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影视表演艺术课程十篇影视表演艺术课程十篇

影视表演艺术课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6:30

影视表演艺术课程篇1

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问题策略一、影视表演专业中进行声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对于影视表演专业而言,声乐课程不仅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声乐艺术更是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艺术技能之一。众所周知,影视表演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包括声乐、台词、形体以及表演四个项目,其中除声乐课程外,其它三门课程均有机会在影视剧表演中得到具体应用,因此声乐知识的应用相对薄弱,但是这并不影响声乐训练在提升学生综合艺术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全面的声乐训练,学生不仅可以掌握音乐艺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技巧,更可以在声乐训练中进一步发掘自身的音乐艺术潜质,丰富对音乐艺术的感受,全面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意识。此外,通过声乐课程的学习,学生对音乐艺术与戏剧、音乐与影视表演艺术的相通之处,通过全面、综合的艺术训练,完善学生的艺术品格。

二、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各大艺术高校在影视表演专业中均开设了声乐课程,对声乐教学体系也不断进行完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生源自身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在我国影视表演专业入学考试过程中,均有声乐项目的面试内容,并且还要通过初试、复试及三试等层层筛选,但是对于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声乐素质对学生的选拔并非占决定性作用,学校在进行声乐面试时要求相对较低,还有一些院校只重视影视表演专业课程,对其它课程有所忽视,因此学生的声乐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进度。

(二)师资力量薄弱

从某种程度而言,师资力量的强弱会对课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在我国影视表演专业中,声乐课的师资配备存在很大问题。虽然有些专业院校设置了声乐教研组,但是近年来的不断扩招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由于教学任务重,老师们也很难静下心来进行课题研究,这些势必会对声乐教学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一些艺术院校受自身条件的限制,所开设的影视表演专业甚至未配置声乐教研小组,通过外借的方式进行声乐教学,对声乐教学的研究更是无从谈起。

(三)教学模式的不适用

一些艺术院校虽然开设了影视表演专业,也设置了声乐课教研小组,但是教师通常毕业于音乐学院或者师范类院校,他们在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多延用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模式。声乐专业的教学模式过于侧重于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提升,体现出“专才教育”的特点,在设置声乐课程时,也未结合影视表演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影视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这种不适用的、单一的声乐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提升十分不利。

三、提高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

从某种程度而言,进行声乐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自己打造成一件优良的“乐器”,因此声乐表演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与技术性,只有实现脑力与体力的高度结合,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对于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其声乐基础相对薄弱,因此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打好坚实的声乐基础,包括发声技巧、歌唱语言以及歌曲的表现能力,等等,此外,还要加强乐理知识的训练。高水平的演唱表演不仅要有优美的声音、动人的情感、准确形象的语言,还要有运用自如的声音技巧,才能保证歌曲的完整性,准确的表达出演唱者的情感,由此可见,发声技巧的基础训练对声乐艺术的表现有着重要作用。

(二)遵循声乐课程的教学规律

先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因为人的声音具有思维性,受情绪支配的特点,发声的好坏与表演者的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只有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才能进一步提升其声乐表演水平。对于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发声训练要有的放矢,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进行综合练习时,避免过于强调声乐技术,尽量释放声音的天性。其次,注意中声区的发声训练。对于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求其具备浑厚、清晰、富于弹性的声音特点,以提高其在表演过程词的感染力,因此声乐训练也要与这一特点相结合,侧重于中声区的训练。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保持稳定、放松的心态,从最松弛的声区开始,放松喉咙,慢慢适应。需要注意一点,由于学生表演时不像歌唱演员那样存在较多的假音混合,因此发声训练要与学生的个人条件相结合,不能盲目的扩展学生的音域。最后,一切训练以自然说话为根本。不管哪门艺术技能,只有让观众产生亲切、自然的感受,才能拉近表演者与观众的距离,声乐训练同样如此。因此,要遵循自然的原则,歌唱时以说话为基本声音框架,然后加入其它结构。训练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到准确的语言发音位置,再对其它细节进行逐步完善。

(三)声乐课程的设计要与影视表演专业密切结合

1.与台词课相结合

可以说在影视表演专业中,语言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声乐训练的主要目的也是提高学生的舞台语言表现能力,这也是经过长期实践得到的结论。苏联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就在其《演员的自我修养》一书中提出:“我的探索最主要的结果是:在我的说话中出现了音响的不断的线,它跟练声中所出现的线一样。没有这种线,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语言艺术。”因此,通过有效的歌唱气息训练、咬字及吐字的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舞台表现力,老师要深入分析台词课与声乐课之间的内在联系,编写教案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声乐教学的目标。

2.与表演课、形体课相结合

对于影视表演专业而言,表演课是一门受到学生普遍重视的主课,因此声乐课可以与表演课密切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进行歌唱表演时,可以适当的将一些表演内容引入进来,比如情绪的表达、想象力的发挥、肢体动作等,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进行二次创作;根据实际的教学安排、曲目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表演形式。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声乐课、表演课、形体课结合起来,自己编排一些音乐剧目,进行单一、多人的声乐表演。这种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可以将学生的表演欲、创造欲充分地激发出来。

总之,声乐教学体现出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加强交流,掌握更加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声乐教学的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冬.戏剧表演声乐教学特点初探[J].艺术学院学报,2012,(3).

影视表演艺术课程篇2

关键词:舞台美术教育实验戏剧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145-02

舞台美术设计专业最早设置于我国戏剧学院或电影学院等艺术院校内,有比较完整的综合教育体系,有导演、表演、视听语言等不同的学习创作排演与基础知识等内容。在学术中,“舞台美术设计”专业的名字被定义为“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与国外的“演出艺术设计”相对应,国内的舞台美术教育在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学苏热潮之后,进入稳步发展的八九十年代,当时的学生就业仅围绕国家与地方院团以及电视台等地,全国也只有不到十家院校开设此专业,如今国内近四十所高校都有戏剧影视美术类专业,发展极其迅猛,但是显现出与社会行业的对接有效性不足,造成一方面剧团以及戏剧研究所缺人才、缺作品;另一方面学生就业差、无市场的局面。四川美术学院作为全国美术院校中率先开设“戏剧影视学”一级学科下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院校、西南地区舞台设计的领先专业,需要通过开发新的教学手段,形成对自我专业的重新审视与发掘,而针对“实验戏剧”课程群的教学改革研究,是我们尝试的探索方向!

“实验戏剧”课程群建设主要是在借鉴其他院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经验和凝练四川美术学院自身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课程建设思路和理论框架,“优化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模式”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核心内容,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整合要素,突出特色,凝练改革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高年级课程建设及目标定位,优化专业结构和教学方法,突出技能和艺术观念的培养,探索本学科多元发展我的道路,促进专业美术学院内“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努力达到本专业向应用型转型的要求。

目前国内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教育模式都以戏剧或影视的综合学科为主,不仅设置了舞台设计,还包括舞台化妆、舞台服装、舞台绘景、舞台技术、演艺影像设计以及艺术管理等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相对固定和完整,因培养目的不同,我院借鉴其一部分课程模式以及培养体系进行专业建设,解决了课程的递进性学习内容不够充分,设置上缺乏联动性、综合性、应用性的问题,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课程体系,弥补戏剧观念不足和组织协调能力匮乏的诸多问题,还利用课程群将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完善,按照学科特点进行“视像戏剧”的培养训练,学生完善实验戏剧课程中的景片、道具、服装等元素,将视觉作品本身作为独立的艺术创作方式,建立运用综合表演来进行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的新模式,优化目前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自身的教学体系,培养“将理论转化为文化艺术生产力和产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区别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型教育,完善戏剧影视学类应用型学科教学模式。

国际上诸多国家的舞台美术教育同样值得借鉴,例如意大利,舞台美术设计专业就设置在美术学院内,在教学安排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顺序性,意大利的舞台设计专业比较注重于技能训练,并十分注重案头工作,博洛尼亚美术学院教学采用导师工作室,四年学习全部跟随所选导师,部分课程实验性强,在创作上手段和风格上比较多样。而日本的多摩艺术学院艺能美术科的学生则要具备掌握不同于以往三维性设计的时空观和方法论,每年进行两次公演,强化技术能力,提高实战技巧。美术学院内设置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有其有利的方面,由于与绘画、雕塑、装饰美术同属造型艺术范畴,各专业学生较易交流、沟通,相互影响;当然,短处也显而易见,例如学生到了高年级还不容易接触到演员和导演,极少舞台经验和戏剧知识。我院开设“实验戏剧”课程就是弥补国内国际在戏剧影美术设计专业教育上的短板,以创作实践带动基础及专业课程,在应用中强化知识和能力的掌握,面向西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新优势和特色。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课程设置,使培养方案进一步适应重庆乃至全国演出艺术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打破盲目借鉴戏剧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发展瓶颈。以实验为突破、技术为核心,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与变化:

一、开辟了美术学院开设实验戏剧教学的途径

影视动画学院以创新人才培养与促进技术发展为目标,通过开设实验戏剧教学,整合共享各方资源,以学生培养为核心,聚焦视觉与实验在教学中的发展融合,致力于研教结合、寓教于研的实体联盟,以美术学为源,以戏剧学为本,以视觉设计和戏剧美术设计专业转型,强化空间创意、舞台制景、影像表现,戏剧编剧与导演等学科的演出艺术实践,将戏剧表演与导演课程同艺术设计课程与策划管理课程进行有机搭配与组合,形成以实验戏剧展演为成果的特色课程群,从而开辟了美术学院开设实验戏剧教学的途径。

二、构建了演出艺术人才多维协同培养体系

为培养演出艺术行业发展需求的现代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人才,通过跨界交叉与融合,构建艺术人才多维协同培养体系。在专业维,由单一专业人才培养转为行业需求导向的跨学科交叉协同培养;在国内维,由师资、教材引入为主的院校合作与实验戏剧双年展项目为教学、科研、组织、评价全方位的跨区域协同,提供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了“大视觉艺术空间场”演出艺术人才的培养长效机制

以学生、教师共同开展“大视觉艺术空间场”的演出艺术人才的培养机制,找到了自身专业定位同培养工程人才最佳契合点,形成实验戏剧课程集群、创新力量自发组合、共同投入资源、为行业提供人才支持的成功模式,以视觉协同实验进行课程设置与项目实施,将“大视觉”作为自身学科特色的发展方向,以“空间场”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素养与就业的标准,在实践中求突破,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这些改革和举措带来的变化弥补了学生戏剧观念不足和组织协调能力匮乏的根本问题,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最早设置于戏剧学院内,戏剧学院有比较完整的综合演出艺术形态,有导演、表演等不同的学习创作排演体系,学生对整体观演空间和配合协作有基本的认识,作为美术学院内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弥补学生的戏剧观念,依托戏剧影视学的系统开设实验戏剧课程,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不仅如此,学院还针对之前在高年级课程设置中,递进性学习内容不够充分,课程体系设置上缺乏联动性、综合性、应用性的问题,强化综合表演与视像戏剧作为创新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不是简单参照戏剧学院的表演课程以及话剧、戏曲的培养体系,而是按照学科特点进行“视像戏剧”的培养训练,学生完善实验戏剧课程中的景片、道具、服装等元素,将视觉作品本身作为独立的艺术创作方式,建立运用综合表演来进行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的新模式,优化目前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自身的教学体系。

影视表演艺术课程篇3

关键词:原生态民歌;声乐教学;高校;戏剧影视表演

音乐带给人的是听觉上的享受,是人们通过感官来感受审美情趣的一种艺术。它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创造力,还能增强人们的想象力。戏剧影视表演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和音乐有相同之处,都是利用感官感受来获得对美和艺术的感知。声乐教学是戏剧影视表演中的专业课程,随着影视业的发展,戏剧影视专业的声乐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原生态民歌作为民族音乐的重要构成因素,不仅增加了民族音乐的表达方式,还能使人们从中感受到原生态民歌的纯真质朴的情感,丰富了声乐教学的资源。因此,在戏剧影视表演中融入原生态民歌,除了可以改变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传统印象外,还能增加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提高声乐教学的整体水平。

一、关于原生态民歌的基本概述

原生态民歌是原生态音乐当中的一种音乐类型,它是指没有经过任何艺术加工,以原声状态而存在的音乐艺术。原生态民歌是民歌当中最原始的一种音乐形式,它流传于民间乡野,很多歌曲都来自于农夫、渔夫或是纤夫等劳动人民当中,是劳动者劳作之余的歌曲。尽管原生态民歌诞生于乡野之中,但它在词曲上和普通的民歌并无差别,词曲创作上不仅简单、明了,而且更有韵味,最重要的是旋律优美。

原生态民歌的歌词内容主要是表达劳动人民生活中的各种形态,比如常见的有砍柴调、欢喜调、哭丧调、哭嫁调等,不但真实地反映了不同时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精神面貌,还将劳动人民内心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深刻地表达了出来。部分原生态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些民歌经过改进后,歌词变得更加通俗,且朗朗上口,曲调也更加动听,在民族音乐艺术歌曲中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另外,我国的原生态民歌种类繁多,而且分布范围较广,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陕西和山西西北民歌、客家山歌和内蒙古长短调牧歌等。

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进行声乐教学的目的

声乐教学课程是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因此,作为一名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声乐作品演唱能力,这不但是培养影视表演专业学生艺术气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学习表演艺术的学生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为了达到声乐教学的目标,学生必须要在实际的声乐学习过程中加强演唱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一些专业声乐理论基础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声乐理论知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使学生掌握一些专业演唱技巧,帮助学生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使学生懂得科学发声的方法,能够通过自身所掌握的一些声乐知识,对声乐作品有更深的理解,从而在演唱过程中使自己的嗓音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戏剧影视表演学生学习声乐,有助于提高台词语言声音塑造能力。而且,近几年来,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演员的就业趋势发生了改变,社会对复合型影视表演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因此,很多学习影视表演的学生,通过参加音乐剧的舞台表演来提高自身的演唱和表演能力,也有利于自己在毕业后更具就业竞争力。而音乐剧对于演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无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歌唱和舞蹈,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水平,才能适应舞台艺术的要求。因此,在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进行声乐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必要途径。

三、原生态民歌融入戏剧影视表演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文化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多元化文化的发展使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原生态民歌作为其中的一种音乐元素,它的艺术价值也不断被专家学者所挖掘。而在高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中,融入原生态民歌教学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原生态民歌虽然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但因为地域性局限和传播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原生态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而高校作为教育机构,有义务承担原生态民歌传承与发扬的重任。而将原生态民歌融入戏剧影视表演声乐教学中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丰富戏剧影视表演声乐教学的教学内容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课程基本上都是按照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的,声乐教学具有较强的倾向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教会学生歌唱的技巧,忽视了对传统民族音乐的学习。这种统一固定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不能对不同形式的音乐进行欣赏,还因此使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失去兴趣,影响了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因此,高校的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还要引进原生态民歌,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结合原生态民歌的多样化表现形式,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另外,随着人们对于原生态民歌喜爱程度的加深,教师一般都引入原生态民歌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对原生态民歌进行研究和学习,一方面可以促进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和传承,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水平,使学生感受到更多民族音返镊攘Γ提升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的音乐艺术欣赏能力。同时,在学习原生态民歌时,教师可以通过开设原生态民歌选修课、举办原生态民歌活动比赛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原生态民歌,从而使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二)原生态民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原生态民歌的分布特别广泛,在演唱方式和表现形式上都比较多样化,因此,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对原生态民歌的研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在原生态民歌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还要鼓励学生对原生态民歌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原生态民歌的传播和形成因素等进行研究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学生在研究原生态民歌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乐感。

原生态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变迁,原生态民歌也在发展和变化,并因此而逐渐成为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音乐艺术。所以,学生在对原生态民歌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对原生态民歌的文化内涵有更深的理解,还能更好地掌握它的精髓,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创造能力,这对于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是十分有利的,既能增强自己的音乐艺术欣赏水平,又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艺术表演能力。

(三)学习原生态民歌有助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社会发展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现如今人们不再仅局限于对个人能力的重视,而是更倾向于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注重。因此,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作为一名大学生,教师的义务是教书育人,而学校的义务是培养全面发展且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优秀学生。同样,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学校也要以培养有文化、道德、理想和纪律的“四有新人”作为标准,来培养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音乐文化在学校教学中,对培养高素质文化人才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原生态民歌作为传统民族音乐中的优秀音乐艺术,在经历了实践的考验后,留存下来的都是经典。因此,通过对优秀原生态民歌音乐作品的学习,不仅能培养戏剧影视表演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能使其在学习原生态民歌的过程中,对前人热爱大自然和生活的情感有所i悟和体会,从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结语

原生态民歌是中华传统民族音乐中的重要音乐艺术,高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学习原生态民歌,不仅是对于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发扬,也是促进当前声乐教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另一方面,声乐学习也是戏剧影视表演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因此在进行声乐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原生态民歌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但能增强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梁晶.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小议[J].当代电影,2007,06:93-95.

[2]程析.原生态民歌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J].艺术教育,2016,02:62-63.

[3]梁旭.原生态唱法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4,13:16-17.

影视表演艺术课程篇4

关键词:形体教学表演艺术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2(c)-0000-00

众所周知,表演艺术是通过声音、台词、形体、表演综合呈现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声、台、形、表,这也通常是表演教学的主要四门专业课程。只有具备“声、台、形、表”这四方面能力的表演者,才能在艺术作品中把剧中人物演绎的栩栩如生。“形”就像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声、台、表”。试想,如果没有“形”这个盒子,“声、台、表”往哪里装?所以,“形”在四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了“形”,戏剧影视表演就会变成“残疾人”。因此,在表演艺术中,形体训练是培养影视表演人才的基础,没有形体动作训练,也就不能培养全面性的影视表演人才。这也说明了形体训练在戏剧影视表演艺术中有不可取代的位置。因为,人的身体是一个信息载体,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态度、需求和心理意向,都会及时地从身体某一局部的运动中表现出来。不同的表情、姿态和举止动作都有着不同的含义,显示出不同人物内心深处的不同而又真实的感受。艺术作品中,人物形象同样应是通过表演者的形体动作准确的表现出来,观众才能领悟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1形体训练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既然形体的塑造在戏剧影视表演中如此重要,但是目前的形体训练教学却不被一些学生重视,他们没有认识到形体训练对于提高表演艺术水平的重要作用。戏剧影视表演系的有些学生经常找各种理由不去上形体课。我在教学中观察和了解到,不去上形体课的学生并不是不想学习,只是觉得形体训练没有用。有位学生告诉我说:“老师,我们将来要做戏剧影视表演者,却要在形体课上像舞蹈演员一样把腿踢多高,腰弯多好,训练我们当舞蹈家,我们的学习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只想学对我们有用的知识,所以不想去上形体课。”由此可见,我们现在培养戏剧影视表演人才的形体训练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1.1形体训练课乏味,让学生失去了兴趣

在形体教学中,有的戏剧影视表演艺术院校的形体训练课只是单纯的形体训练,并没有提升到形体表演的阶段,形体训练没有和表演艺术相结合,而是成了训练舞蹈演员的课。形体训练课变得机械、乏味,让学生失去了兴趣。

我们培养戏剧影视表演人才,是希望他们在戏剧影视表演中大放光彩,展示自己的表演功底,塑造好剧中人物,而不是在影视表演中,把腿踢多高,有多好的舞蹈动作。这就像鱼在水中要摆尾游动,而不能强硬要求它直立游动。如果破坏了鱼的生活、生命规律,最终它将面临死亡。把这个概念植入到我们现在谈论的问题上,假如戏剧影视表演系的形体训练不把表演艺术融于其中,将不利于培养更多的、优秀的戏剧影视表演人才。

如果我们把培养舞蹈人才的形体课照搬到戏剧影视表演人才的形体课上,戏剧影视表演系的学生不仅会感到不适应,还会产生形体课与他们的专业无关的思想,认为上不上形体课都无所谓,这也就是一些学生翘课的原因。打个比方,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因为身体刚发育,还不健全,只能吃母乳或奶粉,如果给这样的婴儿吃成人的饭而不给他所适合的食物,试想婴儿能否吞咽?如果没有合适的食物,婴儿就会营养不良。虽然婴儿和成人都是人类,但毕竟还是有所不同,所以只有吃适合的食物才能有利于生长。

1.2把培养舞蹈演员人才的形体训练照搬到培养戏剧影视表演人才的形体训练中

有的艺术院校虽然能够把形体训练与表演进行结合,但也只是生硬的结合在一起,并没有真正地把表演艺术融合形体训练之中。有的艺术院校的戏剧影视表演系的形体课多半部分是舞蹈形体训练,只是在课堂最后略加表演,使形体训练和表演的分界线很明显,缺乏形体和表演的真正融合。这样的形体课不能达到它的真正的训练的目的,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形体课教师对培养戏剧影视表演人才的形体训练认识有待提高。他们并不是很清晰表演和形体的关系,在执教过程中,把培养舞蹈演员人才的形体训练照搬到培养戏剧影视表演人才的形体训练中,造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致使形体训练越来越不被重视,形体训练失去了它真正的价值。有些学生也片面的认为,形体训练就是像舞蹈形体训练一样,不就是练练胳膊、腿,与他们的专业发展没什么帮助。

2如何来解决现存的问题

2.1改进形体训练教学方法

面对目前形体训练不被重视,一些学习表演的学生对上形体课没有兴趣的状况。我们在形体教学中应把表演艺术的特点融于形体教学之中,改进培养戏剧影视表演人才的形体训练的教学方法。改变原有的单调、乏味和培养戏剧影视表演人才脱轨的形体训练的模式。培养目标不同,教学的要求也不同。不要把训练舞蹈人才的要求放到培养戏剧影视表演人才中。改变长期以来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增加学生的自主创造思维。我们在上形体课时,不要机械的训练学生的肢体,腿能抬多高,腰能下多好。要用启发式教育,把表演思维注入形体训练中,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肢体所传达出的不同思想。就拿走路来说,不同性别的人,不同年龄的人,不同心理的人,他们走路时的样子都不同。那我们就要告诉学生,女人在走路上的特点或者是老人走路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编排形体表演小品,启发学生用表演的思维去表现形体。让学生逐渐产生自我对形体的认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进行一些身体放松训练和身体灵活能力的训练。因为形体训练不是让学生有一个多好的身体素质,关键是让学生有控制、驾驭自己身体的能力,从而去创造自己的肢体。

2.2形体教师自身要加强认识,了解形体教学在表演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有的教师认为表演艺术在形体课教学中无足轻重,认为只要把形体训练好就行,对戏剧影视表演系形体课真正的教学目标不是很清晰。因此,要改变有的形体训练任课老师自对表演艺术不够重视的状况,增强形体训练的任课教师对表演艺术的认识。还要提高戏剧表演系的学生对形体训练课的认识,让他们理解形体训练在戏剧影视表演中的意义及作用。做到这一点,不仅要靠老师引导,还要让学生自身多思考。只有师生共同认识到形体训练的重要性及意义,才能实现形体训练的价值。

2.3形体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

想要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形体教员自身要主动的要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有新的认识,新的思维。有了创新性思维,想法才会不一样,思考的问题的角度就会不一样,才会发现一些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当发现了新的问题,那解决方法就和以前不一样,教学方法自然就会有所创新。

3结语

由于形体训练是培养戏剧影视表演人才的必修课,也是培养戏剧影视表演人才的基础。只有改进形体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形体课程中学到如何准确、生动塑造人物形象,才能达到形体训练教学在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的根本目标。形体训练课对于培养戏剧影视表演人才具有积极的、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硕玉.现代基本功训练教程[m].上海: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

影视表演艺术课程篇5

关键词:导演艺术;人类学电影;叙事;场面调度;实践

作为艺术的电影(特指情节类电影,不包括纪录电影)以极具个性化、风格化的作者烙印,参与到泛文化审美范畴中去,并在其中以自身感性的力量传递情绪、情感、信息与思想,具备艺术价值的各类作品,皆可被称为一种被编码的“情感激发器”。这种“情感激发器”借助其所凭借的媒介材料,以感性的、形象化的视觉、听觉或视听综合文本诉诸受众的感官体验,在近似“无我”的状态下,将感官的刺激置换为信息的接受,从而最终实现艺术作品的交流性审美价值。

在电影领域内,滥觞于20世纪60年代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作者论,赋予电影导演与作家等同的艺术地位,该观念认为一部电影的形式和风格是影片导演艺术实践能力的体现,导演作为影片的创作者,具有唯一性的地位,并对影片的最终评价负有全部责任。在电影艺术史中,对于作者论的观点,一直存有不同意见,部分意见认为,电影的工业化性质所造成的集体创作性决定了导演无论如何也不能将所有成就据为己有,而业界内的各专业奖项的设置,也胜于雄辩似的将一部电影的其他摄制者的成就予以肯定。时到今天,电影作者论观点已经逐渐淡化了其初现时的锋芒,而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各产业内部的分工观念也成为业界常识。不可否认的是,在电影的创作机制中,因业态分工而导致的权责范围,始终赋予了一部电影的导演以绝对的话语权柄,而作为艺术的电影的审美价值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导演的艺术素养、艺术判断、艺术创作力密切相关。

在高等院校影视专业相关课程设置中,电影导演艺术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究其依据,乃是与导演在整部影片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学生是否养成了有效的导演创作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整个影视专业教学的成效的高低,从这个意义上讲,导演课程教学的效果,对影视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标识意义。在经过了视听语言、摄影摄像、编剧、表演等专门课程的讲述与实践后,学生们亟须以完整的作品形式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实践与检验。尽管上述各门课程,在日常教学中也会安排一定的实践教学,但主要是以单项训练为主,一些课程,更是偏重于理论学习,因而都无法以较为完整的作品形式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影视专业学生学习的后半阶段,开设导演艺术课程,让学生们以“大影像师”的视角,全方位地对自己所学知识予以实践化的应用,将自身的艺术体验转化为有意味的艺术形式,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必然性。可以说,电影导演艺术课程的开设,是相关专业学生从技艺的学习掌握到艺术上的创作表达的转化环节,是学生们探索自身艺术风格、训练自身业务素养的必由之路。尽管导演艺术课程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在具体操作中,却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困难。鉴于影视艺术的工业化特征,在引导学生们进行导演创作实践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制片方面的掣肘。一方面,学生们的导演能力是检验学习效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数额不菲的制作开销成为有创作野心的学生的现实瓶颈。因此,选择一个合理的领域,让同学们既能够进行充分的影像表达,又能够以较小的开销成就一部有意义的文本成为高等院校影视艺术教学必须考虑的问题。影视导演艺术教学的任务与目标,不仅仅检验学生们对已学习过知识的实践性应用,更在于通过一定的创作途径,拓展学生们的艺术感悟能力、艺术鉴别能力、艺术生成能力及艺术转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既具备相当的深度价值与文化意义,又相对较小地依赖于制片规模的人类学纪电影摄制实践,可成为一个有效的创作途径。

人类学是当下人文社会学术研究领域内的显学,它建立在科学实证的基础之上,摒弃了概念推断和形而上学,以“接地气”的方式与广泛的社会生活建立起知识性联系,在通过自身的观念与成果就所研究对象的意义与价值予以积极构建的同时,亦反作用于研究者自身,它与研究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起平等、准确、科学的交流机制。影视人类学被学界认为是人类学的一个跨学科性分支,其工作方式上将影像手段引入学科的研究之中,使其或作为相关田野工作的记录手段,或以文本的形式对研究成果予以确认。影视人类学范畴下指导摄制的影视作品为人类学指导下带有真实记录性质的人类学电影,这一类型的影片为确保其人类学的意义,经过学界、业内几辈人的实践努力下所确立的一些基本制作原则对于电影导演艺术这门课程的学习者而言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电影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转喻文本,其实质为对“人的世界”展开的创造性的媒介表达。依照挪威学者托马斯・许兰德・埃里克森的观点,“具有人类学知识的人在理解他们的社会并作出合理判断方面处于上风”,引导学生展开人类电影创作,训练其对拍摄对象的分析能力,是有十足的必要性的。

具体而言,电影导演艺术课程的培养目的,在于对表达主体的感知能力和操作能力的训练。对这两项技能的训练可以划分为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即情节叙事(编剧)和场面调度。科学合理地设置人类学电影实践环节,可以以较小的物质投入,有效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电影导演艺术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为一名优秀的电影导演,应当具备出色的故事理解能力,并且能够通过对剧本的阅读,发掘出剧情中人物独具魅力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模式,从而在作品时空综合的描写、并列和叙述呈递关系中,有效地塑造人物,合理地安排人物的行动范畴。这既是对创作者的素养训练,也是在传递故事内涵,寻求广泛受众的基础。在人类学电影创作实践的理论守则中,特别强调了文化理解观念,依据黑德尔的观念,摄影者应当“对现实发生事件的真谛有确切的把握,他才能更好地理解并保存其美的特质”。在电影导演创作中,不管是塑造人物,还是安排人物的行动范畴都必须建立在对规定情境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上下文的关系中,对情节展开有意图的聚焦,才能有效地实现影像表述的各个层次。对于这方面能力,囿于社会阅历的局限,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如果合理设置一定的人类学电影摄制环节,让学生以综合信息场的理念展开影像实践,以纪录片制作的形式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贯彻人类学文化理解原则,准确发掘被拍摄人物、被拍摄环境、被拍摄事件的内在能动关系,可以让学生更为直接地以经历的方式,接触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建构过程。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学生即便暂时无法迅速地提升自身的理解深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对事物产生有效理解的工作模式,直观地体会到规定情境下的意义生成机制,进而为更为准确地把握剧本内容奠定一个可靠的基础。从本质上看,不论是电影的世界还是人类学的世界,其公认理解的意义部分都是相同的,都是人的意义,都是人的行动意义,都是特定语境下人的行动意义。电影导演要做的工作是行动中呈现事件,以动作塑造人物,最终产生一个可供理解的视听样式,而在受众理解之前,它的创作者应该首先能够就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掌握,因而科学、合理地设置人类学理论指导下电影实践活动,训练学生们对人、事、物意义生成的准确把握能力,将会对他们日后电影化的影像创作产生积极意义。

作为一名优秀的电影导演,应当具备过硬的场面调度能力,能够将剧本以文字形式表达的内容转化为形象化的视听语言。场面调度是一个内涵较广的概念,包括视听化的诸多设计领域,如,演员调度、摄影机调度、光影安排、场景选择、服装设计、道具选用、化装安排、声音录制等方方面面,这些方面都在影片的编码体系中担负着一定的表述功能,承担着动作叙述、内部动作外化、氛围提供、视听隐喻、象征与揭示等具体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场面调度的各项元素皆具备相当程度的“演出性”。

值得说明的一点是,在场面调度诸多元素中,人类学电影摄制理念中的文化调查观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在人类学电影的摄制中,严谨的制作态度要求拍摄者利用摄影机对所拍摄环境中包括人与物在内的各项元素予以检视性的呈现,借助被拍摄对象所蕴含的各项观念,“展示人的心理性格,昭示其文化变迁、传承以及嬗替的情形”,最终得以构建起接近事件(情节)本质的象征性“现场”。学生们在人类学电影摄制过程中,所制作的各类象征性“现场”即为罗兰・巴特所主张的第二秩序符号学系统的具体化表现,即制作一系列能指的所指。这种制作能力和制作观念一经养成,则会在学生们日后的情节类电影导演创作中形成能动的细节处理意识。导演场面调度的终极目的是创作出一个有意义的样式,这个样式的意义源自于场面调度各元素的通力协作,只有各项元素背后所蕴含的观念被发现,并且被有效地应用于影像意义构成,它们的演出,才能成为可能,影像之于叙事的本体论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导演在一部影片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其能力和素养须达到较高的水准,以保证影片在艺术上的成功。电影自定型以来,一直以综合艺术的面貌示人,为了能够创作出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影片,对导演艺术的教育和训练一直保持相一定的广度,除了电影艺术本身外,文学、绘画、音乐、建筑、戏剧、舞蹈等其他艺术门类也被涉猎进去,此外哲学、史学等社会学科的知识也为其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综上所述,作为当下显学的人类学,其在导演领域内对创作主体艺术素养的形成、艺术判断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塑造能力,在其科学实证精神指引下人类学电影创作活动将会为电影导演艺术教学提供一个有意义的实践途径。

参考文献:

影视表演艺术课程篇6

这位被马丁·兰道评价为“极有天赋的、非常棒的女演员”,在电影、戏剧、电视以及教育领域都有着丰富经验。凯莉·加琳多不但是“演员工作室”的终身成员、奥斯卡奖提名委员会成员,同时也是“与艺同行/KG表演培训中心”(KGproductions)创始人。目前,她任职查普曼大学(ChapmanUniversity)舞台系和道奇电影学院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舞台艺术系副教授。作为美国“斯派表演法”(methodacting)的代表人物和教育家,她对于中西方戏剧影视表演人才的培养有着独到的见解。

记者(以下简称“记”):请您援引目前执教的查普曼大学为例,介绍一下美国艺术高校在舞台及影视表演教学方面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式)以及教学目的。

凯莉·加琳多(以下简称“凯”):我在查普曼大学的舞台剧艺术系和道奇电影与媒体艺术学院执教已经10年。教授的有关表演艺术的课程有:表演技巧导论、表演基础、表演与塑造角色、剧本分析与分场研究、电影表演i、电影表演ii、电视表演工作室、演员/导演工作室、艺人与市场、毕业汇演等。

首先,“表演技巧导论”这门课,是为学生传授舞台表演的入门知识,特别侧重于对肢体表演和发声练习的训练。在这个启蒙阶段,我们便开始让学生接触并掌握李·斯特拉斯伯格著名的“放松训练”。通过这种训练,让学生们放松身心、忘记本我,从而进入角色、创造角色;而“表演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慢慢掌握“现实主义表演方法”的基本技巧。教学方式基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表演理论,指导学生在剧本中去体会和运用这些表演技巧,利用“发声”和“肢体”去塑造角色;“表演与塑造角色”这门课的教学核心是强化训练学生如何通过表演去塑造和发展人物角色。课程内容是指导学生运用肢体动作、表情姿态、声音变化等外在表现元素,去诠释角色内在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和情感情绪,从而刻画出复杂的人物角色;同时配合开设的课程还有“剧本分析与分场研究”,我们鼓励学生带着个人风格化的特质去呈现与众不同的表演。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分析剧本和研究角色的能力将会有效提升。

接下来,学生们将会步入到表演学习的下一个阶段,接触到真正的电影表演艺术。通过课程“电影表演i”的学习,学生们将会收获到细致实用的银幕表演知识和技巧。例如,在电影、电视拍摄中的排演走位,在不同景别镜头前的表演方式,以及其他需要考虑的制作元素。同时,我们还会培训他们在影视表演中的情感调配能力、传授在片场工作时会用到的大量专业术语;“电影表演ii”和“电影表演i”相辅相成,学生们有大量机会面对摄影机强化表演,将之前所学得以实践和升华。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从“自己找到角色”过渡到“从角色找到自己”,发现自身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与此类似的课程还有“电视表演工作室”,这门课程安排了舞台艺术系和电影电视学院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联合指导。学生们将会被按小组进行分配,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先后完成3个短片作品的拍摄创作。拍摄所需的摄影棚、摄影器材以及后期设备等,将由道奇电影学院全方位提供。学生们还有机会与电视界的一线导演们交流合作。经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们将会了解到行业里不同类型的电视制作,如肥皂剧、情景喜剧、电视连续剧等对演员表演的具体要求,并且增强他们在工作中的沟通与合作能力;而“演员/导演工作室”这门课,是我个人认为能够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水平进一步强化和提升的课目。教学内容里要求每位学生出演“三场戏”——3个电影或戏剧的片段,并独立执导“一场戏”。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促使导演系学生和表演系学生在排演过程中彼此更加有效地沟通,以及共同去创造故事角色,从而为学期短片和毕业电影的良好合作打下基础。我一直致力于培养导演系学生和表演系学生之间组建起“深度融合型”的合作和创作模式,培训他们成为“演员型导演”或“导演型演员”;同时也引导各种专业分科的电影/电视/舞台系学生,分别从艺术家、演员和导演的不同创作角度,去理解和审视自身的学科学习和艺术创作,从而踏上新的艺术台阶。

记: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下美国高校表演教育与好莱坞专业表演培训学校之间的区别。作为美国表演艺术教育领域的专家,请您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职业理念,以及如何引领学生从“象牙塔”迈进好莱坞?

凯:整体来说,目前大多数美国高校的表演教学模式是基于对学生启蒙式的教学目标出发的。因此,直到本科教育的后两年,学生们才会进入到表演专业的学习。而相对于高校表演教育的教学结构框架,好莱坞顶尖的职业表演培训学校,如LeeStrasberginstitute、Stellaadler,meizner、neighborhoodplayhouse、Larrymoss、HowardFine、ivannaChubbick、SusanBatson等,则具有强度高、周期长、针对性强、分科细等特点。作为一名艺术教育行业的“提灯人”,长久以来,我都在教育学生“真诚”地去面对艺术。引导他们在探索艺术的过程中去领悟“成长”“和平”“和谐”“理解”,以及去和这个世界“真诚沟通”。我的理想和信念是,帮助年轻人在艺术领域和娱乐工业中去实现他们的艺术梦想和职业高度。为达到这种双赢,要求我们不能仅是向学生们传授表演技巧,同时还要协助他们做足准备、提高自信、从容踏入职业生涯,从而迈进好莱坞。

以道奇电影学院为例,对即将离开校园的表演系毕业班学生,我们特别设计了两门课,“毕业汇演”和“艺人与市场”。“毕业汇演”这门课,我们所有教师将会为每位学生精心指导他们各自准备的“五分钟片段表演”,随后集体带他们去好莱坞大型的行业见面会上进行“毕业汇演”。届时,前来赴会的制片人、演员经纪公司代表、演员经理人、演员试镜导演等,将会提供给学生们迈进好莱坞的第一个机会;在“艺人与市场”这门课上,首先,我们会训练学生如何专业应对各类试镜机会,包括电影剧组、电视台、广告媒体领域等。与此同时,指导他们准确地营销自己的表演才艺,包括制作具有行业水准的剧照、简历、名片、明信片、表演样片合集等。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的好莱坞,运用“在线营销工具”已经成为寻找职业机会的一种主流模式。我们鼓励学生们在个人网页、脸书、推特,以及专业的在线演员试镜网站(如nowCasting、actorsaccess、LaCasting等)上建立档案资料,寻找试镜机会。此外,我们还会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去和演员经纪人、经理人、试镜导演进行沟通,博得“伯乐”们的关注。

记:2013年夏天,您受派拉蒙影业和央视电影频道的特别邀请,出任由麦克·贝导演执导的《变形金刚4》——“中国区演员海选活动”的高级评委和培训导师。请您带领我们回顾一下本次活动的选拔流程和培训内容,同时为我们介绍一下好莱坞的试镜流程和选拔标准。

凯:整个海选活动流程持续3周,组委会成员每天要完成13小时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任务。由于大部分学生之前没有专业影视英文和片场表演语汇的储备,并且一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影视表演训练,这些客观因素构成了对导师和学生双方的考验和挑战。我和另一位导师玛莎·库利奇(marthaCoolidge)女士亲自将海选入围的100名年轻选手,从“100晋级40初赛”送到“40晋级12复赛”,最后到“12晋级4总决赛”。整个甄选培训过程紧张精彩、真挚感人、耐人回味。CCtV-6近百位工作人员将我们互动交流、共同努力的珍贵时光,以“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形式摄制下来,呈现给了中美电视观众和全球《变4》影迷们。

最初得知逾7万人的海选规模时我感到非常震惊。从海量的选手简历和表演样片中,我们首先筛选出了100位入围者参加初赛。初试选手被要求在两个不同机位的摄影机前,完成一段“自我介绍”和一部国产电影的“片段表演”。整个试镜选拔过程被全程摄制和电视转播,我和玛莎女士分别被安排在两个独立的房间内观看选手表演并给予评分。经过激烈比赛,40位晋级选手被选送进入“基本镜头表演培训环节”的学习。经过基础培训,我们将选手们分为20个小组(男女混搭两人一组),各组成员合作排演同一场对手戏(电影片段取自玛莎女士执导的著名影片)。我们旨在通过这种实战训练,来提高选手们对英文台词(对白)的理解和把握,进而摸索体会美国电影的戏感。在审看过各小组排演的视频素材后,我们与中国评委们共同评选出了复赛胜出的12位选手。随后,我们对这些出色的选手实行了“一对一”的高级培训,侧重提升他们对角色的把握和塑造能力。最后,总决赛的赛况被制作成花絮,由组委会最高评委、奥斯卡学术委员会前主席西德·甘尼斯先生(SidGanis)和《变4》导演麦克·贝(michaelBay)评审后做出了最后裁决。届时,4位获胜选手将分别出演《变4》为这次海选活动特别预留的4个角色:“动作型男”“技术宅男”“性感女神”和“可爱萝莉”。

相对于《变4》的甄选流程,好莱坞的试镜流程和选拔标准则有所不同。通常的基本流程是:剧组的试镜导演(CastingDirector)将会收到来自许多演员经纪人、经理人提供的海量演员资料。通过认真审阅演员的写真、职业简历、表演样片等细节信息,来筛选出他认为既拥有符合剧本角色的“面孔”,又接受过专业表演培训,并具备丰富表演经验的候选者。之后,试镜导演会通知这些候选者前去试镜,有时一次甚至会通知数百人,而每个演员只有片刻在镜头前试演角色的机会。试镜导演会将整个试镜过程录制成视频资料送给导演把关。当导演选出他本人心目中的候选者后,将召集这些人再次试镜,并邀请制片人前来观看,一起做出最后裁决。

记:您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曾说到,《变形金刚4》北京之行对您个人的职业生涯而言,是一段神奇和惊喜的旅程。那么,请您与我们重温下此行的心得,并分享下您的教学体会。

凯:首先,我非常欣喜和荣幸能将“斯派表演法”(methodacting)借这次《变4》海选培训北京之行传播给中国学生。我最深刻和难忘的体会是,这些学生是如此富有朝气、思想开阔、求知若渴、勤奋专注和尊敬师长。每当他们用细腻柔和的中文发音呼唤我“老师”的时候,我都会被他们的真诚和热情所深深感动。

通过这次培训,我发现两国在培训技巧和表演理念上的确存在着某些差异。譬如,美国主流的“斯派表演法”认为:人类的行动是他们对于感官体验的真实回应。因此,“斯派表演法”在教学上更加注重启发学生敞开感官体验(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充分调动和运用想象力,去创造人物角色的“真实感”与虚构故事的“现实性”;此外,“斯派表演教学”非常鼓励学生去探索“人性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真实”的关系。我曾被邀请到世界许多国家教学,如意大利、日本等。我认为某种程度上,文化使日本学生习惯去压抑“喜”“怒”“哀”“乐”,这让我很难与他们进行真实的情感沟通。而人性中最敏感与真实的心理层面,正是艺术家们努力在舞台、银幕上展现的。让我欣喜的是,相比之下,中国学生则更易解放天性、打通感官、释放情感,从而快速领悟“斯派表演法”的表演理念和技巧。在教学中,我援用美国当代著名导演、演员eliaKazan的名言去启发中国学生:“我要打开我的喉咙,敞开我的心房,用敏感的心去体验这个世界。我将承认排斥,承认痛苦,承认羞耻,承认愤怒,承认这个世界加之于我的一切感受。我要忠于内心,哪怕是最愚蠢和庸俗的感受。那些不论我想在人前展现还是隐藏的东西,都是我应当勇于去正视的人性的一部分。我站在舞台上,发出我的声音,世界将会听到。”

记:您对于未来中美高校在戏剧以及影视教学领域的合作寄予怎样的期望?这样的合作将会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

凯:近年来,我执教的查普曼大学道奇电影学院一直和中国有着频繁的互动。譬如,举办亚洲电影节和邀请中国知名电影人前来讲学;每年夏天的“暑期横店拍摄项目”让中美学生有机会合作并参与到“跨文化”影视作品的创作学习中;出演《变4》的几位中国演员也将于今年春天被选送到查普曼大学进修表演……我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美高校、戏剧与影视学府之间的学术教育交流、“跨文化”影视交流、“交换生学习项目”将会愈来愈多和愈来愈多样化。我相信,这将有助于两国间建立起一种“多元文化”“跨越式”的戏剧影视人才培养模式。

影视表演艺术课程篇7

与中国不同,美国类似北电、中戏这样专攻影视、戏剧表演的知名院校很少,在美国媒体公布的表演专业排名中,位居前十的仅有美国电影学院(aFi)一家,而这所名校却并不招收本科生。

据了解,美国大多数和表演有关的专业设置于综合大学的戏剧或艺术学院,但无论在课程设置,还是报名门槛上都与国内院校有相当大的区别。美国教育专家了解中国的情况后表示,美国学生对此类专业的热情,远没中国这么高。

艺术背景要求高,平时成绩必须好

纽约电影学院是美国知名的影视类大学,它对表演专业的本科学生就明确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经验,在申请材料中最好附上曾经演出过的角色的视频片段。而美国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影视学院等也有类似的要求。这些学校都要求学生具有2~3封不等的推荐信,这也是衡量学生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很多表演专业设置于大学的学院内,因而受到招生的限制,会对学生的文化课在校成绩以及高考成绩进行审核。斯坦福大学戏剧学院的表演专业便是如此。

考试题目差不多,莎士比亚成必考

美国的表演专业在面试时一般会要求学生现场演绎两三段戏剧片段。但要求其中必须有一段“古装戏”,而且有些学校甚至明言“最好是莎士比亚戏剧的选段”。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戏剧学院课程协调人劳拉・希门尼斯解释:“莎士比亚戏剧是西方戏剧的基础,而有志于学习戏剧的美国高中生,在高中阶段就会选修莎士比亚戏剧。”

不重理论重实用,分类很细学时长

美国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讲究“专而精”,其教学内容普遍比国内复杂。耶鲁大学戏剧学院有着全美数一数二的表演专业(只招硕士,三年制)。

比较耶鲁大学表演专业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专业硕士阶段(两年制)的课程设置,可以发现在耶鲁大学的三年里,所学课程数量为16门,而在上戏两年有14门课,相差并不多。但是,两者的专业课内容却相去甚远。耶鲁大学将表演、台词以及形体等基础专业课分为多个部分,每学年都有所涉及,学时很长;并增加了面具、小丑等实用性强、分类细的课程,体现了极强的专业性。反观上戏的表演专业硕士课程则会发现,14门课程中还有英语这样的非专业课,而且在专业课中,至少有7门是理论研究――在耶鲁只有1门。

美国学生不爱表演

迄今为止,美国仍是世界上第一大电影市场,对电影人才的需求也相当大。有媒体就艺术专业考试的问题采访了美国全国高校新生录取指导教师协会成员、教育专家皮特・斯蒂文斯特,他坦言,美国学生对影视类专业的热情并不太高。

影视表演艺术课程篇8

学院面向全国部分省市招生,至今已经毕业了多届学生,他们中大部分都已活跃在影视界、戏剧舞台和各大媒体等,如赵薇、范冰冰、晋松、陈彦妃(陈彦)、范雨林、严宽、郭京飞、任山、袁满、贾青、杨婷婷、朱莉叶、方龄(方玲)、曲尼次仁、金于宸、管艺、李京泽(李鑫)、刘小微、李解、刘钧、岳鼎、牟凤彬、陈婷、曹议文、沙柏宁、韩秀一、邵诣、刘艺、沈方忞、张瑞涵、李帅、雷雷、张天乐、李悠、路璐、陈嵩等。学生们在国内外的各大文艺活动中崭露头角,在2007年首届、2009年第二届、2011年第三届、2013年第四届上海大学生影像大赛暨广播影视论坛中,52%的获奖作品都出自我院。

学院继承电影导演谢晋院长的遗志,旨在创办一个全新观念的影视学院,培养一批广播影视新星,并就中国广播影视教育如何更好更快地培养优秀人才,探索一条新的途径。学院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优势及人文环境,发扬原谢晋—恒通明星学校的办学传统,继续拓展“密集型训练、高起点教学、全方位培养、实践中提高”的办学特色,结合中外广播影视教育的经验,注重实际表演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艺术修养、表演、主持实践和技能训练,影视编导和制作、影视动画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学期间将重点组织和推荐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院根据“厚基础、重实践、国际化”的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根据本学院的实际情况,有目标、有步骤地推进本科教学、教学管理和国际高等教育的接轨与并轨发展。2011年10月,学院与美国纽约电影学院签订了“3+2”本硕连读学位合作培养项目,国际化教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10年3月与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正式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和交换学生项目。2011年5月、10月与美国东斯特斯堡大学的艺术与科学学院签订合作意向书、交换生合作项目。2011年11月学院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艺术创意学院正式签署了“3+1+1”本硕连读合作协议。2013年7月与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签订了“3+2”本硕连读合作意向书。

一、专业简介

表演:该专业设戏剧影视表演、表演师资二个培养方向。培养学生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培养具有丰富文化艺术知识和道德修养的与时俱进的戏剧影视表演人才及大、中专等院校的表演教师。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开设的主要课程:表演、台词、形体、舞蹈、声乐、戏剧影视实习、戏剧史、电影史、美学、艺术概论、影视剧名著赏析、心理学、教育学等。至今已有一批毕业生在全国各类艺术院校中承担艺术教学工作。

播音与主持艺术:培养学生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培养具有深厚文化艺术知识及较高造诣的艺术主持、播音人才。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开设的主要课程:语音与发声、语言表达、艺术语言表达与表现、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艺术概论、传播学概论、口才言语组织、演播空间处理、电视节目主持与创作、中国语言文学、新闻采写基础、表演、形体、声乐、艺术概论、艺术欣赏、电视音乐音响、数字化影视制作、双语播音与主持等。

广播电视编导:该专业设影视制作、影视编导二个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培养适应当前及未来影视业需求的复合型多功能人才。教学中将始终贯彻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的思想,强调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和艺术素养的提高,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作实践的培养,特别是在现代数字影视领域中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学习和训练。将为影视业、音像业、广告业以及各企事业单位输送从事影视制作、广告设计、影视编创、记者、导演和新闻传播等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影视艺术概论、影视文学写作、影视美学、影视批评、影视编剧、影视导演艺术、摄影艺术、电视摄像艺术、电视照明、电视音乐与音响、电视系统基础、电视编辑艺术、独立制片、电视制作实践、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机动画、数字电视与传媒技术、广告策划与创意等。

动画:该专业注重培养具有一定影视动画创作、制作技能和素养的专门人才。聘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具有几十年创作经验的专家教授参与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主干课程教师都具有十年以上一线影视动画创作实践的经验。本专业注重二、三维动画技能的综合培养,同时也重视影视艺术修养的提高。通过各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具备创作动画片、动画广告等各样式的设计制作,又具有观赏、解读优秀影视作品的能力,也能参与策划、立项等工作。培养优秀的原则和制作设计人才,为影视动画领域输送各类人才是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开设的主要课程:人物速写基础、动物速写基础、动画场景设计基础、动画技法、动画试听语言、Flash动画、中外动画史、动画设计稿、原画创作、文学戏剧与动画电影、三维动画场景建模、三维动画人物建模、三维动画材质与动画、三维动画特效、动画导演与分镜头台本设计、动画编剧等。

二、招生专业、人数和收费标准

专业名称

学制

招生地区人数

学费

(元/年)

统考省份

校考省份

表演

上海5、河南1、辽宁3、浙江2、湖北2、四川2、重庆2,共17人

北京、黑龙江、吉林、山东、安徽、江苏共13人

10000

播音与主持艺术

辽宁3、黑龙江4、河南2、江西3、浙江2、湖北2,共16人

上海、河北、吉林、山东、安徽、江苏、广东,共14人

广播电视编导

上海25、浙江5、江西4、河南4、黑龙江3、辽宁3、甘肃2、贵州2,共48人

江苏、安徽、山东、北京,共22人

动画

上海15、江苏4、浙江3、山东4、湖北4

说明:1、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每学年通过签订书面协议还将收取课程教学之外部分实践、见习费4000元;2、动画只须参加各省组织的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统考;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统考的省份须参加相应专业的统考,其他省份参加学校校考;3、学校将根据专业考试后生源情况,确定各地区具体招生人数,届时以各省(市)高考填报志愿计划书公布人数为准。

三、报考条件

1、符合《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确定的报考条件、具有一定的艺术基础者均可报考;

2、身体要求:按教育部、卫生部等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身体健康、体形匀称、五官端正、口齿清楚;同时具备良好心理素质;报考表演专业的考生,女生身高1.62米及以上,男生身高1.72米及以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动画专业还须无色弱、色盲,近视不得高于800度。

四、报名、考试时间、地点及方法

报名时须携带、出示(原件):

1、省市招办统一发放的《2015年艺术专业准考证》或2015年高考报名号和本人身份证;

2、近期同一底片免冠一寸报名照2张;报名费、考务费。

专业名称

考生

地区

报名地点、时间

考试时间、地点

表演

外省

1、网上报名

2月10日—3月6日之前登录

ssdzsb.shnu.edu.cn/

2、现场确认、交费领取准考证

3月6日—7日

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

3月8、9日初试

3月10日复试

3月11日三试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播音与主持艺术

上海

外省

广播电视编导

外省

1、网上报名

2月10日—3月17日之前登录

ssdzsb.shnu.edu.cn/

2、现场确认、交费领取准考证

3月18、19日(地点同上)

3月21日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说明:校考专业的具体省份见上表(校考省份栏)。

五、各专业考试内容

专业名称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第二次复试科目

备  注

表演

1、朗诵(自备寓言、散文或故事)

2、演唱(自备歌曲)

3、形体(自备舞蹈、武术或体操)

4、表演(即兴小品)

1、表演(即兴表演)

2、指定稿件朗读

3、形体(即兴展示)

1、表演(双人表演)

2、形体模仿

3、才艺展示(自愿)

4、面试、试镜(录像)

 

1、考生一律穿平底鞋参加考试

2、女生一律不化妆、不穿裙装

 

播音与

主持艺术

1、自我介绍

2、朗诵(自备寓言、散文或故事)

3、演唱(自备歌曲)

4、才艺展示(自选)

1、 即兴稿件朗读

2、即兴话题讲述

或看图说话(任选其一)

1、模拟主持(指定稿件复述)

2、现场问答

3、辩论 

4、面试、试镜(录像)

广播电视编导

(外省考生)

一、影视评论(看影视片断,写命题作文。1200字以上。)50%

二、技能考试(二选一)50%

1、美术创作——“故事版”:根据命题画“故事版”(五幅)

 并写出简要说明。

2、摄影创作——①“故事版”:根据命题拍“故事版”(五张);

          ②根据提供的条件(水果、玩具等)拍摄静物二张。

1、美术创作考生自带画板、颜料等工具。

2、摄影考生须使用我院统一配备的尼康(nikonD60)数码单反相机及数码卡。

六、录取原则

(一)、考生须取得相应艺术类专业合格证或填报资格,并参加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文化考试,达到各省(市)规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最低控制线。

(二)、统考的采用各省统考成绩,按各省规定的录取原则录取。如未规定录取原则的(如非平行投档、全部投档的),则按照上海的录取原则录取。

(三)、取得多个艺术类专业合格的考生,可以兼报。以专业优先的原则录取(先录取第一专业;只有计划未完成,才录取第二专业、甚至第三专业)。

(四)、上海及校考的各专业具体录取方法:

1、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以折算总分(不分文理)为主要录取依据,综合德、智、体全面考核,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折算公式如下:

折算总分=(

专业成绩

×70%+

高考文化成绩

×30%)×1000

专业满分

高考文化满分

2、广播电视编导:以折算总分(不分文理)为主要录取依据,综合德、智、体全面考核,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折算公式如下:

折算总分=(

专业成绩

×30%+

高考文化成绩

×70%)×1000

专业满分

高考文化满分

3、动画(上海考生):以折算总分(不分文理)为主要录取依据,综合德、智、体全面考核,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折算公式如下:

折算总分=(

专业成绩

×50%+

高考文化成绩

×50%)×1000

专业满分

高考文化满分

七、联系地址

上海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或谢晋影视艺术学院(上海市桂林路100号)邮政编码:200234

学校招生办公室电话:64322695学校招办网址:ssdzsb.shnu.edu.cn

谢晋影视艺术学院: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64322031、64323839、64322415(传真)

广播电视编导64322046、54643341(传真)

影视表演艺术课程篇9

关键词:影视作品 音乐 学前教育 素质 演奏

一、影视作品中的音乐概念及特点

影视作品中的音乐,通常简称为电影音乐,其概念顾名思义,广义的是指电影中所用的一切音乐和歌曲。但是我们在现实用法中,狭义指的是作曲家为电影专门创作的音乐和歌曲。影视作品中的音乐是影视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部分。影视音乐在不断的发展运用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音乐艺术,成为音乐艺术的一种新的体裁。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仍具有其本质构成要素,即旋律、和声、节奏和色彩,但是因为其置于电影的大背景中,其所表现出来的特质是音乐的听觉形象与语言、音响效果、视觉画面相结合起来。音乐元素受到电影情节的艺术构思、艺术结构的影响,受到画面视觉形象的制约。

电影音乐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抒情性,但是因为其音乐本质决定了其叙事性较差,需要通过听觉来感受、需要通过一定的时间过渡、过程展现、通过演奏和演唱呈现等。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与电影题材、情节、风格的紧密相关性。音乐构思由电影的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及导演的艺术总体构思来决定,音乐的听觉形象与最终与画面的视觉形象紧密融合。电影中的音乐,除神话、童话、科学幻想类影片等,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很少有夸张和程式化的东西,这一点明显区别于音乐会乐曲和舞台歌剧音乐。

二是音乐常常与对话、自然音响效果相结合。当影视由无声电影进入到有声电影以后,音乐即与电影中的对话、音响效果、画面紧紧融合在一起。基于影视作品的美学功能和要求,影视作品中在表现抒情性、戏剧性气氛的时候恰当地、有效地使用音乐。

二、在学前教育音乐课中发挥影视音乐欣赏在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影视音乐的一些作品中流淌着不同的音乐情感。通过欣赏一些多媒体影视音乐,并结合教材讲解片中的剧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影视作品的主题和寓意。比如在欣赏了《祖国的花朵》、《妈妈再爱我一次》片中的主题歌曲时。让我们又想起和重温了童年时在影院里面的那份美好的时光和记忆。通过欣赏这类的影视歌曲,使学生切身地体会人们相互之间的亲情,教育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教会他们懂得如何珍惜,这样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所达到的效果,是通过说教难以达到的。在进行人性教育方面,让学生欣赏一些动画片中的音乐,例如《小鲤鱼历险记》、《宝莲灯》等影视音乐,通过欣赏和讲解音乐的内容,教育他们应该保持并发扬敢与邪恶势力作斗争,不畏艰险、不怕辛苦;通过欣赏《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歌曲《我心永恒》,更好地教育学生,爱情不只是甜蜜,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而是无私地付出、是双方心灵的交融。只有坚定世上存在纯洁的爱情,才能真正地体会到爱情的滋味与可贵。总之,通过把影视音乐进行分类以及一些片段式的欣赏,并结合一定的剧中内容进行讲解,会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促进今后的幼教事业发展。

另外,可通过影视音乐欣赏课,让学生对影视艺术的了解、喜爱,来激发他们对影视音乐的热情和对音乐知识的渴望。在选修课中,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学生都看过电影,有的同学还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欣赏不同风格的电影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在这样一个个性充斥的课堂中,给予大家更加广阔的开放空间去探寻影视音乐的魅力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给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或者一些主题,让学生们到课堂外去找寻答案:或者通过学生站在讲台授课的方式,让他们亲自去体会把自己的所知与同学们分享的快乐。

三、在学前教育音乐课中发挥影视音乐对学生器乐演奏表演意识的提高

影视表演艺术课程篇10

音乐教育的摇篮:音乐学

在中学阶段,音乐课虽不是主课,但深受同学们的欢迎,课堂上同学们伴着老师弹奏的乐曲欢快地学唱,在歌声中,同学们放松了心情,缓解了学习的压力。这些教我们弹唱发音的音乐老师,大都是从音乐学专业走出来的科班生。

音乐学专业分为艺术学与教育学两个方向。艺术学方向指的是艺术管理,从专业名称可见其与管理有关,对此,高校围绕“管理”做文章,为该专业学生定制了艺术管理学、艺术市场营销学、演出管理学、项目策划与运作、影视艺术管理等主要课程,另外还有经济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基础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从事艺术管理所必备的音乐艺术、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总的来说,艺术学方向的毕业生将来可以朝电视台电台编辑、评论、策划、管理及影视公司发展。这就要求该专业的学生要有灵活的音乐思维,渊博的音乐知识和熟练的文字驾驭能力,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

教育学方向属于师范范畴,通俗地说就是培养音乐教育方面的人才。因此,该专业的学生除了必修的音乐史、音乐学理论、中外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学、美学、作曲技术理论、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等专业课程外,还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并接受舞蹈、指挥等相关方面的训练。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学方向的学生在校期间还得考取教师资格证,这就要求同学们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如果同学们普通话不是很标准的话,那就得勤加练习,不断矫正发音缺陷。另外,大四期间还要到中小学校参加教育实习,将学校所学付诸实践。

教育学方向的毕业生将来主要进入科研单位、高校和中小学从事音乐理论研究、音乐教学等工作。此外还可以在媒体从事音乐编辑工作,或在传播领域从事策划和经纪人工作,组织文艺演出。

报考提示:考生应掌握乐理基本知识和视唱五线谱技能,能演奏乐器,会演唱,掌握中国民族音乐和中外音乐史的基本知识,具备较好的文字写作能力。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加试和学习钢琴、声乐两门专业课,而声乐一般则都是美声与民族唱法。

让音乐成为永恒:录音艺术

我们在公交车上听到的音乐声,在电影院里听到的电影配乐声,收音机里传出的广播乐曲声等,这些声音都是由录音师录制而成,录制的过程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录音师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对作品中的有声语言、音乐编排和音响效果进行采、录、编等加工处理,使声音在保证全面细致地表现作品主题的同时又有效推动作品情节发展作用,最终达到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录制出高质量的声音,不仅对器材设备有高要求,对录音师技能要求更高。目前,许多高校为了培养录制人才,专门为他们设置了乐理、配器法、曲式与作品分析、西方音乐史略、声学基础、演播室声学与电声学基础、视听语言、电影声音分析等理论课程,以及拾音技术、录音技术、音响技术等技术课程,还有视唱练耳、钢琴、和声、录音制作等实践课程。通过学习这些课程,让同学们掌握音乐、广播、电影、电视录音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声音(音响)设计、音频节目制作、艺术处理的基本能力。

录音艺术属于典型的亦工亦艺、工与艺融合的复合型专业,因应用性、趣味性较强,按艺术类专业招生录取。就目前高校的招生情况来看,该专业有两个培养方向,一个是只收理工类考生的录音工程方向,倾向于技术性;另一个则是文理兼收的音响导演方向,更侧重于艺术性。除了视唱、练耳、乐理、录音、电视节目制作等音乐方面共同的必修课之外,两个方向的学习内容有所不同。录音工程方向的学生要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声学、声频测量、数字电路、播控等理工科的专业课;音响导演方向则要在艺术(影视、音乐、音响)、美学(音响美学)等方面提高理论素养。

电影、电视、歌唱等艺术形式都离不开录音。随着影视音乐的日渐繁荣,人们对录音的技术和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更多的使用高科技设备以及市场对于高品质的作品的要求,使得这个领域对录音艺术的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该专业毕业生除了能在广播、电视、电影系统从事声音音响设计、录制外,还可以在商业演出公司工作,也可以到高校任教。

报考提示:录音艺术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求耳朵对声音的敏感度外,更要加强对音乐的认识和感受的训练。比如,声音录制、艺术处理等方面,以及掌握声音(音响)设计、音频制作的能力。这些看起来很有趣,但学习起来并掌握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说得通俗点,录音技术更像是一门技术活,要求动手能力要很强。

缔造天籁之音:作曲及作曲理论

作曲和编曲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作曲作的是旋律的“歌词”部分;而编曲则是以整首歌为主,再加入其他乐器、和音(鼓、吉他、小提琴、人声和唱等)等。有了作曲才会有编曲,而编曲可以由作曲者整理。可见,一首歌曲的问世需要由作曲和编曲共同协作才能完成。

作曲是一种创造行为,是一首歌从无到有的过程。作曲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对创作灵感和脑细胞都是极大的考验。正因为如此,该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作曲、作曲技术理论、视唱练耳、音乐史、戏曲史、中外民族民间音乐、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中国传统音乐分析、现代音乐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应掌握各种音乐体裁的作曲技巧,比如:使用和弦加入经过音来作曲,使用纯粹的自然音阶来作曲,使用各种特色音阶来作曲等,并能够熟练地把握和声、复调、曲式、配器(俗称四大件)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有机会参加各种竞赛等实践活动。以上海音乐学院为例,每年举办一届学生新作品音乐会,并且组织学生参与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东亚现代音乐节以及国内外音乐节的各项创作活动,定期举行国际作曲高峰论坛等,这些多种形式的实践为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作曲虽是件苦差事,如果学得好也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像张国荣、罗大佑、李宗盛、张学友、周华健、周杰伦、陶、王力宏等歌坛创作型名人。所以,学习作曲的同学们,以他们为目标,不久的将来或许也会成为大红大紫的名人。当然,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到文艺单位、艺术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的创作、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

报考提醒:考生在高考加试中不仅要通过钢琴或其他乐器的专业加试,另外还有乐理和视唱练耳的严格考试。

形体与音乐的融合:音乐表演

在生活中,电视上、演唱会上我们常常会看到大合唱或者独唱,其中,大合唱队伍前端那个挥舞着小棒的称之为指挥家,而在他指挥下吹拉弹的则是演奏家,那些动唱结合的个人秀或几人秀的演唱者则是歌唱家。那么,什么是音乐表演呢?实际上它就是通过乐器的演奏、人声的演唱以及指挥在内的多种艺术手段,将乐曲用具体可感的音响表现出来,传达给听众,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它是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介,是音乐的一种再创作活动。

对音乐表演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接下来就是介绍音乐表演专业。音乐表演的中心在“表演”,即具备演绎不同风格及体裁的音乐作品的能力,而要具备这些能力就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学习。该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主要课程有表演、形体、音乐技术理论(曲式与作品分析、和声、复调)、艺术概论、视唱练耳、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重奏(唱)合奏(唱)等。近年来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培养方式也是推陈出新,同学们除了要学习主干课程外,还需学习室内乐及重奏、钢琴副修(如暨南大学),有的需学习意大利语音(如宜宾学院),有的需学习舞蹈(如华中师范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