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十篇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十篇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8:35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篇1

下面笔者就高中地理城市规划的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城市规划成为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高中教学改革进程中,城市规划引入高中地理教学是新课改理念下一个突出的举措。城市规划是地理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入城市规划问题的分析,是为了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对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并没有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对一些地理常识的解说上,缺乏对学生将地理知识真正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意识的引导,与新课程改革要求不相适应,对于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提高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城市规划内容不能再轻视,应该积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城市规划相关内容的了解,给学生提供一个全面认知城市规划内容的平台,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及地理知识在城市规划中的渗透情况。

二、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城市规划的热情

城市规划内容的引进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引起的反响并不是特别强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投入很多的热情,他们还是偏重于对一些地理常识的了解,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地理知识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重要性。学生对城市规划这一部分内容的反应冷淡,甚至忽略,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缺乏对城市规划内容的重视,导致学生无法对城市规划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觉得城市规划内容不是地理课程的重点。这就严重制约了地理教学的进程,偏离了新教材增补这一内容的初衷。

作为教师,应该通过一定的课时安排,与学生进行积极探讨和交流,强调城市规划的重要性,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城市规划的热情,让学生全面了解城市规划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应该组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提高地理教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此外,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相关城市规划内容的讲解,尽量将城市规划内容中地理知识的渗透情况全面直观地呈现出来。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和认知的提高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学校应该积极采取相关的举措,提高城市规划教学质量

很多学校虽然引进了城市规划这部分内容,但是在地理教学中,有些学校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在对于保障城市规划教学质量的问题上也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校没有采取有效的举措去提高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质量,导致了城市规划教学内容在教学进程中的效果不够明显。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篇2

关键词:城市规划;发展;城市规划学科;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urbanplanningofprofessional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atthesametime,th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ofspecializedsubjectalsoshowsthatcityandthedevelopmentdirection,andacityplanningisthesubjectofthebestpractitioners.advancecityplanninganddevelopmentprocessmuststrengthenurbanplanningofprofessionaldisciplineconstruction.

Keywords:urbanplanning;Development;Urbanplanningdiscipline;professionalconstruction

引言:

城市规划的发展与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密切相关,二者是理论与实践相互发展、相互协调的关系。城市规划的不断发展导致该学科专业的建立和发展,而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规划发展和一个城市的建设方向,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城市规划实践则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机会和发展机会。

一、城市规划的发展和专业建设现状

对于城市规划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话题的兴趣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实践出现了重大转机,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学术界对城市规划的发展与专业建设的认识与探究也在不断深入,对于推进城市规划发展及专业建设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城市规划发展及专业建设的现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

1、城市规划发展与专业建设步骤不协调

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城市规划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向多方向多领域发展趋势渗透,这种综合式的发展往往使得规划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与之不相应,跟不上当前形势的变化。与此同时,对城市规划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探究也引发了规划专业人员对于专业建设定位的思考,并推动了城市规划的发展。但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发展与专业建设还没有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系。

2、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有待深入研究

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方面的理论空白是我国城市规划长期以来对各个学科知识综合却不适用的现象,应该要在大力强调城市规划学科拓展的同时,科学地对各个学科的空间属性进行探究并使其交叉领域知识成为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向导,如与城市社会学等相互渗透。所不同的是,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交叉领域的研究应始终以空间为中心,再围绕中心进行探究。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城市规划领域更应注重城镇化的发展规律、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城市规划学科基础知识等方面,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逐渐形成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理论体系并且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建立平衡,使得我国城市规划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不断革新进取,从而把握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方略。

3、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的价值观等问题更应受重视

当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涉及到经济和政策领域后,规划工作往往会遭遇价值判断困惑之类的问题。如在当前发展形势下的规划,人们应如何权衡公平与效率?主张公平的人认为规划应该以社会的长期有效运行为依托。但对于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中的现实情况看,这种理念很难充分贯彻。但是若把效率作为城市规划建设标准,则城市规划作用的发挥将大打折扣,其存在的合法性也将受到质疑。因此,那些主张效率的观点的人们希望改革传统的规划理念,将经济学理论等融入到城市规划实践与专业建设中来,使之更适应我国当前的发展,并被地方政府所接纳。

二、推进城市规划科学化发展与专业建设的对策

1、注重对城市规划专业办学的管理

城市规划专业建设在我国起步晚,并且许多学校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方面也都存在许多问题。况且,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体系还是借鉴西方国家的制度来完成对规划办学质量的认证,我国的城市规划教育还未形成完善统一的体制。而专业评估制度对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国外的认证制度并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国情,存在许多严重问题。因此,加强对城市规划专业的办学管理刻不容缓。只有全方位加强对城市规划专业办学的管理,才能切实提高我国城市规划专业的教育效率。

2、明确城市规划专业建设的办学方向并呈现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的深入,使得城市规划的教育事业得了空前发展并呈现出它的特色。探究国情,我国的城市规划是在公有制的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在城市规划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城市规划专业,大都是来自建筑学学科,将城市规划当作设计的办学理念早已在人们心中占据重要地位。城市建设过程中各工程领域的知识和建筑学知识对于城市规划同样非常重要。所以,相对于有较好设计学科基础的高等院校,有经济地理背景的规划可突出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的特点,并可以延伸至社区发展的领域,将社会的和谐发展理念作为城市规划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呈现不同的办学特色。

三、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具体实践

1、城市规划科学化应增强规划意识

城市规划科学化建设应在规划过程中增强规划意识,树立科学的规划意识。城市规划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总体进步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城市的具体规划中应树立整体观念和总体意识,把区域总体发展规划与交通规划、环境规划等融为一体,树立全方位城市规划、全过程城市规划意识,把宏观城市规划与微观城市规划,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交通、通讯等城市规划资源配置等各方面因素,确保城市规划科学化具有具体的实践方向。

2、城市规划科学化应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

城市规划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把城市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第一要素。城市规划应紧密围绕城市发展整体大局来开展,而不能只强调理论规划而不顾具体实际。目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政策形势持续变化,城市规划要建立灵活机制,保持调整余地,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与时俱进才是科学城市规划的认真负责态度。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

1 前言

教育部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提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关键时刻,设置城市规划专业的本科院校由1998年的不足30所到目前的130余所,地方本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要增强自己参与市场的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该充分结合地域社会、经济和文化,注重研究专业的科学定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加强与行业的联系,培养体现地方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2 专业的科学定位

定位是一个专业把握自身发展目标与方向的根本;是对自身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分工和协作关系中所处地位的选择,是自身对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培养空间的选择和确定。科学定位首先应做到以下四个必须必须充分考虑自身所处的社会背景及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必须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的历史积淀及优势;必须以差异发展的思维分析人才需求的空间,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机遇,错位发展;必须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以特求生、特中生优”的办学方略,体现优势、持续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根据社会职业分工及人才使用范畴,人们习惯将人才分成研究型、研究应用型、应用型。地方院校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应定位于应用型,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有鲜明的“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的特点,强调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职能,以地方、区域经济为主,发扬优势和特色,为中小城镇的城市规划管理与设计部门服务。

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定位是培养面向地方的中小城镇城市规划管理与设计部门的应用型人才。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3.1 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的关键,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要求专业任课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城市规划专业应有一定的专任教师获得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资格或获得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职称资格。

应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利用学校设计院(所)便利条件,让有关教师参与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更新知识,提高教师城市规划设计实践能力;选派教师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进行实践,提高教师城市规划管理实践能力。

进一步提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不断改善他们工作生活条件,如在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申报高一级职称时给予优先考虑,并把教师的实际工作阅历和效果作为聘任、加薪和职务晋升的重要条件来考虑,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定期实践制度。

3.2 实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如下几种类型第一,课程内的实践操作训练,如美术、计算机、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建筑结构等课程都安排有实践性教学内容。以课堂练习、上机、实验等形式进行。第二,独立的实习环节,如城市认识实习、美术实习、测量实习、城市规划管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第三,课程设计,如建筑设计、详细规划课程设计、总体规划课程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模型制作等。第四,毕业设计。

以上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由单科到综合,由假题假作到真题真作,由手绘图到计算机新技术应用,由城市规划设计到城市规划管理,形成一条从一年级到毕业的实践教学主线。再加上学生的社团活动,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则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完成了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城市规划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45%。

3.3 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上打破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创造性地探索“做中学”、“模拟式教学”、“大课堂教学”、“专业大讲坛”等方法。①模拟评审会是课程设计、城市规划设计评析课程的一种创新。学生将自己图纸挂在黑板上,设计者介绍自己的方案构思,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学生就必须有自己的见解,能表达出来,提高了学生的胆量、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②“专业大讲坛”是“城市问题”课的一种创新,针对最前沿的城市规划问题,由3-5位校内外知名人士坐在主席台,与学生共同讨论、探讨问题。③“大课堂教学”是将学生带到规划设计现场,由规划局、规划院领导、专家与教师共同研究现场实际问题。④集体讲评。对于学生普遍成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上届学生、本届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分阶段有步骤进行集体讲评。⑤展出、奖励优秀的实践教学成果。鼓励优秀学生,同时,为同学相互学习和参考。

3.4 实习基地建设

①建立实习基地。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习基地包括校内实习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主要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实践学习,校外实习基地除了设计院(所)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实践实习外,还应有50%的基地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以便确保学生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实习。②明确实习两方导师。学校为一方,城市规划管理、设计部门为一方,成立城市规划联合办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内导师由勇于探索、热心改革和丰富实际经验的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责任心的工程师担任,两方的导师共同对人才进行培养。

3.5 实践教学的管理

科学的教学管理是达到实践教学效果的保证,实践教学的管理包括①制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的、要求、内容、重点难点、成绩评定等内容。②制定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可以要求符合基本原理原则,学习设计程序和方法。毕业设计则要求既符合基本原理,又要结合工程实际,追求综合效益。同时,毕业设计要求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⑨强化过程教学。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积累的过程,而不只是强调结果。执行阶段打分,给严重滞后者亮黄牌,促其跟上进度。鼓励学生之间探讨问题,但不许代作和相互考贝图纸。④加强实习管理。制定各类实习的实习指导、实习任务书,对学生进行跟踪检查,撰写实习报告。⑤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和专业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工作,对实践教学做出适时、必要的调整。

4 加强与行业的联系

4.1跟踪和适应学科发展趋势

面对新的形势,城市规划不仅通过技术手段分析与解决城市问题,更应通过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机制来解决城市问题。从发达国家城市规划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这是城市规划教育发展的趋势。作为地方院校应用性本科(大多为新办本科)人才培养更应主动跟踪和适应这一学科发展趋势。

4.2加强与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的结合

城市规划工作的综合性决定了注册城市规划师必须具备较广博的科学知识,这些科学知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群。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篇4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以及道路交通的迅速发展,各地的机动车数量直线上升。根据相关资料,截至2015年10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76亿辆,是2013年机动车保有量的近12倍,这标志着全国大部分城市进入“机动车时代”。据统计,2014年因机动车违法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87.96%。这也反映出,实现“十三五”时期提出的加快推进平安交通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刻不容缓。面对城市交通规划以及发展的新形势,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教学改革成为必然。

二、“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特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并结合相关实践教学环节,对城乡规划专业人员进行必不可少的基本训练,为其日后从事规划工作打下基础,因此,本课程在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教学内容丰富

本课程教材的内容比较多,包括城市道路的分类以及道路平面、横断面、纵断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等等。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学科门类也较多,不仅包含道路勘测设计、测量学、路基路面工程、城市交通规划、交通管理及交通控制等内容,而且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紧密相关,但这些课程之间的相关性较弱,没有连续性。因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城市交通矛盾的日益凸显,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的研究得到快速发展,低碳、绿色、可持续交通等成为交通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其知识内容不断更新与扩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因为一方面会导致学生越学越累,无法理清头绪,不能较好地将各学科糅合、联系在一起,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不及时更新知识储备,继续讲授陈旧知识,不及时掌握和更新该学科的前沿知识,也会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把握好该课程的学科特点,面对新形势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更新和教学改革。

2.实践性强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城乡规划专业一线设计、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安徽科技学院自2009年入选安徽省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来,一直在摸索培?B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我校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应用型,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城市道路与交通”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不仅涉及学科门类庞杂,而且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在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成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该课程涉及较多工程技术标准,与实际工程的相关性较强,其应用性强、理论性弱,学习起来比较繁杂。基础不扎实的学生由于认知能力不足,容易失去积极性。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将所学的内容与工程实践联系起来,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成为该课程教学成功的关键。

三、我校“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重要课程,“城市道路与交通”的教学内容及要求也随着城乡规划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在信息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城乡规划专业面临着巨大挑战,相应专业课程的讲授也经受着巨大的考验。社会发展要求城乡规划要努力适应当今时代,那么规划教育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

1.分析重点、难点,合理分配教学课时

“城市道路与交通”涉及学科门类多样,教学内容庞杂,根据教学经验来看,教材内容安排大约60个学时进行讲授为宜。应用型高校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这种人才的能力体系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而对于科研开发能力没有更高要求。故此,我校的课程体系调整表现为增加课程门数以扩大知识面,课程的学时数相应减少。目前,我校“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的理论课为36学时。为了在有限的学时中确保学生对较多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必须反复研读相应教材,做到把教材变薄,充分利用有限学时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对于本课程要求较低的部分内容,如车辆和行人的基本知识、城市广场路基路面知识、城市桥梁隧道和交通管制等,任课教师可略讲或不讲,也可交由学生自学或者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等,这样既可以减少有限学时内的负担,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2.合理取舍教材内容

随着近些年城市道路建设的高速发展,高校所用教材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也随之不断更新修订。对于本课程而言,可供选用的教材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05、2007年出版的《城市道路与交通》上下册,和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修订的《城市道路与交通》(第三版)为主。教材的更新显然跟不上城市道路建设迅猛发展的步伐,例如,教材内容“非机动车道设计”中提到:“非机动车道是指供自行车、三轮车、平板车和畜力车等车辆行驶的道路部分。”但就目前社会发展的形势来看,大多数地方即使是普通小城镇,像平板车和畜力车这些车辆已不多见,以此作为非机动车道的设计稍显不妥。不仅如此,与课程直接相关的规范,比如,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分别为1990年和1995年版的,历时二十多年至今未有新版本,由此形成了教材、规范均滞后于当前形势的情况,这就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和相应的规范、标准,又要向学生输送新的知识,对教材标准内容进行有益的扩展与深化。

3.正确选择教学手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内保持注意力的相对集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尝试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除了板书外,引入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环节,不同的教?w手段是为了达到相同的目的,那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理解。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板书教学能够很好地锻炼其基本功,但是如果在“城市道路与交通”的部分章节中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效果将会事半功倍。比如,讲授“城市道路横断面”时,配合大量的图片图纸,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又如,在讲授“道路立体交叉”时,由于该内容的复杂性,仅仅靠口述或板书是远远不够的,即便是借助一些图片图纸也很难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所以讲授该内容时最好能考虑用1~2个学时观看某城市立交形式和交通特点的录像,这样不仅可以更加直观,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讲授“交通量调查”时,由于该部分内容偏重于交通量调查的程序性,比较枯燥,也较难在学生的内心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这部分内容可以结合实习,使学生亲身参与调查,自己完成整个交通量调查的程序和后续的交通量分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比单纯的课堂讲解效果更好。

四、“城市道路与交通”教学改革初探

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安徽科技学院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师资和教学环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完善课程知识结构和强化实践教学为目标,对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改善,对增强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教学环节进行分步骤、分阶段的调整与改革。与此同时,应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动态评价与反馈机制,形成一套形式完备、内部环节相互激励和促进的课程教学体系。

1.加强教学实践性

加强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是改革的趋势之一。这就要求学校在原有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相关设计课程的时间和实践过程。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没有专门的课程设计时间,导致学生应用能力训练不足,因此,应增设相应的课程设计环节。足够的理论教学时间,再加上相应的课程设计环节和实践环节,能够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方法和理论,并结合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掌握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在道路规划设计与交通分析判断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较大的增强,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规划人才。

2.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主要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在“城市道路与交通”的课堂教学中应转变传统单一讲授为主的课堂结构,避免填鸭式授课,每堂课要留有相应的时间温故、新授和总结,在课堂的最后还要给学生留一点时间进行反馈练习。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些课程还要增加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参与、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通过课堂讨论寻找问题解决途径,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丰富教学手段

教学中应注重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如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和Cai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他们对课堂的厌倦感;另一方面能够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城市道路与交通”中的部分章节需要大量图纸、图片的演示,如道路的纵、横断面的讲解部分;有些内容如果能播放一些相关教学视频,学习效果将十分明显,如道路的立体交叉部分;还有部分内容需要认真板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设计部分等。因此,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对于“城市道路与交通”这门课程的教学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读教材,针对每一章节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监察;现状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城市规划方案也纷纷涌现,如何选择正确的规划方案,如何确保规划方案的正确执行,都是城市管理部门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对城市规划进行监察,是确保城市化建设朝着合理方向发展的有效保障。

1、城市规划监察特点

1.1复杂性

城市规划涉及到城市未来的发展走向,涉及到城市的各个相关部门,对全市居民的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其监察自然也就要涉及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具备时效性强,执法难度大的特点。这就要求监管部门既要做思想工作,又要依法办事;既要监察规划实施,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城市规划监察工作面临着极端的复杂性。

1.2地方性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也就决定了城市规划的差异。所以,城市规划监察具有地方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城市管理部门要根据每个城市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与发展状况等,结合地方规划监察所依据的地方性法律规范,因地制宜地展开监管工作。

1.3长期性

城市发展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也就直接决定了监管工作的长期性,决定其是一项不间断的工作。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和相关监管人员,要熟悉城市的历史沿革,了解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在长远的工作规划指导下完成工作,而不能只顾当前,不管今后发展,不能单纯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

1.4现实性

城市规划监察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生活生产环境。这就是说,现实性是城市规划监察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城市规划的监管部门一定要充分虑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正确处理好监察与发展的关系,既要考虑现实情况,又要考虑未来设想,进行合理实事求是的监管。

2、城市规划中出现的问题

城市规划监察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行政管理工作,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及合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以致城市规划管理跟不上发展节奏,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违法违章建设等等。现就违章建设中“批少建多”和“未批先建”这两个问题深入探析一下:

2.1“批少建多”问题

指行为人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了“一书两证”,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行为人在实际建设施工中不按照审批的建设面积进行建设,而是擅自进行加层或扩建等。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无外乎行为人法律意识淡薄,贪图利益所致,但是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也是这种事情屡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现象长期无法杜绝,就会破坏我们城市的良性发展,不利于我们的城市化进程,甚至影响到我们的经济发展。因此,除了普及法律法规知识以外,我们管理部门要加大巡查监管力度,保障城市建设的合理发展。

2.2“未批先建”问题

指行为人根本不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房手续,或是在规划审批手续未完全办理下来的情况下,便私自进行建设建筑物、构筑物,这种情况比上一种更为严重,性质也更为恶劣。行为人未办理相关手续主要原因有:一是行为人法律观念淡薄,完全无视相关法律法规;二是相关部门审批时间过长,导致行为人纷纷望而兴叹,再加上建房时间紧迫,就大胆地铤而走险,来个“先斩后奏”。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们仍要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

3、目前城市规划监察工作的困境

由于规划监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范围广、矛盾多、情况复杂,存在问题发现难,制止难,处理难,处罚执行难等诸多问题,所以它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往往执法过程当中,发现违法建筑在制止时,又会因种种原因制止不住。有规划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有法律法规没有授权问题或部门协调联动等问题。

3.1查处违法建设涉及范围较大

违法违章建设案件的查处一方面靠群众举报、投诉取得案件线索来源,另一方面靠规划监察人员的巡查发现问题,但由于城区范围广,执法人员有限,一些偏僻的地方就会存在违建的隐蔽性,巡查就会出现漏洞。

3.2违法建设者对抗情绪激烈,矛盾突出

一般每个违法建设案件,都牵涉到各方的利益,特别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有些人对监察工作不理解,甚至有较大抵触性。即便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也会为了自身利益来干涉执法工作,增加监察人员的工作难度。违法建筑制止后在处理过程中,建设单位对处罚决定置之不理,甚至于群众不理解,对抗情绪十分严重,有时在现场白天盯晚上干,一离开就接着干,越是违法建筑建得越快。查违章有时成了建设进度的推进剂,可谓困境重重。

3.3监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在规划监察执法过程中,有些工作人员情绪化比较严重,不讲究工作方法和策略,工作没有成效同时影响了管理部门在群众中的形象。这样只能激化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矛盾,对事情的解决毫无益处。

4、如何做好城市规划监察管理工作

5.1充分认识规划执法监察工作的地位及作用。

各类规划能否顺利实施,规划执法监察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是该项工作关系到规划的具体落实。好的规划,如果不依法建设,那么精品规划有可能成为废品。因为违法建设严重侵蚀了城市公共资源,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和对外形象,制约城市建设与发展。

二是关系到规划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常说依法审批和建设。依法审批就是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法律法规和各类技术规范进行审批。一旦审批,怎样建,是否按照规划许可的内容建,主动权就掌握在建设单位手里,怎样才能规范建设单位严格按规划审批的要求进行建设。就靠批后管理来实现。管理和监督的好,就按要求建设,管理及监督不到位就可能你批你的我建我的,就严重违反了规划法律法规。

三是关系到相邻关系及社会稳定,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不仅是各类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的依据,也是维护相邻关系的标准。如果建设单位不按照规划审批进行建设,就会影响相邻单位、个人的利益,就会产生矛盾,影响相互关系,造成群众上访,甚至会发生刑事案件。

5.2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和建立健全数字化管理体系

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尽量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对城市规划区实现网格化管理,建立详细的摸底排查台账,对已审批的建设单位或个人的“两证”内容、开工放线记录等有详细的登记以便于随时巡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利用先进的电子网络工程对背街小巷、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5.3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监察人员综合素质

城市规划监察工作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这就要求监察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熟悉、掌握、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还要有较强的随机应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要加强监察人员的执法业务学习培训,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在规划监察工作过程当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讲求工作技巧、方式方法,处理违法建设案件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4多部门配合形成合力发挥联动机制共同执法

在城市规划监察执法部门内部,要形成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配合制度,形成共同面对违法行为共同查处的工作局面,这样就能在行为上制约一些人情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审批的各个环节中,加大执法监察的力度,以确保做好城市规划项目的审批、监察等全程监察工作。为做好城市规划项目的全程监察管理工作,城市规划监察部门应同规划管理部门、其它管理部门构建共同协作的机制,以确保在建设的全过程中,合理、合情、合法。多部门共同配合执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及早抑制违章、违法建筑的发展,避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5.5加强规划知识宣传,提升群众城市规划意识

做好群众的规划知识普及工作,提高普通群众的城市规划意识。为普及宣传城市规划知识,可在群众休闲、聚会场所通过展板、宣传栏等措施,全方面宣传城市规划知识。把城市规划监察工作的一些程序及必要环节为普通老百姓讲解演示。还可以定期把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展现出来,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自己居住城市的变化以及城市在规划、建设方面的发展。

结束语

综合上述,城市规划监察工作是城市规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的开展城市规划监察工作,为老百姓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应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监察的职能作用,采取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多管齐下,变被动为主动,合理、合情、合法地把违章、违法建筑彻底清除。

参考文献

[1]陈世宏,王雷,陈祥葱.基于3S技术的数字城市规划监察系统构建[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01).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篇6

关键词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

城市经济学是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的一门理论课。该课程以城市为系统研究其经济运行、经济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科学,被我国城市规划专业委员会列入了八门核心课程之一。①但该课程在当前我国以工科定性的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中可以算是冷门课。以我校为例,该课程是专业任选课,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四年制)。我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延续了我校工科教育的传统,十分重视各种设计课与原理课,所以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强,而经济社会意识淡薄。然而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我国的城市规划正由技术性蓝图向公共政策转变。学科属性的转变对规划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规划不再是纯粹的技术工作,不懂社会经济的规划设计人员将无法适应社会需求。②理论知识是枯燥乏味的,如何上好这门课,一直是笔者在思考的问题。

1教学内容框架构建

1.1针对本专业学生特点增加经济学基础的相关内容

城市规划专业目前在我国是定位为工科,由于目前的这种定位使得各高校在培养方向上特别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经济社会意识的培养。城市经济学是城市学科和经济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一门边缘学科,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城规专业的学生除个别有兴趣的选修过经济学相关课程外,大部分学生缺乏经济学基础。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在教学内容中专门增加“经济学基础”一章,内容包括:供需理论、外部性问题和公共物品等等,这些是理解和掌握后续内容的基础。

1.2教学内容与注册考试接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开始实施专业人员注册管理的制度,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是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面临的重要考验,对其个人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注册规划师考试有四个科目,《城市规划相关知识》是其中的一个科目,城市经济学是相关知识的一部分。为了使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就业后的需要,本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参考了注册规划师考试大纲,基本涵盖了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近几年注册规划师考试大纲内容一直在发生变化,教学内容也会适时作相应变动。

2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方法探索

2.1教学内容实用化

城市经济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因而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中不能脱离现实社会,将学生密切关注的经济现实问题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到城市交通政策时,新加坡在交通需求管理方面有很多先进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那如果把新加坡的经验完全照搬到我国是否适用呢?再比如,讲到城市公共经济一章,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我国很多大城市都有一些成功的做法,当然也有的做得不太好,那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将这些实际问题引入到理论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

很多学生对城市规划专业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感到疑惑。如果在教学中能把经济学与城市规划结合起来,把经济学运用到解决城市实际问题中,学生才会信服,从而愿意接受课程知识。城市规划的本质是引导,对城市经济发展有宏观调控作用。其本质是一种市场辅助行为,城市规划旨在协调城市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经济学在城市规划中也有诸多的应用。如对城市具体问题的分析,并应用经济学的观点提出对策建议。例如针对城市交通拥挤问题,能否通过拓宽马路和修更多的路来解决?如果不能,为什么呢?经济学利用自身独特的视角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引入,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了。

2.2组织课堂讨论

大四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不喜欢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于这种理论课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环节下功夫。所以,笔者结合当前中国经济的现状,会有针对性地在每一章节给学生布置一个讨论题目。每次讨论题目都会在讨论课前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课后查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如讲到城市住宅这一章时,我们的讨论题目是当前的热点——国内房地产市场及我国城市住宅的提供问题;讲到城市土地一章时,我们关注的是中国的土地财政。这样的议题看似与书本知识关系不是十分密切,却能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经济的意识。给学生传达一种观念:规划不是关起门来做设计,规划是政府行为,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非常密切。

当然,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讨论也是笔者在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另一个难题。讨论题目布置下去有些学生觉得事不关己,或是对议题没兴趣,或是以考研考公务员为借口,根本就不做任何准备。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笔者做了如下尝试。一是将课堂讨论计入平时成绩,只要发言就能加分。二是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这样做一是为了防止学生在讨论时离题或闲聊其他话题。二是可以激励组与组之间产生观点的碰撞,甚至出现辩论的场面。三是学生在规定时间讨论完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代表如果没有说清楚,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通过在课堂当中增加讨论这一环节后,学生对城市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兴趣大大增加,课堂气氛也更为活跃。之前上课不太认真的同学也纷纷加入到学习的行列。再则,通过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增强了学生作为社会一分子的责任心。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通过这样的课堂锻炼,也使得不少同学的表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可谓一举多得。

3注重综合能力培养——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有重要的引导意义。死记硬背的考试内容导致学生机械地记忆而不能真正理解和活学活用。为此,本课程在考核方式上做了些新的尝试。

为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整个教学过程,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与探索,本课程采用重过程的考核方式。学生成绩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上课出勤(10%)、课堂讨论(20%)和课程论文(70%)。学生的最终成绩能较好地体现其整个过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为锻炼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本课程在最终的考核方式上改为课程论文。论文不要求学生提出多么新颖的观点,着重锻炼学生书写论文的规范性和阅读归纳能力。课程论文结合课堂讨论的题目,学生可以挑自己感兴趣的题来写。针对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基本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及写作的规范性。

4结论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学科;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231-01

对于城市规划的意义,我们可以做一个这样的比喻,如果是城市是人的大脑,那么我们所做的城市规划就是这个人大脑中的经络与神经细胞。那么,如果城市规划不科学,那么城市建设就会进入到一个混乱的状态中,甚至会造成整体城市建设失误,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规划非常重要,甚至关系到整个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宏伟蓝图,它能为城市建设提供基本的依据,同时帮助城市将其整体功能发挥出来,进一步保证城市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笔者针对自己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将其融入到本文对城市规划学科发展方向的探讨之中,相信一定可以为同行的研究带来一些启示。

1城市规划学科的作用

城市规划学科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甚至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等方面是否能够得到协调和发展。从大量实践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建立城市规划学科可以使一个城市在建设、设计等多方面受到诸多赞誉,也正是因为有了城市规划学科的引领,才能很好的避免城市建设开发出现环境恶化、布局混乱等现象的出现,甚至会对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产生不良影响,由此可见,这一学科的建立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2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

2.1重点突出独立性

从现在的《城市规划学》来看,它作为一门建筑工程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学科而存在,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到了现在,其地位已经越来越突出,同时也正是因为城市规划属于简述工程领域的发愁,有些时候会对自身学术的延伸产生影响,尤其是在现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城市规划不到位而导致的损失越来越大,在这个时代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规划被其他领域所包裹,甚至会对时代的发展产生影响。由此来看,城市规划学科在未来的发展必将更加突出其独立性,逐渐演变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最终在众建筑学科中脱颖而出。

2.2系统规范性更加严密

虽然现在城市规划学科已经作为学科而存在,但是在规划知识方面往往是笼统的,在知识的拓展上还差的很多,无法使现阶段城市规划的要求得到满足,这主要是因为学科范畴的限制以及没有引起相关学术领域的重视而导致的。换句话说,之所以城市规划不能成为单独的学系,就是因为城市规划知识范畴以及不能使时展要求得到满足而导致的。因此笔者认为,城市规划学科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将会在知识领域上不断拓宽,同时建立起更加规范、严密的城市规划知识体系。

2.3在科技上坚持与时俱进

应该说城市规划学科是一门科技含量非常高的学科,其中包含测量、勘测以及制图等多领域的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其知识性非常强,同时对这方面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很高。但是近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技术手段已经不能使现在的城市建设需要得到满足,并且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很多高科技测量手段融入其中,这无疑为城市规划科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理由相信,未来城市规划科目的发展必将进行一次又一次大的知识更新与技术革命,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与时俱进的融入更多的科技手段以及科技含量。

2.4主要强调指导性

在现阶段,原有城市建设理念都处于一种求时代气息的氛围中,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忽视民众的主观感受,因而出现了很多盲目乱建的现象。现在的城市规划建设重视从实际情况出发,将城市原貌尽可能的保留下来,同时尊重阻燃,顺从自然的发展规律。在国家的倡导下,现在城市规划建设强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坚持绿色环保的原则,值得一提的是,只有对城市规划学科进行不断的完善,才能一步步将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

3相关建议

3.1将其从建筑学科中剥离出来

要想真正使城市规划学科得到发展,同时为国民经济发展而服务,就应该将城市规划学科从建筑工程领域中剥离出来,为其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的不断发展。同时要想对城市规划学系进行建立,就应该吸引更多的学者和专家参与到城市规划专项研究领域中来。

3.2希望更多院校建立规划学系

经审批成立城市规划学系之后,还应该高校建立城市规划系,如果可以在学系的名称进行延伸,建立城市乡镇规划系,那么就会更加直观,供广大学子进行直观的选择。当然,还可以有理化的对相关学系进行建立,这就要求教育部对其进行科学布局,对城市规划学系进行大力发展。

3.3政府应重视城市规划

如果教育部已经在学系建立上做出了决策,那么就可以再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就是部级层面。教育部和建设部委等可以与国务院一同将城市规划工作纳入到部级的层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开发建设的决策者以及全国人民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不科学的规划会将我们的城市弄的一团糟,甚至使国家在民力与财力上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

3.4健全城市规划机构

如果城市规划学科可以在知识层面获得成功,那么久应该与时俱进将城市规划知识纳入到城市建设中,进而将城市规划者与执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一种高度统一的执行体系。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城市规划部门始终处于一种半独立的状态之中,同时隶属于同级住建部门的党委管理和业务指导,存在高素质人员短缺、工作人员偏少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现阶段规划管理部门的现状,因此在笔者看来,要想对城市规划的科学发展进行实现,就需要不断壮大我国城市规划机构,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始着手:第一,尽早实现规划部门的独立性,不仅实现规划业务上的独立性,同时还要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这样一来城市规划工作在展开的过程中将会更加顺利;第二,对规划部门功能进行完善,摆脱住建部门的影响,避免出现那种似是而非的规划;第三,将各方面人员配齐,包括工作人员与技术人员,并选择一些高素质、高科技的人员纳入到城市规划队伍中来。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工作应该从国家的层面开始抓起,进而达到全社会重视的一种程度,而我们要向发展城市规划学科,就需要从科技层面的提高、知识领域的拓宽、工作岗位的增加、城市规划学系的建立等方面着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规划学科更多的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城市规划方面的工作经验,从不同方面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袁奇峰,陈世栋.城乡规划一级学科建设研究述评及展望[J].规划师,2012,(9):5-10.

[2]李翅.构建北林特色的城乡规划学科体系[J].风景园林,2012,(4):96-99.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信息共享

1引言

运用市场手段为城市规划行业提供知识产品、信息咨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工作业务培训等专业服务企业的发展,也催生了一门相对独立的服务门类——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从当前来看,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既是城市规划行业的分支业务,也是信息服务业或者出版行业的分支业务;从其运作方式来看,其更多具备的是信息服务业和出版行业的一般运作特征,而就其承载的内容来看,则主要是城市规划的相关信息和服务。在城市规划行业管理工作或信息产业中独立划分出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对于城市信息资源市场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发展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意义

2.1有利于更高效、更合理地配置城市规划信息资源

独立界定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有利于行业内部的相互交流,通过各业务环节的相互衔接,可以充分运用各方的资源,实现分工合作的效益。例如城市规划平面出版媒体,可以通过其传统的、权威性的渠道,在大量的信息中筛算出更有价值的城市规划知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服务机构,则可协助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城市规划设计机构建立与其他管理部门、设计机构、城市规划电子出版机构等部门的互动平台,提高信息供需双方交流的便捷度和速度。因此,独立划分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有利于城市规划信息供需双方的相互结合,提高城市规划信息资源的配置效率。

2.2有利于提高城市规划信息服务的专业水平

如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培育,一批原来从属于城市规划行业或者信息服务业、出版业的人才和队伍得到整合,提高其服务于城市规划信息工作的专业水平。例如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的业务环节既需要熟知城市规划管理业务的人才,也需要系统建设人才,在当前这两方面的人才和队伍绝大多数是相互分离的,而随着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业务需求的扩张,这种专业分离的人才和队伍将会在业务合作过程中整合为专门的人才和队伍,提高城市规划信息服务的专业水平。

2.3有利于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促进城市信息资源市场化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城市信息资源市场化的发展,主要依托市场主体来实现。就全国层面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工作而言,目前制定标准和工作交流等主要依托政府部门组织。而在城市规划信息市场发育成熟以后,一些企业将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构建起更具操作性的产品和服务标准;企业间也将根据业务需求组织不同层面的交流,无需政府部门出面组织。此时,官方或半官方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机构,则主要是依托企业进行产品或服务标准的制定和推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就各城市层面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工作而言,目前主要依托政府部门推进,存在各自为政、资源利用效率低、重复建设等问题。而在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发展壮大以后,通过采购专业的产品和服务,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工作也将从繁琐的技术业务中摆脱出来,转向宏观层面的指导。

3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3.1信息(知识)逐渐成为规划设计行业竞争的重要砝码

随着城市规划设计行业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设计部门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知识密集型的行业,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业务所需的各方面信息和知识,成了城市规划设计机构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筹码。在这种背景下,购买城市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将越来越多,这将为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持久的、规模化的需求。

3.2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的深化将促进政府层面的城市规划信息服务需求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城市规划信息化,多数大城市已经开展办公自动化、档案数字化、电子辅助报建等系统的建设。而数量众多的中小城市的城建信息化工作尚未得到理想的推进。随着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的深入,每个城市都建立起完备的城建信息系统将成为必然,这将为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服务、信息工作业务培训等服务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3.3部分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机构己积累业务经验与市场运作经验

近年来,国内一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机构在实践过程中,已积累丰富的业务经验和市场运作经验。如1999年成立的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就是依托广州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的部分职工为主体,以自动化中心原有的成果为基础,面向市场提供城市规划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发和服务,现在已经成为了国内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业务领域涉及规划、环保、测绘、商业布点、人口统计等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服务对象已经达到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华南的几十个城市[1]。中国城建数字图书馆系列数据库的运行商,也开展了面向个性化需求的服务,并制定了产品和服务标准。这些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为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其成功的运作模式也可以为其他同类企业发展提供借鉴。

4促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4.1深化对城市规划信息价值的认识

城市规划信息的持有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编制的质量、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城市建设的水平。而目前,有一些政府部门和规划设计企业认为专门开展信息工作是一项负担,将购买城市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认为是一种浪费行为。这种观念不仅不利于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市场拓展,更不利于政府部门与时俱进、科学决策,不利于设计部门把握时代设计理念、提供高水平的设计产品。为此,需要行业的信息管理部门、社团组织积极宣传及依托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宣传城市规划信息的价值和作用,改变部分机构和个人的不正确认识。

4.2及时开展城市规划信息标准化工作

城市规划信息标准化是城市规划信息服务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相对统一的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交换平台标准,交易双方就难以达成交易或者交易成本很高。因此,在互联的环境中,只有通过建立标准化体系,做到总体规划、统一标准,才能发挥行业内部和行业之间各个节点的互动性,实现交易成本最小化,实现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良胜发展。

4.3促进政府部门的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

我国的城市规划信息大部分为政府部门持有,而目前这些信息的共享程度普遍不高,另外不少城建档案馆(室)的信息化工作尚未起步或正在起步,信息质量不高。因此,促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需促进政府部门的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政府信息部门应当积极对所贮存的规划信息进行深加工,并以一定的补偿方式提供给城市规划服务企业。

例如城建档案馆中的一些优秀设计作品和历史照片,如果通过有偿使用机制提供给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再由他们加工、之后转售给设计部门,则可作为某些历史建筑复原重建的依据。

4.4调整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机构职能

目前,不少城市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了信息服务中心,开发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数字化等工作;有些规划设计单位也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信息资料库,向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向发展。这种内设机构在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对于提高办公效率、促进内部信息共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对外的信息共享仍普遍处在较低的水平。随着城市规划信息需求的多元化、规模化,事业型城市规划信息机构也需要重新定位,以适应信息市场化的需要。目前,这些内设的城市规划信息机构,可向以下方向调整工作职能:主动提供有偿的对外信息共享职能;注入市场因素,推进其向企业转型;部分城市规划信息管理部门可剥离具体的技术业务。

4.5培养城市规划信息服务工作所需的专门人才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业务分析、系统设计、编程、数据采集和输入、系统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人员。其中有些业务环节是可以委托专业机构来完成的,但业务和系统管理等环节的人员却是不可或缺的。随着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人才缺乏的弊端也将越来越突出。因此,建议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或者城市规划专业中设立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课程或专门成立分支学科,培养专门的人才,并鼓励和支持一些机构依托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业务培训,如支持中国城建数字图书馆开展面向全国各地的业务拓展和培训工作等。

4.6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培育和促进我国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行业协会应积极发挥服务、自律和维权的作用。在当前可主要开展如下工作:在推行城建行业信息化过程中,通过资质认证,让有水平、有能力的企业参与信息化的各项工作;通过企业实力、业绩等评比,培育城市规信息行业的知名企业和服务队伍,让他们成为城市规划信息行业发展的先行军;为城市规划信息企业协调价格、开展合作,甚至战略并购等提供平台和仲裁;为信息企业和政府、非政府用户等供需各方的合作提供交流平台;以运作相对成熟的机构为依托,制定城市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标准;研究城市规划信息和服务的价格机制,协助物价部门维护行业价格秩序;与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共同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对策和措施。

5结语

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门类,其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并具备了发展的基本市场条件。政府有关部门与行业协会等机构应在信息资源供给、人才培养、标准建设、价格机制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从而促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注释:

[1]参见:广东省建设厅.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广东省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指引(试行)(GDpG--006)[Z].2004:p56

参考文献

[1]雷翔,欧阳东.关于我国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若干问题的思考[J].规划师,2006,(5).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示范政策与信息管理研究报告[R].2001.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篇9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组织形式;决策;反馈

abstract:theso-calledpublicparticipation,isthesocialstratification,thepublicandinterestgroupsdemandvarietysituationhastakenacoordinationstrategy.itemphasizedpublicparticipationindecision-makingandmanagementofurbansocialdevelopmentprocess,thetop-down,bottom-uppublicparticipationandgovernmentmanagementtoformresultantforce,soastopromotetheharmoniousdevelopmentofsociety.Urbanandruralplanningintheimplementationofpublicparticipationmechanismcaneffectivelycoordinateideas,reducethecontradictionbetweentheparties,atthesametimestrengtheningtheconsciousnessofcitizenparticipationandthemainbody,improvepublicdecision-makingscientificanddemocratic,whichcanensurethefurthereffectiveimplementationoftheurbanandruralplanning.thispaperfirstanalyzestheconceptofpublicparticipation,andthenexpoundsthenecessityofpublicparticipationinurbanplanning,andsumsuptheproblemsofpublicparticipationinurbanplanninginourcountry,finallydiscussesthecountermeasuresforstrengtheningthelinkofurbanplanningpublicparticipation.

Keywords:urbanplanning;publicparticipation;organizationform;Decisionmaking;feedback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公众参与的概念

公众参与是在社会阶层、公众需求多样化、利益集团介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它强调公众对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管理实施过程的参与、决策和管理。它最初是为了宣泄市民的“不满”情况,以稳定民心,保持社会安定,后来为了促使寻求公众政策的实现,上升到了城市规划制定、决策、管理民主化的高度。

公众参与最早起源于美国,它首先是作为一种公共政策、一种协调建设中争议的手段被提出来的,它具体是指公众对涉及自身及公共利益的事务享有一定的知情权和决策权,参与到行政决策中去,反应民众的声音。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种表现,广泛地存在于涉及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在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中被广泛运用,有的国家甚至已将其列入法律,以保障实施,是一种实践证明较为有效减少争议的管理方法。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必要性

(一)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由人民产生,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这是我国依法行政的重要基石。城市规划作为政府的公共行政职能之一,其各种行政行为都涉及到每个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因而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定、审批和管理全过程,是公众利益的集中体现和利益表达,也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

(二)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公众广泛参与涉及切身利益的城市规划,能够促使政府与其他社会主体相互协调、不同利益团体相互平衡,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使规划成为政府实施城市建设的有效手段。

(三)公众参与可以保证规划设计的合理性

吸引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专家、人士参与规划,集思广益,避免规划脱离实际而造成的判断错误,使规划成果更加科学。

(四)公众参与有利于城市建设及管理的顺利进行

社会公众对城市规划的认知,对城市规划作用的认识有利于公众遵守和执行城市规划。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公众参与程度低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基本上是一种政府决策规划部门执行的自上而下的被动模式,公众参与还处于“象征性参与”阶段,公众只有参议权而没有决策权,城市规划多是由政府领导“拍板”决定的。作为城市活动主体的公众难以表达他们的实际利益要求与价值取向,成为被动听取、支持和贯彻城市规划者。

(二)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和技能缺乏

在城市规划领域,公众参与的最主要目的是与自身社区密切相关的事务,而对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关心较少。作为技术性较强的行业,公众参与城市规划需要切实领会规划意图,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规划基本知识。目前我国公众普遍缺乏城市规划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妨碍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广度与深度。而且,公众参与的程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地的经济水平不同,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程度也不同。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一些城市,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比较强,在大多数城市,公众抱着“事不关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愿参与城市规划,甚至连最简单的问卷调查也不愿填写。

(三)参与范围没有覆盖规划的全过程

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尚未在城市规划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在城市规划编制阶段,公众的参与往往局限在针对具体规划项目的调查,走访,涉及的公众面较窄。在城市规划审批决策阶段,能够行使参与权的一般还仅仅局限于学术研究机构和地方政界的精荚人士。此外,在规划立法、实施监督等方面,公众参与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这些现象说明公众参与还没有覆盖到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在城市规划事务中参与的比例还很小。

(四)参与深度难以触及规划的核心环节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深度主要体现在市民的意见对规划决策和实施影响力、干预力的大小。然而,目前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形式”重于“实质”,参与的主要效果是加深了对规划项目和规划事务的了解,在规划的过程中起到了“参赞”作用。其次,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带有很强的“被动性”,参与行为往往起源于城市政府组织的规划公示等事务。此外,市民的意见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甚至意见是否得到采纳也得不到反馈,而意见被采纳的市民也没有受到应有的奖励和鼓励。

(五)相关法律尚未作出明确界定

在我国,城市规划的立法多注重行政行为的授权,关于公众参与的问题还很少涉及,城市规划法制体系仍然带有政府强制实施、公众被动配合的色彩。同时,公众参与缺乏定量评价体系。这些必然导致了法律法规对公众参与定性的模糊,使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停留在初级阶段和肤浅的层次。

三、加强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环节的对策

(一)构建合理的公众参与组织形式

许多西方国家的公众参与主要是以非政府组织的形式实现的。根据国外公众参与经验及我国国情,笔者认为我国应构建非官方、具有体制保障的公众参与组织,以提高公众参与的范围,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平衡。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中立的仲裁组织。听证是利益相关方进行规范博弈和民主协商的过程,但听证并不是化解分歧和矛盾的必要条件。当经过协商但没能形成一致意见时,就需要仲裁。在司法不独立的现实政治语境下,地方政府在仲裁中集裁判员和运动员角色于一身,难以主持公道。在此情况下,应当构建一个规划仲裁协会或仲裁委员会,由它进行最终裁定,以期保证仲裁的公平、公正性。

(二)提高公众参与意识,落实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加强对城市规划的宣传,增进公众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市民了解到城市规划与自身的密切关系,城市规划对生活的重要影响。宣传可以产生多层次的互动,可以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同时宣传有其持续性和长期性,可以使市民长期对城市规划投入较大的关注。

(三)建立公众意见的反馈机制

政府组织对公众意见应该予以及时地整理备案,并且进行及时地分析。重大项目的重要意见应该会审,进行最后采纳与否的决策。公众的意见是否采纳都应该给予公众相应的书面答复;采纳的意见应该要求公众提供更加深入的资料,被拒绝的意见则应该指出没有采纳的主要考虑。

(四)设计者角色的调整

如果把城市规划作为产品,那么市民则是最终用户。按照这个逻辑,在规划编制这个经济活动过程中,规划师生产产品,政府和行政部门选择生产商,而市民则对生产的产品进行选择、评判。也就是说,规划师应该为市民服务,而不是为某个政府部门服务。规划师应该是市民参与的组织者,在许多情况下,规划师应直接负责设计一个公众参与活动,该活动将对形成最终决定起重要作用。规划师在鼓励公众参与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可以为规划过程的每个部分选择最合适的参与方式,可以协助这类参与为规划过程做出有效的贡献,而不是如传统作法那样,仅求助于技术和专业技能。

(五)加强规划信息的公开

规划信息可达性是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公众首先必须有知情权,然后才可能真正参与到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规划活动中去。政府组织应当承担起规划信息公开的职能,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规划许可审批前、中、后以及规划执法处理前、后环节进行全程公开,让公众充分了解到各个程序、环节,切实让公众能监督规划运作的全过程,保证城市规划实施过程的透明性。积极搭建政府网站、建设工程现场、社区公示栏、报纸、城建展览馆等公示载体,采用宣传册、信息更新、具体建设项目方案等,进行全方位的公开公示,听取意见、建议。

结语

综上,公众参与是实现可以进行持续发展的一个长期的推进整个过程,是一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我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的深度和范围需要是一个逐渐扩大和渐进的整个过程。所以,在逐渐实施公众参与的同时,应该着重普及和宣传城乡规划的知识与意识,让公众以及各相关部门真正了解到城市规划的实质。

参考文献

[1]刘明,曹吴清.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篇10

论文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专项规划,教学重点

1.引言

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物质财富记录了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在某段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它对于今人研究历史、缅怀过去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历史文化遗产大量地遭到了破坏甚至毁灭,它的保护已成为现今社会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保护不仅指不破坏,还要去修缮、维护、整治,并加以合理的利用,这就需要人们在发展的同时创建一个良好的规划保障体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是以保护城市或乡村等地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为重点的专项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我国城市规划专业虽然为我国城乡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规划设计专业人才,但与我国目前城乡建设的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发展经济的大潮中,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也是相当普遍的,甚至是空前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已成为全社会相当普遍的共识。由于城市规划学科建设历史较短,投入不足等诸多原因,我国的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体系还存在较多缺陷和不足。高校和相关学者对城市规划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但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面的教学环节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当前现代化建设中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的破坏,该如何在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体系中进行相关考虑,其研究则更少。特殊的国情、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及城市规划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决定了我国城市规划教育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的研究内容和对象

(1)城市规划专业保护规划教学问题的研究

针对保护规划教学在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中重视度不够,没有科学合理的定位等问题,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提出合理建议对策,力求在保护规划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相关课程设置的研究

目前,我国高校城市规划专业,依其学科背景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建筑类,约占65%;二是工程类,如测量、环境等,约占15%;三是理学类,以地理学科为基础,约占15%;四是林学类,约占5%。脱胎于建筑学专业的城市规划学科,一般办学历史比较长,课程设置较为齐全;而后三类多数办学历史较短,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各有长短,且良莠不齐。基于这种状况,需根据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育培养方案,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面的相关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在保护规划方面的专业水平。

(3)城市规划专业实践导向教学模式的研究

所谓实践导向性,即以城市规划专业的社会实践为出发点,以社会需要保护规划类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为目的,保护规划类教育就应该培养出具有这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规划人才。即以服务社会建设,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我国遍布各地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是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战场,保护规划只有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4)城市规划专业合理的教学体系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研究国内外各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教学结构特点,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方向设置,微观结构优化则主要反映在对学科专业方向设置结构、师资结构和课程体系结构等方面的及时充实和调整上。在保证专业和方向核心课统一的基础上,保留并进一步优化目前存在的依托不同学科、各具特色的专业教育板块以及在宏观、中微观、微观等层次上各有侧重的多口径办学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院校的积极性和自身优势。

4.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是以保护城市或乡村等地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为重点的专项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1)针对城市规划专业保护规划教学问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细化专业方向设置,使其更具职业针对性。

可以根据城市规划职业特点和人才需求趋势,相应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处理好知识、技能与价值取向、设计与管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理科与工科及人文社会方面课程等各方面的关系,真正做到人才培养的“厚基础、宽口径、多元化”,实现毕业生与职业需求之间的良性接轨,为用人单位培养合格的产品。

(2)在普通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保护规划教学内容十分薄弱。

当前,保护规划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定位,保护规划教学依附于专项规划的教学,并没有专门设置。

(3)保护规划教学是城市规划专业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是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大学生将来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4)在当今注重技术创新的阶段,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学以致用”,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与锻炼,使学生尽快完成由“学”向“用”的过渡。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