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对外汉语对比分析十篇对外汉语对比分析十篇

对外汉语对比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8:21

对外汉语对比分析篇1

一、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与改革

中文的汉语拼音以26个拉丁字母为基本字母,根据每个拼音字母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不同发音音值分为三种读音:本音、呼读音和名称音。表示汉语声母和韵母音素的音值时读本音,用作汉语拼音声韵母教学时读作呼读音,而在称呼字母身份时应读作名称音。《汉语拼音方案》中字母V只用来拼写外来语、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V读作鱼(平声),以适应现代电脑技术时代的需要。在汉语字典里没有字母iUV,除了“ü”以外,其它的拼音都能找到与汉语拼音相对应的英文字母。《字母表》早已为每个汉语拼音字母规定了法定的名称音,这是称呼字母和朗读字母表的基本依据。但长期以来,很多汉语教师在对初学者汉语拼音授课中字母,却存在两种读法教学。汉语教师为了方便,用声韵呼读音(a)(bo)(ci)(de)(e)(fo)(ge)(he)(i)(ji)(ke)(le)(mo)(ne)(o)(po)(qi)r(ri)(si)(te)(u)(v)(wu)(xi)(yi)(zi)来读字母表,汉语拼音教学计划总是按单元音韵母、四声、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和《字母歌》这样的顺序逐次来教学,对于汉语字母名称音的教学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初学者若先学会了汉语字母的呼读音,就很难学会汉语字母的名称音了。再者,以这种传统的方法教《汉语拼音字母表》,初学者就会把汉英文字母的读法混在一起,也给英语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汉语拼音方案》共分五部分: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在此方案中把《字母表》排在首要地位,可见汉语字母名称音的重要性!本文作者建议,应先教字母名称音来学《字母表》,这是个特别值得重视的现象。

二、《字母表》的重要性

第一,汉语字母名称音是按照《方案》规定的法定读法,便于全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既体现了汉语言的特点和民族语言的独立性,也与国际习惯相适应,这就使全世界的语言文献排序有了统一的标准。采用《字母表》做序列索引,便于事物编排与检索,比较简捷、实用、通用性又强。在全世界现代化生活中,这是极为必要的。第二,有助于初学者学习外语和计算机认识键打基础,适应未来世界的需求,能与国际接轨。第三,为每个汉语拼音字母规定了音值和名称音,成为描写和记录中国普通话标准音音位系统的工具和书写汉语字母的统一形式。《汉语拼音方案》虽然不是一个拼音文字方案,但是,有了此方案,就可以描写汉语普通话的声母和韵母,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普通话标准音的音位系统,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汉语拼音方案。《字母表》是汉语拼音方案的最基本的基础内容,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要重视其意义和价值。第四,按名称音读能注意到汉语拼音字母的发音,采用拉丁字母的国家都有本国的字母名称音,没有哪个国家是直接借用拉丁字母的。第五,为汉语拼音字母规定了统一的书写体式,作为一种拼音方案,书写体式的规定是十分必要的,能使拼音字母的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第六,按名称音读字母表和谐动听,字母表按是按照汉语诗词格律,编成四句,前两句各有七个字母,后两句各六个字母,谱了一首《字母歌》,行末押ê韵,发音顺口清楚响亮:abêcêdêeêfgê,haijiêkêêlêmnê.opêqiu,arêstê,uvêwa,xiyazê.便于记住字母名称和顺序。英语字母也有呼读音和名称音之分。英语字母在字母表中的读音为名称音:[ei][bi:][si:][di:][i:][ef][dЗi:][eitf][ai][dЗei:][kei][el][em][en][эu][pi:][kui:][a:][es:][ti:][ju:][vi:][d∧blju:][eks][wai][zed]。在拼写英语单词时,用元音和辅音呼读音。如字母w,名称音读成[′dblju:],但在读单词we时,不读[′dblju:],而是读成[w]的音。可见英文字母的名称音和其在英语单词里的读音也不一致。汉语拼音字母五个元音的名称音,aoeiu以其本音为字母名称;辅音(包括yw)以其所代表的汉语音值加上元音构成名称音。jkqrh又参照了拉丁文的读音(类似英文字母的读音)。因为汉语辅音如不加上一个元音发音就不清晰,不便于称说。另外,n为了避免与l混,读做nε;w和y读做wa、ya;z读做zε,多数辅音的发音,是在其后加一个ε音。英文字母的全部元音都有独特的读法:a(êi)、e(i)、i【ai】、o(ou)、u(iu)。

三、中英文发音的特点

中文发音的基础是汉语拼音;英文发音的基础是英语音标,两者发音区别很大。1.元音发音区别汉语拼音以声母和韵母发音,所有的汉语发音都以此展开。而声母和韵母的发音几乎没有一个和英语音标是一致的,即使是差不多的音也只是简单的对照。汉语韵母和英语元音发音有更大的区别:汉语拼音是口腔前部发音,而英语音标发音是口腔后部发音。(1)英语元音强调的音值是饱满、卷舌与咬舌头这三个必备动作,而汉语的韵母依然只是唇音。比如英汉字母a和o与汉语其实是截然不同的发音,这两个英语元音都需要大口型且卷舌,但是汉语拼音却不需要。(2)英语元音有长元音和短元音之分,而汉语韵母却没有长短音之分。(3)英语的双元音,由两个音素组成,发音时,第一音的音要求拖长而清楚,第二音素短而模糊;而汉语拼音中的双韵母都读成一个音。英语一定要先摆对口型再去发音,发完音再撤回口型,汉语拼音发音则不必如此费事费力。2.辅音发音区别无论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英汉语言中的辅音都有极其明显的差别。英语辅音强调爆破,即发音由气流冲出双唇而形成,而汉语声母只是强调简单的唇音。首先,在发音部位方面,除了器官双唇、唇齿和舌根外,两者的音位在发音部位上几乎都不同。其次,在发音方法方面存在以下区别:第一,辅音成阻除阻方式不同;第二,是否送气的区别;第三,声带是否的区别。从成阻除阻方式上来看,汉语辅音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和边音五种;而英语音标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舌边音和通音六种。从是否送气的角度看,汉语的塞音和塞擦音都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差别,这样会造成音位上和意义上的差别,但是其无论声带振动与否,却不会造成音位上和意义上的差别。而英语音标却恰恰相反:对于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来说,这些发音没有是否送气的差别,送气与否不会造成音位上和意义上的差别;而声带振动与否,却会造成音位上和意义上的差别。3.英汉语音节的不同英语的音节通常以元音为标志,有几个元音就有几个音节。元音是汉语音节结构的核心,任何音节必有韵母,任何韵母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元音。汉语的复韵母即使两个元音或三个元音也是一个音节。汉语语音的特点是音节结构简单且具有很强的规律性,音节界限分明,每一音节都是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三要素组成,其中,四声不仅是音节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音节的标志。声母是主要处在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只有少数声母是处在元音之后,即音节的末尾。汉语音节的开头如果没有声母,就是零声母音节。韵母在声母后,可以只是一个元音,也可以是元音组合或元辅音的组合。但在元音前后的辅音通常只能有一个,在汉语中,不存在辅音丛。汉语韵母可以进一步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韵头和韵腹都是元音,韵尾也可以是辅音。、汉语声调指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除声、韵母内部的系统性外,如声母g、k、h只能同开口呼和合口呼的韵母配合,g、k、h不能同齐齿呼和撮口呼的韵母配合;j、q、x却恰恰相反。英语辅音有浊辅音和清辅音,英语的元辅音字母之间搭配灵活等特点。

四、中英语音中的声调与语调的差异

对外汉语对比分析篇2

一、迁移的定义及分类

很多研究表明,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任何充分解释都必须考虑迁移这一重要的关键问题。迁移关系到怎样解释成年人的外语学习过程,母语在外语学习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和外语教学中应如何运用母语等一系列外语教学的根本问题。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有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其一是吸收外语的表达法,其二是利用或克服母语迁移的影响。这两方面相互作用。

迁移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早期仅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续的学习的影响,现在一般认为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切学习的基本条件之一。将来的学习依赖于过去的学习(JamesSawrey&Charlestelford,1981)。假如一切学习都要从头开始,这实际将使学习成为不可能。ausubel等(ausubel,novak,&Hanesian,1981)认为,不可能设想会有不受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影响的任何学习。迁移可以是学习者意识到的,甚至有意识进行的,但学习者并不常常意识到它的发生。

学习的迁移是多方面的,不论是知识、技能还是方法、原理、态度等都可以迁移。按发生的方向,迁移可区分为顺向迁移和顺向迁移。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续迁移的影响。按照产生的结果,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作用,促进新的知识技能的形成。例如,先学会了俄语的名词性、数、格概念,后来学习德语名词的性、数、格概念时就容易得多。所谓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消极作用,影响新的知识或技能的形成。习惯了汉语的语调节奏将会影响掌握英语的语调节奏,甚至一辈子也学不像。在外语学习中,迁移迁移发生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文化等各个层次上。迁移的结果如果在中介语中固定下来则形成僵化。迁移的发生除了语言因素以外,还有非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又可以区分出个人因素,如心理、文化水平、学能、年龄等,以及社会因素,如教学、环境、民族心理特征等。

二、翻译中母语与外语的对应关系

学习者在学习一门外语时,要在目的语中找出与母语相对应的语言项目。这时学生面临着三种可能性。

(1)零选择:一种语言中有,另一种语言中没有。

(2)非强制选择:学习者可以在不止一种规则或范畴中作出选择就能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例如,学习者可在thegirlwhoisinthelivingroom和thegirlinthelivingroom中选择其一。

(3)强制选择:学习者必须在一定条件下选择该规则或范畴才能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如在英语中,专有名词前一般要选择零冠词。

难度层级建立在两种语言的对应关系上。对应关系分成两种类型:结构对应和功能对应/语义对应。Stockwell等把难度层级从最难到最易分成五个难度级。

(1)本族语中无对应。本级又分成两类。一类叫“分裂”(split),即本族语一种语言形式与目的语一种以上的语言形式相对应。例如在汉语中,“我们用煤气做饭”中的“用”相当于英语的“wecookwithgas.”中的“with”,“这些盘子是用手画的”中的“用”相当英语的“theseplatesarepaintedbyhand.”中的“by”,“请用铅笔在这份文件上签字”中的“用”相当于英语中的“pleasesignthispaperinpencil.”中的“in”。汉语用了一个“用”字,英语则分别用了with,by和in。另外一类叫“全新”(new)。例如英语有冠词,汉语没有冠词。

(2)功能对应/语义对应,结构不对应。例如汉语用偏正结构形容名词,英语则用定语从句。它们的功能相同,但结构不同。

(3)目的语中无对应。例如汉语主谓谓语句,英语则没有。我国语法届一般认为“这棵树叶子大”是主谓谓语句。该句的主语是“这棵树”,谓语是“叶子大”,而“叶子大”又分成主语“叶子”和谓语“大”。现代英语没有这种句型,只能说“thistreehaslargeleaves.”。

三、母语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根据语言学家takahashi的调查,第二语言学习者掌握功能对应形式更难。例如日本人在用英语表示请求时,认为日语的敬体动词itadaku和敬体助动词deshoo与英语的would和could表示同样的礼貌值,因此把它们等同起来。这种等同在很大程度上形成僵化,影响到他们掌握其他形式上不同但是功能相同的表达方式。英美人在表达请求时,除了使用would,could之外,还常使用包孕句把句子的结构弄得比较复杂,例如,iwonderificouldborrowyournotesjustfortoday.这是一种非规约的用法,其功能与“Couldiborrowyournotes?”一样,但是日本人不太掌握这一非规约用法。takahashi由此得出结论,学习者不论外语水平高低,在同样程度上依靠第一语言的言语行为规约或第二语言行为的实现策略。学习者对第二语言使用环境的了解程度是决定语用迁移的关键因素。

语言迁移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遵循一定的规律,也因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的第一语言、不同的习得环境和习得阶段有其独特的表现。但无论如何,母语在外语习得过程中不应被视作障碍。而要实现这个,还需要在理论研究和外语教学实践中做很多工作,这会促进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及翻译事业,也有利于推动对比语言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高远.对比分析与错误解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陈朝晖,施华珍.论母语迁移在我国基础英语教学各阶段中的作用[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8).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对外汉语对比分析篇3

关键词:词汇释义;近义词对比;反义词对比;汉语与学生母语的对比;对外汉语

中图分类号:H1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233-02

把对比分析运用到第二语言教学中来,始于40年代美国的弗赖斯,他认为:“最有效的教材应该是以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科学描述和仔细对比为基础。”whorf、Lado等语言学家的对比分析(contrastiveanalysis)理论,极大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汉外对比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预测汉语学习的难点与重点。本文打算把对比的方法用于对外汉语词汇释义。

本文所谈的词汇对比,不仅包括汉语与学生母语的词汇对比,还包括近义词对比、反义词对比。对外汉语词汇释义应善于在这三种词汇对比方法中解释词义。

一、在近义词对比中解释词义

汉语有大量的近义词,这是汉语丰富成熟的表现,但同时也给汉语教学带来难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越往后学越会碰到更多的近义词,外国学生经常问的问题是:“老师,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为此,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掌握近义词辨析一般思路,大致从三个方面去思考――

(一)词语的基本义,即理性意义的细微差别

1.词义的侧重点。例如“创造”和“制造”,虽然都是“造”,但“创造”出来的是以前没有过的,“制造”出来的是都是已有的。

2.语义的轻重。例如“失望”与“绝望”。

3.词义范围的大小。例如“生命”可指人、动植物及其他事物(艺术生命),“性命”只指人的生命。

4.词义的具体和抽象。例如,“书”是具体名词,“书籍”是抽象名词

(二)词语的色彩意义的细微差别

1.感彩。主观态度有褒贬,例如“后果”和“成果”。

2.语体色彩。例如“虽然”和“别看”;“医生/大夫”。

(三)词语的句法功能的细微差别

1.词性。例如“偶尔”是副词,只作状语;“偶然”是形容词,可以作状、定、补语。“大概”兼副词、形容词和名词;“大约”只是副词。

2.搭配对象。例如“旅行”是不及物动词;“游览”是及物动词可带宾语。“发扬”与“风格、作风”搭配,“发挥”与“作用、优势”搭配。

3.造句能力。例如虽都是副词,但“万万”多用于否定句,而“千万”就没有此限。

4.构词能力和构形能力。例如“重要”可与“性”组成“重要性”,而“主要”不能。“高兴”可以重叠为“高高兴兴”、“高兴高兴”,“愉快”不能。

还需要强调一点,郭志良指出:“对外汉语教学同义辨析对象的范围不仅大于同义词典词义辨析对象的范围,也大于汉语教学(指对中国学生的语文教学)词义辨析对象的范围。”孟祥英、赵新、李英、张博也都认为对外汉语近义词辨析对象范围应该扩大。中国人认为并不是近义词的,诸如“赶忙/赶着/赶去”、“继续/一直”、“这年/今年”、“合适/适合”、“报/报纸”“可不可以/能不能”、“一点/一下”、“和/而且”等等,在外国人看来都是近义词。如果两个词有某种相同的构词成分,或者词义诱发某种联想,都有可能诱发外国人形成所谓汉语“近义词”。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必须善于在近义词的对比辨析中解释词义。首先,教师在备课前依据教学经验预测本课生词与以前学过的哪个词语会构成外国人思维中的汉语“近义词”。然后再考虑外国学生的汉语水平,怎样才能浅显易懂、简单实用地解释两个近义词的差异;词义辨析不必面面俱到,需抓住主要矛盾,简明扼要、触及关键地解释词义。教师的近义词对比解释能使外国学生在当堂课就会造句辨别使用,一般说,就基本达到教学目的了。

二、在反义词对比中解释词义

“在反义词对比中解释词义”指的是用已学的反义词的否定形式来解释生词的词义。例如,“活”就是没“死”;“斜”就是不“正”;“完整”就是没有“残缺”;“缺席”就是没“出席”等等,这样解释简单清楚,外国学生容易接受。

但必须强调一点,用反义词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的办法仅限于两个意义上完全排斥的绝对反义词,有中间状态的相对反义词不可以这样来解释。例如“大”不能解释为就是不“小”,因为有不大不小的中间状态;“冷”不能解释为就是不“热”,因为有不冷不热的温和状态;“苦”不能解释为就是不“甜”,因为有不苦不甜的其他状态。

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利用一些对举的熟语以强化词语的相反相对。例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做使人落后。”“勤劳使人致富,懒惰让人贫穷。”“生当做人杰,死宜为鬼雄。”等等。由于这些熟语琅琅上口、印象鲜明,外国学生很容易在反义词的对举对比中明白词语的意义。

有些词汇在不同语境中与和它构成反义的词语不同。例如“骄傲”在某些语境中,它的反义词是“谦虚”,而在另外一些语境中,它的反义词是“自卑”。可以利用它的各种反义关系来分别义项,注释出它的意义。“骄傲”就是不“谦虚”而是自高自大;另一个语境义,“骄傲”就是不“自卑”而是自豪。因此,利用反义词可确定多义词的不同义项,有利于外国学生掌握汉语的一词多义。

三、在汉语与学生母语的词汇对比中解释词义

戴浩一认为:“每一个语言有不同的概念化。”受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历史的影响,概念结构因不同民族语言而不同,例如颜色词汉语分七段而英语分六段,就是概念结构、思维方式民族特殊性的表现。概念结构、思维方式的民族差异导致词汇系统的差异,除了科技术语、事物名称等少数单义词外,两种语言里很少有意义、色彩等都完全等同的词。例如“雪”与“snow”就不完全对应,因为英语的“snow”还有动词下雪的意思,而汉语“雪”只有名词的意思。正因为绝大多数词汇语义、语用都不完全对应,生词学习用直接翻译法是不可取的,必须在汉语与学生母语的词汇差异对比中解释生词的意义。

例如,美国学生造出“我家的小狗很胖”的病句,原因就在于英语中没有与汉语“肥”对应的词,只有一个既适用于人也适用于动物的通用词“fat”;而汉语通常不会用“肥”来形容人,也不会用“胖”来形容动物。

又如,英国学生造出“我和玛丽,和约翰,和露西都是英国人”的病句,原因就在于很显然是把“和”跟它的英语对应词“and”等同起来了,汉语的“和”在连接多个并列成分时一般只放在最后两个词语中间。

再如,韩国学生造出“如果你不听老师的意见,结果自己负责”的病句,原因就在于韩语中有“效果”、“结果”,但没有表示贬义的“后果”这个词。等等。

为此,对外汉语教师要加强汉外词汇的对比研究,善于简明扼要地指出汉语词汇与其对应的学生母语对应词的语义、语用差异,在汉语与学生母语的词汇对比中解释词义。

参考文献:

〔1〕FriesCC.LinguisticsandReading[m].newYork:Holt,Rinehartandwinston,1963.

〔2〕whorfB.L.LanguageandLogic[a].inJohnB.Carroll(ed).Language,thoughtandReality:SelectedwritingsofBenjaminLeewhorf[C].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mitpress,1941.

〔3〕Lado,R.LinguisticsacrossCultures[m].annarbor: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1957.

〔4〕申东月,伏学凤.汉日辅音系统对比及汉语语音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6(2).

〔5〕陈晨,李秋杨.汉泰语音对比研究与语音偏误标记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4).

〔6〕郭志良.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辨析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88(1).

〔7〕孟祥英.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7(3).

〔8〕赵新,李英.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2).

对外汉语对比分析篇4

关于近义词辨析的重要性,很多专家学者撰文论述。敖桂华认为有针对性的辨析方法应包括三个方面:辨析语义,探究语义上的细微差别;深入语境,捕捉用法的差异之处;区别词性,认知词性的语法功能。方清明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近1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方法进行了归纳、述评。关于近义词,教师首先要掌握几种常用的方法,比如从词性、搭配、色彩意义方面等方面进行辨析。首先要看词性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在句子中出现的位置不同,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词性相同,再从其他角度比如指称范围大小、语义轻重、语义搭配、词语色彩方面进行辨析。这样面对学生突然提出来的、意想不到甚至是千奇百怪的词语辨析问题,教师才不会一下子不知所措。但由于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思考时间短暂等因素的限制,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灵活应用各种辨析方法,如何使用简洁的语言、恰当的方法进行辨析显得非常关键,因此恰当的近义词辨析方法以及适用的近义词辨析词典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已经出版的近义词辨析词典,具有哪些特点,采用了怎样的辨析方法?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二、近义词词典对比分析

我们主要从使用对象,收词数量、范围及选词依据,编排体例,例句选取及释义语言难度等几方面对前文提到的五部近义词词典进行比较分析。(一)使用对象各部词典都设定了各自的使用对象。下面我们看一看作者们的介绍。《用法词典》“适合已学习三年以上汉语学习者所用。所习得简体字应在常用字一千五百字以上,并熟悉汉语拼音。”《对比例释》“主要使用对象是把汉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和研究生。它将现代汉语中一部分最常用的、意义相近的或有相似点的词语分组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意义上、色彩上、搭配上、使用上的异同,以便学生正确理解、掌握与使用,为教师教学与研究提供参考。”《近义词词典》(马)“是一本为初、中级汉语学习者编写的工具书”。《近义词词典》(王)是“供外国留学生使用的汉语学习词典;也可供对外汉语教师作为教学参考书”。《用法对比》“是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海外华人华侨编写的。只要是汉语水平达到中级以上者都可以使用。同时也可以作为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参考用书”。各部词典的使用对象大致上分为两种:一种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一种是对外汉语教师。《用法词典》《近义词词典》(马)的使用对象规定为汉语学习者;其余三部词典把汉语学习者和汉语教师都作为使用对象,同时都把汉语学习者放在第一位。正是因为使用对象的不同,各部教材在例句选择、释义语言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同。(二)收词数量、范围及选词依据各部词典对比分析词语的组数及涉及的词语数量各有不同。《用法词典》共收约700个词汇,分为252组。所选词语以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为主。一个近义词群,也就是对比组,包括二、三或更多的近义词。《对比例释》共对比了254组词语,涉及词语630多个。《近义词词典》(马)共收近义词381组,1046条。《近义词词典》(王)“从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出发,主要根据《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8822个常用词,选定了420组近义词。”据笔者统计,共包括956个词语。《用法对比》“共收录词语1700多对(1718对),多数是同义词和近义词,少数是汉语学习者经常遇到并感到不解的、关系密切的词语。”为了保证适用,所选词条基本限制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范围之内。其中有80多个是三个词为一组的。比如“之间、之中、之内”。有的词分别和不同的词组成一组词,比如“最后、然后”“最后、终于”。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每部词典词语对比的组数都在250组以上,《用法对比》更高达1718组;各部词典涉及到的词语总数在630以上,两部《近义词词典》均在1000词左右,《用法对比》为2842个,远远超过其他词典。《近义词词典》(王)和《用法对比》明确提出选词依据是《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用法词典》未明确说明选词依据;《对比例释》选词为“现代汉语中一部分最常用的、意义相近的或有相似点的词语”;《近义词词典》(马)的出发点则与众不同,“从英语出发,特别选择那些英语相同但汉语表达不同的词语”。(二)编排体例《用法词典》“词条按拼音音序排列。先说明各词条意义,再比较该群近义词的不同意义及用法,各词搭配的语境标出可用或不可用。最后列出其他相关词汇。”词条的意义不是用汉语解释,而是用英语解释;例句也有英文解释。作者在词典前言中强调,词典的着重点不在定义而在用法。《对比例释》“对比的角度不仅限于词义,还更多地注意结构、语用等方面;分析论述及例句的选择基本照顾到外国学生一般的接受水平,部分内容与例句还做了英语翻译,分析对比中为帮助学生具体理解意义和规则,还进行了正误用例的对照。”该词典对组内各词在词义、用法上的细微差别都详加解说,同时进行了正误对比。《近义词词典》(马)先把所选的每个词都罗列了十个左右相应的词组,以方便学习者参考使用。在例子之后还有简单的中英文对照的词义辨析和正误对照的句子。词、词组和句子都加了汉语拼音。《近义词词典》(王)在辨析各组近义词用法异同时,力求在词义、用法、搭配等方面描述清楚,在描述中辨析。注释部分和例句均有英文翻译。《用法对比》首先列出两个(或三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互关联的词语,标出词性,加注汉语拼音,然后从词义说明、词语搭配、用法对比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四)例句选取及释义语言难度《用法词典》“所选范句比较自然,主要依据中国大陆以及台湾大学生的使用标准”。在列举范句时,各种不同的词性及语法语境尽量包括,使学习者可以清楚地认识每个词条的语法特点。《对比例释》“分析论述及例句的选择基本照顾到外国学生一般的接受水平”。《近义词词典》(马)例句简短,分析异、同的时候一般各有两个例子。《近义词词典》(王)例句较多,但是部分例句与使用者的实际情况可能离得较远。比如“这些渔民从事近海捕捞业”,“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等等。释义语言难度也较高。比如对“家”和“家庭”词义的描述:这两个词都可以表示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单位。“婚姻”“血统”等词难度较高,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这样的描述肯定不好理解。《用法对比》中“用法对比”部分的例句全部是由编者编写的。编者编写这些例句,充分照顾到了汉语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需要,尽量过滤掉可能给学习者的理解造成障碍的某些文化和知识背景因素,句子的语境尽量做到浅显易懂,尽量注意全书生词量的控制,努力降低读者使用的难度。

三、关于近义词词典编写的思考

对外汉语对比分析篇5

【关键词】蒙汉语;句法分析;短语对比

一、引言

语言是一个民族观察、认识和表述世界的方式和过程。语言既是一个民族内在的文化精神外在化的呈现方式,又是外在客观世界进入人类认识视域的有效通道。一个民族的语言在整体上反映着本民族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蒙语与汉语是蒙汉两个民族人民的思维成果和文化心理在语言中符号化、外在化的结果。蒙汉语分属阿尔泰和汉藏语系,因此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在词汇、语音、语法以及修辞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蒙语和汉语都有各自不同的词汇系统。由于词汇系统不同,表现在两种语言词汇中就必然存在着很多差异。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蒙汉两种语言在构成新词及词义演变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蒙语与汉语在选择材料构成新词及词义演变方面所反映出的不同民族特色。

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云南的蒙古族会彝语和汉语,其蒙古语与北方的蒙古语大致可相通。在这里我主要用内蒙古蒙古语中的句法特点、句法分析、短语的特点来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特点和短语特点进行比较借此得出蒙汉语的句法的不同,短语的不同之处。

二、传统的蒙汉语句法对比分析

通常比较习惯使用传统的句法分析方法。传统的句法分析方法,一是古希腊传下来的句法上“主谓宾”、语义上“施动受”的句子成分分析法,二是美国结构主义的层次分析法。词是描写句法结构的最有效的单位。句子是由词构成的而且,词又是比较稳定的单位,立足与词,就比较容易说明词在句中的职务。对汉语进行句法分析主要有两种方法:

1.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通常被称为传统的分析方法,应用于汉语句法分析。传统的句法学认为,句子是表达完整的思想的,一个完整的思想是一个逻辑判断,而一个逻辑判断都有两个概念结合而成。所以传统的句法分析句子总是把句子分为两部分:主语和谓语。除了这两个中心成分之外,其余都是主谓语的连带成分和附加成分(定状宾补)。例如:“许多强壮的工人造一座长的铁桥”,主语是“工人”,“造”是谓语,“铁桥”是宾语,“一座、长、许多、强壮”是定语。汉语中传统的句法分析方与蒙古语中的划分句子成分方法大致相同。例如:巴图在饮羊。“巴图”是主语,谓语是“饮”,“羊”是宾语。从这个例子看出蒙古语里划分句子成分时也像汉语少不了主要成分主语,谓语,连附加成分定、状、宾都能出现,唯独一点不同是蒙古语句法里划分句子成分时没有“补语”成分。

2.把层次分析法看作是对语段进行一种切分的方法

例如: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往工地。(a)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往工地(B)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往工地,这切分方法里哪个符合切分的三原则:切分的直接成分必须能组合(语法规则允许)、成结构(成话)、不割裂原意。B切分违背了原语段中的意思,也不能按C和D切分,因为从功能上说,“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这一主谓结构不能带补语“往工地”也同样不能带宾语“工地”。其实,从结构上看,C和D的前一直接成分即均非结构体。

3.转换分析法

这是转换生成语法的分析方法,在国内仅用于分析同义结构、歧义结构等方面,尚未见系统运用。例如:一锅饭(供|够)十个人吃了。/一锅饭吃了十个人。

三、蒙汉短语特点对比分析

1.汉语短语主要类别

实词按与实词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的短语叫“词组”。词组根据各组成成分的词性、组合方式及其所形成的语法关系形式可以分为:偏正词组、书宾短语、联合短语、主谓短语、同位短语、兼语短语和连谓短语等。结构类型,主要用实词或虚词的名称来命名,实词与实词的组合包括:量词结构、方为结构;实词与虚词的组合包括:“的”字结构。

2.蒙语短语配列形式

蒙汉语的短语在结构上都可以分为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句子最终取决于短语的配列或集约形式,但是观察和分析短语又绝难离开句子这个最小、最基本的语言环境。所以举例大都采用完整的句子,将短语的结构在语际转换中的配列形式放在一个特定的句子中去观察。

(1)蒙汉语主谓短语,语序一般都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结构关系相当。蒙语主谓短语一般以主格形式出现,在与际转换中双语主谓短语相对应的情况较多见。蒙语谓短语在句子中大多充当成分句。例如:(做状语成分句)、(做定语成分句)、(做谓语成分句)、(做主语成分)、(做宾语成分句)。汉语主谓短语在句中比较灵活,能充当主语、谓语、状语、宾语、定语、补语等。例如:外面空气新鲜。(做谓语)

(2)蒙汉语联合短语,其结构关系和功能特性相当,配列型式相似。

(3)蒙汉语述宾短语(汉语称之为)动宾短语,在此统一称为(宾述短语)均有两个部分组成,具有支配和被支配关系。蒙汉语宾述短语内部结构关系是相同的,但语序不同:蒙语支配部分在后,被支配部分在前;汉语一般支配部分在前,被支配部分在后。蒙语:宾语+动词(谓语中心)例如:买书、对我们工作有力。

(4)蒙汉语定中短语一般都是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在语际转换中基本能对应。蒙语定中短语的中心词可以有形容词或名词充当,修饰语由形容词、形容动词、名词或副词充当。例如:这座山的景色美得令人羡慕。

(5)蒙汉语状中结构短语,其配列型式为:状语+中心语型。蒙语状中短语在蒙译汉中的常规配列型式具有多样化。蒙语中由时地名充当状语的状中短语在语际转换中与汉语主谓结构(存现句)对应。例如:掌声经久不息等等很多。

四、结语

语言对比是对两种语言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尤其翻译过程当中必须对两种语言的语法、文字、历史、习惯以及人的思维方式等要透彻的了解后才能完整的全面的进行对比。本文对蒙汉语句法的比较及对比从程度和结构上说是属于有不足遗漏得多,短语这个在句中最活跃、最关键的部分因知识和经验的缺陷没能完整的全面的对比。通过这次的初步对比分析发现不懂得,不明白的很多。而且关系到两种语言的语法分析,牵扯的知识量大,在日后的学习当中必须多加努力。

参考文献:

[1]陆俭明.《再论构式语块分析法》.《语言研究》,2011第2期

[2]吴竞存,侯学超.《现代汉语句法分析》.北京大学出版,1982

[3]那仁巴图.《现代蒙古语》蒙文版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参,1982

[4]何莲喜.蒙古语词的多义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5]德力格尔玛.蒙古语语义研究[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

对外汉语对比分析篇6

关键词: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一、引言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汉字教学是比较难教透教会的一块。相比语音教学中,只要提供给留学生合适的语境,多和他们进行语言交流和沟通,这样就能快速学会日常交际用语而言,汉字教学实在很难找到一个双向或者多向交流的方式来让他们快速地学会书写汉字。汉字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体,是中国民族宝贵的财富,里面蕴含了丰富的汉民族文化意识。对外汉字教学,要充分认识现代汉字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教师在而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研究方而,要立足汉字作为语索文字的本质特征,把握它与拼音文字的本质差异,充分挖掘汉字的有利因素。另一方面就是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外国人认知和学习汉语特点和规律,这是由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特殊性所决定的。

二、汉字教学地位

汉字经过了甲骨文隶书楷体等几千年历史的发展变迁,已经比起上古时期的汉字简单好记好认很多了。但是它的形象意义和文化意义已经深深地烙印在里面了,通过学习汉字和了解它的构造,留学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中国文化。如果不教学留学生写汉字,那么他们对于汉语的学习是不彻底的,会造成说话和阅读的环节脱节。只会说,不会写,不会读,这无法满足深一层的交际需要。但是因为现在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的时间比较短暂,他们最重要的目的是学会说话而不是书写,他们需要速成汉语。汉字的特殊性在于它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一)先教基本笔画和基本笔顺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形体结构单位,主要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形式,经组合或变形,又出现了一十儿种复杂笔画。这些笔画形少戊了一套完整的笔画系统,它既给人们学习和使用汉字以方便,又给汉字发展以制约。首先,要让他们熟悉“点、横、竖、撇、捺、提、折、钩”,这些基本笔画的汉语名称及书写方法。

(二)先教独体字再教合体字

汉字书写要掌握每一个笔画的名称,掌握了笔画还要学会识别部件偏旁,还要才能由一个个部件组合成汉字。这样的认知结构是层级性的,需要从简单的笔画开始入手,最后才能谈到汉字的整体书写。比进入“沁”字,必须先认识了三点水和心字旁,才能书写。

在教独体字的时候,要注意到中国汉字一笔一划非常谨慎的特点,一笔之差就可能写成别字或者错字。许多独体字是由另一个独体字增加一笔或者减少一笔得来的。比如“大”字加一点就变成“太”,“甲”不出头就是“田”,“天”出了头就是“夫”,“目”少一横就是“日”,这样一系列相似的文字可以让学生形成一个形近字系列,统一记忆。

(三)通过学习部件来学习汉字

作为一个符号系统,现代汉字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笔画、部件和汉字。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部件可分为成字部件、非成字部件、单纯部件和合成部件。汉字众多的部件中,具有构字能力的独体字占有很大部分,所以先学习独体字再学习的学习方法是符合认知规律的。汉字中除了独体字之外含有一些常用部件,这些是不成字部件,比如:言字旁,三点水,两点水,双人旁,走字底,金字旁等等。这些应该找到具有这些部件的一系列的字作为一个类别,比如金字旁,例子有:铭、钟、钊、钩、银等等,这些字都和金属的意义有关系。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这些具有形旁意义的部件的字都是和它的形旁有关联。从字义方而联想,主要是对会意字的记忆。比如:“歪”,不整齐的东西;“木”是一棵树,“林”是多棵树,“森”是大片的树林。从字源方而联想,主要是对象形字的记忆,通过汉字的来源及演变的历史来记忆汉字的字形和字义。从外来语方而联想,汉语中有少数外来语。而这些外来语们们和英语中本词的发音接近.比如说“巧克力”、“吉普”、“扑克”等,知道了英语的意思,汉语的意思和读音也就记住了。从词汇方而联想.通过单字构成的词语,而联想到这个字的写法。比如学习“先生”的时候,学生会联想到“学生”、“医生”,因为为他们都有个共同的语素“生”。

留学生在书写汉字时出现的错误反映了对外汉字教学的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并为汉字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汉字是“以形别义”的,汉字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形似部件,如“子”与“才”、“一”与“八”、“厂”与“广”、“月”与“目”、“目”与“且”等等。留学生非常容易出现错误,其内在原因在于拼音文字体系与汉字体系的根本差异,往往会忽视一些细微的形体区别要素,从而导致了此类错别字的产生。绝大多数汉字遵循着左右或上下组合的基本结构方式,留学生如果混淆了这种组合的层次性,就会把字写错,如把左右结构的“楼”字写成上下结构。从字形结构来说,“楼”字由“木”和“娄”两个一级部件组成,其中“娄”又由“木”和“娄”两个末级部件组成,“木”为表义部件,“娄”为示音部件,从构形模式来说,整字“楼”是义音合成字。

(四)利用形声字的表义表音功能学习汉字

首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声旁与形声字存在的多种联系形式来为汉字教学服务。充分利用那些表音效果好(声韵调都相同或者声韵相同)且构字能力强的声旁,来集中识记那些含有这些声旁的汉字;其次,可以把一些有转化关系的声母韵母加以归类,使语言学习者能意识到这类转化的现象,例如,“点,店,钻”等的声旁与整字之间是韵母an,ian,uan相互转化的结果。

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应增强留学生汉字形声结构中声旁表音作用的意识。学生认识形声字声旁的表音特点,以利用声旁的线索去学习、掌握形声字的读音,推测熟悉的形声字的读音。声旁带形声字,即典型形声字,例如,由“息”的读音带“熄、媳”,由“当”带“档、荡、挡”等。

四、小结

汉字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留学生汉字认知和学习的规律与特点,决定了对外汉字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教师要着力于钻研教材,探讨教法,总结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对外汉语的教学工作。(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参考文献

[1]施止宇.外国留学生字形书写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0,

[2]刘永山.汉字笔划的写法及常见错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p38一p41

[3]杜同惠.留学生汉字书写差错规律试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3.

[4]张静贤.汉字教程「ml.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5]曾性初.张履祥.陈昭宽.汉字的各种笔划的使用频率的估计[J]心理学报.1965

[6]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

[7]施正宇.现代形声字表义功能分析.语言文字应用,1992,4.

[8]李蕊.对外汉语的形声字表义状况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5,2.

[8]施正宇.现代形声字表义功能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1992,4.

[9]蒋红梅.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形声字教学[[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0).

[10]王宁,邹晓丽.汉字应用通则[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对外汉语对比分析篇7

语料库是一个由大量在真实情况下使用的语言信息集成的专供研究使用的资料库。语料库语言学则是以语料库为研究目的和手段的语言学方法,包括语料库的建立、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和研究、数据资源的检索和应用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随着计算机应用于语言研究,建立语料库所需的技术设备日益完善,语料库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利用语料库进行语言研究的手段也相应得以改善。

一、语料库应用为语言学研究带来的影响

语料库既已成为语言学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也随之逐年增加,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按研究目的来分,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类——二语习得、母语习得和自然语言处理,二语习得研究所占比例最大。二语习得重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语言错误进行对比分析,特别是对“中介语”进行偏误分析。与人工收集的有限的学生病句卡片资料相比,“中介语”语料库能够更加真实、详尽地反映二语学习者的汉语中介语原貌,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系统地观察他们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过程,了解影响学习和习得的各种因素,所发现的规律也可以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等各个环节的研究提供依据。

二、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在对外汉语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为对外汉语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更为客观和翔实的数据以及经验性的研究方法。

(一)汉字习得研究

《外国留学生规则字偏误分析——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从北京语言大学的中介语语料库中分别选取了日本、韩国和欧美留学生使用过的汉字,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筛选了日、韩、欧美学生共同使用的形声字,对比分析了留学生在读音规则形声字和不规则形声字的错误类型。结果显示,国籍(母语)和hsk等级和留学生对形声字的掌握有密切的关系;留学生对规则字和不规则字的学习掌握没有明显差别;欧美和韩国留学生在不成字部件构成的汉字上的错误率高于成字部件构成的汉字,表明留学生在形声字的认知加工中一定程度上还是会主要依赖字形信息。

(二)词汇习得研究

《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成语使用偏误分析》运用北京语言大学中介语语料库,系统性的分析了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成语过程中的偏误情况和深层原因,提出了避免成语使用偏误的一些“偏误预治”策略,以期提高师生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三)语法习得研究

《“把”字句的习得研究及其教学——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和《基于语料库的外国学生“被”字句习得研究》分别采用了中山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和的南京师范大学中介语语料库,并对“把”/“被”字句进行分类,分析了偏误原因和习得顺序,为“把”/“被”字句的教学顺序和编排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案。

《朝鲜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情况分析——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和《日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情况分析——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分别研究了不同母语背景的外国留学生趋向补语的习得情况及影响因素,认为其均受到语际和语内负迁移的双重影响。

《基于语料库的外国学生兼语句习得研究》和《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反问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分别采用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的中介语语料库,将兼语句/反问句进行分类,对比分析了留学生的正确和偏误用例,探讨其习得顺序,并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排提出了教学对策。

三、小结

近年来,随着语料库利用的日趋广泛和研究方法的逐步改进,国内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有了很大的发

对外汉语对比分析篇8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为汉语增加了音乐性。但与此同时也成为了外国学生汉语学习的最大困难。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过程中,对比分析方法是经常被用到的,在本文中,笔者希望通过对比分析,找到以俄语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的难点,并试图找出应对方法。

1声调偏误带来的问题

声调教学之所以是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重点,是因为声调偏误会带来很多问题。汉语声调是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的,忽视声调的重要性影响到的是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并由此影响到听力水平。另外声调偏误必然会影响汉语学习者对于多音字的理解,许多多音字表示不同的含义时都只是声调发生了变化,如果不能准确区分声调就无法辨别。因此,要求声调的准确性是十分有必要的。

2对比分析法的运用

对比分析是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法在汉语声调教学中的意义在于,通过汉语与学习者的母语或媒介语语音的对比分析可以确定语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下就总结俄语学生的声调发音问题,对比分析俄语中的一些特点来分析这些偏误。

2.1阴平的发音偏低

阴平的发音偏低问题应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普遍问题。我们先看阴平调的发音特点:阴平是高平调,没有声调的语言发音都保持相对平稳的语调上,因此“平”这一特点相对比较容易掌握,因此在发音时他们只关注到了阴平调“平”的特点,而对于“高”的特点不能很好掌握。阴平调在汉语声调系统中还本文由收集整理具有着定调的作用,如果阴平发不准也就有可能会导致其余的声调的发音都受到影响。

2.2阳平、去声的发音问题

俄语学生在这两个发音出现了同样问题——音调变化幅度不够。我们注意到,在俄语中有两个现象有类似于阳平和去声的发音特点。在俄语中在读没有疑问词的疑问句时,调心前部用说话人平常的音调,调心上音调陡然上升,调心后部用低于说话人平常的音调,这种调型在俄语教学中叫做调型3。例如:读это твой дом?时,调心在твой,这时就可以感受到在读这个单词时,语调出现上升,类似于阳平。这个发音现象虽然没有类似于去声的发音方法,但是有着和去声类似的发音效果。

2.3汉语双音节词的发音问题

俄语背景学生双音节词的声调问题,有些是单个声调的发音偏误导致的,有些则是在语流中出现的新问题:

2.3.1去阳组合

俄语背景学生在读去阳组合时,往往会出现在读去声时音调降不下去,一般读为53或43,导致后边的阳平即使符合发音规则整个词汇的发音还是带有浓重的洋腔洋调的问题。

2.3.2阴上组合

一般认为,俄语背景学生在上声发音中问题较少,但是在阴上组合中就会出现问题。一般表现为,阴平调起点较低,造成上声214的转折出现困难,导致将上声读为33或24,在听感上最终导致将阴上组合在语调上错读为阴阳组合。

3分析解决方法

在对比分析之后,俄语背景学生出现的的问题我们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俄语背景学生的声调教学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3.1重视五度标调法

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发明“五度标调法”后,汉语声调调值的描写才走上了科学的轨道。可见五度标调法对于汉语声调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向学生介绍五度标调法,使得学生对于汉语声调具有客观的认识。在教授学生声调时,可以配合手势等夸张手法带领学生训练,应当注意的是,手势应该是有起伏的,不是随意的。

3.2通过比较认识目的语与母语区别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学生母语的适当了解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学生母语与汉语特点进行对比研究,就可以发现特定母语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遇到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自然也就是这一特定母语学生学习汉语时的难点。当我们运用比较分析法了解到俄语学生学习汉语声调时偏误及偏误特点后,就应当将这些特点和规律告诉学生,使得学生对于自身特点有了清醒认识后可以根据这些自身问题找出学习汉语声调的重难点,有目的地着重进行训练。这种方式在教学中运用了学习与习得相结合的方法,在成人外语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在解决阴平的发音偏低的问题时,我们首先要依靠五度标调法使学生对于这一高平音具有理性认识。之后我们可以结合一些最日常的俄语单词,让学生根据这些单词重音音节的发音,寻找高平音的感觉。例如举出спасибо这一单词,让学生在读这一单词时使用手势来对这一单词发音进行描写。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重音音节夸张成类似于55的发音规则,结合阴平汉字练习阴平声调。

对外汉语对比分析篇9

摘要:

秉持共时描写与历时演化相结合的研究策略,文章先采用对比分析法确定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难点,然后从语义、语用及语法功能“三个平面”对近义词展开共时辨析,并对多义词和成语进行追根溯源的历时分析。这样便可帮助学习者在充分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强化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共时与历时;对外汉语教学;教学策略

一、引言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作为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人,对二十世纪的现代语言研究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发展历程中的一座丰碑,为现代语言学理论系统的建构提供了最直接的支撑。在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体系中,共时与历时的观点是语言研究的重要原则和方法。所谓“共时语言学”,是研究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所谓“历时语言学”,是研究各项不是同一个集体意识所感觉到的相连续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彼此间不构成系统[1]136。按照索绪尔的观点,一种语言现象总是处在共时和历时的交叉网络中。因此,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去观照存在的语言现象,语言研究和语言应用才有价值和意义。将共时与历时分析的方法用于对外汉语教学,能更好地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学习之目的。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拟从共时存在描写和历时演变分析两个维度,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近义词、多义词和成语等词汇教学的策略。

二、共时分析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共时性研究是研究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状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因此,对外汉语共时性教学策略就必须涉及到对比分析、语义、语用和功能等方面的探讨。

(一)对比分析把握词汇教学的重难点

对比分析,源于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是将目标语同母语的语言系统进行共时性对比研究,寻找相互之间的异同点,揭示各自的本质特征。目标语与母语的相似部分少干扰,易掌握;目标语与母语的相异部分多干扰,难掌握。教师将学生的目标语与母语加以比较,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预测可能出现的错误,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

1.对比分析的预测功能有利于对外汉语的教材编写和课堂设计

只有教师在深刻了解自己所教语言和学习者的母语之后,才能编出好的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同时,它也能“帮助学生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有利于他们排除母语习惯的负迁移作用,发挥正迁移作用,从而达到正确运用外语的目的。[2]1”比如:汉语中有许多兼表“从事某职事”和“承任该职事的人”这两种意义的双音节词,例如:导演、指挥、看守、督查、编辑、翻译等。这些双音节动词能够较为自由地将动作转指为施动者,通常不需要在形式上作标记,这与较为能产的派生语言不同,如,英语中有大量的构词前、后缀,动词将动作转指为施动者时,通常要加“-er”或“-or”,因此汉语中许多兼表“从事某职事”和“承任该职事的人”的多义词对应英语中的两个词:翻译:interpret/interpreter;导演:direct/director;督察:inspect/inspector;看守:caretake/caretaker;指挥:conduct/conductor;编辑:edit/editor。许多学习者没能克服母语词汇知识的负迁移作用,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进行了错误的类推,按照母语派生词的结构特点仿造出了导演人、指挥人和编辑人,等等[3]。又比如:汉语中有些成语是和其他语言中的一些成语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的。如“熟能生巧”对应“practicemakesperfect”、“晴天霹雳”对应“aboltfromtheblue”、“趁热打铁”对应“strikewhiletheironishot”,像这些在英语中基本对应的成语,就可以通过英汉对比的方式来增强记忆。再如日语中有很多字形、语义和用法都与汉语基本相同的成语,如:一诺千金、一举两得、泰然自若、温故知新等,对于这类成语,教师应启发学生发挥其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另外,还有一些同字形而不同语义的成语,如日语中用“落花流水”比喻男女之间的相爱相思;“一刀两断”表示迅速地采取果断措施,对于这类成语教师可以提供大量例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熟悉并理解成语,帮助他们排除母语的负迁移作用[4]。

2.对比分析的诊断功能有利于对外汉语的水平测试

语言测试通常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语言测试项目进行测试,一般集中在外语学习中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困难的项目。这种困难主要来自外语本身的特殊性或母语与外语的差异点,从而确定测试的重点和难点[5]。比如汉语水平考试(简称HSK)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少数民族考生)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部分试题的设置就是依托对比分析的理论。对比分析不仅能完善语言学理论体系及外语教学理论研究,还能更好地为外语词汇教学实践服务。作为一种基本的语言教学理论模式,它的预测功能和诊断功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从三个平面辨析近义词

所谓“三个平面理论”,是指在汉语语法研究中要区分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而在具体分析句子时又要将三者结合起来的思想。1981年,胡裕树先生在他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中率先提出这一理论,指出“必须区别三种不同的语序:语义的、语用的、语法的”。[6]337尔后,文炼、胡附《句子分析漫谈》对此作了进一步阐发,认为“虚词的作用也有语义的、句法的、语用的区别”,并指出“必须区分一般主语(陈述对象)与话题主语(脱离句法控制的话语焦点)”,“独立成分”与“提示成分”都属于语用成分[7]。正式提出“三个平面”这一名称,并从理论上首次进行全面阐述的当推胡裕树、范晓合写的《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8]。三个平面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汉语语法理论上的一个杰出贡献,它在1980年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这一理论视角也用于汉语研究和应用的其他方面。汉语中的近义词是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瓶颈问题,也是HSK汉语测试的重点内容。下面我们选取汉语学习者在使用中容易出错的几组近义词,从语义、语用、功能三个平面进行共时辨析。

1.辨析语义细微差别

“科学地分别、准确地辨析近义词语义上的细微差别,引导外国留学生从本质上认清相关近义词语义各个方面的异同,是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正确使用近义词的必要前提。[9]”例如:

(1)“感受”和“感觉”:“感受”是内心的活动,“感觉”是除了内心的活动以外还有感觉器官的活动。如,我感觉(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感觉(感受×)有点儿冷。感觉(感受×)这个人怎么样?

(2)“检查”和“检察”:“检查”是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检察”是检举核查,考察(犯罪的事实)。如,应该定期检查(检察×)身体。加强对大案要案的检察(检查×)工作。

(3)“欣赏”和“观赏”:“观赏”是以愉快的心情看,用的是视觉;“欣赏”以愉快的心情看或听,用的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另外还有认为好,喜爱,表示肯定的意思。如,观赏(欣赏√)精彩的杂技表演。大家欣赏(观赏×)他的才华。他的休息方式是欣赏(观赏×)古典音乐。

2.深入语境,区分不同语用色彩

一些留学生因为不清楚词语的语用色彩(感彩、语体色彩)而出现近义词语用偏误,所以学会辨别语用色彩,对学生正确使用近义词会大有帮助。感彩主要分为褒义、中性、贬义。通常带有赞扬、喜爱、肯定等感彩的为褒义;带有憎恨、厌恶、否定等感彩的为贬义;不表褒贬的为中性。如“成果、后果、结果”这一组词,都有“结果、结局”的意思。不同的是,“结果”是指事情发展的最终状态,既可以指好的状态,也可以指坏的状态,为中性;“成果”是指取得的成就或成绩,带有褒义色彩;“后果”是指糟糕的结局、不好的结果,含有贬义色彩。还有,顽强—顽固;机智—狡猾;教诲—教唆;宠爱—溺爱;赞扬—吹捧;果断—武断;团结—勾结。语体色彩分为书面语和口语。例如,“恐惧”和“害怕”,“恐惧”常用于书面语,有一些相对固定的表达“万分恐惧”、“恐惧不安”等;“害怕”多用于口语,“害怕天黑”、“害怕考试”。再如,高兴—愉快、长处—优点、小气—吝啬、还是—依然。

3.区分词性和搭配对象,通过组合关系认知语法功能

词性不同,词语在句中位置不同,语境搭配也就不同,因此,帮助学生区别近义词的句法功能是词汇教学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比如:

(1)“忽然”和“突然”:在动词前可以相互替换,“突然”是形容词,既能作定语,也能作补语;“忽然”是副词,就没有这种语法功能。如:突然(忽然√)下起雨来了。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忽然×)。

(2)“清楚”和“清晰”:“清楚”是动词也是形容词,且可以重叠;“清晰”只是形容词,不可重叠使用。如,耳机的声音很清楚(清晰√)。我清楚(清晰×)他的情况。风景看得清清楚楚(清清晰晰×)。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注意区分词性,还应抓住词语的搭配对象来指导学生辨析近义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规律性的词语组合,指出近义词在搭配上的不同特点,进而帮助学生确定近义词的语义范围,使他们在使用过程中体会近义词之间的差异,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提高近义词使用的准确性。例如[10]:

(1)“期望”的对象在未来;“希望”没有这个限制,且可以作“有/没有”的宾语。

(2)“从未”否定说话以前的动作和情况,常与“过”搭配使用;“从不”表示对意愿的否定,可以否定说话前和说话时的动作、情况。

(3)“消除”的对象为抽象的事物,“清除”的对象多为具体事物。

三、历时分析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历时性研究是关注同一语言要素或关系,在不同时间层面上的状态以及状态的演化。虽然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内容主要是现代汉语的词汇知识,但是由于现代汉语共时层面的某些词汇特征源自有规律的历时演化,词语现代的含义与古代的含义之间都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所以不论是词汇研究还是词汇教学,都应力求沟通古今,了解词义的演化过程。将词语的历时演化与共时特征联系起来,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词语。提高词汇习得质量,减少反复机械记忆的负担,许多因字面意思而引起的困惑也可以得到解决,真正提升语言学习者的词汇能力。

(一)源流关系梳理强化对多义词语义理解

在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对词语现代使用情况作细致描写外,还要对词义的来源及其发展变化进行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旧词语的消亡,新词语的产生,词汇演化是历史必然。同时,作为新词语产生的一种方式——旧词赋予新义,也是汉语词汇历史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一些词语常常由单义发展为多义,让词义内涵更加丰富,使语言可以更经济高效地运转。因此,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我们应以一种发展的眼光,从历时的角度去探索词的意义,进行词源教学,寻觅具体词的来龙去脉。分析不同义项间的源流关系,才能拓宽词汇教学的思路,增加学生的词汇知识,加深他们对词义的理解。需要指出的是,在课堂上讲解词语的产生和词义的具体演变过程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利用词义演变的规律来引导学生进行义项归类,从而强化对汉语多义词的理解性记忆。在词典中,多义词的若干义项逐个排列,但实际各个义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它们有的是词语最初的本义,有的是最常用的中心义,还有的是通过派生出来的引申义、转义或比喻义等。因而,在本义与派生义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构成了词义的历时演化。以“老”为例,《说文•老部》:“老,考也。七十曰老。”我们可以认为,“老”字的本义为“年龄大”。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老”共有17条义项[11]:①<形>年岁大(跟“少、幼”相对):~人|~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②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敬~院|扶~携幼;③<动>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了人了;④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手|~于世故;⑤<形>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⑥同):~厂|~朋友|~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了;⑥<形>陈旧:~脑筋|~机器|这所房子太~了;⑦<形>原来的:~脾气|~地方;⑧<形>(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⑨同):油菜太~了;⑨<形>(食物)火候大:鸡蛋煮~了|青菜不要炒得太~;⑩(某些高分子化合物)变质:~化|防~剂;⑪<形>(某些颜色)深:~绿|~红;⑫<副>很久:老张近来很忙吧,~没见他了;⑬<副>经常:人家~提前完成任务,咱们呢;⑭<副>很;极:~早|~远|太阳已经~高了;⑮<形>排行在末了的:~儿子|~闺女|~妹子;⑯前缀,用于人称、排行次序、某些动植物名:~王|~三|~虎|~玉米;⑰(Lǎo)<名>姓。研究表明:辞书义项的排列基本上可以反映出词义演进的历史。下面我们就从“老”的本义出发,分析《现代汉语词典》中所列的这些义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词源与义项归类相结合的方法,对以上17个义项进行归类分析。通过义项归类,学生会发现通过①能推出②,进而再推出③。这些义项的共同语义特征是“年龄大”,引申含义是“经历时间久的”。再以这一特征为联系点,可以推出⑤⑥⑦⑫,又因“经历时间久”,而导致“程度、状态发生变化”,从这一联系点上,又推出⑧⑨⑩三个义项。接着指出,“老”字作为形容词,经常与名词搭配,构成名词词组,天长日久,在词组凝固成词的过程中,前面的修饰部分“老”发生虚化,由一个词变成了一个语素,[12]词缀“老”(义项⑯)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然后,教师再补充对学生而言的新信息,如④⑪⑬⑭⑮,让学生自行归纳整理。[13]语言是一个开放、不断变化的系统。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产生,人的思维不断精密化等,都会在汉语的词汇中留下痕迹。尤其面对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词汇教学不可能涵盖所有,包括一个词的所有意义。因而,指导学生运用词源与义项归类相结合的方法来自主学习多义词,能够做到触类旁通——充分利用词语本义,构建一个动态发展的词义脉络,结合词源学习与义项归类,准确掌握和灵活运用更多的多义词。

(二)追根溯源识记成语

汉语成语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每一个成语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因而,对成语进行追根溯源,不但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成语的意义,也能让他们在成语教学中学习中国文化[13]-[14]。在成语教学中,把成语的“源”介绍清楚了,其引申义、比喻义也就一目了然了。比如:守株待兔、瞎子摸象、拔苗助长、掩耳盗铃、塞翁失马、愚公移山、黔驴技穷、精卫填海、狐假虎威等。这些成语都具有极强的故事性,采取播放短片或讲故事的方式来阐释成语的深层含义,可以帮助学生增进理解,加强记忆。例如“守株待兔”[16]218,我们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收获的现象。通过探索和分析成语的来源,既可帮助学生掌握“守株待兔”的含义,也能助其明白“只有踏踏实实地付出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从而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此外,许多成语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呈现出了明显的模式化形式结构,“依据一定的格式,通过改换某些构词语素,便可引入一系列同格式的成语。教学时可依据这些具有派生能力的格式,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新成语。”[17]如在讲授“弦外之音”这一成语时,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之”,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助词“的”。相同结构的成语还有“莫逆之交”、“前车之鉴”、“惊弓之鸟”、“等闲之辈”、“用武之地”等,根据这一模式化形式结构,学生便可推导这些成语也都是定中式名词性成语,这既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使其准确应用相同结构的成语,又加深了他们对词义的理解,强化了记忆。

四、结语

在索绪尔理论体系中的共时和历时观点的指导下,通过对词语共时的描述和历时的追溯,加深了我们对词语特征和规律的认识,也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当然,在理解“共时”与“历时这两个语言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时,也不能机械地将二者对立起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要注意结合词语的共时特点和历时演变,在教学活动中,要认同二者之间的辨证统一,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语义、语用和语法功能这三个平面入手展开近义词的共时辨析,有选择性地对多义词和成语进行追根溯源,帮助学生强化词汇的理解性记忆,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张博.汉语词义衍化规律的微观研究及其在二语教学中的应用[J].世界汉语教学,2009(3):355-368.

[4]王美玲.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

[5]张利.浅析对比分析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7):76-77.

[6]胡裕树.现代汉语(增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7]文炼,胡附.句子分析漫谈[J].中国语文,1982(3):161-167.

[8]胡裕树,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85(2):7-16.

[9]刘雅文.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辨析的若干对策[J].新西部,2012(12):159-166.

[10]杨寄洲,贾永芬.1700对近义词语用法对比[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2]郭作飞.汉语词缀形成的历史考察——以“老”、“阿”、“子”、“儿”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4(6):50-56.

[13]程天添.原型理论视野下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以“老”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9):143-144.

[14]祝东.论诗词读诵吟唱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4):149-152.

[15]杨光.论土家族民间文化对外汉语教学的内涵与途径[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6):105-107.

[16]季静,王增坤.中国成语故事[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

对外汉语对比分析篇10

【关键词】对外汉语;话题;话题选择

随着对外汉语教育教学的发展,“交际性”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新方向,培养汉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也逐渐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话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话题的合适与否关系着学生交际练习的效果。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文参考《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的功能项目表、《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的初级汉语教学话题及内容建议、汲传波(2005)《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话题选择》等研究,将初级话题分为自我介绍、情感表达、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中国概况、普适性话题和消极性话题共七类话题。

为证实本研究话题分类的合理性、真实性,笔者将随机对部分汉语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者需要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及实际的汉语学习和生活经历,对每个话题进行评分,分值为1~5分,其中1分为最不常见,5分为最常见。本次调查是通过问卷星网站完成的,基于调查数据,笔者考虑用方差分析(anoVa)来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比较各话题的常见程度(整个分析过程均由R完成)。需要提前说明的是,由于问卷是随机发放的,且根据以往类似调查经验来看,可以粗略认为各话题评分数据的方差之间没有显著区别,故我们可以利用anoVa对该数据进行分析。

二、初级汉语话题选择情况分析

通过anoVa对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的到各话题评分框须图如下:

直观看来,前四个话题的评分均值明显高于后三个话题,初步认为各话题的常见程度并不相同,为了验证这一猜测,我们进一步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易知,anoVa的p-value为3.2e-12,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我们可以认为本次anoVa的结果是十分显著的,即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基于本次调查结果,各话题之间的常见程度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别。

参与调查的汉语学习者认为,在初级汉语阶段,自我介绍、情感表达、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话题,而中国概况、普适性话题和消极性话题比较不常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前四个话题的实用性、交际性和需求性较强,特别是对于在中国学习的留学生而言,这是在日常生活不可避免的话题。

受调查学生认为后三个话题在其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原因可能与学习者的自身语言水平有关。首先,在初级汉语学习阶段,学生们更加希望学习能够满足其初步基本交流需求的话题;其次,初级阶段的语言水平不足以谈论这类话题。

三、结论

通过话题猜想和调查结果验证,p者建议在初级阶段的汉语教学实践活动中,应侧重对实用性较强的话题的教学与训练,以保证交际训练的生活化和真实化,进而促进汉语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Z].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