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骨折康复病例十篇骨折康复病例十篇

骨折康复病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1:07

骨折康复病例篇1

【关键词】骨折病人;康复治疗;功能恢复

为了探讨骨折病人的康复治疗,我们对2007~2008年在临潼疗养院附属医院外科住院治疗的116例骨折病人进行了骨折内固定及外固定治疗后的功能锻炼、饮食调理及健康指导等康复治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16例,男78例,女38例,男女比例为2.05∶1;年龄2~89岁,平均年龄37.4岁。股骨干骨折36例,胫骨平台骨折13例,胫腓骨骨折25例,内外踝骨折23例,肱骨骨折18例,漂浮膝(又称连枷膝,是指同侧股骨干和胫骨干或相邻的干骼端骨折而导致整个膝关节漂浮不稳[1])骨折1例,均有外伤史。根据病情,分3个阶段对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饮食调理及健康指导。

1.2方法

1.2.1第一阶段骨折早期,血肿炎症机化期,约在伤后1~2周。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患肢局部肿胀、疼痛,肌肉痉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软组织处于修复阶段。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消肿,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其要点为:①抬高患肢制动,以利于消除肿胀。②患肢肌肉做舒缩运动,如前臂骨折病人可做握拳及手指屈伸活动,使上肢肌肉舒缩。如股骨骨折,可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指导患者每日多次锻炼,每次约15min左右。③身体其他关节每日均进行正常的功能锻炼。另外此期因创伤刺激,机体应激反应,易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在骨折的这一阶段应走出“多喝骨头汤骨折长得快”的误区,因为此期骨的愈合并不需要钙、磷质的参与,而是需要有机质的参与。骨头汤主要补充磷、钙质,此期食用油腻的骨头汤,不但会伤胃口,而且大量钙、磷会使骨内的无机成分增高,钙、磷代谢失调,使骨质内有机骨胶原生成受阻,阻碍骨折的早期愈合。所以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以营养全面的软食为主。对下肢骨折不能下床的病人,还应指导其进行床上排便练习,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便秘的发生。

1.2.2第二阶段骨折中期,原始骨痂形成期,约在伤后3~10周。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软组织创伤已基本愈合,局部疼痛逐渐消失,骨折端已纤维连接并形成骨痂,骨折部位日趋稳定。除继续锻炼患肢肌肉舒缩外,要逐渐加大锻炼强度,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先由简单动作开始,动作应缓慢柔和,活动范围由小到大。②随着骨折的愈合,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及强度。③无论主动锻炼还是被动锻炼,都应慎重,严防再次骨折。④有条件者,可给予温泉泡浴,促进血液循环,利于骨痂生长。此期间病人的饮食应由清淡改为高营养、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还应补充含钙量较高的食物。

1.2.3第三阶段骨折后期,骨痂改造塑形期。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患肢软组织已恢复正常,肌肉有力,永久性骨痂形成,局部压叩痛消失。功能锻炼的目的是恢复肌力和关节活动度,主要以抗阻力为主。应注意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某一关节活动仍需限制外,其他锻炼都可进行。此期饮食应以滋补为主,以促进骨折完全康复。

2结果

本组通过对骨折病人进行了骨折内固定及外固定治疗后的功能锻炼、饮食调理及健康指导等康复治疗,其中11例下肢骨折病人拆除外固定时有轻度关节僵直、水肿,经温泉泡浴结合锻炼理疗后水肿消失,关节活动恢复正常范围;1例漂浮膝骨折经手术内固定治疗后,下床负重锻炼时膝关节僵直,经锻炼理疗2周后好转;其他病人均正常愈合,无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腱挛缩及关节僵直等并发症的发生,收到了良好效果。

3讨论

本组对116例骨折病人进行的功能锻炼、饮食调理及健康指导,使患者陪护能够协助患者以适当、科学、合理的方法正确地进行功能锻炼,使骨折病人康复治疗的关键因素得以保证。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腱挛缩及关节僵直等并发症[2]。饮食调理增加了患者全身营养,满足了骨折愈合的生理需要。我们认为,骨科医护人员只有根据具体的骨折部位、患者年龄及骨折类型等实际情况,为骨折病人量身定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才能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及功能恢复,减少病残。

参考文献

[1]蔡汝宾,臧奇,王浩然.关于“漂浮膝”确切含义的探讨[J].中华骨科杂志,1997,17(6):355-356.

骨折康复病例篇2

【关键词】膝关节;功能障碍;综合康复治疗;关节活动度;徒手肌力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clinicalcureeffectofsyntheticrehabilitationonmalfunctionofkneejointafterinternalfixationoffracture.[method]Randomlypide41casesinto2groups,thetreatmentonetakessynthetictherapyofwarm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Cmfumingandhealingexercise;thecontroloneonlyhealingtraining;tomakeeffectevaluationofthemwithtwomethodsofjointmovement,painscoresandmanualmusclecheck.[Result]thesyntheticrehabilitationcanobviouslyimprovekneejointfunctionafterinternalfixationoffracture,esp.tojointmovementdegree,withstatisticaldifferencecomparesfrompurehealingexercise.[Conclusion]thesyntheticrehabilitationisaneffectivemethodforkneejointmalfunctionafterinternalfixationoffracture.

Keywords:kneejoint;malfunction;syntheticrehabilitation;jointmovementdegree;unarmedmanualmuscle

笔者自2005年至2008年采用温针灸结合中药熏洗、康复训练综合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4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6~65岁,股骨髁上骨折6例,股骨髁间骨折3例,髌骨骨折1例,胫骨平台骨折7例,胫腓骨骨折2例,病程4周~48周。治疗组22例,年龄:5~62岁,男11例,女11例,股骨髁上骨折7例,股骨髁间骨折3例,髌骨骨折2例,胫骨平台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5例,病程3周~52周,均为骨折内固定术后,病情平稳转康复科治疗病人。

2治疗方法

治疗组:温针灸、中药熏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2.1温针灸

患者仰卧位,膝下垫枕,呈屈曲位,选梁丘、血海、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曲池、足三里、阿是穴,每次选5穴,用28号1.5寸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刺入穴位,针刺得气后在针柄处插入1寸艾条,点燃艾条,燃尽后再插入一寸艾条,燃尽拔针。每周3次,2个月为1疗程。

2.2中药熏洗

采用伸筋草、海桐皮、木瓜、钩藤、丹参、秦艽、防风、独活各30g,红花、乳香、没药各9g。诸药装布袋,加水1500ml,加陈醋500ml,沸后煎20min,待水温降至不烫皮肤时,药汁熏洗,药袋敷膝关节30min。1次/1d,每周5次,2个月为1疗程。

2.3康复训练

①膝关节Cpm(continunouspassivemotion),每次30min,每日2次,逐渐增加终止角度;②关节松动术,包括髌骨松动,使髌骨上下左右滑动,屈曲受限者,重点使髌骨下滑,伸展受限者,重点使髌骨上滑。胫骨关节松动,使胫骨前后移动,屈曲受限者向后滑动胫骨,伸展受限者向前滑动胫骨。采用关节松动3、4级手法,病人稍感疼痛为度,每次30min;③肌力训练,疼痛明显者用静力性收缩为主,疼痛不明显者采用等张收缩,根据病人肌力情况,采用助力、主动、抗阻的运动方式。每次30min;④牵引,用股四头肌训练器,屈曲小于90度时选坐位,屈曲大于90度时选俯卧位,调至膝屈曲最大范围处加合适铁饼重量,持续10min。1次/1d,每周5次,2个月为1疗程。

转贴于

3疗效观察

3.1评定标准

采用普通测角器测量膝关节主动活动度,测定健侧和患侧膝上15cm处大腿周径,采用徒手肌力测定肌力(mmt),治疗2月后关节Rom减去治疗前关节Rom为关节Rom改善度数。数字疼痛分级法(nRS):此法是由0到10共11个数字组成,病人用0至10这11个数字描述疼痛强度,数字越大疼痛程度越来越严重。

3.2疗效标准

优,膝上15厘米处大腿周径增加>2cm,膝关节活动度增加>40度,屈伸肌肌力5级。良,膝上15厘米处大腿周径增加1~2cm,膝关节活动度增加15~40度,屈伸肌肌力4级。差,膝上15厘米处大腿周径增加

3.3治疗结果

见表1、2。表1两组方法对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疗效比较(略)表2两组方法对关节度数和疼痛的改善情况(略)

4讨论

骨折后常出现局部肿胀、疼痛,而康复医师在为病人行关节松动时又会引起内部黏连组织的撕裂及炎症反应,会加重疼痛和肿胀,病人难以坚持康复治疗达到做好疗效[1]。常规理疗如超短波,低、中频也不适于局部有金属内固定患者,温针灸、中药熏蒸适合内固定术后患者。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下合穴、梁丘属足阳明胃经,共奏补气养血、解痉止痛功效。血海、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穴位,可养血祛风,取其血行而风自灭之义,使筋脉得养。阳陵泉为八脉交会之筋会,主筋病,血海为下病上治之义[2]。诸穴合用,温经通络止痛。灸法依据“寒者热之”理论,热量通过针身直达病所,温经止痛。针刺、艾灸合用,能改善局部血管通透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炎性渗出吸收,降低关节炎症部位iL1tnF含量,提高患者痛阈[3]。中药熏洗方能祛风、散寒、除湿、活血消肿止痛。

参考文献

[1]伊清.综合康复治疗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疗效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5):304.

[2]张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灸治疗选穴特点及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4):357.

骨折康复病例篇3

【关键词】:髌骨骨折内固定康复护理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由直接暴力引起,其发病率约占全身各部骨折的1%-2%[1]。据骨折类型及患者的不同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2009年8月至2012年5月我院骨科应用张力带钢丝和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51例。术后采取科学系统的康复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51例,男24例,女27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48.5岁。致伤原因:跪、跌伤46例,交通事故致伤5例,全部为单侧髌骨骨折。闭合型骨折48例,开放型骨折3例,全部为新鲜骨折。横型骨折30例,粉碎性骨折21例。张力带钢丝组38例,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组13例。

2典型病例

陈换凤女43岁因不慎跌伤致右膝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两小时而入院,CR片示右髌骨中段横行骨折。伤后1日在腰麻下行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术后第2天开始功能锻炼,辅以适当的心理指导,合理的营养膳食。

4周后拍片复查:骨折线已完全消失,关节面平整,右膝关节活动范围超过100°。8周后随访患者膝关节已能主动屈伸,活动范围超过130°。

3康复护理

3.1心理护理:许多患者因关节损伤疼痛而产生恐惧感。术后对于早期功能锻炼有诸多顾虑。作为医护人员首先,要向患者讲解清楚术后的注意事项、早期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其意义,甚至关节长期不活动极易导致的不良后果。还可列举相似病例以解除患者心理障碍。其次,还应认真分清患者锻炼过程中的疼痛原因,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缓解其疼痛,好让患者持之以恒坚持锻炼。此外,应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其监督和积极配合患者坚持锻炼。为患者早日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3.2术后功能锻炼

3.2.1术后早期(术后1周)

术后抬高患肢,保持中立位,膝关节屈曲10-15°。待麻醉消失后即进行踝趾关节的趾屈、背伸锻炼,每日5-6回,每回10次左右。从术后第2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舒缩练习,以防止股四头肌粘连、萎缩、伸膝无力。让患者仰卧位,足尖朝上绷紧腿部肌肉,协助其直腿抬高,足跟距床面20厘米,然后在保护下逐渐向下放平肢体,一般每日3次,每次30min。术后第3天可以开始使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passivemotion,Cpm)机进行被动锻炼。方法:病人取仰卧位,将患肢伸直放在活动器的架子上并给予固定,调节膝关节活动范围至病人能忍受屈膝的最大限度为宜,多在30-50°,每日2次,每次1小时。可以每日增加屈膝5-10°,循序渐进。所有练习应量力而行,以不疲劳为限度。护理人员在康复训练前告知病人康复训练的内容、目的和意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3.2.2术后中期(术后2-3周)

通过早期的功能锻炼后,患肢疼痛逐渐消失,切口基本愈合。此期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最佳时期,因为此时期切口周围的软组织开始粘连、机化。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膝关节的主动伸屈锻炼:嘱病人坐起,两手置于膝关节两侧协助膝关节缓慢屈伸,逐渐增加强度,严禁使用暴力,以免伤口缝线裂开。同时,巡视病房或做治疗时可经常上下推移患肢髌骨,防止髌骨关节面粘连,避免髌骨关节炎的发生[2]。术后2周,手术切口已愈合,肌力、关节运动均有一定程度恢复,可进行轻负重锻炼。护士在场指导病人健肢先下床着地,然后患肢再下床着地,足部平均用力,平衡身体后先轻后重逐步负重站立与行走。

3.2.3术后晚期(术后3周)

此时期髌骨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患肢疼痛消失,患者自信心增强。可鼓励病人扶拐下地试负重行走,练习时需要医护人员保护下,负重应循序渐进。从健侧肢体单足站立逐渐过渡到双足站立(约需5-7天),再逐渐过渡到患肢单足负重(约需5-7天)。也即身体重心逐渐从健侧转移到患侧。

4出院指导

术后2周拆线,患者大多出院,嘱病人继续进行肌力与膝关节的活动训练,4-6周骨折已近临床愈合期,膝关节功能大多在屈伸80-100°范围内,一般指导病人利用床栏杆进行膝关节的下蹲锻炼,如此反复维持1min,活动量的大小以不引起疼痛为原则。术后第6-8周X线复查有明显骨痴形成后弃拐行走。骨折完全愈合后在腰麻下取出内固定物。

5讨论

5.1护理人员实施科学、系统的护理及处理,使患者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消除紧张恐惧心理,自觉主动地配合治疗,并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功能的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2膝关节是下肢主要关节,在下肢承重、运动等多种功能中起主要作用。良好的稳定性、正常的活动度及无痛是膝关节发挥正常功能的决定性因素[3]。髌骨骨折行内固定术后,膝关节活动受限比较常见,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不便,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是由于伸膝装置受损,原始创伤造成关节面损伤,而骨折后的制动则使上述因素更加恶化[4]。内固定后膝关节制动,亦可导致膝关节僵硬,早期进行功能训练可促进局部血肿及渗出物的吸收,减轻水肿,促进关节内滑液的分泌和循环,防止粘连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有规律运动和负重有利于维持骨质代谢平衡,使骨皮质增厚,减轻骨组织脱钙,增强骨的支撑的承重能力,预防骨质疏松[5]。应用Cpm机装置长期持续被动活动膝关节,有助于关节软骨再生和修复及膝关节周围组织的修复,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因此我们制定了包制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康复计划,使膝关节功能得到良好康复,术后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膝关节运动不但可以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和提高肌力,还有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消肿止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钟梅艳,金先跃等。关节镜下经皮螺丝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236。

[2]胡银华,杨博宇。髌骨骨折的治疗与康复护理[J]医学信息,2008,01(3):121。

[3]朱红军,杨卫新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膝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7(21):634-635。

骨折康复病例篇4

关键词:门诊护理;健康宣教;尺桡双骨折;功能锻炼

尺桡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稳定型的尺桡骨骨折主要在门诊采用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固定后在家庭进行治疗恢复,而患者在家里由于缺乏专业的医护人员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常出现一些并发症和愈合不良现象。我院门诊于2012年1月~2014年2月对门诊治疗的尺桡骨骨折患者144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9例,对照组75例,观察组由门诊医生进行整复固定及常规进行一些注意事项的指导后,由具有丰富骨科护理工作经验的门诊护士进行健康宣教,收到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门诊治疗的经X线摄片确诊的稳定型尺桡骨骨折患者144例,均为骨折2w内的新鲜骨折。无其他外伤或骨折,周围组织无神经、血管、肌肉等方面病变,不需要住院治疗。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9例,对照组75例。观察组男49例,女20例,年龄19~50岁,平均28.5岁,受伤至就诊平均2.2d;对照组男57例,女18例,年龄20~49岁,平均29.1岁,受伤至就诊平均1.8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就诊时间、骨折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由门诊医生行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外固定后,由接诊医生常规给予功能锻炼的方法、时机、注意事项及复诊时间的交待。

1.2.2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门诊有丰富骨科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对在门诊医生诊疗结束后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健康宣教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患者多因意外事故突然发生骨折,担心疾病的预后及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常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反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向其讲解骨折治疗的有关知识及预后,以减轻其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功能锻炼指导。在门诊骨科健康宣教室由具有丰富骨科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对患者进行有关功能锻炼的示范和指导,根据骨折的愈合过程分三期进行功能锻炼的指导[1]:早期(复位后至3w内)行反复、用力的握拳松拳运动,3次/d,15min/次。中期(复位后4~8w)除早期的动作外,增加肩关节、肘关节活动,3次/d,30min/次,活动范围视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大,但不宜行前臂旋转活动。后期(复位后9~12w)解除固定后,可以增加练习前臂旋转活动,3次/d,30min/次。功能锻炼的指导采用宣教、示范及放映幻灯片相结合的方式,使患者易掌握;③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手册的内容包括:⑴骨折愈合过程的分期;⑵骨折愈合各期的饮食调护;⑶骨折愈合各期的功能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⑷小夹板固定术后的注意事项、复诊时间及咨询电话;④饮食指导,根据骨折的三期进行相应的饮食指导,早期以清热利水,化瘀通络食物为宜,有利于瘀热清泄、宣散,气血流通,如冬瓜、鸭肉、鲫鱼等,冷冻和酸腌食物不宜,禁忌辛辣生火和油炸、煎炒食物;中后期以和血理气、接骨续筋、补气养血、滋补肝肾食物为宜,如鸡肉、牛肉、牡蛎、奶类等,禁冷冻、煎炸食品。

1.2.3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处理,进行Z检验。

1.3评价方法①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例数;②骨折治疗效果评价:判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正骨手册》中的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分为:治愈,骨折解剖对位或接近解剖复位,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骨折对位1/3以上,对线满意,前臂旋转受限在45°以内;未愈,伤肢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功能障碍明显[2]。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例数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2。

3讨论

3.1对门诊治疗的尺桡骨骨折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重要性健康教育是一个提高患者自我照顾能力的学习过程和机会,健康教育符合护理工作的现代观念。护士是主要健康教育者,当前的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场所是在病房对住院患者进行,或者在社区或门诊进行一些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知识的宣教,而对门诊治疗的骨折患者的健康宣教被忽视[3]。尺桡骨骨折是一种常见损伤,对于稳定型的尺桡骨骨折主要在门诊由门诊医生完成包括复位、固定、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由于门诊患者较多,常出现"三长一短"现象,诊疗时间短导致医患沟通不到位,以及医生对健康宣教重视不够,所以医生对门诊骨折患者的健康宣教通常是三言两语一带而过,没有询问患者对有关小夹板固定的观察要点、注意事项及功能锻炼方法是否理解和掌握,导致患者对骨折缺乏正确认识,不能按照骨折愈合的分期进行针对性的功能锻炼和饮食调护,从而导致预后不佳,未能达到患者预期的效果,也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3.2对门诊尺桡骨骨折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尺桡骨骨折在骨伤科最为常见,前臂解剖结构复杂,两骨之间有膜纤维组织,上端有肱尺关节、肱桡关节、上尺桡关节,下端有桡腕关节、下尺桡关节[4]。尺桡骨骨折复位后,固定常有一定困难,易移位,通过门诊护士的有效宣教,使患者掌握骨折康复的相关知识和功能锻炼的方法,避免因夹板松脱、骨折端移位、功能锻炼方法不当导致影响骨折愈合、神经损伤及前臂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宣教提高了患者对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的认识而主动正确的进行功能锻炼,从而减少关节粘连的发生。

3.3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达到骨折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及功能恢复,功能恢复的关键是骨折后的正确的复位、有效的固定及功能锻炼[5]。通过门诊护士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病病因、病机以及疗程的认识,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并提高其对治疗配合的依从性,通过宣教,可提高患者对功能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从而积极、主动、科学、合理的进行功能锻炼和饮食调护。患者对治疗的配合程度和功能锻炼的主动性越高治疗效果越佳[6]。因此,对门诊尺桡骨骨折患者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固定后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施杞,王和鸣.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1-352.

[2]李小群.实用中医正骨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82-83.

[3]陈玉梅,梁银妹,韩月明.骨折早期门诊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对策[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3):106-107.

[4]胥少汀.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447-448.

骨折康复病例篇5

关键词:骨折术后;恢复期;中医护理;体会

一、临床资料

1.1病例资料本组426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285例,女141例;年龄3~88岁,平均年龄45岁;上肢骨折198例,下肢骨折219例,骨盆骨折7例,脊髓损伤2例,单纯合并多处骨折228例,多发性粉碎性骨折384例。住院时间13~62d,平均24d。

1.2治疗方法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术后尽早功能锻炼;加强情志疏导;结合理疗、针灸、中药内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强中西医结合护理。

二、护理体会

2.1情志护理《内经》描述情志反应,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是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而且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精神活动与五脏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机体健全脏腑功能活动正常精气充盛,是保持精神情志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并归纳出诸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情志太过易伤相应脏腑的规律。情志太过或不及均可成为致病因素。骨折患者由于突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加之治疗时间长,有的患者害怕终生残疾等,对今后工作生活顾虑重重,易产生忧虑、悲观、失望甚至厌世等多种心理状态。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主动关心患者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掌握患者的情志变化,积极地耐心地开导患者,向其说明情志的好坏与疾病康复的关系,使他们消除各种不良情绪,配合治疗,以利于早日康复。

骨折发生后,由于疼痛、活动受限,常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因此患者的思想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护士应善于观察疏导、细致、耐心护理,以增进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对老年患者和儿童,除尽量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特殊需求外,还应征得家属支持,医护、患者、家属三方面配合,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患者住院时间久,陪护人员是他们密切接触的人,陪护的一言一行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因此,也要把情志致病和治病的知识向陪护讲明白、讲清楚,使他们在做好护理的同时,及时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志变化,做到体贴、关怀、安抚和照顾,使患者思想放松,了解病情,减轻心理压力,充分建立治病的信心和决心,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相信自己通过治疗完全可恢复健康。做到医、护、陪三者联为一体,共同做好患者的情志护理。

2.2饮食护理骨科病人一般病程较长,骨折后由于伤后气血失和,骨折组织的修复需要充足的营养,中医素来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故疾病的调护重在饮食的调护。在饮食调护过程中,应根据三因制宜原则,通过八纲辨证,采取不同的调护方式选择气味相宜的食物予以调养,使气血旺盛,四肢百骸筋骨皮毛得以濡养。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修复均依赖肾精滋养和肾阳推动。故以补肾精的食物为主,用枸杞核桃仁、肉桂等煮粥、炖鳖。气血虚加入适量黄精、黄芪、当归以调补气血。对肝阴虚以养肝滋水涵木为主,可进食熟地、山药、党参炖鸡或猪肚汤。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强弱,在不影响病情的基础上,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嗜好,灵活运用,以强筋壮骨,补养气血促进骨折愈合。

2.3合并症的护理术后患者因短期内不能下床,生活不能自理,护士除了做好一般生活护理预防褥疮外,还需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感觉、运动、疼痛等情况,注意有无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注意原有疾病的护理,如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护士应对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制定训练计划,做好饮食宣教及管理。

2.4辅助疗法的护理在康复锻炼同时,中西医结合用药活血化瘀,另对部分患者配合红外线照射、热水浸浴、低频磁场、低中频电流刺激等理疗方法,结合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手法,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有利于血肿吸收和骨痂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锻炼相辅相成,能达到筋骨并重,促进骨折愈合和康复的目的。:

2.5功能锻炼的护理功能锻炼古称导引,强调调神与调息,运用肢体运动与意、气结合的方法来防治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的伤病,达到骨折后的康复。功能锻炼既是治疗的目的,又是中医疗法的治疗手段。对骨折术后恢复尤为重要。及时恰当的功能锻炼,不仅可以防止肌肉萎缩,滑膜粘连,关节囊挛缩,使骨折端得到有益于加速愈合的间断性生理应力,促进骨折修复。同时功能锻炼对血运有较大影响,可以益气活血,舒筋活络,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功能锻炼要根据现有功能水平及组织情况决定。从少至多,从易至难,从静止姿势的静力练习到运动中的练习,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原则。

在整个骨折治疗的过程中,护士必须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骨折整复后继续指导病人正确积极地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的愈合,预防肌肉萎缩及肢体畸形,保持肢体及关节活动的正常功能。在进行肢体和关节功能锻炼前应把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解除其思想顾虑,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克服患者怕痛,怕丢人的思想和消除家属怕活动后会加重病情的误解。使其自觉地进行功能锻炼。在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在床上给患者做强化训练,活动时范围宜小,力量宜轻,达到各关节和肌群都活动即可。操作时手法要轻、柔、稳,要有节律,并根据各部位、关节的功能特点进行功能锻炼。观察防止发生意外,经过治疗与护理,当患者肢体出现自如运动时,可由患者自己练习,护士在旁指导,督促患者作好床上活动。总之,功能的锻炼一定要持久、耐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锻炼程度与恢复效果有明显关系锻炼愈好效果愈佳。

三、小结

骨伤科的康复护理是目前临床研究和探讨的主要课题。通过对骨折患者的护理,使我认识到,骨折除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外,良好的康复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术后护理关系着手术治疗效果的成败。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更进一步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骨折患者时不仅需要观察患者的躯体征象,同时指导患者根据病情辨证用餐,做好情志护理,加强各个方面功能锻炼,最主要的是要突出“早”和“量力而行”及正确对待的方法。必要时可邀请心理医生会诊,提高骨折患者对治疗康复护理的依从性,也是骨折术后患者得以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钱会南.《内经》精神病理论特色浅析[J].中国中医药学刊,2001,19(6):546.

[2]尹梅君.浅谈骨折患者的中医饮食调护[J].中医药导报,2006,12(9):62.

骨折康复病例篇6

[关键词]四肢骨折;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1-093-01

二十一世纪骨科领域技术革新,器械创新,对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大地提高了骨折患者的治愈率,但是手术治疗只是四肢骨折、关节创伤和早期功能锻炼恢复全过程都十分重要。现将2004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32例四肢骨折患者术后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8-77岁,平均(36.5±7.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2例,坠跌伤5例,挤压伤4例,其它伤1例。骨折部位有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内外踝骨折、胫、腓骨骨折等。其中合并关节骨折5例,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23例,多发性骨折4例;合并脑、胸、腹伤8例。

1.2手术治疗合并脑、胸、腹伤骨折患者,骨折作暂时处理,行脑、胸、腹部损伤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再行骨科手术处理。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外固定25例、单纯固定4例、牵引3例。内固定分别用解剖钢板、L型钢板、加压钢板、交锁髓内钉、梅花钉、克氏钉、加螺丝钉、钢丝内固定。术后视骨折内固定稳定程度采用或不用外固定。

1.3术后中西医综合康复

1.3.1早期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术后3天至3周)术后疼痛缓解后,术后3到7天主动活动固定肢体肌肉屈伸指(趾)、股四头肌、三头肌、胫前肌、远端未固定的关节,3-5次/天每次持续活动15-20分/次。对四肢长骨内固定牢固者可在术后7-14天行骨折两端关节练习,活动范围从小到大,2次/天;近关节的骨折,早期行连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pas2sivemotionCpm)、局部理疗(周林频谱仪、红外线治疗仪)。术后3天服活血化瘀中药(当归、赤芍、苏木、桃仁、川断、木通、川芎、台乌、没药、陈皮、乳香、甘草)。

1.3.2中期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术后3周至8周)患肢肌力练习,从无抗阻到抗阻练习。配合中药外洗(宽筋藤、钩藤、银花藤、王不流行)、肌肉按摩;受累关节进行主动、被动活动:手握单杠、肩关节外展、上举;肘关节被动屈曲,将前臂置于桌(床)上、墙壁上将躯干压肘关节即可达到屈曲;两手背相对练习掌屈及两手掌相对练习背伸;握拳与伸指,转动保健球。平卧起坐直腿抬高练习屈髋;坐在床上主动屈伸小腿或双手握床栏屈膝下蹲可练习屈伸膝关节;卧床或坐位练习踝关节、趾关节屈伸活动。

1.3.3后期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术后8周以后或12周以后)肢体摆动练习、关节轴位运动:①肢体重力作用与肌力协同作用运动受累关节。②通过器材协助运动和关节功能牵引活动关节。③通过器材(如:橡胶、拉力器、弹簧)行抗阻练习增强肌肉力量、恢复肌肉功能。④理疗(红外线、超声波、电磁场刺激)。⑤中药外洗(桂枝、威灵仙、防风、川加皮、细辛、荆芥、乳香、没药)等治疗。

2结果36例四肢骨折术后患者中,仅25例(69.44%)在住院期间早期、系统、恰当接受康复治疗,出院时恢复正常功能的13例(52%)、关节活动幅度也有所增加。本组有5例骨折累及关节损伤,12周后继续康复治疗锻炼,关节功能均有所改善。

3讨论骨折的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是现代医学治疗骨折、关节损伤的三大重要环节,随着骨科技术革新、器械创新更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加上恰当的关节锻炼,大大地减少了并发症。骨折经手术复位,内(外)固定愈合需4-24周,按物理力学外固定需关节固定,但患肢长时间受到制动,肌肉萎缩、肌张力降低、肌腱挛缩、应激力减退、关节僵硬、骨代谢障碍,严重的致残[1]。早期、系统、恰当的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可加快骨折愈合,利于关节功能恢复[2]。骨折术后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进行[2]。早期术后2-3天内服中药,有活血散瘀之功效,待患肢疼痛缓解后行患肢肌肉、肌腱伸缩活动锻炼,邻近关节运动。术后2周视骨折固定稳定性而定,拆开外固定治疗结束再行外固定[3]。早期活动能增加肢体血循环、消肿减轻对神经压迫而止痛,肌肉挛缩停止;减轻关节、肌肉、神经的黏连。早期治疗恰当,中后期的肌肉萎缩、韧带挛缩、关节僵硬就减少。中、后期康复治疗方法有: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电磁场刺激理疗,通过各种器材训练、按摩、中药外洗等。Cpm可加速骨膜层未分化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修复损伤的关节,促进成骨细胞增生,加快骨折愈合[4]。电磁场刺激理疗使神经细胞多巴胺水平减少,乙酰胆碱水平增加,而乙酰胆碱有增加运动功能恢复作用,改善运动机制[5]。在中、后期康复治疗全过程医护人员应对不同的骨折、关节损伤的患者有计划、有程序地安排康复训练。这期治疗时间比较长,有条件者尽可能住院接受治疗。相当一部分患者因经济未能解决等原因未完全康复而出院。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有计划地初步教会病人及家属操作锻炼,鼓励病人树立坚强的信心和毅力,出院后继续康复训练,争取最大限度地恢复肌肉、韧带、关节功能。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对特殊病例应设立门诊病历档案卡,电话随访指导康复训练。四肢骨折的康复治疗应注意:①根据骨折、关节损伤固定稳定情况而定早期、系统、恰当康复治疗。②早期、中期由医护人员指导协助锻炼,后期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主动与被动相结合锻炼。③功能锻炼幅度从小到大,次数逐日增加。④运动方向与原骨折外力方向相反。⑤活动骨折端不应受到旋转、成角或剪力等应力的影响[6]。⑥适当训练其它肢体关节,防止其它肢体关节挛缩。

参考文献

[1]张毅,黄东锋,毛玉容等.膝关节韧带损伤早期应用膝矫形器动态石膏固定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1):24.

[2]莫新发,何仲佳,周志贤.四肢骨折的术后康复治疗[J].广东医学,2004,25(4):411.

[3]罗伟胜,谭常赞,李炬英等.精神疾病患者合并骨折康复治疗[J].中国民康医学,2003,15(3):155.

[4]陆裕朴,胥少订,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587.

骨折康复病例篇7

【关键词】经皮;椎弓根钉;胸腰椎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555[2007]03-0083-02

胸腰椎骨折占据了脊柱骨折的大多数,特别是胸腰段骨折,其手术治疗方法有多种。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已被证实在胸腰椎骨折治疗方面是安全可靠的,传统的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区组织需广泛剥离,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护理观察较繁杂。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失血少、组织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护理更简明的优点。2002年10月~2006年6月,我院共开展此项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2年10月~2006年6月,我院共为1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了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男14例,女3例,年龄19~46岁,平均2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6h~7d,平均3d。损伤原因:高处坠落伤9例,车祸伤7例,重物砸伤1例。骨折类型:压缩性骨折11例,爆裂性骨折6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1]:C级2例,D级5例,e级10例。合并骨盆骨折4例,右股骨颈骨折1例,尾骨骨折2例,双侧跟骨骨折4例。

1.2手术方法本组17例病人均采用俯卧位于手术床上,C型臂X线机下定位椎弓根小切口置入椎弓根钉,经皮下导入固定杆,行转棒支撑,固定使骨折复位,恢复脊柱立线。手术材料采用的是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装置。

2结果

17例病人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80~240min,平均120min。术中出血量20~50ml,平均30ml,术后病人身体状态恢复较快,Frankel分级e级者与无合并伤者术后麻醉过后即可床上活动,1周后可在胸腰保护支具保护下下床行走。

3护理

3.1术前检查护理胸腰椎骨折病人在入院后,术前除一些常规化验检查外,还需做腹部“B”超、胸片、脊髓造影及Ct等特殊检查,以明确诊断,这需要反复地搬动病人,可能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此时,我们需要在搬动动作上轻柔外,还需耐心地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说明各项检查对其疾病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3.2心理护理脊柱骨折病人多是由突发事件所致,受伤后病人的心理负担重,心理状态严重混乱,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担心手术的创伤及术后能否治愈,甚至有轻生念头等,应针对病人的不同反应及不良情绪进行不同的健康教育,解除病人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在自身充分了解该术式的先进性:损伤小、失血少、固定确切、术后恢复快及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的差别后,结合以往成功的手术病例,或让现有住院手术的病人进行当面身教,向病人讲解该手术的先进性等优点,使病人增加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并主动地向病人家属做宣教,一同帮助病人积极地配合手术治疗。

3.3术后护理该组病人全部都是采用全麻下俯卧位的方式进行手术,术后回归病房首先要对病人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同时注意病人颜面部、眼眶周围、胸廓及双侧髂脊等隆突部位是否有皮试压迹,并给予及时的皮肤护理,避免压疮的发生。

由于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小,失血少,固定确切,病人身体状态恢复较快,术后2h就可给病人胸腰做保护支具,针对病人是否有合并伤,采取半卧位,定时翻身、叩背,帮助病人做胸腰部活动,避免在翻身过程中出现脊柱旋转,对病人的双下肢感觉运动进行观察,对出现脊髓损伤症状或脊髓损伤加重者及时告知医生。由于切口小(四个1.5cm长的纵切口),一般失血很少,如有出血及局部肿胀,给予及时检创,更换辅料。对有排尿功能障碍者,尽早进行膀胱训练。由于该组病人的选择脊髓损伤较轻,大多数病人术后即能自行排尿。对排便功能也要给予观察重视,及时指导。鼓励病人尽早做下肢肢体运动功能练习,无合并伤的病人在伤后1周即可在胸腰段外支具保护下下地行走练习,进行康复训练。在精神上的护理伴随着整个治疗过程。

4小结

骨折康复病例篇8

【关键词】骨折术后家庭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145-01

1临床资料

1.1病例资料本组108例患者,均为农村出院患者,其中男82例,女26例;年龄8~82岁,平均年龄45岁;上肢骨折32例,下肢骨折60例,骨盆骨折1例,腰椎压缩性骨折15例,其中采取内固定术患者78例。

1.2干预内容情志干预,饮食干预,功能锻炼干预,并发症及登合并症的治疗干预。

1.3干预方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每周入户干预,村卫生员每日入户指导,并填写表格。平时电话随访。

2干预方法

2.1情志干预

骨折发生后,由于疼痛、活动受限,常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再加上经济方面的负担,绝大数患者有担心害怕的心理,所以患者的精神负担重。我们的干预方法是,一是向患者本人讲清楚其本身骨折的预后转归,以增进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从而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二是对患者家庭成员做好思想工作,使其对病人的思想转变和生活方式有准备,能够耐心细致照顾病人,避免烦燥不安或不耐烦的情绪在病人面前出现。三是对患者家庭做一些医学科普工作,提高家庭对医学知识的兴趣,这对配合医生的干预工作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医护、患者、家属三方面配合,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及时全面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情志变化,做到体贴、关怀、安抚和照顾,使患者思想放松,了解病情,减轻心理压力,充分建立治病的信心和决心,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相信自己通过治疗完全可恢复健康。,共同做好患者的情志干预。

2.2饮食干预

骨折后由于伤后气血失和,骨折组织的修复需要合理的营养,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修复均依赖肾精滋养和肾阳推动。又骨折后均存在气滞血瘀之病机,故对每个病人根据辩证,我们分别给拟相应的食谱,以补肾精的食物为主,辅助以活血化瘀的中药。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强弱,在不影响病情的基础上,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嗜好,灵活运用,以强筋壮骨,活血化瘀促进骨折愈合。同时避免出现因营养过剩出现肥胖现象。

2.3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干预

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皮肤温度、感觉、运动、疼痛等情况,注意有无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注意原有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干预对骨折的转归十分关键。

2.4辅助疗法的护理在康复锻炼同时,中西医结合用药活血化瘀,另对部分患者配合红外线照射、热水浸浴、低频磁场、低中频电流刺激等理疗方法,结合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手法,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有利于血肿吸收和骨痂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锻炼相辅相成,能达到筋骨并重,促进骨折愈合和康复的目的。

2.5功能锻炼干预

功能锻炼对骨折术后恢复尤为重要。及时恰当的功能锻炼,不仅可以防止肌肉萎缩,滑膜粘连,关节囊挛缩,使骨折端得到有益于加速愈合的间断性生理应力,促进骨折修复。同时功能锻炼对血运有较大影响,可以益气活血,舒筋活络,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但是没有指导的家庭功能锻炼随意性很强,不系统,不持续,往往达不到效果,因此我们给每个病人制定了时间,肌肉收缩次数,关节屈伸角度,负重时间强度等具体指标,并要求病人或家属每日记录。

在进行肢体和关节功能锻炼前应把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解除其思想顾虑,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克服患者怕痛思想和消除家属怕活动后会加重病情的误解。使其自觉地进行功能锻炼。

3小结

骨折的院内治疗只是骨折治疗的开始,在家庭良好的康复锻炼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积极的家庭干预,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减少病人心理障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钱会南.《内经》精神病理论特色浅析[J].中国中医药学刊,2001,19(6):546.

[2]尹梅君.浅谈骨折患者的中医饮食调护[J].中医药导报,2006,12(9):62.

骨折康复病例篇9

关键词:基本康复量;胫骨平台;膝关节;功能

胫骨平台由大量松质骨及皮质骨包绕而成,极易因高能量压力及剪力而发生骨折与塌陷。因此,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应做到无创解剖复位、骨折块固定以及保持正常重力线等要求,为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提供良好基础[1]。除手术治疗外,骨折术后如何进行有效的功能康复锻炼也一直是临床关注重点。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康复训练方式在术后功能康复训练中的效果差异,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包括研究组a、研究组B及对照组,每组各20例。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2.1±11.5)岁,右膝部33例,左膝部27例。三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病例纳入标准[2]:①明确外伤史;②经X线检查确诊,胫骨平台骨折明显移位行内固定手术治疗;③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①膝部陈旧性骨折或病理性骨折者;②≥65岁;③合并恶性疾病或精神障碍者。

1.2方法

1.2.1研究组a在"动静平衡"原则下进行康复训练法,予较小康复量(即"基本康复量"),术后第3d行膝关节被动活动,仰卧位,上下左右活动髌骨数次;双手握住股骨远端,徐徐抬起膝关节,使小腿自然下垂,缓慢屈曲到指定角度,若股四头肌疼痛,可行手法放松肌肉,第1次屈曲膝关节至30°左右,置垫枕10min左右,每隔3d操作1次,增加10°/次左右,该操作要求康复师力量稳定、缓慢而持续进行,避免动作粗暴也引起患者恐惧、排斥。

1.2.2研究组B操作方法同研究组a,予较大康复量,但活动次数改为2次/d。

1.2.3对照组予传统无痛康复训练,包括压腿锻炼、屈伸锻炼等常规内容。

1.3疗效判断[3]骨折复位效果标准:优秀:解剖结构复位,关节面平整;良好:接近解剖复位,关节面基本平整,关节面台阶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三组骨折复位情况三组骨折复位效果均良好,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三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研究组a膝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5%,研究组B为8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骨折后手术治疗目的在于保证骨折部位良好、快速愈合,实施良好的复位及持续可靠的手术固定极为关键。固定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外支架固定术,但实施手术固定必然会导致肢体肌肉萎缩、关节挛缩以及瘢痕粘连形成等失用性改变,致使肢体关节功能障碍。相关研究指出[4],骨折术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缺乏应力刺激,可引起骨质疏松及骨痂形成缓慢,进而加重肢体关节功能障碍。如何平衡骨折愈合与肢体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现代骨科、康复医师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与其他骨折类型相比,骨折愈合过程更为缓慢,对稳定的生物力学与生物学环境要求更高,实施功能锻炼时应保证与骨折愈合每个阶段相适应,避免因任何不恰当功能锻炼对骨折愈合产生不良影响。研究指出[5],传统功能康复锻炼盲目以"无痛"定位活动、负重标准,并非以不同骨折类型及内固定稳定性要求为准则,康复训练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本研究结果说明,3种康复训练方法均不会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愈合,均可应用于骨折术后功能训练中;在"动静平衡"原则下进行康复训练法疗效优于传统训练法,并且较小康复量(即"基本康复量")就可满足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康复需求。

综上所述,在"动静平衡"原则下进行较小康复量康复训练法效果优于较大康复量训练法予传统训练法,与该骨折类型骨折愈合生物力学要求更吻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笑珍,邓珍良.早期康复训练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9,30(30):154-155.

[2]杨治涛,葛广勇.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5):1658-1659.

[3]刘敏如,郝仕强,陈丽.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平衡和行走功能的影响[J].广州医药,2015(05):15.

骨折康复病例篇10

【关键词】骨折;中医护理干预

        1基本资料

        我科126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76例,女56例;年龄2-76岁,平均年龄39岁;上肢骨折21例,下肢骨折28例,骨盆骨折2例,单纯合并多处骨折12例,多发性粉碎性骨折63例。住院时间14-60天,平均37天。所有骨折经过复位固定手术,全部病例痊愈出院。 

        2护理干预

        2.1心理护理:患者突然受伤造成骨折,剧烈疼痛和肢体功能障碍,易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担心手术效果,惧怕残废。心理因素的积极与是将直接影响患者术后骨折的愈合[1]。护理人员应该稳定病人的情绪,耐心倾听病人的需求,并且给予满足,多与他们沟通、尊重和关心他们,给予精神安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另外,还需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病人的后顾之忧.生活上要照顾周到,和蔼可亲,关心体贴,细致入微,还应该注意到病人的心理状态,多做些心理辅导,尽量减轻病人的压力,帮助治疗。 

        2.2饮食护理:骨折病人一般病程较长,骨折后由于伤后气血失和,骨折组织的修复需要充足的营养,中医素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所以疾病的调护重在饮食的调护。在饮食调护过程中,应根据三因制宜原则,通过八纲辩证,采用不同的调护方式选择气味相宜的食物予以调养,使气血旺盛,四肢百骸筋骨皮毛得以濡养。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修复均依赖肾精滋养和肾阳推动。故以补肾的食物为主,用枸杞、桃仁、肉桂等煮粥、炖鳖。气血虚加入适量黄芪、当归以调补气血。对肿阴虚以养肝滋水涵木为主,可进食山药、党参炖鸡或猪肚汤。 

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强弱,在不影响病情的基础上,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嗜好,灵活运用,以强筋壮骨,补充气血而促进骨折愈合。 

        2.3合并症的护理:术后患者因短期不能下床,生活不能自理,护理人员除做好一般护理预防压疮外,还需要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感觉、运动、疼痛等情况,注意有无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老年人还应防止坠积性肺炎,防止泌尿系感染以及防止应激性溃疡等。同时注意原有疾病的护理,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4辅助疗法的护理:在康复锻炼同时,中西医结合用药活血化瘀,另对部分患者配合红外线照射、热水浸浴、低频磁场、低中频电流刺激等理疗方法,结合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有利于血肿吸收和骨痂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锻炼相辅相成,能达到筋骨并重,促进骨折愈合和康复的目的。 

        2.5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手术达到预期的效果。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说明早期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患者及家属传授必要的康复知识和技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阶段性目标,随着近期目标的实现,增强其积极性[2],将“替代护理”为“自我护理”。另外功能锻炼也是中医疗法的治疗手段,对骨折术后恢复尤为重要。应根据现有功能水平及组织情况决定。从少至多,从易到难,以静止姿势的静力练习到运动中的练习,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原则。 

        3小结

        骨折除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外,良好的康复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术后护理关系着手术治疗效果的成败。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骨折患者时,不仅需要观察患者的躯体征象,同时指导患者根据病情辩证用餐,做好心理护理、合并症的护理、辅助疗法的护理及功能锻炼。本组126例患者经过随访,功能恢复较好,无功能障碍,减少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