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十篇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十篇

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7:18

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篇1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育大学语文指导方法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发展领域的逐渐拓宽,语文教育教学已不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于应试教育机制中,而在高等教育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我国政府大力推广对外汉语学习工作的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的压力也日趋加大,在世界“汉语热”浪潮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必须要进一步加强母语学习,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高等教育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中,要更加明确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素质课程在大学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大学语文课外阅读应更加得到重视。大学语文课外阅读已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个学者、某个诗人、某个作家的少数精品的略读,应彻底改变这种浅尝辄止的应付,要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课程的重要地位,要帮助学生开拓阅读视野,通过课外阅读,实现融汇中外、贯穿古今,真正明确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有效学习掌握世界文化的精髓,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精选课外阅读作品

在大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大学阶段对于学生在语文阅读能力方面的层次需求,要认真坚持开卷有益的教育理念,精心筛选课外阅读作品。在作品的选择上既要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的调动,又能适应当前学生发展的心理需求,切实避免学生对作品抵触情绪的产生,要充分肯定学生课外阅读取得的成绩。在阅读作品的安排上,也要结合课内阅读,使之实现对课内阅读知识领域的拓宽和延伸,实现古今中外文化的融会贯通。在课外阅读作品的选择和推广中,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阅读便利性和时间的合理性,为保障和提升阅读效果,教师可以在每个时期确定一个明确的课外阅读主题,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论文或者其他形式的检查方式,强化学生阅读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知识面的有效拓展。

大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外阅读作品的选择中,明确不同阶段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在选择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经得起历史推敲的经典作品,而且对于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也要同时给予相关作品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理清阅读作品的思路和脉络,明确自己要选择重点阅读的作品和研究探索的方向。

二、多渠道探究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

大学语文课外阅读知识在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获取的知识是课堂语文教学的升华和跨越,因此,有效提升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水平,就要多渠道探究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当前语文阅读的方法主要有类型阅读法、统筹阅读法、“四到”阅读法、比较阅读法、集中研读发,在指导大学生课外阅读教育教学时,要明确不同阅读方法中的利弊,帮助学生探求适合自身的阅读方法。教师要始终保持主导地位,作为学生阅读学习的引路人,“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探究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实现对文学作品的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式思维,在教无定法的理念指导下,帮助学生深化对某个文学方面的理解和认识。

在大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个性差异,树立“教无定法”的理念,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延伸出不同方式方法对同一部作品的差异性理解和认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和发现适合古今中外作品的阅读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探究新颖的阅读方式方法,推动学生对课外阅读作品的全方位的理解和认识。

三、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当前我国中等教育体系中已经开始了合作学习模式的尝试和创新,合作学习的效果也初露端倪。大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也可以有效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进一步改进大学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实现学生主体资源的有效发掘和运用。在大学语文课外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细化某个层面文学理论的探索和研究,让学生通过自由结组和明确选题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性阅读。通过合作式学习,每个小组针对同一个选题进行深入性探究,将唐诗与历史有机整合起来,分析每个历史阶段的唐诗特点,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各显不同诗人的风格和魅力,同时也充分展现出学生对于作品的创新见解和独特思维。

四、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学府,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汇聚着全国各地的精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曾明确提出“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他在教育教学中崇尚自然,强调个性的发展,特别是要求学生要有“自动”、“自学”、“自助”的精神,反对“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时至今日,我国的高等学府都在彰显特色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探索性研究。对于大学语文课外阅读而言,更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文字是固定不变的,但时代却是发展进步的,时间的流逝会激发出不同的思想和智慧的结晶,而语文课外阅读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固步自封于单一的模式化的认识和理解,应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创设更大的空间去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

例如,在大学语文的课外阅读中,可以将过去相关学者提出的问题和比较个性的观念或者是有待考证的看法和观点提出,然后让学生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去发现和研究,在继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曹雪芹的《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由于其不完整的版本,历来为诸多史学家或者文学家所探讨。从清朝到今日,对《红楼梦》的研究经久不衰,出现了不同版本的注释,诸多文人和学者毕生致力于对《红楼梦》的研究,甚至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红学”。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在一个规定的时间内对《红楼梦》中的某个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为“红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有效运用多媒体资源

在我国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过程中,对大学语文课外阅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中学习和验证自己的思维和观点。因此,在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积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科学空间,使学生可以自主有效地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课外阅读学习,实现语言、文学、文化的有机整合,提升学生的认识品位。在多媒体资源中为学生的学习另辟蹊径,发挥电子版教材信息量大的优势,在视听结合中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特别是学生可以在对某个作品的理解中实现动态的感受,通过观看相关影片或纪录片,将文字与音乐、背景结合起来,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由于思维理念和风土人情的差异势必造成学生对作品认识和理解上的困难,而多媒体资源的运用可以有效打破时空的限制,通过影片等直观教具的使用,学生可以将自己置身于特定的氛围之中,进而更加深刻地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六、革新课外阅读的评估体系

大学语文作为大学教育范畴的一个重要基础课程,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而课外阅读教学评估体系的创新和完善,也决定着大学教育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向。为此,革新课外阅读的评估体系,积极构建大学语文多元化评估体系,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而且对实现大学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进步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随着语文学科的发展变化,学生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和阅读方式方法也产生了独特的理解。作为大学语文教师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理念,认真研究学校大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情况,及时发展在大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和先进大学院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改革课外阅读的评估体系。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进步和创新,并将有特色的观点和理念扩大化,甚至升格为学校的科研课题进行全方位地探索和研究,并将其在评估体系中的地位进行科学量化。

由于课外阅读的评估范畴较宽,每个课题的评估工作往往涉及到目标实现程度、内容丰富程度、阅读作品的数量、参考书目的层次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所以,课外阅读的评估体系会牵涉到很多因素。但是当前我国大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评价机制不完善,许多阅读课程只能局限于任务的布置和完成方面,而对于其中的创新思维的肯定和技术或资金方面的支持往往难以到位。因此,很多新颖的研究课题往往就此中断,课外阅读教学的延伸性不能得到充分有效地把握,课外阅读教学的价值不能得到有效地彰显。针对这个问题,需要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学生的沟通和支持,发现问题之后能够充分协调学校的各项资源进行有效支持,进而将研究结果拓展到评估体系中的重要层面。

总之,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特别是在义务教育水平逐步提升的趋势下,大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应加大力度。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大学语文自身知识领域的庞大性和教学评估体系的复杂性,是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阻力。因此,要求大学教师要及时明确大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学科定位,并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支持和影响下进一步强化对课外阅读书籍的革新,优化课外阅读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协调各级职能部门推动大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玲.如何在大学语文课堂引导课外阅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10):36-37.

[2]杨建成.合作学习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44-46.

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篇2

【关键词】阅读指导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126-01

一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享受

新课标强调养成良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要贯彻阅读教学的始终。依据这一准则,应采取如下措施: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阅读,不必强行规定阅读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来选择,要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使阅读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其次,教师要抛弃“和学习无关的书是杂书”的观念,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里引出来,引到广阔的生活中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就没有阅读水平的理性飞跃。教师要多向学生推荐一些贴近生活、短小精悍的美文,让学生在闲暇时阅读并从中得到熏陶。最后,在教师的推荐下逐步过渡到学生推荐,师生共同推荐,追求一种“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至乐境界,使读书成为学生在课余生活中最难割舍的一个项目。

二让学生阅读自然社会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阅读不能局限于教材书本,可以阅读山、阅读海、阅读春、阅读秋、阅读清晨、阅读黄昏、阅读政治、阅读经济、阅读文化、阅读亲情、阅读友情,甚至可以阅读一棵树、阅读一只鸟、阅读一个人……自然、社会、生活是最广博、最丰厚的文本。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在学生的心灵体验与生活的实践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与提升。

三让书声伴随着学生的阅读

朗读是语文课堂的一个表征,朗读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的过程。通过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地形成语感,逐步学会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在朗读中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平日许多零星散乱的生活体验,并不自觉,但在放声的朗读中往往会被文本的言语所唤醒,凝聚起来,进而燃烧起来,把人带入一个全新的精神境界。

许多经典作品还要让学生熟读成诵,烂熟于心。《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文言诗文默写课内篇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为50篇(段),而高中课程标准建议诵读篇目为14篇(段)。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让学生在课外每日诵读才是上策。每天设置一项20分钟左右的朗读,日积月累,学生不仅能背诵一定量的经典作品,还能逐步养成朗读的良好习惯。

四引导学生进行辐射性阅读

课内阅读,有明确的阅读目的,有老师的指导,学生有章可循,而课外阅读范围广,如果缺乏指导,学生虽然有读书的热情,但无章可循,随意性强,就很难受到好的效果。因此,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固然重要,而教师有计划的课外阅读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以课本为基点进行辐射性阅读,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更好地联系生活,使学生的思维向课外延伸,能力和视野向课外发展,也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辐射性阅读做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以某篇名作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辐射。其目的是为了较系统地了解该作家的作品特点与艺术风格。

第二,以某篇作品为基点,向同一题材的作品辐射。其目的是使学生们明确,同一题材因取材角度的不同而形成不同风格的文章。

第三,以某作家作品为基点,向介绍这位作家的传记或评述性文字辐射。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作品思想意义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掌握作者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四,以某一作品为基点,向同一文体的其他篇章辐射。其目的是领会同体裁文章的异同。

第五,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作品辐射。其目的是通过对全貌的了解来加深对局部的深刻理解,这种辐射性阅读可以在阅读基点之前、其间,也可在其后。

五以阅读激励学生作文

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阅读的目的是积累、模仿、创作。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涵养,也不断地引导、激励学生感受生活,写出佳作。学生平时准备随笔本,摘抄精美文句,叙写读书心得,他们逐渐有意识地从他人的文章中吸取营养,积累写作素材,再也不会为素材而犯愁,从而养成了积累的良好习惯。有了阅读才有联想、有探究,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探索、领悟作者的行文方法,引导学生对同一事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与思考,从而写出既深刻又有创意的作文。

参考文献

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篇3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课外阅读阅读方法积累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方面。课外阅读是语文课所必须的和独有的,这是由语文课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由于受到了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课外阅读的机会相对城市学生少得多。农村学生知识贫乏,理解能力普遍偏差。口头表达词不达意,毫无文采可言。当这些问题一次又一次暴露在我们面前时,作为一名农村的语文教师,我意识到:让农村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外阅读的指导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我一直在农村任教,以下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指导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体会。

一、多渠道多角度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

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农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一)、争取家长支持。大部分农村家长把课外书看作“闲书”,对看课外书的子女横加指责、劝阻,更不用说会花钱给子女买课外书了。学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课外阅读在家中就无从开展。我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反复向家长说明当今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让他们明白课外书的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途径,使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报。

(二)、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开展阅读。学校图书室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我经常到里面翻阅,了解书目,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每周安排一节固定的阅读课,尽量调到课外活动前,让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自由借阅书报。另外,对于一些条件较好的学生,我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一些好的文章篇目或好的网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利用电脑课或课余时间,自行上网阅读。

(三)、建立班级图书角。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的主阵地,可以让学生这个主要场所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一个极好的形式。图书角的书由学生从家中带来,没有的也可以买新的,只要每人至少一本,多多益善。由班委造册登记后派专人管理,每天课外活动时间为借书还书时间。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在班上就可读到至少几十本书,然后这些书每学期更换一次。我也经常把自己藏书中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拿到班级图书角来填充,还到旧书摊上购买一些旧书籍拿到班上给学生看,这些书既便宜又有用,很受学生欢迎。

(四)、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每年报刊征订的时候,我筛选一些适合学生订阅的报刊目录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订阅。同时要根据农村学生的经济状况,建议他们几个人合订一份报纸和杂志,尽量不要与班上其他同学订阅的相同,拿到报刊后交换看,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让他们能花最少的钱读最多的书。

(五)、推荐美文、名作。受农村条件的限制,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名家名作。我向学生介绍一些作品。简短的美文,打印张贴,让学生抄录。还让学生轮流互相推荐。还开设美文欣赏课,让学生开展朗读、品味、交流等活动。

二、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

(一)、指导学生选择书籍。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好事,但如果一个人对所有见到的书都来者不拒照单全读的话,也并非什么好事。别林斯基就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更何况学生有学业负担,课外挤时间阅读已属不易,如不加选择,只能虚度时光而没有收获。可以说,学生能否正确选择读物,关乎课外阅读的成败。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首先应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其次是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特别是与新课标相配套的课外《读本》中的美文,则更应重视阅读积累。

最后,还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如喜欢探索的可介绍自然类书籍,喜欢军事的可推荐他看看有关军事的书籍,作文语言平淡的可提醒他多看些优美的文章……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各有所获。

(二)、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人光读书不做笔记,其效果远远比不上边读边记。学生应学会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要写好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分门别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或是索引式的,或是节本式的。有时摘取书一二个句子或部分章节,有时也可以把自己认为是佳作的文章作为精读,做好摘录并作简单的评价,对自己订阅的报纸,也可以作剪贴分类,做成剪报本。

(三)、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以致用。

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阅读目标;阅读量;阅读书目;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4-0090-02

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加强语文的课外阅读教学也成为题中之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提出了如下要求:应积极扩大阅读视野,具有较为广泛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还应学会如何自主、正确地选择课外阅读材料,通过课外阅读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虽然有这样的要求,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课外阅读并未真正引起高中生、家长及语文教师的切实关注。进入高中阶段后,由于沉重的学习压力和高考负担,大部分高中生及语文教师均将目光集中于语文教材的w习及相关练习上,学生根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也极少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变得越来越不乐观。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的阅读方式变得多元化,学生的阅读内容也变得纷繁多样。这些变化,使得语文课外阅读的价值重新被发现,使得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必要性重新被认定。基于此种情况,相关教育者需对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从而有效促进高中生的课外阅读。

一、有效确立课外阅读的目标

要想真正开展好课外阅读,首先必须确立有效的课外阅读目标。课外阅读目标,一般可分为学生课外阅读目标与教师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目标两大部分。第一,学生课外阅读目标。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目标应为:通过课外阅读,掌握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与技巧,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充分体验到课外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对外界进行认知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获得审美素养的提升。第二,教师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目标。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目标应为: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充分调查与了解的基础上,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应逐步总结与探索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策略。要稳步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设立上述课外阅读目标之后,学生可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二、提高师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与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未形成切实、准确的认识与理解。应该怎样提高师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呢?第一,要提高高中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对高中语文教师而言,首先必须充分认识高中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唯有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除此之外,学校对高中语文教师也应提出一定要求,要求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广泛、有效的指导。教育局在组织高中语文教师进行培训时,也应引导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予以一定重视,并积极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指导。第二,要提高高中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更能扩大对外界的认知,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审美素养等。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经常提醒高中生要不断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当高中生和高中语文教师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后,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方能稳步开展与实施。

三、有效确定课外阅读量与时间

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假如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过大,无疑会占据过多的学习时间,不利于高中生正常课业学习的开展;若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过小,则无法取得预期的课外阅读成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进行了明确规定:高中生每年的课外阅读量应不低于一百五十万字,每年至少要阅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或者其他文本。因此,高中生应严格依据该要求积极进行课外阅读。高中语文教师在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方面,也应给予科学指导,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进行十五分钟的课外阅读,每月至少阅读半本书,每年至少阅读五本书。如此一来,就可以轻松实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要求。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师还应在每周单独抽出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课。从高中语文的具体教学时间与任务安排上看,高中阶段抽出少量时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具备条件的。

四、积极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从古至今,优秀书籍不计其数。其中,有优有劣。为更好地引导高中生开展课外阅读,避免一些劣质书籍影响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高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时,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生阅读的二十部作品必须积极推荐。在此基础上,还应积极推荐其他一些优秀书籍。值得注意的是,高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推荐相关课外阅读书目时,应与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课文有效结合起来。例如,执教《边城》一课时,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完整的《边城》小说;执教《雷雨》一课时,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完整的《雷雨》小说;执教《荷塘月色》时,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完整的《朱自清散文》等。这种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方式,不仅可以扩大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高中生加深对相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另外,高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时,应对一些经典名著进行推介,诸如《围城》《文化苦旅》《冰心文集》等。与此同时,还应向高中生积极推荐一些知名报刊,比如《读者》《意林》。

五、结合多种方法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应在课外阅读方法上对高中生进行有效指导。在具体的课外阅读方法上,学生应重点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

(1)粗精结合,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积极指导高中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学生尤其应做好粗读与精读相结合。比如,阅读《红楼梦》时,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故事情节时应快速浏览;在理解人物塑造手法时可逐字阅读、细细品味。只有将粗读与精读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成效。目前,很多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或仅采用粗读方式,或仅采用精读方式,这样的阅读方法均是不科学的。因此,高中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指导高中生做好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进行粗读与精读,将粗读与精读有效结合。

(2)做好笔记,提高阅读能力。高中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应积极做好阅读笔记,做阅读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成效。高中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经典名句,这些经典名句对高中生的文学素养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学生若能在阅读时将这些经典句子记录下来,并在之后进行反复阅读、揣摩,定然会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在指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重点提醒高中生做好读书笔记,做好读书笔记能帮助高中生更好地提升文学素养。

(3)定期交流,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为高中生搭建课外阅读的交流平台,如建立QQ群或微信群等,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心得、交流课外阅读方法。在QQ群或微信群中,学生要积极分享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摸索出的一些好的阅读方法,供其他同学借鉴。对于一些在课外阅读中摘录的经典句子,也可与大家进行交流。除此之外,教师通过QQ群或微信群,可以及时指导高中生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并教给学生一些好的阅读方法。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4)持之以恒,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对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只有做到持之以恒,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持续不断的提升。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师还应在日常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督促高中生进行持之以恒的课外阅读。高中生只要长期坚持课外阅读,必将会由量变发生质变,产生理想的阅读成效。所以,无论是高中生还是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方面,均应做到持之以恒。

(5)阅读展示,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督促高中生写课外阅读心得。学生写的一些较为优秀的阅读心得,教师应将其张贴在班级阅读栏或学校的公告栏中,让其他同学进行阅读、体悟,从中获得更多有益的课外阅读体验。这样的做法,对那些阅读心得写得较好的高中生而言,是一种积极的鼓励,可以鼓励他们在今后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进行课外阅读。同时,也可鼓励其他高中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外阅读、写课外阅读心得,从而不断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6)鼓励发表,提高阅读能力。S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报刊的发展也步入一个新的台阶。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应积极鼓励高中生根据课外阅读所得,撰写文章发表在相关报刊上。学生在报刊成功发表作品之后,他们无疑会增添更多的成功体验和动力,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课外阅读活动中,会更愿意将读书心得写出来形成文章,这势必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目前,很多高中生的写作能力并不强,这样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进而促进高中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外阅读活动,不断提升课外阅读能力。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促进更多高中生积极地参与课外阅读,不断提高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成效,教师应重点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有效确立课外阅读的目标,提高师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有效确定课外阅读量与时间,积极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结合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粗精结合,提高阅读能力;做好笔记,提高阅读能力;定期交流,提高阅读能力;持之以恒,提高阅读能力;阅读展示,提高阅读能力;鼓励发表,提高阅读能力。只要能认真完成上述要求,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就必然会不断提升。事实上,有效促进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策略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方面,在具体过程中仍有很多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和把握。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参与到高中生课外阅读策略的研究中,不断丰富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为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延平.反思与开拓――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学刊,2004(06).

[2]邹金桃.手机阅读引入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摭谈[J].课程教学研究,2012(02).

[3]秦俊巧.论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重要意义及指导方法[J].语文建设,2012(14).

[4]张健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篇5

关键词:初一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

对于初一学生而言,有效实施语文教学活动,习惯衔接和兴趣培养至关重要。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是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运用和语言文化感知能力的前提,是落实新课标对初中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因此,客观分析初一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培养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值得初一语文教师在教研中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培养初一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以讲授和学习经典教材为基本任务,按照教学意图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化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共识。课外阅读是中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初一学生求知欲望强、潜力大,正处于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黄金期,培养初一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既是语文教学的内容要求,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阅读是古今中外文化传承和接受知识的基本手段。古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把阅读的要义表达十分明白。美国学者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认为:“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地‘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中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在《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中提出:“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

(二)重视语文课外阅读是教育部制定新课标突出强调的指导思想。

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五种表达方式,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制订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对课堂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是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运用和语言文化感知能力的前提,是落实新课标对初中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

(三)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六年级进入初中阶段,正处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阶段。

在这阶段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一方面要引导初一学生完成有小学到初中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要为进入初中高年级阶段养成课外阅读习惯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有计划、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更重要。

二、影响初一学生课外阅读的原因

调查发现,初一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中主要存在“五个不”(不能读,不想读,不会读,不善读,不愿读)的问题。不能读,是指学生客观上没有课外阅读的条件;不想读,是指学生主观上忽视课外阅读;不会读,是指学生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读物和运用何种方法阅读;不善读,是指学生缺乏明确目的和审美情趣的阅读;不愿读,是指在缺乏指导或者消极应付的情况下,抵制课外阅读。这“五个不”的问题,前后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甚至是一些因果关系。正是因为对这些问题的忽视,导致新课标的设定与实际教学存在反差。而弥合这个反差恰恰是初中语文教师的主动作为和责任所在。要培养学生良的课外阅读习惯,必须搞清楚影响学生文课外阅读的原因。

(一)社会(家庭)的原因。

当今社会是网络信息社会。互联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资讯传播方式多样化、网络交流群体化、以微博及微信为代表的网络信息个性化、信息传播方式娱乐化,改变了青少年的阅读方式。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初一学生更乐意接受网络时代的阅读习惯和资讯的方式。良莠不齐的信息来源、移动方便的阅读方式,挤占了传统书本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家庭成员的文化结构和从业方式,决定了初中学生接纳课外阅读的方式。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多数家庭属于中低收入群体或低文化群体,学生家庭出身的特点和经济条件,使学生从小缺少课外阅读的正确熏陶,缺少阅读的基本条件。这是造成学生缺乏课外阅读训练的客观原因。

(二)学校(学生)的原因。

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现在有一种现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殊不知,这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也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整个教育环境来看,应试教育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家长、学生都或多或少带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不重视语文课外阅读。小学阶段,由于教育教学的特殊性,更多是灌输式教育教学,加上部分语文教师自身的课外阅读状况难以承担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任,一些语文教师很少指导课外阅读。应试教育指挥棒,使小学间缺乏统一的阅读培训计划及其贯彻落实的刚性约束,导致在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上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

(三)语文教师自身的原因。

尽管语文新课标对课外阅读有指引性要求,但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态度和水平的差异性,使学生缺少连续性、规范化的系统训练,导致初一学生一开始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到了初二、初三阶段,学业课程的增加,使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调查交流发现,很少有教师对学生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课外阅读指导,更少有上过课外阅读课的。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少激励机制,读多读少、读好读差基本上是放任自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缺位”、学生的“茫然”,导致无法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最终无法圆满完成新课标提出的新任务。

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教学建议

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到既让学生乐于接受,又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既要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要传授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悦读计划,通过激发兴趣、传授方法、分步实施,在教学相长中使初一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坚持学校家长联动,营造阅读氛围。语文是基础学科,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学好语文对学好其他功课是有帮助的。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充分发挥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在班级中,在教室里开辟“图书角”,发动每一个学生从家里拿来自己最喜欢看的书,由专人管理,并随时开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读物阅读,使阅读量得到充分保证。家庭是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阵地,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一家人共同学习,共同分享读书的乐趣,建立学习型家庭,这种家庭读书氛围将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效果显著。

2.坚持课内课外互补,拓宽阅读范围。语文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而课外阅读是巩固课内所学知识,丰富、积累语文知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途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规律。在教学中,可以从所学课文入手,推荐作者的相关文章;从文体入手,介绍阅读类似文章;从“名著导读”入手,以此作为每学期的课外阅读主线。组织辩论会、讨论会、朗诵会等,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课内阅读的补充与拓展。

3.坚持阅读写作并行,做到读写互动。语文教学的两大支柱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善于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这样的阅读收获更大。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强调学生做读书笔记,提倡把书报杂志上的精彩片段记载下来,剪贴装订成册或做成资料卡片,以备日后查阅运用。这样既培养了阅读兴趣,又提高了写作水平,阅读和写作相得益彰,阅读活动本身也充满自由、快乐和成就感。

(二)传授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在教学中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主要有选读法、精读法、摘录批注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中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所谓摘录批注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要及时检查督促。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都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推荐家”、“我是小评论家”、“我是小创作家”、“我是小编辑”……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形成阅读的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作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方法。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方面,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展示自己。

(三)实施悦读计划,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尊重学生对读物选择的主动权。在实施悦读计划时,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或是教材的规定,或是权威专家的意见进行这项工作,而完全不顾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这样推荐给学生的书本一般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在选择读物的时候要摒弃教师的阅读偏好,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这绝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充分研究学生阅读心理、尊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在兼顾读物的丰富性、可读性的范围内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才是有意义的指导。

2.尊重学生对阅读方式的选择权。纸质阅读和网络阅读是现代阅读的基本方式。现在的学生更喜欢网络阅读,可以利用网络拓展语文课外阅读渠道,如创建校园网或建立电子阅览室进行浏览式阅读;开辟阅读与写作专栏,定期调查学生在网上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情况;师生共同参与网上阅读材料整理评比;提供电子阅读软件、订阅免费电子杂志、推荐大型语文网站。这样就可以变文本面积的有限为网络空间的无限。

3.尊重学生对阅读感悟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阅读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反应、简单地接受的过程,而是一种能动地参与、积极地创造的过程。在实施悦读计划时,要看到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个性体验。当学生认真阅读了文本,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这是真实可喜的收获。当然,有时候学生的感受理解可能很肤浅,甚至怪异。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泼冷水,应该尊重他们对文本的独特性感悟,然后平等地对问题进行探讨,在互相交流中逐渐接近事物的真相和本质。唯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激发兴趣是前提,掌握方法是手段,养成习惯是目标。教师要尊重好、引导好、保护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用科学的阅读方法指导、用合理的悦读计划推进,充分利用积极有利的因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阅读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海平.情感激趣: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新课程综合版,2010(6).

[2]陈金表.课外阅读“四要”.第二课堂,2000(7、8)合刊.

[3]陈兰芹.浅谈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2012(11).

[4]杜草甬.叶圣陶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

[5]管春华.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初探.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7)下半月刊.

[6]郭秀平.浅谈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新课程学习,2012(12).

[7]黄煜峰.初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8]刘奎荣.要关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语文教学之友,1999(3).

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篇6

【关键词】英语;自然拼读;自主阅读;“悦读”理念;分级阅读

我国《大学英语课程要求》(2007版)明确表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根据当代语言学相关理论,我们可知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量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这其中大量的阅读又尤为重要。多年以来,大学英语阅读课堂多是围绕着大学英语课本,或者是四级六级的辅导资料,学生做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对课本的学习是一种基于语义和语法的分析和对词汇句法的复习,而对四级六级辅导资料的阅读就更谈不上是阅读了,应该说是英语学习中的阅读训练,即对阅读技巧方面的一种阅读训练。大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大学英语课程的课外阅读的指导也是是处于费时低效的状况。本文基于大学英语课外阅读重形式轻内容、重方法轻理解、重课内轻课外的现状,提出在英语自然拼读教学法指导下的大学生英语自主“悦读”理念,即大声的朗读和有感情的朗读,以及阶段性的自由阅读。

一、英语自然拼读法下的“悦读”理念

众所周知,语言阅读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Goodman(1967年)提出了阅读是一种主动的复杂的心理语言认知活动。Clark(1977年)等又指出阅读不是读者被动理解的过程,而是读者主动的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文章意义的建构。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新模式,产生于18世纪90年代的英语自然拼读法教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特别盛行。在北美国家近些年来的教育改革背景下,许多学校已采用拼读法进行语音教学和阅读教学,其显著效果在世界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美国国家阅读小组(1972年)在其对阅读的元分析中提到“元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的拼读法教学比非系统的或非拼读法教学有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管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水平、所处年级、社会经济地位、人数以及授课形式的不同,各种形式的系统的拼读法教学都有助于提高不同学生的英语单词解码、朗读、拼写能力和英语(课文)阅读理解能力”。[1]不仅如此,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小学也纷纷对英语自然拼读教学进行实践。反观我国的情况,从知网相关的英语自然拼读法的期刊论文的统计,只有十几篇,相关研究一方面表现了英语自然拼读在国外的普遍和国内的兴起和重视。国内关于英语自然拼读的有名育儿论坛为安妮鲜花论坛和爸妈网论坛,其上面有几千万的英语自然拼读的爱好者。另一方面文献表明对该领域对成人研究较少,只有对英语自然拼读在大学生英语听写能力和词汇教学方面有论述,特别是阅读方面,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方面没有相关的文章。基于此,本文在英语自然拼读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英语自主“悦读”指导理念。

二、英语自然拼读下的自主“悦读”的理论基础

1、语言输入理论和语言输出理论

根据Krashen(1982)的语言输入假设理论,学习者输入的语言材料并不是不加选择,而是有其内在规律的,规律一:这种输入必须是大量的,只有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有质的变化。英语自然拼读法在阅读的语感培养和扩展阅读的时候都强调练习时间的积累。规律二:这种输入必须是可以学习者可以理解的,其是和学习者的已有认知经验将关联的、感兴趣的材料。这点在英语自然拼读法在阅读初期鼓励学习者根据自身兴趣选择阅读物是不谋而合的。英语自然拼读法上对阅读材料的分级和指导阅读其也是遵循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语言材料的选择既能让学习者理解,又让学生有一定的挑战,其不是传统语法意义上的罗列。自然拼读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建立和唤起低龄学习者对新兴语言材料的理解,虽然其输入形式或者语言功能有些低龄学习者还无法理解,但在反复应用和输出中,其会对本身从交际的角度来使用和修正所学的语言。根据merrill(1985)提出的学习者只有在有机会进行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出时,其才能够真正使用这种语言。英语自然拼读法充分体现了其的观点。在培养语感时的儿歌和诗词的表演和朗诵,在培养音位音素意识时的拆评游戏,在培养阅读流利性时的大声朗读和有感情的朗读等,这些都是有效的输出,这些和外语课堂上传统意义的阅读教学不同。不是以阅读理解,而是以意义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悦读”。

2、元认知策略理论

由心理学家Flavel(1971)提出的元认知概念,其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和调节。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要使用一些策略去评估自身的理解、预测学习时间、选择有效学习方式计划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元认知策略,其可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当今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由于教学时间有限,班级规模大,教师在课堂教授时多是交际教学法下的语言技能的操练或者语言知识的讲解,学生很少有时间进行课堂阅读,鉴于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与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效果就有很大偶的关联,英语自然拼读法中,一方面,通过对语言的从听到说,从兴趣到理解,从语感听说到分级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活动的自身的认知过程,其是符合语言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元认知学习策略中的三个部分的策略,都可以体现在英语本身学习过程:对于计划策略,在初期语感和因素意识的培养时对输入时间和输入量的要求,对可理解性输入的把握就是计划策略的体现。对于监控策略,自然拼读的最大的特点也和其是一致的,本文提出的“悦读“,就是让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的阅读和表达。

三、基于“悦读”理念的相关问卷调查和相关问题

1、研究对象

本研究进行了学生教师问卷调查和面谈记录的方式,对洛阳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文件483份。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均为英语分级教学的加强班学生,即在大学分班考试时分数在一定范围(110---80)之类的学生,其使用的英语教材都是《新视野大学英语》,师生访谈的内容为问卷调查的基础和来源,为了减轻被访问者的焦虑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调查在征求其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2、研究目的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阅读能力,了解学生英语自主阅读面临的问题,从而能够在课内外更有效地进行英语阅读,基于自然拼读的“悦读”理念,本文对大学生课外英语自主阅读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

3、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数据的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针对英语自主阅读问卷;定性研究针对师生对英语自主阅读的调查。本研究进行了学生教师问卷调查和面谈记录的方式,对洛阳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调查问题以围绕上述理论策略、师生访谈,在借鉴唐晓云等(2010年)的问卷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分成了以下部分;英语阅读材料和时间、习惯、动机和阅读策略。

4、研究结果

本次调查把课外英语阅读的对象界定为大学生所学的英语课本之外的读物即《新视野大学英语》,课外阅读时间也是基于课本学习之外的时间,下表是学生每周平均课外阅读英语时间的一个量化的表现。

(表一)每周平均课外阅读英语时间分布表

从表一的数值的分布可以看出每周坚持课外英语阅读一小时以上的学生的比例不到总数的27%,从不课外阅读的学生的比例和阅读时间在一小时的学习人数相当,对从不课外阅读的学生进一步的问卷访谈后,发现其有四类学生:第一类为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会定时复习,但只阅读课文;第二类为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完全不想课后阅读;第三类为英语基础较好但无阅读主动性的学生;第四类为不想阅读课本又找不到合适的读物的学生。可见如何调动学生在英语课外阅读上主动性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表中可以平均每天坚持阅读英语的学生比例仅占5%,除去周末的话为7%,对其三个人进行了访谈,发现其都是有明确学习目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的学生,都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次调查把坚持课外阅读的66%的学生阅读的课外材料,按照百分表表达出来。如表二所示。

(表二)课外阅读材料分类表

杂志期刊报纸课文辅导材料网站电子读物考研类阅读材料

选择人数2391265068

所占比例49%26%10%14%

我们的学生中也有部分是进行课外英语阅读,从对学生的问卷调中,发现喜欢英语或者对英语有较高要求,即在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上都喜欢英语的学生会在课外主动选着一些有老师推荐的纸质的或者电子的英语阅读材料,如《英语学习》、《21世纪英语》、《疯狂英语》、《英语世界》等阅读材料。但问其他们是否有阅读计划、阅读要求和阅读笔记时,几乎所有课外阅读的学生都是否定回答,也就是说学生有进行自主阅读的主动性,但是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阶段性的检测目标和方法,其在进行阅读时习惯于阅读理解和发现记忆新的单词的阅读学习方法,也就是说明学生的阅读策略和阅读目的单一。本文提到的英语自然拼读法下的阅读课程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声的朗读和有感情的朗读,以及阶段性的自由阅读。对比本族语学习者在语言阅读学习阶段的特点可见,学生的英语课外自我阅读是单一和非体系性的。

四、自然拼读法下的大学生自主英语“悦读”理念

根据上述的调查和访谈,可见大学生英语自主阅读有其特性,本文提出了自然拼读法下的大学生自主英语“悦读”理念。大学生自主英语“悦读”是指大学生在以输出为驱动力的指导下,在一定量的可理解性的输入的基础上,具备英语的拼读意识后的自主阶梯性的阅读活动,这种阅读活动包括大声的朗读材料和有感情的朗读,以及阶段性的自由阅读。自主“悦读”是指阅读的任何阶段的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后,需要具备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和动机,端正的学习态度,清晰的阅读目标,才能在阅读前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阅读中监控阅读进程,阅读后进行输出活动,反思阅读结果。

鉴于拼读法的以上特点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教会学生如何自主阅读,已经是当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一方面作为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研究阅读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和如何引导学生快乐阅读,在教授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反馈进行帮助和监督,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自主阅读。另一方面作为阅读教材的编写者也应该增进阅读材料的多种模态呈现和对阅读材料的分级编排,让传统的阅读材料与时俱进,吸引师生,同时又阶梯性的难度标注或者编排,这让师生有的放矢的选择和获取更有效的信息。

【注释】

[1]何花.英语拼读法教学策略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参考文献】

[1]GoodmanKS.Reading:apsychologicalGuessingGame.JournaloftheReadingSpecialist[J].1967.4.

[2]ClarkmaandSilbersteinS.towardaRealizationofpsycholinguisticprinciplesintheeSLReadingClass.LanguageLearning[J].1977.1.

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师必修学生内需

课改的春风让我们语文教师清醒地意识到语文的阅读教学不能只会“饮”教科书这一谭水。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了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并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一重要的改革,切中了我们平时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课内范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学生阅读量不足的弊端。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学好语文指明了方向。课外阅读就如一渠活水,会为我们阅读教学注入了更多新的活力,如何利用好课外阅读这一渠活水?在教学中,我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探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诠释和演绎着我对课外阅读对我们阅读教学重要性的理解。

一、课外阅读:教师必修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并且是新鲜的。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及时更换桶中之水。“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我们教师自身具有“大文素养”,要有文化底蕴。那么我们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一要“渊博”:要成为一个杂家,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熟谙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二要“丰腴”:要广泛猎取,并能消化吸收,长成自己的文化“血肉”,要形成自己对生命、对生活、对历史、对社会的独特理解、感悟、态度和信念。当我们翻开新的教科书,在“综合性学习”中,“感觉自然”、“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等内容的编排,无不让我们感觉到新课程对语文教师文化底蕴的挑战。如果仅仅只读懂我们手中的教科书,是无法为学生拓宽知识面的。我们不去进行课外阅读,不去抓紧时间“补钙”,何以指导学生,又怎么能迎接挑战?课外阅读,早已成为我们当代语文教师的一门必修课。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得益彰。课内阅读教学中决定了语文课文的经典性、基础性和示范性。课文应该是精品,文质兼美,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在用词、造句、谋篇、布局、文风等方面有一定的典范性。因而课文也成了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和审美情趣的载体,更为重要的是课文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能力,但要让学生能学会从特殊到一般,举一反三,则必须指导学生学会从课外汲取更多的“养分”,阅读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二者必须相互结合,互补互助。课内教学阅读是基础,对课外阅读起着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内的阅读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二、课外阅读:学生内需

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下,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外阅读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内在需求呢?孔子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知识和能力的主动获得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班级的“图书角”,开展了班级捐书活动,积极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每周评选一次“阅读之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经常与学生交流读书看报的心得体会,这样就会营造出浓浓的阅读氛围,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读物。”如今的课外书籍包罗万象,良莠不齐,而学生的年龄小,有时无法分辨书籍的优劣。这就要我们教师平时做好课外书籍的推荐工作。推荐有益读物要同现实生活相结合,与学习的实际相联系,要注意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阅读契机和阅读主题:探索人生的需求、信息填补、成就激励和社会需要等。教师要区分不同学段,分清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地予以指导,结合课本名著导读推荐的一些如传记、寓言、小说、散文等可读性强的文学读物。至于阅读的方法,虽然有人提出“读书无定法”,但对于中学生,使他们掌握精读、略读、游览、速读、跳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和通晓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是很有必要的。要让学生的阅读博览和精读相结合。名家精品,精彩篇章,重要文献,用咬文嚼字、深思广虑的精读法;一般欣赏性的作品,多数用“观其大意”的略读法和“一目十行”的快读法。精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略读是要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当然,具体运用时要不拘一格、灵活运用为宜。

“读者要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读书在于读自己,发现别人的时候也发现自己。因此,阅读时既要读出人家的味道,更要读出自己的人生思考。”我把这句话送给学生,告诉他们:读出思考,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比如阅读一部名著过程中,要学生想想文章好在哪里?读完后要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还有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明白以便日后向老师、同学请教。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到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时用笔把它们圈划起来,并学着在旁边写上一些简短的批注,阅述自己的见解、看法。让学生在阅读时每当发现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断都要分门别类地摘抄到读书笔记中,并把这些精美语段读熟到背诵,而且多练笔或多写心得体会,或模仿文章的精美语段进行仿写。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得到丰富,语感得到培养,阅读的综合效益得到提高。

黄庭坚说过:“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可见,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摆到教育的首位。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真正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内需而不是外压。

结束语:生活中无处不语文,学生应该学会走出课本从课外阅读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养分,去体会语文的独特魅力,去感受阅读带来的无穷乐趣;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这一渠活水中升华他们的人文精神,放飞他们一颗颗纯洁的心灵。

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篇8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素养阅读方法

2015年上半年,我们语文教研组在学校做了一项关于阅读的调查,结果表明: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主要是依靠“认真听课”,接近三成的学生认为主要依靠“多做练习”,而认为要依靠“多看课外书”的学生仅占两成多一点。很明显,在读书与做题的选择上,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做题,因为相对阅读来说,做题确实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拿到高分,但他们却不清楚阅读大量的课外书才是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最佳方式,多读书少做题才是学好语文的正确方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可以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呢?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呢?我校语文老师就此问题曾进行了深入探讨,许多老师都谈了宝贵经验。下面将我校老师的一些具体做法总结如下,以备互相学习和借鉴。

一、激发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了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为了营造浓郁的课外阅读氛围,老师应先从自身做起,平时要经常读书,这样努力坚持一段时间,不但能使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而且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教师做好榜样,可以影响学生也坚持阅读。此外,还可开展“师生共阅同一本书”的活动,彼此交流心得。

二、精心选择内容,加强阅读引导

教师应与时俱进,选择符合当代学生阅读口味的书籍。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与心理需求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显现,知识与思想的萌芽才会茁壮成长。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仅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课外阅读最高的境界是能真正爱上经典、名著,汲取书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名著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智力背景,但初中学生普遍缺少阅读名著的兴趣,名著阅读量少而且阅读面窄。针对这些情况,语文教师在促使学生自主阅读经典、名著等方面要多想一些办法,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近经典、名著。让经典温暖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心中温柔微妙的感觉和阅读兴趣。

三、合理划分小组,增强合作意识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厚,课外读物相对较少,学生的阅读量远远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仅有的阅读量也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完成的。学校实行课改后,语文教学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效率有了较大提高。由此,我们认为,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推进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改“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将阅读视为读者对读物主动进行重构、加工,借以提高自身素质的精神生产过程。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阅读小组,每个阅读小组必须有一个牵头人――小组长,小组长经自我推荐产生。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人数一般为4人或6人,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阅读小组要求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利用集体的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

四、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

过去孩子们读书,多数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更多的是关注故事。现在独立进行整本书的阅读,难度可想而知。如何读一本书,在方法上我们应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除了让学生通读全书,精读精彩片断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勾画圈点、做读书卡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课外阅读应要求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学生通过读书笔记的形式每天积累,可以是摘抄,也可以是读书感悟和心得体会。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文本、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多种层面的融通,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写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努力做好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工作,会体会到语文教学“润物细无声”的成功喜悦。读书应成为伴随学生终生的习惯,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尊严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和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价值,并通过与文本、同学的相互交流、影响,汲取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经过自我组织,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促进自我发展。只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优化教学结构,给学生一片广阔的蓝天,还学生一双健全的“翅膀”,相信学生就一定会展翅翱翔。

参考文献:

[1]杨志刚.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感悟[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5).

[2]傅相超.“我阅读我快乐”――课外阅读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8).

[3]孙茂超.浅析如何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

[4]张克东.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课内到课外的有机结合[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白玉霜.浅谈语文课外阅读[J].学周刊,2012(29).

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92-01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两个部分。课内阅读指的是在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则是学生在课堂之外自己独立进行的阅读活动。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内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很好地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整体的阅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来获得更多的知识储备。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也能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意义

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活动,课外书籍不仅能充实学生的头脑,还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曾经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比例吧。”这也正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对于初中生而言,阅读的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而应该增加对课外书籍的阅读量。课外阅读不仅能弥补课堂内的不足,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增加信息量,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阅读活动

1.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期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强大动力。当学生对阅读有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自觉自主地进行阅读活动。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中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并养成经常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师可以采取多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教师可以有意识的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

2.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活动

科学的阅读方法对提高阅读效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有了科学的阅读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曾国藩说过:“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读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体裁和内容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

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适合的课外阅读计划,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有限的阅读时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阅读计划,指导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高效率的课外阅读活动。

在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时还要注意文章的阅读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展开不同方式的阅读。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对于一些优美经典的文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和细读,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对于一般的文章,教师可让学生略读,记录其中精彩的词句。

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注重积累,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和写读后感。做读书笔记是对课外阅读内容的巩固,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并在阅读完作品后,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也可以从阅读材料中摘抄优美的词句,积累丰富的词汇,为写作打好基础。

3.选择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外阅读材料

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学生能否正确地选择课外书籍,关系到课外阅读活动能否有效开展。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适合每位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

首先,可以选择与课本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外书籍或者教辅类材料。这类书籍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堂的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量,让学生在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掌握了更多的课外知识。

其次,教师应该扩大学生对中外名著的阅读量。如中国古典的四大名著,中国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还有外国一些不可不读的名作。这类文章都是经典之作,学生不仅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文学常识,还能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在阅读中外名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最后,可以选择合适的杂志报刊。学生适当地阅读杂志报刊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这个世界,从中发掘这个世界的真善美。如《语文周报》、《青年文摘》、《读者》等这类阅读材料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具体时代感,能够充分地体现现实生活,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

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篇10

一、课外阅读是小学生知识结构发展的必由之路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升,必定要有大量的阅读量作为基础。教材和书本固然重要,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其实就是个“例子”。“例子”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学会阅读,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大量阅读、大量地接触语言,才能形成连贯的知识网,在学生的脑中建立丰富的“语言素材树”,才能使学生获得充足的语言信息,才能帮助学生巩固识字成果、感悟理解语言精髓,学会赏析,领悟表达,增强阅读能力,扎扎实实提高语文的基本素养。

阅读的基本素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张海迪没有进过一天学校,但是她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世界语。她最喜欢的是阅读。她最喜欢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还有《古丽亚的道路》《我的大学》《真正的人》等催人奋进的书。她在两年内读完了革县图书馆于她有用的全部藏书,涉猎了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名著。她的事例充分证明了阅读对于一个人成长的至关重要。事实也充分证明,阅读能力愈强的人,他的发展能力就愈强。通过大量阅读对语言文字的直接体验,不仅可以有效地构建个人独特的语言文字知识体系,而且可以陶冶情操,促进思考,追求真理,提升人生境界,因而对个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

1.课内课外融为一体

课内的阅读应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而课外的阅读则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与拓展。课内的阅读可以学会阅读的方法,而阅读真正的收获还是在于课外的阅读。课内和课外有效结合,不但可以使学生从课内学会方法和技能,以便能更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而且能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对课内阅读进行补充、巩固和验证,互惠互利、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因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站在“大语文”的立场上,必须具备课内外一体化的意识,将教材用作“例子”,绝不能就课文教课文,注意将课文与课外阅读相联系,甚至与这一类阅读相联系,与整个单元的大目标或者整册课本的大目标相联系,将教材资源和课外阅读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起一个更加丰厚的阅读教学资源。这样就能高瞻远瞩、因地制宜,减少语文教学的盲目性,增强教学的目的性。

2.课内获得有用的方法是关键

想要有效开展课外阅读,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注重对教材中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主要线索等的教学,这些就是学生学会有效阅读的关键。例如,在文章的“表达方式”上,要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主体结构、表达方法和写作特色等;在“领悟写作方法”上,要让学生学会圈画批注法,学会抓文章的主要内容、抓故事的跌宕情节、抓文眼、抓关键句、抓中心句,边读边想;学会从联系上下文、联系课题、联系同类文章或自己的生活经历,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思想等方面去思考;还要让学生学会粗读和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如果在课堂上运用此法,再适当选择相类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去当堂练习或者放于课后去练习,日积月累,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利用课内之法行之于课外阅读了。

3.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学生有效阅读,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