点,同时考虑合理性、安全性,应选择舒缓运动。

综上所术,老年CopD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措施能改善其肺功能,增强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康复有极重要意义,在临床应用中极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吕建萍,丁淑芳,周志庆,等.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2):1657-1661.

[2]高静.综合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肺功能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6,32(14):2013-2015.

[3]李玉明,刘若琳,高磊,等.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7):737-740.

[4]漆璐,雷春璞.舒m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8):25-27.

[5]刘海棠,谢丽娟.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0):737-742.

[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7]田银君,刘前桂,赵黎黎,等.呼吸康复锻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J].国际呼吸杂志,2015,35(13):978-983.

[8]王亚勤,郑彩娥.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5-27.

[9]白植琴,费静静,华锋.综合康复教育措施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2):97-99.

[10]季惠娟,陈巧兰,汤冬香.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8):40-41.

[11]李佳梅,成守珍,张朝晖,等.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03-606.

[12]乔红艳.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0):947-948.

[13]刘慧英,周小玲.改良集束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1):40-41.

[14]龙芙蓉,欧璐,苏飞,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优化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3):1160-1162.

心肺康复护理篇4

【关键词】CopD;肺功能;效果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肺功能逐渐减退,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为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我们对67例CopD康复期患者进行综合性呼吸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本院住院治疗的67例CopD康复期患者,其中男42例,女25例,年龄45~84岁,平均67.5岁,病程4~26年,有吸烟史40例。67例中,慢性支气管炎45例,阻塞性肺气肿1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8例。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1]标准,均意识清楚,无认知障碍,无精神病史;排除不能配合检查及不能进行康复训练患者。

1.2方法

1.2.1综合性康复护理方法

1.2.1.1健康教育向所有CopD患者发放康复治疗小册子,从病因、病理特征、主要治疗与护理措施、康复治疗与护理措施等方面对患者宣传指导。特别是对吸烟患者,劝其戒烟,向其讲解吸烟的危害,让患者明白烟雾刺激易导致局部免疫防御和痰液清除减低,痰液潴留,反复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使疾病进行性恶化。

1.2.1.2心理疏导由于CopD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使患者肺功能每况愈下,活动受限制,加上经济负担等因素导致患者产生悲观、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其不良情绪的原因,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保持良好心态;护理人员要主动为患者介绍病友,使其相互鼓励和学习,让患者感到温暖,感到并不被社会所抛弃,以开朗、乐观的心态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1.2.1.3呼吸功能锻炼①缩唇式呼吸: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鼓腮缩唇吹口哨状,缓慢将气呼出,吸气呼气时间比为2:4,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和呼气流量以能使距离口唇15~20cm处的蜡烛火焰倾斜而不熄灭为度,10min/次,3次/d;②腹式呼吸:取卧位或坐位,将左、右手分别放于上腹部和前胸部,即用一手按上腹部,呼气时,腹部下沉,该手稍微加压用力,以增加腹内压,促使膈肌上抬;吸气时,上腹部对抗该手的压力,徐徐隆起。呼时经口,吸时经鼻,吸鼓呼瘪,逐渐延长呼气时间,使吸气和呼气时间之比达到2:4。锻炼初始,2次/d,10~15min/次,以后逐渐增加次数和时间,最终形成一种自觉习惯的呼吸方式;③呼吸操:患者站立,以缩唇呼吸配合肢体动作,第一节双手上举吸气,放下呼气,10~20次;第二节双手放于身体两侧,交替沿体侧上移(吸气)、下滑(呼气),10~20次;第三节双肘屈曲握拳,交替向外斜前方击拳,还原呼气,10~20次;第四节双替抬起,屈膝90°,抬起吸气,放下呼气;第五节吹小气球训练。

1.2.1.4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辅助呼吸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是一种无需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不建立人工气道即可采用鼻、面罩进行呼吸支持的机械通气技术,是常用的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上机前、上机时和撤机后的护理工作,确保辅助呼吸安全而有效进行。

1.2.1.5引流利用重力促进各肺段内积聚的分泌物排出,不同病变部位采用不同的引流,使病变部位肺段向主支气管垂直引流。分泌物少者每天上、下午各引流一次,痰多者3~4次/d,餐前进行为宜。每次引一个部位时间为5~10min。也可采取胸壁叩击法排痰,痰多、粘稠、难咳者还需多饮水湿化气道,并注意休息和有效咳痰。

1.2.1.6饮食护理CopD患者营养不良易导致呼吸肌肌力和耐力下降,呼吸肌疲劳,进而发生呼吸衰竭,同时损害肺部和全身免疫防御机制,增加CopD急性发作的危险性。因此,应给予患者高蛋白饮食,同时限制钠盐摄入,以免引起水钠潴留,避免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免引起痰液黏稠。

1.2.2效果观察指标以患者接受呼吸康复护理前与护理6个月后,肺功能指标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改变作为疗效观察指标。肺功能指标: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比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呼气峰值流速(peF);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测试内容包括进食、淋浴等10项,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肺功能指标经综合性呼吸康复护理后,患者FVC、FeV1、FeV1/FVC、mmeF、peF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呼吸康复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x±s)

FVC(L)FeV1(L)FeV1/FVC(%)mmeF(L/s)peF(L/s)

护理前1.52±0.401.01±0.0644.9±21.380.85±0.162.81±0.47

护理后2.45±0.37*1.40±0.23*62.21±12.91*1.58±0.44*4.82±0.25*

t值10.6811.997.925.496.31

注:与护理前比较,*p

2.1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呼吸康复护理前后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呼吸康复护理前后aDL评分比较(例)

>60分40~60分

护理前04918

护理后29380

注:χ2=48.39,p

3讨论

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尽管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与方法,但在合理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是可以得到改善的[2]。根据FVC、FeV1、aDL评分等指标,基本上能了解患者肺功能状况和生活质量[3]。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对CopD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呼吸功能锻炼、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辅助呼吸、引流、饮食护理等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使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患者FVC、FeV1、FeV1/FVC、mmeF、peF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4(8):453-460.

心肺康复护理篇5

关键词:快速康复;胸腔镜;肺部手术;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是近年推出的一种微创外科新理念,它是以加快手术后患者康复及缩短住院时间等一系列围手术期多学科技术综合运用措施[1]。快速康复外科一般包括术前对患者的宣教,合理术前准备,良好的术中麻醉和处理,精细的外科技术以及手术后有效的镇疼,尽量减少围手术期各种应激反应因素等[2]我们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对胸腔镜实施肺部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3年5月在我科住院全麻下行胸腔镜肺部手术治疗的患者77例,男性42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40±10.82)岁。纳入标准:无严重糖尿病,严重脊柱畸形,严重肺功能毁损,无尿路感染及前列腺增生疾患。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诊断及心肺功能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传统护理组按照胸腔镜肺部手术围手术期传统的护理方法行围手术期护理。

1.2.2快速康复护理组

1.2.2.1术前护理①术前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主管护士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护理评估,结合具体的病情及患者的心理状况制定快速康复外科计划.如:术前呼吸功能训练,练习有效咳痰,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知识层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者结合幻灯片讲解手术室的环境,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手术过程等,使患者提前体验,结合以往的术后康复患者的情况,讲解各种护理措施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增强治疗信心;②饮食护理:术前早中晚正常饮食,术前2h给予糖水500~1000ml口服。

1.2.2.2术中护理术中保温和心理护理研究发现:采取一定保暖措施可以明显地减少低温所致的并发症[3]手术室温度在20℃~25℃湿度55%~60%,将患者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手术团队对患者使用亲切的语言,温暖的动作,适时的安慰,麻醉医师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最佳的麻醉剂,并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

1.2.2.3术后护理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及时进行详细地护理评估,结合具体病情,作耐心细致的解释,安慰工作等;②术后镇痛应用患者自控镇痛泵(pCia)自麻醉清醒后开启至术后持续镇痛48h同时主管护士根据疼痛评分结果给予适当的,肢体按摩,鼓励患者做自己喜欢的事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③引流管的护理:术后24h拔尿管。鼓励患者咳嗽排痰,有效呼吸,术后医师根据肺复张的情况及时拔除;④早期离床活动:术后患者清醒拔除气管插管后给予半卧位,主动上,下肢运动,屈伸动作,1次/2h,呼吸运动功能锻炼,咳嗽排痰,术后2~3d加大活动量。

1.3评价方法观察患者术后排气,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数据使用SppS13.0软件包处理,采用t检验,p

2结果

术后康复指标,术后两组康复指标: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提前,并发症减少,住院天数及费用减少,患者满意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3.1快速康复理念的应用降低了肺部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不是单一措施的应用,而是多种措施的综合。将这一理念应用到胸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中,能行之有效地缓解手术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显著降低患者住院时间(p

肺不张一直是肺部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因术后疼痛及患者认为咳嗽会对肺部手术后的康复有影响,术后不愿意咳嗽,而导致肺不张并发症的发生。比较分析,应用快速康复技术有利于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即根据快速康复计划,将患者改为斜坡卧位,有序的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床上活动和离床活动,加速了肺复张,缩短了胸管的带管时间,也降低了感染的风险。有研究显示,胃功能正常者进食固体食物6h,液体2h后即可排空,因此,本研究观察组禁食禁水6h,术前补充葡萄糖,支链氨基酸,等等,术中未发生吸入性肺炎,且患者的饥饿状态及应激反应减轻。术后肠道进食越早,合成代谢越快。对照组在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即饮水,经口进流质,排气后恢复正常饮食。首次排便时间提前。

3.2快速康复理念的应用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心理护理应贯穿在手术的各个阶段,应用快速康复理念过程中,从患者入院开始与患者保持良好地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肺部手术患者胸管留置时间较长,肺功能导致体力情况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甚至敌对情绪。通过术前教育可以舒缓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心理-生理应激反应,使患者对治疗过程充满信心并积极配合,从而加速整个康复过程,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总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胸腔镜肺部手术围术期,提高了专科护理水平,促使术后患者早期恢复,减少并发症,增加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总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石竹,王俊伟.快速康复理念在手辅助腹腔镜Dixon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J].西南军医,2011,06:1128-1129.

心肺康复护理篇6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康复锻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广东韶钢医院内科对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及心理因素,制定护理计划,给予实施,使患者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生存质量大大提高,现将护理措施及康复锻炼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0例,男66例,女14例,年龄40~76岁,病程3~28年,均有不同程度慢性咳嗽、胸闷、气喘、排痰困难,8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同时,给予康复锻炼指导,患者症状均改善出院。

2护理

2.1心理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患病时间长,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而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针对病情及心理特征及时给予精神安慰,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给患者做坚强的后盾,介绍疾病治疗成功的病例,强调坚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以取得主动配合。

2.2一般护理

2.2.1生活基础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避免空气污染,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病情重者应卧床休息。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对有烟、酒嗜好者应劝戒烟酒。

2.2.2氧疗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氧浓度28%~30%,1.5~2L/min,应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而引起二氧化碳潴留,提倡进行每天持续15h以上的长期家庭氧疗,长期持续低流量吸氧不但能改善缺氧症状,还有助于降低肺循环阻力,减轻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负荷,氧疗有效的指标:患者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减慢,发绀减轻,心率减慢,活动耐力增加[1]。

2.2.3加强营养支持提供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2.4用药观察患者入院时都有感染,因此痰标本的留取最好在使用抗生素前及时留取,并指导患者痰液必须由深部咳出,留取痰培养时,应立即送检。急性发作期根据病情遵嘱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等,输液时必须控制输液速度,过快可引起急性肺水肿,导致心衰,静脉滴注氨茶碱更应缓慢。

2.3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有效排痰,如晨起时咳嗽,排除夜间聚积在肺内的痰液,就寝前咳嗽排痰有利于患者的睡眠。咳嗽剧烈时应取坐位,头略前倾,双肩放松,曲膝,前臂垫枕,如有可能,应使双足着地,从而有利于胸腔的扩展,增加咳痰的有效性,咳痰后恢复坐位,进行放松性深呼吸,让患者充分休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容易疲劳,充分休息对有效咳痰十分必要,护士或家属协助给予胸部叩击和体位引流,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雾化吸入是帮助排痰最有效的方法,可用浓氯化钠10ml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助排痰。

2.4呼吸功能锻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症状控制后应教会患者及家属康复锻炼技术。

2.4.1腹式呼吸吸气时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内陷,将气呼尽,吸:呼之比为1∶2或1∶3,每分钟呼吸速度为7~8次,要求用鼻吸气用口呼气,深吸缓呼,每天锻炼3~4次,原则是开始少慢慢增加,可增加肺泡有效通气量,改善肺功能。

2.4.2缩唇呼吸法通过缩唇徐徐呼气,增加气道内压,延缓气道塌陷。方法为: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缩唇大小程度与呼气流量,以能使距口唇15~20cm处,与口唇等高点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致熄灭为宜,每天3次,每次30min[2]。

2.4.3体力训练指导以呼吸体操及医疗体育为主的有氧运动等方法,可增强患者的体力康复,改善心肺功能,呼吸体操包括:腹式呼吸与扩胸、弯腰、下蹲和四肢活动在内的各种体操活动,有氧体力训练有步行、上下楼梯,慢跑等,开始运动5~10min,每天4~5次,适应的延长至20~30min,其运动量由慢至快、由小到大逐渐增加。

3出院指导

告诉患者与家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避免烟、尘吸入,要坚持不懈有效地康复训练,嘱家属督促实施,嘱患者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天气骤变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应及早治疗,加强营养,适当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定期门诊随诊。

参考文献

心肺康复护理篇7

【关键词】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

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对84例老年慢性肺心脏病患者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其护理效果较为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39例;患者年龄60至86岁,平均(62.4±5.8)岁;住院时间为15至68天,平均住院时间为25天;临床症状表现为气喘、咳痰及咳嗽等;通过实验室、心电图、B超、X线等诊断,判定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2 护理方法

1.2.1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 老年慢性肺心脏病危害性大、病情变化较快快、并发症多。因此,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要观察患者咳痰颜色、咳痰功能、痰液性状及痰液是否存在血丝;观察患者咳嗽声量、咳嗽时间、咳嗽性质及其呼吸情况;观察患者各方面体征是否正常,包括血压、呼吸、心率、体温、脉搏等[1]。

1.2.2 保证患者呼吸通畅 咳痰是老年慢性肺心脏病临床症状之一,痰液过于黏稠很难咳出,极易导致患者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因此,医务人员要正确引导患者咳嗽,使得患者痰液能够排出。也可利用蒸气吸入或者超声雾化的方法湿润人体气道,让痰液得到稀释,并顺利排出。而对于昏迷不清患者可行吸痰排液或者气管切开手术,以防止呼吸道出现堵塞,导致患者窒息。

1.2.3 有效的心理护理 老年慢性肺心脏病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以及治疗效果不明显爱你,导致老年患者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和心理[2]。所以医务人员要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指导,讲述疾病治疗的知识和成功案例,以消除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提高患者治理信心,使患者积极参与到临床治疗中。

1.2.4 合理的吸氧治疗 慢性肺心脏病的病情变化范围较宽,导致人体血流和通气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引发低氧血症。为了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医护人员可以利用低量连续性吸氧的方法,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氧流量为每分钟1至2L,氧气浓度为25%-31%,氧气分压为30至40mmHg。

1.2.5 健康知识指导 饮食上: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有所降低,所以尽可能吃一些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并控制好自身盐水的进食量。不能吃一些过于刺激且辛辣的食物。康复上:当患者病情有所稳定之后,可以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做适量的康复运动,以提高老年患者的免疫力,加快身体恢复速度。同时通过有效的呼吸运动,可以改善老年患者的呼吸功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1.3 疗效评定指标 显效:患者心肺功能为1级,咳痰、喘息、咳嗽等症状消除。好转:患者心肺功能为2级,呼吸状况有所好转。无效:患者心肺功能、呼吸功能、临床症状等均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病情恶化现象。

2 结果

84例老年慢性肺心脏病患者经过护理治疗后,显效36例,占42.9%;好转44例,占53.4%;无效4例,占4.8%;总有效率95.2%。

3 讨论

近年来,老年慢性肺心脏病的病发率不断上升,其病情多变、并发症多、危害性大严重危害老年群体的身体健康。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不断上涨,身体机能、免疫力、体质均有所下降,所以容易受到疾病的入侵[3]。患者发病前就存在呼吸道感染或者肺部感染等疾病,这些疾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和治疗,最终演变成为慢性肺心脏病。

为了提高老年慢性肺心脏病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降低其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积极参与到临床治疗中;引导患者正确咳痰,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患者吸氧护理治疗,防止低氧血症的出现;适量的康复运动,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本实验实行以上护理措施,显效36例,占42.9%;好转44例,占53.4%;无效4例,占4.8%;总有效率95.2%。

总之,对老年慢性肺心脏病患者,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加快患者身体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孙霞,刘洪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75例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9(12):90-92.

心肺康复护理篇8

尘肺病是指长期在生产活动中因吸入生产粉尘而发生的肺部进行性纤维组织增生的全身性疾病[7];一旦诊断尘肺病,终身带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目前仍无特效药物及有效地根治方法。尘肺病治疗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仍是对症治疗为主、减慢纤维化进程、延缓呼吸困难发生;治疗尘肺病并发症、合并症、延缓尘肺病病情进展,提高尘肺病患者生存期。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发现同伴支持治疗尤其重要[8-10],因此在作者长期工作中提出同伴支持在尘肺病患者中应用的理念,在2014年作者在工作中开展实施并研究。经过多年的工作研究,笔者将对同伴支持的理念、应用、遇到的问题总结如下。

1同伴支持的意义及应用

1.1同伴支持的意义

在各种慢性病自我管理过程中,单纯的医护人员已不能满足各类患者在患病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同的需求。同伴支持作为一种社会支持新形式,患者同伴不仅帮助和促进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行为,还提供社交及情感支持、鼓励患者主动寻求专业部门的帮助(如专科救诊、心理医师、律师等),还为其提供具有弹性化的持续性支持。其中患者的同伴支持者包括: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病友等。患者间的同伴支持具有接受性强、参与度高的特点,在改善患者健康效果方面尤其起到较大的作用。患者与同伴之间通过分享个人或者他人生活及工作的经历、知识、治疗经历或经验、遇到生活或其他类似的问题等,取得心理的共鸣,将可能遇到的社会或者生活上的问题得到相应的解决方法或者类似问题得到借鉴。同伴支持中同伴积极的提供相应的情感、社会和实践的支持,强化其他医疗服务,如帮助患者依从日常生活调整、激发动力、应对慢性病的压力等,帮助患者达到和维持自我管理行为,达到缓解诊治,提高生活质量等[11-15]。

1.2同伴支持的应用

在个人中同伴支持的应用有如下几个方面:(1)个人成长经历发展到成熟的过渡期间;(2)个人生活工作中遇到重大的损失或损害;(3)个人在长期残疾或慢性疾病等时期。同伴支持广泛应用在学术教育、青少年及学龄儿童的学习和心理、医疗卫生保健等领域。20世纪70~80年代,同伴支持在健康领域的作用被广泛运用并证实,可作为疾病的有效因素预测疾病愈合,与饮食、活动、压力管理一起作为慢性病健康促进的主要成分。目前医护人员的短缺,同伴支持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逐渐被大家重视和接受,已明确在慢性病管理中,包括在精神疾病、恶性肿瘤等。我国同伴支持的研究开始时间相对国外比较晚,目前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研究集中在糖尿病、艾滋病的慢性病管理及学生等管理等工作中[16-24],但未发现针对尘肺患者的相关研究。结合上述理念,作者创新在工作中提出同伴支持在尘肺病患者康复治疗的理念并开展实施应用。

2同伴支持在尘肺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尘肺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自我疾病的管理作为尘肺慢性病控制管理的中心,不仅提高医疗质量,而且减少资源利用。自我管理过程中患者将面对诸多问题,单纯医务人员不能满足患者的所有需求,同伴支持作为一种社会支持形式。同伴支持在尘肺病患者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2.1尘肺病患者同伴支持者的选择

同伴支持者的来源主要由医务人员、患者家属、自我推荐的患者组成,这类被选取的同伴支持者主动愿意参加支持项目、自我效能感比较高[23]。支持对象的选择尘肺病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

2.2同伴支持者的培训计划

培训内容及计划分两阶段进行。(1)第1阶段:同伴支持者在干预第1周,与患者一起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呼吸操、有氧运动等。根据患者及支持者心肺功能情况,每天至少1次,每次至少30min。第2~4周,每天电话联系1次,每次5~10min;开设交流平台如“尘肺之友”每周与同伴支持者进行沟通交流活动,交流内容可以有尘肺病患者向同伴支持团队汇报呼吸功能锻炼情况与体会、心理感受、生活困难等。(2)第2阶段:在干预的第2、3个月,同伴支持者不定期、不定形式与小组成员联系,对尘肺患者进行督促,如电话回访、短信提醒、面对面交流等,其中教育团队成员每周与同伴支持者联系(电话或见面),了解计划进行情况及需改进情况。在干预措施开展前、干预后3个月内医护人员可判定及评估尘肺病患者的肺功能并评价生存质量、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

3同伴支持在尘肺病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意义

3.1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

由于患者患有尘肺病,患者身心健康受到了摧残,患者内心不仅敏感又脆弱;尘肺病患者大多数是青壮年(20~60岁),他们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患者患尘肺病需要长期治疗,不僅从事体力劳动,影响家庭收入,并且患者治疗费用高致家庭致贫。尤其是尘肺病病情重,呼吸困难明显,严重丧失劳动力,需长期卧床,这类患者病情重,身心负担重,容易出现消极厌世情绪,对治疗、生活均可能失去信心[25]。医护人员应该调动患者的家属、患者朋友同事、同类尘肺病患者等社会支持同伴,鼓励及照顾患者,给予患者精神上、生活上、适当物质上的支持,让患者在大家的关爱中逐渐恢复心理和身体健康。不仅需要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还需要具有相关医疗卫生相对知识的志愿者、义工等社会成员加入同伴支持活动中来。

3.2实施患者自我管理及自我护理

尘肺病无法治愈,病程长,患者的并发症逐渐增多越多。对尘肺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控制尘肺病的并发症,延缓症状,积极治疗尘肺病的合并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的健康相关知识的宣教,如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向患者介绍相关疾病知识,如肺结核、气胸、肺炎等;自我病情监测,自我疾病的正确认识,如发烧、咳嗽咳痰增加、呼吸困难加重等,及时就医,避免病情严重及错过最佳治疗机会。

3.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尘肺病患者大部分为农民工(占尘肺患者的50%~60%),他们接尘工作时未发现尘肺病,脱离工作岗位5~15年呼吸困难症状逐渐出现,检查才发现尘肺病。因大多数未购买医疗保险或者其他保险,发病后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丧失劳动能力,失去了经济来源,导致因经济原因而无法继续治疗,病情加重。尘肺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危害性最大的职业病,是社会管理功能失调之下所产生的不良的社会现象,在缺乏社会关注、经济收入、治疗保障的下,患者容易逐渐产生不良心理,易走向极端。我国近年来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当前广西相关部门已将尘肺病患者纳入新农村合作医疗,贫困家庭予以贫困补助其子女就学免费等等相应的社会保障,为患者的生活与治疗提供支持和保障。

3.4为患者提供心理辅导

尘肺病作为慢性发展性疾病,肺部病灶逐渐加重,呼吸困难逐渐出现并加重,使患者工作和社会活动能力逐渐减少,与人交往、交流逐渐减少[25]。患者如果缺乏倾诉对象,易产生孤独或者偏执心理,产生消极的生活态度。同伴支持中同伴倾听尘肺病患者的讲述,适时进行安慰,在精神或者物质上适当的支持尘肺病患者,或者对尘肺病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医疗卫生知识的宣教,能有效纠正患者的负面心理,帮助患者树立长期进行尘肺病治疗的信心,建立患者乐观的信心、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3.5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知识

有效的健康教育知识,不仅包括尘肺病及尘肺病相关的合并症、并发症相关知识,还包括其他健康知识宣教。如什么是尘肺病?尘肺病的治疗方法;如何提高和调整自身免疫力;肺功能锻炼;氧疗的重要性;尘肺病的饮食疗法;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生活中遇到的血液、体液、空气等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等等的相关医疗卫生、生活常识知识宣教等等[6-7]。医护人员在同伴支持活动中制定科学、规范、连续的健康教育知识宣传,不仅提高尘肺病患者对尘肺病的认识,了解自己疾病及目前需要进行治疗方案等。而且提高了尘肺患者治疗的信心,并逐渐改善尘肺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3.6同伴支持中呼吸功能锻炼

尘肺病是逐渐进展慢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长期慢性缺氧致呼吸、心血管、神经、消化等各大系统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呼吸功能锻炼可以改善尘肺患者的肺功能,因此呼吸肌功能锻炼是尘肺病康复治疗的关键环节。呼吸功能锻炼不仅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如增加患者肺活量、纠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纠正缺氧、减少二氧化潴留等;呼吸功能锻炼更加有效地提高患者自身的抵抗能力,减少尘肺病合并症或者并发症,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26-31]。

4同伴支持中出现的问题

在护理工作过程中调查、研究发现,由于患者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各种问题,如疾病治疗、生活、法律问题等,患者知识水平或者认知不足,或者患者自身存在心理障碍缺乏对抗疾病和生活的信心,或患者受自身状况和疾病的限制和影响,缺乏来自医务人员、家人、朋友的关心、鼓励、督导、支持等,尘肺病患者进行治疗、功能锻炼、生活积极性表现为依从性差[32]。

5同伴支持中医护人员的作用及需改进措施

5.1与尘肺病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护人员在尘肺病患者住院期间,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指导患者康复锻炼,与患者、患者同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患者同伴的信任和支持。

5.2加强各类知识宣教

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多做尘肺病等职业性疾病的相关医疗卫生、生活常识知识宣教、职业病的法律知识等内容宣教,提高患者及同伴们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根据患者、患者同伴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疾病严重程度、个人爱好、心理情况、家庭经济情况等,制定个体化的健康及相关知识宣教。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不同形式的知识宣教,如宣传单、知识小册、讲座、健康教育处方、法律咨询、组织同伴经验交流等;充分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患者具体需求,适当调整,督促患者或患者家属、病友掌握相关知识。

5.3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医护人员向患者宣教前,对尘肺病患者在生活、疾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系统的了解和学习,指定专人解答职业病相关知识。制定系统的知识宣教内容,如什么是职业病防治法?什么是职业病?什么是尘肺病?怎样发现尘肺病?尘肺病防护?尘肺病治疗方案等等。作为专业的职业病医护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应全面了解相应的职业病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护知识、诊断尘肺病、治疗尘肺病等等相关知识和内容。

5.4根据患者的病情制订个体化康复锻炼目标、方案

医护人员针对不同尘肺患者制定呼吸功能锻炼、其他相关康复锻炼建立一个合理的目标、方案,目标要具体、明确,最好有书面形式,康复方案要量力而行,要有计划、分阶段、循序渐进进行,要求患者做到持之以恒。医护人员在康复过程中间断的督导,及时发现康复依从性发生改变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5.5医护人员充分调动社会支持系统

心肺康复护理篇9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0.0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7)10-0099-02

临床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是小儿支气管肺炎,以肺部??音、呼吸障碍、咳嗽等为主要表现,给患儿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临床护理路径指的是在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护理,把时间作为横轴,依据检查、治疗、护理等制定完善的日程计划表,提供全面、系统的护理,促进疾病康复。现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收治的10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取得显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依据入院时间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52例。其中甲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1~11岁,平均(5.4±0.8)岁,病程1~13d,平均(5.2±1.2)d;其中轻度肺炎17例,中度肺炎14例,重度肺炎21例。乙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2~12岁,平均(5.7±1.1)岁,病程2~14d,平均(5.4±1.3)d;其中轻度肺炎18例,中度肺炎15例,重度肺炎19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甲组患儿常规治疗及护理,与家长及时沟通,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向其讲解基础护理与临床症状护理,结合治疗方式,实施针对性治疗。乙组在甲组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

(1)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前,护理人员、主管护师积极与患儿及其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其健康教育需求及治疗需求,查阅相关资料,参照治疗经验与诊治流程,完成临床护理路径制定。并发放给患儿家属,使其了解临床护理路径内容,提高患儿及其家属配合度。(2)入院首日,责任护士负责接待家长与患儿,办理入院手续,待完成手术办理后,进行床位安排,向患儿及其家属介绍分管护士、住院环境、主治医师等,掌握患儿资料,对其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并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以此开展饮食护理。(3)入院2~3d,将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介绍给患儿及其家属,对家属进行指导,告知其物理降温处理方法,参照临床护理路径,讲解实验室检查价值。随后,让患儿家长领取药物,药物领取后,讲解药物服用方法及治疗目的,参照临床护理路径掌握患儿及其家属心理情况,依据其实际心理状况,实施心理疏导,缓解其存在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介绍疾病和饮食间的关系,进食以易消化、清单、富含营养食物为主,嘱咐患儿多食新鲜水果、蔬菜,禁止患儿进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4)入院4~6d,对患儿疾病恢复状况进行了解,对家属进行指导,使其掌握翻身拍背、正确体位方法,促进患儿排痰。对辅助检查结果进行了解,讲解与检查结果相关的临床知识,使家属详细了解疾病,并实施心理护理。(5)入院7d~出院,嘱咐患儿家属配合完成每项指标复查,了解疾病复发情况,加强健康宣教,并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包括以下几点:①介绍药物知识,讲解出院后服用药物的剂量、用法、目的及注意事项;②饮食指导,嘱咐家属出院后为患儿提供营养支持,进食高蛋白食物;③做好院后观察,嘱咐家属对患儿院后临床症状进行观察,确定是否复发;④加强体育锻炼,在小区或者加重开展适当体育锻炼,提高体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肺部??音消失、高热消退、住院及肺部恢复正常时间进行观察并比较,对比两组患儿治疗依从率、知识掌握达标率、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率主要包括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治疗、饮食、休息的配合程度,超过90%代表良好。知识掌握达标率依据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判定,得分≥60分为达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肺部??音消失、高热消退、住院及肺部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乙组患儿肺部??音消失、高热消退、住院及肺部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儿治疗依从率及知识掌握达标率比较

甲组患儿治疗依从率与知识掌握达标率分别为78.85%、75.00%,乙组患儿治疗依从率与知识掌握达标率分别为96.15%、98.08%,乙组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比较

甲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61.54%,乙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84.62%,乙组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儿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小儿肺炎,因其病情急、起病快,给患儿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临床治??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在治疗期间,需要配合护理,以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儿恢复[3-4]。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护理模式的一种,具备系统性、科学化、流程化特征,使护理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护理路径表开展护理,有效防止护理人员工作错误、遗漏,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5]。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就患儿实际病情进行评估,为其制定饮食方案,加以指导,将临床护理路径发放给患儿家属,确保其了解护理安排及治疗流程。在患儿入院2~3d后,为患儿提供护理知识、治疗及疾病知识支持,依据患儿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护理,缓解存在存在的不良心理,促进治疗依从性提升。在入院4~6d向患儿家属介绍翻身、叩背的正确方法,帮助患儿进行排痰。加强此期间并发症观察与治疗。在入院7d以后,加强健康宣教工作,并复查患儿每项指标,向患儿讲解体质锻炼、药物使用正确方法,促进患儿恢复[6]。本研究结果发现,乙组肺部??音消失、高热消退、住院及肺部恢复正常时间短于甲组,表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

心肺康复护理篇10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引起的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其急性发作期患者经治疗病情好转,进入缓解期,但此期病情仍在进展,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缓解期患者仍存有不同程度咳嗽、咳痰、胸闷、气急等症状,而且容易再次出现急性发作,需要反复急诊或住院治疗,不仅使患者在精神上和躯体上承受了极大的痛苦,而且因医疗费用的增加、劳动能力的减弱而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缓解期CopD患者存在多方面的健康需求,只有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才能有效地预防急性发作,改善躯体症状和心理情绪,恢复患者的社会角色,最大程度提高生命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内科共收住(CopD)病人209例,男176例,女33例,年龄在53-84岁,平均年龄68.5岁。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其中慢性支气管型72例,肺气肿型137例,合并肺源性心脏病76例。

2护理干预

2.1健康教育

2.1.1指导患者戒烟:吸烟是CopD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因素,有研究结果显示成功的戒烟可显著地保护那些具有FeV1进行性下降高度危险者的肺功能[1],所以,即使是已经发生症状的CopD缓解期患者,认真戒烟对其缓解病情、提高生存质量仍是有效有益的。

2.1.2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运用纯熟的沟通技巧,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安慰、支持、劝解、保证等方法消除患者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情绪,使用一定的松弛技术来达到缓解应激、减少焦虑对机体影响的目的。

2.1.3指导有效的排痰: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1500~2000ml,有利于痰液的稀释,并采取的体位是低坐位,双肩放松,头及上体稍前倾前屈、双臂可以支撑在膝上,放松腹部肌肉利于收缩。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或者采用缩唇呼吸2次,在最后一次深呼吸后,屏气一段时间在身心放松下突然放开声门,运用腹肌的有力收缩将痰液排出。需要注意的是在餐后及饮水后应避免咳嗽,以免引起恶心和食物反流。

2.2康复训练

2.2.1呼吸体操锻炼:即将腹式呼吸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每日2组。具体要领:平静呼吸4次~8次,立位吸气、前倾位呼气4次~8次,单举上臂吸气、双手压腹呼气4次~8次,平举上肢吸气、双臂下垂呼气4次~8次,平伸上肢吸气、双手压腹呼气4次~8次,抱头吸气、转体呼气4次~8次,立位上肢上举吸气、蹲位呼气4次~8次,腹式缩唇呼吸4次~8次,平静呼吸4次~8次[2]。

2.2.2全身运动的耐力锻炼:指导患者步行或登梯等运动。此项锻炼应从低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因人而异、适可而止,以免造成运动损伤。开始每次坚持5~10min,每日3次或4次,逐渐延长至每次20~30min,每日2次。

锻炼时监测心率,最高心率指标为170减去年龄[3]。

2.3药物吸入疗法

CopD患者在喘息发作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必可酮、舒喘灵,每次喷雾吸入1-2喷,可隔4-8h吸入1次,但在24h内最多不宜超过8喷。也可用爱喘乐1ml雾化吸入,每4-8小时雾化1次;若用药后症状未见显著改善或加重,嘱患者千万不能自行增加吸入剂量,应立即请医师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2.4合理氧疗

告知氧疗最终目的是延缓疾病的发展,延长病人的生存期,而不是仅用来改善症状。CopD患者长期给氧,要注意用氧安全,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及氧中毒。所有患者均采取持续低流量吸氧,选用鼻导管吸气及患者夜晚不间断,氧浓度25%~29%,每日吸氧至少15h,流量为1~2L/分,使动脉血氧分压至少达到60mmHg,改善肺小血管的痉挛,肺心病的症状减轻,才能获得满意效果[4]。

2.5营养疗法

CopD是消耗性疾病如不能早期营养会影响患者生存期,研究表明,30%~70%Cop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由于缺乏必要的能量及营养支持,使呼吸能力下降,胸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增加,所以告知患者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食物,忌生冷、辛辣、油腻食品。鼓励患者保持均衡的饮食和标准体重,避免过量碳水化合物饮食和过高热卡摄入,以免产生过多Co2,加重通气负荷[5],其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各占20%、30%、50%。

3结果

本组20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病情好转出院。96.3%的患者能理解坚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取得其主动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结论

CopD以反复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和活动受限为其重要的临床特征,除了肺功能受损外呼吸肌及全身外周肌肉功能受损也是主要临床表现,其发展呈渐进性的病理过程,最后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肺心病、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本组采用多元化的护理干预,使患者认识到康复训练重要性、可行性,使其长期坚持再辅以长期氧疗、营养疗法等,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从而减少患者感染机会和减轻感染程度。通过呼吸操锻炼可增强膈肌、腹肌、下胸部肌肉的活动,改善其收缩功能,减少呼吸肌疲劳的发生,可使呼吸肌做功能力增强,用力呼气后肺泡内残存气量减少,肺泡膨胀程度减轻,从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腹式缩唇呼吸能有效提高气道内压力,防止呼气时气道过早塌陷,利于减轻二氧化碳潴留,改善通气功能。长期氧疗可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强氧弥散能力,提高动脉氧分压,增加组织供氧,改善心、脑、肺、肾的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呼吸困难,增加运动耐力。

通过对缓解期CopD患者采取干预措施,能预防急性发作,改善日常活动能力,部分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继续减退,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示枋.呼吸系统疾病康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182-185

[2]张建华.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04-506

[3]周玲君.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护理研究,2005;19(3a):478-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