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精准医学发展十篇精准医学发展十篇

精准医学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9:13

精准医学发展篇1

1精准医学的概念及特点   

2011年美国科学院发表国家科研顾问委员会报告“走向精准医学,建立生物医学研究知识网与疾病新分类学”。根据该文件精神将精准医学定义为“针对个体变异性的疾病防制策略”,即针对每个患者的个人特征量体裁衣式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其由“个性化医疗”联合最新的遗传检测技术发展而来。

2基因测序是精准医学发展的关键   

如今精准医学的发展已势不可挡,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功不可没。另外,经多次的法院诉讼与裁定,所有人类基因组数据为人类共同财富,不允许专利保护。因此,清除了主要法律壁垒并降低了开发成本。基因测序通常包括特定靶向基因测序、外显子基因测序和人类基因组测序。从最初的Saner测序法,发展到第二代及第三代大规模纳米技术测序。人类基因组测序最初是由美国主导的大项目,花费数百亿美元和十多年时间。随着技术的改进,现在所需费用不足1000美元,十余秒就能完成全部工作。现阶段技术壁垒已经消除,经济规模效益显现,针对个体的基因组测序完全可行。

3精准医学的研究与应用   

目前精准医学研究主要关注的疾病不止是肿瘤,还有其他遗传疾病和易患疾病的风险测定等。将来基因遗传诊断不仅可在孕前检查避免遗传给后代,甚至可以实施婚前检查测试HLa系统多巴胺受体等决定男女双方的遗传物质是否契合。

目前,已有文献报道基因分析有助于加强临床诊治精准性。

4病理学与精准医学   

传统病理学依靠光镜或电镜观察组织与细胞病变,其并非不强调技术精准性,只是常规显微镜观察不可能达到基因的改变水平。精准医学通过一系列基因检测技术和荧光单体杂交(FiSH)、比较基因杂交(CGH),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定量pCR、定量pCR(qpCR)及基因测序等技术获得大数据统计资料,精准分析组织与细胞的分子改变。开展基因分子病理并非排斥传统组织细胞病理技术与观测结果,而是要把分子病理学与组织细胞病理学相互结合,获得精准诊断。开展精准医学病理专业将发挥其他医学专业不能替代的关键作用。

5中外病理学科在人员、制度和学科建设等方面比较   

首先,国内病理单位缺乏规范性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和培训质量控制机制,又因为待遇低、风险大,导致合格病理人员较少。其次大部分大学病理系只承担教学和科研,与临床实践和诊断技能严重脱节。虽已有少数地区和单位着手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进基地培训,但规模小,管理不统一,难成气候。临床检验更是完全独立于外科病理,未与之形成协作发展的内生机制。再次,中国病理未形成普遍的专科化,从而进一步拉大与国外专家在诊断和科研水平上的差距。

北美病理学科设置有以下特点:(1)北美医学院校的病理系与附属医院病理科承担学校与医院的病理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的病理教研室与附属医院病理科是彼此独立的,由于人员技术、设备与资金的分立,使得专业萎缩。(2)北美大中型医院设立病理科,其业务包括相当于中国医院的病理科与检验科(及血库),一般由病理专家负责统一领导。绝大多数病理医师分担病理诊断与检验任务。中国医务机构中,病理科与检验科分立,普遍办成大检验、小病理。病理诊断的风险大、任务重,但医师待遇低。(3)北美的病理专业包括解剖病理、细胞病理、免疫组化、分子病理、尸检法医学、病理化学、医学微生物学、血库/输血学、血液学、皮肤病理、神经病理、儿科病理等亚专业。解剖病理又可再分为专家领导的亚专科小组如乳腺病理、软组织病理、淋巴血液病理等。各小组可自建实验室。中国大多数医院病理机构是单一专业。(4)美国有完善的医务人员培训制度,一个有资格在北美独立行医的病理医师至少需要经过8—10年医学专业训练(4年医学院,3—5年住院医师轮训,1—2年专科医师培训)以及通过一系列考核。

在中国住院医师属于正式职工,在北美住院医师是学生,需经各亚专业、轮训基本项目考核、轮转评估、教师评估、阶段考核与训练主管最终评估,最后通过病理学基本执照考试才能获得行医资格。总之,要想提高医疗水平,病理的建设是前提。

6病理学科的发展与对策   

有些地市从提高病理诊断水平和质量控制角度出发,提议建立专家会诊中心。组织各方面认可的权威,以医院为依托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会诊,是省钱和高效的办法。互联网+数字化病理是大势所趋,为数字病理的发展延伸了传统病理诊断的范围,为结合分子病理及检验相关的试验数据,以及影像学资料创造条件,并有可能提供更精确的病理诊断。全切片图像多层次、多焦点扫描技术以及宽带上传速率的提高,已经可以用17s的时间扫描1张400倍的玻璃切片并上传至云系统,多达5个或10个用户可以同时浏览上传的全切片图像进行远程会诊。   

上传扫描的病理图像到大数据云端,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以及远程会诊共享病例提供不可或缺的平台。可以暂时解决病理人员的不足,但同样需要时间和精力上的投人,经验及诊断水平的渐次提高。另外病理诊断同样离不开病史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与临床检验的数据共享和相关知识的储备一也是必需的。   

精准医学发展篇2

医学遗传学知识更新快,理论教科书内容经典,但不能紧跟形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手段不断涌现,如果依旧照本宣科,就无法将最新的前沿内容教授给学生,使理论与实际脱离。因此,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我们根据精准医疗的发展,及时加入了相应前沿内容,使学生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和了解精准医疗发展动态。如在染色体与染色体疾病一章中,在讲21三体综合征检测方法的时候,除传统的B超、羊水穿刺检测染色体之外,还给学生介绍这几年发展迅速的外周血基因检测方法,该检测无创伤,不会引起流产风险,准确率高。在讲分子病与酶蛋白病一章时,告诉学生:对于地中海贫血、苯丙酮尿症等分子病也能通过基因测序的手段进行提前诊断。这些都是精准医疗最为基本的实践运用。此外在绪论部分增加二代测序、外显子测序、Rna-seq等知识,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为遗传咨询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思路和技术,使学生对精准医疗的具体内容有更深入的认识[5]。

2改进教学方法,加深对精准医疗的理解

为更好地开展精准医疗教学,我们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精准医疗理念。通过典型案例,将临床内容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提高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例如在肿瘤遗传学教学中,我们提出案例:安吉丽娜朱莉有乳腺癌家族史,她通过基因技术检测出BRCa1基因缺陷,意味着她分别拥有87%患乳腺癌和50%患卵巢癌的概率,根据医生的分析和建议,她接受了乳腺切除术。在课堂上引入精准医疗案例,使学生全面了解精准医疗理念、流程和技术,再进一步与理论知识结合、拓展,结合上述案例提出问题:为什么安吉丽娜朱莉要接受切除手术?然后导出:BRCa1基因是抑癌基因,如果该基因突变会导致抑癌功能丢失,乳腺癌、卵巢癌发病率就会明显升高。引出抑癌基因、原癌基因等概念,帮助学生系统回顾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并综合运用于特定疾病的分析中,启发学生认识精准医疗能够通过基因测序技术预测可能的疾病,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药物遗传学章节教学中,我们提出个性化用药案例:williamelderJr在8岁时候被诊断患有囊性纤维化疾病,经基因测序发现是G551D突变导致,由于使用了Kalydeco(该药物仅对G551D突变患者有效),他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通过这个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疾病确诊后用药的靶向性问题,明确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可以指导患者在合适的时间选择最佳剂量及最有效的药物,产生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典型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临床问题,将临床问题和基础知识结合起来,结合课本掌握发病机制及遗传病的检测原理和方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精准医疗的理解,促进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改进考核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评价方式主要分为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近些年来,形成性评价被广泛关注,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方法等,对教师教学过程及学习者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更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对医学遗传学我们采取了形成性评价,重点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考核,比如教师安排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成员课后查阅资料,课上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精准医疗的发展是遗传学、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交叉综合应用,在临床工作中,面对众多复杂的医疗环节,很难依靠个人对遗传病进行明确诊断。精准医疗的实现要求遗传学咨询师与生物信息人员、临床医生、基因检测公司以及患者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并能对各学科资料进行有效分析和整合,最终实现精准医疗的目标。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4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遗传学数据检索技能

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医学遗传学数据检索技能。在对遗传病的研究中,omim数据库被誉为医学遗传学界的圣经,omim包括所有已知的遗传病、遗传决定的性状及其基因,除了简略描述各种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外,还提供已知有关致病基因的连锁关系、染色体定位、组成结构和功能、动物模型等资料,并附有经缜密筛选的相关参考文献。omim制订的各种遗传病、性状、基因的编号,为全世界所公认。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生掌握如何通过omim数据库检索某一疾病的遗传学信息,包括基本描述、临床特征、基因定位、遗传方式、分子遗传学、动物模型知识等。

当前基因组学技术快速发展,二代测序、生物信息学等新技术不断发展,都在不断推动医学遗传学的发展,促进医学遗传学采用新的教学思路和新的思维。精准医疗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未来医学发展将进入3p医学时代预测(predictive)、预防(preventive)和实现个体化(personalized),作为医学遗传学教育工作者,要针对未来生物医学基础和临床科学的发展,整合基因组生物学新的学科前沿,将新的概念和技术融入临床医学教学,通过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强化学生精准医疗意识,促进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但是,实现精准医疗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渗透,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挑战,要求教师深刻理解精准医疗的内涵和规律,掌握多学科知识,才能设计好教学方法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学习和思考,努力发掘适应精准医疗背景下的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汤必奎,胡明洁,黄银久,等.精准医疗思维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91-92.

[2]汤必奎,胡明洁,张静,等.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5):400-401.

[3]Vinayprasad.perspective:theprecisiononcologyillusion[J].nature,2016(37):63.

精准医学发展篇3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医院;党员发展标准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6(b)-0153-03

DiscussionandresearchonChinesecommunistpartypartymemberdevelopmentstandardofmedicalcollegeaffiliatedhospitals

HUYangLiHui-junLiQinLiJian-tao

FuwaiHospitalCamS&pUmC,Beijing100037,China

[abstract]the18thpartyCongressandthenewpartyconstitutionhavemadebasicrulesondevelopingpartymembersandthefundamentalcriteriaforthedevelopmentofpartymembers.asaffiliatedhospitalsofmedicalcolleges,thehospitalshavemanyseniorintellectualsandexcellenttalents,thetalentsarethemainforceofpromotingmedicalprofessionalspiritandChinesehealthcarereform.Howtoabsorbmoremedicaltalentstotheparty,isoneofthemaingoalsofpartymemberdevelopmentbiningthecorevalueandprofessionalismofmedicalstaff′sactualsituation,thispaperputforwardthebasicconnotationofthepartymemberstandard(overallconception,fourbasicstandardframework),refinethespecificstandardsofdeterminingthepartyactivistsanddevelopmentobject,andacceptingtheprobationarypartymember,providepolicybasisforresearchonmedicalcollegeaffiliatedhospitalspartymemberdevelopmentmode.

[Keywords]medicalcolleges;Hospitals;partymemberdevelopmentstandard

党的十和新对发展党员工作和党员发展的根本标准做出基本规定。设计党员发展标准,是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一个科学的党员发展标准,可以端正入党动机,引导入党申请人自觉践行党员标准,把优秀的党外人士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对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的质量、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1]。

不同社会分工与行业性质的党员队伍具有不同的具体发展标准。与其他行业领域相比,医药卫生领域具有自己的社会分工与行业性质。医院是高知识、高技术群体较为密集的技术机构,对于医务人员应有符合自身特色的党员发展标准。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的方法,重点就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确定重点发展对象、接受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等党员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实际条件和标准[2-4]。

1高校医院特色发展党员标准的理论来源[1]

1.1党的十对发展党员工作提出新的指导思想以及启示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为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2013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体要求,为全党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在做好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具体要求中,会议提出了党员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①严格坚持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扩大发展党员工作中的民主,严格工作程序和纪律,提高发展党员质量;②着力在工人中发展党员,继续做好在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③加强发展党员工作宏观指导,制订和落实发展党员规划,保持党员队伍适度规模。

通过认真研读党的十精神,能够得出新形势下以下两点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启示:①要进一步体现发展党员工作前期宏观规划的内容,特别是要明确基层党组织和党务管理办公室在制订和落实发展党员规划的角色与职责;②要严格执行发展党员标准,根据发展对象不同时期的实际特点制订不同内容的发展党员标准,既保证党员队伍的质量,又能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

1.2新为党员发展的根本标准做出基本规定

1.2.1发展党员的基础标准《》的第一条提出的党员条件,主要包括入党申请人的资格与党员的基本条件等内容。这是从制度的形式对党员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具有最高的权威性,是入党必须坚持的基础标准。

1.2.2发展党员的基本标准《》的第二条概括为党员要坚定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及保持劳动人民本色,分别从党员的本质属性、党的宗旨以及党员合格的显著标志等方面对党员提出了完整要求,是发展党员必须要遵守的最基本的标准。

1.2.3发展党员的具体标准《》第三条和第四条关于党员八项权利和八项义务的内容,是党员基本标准的具体化,也是衡量党员是否合格的具体标准。

1.3发展党员的行业标准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是医院党员发展工作的又一新主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全党全社会各类人群必须遵守的共同理想信念和基本道德规范。

当前,医疗卫生行业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通过广泛学习和讨论,已经形成了“忠诚信仰、尊重病患、崇尚医德、精湛技术、甘于奉献”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是医疗卫生行业提振精神、鼓舞士气、统一意志的精神旗帜。

高校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员发展模式研究的对象是高学历的医务人员队伍。如何把医疗领域中先进分子和优秀人才更多吸收到党内,是党员发展模式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我国医务人员的核心价值和职业精神的实际情况,探索符合高校附属医院特色发展党员的条件与标准。

2高校医院特色发展党员标准的基本内涵

在设计高校医院特色发展党员标准征求医院十几位学科创始人意见时,学科创始人要求医院发展党员要严格用《中国共产程》规定的共性标准来衡量和发展党员的同时,还要结合社会分工不同和行业不同等特点,设计具体的医疗机构特色的党员发展标准。

结合上述理论来源和专家的意见,构建出高校医院特色发展党员标准的基本内涵包括整体构想和四项基本标准框架。

2.1整体构想

具有医院特色的党员发展标准必须要体现“又红又专”的理念,即必须明确和承担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把自己的临床技术工作和党的事业结合在一起,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建设服务。

2.2四项基本标准框架

2.2.1政治思想标准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注重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积极参加党内党外的教育培训学习,自觉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

2.2.2道德与医学人文修养标准应有高尚的理想和情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大医精诚”“仁心仁术”,讲究社会公德和职业操守,明荣知耻;保持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情绪,自觉历练自身的意志。2.2.3学习与创新能力标准坚持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精神,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和追求,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加强临床医疗业务学习,密切追踪前沿理念与知识,不断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

2.2.4群众基础标准保持良好的人民群众的关系,具有强烈的集体观念,热心公益事业,为患者群体提供优质服务,具有较好的社会声誉。

3高校医院特色发展党员标准的具体准则[5-10]

按照和党员发展相关流程的规定,入党申请要成为一名党员,必须要一一具备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的身份,他们在党员发展过程中担任的角色与承担的责任不同,在构建高校医院特色发展党员标准时必须区别对待,对他们提出的发展标准也不应完全相同。因此,在以高校医院特色发展党员标准的基本内涵为参考的基础上,还应细化包含入党积极分子与发展对象的确定、预备党员的接受等具体子准则。

3.1入党积极分子确定标准准则

入党申请人经过一定时间的教育培养,方可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党员的前身,把好入党积极分子确定的标准是影响其成为一名真正党员的质量关键。结合入党积极分子在发展中“重业务轻思想”的问题,入党积极分子确定的标准准则应侧重于政治思想标准(党的基本知识和入党动机)、道德与医学人文修养标准等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1政治思想标准认真学习等政治理论知识,自觉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积极主动参加党内、党外的教育培训学习,撰写好心得体会。

3.1.2道德与医学人文修养标准尊重、关爱、关心、方便患者或群众;具备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及有较好的承受挫折和失败能力。

3.1.3群众基础标准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团结互助;耐心解释患者的病情,与患者真心交流沟通,热心为患者服务;具有积极参加社会工作的意愿,并采取系列行动。

3.1.4学习与创新能力标准“三基三严”医疗基本功比较扎实;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加强临床实践业务学习。

3.2发展对象确定标准准则

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的教育培养,方可列为发展对象。发展对象与入党积极分子相比,政治思想标准(党的基本知识和入党动机)、道德与医学人文修养标准、群众基础标准等标准应该有显著的提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2.1政治思想标准自觉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较熟练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处理事物的能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参加党内党外教育、学习活动,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有进一步的提高。

3.2.2道德与医学人文修养标准讲究社会公德和职业操守,明荣知耻,主动关心与善待患者;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患者在一起,善于与患者交流;具备团队协作、包容开放的意识和忠诚思想团队的理念。

3.2.3学习与创新能力标准坚持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精神,关注自身领域学术前沿知识;强化管理、科研、临床训练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把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工作实践的能力。

3.2.4群众基础标准积极主动参加医院、病房组织的各项活动并有具体行动和贡献;在服务患者的健康大讲堂、社会义诊和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中表现积极。

3.3预备党员接受标准准则

作为预备党员,要以一名正式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设计标准时要注重党员作用发挥与影响力的表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3.1政治思想标准主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熟练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处理事物的能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发扬正能量,敢于同不良风气和违法行为作斗争。

3.3.2道德与医学人文修养标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一视同仁,做好医疗服务工作;提高个人品味,自觉抵制低级趣味,做个“健康”的医务人员;诚实守信与严谨的科学态度,自觉抵制浮躁、弄虚作假;坚持团队精神,善于协作包容、热爱集体。

3.3.3学习与创新能力标准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和追求,在确保医疗质量管理与医疗安全方面有所作为;不畏艰难,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医疗管理、服务和医疗技术。

3.3.4群众基础标准坚持把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带头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带头参加医院、病房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并有具体贡献;组织和积极参加服务患者的健康大讲堂、社会义诊和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

高校医院特色发展党员的标准具有时代特性,会随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发生变化。本研究结合的党员标准和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提出了高校医院特色发展党员的标准框架与具体准则,为医疗卫生领域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党员发展工作提供参考。今后,结合社会时代要求和医院具体工作情况,深入实证调研分析,参照高校医院特色发展党员的标准,设计医院党员发展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为保证医药卫生领域的党员发展质量、建设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党员队伍打牢机制体制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

[2]郑紫东,秦自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运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3,(1):34-38.

[3]王海军.高校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5):110-111.

[4]施永忠,邓叶芬.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与数量问题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3,(10):106-107.

[5]袁立波,王海英,陈希卉.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J].科技信息,2013,(8):114-115.

[6]谢宗清.高职学生党员发展标准具体化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工教育,2013,(10):25,27.

[7]管巍,李忠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考核量化指标体系的探索[J].西江月,2013,(21):46-47.

[8]刘治军,羽应文.探索和构建发展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J].北京教育(德育),2009,(4):36-38.

[9]查星星,程宣梅,唐宇,等.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综合指标考评体系的探索[J].高教与经济,2009,22(1):61-64.

精准医学发展篇4

同时,《意见》也明确表示,要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提升服务效率,这有望助力相关产业链公司进一步拓展市场。

近两年,医疗信息化行业呈现飞速的发展态势,从1.0阶段快速演进至4.0阶段。1.0时代是传统信息化产品的普及,如医院信息化、社保信息化、区域医疗信息化等方面;2.0时代是以互联网医疗为主旋律;3.0时代是以“三医联动+健康管理”为终极目标,医疗it公司纷纷切入医保控费、商业健康险等产业;医疗信息化4.0时代,即切入医疗服务的本质,而不仅仅是信息化工具。

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医疗大数据、精准医疗等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深度实施应用,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善医疗服务并加强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大趋势。

近日,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厂商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展示最新技术成果、打造生态圈、推行核心技术平台,将医疗信息化推到风口。

医疗+物联网融合进化

在刚刚落幕的2016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暨中美医院信息化论坛(CHinC2016)上,新华三旗下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三通信)携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华三通信医疗物联网解决方案”亮相。华三通信企业系统部技术总监陈岩在“华三通信医疗物联网融合架构”主题演讲中,分析了未来医院it建设需求,重磅推出华三通信医疗物联网融合架构,引起了强烈反响。陈岩认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提升,使得关乎医疗服务的移动护理、婴儿防盗、资产定位等业务被广泛使用,但也带来了多套网络、多套供电系统和多套管理平台重复建设等问题。

华三通信推出的医疗物联网解决方案将移动医护和医疗物联网业务完美统一,满足移动医护“终端漫游”、“影像数据”、“抗干扰”三方面的需求,建立了医疗物联网ap“统一部署”、“多业务扩展”、“分布式架构”、“统一管理部署”等诸多优势。

打造互联网健康医疗生态圈

与此同时,在CHinC2016上,涉足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近20年的万达信息也推出其新的解决方案――“三医联动、分级诊疗、医联体、医院信息化管理、贯穿线上线下的患者服务和面向非公机构及政府监管的整体解决方案”,将万达信息的“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圈典型案例,切实呈现在大家面前。

“作为行业内首家打通线上线下医疗资源,面向政府主管部门、医院、非公立医疗机构及个人,全方位提供信息化服务的企业,我们想要打造的医疗健康生态圈,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下载个app,去实现网上挂号、在线问诊和健康咨询等单一需求。我们希望打造的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医疗健康生态圈,其核心应该是交换,即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手段,打通及贯穿从健康管理、预防、诊断、治疗、医药电子商务、药品配送到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医保结算等所有流程。”万达信息副总裁邬金国在会议现场表示,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医疗软件公司面临来自互联网的挑战,需要提升和加强互联网意识和能力。而互联网公司要吃透复杂的医疗健康业务,更需要对产业上下游相关需求,有更深入了解和研究作为依靠。任何一方的缺失,可能都会限制企业的长远发展。

构建一体化打造核心业务

医院信息化,尤其以医院自身运营管理为主的信息化作为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既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也是重要的驱动力,它在优化就医流程、保障医疗质量、实现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能力,促进营收增长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是打破各科室间的信息孤岛,实现医院运营管理以及与临床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一体化办公的基础与必要条件。

近日,联达动力隆重推出的“全新医院综合运营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是以医院自身运营管理为主线条切入,打造涵盖医院“人财物、医教研、护药技、党政事”的综合运营管理体系,并与临床业务系统深入融合,围绕质量、安全、效率、效益提供面向医院的一体化综合运营管理整体解决方案。

在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卓有建树的东软集团也于近日举行新品会,正式推出面向大型三甲医院的新一代医院核心业务平台RealoneSuite。“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服务流程”和“以医疗工作者为核心的医疗过程和管理”是医院的核心业务。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介绍,东软医院核心业务平台RealoneSuite打破传统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思维定式,是对医院核心业务内涵和外延进行全新定义和诠释的产品,也是面向“互联网+”时代的领先产品,能够帮助医院更好地支撑核心业务高效运行和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改善工作效率,提高医疗质量,能够帮助医院优化信息系统架构,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平台”。

精准医疗

随着大数据的普及,医疗信息化大力发展,精准医疗将成为医疗领域发展新趋势。在贵阳召开的数博会上,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原理事长郑纬民发表观点,认为大数据精准医疗有望突破不同病症同一疗法的传统医疗模式。

日前,英特尔发起主题为“精准医疗时代的协作创新”的英特尔生命科学信息技术论坛,探索生命科学Bt与it的融合,共同解决未来10-20年的医学难题,带给医学界和科技界新思考,并以非营利性、开放的方式实现创新合作。

英特尔表示,有望在2020年实现24小时内完成基因测序-医学分析-制定医疗方案等一系列精准医疗过程。通过强大计算能力和医学方法的突破,大大缩短制定有效医疗方案的时间,更快找到抑制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方法和药物。

从全球范围来看,医疗体系的变革正在发生,精准医疗正处于爆发前夜。在中国,精准医疗国家指南在今年3月,自此,精准医学无论从应用方向,商业规划,还是技术开发方面都有了地图可循。

精准医学发展篇5

    一、“中西医并重”的前提是承认中西医药学各为一种医药学理论体系

    作为一种医药学理论体系,中医药学不仅和西医药学一样,更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中西医并重,就要在政策、法规和具体工作等多方面加以体现,决不能以一种医药学为标准医药学的认定为基础。然而在现实中,以西医药学为标准的医药学的认识在一些方面却有程度不同的反映。仅就中药现代化及由此引发的新药研制来看,现行的新药评审内容却仅有将现有中药研究成西药的要求,而无将现有西药研究成新中药的评审内容,更不要说具体要求了。在以西医药学为标准药学认定的情况下,是难能有“中西医并重”的。如果承认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均为一种医药学理论体系,那么,就也应当有将西药研究成新中药的评审内容和要求。客观地讲,中医药学若能吸收现有西药为中药,则中医药学将会有较大的丰富和发展。

    二、“共同发展”的体现在于坚持中西医药学各自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学丰富和发展的主体力量,应当是中医药学人员;西药药学丰富和发展的主体力量,应当是西医药学人员。当今,中医药学丰富和发展的突出所在,是实现现代科学化。由于中医药学在我国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一些西医药学人员愿为中医药学的丰富和发展作出贡献,这是大好事。但是,现实不能不承认,有些西医药学人员出于为丰富和发展西医药学而吸收中医药学的一些有益内容,例如吸收中药或从中药获得新西药,但若将此说成是中医药学的丰富和发展,实质却成了以西医药学的丰富和发展来代替中医药学的丰富和发展。显然,这就不是“共同发展”的问题了,此情况在强调中药现代化的今天,还是容易见到的。例如,西医药学人员从中药麻黄中得到西药麻黄素、从中药黄连中得到西药黄连素、从中药青篙中得到西药青篙素等,就被有人称作中医药学的丰富和发展的认识。客观上讲,麻黄素、黄连素、青篙素等,至今尚不具备中药内涵,还不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若相应的中药麻黄、黄连、青篙等都如此发展,中医临床将无药可用。可见,离开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来谈中医药学的丰富和发展,只能是中医药学的消亡,根本谈不到中西医药学的“共同发展”。

    为了确保中西医药学的“共同发展”,对中西医药学人员作个大体界定,是有益的。所谓中医药学人员,决不能以中医药院校毕业、在中医药机构工作年限为界定标准,而应当是这样一类医药学工作者:承认并坚持中医药学理论,即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自己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学。对西医药学人员界定也是以西医药学理论为标志。离开中医药学理论的人员来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学,中医药学很难达到与西医药学的“共同发展”,中医药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是很难实现的。例如中药现代化,实质和根本在于得到具现代化科学内容的中药,即仍可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否则,无从谈起中药现代化,充其量是中药西药化。

精准医学发展篇6

有专家称,精准医疗代表了医学发展大方向,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精准医疗产业链蕴含大量新机遇,随着基因测序和数据分析技术的进步,其潜在市场可能超过万亿级。因此,精准医疗板块已成为a股明星板块,中证精准医疗指数2015年猛涨92.99%,最牛的个股涨幅超过600%。而目前精准医疗正处于绝佳布局良机,这个新的投资风口才刚刚开始。

精准医疗是什么?

据悉,精准医疗是一项颠覆性技术。根据niH定义,许多人都会从精准医学受益,像好莱坞明星安吉莉娜・茱莉,前一段时间她摘除了乳腺,预防乳腺癌,因为精准医学预测她得乳腺癌的几率是80%。

有专家称,精准医疗给很多人带来一些优势。特别是在今天,如何让精准医疗给我们带来更多裨益,以病人基因和环境以及生活方式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是一种新兴的医疗方式。

单就理论概念来说,精准医疗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

据了解,2006年我国首先提出精准外科概念,得到国内、国际医学界认可后被引用到肿瘤放疗、妇科等医学领域。其目标是通过合理资源调配、全流程成本调控,获得效益与耗费之比的最大化。精准医疗相比传统经验医学有了长足进步,可通过将精密仪器、生命科学等先进现代技术与我国优秀传统经验整合在一起,大大减小临床实践的不确定性,从而在手术中实现“该切的片甲不留,该留的毫厘无损”,在保证精准的同时尽可能将损伤控制到最低。

而美国医学界,2011年又首次提出“精准医学”概念。2015年1月,奥巴马又在美国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学计划”,希望精准医学引领医学新时代。美国财政预算计划,也在今年拨付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国家医疗信息技术协调办公室(onC)等机构2.15亿美元,用于资助这方面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发展。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拥有全球最大基因测序及数据分析技术平台的国家基因库正在深圳抓紧建设,平台每年产出基因数据将占据全球过半市场份额。这一平台今后将对接生物、医药、新型农业等众多新兴产业,为百姓健康、生物制药、高效养殖等提供原始基因数据,并将催生总价值上万亿市场,预计仅基因检测服务业五年内就可达到百亿级市场。

有专家称,精准医疗代表了医学发展大方向,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反映到资本市场上,也是一个非常具有投资潜力的大风口。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总人口的15.50%,未来还将继续上升。人在60岁以后的医药开销在一生中的占比高达90%,而人口平均年龄的增加也对健康管理产品有更高客观需求,可以预见的是,我国药品和医疗服务需求还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在这一背景下,精准医疗的优势开始凸显。

精准医疗本质上是个性化治疗,针对每个人的特征,疾病的类型,采取不同治疗方案。但就现在主要的发展来说,精准医疗是建立在基因测序基础上,通过对基因测序数据分析,得出它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好莱坞明星安吉莉娜・茱莉摘除乳腺,预防乳腺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未来最具活力的领域

有专家告诉记者,此前的医疗技术都是以“对症下药”为标准,随着生命科学的进步,人们发现同种病症在不同个体上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由此提出精准医疗概念。

国家卫计委科教司官员也透露,国家卫计委最近会同科技部等部门,按照中央领导同志批示,正联合一批顶尖科学家拟定中国版的精准医疗计划。通过组织专家论证,一致认为现在开展精准医疗研究是整个医学界的重大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按照中国的需求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和计划,搞好顶层设计,并进行系统谋划。

据透露,精准医疗有望写入“十三五”规划,确定为重点突破领域。去年3月,我国了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名单,科技部还组织召开了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建议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付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

早在2014年3月,国家卫计委医管局就发出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试点的通知,明确试点的项目包括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肿瘤诊断与治疗、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等。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詹启敏表示,我国临床医疗模式当前如同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人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即临床实践仅局限于依靠病人主诉、临床症状、生理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改变来确定疾病。实际上,水面下的冰山才更具危害性。在组织器官改变的下面,是大量深层次分子生物学改变,包括遗传背景、变异、免疫和内分泌改变,这些是组织器官病变的主因,但我们却对此缺乏深刻了解。以癌症早期诊断为例,发达国家早期诊断率为50%以上,北欧甚至高达70%-80%,而中国却不足20%。中国的多数癌症诊断都是中晚期,治疗非常被动和盲目。

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精准医疗自然孕育了巨大投资机遇。精准医疗涉及的产业链主要包括基因测序(又包括测序仪的提供商、基因测序服务的服务商以及基于基因测序数据的生物分析服务商)和疾病诊疗,这些领域的潜在市场规模都非常大,基因测序引发的产业链是超万亿市场。据相关机构预测,今后5年精准医疗年增速预计达15%,是医药行业整体增速的3至4倍。

把握结构性投资机会

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2016年医药大年概率不高,但面对精准医疗,在证券市场上积极发掘和把握个股结构性机会很重要。

海通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分析师高岳告诉记者,2016年整个医药行业可能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去年这个行业增速出现了下降,原来投资者已经习惯了的‘行业20%的增速以及优势公司30%的增速,甚至更高的业绩增速’,而在去年中报中首次跌破10%。与此同时,全年股价涨幅较大,目前整个行业的估值也处于历史较高位置。”

高岳还认为,从大的趋势来看,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医药行业具有确定的刚需属性。同时,目前医药行业内部也出现了一些变革,如果投资者找到成长性确定的方向,未来投资空间依然是无限的。

对此,中欧基金低估值成长策略组投资总监王健也对媒体表示,医药板块总体估值水平并不便宜,尽管近期正在调整中,但很难说清何时是底。从医药板块细分领域看,服务端的表现可能更为突出。“我们不可避免地进入老龄化状态,医药从供需角度说是不缺的,总体性相比其它产业应是好的产业,医疗方面可重点关注第三方服务和分级诊疗。”

精准医学发展篇7

职业精神是在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具有明显职业特征的职业价值观和理念体现。医学职业精神是指医务人员在医学职业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为行业内和全社会所肯定、倡导的基本从业理念、价值取向、职业标准及职业风尚的总和,应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群体性与个体性结合、实然性与应然性结合,体现医务从业人员对真善美的职业价值追求[1]。

一、医学职业精神的内涵解读

医生除了要具备专业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将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相统一,具备高尚的医德,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备人文关怀、利他主义和高度责任心。而职业精神的养成不是在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就能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整个医学教育阶段逐步养成。医学职业精神教育要以人本主义为核心,除了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教育外,多途径、多举措开展医师职业精神教育,培育医学生正确的从业观、价值观,培育人文精神和利他主义精神,促进医学发展,维护人类健康。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建构医学职业精神维度

1.价值维度――以理想信念为基础的职业价值观培育。理想信念与职业价值观辩证统一地存在,而且相互影响和转化,反映的是人精神层面的问题,体现人的精神追求、道德水平、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医学生信仰什么,反映了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信仰目标偏差必然导致职业价值观的偏差。随着价值取向和文化形态的多元,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医学生的思想,某些医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追求淡漠、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追求物质享受、心理素质脆弱等问题。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增多、医疗体制改革等问题困扰着医学生,再加上还没有真正进入职业角色,仅仅是接受社会上的负面信息,对很多问题没有深入了解,使得医学生容易产生职业价值观偏差。可见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责任意识和奋斗精神。

2.理论维度――以医学伦理学为理论核心的专业素质教育。“医学伦理学是人文医学教学的主轴,它贯穿于医学实践各方面的始终,医学的宗旨和医疗职业的价值、态度和行为准则,无不是医学伦理理念的凝化,医学伦理也是医生的必备品质[2]”。作为核心人文医学课程,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是比较规范的,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开课率和课时量相较实际需要还有很大距离。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讲授医学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临床医疗新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等已经比较紧张,教师无法充分结合临床实践及医疗热点,更谈不上提供实践机会。另外,我国的医学伦理学还存在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缺乏既有专业背景又有临床经验的教师、没有贯穿在医学教育整个阶段等问题,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犹如纸上谈兵。

3.文化维度――以传统医德和当代人文关怀为准则的文化传承。我国医德体系的历史悠远,最早源于《黄帝内经》,要求医者不仅要有高明的医术,还要有仁者爱人、清廉正直、谦虚谨慎、勇于创新的传统职业操守和品德。这些职业道德对我国历代医者影响深远,一直延续至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仅依靠传统的职业操守和品德已经不能满足于社会发展和医疗实践的现实,我国医学职业精神教育模式对医学生、医务人员的从业理念和职业标准达不到理想的指导和教育效果。2001年,“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ime)提出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简称GmeR),医学毕业生应该具备的7项最基本能力是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以及伦理等”[3]。即除了具有高超的医术外,更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和人文关怀精神,培养医学生“寻常的关怀心,俗世的悲悯心”的医学人性光芒,就是当代对医学职业精神更加精确的定位。2005年,中国医师协会道德建设委员会明确要求医务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将其作为执业的要求和准则,树立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并指导医疗实践,将职业标准和从业要求明确化和制度化。

4.环境维度――以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为助力的环境影响。校园文化中所蕴含的医学道德精神价值的意义对学生的影响是“隐性”的,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精神养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4]。大学校园不仅是建筑楼群的集合,更应该代表一种文化和精神,将医学职业精神和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底蕴融合,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医学的真谛。学风建设有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和爱岗敬业的道德风尚,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5]。要以社会服务为平台,在社会实践中深刻了解所处的社会发展现实和科技发展现实,促进医学职业精神的养成。

三、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路径和模式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基础,引导树立正确的医学职业价值观。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深化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切实增强医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一是丰富教学内容。经济、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学生的眼界前所未有的开阔,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增多,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广,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问题也应更广泛,如国情教育、国际热点分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等。着重要在“敬业”上引导学生热爱岗位,遵守职业规范,践行医学生誓言。二是改革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室为固定地点的教学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走出去”就是同附属医院、社区、医药企业、社会机构等进行联合,进行参观学习和访问调查;“请进来”就是请医学专家、人文教育家等专业人士开设职业精神教育和人文教育专题讲座。三是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以生为本、忠于职守,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对于专业课教师和临床带教教师来说,要积极构建他们的身教德育观,在教学过程中以身示教,将医学职业精神教育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育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在医疗实践中分析判断、解决伦理问题的能力。

2.以医学伦理学教育为抓手,丰富医学职业精神的专业内涵。在教学目标上,培养学生对病患的人文关怀,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崇高的人生理想,培养学生用医学伦理学观念去解决问题、评价问题。应尽快修订教学大纲,将医学伦理学纳入到必修课程体系,增加学分和评价机制。以专业课教学为基础,切实增强伦理学思想的渗透力。专业课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丰富的临床、理论知识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伦理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加入现代医学大家和古代名医的生平纪事和学习、求学经历,或者播放影片、纪录片,组织讨论、情景模拟等。在实验操作中,提倡节省动物实验对象,尽可能减少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痛苦的仁爱思想。解剖课程上形成对尸体捐献者默哀的教学惯例,提倡对生命致以尊重,对逝者致以哀思。在临床教学中,重视案例教学,结合正反案例,大力弘扬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崇尚科学、谦虚博爱的职业精神,反对缺乏仁爱、唯利是图的医德沦丧的行为。这样就形成了有层次、有重点的教育体系,适应职业精神教育本身和学生思想变化的需要。

3.以传统医德和当代人文关怀为准则,形成医学职业精神的文化传承。传统医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精髓内容:仁者爱人、悬壶济世的职业要求;不图钱财,清廉正直的道德品质;虚心向学、善于钻研的学习态度;服务病患、认真负责的工作宗旨;不畏强权、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和不断研究、勇于开拓的创新追求[6]。这是长期以来古代的医者在行医过程中总结、形成、传承下来的优秀职业道德和准则,也是中国古代医学文化的精髓,古代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是值得当代医生和医学界认真研究、践行的文化传承。除了传统医德外,古代的优秀医者如华佗、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不惧兵荒马乱危险,上门为病人诊治的扁鹊;被“誉满杏林”的名医董奉;“轻财如粪土、耐事如慈母”的北宋医家庞安时等医者典范,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贯穿于职业精神教育中,比简单说教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只有把这些优良的医德传统和当今的人文关怀相结合,使良知、正义、责任、人性等意识进行内在树立和升华,才能达到人文关怀道德教育目标[7]。对于医学生来说,知识、技能、态度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掌握知识和技能是为形成端正的职业态度打基础,而良好职业态度的养成反过来也会促进知识的增长和技能的强化,使这三者有机结合的就是人学。“有时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的这句充满人性光辉的箴言道出医学不是冷冰冰的仪器和技术的产物,而是情感的产物。因此,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必须正视医学人文教育的地位,调整医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课程体系、教育模式,注重医学职业精神中的人文价值取向,充分重视医学生的思想、情感、德行等人文素质的培养,此外,践行“以学生为本”理念,实现学生“成人成才”的根本利益,教育理念从“管理学生”转化为“服务学生”柔性化管理,对学生来说,“以人为本”的理念自然会“入脑、入心”。

4.以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为促进,培育医学职业精神的外部环境。校园文化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外部条件。通过校园美化,打造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以先进的设计理念,将校园布局、建筑特色、景观设置、校园绿化、道路建筑命名等环境因素和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充分结合,为师生提供美观、高雅、文明、庄重的大学氛围。此外,还可以在教室和宿舍张贴古今中外名医大家的画像和生平简介;在宣传栏宣传励志性的医学小故事;在校园内开辟植物园以供学生学习和劳动;精选医学家的人物雕塑美化校园,供学生瞻仰。

通过学风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整体学习氛围。从新生入学教育起,就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引导。如新生医学生宣誓、参观校史馆、举行升国旗仪式、军事训练、校训精神解读、校史校情学习等,增强专业归属感和认同感;在二、三年级着重营造和谐、健康、丰富、活跃的学风氛围,重点组织专业学习活动;在四、五年级,学生开始接触临床和实习,应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辅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职业定位、医德医风的养成教育。根据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课程安排组织形式多样、新颖有意义的校园活动,抓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开学和毕业典礼等时机,利用板报、广播、宣传栏、校报、网站等各类载体,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品味和内涵。如通过举办护士集体授帽仪式、送文艺下基层医疗机构、优秀医务工作者来校作报告、医学知识竞赛、各类医疗操作技能竞赛等医学生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校园文化活动,切实增强医学生的人文修养。

精准医学发展篇8

论文摘要:完整意义上的科学教育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具体层面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传授;二是抽象层面的科学精神的培养。如果说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传授是科学教育的实体的话,那么科学精神的培养则是科学教育的灵魂。不断现代化的中医学已经为融现代与传统为一体的科学精神创造了一种契机,我们应当善于抓住这一契机,归纳符合中医学形态的科学精神,把握中医学为我们创造的科学精神,培育中医药教育的科学灵魂。

1科学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一种自觉崇尚科学的精神状态,它蕴涵着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手段和科学的方法,是开启民智、彰显理性的先锋。科学精神所造就的是人类对科学的追求和探索,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1.1科学精神的内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与发展。科学精神所张扬的,是贯穿于一切科学活动、一切科学探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依据和准则,包括思维所依据的准则,判别所依据的准则,行动所依据的准则等等。一个人若自觉不自觉地违背了这些依据和准则,就必定会陷入背离或远离科学方向、科学道路而滑向认知的误区,滑向离真实、离真理、离真情越来越远的道路上去。由此可见,科学精神实际上是从科学中提炼、升华出来的科学理性成分,其内涵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与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总结科学精神的内容时,既要考虑其时代特征,又要关注其继承性,既不能泥古不化,又不能以现代科学偏废传统.

1.2现代科学精神的内涵是与现代科学体系相伴而生的,是西方古代科学精神的延续。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古代科学精神,有一种为“科学而科学”的精神。亚里斯多德曾说:“探索哲理只是为想脱出愚蠢”。这种对待科学的态度也正是整个古希腊文化的根本精神所在。兴起于以培根为代表的感官唯实主义的西方近现代科学教育强调科学的工具价值和功利性。培根说科学的真正的、合法的目标应当是“把新的发现和新的力量惠赠给人类生活”。海森堡为近现代科学被功利性推进的图景作了如下描绘:“知识的每一步进展都和从它能引导出什么实际应用的问题相联系,科学的进展被描绘为征服物质世界的十字军,实用成了时代的口号”。应该说古代的西方科学远远落后于中国,但西方人对待科学的态度使西方人无形中在不断地进行科学知识的积累,进行科学手段和方法的探求,同时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得以不断地开发和利用,并在运用中得到发展。18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后的西方科学开始走到了我们的前面,近、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夭文学、地理学等等应运而生。在医学史上,显微镜的发明就使西方人对疾病的认识步入了新的阶段,结束了数千年来与疾病抗争过程中的被动地位.正因为如此,西方古代科学为现代科学奠定了基础,现代科学精神也就萌芽于西方古代的科学精神。

1.3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创造了早期科学的辉煌,我们不能因其衰微而否认其合理而深刻的内涵。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是一种建立在中华传统文化和哲学理念上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态度,蕴涵着深刻的科学方法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倡导的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和以伦理为本位的实践观,强调要认识自然万物运动、变化和相互联系的普遍规律,并倾注精力去寻找利用这些规律的方法,从而达到认识真理、改造世界的目的。传统的科学精神为我们民族的科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医药就是中华传统科学精神的杰作。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中医药诞生了完整、丰富、而又无法取代的理论体系。在天人合一观的指导下,中国传统的科学没有进入微观世界去分析物体的构成及其运动、变化和联系的规律.在科学发展的早期,人类的科学手段极其落后,科学知识的积累刚刚起步,人类对绝大多数自然现象槽懂无知,天人合一的观念,使科学能够跨越许多障碍,创造出中医药的奇迹。但夭人合一的观念也推动了以自省、自我完善为特征的文化形态,形成了注重人文领域的间题,而对自然之物漠然处之、被动顺应的态度,并进而造就了泛道德主义的传统文化特质.当人们总是以伦理的眼光来观察自然的时候,就不可能赋予自然本体的地位,就缺乏一种按照自然本来的面目客观地认识自然的动机。中华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就不再张扬科学领域的理念,科学精神被剥离了出来,并逐步消失。但我们不应该否认传统科学精神曾经所开辟的科学途径,对今天的科学仍具有指导意义,重新挖掘传统科学精神对培育完整的现代科学精神体系是十分为重要的。

2科学精神在中医学中的体现

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是一对卵生兄弟,是人们在抛弃谬误、获得真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维和行为。但科学精神是激励和规范人们创造活动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激励人们进行实践创造活动的精神支柱。正是在科学精神的推动下,人们看到了理性力量的伟大,开始不断地进入微观和宏观世界,深刻反省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认知和发掘更强大的科技力量。科学方法是认识自然或获得科学知识的程序或过程,是程序、途径、手段、技巧或模式,从总体上看,科学方法不外三大部类:经验方法、理性方法、臻美方法。科学方法在科学精神的指导下产生,科学方法中蕴涵着深刻的科学精神,我们研究中医学中的科学精神,必然要从中医学的方法论入手,从中不断提取科学精神的元素。

2.1中医学的科学精神,其实质在于开发人类思想最大的潜力.中华传统科学精神的这一特质与现代科学精神所倡导“发展性、创造性、突破性”的高级思维是不谋而合的。人类社会正是依靠了这三性思维,才达到今天这样的高度文明的。从现代科学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中医学“天人相应”、“阴阳五行”学说,实际上是古代的系统辨证哲学方法,“从象测脏”实际上是原始的黑箱方法,“取类比象”实际上是原始的同构方法以及辨证方法、原始的系统分析法或状态变量法。这种发散性思维、立体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性思维,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构思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另辟蹊径,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人类的智慧,使科学能够突破科学手段不足、科学知识有限的难题和科学研究与道德、伦理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取得发展。这也是一种提倡深思熟虑、勤于并善于观察、事事留心、善于哲理思考的科学态度。

2.2中医学中的科学精神在于倡导一种唯物、辨证的价值观。在人类还处在原始的神话与迷信的时代,中华民族就能诞生这一新颖的医学学科,一直为世人所惊叹。中医学之所以成为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之所以能按照自己独特的方法论独自发展,就在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渗透着唯物观和辨证地看待世界和自然界的方法论。“天人合一”的观念、“道”的概念就是强调要研究自然界、适应自然界,把人作为自然界的一个部分来思考、来观察.远古中国巫术盛行,但巫术既研究神学,也研究自然规律,甚至包含着对自然规律的顶礼膜拜,乃至神秘化。远古中国对神学的研究、对自然界的研究以及哲学家对社会人与事的研究,互相包含与肯定,互不干扰,为唯物观、辨证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3中医学中的科学精神在于为中医药创造一种宽松的发展环境。中医学采用整体观去研究人体和疾病,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思维,摸索科学的方法论,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创造出辉煌而惊人的科学奇迹,与宽松的意识形态环境有着相当大的关系。中医学的书籍浩如烟海,可谓学派纷呈而又海纳百川,相互借鉴,共同发展。这一点与西方中世纪教会统治下把愚昧的意识形态强加给学术界,科学环境极为黑暗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2.4中医学中的科学精神在于倡导积极的、多元的思考方式。中医学研究人体和疾病,要求医学研究者必须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因为没有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的深刻研究,既使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也不可能认识人体的发病规律的.事实上中医学在研究人体系统的同时,对人体系统、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及其三者的相互关系都有相当深刻的研究。中医理论体系的源泉—《黄帝内经》就是古人“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而成的。

3弘扬中医药中的科学精神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意义

科学精神是人们达至思想、观念现代化的最重要基石,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对中医药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3.1弘扬中医药学中的科学精神,可以为中医药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中国的近代史上,对科学的认识曾经走过一段弯路。现代科学传入我国之时,正值内优外患,在救亡图存的背景下,科学成为最有魅力的名称,开始由形下之“器”上升到形上之“道”,演变为一种绝对的、终极的信仰体系。陈独秀便明确主张“以科学代宗教”。胡适曾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与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这里的“科学”当然是指发端于西方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这种对科学的极度尊崇,把科学奉为信仰的态度,恰恰违反了西方科学精神对新知识的探求,泯灭了怀疑的意识和理性的批判。因为信仰不能包容怀疑,怀疑的产生标志着信仰的动摇。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些人不是去研究中医学所确立的未知领域,而是把中医学排斥在科学之外.中医学从疾病证候出发,通过探讨疾病现象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进而研究人体内部生命活动的规律,从一个西方医学未能进入的角度探求生命的本源和疾病的防治,这种学说此时此刻开始经历了惊涛骇浪的考验,屡遭摒弃。事实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和西方的科学精神,都包含了极其深奥的科学准则和依据.中华民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医药学,而西方科学也曾经走过了一段漫漫的长夜,在痛苦中摸索,在中世纪的黑暗中挣扎。这就证明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的伟力。东西方科学发展在不同的阶段都各有偏废,都曾经为背离、远离科学方向而付出沉重的代价.解放后,摒弃中医药成为逆流,中医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但中医药仍然在人们对传统的误读中艰难地前进,中医药教育和科学知识的普及极为困难,部分中医药专业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弘扬中医学中的科学精神,可以回归科学精神的本质特征,使人们真正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为中医药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精准医学发展篇9

医院文化建设规划文章作者:helen1230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6月24日10:49第x人民医院文化建设三年规划(二五年——二七年)xxxx院是一所跨越三个世纪、在蓉城久负盛名的*甲等综合医院,积淀丰厚,人才辈出。为了适应新形式下卫生改革发展的需要,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勃发老院生机,加大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结合“力争医院整体学术水平、医疗质量、新技术开展、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经济效益等方面更上一层楼”的战略目标,特制定医院文化建设三年规划如下:一、指导方针2005-2007年是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职工、促进医院迅速发展再上台阶的关键时刻;是市级医院改革、重组、整合进入竞争加剧的重要时期;

也是实现“用三年时间把百年老院建成更具*甲等医院综合实力,凸显学科特点、整体学术水平、差异、百姓满意”的新阶段。医院文化建设指导方针是: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院党政班子的领导下,从市医疗卫生改革现状出发,针对我院实际,三个文明一起抓,力求医院文化立足于现状,着眼于未来,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层层推进。二、总体目标在核心理念的引领下,经过宣传、贯彻、教育,将医院精神融汇于各项工作中、渗透于职工言行中、植根于头脑中,逐步形成严谨务实的管理氛围,以德取才的人才氛围,钻研奋发的学习氛围,和谐愉悦的人际氛围,视野开阔的创新氛围。在致力于实现职工对医院文化精神认同的基础上,通过他们的“再创造”服务达到病员、市民、行业同仁的认可。2005年,以争创诚信示范医院为契机,倡导、宣传医院精神,围绕“质量管理年”等中心工作,重点进行制度文化建设,规范医疗行为,营造严谨求实的管理氛围和钻研奋进的学习氛围,扩大医院形象的知晓度,增进职工的沟通与交流,增强职工的职业意识,激发职工对医院的热爱之情。2006年,培育医院精神和职工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参与意识,重点进行行为文化的建设,通过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文化视觉识别系统,规范一系列的服务行为,使医院精神向病员、市民、媒体拓展,基本形成以德取才的用人氛围、和谐愉悦的人际氛围,并在制度管理、流程管理、量化管理、委员会管理成效中,增强职工的归属感、主动性、凝聚力,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2007年,重点进行形象文化建设,培育职工对医院的忠诚,医院精神得到职工的普遍认同,开始内化为自觉行动,并使医院精神获得一定的社会认可度,全院基本形成视野开阔的创新氛围。三、医院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及职能医院文化建设由党政一把手负责,各分管院长为所辖范围的责任人,党政联系会议是协调机构,重大事项由党政联系会议决策,医院在文化建设的经费、组织上予以保证,每年召开一次医院文化建设专项会议,研究部署年度医院文化建设工作。院办、党办、工会是日常办事部门。党政工团负责医院文化建设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党办牵头精神文明建设、职工培训、医德医风和行业作风教育,通过党支部贯彻落实文化建设的各项决策;工会通过开展多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提高职工对医院精神的认同感以及文化、技能素质;共青团通过与青年交朋友,引导青年职工把个人发展融汇到医院发展之中,为实现医院和个人的共同目标而努力;人事科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激活人力资源,积极为职工发展牵线搭桥,提供机会。各职能科室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量化考核标准,不断规范职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使之树立的医院形象得到病人及社会认可。(见附表-医院文化建设网络图)四、医院文化建设的任务与措施(一)、弘扬医院精神,继承传统,超越历史,创新品牌既要继承百年历史进程中积淀的品牌文化,又要走出历史,超越历史,在发展中创新品牌,为此,确立以下理念,并通过一系列具体建设活动使之成为无形资产,进而转化为医院资本。医院愿景:创建x名院,争取某些重点特色专科在省、市领先,文化建设在全市领先医院口号:个人目标与医院目标的统一(价值观)》刊出7)更换新的服务牌8)统一更换急诊科医生、护士服;更换部分护士服9)进行医疗护理督查和医德医风行风巡查10)举办第一期管理干部培训班11)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12)举办系列“医疗质量管理论坛”13)改造和绿化就医环境(二)、2006年(医院精神及文化建设理念深入阶段)1、宣传口号:以病人为中心视质量为生命换位思考求至善诚信关爱无止境2、征集并策划医院行为区别系统(文字表述及图画表述)道德准则:医院道德、社会公德、家庭道德、个人品德形象标准:医院形象领导干部形象医生形象护士形象管理人员形象工勤人员形象誓词:员工誓词医生誓词护士誓词行为准则:诚信准则服务准则团队准则管理准则效益准则创新准则纪律准则品行准则3、征集并策划、建立医院文化视觉识别系统基本色调标志院徽广告旗文件类手提袋纸杯导向牌室外导向牌室外广告牌4、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医疗、护理、行政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5、编辑市二医院文化手册,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宣传、贯彻。6、“福音合唱团”唱响院歌。7、职工按不同岗位统一着装(医生、护士、行政、工勤人员等)。8、举办第二期管理干部培训班(采用专家讲授和科室经验大家谈方式)。9、分类举办医生、护士、行政、工勤人员培训班。10、开展医院是我家,我是医院人的主题活动。形式:1)评选先进职工2)“怎样做医院人”论坛3)演讲4)文艺活动5)评选十佳五好家庭等11、开展医患互动联谊【大中小】【打印】【关闭】

精准医学发展篇10

开展“我心中的白求恩”活动,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当前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行风作风建设,提升精神内涵,找准医院的长远发展目标,增强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推动医院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深刻理解建设以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医院文化的重要意义

白求恩精神是世界医学宝库的精神财富,在当代中国医疗战线,没有一个人能像白求恩那样为人们所熟悉,没有一种精神能像白求恩那样给人以激励,没有一种形象能像白求恩形象那样为众人所敬仰。学习白求恩精神,建设以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医院文化,使大家把白求恩精神,作为一种风范来发扬,作为一种准则去遵循,作为一种传统去继承。对保持政治信念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的纯洁性,是非常必要和十分有效的。

(一)建设以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医院文化,有助于筑牢抵御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防线。通过经常不断地从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体系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使广大官兵、员工,无论是医务工作者,还是服务保障人员,无论是领导层,还是一般干部战士,无论是现役人员,还是聘任员工都能以超越世俗功利的平衡心态,始终保持对医院的“向心力”和对腐朽思想的“免疫力”。

(二)建设以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医院文化,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医院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两者在同一目标支配下,围绕弘扬白求恩精神这个主题,通过不同方式发挥凝聚人心、激励斗志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靠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武装人、教育人;医院文化主要靠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陶冶人、约束人。这些作用不是外在的、强迫的,而是内在的,自觉的。它体现了新时期一种新的医院管理模式,是一般思想政治教育代替不了的。

(三)建设以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医院文化,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一个高素质的医务人才,需要具备包括坚定的政治信念、高超的医疗技术、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服务态度、端庄的文明举止、高尚的医德情操六个要素,缺一不可。要达到这种层次,靠严格的管理教育固然重要,但实践证明,用良好文化的陶冶,在某种程度上更容易接受,更有效果。

(四)建设以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医院文化,有助于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是否拥有先进文化,关系着一个医院的形象和声誉。如果每一个干部、战士、员工,尤其是医务工作者都争做“白求恩精神的传人”,都以“院兴我荣,院衰我耻”为座右铭,都以满腔的热情、文明的言行、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服务,势必会在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带来有形和无形的、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效益。

二、准确把握建设以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医院文化和科学内涵

文化有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是特指精神财富,如哲学、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等。这里所指的是狭义的文化,它主要包括精神领域的各个方面。而医院文化是指在传统观念和现代意识的作用下,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为大家认同、遵守、奉行的价值观念、能力素质和行为准则,涉及思想政治工作、医疗业务工作、规章制度落实、医德医风建设、医院形象宣传等很多方面。建设以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具有武警特色的医院文化,应把握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符合时代要求的医院精神。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的灵魂,是医院发展进步的动力,面对理想信念淡化和价值观念多样化,要注意培育“七种精神”:一是忠于职守、献身医学的爱岗敬业精神;二是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三是救死扶伤,极端负责的人道主义精神;四是刻苦钻研、奋发进取的开拓创新精神;五是团结互助、密切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六是严守医德、不谋私利的廉洁自律精神;七是尊重科学、坚持真理的严谨求实精神。这些精神,体现了传统医德与白求恩精神的统一,与新世纪价值观念的统一,因而要一点一滴去培育,结合工作抓落实,真正在全院叫响,并长期坚持下去。

(二)具有感召作用的医院规范。规范分有形规范与无形规范,分别作用于人的行为和思想,它是在多年传统文化的积累与沉淀中提炼出来的。医院规范则是医疗活动的经验总结,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所指的主要是起潜移默化作用的无形规范,它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体现白求恩精神并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二是体现白求恩精神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三是体现白求恩精神并约定俗成的道德风范;四是体现白求恩精神并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要持续不断地把这种无形规范转化为高度的自我认同和自觉执行,实现思想教育的有效性、人际关系的融洽性、以及整个医疗工作运行的协调性。

(三)反映声誉地位的医院形象。医院形象是医院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医院的制胜法宝。近年来,院党委一班人,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医院的建设,根据医院文化的内涵和内容,准确把握医院文化建设的定位,从实效出发,不做表面文章,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加大力度,在投资兴建外科住院大楼建设的基础上,注重对现有就诊环境的改造;购置医疗设备;与投资方合作建立了肿瘤放疗中心、耳鼻喉专科技术中心、眼科治疗中心、美容整形中心、社区体检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今的武警医院就医环境已旧貌换新颜,基础设施建设使“花园式医院”已雏形初现,“以人为本,科技兴院”,软硬件同步发展,医疗技术提升了一个新的档次,医疗设备的大投入也引进更新。目前我院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设有咨询、导诊、电子显示触摸屏健康网络电视等。新住院大楼配套设施齐全,15楼设高档病房9间,所有病房均配有独立卫生间、中央空调、电视电话等生活设施和中心吸氧、中心吸引等基本医疗设施;24小时供应热水,使患者有了一个温馨、舒适、安心的休闲环境。同时我院还全面开展整体护理,实施护理承诺制,为病人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坚持住院病人费用“一日清”制度,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并开通了24小时咨询电话、监督投诉电话和住院病人电话回访制度,同时走向社会、走向家庭,为群众建立健康档案。一系列的人性化服务、人性化设施融洽了医患关系,促进了患者康复。

三、积极探索建设以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医院文化的有效途径

建设以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医院文化是抓根本管长远,促进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整体谋划,分步实施,既有远期规划,又有近期目标,既体现行业特点又不失文化特色,使二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近几年,为丰富和活跃医院的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打牢官兵的政治信念,强化警魂意识,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院党委始终倡导“学习、创新、团结、向上”的宗旨,利用各种节假日开展和举办主题文艺晚会、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黑板报比赛、体育运动会、歌咏比赛、5.12优秀护士评比和春节游园等活动,为搞好医院的核心文化注入了活力和内涵;不仅如此,在每年的“医疗质量月”活动中,开展医德医风教育、随机性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查思想、找根源,摆问题,订措施,成效明显,全院人员的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工作作风均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同时为配合思想教育,在医院医疗区、办公区张贴、悬挂具有医院特色的文化标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大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开展先进性教育,通过“扶贫救心”、为特困病人免费救治、捐款、到贫困山村、福利院、街道、居民区免费义诊等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与好评,近几年,全院共组织各类捐款30万余元,无偿献血20万余毫升。2007年以来,全院共有近50个先进集体和140余名优秀个人受到了上级党委的表彰。也正是这些强根固本又具有浓郁武警部队医院特色的活动,有效地增强了我院的社会影响力。

经过全院人员不断的努力,如今不畏艰难、开拓创新、勇于奉献的“武警医院人精神”的氛围已逐步形成,这种颇具生命力的医院文化造就了我院所特有的难以模仿和替代的医院核心竞争力。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全院医务人员精神面貌大有改观,不仅增强了我院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文化氛围,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也为如何更好地为兵服务,为社会服务,增强我院的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跨跃式发展夯实了坚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