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节能减排计算方法十篇节能减排计算方法十篇

节能减排计算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7:56

节能减排计算方法篇1

合同能源管理起源于70年代中期,是一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在市场经济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的节能服务产业。在我国也称“emC”(即energymanagementContracting的英文缩写),其实质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企业单位节能设备升级,以及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

emC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培训、运行维护、节能量监测等一条龙综合,并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赢利和滚动发展。从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应用的情况看,这种商业模式在节能双方体现出以下特征:

(一)被服务企业方面的主要表现

1、企业零投资、零风险;合同期满后,可免费获得先进高效的节能设备。

2、用减少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或节能项目使用费)。

3、可在不投资、甚至不需要维护管理的情况下。确保企业实现节能效益和效果。

综上。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对于被服务企业来说,可谓天上掉“馅饼”。

(二)服务企业方面的表现

1、服务企业的投资收回。合同能源管理,即由专业节能企业掏腰包,为企业节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节能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并从节能效益中获取回报的机制。节能服务企业应在一定合同期限内从企业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并取得利润。

2、服务企业的项目资金。emC节能服务企业通过世行节能环保贷款及其它融资来源进行项目的全部投人。承担较大的风险。

3、emC通过与客户签订能源服务合同来实施节能项目双方的权利义务。

4、节能设备的所有权问题。合同能源管理方式,采取“先投资后回收”做法,其节能项目投资,需在一定合同期限内,从企业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所以,节能设备的所有权在合同期内仍属于节能服务企业。

二、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租赁的特殊表现形式

根据上述特征,作者认为合同能源管理类似于租赁。其理由是:合同能源管理具有租赁的特点,即具有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融资与融物相统一等特点。

(一)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节能合同签订后,在合同期限内节能服务单位出让或被服务单位取得的只是节能项目资产的使用权,其所有权仍归节能服务单位。合同期满,节能项目资产的所有权归被服务单位。

(二)融资与融物相统一

合同能源管理属于一种信用形式,节能服务单位出让节能项目资产,无异于向需要使用节能项目资产的被服务单位同时提供了等量的资金信贷;被服务单位借人节能项目资产时,也无异于同时取得了相当于资产购置成本的信贷资金。融资与融物相统一,是合同能源管理的又一主要特征。

(三)合同能源管理更具融资租赁的特点

按照我国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定,符合下列一项或数项标准的,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

1、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2、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价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

3、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

4、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5、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可见,合同能源管理至少具有上述融资租赁的1、3、5项特点。即在合同期满时,节能项目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被服务单位,且无偿转移;节能合同规定被服务单位拥有节能项目资产使用寿命的全部,且支付节能合同费用的期限较短;节能资产只服务于特定的被服务单位,无论是否做较大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是融资租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三、合同能源管理会计处理方法的构想

(一)节能合同费用应该资本化

由于合同能源管理实质是融资租赁的特殊表现形式,因此用节能收益支付的节能合同费用就成为会计核算的焦点问题,所以,被服务单位用节能收益支付的节能合同费用应予资本化。其理由:

1、节能合同期限相对较长,合同期内企业虽然不拥有节能项目资产的所有权,但通过支付节能合同费用,取得了该节能项目资产的长期使用权,这种使用权的价值应视作一种资产。

2、取得节能项目资产后,在合同期满时,企业都可无偿取得节能项目资产的所有权。从这点看,它类似于分期付款购买。所以,取得节能资产时,企业应同时确认节能资产与负债。

3、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取得节能项目资产,实际上是一种融资行为,它与企业举借长期负债购入节能资产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是资金、资产均由节能服务企业提供,融资和商品交易同时进行。因此,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取得节能项目资产,也应同时确认节能项目资产和相应的长期负债。

4、节能合同费用资本化。最终将形成节能项目资产的全部成本。节能合同费用支付应在合同期内进行,而节能资产成本的补偿应在节能项目资产的有效使用寿命终止时完成。为此,就存在节能项目资产的合同期与有效使用期的不一致。此时,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计提节能项目资产折旧,以补偿本金化了的节能合同费用。从而实现企业不花一分钱就能节能并获益的目的。

(二)被服务企业会计处理方法

[例]a集团过去年耗电约4000万千瓦时,需付电费2400万元。2004年9月,a集团与某节能服务公司达成“节能服务合同方案”:由节能服务公司出资,提供项目设计、设备选型购买、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一揽子服务,确保每月节约电费7.3万元。节能服务公司从节电效益中获取回报,合同期为一年。节能设备的使用寿命约10年。

1、接受节能项目资产。

借: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876000

贷:长期应付款――节能项目应付款876000

2、月末,支付节能项目资产使用费,并计入成本。

借:长期应付款――节能项目应付款73000

贷:银行存款

73000

借:长期待摊费用――节能项目使用费73000

贷:累计折旧

73000

3、月末,按节能项目资产的有效使用期计提折旧额。

借:制造费用――节能项目折旧

7300(876000/10/12)

贷:长期待摊费用――节能项目使用费7300

4、被服务企业实现的节能收益,不需做会计处理,自然体现在

有关的账户里。

5、节能合同期满,注销节能项目资产账面价值及累计折旧额。登记“固定资产备查簿”另行管理。这样,既能为节能服务企业日后进行维护保养等服务提供管理上的便利,又能提醒被服务企业按期将节能项目资产的折旧额计人相关成本。

(三)节能服务企业会计处理方法

[例]假设某节能服务公司从世行取得项目融资贷款50万元,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购建节能设备等出让给a集团。发生项目设计费设备本金、安装调试费、人员培训费、以及预计的运行维修保养等37.6万元。同时收取被服务企业保证金8万元。其他资料从前例。

1、为出让节能项目资产取得项目融资贷款。

借:银行存款

500000

贷:长期借款――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

500000

2、购置节能项目资产,并出让其使用权。

借:节能项目资产

50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0

借:应收节能项目款――某单位876000

贷:节能项目资产

500000

递延收益――未实现节能项目收益376000

3、收取被服务企业交来的保证金。

借:银行存款80000

贷:其他应付款――保证金80000

4、分期收到节能项目使用费(即节能设备投资成本及获利)。

借:银行存款

73000

贷:应收节能项目款――某单位

73000

借:递延收益――未实现节能项目收益

31333[(876000-500000/12)]

贷:主营业务收入

31333

5、如节能项目使用费愈期未能收回,可先用保证金抵付节能项目费用中所含的投资成本。

借:其他应付款――保证金80000

贷:应收节能项目款――某单位80000

6、节能项目使用费愈期未能收回时,节能服务单位应停止确认节能合同费用中所含的节能服务收入,并将以前期确认的项目服务收入予以冲回,直到使节能设备投资成本全部收回为止。

借:主营业务收入

节能减排计算方法篇2

关键词:总量减排;环境统计;二氧化硫

abstract:throughcomparewithverticalkilnenvironmentofanenterprisethatareaunderone’sjurisdictionclosedownthisresultofcalculationandtotalamount,sulfurdioxideofemissionisitarrangesulfurdioxidenewresultthatincrementchecksandcalculatestoreduceincounting,sketchthetotalamountandreduceandarrangethecloserelationcountedwiththeenvironment.

keywords:thetotalamountisreducedandarranged;theenvironmentiscounted;sulfurdioxide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节能减排这项约束性指标,地方政府把节能减排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相继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节能减排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完成上级政府下发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目标和减排任务,其中环保部门主要负责污染减排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改委《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和第50号《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水泥立窑生产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而控制水泥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是实现二氧化硫总量减排的关键,立窑水泥生产线被政策性关停。下面就关停水泥厂简述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与环境统计之间的联系。

1环境统计中二氧化硫污染物的计算方法

1.1用排放系数法计算水泥行业二氧化硫污染物

以华辉水泥有限公司2008年的数据为例,计算二氧化硫排放量,2008年环境统计报表中水泥产量为12.87万t。

(1)工业废气排放量(万标m3)

=水泥产量(t)×5605÷10000

=12.87×5605÷10000=72136万标m3

(2)二氧化硫排放量(kg)=水泥产量(t)×2

=12.87×10000×2=257000kg=257t

1.2实际监测法计算水泥行业二氧化硫污染物

2008年第一季度华辉水泥有限公司监测报告2#立窑烟气排放量平均值为25291m3/h,二氧化硫排放量平均值为7.46kg/h,第二季度华辉水泥有限公司监测报告2#立窑烟气排放量平均值为21485nm3/h,二氧化硫排放量平均值为6.27kg/h,两季度2#立窑烟气排放量平均值为23388nm3/h,二氧化硫排放量平均值为6.865kg/h,华辉水泥有限公司2008年工作时间为3900h。

(1)工业废气排放量(万标m3)=23388×3900÷10000=9121。

(2)二氧化硫排放量(kg)=6.865×3900=26774kg=27t。

1.3产排污系数法计算水泥行业二氧化硫污染物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第七分册3111水泥制造业产排污系数表续3,产品名称为水泥,原料名称为钙、硅铝铁质原料,工艺名称为立窑,规模等级为≥10万t——水泥/年,末端治理技术名称为直排,全硫含量少于1的情况下,窑炉的工业废气量的排污系数为2644m3/t——熟料,二氧化硫的排污系数为0.234kg/t——熟料,华辉水泥有限公司2008年环境统计水泥产量为12.87万t。

(1)工业废气排放量(m3)=12.87×10000×2644=34028万m3。

(2)二氧化硫排放量(kg)=12.87×10000×0.234=34028=30116kg=30t。

对比以上三种计算方法,华辉水泥有限公司同一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存在较大的差别,实际监测法和产排污系数两种方法计算出的二氧化硫结果较接近,用排放系数法计算出的结果相差较大。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与财务司2001年9月编写的《环境统计报表填报指南》的要求,以上三种方法都属于“三废”排放统计计算的基本方法,作为基层统计人员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但应遵循使用经环保局监测站认定的监测数据计算得出的排污数据,须再与使用排放系数法计算得出的排污数据对照验证,如与排放系数法计算结果偏大,应以排放系数法计算结果为依据进行调整,尤其是二氧化硫排放量的计算一定要以排放系数法计算结果验证。

2总量减排中二氧化硫新增削减量的核算

作为一间结构减排的企业,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由基础性准备工作、数据核查验证工作、总量审核工作三部份组成。也就是说,我们基层环保部门在完成了该企业的取缔关停文件、供电部门下发的停电通知或出具的断电证明,关停照片等相关验证文件及用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核算的基础性工作后,环保部各督查中心根据上报的资料,抽查验证该企业关停和二氧化硫新增削减量计算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并将经审核认定后的核算结果及其主要参数的取值依据等上报国家环保部。根据国家环保部制定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中二氧化硫总量减排量的核算中规定结构调整新增二氧化硫削减量的核算原则中有“纳入上年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名录的企业,按环境统计排放量核算新增削减量,没有纳入上年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名录的企业,按排污系数法核算新增削减量”。以本辖区的高要市华辉水泥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2008年8月31日关闭,其2005年—2008年环境统计so2排放量分别为512t、327t、377t、257t,4年的环境统计数据都是采用排放系数法进行统计。2007年水泥产量为18.86万t,2008年水泥产量为12.87万t,按照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中的公式(3-34)核算,2008年我市上报so2减排量=(g上年-g当年)/g上年×e上年=(18.86-12.87)/18.86×377=120t,国家环保部核查组核算减排量是以产排污系数计算,只认可减排39t。

3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减排与环境统计的关系

各地“十一五”期间对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种主要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管理,排放基数按2005年环境统计结果确定,并综合考虑各地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容量、经济发展水平和削减能力,也就是说,总量减排与环境统计是密切相关的,环境统计数据库是核算的基础,作为最基层的总量减排任务的制定是以环境统计为依据,国家环保部对于关停立窑水泥企业新增削减量按产量排污系数法及企业环境统计排放量进行折算。在2008年所属地区结构减排的立窑企业中,有60%的企业减排量的核算是重新以产排污系数来计算,40%的企业减排量的核算认可了环境统计的数据,核查组的核算说明中一部分因环统异常,用产排污系数计算,一部分经过资料核查,予以确认。鉴于国家政策,被关停的水泥企业既要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又须面对生存和债务偿还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政府方面要承受较大的税收损失,上级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市政府和企业以环境保护为重,下大决心关停了落后的水泥企业。对于减排企业的排污量,按照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的要求,不同的核查组有不同的核查结果,但基层的减排任务的制定是以环境统计为依据的,但减排结果又以其他不同方法进行计算,地方关停了计划中的所有落后产能企业,最终还是无法完成减排任务。值得探讨的问题是,能否统一用一个标准,比如直接用关停水泥的生产能力来核算该企业的减排量,这样都是在同一平台上的。另外,最重要的是改进统计方法,完善统计制度,着力做好污染源排污数据的统一采集、统一核定、统一公布。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与财务司2001年9月编写的《环境统计报表填报指南》

节能减排计算方法篇3

[关键词]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实际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6)07―0097―02

引言

2011年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城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陆续建立了碳交易平台,我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也逐渐形成。碳交易的主体是企业,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尚未形成同样的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方法,因此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实际应用是我们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概述

1.企业碳排放权会计的概念

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低碳市场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在传统的排污权会计中逐渐分离出了与碳经济业务相关的会计核算,并发展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会计分支即碳会计。碳排放权会计是以环境法律为指导,通过货币为主要计量方式,全面、系统、联系的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企业相关碳排放权的经济业务,以加强企业碳排放管理、节能减排的目的。

2.企业碳排放权会计的特点

传统会计是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有着传统会计的共性,同时作为一种新兴的会计分支也具备其独特的个性:

(1)复杂性

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与传统会计相比复杂程度较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首先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对会计人员的要求相对比较严格,既要求会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还需要会计人员同时掌握环境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正确的核算企业的碳排放量,整体的把握企业的内容碳排放和交易;其次在碳排放权会计下除了用货币进行计量外,还会用到以二氧化碳为单位进行计量的时候;再次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与其他经济业务的联系会更加的紧密,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会计人员了解企业的整体运作和碳资产的整个使用过程。

(2)较强的针对性

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是专门针对碳排放交易过程中的处理的,可以更好的对相关碳排放活动进行会计核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传统会计在处理碳排放权的经济事项的针对性较差,不能对与碳排放权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然而通过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总而言之,碳排放权会计是在环境保护与低碳经济下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传统会计的继承和发展。

3.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

(1)产权经济理论

产权理论是碳排放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的基础,随着人类经济水平的提高,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和有毒气体也在不断的增加,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难题,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渐的建立起来,目的在于明确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的权利,有效的缓解大气污染的矛盾,因此可以看出企业碳排放权是产权经济理论的具体应用。

(2)可持续发展理论

我国是世界上较大发展国家之一,因此要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论,由原来的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逐步建立节约型社会。

(3)社会责任理论

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注重自身经济效益和利润增长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社会绩效,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随着全球天气变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是每个企业应该承担起的社会责任,企业要获得长远的发展须依赖于良好的外部环境,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有利于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的投资提供重要的保障。

二、企业碳排放权的物理核算分析

1.我国交易试点省市企业碳排放权的物理核算分析

我国为了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在2011年11月份下发了《关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上海、天津、北京、深圳等几个城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下面我们就对我国其中一些交易试点省市企业碳排放权的物理核算进行分析:

(1)试点城市上海

核算的主体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并发生排放温室气体行为的组织,主要的核算对象是二氧化碳,主要的核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计算为基础的方法,采用的是排放因子法和物料平衡法;另一种是以测量为基础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要以计算的方法为基础对结果进行验证。

(2)试点城市天津

天津的核算主体是天津辖区内的钢铁、电力热力、石油、化工、油气开采等企业,核算的对象是二氧化碳,主要的核算方法根据所属行业的不同划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主要采用的是排放因子法。

(3)试点城市北京

主要的核算主体是二氧化碳重点排放单位、报告单位,核算的对象是二氧化碳,主要的核算方法有排放因子法和物料平衡法,但是企业也可以采用实时监控的方法,但是其中计算的结果不能高于以上两种方法。

(4)试点城市深圳

核算的主体与iSo14064界定的组织相一致,核算的对象是二氧化碳、氢氟碳化物、氧化亚氮、甲烷等,主要的核算方法有排放因子法、物料平衡法、设备特定、使用模型的关联。

通过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在4个试点城市中核算主体是不同的,其中上海、深圳的碳排放量的核算主体比较广泛,天津、北京的核算主体范围相对于较窄,因此这些地区要适当的扩大碳排放权的核算主体范围,促进企业的节能减排。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试点中的城市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标准不统一,导致了对企业碳排放权交易形成了较大的限制,不利于我国形成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更不利于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正常运作。

2.企业碳排放权的物理核算流程

企业碳排放权的物理核算流程主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要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的不同对温室气体核算指南进行确定。不同行业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用的能源是不同的,因此为了准确的核算出不同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要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的不同对温室气体核算指南进行确定。

(2)科学的制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公式。一般来说企业碳排放核算内容分为以下三种即: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其他间接排放,企业在进行碳排放权物理核算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核算范畴来合理的选择排放系数和计算公式。

(3)通过企业各个生产流程来收集排放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为了达到企业节能减排的针对性,企业要在具体的某个车间、某个生产流程上对排放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进行收集,尽量细化温室气体排放的数据,提高核算的针对性。

(4)利用收集的数据,计算并汇总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为了提高节能减排的工作效率,企业要利用收集的数据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折算成碳排放量,方便企业对碳排放权的管理。

三、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实际应用分析

1.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假设

持续经营、会计主体、货币计量、会计分期是传统会计假设的主要内容,然而企业碳排放权会计自身有着较强的复杂性和针对性,因此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假设也与传统会计的假设有所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首先,持续经营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当中,持续经营的假设既代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生存问题,还隐含了社会环境问题、自然环境问题、可持续问题,可以看出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丰富了传统可持续经营假设的范围,持续经营的假设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其次,冲击了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在传统的会计下主要是指可以独立核算,拥有和控制一定资源,可以独立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或者集团公司,然而在碳排放权会计下,会计主体可以具体到一个车间、一条流水线、一台机器设备等。同时不仅仅是企业要进行碳会计核算,一个行业、一个区域、一个国家都要进行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国家要从宏观的角度来对本国的减排和碳排放的情况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这样就可以及时地对本国的碳排放情况进行了解,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政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再次,冲击了货币计量假设。在传统会计下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计算、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然而由于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有着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很多的经济情况是不能够通过货币来计量的,需要一些非货币性计量的形式来反映相关经济信息。

最后,丰富了会计分期的内涵。一般在传统会计分期的假设下一般会计年度通常是一年,然而在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下,有着既定的企业碳排放额存储期间,这就划定了较大的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范围,在企业碳排放额存储期间内,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计划和发展战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会计分期,打破会计分期为一年的局限。

虽然碳排放权对传统会计假设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但是从反映信息的及时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来看,本文认为碳排放权会计还是在传统会计核算的范围之内的。

2.企业碳排放权的确认与计量

(1)企业碳排放额的确认与计量

企业从政府手中获得碳排放额的方法从国际经验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免费无偿获得、拍卖的方式获得以及企业以固定的价格从政府的手中获得,从实际情况来看前两种方法发展的比较成熟,在实践中应用的比较广泛。其中当企业免费获得企业碳排放额时,可以进行如下会计分录处理:

借:碳排放配额

贷:递延收益

当企业通过拍卖的方式获得碳排放额时,可以进行以下会计分录处理:

借:碳排放配额

贷:银行存款

(2)企业自用型碳排放权的确认与计量

由于碳排放权是企业的一项非货币资产,同时企业自用型碳排放权也是一种无形的权利,可以从企业单独的分离出来并进行出售和交易,满足政府的“可辨认”的条件,因此企业自用型碳排放权可以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符合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按照取得的成本,企业确定自用型碳排放权后的分录可以进行以下处理:

借:无形资产―自用型碳排放权

贷:碳排放配额

(3)企业交易型碳排放权的确认与计量

在碳交易市场上进行销售是企业交易型碳排放权的主要目的,是符合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确认条件的,因此我们可以将企业交易型碳排放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会计处理。其中初始的计量与确认的分录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型碳排放权

贷:碳排放配额

四、总结

综上所述,从国际和国内的形式来看,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关于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体系,本文对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得出了企业应该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碳排放权的会计核算,要对企业碳排放权物理核算方法进行统一,这样才能建立统一的碳排放权市场,有利于企业进行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计算方法篇4

(1)宏观政策评估方面,主要从政府和企业2个层面提出了政策的评估要素。在政府层面,包括法律完备性、执行的保障性和监督考核等方面;在企业层面,设计了两级评价指标,一级是通过专家意见和理论相结合进行确定权重,另一级是设计准入性、综合绩效性和具体性指标[4]。也有从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三个维度对节能减排宏观政策进行的评估[5]。而对节能减排政策效率的评估则主要从技术、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和能源定价4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前3者对我国节能减排效率有利,但是能源定价表现为阻碍因素[6]。(2)区域节能减排评估方面,典型文献如:李霞采用由实现度、努力度和潜力度构成的节能减排评价综合指数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东、中、西部节能减排综合绩效依次递减[7];刘志辉[8]等以省级区域为单位,对省级范围的核电节能减排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位于效益较好的前三位分别是浙江省、江苏省和湖北省,并得出了有核电的省份节能减排效益高于无核电的省份的结论;何融[9]等的研究表明,东、中、西部的节能减排具有差异性,但均在不断提高。(3)行业节能减排评估方面,如:樊耀东以包含现状指标、投入指标和效益指标的核心指标以及前瞻性指标为基础,针对电信运营行业进行了分析[10];何伟[11]等以节能绩效、减排绩效和节能减排绩效与经济利益的协调性为基础,构建了三角关系图,对天津18个行业的协调性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李鸣[12]等分析了我国造纸行业的节能减排效果。(4)企业节能减排评估方面,如:王传瑜[13]等以港口企业为研究对象,从节能管理机制、节能技术应用评价和节能减排运营考核3个方面对各个港口企业进行了分析;黄健平[14]等以污染较大的印染企业的印染前处理为切入点,从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生产指标、经济指标4个方面构建了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印染前处理工艺进行了评估;曹丽华[15]等以5个火电厂为例,构建了针对性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并将实证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了比对,发现二者一致。(5)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方面,如:杜元伟[16]等从企业能耗利用率、机构匹配度、节能投资和创新、政策实施五个方面设计了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王艳红和周健设计了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性能以及节能减排管理五大指标[17];赵雯蔚从投入——产出的视角设计了货币资金和设备设施的投入以及能产出和减排产出的指标体系[18];段显明和胡玉筱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设计了节能减排的指标体系,其中投入包括能源和供水消耗量、工业废水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产出指标包括地区GDp、工业废水达标量和二氧化碳减少量[19]。(6)评估方法方面:杨淑霞[20]等运用神经网络及鱼群算法优化神经网络方法进行节能减排效果评价;曹丽华[21]等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和逼近原理与模糊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有效、简单的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方法;付忠广、齐敏芳建立了最大熵原理与投影寻踪方法相耦合模型,运行me-pp算法程序,验证最大熵-投影寻踪方法在机组节能减排评价中的有效性和合理性[22];朱昌煜釆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评价矩阵[23];张在旭、刘永杰运用了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来研究节能减排的有效性问题,并采用tobit回归模型对节能减排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有关分析[24];曹丽华[15]等将模糊物元理论和熵权理论相结合,建立了熵权模糊物元评价模型,以信息熵为基础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并以贴近度的高低为考核指标,对节能减排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要耗能领域、节能技术以及节能减排政策等研究领域,对节能减排的费用和效益的研究较少,而从费用和效益的角度对企业节能减排进行预测和估计将是企业进行项目可行性评价的重要依据,如果经济上不可行,则难以吸引企业自主开展节能减排项目。基于此,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框架,以大型白酒企业为例,来研究白酒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可行性,将对白酒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生态化、绿色化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促进白酒企业从社会与企业的协同发展的角度,监督自身行为。

2费用效益分析方法

通过项目发生的费用与效益的对比,按其净收益对项目的经济性作出评价。通常采用经济净现值(economicnetpresentValue,enpV)和经济内部收益率(economicinternalRateofReturn,eiRR)作为项目经济可行性的评价依据。在实际分析中,经济净现值分析方法采用较多。项目费用效益通常由项目各种社会投入产出要素的数量和对应的影子价格计算确定[25]。在考虑一定的贴现率的情况下,费用净现值采用式(1)进行计算。

3白酒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

3.1节能减排效益指标体系构建

白酒企业生产过程消耗大量原材料和资源动力,并排放出大量的水污染物、空气污染物以及固体废弃物,白酒企业的发展模式亟需向责任化、生态化、科技化转型。在已有研究中,刘智慧等认为在评价环境影响时,企业或社会为环境污染而承担的成本也应纳入费用之中,这种分析费用的现值方法,为科学评估节能减排的可行性提供了新思路[26]。石晓翠[27]等认为应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出发,将环境效益纳入到节能减排项目的效益之中。因此,本文认为费用指标主要是为减少资源和环境污染等外部不经济而发生的与节能减排有关的各项投入的总和。效益是指企业实行节能减排项目而发生的社会收益和企业经济收益的总和。参考相关文献和酿酒生产实际,考虑重点对象,将节能减排的效益指标划分为节约的资源消耗、减少的污染排放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三个方面的二级指标,具体见表1。

3.2实证分析

由于白酒企业节能减排的项目类型各不相同,因此仅以某大型白酒企业为例进行分析。该白酒企业作为白酒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并且也是清洁生产的试点基地。因此,以此为代表,进行研究,可以为其他白酒企业提供借鉴。(1)确定三级指标的单位效益。根据三级指标,查询有关政策和文献,1t白酒消耗和单位效益见表2。(2)费用与效益的计算。依据该大型白酒企业的2013年的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可以得到该白酒企业涉及与节能减排有关的项目投资约13000万元,建设期平均为5年,即从第6年开始计算收益,以一般的折现率10%为折现率。白酒产量约为140000t。为简单起见,假设13000万元是按每年2600万元的年金方式进行投资的。参照酿酒企业的循环经济效果[28],预计5年后,该节能减排项目可以使资源消耗率降低10%,,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17%,污染排放降低5%,则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年金现值系数与复利现值系数通过查表获得)。从表3可以看到,净效益现值为2559.37万元,大于0,说明该大型白酒企业实施的节能减排是可行的,是外部经济的。而且,实行节能减排可以降低的废气成本和固体废弃物的种类远不止指标中所设计的,由于这部分数据较难获取,难以参与计算,如果将其考虑进去,净效益的现值会更好,而且没有考虑政府对节能减排的补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减排项目更是可行的。对于企业自身而言,不仅是对环境责任的践行,也有利于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4加强白酒企业节能减排的对策建议

节能减排计算方法篇5

关键词:钢铁企业;碳排放;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3)05-0029-07

尽管世界各国在德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上各有收获,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后德班”时期的减排之路仍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支柱产业,总产量已经连续16年位居世界第一。钢铁行业的碳排放在工业碳排放中占有很大比重,且又是流程制造行业中消耗资源能源和产生污染排放的重点行业,减少碳排放是其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解析钢铁企业工艺流程中碳素流,构建碳排放成本模型,并深入其主要生产环节进行碳排放成本核算,为钢铁企业管理者开展碳排放成本管理提供数据,以推动企业实现低碳经济转型及持续发展。

1碳排放成本基本理论

1.1文献述评

作为全球气候变暖的首要因子,自20世纪90年代起,环境及生态工程领域的学者已经开始对碳存量和流量进行了核算,并采用物质流方法定量测度碳实物量。发展到今天,碳排放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关注。随着国际会计界对企业碳排放有关问题的愈发关注,碳会计将传统财务会计框架逐渐扩展到了广义会计学的相关领域。anitae等普遍认为,当今地球生态危机背景下,碳管理会计是一种面向管理者提供信息,以供其在碳排放问题上制定决策的可持续发展会计[1-2]。碳管理会计的核心为碳排放成本的核算、管理和控制。然而,由于碳排放的无形性,给碳排放成本的核算带来了不小的难度,致使学者们不得不从各个角度对于碳排放和交易相关的隐形成本显性化问题开展多方面的研究[3-5]。RatnatungaJ等认为可以从“环境成本会计”和“基于生命周期的碳成本核算”两个角度进行碳排放成本核算[6];LohmannL考虑了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进行碳核算,并构建了碳交易机制下的碳会计框架[7];DuttaS等认为在企业的管理决策中,必须引入基于价值链分析的碳足迹[8];部分学者通过引入案例对实际产生的碳成本核算进行了解析;KneifelJ采用了基于生命周期的节能、碳减排和成本有效评估的方法对新商业大厦进行研究,并对碳排放成本影响进行了测量分析[9];KiHoonLee针对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中的碳核算进行了研究,认为通过反映产品中碳元素的流动将改善供应链中的碳绩效[10]。

近年来,我国对碳排放成本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11]。肖序等认为,应该从资源价值流的角度对碳排放成本进行解析,将外部碳因子引入碳排放成本管理和企业经营决策上来[12];张白玲等综合国际碳足迹测算标准与测算步骤,构建了以企业碳物质流测算为基础的碳会计核算体系[13];杨蓓等通过构建长短期碳排放成本决策模型,确定了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成本的最优结合点以及长期碳排放成本随碳排放量下降而相应减少的趋势[14];张惠茹等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对碳成本管理产生的背景以及内涵和计量进行了阐述,并认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应积极扩展至碳成本的管理[15]。

从现有碳排放成本研究文献来看,多偏重于理论分析,缺乏可操作性的案例研究;现有研究还较多注重于碳排放事后补偿研究,而忽视了企业全流程的碳排放成本;比较注重于宏观、中观层面上的碳排放研究,较少涉及到微观企业层面的碳排放成本分析。而这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2碳排放成本内涵

环境问题的核心是减少碳排放量,以提高能源消耗效率。目前对于碳排放成本,全球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种不同的定义:一是从生命周期出发,认为是建立包括产品生产、制造、物流、使用和废弃而产生的有关碳排放代价及由此产生的补偿等方面的内容;二是认为是企业为预防、计划、控制碳排放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超出既定的碳排放量而造成的一切损失之和;三是认为是企业在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中,为预防、控制、治理碳排放而取得预期环境效果和环境收益所发生的可用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利益的流出。以上定义均从不同角度入手,反映了碳排放成本的性质和特点,体现了成本费用与损失的本质特征,但其范围则在不同的层面上界定。有的界定于产品的生命周期,也有的界定于碳管理,还有的界定于超额排放量。这种不同的界定层面,形成了不同的表述。

为深入探讨碳排放成本,本文将碳素流抽象为碳排放成本的本质并以其为核心,深入其流程过程中各工艺环节,归集与其相关的能源、原料等含碳物质的运动中,解释其物质流与价值流“合二为一”的科学规律,来构建其概念定义。将碳排放成本定义为:为满足气候变化下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依据物质流与价值流互动变化影响规律,以碳素流过程为核心跟踪、描绘与其相关的能源、原料等物质在企业工艺流程中的不同时间和空间所发生的耗费,并将其货币化而形成的一种成本费用。

本文选取了流程制造行业的典型代表――钢铁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钢铁企业碳素流动的追踪分析,界定了其碳排放成本的和范围,构建基于碳素流的碳排放成本核算模型,并对企业碳排放成本进行数据核算和分析,以改善现行的企业管理政策模式。

2基于碳素流的企业碳排放成本核算模型构建

2.1碳素流动与价值流动的基本逻辑关系

在流程制造企业中,物质常以某种元素作为典型(如本文是采用的钢铁企业的碳元素)进行分析,追求物质流路线的不断变化。为研究流程中不同元素的流动规律,以及该规律对元素资源价值变化的影响作用,一般情况下,可选取流程中某一代表性元素C,探讨其流动规律及对应的价值变动率。现假设元素C是产品中的一个主要组成成分,可针对元素C绘制生产过程的元素流图,其中,R代表资源投入量,pi(i=1,2,3...n)为第i阶段生产产品产量,Qi(i=1,2,3...n)为第i阶段废弃物的排放量[16],见图1。

根据上图的元素C流图看到,在企业生产流程的各个阶段,元素C将依次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每一阶段的输出端由两部分组成,即有效利用价值(合格品价值)与废弃价值(废弃物价值)。流程制造企业在每一生产阶段都会增加新的价值(成本)投入,从而推动了元素C价位的不断提高;产品开始投入使用后,经过不断磨损,元素C物质价值逐渐降低,随之其价位也相应地降低。因此,根据此思路,绘制元素C价位的变化,见图2、图3。

在生产流程的不同阶段,元素C都被分解为流向下一阶段的有效利用与废弃排放两种物质成本,因此导致了其价位的不断变化。图2中可以看到,元素C的有效利用成本呈累计上升趋势;而在图3中,各阶段的废弃物价位在前阶段呈现累计上升趋势,但在使用废弃阶段则价位急剧

下降。这种依据元素C的物质流动所带来的阶段价位变化,是流程制造业碳排放成本核算的基础之一。

钢铁企业的碳素流与其排放成本是密不可分的。对钢铁企业制造工艺流程进行碳素流运行规律的分析,是为了更好地掌握钢铁企业生产流程中的碳排放源,并对企业进行碳排放成本的管理。碳素流既表现为物质流,也表现为能量流。从物质流的角度看,钢铁企业的碳素能源的最终形式是碳排放物,这与成本乃至周边环境负荷是息息相关的;而从能量流的角度来看,碳素能源是钢铁企业的主要燃料,构成能量流的主体[17]。因此,在核算企业某工序的碳排放成本流转的存量或流量时,可以成本会计逐步结转模式为基础,运用“碳素流分析”手法,以每一过程或节点的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计算碳排放流转成本。通过对单位工序流程的“流”分析,得到其实际碳排放量,并将资源流成本会计中“流”运动对环境系统的外部损害价值纳入核算体系,使得碳排放成本的核算更加合理完整。其主要核算与分析模型见图4。

2.2碳排放成本核算模型构建

流程制造企业碳排放成本在企业连续生产流程或节点流转,按各工序碳素的流向含量划分,主要是原材料与能源成本、中间投入的人工成本,同时,资产设备的折旧以及相关制造费用等间接性费用也以此标准分配,从而形成产品(或在产品、半成品)的能源(碳)有效利用价值与废弃物价值(碳排放内部成本),可构建计算公式为:

其中,RVi为第i流程或节点的碳素流成本;RUVi为第i流程或节点的碳流的有效利用价值;wLVi为第i流程或节点的废弃物损失价值(碳排放内部成本);weiVi为第i流程或节点的废弃物外部环境损害价值。结合钢铁企业的特征,以碳素流分析为标准,又可将后两类的价值分解为:

上式中,Cmi为第i流程或节点的原材料输入成本;Cei为第i流程或节点的能源输入成本;Cli为第i流程或节点的人工成本;Cpi为第i流程或节点的制造费用;Qpi为第i流程或节点的合格品碳元素含量;Qwi为第i流程或节点的废弃物碳元素含量。

流程企业碳外排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损害价值核算,可反映企业碳排放带来的社会成本,揭示企业对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目前来说,在国外已经建立起了比较成熟稳定的数据库进行分析,且在各种环境管理的业绩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主要的方法包括基于端点模型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Lime,Lifecycleimpactassessmentmethodbasedonendpointmodeling),日本环境政策优先指数(JepiX,environmentalpolicyprioritiesindexforJapan)和最大限界削减成本法(maC,maximumabatementCostmethod)等[18]。考虑到国内尚未构建适合流程企业的碳排放外部损害成本的

计算标准,在综合分析了以上几种方法的优劣基础上,本文引入了Lime方法。此法基于环境负荷物排放量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且包含范围非常广泛,目前已纳入投入(资源的消耗)和输出(废弃物的排放)的物质数量达到1000余种,都能够将其转化为货币价值予以评价。因此,比较适合流程制造企业的外部损害成本计算。其碳排放外部损害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weiVi=∑m,ni=1,,j=1weiij×UeiVij

(4)

其中,weiij为第i流程或节点的j种环境影响废弃物排放量;UeiVij为第i流程或节点的j种废弃物的单位环境

损害价值。

根据Lime数据库资料进行计算后,可得出各物量中心的碳排放成本,并将成本连接起来可形成与其碳素流路线相匹配的资源价值流图。从该图中,可确定碳素流在各物量中心的成本与废弃物损失价值、环境损害价值等数据资料,可为低碳经济的现场诊断、分析与决策、成本损失控制,甚至为整个资源价值流路线的优化调整,都能提供有用的信息数据。由此可见,碳排放成本核算模型通过追踪产成品和半成品在各个工艺流程的变化,能够量化资源流程的各个因素,激励企业管理层在产品开发、包装设计、原料选择等方面尽可能节能减排,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赢。其将内部碳流价值损失(碳排放内部成本)和外部损害价值相结合,能够为企业确定整改的顺序提供数据支持,从而使得企业改善后的内部碳流价值损失和外部损害价值最小化,符合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3钢铁企业碳排放成本核算案例分析

现代钢铁联合企业是复杂的“铁―煤”化工生产系统,工艺流程相对复杂。本文以国内某大型钢铁企业为例,根据其工艺流程,探讨其碳排放成本核算问题。

3.1钢铁公司工艺流程及物量中心的确定

该钢铁企业主要采用长流程生产工艺。根据单位工序“流”中的Co2排放量的特点,考虑到碳排放产生比较大的工序,并依据不同设备的运行情况,可将该公司的生产线划分为五个物量中心:焦化物量中心、烧结物量中心、炼铁物量中心、炼钢物量中心和连铸轧钢物量中心。其相关模型构建见图5。

3.2各物量中心碳排放成本的计算

钢铁企业碳素流贯穿了企业全部物量中心,因此,可以通过现场记录和实地测量的方式对各物量中心的输入、输出数据进行计量,得出各物量中心输出资源的碳排放内部成本与碳排放外部环境损害成本[19]。

3.2.1碳排放内部成本核算

依据该钢铁公司各工序产品的含碳能源、材料的耗用量,按照碳元素流向含量进行划分,计算出各物量中心的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和系统成本,并按照碳元素的损失率计算出碳排放内部成本,计算结果见图6。

3.2.2碳排放外部损害成本的计算

钢铁企业的碳排放外部损害成本的计算主要是按照现场诊断的数据,计算各物量中心的Co2数量,并予以标准化,借鉴Lime模型进行汇总计算。结合本案例钢铁企业Co2的碳排放量数据,其外部损害成本计算结果见表1。

3.3基于碳排放内部成本和碳排放外部环境损害成本的双维度分析

根据上述钢铁企业各物量中心的碳排放内部成本和外部损害成本计算结果,可以进行碳排放内部成本――外部损害成本比较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知,该钢铁企业在炼钢环节的碳排放内部成本较小,成本为157573元,而炼钢环节的碳排放内部成本最大,成本为312179元,而在碳排放外部损害成本方面,炼钢环节的成本较小,成本为9667.7元,连铸轧钢的外部损害成本较大,为351087.41元。企业在制定改善方案时,可据此综合考虑企业的碳排放内部碳素流成本和外部损害成本。

在本钢铁企业中,碳排放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炼铁和连铸轧钢两个物量中心。其中,炼铁的碳排放内部成本最大,因此,降低碳排放成本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减少所需碳量,即降低还原比(焦比和燃料比),采用先进的技术,如高反应性焦炭技术和含碳热压球团技术;二是降低对碳的依赖,利用天然气等氢系还原剂,以及废塑料的再循环利用,促使其内部碳排放损害成本向左边移动,则可减少碳排放损失成本。其次,连铸轧钢环节的碳排放外部损害成本最大,企业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产生相应的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问题,在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中处于被动地位。反之,如果企业能够未雨绸缪,通过改善工业流程、加大设备投资来减少碳排放量,短期内企业可能会增加成本投入,利润随之减少,但利润减小的幅度可能小于外部损害成本的减少,在越来越重视发展环境问题的将来,企业将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流入。

使之标准化;③上表中参照2012年年末日元对人民币的实时汇率为1∶0.07244,Lime系数(元/kg)为0.12528;④炼钢工序碳排放所占比例小,其原因主要在于其能量主要来自于热铁水。

4结论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通过对流程企业生产流程中元素流的追踪,探讨了企业碳素流的物量计算,并借鉴价值流与成本逐步结转方法,对企业碳排放成本进行核算。通过“碳排放内部成本――外部损害成本”的双维度分析方法,开展综合分析评价,可确定每个生产工艺的节能减排潜力。此外,结合案例对钢铁企业碳排放成本进行了数据计算与分析,使得钢铁企业准确厘清自身的碳排放成本,从而改善企业耗能结构和能源介质,以达到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模式创新。将此方法应用于实践,无疑可对流程制造业开展低碳经济、追求经济效益与环保效果同步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方法上的推广意义。

本文的未来研究方向将集中到以下几点:

(1)建立适合行业特点的碳排放成本核算模型。影响流程制造企业的碳排放因行业的流程结构、能源结构及技术装备不同而各异,各行业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碳排放成本核算模型,用以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2)建立流程制造企业的统一的碳排放成本核算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流程制造企业的生产运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针对企业的碳排放成本问题,必须从整个制造流程入手,借助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技术,进一步建立行业碳排放成本考核指标体系,以有利于控制企业的碳排放问题,使企业在后德班时代企业竞争中争取更多优势。

(3)与其他流程制造企业一样,钢铁生产与其他行业在产品、资源提供、污染物处理上存在许多交叉和联系,共建工业生态园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趋势。因此,未来的碳排放成本管理研究将会针对工业园区的碳素流与价值流分析,设计工业园区碳排放成本核算模型,为工业园区的节能减排提供重要的管理工具,从而满足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需求。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anitae.theeuropeanemissionstradingScheme:anexploratoryStudyofHowCompaniesLearntoaccountforCarbon[J].accounting,organizationsandSociety,2009,34(3):488-498.

[2]RatnatungaJ,JonesS,BalachandranKR.theValuationandReportingoforganizationalCapabilityinCarbonemissionsmanagement[J].accountingHorizons,2011,25(1):127-147.

[3]RatnatungaJ.Carbonomics:Strategicmanagementaccountingissues[J].JournalofappliedmanagementaccountingResearch,2008,6(1):1-10.

[4]SchalteggerS,Csutoram.CarbonaccountingforSustainabilityandmanagement:StatusQuoandChallenges[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12,(36):1-16.

[5]StechemesserJ,Guenthere.Carbonaccounting:aSystematicLiteratureReview[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12,(36):17-38.

[6]RatnatungaJ.Carbonomics:Strategicmanagementaccountingissues[J].JournalofappliedmanagementaccountingResearch,2008,6(1):1-10.

[7]LohmannL.towardaDifferentDebateinenvironmentalaccounting:theCasesofCarbonandCostbenefit.accounting[J].accounting,organizationsandSociety,2009,(34):499-534.

[8]DuttaS,LawsonR.BroadeningValueChainanalysisforenvironmentalFactors[J].JournalofCostmanagement,2008,(3):5-14.

[9]KneifelJ.LifecycleCarbonandCostanalysisofenergyefficiencymeasuresinnewCommercialBuildings[J].energyandBuildings,2010,42(2):333-40.

[10]leeKH.CarbonaccountingforSupplyChainmanagementintheautomobileindustry[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12,36:83-88.

[11]王爱国.我的碳会计观[J].会计研究,2012,(5):3-9.[wangaiguo.myCarbonaccountingConcept[J].accountingResearch,2012,(5):3-9.]

[12]肖序,郑玲.低碳经济下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8):55-60.[XiaoXu,ZhengLing.ConstructionofCarbonaccountingSysteminenterprisesinaLowcarboneconomy[J].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2011,21(8):55-60.]

[13]张白玲,林靖.企业碳排放成本的确认与计量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宜昌:2011.[ZhangBailing,LinJingjun.theStudyonenterpriseCarbonCostConfirmationandmeasurement[a].the2011SymposiumofenvironmentalaccountingprofessionalCommitteeofChineseaccountingSociety[C].Yichang:2011.]

[14]杨蓓,汪方军,黄侃.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企业碳排放成本模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44-47.[YangBei,wangFangjun,HuangKan.StudyonCarbonemissionCostsanalysisandDecisionmodel[J].JournalofXi’anJiao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2011,31(1):44-47.]

[15]张惠茹,李秀莲.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碳成本管理[J].会计之友,2012,(15):36-37.[ZhangHuiru,LiXiulian.theCarbonCostmanagementBasedonLowCarboneconomy[J].Friendsofaccounting,2012,(15):36-37.]

[16]毛建素,陆钟武.物质循环流动与价值循环流动[J].材料与冶金学报,2003,2(2):157-160.[maoJiansu,LuZhongwu.ValueCircularFlowandmaterialCircularFlow[J].Journalofmaterialsandmetallurgy,2003,2(2):157-160.]

[17]蔡九菊,王建军,张琦,等.钢铁企业物质流与能量流及其对Co2排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8,21(1):197-200.[CaiJiuju,wangJianjun,ZhangQi,etal.materialFlowsandenergyFlowsiniron&SteelFactoryandtheirinfluenceonCo2emissions[J].ResearchofenvironmentalSciences,2008,21(1):197-200.]

节能减排计算方法篇6

引言

2011年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城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陆续建立了碳交易平台,我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也逐渐形成。碳交易的主体是企业,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尚未形成同样的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方法,因此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实际应用是我们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概述

1.企业碳排放权会计的概念

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低碳市场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在传统的排污权会计中逐渐分离出了与碳经济业务相关的会计核算,并发展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会计分支即碳会计。碳排放权会计是以环境法律为指导,通过货币为主要计量方式,全面、系统、联系的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企业相关碳排放权的经济业务,以加强企业碳排放管理、节能减排的目的。

2.企业碳排放权会计的特点

传统会计是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有着传统会计的共性,同时作为一种新兴的会计分支也具备其独特的个性:

(1)复杂性

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与传统会计相比复杂程度较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首先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对会计人员的要求相对比较严格,既要求会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还需要会计人员同时掌握环境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正确的核算企业的碳排放量,整体的把握企业的内容碳排放和交易;其次在碳排放权会计下除了用货币进行计量外,还会用到以二氧化碳为单位进行计量的时候;再次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与其他经济业务的联系会更加的紧密,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会计人员了解企业的整体运作和碳资产的整个使用过程。

(2)较强的针对性

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是专门针对碳排放交易过程中的处理的,可以更好的对相关碳排放活动进行会计核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传统会计在处理碳排放权的经济事项的针对性较差,不能对与碳排放权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然而通过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总而言之,碳排放权会计是在环境保护与低碳经济下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传统会计的继承和发展。

3.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

(1)产权经济理论

产权理论是碳排放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的基础,随着人类经济水平的提高,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和有毒气体也在不断的增加,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难题,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渐的建立起来,目的在于明确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的权利,有效的缓解大气污染的矛盾,因此可以看出企业碳排放权是产权经济理论的具体应用。

(2)可持续发展理论

我国是世界上较大发展国家之一,因此要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论,由原来的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逐步建立节约型社会。

(3)社会责任理论

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注重自身经济效益和利润增长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社会绩效,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随着全球天气变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是每个企业应该承担起的社会责任,企业要获得长远的发展须依赖于良好的外部环境,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有利于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的投资提供重要的保障。

二、企业碳排放权的物理核算分析

1.我国交易试点省市企业碳排放权的物理核算分析

我国为了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在2011年11月份下发了《关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上海、天津、北京、深圳等几个城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下面我们就对我国其中一些交易试点省市企业碳排放权的物理核算进行分析:

(1)试点城市上海

核算的主体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并发生排放温室气体行为的组织,主要的核算对象是二氧化碳,主要的核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计算为基础的方法,采用的是排放因子法和物料平衡法;另一种是以测量为基础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要以计算的方法为基础对结果进行验证。

(2)试点城市天津

天津的核算主体是天津辖区内的钢铁、电力热力、石油、化工、油气开采等企业,核算的对象是二氧化碳,主要的核算方法根据所属行业的不同划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主要采用的是排放因子法。

(3)试点城市北京

主要的核算主体是二氧化碳重点排放单位、报告单位,核算的对象是二氧化碳,主要的核算方法有排放因子法和物料平衡法,但是企业也可以采用实时监控的方法,但是其中计算的结果不能高于以上两种方法。

(4)试点城市深圳

核算的主体与iSo14064界定的组织相一致,核算的对象是二氧化碳、氢氟碳化物、氧化亚氮、甲烷等,主要的核算方法有排放因子法、物料平衡法、设备特定、使用模型的关联。

通过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在4个试点城市中核算主体是不同的,其中上海、深圳的碳排放量的核算主体比较广泛,天津、北京的核算主体范围相对于较窄,因此这些地区要适当的扩大碳排放权的核算主体范围,促进企业的节能减排。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试点中的城市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标准不统一,导致了对企业碳排放权交易形成了较大的限制,不利于我国形成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更不利于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正常运作。

2.企业碳排放权的物理核算流程

企业碳排放权的物理核算流程主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要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的不同对温室气体核算指南进行确定。不同行业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用的能源是不同的,因此为了准确的核算出不同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要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的不同对温室气体核算指南进行确定。

(2)科学的制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公式。一般来说企业碳排放核算内容分为以下三种即: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其他间接排放,企业在进行碳排放权物理核算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核算范畴来合理的选择排放系数和计算公式。

(3)通过企业各个生产流程来收集排放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为了达到企业节能减排的针对性,企业要在具体的某个车间、某个生产流程上对排放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进行收集,尽量细化温室气体排放的数据,提高核算的针对性。

(4)利用收集的数据,计算并汇总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为了提高节能减排的工作效率,企业要利用收集的数据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折算成碳排放量,方便企业对碳排放权的管理。

三、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实际应用分析

1.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假设

持续经营、会计主体、货币计量、会计分期是传统会计假设的主要内容,然而企业碳排放权会计自身有着较强的复杂性和针对性,因此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假设也与传统会计的假设有所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首先,持续经营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当中,持续经营的假设既代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生存问题,还隐含了社会环境问题、自然环境问题、可持续问题,可以看出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丰富了传统可持续经营假设的范围,持续经营的假设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其次,冲击了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在传统的会计下主要是指可以独立核算,拥有和控制一定资源,可以独立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或者集团公司,然而在碳排放权会计下,会计主体可以具体到一个车间、一条流水线、一台机器设备等。同时不仅仅是企业要进行碳会计核算,一个行业、一个区域、一个国家都要进行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国家要从宏观的角度来对本国的减排和碳排放的情况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这样就可以及时地对本国的碳排放情况进行了解,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政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再次,冲击了货币计量假设。在传统会计下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计算、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然而由于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有着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很多的经济情况是不能够通过货币来计量的,需要一些非货币性计量的形式来反映相关经济信息。

最后,丰富了会计分期的内涵。一般在传统会计分期的假设下一般会计年度通常是一年,然而在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下,有着既定的企业碳排放额存储期间,这就划定了较大的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范围,在企业碳排放额存储期间内,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计划和发展战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会计分期,打破会计分期为一年的局限。

虽然碳排放权对传统会计假设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但是从反映信息的及时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来看,本文认为碳排放权会计还是在传统会计核算的范围之内的。

2.企业碳排放权的确认与计量

(1)企业碳排放额的确认与计量

企业从政府手中获得碳排放额的方法从国际经验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免费无偿获得、拍卖的方式获得以及企业以固定的价格从政府的手中获得,从实际情况来看前两种方法发展的比较成熟,在实践中应用的比较广泛。其中当企业免费获得企业碳排放额时,可以进行如下会计分录处理:

借:碳排放配额

贷:递延收益

当企业通过拍卖的方式获得碳排放额时,可以进行以下会计分录处理:

借:碳排放配额

贷:银行存款

(2)企业自用型碳排放权的确认与计量

由于碳排放权是企业的一项非货币资产,同时企业自用型碳排放权也是一种无形的权利,可以从企业单独的分离出来并进行出售和交易,满足政府的“可辨认”的条件,因此企业自用型碳排放权可以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符合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按照取得的成本,企业确定自用型碳排放权后的分录可以进行以下处理:

借:无形资产―自用型碳排放权

贷:碳排放配额

(3)企业交易型碳排放权的确认与计量

在碳交易市场上进行销售是企业交易型碳排放权的主要目的,是符合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确认条件的,因此我们可以将企业交易型碳排放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会计处理。其中初始的计量与确认的分录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型碳排放权

贷:碳排放配额

节能减排计算方法篇7

1节能发电调度对于低碳电力的促进作用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国际社会降低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呼声越来越高。为实现减排承诺,发电领域排放的Co2量被严格限制,低碳成为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的又一重要目标。

在电力行业,节能发电调度改变了传统的平均分配发电小时数的调度模式,最终以节能环保为基础目标,以电力系统中的发电、输电、供电全系统设备为调度对象,严格按照能耗和污染排放的标准水平为衡量标准,优先调度一切可再生资源和清洁发电资源,最大限度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防止污染物的过度排泄,以应对全球变暖的终极挑战。

从节能发电调度的发展来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引导,先进的社会制度规范并激励着技术创新的完美实现,力求从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角度改变Co2的排放,具有强烈的前瞻性和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

从节能发电调度的内容上看,节能发电调度根据时展观的要求和管理制度的创新性约束力度去发展,成为了中国电力行业实现Co2有效控制,促使低碳电力正确合理运行的必然选择。

从节能发电调度的特殊属性来看,电力行业针对低碳技术的的发展和控制具有明显的碳锁定效应,能够促使各种低碳电力技术实现新一轮的发展目标。

在国内传统技术上常采用平均分配发电小时数的调度方式来进行碳的排放,但要想满足短期类控制Co2的减排标准有着众多的技术约束。目前国内提升技术条件,实行了节能发电调度模式。它的实际效果表明,中国电力行业想要在短期内有效控制Co2的排放,实现低碳化发展,节能发电调度模式是唯一的正确选择。

当前国际上已开始了积极的研究活动,联合国与以欧盟为核心的西方发达国家分别制定了发展目标,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各个国家开始开创技术创新领域,从根本上提高碳的利用率,从源头杜绝C2过度排放的可能因素。这一场技术革新标志着工业文明彻底向生态经济文明转变,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目标意味着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巨大进步,将会是一场影响着生活方式,价值追求,生产模式和国家进步的全球性的科技革命。

2不同调度模式中电力系统Co2排放的计算方式

从未来电力行业的Co2排放轨迹和相关特征来分析,建立一个能够适应不同调度模式的Co2排放计算模式必不可少,从模型的整体实施流程综合来分析将会有:电力负荷增长、发电装机规划、机组退役、小机组关停计划四个必不可少的功能模块。

Co2排放计算模式常采用精细建模的思路,各建模单位具体细化到了每个机组的层面,在模型的数学表达中需要计算控制多个模块,以实现控制因子的调整和多方案制定。

2.1电力Co2的排放计算

在计算全国电力的Co2的排放总量时,机组的Co2排放强度、机组的年发电量和机组的集合都会影响公式计算的结果。但单纯计算Co2排放强度时,有机组所用燃料的Co2排放因子,机组所用燃料的发热值和机组的能量转换效率就成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因素。

而水、核、风等类型机组中,无论在何种调度模式中,年发电量都是固定的,都能按最大能力值进行发电,只有火电年发电量会因为调度模式的不同而改变结果值。

2.2节能发电的调度方案

节能发电的调度要求是按照效率高低进行调用机组的发电程序的,直到满足负荷需求的目的。但在实际的调度中,总会因为各类约束条件让实际调度与理想调度值发生偏差。

在传统方案中,不同调度方案的年发电小时数的分配方式记为Ht,理想方案用两阶段阶梯曲线近似表示,记作Hi,在高效机组和低效机组的分配发电小时数和各种约束条件之间,可用以下图示表示彼此的关系:

而节能发电调度的控制因子可以描述各种不同发电调度因子下的实施方案和最终的效益,方式定义为:

为实现煤耗差异的发电小时数分配时,通过对年发电小时数、发电煤耗、机组总和的最大煤耗和函数的形状控制参数等相关因素设置节能调度方案来实施调控时,就需要确保电量平衡,调度方案就必须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那么通过这些函数的调整,便可以控制函数的形状,得到不同的调度方案。

3低碳目标的排放标准和效益评估分析

十二五期间的低碳标准有了明确的限制,中国电力行业对电力Co2的排放轨迹和特性有了深入的计算,传统调度模式下的Co2排放分析和节能发电调度下的Co2排放轨迹以及理想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下的Co2排放量与传统调度模式都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不同节能调度实施过程里,不同调度控制因子下的Co2减排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边际减排量反而会持续下降。

在相关因素的相互制约中,Co2减排量的计算控制必须找到一个可以综合考虑的实施效益和实施难度的平衡点,并考虑到实际情况,制定出最佳的节能发电调度方案。

在取得合理的平衡点h=1500h的影响下,年发电小时数的分配方案会如下图所示:

此方案在运作过程中,减排率达到了5%,成功实现了理想减排效果的80%。在有效降低电力Co2排放量的同时,也有着可观的经济收益。

在节能发电调度模式实现的经济效益方面来假设,如果能够将节能发电调度减少的Co2排放量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或全球排放额度交易(et)进行交易,计划以80元/t作为基准价格,大概计算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下减排收到的经济效益竟可达144亿元/年。

4节能发电调度的碳化效益发展应用的建议

1)可按节能发电调度的碳化效益目标实现发展观的改变,结合Co2减排目标和电力行业发展目标,改变传统思路,实现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日渐改变不合理的发电调度机制,在短期内对电力Co2排放量进行有效控制。

3)在节能发电调度的引导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新型方式实现深入挖掘,找寻电力行业的高效率、低成本的有力途径。

4)大力发展低碳能源的开发和低碳技术的创新,在能源结构的调整下实现减排任务,从根本上降低碳排放的强度,确保电力行业在碳排放领域的持续性和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启鑫,周天睿,康重庆等.节能发电调度的低碳化效益评估模型及其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16):24—29.

[2]黎灿兵,刘,曹一家等.低碳发电调度与节能发电调度的一致性评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31(31):94—101.

节能减排计算方法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碳配额;历史法;基准法

0引言

面对国际气候谈判压力和国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国家制定了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2013年深圳、北京、广东、上海、天津率先建立碳排放交易试点,标志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启动,作为一种减排机制,其目标是以市场手段实现减排成本的最小化。如何在一个国家的内部公平地分配碳排放权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根据科斯定理,在实际交易成本不为零、市场势力广泛存在的市场条件下,二氧化碳排放权的分配量作为构建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基础,会影响碳市场的运行效率。如何公平有效的发挥碳市场机制鼓励减排行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碳配额的分配量是碳市场机制设计有效性的先决条件。借鉴《京都议定书》下的三种灵活机制之一的排放交易(et),以及全球最成熟的欧盟eU-etS市场,各试点对碳配额分配计算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创新。

1试点省市配额的计算方法

试点省市分配配额的计算方法大致分两种,一是历史法,二是基准法。历史法是最常用的计算方法,设定过去一段时间或某一年为基准年,以基准年期间的历史碳排放数据为依据计算控排企业的配额分配量。基准法就是先设定一个行业基准值或标杆值,可以是行业内的平均排放量、燃料消耗量或单位生产产量。电力企业的基准值是指碳排放强度,热电联产企业一般将供热量乘以默认的转化系数折算成发电量,也有试点如北京将发电和供热排放强度分开计算,并称基准值为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先进值。较典型的基准法是基于“最佳实践”原则,就是将不同企业(设施)同种产品的单位产品碳排放由小到大进行排序,选择其中前10%位(不固定,也可选30%位或行业平均值)作为基准线。另一种比较简化的原则是基于“最佳可获得技术”,即根据企业(设施)可获得的最优技术确定单位产品(产值)基准线。

各试点均将既有设施和新建设施分开规定,也有将不同类型的电厂分开规定不同的计算方法,对其总结如下:

表1各试点电力企业配额分配计算方法

对既有设施,广东的热电联产机组及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北京和天津的所有类型机组采用历史法,广东的纯发电机组、深圳和上海的所有类型机组采用基准法,对于新建设施,试点大都采用基准法计算配额。

湖北采用历史和基准线混合法,当企业年度实际发电量超出或低于基准年平均发电量50%的,向企业补充事后调节配额量,超出的发电量乘以标杆值就是需要向企业增发的配额,低于的发电量乘以企业当年的碳排放强度就是向企业收缴的配额,其中纯凝火电厂标杆值是2011年位于第50%位纳入火电企业的碳排放强度值,热电联产标杆值等于企业当年的碳排放强度。

重庆市进行了更加特别的创新,既不是历史法也不是基准法,而是保证重庆市年度配额总量控制目标完成的情况下,以企业自主申报量为基础调整分配量的方法。第一,自主申报量之和小于年度配额总量,其年度配额按申报量发放。第二,自主申报量之和大于年度配额总量,首先确定每个企业的分配基数,当企业申报量超过历史最高排放量(2008-2012年),分配基数等于申报量与最高量的算术平均值,如果低于历史最高量,分配基数等于申报量;若所有企业分配基数之和低于年度配额总量,按分配基数分配配额,反之,以年度配额总量为基数,分配基数所占比例为权重分配配额。

2试点省市配额的主要计算方法的比较

2.1历史法

采用根据基准年的碳排放数据为基数分配初始配额的方法,不利于前期做出减排努力的企业,分配的初始配额较少,而对基准年排放量大、能效低的企业将分配更多的初始配额,未来减排空间足够大,更容易完成年度配额下降指标,造成了不公平的分配,不利于激励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

另一方面,基准年的选取对企业的配额分配有较大影响,试点所选基准年涵盖范围为2008-2012年。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主要高耗能行业例如钢铁、电力等生产停滞不前,电力企业生产负荷率大幅度下降,很多电厂只有50%的生产负荷率,基准年期间的排放量偏低,初始配额分配较少,一旦经济形势好转,企业高负荷甚至满负荷运行,将出现部分即使努力做出减排技术改造仍无法履约的情况。面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必然趋势,以及过程中出现的外部经济环境波动给生产带来的临时冲击,如何对基准年进行较为合理的设计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有些试点针对基准年期间产量的显著差异或碳排放边界的变化做了特殊的规定。湖北规定有新建项目或有改造使产能显著扩大的,基准年从发生产能变化的次年至2011年;如果期间数据缺失,或持续发生重大产能变更,导致数据无法体现企业当前产能水平,基准年为2011-2012年平均或2012年;若期间有停产检修的,其年度碳排放量根据实际月均碳排放量乘以12予以修正。上海规定2009-2011年每年排放量增长超过50%,允许使用最近一年的数据。像eU-etS将碳排放交易市场分三阶段实施,每一阶段建议成员国不用前一阶段的历史数据分配配额[2]。还有些国家允许将其中碳排放量最低的年份数据去掉。

为进一步完善配额分配量的计算,以历史排放量为基数,在其后乘以多项调整因子或特殊系数。中国试点省市分为两类:一是,企业修正系数:如上海的负荷率修正系数,燃气电厂取1,燃煤电厂根据电厂机组性能及年均负荷率确定,但未公布细节,这是考虑当电厂高负荷运行时,以协调过低的初始分配配额与未来实际排放量较大增长的矛盾。二是,行业减排系数:如北京的控排系数,燃气电厂每年为100%,燃煤电厂逐年下降0.2%,分别为99.9%、99.7%和99.5%。但企业的初始配额分配仍绝大部分取决于基准年期间的历史排放,各类修正因子的作用十分有限。

碳减排初期推行历史法计算碳配额,方法比较简单,只需调查清楚电厂的历史排放情况,可操作性强,各控排企业更容易理解,执行和交易成本较少,配合度较高,有利于快速推动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和运行,同时也让企业在前期有更长的缓冲期适应碳市场规则。

2.2基准法

基准线法对于前期已作节能减排的控排企业更有利,基准值是某个行业居于领先地位或前位的企业的碳排放强度值,如果企业自身的碳排放强度低于行业基准值,差值部分就是企业从配额交易中获利的基础,企业的碳排放强度越低,获利越多,有利于激励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而对于那些落后产能的企业,碳排放强度高于行业基准值,高出的部分需要企业额外付出成本购买,不管是研发和引进清洁技术还是进行节能减排改造,必能促使高耗能高排放企业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做出努力。这是基准线法设计的初衷,选取能科学合理的反映整个行业的现状水平的基准值成为重中之重。

基准值法首先需要制定一个分类标准,对于电力行业来说,是按照机组类型标准、装机规模标准、能源消耗类型、产品类型标准,还是更加精细的标准,如机组的冷却方式标准、纯凝机组还是供热机组等。首先分类层级的多少决定了基准值的差异大小,企业由此获得配额也有天壤之别,如果分类和制定不当,极易造成企业利益的不均衡和碳市场的混乱,所以质量要求更高,过程更加复杂,需要更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其次,基准值分类标准越多,虽对广大不同类型企业更具适用性,但分类过细,不能激励节能落后企业向处于行业领先或前位的企业看齐。同一电力行业,各试点划分的等级不同,即使同一等级,基准值也有地区差异。如上海按照燃煤/燃气、超超临界/超临界/亚临界、装机容量(300-1000mw)从2013年至2015年每年分为7个等级,除燃气机组每年基准值相同,其它分级标准逐年下降0.5%。广东与上海相似,不同的是对于300mw及其以下燃煤机组按照是否循环流化床机组分类,燃气电厂按照390mw及390mw以下分两级,共分为10个等级。即使与上海同一分类标准基准值也不相同,如600mw燃煤超临界机组,广东和上海基准值分别为865gCo2/Kwh、795.4gCo2/Kwh。北京的基准值划分差别更大,将电力行业按供热和供电分开规定,供电机组又分为供电e级0.3、F级

基准线法非常适合新建设施,因没有历史数据参考,新设施在设计之初就将已经确定的基准线考虑进来,确定配额数量。无论是既有设施还是新建设施,一旦基准线确定下来,每年的碳配额计算和发放操作起来也很简便,只需将企业的发电量或供热量乘以基准值即可计算出企业的配额量。

2.3历史和基准线混合法

试点省市只有湖北采用了混合法,配额分配包括两部分,一是采用历史法计算所得基准年期间排放量的50%,二是采用基准线法计算年度实际发电量超出或低于历史年均发电量50%的部分配额量。这种方法结合了两种方法优缺点,既给前期做出减排努力能效水平高的企业一定的奖励,又给部分企业较为宽裕的资金和时间适应碳市场交易规则,但这种方法相对较复杂,可供参考借鉴的经验较少,在碳交易体系建设初期操作较有难度。

3小结和建议

各试点省市碳配额计算采用了历史法、基准法及混合法,或者像重庆制定更大胆的创新的方法,采用每年总量控制目标下的企业自主申报再调整方式,但风险较大,因素不可控,能否保护减排优势企业、维护碳市场健康有序的运行有待实践的检验。设计适当的配额计算方法不仅要考虑是否能代表绝大多数控排企业的真实排放水平,还要考虑各种复杂因素,比如数据是否可得、企业是否容易掌握操作、是否有利于初期碳市场的建立等,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虽然目前各试点公布了配额的计算方法,但有些试点具体的执行操作方法并不清晰,很多计算因子的取值模糊不清或者并未公布,单个企业所得配额多少以及计算过程也未公开,不利于企业的公平竞争和社会的监督。试点省市碳配额的分配计算方法关系到碳交易市场的良性有序发展,当控排企业这一交易主体获得代表其真实排放水平的配额,有利于市场的健康稳定运行,推动各企业共同向节能减排的方向努力。

碳市场的建立初期大多采用更为控排企业接受的历史法,但由于选取不同的基准年和修正系数造成采用历史法得出的结果也不同,单一的历史法很难满足中国工业生产的多元化需求,而且历史法不利于激励控排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不适合长期作为配额分配计算方法使用。由于电力行业产品比较简单,只生产电力和热力两种产品,并有一套比较健全的数据监测和统计系统,能极大的满足碳计量体系的要求,相对别的行业较容易确定基准值,另外基准值法的分配思路与碳市场建立的初衷吻合,均是为了鼓励减排绩效好的企业,促进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向低耗能低排放努力。预计未来政府将主要采用基准值法作为电力行业配额计算的方法,但是建立具有地区差异的基准值标准,还是充分考虑公平机制制定全国统一的基准线,还需要分析利用已获得的历史数据和试点经验,设计一个较为合理的分级标准的基准值。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各项标准制定的日益严格,行业的技术水平也将逐步提高,电厂会基于此被动做出有利于减排的工作,基准线水平的上调幅度也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整,鼓励电厂做出一些额外的减排工作,从而实现碳交易市场建立的初衷。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计算方法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成本;收益;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0-0131-03

[作者简介]孙运涛(1973-),男,辽宁本溪人,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成本管理、预算管理;赵芳(1973-),女,辽宁本溪人,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发展低碳经济已势在必行。然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引起企业成本和收益的变化,并对其造成重大的影响,如何正视这些影响,并建立相应的核算体系,已经成为当下探讨的焦点问题。

一、低碳经济对企业成本和收益的影响

(一)对企业成本的影响

在低碳经济下,绿色环保的经营模式会导致企业的短期成本增加,然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低碳生产模式不仅顺应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而且可以使企业可持续发展。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不仅要对个人和企业负责,还要对环境和社会负责,必须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在经济活动中逐步渗入对环境信息的快速反映,准确捕捉和确认与环境有关的收入和成本,及时为企业生存和发展起到监督和约束作用。

发展低碳经济会对企业传统的成本结构产生影响:一是直接影响,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各国纷纷出台限制含碳原料使用的政策,如对碳排放征收高额的碳税,这显然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运营成本。二是间接影响,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企业就必须尽一切可能从技术和原料上,或从更新设备上达到低碳环保的新要求,这也必然会增加企业成本。

(二)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实施低碳生产的企业,成本的投入较传统的生产方式必定会增加,之后的产品成本核算数额也会大于传统方法核算下的产品成本,这些成本的增量可以通过建立商誉、削减或有负债或者出让“碳信用额度”等方式获得的收入进行弥补,进而赚取更多的利润。

总之,在低碳经济下,企业成本和收入的发生时间在会计核算上有了改变,虽增加了企业的前期成本,但是却可以带来后期的收入。传统的成本核算低估了前期的生产成本,导致了后期的收入下降,这些变化都将影响企业年末的利润和企业的价值。

二、企业实施低碳成本和收益计量的必要性

(一)低碳经济下企业传统成本和收益核算的弊端

1.传统成本核算观念

目前大多数企业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成本核算观念,认为企业的成本核算范围只限于生产过程,往往在产品设计阶段缺乏环保理念,销售阶段缺乏节能减排的宣传,产品使用阶段和最终废弃阶段的环境成本更欠考虑。传统成本核算观念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忽视低碳成本的存在,无法达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传统成本核算观念采用末端治理思想,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来控制在原材料的投入、生产和消费等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传统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建立在财务会计系统的基础上,但是现行的会计准侧和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单独列示与环境有关的收入、成本等的计量方法。特别是与环境相关的成本经常掩盖在企业的制造费用中,期末再按照生产工时、产量和机器消耗量等标准进行分配,并计入成本计算对象。如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形成的资源浪费等不确认在成本中,就会虚增企业利润。

低碳经济要求成本核算能合理确定各个生产环节的资源有效利用成本与废弃物损失成本,而现行的成本会计却不能明确划分。原因在于成本会计的逐步结转法仅以半成品为标准确定流转成本,无法单独划分和核算各流程点上废弃物的资源价值损失,不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

低碳经济追求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要求成本的核算能同时提供企业内部资源消耗、损失与外部环境损害成本,以确定整改的优先顺序,而现行的成本核算方式无法提供废弃物排放的外部损害价值。

3.传统成本核算期间

传统成本核算观念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成本核算期间仅仅以产品的生产加工时间为核算期间,而忽视了产品在其他阶段也可能产生环境成本,也需要进行有效的确认和计量,缺乏对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整个阶段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

(二)实施低碳成本和收益计量的意义

第一,可以使企业认识到“实施环保活动属于非增值活动,只有成本没有收益”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有助于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第二,对环保政策的积极响应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社会成本,同时也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使环保政策真正起到了引领绿色产业发展壮大的作用。第三,在绩效评价方面,有了低碳成本和收益方面的具体核算方法,就可以建立起一套低碳会计实务体系,将发生的与企业碳排放相关的权益或债务成本独立核算起来,将成本和与之相应的收益折现作为企业价值的判断依据。

三、企业低碳成本和收益的确认

(一)企业低碳成本项目

广义的成本概念,既包括产品的制造成本,还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同时也包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弃成本等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所有资源耗费。在低碳经济下,企业的成本内容不在局限于广义的成本项目,还应考虑环境和碳减排为营运指标的成本项目。

低碳成本项目是指在某一项产品生产活动中,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过程中,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主要的低碳成本项目有:

1.资源损失成本

资源损失成本是指企业由于受技术水平、技术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使得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大于行业平均消耗量,而形成的资源过量消耗成本。对于企业来说,每损失一单位资源和能源,碳排放又多增加一单位,而这些本可以节省下来的资源及能源因无谓的损失浪费而形成了一定的隐形成本,这些成本也应计入产品成本中,以严格控制和掌握节能减排的实施情况。

2.环境破坏成本

环境破坏成本是由于三废排放、重大事故、资源耗费失控使社会环境质量下降,从而造成环境损害而实际发生的社会成本。对尚不能明确计量,并由于各种原因而未由本企业承担的不良环境后果,即企业并未由此产生实际的支付行为或义务,但社会环境质量确实已经受到了影响甚至破坏,其事实上已经发生了破坏成本。

3.环境保护成本

环境保护成本是指企业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支出。由环境治理费用、环境预防费用、环境补偿费用、环境发展费用和环保事业费五部分组成。同上述环境破坏成本一样,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在环保方面的支出会列作企业的费用支出,而不计入成本中。但实际上从低碳经济的角度来看,环保费用等必须计入成本中,进行统一计量核算,以提高企业整体的节能环保意识。

(二)企业低碳收益项目

环境保护的收益相当广泛,低碳价值链的每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大量的具体或潜在的收益,这些收益包括外部收益和内部收益两个部分,外部收益有财政贴息、社会认可度增加等,相应的实施绿色经营的企业也会获得政府税收、政策方面的优惠。内部收益有员工的工作环境改善,从而降低误工费、医药费等人工成本的支出。此外,建立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体系,变废为宝,将循环再造作为收入的附加产业,也可节约原材料的购置成本;采用环保节能的交通工具以节约燃油费用,降低企业成本;投资低碳型项目会获得政策上的支持从而节约大量的投资成本,还会给企业带来长期可观收益;获得对保护环境的绿色生产企业的补偿,利用“三废”生产产品的减免税收入;因低碳生产而取得无息或低息贷款,节约的利息支出构成的隐形收益;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向资本市场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也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

四、企业低碳成本和收益的核算

(一)企业低碳成本项目的核算

基于上述的低碳成本项目,笔者认为,对环境成本有效计量的前提是对成本支出进行合理性确认,由于环境支出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而长久的,所以首先要划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是企业为环保事业进行的长期投资,如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和重置,投资新项目的环保设施支出等。费用性支出则是企业的短期费

用支出,一般变现为期间费用,在期末进行结转,没有余额,如绿化费、排污费以及其他临时性的环保支出。

对于企业发生的各项成本支出,应考虑采用适合的计量模式和计算方法。企业对于环境成本的计算方法可以按照管理费用来处理,通常采用历史成本法,用货币进行计量。如,当企业购进环保资产时,会计处理计入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另设“环境资产”二级科目,计入其中,每期计提折旧,计入相应的环境费用中。

(二)企业低碳收益项目的核算

对于环境收益的计量,一般采用全额计量法。对产品收入增加而产生的环境收益的计量,在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可合理选择一定的标准,按一定的比例或差额将产品收入中的一部分划分为环境收益。笔者认为,收益的计量可以按照来源分别进行计量,如企业内部的剩余排污权销售收入、环保产品销售收入等,由于产生的动因比较明确,可以直接利用该项收入进行环境收入的计量;因企业环境保护而减少的费用,比如节约的材料费、水电费,可以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来确认收入。

五、结论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企业面临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与挑战,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低碳成本在产品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自身经济利益考量,只有将低碳环境成本纳入到会计核算的范畴,完善传统会计的核算模式,才能反映产品的真实成本,也只有将低碳环境效益的考核有效量化,才能使企业真正落实节能减排和环保理念,才能使低碳经济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亚光.成本收益分析视角的低碳经济简单模型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0(5):99-101.

节能减排计算方法篇10

[关键词]墙体外保温;生命周期评价;能耗;排放;

中图分类号:tU76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258-02

0.引言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资源与能源的大量消耗加剧了全球温室效应,自然资源的消耗超出其恢复能力;废弃物的排放已经大大的超出了生态容量,对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这些能耗与排放之中,建筑能耗占有很大的比重,2007年,我国建筑用能已达到全社会商品用能的三分之一[1]。建筑围护结构的改造正是当今的热门,墙体保温也广泛用于工程实际。对于这种墙体改造所带来的节能效果,大多数学者都是通过其传热特性计算负荷,从而来评价墙体的节能效果[2]。而从资源消耗与排放的角度来看,生命周期评价更能全面的评价对象的整体指标,给人们更为直观的评价结果。

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以下简称LCa)最早起源于荷兰,近十多年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较多,主要针对不同建筑材料在其生命周期内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排放进行综合性分析[3]。C.thormark[4]比较不同建筑材料的能源消耗和回收利用情况,讨论了建筑材料的选择对建筑物具体能源消耗和回收利用潜力的影响。m.asif[5]对苏格兰一栋半独立式住宅的建筑材料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以分析不同建筑材料所占的能耗及环境影响比重。与国外相比,国内对建筑材料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基本都是从实际工程的角度出发。同济大学的于东伟[6]对竹子结构和砖混结构的住宅建筑进行了生命周期的比较分析,张旭[7]等人用这一方法对钢结构建筑和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分别进行比较,探讨这两种建筑类型的环境影响情况。

本文主要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来探讨寒冷地区不同朝向墙体外保温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排放的增减问题。选取典型寒冷地区兰州市为地点,以办公用房为研究对象,LCa过程中用到的数据来自Simapro7.3.2软件。

1.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框架

1.1评价步骤

生命周期评价主要分为四个步骤:1)定义目标与确定范围,2)清单分析,3)影响评价,4)改善分析。

定义目标与确定范围确定生命周期评价的目的及研究结果的可能应用领域,通过对研究内容的假设、简化等确定边界系统,从而为下一步清单分析的统计做好准备工作。

清单分析清单分析主要是对产品各生命周期阶段的输入、输出进行以数据为基础的客观量化。数据库的质量对这一阶段的影响很大。

影响评价影响评价主要是对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物理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大致分为人类健康、生态品质、资源消耗三大类,通常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特征化、标准化和权重分析。

改善分析对产品生命周期内产生的环境影响分析利弊,同时也包括提出改进措施,例如原材料的重新选择,改善制造工艺,废弃物处理方式等。

由于本研仅作探讨,故只进行影响评价。

1.2评价对象及相关假设

文中以墙体保温材料作为生命周期评价对象,期望得到采用不同的墙体外保温方案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排放情况。墙体外保温的生命周期主要分为外保温材料的生产加工阶段、外保温施工阶段、运行使用阶段及废弃拆除阶段。在进行其生命周期各阶段边界系统划分时做出了以下相关假设:

1、生命周期各阶段只考虑与保温材料生产、运输、外保温施工所消耗的能源、资源和环境排放,不考虑人力消耗和运输设备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土地资源、水资源本文不予考虑;

2、墙体外保温在其生命周期内的环境排放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其他气体污染物的排放量很小,本文忽略不计,仅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进行分析;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需要确定确定的墙体外保温生命周期评价研究的边界系统,见下图1。

1.3清单分析

清单分析包括能耗与环境排放,保温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总能耗[8]为:

(1)

ea---墙体外保温材料的生命周期总能耗,mJ;epro---保温材料生产阶段能耗,mJ;ecous---墙体外保温施工阶段能耗,mJ;euse---建筑物投入使用阶段能耗,mJ;edemo---建筑物拆除处置阶段能耗,mJ;

保温材料在其生命周期内的环境排放量计算如下:

(2)

pa---墙体外保温材料的生命周期内总的Co2排放量,kg;ppro---保温材料开采生产阶段能耗的Co2排放量,kg;pcous--墙体外保温施工阶段的Co2排放量,kg;puse---建筑物投入使用阶段的Co2排放量,kg;pdemo---建筑物拆除处置阶段的Co2排放量,kg;

2.建筑模型与能耗计算

2.1模型与气象参数

用energy-plus中立位于兰州的办公建筑的计算模型,模拟获得墙体传热在不同建筑朝向时,全年的逐时传热负荷值。计算模型的设定条件如下:

(1)房间大小为6m5m4m,使用时间设定为8:00~18:00;

(2)房间四个朝向均为墙体,研究其一面墙体时将其设置为非绝热墙体,余下都为绝热墙体。采用的墙体方案共有3种:a、无外保温材料的墙体,简称为参考墙体;b、30mm玻璃棉(GLw)+参考墙体;c、30mmepS+参考墙体。墙体结构的性能参数详见表1:

夏季空调室内设计温度定为25℃,冬季采暖温度设定为18℃,室外气象参数来源于中国标准年气象数据库,不考虑室内负荷与新风负荷,仅仅只考虑室外空气温度对墙体外保温节能效果的影响。分别对东、西、南、北向的墙体传热负荷进行模拟计算,考虑太阳辐射、风速等对墙体外保温节能效果的影响。以上计算结果都以a方案的墙体结构为基准进行比较分析。。

2.2全年运行能耗计算

模拟计算房间全年的负荷,得到了墙体采用不同的保温方案后,不同墙体朝向墙体传热在采暖期和供冷期内的负荷值,如表2:

模拟了负荷之后还得将负荷统一转化为能耗,所以还必须分别计算出采暖与供冷的能耗。为了简化计算,我们取机组的eeR为2.5,Cop值为3.0。本文以我国的能源标准――标准煤来衡量能耗情况。国家标准(GB2589-81)规定,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29271kJ(即7000kcal)。据2010年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火电厂平均1度供电煤耗消耗360g标准煤,折算因子为基准进行换算。

墙体的传热能耗计算公式如下:

(3)

式中:e---墙体的传热能耗,标准煤,kg;w总---墙体传热总能耗,kJ;Qi---墙体传热在第i小时的传热负荷,kw;Cop---机组的能效比。

根据上式计算出采暖季和供冷季的标准煤消耗情况如表3:

3.生命周期评价结果分析

本章以1m2墙体所覆盖的保温材料作为研究对象的功能单元,材料的密度以Simapro7.3.2的数据库中提供的数据为准。玻璃棉的密度值为40kg/m3,epS板的密度为30kg/m3。30mm玻璃棉保温的质量为1.2kg,30mmepS保温的质量为0.9kg。

3.1生命周期能耗分析

在玻璃棉和epS材料的清单数据收集过程中,主要借助于生命周期评价软件Simapro7.3.2的数据库。计算单位面积保温材料在材料加工、运输、废弃拆除阶段的能耗清单,并将过程中使用的相关能源转化为热值,作为保温材料生产过程的耗能量,如表4所示。

假设墙体外保温的使用寿命按照20年计算,我们将上节计算的标准煤节省量转换为节省的热值,得到其在生命周期内的节省总能耗情况见表5:

从上表可以看出,如果墙体外保温的使用寿命为20年时,寒冷地区的外保温墙体在其生命周期内的节能量最小为363mJ,其生命周期内的节能量远大于这种外保温方案在其生命周期内的能耗值(55mJ)。因此,从生命周期的能耗分析的角度出发,该气候区采用墙体外保温都是节能的。同时还可以看出朝向节能量由大到小分别是:北>西>东>南,东向与西向节能量差不多,北向最大是因为寒冷地区的负荷以热负荷为主,北向的热负荷明显大于南向,所以节能量也较大。另外,可以看出epS材料的节能效果优于玻璃棉外保温。

3.2生命周期环境排放分析

根据数据库,计算出不同保温方案在其生命周期内的环境Co2排放量,如表6:

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将上节计算得到的标准煤量转化为生命周期内的环境Co2的总减排量,计算公式如下:

(4-1)

式中mCo2---Co2减排量,kg;m标准煤---墙体外保温带来的标准煤节约量,kg;0.997---节约1度电相当于减排0.997kgCo2。

得到结果如表所示:

可以看出,外保温墙体在其生命周期内的Co2减排量最小为30.8kg,远大于这种外保温方案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排放量(9.94kg)。因此,从生命周期的环境排放的角度出发,该气候区采用墙体外保温能大大降低Co2排放量。通过生命周期评价,我们发现,在寒冷地区,墙体外保温不仅可以减少能耗,还能有效的降低Co2排放量,既节能又环保。另外,通过生命周期评价可以看出建筑在其生命周期内的能耗与环境排放情况,相比其他评价体系,更直观更具有说服力。

4.结论

利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我们对地处寒冷地区办公用房不同朝向墙体外保温进行评价,探讨能源消耗与环境排放的增减问题。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寒冷地区外保温墙体生命周期(20年)的节能量是其消耗量的7倍以上,相对于不同的朝向,北向的节能量大于其他三个朝向,南向的节能量最少。

2)从环境排放的角度来看,虽然外保温墙体在其原料加工、施工及废弃拆除的阶段都增加了Co2排放量。但是,在运行的过程中减排量弥补了这一增加,甚至可减少至少20kg/m2的Co2排放。体现出了节能改造其实也是节能减排的一种方式。

3)生命周期评价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新型评价方式,不但能对墙体外保温进行客观的评价,还能直观的表示其在生命周期里能源消耗与环境排放的情况,提供了很有用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7[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王惟钊,孙刚.多层建筑围护结构墙体的保温节能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3]杨建新,王如松.生命周期评价的回顾与展望[J].环境科学进展,1998,6(2):21-28.

[4]C.thormark.theeffectofmaterialchoiceonthetotalenergyneedandrecyclingpotentialofabuilding[J].Buildingandenvironment41(2006):1019-026.

[5]m.asif,t.muneer,R.Kelley.LifecycleassessmentacasestudyofadwellinghomeinScotland[J].Buildingandenvironment42(2007):1391-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