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弘扬革命精神心得体会十篇弘扬革命精神心得体会十篇

弘扬革命精神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9:08

弘扬革命精神心得体会篇1

 

到吉林省考察时参观了四平战役纪念馆。他强调,创业难,守业更难。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很好学习了解党史、新中国史,守住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平战役纪念馆,在一个个“小展厅”中重温那段感人至深的红色历史、永志不忘的红色记忆、革命英烈浴血奋战的红色坚守,把革命英烈在“四战四平”中表现出的崇高无私、不怕牺牲的精神传承。

 

“战史厅”里,在一幅幅图片影像中重温那段感人至深的红色历程

 

参观完序言厅,映入眼帘的便是战史厅。透过一幅幅图片影像,我们从一战四平时,东北民主联军从国民党军队中奇取四平的“四平解放战”走到有“四平保卫战”之称的二战四平,再到东北联军返工,国民党军队坚守,伤亡惨重的三战四平之“四平攻坚战”,以及四战四平时的“四平收复战”。解放、保卫、攻坚、收复,其中的每一段,都是热血与烈火交织的革命战争画卷,都承载着先辈们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四战四平”等战役是扭转东北战局的关键,为东北解放奠定坚实基础。战史厅,是对史实的回顾,更是加强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的生动教材。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铭记历史,在红色文化上补足精神之“钙”,在激活红色基因上坚定更理想信念,在弘扬红色精神上激发爱党爱国情怀。

 

“支前厅”里,在一组组生动雕塑中重温那段永志不忘的红色记忆

 

步入支前厅,首先看到的便是人民支前的景观复原,一组组生动雕塑,是人民支援最好的见证。景观复原雕塑是当时场景的再现,也是那段红色记忆的载体。通过展示着手建设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东北根据地人民对东北民主联军的战勤支援,重点展示北满和西满根据地人民对四战四平的有力支援,让身处展厅内的我们,仿佛真的回到了那时那景,遇到了那事那人,回到那段得到人民群众拥护支持,始终与广大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站在一起,并肩作战的时光,看到群众的援助、听到人民的认可。人民之伟力是取得战争胜利之根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人民。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在带头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同时,要不忘群众恩、常念群众好,时刻心系群众,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

 

“英烈厅”里,在一件件实物展品中重温那段革命英烈浴血奋战的红色坚守

 

在英烈厅里,不仅有英模谱,还有四平战役中双方使用的武器设备、电报、文件、奖章、锦旗以及战时使用的器具等。一件件实物展品、一幅幅影像资料,把当年那场浴血奋战的英雄壮举和催人泪下的烈士悲歌生动地呈现,既介绍四战四平东北民主联军几支主要参战部队的历史、四平参战概要,也着重介绍了东北民主联军为四平解放所付出的重大牺牲情况。东北民主联军四战四平,虽然这支英雄部队百炼成钢、威名远扬,但他们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没有他们的英勇无畏、不惧牺牲,就没有当年战争的胜利,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把革命英烈身上的崇高无私、不惧牺牲的精神传承好,把东北抗联精神传承好,在爱国奉献中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当好先锋、做好表率。

 

从战史厅到支前厅再到英烈厅,一组组生动的雕塑、一幅幅图片影像、一件件实物展品,是对东北解放战争中四战四平那段历史的见证,更是对革命英烈们浴血奋战、崇高无私、不怕牺牲的传承。我们要如所说“一定要牢记革命先辈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的鲜血和生命,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中,不忘初心、勇担使命。

 

心得体会范文二

 

走进井冈山,参加为期三天的培训,心中感触良多,久久无法平静。

 

上世纪20年代,中国大地内有军阀混战,外有强敌环视,局势混乱,民不聊生。在这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成立伊始,党员先辈们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启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然而,国民党反动军阀发动了系列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一时间,白色恐怖笼罩中华大地。

 

在这万马齐喑的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有退缩,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派的第一枪。不久,毛泽东同志领导了秋收起义。但因为当时“以城市中心起义”的革命路线决策错误,大多数起义均以失败告终,眼见中国革命之火即将熄灭,毛泽东带领部队走上井冈山,并与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胜利会师。

 

正是在井冈山,毛泽东完善了他的革命理念,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这里,革命先辈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于创新、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开创了井冈山精神;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初步确定了党内领路人,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线,培养了未来共和国的脊梁,也为后期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所以说,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今天,在这杜鹃花开的时节,我们近距离重温井冈山斗争史,感悟井冈山精神,作为一名基层组工干部,更应该弘扬井冈山精神,常怀“三心”奋发前行。

 

常怀信仰之心。斯大林在《悼列宁》一文中曾说过,“我们共产党人是具有特种性格的人,我们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寥寥数语,为我们形象地刻画出共产党人与众不同的先进性,这特种性格、特殊材料就是共产主义信仰。正是共产主义信仰让共产党人不畏艰难,不惧牺牲,面对一个又一个敌人与困境从不低头,坚持不懈并战而胜之。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更应该传承红色基因、锤炼纯粹信仰、补足“精神之钙”,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常怀责任之心。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是这份初心和使命,让无数共产党人在国家面临威胁和冲击、人民遭受损失的关键时刻站了出来,以为党和人民负责的责任和担当,自觉履行着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当下,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组工干部更要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不断开拓进取,勇于争先,争创一流业绩,更好地履行为党和国家管理和服务好党员、干部、人才的重要职责。

 

常怀斗争之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建党至今,共产党人始终怀着崇高信仰、对党忠诚、清正廉洁、敢为人先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前进,攻坚克难,为民族谋独立、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指出,“全党要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作为新时期的组工干部,更应该继承与发扬斗争精神,立足本职工作,加强学习,并到重大斗争一线去努力培养斗争意识,锤炼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心得体会范文三

 

我是一名江西红土地上的县委书记,从小受井冈山革命故事熏陶,多次登临共产党人初心的重要形成地——井冈山,接受初心教育。当年,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不仅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的崭新道路,还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精髓的“井冈山精神”,历经岁月沉淀,越发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而不懈奋斗。步入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作为一类革命老区县——宜丰的县委书记,更应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一、以身许党,始终对党绝对忠诚

 

忠诚是一种立场,始终听党话,坚决听党指挥,永远跟党走。红军在井冈山斗争的两年多时间里,平均每天牺牲50多人,共有4.8万人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献出了生命。比如,烈士刘真,时任永新县委书记,面对死神临危不惧,用生命践行了“我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的铮铮誓言。这些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的坚定执着,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县委书记是党在一个县的代表,是党在地方的形象,更应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把对党绝对忠诚立在前头、烙在心中、融入血液、浸入骨髓,树牢“四个意识”,坚定“自个自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头脑,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做到在党为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听从党的指挥,维护党的权威,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同向。

 

二、不忘初心,始终恪守民本情怀

 

我们党的根基在群众、党的力量在群众,党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强调,“紧紧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重要法宝”。当年的井冈山处于敌人的严酷封锁之中,群众缺衣少食,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们仍然竭尽全力援助红军,甚至把仅存的一点粮食和物资都捐献给了红军。我们党之所以能得到群众真心拥护,就是因为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真正为人民谋幸福的。时代在变,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变,县委书记是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领导干部,更应传承党的群众路线这一重要法宝。一是恪守为“民”之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二是善谋为民之策。交流到宜丰工作三年多,我经常深入村组社区、厂矿企业、学校机关,带头搞调查研究,从中发现问题,找准发展的历史方位,谋准发展的战术措施,使工作举措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三是多办利民之事。坚持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注重在人民群众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的地方下功夫,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特别是着力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风险防范攻坚战,建设精致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真正让宜丰人民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三、担当实干,始终履好为官之责

 

弘扬革命精神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红色旅游井冈山精神弘扬途径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形势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创新弘扬井冈山精神的途径。当前,我们应该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发挥井冈山精神的教育功能,让井冈山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一、弘扬井冈山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危难之际,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里培育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是一种伟大革命精神。它闪耀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光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首创精神,体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这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使之发扬光大,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巩固执政党的地位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井冈山精神伴随着中国共产党走过了近80年的奋斗历程。虽然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与当年大不相同,但是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升华和长期的精神动力,井冈山精神所蕴藏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仍然是现今中国共产党人所必须遵循的。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井冈山精神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弘扬井冈山精神,这不仅是新时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二、发展红色旅游是当前弘扬井冈山精神的重要途径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新形势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必须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实践,创新弘扬井冈山精神的途径,发挥井冈山精神的教育功能,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借助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是当前弘扬井冈山精神的重要途径。

1、发展红色旅游,是弘扬井冈山精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红色旅游可以帮助人们了解革命历史知识,深入体会革命精神内涵。红色旅游的目的地是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革命老区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留下许多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这些珍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记录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凝结着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尽管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先烈的英雄业绩永远不会磨灭,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永远不能忘记。在革命旧址遗址进行红色旅游,能够增加人们对革命历史知识的了解,同时丰富革命精神的内涵,赋其以新的时代特色。在红色旅游的过程中,人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了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的教育。今天,开展红色旅游,通过重温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波澜壮阔的革命史,有利于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加深刻地了解现在的和平、安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心。

2、发展红色旅游,是弘扬井冈山精神,培育民族精神的良好形式。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展现出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中国革命斗争中遗留的各种纪念物,不但具有伟大的政治意义,也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价值。无论时代和环境怎样变迁,这些革命精神都将永远闪耀着革命的光辉,成为激励人们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发展红色旅游正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它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精神支撑。

3、发展红色旅游,是弘扬井冈山精神,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生动教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充分发挥旅游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把当前亟待加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活动之中,通过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寓教于游,使思想道德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入耳、入脑、入心,不仅可以迅速扩大教育的范围,还能够大大增强教育的效果,使旅游者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理想境界得到升华。红色旅游将以其深刻的感染力、强大的生命力,成为范围广、影响大、效果好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方式。

自古以来,旅游就是人们陶冶性情、增长学识的教育手段。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充分利用了旅游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丰富生动的体验过程。中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红色旅游资源是中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处处革命遗址,一件件革命文物,一个个革命故事,昭示了革命前辈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许多革命旧址遗存因此成为旅游者关注的热点,许多地方在开发旅游产品的过程中,都把红色旅游作为吸引旅游者的亮点之一。

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数量多、分布广、品位高。作为井冈山精神发祥地,井冈山市红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市现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100多处,其中21处被列为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茨坪旧居、大井旧居、小井红军医院、上井红军造币厂、黄洋界哨口工事和红军营房、茅坪八角楼、和贺子珍举办婚礼的象山庵……在那里,人们可以了解井冈山斗争史的全貌,缅怀和瞻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井冈山已与众多革命遗址融合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成了人们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的生动课堂,成为对外宣传和进行爱国主义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三、发展红色旅游要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谋求创新

发展红色旅游,必须注意红色旅游的特征。红色旅游是一类新型的主题旅游产品,既具有传统旅游产品的特点,又具有新产品的特质,是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特色产品。因此,发展红色旅游既要尊重史实,也要谋求创新。

1、必须确立科学的宏观发展思路。发展红色旅游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分级负责,整合资源、切实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按照国家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加强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既要搞好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和革命文物的保护开发,又要搞好交通、环境、生态等相关建设,为发展红色旅游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注意做好结合文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将红色旅游和传统旅游紧密结合,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文物景点与非文物景点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形成旅游区、旅游线、旅游点有机结合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在井冈山发展红色旅游,必须与井冈山风光旅游结合起来。井冈山有秀美的生态资源,这里千峰竞秀,万壑争流,苍茫林海,飞瀑流泉,融雄、险、秀、幽、奇为一体,峰峦、山石、瀑布、溶洞、温泉、珍稀动植物、高山田园风光应有尽有。辉煌的历史,绮丽的风光,丰富的革命人文景观与优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为此,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旅游,使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互相带动,吸引更多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弘扬革命精神心得体会篇3

  范文一:

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回顾沂蒙历史,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沂蒙精神的淬炼下,沂蒙党政军民也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沂蒙这片沃土孕育了灿烂辉煌的沂蒙历史文化和感天动地的沂蒙红色文化。作为沂蒙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沂蒙精神既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又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如果说沂蒙红色文化是沂蒙党政军民的文化基因,沂蒙精神就是沂蒙党政军民的灵魂,这种基因与灵魂构成了沂蒙党政军民的“特质”,是沂蒙党政军民“最有理由自信”的“根本”所在。2013年11月,在视察临沂时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的重要讲话启示我们,沂蒙精神含着双重主体、双重内涵,一方面是沂蒙党政军及其精神,另一方面是沂蒙人民及其精神,两者构成沂蒙精神的内涵体系。从沂蒙党政军这个主体看,表现出“胸怀群众、引领群众、爱护群众、奉献群众”的“大仁”。这种“大仁”是“仁政”的升华,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理念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念的深度融合。从沂蒙人民这个主体看,表现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大义”。这种“大义”是“义理”的升华,是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深度融合。沂蒙党政军民还共同具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战争年代表现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在和平时期表现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这种“奋发有为”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在齐鲁大地的展现,深刻体现了齐鲁文化的精髓。由此看来,与沂蒙精神的双重主体相匹配,沂蒙精神的内涵体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大仁大义、奋发有为”。“大仁大义、奋发有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深度融合,是齐鲁文化在现当代的传承发展,不仅能够完整概括沂蒙精神的双重意蕴,也可以充分展示新时期山东精神的精神内核。弘扬新时期沂蒙精神,就是要在深刻把握关于沂蒙精神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坚定沂蒙文化自信,弘扬沂蒙党政军民“大仁大义、奋发有为”的精神,重铸“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就弘扬沂蒙精神的内容而言,要做到一个“深刻认识”,把握三个“着力点”。一个“深刻认识”,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沂蒙精神不仅是人民群众“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还是党政军“胸怀群众、引领群众、爱护群众、奉献群众”的精神。三个“着力点”,一是要充分运用沂蒙文化资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深刻揭示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的内在联系,弘扬中国精神,凝练中国共识,汇聚中国力量,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是把握沂蒙精神的精神实质,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就弘扬沂蒙精神的主体而言,要牢固树立“双主体”思维。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与军队这一“主体”,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做好党的群众工作,为了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另一方面是人民群众这一“主体”,要高度信任党、真心拥护党。沂蒙精神生成与发展中客观存在的“双主体”,意味着传承与弘扬沂蒙精神也客观存在着“双主体”,任何一个主体的缺位,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也无以为继。就弘扬沂蒙精神的路径而言,要做好“三个节点”的有效衔接。一是做好沂蒙精神的理论研究。要尊重历史,着眼现实,与时俱进,加强研究,充分挖掘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二是做好沂蒙精神的宣传教育。要把沂蒙精神融入区域国民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教育党员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三是做好沂蒙精神的实践。实践沂蒙精神,党员干部要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要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青少年学生主要是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

 

 

 

范文二:

弘扬革命精神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精神培育与弘扬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指导作用。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其重要标志就是先后形成了既适应特定时空条件,又一脉相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这些适应中国实际需要、符合时代要求、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理论和思想指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才取得了胜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

1.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领域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始于20世纪初,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这一问题的重要性。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开展,面对中国革命大起大落的复杂形势,许多共产党人纷纷开始了中国革命新道路、新途径的执着追求。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独特的理论勇气和惊人的探索能力。他利用一切机会对中国的过去及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井冈山的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的亲身体会,理性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发现并提出中国革命不同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成功地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破除思想僵化,冲破个人崇拜的束缚,在党内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并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和理论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扩大,邓小平理论也逐步发展和丰富,阐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些思想使邓小平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从而走向成熟。到党的十五大,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被正式确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又一次实现了飞跃。

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证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使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迎接新世纪的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面对的又一重大课题。以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继承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经过探索和总结,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建设党和建设一个怎样的党这一重大历史课题,这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政治宣言和执政兴国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又一新的具体理论成果。

二、中华民族精神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培育与弘扬

1.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交融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提供了广阔视野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历史发展实践历程中,普遍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和个性特征,是一个民族普遍认同、共同遵循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是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和灵魂,是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流传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它虽然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丰富的历史内涵,但仍需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增添新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硕果,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培育与弘扬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是塑造和锤炼中华民族精神的模具,为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提供了崭新的境界和有益的思路。

2.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培育与弘扬

我们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的长期实践中,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不断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新的水平。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培育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等革命精神,对于夺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倡导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精心培育和倡导了“64字”创业精神、孔繁森精神等,并要求全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大力弘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五种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要牢记“两个务必”,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实证明,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懈推动,使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得到不断培育与弘扬。

3.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

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弘扬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提供了精神动力。它包含着对传统精神的继承、发扬和对时代精神的培育、弘扬,是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党的十六大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深刻领会这些精神,对于我们在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总之,坚持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认识民族精神在国家繁荣、民族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对于在新阶段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力,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培育与弘扬,提升和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海荣.从文化认同到实践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过程[J].学术论坛,2002(3),1-2.

弘扬革命精神心得体会篇5

临沂地处鲁东南,面积1.72万平方公旦,人口1072万,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这是一片用文明点亮生命的土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等历史名人灿若星辰。这是一片用生命诠释奉献的土地,沂蒙精神感动中国,红嫂乳汁救伤员、沂蒙六姐妹英勇支前的事迹感人肺腑,孟良崮战役震惊中外。

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1926年,这里就建立了党组织,播下了革命火种。1938年,党中央、指示建立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第――五师主力挺进沂蒙,沂蒙成为中国命的重要战略基地之一。沂蒙革命根据地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一直到建国前夕,是全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长达10年的革命战争岁月旦,沂蒙人民怀着对党的无比忠诚,对人民军队的无限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万众一心,全力支前,演绎出一个千感天动地的红色故事。支前的滚滚车轮从这里走过,送子送郎参军的场面感动过千万人,红嫂挤乳汁救伤员、沂蒙六姐妹英勇支前的故事感人至深,《沂蒙山小调》由此唱响大江南北……

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英雄的沂蒙人民以“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精神,将革命一程又一程地推向胜利,谱写了军民血肉相连共同奋战的光辉乐章,激励一代代沂蒙人勇于创新,不断进取。

十年浴血奋战,沂蒙人民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面对战争留下的创伤,沂蒙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继承和弘扬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家国,努力改造革命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掀起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愚公移山,改造山河,厉家寨是一个好例。”在沂蒙山区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建设壮举中,厉家寨改造山河、王家坊前兴办农业合作社、高家柳沟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因受到主席批示在全国推广。为了改变山区缺水的生产生活条件,使鲁南苏北免除水患,从上个世纪5。年代末到60年代初,沂蒙人民先后建起了44座大中型水库。为了水库建设,40万农民自愿离开祖辈居住的家园,搬上了贫瘠的荒山。

1985年,临沂被列为全国18个连片扶贫重点地区。临沂人民发扬坚忍不拔的精神,10年奋战,到1995年底,一举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率先实现了整体脱贫,成为全国革命老区中惟一没向国家要钱脱贫的地区。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沂蒙精神又一次得到发扬。

2004年,对于临沂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八路军――五师挺进沂蒙山区、建立沂蒙抗日根据地65周年;这一年,全市GDp历史性地突破1000亿元;这一年,临沂市被正式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在这一年,中共临沂市委确定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沂蒙精神的内涵。这是对“沂蒙精神”内容最新的一次提炼、升华、概括和完善。

沂蒙精神的发展和弘扬,受到党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的高度重视。1992年7月之8日,同志到临沂视察,欣然写下了“弘扬沂蒙精神,振兴临沂经济”的题词。2002年1月7日至9日,同志到临沂视察,对弘扬沂蒙精神给予充分肯定:“临沂几任领导班子坚持把发扬革命传统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沂蒙精神,带领广大千部群众,开拓进取、艰苦奋斗。使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1年6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临沂考察时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临沂人民大力弘扬伟大沂蒙精神,实现了脱贫致富。现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需要沂蒙精神。要把沂蒙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赋予她新的使命和时代内涵,使之代代传承、发扬光大,成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

诞生于血与火的战争年代的沂蒙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成长与发展,在改革开放中进一步提高与升华。进入新世纪以来,沂蒙精神融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于一体,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丰富发展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激励沂蒙人民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弘扬革命精神心得体会篇6

一、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特别需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众所周知,当今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面临种种困难和问题。中央领导指出:必须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要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面对当今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笔者认为,特别需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学习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那种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学习革命先辈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夺取胜利的顽强精神,去攻克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种种"碉堡",解决改革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夺取改革的全面胜利。

二、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建设,特别需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中央对反腐倡廉形势的判断是"三个依然":"腐败现象依然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有些地方,还存在严重的不良作风。中央领导指出,转变作风,最根本的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因此,面对反腐败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不良作风问题,笔者认为,当今特别需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对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民众深入进行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学习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对比革命先辈在战争年代吃草根、啃树皮的艰苦奋斗精神,达到自我净化灵魂,提高廉洁自律、防腐防变、转变作风的自觉性。

三、全党全国人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特别需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有些党员、干部思想动摇、信念淡薄,甚至有的地方领导班子集体烧香下跪拜神,祈求地区平安和丰收;有的干部请来风水先生拆改办公大楼;有的高校学生听政治课,老师讲到"共产党"、"共产主义"就哄堂大笑,甚至起哄鼓倒掌。说明现阶段迫切需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笔者认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特别需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通过参观展览、阅读故事、观看影视,联系革命先辈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面对故人严刑拷打、威胁利诱,仍然"脸不改色,心不跳",含笑走向刑场等英雄事迹,对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无疑将发挥有力的正面启迪和深刻的感染作用。

四、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特别需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健康向上的良好势头。但有些地方仍存在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现象屡禁不止。群众迫切要求转变不良的社会风气。笔者认为,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特别需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通过红色文化所体现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大公无私的道德情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牺牲精神,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有力抵制、深刻批判那些自私自利、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不良风气,这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无疑将产生不可替代的积极引领和有力的推动作用。

五、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特别需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定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创造形成的极为珍贵的文明成果。同时,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党的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是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的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她产生、发展在中国大地、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大众心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因此,笔者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特别需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这支中国特色的文化奇葩,在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发挥引领、开拓、创新的重要作用。

六、发展中国旅游产业,特别需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旅游产业是旅游文化的载体。近年来,中国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旅游文化的繁荣发展。中国旅游文化,除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之外,很大一部分是宗教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等。相比之下,在当今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笔者认为,旅游产业这个载体,特别需要传承发展红色旅游、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特别需要广泛宣传无神论,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宣传革命先辈的理想境界、英雄气概、高尚品德、艰苦奋斗精神,宣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正面引导社会思潮,激励人民奋发向上、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去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弘扬革命精神心得体会篇7

通过心得体会可以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学习,展望未来,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指导今后工作。小编为此收录了继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心得体会,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个人要有点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更是如此。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走向百年大党强党,源于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真实呈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伟大建党精神从哪里来

一切精神皆有来源,追根溯源,必源于人民、源于实践、源于斗争。伟大建党精神也是如此。

近代以来的中国因为帝国主义入侵而国家蒙辱、人民蒙难。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最终必然体现为文明蒙尘。中国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型理论的指引。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强调人的自由与发展,强调人的尊严与平等,强调人民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得到了中国先进分子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满怀热情的拥抱。由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有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是世界上各种古老文明形态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世界文明因为中华文明而绚丽多彩,中华文明因为世界文明而发展创新。中华文明中的“和合”文化、修身修心养德的传统、天下情怀、大同思想、天人合一理念等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中国共产党是在近代以来中国土壤中诞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然义无反顾地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必然将这些文化因子发扬光大并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形成了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在一大纲领中郑重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革命者必先自我革命,坚持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鲜明品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特别重视通过管党治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党在百年历程中形成、发展、巩固了丰富的自我革命思想成果,如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党内监督、接受人民监督等。

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

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领域中形成了丰富的精神谱系。而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革命理想高于天,掌握真理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然胸怀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坚持用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相结合,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察历史、观察世界、观察大势;坚持以实践观点和斗争精神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持以社会革命作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求党员具有无私奉献和奋斗精神,把实现远大目标和近期目标统一起来。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使命。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初心如磐,使命如山。只有永葆初心,才能继续前行、不懈奋斗。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接受了初心考验和使命磨练,接受了历史和人民评判。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用党的初心和使命映照全体共产党员、激励全体共产党员砥砺奋进的历史。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敢于牺牲和勇于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近代以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约有2000万,他们大多数是共产党员。新中国成立前,中共中央委员与候补委员共170多人,42人牺牲,约占四分之一;政治局委员与候补委员共55人,15人牺牲,约占四分之一。中国共产党人愿意为人民和民族牺牲宝贵的生命,愿意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英勇斗争,归根结底是因为党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逆境顺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斗争意志体现在面对大事难事敢于担当、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等方面。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由人民而立、因人民而兴,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正如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党性与人民性从来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对党忠诚与对人民负责从来都是一致的。在百年大党的不平凡历程中,凡是把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对立起来的企图注定要失败,凡是脱离实际、脱离人民需要想问题、干事情注定会失败,凡是想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注定会失败。

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始终落实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全部活动之中。

在进行伟大斗争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是靠伟大建党精神。启航新征程、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然而,前进之路必然有各种风险考验甚至会遇到惊涛骇浪,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体共产党人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在新时代开展斗争,在伟大斗争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斗争智慧、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

在建设伟大工程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思想定魂,理论定神,组织塑形。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发挥统领作用,把党的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坚持把纪律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推进伟大事业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内在逻辑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许多特征,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反映了党与社会主义事业内在统一这个“本真”结论;党的领导是中国最大的国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内在统一这个“本土”属性;党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统一这个“本来”定位。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紧密联系表明,党的命运与社会主义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党兴则社会主义兴,党强则社会主义强。同理,社会主义事业愈是发展壮大,党越是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以伟大建党精神凝神定向。

弘扬革命精神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执政能力建设 苏区精神 创新与改革

一、苏区精神与党的执政能力的深刻内涵

苏区精神是我们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伟大的精神财富,起源于苏区革命根据地,是通过广大军民用鲜血和生命所铸就的革命精神与优秀品质。它的内涵极其丰富。主要包括“星火燎原”的坚定革命信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开拓进取精神:“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执政理念:自力更生、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一律平等,自由民主的法制观念。把握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弘扬苏区精神对于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不仅需要弘扬苏区精神,也需要理解党的执政能力的深刻内涵。即需要了解我党的执政的基本制度;认识我党的执政方式;看清我党的执政主体;把握我党的执政内容。只有全面了解与把握了这二者内在核心,我们才可能完成改进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弘扬苏区精神与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联系

在认识了苏区精神与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后,我们把二者一一对照,就会发现其中显而易见的内在联系。

1 坚定理想信念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弘扬苏区精神的首要前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首要的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拥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有了思想保证。在苏区精神中。坚定的革命信念是它首要强调的,正是在这种无比坚定的信念中,共产党人在革命的征途上无论有多么巨大的牺牲。都前赴后继。义无反顾。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尤其需要这种信念,区别在于我们不再是坚信革命必将胜利,而是要始终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下,国家的各项工作必会获得长足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必能得到巨大提高,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伟大胜利。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使各级领导机关与干部时刻保持这样信念,能在工作岗位上不骄不躁,不盲目自信,不过分气馁,常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检视自己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常用科学发展观坚定自己的奋斗信念、贡献思想。进而为建设社会主义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2 坚持实事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弘扬苏区精神的基本要求。我党在履行执政使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努力做到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以成绩证明。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历来是我党所坚持的,追溯到革命战争年代,是强调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苏区精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就是要求我党在开展执政活动时坚持实事求是,改正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观念。广大党员干部在具体实践中要不断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从实践中总结规律。获得真理,并以此指导实践,更好地丰富主观世界,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坚持实事求是,我党就一定能够带领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少走弯路,取得更大的成果。

3,倡导艰苦奋斗、开展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弘扬苏区精神的重要内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倡导艰苦奋斗、开展反腐倡廉的重大举措是与苏区精神中自力更生、廉洁奉公的奋斗精神相承接的。二者都要求我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与干部在现实生活中要树立起吃苦耐劳的踏实肯干精神,思想上积极进取,工作上身体力行,求真务实,坚持深入基层,不怕困难与险阻,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反映出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与此同时,这二者都坚决反对腐败。充分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新时期,我们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更要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从而保证我们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向前进行。

4 坚持以人为本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弘扬苏区精神的根本核心。我党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就是与苏区精神中“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执政理念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在新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成败得失如何。关键就在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否得到不断提高,所以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服务于人民当成具体的行动。而不是一句口号。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始终奉行“人民群众大如天”、“人民群众是根本”的准则。把实际行动落实到具体地方,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得福利。我党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才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与热忱支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不是一句空话。有了人民群众作为坚实后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能契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党的执政能力水平就能不断获得提高,社会主义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

5 发扬人民民主、强调人人平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弘扬苏区精神的内在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营造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这也就必须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和干部在开展执政活动时,要集思广益,多听多看,用民主的方式方法收集人民群众意愿的信息;并要放下领导干部的架子,把自己作为人民群众的一员,形成血浓于水的干群关系,真正地成为人民群众的忠实公仆,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弘扬苏区精神中一律平等、民主自由的法制观念无疑对于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我们把这种内在精神外化为具体行为时,我们就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清楚得出结论:弘扬苏区精神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密切关系。我们应该积极把这种有益的精神力量转变为提高我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切实方法和手段,以此来推动党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发展。

三、弘扬苏区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而又艰巨的事业,需要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来鼓舞我们的斗志,而苏区精神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培育起来的伟大精神,它薪火

相传,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历久弥新,在新时期更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弘扬苏区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 注重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干部,保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偏离原有的正确航向。通过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进行实际工作中使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研究创新、锐意进取,使各项方针、政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此外,党员干部在开展工作时,更要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善于调查研究,重视实事求是,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更好地指导工作,解决问题。

2 不断完善党的组织结构建设。要深化选举制度改革和党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过硬,能打硬仗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要加强党的内部监督机构的建设,完善党内的监察机制,使之成为约束党员干部作风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努力做到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实际,不高高在上,虚心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批评和建议,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党的执政能力水平体现出来,才能够稳定党的执政能力基础。

弘扬革命精神心得体会篇9

一、依靠我军文艺工作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是增强军威、国威的内在要求,又是推进军队全面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坚定官兵敢打必胜信心的现实需要。这就为我军的文艺工作提出一个崭新的课题。因此我军队文艺工作也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的创新。

一是增强军威、国威的内在要求。我军是有着优良传统的人民武装,组建以来,党和军队领导人就注重用民族精神教育部队,并不断以新的实践为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活力。众所周知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说到这些精神,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歌曲《南泥湾》,电视剧《长征》,电影《雷锋》,电影《惊涛骇浪》这些都是军队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作品。这些文艺作品都是发源于军队,再延伸到整个国家的,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光大和拓展都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二是推进军队全面建设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军队的跨越式发展。为此军队的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小说《高山下的花环》、电视剧《沙场点兵》、话剧《虎踞钟山》以民族精神激励、引导部队,教育官兵从党的生死存亡,国家的前途命运,人民的生命安危出发,高标准完成“打得蠃”、“不变质”两大历史性课题。

三是坚定官兵敢打必胜信心的现实需要。当前,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台湾当局挟洋自重,祖国和平统一障碍重重,日本在挑起事端,随时可能擦枪走火,南海小国也在蠢蠢欲动,蚕食中国领土。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不断升温,战争一触即发。各种恐怖势力活动频繁,局部不安定因素增多,我军随时有可能被迫卷入战争。但国内长时间的和平环境,使部分官兵滋长了麻痹思想,淡化了当兵打仗意识。当部队的官兵看到电影《英雄儿女》他们就会自觉地向英雄王成学习。看到《大决战》、《大进军》、《狼牙山五壮士》就会激发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主义气概,增强敢打必胜的决心。就会处变不惊,临危不乱,保持高昂的斗志,以攻无不克的意志压倒对手,以视死如归的精神报效祖国,圆满地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庄严使命。

二、培育战斗精神是军队文艺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党的十报告做出了精练的概括。现阶段,军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突出重点,打牢基础,又要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一)爱国奉献、听党指挥的赤子之心。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自古以来,从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岳飞的“精忠报国”,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以及近现代革命英烈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等等,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我军的文艺工作正是围绕这一点不断创新发展,从延安时期的《白毛女》和《黄河大合唱》,到六十年代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长征组歌》、代表新的历史时期的《徐洪刚》、《光照千秋》这些作品所要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军队战斗力的催化剂、推进剂。

(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战斗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构成了中国人民刚毅的品格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凝成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进取精神。从古代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近代的“救亡图存”,直到当代的“振兴中华”。这种不畏艰险,知难而进,自立自强的精神,一脉相承,绵延不断,激励着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勇往直前。这种精神,在军队直接体现为强大的战斗精神。这一点在军队的文艺工作者身上表现得也非常突出。新疆军区文工团常年在雪山高原上为战士演出,的大篷车演出队,还有我军基层的业余演出队,他们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把最好的文艺作品献给了广大官兵。

(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是种理性的精神,这一精神的精髓在于求实创新,它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传承。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党我军发扬这一作风,开创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大量事实表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党和军队永葆生机的根本所在。我军的文艺工作更是在创新和开拓中发展的,战士杂技团,是全军文艺工作的一面旗帜,他们创造的杂技芭蕾,享誉海内外。战友文工团创作的大型舞剧《红楼梦》更是民族舞蹈的精品。艺术学院创作的话剧《我在天堂等你》获得了国家精品工程奖。这些都说明军队文艺工作者,为弘扬民族精神做出的重要贡献。

三、军队文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方法途径

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是个渐进的社会过程,军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着眼职能使命的特殊要求,依靠教育学习引导巩固,借助良好环境感染熏陶,结合军事斗争准备实践强化冶炼。

第一,坚持用教育学习来夯实思想基础。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毫无疑问,军队也应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我军的文艺工作正是从这方面担负起了它的历史使命,它用最生动最形象的形式,着力培养官兵国家意识,树立国家观念,帮助官兵了解、熟悉、接纳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引导官兵学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史和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学习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屈辱历史,增强“落后挨打”的忧患意识和奋起直追的紧迫感;学习党史军史,了解我党我军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不朽功勋;学习社会主义祖国的改革发展史,从时代巨变中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动力。

第二,坚持用良好环境来感染熏陶。民族精神归根到底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升华,常常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移植到人们心里的。军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注意加强人文环境建设,努力营造浓厚氛围。“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部队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创造富有军队特色,体现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给官兵以思想启迪,情感升华和品格陶冶。军营环境设置,要能体现民族精神,让官兵时时感受到民族精神的鼓舞。要利用重要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教育意义的军营活动,适时举行庄严隆重的升国旗、唱国歌仪式,组织参观荣誉馆(室),瞻仰革命英雄纪念碑,用光荣传统感染官兵。下功夫使军队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各类主题宣传教育和文娱活动,都充分体现民族精神,积极宣扬民族精神,大力讴歌民族精神,使官兵在长期浸润中陶冶情操,成为传统美德的继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模范实践者,民族精神的实践、开拓者。

第三,坚持用正面典型来引导示范。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形成与维系,离不开民族成员个体精神和个体品格的磨练和凝聚;其继承与弘扬,同样离不开民族成员个体品性的完善与升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过程。先进典型人物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真谛。要用历代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的高尚品格来激励官兵,用英雄的壮举激发高尚情操;同时,大力宣扬新时期先进典型,用他们的感人事迹涤荡官兵心灵。领导的示范作用十分重要。军队的文艺工作,在宣扬典型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如:雷锋、张思德、白求恩、,、、徐洪刚、苏宁等等,这些英雄人物,首先都是在部队的文艺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同时给了部队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弘扬革命精神心得体会篇10

在当前进一步营造地税队伍良好风气,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既有历史必然性,又有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地税系统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努力在全系统形成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的良好风气,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服务规范的坚强集体,是弘扬井岗山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地税系统切实履行“为国聚财、为民执法”宗旨,实现地税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当前地税系统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全省各级地税部门多措并举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广大地税干部职工牢牢把握地税发展新理念不动摇,不断解放思想,破解发展难题,坚持依法治税,优化纳税服务,以争做第一的勇气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地税政风行风持续优化,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各级地税机关越来越“让政府放心,让纳税人满意”。具体表现在:

(一)与地税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

广泛营造勤奋好学,敬业奉献,公正执法,文明高效,廉洁自律,团结奋进,作风严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争做第一的地税文化氛围和地税行业风尚,推进地税事业不断向前发展。通过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地税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努力形成和谐聚力的内部环境,保持奋发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推动地税部门良好工作氛围的形成。

(二)与教育培训相结合,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建设。

首先更新学习培训的理念。通过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教育投入,把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工作当作一项福利事业抓实抓好,营造发奋学习、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良好学习氛围,促进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整体提高。再次创新学习培训的形式。创新干部培训的模式和方法,建立培训基地,搭建教育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全力提升干部职工的政策理论水平、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水平。三是鼓励干部职工自学成才,制定干部培训计划,建立干部培训档案和技能档案,有针对性地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坚持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结合,借助方便快捷的现代化信息手段,进一步突出培训重点,扩大培训层面,深化培训效果。干部队伍的素质得到提高,体现了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与个人绩效考核相结合,建立充满活力的干部管理机制。

首先健全岗责体系,推行个人绩效管理。通过科学设置岗位,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做到以岗定人,以人定责,抓好落实。充分调动干部职工追求更高绩效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再次创新干部管理机制,激发干部工作潜能。建立公正合理的奖罚机制,采取精神和物质奖罚结合,在干部队伍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充满活力、奋勇争先的良好风气。

(四)与机关效能建设相结合,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工作作风。

地税机关效能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近年来,地税机关一直把规范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作为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机关的内在要求,结合今年全省“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通过规范管理、严肃纪律、整顿作风、严格考核等措施,以建立人员精干、职责清晰、运转协调、办事高效的地税机关为标准,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和意识明显增强,依法行政的水平逐步提高,提高了队伍执行力。

(五)与“民评”相结合,树立地税队伍良好形象。

地税部门通过认真开展“学习苏区税务干部好作风”主题教育活动、“上评下、下评上,机关评基层、基层评机关”评议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活动,社会满意率连创新高,精神文明创建成果斐然,在全省执法单位政风行风建设工作评比中,赢得了五连冠的好成绩,在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工作都得到很好的提升,树立了地税整体行业良好形象。促进了地税机关依法治税、文明执法、廉洁高效氛围的形成,地税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进一步提高。

(六)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提升地税队伍拒腐防变的能力。

通过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注重预防,惩防并举,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规范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行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坚持以科学的廉政理论为统领,以丰富廉政文化活动为主题,以建立廉政文化建设制度全方位、多途径,深层次地加强廉政建设,营造了浓厚的廉政文化建设氛围,维护了党风廉政建设的严肃性,促进了干部的健康成长和地税风气的好转。

(七)与“三个服务”理念相结合,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服务水平。

通过真诚地树立、认真履行“三个服务”工作理念,切实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认真贯彻省局“三个服务”和“支持全民创业”两个100条措施,全面落实下岗失业人员等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开展纳税服务援助,清理、精简、统一纳税人的报表,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为纳税人提供多元化、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创新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手段,落实服务承诺,提高了地税队伍服务水平和能力。

二、当前影响地税系统干部队伍风气因素体现

经过长期的努力,地税系统干部队伍风气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税干部队伍逐渐壮大。但是,还存在一些影响地税系统干部队伍风气的干扰因素,主要表现为:

一、心理压力过大。近年来,税收任务连年大幅增长,对税收征管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处于税收征纳前沿和税收管理“终端”的地税干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随着依法治税力度的不断加大,机关效能建设的推行,使地税干部普遍承受着政(行)风、软环境等方面的监督压力,再加上地税职业本身的特殊性,使干部职工普遍存在心理压力。

二、工作压力过大。随着税收管理精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税收征管一线人力不足的矛盾越发突出。大多数地税干部身兼数职,任务重,压力大,工作长期超负荷,经常处于压抑状态。当前,税收执法责任追究力度在不断加大,纳税人的法制意识和对税收服务的需求度也在不断提高,税收工作潜在的风险因素增加,地税干部的综合素质受到挑战,很多同志心理包袱重、压力大。如果他们的工作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和宣泄,就会增加危机感,甚至可能出现忧郁、烦闷等倾向,对周围的事物失去兴趣。

三、心态不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有越来越多的纳税人步入先富者的行列。作为常年与他们打交道的地税干部,难免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不平衡的心理;身边的同学、朋友,有的生财有道、有的官运享通,在经济、仕途方面颇有成就,与自己的现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就现行地税管理体制而言,地税干部的经济收入处于工薪阶层的中游水平、晋职渠道相对狭窄,无法与其他行业、部门相比。如果不能客观理性地对待自己的现状,盲目进行攀比,就会产生消极心态。

四、更新知识压力大。社会的不断发展,税收信息化的不断完善,对税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最好是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的复合型、全面型人才,税收、计算机、法律、写作样样精通。但地税系统自垂管以来近10年很少进新人,35-40岁就属于年轻一代,很多培训、考试、考核的任务大部分压在他们身上,一方面精力减退,一方面还要保持动力。而税收政策法规、应用软件更新、规章制度出台的速度越来越快,稍不注意学习就会成为“门外汉”。

三、弘扬井岗山精神,营造地税队伍良好风气的途径

针对当前影响地税系统干部队伍风气的各种因素,我们要排除干扰,按照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讲话中强调的大力倡导干部队伍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等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通过大力弘扬井岗山精神,努力营造地税队伍良好风气。

(一)弘扬井岗山精神,树立胸怀远大理想、坚定信念的精神风貌

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是井冈山军民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一个人、一支队伍和一个民族没有远大而坚定理想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柱,就缺失支撑其奋发向上、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现阶段,面对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面临各种严峻的困难和挑战,更加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像井冈山军民那样,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注重学习和弘扬革命先辈对崇高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奋斗精神不懈怠。正确认识各种社会思潮,坚定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创新理论的信仰;科学处理树立远大理想与立足当前的关系,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集体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国聚财的税收事业之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实践中实现地税人的理想。

(二)弘扬井岗山精神,树立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

在历史关键时刻,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制定了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和纪律,引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当前税收与经济、税收与科技、税收与社会的关系呈现相互依存、互动促进的新态势,税收工作面临着来自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变化所带来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现实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必须注重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去观察、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只有注重从理论上理解、把握和指导当前的实际工作,才能把税收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坚持学好理论,学以致用和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而全面的事实依据。围绕地税系统重点工作和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提出意见,抓好落实。通过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地税系统的学风建设。

(三)弘扬井岗山精神,树立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优良作风。

艰苦奋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生活十分艰苦,同志晚上办公,为了节省用油,坚持只用一根灯芯照明。就是在一根灯芯的油灯下,他写就了《井冈山的斗争》这篇光辉著作。艰苦奋斗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地税人的传家宝。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戒奢戒侈、戒骄戒躁,面对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广大地税干部职工应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切实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从小处着手全方位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将艰苦奋斗视为一种责任、一种乐趣、一种境界,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名利,以知足的心态对待待遇,以敬畏的心态对待党纪国法,在行使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时,始终保持一颗公心,做到慎权、慎独、慎欲,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永葆廉洁本色,为实现地税工作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四)弘扬井岗山精神,树立拥有正确价值观、利益观的奉献精神。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一批青年为了追求革命和真理,自觉地抛弃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来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奉献自己的青春,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这种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是共产党人价值观、利益观的集中体现。弘扬井岗山精神就是要正确看待个人利益和得失。当前,要引导地税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正确看待个人利益、个人得失,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努力实践高尚的人生价值。地税干部工常年累月和钱打交道,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随时都会出问题、犯错误。因此我们要弘扬井岗山精神,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纳税人和社会都满意的人,全力打造地税队伍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五)弘扬井岗山精神,树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勇于探索中国革命、军队建设和武装斗争的新路子,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在应对挑战中赢得新机遇,在破解难题中实现新发展。坚持把创新作为地税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税收工作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现代税收管理,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行为。没有创新就没有生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只有创新才能应对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形势下,我们在工作上要做到“高人一筹”,就必须在行动上“先人一步”,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战略思维上更具开创性、前瞻性,广大地税干部要大力弘扬井岗山精神,增强创新的勇气,提高创新的能力,强化创新的意识,树立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新时代开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