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美术教育摘要十篇美术教育摘要十篇

美术教育摘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3:09

美术教育摘要篇1

   影视艺术教育是以电影、电视艺术品为教育媒介,面向普通观众和受教者,以区别于影视的制作教育而纳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教学定位。影视艺术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两种方式,学校教育又分为大学影视艺术教育、中小学影视教育两个层次和培养影视艺术制作者(专业教育)、影视艺术欣赏者(普及教育)两个目标。

   我国影视艺术教育历史发展形态和我国影视艺术发展形态基本吻合,目前的目前状况是摘要:影视艺术教育的社会教育弱于学校影视艺术教育,而学校影视艺术教育中的大学影视艺术教育又弱于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大学影视艺术教育中的普及教育又弱于专业教育。针对这些急需解决的困难。重中之重是要构建好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课程体系的条件下.对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探究,以期实现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的课程目标。

   一、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课程的主要特征和教学目标

   对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探究,首先要分析、明确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摘要:一是影视艺术中的教育,这主要是指影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一是通过影视艺术作品内容来进行教育。主要指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课程最突出的特征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影视作为产业制作艺术、大众消费艺术,从创作到制作都体现了集体的聪明,其中包含有成百上千个程序,包含有数百个职业和各种艺术门类。培养大学影视艺术制作者、创作者的影视艺术专业教育,要注重教育的实践性,强化教育的实践环节。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则承继了影视艺术专业教育的综合性,弱化了实在践性,并突出地显现出摘要:既不同于娱乐性、游戏性,也不同于审美性的愉悦性;课程目标不重求深而重求广,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具有综合性;超越了所属“美育”学科范畴,成为“文化教育”学科,具有人文性由于其文本的经典性,体现出课程的经典性摘要:和其他课程相比,更注重教育过程等特征。可以说,大学影视普及教育课程是大学教育中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它是愉悦性和审美性的同一,是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同一,是经典性和现代性的同一,是信息性和教育性的同一,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教育课程。[1

   根据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的基本特征,结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形势。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如下摘要:使大学生在欣赏解读影视作品的同时。往了解、理解影视艺术的特性、影视语言的特性;在趣味盎然的影视作品观赏过程中,提升审美期待,进步审美趣味,丰富审美知识,进步审美能力,陶冶审美情操,激发审美感情。

   要实现这个课程目标,教学改革是关键因素之一。它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方面。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

   二、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优化教学方法最有效教学手段的基本标准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的、由一整套教学方式组成的操纵策略,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它是联结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纽带,实现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进步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影响教师威信、师生关系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原因。它具有实践性、双向性、多样性、整体性、继续性的基本特征。

   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服务的。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征不同,就应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的年龄、性别、经历、气质、性格、思维类型、审美情趣等的不同,也对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有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征相符合,和教学对象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有效地进步教学对象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水平,促进其健康向上的发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体现着教师的聪明,标志着其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

   一般说来,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应具备如下条件摘要:一是能否被接受者在理智方面、情感方面认同。二是教师和学生的参和程度、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较好地体现出教学的***性。三是克服了每种类型方法的局限性,在功能、效果、手段等方面呈现出经过优化组合后的综合性。四是高效果和高效率的同一。五是符合美的规律和原则,能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注重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具有审美价值。

   教学手段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传递教学信息,引起学生注重、激发他们学习喜好,为感知、理解、记忆知识创造条件的物质载体。它主要包括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和教学工具(普通教具和现代化教具)两大类载体。教育手段和人类文明的演绎历程亦步亦趋,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传统的面授到今天现代化技术投影[幻灯、录音、录象、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的开放型、超时空教育,教学手段已经迈向现代化,处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共同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状态。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应当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气。

   三、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优化教学方法最有效教学手段

   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优化的基本的教学方法有摘要:(1)课堂讲授法。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是万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学校教育的“大众法”。这种方法以教师为主体,同时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喜好,采用启发教学、谈话式教学等促进双边活动。(2)现场观摩法。这种方法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由理性思维转向对感性形象的熟悉,也可以说由以教师为主体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有摘要:一是和属地的影视制作机构联合,酌情组织学生代表到拍摄现场观摩二是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影视剧制作现场花絮的记录片。(3)实验实践法。这是由以教师为主体真正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有摘要:一是根据课堂讲授内容,有选择地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主要是节假日)拍摄DV剧;二是组织学生到影视拍摄基地参观考察三是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喜好的题目,撰写影视鉴赏文章,进步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新题目和论文辅导能力。(4)考试检验方法。这也是常见的传统的方法,主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

美术教育摘要篇2

在这种教育观念影响下,美国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于语文教育目标的熟悉并不只限于工具性方面,而且还意识到它关系到“民主制度精髓的集体思想和判定的基础”。在有的语文大纲中还明确语文教学要担负“交流情感、思想、观点、价值取向、经验和信息”的任务,认为语文教育是“实现培养有见识,能思索的公民这一教育中心目的的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正因为如此,在美国中学语文课本的编写中十分重视对课文内容的选择。笔者见到的各种美国语文教材,无不贯穿着美国社会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念。有许多课本都选有美国光荣历史和英雄事迹的文章,在每篇课文后面,一般都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提示摘要:a、听说读写的技巧;B、理解和分析课文新问题;C、欣赏能力的培养;D、课文内容对人生有哪些好的启示。

美国的语文教师十分注重利用课文,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一次,笔者去纽约州布法罗市一所中学听语文课。这节课讲授的课文内容是历史和传说中的英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讨论神话传说中的和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具有的优点和弱点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教师很重视挖掘课文内容,正在和学生结合课文讨论什么是英雄,什么是英雄行为,从古代说到现代。教师提出的讨论新问题如下摘要:

什么是英雄?什么是英雄行为?

古代英雄和英雄行为是什么样的?

现代英雄和英雄行为是什么样的?

假如英雄生活在你们中间,你能否和他友好相处?

学生们根据不同的熟悉往返答这些新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帮助学生既弄清了课文内容,又树立起正确的作人标准。这节语文课的强烈思想政治性是笔者始料不及的。笔者赴美国考察前,总以为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学校教学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到美国后才发现这种熟悉是不正确的。这位语文教师之所以这样布置教学内容,是严格按照美国纽约州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其实,任何国家的学校教学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语文课更是如此,关键在于是否恰当和得法。

笔者还看到过一份有关美国语文教学探究文章中介绍的一段教学实录摘要:

师摘要:泰瑞,“生活并不总是水晶阶梯”诗中这一行,作者指的是什么?

生1摘要:是指生活并不总是很完美的,有时会有些困难。

师摘要:你为什么这么熟悉呢,泰瑞?

生1摘要:是这样的,诗歌中提到妈妈说她生活的阶梯上有些“假缝”。

师摘要:分析的很好,泰瑞。在实际生活中“假缝”指的是什么呢?乔依。

生2摘要:那种使人伤心的事。

师摘要:对的,乔依。你生活中曾经有过这种难过的事吗?

生2(想了一下)摘要:去年秋天我不能成为足球队队员时。

师摘要:那确实是令人难过的,乔依,但你不能屈服。我今天早晨还看见你在外面练球呢。

老师接着介绍休斯写的短故事《谢谢你,是我的》。这篇课文叙述的是一个老妇人的钱包被人抢去,又被好心人夺回送还给她的故事。对于课文中的生词,老师让学生通过上下文和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理解,然后引导说摘要:“设想一下,你是那位老妇人,晚上很晚了下班往家里走,一个人从你身边跑过去,抢走了你的钱包。想一想,写下你最突出的感受”。所有学生都在沉思。然后学生们写道摘要:“惧怕”、“愤怒”、“讨厌”、“孤独”、“疯狂”。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接下来的三页,了解故事最后的结局,体味善和恶。最后,布置学生写作文,比较休斯写的《谢谢你,是我的》和上一星期所学的海明威的短故事,写出自己的感想和心得。

美国教育工作者也十分重视语文课中的美育。他们反对在教学中将认知教学同审美教育割裂开的做法。对于这种割裂开的做法,有的学者批评说摘要:“这里似乎存在着两个互相排斥的世界摘要:一个是把握知识结构的世界;另一个是为生活的质的方面,为感情的抒发,为探究想象的实在而保留的世界。这不仅歪曲了艺术的性质,而且模糊了艺术对于人的经验的深刻意义。认知学习由于缺乏审美的方面而变得非个性化和专业化,无感情的知识和无理智的激情之间的裂缝加宽了;于是,在精神上把握熟悉世界的各种方式就显得困难了。”基于这种熟悉,他们反对把语文仅仅当作是把握文字基本技能的学科。认为这样只能使认知和感知、情绪和想象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

美国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中选有大量的文学体裁的课文。美国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认为文学的教学是审美教育的最好范例。他们认为,作为教师的批评家,就是一个“提供新的知觉并赋予它们新的价值的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足够的知觉力,能够对具体作品的性质作出评价,使学生能够看懂或听懂这些艺术作品。而这些正是学生获得审美素养的必要基础。这些启蒙工作最好是由语文教师来进行。

纽约市的语文综合课程纲要强调“文学是力量和美二者的结合。它是人类经验的一面镜子。它可以反映人类的动机、冲突、价值取向和传统。”这份纲要要求纽约地区从幼儿园开始就要教学生讲故事、朗诵诗歌。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提出了“提高欣赏文学的能力”的要求。在小学三年级,要求学生能够做到“被故事所渲染的非凡情调深深吸引”。在小学五年级,要做到“通过人物的特征来熟悉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讨论能把所有人连在一起的共同情感和渴望的文章”,“心得诗歌的音乐感,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七年级(初一)能够“应用文学讨论自我和社会。”九年级(初三)能够讨论“文学中的社会和政治新问题”。十一年级(高二)能够“评价文学作品中提出的道德伦理新问题。”十二年级(高三)能够“以文学作品和个人经历为基础进行判定”。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美育,美国教育工作者提倡语文、音乐、美术和其他学科的教师统一开展工作。他们认为,对于个别艺术形式的感知是不够的。教师要检验各种见识和活动方式能否适用于学生对于已创作出来的事物、物体和事件的识别力和理解力。教师要努力创造出一种使学生将艺术和理解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工作者有这样一种见解摘要:“审美‘态度’就是不断活动,不断探索和检验——它和其说是态度,还不如说是行动摘要:创造和再创造”。

笔者在参观美国中小学时,经常看到教室里摆满了学生的绘画和手工创作。这些都是学生们在学习完语文之后,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发挥想象力,在语文、美术老师指导下完成的艺术作品。笔者曾看到有近半面墙大小的四季图,这是学生们根据课文描绘出的一年四季的景象摘要:在春雨的滋润下绿树茁壮成长,农民正预备耕作;夏季阳光普照,蜜蜂正在勤劳地采蜜;秋天落叶纷纷,但五谷丰登;冬天白雪皑皑,各家各户的房子烟囱正在冒着热气。笔者还看到,在许多教室后面的玻璃书柜内外都摆满了用硬纸、塑料、布头制作的各种小木偶。这些小木偶其实都是语文课文中的人物,从王子、公主到强盗,甚至宇宙人应有尽有。这些都是实践上述教育见解的产物。

美术教育摘要篇3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以多种方式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运用的恰当,就能提高讲授的效果和质量,否则就会影响讲授的效果和质量。作为一名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探究和把握讲授的艺术,使自己的讲授具有艺术性。

一、要使讲授具有科学性

科学是有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对主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熟悉,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并被实践证实了的真理。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摘要:“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科学在教育上占有独一无二的无法估计的地位”讲授要达到科学性,首先要有科学的内容。讲授的内容要经得起实践检验认为是真理性的东西,即内容要准确无误,符合实际,毫无虚假,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其次要有科学的态度。讲授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实事求是,严谨认真,懂就懂,不懂就不懂,不能有半点虚假。再次要有科学的语言。教师要用该科的专门术语,讲“行语”,有必要用通俗说法时也不能和专门术语相违反,并且要用普通话讲授,使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词汇、语法、修辞,力求语言清楚、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音调要有抑扬顿挫,富有美声。最后要有科学的方法。讲授的方法要多样化,富有灵活性,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具有适应性,轻易使学生接受。

二、要使讲授具有形象性

形象性是讲授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讲授过程中,教师要对讲授内容进行加工,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要借助于语言、表情、动作、直观实物、绘画及音响等手段,对讲授内容进行形象描绘。这是学生理解、接受知识的首要条件。有的学者把教学的形象性称为教学的表演性。罗伯特%26#8226;特拉弗斯在《教师——艺术表演家》一文中说摘要:“教学是一个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它任何表演艺术,这是由教师和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讲授表演是教师一切外显行为的综合表演,它包括教师的衣着妆扮、表情态度、身姿动作、实验操作、口语板书等因素。讲授表演要采用学生可接受的方式,照顾到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而且这种表演直接具有社会伦理价值,即教师在表演中不仅向学生传播知识,启迪聪明,促进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如何做才给学生以示范。教师要自觉的“言传身教”、“教书育人”,这是教学表演和其它表演活动的根本区别。

在讲授形象性的诸多因素中,教师语言的形象性是最主要的。教师借助形象化的语言,通过比喻、修辞、类比等形式,就会把要讲授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使学生立得要领,顿开茅塞,透彻理解。教学实践表明,越是抽象的概念,讲授中就越需要形象性的描述。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其内涵。

三、要使讲授具有情感性

讲授不单纯的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认知活动,而且包含着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情感交流水融地渗透和贯彻于传授知识的全过程。从教的方面看,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塑造美的心灵,不仅要晓之以理,以理喻人,而且要动之以情,以情动人。情理结合,是讲授的基本要求,也是讲授能够具有感染力的重要条件。

讲授的情感性,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布满感彩,以真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撞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倾心学习,主动参加教学活动,从而取得好的讲授效果。特级教师于漪教学的成功,就在于她不仅遵循教学规律,而且总是把自己的感情融汇于讲授之中,以自己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炽热的感情去教书育人。在教朱自清《春》一文时,她通过描述,把学生的思绪带进了繁花似锦、春色满园的大自然之中,使学生顿感心旷神怡。而在教散文《,您在哪里?》一文时,学生却是热泪盈眶,全场皆悲。可以肯定,假如没有师生感情上的交流和撞击,是不可能收到这样的讲授效果的。

讲授中的情感交流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语气上的肯定,表情上的默许,师生间人际距离的接近,往往都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和鼓舞。这种情感上的共鸣,能开启学生聪明的门扉,促使他们对知识的不懈追求。

四、要使讲授具有适应性

这里讲的“适应”,是从广义而谈的。它包括自然适应、社会适应、思维适应。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摘要:“适应自然”是教育的基本原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补充了适应社会,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发生熟悉论》原理中对适应思维作了论证。

讲授的适应性是学生熟悉规律的反映,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用已知求未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摘要:“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讲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揭示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把握知识,并转化为能力。

讲授要把书面语转化为口头语,一方面要使学生听得清,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听得懂,做到“十不用”摘要:不用生造词、土语、废弃的旧词、冷僻的行业术语、少数民族谚语、难以理解的典故、修饰成分太长的长句、语法修辞的病句、半文半句的语言、口头禅。

五、要使讲授具有启发性

讲授的启发性包括三层含义摘要:“(1)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熟悉,激发他们学习的喜好和热情,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主动性;(2)启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分析、对比、归纳、演绎,激发他们积极思索,引导他们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3)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提高讲授效果,防止和纠正学生高分低能现象,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分析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现代教学活动的重点已从“教师为中心”转移到“学生为中心”,从讲授知识为重点转移到培养能力为重点。因此,讲授是否具有启发性的衡量标准在于是否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体现在教学中,不但有讲授方法的更新,还有讲授程序的变换。

总之,教学是个复杂的过程,讲授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历来为教师所采用,明确讲授法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斯宾塞?教育论[m北京摘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p43.

[2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摘要: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p198.

[3布鲁纳?教育过程[m北京摘要: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p8.

[4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摘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p359.

美术教育摘要篇4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课堂;浅思;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271-01

由于美术课程对小学生的重要作用,在加强对小学美术教育力度的同时,也应当根据时代进步的特色,去不断反思美术教育的当前阶段所存在的误区以及如何将美术教育的课程改革跟上时展的步伐。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更加注重的是绘画手工的学习,而对美术的欣赏这一块涉及的非常少。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观点较为落后,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评估过低;其次,现代小学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开眼望世界"的年龄段越来越早,他已经不像几十年前的小学生对外物的认识面很小。所以对于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教学理念应当转变。

1传统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缺陷

在传统的小学生美术课堂上,老师一般作为主体,主动向学生灌输知识,课堂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作为授课的主导将绘画、雕塑、建筑等美术作品从古至今,从中国美术作品到西方美术作品进行逐一讲解,以期望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知能力以及绘画手工能力。这种教师主动教学的课堂模式因为手段单一,不能够长时间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学效率较低。除此之外,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激发学生在课下继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对美术作品的探究欲望。可以说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手段长期以来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美术的欣赏能力没有十分明显的增长。

2现代美术教育的改革

现代美术欣赏教育的改革更侧重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美术作品的欣赏中去,教师的授课只作为一种引导性的行为。让传统意义上小学生的被动灌输知识转变为主动吸收获取知识,通过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查找,问题的讨论,问题的讲解,问题的讨论从而让学生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现阶段实行的小学生美术课程大纲中,在对美术的教学上主要分为专题作品欣赏和随堂欣赏和其他形式的欣赏。

2.1对于专题美术欣赏课堂的构建。

专题美术作品欣赏是小学美术教科书所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例如,对中国山水的美术作品欣赏。在专题美术课堂的授课中教师应当注意如下的问题:首先,应当在美术课程的授课前,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教科书给学生布置合理的任务,先行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让小学生自己的思想插上"翅膀"去自由想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与所欣赏的美术作品的内容更加的"靠近",也能够让学生培养较好的拓展性思维。其次,在学生欣赏玩美术作品后,先让学生表达自己欣赏后的观点看法,之后,教师在进行讲解,并针对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纠正指导,但是不能随意的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应该对学生的想象力持包容的态度,否则会影响到一个学生以后思维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当拿准几个"点"去引导学生学习,例如欣赏当前专题美术作品应当抓住此类作品的"线条、色彩、线条、表达手法"等,将这几类观点融入到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中去。最后,教师结合课堂的状况,可以引导学生间交流讨论,以增强学生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

2.2随堂欣赏。

随堂欣赏的教学手段是指在结合教学内容之上进行穿插性的欣赏,这些欣赏往往是进一步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一定都是美术大师或者中外名作,也有同龄学生的一些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同时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具体表现在,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依据课堂授课任务,在授课结束之后列举几幅美术作品,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欣赏能力去鉴别作品的美体现在哪里,这可以直接检验学生在美术课堂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并能够及时的反映出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方便教师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思维、兴趣、爱好是一个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具备的最为重要的素质。不能随意的评价一个学生对美术作品好坏的欣赏,因为这将会影响一个学生今后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教师应当以一种宽容、博爱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并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去欣赏作品,让每一位小学生讲出自己的看法、观点,从而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中将美学升华。例如,在对西班牙著名画家米罗《太阳、人和鸟》的作品欣赏中,一部分人认为画的好,一部分学生认为不好,也有的学生人为什么也不像。而此时教师做的不是马上用自己的欣赏能力和思维去纠正学生的看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争论,并让学生自己说出画的好,好在哪里,不好,差在哪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才能从长远来帮助学生发展欣赏力、思辨力以及创新能力。这也是学习美术的最终目的。

结束语

近年来,国家为了应对学生的发展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在对学生的教育不断进行改革。新课标的出现重新定义了部分学科的教学手段,包括小学生的美术欣赏教育。小学生美术欣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课进行必要的探究和浅思。

参考文献

[1]李立娜;美术欣赏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07期.

[2]徐祯;审美教育对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王贵喜;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美术教育摘要篇5

主题分析一:课堂气氛的美化

主题分析二:课堂教学的美化

摘要一:以美育人,以情动人

摘要二:提高教学的真、善、美的境界,只有通过教学活动过程的艺术化才能办到。

引用:1、爱因斯坦2、布鲁纳3、鲁宾斯坦

参考资料:《美育》、《心理学》、《中小学教师应用心理学》

导言: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的能力的教育。实际上,它就是施教者按照社会历史发展的审美媒介,使学教育者陶冶性情,完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以美育人,以情动人”是美育的特有功能。而课堂教学活动的美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引起学生的“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的教育。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育,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的呢?

分析:

课堂气氛的美化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场所。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课堂气氛的美化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和谐的课堂气氛,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对于学生知识的接受、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的形式,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指出:“每项成绩背后都有一种推动力,它是成绩的基础;反过来,这种推动力也是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得到加强。”可见,这种推动力既来源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也来源于教师对这种动机的催化作用,这种作用就是教师对于课堂的气氛美化。

但是,课堂气氛的美化,要求施教者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呢?

1)和蔼可亲的态度;

2)幽默风趣的语言;

3)形式多变的教法;

4)灵活机变的头脑;

5)客观公正的评价。

当施教者以身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那么本堂课的授课质量便提高了一半。

课堂教学的美化

课堂教学的美化,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而课堂教学的美化,却又是课堂气氛美化的前提,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课堂教学的艺术美。课堂教学的美化,不但能增强课堂的艺术性,而且能够使课堂的教学具有潜移默化性、渗透性,真正让学生领受到“寓教于乐”的感受。

课堂教学的美化,概述的大致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导语:未成曲调先有情;

讲述:语不惊人誓不休;

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

过渡:嫁与春风不用媒;

氛围:山雨欲来风满楼。

也就是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导语必须引人入胜,讲解过程必须波澜起伏,结尾要求余音不绝。而要做到这一点,情境教学确实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情境教学的特点是:用实物演示情境;用图画塑造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述情境;用表演再现情境。那么,教师的施教效果感人就易,入人就深,化人就神,及人就广。因此,语文的艺术课堂教学,即能够使学生发展审美意识,也有助于其审美感、审美趣味、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形成。难怪布鲁纳说:“传统教学法很明显的一个缺陷,就是没有向学生展示出艺术的,只有艺术才具有的那些宝藏——美”。

意义

教师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多方面教育,培养学生成才,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而提高教学的真、善、美的境界,只有通过教学活动过程艺术化才能办到。而这一艺术包括“教学内容组织的艺术化”和“教学活动过程的艺术化”两个紧密相连的部分。

美术教育摘要篇6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与“唯理智教育”相对,倡导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融入感情,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有关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问题,

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推动初中美术教学的发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实践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通常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忽视了在教学中融入情感,仍旧将提高学生的成绩和技能作为初中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当前的初中美术教育并没有渗透情感教育,教师也没有形成相应的意识。

二、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

教师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端正自己的态度并转变自身的认识。具体地说,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要以完成和健全学生的人格作为主要的目标,这是情感教育的终极或最后目标。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在初中美术教育中融入情感,要对学生施予感情。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和领悟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帮助学生体验丰富的感情,进而形成完整的人格和性格。

例如,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究这幅名画的创作背景,探究蒙娜丽莎微笑背后的含义。基于此,学生才能够感悟到作者创作时的情感,才能够逐步领悟作品中的情感。同时,教师需要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融入感情,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感情的融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正视学生的价值,并引导学生的感情进一步丰富与健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总的来说,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产物,是迎合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对初中美术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转变自身的观念和意识,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总结和交流,推动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进一步发展。

美术教育摘要篇7

论文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德与才欣赏评述造型表现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瑞士教育家斐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和能力。”①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全部问题可以用一个概念——道德包括。”②“一句话,教育就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③由此可见,教育不但要培养受教育者的技能素质,还要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素养,换句话说,我们应该促进学生德与才的全面发展。邓小平同志说过:“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四个现代化、面向未来,培养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人的综合素质中,道德素质应该排在首位。一个道德素质差的人,即使他的智体美劳再好,对于社会来说也是一个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人。宋代的司马光曾对人的德与才作过精辟的评说:“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④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我们往往在注重学生技能发展的同时没有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它应有的位置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乃是师者的第一要务。这个“道”便包括做人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品格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我们应该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一切的学科当中。我这里所说的思想教育,包括文化情境教育、健全人格的教育及审美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美术的功能有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等,其中,教育功能便包括思想教育。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贯穿思想教育呢?根据美术教学以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为主的特点,在中学美术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一是在欣赏评述课,二是在造型表现课这样两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即通过欣赏评述美等审美教育和表现美等课业实践来实现,开辟一个贯穿思想教育与继承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新天地。本文旨在从美术课教学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欣赏评述课和造型表现课,来探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欣赏评述课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欣赏评述课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是通过中外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评述,让学生基本了解中外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和世界极其丰富的历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中学美术教材中的欣赏评述部分,有大量的中国历代以来各种代表性的工艺美术作品、绘画作品、建筑,及图片资料,如各种陶器、青铜器、雕塑作品、汉画像石砖、故宫、长城、各种壁画、帛画、版画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作品等。这些素材中,具有大量的内容蕴含着爱国思想情感因素,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揭示教材的内在思想性。在教学中,应首先围绕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作品有关的爱国主义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领会东方文化的骄傲——我国历代美术作品自信、豪迈、博大、精深的艺术所孕育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人教版浙江省新教材初一年级第一、第二册分别有《鸟语花香》和《诗情画意》两单元中国画课。我们在欣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时,应该提醒学生注意画上提的诗:“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表现了一个文人的高尚气节和不与当时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爱国情操。清郑燮的作品《竹石图》中有一首他自己写的诗:“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可以通过对这副作品的欣赏评述来引导学生,我们应该具有像竹子那样坚韧的意志品质。中国画非常注重借物抒情,梅的傲雪,兰的高洁,竹的虚心,菊的坚韧,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素材。在对西画的欣赏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把思想教育贯穿其中。如:通过对《蒙特芳丹的回忆》等风景画的欣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对《枪杀起义者》、《马拉之死》这一类型作品的欣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反动势力的憎恨;《戈尔尼卡》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有力控诉;《大卫》是对英雄和正义的赞赏……。通过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美术,热爱世界优良的多元文化,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及世界优良的多元文化的热爱。同时,欣赏教学可采取多种形式,如结合挂图和课本图片及平时收集的史料典故进行分析讨论,可以运用投影仪放映幻灯片展示并作简要讲解,也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画展等,使欣赏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教学方式,始终落实在深化思想教育之上。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应该注意文化情境的穿插,比如我们在欣赏八大山人的《荷花小鸟》,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画中的小鸟是单脚独立、白眼向天的呢?教师如果不解释清楚,讲明作品的文化背景,学生永远也无法明白个中道理。若是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下朱耷的身世及其孤标傲世的性格,学生便不难理解了。初二年级第二册一堂《公益海报设计》课。这堂课可以分为欣赏和设计两部分。其中的一些优秀作品如《未来水杯》、《树债树还》,我们可以向学生列出世界十大环境问题,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能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在欣赏国外的许多雕塑作品时,我们会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人体雕塑。学生在欣赏时可能会因害羞而不愿欣赏。这时,我们应该向学生解释: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文明。古希腊人认为人的身躯是大自然中最完美的艺术品;既然是最美的东西,为什么不把他展示给人看呢?出于这种观点,古希腊人甚至在他们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都是不穿衣服的。通过这样的文化情境穿插,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美的理解,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转贴于

二、造型表现课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造型表现课也就是技法课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则主要通过美术作品的临摩、写生与造型表现等课业实践,使学生基本了解和初步掌握美术形式的主要特征和技能技法。在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物象的理解、感受和想象进而来临摩、塑造形象过程中,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和良好的审美情操、健全人格。中学美术技法教学中,教材要求对学生安排一定内容的临摹、写生、创作等课业实践,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很好时机。在课业实践方面,学习中国画是广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绘画种类之一。中国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在材料、题材和技法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中国画技法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中国画艺术特征,在传授基本技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临摹或写生实践。如在辅导临摹某一作品或某一实景写生时,教师可围绕作品外在的形式美、围绕其写生场景,结合直观演示向学生讲解中国画艺术特色及其技法特点。着重指出中国画十分重视对事物本质的表现,讲究形式美;塑造形象以线条为主,尤其重视用笔用墨;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并十分注意画面空白的运用;同时强调文学、书法、篆刻与绘画的有机结合;在创作过程中,从观察生活、研究事物到表现形式上都有它独特之处等要点。通过这样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对中国画艺术特点有较深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从艺术角度来加深理解、掌握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及技能技巧。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被中国画特有的艺术魅力所折服;他们的艺术感受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从而激发出对传统民族美术热爱的浓厚感情,同时也激发起极大的学习热情。这样,学生既受到了思想教育又能兴趣盎然地投入临摹与写生。有些作品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题材,如《狼牙山五壮士》、《艰苦岁月》、《开国大典》等。素描课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但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学生在学习时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达·芬奇画蛋的故事来告诫学生:人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在美术欣赏评述课与造型表现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途径是十分广泛的,还可以在雕塑、工艺、年画、书法等方面广泛进行。那么,如何根据美术课及其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深入钻研教材、体现教学层次、重视情感激发、创设教学情景,寓思想教育于美术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和思想教育实效,这是我们每位美术教师都应该重视的。

注释:

①、②、③摘自《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

④摘自《资治通鉴》第一卷周纪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参考文献

[1]赖志奎,方善森主编.《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杭州大学出版社.

美术教育摘要篇8

有关部门曾有过统计:当今中国学习钢琴的少年儿童超过千万,如此庞大的琴童数量,本应当是件令人欣喜的大好事,这体现了国人对西方优秀文化的积极开放的学习心态。但是当前中国琴童的学琴状况却极其不容乐观,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一位副会长曾经这样评价:“走上台的孩子天真烂漫,坐在琴凳上的他们让你有种说不出的疼爱,可是一上手弹,你的心都凉了――这些孩子根本就不具备演奏这些作品的能力,根本不了解音乐的内涵,对乐曲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和音乐风格太不熟悉了!”

这位会长的评价是非常中肯的,事实上,当下许多中国琴童都是这样的情况!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固然多种多样,但钢琴教师在教授孩子学琴的过程中是否起到了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孩子的作用,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钢琴教育工作者,我想结合当今世界上各个优秀的音乐教育流派,以及在国内钢琴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对现代钢琴教育理念以及方法和大家进行探讨。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道出了音乐教育的真谛,也是钢琴教育的真谛――培养优秀的人。

首先,关于钢琴教育的真正目的――孩子们通过钢琴音乐学习,不仅学习到钢琴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音乐本身和作曲家提供的生活要素,感悟到人生的真谛,使他们热爱生活中的一切真善美的东西,通过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达到完美的精神境界,从而更好地生活。

其次,关于钢琴教育的内容。包括:a.正确的钢琴演奏技巧(指掌握演奏钢琴必须具备的手指技术以及节奏,音色等基本音乐要素)b.优秀的心理素质(指富于对美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具备并能控制好多层次的情绪情感等)下面将对钢琴教育内容的这两个方面和相应的教学法,以及如何借鉴世界各大音乐教育流派的优秀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当前的钢琴教育中来,进行一些探讨。

一、钢琴演奏技巧与艺术象征教学法

“正确的钢琴演奏技巧”是钢琴演奏的基础,主要包括演奏钢琴必须具备的各种手指技术以及节奏,音色,旋律,和声等基本音乐要素。

钢琴教学中的艺术象征教学,就是将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运用到钢琴教学中,使孩子对很抽象的音乐有更直观,更具体的感受。

钢琴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表现,艺术活动的本质在于创造了表现人类情感和生命的符号形式。 除了音乐,艺术门类还主要有:绘画,舞蹈,戏剧,电影,文学,建筑等等。各个艺术门类虽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却都是人类表达情感的符号,她们与音乐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建筑有“凝固的音乐”之称,舞蹈被喻为“可见的音乐”,电影是“光的音乐”,绘画被人们比作“音响互叠,斗争,转变里产生的音响宇宙”等。在众多音乐家的音乐实践中,他们也常常会将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融会贯通,以此来激发他们的艺术灵感,例如,傅聪在演奏莫扎特协奏曲时,把莫扎特与希腊的建筑,悲剧,与文艺复兴人性的觉醒和丰富,与莎士比亚的戏剧联系起来去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变化和心理体验的丰富多彩。(摘自《音乐美学通论)408页上海音乐出版社)又如,李斯特在柏辽兹的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第一乐章中提琴奏出的忧郁的主题时,联想到诗人拜伦德《恰尔德哈罗尔德》的诗句。(摘自《论柏辽兹与舒曼)73页 音乐出版社) 在艺术象征教学方面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教育体系是德国的奥尔夫教育体系。奥尔夫提倡的是一种“原本性”的音乐。奥尔夫认为:“原本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纯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摘自《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4l页上海教育出版社)奥尔夫将戏剧,舞蹈,绘画,诗歌等艺术形式融入到他的音乐教育中,被称之为“整体的艺术”。奥尔夫的“原本性音乐”将世界音乐教育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也是将音乐的美回复到其最初的最本真的状态。

另外,瑞士的达尔克罗兹(奥尔夫受其影响深刻)认为,人类通过身体将内心情绪转译为音乐,他将运动和舞蹈融入到音乐,特别是节奏的教学中,创造了体态律动。卡巴列夫斯基在编写苏联学校音乐教学大纲时,引用罗曼罗兰的话,写道:“个别艺术的界限决不只是绝对的和孤立的”“艺术每一分钟都由一种转出另一种,艺术的一种形式在另一种形式中找得到延续并结束。”他要求学生深刻理解音乐与文学,绘画,造型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二、心理素质与积极环境教学法

心理素质的心理学定义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在钢琴教育中,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自信,热情,专注,富于对美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具备并能控制好多层次的情绪情感,以及具备学习激情和自我学习能力。“优秀的心理素质”是能否真正演奏好钢琴的决定性因素。

自信,热情,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钢琴学习会非常容易。同时,好的钢琴教育又能够提升人的自信,热情,专注,想象力,创造力等心理素质。

对于教育者来说,运用现代的积极环境教学法――为孩子创设一个积极正面的学习环境,启发孩子感知真善美,不断真正从内心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才能让孩子真正喜爱音乐,才能促进孩子不断的进步。真正优秀的钢琴教育应该是“打开孩子心灵的教育”。

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苏联的卡巴列夫斯基和日本的铃木镇一音乐教学体系。卡巴列夫斯基指出:“艺术不只是美化生活,她同样也丰富审美意识,促进人们精神世界的形成。”铃木镇一则是儿童才能教育的先行者,他的“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教育理念帮助了无数个普通的孩子成才。他最著名的教育理念有:“学习音乐,最重要的是培养起孩子的内心感觉,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和谐力量”“培养孩子的第一步是从他们的内心开始,这是我始终不变的准则,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教会孩子

某种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起他们面对生活,挑战自我的能力”“任何一个孩子,只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当他经过不断的努力,都可以成才”。

美术教育摘要篇9

关键词:美术教育研究

引言: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美术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艺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素质文化的不断进步,对美术的学习教育也有了更大的要求,美术是一门可以静化人们心灵,开发智力,增强人们的文化欣赏内涵的一门艺术,所以学习好美术是非常重要的。

1.美术教育的学习与发展

学习美术和学习其他科目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在深入画画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心和要准备描绘的画面融合在一起,做到身临其境的状态,要想学习好美术,对于一个中学生而言,首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持久力,还要产生对美术这门艺术的热爱,只有爱好它才能够学好它。如果三心二意是不会学好它的。还要在观念上认识上去,对于一些中学生来说脑海里总存在应试学习的观念,忽视对美术文化的学习,这样会影响美术教育的发展,要想摆脱这些错误思想的影响,应从教育的最低端着首,师资上的缺陷应及时给予强化,因为一些陈旧的美术教学已经脱离了中学生的生活经历,教育的针对性也应该明确提高,这样中学生对美术的想法将会大幅度改变,美术的教育才能够有所提高。

2.美术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

美术已经是一种文化,是需要传承的,美术教育不只是单单的传授艺术学问,它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也是在树立学生的完美个性,是对人们的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是使学生成为全面人才的一种素质教育。在中国广大的艺术世界中,美术所占有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所以美术教育是现代文化教育不可怠慢的学科,需要人们高度的重视起来。

3.美术教育的多样性

美术教育是一门大的学问,在很多方面都是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当下,中国采用分科教学是比较常见的,所以学生们缺少对美术教育的学习,也是缺少对文化的提高,所以应该重视多样性的美术教育,从基础开始,渐渐深入全面的美术教育,了解了美术的多样性后,使未来的劳动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有全面的审美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所以美术的多样性学习是必要的。

4.结语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进步,对美术的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美术教育意味着素质教育,关系到人们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所以应该重视对学生美术教育的培养,在当代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下,对审美观念上需要更精致的审美眼光,在今后的生活发展中依赖与审美观念的提高。因此美术教育的培养是需要高度重视的。

参考文献;

[1]王贵钦,《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30(3):28—30

美术教育摘要篇10

关键词:小学教育;美术;学习兴趣

一、具体讨论小学美术的先进作用

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没有完善的认知体系,对小学生的教育应当充分考虑。小学教育应当是以发展小学生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开设美术课,迎合了小学生喜欢“创作”的特点,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创作思维,将对学生今后学习的能力有所影响,所以,开展有利于学生思维锻炼的美术课至关重要。

美术是学生创新性的体现,是对事物认识的起点,教师要做好合理引导的工作,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要让学生因为进入系统的学校而丧失了创新能力。在美术课上,学生自由发挥就是对创新思维的最好锻炼,教师要以简单的美术知识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兴趣,发现学生特长,从小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能力。

小学美术作为小学生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的过渡课程,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小学生还停留在以玩为主的观念,教师在美术课上就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思想,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已经进入新的学习阶段,要具备新的学习态度。这是小学美术课衔接学前教育,改善学生学习态度的重大作用。

二、小学美术课科学的开展道路

小学美术课具有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多维能力的作用,小学美术课的开展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循循善诱,切不可急功近利,使学生失去信心,耐心引导,亲切的教育态度是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2.小学美术课堂要尽可能开发学生智力,科学地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不能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

3.小学美术也要讲究专业性。小学美术不是让学生随意发挥的课堂,而是有合理的发展方向,也有助于学生艺术兴趣的培养。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创新意识、艺术兴趣、学习态度等多方面有重要作用,做好小学美术教育对小学其他教育的开展将有良好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