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十篇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十篇

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8:53

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篇1

据悉国家拟订的“十二五”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提出了走自主创新发展道路,鼓励企业开展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效率,促进管理升级。坚持自主创新就是坚持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管理信息化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与传统管理模式有着本质区别。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全面变革的过程,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的相互融合和创新,而不是简单结合。今年9月21日,在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中,也提出了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基础管理,提高中小企业研发、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要求。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力量,

“中小企业二十九条”是中央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二十九条”的施行为推进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要注意抓好两个问题:一是引导和提升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知度。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积极培育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服务机构,构建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

推进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要根据中小企业特点,因企制宜,因人制宜。首先,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企业“一把手”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和组织实施,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广东广州大厦围绕企业管理信息化,“一把手”亲自抓,建立了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竞争、激励和监控机制,做到了管理信息化促进企业制度完善,企业制度支持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的良性循环。为此,他们获得了国资委“全国十佳企业管理案例”的表彰,被工信部有关部门授予全国“管理下企业工程”示范企业。

其次,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要求企业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战略发展规划。如果企业将诸多业务及发展任务置于管理信息网络并使其过于复杂或规划不当,不仅会增加企业负担,还会使管理工作变得复杂。因此,中小企业开展管理信息化,要充分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和发展阶段,采取有重点、分阶段的设置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结构,从而提高组织绩效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激活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实施管理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基础及职工素质提出较高要求;管理效率提高及人均效益的提升,将会带来管理层人员与职工人数的变化;信息系统的透明度激发个性化管理和竞争意识的增强等,这些都会极大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篇2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化;问题

中小企业的诸多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是重要管理内容,这对企业领导的发展决策以及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都起着积极作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加强企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显得比较重要,这是促进档案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举措,在信息化技术支持下,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也对档案管理模式的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中小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必要性及重要性分析

(一)中小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必要性。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中小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环境,中小企业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要注重新技术以及新管理模式的科学应用。在中小企业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作为比较重要的管理内容,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力量,这也是档案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新技术的支持,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也需要新技术的支持,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全面发展的必要环节,只有在这一层面得以实现信息化建设目标,才能真正促进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中小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重要性分析。通过档案管理信息化目标的实现,就能有助于档案资源的共享,提高档案管理的整w效率水平。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也对中小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信息化档案管理从整体上节约了管理时间。信息化的档案管理能提高档案查询的效率,对档案资源也能充分利用。工作人员可通过组合查询以及模糊查询等方式,来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档案资料内容,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另外,中小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能为企业的计划以及组织等工作顺利进行打下基础。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工作能迅速地进行档案备份,实现对档案资源高效化的管理。

二、中小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和建设措施

(一)中小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分析。从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有待解决。一些中小企业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认识比较薄弱,有的企业领导在档案管理的思想观念上,没有和时展需求相结合,对信息化管理人才不重视。在档案信息化的推动方面缺乏信心,这就对实现档案信息化目标产生了阻力。

再者,中小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比较缺乏,在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有专业化人才的支持,从当前中小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情况来看,企业在这一层面还需要加强,没有及时将人才知识结构单一化的问题有效解决。在档案信息化的安全性方面也没有加强,这些都不利于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提高。

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中,没有重视软硬件的更新以及维护。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目标,就要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层面不断加强和深化。但是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企业领导者并没有充分重视软硬件的更新以及维护,造成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效率比较低。

(二)中小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第一,加强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要想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中小企业领导者就要对此充分重视,认识到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价值,对具体的管理工作要有详细的了解。并要能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工作上加强重视,通过多种手段方式进行宣传,让企业员工认识到信息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第二,注重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培养。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专业人员支持,企业领导要充分重视对专业化管理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业务能力。通过定期的培训工作,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技术能力,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完善,才能有助于整体服务水平提高。通过构建高素质高技能的档案管理队伍,对中小企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和水平就能有效提高。第三,构建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良好的管理制度能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对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操作有着保障作用。地方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中小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指导以及监督,遵循国家的政策方针,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积极发挥新技术的应用作用,为档案管理质量提高打下基础。行政部门要对中小企业的档案收集以及整理和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进行加强,在信息化档案管理建设方面的完善性得以保障。第四,加强档案信息化的安全保障措施实施。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安全工作,从多方面实施安全保障措施,实施生物识别身份以及加密措施,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小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实现信息化的目标,是促进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基础。通过从理论上对中小企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分析,就能为实际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郭胜溶.变"藏"为"养"--加强档案环境建设的思考[J].云南档案,2016(01).

[2]刘捷.中小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08).

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篇3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管理;对策

引言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结合的产物,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的比重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差距,在高速信息化发展的同时势必会产生诸多的问题,这对中小型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1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分析

本文选取了40家中小型企业为研究对象,行业覆盖性广泛,可代表我国一般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程度,调研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1.1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未普遍应用

近些年来,中小企业逐渐开始重视发展信息化管理,基于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势,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生产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都有了跨越式的提升,但此次调查的40家企业中有将近三分之一企业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而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中小型企业中,85%的企业只利用信息化管理进行信息传达或信息查询,11%的企业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电子交易。所以说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还是很低的。企业的总体信息化水平直接决定了这个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水平,调查表明,我国仅有29%的企业能够将信息化系统引入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之中,还有一部分企业虽然引入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形同摆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1.2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效果不佳

根据调查有些企业虽然已经引入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使用的效果却不如预期的好。一是企业实践行为过于盲目,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没有能力为自己“量身定做”一套适合自己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这说明这些中小企业并不了解自己的信息化管理需求是什么。一部分中小企业实施人力资源信息化纯属于跟风行为,就是看到竞争对手或是兄弟单位的信息系统是什么样的,自己就要求根别人一的样的,不去考虑这个系统是否适合企业的管理需求;二是在软件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国内的企业在挑选管理软件时往往注重品牌,大品牌开发的管理软件或解决方案对企业内部的运行条件要求也是很高的,导致企业内部动力不足,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因为资金有限,所以会选择一些非知名厂商开发的信息化产品,这些软件功能和性能上存在差异,不但不能提高管理水平,反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三是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不仅仅是为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增加了很多的附加功能和为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其深层的意义是通过这种管理模式的创新将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引入企业之中。新的管理模式需要新的管理制度去支持,但是很多企业引入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后还是按照原有的制度开展各类管理活动。比如不通过平台下发文件,还是打印之后加盖公章才能发到各个部门手中,这就是对平台功能的浪费。信息平台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关键还是在于配套的制度建设的滞后,所以说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会制约人力资源信息化平台功能的发挥。

1.3对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投入不足

根据上述调查显示,所有接受调查的中小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对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投入是不足的,这种不足不仅仅表现为资金的不足,还表现在人力投入、培训投入和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得出:瑞士中小企业平均每年投入建设信息化的资金占每年企业净利润的15%,德国中小企业每年拿出利润的27%进行信息化建设,美国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为利润的25%左右,日本投入为利润的19%,而我国中小企业每年花费在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平均不到利润的3%,人均it基础设施投入则更低。

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根据上述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提高我国中小企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缩小与国外中小企业间的差距。

2.1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人力资源信息化可以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为高效,产生质的飞跃。作为中小型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不仅仅要彻底改变原有观念,培养超前的意识,树立现代管理的观念,并且要重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新的动态,绝不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服务当作预算中的一项支出而在人力上、财力上的投资显得吝啬。从另一个方向来看,企业的领导者需要主动的加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中,无论是人力资源信息化的设计,信息化结构的建设,包括整个使用的过程,都需要领导者的参与,通过这些来将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抵御来自多方向的阻力,并解决产生的各种各样问题,从而顺利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2.2提升人力资源信息化的使用效果

一是明确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项目目标,企业利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要处理哪些问题,在系统实施之前企业应当设立明确的目标,并且根据企业所处局势,进行透彻且深入的分析,同时要借鉴、吸取其他企业在实施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实施之后造成的不良后果;二是重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项目组成员的构成,项目的运作需要有稳定的人员,如果产生变化,那么整个项目的发展都会产生变动。一般来讲项目组的人员应该有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同时也需要it人员和咨询顾问等在技术上的支持,从而使得企业项目的质量和速度上都有质的提升;三是完善制度建设,调整管理流程,若要完全的发挥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全部作用,那么就需要完善企业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而明确每个工作人员处在不同层面在管理系统应用中的地位和职权,对不同层级的员工的权责进行明确的赋予划分,还要明确的规定出系统软件使用的标准和相应的制度。

2.3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投入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投入包括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人力和培训的投入。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来获取:一是每年在企业赚取的净利润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二是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撑和资金支持上得到帮助;三是与经营业务水平相近、同为中小企业且有意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公司联合,共同出资并一同使用信息化软件,将资金成本分摊,从而保证了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信息化软件的运用。人力与培训投入方面,企业要紧握核心人才这部分人力资本,注重人才培养和有效沟通。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分阶段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化系统培训计划,在企业所处不同阶段,面临不同情况时,也该相应的使用不一样的方法来培训。

3结论

我国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未普遍应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效果不佳、对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投入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对策,包括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提升人力资源信息化的使用效果、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投入三方面内容,为提高我国中小企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缩小与国外中小企业间的差距提供了意见。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春怡.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6(2).

[2]沈天明.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创新策略[J].经济师,2016(2).

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篇4

[关键词]管理信息化,信息模型,需求分析

中小企业要确保信息化建设成功,首先应准确地把握信息化需求,制订信息化规划。信息化建设需求的获取和分析是制订规划的第一步。在这个阶段,可以由企业自身,或者由专业的第三方信息化咨询公司来帮助企业,通过高层领导访谈、书面问卷调查,查阅企业有关的资料等方式,在掌握企业的战略发展思路、所处的竞争格局、it应用现状、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作业流程等情况的基础上,综合企业各方面对信息化的要求,经过一个结构化的推理过程,确定出企业的信息化需求。

30年来,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应用程度和类型,经历了不同的成长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方案,其中主要有3个模型,即:诺兰阶段模型,厄尔阶段模型,麦克法伦(mcfarlan)和麦肯尼(mckenny)的战略网格模型。

1.1诺兰阶段模型

诺兰阶段模型是由诺兰(nolan)于1973年首次提出信息化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到1980年,诺兰进一步完善该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如图1所示的6个不同阶段,又称为6阶段成长模型。该模型通过一些特征识别企业信息系统的成熟度,判断企业目前信息化所处的阶段,并指出如何计划才能成功过渡到下一个成长阶段。这一模型在美国已成为200多个咨询案例的分析基础,己经整合到ibm信息系统规划中。

第一阶段(初始阶段):初始阶段是指单位(企业、部门)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该阶段仅仅利用计算机系统对会计、薪金和付款等大量数据进行处理。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处于这一阶段。

第二阶段(扩展阶段):随着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企业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要求开发其他信息系统(管理应用程序),单位的事务处理效率有了提高。这一阶段,企业的it应用需求很少得到关心。it开支的预算控制和信息系统开发的管理控制水平很低。程序开发过程中开始出现技术问题,如数据冗余性、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

第三阶段(控制阶段):各部门的信息应用系统不断带来新问题;计算机的数量不断增多,项目预算每年以30%~40%的比例增长,而投资收益却很不理想。随着应用经验逐渐丰富,客观上要求加强组织协调,于是就出现了由企业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对整个企业的系统建设进行统筹规划,主要是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第四阶段(集成阶段):为了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在控制的基础上,引入数据通讯技术进行信息集成。

第五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对第四阶段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引入合适的数据管理。数据信息不再被看成是输入或输出的信息符号,而是当成组织的资源。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产生了用于满足全组织范围需求的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基于对该数据库的存取。这一阶段,用户将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正确使用方法担负起更多的责任。

第六阶段(成熟阶段):第六阶段是组织成熟的标志。“成熟”的信息系统可以满足单位中各管理层次(高层、中层、底层)的要求,信息系统已成为组织运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从战略意义上得到承认。信息系统的规划得到配合并实现了进一步的综合。信息主管在组织结构中获得与财务总监或人力资源总监同等的地位。

诺兰阶段模型本身是一个描述和分析模型,用于对组织内部信息系统的发展进行进化性解释。该模型确定了一个组织达到成熟所需要经历的成长模式。每一个阶段都包含一个学习过程,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信息化需求,不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跃过任何一个阶段。因此,诺兰模型被广泛接受。另外,该模型也被用于分析设计信息系统的规划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组织要识别它当前所处的阶段,以了解进化到下一个阶段需要达到什么要求。这个层面上获取的需求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信息化规划,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1.2厄尔阶段模型

厄尔通过对组织各成长阶段的成熟度进行研究,提出企业信息化不同成长阶段适用不同的技术,并且存在着学习效应。如图2所示的s曲线代表新技术发展的周期,随着时间和认识的突然提升可以把曲线拉向一个新的平台;进一步发展、改进的过程和更高的平台是永恒的趋势。这一模型适用于各种技术,描述了组织学习过程、技术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主要关注的是每一阶段的规划任务与目标。随着组织沿着学习曲线发展,规划的目标也随之改变。企业高层管理者认识到把信息系统的发展同业务目标关联的必要性,从而在规划过程中担任着重要角色。

1.3战略网格模型

麦克法伦(mcfarlan)和麦肯尼(mckenny)的战略网格模型法(sgm,strategicgridmodel)通过分析现行信息技术应用以及未来信息技术对企业战略影响的高低,诊断企业在当前信息技术应用状态的基础上需要调整的信息化建设战略方向等。企业通常可以纳入以下4类模型中的一类:支持型、工厂型、转换型和战略型。他们建议根据组织当前所处的类别和将来发展的可能类别制定不同的信息系统战略。

(1)支持型:属于双低型,信息系统的角色是对企业事务处理提供支持,表明信息技术用于减少成本,只起到辅助作用,不需要太多投资。

(2)工厂型:当前信息系统是企业组织战略规划中的一部分,虽然也使用大量信息技术,但影响不大,it工作的重点是对当前系统的改进。

(3)转换型:这是个过渡阶段。由于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压力,企业从支持型向转换型转化。一方面,内部压力是由于对管理支持系统的信心,认识到信息技术作为战略竞争武器的益处,注意发挥信息技术的杠杆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不断改进使同业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地利用信息技术。如果企业不断进行信息化战略调整,它将转入战略型,否则将转回支持型。

(4)战略型:属双高型,表明企业需要从战略层次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信息系统进行持续改进,直到信息系统能够具备高级管理功能,换句话讲,企业的现在和将来都将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2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需求分析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实施会计电算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只有少部分企业建成了管理信息系统,但总体来说硬件设备安装的多,缺乏应用软件投资的思想意识;在应用方面建设了单项应用,缺乏综合的支持管理和决策系统。根据以上介绍的3种模型,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处于诺兰阶段模型中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即停留在“扩展阶段”和“控制阶段”之间。并且据有关学者分析,我国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mis)建设成功实施的仅占10%~20%,完全失败的约占50%,其余30%~40%只是实现了一部分,与初始设想目标相差甚远,有的甚至成为企业的包袱,使企业的经营更为艰难。

以高科技为代表的一部分中小企业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但是,这部分企业还不到1%;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于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初级阶段;网络的应用主要停留在获取和信息上,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很少;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处于单机使用的起步阶段。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4年上半年,国内近63%的中小企业还未建立自己的网站,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中小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11%。

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企业信息化需求明显增长,即使一些以前信息化应用薄弱的行业(如服装、食品行业)、企业(如民营企业)、地区(如西部地区),也纷纷做了信息化可行性分析、规划和应用调研。当然,这里存在政府和行业组织大力推动的因素,但主要取决于企业对入世后国际竞争日益严峻这一发展趋势的清醒判断。在最近有关媒体的需求调查中,应用需求按技术领域分类为:管理系统最高,81%;电子商务24%,较以往增加;cad20%;自动控制13%;其他20%。这表明企业对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对发展企业电子商务前景的乐观。

在不同的行业中,项目分布比较均衡,轻工、纺织、建材、化工等中小企业相对集中,选择项目有趋同性,考虑到了自身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从地区分布看,江苏、广东、浙江、山东等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较集中,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落后,企业信息化与所在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

中小管理信息化需求主要内容包括:办公自动化(oa)、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及物流、决策支持系统(dds)、电子商务及协同商务和企业建模等等。

中小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需求内容包括:信息化需求分析、信息化项目选型、信息化咨询、信息化规划、项目实施服务、信息化监理、信息化评估、信息化培训、联系专家等。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存在多样化、差异化现象。在中小企业中,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中型企业更重视erp,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市场反应为目标;而小型企业多以严格制度、堵塞漏洞、强化库存管理、规范业务流程、加快资金周转为目标。中小企业必须针对自身行业的特点、企业的成长阶段、企业信息化阶段模型和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进行信息化需求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在“政策导向、典型引路、链式推动、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下,正进入快速建设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制造敏捷化的发展,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趋势也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信息化技术向智能化、虚拟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智能化:在柔性化和集成化基础上进一步地发展与延伸。当前与未来的研究重点是具有自律、分布、智能、仿生、敏捷、分形等特点的新一代制造系统;虚拟化与集约化:在数字化基础上,虚拟化技术的研究正在迅速发展。虚拟化技术主要包括虚拟产品开发(vpd)、虚拟制造(vm)和虚拟企业(ve)等;集成化:企业内部各系统间的集成;软件投资比重越来越大,将超过硬件投资。

(2)中小企业从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将明显加快。外在的竞争压力迫使他们产生了内在的强烈需求。有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活跃期,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已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规划,预计中小企业应用市场规模将达1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86.5亿元,增幅达19.7%。

(3)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集成erp(企业资源计划)模式、中小企业面向客户关系管理的管理信息crm(客户关系管理)模式和中小企业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管理信息集成scm(供应链管理)模式,正成为企业进行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模式。

(4)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划分为几个阶段,从cad、cims单机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到oa、mrp、mrpⅱ、scm、erp、crm、bpr、mis、dss管理和决策集成信息化,再到km(知识管理)等,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将快速从低层应用向高层管理和决策迈进。

主要参考文献

[1]范玉顺,黄双喜,赵大哲.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篇5

(1)我国中小型企业涉及的行业众多,每家企业都有其个性化需求。市场上多数信息化管理系统只能提供标准化模块,无法准确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系统过程中,首先必须对企业自身的现状、实际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通过与企业所有相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明确企业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信息化方案。对于标准化的信息化产品,企业应该结合自身技术需求,进行整合、删减或者增加,使其更加适合自身特点,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严格管控信息化项目资金的预算。受企业规模所限,中小型企业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去完成信息化软件开发,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应借助外部市场或者其他社会力量拟订开发方案,委托软件开发商按企业需求定制开发,既有助于降低成本,缩短开发时间,也可以学习被委托方各种经验和技术,培养自己的信息化人才队伍。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信息化方案之前,必须做好项目建设的经费预算,并做出详细的论证,这样才能确保实施过程中既不会出现资金短缺和延误进程等问题,又不会造成资金浪费和影响资金使用效率等问题。(3)建立信息化经费使用监督机制,保障在实施过程中经费运用的合理性和项目建设的正常进行。中小型企业在人员、经费等方面都会存在局限,这一特点决定了真正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的资金不可能太多,甚至无法一次到位,所以,信息化工程也不可能一步实现。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对资金使用进行检查监督,科学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去完成任务。

2改变企业管理模式,适应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实施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内部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中小企业要想使得自身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可以有效实施与运行,必然需要改变本企业管理模式,使其与此相适应。实施信息化,简单理解就是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处理系统将财务、业务信息全部输入系统之中,并通过系统控制各种流程来进行工作。因此,通过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企业内部管理可以实现规范化和合理化,并可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客户关系、供应链衔接等各个方面的科学管理。具体的做法有:建立、健全实物管理的相关制度,定额、计量、统计、物料及产品编码、名称管理标准化;建立票据即时录入制度,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建立严密的内部审核制度,保证数据录入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整个系统的规范透明运行。

3依托信息化系统,规范内部流程

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篇6

[关键词]销售管理;信息化;excel服务器

对中小企业而言,信息化无论是作为战略手段还是战术手段,在企业经营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化消除了中小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空间距离,拓展了国内国际市场,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生存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还很不理想,虽然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的只占44.2%,只有16.7%的企业有自己的网站,14%的企业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52.3%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其核心业务的应用低于10%。因此,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十分必要且极其重要。

一、适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有效方法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成功的一个关键所在就是在企业信息化运作过程中,必须采取非常得当且有效的方法。一旦企业的信息化主管和经理们掌握了这些方法,只要按照信息化运作方法所指定的步骤走下去,就一定可以实现系统的成功运行。

中小企业管理包括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三重境界。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人为的规定。认定一个企业管理规范的首要前提应该是企业正在良好发展。企业管理规范化的标志包括:具有可实现的战略目标,并形成具体规划;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基本管理制度;核心业务流程相对成熟,业务骨干队伍基本稳定;企业文化氛围初步形成,企业理念和风格被企业内外认同。中小企业一般不需要模仿巨型企业制定庞大的文件体系,只要结合自己的业务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一些环节即可。

中小企业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变化迅速,规范化必须要在发展中完善。而标准化是相对的,信息化必须是可适应和升级的。也就是说,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应遵循下列过程:无序管理规范化管理智能化管理。

总结目前eRp在国内推广失败率高的原因可以看出,没有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就不会牢固,但中小企业管理要想达到完全规范化、标准化几乎是不可能的,企业文化的定位、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以及企业的发展变化,使得信息化在实施过程中需求分析、项目组织、培训工作、数据准备、二次开发等都会出现问题。而管理冲突,诸如理念之争、利益之争、粗放与精确之争、采购方针之争等,也无不深深地影响着信息化的施行,这些都说明中小企业信息化完全依靠it是不可行的。因此,企业管理信息化必须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方案,让企业主动参与,适应企业现有管理理念,顺应企业的发展规律。

二、中小企业销售管理信息化实践

1.企业销售管理现状分析。本文以某中型合成纤维企业为研究对象。该企业由一个总公司和一个分公司构成,并分为两个厂区,企业现有产品品种达50多种,年产值4亿多元,产品销售区域遍布12个省市区。目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销售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也越来越大,进行信息采集、整理和控制的工作量与日俱增。而这些工作一直依赖于多个部门统计人员的手工作业,不仅工作效率低、信息不能共享、人力资源浪费,各种数据的及时性、有效性也难以保证,并且也降低了内部销售管理的透明度。这些状况给企业在销售方面造成了很大被动。引入现代化销售信息管理手段,实现信息共享,加快信息流动,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成为当务之急。因此,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建设销售管理系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2.软件选型方案。与企业不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程度并非越高越好,功能上也不一定要十分强大和面面俱到,最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方案就是最好的。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不宜一开始就全面展开,最好从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人手。信息化的“化”字强调的是过程的含义,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过程适宜迈小步,不停步,逐步发展。

既要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又要保证具有最大的单位收益,信息化就必须视管理的需求确定明确、具体和适当的目标,而不能以技术为主导。并且,信息化一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和经济实力来确定合适的目标,不能贪大、求全和不切实际。下表列出了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内容:

信息化系统的选型成功依赖三个要素:环境要求、目标合理、需求推动。企业业务是信息化的核心价值。通过对该公司现有信息化资源、主要核心业务和当前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的详细分析,初步了解到公司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销售信息和物流信息的共享。基于公司业务变动频繁的特点,所建立的信息系统要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适应销售业务的不断变动,具有很好的集成性,并能避免后期维护和二次开发的巨额费用,从而对软件体系结构提出如下要求:企业总部各个客户端在C/S模式下工作,网络服务器与其他客户机之间通过交换机连接,内部网用户通过连接到网络服务器宽带网专线与internet连接。考虑到整个系统的数据都存储在一台服务器上,并兼顾数据的安全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内部网用户分为程序员用户和最终用户。程序员用户可以直接参与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最终用户只能通过应用程序链接数据库,其受限定的访问权限保证了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性。分厂区拥有自己的局域网,可以不同的网段作为标识,便于独立地进行扩展。出差业务员可使用modem拨号到集团的modem池上,通过路由器连接到集团的网络中,在B/S模式下完成数据传输操作。

考虑到excel服务器软件的投人比较低廉,且是一种共享软件,按照现有的管理规范使用excel服务器来进行信息化系统开发,遵循企业的发展规律,在信息化过程中逐步规范化管理,在规范化的过程中改进信息化管理,并最终完善。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开发方案。

3.系统开发过程。由于该系统是一个全新系统,以前客户都没有接触过类似系统,客户本身对自己的需求也不清晰,更谈不上详细交流。因此,选择RUp结合Xp开发小型项目的实施方案,采用用例、测试双驱动的开发方案。

Xp集中了开发过程中必需的设计、编码、测试和反馈过程,强调面对面的交流和最小化非代码的产品。而RUp是一个过程框架,包含的内容涉及到软件开发的许多方面,非常强调控制开发风险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RUp和Xp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软件开发过程,彼此可以相互补充、相互结合起来开发小型项目。在初始和细化阶段,采用RUp方法完成需求分析和构架设计,在构造和移交阶段,采用Xp的做法实现部分子系统和模块,即根据应用类型、项目特点和组织文化,借鉴、采取个别对项目有效的Xp的做法,将RUp进行一定的裁剪,并针对具体项目采用两者不同程度的结合以形成适合于项目的软件开发过程。本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包括了RUp的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必须确定所产生的活动和制品,这些活动和制品都对RUp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裁剪,使之适用于本项目的具体情况。针对该具体项目,对RUp制品的规格和形式也作了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开发过程的生命周期模型如下图所示:迭代的周期大约为4周。每次迭代产生一个可测试的软件。将来自客户的微小变更请求合并到正在进行的迭代中,而对大的变更请求,则被延期到以后的迭代中,因为他们需要对整个项目重新做出计划。

维护计划分成两个级别:第一个级别是粗粒度的项目计划,它基本上列出了所有阶段和迭代的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以及每一个迭代的主要目标。第二个级别是每个迭代的详细计划,它在迭代开始前几天准备好,并在迭代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根据在一次迭代中需要完成的成果列表构造迭代计划。典型的成果有产品特性的规格说明书和实现某个变更请求或者一个主要的非代码相关工件的准备工作等。

4.需求分析。该企业目前正从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的阶段过渡,企业不仅按订单安排生产,更多的是按市场预测来安排生产。对于连续化大流程生产的企业,以市场销售为导向决非易事,而此次信息化也仅仅是对销售管理过程这一局部信息极限资源整合,不可能进行大规模业务流程再造或重组。因此,希望在满足销售管理需求的同时,能为未来企业信息系统的扩展集成创造必要条件,同时希望该软件与现有的业务管理总体结构之间没有太大差异。经过多次交流迭代,最终确立软件系统的需求如下:

能够支持业务流程的流动和传递,但流程不能被固化,应具备修改和变动的灵活性。

销售全过程模块化管理,与现有的运作模式基本相同。

全员根据不同职责权限,共享销售内部信息,职责权限可据需要变更。

对信息具有加工和分析功能,随时可以调看重要信息流向及分布的图表数据。

信息查询灵活便捷,复杂的报表系统不能固化,在格式和内容等方面要具备灵活修改的功能。

在发货单生效前,须在系统中由销售、储运、财务等相关部门进行审核。

由于化纤产品销售的季节性较强,价格调整比较频繁,为避免未来产品涨价而导致企业受损,企业规定当天订单(提货单)当天有效,隔日作废,系统自动识别并进行控制。

价格管控:即对价格和订单价格录入等环节的管控。业务员输单时,系统将自动上传产品价格等信息,从而避免订单价格低于价等不正常让利情况的发生,系统不支持订单价格随意更改,以保证企业价格能够有效执行。在企业价格范围内的销售由二级主管审批,低于企业价的产品销售须由一级主管审批。

信用管控:赊销往往是企业不可避免的一种销售方式。赊销存在坏账风险,需要事前加以防范。针对不同的业务单位,企业内部有规定的赊账额度,赊账超限自动报警,并提交一级主管审批。

物流管控:发货单由财务最终出单,业务员、驾驶员签单后,仓库方可发货。发货回单核销,抵制串货事件。回头带货凭单入账,运费结账单系统自动生成,人性化结账。

货款、筒管、稳座回笼控制:新出新核,累计核销,责任到人。

销售结账:自动统计与人性化结账相结合。

公告:广播与定点发送相结合。

该企业有2个分厂,4个成品仓库,根据以上需求因素,经过与业务人员多次交流,最终确定了系统业务流程。

5.软件建模及系统实现。在分析与设计系统时采用UmL建模语言对系统进行建模。采用UmL工具中的ViSio软件绘制描述各种模型的图形,把一个复杂系统按问题的不同方面分别进行全面而详尽的描述,方便人们对所关心的某一方面问题去查阅对应的系统模型,从而得到对此问题的理解,并使程序人员能顺利地实现系统。

系统根据不同的任务和使用对象,采用C/S和B/S混合模式实现各种功能,以windowsServer2000/windowsServer2003作为服务器端操作系统。系统的实现充分利用前台开发工具中面向对象编程的特性进行面向对象的编程工作,前台编程工具采用excel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采用SQLServer2000。

经过3次迭代,最终完成了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成功实施。该系统为企业建立了数据中心,实现了数据的高度共享,决策者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工作效率更高、更准确,管理会计的思想也得到了切实体现。

三、结束语

实践结果证明,中小企业按照现有运行模式,顺应现有管理理念,采用RUp与Xp相结合的过程开发方法,运用UmL建模工具对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建模,选用excel服务器作为管理系统的开发平台,让企业主动参与并以企业为主实现其信息化进程,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中小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模式。该模式如果能够成功实施,对于降低企业成本,减少办公费用,实现企业内部的数据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建立企业良好形象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2007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摘要[eB/oL].中国网,http:///,2008-02-09

[2]陆永忠,陆永祥,胡亮.建筑企业信息系统RUp裁剪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6,(9).

[3]李慧.RUp、Xp开发流程的研究及其应用[D].汕头:汕头大学,2005.

[4]韩小丽.基于UmL和RUp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篇7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使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集成和整合,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过程。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我想应体现在以下方面:

1.计算机通过在internet上申请域名、制作网页而建立网上门户,进行网上信息,将企业介绍、产品介绍、物料需求等信息传上网络,在网上发送往来邮件等,以及条件成熟时利用在线服务实现企业与客户间的及时沟通与交流,从而让更多客户了解本企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2.在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产、供、销、设计、研发等方面建分系统,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内部信息的整合。从而更好地充分利用好本企业内部资源。

3.it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集成化应用,此时企业管理的各系统各环节都按统一规划、统一语言在互联网络上应用,这个互联的网络建立在企业整体优化经济的基础之上,它不但是一个整体的信息系统,更是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

随着大型企业的it市场逐渐趋于平稳,而竞争却还日趋激烈,那么企业信息化对中小企业管理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1.目前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表明,中国中小企业总量高达1200多万家,占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从城市到乡镇,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的身影随处可见。而计世资讯公司的调研结果则显示,截至2009年10月,“已有it应用”的中小企业数量为400多万家,但其中“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it应用系统”的中小企业仅为40万家左右。从CBi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粗略浏览一下中小企业信息化:计算机产品是最基本的标志,也是每个行业不可缺少的。在企业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比重分别为77.6%和22.4%,并且使用笔记本电脑的多为部门级以上负责人或是部门负责人,其余人员的使用还是台式电脑为主。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机器速度慢。机器配置比较低可能是中小企业机器速度慢所存在的主要原因,像系统稳定性,兼容性以及售后服务等其他各方面的反映都是比较好。

2.目前中小企业的软件应用还限于某一个管理软件的使用上面,分布也不均匀,基本上没有什么整合的系统服务。主要原因还在于服务供应商没有提供很好的产品和服务,不管是从硬件还是软件方面来说企业信息化欠缺还是存在的。如果按照拥有7万多家中小企业客户的神州数码的总裁郭为的企业信息化分为四个阶段的划分来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企业内部网络应用阶段,企业间涉网交易阶段和全球性运营阶段。企业在配置了办公系统、财务系统、业务系统以及通信系统后,如何才能让这些系统统一协调、相互融合呢?调查发现,通信系统最为关键,它是提高企业沟通和管理效率的核心。

总之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实是:应用水平相对较低,且应用层次差异比较大,400多万家基本上属于第一个阶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比例为30%左右;而20万家的企业应该属于第二个阶段:企业内部网络应用阶段,少部分达到了第三阶段,整个比例为16%左右。到2009年,国内有一半左右的中小企业还未建立自己的网站,绝大多数的企业对网站的应用局限于宣传企业形象和信息查询。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中小企业不到总数的20%,而在美国,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中小企业则占75%。与大型企业比较来看,国内大型企业九成以上建立了内部网站,近八成使用了财务管理软件,七成以上拥有外部网站。

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篇8

[关键词]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物流系统是由仓库储存、装卸搬运、物流包装、运输及配送等环节组成的。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起步较晚,在财务管理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能够全面地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概括分析,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差异

会计信息化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分支。会计信息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会计核算软件,会计核算软件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手工做账而出现的一种提高记账效率的快捷方式。财务管理信息化涉及的不仅仅是会计人员的做账与账务处理,更重要的是对通过会计信息化所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归纳,全面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将财务管理与经营管理高效结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目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方面的问题

2.1企业规模较小,预算观念落后

由于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较晚,没有形成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所有者对财务管理忽视,只关注支出与收入,缺乏对资金流向的控制、预算。又因为物流企业的特殊性,若缺乏合理预算,在购买企业所需设施器材时容易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另外,在仓储方面,仓库无法合理使用,出入库效率较低;在运输方面,成本费用无节制,车辆使用率较低,增加企业成本。

2.2成本控制能力较差,资金利用率低下

在物流行业中,企业的主要成本主要有5部分组成:①仓储产生的仓库租金、人员工资及其他管理费用;②装卸搬运,产生的一系列人工费用及设备维修费用;③包装产生的材料费用及人工费用;④运输产生的交通费、人工费等费用;⑤配送产生的以人工配送费为主的各种费用。由于我国物流企业对成本控制没有正确的认识,成本重心前倾,只是简单记录各种直接、间接费用及其他一些表面工作,因此,无法得到关于企业成本的全面详细分析,无法提供管理人员所需的各项成本信息,进而严重影响决策者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正确性。在企业中,工作人员仅仅使用会计软件,是无法较好地分析账龄及风险预警的。当某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合约时,若缺乏相应的措施则会导致物流资金供应链的不流畅,降低资金周转率,出现坏账,带来财务损失。并且在企业存在较多闲置资金时,资金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无法进行再投资获得收益。如果财务数据、业务数据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控制,那么实时监控就很困难。此外,不同的部门使用不用的信息录入软件,会造成信息传递与交流的困难,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相同的信息可能在不同的部门都要重复录入,造成信息的重叠,进而造成信息量巨大,不易整理收集分析。并且信息化管理没有实现制度化,使信息录入具有随意性。

2.3财务管理软件不匹配

不同的行业匹配不同的软件,但从我国目前软件行业的情况来看,针对物流企业财务管理软件所开发的系统寥寥无几。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并不是一步到位,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随之带来的则是管理软件的系统升级与版本更新。若使用通用版的软件,可能会导致某些方面对物流企业的不适用以及出现分析误差,进而影响企业决策。

3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3.1企业内部实行预算控制,合理使用预算信息

企业财务管理以经营预算为开端,保证预算的决策权、执行权、控制权都能正常发挥,实现收入-利润-现金-投资-收入的良性循环。财务信息化管理,可以维持企业的平衡,分析运输储藏能力、考核企业人员的业绩,汇总分析各种信息,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通过设立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通过预算与实际经济活动发生额比较,逐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借用各种先进的结算方式,合理利用闲置资金,利用物流的现代化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丢弃传统观念里的记账模式,加强对预算的监管与控制。实现信息自动化,比如,加强对现金流向与流量的监控、预估,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分析,财务人员可以即时监控,掌控资金安全,提高资金利用率。还可根据有效原始凭证转输成记账凭证,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即时将各种报表快速传送至各管理层,提高决策的正确性与效率。

3.2加强对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提高资金利用率

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系统,将企业内外机制调整至合理。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为基础,依照过去各项成本的支出,来分析未来成本。注重企业的长期利益,控制成本支出,提升企业经济实力及核心竞争力。树立企业员工成本意识,将员工的投入与所对应的工作量产出挂钩,例如,在货物装卸搬运时,可按员工在同样工作量下的成本大小作为员工绩效。对产生的成本进行合理分析,明确哪些成本可以缩减,哪些成本需要增加,使系统更为完善。

3.3培养信息管理化专业人员,开发匹配软件

专业人员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在信息管理方面具有专业的知识,能更全面地认识分析企业目前信息财务状况,也能针对企业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因此,企业要加大软件开发力度,也可招募专业人员为公司编制专业软件,避免因软件的不合适,造成财务状况分析失误,进而影响企业决策。物流活动的实施和管理,事务处理及客户交往等事项通过以互联网为端口的管理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分类汇总,存档分析,使在物流活动中的物资仓库储存、装卸搬运、物流包装、运输、配送等工作可以得到全面控制监督,并随时随地接受信息反馈,快速作出应答。

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采购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091-01

1采购管理及采购管理信息化

1.1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是计划下达、采购单生成、采购单执行、到货接收、检验入库、采购发票的收集到采购结算的采购活动全过程,对采购过程中物流运动的各个环节状态进行严密的跟踪、监督,实现对企业采购活动执行过程的科学管理。包括制定采购计划、订单管理及发票校验三个组件。

1.2传统采购管理弊端

采购申请跨越部门多,流转慢,采购单常因跨越部门多被耽搁太久,不利于相关部门费用控制,不利于相关人员对采购单进行查询、统计、汇总。

1.3采购管理流信息化

实现与采购相关的数据、信息、过程电子化管理,达到与传统的采购相同的目标,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来完成采购各环节的任务,能够更好地利用局域网所带来的方便,提高采购效率,方便流程跟踪。

2相关技术介绍

2.1B/S结构

Browser/Server结构(B/S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这样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总体成本。目前在局域网建立B/S结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数据库应用,易于把握、成本也较低。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

2.2JSp和Servlet

JSp的全称是JavaServerpage。自JSp推出后,众多大公司都支持JSp技术的服务器,JSp迅速成为商业应用的服务器端语言。JSp技术能让web开发员和网页设计员快速地开发出容易维护的动态web主页。用JSp开发的web应用是跨平台的,既能在Linux下运行,也能在其它操作系统上运行。

JSp技术是servlet技术的扩展。servlet是Java技术对CGi编程的回答。servlet程序在服务器端运行,动态地生成web页面。与传统的CGi和许多其他类似CGi的技术相比,Javaservlet具有更高的效率,更容易使用,功能更强大,具有更好的可移植性,更节省投资。

3采购管理信息化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3.1采购管理模块

采购管理模块是采购管理子系统中最重要的模块,与库存管理子系统有较大联系,实现了对采购流程的跟踪管理,包括采购申请、制订采购计划、采购单管理,收货、退货管理等功能。

根据各种请购信息,制订采购计划,通过询比议价选择最优供应商,然后生成采购单,通过发单作业将采购单实际发出。采购单管理包括维护和修改采购单、查询各种采种采购单的执行状态等。

3.2货物入库模块设计

入库的物品一定要在到货之前登录进信息系统,以便有计划的安排入库,提高效率,加快入库作业的速度,需要有技术的支持。入库模块的主要内容包括:接受入库、货物存贮的指示、存贮确认、数据更新、生成会计数据信息等。

3.3物品领用模块

物品领用模块的功能主要是对于部门领用物品名称、数量等予以确认,确认到货时间,准确及时地通过网上平台通知部门。在每一个货位上设置配货表示器,在提示灯指引下,寻找商品,并根据配货显示器上的数量提供物品,提高配货的效率并减少差错。

3.4在库管理模块

在库管理的核心是掌握不同商品的数量、保管位置和入库日,商品从接收订货到出库指示,数据库中的数据都与实际仓储情况一致,并在配货时做到货物的先进先出。

4采购管理信息化的技术实现

4.1数据库设计

根据需求,结合采购物料管理类别设计数据库表结构,设计表时遵循命名规范,保证开发和维护的简便及数据库的可读性。做到表结构合理,减少程序开发的难度,减少数据的冗余,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使程序逻辑结构清晰。

4.2程序逻辑结构设计

mVC设计模式在Javaweb项目中的体现为JSp(View层)、Servlet(Control层)、JavaBean(model层)模型,描述系统的数据;视图显示数据;控制器获取系统的输入,控制系统的执行。

基于B/S的三层体系结构中,随着客户端的增加,web服务器逐渐成为系统的瓶颈;为了缓解web服务器的压力,提高系统的性能,将服务器分为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处理客户端的请求,调用位于应用服务器上的业务逻辑完成对信息查询和修改等操作,生成结果页面返回给用户;应用服务器主要处理各种业务逻辑,应用服务层通常也被称为业务逻辑层,因为这一层是应用软件系统业务逻辑处理集中的部分。业务外观层用作隔离层,它将用户界面与各种业务功能的实现隔离开来,作为后台逻辑处理和前端用户界面的缓冲区。

参考文献

[1]采购与供应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

 

一、绪论

综合管理信息化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业务过程集成在统一的数字化系统中,通过系统加工、整合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了解各类业务中的信息,以便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中小企业综合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统计,到2007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4200万家。这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存在着一定的普遍特征:员工信息化的知识基础薄弱、企业管理和生产环节中缺少管理信息化支撑,导致存在着信息不充分、流程不顺畅、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今天,信息化管理思想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以企业行政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市场客户管理、物料设备管理等为核心的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已经迫在眉梢。

三、中小企业综合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本文设计的中小企业综合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企业日常运转中的行政事务管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设备、技术管理,以及产品销售过程中的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管理等,并且各个业务管理在系统中实现高度集成。,中小企业信息化。通过系统数据中心的建立,使企业工作人员的日常业务处理实现自动化,充分确保业务数据的及时准确流转和共享,很好的保证了业务数据的唯一性和安全性等,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完善业务管理手段。在设计时既考虑了系统本身的功能实现,也考虑了系统与第三方系统的关系和整合,在系统设计时充分体现以下思路:

1、减小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成本,做到能解决企业最急迫的信息化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小企业信息化。

中小企业的资金是有限的,集中解决信息化的关键业务点是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重点,旨在以信息化手段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中小企业信息化。

2、以系统集成为手段实现组织协同和信息整合

系统以业务表单执行控制和管理实现日常业务的协同,以项目管理的方式组织实现各业务之间的协同。,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采用面向服务架构通过标准数据交换接口与第三方系统交换信息,实现系统之间的集成。系统设计为一个综合的信息工作平台系统,让使用者可以在同一个界面完成不同的工作,得到与他相关的任何业务的信息,成为组织协同管理的工作平台和工具。

3、业务状态及时跟踪

企业用户可实时跟踪一个业务流程的进展状况,查询录入单据在流程中的位置,以便及时了解自己或他人的工作进展情况,另外系统还提供流程的可定制功能,能更好地适应企业业务流程变化。

4、良好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对企业管理的适应性

系统全面支持XmL、Soap、weBSeRViCe等当前受到普遍支持的开放标准,这就保证了系统能够与其他平台的应用系统、数据库等相互交换数据并进行应用级的互操作和互连性。

系统企业的实际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充分体现企业管理特色。系统规范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是企业适应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和综合管理系统适应企业管理特色的双向过程,系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模块之间的低耦合度,使得每个业务模块的功能即可单独实现并扩展,也可与其他模块良好集成。

四、中小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综合管理系统的功能体系结构整体可以分为四层:底层平台层、技术支持层、核心服务层、企业应用层。整个系统主要流程以项目为主线,将客户、市场营销、生产、物资供应等业务联系在一起,根据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设计相应的流程以及系统功能。系统依托企业运营总体流程对功能模块进行了合理划分。具体功能如下:

1、日常办公

为日常办公提供方便的个人日程安排与提醒、工作记录、通讯录等功能。

2、人事管理

提供企业各类人员的职工档案、家庭成员、工作履历、学历、职称评定、奖惩、聘用、调动、解聘辞职、离退等数据的录入、查询、统计、报表打印和图形显示,还提供考勤和考核管理功能。

3、设备管理

实现设备信息库的建立,设备前期的选型、采购、安装测试、转固;设备转固后的移装、封存、启封、闲置、租赁、转让、报废,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技术状态、维护、保养情况记录。实现设备全寿命周期台账查询、报表功能。

4、物料管理

实现企业的物料需求、采购、库存和物料供应商的有效信息化管理,规范业务用料流程,衔接好生产的各个环节,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降低原材料成本和运营成本。

5、库存管理

采用信息化手段掌握库存量动态,实时记录入库、出库的物料详细信息,提供库存情况查询、盘点、报表等功能。

6、标书管理

对企业招投标书基本信息的管理、招标书相关文件的管理、招投标资料的归档、招投标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以及招投标过程中的费用管理。

7、合同管理

对企业多种合同分类管理、合同相关资料的归档、以及对合同执行流程的控制以及合同资金计划的管理。

8、生产管理

将企业的生产流程、生产任务的管理纳入系统,及时跟踪并及时安排生产任务、组织物料采购,以提高生产效率。

9、客户管理

提供分类管理企业客户,记录客户需求,提供售后服务管理,总结售后服务中的各种问题等功能。,中小企业信息化。

10、档案管理和报表管理

对需要纳入档案管理的各类实物(含纸质)及电子“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加强档案及相关数据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化,对企业各业务过程产生的报表作统一管理,提供报表生成、查询、打印等功能。

五、结语

本文以一般的中小企业的综合管理信息化需求为出发点,以适应企业信息化需求,减少信息化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为目的,设计了适应一般中小企业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的核心业务纳入到系统中,能有效解决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及时、效率低等问题。

参考文献

[1]狄小龙.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与实现途径管见[J]2009,中国管理信息化12(2):67

[2]李劲松.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设计方案探索[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8:97-98

[3]胡迟.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策略选择[J].中国科技投资,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