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疗质量改进提升方案十篇医疗质量改进提升方案十篇

医疗质量改进提升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6:07

医疗质量改进提升方案篇1

1.医疗保险档案特点分析

目前我国国内医疗单位的保险档案涉及人员与种类众多,尤其是在我国积极推进医保改革的大环境下,医疗保险无论是覆盖范围、惠及人群都有了质的提升,在险种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这意味着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难度、服务需求都有了提升,对于医院档案的专业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挑战。受国内医保改革影响,现行医疗保险档案无论是内容、范围还是服务层次上都趋于复杂,我国医疗保险档案主要涉及医、保、患、药四个方面,其中医代表国家制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出具各种认证资料、结算凭证、医疗保险服务协议以及医疗消费清单等;保是指医保经办机构,除了提供一般综合档案之外,主要针对医保相关业务提供各类相关档案,对医保单位进行审核;患主要是指患者群体的个人医保账户、基本医疗信息、医保相关手续与各种基金转移等;药主要是指各大指定药店,档案涉及内容包括医保服务协议、药费清单、结算凭证等。从上述四个方面所涵盖的医保档案资料来看,档案管理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要求高,对新时期医保档案管理提出了挑战。医疗保险档案不仅仅是患者医疗保险的相关档案,档案是否齐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医保对象的切实利益,关系到能否凭借这一凭证享受各种医疗保险服务,关系到医院档案工作的管理与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因此做好医保档案的管理有重要意义,管理中也要充分挖掘档案的服务价值,推动我国医保的进步。

2.提升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水平的举措

提升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水平要紧跟目前信息化潮流,围绕档案管理信息化这一核心适应新形势需要进行管理革新与改造,要积极引进相关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计算机、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对医保档案进行更加专业的高水平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医保档案服务价值,真正做到管理中权责分明,管理举措切实到位,减少管理工作中的风险与问题。在管理医保档案的过程中,要积极对现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与创新,打造坚实的管理基础,紧抓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落实、技术升级等,达到提升业务水平的目的。通过切实可依的管理制度进行医保档案管理,以助于减少执行中各个流程的潜在问题,便于问责,做到高效管理,切实履行各类奖惩机制,保障档案管理的顺利开展。在加强医保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做好硬件设施建设,为管理与服务创造良好的平台与基础,这也是得以持续推进医保档案工作进步的必要前提条件。医保档案实际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并切实落实管理硬件设施的建设,积极予以完善,在及时更新换代的情况下为管理、服务质量的提升予以支持。比如某地区医保局在经费、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对医保档案管理优先安排资料室,购置各类计算机设备等进行档案管理,在后续的医保档案服务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保证了医保档案信息的及时开发与利用,提升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也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医保档案管理中要做好各类档案的接收与归档工作,严格把关档案质量,在医保工作将档案的合理管理与应用作为重点,从而为基础业务的顺利执行提供切实依据,通过规范化、程序化的运作最终实现流程优化。比如某地区医保局在医保档案管理改革中积极探索管理科学化与制度化,在认清以往管理工作问题的基础上探索综合管理新模式,利用多项创新举措对不同门类、载体的医保档案进行开发,从而极大地挖掘了医保信息的服务价值,提升了医疗服务工作质量。在医保档案管理中首先要针对档案内容与类别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做好不同载体档案的有序化管理,确保档案按照正确的时间、顺序与类别进行排列,减少管理中的丢失、损坏、遗漏、篡改等问题。关于医保档案的建档工作,要着重对目录进行梳理与编写,确保目录清晰可查,档案装订整洁牢固,以此达到提升医保档案整理质量的目的。另外,对于医保档案要加强管理监督与核查,将工作监督与考核列入必要的日常管理中,经常组织对档案的梳理、核查等工作,确保档案工作无疏漏。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定期组织培训与教育,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平与专业管理水准,积极组织各种医保档案管理交流的工作会议,联合多个部门加强监督与考核,从而及时发现并处理管理工作中的各项问题,达到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加强医保档案服务能力建设。医保档案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各级参保单位与参保人员,要积极树立人本化观念,将僵硬死板的医保档案管理打造成为从参保单位与人员实际需求出发、符合他们医保保险业务需求的新服务模式,为其提供便捷、快速、高质量的档案服务,利用信息化、计算机等做到医保信息的随时查询与共享,并且与各大医疗结构联合共同建立专门的医保网站,以确保医保档案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功能与价值。考虑到医保档案的服务价值,要切身挖掘档案本身信息的服务潜力,积极与社会各界沟通发掘医保档案管理与运用的各类问题,并及时提出合理的改善举措予以解决,通过各类交流工作会议推动档案信息的深挖掘与深加工,为医保行业的决策与发展提供参考。为确保医保制度的顺利运行,未来要进一步研究参保人员结构、医保基金投资、不同地区医保水平与变化、医保待遇变化规律等诸多内容,这些都必须以完善、准确的医保档案为基础才能进行研究,因此为保障医保制度的顺利推行,必须做好医保档案的管理,从而确保我国医疗保险服务现状得到进一步改善,实现平稳健康的过渡与发展。

3.结束语

医疗质量改进提升方案篇2

关键词:病案信息;医院经营管理;应用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下,整个社会对于医院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给医务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与挑战。与时俱进,加强改革,努力实现"以患者为中心"已经成为现阶段下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时,近几年来,各个医院都陆续采用了电子病历的管理方法,这就为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变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医院的经营与管理实质上就是对信息处理与传递的一个过程,医院病案信息是医院的资源管理手段,在医院经营管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病案信息的概念与作用

1.1病案信息的概念病案是为医院医疗和管理提供信息的载体,是患者住院期间全部检查治疗过程的真实记录,可以作为病情分析处理、评价医疗质量的依据,也能够作为临床、教学、科研的资料。近几年来,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之下,为了使用现代化社会医院经营的需求,电子病历逐渐在医院中得到了应用与普及,电子病案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信息,是"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重要表现。医院管理人员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医院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在头脑中树立起信息服务的理念,将病案信息利用起来,对医院的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利用病案信息为医院的经验管理工作服务,为此,医院管理人员应该养成用信息分析问题的习惯,加强对案例信息的总结,不断发现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医院管理工作的质量。

1.2病案信息的作用在医院管理现代化的发展之下,病案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病案是患者住院期间检查与治疗的记录,将这种原始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采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就能够在繁杂的数据中提取出具有价值的信息,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必备的数据支持知识。

2利用病案信息促进医院的发展

2.1使用病案信息为医院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医院经营与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降低死亡率、提升治愈率、减少医疗费用、控制感染率,病案是医院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大量有用的信息均可以从病案中来获取,利用其中的有关数据便能够对不同类别的工作进行分析与统计,这就可以帮助医院管理人员把握好医院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监督全院工作,为医院的内部管理、医师的考核、医疗成本的降低、医疗质量的提升、服务质量的改善提供相关的依据。而对于医院而言,医疗效率与医疗服务质量是社会效益提高的标准,对病案信息进行分析就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把握好医院在未来阶段的发展方向,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帮助医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2利用病案信息实施目标管理工作病案信息是医院制定经营管理目标的重要依据,对于医院而言,临床科室是其有机组成部分,每一个临床科室都是独立的系统,其根本目标就是为了实现目标管理,可以说,目标管理也是医院经营管理的主体。对病案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便可以得出与临床工作有关的统计指标,如手术台次、科室出入院人数、病床周转次数、病房使用情况、术前住院天数、住院时间、医药费用、单病种医疗质量、单病种分析、单病种治疗费用、平均单并治疗费用、患者住院费用等等,这些因素均是医院临床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临床指标,因此,医院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病案资料对科室的各个指标进行深入的分析,寻找出指标完成的原因,及时了解各个科室患者的平均治理费用、医院经济收入等等,这对于医院管理工作以及科室的经济核算工作均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2.3利用病案信息为医疗付款提供参考在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入之下,研究出适宜的医院费用偿付机制已经是各个医院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就给医院的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管理人员想要实现新的突破,必须要采取科学的形式减少医院费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患者,才能够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要注意到,医院是医疗保险费用流出的主要通道,其付费依据为病案资料中的各类信息,目前,大多数医院均使用预付款制度进行结算,该种预付款制度是基于手术与疾病分类的医疗治疗评价系统,此外,在病案之中,还有关于患者的检验信息与医疗人员的信息,考虑到这一因素,医院管理人员就可以充分的将病案信息利用起来,对医疗质量、医疗资源、医护人员的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2.4利用病案信息进行成本核算"以患者为中心"是现代化医疗模式转变的必然趋势,要真正的实现"以患者为中心",除了需要为患者提供精湛的技术以及优秀的服务之外,医院管理人员也需要改变传统管理观念,做好成本核算、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医院收费等工作。病案信息资源是医院各项指标的重要信息来源,其中记录了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的所有花费,将其应用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就能够有效的提升成本核算的质量。

3结论

病案信息是一种由医学影像单、病案首页、手术记录、手术同意书、护理记录、医嘱、检验检查报告单组成的综合类信息,是判断医疗资料的重要依据,将病案信息充分的利用起来能够有效的提高医院的管理质量,在日常工作中,医院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病案信息的认识,强化院内信息管理系统的质量,更好的发挥出病案信息的重要作用,保证医疗机构可以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媛娣,徐曼薇.病案信息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医院,2010,(07).

医疗质量改进提升方案篇3

为进一步提升全县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医疗机构风险防范能力,强化和保障医疗安全,按县卫计委文件精神要求,    大力开展医疗质量提升行动,逐步完善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医疗质量提升行动,不断增强医疗风险防范能力,提升群众满意度,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现将我院开展医疗质量提升行动阶段总结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1、为加强对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工作的领导,医院领导班子认真组织学习县卫计委关于开展“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指示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分析了我院在医疗质量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活动的方法、步骤。

2、成立“医疗质量提升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院办领导和医药护技等科室主要负责人组成,以院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制定详细行动计划明确工作责任,定期不定期对“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开展监督检查,落实各项措施。

3、明确分工,实行责任追究制。为扎实推进“医疗质量提升行动”活动的开展,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院班子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对科室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起逐级责任追究制,做到了全院行动一致,目标清晰,责任明确。

二、强化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

在“医疗质量提升行动”活动中,我院始终把医务人员的培训放在重要位置,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开展业务技术人员培训,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和医疗安全意识。

1、召开了院班子会、科组长会、职工会,认真学习“医疗质量提升行动”活动方案,使全体工作人员了解、掌握活动内容,并认真贯彻实施。每月进行一次检查,由领导小组对各科室落实情况进行督导评价,下达评价结果与整改通知。

2、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强化医疗安全教育培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着力増强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组织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常规规范的学习,我们先后开展了《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卫生法律法规的培训,通过集中学习、医务人员自学等形式,使医务人员了解掌握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常规规范,强化其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依法执业的自觉性。科室形成医疗不良事件定期分析和通报机制,开展典型案例分祈,营造人人重视医疗安全、人人落实医疗安全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严格自查,认真整改,全面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我院围绕医疗质量工作,召开全体医、药、护、技人员参加的“医疗安全工作会”,查找安全隐患,制订医疗安全措施。

1、加强医疗安全防控工作。进一步完善医疗安全的组织领导、管理机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标准,明确人员配置要求,措施落实到位;对于重点部位、重点科室采取特殊管理和措施,保证全院的各类设备、设施能够安全运转。 

2、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严格落实18项医质量安全核心制度,重点落实首诊负责、三级查房、值班、交接班和患者身份识别、手术安全核查及各项查对等核心制度。明确各位人员工作和范围,严格执业准入、资质准入,认真贯彻执行各种规范、指南、操作规程,加强监督,坚决杜绝违反医疗操作常规行为的发生。

3、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一是建立和完善医院药事管理组织,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二是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规定,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积极组织临床医师参加卫计委组织的合理用药培训及教育。

4、加强病历书写质量管理。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建立考核机制,每月对门诊处方、住院病历进行一次抽查,加强病历书写考核,开展医疗质量月通报及奖罚措施。

5、强化医院感染管理。首先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加强对手术室、产房、消毒供应室和检验科等感染管理重点部门的管理和监控。其次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规和规章,加强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暂存及处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杜绝感染事件发生。

四、存在问题

医疗质量改进提升方案篇4

【关键词】计算机病案质量系统

计算机对于病案管理的应用,目前主要体现在电子档案管理方面。如何对激素三级病案进行质量的提升,提高病案管理的水平,是当前计算机病案质量监控系统建设的重中之重。它是医院持续不断关注质量的结果,是医院信息化建设同步推进的结果,也是不断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结果,更是医院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探索出路的必然。

1当前计算机病案质量存在的问题

电子档案输入快捷、格式规范并且效率较高,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之中有一定问题尚未解决。

1.1滥用复制粘贴,记录出现大量误差

电子病案为了能够实现高效率,所以运用了复制粘贴的功能,但是复制粘贴功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升了速度,另一方面,却使得病案容易出现大量的差错。在实际的运用之中,医生往往复制粘贴后,不进行细致的修改,从而使得病案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导致了医疗上的差错。

1.2记录简便带了记录雷同

电子病案自身便有着规范化的特点,但是规范化容易减轻病案的特点,使得相似疾病病历雷同程度提升,缺乏了病案的特异性,缺乏了相应的科研价值。

1.3打印不及时,缺少签名

电子病案储存于计算机系统之中,临床科室可能打印不及时,传统上而言,临川科室往往在病人出院的时候将病案进行集体的打印以及手工签名,此种行为容易使得住院期间出现的医患纠纷,出现权责不清的情况。

2建立电子病案质量监控系统途径

基于以上关于电子病案质量问题的论述,电子病案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迫切需要建立网络化、全程电子病历质控的体系。基于病案质量监控系统的建设而言,其中主要需要经历三个过程,逐步建立起来与医院资深情况相适应的电子病案质量控制系统。

2.1病案基础质量监控

病案基础质量监控是保证病案质量的基础和根本。建立电子病案书写规范及相关标准,是病案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便于指导临床医师规范化书写病历,使医师书写病历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突出了电子病历书写特点,明确了各种病程记录书写权限、时限、格式和内容要求。规范不仅阐释了电子病历的应用方法及管理规定,而且规范了评审标准,可操作性强,对病历书写、评审和培训等工作提供了依据。

2.2开展病案的培训与探讨

有计划开展分层次、全方面医师培训科学、合理、有效的培训是提高病历质量的重要举措。我院根据各级医师临床工作需要,组织针对性的培训。组织新员工、进修医师和研究生病历书写基础知识和电子病案应用培训。组织住院医师病历书写要点培训。组织科室质控医师病案质控管理培训。组织全体医师医疗纠纷防范培训。采取多种形式教学方式和效果评价。通过分层次、全方面和多角度培训,提高全体医师对病历重视程度,规范病历书写。

3计算机质量监控系统的作用

3.1资料完整,不可随意更改

当前,医疗事故责任举证的新方法的实施,使得病人在住院期间,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对病案进行打印与复印,在出现医患纠纷的时候,有权进行相应的举证。这样的情况,使得医生并没有进行修改病案的权利。

3.2计算机质控系统对缺陷病案进行科学统计

计算机质量控制系统针对性地对缺陷的病案进行县鬼门关的统计分析,使得具有着数据基础进行病案书写的培训。将相应的数据进行典型化的分析与整合,使得医生能够进行书写的基本功与理论知识的充分查漏补缺。

3.3衡量医生医疗水平,反应医院医疗质量

计算机病案质量监控系统能够有效的提升医疗水平。及时反应病案管理的信息,规范化书写,大大提升了医院医疗的质量。使得医疗质量与医疗水平可视化以及有着一个客观化的评价因素。

4结语

采用计算机质量监控系统进行病案质量的监控之后,首先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使得病案质量有了很大提升。随着信息化的程度不断提升,网上的电子病历与计算机质量监控系统相接轨,计算机病案质控在医院信息化管理、医疗质量提升之中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邓群娣,罗坚,何秋苑等.电子病案系统的动态质量管理[J].中国病案,2009,10(6):26-27.Doi:10.3969/j.issn.1672-2566.2009.06.017.

[2]张红宇,赵国光,李小莹等.计算机打印病历常见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病案,2010,11(11):16-17.Doi:10.3969/j.issn.1672-2566.2010.11.012.

[3]姜平,王筱慧,俞磊等.结构化电子病历与病历质量控制[J].中国病案,2012,13(1):27-28.Doi:10.3969/j.issn.1672-2566.2012.01.018.

[4]丛庆华.加强病案现代化管理提高病案的利用率[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391-392.Doi:10.3969/j.issn.1671-8194.2012.18.310.

[5]陈大鹏,陈金雄,郭志旭等.新版电子病历的病案质量控制系统设计[J].医院管理杂志,2013,20(7):637-639.Doi:10.3969/j.issn.1008-9985.2013.07.017.

[6]郭金菊.网络监控下电子病案的质量管理[J].中国病案,2012,(11):22-23.

医疗质量改进提升方案篇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029-01

随着医疗水平的飞速提升,新医改的到来,给基层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对于医疗、科研以及教学等多方面工作的开展也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而怎样提升医院的档案管理目标,也成为当前医院需要重视的任务。为提升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本文主要对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实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1目前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的档案信息数量极大,其也占社会资源的绝大比重。因此,基层医院必须要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高效性,才能够使其所具有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我国卫生制度的改革提供信息依据,并促使其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11缺乏足够的档案意识当前基层医院的管理者以及各科室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足够的重视,因为其认为其并不会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也导致当前基层医院主要的经营管理理念仍旧是重医疗、轻档案。而由于这样管理意识的存在,导致当前我国基层医院普遍没有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现有档案资源的利用率极为低下。随着在现代社会经济及科学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之下,使得我国的医疗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医疗手段开始应用在临床治疗过程或者中,但其档案管理管理工作却仍旧存在着档案资料缺乏突出的内容重点、文字资料和图表资料严重不符以及缺项漏项的各类现象。此外,由于传统的手工查阅方法也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管理成本,因此急需转变档案管理的理念,提升其意识水平。

12没有先进的档案管理方式档案的内容也跟随科学技术及社会发展而产生着巨大的变化,基层医院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一般都是根据其自身的理解与实践经验进行的,也没有较为统一科学的管理模式,所以导致当前的档案内容很多出现没有被记录在档案之中,在实际的管理中出现了漏记务?的情况。此外,档案管理工作也不能对其管理方法进行调整与创新,档案管理方式的落后,也导致很多极为珍贵的影像以及文字资料出现了丢失与损坏的情况,严重的阻碍了医学研究的有效开展。

13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基层医院的各类工作内容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以及服务性,工作的主要核心内容就是医疗临床,因此医疗护理制度以及治疗制度都是极为系统全面的。但是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不论是其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或是查阅保管工作,都没有较为完善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约束,其工作具体的操作流程以及考核体系也非常的不健全,导致基层医院目前的档案管理效率极为低下。同时在现有的目标考核体系之中,也没有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考察内容,同样对医院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14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较强的综合素质作为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主体,工作人员所具有的职业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对于管理水平来说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在当前基层医院之中,其人才培养只关注到了对于医疗技术人员的有效培养,根本没有关注到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完全依赖于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也导致其管理水平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没有创新性及活力,无法满足新医改对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2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的策略

21提升管理者的档案管理意识基层医院应该对档案管理工作所具有的作用以及价值进行正确的认识,对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进行有效的转变,重要是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医院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对于现今的医院档案管理信息进行正确的认识,通过对于比较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对于医院内部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严格的要求,为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氛围,从而促使档案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的充分提升,使得医院的综合实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22采用有效的档案管理方法首先,要构建较为规范的医院档案管理体系。之后,还需要加强医务人员以及档案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其之间的档案交接工作具有较强的协调性,保证新建档案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而管理人员在接收到档案以后,还要及时的进行归档干工作,确保所有档案移交完成以后再离岗,新上岗以后不会出现断档的情况,保证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有效性。其次,对于医院档案的管理工作来说,还要保证档案登记工作进行的有效性,严格按照档案归档流程,避免档案出现错误等级的情况,促使其管理工作科学规范性的有效提升,给后期档案的流动以及复位的管理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首先要对基层医院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原有的档案管理办法之上进行有效的修改以及补充,确保档案管理制度具有较强的完善性。比如,想要使得基层医院各科室以及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还需要能够对档案使用及保管制度、档案保管期限以及一定的考核与奖惩制度进行有效的制定,使得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通过对于完善管理制度的制定,不仅提升了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对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进行了有效的约束,更是使得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充分的提升。

24加大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及水平,所以对于基层医院来说,就必须要加大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构建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灵活的应用继续教育、专业培训以及进修学习等多种教育裴村模式,从而使得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此外,还要重视对其创新意识的培养,转变其传统的管理观念,使得档案管理服务更加的开放,提升管理工作的技术性水平,促使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

25重视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给基层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想要使其工作效率与服务效果得到充分的提升,就必须要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足够的重视,通过对于信息化设备的合理配置,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并通过对于电子档案的建立,提升其储存效率。此外,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也可以使得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查阅等工作环节更加的便利,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也使得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医疗质量改进提升方案篇6

关键词:电子病历;病历质量;质量改进;医疗安全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也逐步完善。去医院就诊人数逐年提高,因此临床医师的工作强度也越来越大。电子病历的出现方便了医务人员书写及查询,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显现出一些病案质量问题,致使医疗投诉和医疗纠纷事件明显增多。因此,针对该院电子病历质量和医疗安全进行分析,并积极探索改进途径,为营造良好的医疗安全环境提供保障。

1、电子病历质量存在的问题

1.1电子病历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1.1.1由于复制粘贴模板很多患者需反复住院、定期行化疗及放疗,治疗情况较为相似,因此临床医师通常采用复制、粘贴以往疾病的特点、入院主诉及查房内容等现象,造成病历内容雷同,内涵质量不高,且对复制后的内容未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核查、修改,造成姓名、性别、主诉、专科查体等信息错误。

1.1.2病历内容欠缺该项缺陷主要集中在平均住院日<7天的手术科室,以再入院患者的“首次病程”中无“无病情特点及诊疗计划”为主,还存在有,手术病人没有“手术记录单”、“术后病程记录”等,电子病历内容的不完整将直接影响病案质量。

1.1.3各种签名滞后目前由于医务人员工作繁重、住院患者周转频率过快、上级医师签字滞后等,致使终末病历仅有主管医师打印签名,而无亲笔签名,法律效应备受质疑。

同时,各类知情同意书缺少患者或家属有效签名,主要涉及入院记录病史陈述者、72小时病情告知、化放疗同意书等,患方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无法体现,医患沟通不足,极易产生医疗纠纷。

2、电子病历提高质量的有效措施

2.1.加强教育培训

2.1.1.组织病历书写质量检查标准的学习病案室质控办于每年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对病历书写规范深入学习,特别是低年资的实习生、进修生,以幻灯片的形式列举历年质检终末病历过程中出现常见的、突出的问题,协助其更好的掌握电子病历书写规范,并将“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的病案书写原则落实于临床工作中,避免因病历书写缺陷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

2.1.2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医务处及医疗安全办的负责人员也定期开展面向全院医务人员的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案例讨论,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内容,针对性的剖析病历书写质量问题所致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普及医疗安全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电子病案的法律认识,预防类似事件的重复发生。

2.1.3充分发挥科室的作用科室内部认真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各病区以科主任及护士长带队,在科内明显位置张贴《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利用每周科内讲课时间统一培训,结合现阶段患者病情特点,深化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历讨论制度等。同时,上级医师通过临床各项电子病历书写工作,教授低年资医师规范的记录方法,注重内涵质量的提高,如:关注患者的病情特点与整体情况、查房内容的阶梯性与逻辑性等,将医疗安全核心制度落实于病历书写的始末。

2.2.完善奖惩及考核制度应由医院人事处、医务处及质控办、病案室联合制定并实施病案奖惩制度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也将录入个人晋升的档案中。

2.3设立科内质控人员我院各科室均已设立科室质控人员,定期均要对以往存在错误的终末病案进行修正,在修改的同时也通过病历书写,完善科内电子病案书写模板,对出现频次较多问题进行记录,利用交班时间向全体医师进行传达,将可控安全风险降低。同时,科内质控人员还对每份运行病历进行科内严格自查,我院电子病历系统,在提交病历后,必须要进行科室质控,对严重危害医疗安全的电子病案,给予及时修补、更正,强调科内质检病历这一重要的自查环节,提高临床医师工作的责任心,维护患者诊疗过程的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2.4加大终末病历质控力度医院质控办住院病历质量评分细则,每月对全院终末病案进行抽查质控,并将病案质量监控结果以制表的形式向相关科室及主管院长进行反馈。对于具有代表性的、普遍性的病历错误给予复印、存档,并要求病历书写者通过电子病历修改终端,现场进行修改、完善个人模板,提高各种病历书写的有效价值,防止因个别医护人员认识上的偏颇所致病历质量的降低,减少因病历质量缺陷未能及时反馈、修改所致涉及医疗安全的风险,维护患者切身利益及医院整体效益。

2.5加快医院信息网络建设

2.5.1合理配置硬件为推进现代医院的信息建设、提高临床医师工作效率、保护医疗资源完整安全,我院对核心机房、网络链路进行了改造,并重新购置了交换机、服务器、存储及备份设备,配备专员给予定期的维护及升级,确保医疗应用安全和数据存储安全,避免因电子系统的不稳定因素所致医嘱执行的错误和病历内容的丢失,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2.5.2完善电子病历设计模板我院信息中心在现有电子病历软件基础上进行完善,重点对临床科室反映突出的模板设计缺失、模板编写错误的问题进行修改,使之标准化、结构化、信息化。此外,对模板细节加以优化:书写人员套用方便、语句合理,不同病人间的病历模板不可相互粘贴,需重新录入;同一患者的个人信息及病史可自动导入,确保病程内容的准确性。

2.5.3智能化质控评分系统在电子病历的科室、院级质控中,增加缺陷数据库,通过系统内部的分析、比对,客观的进行评分,协助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完善诊疗内容,杜绝危及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该系统包括:在线时间监控、智能判断、信息反馈三部分。其中,医院上线合理用药,对电子病历医嘱中关于抗生素、血液制品、化疗药物及止疼方剂等特殊药剂,给予用药剂量、使用周期及配伍禁忌的安全监控,减少人为因素所致药物使用不合理,规范治疗方案;病案室可应用智能判断功能,对电子病历完成的时限加以规定,如:首次病程记录要求8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要求24小时内完成等,未按规定时限记录的病历,将无法补入及打印,促进电子病案记录的及时性、完整性;检验科可运用在线监控功能,对各项实验室检查的结果进行自定义,当出现化验数据值异常时将信息反馈于主管医生,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3、结束语

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医疗安全影响到患者、医院及其医务人员、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系。提高电子病历的质量是防范医疗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各级医疗机构应充分调动医院管理者、医护人员、质检人员及信息网络人员等各方力量,积极配合、积极沟通,及时发现和改进病案质量工作中的不足,更好的为医疗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英,刘克新,郝珍.当前电子病历应用问题[J].医院管理杂志,2004,11(2):124-134.

[2]王志伟,苏佳灿.电子病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院管理杂志,2009,11(9):755-756.

医疗质量改进提升方案篇7

关键词:新形势下;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优势

一、新形势下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优势

医疗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医院未来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新形势下,实现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路径,有助于增强医疗档案管理质量与水平,彰显医疗档案管理在医院发展历程中的价值。以下介绍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优势:首先,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模式对传统医疗档案管理是一种变革,有助于改变以往医疗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往医疗档案管理大都是纸质档杆管理模式,纸质档案容易在管理中受到虫咬、霉变等情况,导致档案字迹不清晰、档案内容模糊,影响到档案管理效度。医疗档案管理是医院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具有良好的保存与运用价值,而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模式,能够改变档案这一管理模式,将医疗档案管理演变成电子版的,纳入到电脑中,不仅便于档案管理人员查询,而且还能更好的存储档案。其次,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模式,改变了档案归档形式。在以往医疗档案管理中,大都以人工劳作形式进行管理档案,档案管理程序繁琐,在档案查找、归档中,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而实现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模式,使档案管理人员输入相关的变化,系统自动将档案呈现出来,方便、快捷,提升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效率。最后,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模式,能增强医疗档案管理运用效度,有助于促进档案随时随地的运用,为医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例如:通过计算机技术,整合档案信息,挖掘其中具有价值的档案,以此档案促进医院全面发展。

二、新形势下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实现路径

(一)重视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模式

在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历程中,医院应意识到实现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模式的重要性,加强投入,促进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进而增强医院整体管理水平。首先,立足于当前医疗档案管理模式,根据存在的问题,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力度,促进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其次,加强宣传力度,因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模式有别有传统医疗档案管理模式,因此需要加强宣传力度,普及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模式的优势,转变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使他们接受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模式,进而促进信息技术在医疗档案管理的实施。

(二)构建规范化管理体系

从哲学视角出发,新的事物的诞生,需要相关的制度与体系进行制约。同理医院促进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模式亦是如此,需要构建相关的管理体系、制度,促进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在医院管理中的实施。基于以往的医疗档案管理体系、制度,不能够满足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因此,在构建规范化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中,应立足于医院未来发展需要,结合医疗档案管理优势,在以往医疗档案管理基础上,细化制度条款,融入新的制度理念,进而构建系统性、全面性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例如:在档案存储上,构建相关的管理体系;在档案归档上构建规范制度,完善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完善的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规范管理人员工作模式,带动员工工作热情,进而增强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质量。

(三)构建档案管理数据库

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应运而生,为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模式提供契机。在此背景下,需要医院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构建档案管理数据库,拓展档案管理存储空间。与此同时,构建医疗档案管理数据库,借助云计算技术的计算功能,大数据技术整合信息的优势,能够整合、分析、提取医疗档案管理信息,使档案管理人员借助该技术,更好的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医疗档案管理中,应加强医疗档案管理数据库的构建,进而提升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此外,加强人才培训工作,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转变工作人员工作思维,树立信息化工作信念,进而增强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例如:在培训工作中,立足于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模式,构建全面性的培训方案,增强管理人员工作能力与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进而促进档案管理人员更好的为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服务。

医疗质量改进提升方案篇8

展,保障全县人民群众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医疗业务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业务收入情况

医疗集团全院年度业务总收入5836万元,其中门诊收入2506万元,住院收入3329万元。

医疗集团人民医院全年业务总收入3811万元,同比减少6.1%,其中门诊收入1474万元,同比增长39.8%;住院收入2337万元,同比减少22%。

(二)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医疗集团全年总诊疗人次112418人次,同比增长7%人次。其中门急诊量16428人次,出院病人8608人次,同比减少3%人次,住院手术病人243人次,同比减少2%人次。

医疗集团人民医院全年总诊疗人次75730人次,同比增长3%人次。其中门急诊量10630人次,出院病人5860人次,同比减少1%人次,住院手术病人175人次,同比减少3%人次。

二、全面加强疫情防控

(一)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在全县启动应急响应的当天,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连夜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学习传达上级文件精神,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严密部署各项防控工作。人民医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领导组下设了综合协调、感染预防和控制、医疗救治、应急保障、信息上报和等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地。二是加强物资储备,紧急采购了防护用品、检测试剂、消杀药械、救治药品等,确保防控工作正常平稳运行。三是做好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的医疗救治准备工作,成立了由呼吸、传染病、重症、影像、检验、院感等多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严格执行发热病人接诊、筛查流程,认真落实发热病人登记报告制度,建立“零报告”制度,确保转诊病人的“绿色通道”畅通。

(二)建章立制、规范流程

第一时间下发并及时解读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及时更新了《发热患者就诊流程》、《预检分诊工作流程》等,制订具体的防控工作方案等。组织培训学习30场,培训1287人次。进行应急培训和演练。由专家就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类型、病例特点、鉴别诊断、诊疗方案,防控要点、防控措施、消毒要求等防控内容及相关工作进行系统解读。特别对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和窗口、医技工作人员及保洁人员进行面对面强化培训,并开展了数次新型肺炎处置实战应急演练,以提高了医务人员的防控、诊疗和应急处置反应能力,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充分发挥“哨点”作用

规范设置了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完善相关设施设备及指引标识,制定了医院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方案和流程,加强预检分诊和救治准备工作。挑选具有丰富呼吸道感染经验医护人员充实发热门诊的值班力量,并开展专项应急演练,提升了处置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建立专门的《发热病人预检分诊登记本》,登记所有流感样患者的具体信息。启动并改造感染性疾病科,常规收治留观发热及可疑患者,疫情防控以来,发热门诊接诊127人,为院内职工核酸检测624人次,接种新冠疫苗284人份。

三、全面加强医院管理

(一)做好2020年工作动员

按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医疗集团对2020年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围绕提升服务能力这个总目标开展各项工作,营造守纪律、讲规矩、讲奉献、比贡献的浓厚氛围,凝聚全员力量推动医院持续健康发展。集团领导利用各种会议,对年度工作再动员、再要求、再部署,要求职工坚定信心、鼓足勇气,争取更大更好的业务发展成绩,让老百姓、职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各成员单位、各中心(科室)按照年度工作要求,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认真组织讨论专业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优质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制定了促进更快发展、业务更好增长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二)抓好医院文明创建工作

结合统筹疫情防控和医院建设发展,医疗集团在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加强了基本设施建设、无烟医院建设、医院文化建设,积极参与文明县城创建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保障良好医疗环境,保证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水平,积极推动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三)注重安全生产工作

医疗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指示精神,严格执行医院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活动,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文件,培训员工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筛查排除安全风险隐患,围绕消防安全、危化品管理、医疗安全、医疗废物管理、放射诊疗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建台账、列计划,将整改落实工作切实抓紧抓细。

四、全面加强专业建设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1、修订医疗质量检查考核标准。调整了部分医院质量与安全重点监控指标,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各单位每月召开医疗质量管理反馈会议,对临床科室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反馈,督促科室整改。

2、持续加强病历质量管理。每月对运行病历和终末病历进行质控,并进行点评反馈,甲级病案率保持在98.2%以上,未出现丙级病历。

3、加强手术管理。进一步加强手术质量及安全管理,特别是围手术期管理,加强对知情同意告知、麻醉知情同意、术前评估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

4、强化临床路径管理。临床路径开展病种数40个,总入径率98.9%。

(二)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1、年初,人民医院肾内科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现有业务用户达到180平米,按照相关标准,配备了先进的血液透析机、血液透析滤过机、水处理机,开诊以来共完成血液透析573人次。9月,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微创治疗中心开诊至11月底,诊疗267人次。

2、10月份,人民医院邸慧君博士后工作站开诊。

3、至4月底,各乡镇卫生院全部配置了DR和远程诊疗设备,增强了基础服务能力。

4、村卫生室全面开通“村医通”,农村居民门诊医保结算更方便。

(三)加强护理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护理管理工作,保障患者安全,一是落实护理质量检查与考核制度,上半年组织护士长护理质量控制检查6次。根据疫情情况,修订质控查检表6份,把疫情防控知识纳入质控重点检查内容。二是加强护士长管理,重点问题重点改进。召开护士长培训会议4次,针对护理工作计划、疫情防控等进行安排,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三是结合实际修订了10项护理制度和6份护理表单。四是加强护理安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管理。1-11月份督导危重病人11人次,参加护理不良事件讨论12次,护理会诊2人次。

(四)强化惠民医疗服务

通过组织签约服务活动、送医下乡、举办学术讲座等活动,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健康知识。医疗集团共成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74个,签约医生324人,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13136人、3536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758人,各类重点人群成签约41866人,医疗集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团队全年深入乡镇共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展健康体检1908人次,双签约服务人数53991人。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县人民医院加快推进新院区建设,目前,内科住院楼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已开工建设。

2、投资150余万元的县人民医院核酸检测站项目已于7月份正式开展核酸检测业务,至11月底,共检测2230人次。

(六)全面推动中医药工作。

大力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调度督导2020年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建设单位的建设进度和现状,全面提升我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2021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

按照上级有关全面做好医疗机构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要求,持续建立完善各项防控措施和工作制度,巩固拓展疫情持续向好发展态势。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和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加强预案演练、物资储备和专业培训。确保疫情防控和救治能力不断提升,使疫情防控与正常医疗工作融合发展。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努力构建科学有效、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体系。

(二)继续推进改革进程

一是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发挥好县级医院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促进医联体成员单位间的联动协作,明确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具体标准、程序、流程、考核办法,畅通双向转诊渠道。二是规范使用医保基金。健全内控机制,加强医保基金合理使用,严格执行按病种收费和诊疗路径,引导群众有序就诊,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控制成本、规范服务,增强医保控成本、降费用、保质量、提效率的作用。三是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大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的考核力度,充分调动积极因素,不断增加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四是探索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五是引深“六统一”管理。医疗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实行集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形成统一管理、独立运营、分工协作的运营模式,构建协作、联动、高效、灵活的运行新机制。六是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发挥现有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优势,实现医院信息化服务的普及与应用,拓展医疗服务的空间和内容,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七是将绩效考核工作由定期转变为日常,进一步完善基于绩效考核的薪酬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快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

在抓紧完成内科楼项目的基础上同,启动人民医院新区扩建项目,力争在2021年全面完成新院区的建设任务及整体搬迁工作,使县人民医院的基础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服务质量显著提高、群众就医感受明显改善。

(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工作

以城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组建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服务团队(包括专业体检团队),增配编制人员和专用设备,解决基本阵地,探索医防融合模式,加强培训,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努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均等化。

(五)加强核心医疗制度的落实

严格落实18项核心医疗制度,每季度选取1-2项核心医疗制度进行重点监控、反馈。强化落实首诊负责制度、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等,规范诊疗行为。

(六)稳步推进服务能力提升

通过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条件,发展一批重点专科,打造专业学科品牌,实施好招才引智工程,集聚高端人才,充分发挥专家效应,助推医院升级,增强医疗集团的综合实力。

(七)加强急救技能培训

发挥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作用,组织医疗医技人员进行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急救技能大赛,提高临床医师急救操作技能,提高急救水平。

(八)提升护理服务

继续开设护士长培训班。下半年主要在新理念更新、管理及沟通技巧、先进管理工具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培训。细化护士长管理效能考核标准及目标管理考核。扎实开展满意度调查及满意度随访工作,广泛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重点追踪不满意信息,找出存在的根本原因进行整改。

医疗质量改进提升方案篇9

近20年来,循证医学的兴起和发展,已经逐渐被临床医务人员广泛传播和接受。事实上,这样一种临床医疗模式或是理念变化的基础在于临床疾病谱系的变化,而从卫生经济角度来看,疾病模式变化的意义在于临床医疗供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变化简述如下:

1.临床主要疾病谱系的变化是传染病到慢病变化,其对应的供求变化是从疗程短、病因单一明确、临床批量流行和疗效明确;到慢病病程长至终身、多因素致病病因不确定、个体化明显、诊疗不确定、中间结果和远期结果不完全对应等。

2.针对不同慢病需求变化,尽管在理论层面没有革命性的重大进展,但在技术层面,临床供给技术谱系日趋扩大;并且不同具体手段及其谱系之间消耗的物质强度差别也随之扩大。

供求变化必然引起临床医学理念的变化。显然,对于广大的医务工作者,仅仅靠个案经验积累,很难应对上述的供求变化;且又身处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很难从众多的噪音中发现并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循证医学恰恰针对上述变化给出了有力的解决方法:主要是应用大样本多中心长周期的临床随机对照统计试验,替代以往的个案经验分析;还应用meta分析等统计手段检索和处理信息资料。

供求变化必然引起政府医疗保障理念的变化。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资料表明,1991~2000年中国慢性病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已经由1991年的73.8%上升到2000年的80.9%。2006年的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的比例分别达到85.3%和79.5%。慢性病给居民个人和政府医疗保障均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问题在于,如此沉重的负担,是否与人群健康寿命和健康生活质量相对应?况且医疗供给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而慢性病与贫困的恶性循环,也确使许多患病家庭陷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世界性的医疗费用上涨,使得各国卫生管理人员和有识之士均在反思。有专家估计,美国现阶段25%~50%的医疗费用其实对患者无益处,反而可能有害。约翰霍普金斯大学Gerardanderson认为,“大量医疗花费实际上未能帮助患者,还有可能将他们置于更大的危险当中。”有专家估计,美国每年可减少高达30%的医疗费用(7000亿美元)而不降低生活质量。由此,各国的医疗保障方式均处于变革之中,卫生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也同样逐渐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重视和接受。

尽管有了上述种种进展,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医疗问题和保障问题均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如循证医学中的统计分析不可能完全取代个案分析,但临床个案分析的重要性却被忽略;卫生经济学又常常偏于费用控制,而忽略了与技术价值对应的费用评估,尤其是建立在具体技术经济特征基础上的资源配置等。

价值医学:

强调医疗对公众健康的价值

近年来,有业内人士将“价值”这一经济领域中的常用概念,再次引用到了医疗保健领域中,提出了又一临床医学理念——价值医学。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认为,政府和患者为医疗付费,不仅是要延长寿命,更重要是提高生活质量。医疗服务不能被简单归为一种钱与服务交易的自由买卖。要实现医疗技术价值,不仅仅是研发、掌握和推广医疗技术,还要实现和保障患者以及公众的利益。

他指出,医学观念已从最初的经验医学,历经循证医学,发展到目前的价值医学,价值医学就是强调医疗对公众健康的价值。

1.用于评价治疗方案的工具

价值医学是在循证医学最佳证据的基础上,将其与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的经济费用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运用效用分析的方法对生活质量的“质”进行具体量化。这一新型医疗模式力求从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最大限度地减轻社会经济负担的角度,提供一种用于评价治疗方案的工具。

德国Hirneiss.C和美国的Garyc.B等作者分别在opththalmologe103(6)和transamopthalmolSoc/vd102/2004中指出,价值医学是一种将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寿命延长等因素与治疗费用有机结合的医学。

价值医学在吸纳了循证医学证据的同时又发展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融入患者对生活质量期望值的同时,考虑了社会经济因素及患者的承受能力,主要利用卫生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用等分析方法对不同治疗措施进行评价。价值医学强调个体化,重视人的主观意愿;并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生活质量变量引入了治疗的评估,允许对任何不同健康状态下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也可以衡量相同领域不同治疗方案的价值。它不仅适用于宏观卫生决策,而且适用于微观个体的临床决策。

2.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应用

在一定程度上,价值医学力求实现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三种因素的有机结合,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一医疗模式是建立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之上,因此可为临床医生的诊疗判断提供一定依据,如哪些治疗方案是最佳的,哪些治疗方案是最合理可行的,哪些治疗方案又是没有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等。

在价值医学的概念提出之后,在多个保健领域都出现了类似的评估系统,如企业实行的“以价值为基础的健康管理”。

医疗质量改进提升方案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医院档案管理;应用

最近这十年,信息技术的发展相比过去十年有了不止10倍的进步,生活中随处可以看见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被信息化包围的环境下,医院的传统档案管理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需要进行改革。信息技术和既有的档案管理模式的融合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工作中来,使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1.病案服务机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患者来医院进行诊治,其诊断和治疗的过程就会产生病例资料。病例除了是对患者的病情记录之外,可以能够折射出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研究和分析病例档案,能够作为对医院医疗质量进行了解的窗口。所以,病例档案信息是医院的重要资料文献。传统的档案管理是使用纸质档案来进行存储和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存在很多的弊端,像是需要较多的空间来进行存储,存储比较分散。引入信息技术后,档案管理就变得不一样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让纸质档案管理的弊端得到了解决。在医院的各部门都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联通,相互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和传输。可以快速便捷的实现对病例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医院管理层要能够对档案管理者的档案意识加强培养,增加档案管理设施的投入,实现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体系,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库,为科研工作提供资料。

电子病历档案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存储和传输,所以计算机和网络是其基础需求。电子病历档案是建立在医院的信息系统之上的,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档案录入以及使用网络来传输,医生能够随时的使用终端进行患者病历资料查询,这样可以提升诊断和治疗的速度。

1.1光盘存储光盘的存储方式具有大容量、高安全性的优点,使用这种存储方式,能够方便的对患者的病例信息进行调取和利用,管理便捷,检索快捷,因此实用性比较高。

1.2多媒体电子存储现代医院使用的档案存储一般都是多媒体电子存储。使用一个系统来进行全部的档案信息查询和调用,可以对不同的档案类型进行利用其适用性比较高。信息技术在医院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医疗工作的效率,而且对于档案管理来说,现代化科技水平含量越高,其工作效率越高,档案质量越好,而档案质量又可以促进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

2.通过医院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的创新来提高医疗质量和科研水平

医院在进行治疗服务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的科研人员所获得的成果,会以档案记录的形式来进行存储,这是我国重要的知识资源,也是这些医疗科研工作者的辛苦劳动成果。先进的科技档案信息管理方式将有助于科研工作的发展,所以,科技档案信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的合理性对于医疗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疗科技研究工作者进行科研的过程中所记录的各项课题的报告、数据、整个过程等资料都将通过科技档案进行保存,并根据这些资料来鉴定或申报学者们的科研成果,并最终能够推广应用此成果。可是长时间的大量累积如此多数据资料使管理者的工作非常繁重复杂,而且对于保存也同样需要更大的空间,同时为查找也带来困难。所以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开展档案管理的工作,即通过研发出先进合理的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可以有效避免同一课题重复研究,极大的提升工作效率并节约资源,从而提高医学课题研究的质量,最终转化成科技成果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有效利用人才资源

档案信息管理还涉及了认识档案管理,这是医院人事信息的汇集处,通过对人事档案管理,可以加强医院人才的选拔和应用,对医院的整体水平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人事档案中记录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履历,他们在医院的贡献和资历,可以作为其医疗水平的指标,也是医院在进行人事管理和调配时候的重要依据。所以人事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对人事资料的实时更新和调用,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时效性,对于医院进行人才选拔和聘用,还有深造培训的时候,可以作为一个衡量指标。

4.通过设备档案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增强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先进设备不断发展创新的环境中,医院为了提高医疗水平必会购置并维护更多先进的现代化医疗设备,而此过程需要通过大量参考设备档案信息来进行考察及分析,合理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提前掌握设备的维护及更新的具体时限,为领导者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所以通过现代化、先进的办公技术来管理设备的档案信息,代替落后的手抄书传的设备信息管理方式。大量的数据可通过计算机高效的查询功能进行整合管理,不再出现重复采购或者资源浪费的现象,大大增强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另外医院大量的文件资料和实物档案等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管理提高此项工作者的查询效率以及档案资料的有效利用率。

总之,医院现代化信息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是可以为档案管理带来便捷的事情,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引入,在档案管理中大量的使用,和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相结合,能够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实现医院档案资源的合理调度和利用,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为医院寻找和培养更加优秀的医疗人才。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应用是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提升和推动,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