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信息资源整合十篇信息资源整合十篇

信息资源整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8:00

信息资源整合篇1

现阶段我国信息化急需解决的三大问题是信息资源整合、信息安全和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其中,信息资源整合已经走到了急需用技术整合的关口了。

中国信息化从上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起步,发展到今天,一方面,我们看到,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已经日渐普及;另一方面,在目前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大量的问题,缺乏系统的规划,信息资源标准不统一,系统层次不齐,甚至集团性企业总部会用到多达100个到200个信息系统。

从行业整体看,中国在融入全球化竞争,信息的内部整合、内外部整合、跨互联网的全球整合都已经成为迫切的需求。而不同企业和机构之间,由于不同的应用系统建立在不同的硬件和操作平台上,或者不同的应用系统是由不同的系统集成商使用不同的语言和开发工具开发出来的,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显现出来:同一业务系统的不同模块间、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无法共享,不能随着业务运作顺畅地流转,导致业务流程被割裂,需要过多的人工介入,效率下降,数据精确度降低等等,使信息系统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信息资源整合成为与信息安全、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并列的,目前我国信息化急需解决也难以解决的三大问题之一。

技术性趋势

但是,从目前企业或机构的信息资源整合的需求来看,已经不局限于企业或机构内部产生的管理信息、生产信息、办公信息,甚至包括互联网公众个人的信息(如博客在企业整合客户资源中的应用),也包括企业上下游之间、政府跨部门之间的信息整合,资源整合需求的范围、深度、内容无形中已经发生变化,信息资源整合正在面临新的问题。从目前来看,企业或机构需要整合的信息资源包括以下几类,见表。

基于现阶段信息资源整合需求的变化,在信息资源整合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有一类信息技术在目前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将这类技术命名为信息资源整合技术。

具体来说,信息资源整合技术,我们将它定义为被用于企业、机构或社会存在分散的各类型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的各种信息技术的集合。它是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跨网络、跨平台、跨应用、异构数据和其他信息整合应用的各种信息技术的总称。从这个概念的角度,包括中间件技术、Soa、eai、数据交换技术、搜索引擎、web2.0相关技术、商业智能、数字图书馆都可以称为信息资源整合技术。

三种特性

上述这些技术都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它是面对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信息资源整合问题的提出,也是伴随全球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由于发展不统一和技术发展的多源性所导致的信息孤岛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2.信息资源整合技术不仅仅限于企业或内部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企业和机构的边界,企业或机构需要面临全球化竞争的趋势。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创生和利用的速度,企业和机构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掌握信息优势,是企业或机构加强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同时,个人如何有效地利用企业和机构提供的各种服务,也离不开信息的传播。因此,信息资源整合技术必须面向企业、机构以及与互联网相关的各种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篇2

专业的细化不仅让科技的发展达到了更加细致的地步,对网络信息检索的要求也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所以云计算技术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为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和技术支持。根据我国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暂时将网络信息资源分为三类,分别是生活信息类,科研信息类和教育信息类。下面,笔者就这三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分别进行论述。

1.1生活信息的整合生活信息更多的偏向于人民生活,让人民通过网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社会。这种信息资源更多的反映了人民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特点,是网络反映百姓生活的重要途径。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需要管理人员创新,要在接纳老百姓心声的同时避免不法分子的利用。把握好尺度是网络舆情管理机制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如何找好管理的平衡点,是对平台管理人员自身修养和工作能力的进一步要求。只有将网络舆情平台合理利用,才能真正从舆情平台上了解百姓心声。这就需要对舆情平台进行建立,也就是建立面对人民群众的云平台。

1.2教育信息的整合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很多科技产品在大学生手中越来越普及。所以学校也应该积极开发科技平台促进学生以新型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而云环境下的产品是以虚拟数据存储为核心的产品,通过知识的分析归纳和整理收集来存储各种用户需要的产品。一般来说,云平台的知识产品会分为音像类产品和文字型产品。音像类产品一般以音频,视频,辅助材料等内容为主,文字类产品多以文档,图片为主。然而,在云环境下,这些产品的存储和使用都具有简单易用、安全可靠、灵活易扩展的特点。另外,云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企业级邮箱服务,具有安全快速、管理简单、方便快捷等特点。所以说,通过虚拟化技术整合学习资源为用户提供虚拟主机服务能帮助更多的用户简化过程,实现轻松的更适合科研、学习、工作的云计算环境。所以利用云平台教育模式对计算机课程进行教育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教育信息利用云计算技术整合的具体措施如图1所示。

1.3科研信息的整合网络教育是科技达到一定程度后的教育方式,建立在高度发达的教育体制之上。所以对科技信息的整合也是比较重要的整合内容。利用网络本身与科技的关系是一种创新型的科研信息整合方法,也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方便的服务。总的来说,中国科技的发展是极其迅速的,但是科技的发展不代表人民对科技的利用率的进步,所以如何将科技创新技术应用到人民日常生活当中是目前我国许多科技发展部门所需要考虑与解决的重点问题。总的来看,我国政府需要加大我国科技信息收集和管理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让科技信息得到足够的资金进行审核和推广工作。只有科技信息通过具体的方式加以研究和推广才能真正的将科技成果变成人民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实例。同时,要进一步推动科技信息的保留与保密工作,还需要利用有利政策加大科技成果的市场熟知度。通过对云计算技术的研究,将科技信息加以合理的整合与应用。科研信息整合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2云平台的建立对网络信息的总体作用

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信息整合于管理的具体表现就是数据库以及云平台的建立。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说明了现代社会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以及对管理模式的创新意识。云环境下,云计算管理系统应该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资源统一管理调配,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按需索取。另外,云计算技术在实际生活中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比如,在教育方面开发电子阅览室、开放高校图书管理平台都是云技术对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具体表现。总的来说,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应该是目前我国网络信息整合的改进目标,也是云平台发展的发起点与落脚点。而具体说来,现代社会中网络信息的整合和利用的前景已经不只是改善网络信息的具体问题了。而在加入信息技术之后,利用网络信息的整合和网络信息的检索对整个网络信息加以利用:第一,对生活信息的管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人民舆情的管理,一般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利用网络舆情的发展,为公众与政府的沟通搭建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第二,由于教育是为广大群众需要的精神生活之一,所以利用数据库查找技术来寻找书籍是教育信息管理的一大创新。这一创新不仅节省了用户找书的时间,也节省了不少标识性硬件的投资。然而,实现教育创新的基础就是对教育信息的整合和利用。第三,高校建立高效的科技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对科技信息的管理和利用,加快科技的发展和推广的速度,并逐渐转变对云计算技术的利用理念。

3结语

信息资源整合篇3

我国政府信息化进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有20多年的时间。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建设和政府内网信息门户建设已具较大规模,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造成了各部门应用系统的开发平台不同、操作系统不同,特别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千差万别,各系统之间“不联不通”,从而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因此当前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着两项任务,一项是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流程优化,建立有效的领导决策支持系统;另一项是提供周到、方便的公共服务能力,即构建电子服务型政府。

一、信息资源整合

在短期内建设完成电子服务型政府的困难是: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物理网的基础设施和单项应用虽然很丰富,但是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能力不足,因此重视数据流分析和办公流程整合,搞好软件系统的顶层设计是电子政务建设必须经历的重要阶段。信息资源整合的三项内容:内容整合、数据整合、应用整合。

从总体上看,内容整合包括对分散异构信息资源体系的整合。首先,原则上是在兼顾信息资源现有配置与管理状况的条件下,实现无缝整合;其次,在新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上,开发新的应用,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增值。

数据整合的关键是构建基础数据库和建立数据中心。基础数据库包括人口数据库、法人单位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和各地方特殊资源数据库等。其中数据中心的建立是电子政务的基石,是政府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应用整合包括包含G2G、G2B、G2C和G2e(政府对公务员)等模式下的政务应用系统及协同工作与决策支持系统。

此外,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和电子政务安全体系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内容,也不容忽视。

二、信息资源整合的难点

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经过多年的开发和积累,政府各部门存在了大量的数据库,对这些现有数据库系统进行整合中遇到的难题主要有:

1.对现有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如何无缝接入。包括结构化数据资源的接入、非结构化数据的接入和应用软件系统的接入。

2.整合后信息系统的管理问题。现有信息资源的管理分为自上而下的管理、集中式管理、可控性自主管理、个性化管理和实时性管理等多种管理模式。信息资源整合后将实行分布式信息资源管理。如何实现物理上分散、逻辑上集中、应用上分散、管理与服务集中将是面临的主要难题。

3.如何满足新的需求。包括共享需求、交换需求、协同需求等。

4.支持不同用户的访问需求。包括支持不用授权的可控性访问、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服务、支持单一性访问、支持实时性的应用需求。

三、信息资源整合方案

整合后的管理架构体系分5层,如图1所示。

该管理架构的优势是:

1.视图管理层中所有管理模块都提供与webService的接口,易于实现分布部属,统一管理。

2.统一的资源目录层pKi和pmi中心层中的授权管理可以灵活定义用户类型和用户属性,从而可以方便地定义信息栏目下的不同条目或应用下的不同操作,灵活定制授权策略。支持第三方Ca认证及其资源目录系统和第三方应用系统的集成。

3.组件封装层:涵盖了日常工作中用到的各种文件模版,并提供旧文件查询等功能。

4.软件层:提供各种办公应用软件及专用软件。

四、信息资源整合的成功案例

2005年全国电子政务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河北省电子政务“112”工程为例,该工程的重点是构建了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和12个应用系统。

1.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公务内网、公务外网和信息交换系统

2.12个重点应用系统:办公及网上审批系统、财税和审计监管系统、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农业信息及服务系统、自然资源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社区综合管理服务系统、人口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应急联动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信用信息服务系统、综合教育信息系统。

系统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需求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业务梳理和用户视图及数据流分析。通过业务梳理和分析,按照信息工程方法论,建立起由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构成的业务模型;通过对报表、单证、帐册等用户视图的登记和拆分,得到所涉及的数据项及其分布情况;通过对数据流也就是用户视图流动的分析,得到业务与数据的关联关系,形成数据流程图。通过对输入、输出、存储等数据流的量化分析,得到对网络通信和数据存储设备的量化需求。

第二阶段(系统建模阶段):系统建模是需求分析的继续和定型,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系统的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在对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业务过程、业务活动能否计算机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可计算机化的业务过程、业务活动用功能模块和程序模块表达出来,建立起功能模型,解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通过对需求阶段得到的数据流程图、用户视图、数据项及其分布情况的进一步分析、分类和规范化,按业务主题和业务需要建立起由主题数据库、基本表、数据元素集构成的数据模型,解决系统信息如何组织的问题;通过对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关联关系的分析,建立起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表达出子系统与主题数据库的关联情况以及各子系统的程序模块与基本表的关联情况,为共享数据库的创建与使用、数据分布分析和制定开发计划提供决策依据。

第三阶段(信息分类编码阶段):主要任务是数据元素规范化、信息分类编码和专项报告编制。利用数据元素规范化理论和方法,对基本表中的每一个数据元素进行分析、规范和一致性控制,数据模型也得到进一步完善;通过对数据元素内涵的分析,识别信息分类编码对象并进行适当分类,按照国际、国家、地方、企业的顺序,进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调研,对确需自己进行编码的对象,要制定编码规则、编制相应的代码表,并通过收集已有的编码标准,最终形成系统所需的完整的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在完成信息资源规划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对整个过程和成果的总结与提炼,分别形成流程优化、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数据环境建设、投资分析等五个专项报告。

2005年4月29日,河北省电子政务“112”工程顺利通过国家信息化专家组的评审,开始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发挥效用。

信息资源整合篇4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现状及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0-052-02

1、网络信息资源

当今社会是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随着以因特网(in-temet,一个全球计算机互联网络,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料库,有亿万人参与共同享用着人类自己创造的财富即资源)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网络信息资源层出不穷,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网络化信息呈指数增长,造成信息过载,质量参差不齐,信息资源处于高度分散及无序的状态,极大的影响了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资源的高度共享。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主要目标就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服务与保障。因此,对网络信息资源实施有效的整合,以形成结构化、有序化的资源系统,建立统一的网络信息资源访问和检索路径,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1.1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概念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在网络环境下,采用数字化信息处理和集成整合技术,对多种来源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有目的地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同时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实现高效传播信息的一种服务方式。

1.2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信息资源类型发生了根本变化,也促成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3 由信息资源的多样性及用户需求所决

信息资源的多样化拓展了用户选取信息的空间,但同时也给用户利用信息增添了新的麻烦:不同载体形态的信息资源之间缺乏关联;不同来源的信息资源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复、冗余;各种数据库之间缺乏允许内容共享与传送要求的界面。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就是将得到比较分散的网络信息一并提供给需要的用户使用,并且对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研究者、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整合出网络信息既涵盖面广又内容完整,适合各方面人士的需求,解决用户对网络信息资源需求的多样性、复杂性及综合性。

1.3.1 可以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丰富的网络化信息资源使得生活在不同地方的用户能够得到全球公开的平等的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权利。网络平台的提供使每一个信息的者和信息的使用者得到最近的交流方式,从而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1.3.2 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上网后,不仅可以及时提供给本地用户,而且可以提供给全球每个因特网的用户使用。但是,由于信息资源的繁杂,使得信息的使用者很难找到适合的信息。为此,因特网的网络技术、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传播及使用方法有待提高。

2、我国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方式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方式就是通过网络信息外在和内在特征的表征和序化,达到网络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目前,使用较为普通的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2.1.1 文件整合方式

文件是一个具有符号名的一组相关逻辑记录的集合。我们所熟知的Ftp就是以文件目录的形式整合信息资源,利用Ftp文件传输协议所获取的就是以文件形式保存和组织的信息资源。

2.1.2 数据库整合方式

数据库是存储设备上合理存放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例如,图书馆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开发具有权威性、使用性、可靠性并具有地方特色的数据库,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建立一些学科专题数据库,以方便用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有价值的信息。

2.2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2.2.1 对网络信息资源整合价值缺乏普遍的认同

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已经得到人们一致的认同和重视,但在网络获取信息已成为许多个人和用户的首选时,许多信息服务机构仍以传统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他们热衷于花大量的经费采购各种资源来加强机构建设,而对分散于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资源有时只作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政府虽然对信息基础设施较为重视,但现实却是信息资源建设滞后,导致目前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的落后。

2.2.2 专项业务资金匮乏

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从国内目前情况来看。各信息管理单位多属于社会公益性机构,收集的网络资源基本上都是免费的,开发资金主要靠国家投资,缺少其他资金来源,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出来以后,其信息产品基本上在提供给那些信息收集者和信息需要者无偿使用。此种开发和运行机制,难以调动网络信息商的积极性,从而也影响了网络信息向深度发展。

2.2.3 专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

网络环境下的现代信息资源管理人员不仅是纸质文献资源的管理员,而且也是网络时代的信息资源导航员。目前,管理网络信息的专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反映在诸多的网络信息资源中内容、文字还存在着许许多多问题,网络信息专业人员的网络技术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亟待提高。

3、我国网络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的解决方法

鉴于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现状和存在的若干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高度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是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源,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进行不同方式、不同深度的整理和加工,将其增值并以各种信息产品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我们可以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有用信息资源,同时,这在当前信息资源采购经费普遍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非常有现实意义。

3.2 增加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投入

应该增加各种专项资金的投入,有计划的组织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建设。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可根据数据库类型和规模的不同,利用社会集资或机构内部匹配资金,有计划地建设各种数据库。同时,也可以尝试多种开发和运行模式,这些模式可以是政府支持,无偿使用;也可以单位开发,有偿使用;还可以是商业投资,作为信息产品提供给用户使用。通过这些模式和观念的改变,最终实现最大程度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3.3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应组建一支网络资源快速反应队伍,对有关的网络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筛选,并明确成员的责任。在收集网络信息时,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检索工具,利用各种资源发现和识别有用信息,并将它们记录和整理出来。当然,在收集网络信息资源时,还必须注意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我们不仅要加强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还要进一步加强在校学生的专业培训,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人才。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是一个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的交叉性研究领域,它与数据库、人工智能、信息系统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要借助这些领域已有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结合知识工程,解决其中的关键技术和专业问题,改善网络资源的现状。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社会需要系统的、完善的信息整合方法的出现,这就需要网络信息的学者及专家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进一步揭示网络信息中的尖端领域,让人们享受既便捷又准确完整的网络信息资源服务。我们相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充斥在网络环境中五花八门和精彩纷呈的信息资源将伴随着信息检索、电子商务、网络信息挖掘、企业信息门户中得到更好的、广泛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金燕,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研究,现代情报,2007(7)

[2]朱丰,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J],治黄科技信息,2007(4)

[3]王晔,浅论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2)

信息资源整合篇5

1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问题的提出

1.1个性化信息服务对信息资源整合的要求

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是指为了方便用户利用其各种数字化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智能化技术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的集成,使目前信息资源组织系统的公共用户界面变得简单、友好,并且使用户能利用同一检索表达式或检索词对各种数字化资源进行同步检索,实现同一主题信息资源的一步到位的检索与查询。同时,还可以根据某些用户特定的信息需求定制具有个性化特点的用户界面来提供符合其特定需求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信息和信息服务。

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是以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集成系统的建立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完备的资源整合体系作后盾,无缝的、贴切的、高效的、主动的、一站式的信息服务模式则是无法实现的。

个性化信息需求及服务要求信息资源必须进行整合。由于目前的信息资源组织体系并没有将其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整合为一个整体,只是简单地将各种商用数据资源和非商用数据资源连接到机构网站上提供信息服务。所以,目前绝大多数信息资源组织体系给用户提供的用户界面是一个既相当复杂又不考虑不同用户信息需求差异的公共用户界面。用户使用不同的资源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检索软件并需要对路径及其它一些参数进行必要的设置,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用户检索和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麻烦。[1]

目前信息资源组织体系中各种数字化资源的非整体化状态,致使其用户界面复杂单一,检索方式迥然不同。即使专业检索人员要查检有关某一主题的信息资源,也是一件相当麻烦和复杂的事情,更何况绝大多数用户并不了解各种检索技术、各种数字化资源的结构特点,且信息需求各异。所以,把信息资源组织体系诸要素有机地链接成一个整体,使得一般用户在一个简单、友好的公共用户界面上,利用一个检索表达式或检索词,能得到面向主题的“一步到位”的信息服务,是信息资源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集成信息服务与个性化定制服务相结合的用户服务模式,是信息资源组织体系满足信息用户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信息需求,改进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服务质量的必由之路。[2]

1.2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是一种信息资源优化组合的存在状态,是依据一定的需要,对各个相对独立的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内容、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类聚和重组,重新结合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资源的整合程度直接关系到信息资源能否被高效吸收与利用。

整合是连接现代信息资源组织与传统信息资源组织的桥梁。传统信息机构已建立起大量的电子化、网络化的书目数据库系统,指引读者使用图书馆馆藏。最着名的书目数据库是oCLC的worldCat数据库[3],该数据库集合了全世界3万多个图书馆的4000万条书目记录。这些用maRC格式保存的书目记录自然应该成为信息资源组织体系的一部分。由于数字化信息只是人类信息的一部分,传统方式组织的书目信息也将日益增长。所以要将数字化信息与非数字化信息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广泛的、有序的和完整的信息组织体系。由于传统书目信息和数字信息资源的组织,在技术和标准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怎样建立起这两种信息组织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是信息资源组织研究的课题。[4]

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门户将数据库、数据仓库和文档中的信息转变成可利用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传送到用户面前。通过集成化的方法把原有应用系统通过一个核心组件服务器(即应用服务器的服务之一)集成在一起,能够获取其他应用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和消息,所有独立的、分散的应用系统通过事件、消息和数据的相关性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由于分布、异构的信息系统将是数字信息环境的主流形态,因此整合检索和整合浏览是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迫切要求。目前虽有多方面的探索,但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而互操作性又涉及系统的、语法的、结构的和语义的4方面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奢望已存信息系统以及即将建立的信息系统全部实现标准化。我们只能最大限度地追求接口标准化,实现跨主题信息网关检索,从而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检索服务。[5]

信息资源整合应立足于信息资源系统结构性优化整合。系统的结构性是指系统中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某种关系,是系统有机联系的反映。相同的要素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时,系统就会产生不同的功能和效果。

信息资源系统的结构整合包括横向和纵向结构整合。横向结构指的是信息资源专业学科上的相互关联性,横向整合即对不同的数据库中相同学科专业的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纵向结构指信息资源在空间上的相互关联性,纵向整合即是将不同学科专业的信息资源整合为具有多维立体网状结构的有机知识整体。

结构是功能的基础,结构决定功能。要发挥信息资源系统的整体功能,必须合理地整合结构,构建有效发挥功能的信息资源体系结构。[6]

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方式优势有:首先,能够整合多种渠道多种媒体的数字信息,不仅包括文字、还包括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载体、不同介质的数字信息。其次,能够实现不同类型、不同级次(一次和二次)资源间的链接,建立其图书、期刊、会议、机构、人物等科学研究所需核心资源和相关资源间的整合与链接关系。第三,能够保持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和关联性,通过知识因子的有序化和知识关联的网状化,沟通相互隔绝的学科领域,使之成为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有机体,发挥科学知识的整体功能。第

四,能够形成具有新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资源系统。这种整合不是简单的集合和链接,而是剔除冗余、重复和劣质信息,形成一个获取便捷、利用率高的新的信息资源体系。[7]

理想的信息资源整合把各种信息资源透明地、无缝地链接在一起,让用户十分方便地使用这些资源而感觉不到他的每一步操作所调用的可能是不同的资源。

在个性化知识组织门户中,经过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用户的信息利用将会变得非常便利,这也是数字资源开发、组织和管理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2个性化知识门户中信息资源整合的构想

在个性化知识门户中,信息资源的整合与系统组织形式有:建立开放资源系统、信息资源的整合导航、信息资源的无缝链接与动态重组。

2.1建立开放资源系统

从技术角度,个性化知识门户采用开放结构,开放地集成各种分布、异构和多样化信息资源和服务系统,动态构建满足各种用户群或业务流程需要的虚拟信息服务机制。

之所以采用开放体系,是因为用户面临的是一个分布的信息环境,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现有和未来的、自建或引进或链接的、采用各种技术平台和数据模式的资源与服务系统,无论这些系统分布在什么地方。为了支持用户在分布环境中搜寻、获取和利用信息,个性化知识门户需要能够对分布和多样化的资源和服务系统进行搜寻、调用和集成,支持互操作和整合处理以及相应的集成管理,形成逻辑的集成服务。而这一切,又要在信息技术和用户需要不断发展、信息资源组织技术和体系结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建立,因此必须在按照一个逻辑体系来构建相应的资源与服务体系的同时,争取适应新的技术与机制(包括新的资源与服务类型)的发展。[8]

开放资源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制定信息资源系统和服务系统的开放描述、开放数据接口和开放服务接口规范,建立对资源系统数据进行系统化定制加工和个性化组织的政策机制和权益管理机制,建立对服务系统功能与流程进行系统化集成和个性化重组的政策机制和权益管理机制,支持第三方(包括市场力量)按照规则开发、组织和提供个性化知识化特色服务。

2.2信息资源的整合导航

信息资源整合强调导航能力,因为信息资源组织体系提供的信息,不管是专业性的还是综合性的,如果不提供导航能力,用户就像是在大海中迷路的船只一样。导航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基于资源类型的导航,也有基于知识分类体系的导航,同时也可以按照字顺浏览等。美国国家教育图书馆上,就按照资源的提供网站,向用户提供导航,让人一目了然。ohioLink提供了按主题浏览、资源类型、首字母来提供导航功能。[9]

笔者认为,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数量将会越来越多,在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组织系统中,全面收集信息资源的相关信息,提供包含刊名、URL、数据库来源、iSSn、学科分类、主题词、资源类型、出版机构、使用权限、刊物被着名检索系统收录情况、刊物通信地址、刊物简介等在内的导航服务十分必要。同时应重视对引进数据库资源的开发研究工作,建立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机构联机电子资源检索平台,并提供各信息机构的虚拟馆藏信息,以便开展电子资源的文献传递服务。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为支持科研用户方便有效地搜寻、发现和选择利用各种数字信息资源和其它信息资源,建立多个分布的学科信息门户网站,提供权威和可靠的学科信息导航,整合学科信息资源与服务系统,将学科信息资源与服务整合到用户桌面。[10]

2.3信息资源的链接与动态重组

在信息资源组织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信息资源分散组织的现状。如不同格式的电子文档、多媒体文件无法实现统一管理和查询;基于关系数据库建立的业务系统无法高效地完成内容全文检索和主题检索;自建数据库和引进的数据库系统由于来源、所用管理系统的不一,各数据库信息资源之间无法实现统一维护管理,资源与资源之间缺乏按照知识主题的整合,各个分散的资源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不同信息资源无法实现集中、统一地上网并实现检索界面、检索方法的统一。

所谓信息链接与动态重组,指在已建立的信息资源体系基础上,将有关信息内容链接起来形成新的信息链或信息集合,从而实现信息的重组。[11]这种链接重组重要不依靠作者事先建立的链接,而是专门建立相应的链接机制,有意识地根据用户的特定需要和信息内容内在关系来进行面向用户的信息组织,可以看成是用户界面层的信息组织机制。

在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组织系统中,要实现信息资源的无缝链接,即通过统一界面方便快捷地检索到信息资源组织体系内的所有分布式异构资源,实现统一检索界面、统一检索平台、统一用户认证。

在系统内实现对这些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管理;为异构、分布式资源提供统一的权限管理机制和安全机制;对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和检索;在统一管理和统一检索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使用maRC格式对网络学术数据库的电子资源进行整合,将“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融于一体,建立基于opaC的一站式检索,提供“一站式”(one-stopShopping)信息服务。

2.3.1信息链接与动态重组的形式

信息链接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如:

(1)知识性链接。主要是信息内容与相关的知识组织体系链接,包括与词汇表、叙词表、分类表等的链接,通过建立链接可解释有关信息内容、按知识组织体系显示及组合信息内容,或进一步支持利用知识组织体系的映射。

(2)参考文献链接。主要指文摘索引与它们所标引的文献之间的链接,

目前已成为各个文摘索引和全文期刊出版系统的标准功能之一,并逐步走向跨出版商跨系统的、可本地控制的开放式链接机制。

(3)引用网络链接。主要链接引用目标文献的文献、被目标文献引用的文献、同被引文献、引文耦合文献等。这类系统往往融合参考文献链接功能,但能进一步通过引文关系来链接相关文献,还可对引用链接实行动态更新,从而形成一个以文献为中心的不断更新的相关信息集合。[12]

(4)语义链接。主要是利用语义网络和概念集等,将信息内容与那些虽然没有直接语言关系或引文关系,但有一定逻辑联系的信息内容连接起来,例如关于某一疾病的文献与那些和该疾病有并发关系的其他疾病的文献链接起来。语义链接需要知识组织体系和推理的支持,往往体现为虚拟的动态的链接。

(5)重组性链接。其重点不在具体文献的检索,而是对一批信息内容按照特定体系重新组织,而这个体系可能是动态定义和个性化的,例如个性化资源系统,按不同分类体系或同一分类体系的不同层面组织资源体系,按主题分类组织检索结果。[13]

2.3.2信息链接与动态重组的模式

在个性化信息资源组织体系中,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链接与动态重组,其方式有浅入深依次为:书目管理系统opaC与数字资源的整合、通过联合检索达到一定程度的整合、建立统一元数据库通过整合检索达到更高层次的整合。

(1)书目管理系统opaC与数字资源的整合。书目管理系统opaC与数字资源的整合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元数据融合达到统一检索的目的,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建立关联达到相互调用的目的。(2)通过联合检索达到一定程度整合目的。它的实现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执行Z39.50协议,聚合不同平台上的异构opaC数据库,建立书目整合检索系统。如上海地区图书馆所采用的“webpac检索系统”的“多数据库检索”,可在统一检索界面上通过着者、题名、主题、关键词、标书号等途径,检索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的opaC书目信息,不需要在各个图书馆不同的opaC界面间来回切换。二是利用数据商提供的maRC数据,根据图书馆制定的数字资源着录标准,将数字资源导入opaC,形成实体和虚拟馆藏的书目整合检索系统。

(3)建立统一元数据库通过整合检索达到更高层次的整合。通过支持分布的数字信息系统间的互操作、无缝交换和共享信息资源与服务,构建一个逻辑的集成信息服务机制,并按数字资源的逻辑关系组织成立体网状、相互联系的知识资源系统。如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它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是进行数字化建设及整合各类数字资源的基础平台,实现资源的深层标引和分布式资源库的跨库链接。

3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展望

信息资源整合与重组是个性化服务发展和信息资源多样性发展的产物。随着数字资源的迅猛发展和个性化服务的普遍实施,可供利用的信息资源层出不穷,资源整合与重组势在必行。但由于数据库集成开发商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制作数据资源的过程中往往对数据库进行了种种限制,如对数据库进行加密,使一般人难以读懂和理解其数据格式;同时还存在版权问题,这给信息资源整合与重组带来了一定的限制。目前,对资源整合与重组的探讨还处于萌芽状态,还是一个有待于探讨的领域。本文在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组织中初步探讨了其资源整合与重组问题,其实现还有待于信息资源组织领域和数据库开发商的共同努力。

信息资源整合篇6

【关键词】网络环境;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必要性;策略

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际上是通过把馆藏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鉴定、编研等一系列过程,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借助网络平台提供利用服务,实现档案最大价值和发挥档案最大作用的一种服务手段。它主要涉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档案信息资源形成者、档案信息资源利用者、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及网络平台四部分,其中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依据,档案信息资源形成者和档案信息资源利用者分别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馆藏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象,网络平台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手段,同时也是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与传统环境下档案提供利用相比,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涵义

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与基础,是开发与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时代的变迁,网络环境的形成,赋予了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新的内涵与形式,使之跃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也为之创设了一个释放潜能的良好平台。网络通过网中设网、网际互联可覆盖一国、数国乃至全球,为人类创设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因特网在全球的迅速扩展,标志着这样的网络环境已经形成。一方面,在网络环境下,组织与组织之间通过网络的联结,彼此的依存度增强,远距离的信息共享得以实现,相互的合作也变得更为便捷高效;另一方面,因特网与相关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信息的加工、组织与传输方式,也改变了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以数字代码形式而存在的数字化信息,能超越时空的限制,通过互联网络自由地流动与广泛地传递,网络成为了一个联结各种信息库的庞大的信息资源处理系统。

二、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1.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战略

当前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战略就在于顺应社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的环境与条件,对现有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性共享,从而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水平,最大程度上满足电子政务与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

2.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使电子政务充分实现其强大的功能并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在大力开发政府内部信息资源的同时,还必须加强社会其它领域信息资源的建设,将其作为支持电子政务的基础信息数据库。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与客观记载,是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原生性信息的直接积累与物化形态。我国现存的档案文献不仅数量多,而且广泛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教、交通运输、天文气象、地质水文、物产资源、自然灾害、地方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这既是我国社会文化的一笔巨大财富,也是社会信息资源系统和电子政务基础信息数据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有效地开展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既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实施策略

1.加强管理、合作共建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强与其它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合作与交流,相互借鉴,统一标准,协调发展,合作共建,从而为实现高层次的融合与集成准备条件。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应重点抓好标准体系的建设。要在统一的标准下分系统地开展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组织国家规模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工程,综合前期各系统的整合成果,在此基础上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高层次的整合与最大化的社会共享。

3.由点及面、协调发展

在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实施过程中,采用由点及面的方针。对于一些档案信息化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应该重点建设,在资金、人才、技术上予以大力支持,并加大研究力度,为之提供智力支持,促使其早出成绩、早见效益,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可行的信息化建设道路和资源整合发展取向,从而为其它地区信息化建设和资源整合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从而带动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工程的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以及其它区域性的发展不平衡的差距,切实解决档案信息“数字鸿沟”问题。

四、抓住重点、重视实效

信息资源整合篇7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信息资源整合;信息服务;信息挖掘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8-76-02

Service-orientedinformationresourcesintegr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ChenFangfang,HeXiaobo

(information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office,Chongqing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16,China)

abstract:intheprocessoftheconstructionofdigitalcampus,basedontheapplicationsystemsandrelyingoncomputerandnetworktechnology,collegesanduniversitiescollectthecampusinformationonteaching,managementandservice,storageandusethem,andmakefulluseoftheinformationresources.However,theinformationresources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arescattered.Facingwiththevastamountsofinformation,teachersandstudentsareoftenconfused,andcannotgettheeffectiveinformation.onthebasisoftheresearchontheactualdistributionoftheinformationresource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anintegrationstrategyforuniversityinformationresources,whichcanmaketheinformationresourcesinthedatalayerformingthesubject,isputforward.thisstrategycanbetterintegrateallkindsofscatteredinformation,andsolvetheproblemoftheindeterminationofinformationresources,itprovidesthebasisfortheinformationmining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

Keywords:digitalcampus;informationresourcesintegration;informationservice;informationmining

0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教育信息化使得高校能充分利用学校各种信息资源,结合现代化技术手段,促进高校技术的升级、知识面的拓展以及教学科研成果的进一步创新,因此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校已进入信息资源整合阶段[1-2]。面对海量的校园信息,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进而为师生提供有效的信息化服务,是高校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本文提出了将数据层信息按主题进行分类的高校信息资源整合策略,并在实际建设中得以应用。

1高校信息资源分布现状及高校信息资源整合

1.1高校信息资源分布现状

我国高等院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it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信息化应用推进阶段以及信息化服务优化阶段[3]。在信息化应用推进阶段,高校建立了多个业务系统并且相互独立,相应地,各业务系统堆积了师生大量信息。业务系统的运行,较好地满足了业务部门的管理需求,然而对师生群体而言,这些信息资源的分散存储并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因此,将这些信息整合并以个性化的展示(如填表服务)服务于师生,才能体现出信息的价值。

此外,高校为教学科研等提供了较多的信息服务,如图书馆电子资源、网络课堂、在线选课等服务。丰富的校园信息资源较好地满足了师生的需求,虽然师生普遍表示教学科研服务可以接受,但仍存在教学科研信息资源提供了但实际使用的却较少、有些需要的资源反而找不到,以及对所需要的资源不能明确的问题。

1.2高校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主要是指根据系统论的原则,依据一定的需要,对各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中数据的对象、功能结构及互动关系进行融合、类聚和重组,重新构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信息资源系统[4]。信息资源整合将分布式环境中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将正确的信息传送给正确的使用者。其主要的两种技术手段为:一是采用国际通用的数据标引和描述标准,对异构的信息资源进行梳理加工,实现信息资源在格式、内容上的整合;二是借助软件工具和网络传输技术,实现不同业务系统的集成检索。

高校中,师生个人信息资源、图书馆电子资源、教学科研等信息资源分散存储在人事系统、学工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教务科研系统等多个业务系统中,这些业务系统数据标准不统一,采用的数据库系统不统一,软件开发技术不统一,导致各个系统信息资源无法整合并服务于师生。

信息资源的整合方法、途径和手段多种多样,但一般来说包括三个层面:其一是数据层(又称资源层),即把有关信息资源集中为一体;其二是操作层(又称服务层或中间层),即通过软件或平台对有关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利用;其三是系统层(又称应用层),即包含数据内容、软件系统以及基础设置的全面整合[5]。高校信息资源存在分散存储的情况,对数据层信息进行整合的方法,将不相关联的、不同业务系统的信息资源按一定主题、一定的任务进行智能化整合,融合成一个能够科学地揭示信息内容、完整地维护信息形态、充分地展现信息价值的有序信息整合体,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师生。

2高校信息资源的数据层整合规划

2.1整合的高校信息资源数据层架构

为提高高校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以师生为核心,并为其提供人性化的信息服务,设计出整合的高校信息资源数据层架构,见图1。

[主题数据库][oLap数据库][共享数据库][数据交换库][数据抽取][数据抽取][人事数据库][学生数据库][教务数据库][一卡通数据库][科研数据库][……][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

图1整合的高校信息资源数据层架构

从图1可以看出,在整合的高校信息资源数据层(共享数据库)规划中,包含主题数据库和oLap数据库。

2.2整合的高校信息资源数据层构成

2.2.1主题数据库规划

主题数据库是一个综合性的数据库,它是面向某一业务主题的。高校主题数据库的建立前提是必须对校园内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信息进行梳理、分类和归纳,将具有一定关联度的若干数据类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主题数据库。

在主题数据库规划中,主要包含师生个人主题数据库、教学科研信息资源主题库。

师生个人主题数据库规划中,以教师为例,在建设一个以教师为主题的数据库时,由于包含教师信息的业务系统很多,因此需要将各个业务系统中与教师相关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建立一个主题库。如:在教务系统中涉及教师的信息有教学计划、课程安排、考试管理及成绩管理等;在科研系统里有科研计划、科研经费及科研成果等信息,而在财务系统里有教师的工资信息、一卡通信息及相关的缴费信息等。同理,在其他系统中与教师相关的信息也很多,因此,可以通过教师主题,将相关信息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师主题库。在此基础上,可以提供师生个人基本信息服务、个人资产服务及填表服务等多种服务。师生个人主题数据库的规划将分散在业务系统的信息整合,并提供个性化的师生服务,如教师填表服务、学生个人简历服务等。

教学科研信息资源主题数据库规划中,整合了校内的电子图书信息、视频、网上授课等与教学科研相关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强教学科研资源的推荐服务、图书馆功能扩展服务、视频服务及网上授课等服务。师生可在整合的教学科研资源库中定制自己所需的具体教学科研资料,能较好地解决师生资源找不到、资源不明确的问题。

2.2.2联机分析处理(oLap)数据仓库的规划。

高校各业务部门的历史数据资源按主题进行归纳整合,存入oLap数据库中。oLap是共享多维信息的快速分析,它是跨部门、面向主题的,其基本特点是快速性、可分析性、多维性、信息性和共享性[6-7]。oLap能及时获得信息和管理大容量的信息,它处理与应用有关的任何逻辑分析和统计分析,能提供多维数据分析的多维视图。高校oLap数据库的规划能够为校级决策者提供查询分析服务,以易于理解的图表等表现形式提供给决策者。

整合的高校信息资源数据层由师生个人主题数据库、教学科研信息资源主题数据库等主题数据库及oLap数据仓库共同构成。数据层的整合规划能够较好地为师生提供校内信息资源,且随着服务需求的变化,可以灵活建立多个主题满足师生的信息需求。

3校园信息挖掘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8-9]。数据挖掘可以理解为,在庞大的数据库中寻找有价值的隐藏事件,并利用人工智能、统计、预测的科学技术,将其数据进行科学有价值的提取和深入分析,找到其中的知识,并根据企业发展中的需求问题建立不同的挖掘模型,以此作为提供企业进行决策分析的参考依据。

整合的高校信息资源数据层存储着大量的教务、科研、一卡通、图书借阅等多种信息。这些信息具有不完全性、有噪声、信息模糊和随机分布等特点,通过不同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建模可以产生多个应用,提供多个科学决策依据。比如在师资建设方面可以发现哪些专业需要加强师资;对教学建设方面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对图书借阅的分析,可以发现哪些图书流动性较小,哪些图书比较受欢迎;对一卡通的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消费情况,为决策者判断是否贫困及发放补助提供支持。

4结束语

校园信息资源的整合将分散的信息按一定的主题、一定的任务进行优化整合,能充分展现信息的价值,服务于师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校园信息挖掘,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支持。重庆医科大学在信息化建设中,重视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成功建设了师生个人主题数据库。下一步,将建立服务于师生的其他主题库及oLap数据库,建设更多基于这些主题数据库的服务,并在校园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行校园信息挖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金业阳.高校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8.28(3):

88-89

[2]顾瑞,李爱英,卢加元.高校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研究[J].中国教育

信息化,2010.3:7-8

[3]张凯,吴庆杰,陈翼等.从业务服务向数据服务转型[J].中国教育网络,

2013.8:39-40

[4]朱胜坚.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6.15(2):22-24

[5]苏新宁,章成志,卫平.论信息资源整合[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5.21(9):54-61

[6]贺超波,陈启买,刘海.数据仓库与oLap在高校教学决策中的应用

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26(6):93-95

[7]周根贵,黄洪,陈朵玲等.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8]陈燕.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信息资源整合篇8

面对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出师不利,人们不得不反省这种整合思路的合理性。

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是信息共享,共享的目的是创造效益。效益是信息系统生存的基础,缺少有效的成本核算是资源整合低效益的重要原因。整合工作需要成本,用户使用信息资源也需要成本,如果共享的效益不足以抵消整合与共享的成本,那么资源整合就会因亏本而难以持续。

从经济学考虑,提高资源整合效益可从两方面给力:

一方面选择整合目标,提高整合的价值。只有整合有高效益应用的部分信息资源,而不是整合所有资源,才会得到较高的整合效益。目前,有些信息整合任务布置与最终效益考量是脱节的,因为整合作为目标自有投资来源,资源整合者也不需考虑总成本。这种投资体制就很难考虑整体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资源整合可学习企业的订单生产模式,剔除价值低的资源整合项目,总效益自会提高。

提高效益的另一方面工作是降低整合成本。资源整合最大成本不在技术而在行政。有些工作人员总想将数据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认为只有物理上集中才能实现资源整合;总想以行政手段排除整合障碍,结果反而使整合变得更不可行。数据强行集中会带来维护更新的困难,数据质量下降会导致整合失败。实际上在检索技术高度完善的今天,资料的物理集中已不再是资源整合的关键,谷歌、百度没有行政力量,不靠数据集中,仅靠检索能力已取得了信息资源整合的巨大成功。

利用检索技术能够绕过行政障碍实现低成本的资源整合。例如法人库与企业信用库建设,将各政府部门收集的企业数据集中到一个部门的行政成本太高而难以实现;如果改换思路,数据还是由原主管部门向外提供,面对用户的信息查询可以通过检索软件遍访各部门的数据库,再将各部门的查询结果整合向用户提供,其效果与先集中数据是一样的。新模式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提高数据质量。

信息资源整合篇9

作者:黄志文,吴成英

[关键词]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

2010年以来,科技部、中组部、工信部三部在全国联合开展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试点,湖南、山东已于去年列入首批试点,今年年初湖北、河南、安徽、广东、重庆五省市被列入第二批试点省。这次试点的建设内容中一个重中之重就是探讨在一个省级区域内如何解决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问题。

一、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农村农业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内容、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信息环境条件。

200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2006-2020年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要对信息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信息共享。强调要整合涉农信息资源,规范和完善公益性信息中介服务,建设城乡统筹的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适用的市场、科技、教育、卫生保健等信息服务。在党和国家的推动下,各级党委政府纷纷行动起来,采取各种举措推进农村农业信息化。科技部继2001年在全国开展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示范、2005年开展农村信息化推进行动后,2008年在全国开展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体系示范省建设,这次又联合中组部、工信部开展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农业部继上世纪末实施金农工程后,2007年在全国开展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2011年提出了《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把推进各部门涉农信息资源整合作为工作的重点。中组部在全国构建了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几乎覆盖全部行政村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信部、文化部、商务部、民宗委等部门也各自以不同方式开展农村农业信息化推进工作。全国各地农村搭平台、构网络、整资源、建站点,热火朝天,成绩斐然。

但是,上述各部门、各战线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推进工作,都是利用各自资源、自成体系、独立运行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是大家都建;网络是各管一块“天地”;信息内容是各建各的库;基层站点是各修各的“庙”。这种状况造成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建设成本、运维成本被无限放大;信息内容多而不精,乱而无序,泛而不准;基层站点功能不全,服务不规范,人员素质不高。这种内耗内乱、“信息孤岛”现象,浪费了大量信息资源,阻碍了农村信息化的进程,甚至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做好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已是迫在眉睫。

二、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难点

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多年来,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政府部门,都反复强调做好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重要意义。实际状况为何是进展缓慢,甚至举步维艰呢?笔者认为其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群龙无首”,各自为战,互不买账,农村农业信息资源协调难。由于没有权威的协调机构来协调农村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目前各相关涉农部门按照自己的计划,动用自己的资源推进农村农业信息化,一般都建有自己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网络和基层站点。加上有些部门的“政绩观”和“利益观”严重,不愿意将自己的信息资源与他人共享,因此任何一个部门都很难整合其他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做得比较好的是组织部门,他们在建设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和网络中,凭借其组织工作优势,整合了科技、教育、农业、林业、卫生、气象、广电、通信、商务、供销等众多部门的信息资源,开展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服务功能和范围比较有限。当前急需建立或指定一个权威机构来承担这一重任。

二是缺乏顶层设计,农村农业信息资源规范有序难。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没有人系统考虑农村农业信息化资源建设的规划和顶层设计,省级区域范围内如此,整个国家亦是如此。因此,在农村农业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只有局部的、部门的规划,而没有整体的、地区综合的发展规划;在数据统计上是各自定义指标体系,各自统计分析报告;在标准制定上,各自建立标准和规范,平台互不兼容,互不提供接口;数据库标准不统一,实用性差。这种状况导致对现有资源规范有序难,整合难。

三是重复建设,低水平运行,平台适用性差,满足需求难。目前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是层层建、家家建、行行建;的信息是东抄抄、西抄抄,有的长期未见更新;设置的栏目缺乏特色,缺乏权威性;服务缺乏针对性、及时行和效用性。总之,平台服务无法满足农村农业用户的需求。

四是现有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情况异常复杂,资源共享难。目前农村农业信息资源以多层次、多类型、多介质、多格式的形式存在。主要包括:反映实体农业信息资源的目录数据库;引进的国内外农业网络数据库、联机检索数据库;反映地域特色、专业特色的各种实用数据库,包括各种自然资源数据库、新技术数据库、专家数据库、涉农企业数据库、产品数据库及价格行情数据库等;各种农业光盘数据库;网络资源等。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系统有着不同的组织结构、数据格式和表达方式。不同数据库的界面和检索方式不同,因此各系统中的信息无法相互交流和沟通,直接影响了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选择利用。这种状况加大了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的难度。

五是运行机制不完善,长期生存难。农村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和整合,关键是要有一个好机制。目前的状况是,政府保障不力,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市场运作举步维艰。因此在不少地方,重视一次性投入,轻后续的支持;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重平台建设,轻基层站点建设的现象十分严重,形成“建设一窝蜂,运行一阵风”的尴尬局面。

三、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对策

信息资源整合篇10

关键词:农业网络资源;资源整合

一、我国农业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1.种类繁多,内容分散

由于我国农业网络信息建设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到目前为止,我国农业方面网站已超过8000个,其中包含了来自各部门各地区的地方性网站,以及一些农业企业的专门网站。但是这些网站的分布十分松散,相互之间联系较少,在信息分类收集方面没有完成统一,对信息共享和交流产生了十分巨大的不便。

2.信息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形式,是多元化建设。这也导致了农业网络信息资源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上分工不明确,信息终端也不统一。各农业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没有统一的规则和标准,各干各的,严重缺乏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同时,地方性政府的小型农业网站,其本身的建设水平较低,内容重复,涉及面较窄,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

3.信息形式多元化

自从农业生产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新阶段,农业信息的种类和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实体资源之外,还出现了众多的数字化资源。建立在网络上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种类是十分多样的,除了学术相关方面,以及引进的国内外农业网络数据库,还有各式各样由各地区自行组建的数据库。数量众多的不同数据库,检索方式、分类方式等都不相同。这也导致了不同数据库之间信息交流共享的障碍。根据调查报告显示的结果来看,有关人群,有超过八成的人支持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

二、农业网络信息资源的构成

我国农业网络信息资源的现状是:数量众多,种类繁杂,各数据库之间的信息无法进行有效交流沟通。为了进一步加强有关信息和资源的整合,为使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途径,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必须在现有的多种农业网络资源分散自主的性质上,运用技术手段加以整合和完善,将分散在各个不同数据库的信息整合到一起,让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

三、农业网络信息资源的不同形式

1.联合目录

联合目录是指,将不同地区,不同单位所收集的目录,经过一些规则的整合,放置在同一目录当中。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扩大使用者对信息搜索范围,同时在缺乏相关技术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强不同单位之间资源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例如,通过信息中心,建立起网络联合图书馆,并将不同单位的数据库收入当中。

2.搜索引擎

常见的搜索引擎有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对于信息的整理和收集方面,起到了十分大的帮助作用。建立起专门的农业信息搜索引擎,可以帮助用户在繁杂的信息当中筛选到自己需要的部分,可以帮助用户了解到市场动态、新兴技术、农业政策等即时性信息。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出现了一些专业的农业信息的搜索引擎,如“搜网”等。但是由于搜索引擎没有统一完善的标准,所录入的信息不够全面,分类不够详细,尚不能够满足所有农业用户的需求。所以,集中力量搭建起一个完整的农业信息,搜索引擎是十分重要的。

3.虚拟数字图书馆

虚拟数字图书馆,就是搭建在网络平台上的在线图书馆,用来收录各方面的有关信息。组建虚拟数字图书馆的好处有,可以摆时空的限制,信息储存量巨大,在各项资源之间可以有效配合。CnKi是我国专门搭建的农业信息数字图书馆,其中收录了大量有关资料、农业技术、以及经济类期刊,对我国全方面的农业信息进行了整合,涉及到农业生产领域的各个方面,不仅为使用者提供了大量有效的信息,而且还为相关方面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研究环境和平台,为我国的农业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4.农业信息导航系统

信息导航系统可以有效地对相关方面信息进行导航,针对农业各方面有关信息,将网络上有的科研报道、研究杂志、期刊、学术论文等系统归纳,并且分门别类的进行加工整合。农业信息导航系统能够以完善的方式,对农业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类,并且提供检索服务。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的导航系统,可以大大缩短信息查找的时间,并提高查找的准确性。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已经针对八个不同的农业重点学科,建立了相关的信息导航系统,在其中收录了国内外研究组织机构、学校单位等相关方面的信息资源,具有很强的学术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