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控编程零基础入门十篇数控编程零基础入门十篇

数控编程零基础入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7:41

数控编程零基础入门篇1

1、能够掌握数控基础理论模块:

1.1、数控基础理论部分:在编制教材时,这是数控操作很重要的一个理论基础模块。

1.2、这个模块的教学目标:主要让学生掌握数控加工基础理论,为实作打下足够的理论基础。

1.3、模块的教学内容包括:

数控机床的产生、发展、组成、分类、特点、数控机床的坐标系。工序的划分及必备的工艺基础知识,包括切削用量及工装设备的选择的基础知识。

安排教学时数:20学时。

通过这个模块,学生要有对数控车床的最基本的认识,对数控编程要有最一个感性的理解。

2.能够掌握数控操作入门模块:

2.1、数控操作入门,让学生熟悉数控机床的各种运动状态,掌握坐标系在实作时的实质含意。要求学生不是要学得快,而是要学得好。进而让教学的内容更丰富,一方面手动操作数控机床,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结构及运动状态,坐标方向,并能用手动的方式加工简单零件;另一方面定义工件坐标系,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建立工作坐标系,并能自动加工简单零件,要求手动切断。

2.2、教学课时:20学时(包括相关的理论课时)。

相关的理论教学是要学生在实际的操作和现场充分认识数控车床的结构及运动状况,为其自动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专门针对现在的学生空间理解能力弱而设定的一个模块。

3.掌握单把刀具自动加工模块:这是数控操作基础的升华过渡模块

3.1、单把刀具自动加工模块让学生能够完全独立地建立工作工件系并自动加工一些简单的零件,并能够掌握怎样在加工中保证加工精度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磨外圆刀。

3.2、单把刀具自动加工模块教学内容:

3.2.1、阶梯小轴的加工。要求能独立编制简单零件的自动加工程序并完成自动加工过程。用手动的方式切断。并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加工阶段的划分原则及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以达到要求的加工精度。

3.2.2、实训课题二:锥度的加工。

3.2.3、实训课题三:圆弧面加工。

3.2.4、实训课题四:圆角及倒角的加工。

3.3、教学课时:40学时(包括相关的理论课时)。

原本在数控加工中是不能截然的将单把刀和多把刀的自动加工分开,但是由于我们是针对特殊的群体,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设定这个模块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控程序的编定方法及自动加工过程中一些技巧。而且通过实践教学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最基本的自动加工程序及工件坐标系的确定,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4.多把刀具自动加工模块:这是数控操作的深化模块

4.1、多把刀具自动加工模块,让学生能够编制较为复杂零件的数控程序并能使用多把刀具自动加工一些较为复杂的零件,并能进一步掌握怎样在数控加工中保证加工精度的方法。

4.2、这个模块的的教学内容:

4.2.1、实训课题一:对刀的操作(对切断刀)。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对刀,保证两把刀具的坐标同一性,并用两把刀具自动加工简单外圆,不要求切断。

4.2.2、实训课题二:切槽及切断加工。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编制切槽及切断程序。并自动加工零件,要求自动切断。

4.2.3、实训课题三:切宽槽加工。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编制切宽槽程序,并自动加工及切断零件。

4.2.4、实训课题四:螺纹加工。要求学生能够对螺纹刀具,保证多把刀具的坐标同一性。能够编制简单螺纹零件的程序并自动加工及切断。

4.2.5:内凹圆弧的加工。要求学生掌握内凹圆弧的编程方法,并自动加工内凹圆弧。

4.3、教学课时:40学时(包括相关的理论课时)。

在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数控编程及操作技术的前提下,更进一步深化所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前一个模块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更具体,起到了很好的知识扩展和延伸作用。

5.外轮廓综合零件加工:这个模块为综合训练模块

5.1、外轮廓综合零件加工,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编制复杂零件的程序,并自动加工、切断并保证加工质量,熟练掌握多把刀具的对刀操作。

5.2、这个模块的教学内容:

5.2.1、实训课题一:综合零件一加工。要求独立编制复杂零件的程序及自动加工及自动切断,保证加工质量,熟练对刀。

5.2.2、实训课题二:综合零件二加工。要求同上。

5.2.3、实训课题三:综合零件三加工。要求同上。

5.2.4、实训课题四:综合零件四加工。要求同上。

5.3、教学课时:40学时(包括相关的理论课时)。

在这个阶段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并在操作上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还可以在这个阶段划分出学生接受知识的层次,以备下一步因材施教。

二.强化训练阶段:(含三个模块)

6.异型表面的加工:这个模块为强化模块(针对优生使用)

6.1、这个模块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编制较特殊地一些零件表面的自动加工程序,并能自行选择刀具,初步掌握刀具的一些特殊要求。

6.2、这个模块的教学内容:

实训课题一:较深内凹表面的加工。要求学生掌握异型表面对刀具的特殊要求,并能编制简单异型表面的程序且自动加工。

实训课题二:手柄的加工。能编制较复杂异型零件的加工,满足复杂异型表面对刀具的特殊要求。

实训课题三:葫芦的加工。

7.内孔表面加工:这个模块为强化模块(针对优生使用)

7.1、这个模块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对内孔表面的数控编程及自动加工方法。

7.2、这个模块的教学内容:

实训课题一:光孔的加工。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编制光孔加工程序并完成自动加工,保证加工质量。

实训课题二:圆弧内孔的加工。

实训课题三:螺纹内孔的加工。

8.配合零件的加工:这个模块为竞赛模块(针对竞赛学生使用)

8.1、这个模块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加工较复杂的配合零件,并达到相关的配合要求,同时要能独立制作一些必需的专用夹具,刃磨刀具等工装设备。

8.2、这个模块的教学内容:

数控编程零基础入门篇2

关键词:数控加工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普及,机械类专业对数控技术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控加工基础已由知识拓展型课程变为能力拓展型课程。学生对这门课程既陌生又好奇。教师在授课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数控加工基础这门课程专业性很强,其中很多知识很难单纯用语言描述来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中职生来说,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笔者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高效利用多媒体设备的几点心得总结如下。

一、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ppt课件制作,不能只是简单展示要讲授的内容,而是要经过精心设计,把枯燥的课本内容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它为教学所用。在严谨地科学表达的同时,积极运用对学生有启示作用的效果,特别注意发挥ppt自身所带的动画功能,提升课件质量与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数控加工基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

(1)多媒体课件的文字要简洁,一定要经过教师细细推敲,文字数量要合适,突出重点难点,不要把书上整篇的文字都放上去,否则密密麻麻,就像在阅读电子书一样,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理解教学的核心内容,有效地选取内容在ppt上进行表达。对于确实需要较多文字来阐述的内容,可以采用分项分点、加编号或项目号,演示时逐点播放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文字要逐步引入。一张幻灯片上的文字内容,不要一放映幻灯片,就一下子全部显示出来。让文字随着讲课的过程,逐步引入,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而且上课精神不集中的学生也可以随时清楚教师讲到了哪一部分,容易引起学生注意。

在数控加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大部分内容是讲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制,而程序指令是一行一行的。笔者在制作课件时,从不将一个零件加工的所有指令直接一次性显示在屏幕上,而是逐行逐行显示,每讲到一处编程轨迹,讲到一段加工路线,便给出一行或几行指令。学生即使是注意力分散了,回过神来,也照常可以清楚讲到哪一部分了,而认真听课的学生则更加明白各道工序加工所对应的指令,并且在讲完一道工序后,会积极思考如何编制下一道工序的程序指令。

(3)文字的字体、字号要合适。文字的字体要醒目,一般宜采用宋体、黑体。笔者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一般选用宋体文字并加粗显示,文字的字号要尽量大些,不要太小,一般标题用32号以上,正文用28或24号。对于那些突出的重点和难点,要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和不同的颜色来标示或加着重号,以引起学生注意。

2.图片

在数控加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制作课件所需的图片大部分都是零件图。笔者认为零件图毕竟属于工程图样,图片颜色可以略微单调一些,要避免过于鲜艳、过于花哨、过于吸引人眼球,因为这样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要保证图片一定要清晰,数值一定要清楚,尺寸和形位公差正确。笔者在教学中,会把书上的例题用autoCaD或者CaXa电子图板重新绘制,把图框和标题栏加上去。使学生看到的图样是一张张完整的零件图,与将来去车间实训拿到的零件图样格式一致,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这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规范画图的好习惯。

3.动画

数控加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大部分内容是编制加工程序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如果教师枯燥地对着一张零件图讲授如何编制加工程序,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基本没什么学习兴趣。但是,如果将零件的切削加工过程转化成动画的形式,学生就会很清楚,一条或几条指令执行下去会在工件上切削出怎样的轮廓形状。他们就会比较感兴趣,学习主动性明显会增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使用一些动画,在讲完一条或几条指令后,播放相应的动画,展示程序指令的执行过程,整个动画围绕着切削加工的过程来进行。此外,动画演示最大的好处还在于它可以循环播放,播放一次后,学生不明白,还可以多次播放,直到学生明白为止,运用此方法明显感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在设计动画时要注意:动画设计要紧紧围绕所讲授的内容来进行,在符合这个原则的基础上,艺术性、新颖性越高越好,但是,要删除可能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无意义效果,不要做那些与授课内容无关的动态效果。比如有些课件上,会看到一个类似图标的东西在动来动去,而实际上这个东西与教学内容完全无关。这样会使学生无心听课,总是盯着那些没有什么意义的动画,严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视频

在数控加工基础课程教学中,拍摄与零件图相应的切削加工视频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笔者在教学中,会对应书上的每一个例题,去实习车间做一次切削加工,边说教边操作,并把视频录制下来,把它插入到幻灯片中,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感受实际加工的氛围。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

1.利用“毡尖笔”功能,在零件图上突出显示加工路线

充分利用ppt的“指针选项”功能。在ppt软件放映模式下,右击鼠标可以打开快捷菜单,选择“指针选项”,在这个“指针选项”里,包括:“圆珠笔”“毡尖笔”“荧光笔”。笔者在讲授数控加工基础课程时,在讲授加工路线时,给出一条指令,讲这条指令时,会对应地在零件图上用“毡尖笔”画出加工路线。这样学生会很清楚每条程序指令所切削加工的是零件图上的哪部分。

2.利用数控仿真软件,纠正学生常见的编程错误,杜绝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

仿真软件是很好的实体加工模拟软件。在生产中,经常是先用仿真软件模拟成功后,才到机床上试切并加工,这可以有效地避免撞刀等事故。笔者主要运用数控仿真软件来进行课堂练习,这种方法有两大好处。

(1)数控加工基础这门课的很多作业都是编程题,学生把编写的程序写在作业本上,教师批改作业相当辛苦,而学生对一些细节问题却并不太在意,比如在小数点编程时,经常有学生漏掉小数点。

对于数字的输入,有些系统可省略小数点,有些系统则可通过系统参数来设定是否可以省略小数点,大部分系统小数点不可省略。所以,在进行数控编程时,不管哪种系统,为了保证程序的正确性,最好不要省略小数点的输入。

在应用小数点编程时,数字后面可以写“.0”,如X50.0,也可以直接写“.”如X50.。若忽略了小数点,则指令值将变为原来的1/1000,此时若加工,会造成事故。

而学生写在作业本上的程序指令,却经常漏掉小数点,这样一旦养成这样不好的书写习惯,如果在不可以省略小数点的系统的机床上实操,忘了输入,后果相当严重。

如果用数控仿真软件来做作业,就如同在机床数控系统控制面板上,用mDi键盘输入数值一样,学生就不容易漏掉小数点。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为其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编程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对于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学习数控加工基础这门课并不是特别容易,手工编程题目需要认真去计算各点坐标,并制定加工路线,进行程序编制。编程作业如果是写在作业本上的书面作业,容易出现抄袭的情况,这样完全达不到做编程作业的目的,而且有些学生字迹不够工整,抄得一塌糊涂。这样做作业,没有太大意义。笔者申请使用机房,用数控仿真软件做作业,每人一台电脑,每个学生自己独自完成一次作业,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利用局域网复制别人的作业。虽然有些学生不能完全编写出一个零件的加工程序,但总能编写几行,长此以往,积少成多,也能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这样才能通过完成作业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

三、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可以构建和谐课堂,营造“教”和“学”互相促进的课堂氛围

1.教师不应一味地讲课,应要求学生适当地做好课堂笔记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适当地控制ppt的演示速度,诱导学生有效记录,强调适当记笔记的重要性。当然,笔记内容不能过多,如果全篇都是文字,学生不会去记。教师要把内容按层次展开,要求学生把重点内容写一遍,这样学生可以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

笔者在数控加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就要求学生对所讲到指令的指令格式记笔记,以加深印象,牢固掌握各条指令的指令格式,为编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2.教师不应只是ppt放映员,要适时注意师生互动

上课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不能仅仅站在桌子边或坐在椅子上,手不离鼠标,直接守着电脑放ppt,这样教师和学生无法进行师生互动,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笔者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会适时地运用遥控翻页激光笔,确实需要用鼠标的时候用鼠标,在不是必须用鼠标的情况下,运用遥控翻页激光笔,就可以在教室里走动,和学生互动,而不只是守在电脑边上做一名ppt放映员。师生互动的课堂,可以更加有效地交流和讨论一些所学的知识,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四、小结

多媒体教学的开展,能很好地解决学校数控专业实训操作课程中学生多、设备少、教学方式单一等多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上述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数控编程零基础入门篇3

   关键字:数控车床;教材;思考

   要让学生能够掌握数控车床这样在理论和实践上要求都比较高的技术,必需从最浅的东西出发,也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让学生全面掌握数控技术最基本及主要的内容,然后针对少数优生再强化训练,达到较高的教学要求,经过一定的教学实践及自己的实作经验,在对编制适合我们学生具体情况的教材方面,在此提出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进而进行研讨。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教材的编写要从以下两个大的阶段及八个模块入手:

   一、          数车基础操作训练阶段:(含五个模块)

   1、能够掌握数控基础理论模块:

   1.1、数控基础理论部分:在编制教材时,这是数控操作很重要的一个理论基础模块。

   1.2、这个模块的教学目标:主要让学生掌握数控加工基础理论,为实作打下足够的理论基础。

   1.3、模块的教学内容包括:

   数控机床的产生、发展、组成、分类、特点、数控机床的坐标系。工序的划分及必备的工艺基础知识,包括切削用量及工装设备的选择的基础知识。

   安排教学时数:20学时。

   通过这个模块,学生要有对数控车床的最基本的认识,对数控编程要有最一个感性的理解。

   2.能够掌握数控操作入门模块: 

   2.1、数控操作入门,让学生熟悉数控机床的各种运动状态,掌握坐标系在实作时的实质含意。要求学生不是要学得快,而是要学得好。进而让教学的内容更丰富,一方面手动操作数控机床,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结构及运动状态,坐标方向,并能用手动的方式加工简单零件;另一方面定义工件坐标系,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建立工作坐标系,并能自动加工简单零件,要求手动切断。

   2.2、教学课时:20学时(包括相关的理论课时)。

   相关的理论教学是要学生在实际的操作和现场充分认识数控车床的结构及运动状况,为其自动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专门针对现在的学生空间理解能力弱而设定的一个模块。

   3.掌握单把刀具自动加工模块:这是数控操作基础的升华过渡模块

   3.1、单把刀具自动加工模块让学生能够完全独立地建立工作工件系并自动加工一些简单的零件,并能够掌握怎样在加工中保证加工精度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磨外圆刀。

   3.2、单把刀具自动加工模块教学内容:

   3.2.1、阶梯小轴的加工。要求能独立编制简单零件的自动加工程序并完成自动加工过程。用手动的方式切断。并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加工阶段的划分原则及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以达到要求的加工精度。

   3.2.2、实训课题二:锥度的加工。

   3.2.3、实训课题三:圆弧面加工。

   3.2.4、实训课题四:圆角及倒角的加工。

   3.3、教学课时:40学时(包括相关的理论课时)。

   原本在数控加工中是不能截然的将单把刀和多把刀的自动加工分开,但是由于我们是针对特殊的群体,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设定这个模块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控程序的编定方法及自动加工过程中一些技巧。而且通过实践教学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最基本的自动加工程序及工件坐标系的确定,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4.多把刀具自动加工模块:这是数控操作的深化模块

   4.1、多把刀具自动加工模块,让学生能够编制较为复杂零件的数控程序并能使用多把刀具自动加工一些较为复杂的零件,并能进一步掌握怎样在数控加工中保证加工精度的方法。

   4.2、这个模块的的教学内容:

   4.2.1、实训课题一:对刀的操作(对切断刀)。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对刀,保证两把刀具的坐标同一性,并用两把刀具自动加工简单外圆,不要求切断。

   4.2.2、实训课题二:切槽及切断加工。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编制切槽及切断程序。并自动加工零件,要求自动切断。

   4.2.3、实训课题三:切宽槽加工。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编制切宽槽程序,并自动加工及切断零件。

   4.2.4、实训课题四:螺纹加工。要求学生能够对螺纹刀具,保证多把刀具的坐标同一性。能够编制简单螺纹零件的程序并自动加工及切断。

   4.2.5:内凹圆弧的加工。要求学生掌握内凹圆弧的编程方法,并自动加工内凹圆弧。

   4.3、教学课时:40学时(包括相关的理论课时)。

   在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数控编程及操作技术的前提下,更进一步深化所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前一个模块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更具体,起到了很好的知识扩展和延伸作用。

   5.外轮廓综合零件加工:这个模块为综合训练模块

   5.1、外轮廓综合零件加工,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编制复杂零件的程序,并自动加工、切断并保证加工质量,熟练掌握多把刀具的对刀操作。

   5.2、这个模块的教学内容:

   5.2.1、实训课题一:综合零件一加工。要求独立编制复杂零件的程序及自动加工及自动切断,保证加工质量,熟练对刀。

   5.2.2、实训课题二:综合零件二加工。要求同上。

   5.2.3、实训课题三:综合零件三加工。要求同上。

   5.2.4、实训课题四:综合零件四加工。要求同上。

   5.3、教学课时:40学时(包括相关的理论课时)。

   在这个阶段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并在操作上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还可以在这个阶段划分出学生接受知识的层次,以备下一步因材施教。

   二.强化训练阶段:(含三个模块)

   6.异型表面的加工:这个模块为强化模块(针对优生使用)

   6.1、这个模块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编制较特殊地一些零件表面的自动加工程序,并能自行选择刀具,初步掌握刀具的一些特殊要求。

   6.2、这个模块的教学内容:

   实训课题一:较深内凹表面的加工。要求学生掌握异型表面对刀具的特殊要求,并能编制简单异型表面的程序且自动加工。

   实训课题二:手柄的加工。能编制较复杂异型零件的加工,满足复杂异型表面对刀具的特殊要求。

   实训课题三:葫芦的加工。

   7.内孔表面加工:这个模块为强化模块(针对优生使用)

   7.1、这个模块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对内孔表面的数控编程及自动加工方法。

   7.2、这个模块的教学内容:

   实训课题一:光孔的加工。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编制光孔加工程序并完成自动加工,保证加工质量。

   实训课题二:圆弧内孔的加工。

   实训课题三:螺纹内孔的加工。

   8.配合零件的加工:这个模块为竞赛模块(针对竞赛学生使用)

   8.1、这个模块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加工较复杂的配合零件,并达到相关的配合要求,同时要能独立制作一些必需的专用夹具,刃磨刀具等工装设备。

   8.2、这个模块的教学内容:

数控编程零基础入门篇4

关键词:增量预算;改造;预算编制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F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017-02

1引言

1999年中国财政改革的重点转移到了预算改革上面,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现代公共预算体制。这种预算改革分为三项:(1)预算编制主体的改革,这集中体现在1999年开始试点、2001年开始推广并于2004年后开始普遍应用的部门预算的改革上。(2)预算编制方法的改革,这集中体现在1993年展开试点的零基预算、2003年展开试点的项目绩效预算和2004年在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推行的绩效预算的改革上。(3)预算收支分类的改革,这一改革的前身其实是预算体系改革,即单式预算向复式预算转变的改革。

这三项改革,除预算编制方法改革外,其他两项改革均已普遍实施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而对于预算编制方法的改革,政府的改革思路并不十分明确,无论是零基预算还是绩效预算,均处于一种试点、摸索的阶段。将来中国预算编制究竟普遍采取哪种方法,政府现尚无定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官员对此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2文献综述

对预算编制方法的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研究美国预算改革历程(马俊,叶丽娟,2004);(2)研究零基预算在推行时需要具备的条件(马俊,叶丽娟,2004);(3)设想将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融合起来使用(聂丽洁,王俊梅,2004);(4)研究推行绩效预算会受到的约束条件或阻力(李燕,王宇龙,2005)及能否推行绩效预算的影响因素(韩锟,2006);(5)综述各种预算编制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中国预算改革的目标(马骏,赵早早,2005);(6)实地调查零基预算在我国某些地方的推行情况并指出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马俊,2005);(7)研究绩效预算在中国推行的现状(邢天添,2006);(8)研究美国预算编制方法具体步骤(刘,2006)。

3增量预算存在的合理性及改进措施

3.1增量预算的定义

增量预算又称分项预算(郭庆旺,2005)(line-itembudgeting):以上一年度每一项目的支出数额作为基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或按一定比例,确定下一年度各项支出数额的一种预算方法。

3.2增量预算在我国长久存在的原因

3.2.1中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使然

分税制改革时期,中央强化了财政收入控制,明显增加了两个比重,扭转了“弱财政”的局面。然而,分税制改革中依旧残留着“基数”,它是增量预算继续存在的基础。我国最大的两个税种――增值税(占税收收入约30%)和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共占税收收入约25%),都存在“基数”的规定。增值税规定“以1993年为基期,地方向中央上缴收入增加1%,中央向地方返还0.3%”,所得税规定“以2001年为基期,按改革方案确定的分享范围和比例计算,地方分享的所得税收入,如果小于地方实际所得税收入,差额部分由中央作为基数返还地方;如果大于地方实际所得税收入,差额部分由地方作为基数上解中央。”

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开始至今,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在收入方面就基本维持分税制框架下的格局,其重点逐步转移到支出方面,而支出方面的改革重在加强控制,并未消除那些存在于收入制度中的“基数”,所以目前增量预算编制方法仍然有存在的基础。

3.2.2地区经济不平衡的影响

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型预算编制方法的推行。有些地方经济基础好,项目效益普遍很好,而有些地方,因为各种原因,较为落后,项目效益普遍不好。对于零基预算来说,如果不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仅根据决策包来下拨预算资金,必将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使地区不平衡性更加突出。对于绩效预算及新绩效预算来说,如果根据绩效指评价来增减下一年预算规模,也会出现不平衡性更加凸出的现象。地区间是这样,同一地区的不同决策单位之间的差异性也是广泛存在的,有时甚至也很大。因此,决策层不能不对新型预算编制方法的推广有所顾忌。

3.2.3地方既得利益的影响

中央与地方之间存在博弈,地方之间又存在竞争,这使得预算拨付不得不考虑各地方的既得利益,而新型预算编制方法,如零基预算不以过去基数为参考,完全另起炉灶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后根据效益来拨付预算资金,而绩效预算和新绩效预算更是根据支出产出或结果的绩效好坏来拨付下一年的预算资金,这均无法保证各地的既得利益,因而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及新绩效预算若要在全国广泛推广,必将受到极大的阻力。而基数法却正好能照顾到各地方的既得利益,这也正是它虽常被诟病,但却依旧长期作为主要预算方法而存在的原因。

3.3改革增量预算的具体措施

3.3.1建立控制取向的预算编制方法

计划经济时期和经济转型时期实行的都是“增量预算”,但是增量预算的弊端在转型时期表现的更为凸出,尤其是政府机构和人员规模的膨胀方面,这方面的支出属于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范畴。经济转型时期与计划经济时期的最大不同就是财政控制力越来越弱,出现了“弱财政,强金融”的局面。因此有理由认为政府规模的不断膨胀与财政控制力的减弱有一定关系,笔者猜测用转型时期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数据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应当是很强的负相关关系。如果这种关系存在,那么意味着如果想革除增量预算的弊端或使其不再那么凸出,就应当加强财政控制。而财政控制的加强的手段之一就是建立控制取向的预算编制方法。

3.3.2在增量预算的基础上用绩效预算和零基预算改造增量预算

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这两项受增量预算影响最大的费用,它们预算的编制方法主体上应当延续增量预算法,但是应当对使用效率逐步进行评价,逐步削减那些无效或低效的经费支出。对于专项经费这项受增量预算影响较小的费用,其预算编制方法应当采用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相结合的方法。其实,零基预算已经被广泛用于专项经费预算的编制了,而且效果还行,主要是财政部门有动力在积极推行。

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都是较为客观的,这意味着专项经费一旦根据它们作出评判结果,要经费的部门很难找出理由不接受,这就大大减轻了财政部门分配资金的压力,同时还加强了财政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控制力。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基本是按人头分配的,只要部门编制不变,这部分即使采用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来编制,其他部门也可找出许多要经费的法定依据,财政部门还得支付。这部分是类似于教育支出、社保支出、转移支付等强制性支出的支出,这类支出都不适用直接取消增量预算,应当采取第一种方式,在增量预算的基础上用绩效预算来改造它。

3.3.3完善推行新型预算的“硬件设施”

(1)完善法律规定。明确《预算法》中人大监督的范围,强化人大监督力度;逐步阐明中国预算改革的总体方向。

(2)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零基预算指标体系非常复杂,有些指标却又不适于对项目中非量化的部分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绩效预算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比零基预算的指标体系要简单一些,但是也仍然很复杂,有些还很难操作。所以,中国在建立指标体系时,不必一步到位,应当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局部后整体。

(3)加强预算编制人员业务培训,使其适应新型预算编制工作。

(4)逐步建立绩效基础信息库,为新型预算编制方法的推行积累经验。这一方面有利于年度间对比,另一方面有利于国际比较。

4结论

改造而非全盘否定增量预算。在笔者看来,中国预算改革的进行,一方面要正视增量预算不会再短时间内消失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入新型预算编制方法来对它进行改造。在投入方面,零基预算继续用于专项经费,基数法预算继续用于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再引入绩效预算,通过对产出绩效的评价来限制或收回经批复却没有用完或使用效果不好的以上三种经费,取消批复后经费在部门内的结转。该花的还是得花,只是对那些明显不该花或花得不好的钱进行砍掉。笔者预测未来的绩效预算应当是在预算控制数的范围内进行绩效评价同时影响下一年预算调整时也必然是在控制数的范围内,这就避免出现实行零基预算时,“一上”时决策单位上报的预算远大于财政部门能够拨付的资金的尴尬局面。这意味着,绩效预算将顺应目前我国预算改革的整体趋势――建立一种控制预算,有效配合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以及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等制度,既控制投入,又控制产出。在引入新型预算编制方法的同时要努力从多方面来改善新型预算推行的环境,逐渐确立推行新型预算所需要的技术、制度基础。

参考文献

[1]韩锟.实行绩效预算的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财经,2006,(9).

[2]李燕,王宇龙.论绩效预算在我国实施的制度约束[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6).

[3]刘.美国联邦政府预算的编制方法及特点[J].财经科学,2006,(2).

[4]马骏,叶娟丽.零基预算:理论和实践[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2).

[5]马骏.中国的零基预算改革:来自某财力紧张省份的调查[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6]马骏,赵早早.中国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数控编程零基础入门篇5

关键词:部门预算基数预算零基预算绩效预算

政府部门预算采取的编制方法主要有基数预算、零基预算、绩效预算。基数预算是指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指标在以前预算年度的基础上,按新预算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后确定。这种预算编制方法的优点是保持了预算收支的连续性,工作量小,易于操作,其缺点是受以前年度收支项目制约,不利于根据预算年度实际情况变化调整预算。零基预算是指新预算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不考虑以前年度的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只以新预算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财力可能为依据,重新评估各项收支的必要性及其金额的一种预算方法。其优点是能够促进更为有效的资源分配及有效应对环境的变化,其缺点是编制复杂,过分重视当年预算,可能会造成项目连续性较差。绩效预算是一种将投入与成效相联系的预算编制系统,是追求效率的一种预算管理方式。它将公共资金的产出,即政府活动的绩效指标化,并以此作为编制公共预算的主要依据。绩效预算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但实施绩效预算需要良好的环境。

各种编制方法不是独立排斥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可以采用一种方式,也可以融合几种方式。我国的部门预算改革尚处于从基数预算向零基预算转变的时期,并且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这种转变还需要一段时期。部门预算改革实践也表明单独采用一种预算编制方法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必须综合各种方法的优势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采用。下面笔者就以湖南省保靖县为例来谈谈如何完善县级部门预算编制方法。

一、保靖县部门预算编制方法现状及问题

(一)基数增长法仍深刻地影响着实际预算过程

近年来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化,保靖县逐步放弃了基数预算法,推行零基预算。从理论上讲,零基预算是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预算模式,但是保靖县的预算环境和预算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制约零基预算的因素。这些因素制约着零基预算在实际预算过程中的应用,使得基数预算法仍从多方面深刻地影响着实际预算过程。在编制部门预算时,一些部门不是想本部门要干什么事,而仅是停留在自己既得利益中,力争在上年基数上有所增长,由于部门既得利益难以触动,零基预算人为地被扭曲为基数预算。依法规增长事项太多,有些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先定支出后定项目,这与零基预算先定项目后定支出的编制原则相违背。现行的定额并没有充分考虑单位的工作任务和财力可能,而是基于部门和单位以前年度支出情况,并考虑依政策法规增长事项计算出来的。这样计算出来的定额依然存在基数法的影子,难以真实反映部门和单位的职能大小及权责轻重。各部门非税收入的确定基本上仍沿用了“基数+增长”的预算模式。

(二)零基预算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保靖县通过实施零基预算取得了一些成效,如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促进了资金的合理分配,提高了预算管理水平等。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程序不规范。完整的零基预算方法应包括确定决策单元;发展一揽子决策;评估并排定各支出项目的优先性;按优先顺序分配资金四个步骤。但保靖县在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并没有真正按零基预算步骤对支出项目进行排序,预算资金分配的随意性较大。其次是缺乏必要的基础数据。编制零基预算需要大量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但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保靖县并没有对预算编制相关的基础性数据进行科学的测算和分析,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部分基础性数据甚至根本无法取得,在编制预算时只能凭经验确定。第三是技术手段不能满足零基预算要求。零基预算方法编制技术复杂,编制过程繁琐,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信息,搞好这项工作必须依靠成熟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支持。但保靖县目前各种软硬件设施及预算人员素质均达不到要求(如涉及部门预算的相关单位未实现全面的计算机连网,各系统之间数据、资料共享程度低),零基预算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很多障碍。

(三)绩效预算的实施仍处于探索阶段

在推行绩效预算方面,保靖县最近几年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对部分财政支出的效益进行了评价,但从总体来看保靖县绩效预算仍处于探索阶段。首先是在现阶段只是以绩效评价作为绩效预算改革的切入点,探索将评价结果应用于预算编制和项目管理,但绩效评价只是绩效预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不是绩效预算的全部。其次是绩效评价的工作范围仍很狭窄:一是绩效评价对象主要集中在对单个支出项目的评价,还没有将部门支出综合绩效和财政支出综合绩效的评价包括在内;二是绩效评价目标主要集中在项目的合规性评价而忽视了对项目效率或发展效益方面的评价。第三是缺乏一套建立在严密数据分析基础上的科学、统一、完整的指标体系,不能满足从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支出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评价的要求,影响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公正、合理性。第四是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难以落实。由于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及绩效评价结果本身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力,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难以落实,绩效评价与预算安排难以实现有机结合,绩效评价对改善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二、保靖县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部门预算博弈是非对称信息博弈

在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申请部门(此处指预算编制部门)会极力隐藏其信息或行动,由于审批部门(此处指财政部门和拥有预算分配权、审核权的部门)与申请部门之间职能和分工的不同及政务信息的透明度不高,审批部门无法全面掌握申请部门的信息或行动,它们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引发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可能导致在零基预算方法下申请部门提报的预算与实际情况偏离甚远而使其失去实际意义,最后不得不以以前年度收支数作为预算依据。以经费预算为例。申请部门在向财政部门提报预算数时往往会抬高其预算额度,财政部门凭经验认为申请部门会抬高其预算额度,一般会对申请部门提报的预算进行削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部门实事求是的提报自己的资金需求,可能反而得不到足够的资金,因为财政部门可能认为它也抬高了额度而要对其进行削减。经过多轮博弈后,申请部门提报的预算可能会大大高于其实际的资金需求量。

(二)全面实施零基预算的制约因素多

保靖县实施零基预算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完整意义上的零基预算相比还相去甚远,这主要是因为多方面的因素制约着这一方法运用的深度和广度。首先是实施零基预算的起点较低。从实施零基预算的成功经验来看,预算定编、定额、定标准等基础工作在推行零基预算前已经基本完成。而保靖县则是以预算定编、定额、定标准作为试行零基预算的起点,这表明保靖县的预算管理工作还是一种粗放经营式的、经验式的,而在这种状况下实行零基预算,许多该做的基础工作没有做,起点较低。其次是部门预算对财政资金的约束力不强。受财力影响,保靖县对一些单位核定的支出定额标准偏紧,部分单位在预算执行中经常突破年初支出预算,加之一些灵活性较强的项目,其预算标准的确定本身具有较大的主观性,这些单位在要求追加支出时会显得有比较充分的理由,也较易获得批准。此外,仍有部分财政资金游离于部门预算之外,影响了部门预算对财政资金的综合平衡功能。第三是财力约束。零基预算方法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大量的专门技术人员,所以需要有强大的财力做后盾以更好地保证零基预算的实施,就保靖县当前的财力状况来说,无法完全满足这些条件。第四是机构设置影响。受大环境影响,保靖县存在多设、重设行政事业单位现象,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交叉重合。这在零基预算法下会导致决策单位在不同部门重设、预算目标不明确、在制定一揽子决策中出现混乱等问题。

(三)推行绩效预算缺乏良好的环境

绩效预算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制度环境、监督体系以及技术支持系统等层面进行充分的准备。绩效预算对保靖县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推行绩效预算各方面的准备均不充分。从制度环境来说,我国目前尚未从立法角度建立一套严格的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制度,尚未制定统一的工作规划,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保靖县出台的相关办法不具体、不细化、不系统,预算绩效管理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从监督环境来说,保靖县对财政支出的监督存在多方面缺陷。各监督部门监督职权未得到有效行使,人大的监督基本上是虚的,财政部门的监督很不规范,审计部门的监督独立性不高;对财政支出审查的内容仍只注重于合法性和合规性方面的检查,而忽视效率、效益方面的评价;对财政支出审查的方式仍是鉴证和报告式的事后审查,未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审查的有机结合。从技术支持系统来看,保靖县在指标体系、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都比较滞后。由于公共支出目标的多样性导致其产出本身不易测量及绩效制度结构的非市场化导致的评估主体的错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三、如何完善保靖县部门预算编制方法

(一)改造而非全盘否定基数预算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保靖县在部门预算中全面推行零基预算、绩效预算的条件尚不成熟,基数预算在短时间内不会消失,我们一方面要正视这一客观事实,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入新型预算编制方法来对它进行改造。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这两项受基数预算影响最大的费用,它们预算的编制方法主体上应当延续基数预算法,但是应当对使用效率逐步进行评价,逐步削减那些无效或低效的经费支出。具体做法是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定额确定仍以以前年度数据作为基础、而人员数量则基于各部门实有人数,再引入绩效评价,通过对产出绩效的评价来限制或收回经批复却没有用完或使用效果不好的各种经费,取消经费结余在部门内的结转。该花的还是得花,只是对那些明显不该花或花得不好的钱进行调整。对非税收入,由于历史和现行管理体制的原因,财政部门掌握的信息资源很少,在与各职能部门博弈过程中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同时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各部门的非税收入预算仍实行基数预算法确定较为合适。如有对收入影响较大的新因素,单位提供相关材料并报审批部门确认后则可调整预算。

(二)进一步深入推进零基预算

政府开支庞大而繁杂,完全按照零基预算编制部门预算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其编制成本非常高,这不切合保靖县实际。但保靖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零基预算。首先是要建立一套与零基预算相适应的信息库并对其进行动态管理。信息库包括政策制度库和基本数据库。政策制度库应涵盖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与预算编制相关的各项政策法规,以此作为编制部门预算的政策法规依据;基本数据库应包括各部门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与构成、主要固定资产及结构、工资及津补贴基础信息、近年来财务收支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等。其次是改进预算编制的手段。保靖县应首先促进部门预算、指标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三个信息平台的有机结合,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设施和信息技术,实现数据资源在更大程度上的共享,在此基础上,推广成熟的部门预算编制系统软件,为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法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第三是应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零基预算只是预算编制的一种方法,并不能对控制预算支出起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使零基预算能够真正发挥预期的作用,必须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规范和减少执行中调整预算,严格控制调整预算时限。此外,应提高部门预算综合性,将尚未纳入部门预算的政府性财力全部纳入,编制综合财政预算。

(三)发展绩效预算并促进其与零基预算的结合

部门预算为绩效预算开展提供了平台,绩效预算是部门预算改革的方向。通过几年实践,保靖县在绩效评价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笔者认为保靖县应结合实际进一步发展绩效预算并促进其与零基预算的结合。首先是采取先易后难的思路逐步发展绩效预算。应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出台文件,初步形成绩效评价体系框架。同时,强化财政部门、预算部门绩效评价主体功能,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在此基础上,扩大绩效评价范围,加大考核力度,为逐步实现预算管理的事前评审、事中控制、事后考评的有机结合提供有力的支撑,推动绩效预算体系的建立。其次是促进绩效预算与零基预算的结合。把绩效评价概念融入零基预算的每一步骤中。确定预算目标阶段,采用平衡计分卡方法,建立公共绩效指标评价体系,从社会公众、经济指标、内部组织流程管理、学习和发展维度确定预算目标。在发展一揽子决策并对各支出项目进行排序阶段,应制定出绩效测量标准,对关键指标,应尽量细化。这一方面可以提高排序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也能增强资金使用部门的责任心。在执行阶段做好绩效考核工作,定期对项目实施的效率和效果、资金的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相应调整预算。

参考文献:

[1]李延辉.建立我国科学的政府预算编制方法的初步探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

数控编程零基础入门篇6

一、企业介绍

安全工程研究院是中国石化的直属科研单位,是中国石化HSe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及应用开发的重要研究基地,是国内石油石化安全技术优势突出的安全工程研究机构,也是国家危险化学品危害预防与控制、行业安全风险评价、石化行业HSe管理咨询的主要支撑单位。

安全工程研究院现有科研人员400余名,拥有一支在安全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优势突出、团结有为、勇于创新的科技队伍,并建有研究生工作站。经过30年的发展,安全工程研究院已在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技术研究、设备安全运行保障技术研究、化学事故应急响应技术研究、雷电静电危害控制技术研究、储运安全与工程技术、过程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监测检验、火灾爆炸事故实验与模拟研究、化学品危险性鉴别与控制、安全仪器仪表校验和研发、隐患评估与整改工程设计、职业病预防与控制技术、基于风险的HSe管理咨询和工程建设项目HSe监理等方面形成了独有的特色技术和专业能力,已取得国家和行业科研成果100多项。“化学品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的首批36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是国内危险化学品领域唯一一家从事安全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安全工程研究院在国内化学品安全研究领域科研综合实力的体现。

二、实施背景

科研单位与制造性企业不同,其主要产品就是所提供的技术服务,在进行成本管理时,需要严格控制成本支出。这就需要设计一个适合科研单位的可操作、可执行的成本管理体系。而成本预算是成本管理的核心,因此,成本预算编制是成本管理体系设计的中心环节。

因此,采用动因零基预算法,分析成本费用要素特性,构建成本预算模型,一方面有助于推进企业成本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强化成本管理与生产管理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改革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对成本预算编制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改善企业现行成本预算机制,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而且还能够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成本预算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优化配置各类资源,细化和量化年度科研经营管理目标,不断加强事前、事中控制,严格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检查和考核,确保院长期规划目标的落实和当期预算目标的实现。

三、内涵特征

(一)成本预算的内涵及职能

成本预算是成本管理的中心环节,是事前的控制手段,是成本管理的最初阶段。成本预算是根据企业生产管理现状、管理目标、技术发展趋势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成本数额进行预测而编制出的测算数据,可以作为日常控制、分析评价、考核的依据。

成本预算的目的是行使成本管理职能,成本预算编制的过程既是一个成本预测的过程,也是确定控制标准、进行成本决策的过程。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①明确成本管理目标。通过成本预算,将成本管理目标以数据的形态呈现在管理者面前,使成本管理目标清晰化。②成本控制。一方面成本预算编制完成后,可以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和标准,另一方面通过对成本预算指标的层层分解,可以作为成本控制的工具。③成本分析。企业会计期间结束后,通过将企业成本核算的实际数据与成本预算的数据进行比较,以对成本的发生及经营者的业绩进行分析评价。

(二)成本预算管理模式

1.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基础上的预算管理模式

对于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来说,其企业的生命周期与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同。企业预算管理在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应采取不同的模式。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生命周期具体分为产品开发期、市场增长期、成熟期和衰败期四个阶段,不同生命周期的预算管理模式如下:

(1)产品开发期的预算管理——以资本投入为中心的预算管理模式;(2)市场增长期的预算管理——以销售为中心预算管理模式;(3)市场成熟期的预算管理——以成本控制为中心的预算管理模式;(4)衰退期的预算管理——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预算管理模式。

随着预算管理及预算机制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为提高预算管理的成效,企业必须以生命周期为切入点,根据生命周期的阶段特征,实施针对性较强的预算管理。采用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基础上的预算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成本,避免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2.以成本为中心的预算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企业公司化改造步伐的加快,许多企业经过合并、重组、改制后,取消了下属企业的法人地位,使之成为了分公司。在这些分公司中,尤其是工业企业的分公司中,一般都是成本中心。因此,以成本为中心的预算管理模式已成为当前许多企业的首选。成本中心以货币衡量投入或费用,其标准成本费用是最适合进行预算控制的。

成本为中心基础上预算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能够帮助企业采取低成本扩张战略,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成长速度。但采用这种预算管理模式,可能会导致企业只顾降低成本,而忽略新产品开发,忽视产品质量。

(三)成本预算编制的主要方法

1.弹性预算和固定预算

弹性预算是在固定预算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预算。固定预算适用于那些发生比较规律、每年基本不变的成本费用项目,这些成本通常为固定成本或者可控的生产性成本,如折旧费用、人工成本等。有些成本费用项目每年变化较大,固定预算不再适用,因此可以采用弹性预算进行编制。当实际的业务量与所预测的业务量差别比较大的时候,固定预算就很难编制工作。相比之下,弹性预算比固定预算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2.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

零基预算是为克服增量预算的缺点而形成的,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考虑过去会计年度发生的成本费用项。增量预算法以上年度的成本费用项目预算数额为基数,根据预算年度可能影响预算编制的一些因素来编制成本预算。

零基预算是以零为基础编制预算,一切都从零开始,本年度的预算数额与以前年度无关。也就是说,不考虑过去,只看未来,从根本上考虑各项费用项目的必要性及预算数额。零基预算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出发点确定必须的费用开支项目,有利于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各个责任中心“节衣缩食”,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源的最大潜能,有助于减少资金的浪费。

3.作业成本预算

作业成本预算法是一种以作业和动因为关键点的预算编制方法。作业成本预算理论认为所有成本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即作业成本动因。在这个前提下,可以找出所有作业的动因,建立成本与动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编制成本预算。

4.动因零基预算法

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成本动因理论、作业成本法和零基预算思想形成了动因零基预算法的理论基础。

所谓动因零基预算法,是指从企业输气生产出发,层层追溯到决定企业成本支出的发生原因,并且对成本发生的原因进行系统全面分析,然后以生产工艺为对象,依据各级责任中心和各类成本项目之间建立起来的作业量与成本动因的函数关系;紧接着企业采用零基预算法来确定成本动因,进而编制预算,并在成本动因分析的基础上对成本预算实行全过程的控制和考评。

四、成本预算编制方案设计

成本预算是成本管理的中心环节。为保证成本指标在企业范围内得到合理和高效配置,切实保障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成本预算按照分级编制和归口编制相结合的模式进行。

(一)成本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

1.真实性。预算要真实反映预算期间科研经营各项工作及各类资源的安排情况,不断增强对科研经营的指导性和约束力。

2.合理性。编制预算应当认真分析判断技术市场形势、政策走向和自身经营管理实际,优化配置内部资源,合理确定年度预算目标,反映预期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企业的努力程度,做到不高估、不压低。

3.全面性。预算应当全面、系统、完整地反映与预算目标有关的各项经济业务及事项。

4.重要性。编制预算应结合预算期间的管理重点,合理确定并详细反映对资产负债、损益、现金流量有重要影响的事项,其他事项可以合并列示。

(二)成本预算编制的主要内容

1.成本预算编制的依据

(1)科研发展规划和法律法规。(2)对国内外技术市场形势的分析和判断。(3)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4)当前研发能力及计划安排。(5)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相关政策。(6)集团公司研究确定的其他预算条件。(7)院面临的个性化因素,以及经营预计影响。

2.成本预算编制的程序

成本预算的编制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分项归口,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综合平衡”的程序以及“基础预算在先,价值量预算在后”的方法,从工作量和价值量两个方面持续不断的优化和平衡。

不断加强预算管理工作,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分工,明晰工作程序,落实有关部门和人员在预算管理中的责任,组织开展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考核工作,不断提高预算管理工作水平。

3.院分管领导协助院长做好预算管理工作,负责组织、领导本单位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控制和考核等工作,组织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4.财务处具体负责组织预算的编制、审查、汇总、平衡、上报、下达、调整、考核等工作,并跟踪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及原因,提出改进管理措施和考核建议。

5.有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分管业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控制等工作,配合财务处做好预算的综合平衡、分析、控制等工作。

6.所属各部门是预算执行单位,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做好本部门预算的编制及执行工作,落实本部门在预算目标中应承担的责任,确保院预算目标的实现,并接受院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指导、检查和考核。

(三)成本预算编制的具体方案

1.基础分析

(1)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是预算编制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和指标完成情况两个方面的内容,如图3所示:

(2)预测和潜力分析

为确保完成年度成本控制指标,需要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展开预测和潜力分析。预测和潜力分析主要从环境分析、未来变化分析、管理降耗潜力等方面展开分析。预测和潜力分析,如图4所示:

其中,环境分析包括国家政策、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战略分析。国家政策的变化势必影响科研单位的研究方向,因此,要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变化分析。市场环境一方面影响科研成本,另一方面也影响企业物资采购价格。企业发展战略主要指上级单位发展战略。管理降耗潜力分析是从节能降耗、机制优化等方面挖掘企业潜力,降低运营成本。

2.工作量预算

工作量预算要结合科研及创收任务等影响因素,采用技术测定等方法合理确定各项工作量,包括纵向课题、横向课题、国家项目、基建装备基础性工作量数据。

3.成本费用具体预算

研究院费用预算坚持以科研发展规划为导向,科学预测年度经营目标,合理配置内部资源,实行总量平衡和控制。预算编制应按照先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后财务预算的流程进行,各项预算间应相互衔接、相互支撑,构成院预算的有机整体。

业务预算是反映预算期内可能形成现金收付的经营活动的预算,一般包括科研项目预算、营业收支预算、采购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等。按照“谁负责、谁编预算”的原则,业务预算由业务管理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负责编制。

资本预算是在预算期内进行资本性投资活动的预算,主要指固定资产投资预算。资本预算主要由基建装备部门负责编制。

筹资预算是在预算期内需要吸收股本及其他权益性投资、新借入的长短期借款及对原有借款、债券还本付息等预算。筹资预算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编制。

财务预算是指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院科研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院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行所作的具体安排。财务预算应以收入、成本、费用、利润为核心,以成本费用、经营风险和现金流量控制为重点。

预算编制按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统一要求、规范程序、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和方法进行。

(四)成本预算的执行与控制

1.成本预算的执行

根据上级批复的年度预算,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及研究室,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

实行月度滚动预算制度,在每月末根据本月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科研经营条件的变化,采用滚动预算的方法编制上报下月度执行预算,经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报上级部门。编制月度执行预算的基本要求:(1)以年度预算为基础,以月度科研经营计划、业务发生规律以及当期经营条件的变化为依据进行编制。(2)月度执行预算要确保年度预算目标的完成,在年度预算条件下,累计预算指标未达到年度预算进度时,必须通过追加以后月度预算指标进行弥补。下月滚动执行预算与上月实际执行情况差异较大的,应说明差异原因。

2.成本预算的控制

(1)要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建立健全资金支出授权审批制度,严格按照财务预算控制资金支付。对于预算内的资金拨付,按照授权审批程序执行;对于预算外项目支出,必须经过特别授权方可支付。

(2)严格执行收入和成本费用预算,保证完成各项效益指标。在日常控制中,要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科研经营月度计划和成本费用预算,加强适时监控,确保落实各项降本增效措施及其目标的实现。

数控编程零基础入门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群体系规划课程综合改革措施

数控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目标是培养操作型的技术工人。根据我院专业招生生源的特点并结合学生在企业的就业现状,确定了我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的“金领”人才,具体在数控加工与编程方面就是培养具有数控机床加工的高级操作能力,能加工中等复杂零件;具有中等的数控加工工艺和编程能力,能编制较复杂零件的制造工艺和主流型号数控机床的加工程序。

人才培养必须以就业为第一要务,通过以企业的实践过程为任务流程,规划了课程群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的三大体系,提出了三大体系在教学中的探索性实践方法。

一、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群体系规划

通过典型企业的调研了解企业的技术、生产,以及对员工的岗位人才需求,结合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凝炼制订出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构建支撑课程群体系。制造企业需求的数控加工与编程岗位能力包括识别工程图纸的能力、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数控工艺的制定能力、数控零件的程序编制能力等。

优化整合传统的专业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突出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主线地位,构建基于数控加工与编程能力的课程群体系。在理论课体系中,将画法几何、机械制图、aUtoCaD、机械CaD原理、三维软件设计课程整合成机械制图与CaD课程,培养学生的识别工程图纸和制图能力;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机床、夹具、刀具、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造质量学整合成机械制造工艺与实施课程,培养机械加工工艺的编制和加工能力;将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计算机辅助数控编程整合成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培养典型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程序编制和加工能力。在专业选修课程体系中设置数控车(铣)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数控车(铣)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数控工艺员鉴定培训、制图员培训、三维建模资格证书培训(UG、SoLiDwoRS等系列)等,此类课程为学生考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提供相应培训,增加就业资本;选修课程开设模具制造、先进制造技术等数控加工与编程的拓展课。

将实践环节分解成理论课内试验、课程设计、实习和实训等部分。实践环节具体设置为工程测绘和制图、三维建模、金工实习、机械制造基础试验、机械制造工艺与实施课程设计、数控加工与编程试验、数控加工与编程实训、数控加工与编程综合课程设计等。

专业素质教育为学生课程外自修环节,包括数控车床工和铣床工的职业鉴定等级证书、制图员证书、三维设计证书、数控工艺员证书、各种相关竞赛获奖证书、专题讲座等。取得相关学科证书的学生将获得学分加分或课程减免的奖励。

二、课程综合改革措施

1.实施项目教学法

教学改革过程中以项目教学法为基础,采用企业典型实例作为项目,对一门系统学科利用实际例子由浅入深,层次递进培养工程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以企业的产品制造流程为项目实施的标准。教学过程中理论课和课内实验讲授基本事例,先通过理论课布置项目实例,讲述课程要求的能力目标,而后分析完成项目的流程,进行知识点分解,按照流程讲述知识点。

以机械制造工艺与实施课程为例,机械制造中使用的机床、刀具、加工方法等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在课程群中的金工实习中学习过,在讲述课程理论知识时,简单的理解性知识可以采取布置任务学生自学的方式完成,具体项目及知识点如表1所示。

课程设计与理论课程联合进行,先讲授理论课程,课程中提出课程设计具体要求,设计典型件的工艺流程、夹具、加工装配完成后进行零件加工。在讲授理论课程时,以此夹具上的零件讲授项目的知识点,对难理解的知识点放在课程设计中讲解,此时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基础理论,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2.以学生能动学习为中心教学

培养学生能动学习能力,比如对于工程识图和制图能力的培养,变大班授课为小班授课,在制图教室授课,教师可以讲课,同时学生可以画图,直接从工程图纸识图开始,将复杂的画法几何知识融入识图和制图过程中。学完理论课后,直接进行机械零件测绘实践,将其画成aUtoCaD二维平面图纸,而后利用UG软件画出三维实体图形,学生能够学有所用。

对于实习实训、职业技能鉴定考证培训等实践类课程,教师分步操作,学生依次训练,教师检查指导评判,最后给出实际零件,学生自主完成,每课有目标,目标必实现。

安排学生自主查找资料解决问题、课后布置理论研究、动手编程和上机操作加工等探索性题目。开放数控机床实验室,接受学生课外实验和创新制作,调动学生能动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和数控职业技能竞赛,以竞赛的标准培训参赛学生,使学生认识不足,自主寻找差距,能动学习。

3.加强工程软件应用能力培养

企业广泛使用工程软件数控加工零件,以典型企业使用的应用软件为教学工具,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数控加工和编程综合能力。选用的软件有aUtoCaD、UG、VeRiCUt、VnUC、CaXa工艺图表等,用来进行三维设计、数控加工和仿真等。

4.企业化情景模拟

建立校企合作模式,除安排学生去企业参观、顶岗实习等形式外,对于学校中的实践环节按照企业情境和生产流程构建。

在数控加工与编程综合课程设计中,组成项目小组,组内按照现代企业岗位部门的设置,分为材料和生产准备、工艺编制、数控程序编制、机床操作加工、产品检验等角色,分别对应于企业内部的生产准备工、工艺员、编程员、数控机床工、检验工等工作岗位。在项目中引入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比如,利用精益生产中的“看板管理”绘制进度流程图和阶段将要完成的工作目标,使团队成员对任务一目了然;加工中执行企业的“6S”现场管理标准;在课程设计和实训中使用的工艺文件按照企业的标准和规范编制。

5.成绩评定与考核

成绩评定以考核能力为主线,注重对工程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考核具体形式有课上回答、课堂讨论、课后作业、阶段大作业、期中考试、上机练习作业、期末考试、实训报告、实训过程、实训答辩、面试、实操、仿真操作等形式。考核地点有课内、课外、平时、期中、期末、实验、实训、工厂车间、课程设计、CaD/Cam机房等。考核人员由教师、企业教师共同组成。考核成绩向学生公开,同时展示作品和评语。

参考文献:

[1]陈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与应用[J],职教论坛,2007,(6):16-20.

数控编程零基础入门篇8

关键词: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图形;自动编程

中图分类号:tG527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随着计算机数控技术的发展,国内外许多商业化的CaD\Cam软件都能实现针对零件三维模型的自动编程,但这些软件价格昂贵,又需要长时间的专门学习才能熟练掌握,对于造型相对简单、结构复杂程度较低的轴类零件来讲,使用的意义并不是很大。中小企业常常要面对小批量甚至单件零件的数控加工,而手动编程效率低下且出错率高,并不能完全适合灵活多变的加工过程。这就需要一种操作简单、能够直接通过轴类零件二维模型直接生成nC程序的自动编程软件,方便工程人员使用。

2系统总体设计

本文所述的轴类零件自动编程系统通过调用自行开发的零件基本特征二维图形库生成零件图形。在分析零件各部分几何参数和加工信息的基础上使用人机交互输入加工工艺参数的方式生成刀位轨迹,由系统自动生成数控加工程序。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参数化图形绘制模块、工艺数据库、工艺信息人机交互模块、nC代码生成模块、数据文件管理模块等五部分构成。

3各模块的结构及其功能

3.1参数化图形绘制模块

本模块主要通过调用二维图形库中的图形数据文件并给定其几何参数生成轴类零件二维图形。通过对典型轴类零件进行分析,可将轴类零件分解为表1所示的几个最基本特征类型。生成零件图形时可以直接调用二维图形库中的基本特征,通过分段叠加的方式依次输入各部分参数,最终形成二维图形。为了简化图形生成过程,对于一些具有固定特征组合的轴类零件,可以事先建立不同特征组合的零件模型,通过修改参数的方式得到准确的零件图形。

根据数控车床的特点,在输入轴类零件图形时,要指定各部分特征在数控车床主轴Z轴方向上的定位坐标,这样就可以方便的解决零件在叠加时的结构衔接问题。

表1轴类零件的基本特征类型

3.2工艺数据库模块

用于存储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材料、切削参数等信息。由于轴类零件加工机床和夹具选择较为单一,所以本模块主要由刀具参数库和切削参数库两部分组成。

在数控车削轴类零件时,可以按照其加工工艺特点将车削工艺过程分解为外圆车削、端面车削、螺纹车削和切槽切断等基本工步,每个工步具有共同的加工对象表面、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等参数,这就为系统设置工艺路线提供了基础。在绘制零件二维图形时,为不同的特征预设加工工艺参数。零件图形绘制完成后,通过系统自带的工序合并功能,将具有同类加工参数的工艺过程合并为同一个工步(区分粗加工和精加工),提供给后置处理模块使用。

3.3工艺信息人机交互模块

通过人机交互输入过程,用户可以对已经输入完成并显示在系统界面上的工艺信息进行校对检查,并由系统提供修改、添加和删除相关数据的功能。

3.4刀位轨迹和nC代码的自动生成模块

自动生成刀位轨迹的核心问题是准确判断零件的轮廓。在本系统中,基于二维图形的参数化绘制过程,可在系统中预设各个特征的边界线(包括直线和圆弧)为零件初始外轮廓线,此时读取输入的几何参数值并记录外轮廓上各个特征点的X、Z坐标。由于各个基本特征二维图形中平行于X轴方向的轮廓线均为直线(其实质为平面的投影),所以只记录沿Z方向轮廓线的特征点和几何参数,如表2所示为圆柱特征的轮廓线定位坐标数据。

表2圆柱特征二维轮廓定位点坐标数据

同理,对于其他构成零件轮廓的基本特征都可以列出其轮廓线上的特征点坐标,经系统判断并自动剔除叠加后坐标段重合的轮廓部分(主要是X方向的各条轮廓线的重合部分),就可以判断零件的实际加工轮廓。

在此基础上,由系统对已处理完成的零件外轮廓和通过工艺数据库提供的刀具信息、切削用量参数如起刀点、背吃刀量、切削余量、换刀点、退刀点等来计算刀具运动轨迹上的各个特征节点数据,最终生成刀位轨迹文件。

通过已经生成的刀位轨迹文件,经系统后置处理可以方便的生成零件nC程序:通过对刀位轨迹进行逐段“翻译”,根据不同加工位置特征生成对应的G代码,根据对应位置已记录的刀具轨迹定位点插入坐标数据,根据当前机床加工状态生成F、S、t代码和开、关切削液启停机床等辅助功能指令,最终生成完整的数控加工程序。nC代码自动生成的具体实现过程如图2所示。本模块带有数控指令语法检查和刀具轨迹模拟功能,可以主动的发现程序中存在的语法错误和刀具加工干涉情况并进行提示。

3.5数据文件管理模块

本模块主要是用来管理和编辑系统输出的程序文件。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查看、修改、存储和传递生成的nC程序,便于用户对程序进行检查和修改。

结语

本系统通过用户熟悉的零件基本特征生成轴类零件二位图形,使用方便;使用人机交互参数检查减少了出错率;能够自动分析刀具轨迹生成nC程序,方便了计算机和数控机床联机加工,能够满足常用轴类零件数控车削编程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芳,王琨琦.特征技术在数控图形自动编程系统中的应用[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1,21(4):322.

数控编程零基础入门篇9

关键词: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近年来,各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主要体现在: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并存,没有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第二课堂重视程度加强,但仍是发散的,没有与第一课堂有机地互动和渗透形成整体;课内、课外培养目标不一致;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技能培养不协调;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结合不够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淄博职业学院提出了创新设计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设想,重在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本文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从五个方面探索以“四个融为一体”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一、依据“四个融为一体”,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在对人才培养现状广泛调研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数控技术专业明确了以“四个融为一体”、畅通培养与就业渠道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即“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培养融为一体、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融为一体、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技能培养融为一体、课外与课内培养融为一体”,并以此重构了课程、师资、实训等支撑体系。

课外与课内培养融为一体,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融为一体。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活动按课程开发和设计的理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实施。把新生入学教育、军训、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以课程开发设计的理念来建设;把车间、实训室、社会活动基地等场地当课堂来运用;把师傅、教练、组织者等当教师来管理。从目标、内容到评价都力求符合课程管理的要求,使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将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培养融为一体,将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技能培养融为一体,将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化、专业学习领域工作过程系统化,通过这“两化”打造学生就业竞争力;将人文素养课程体系化、专业拓展学习领域前瞻化,通过此“两化”打造学生发展潜力。

二、广泛开展社会调研,明确专业的培养发展目标和规格

开展产业背景调研、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等多层次调研,确定了数控技术专业的主要职业岗位: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数控机床安装调试与维修。确定了专业培养发展目标与规格(图1、表1)。

三、改革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数控技术专业人文素养课程教学在坚持服务专业以及专业群所对接的职业领域的前提下,大胆进行基础课程系统建设的改革尝试。以“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培养”为核心,将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分为若干个指标,围绕培养目标借助“专业实践课和人文素养课两系统”的交互融通,将课内、外活动进行设计,从目标、内容到评价都力求符合课程管理的要求,使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训练,实现目标指向(表2)。

按照自入校至就业的人才培养进程安排,对入学教育、人际沟通、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职业角色体验、潜能开发、社会实践等11门人文素养课程进行课题式管理和实践,同时在将具体素质和能力要求单独设置为课程的基础上,将相关内容融入课程的讲授和实训过程中,强化和规范职业素质的养成。

四、实施“五步推进法”,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明确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和路径,数控技术专业根据“逆向分解、整合重构、正向实施、动态反馈、循环提升”的“五步推进法”,推进课程体系重构和改革,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校企共同对课程进行系统设计,构建了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为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根据其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参照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形成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开发方案。不断增强课程设计和课程资源整合能力,着力解决了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重组和课程教学组织等三个关键问题,从课程建设理念提升、课程设计研讨、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等多方面、全方位提高教师的课程改革能力。

课程体系构建按照岗位跟踪、动态反馈、循环提升的原则,以职业能力与岗位(群)需求为导向,企业人员参与共同分析数控技术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按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归纳序化,以典型的加工零件为载体,选择由简单到复杂的零件加工任务(数控机床操作、产品零件造型、加工工艺编制与编程、质量检验、现场管理),承载数控机床操作、加工工艺与程序编制、检测、生产组织与管理等教学内容;融数控技术职业资格标准,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指向岗位(群)需求,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融合,校企共同对课程进行系统设计,构建了“基于岗位(群)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图2)。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建设了《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控机床零件加工》、《机械识图与制图》、《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数控机床安装与调试》、《机械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分析与应用》、《普通机床零件加工》8门优质课程,并以4门优质核心课程为基础,制定了本专业新课程体系下的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

五、融入真实的企业环境,创新人才培养实施过程

1.实施“六步四阶段团队教学法”,提升课程实施效果

将国内外先进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应用到教育教学改革中,边实践边研究,集团队的力量总结提炼出了“六步四阶段团队教学法”,深受学生和企业界的欢迎与认可。六步指在学习工作每一个环节,按照“确定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质量控制、检测、评估反馈”的六步进行。四阶段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按照“师说生听、师做生看、生做师看、生做互评”四阶段进行。

2.“四真实”校内实训基地,柔性化教学管理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凸显真实工作情境、配置真实加工设备、加工真实产品,在真实的企业管理环境,完成工作任务。学生校内实训以企业的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学习过程,学生参与生产和管理:按“图纸分析工艺制订程序编制零件加工零件检验机床维护”顺序,培养适应岗位要求的工作方法、知识和能力。

课程实施采用的动态、可调整、可选择的柔性化教学管理,为“六步四阶段团队教学法”的课程实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一是采用课程“接力棒式”连续几周串行的教学管理和实施模式;二是按任务单元采用半天、几天一门或多门课程并行的教学管理和实施模式,有效利用实训场地。

3.创新车间组织的学习工作模式

实训基地管理实行企业化管理,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车间组织自上而下依次为:生产实训部、车间、班次、工段、班组,各机构中分别设部长、主任、值班长、工段长、班组长进行管理。生产实训部的宗旨、使命由学院的社会职能决定,业务目标根据教学工作计划与生产任务计划综合考虑设定。业务计划由生产实训部的宗旨、使命、目标分解而来,并依据组织结构图层层分解,下一级依据上一级下达的目标与指标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法,达到目标一致。教师与员工角色结合,学生与员工角色结合,部分教师、企业人员到实训基地兼职生产、技术、管理任务,同时承担本岗位的教学任务。值班教师(值班长)负责生产组织、日常考勤、过程控制、反馈处理、方案评估、技术咨询、故障处理、技术反馈、质量控制、任务评定。

4.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创新

改革教学评价指标,由企业人员参与制定了《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对学生进行能力与素质的综合素质测评,落实“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立足专业,促进学生加强政治与身心道德修养,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强化职业习惯养成。具体做法如下:

对数控技术专业所有学生实行了一学期一次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通过“基于生产性工作任务的六步四阶段团队教学法”,将学生的素质培养进课程,有效进行过程控制。通过编写《生产(实训)安全质量文化手册》和实行“学生自我管理、开放、角色体验式生产实训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了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

素质测评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核:德育:技术:身心:创新=20%:60%:10%:10%。主要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团队精神、劳动态度、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实践能力、身体、心理、职业、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协作能力等。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不是只看学习成绩,还要考核其思想品德、行为规范;评价既有课内,也有课外。

六、创新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效果

1.“立足区域经济,培养职业人才”,学生就业率高

坚持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培养职业人才”的办学理念,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瞄准区域内中小型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培养“肯干活、好学习、能创新”的高素质高技能急需人才。在2008年和2009年上半年,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最严重时期,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签约率仍达96%以上、就业率100%。

2.毕业生综合素质高

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两条主线融合进行培养。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融入专业课程,专业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企业实践技术人员在指导实习中言传身教地培养;校内实训基地实行“5S”管理,按照职业人标准进行管理。课程考核包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每学期对每位学生都要进行综合素质测评。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95%以上。

3.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强

课程设置注重提高学生就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11门人文素质课,把人文素质培养作为基础,提高学生的职业(社会)核心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的行业通用能力培养,开设《机械技术基础》、《机械识图与制图》、《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普通机床零件加工》、《电工电子技术分析与应用》;开设专业拓展课程《企业管理》、《CaD/Cam软件应用技术》等课程,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专业发展潜力。毕业生工作一年后,60%以上从事数控机床的操作、工艺编程、设备维护维修一体化的工作。

4.专业建设取得较大的成绩

创新设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数控技术专业现为山东省示范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现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1项省级教学成果;2007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建设专业,2010年通过验收,评为“优秀”;数控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张丽华.数控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4):112-114.

数控编程零基础入门篇10

(一)企业调研

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天津市杰立信模具有限公司,天津龙舟工控设备有限公司,光电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汽车模具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显示器有限公司,中环三峰电子有限公司,东华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天津索思仪表测控系统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的数控技术专业的用人方向和岗位需求数据表明:目前,高职毕业生整体技能水平偏低、就业质量不高,不能在技能上适应企业的技术岗位。大中型企业对高职院校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方向主要集中在:数控机床操作、数控编程与工艺、CaD/Cae/Cam设计、数控机床的维护与保养等。这也为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二)院校调研

针对需求方向,分析了多所院校现开设相关职业技术课程如下:数控编程、数控操作、数控加工工艺、CaD/Cam(自动编程)、数控原理、数控机床的维修与维护等。院校开设课程的合理性调查统计数据显示:69%的被调查者认为“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编程”为专业核心课程;41%认为“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应加大实践操作比例;61%认为仿真加工与机床操作的课时应增加;49%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最感兴趣的课程为数控机床操作;认为数控机床的维修与维护知识在未来数控行业更重要的占被调查总数的42%。数据表明,围绕零件设计与加工及机床维修与保养等专业技能相关的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与现存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安排有直接的关系。院校教学调研中暴露的问题主要有:课程体系缺乏职业性;理论与实践课程脱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趋于形式化。这就要求学校针对现行课程进行调整,将理论内容融于实际操作之中,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重视关键能力的提高。

二、调研成果初探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针对企业用人方向和现有课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我们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分为两方面:零件设计与加工人员,机床维修与保养人员。根据这一目标把本专业核心知识作模块细分:机械制造基础、数控车工实训、数控铣工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在教学上改进单一的“理论+实训”模式,根据企业的技能需求,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改革实施

教师结合企业用人方向,制定教学目标,针对数控机床维护与维修模块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尝试。在数控机床维修实训教学中,学生通过亲自打开机床,自己动手拆卸零部件,认识各种零部件及其安装结构特点,先形成感性认知,后作理论理解,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零部件做功能分类。先分出:机械部件、电器部件、液压控制元件等,再结合不同零件进行细化分析。机械部件又分为机床主体、主轴组件、导轨、滚珠丝杠螺母副等。与机械部分相关的理论,如零部件的工作原理、材料、装配关系、强度与刚度的校核等,尽可能在学生拆卸零部件环节中进行讲解。液压控制部件,主要明确液压系统的控制原理,要求学生能够看懂液压回路图,能分析执行元件的工作过程。电器部分在学生直观电器控制柜后,讲解柜中的所有电器元件的功能、作用以及电路的连接,要求学生看懂电路图。这样,可以将学科知识重新整合,将理论融于实践,使学生学有所获,迅速掌握专业技能。例如,在讲解机床机械结构部分时,把滚珠丝杠螺母副作为教学的基本载体,演示部件运动过程,讲解其传动原理,再讲零件结构,及其它相关类型的机械传动结构并绘制其零件图,从而学习零件的测量与绘制,认识零件材料的区别及用途。有了实践动手经验,再加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再次让学生动手,将拆卸的机床复原。这样,将所学多门课程的知识融合于实践操作训练之中,达到获取知识有深度、培养技能有特点的综合目标,满足企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课程体系模块化

课程改革中,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不断探索,将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融合为一体,对陈旧的单科课程重新整合,改为模块化教学,建立“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突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制作了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就业方向不同,将本专业知识与技能划分为五个核心模块:机械制造基础、数控车工实训、数控铣工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机床维护与维修。每个核心模块涉及不同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面对不同的就业岗位。其中针对普通机加工人员,需要以机械制造基础为核心模块,包含:机械制图与公差配合、材料及热处理、普通机械加工实训(车、铣、钳工)、刀具与机床、切削原理等为基本知识与技能;数控加工人员,分为两个典型方向:数控车工和数控铣工,分别对应两个核心模块,包括:数控加工工艺知识、数控加工编程知识、数控仿真软件的应用、数控机床操作等基本知识和技能;零件设计与自动编程人员,核心模块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包括:机械制图与公差配合、材料及热处理、数控加工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软件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UG三围造型与自动编程)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机床维修与保养人员,核心模块为数控机床的调试与维修,包括:电工基础知识(电器元件介绍、电路图的绘制与识读)、安全用电常识、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机床与数控原理、数控机床使用及维护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综上,构建了数控技术专业以职业岗位(群)知识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内容,为实现理实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提供了依据。

三、构建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施“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

“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由教育家杜威提出,其核心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即把知识的学习与具体的活动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遵循“三明治”精神,以“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组织专业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先有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论高度,最后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解决实践环节出现的一些问题,达到学有所用。在机械制造基础模块中,新模式教学将原有的车工实训、铣工实训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深层次结合,将原有的实践与理论知识点具体化。课程中先安排车工、铣工等实践操作练习,其间,学生认识机床、练习磨刀、加工小轴、六面体等,通过这些基本实操练习,学生了解切削加工的一般过程,理解刀具角度的定义及不同角度对加工的影响。先获得车削、铣削加工的感性认识;再学习切削原理知识,了解切削过程中的受力、变形、温度变化、刀具磨损等现象发生的原因,从而能够自己想办法,改变切削条件,控制加工过程,使得切削状态达到最佳,生产效率提高,加工质量提高等等。学习理论过程,结合第一阶段面临的诸如“抗刀”等实际问题,重点分析原因,明确加工条件的重要性,在方向上为第二阶段的实践练习奠基,从而提升下一阶段的实践操作练习的技能。通过知识迁移,会举一反三,学生根据零件质量要求,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刀具角度,加工出中等难度的零件,满足企业需求。这种“实践--理论--实践”交替的“三明治”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可靠保证。学生毕业后,基本上能够动手操作,凭借学到的专业知识分析研究产品的加工方法,改进生产技术,凸显课程设置的职业化,对接岗位需求,能够为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编写任务驱动型教材

教学改革中注重深化基于工作过程的“做中学、学中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深度融合,使企业参与学生培养全过程,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依据企业需求,编写任务驱动型教材。技能就像教材的骨骼一样,而知识是肉,要根据骨骼的状况来生长。传统教材以"肉"为主线,“骨头”居次,这样的教材基本是没有技能训练的。任务驱动型教材根据培养技能,分析学习需要,然后让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并掌握这种技能。任务驱动型教材的特点是以任务为载体,以任务实施过程为线索,将专业知识穿插到任务实施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任务,从而掌握所学知识点,并具备实践操作能力。针对这五门核心课程,本着工学结合的原则,本课题选用企业代表性产品,编写了任务驱动教材,配合实际教学。数控实训课程是集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等多门理论课知识于一体的操作性很强的综合实训课程,是培养数控机床操作人员的核心课程。学生利用任务驱动型教材,不仅懂得了相关专业知识点,而且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了解了企业常见的产品类型。任务驱动型教材使学生在加工产品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有利于实践技能的获得。

(三)实施项目教学法

调查发现,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今的教学要求;理实一体化教学因脱离企业项目和生产产品而流于形式。教师通过编写与企业技能需求对接的任务驱动型教材,开展与企业生产相关的产品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开发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一个项目中包含来自生产车间的实际产品,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仿真加工,车间操作,实训报告等多个环节的内容,要求学生从认识项目开始,结合相关知识分析项目、制定工艺、编写程序、仿真加工、机床操作等最终加工出产品。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将课堂理论教学转为理实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营造了实践教学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了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建立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提升了办学目标,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探索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逐步完善核心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