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创新城市管理十篇创新城市管理十篇

创新城市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2:02

创新城市管理篇1

一、城市管理有关概念概述

从城市开始发展以来,什么是城市管理,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我们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来描述城市管理的内涵和特征。城市学和城市管理学理论研究中,对此问题的争论一直存在,也涌现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观点。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对于城市管理的本质这个问题一直会不断地探讨和研究。

1.城市管理的内涵。

人类聚落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城市。现今,城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无论在外形上还是在规模上。城市的发展速度越快,我们就越不能以传统的观点和理念去管理城市。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我们的在对于现代城市在管理理念和运作机制和方式手段上仍然存在理论上的空白点。我们需要塑造更加美好的、适合人居住的城市,就要加快转变城市管理创新模式,促进城市发展和进步。我们普遍认为,城市管理等同于市政管理,因为对城市各种公用事业和设施等方面的规划建设和指导控制,都是由政府相关部门来完成的。城市管理的对象是城市,包括对城市的运作和发展以及其他关键机制进行管理和调节。城市管理的范围很广泛包括人口管理、社会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设施管理等多个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出现了科技管理和文教卫生管理等相关要素管理。实践表明,进行城市管理的关键就是能够清晰明白的分析好影响城市运转的各种动态因素和静态因素,并对其进行关注和管理。我们进行城市管理的目标就是——促进城市长期稳定和协调发展,合理配置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对城市的运行系统做出综合的协调、规划和控制,用各种建设活动来完善城市的各种设施。

2.我国进行城市管理模式创新的必然性。

城市管理模式受不同时期的经济和政治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而这种特征也会深刻的影响着城市管理的思想体系和制度安排,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制度上的创新是分不开的。而制度的创新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我们进行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有着时代的要求和城市本身发展的要求。首先,政府在城市的各种经济活动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政府为城市的管理和发展贡献自己的职能、身份和地位。所以,我们进行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城市政府自身的要求,这与人们的利益挂钩。政府是国家行政序列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政府作为所有者,同时也是地方经济的投资者和管理者,为了城市政府自身的利益诉求,我们应该优化和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城市管理创新的内在动力在于管理的主体是否能够自我优化,管理模式是制度层面的,我们将城市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有利于为城市带来较大的规模效益,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我国的经济和政治建设。其次,我们的城市管理制度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和内在的问题。我们的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出现完美无缺的管理制度。城市管理制度本身也是如此,无论怎样发展,都会存在“先天性”的、内在的、固有的缺陷。制度只有稳定,城市的发展才能稳定,现有的城市管理制度模式形成于原有的、传统的计划体制之上,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革,才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发掘社会经济潜力,提高原有管理模式的活力。管理模式不能僵化,如果城市的管理模式不处于不断的创新之中,城市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很严重的阻碍,甚至会拖累我们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政治文化的建设。最后,我们必须要着眼于国际社会。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全球化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管理模式创新的最大国际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的各个领域都受到了很深刻的影响,在这种时代背景和世界局势下,我们需要进行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使得城市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我们能够与国际很好的接轨,我们必须不断适应国际形势,从传统的发展模式中走出来,形成自己的突破,并不断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城市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的实践策略

近年来,我们经常可以在网络和报纸上看到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和相关排名的报道。这股热潮的掀起不是没有理由。我们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城市的价值越来越重要。现在是开放的市场经济时代,竞争机制和竞争的法则已经渗透到我们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城市间的相互竞争在实质上就是政府间的相互竞争。这种良性竞争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和进行城市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加强交流和学习,这对于制度的试错和学习有着很深刻的意义。只要我们把握好这种契机,我们就能在制度上不断地进步,在城市管理上不断地积累经验,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变革。我们的城市管理模式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观念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经验,将城市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调动和合理的配置。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好不夸张的说,政府的成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制度的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消极的创新是民间自发的创造有利可图的新制度,后经政府确定形成制度条例进行推广;积极的创新是政府成为创新的主体,政府主动的提出并建立一种新的制度。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是一味的用一种新的制度去取代旧的制度,而是用适当的、科学的、有效的方式进行发展和变革,推动城市的进步,这个过程是连贯而一致的,不能脱节。政府的主动创新不仅仅能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也能为我国整体的发展和建设做出贡献。

三、结语

创新城市管理篇2

在当今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中,城市建筑越发增多,人口的密集度也在逐渐增加,大部分城市中的绿化覆盖分布不具备均匀度。如果在城市中发生一些大型灾害,其蔓延度较快。而在城市当中又缺乏大型躲避场所,人群疏散速度极为缓慢,极易出现人员损伤的情况。如果在城市中进行大面积城市园林的建设,便可在灾害发生时将其作为一个有效的防避场所,为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2城市园林的管理及创新

2.1创新管理观念,积极增强城市园林管理意识

在城市园林的管理中,大部分园林管理工作人员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自身并不具备科学的管理意识,其主要的想法便是:管理工作就是对园林植物进行浇水及除草等操作,确保其生存。这种管理意识是极不科学的,城市园林管理工作极具复杂性及系统性,其中所包含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植物日常养护而已。针对此种情况,园林管理部门应做的便是对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知识普及,促使其对园林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熟悉掌握,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准,将其作用最大化发挥。

2.2制定整体管理目标,突出城市特色

在城市园林管理中,应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园林建设条件等具体状况进行长远型目标的制定以及近期目标的安排,用一个整体全面的角度进行园林管理规划的制定实施。以漯河市为例,在城市中先进行绿化工作,之后将绿地的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化处理。在扩大绿地面积之后,对整个城市园林的绿化质量进行逐步提升,从而使得整个城市美观度得到提高。城市园林的管理创新务必要注重特色问题,从而使得各个城市的风貌能够在园林管理中得以体现。漯河市的秋天风沙状况较为严重,因此,其城市园林建设管理中应确保植物具有一定的防风沙特点,积极选用一些耐干旱的植物进行种植。在园林灌溉方式选取上,也应尽可能地采用园林节水灌溉技术,如对花坛草坪进行微喷灌,对绿化带植物进行养护滴灌。经过一段时间的节水灌溉,水、肥、药便能够得到较大幅度地节省,之后又可将其运用于一些必要的地方,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为园林植物的良好生长提供了最大化的帮助。

2.3健全完善城市园林管理体制

在城市园林管理中,应始终遵循科学合理的管理原则,对城市经济发展与绿化环保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调整。积极建立一个园林管理责任制,制定出相应的奖惩制度,实行随机的检查考核,将管理工作的职责落实到每一个管理人员身上。另外,还需在对管理效率进行稳步提升的同时,对园林市场进行小面积开放,将城市园林的管理工作划分一部分,给一些具有专业养护管理水平的园林养护单位,之后再对其养护工作进行科学监管。

3结语

创新城市管理篇3

1.1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将城市各个系统联合起来,实现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城市化的深度融合,解决城市发展出现的资源短缺、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及时对城市各项需求做出响应,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1.2网格化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服务是城市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城市发展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网格化城市管理是利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将城市管辖区域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单元格,然后对单元格的事件和部件进行巡查,将城市管理处置和监督分离,从而及时发现城市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政府对城市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1]。通过城市网络化管理平台,实现城市各个区域资源共享的一种新的城市管理服务模式。

2.智慧城市视野下网络化城市管理服务创新路径

2.1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同治理

社区是实现城市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让网络单元进入社区,利用社区居民的自治作用,改变传统政府职能部门“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让社会各个主体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实现政府、社区、居民共同治理的局面。宜昌市通过社区综合网络化管理,整合城市管理、劳动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公安等31个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了联动共享的网络化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平台,推进社区管理服务进小区、进家庭,将人、房、车、网全部纳入社区网络管理服务中,实现居民、网络单元、社情民意与信息平台一体化发展[2]。

2.2多网融合发展

整合城市管理网络、社区管理网络、公共服务管理网络、行政管理网络等网络,制定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按照完整性、便利性、差异性、均匀性原则,将网络进行划分,并落实网格负责人,实现对网络单元的监督和管理,有利于实现多网融合、多部门聚合,创新城市管理服务制度,建立精细化、全覆盖、高效率的社区管理模式。按照这一要求,宜昌市将全市西陵区、夷陵区、猇亭区、伍家岗区、点军区五个区分成121个社区,121个社区划分为1110个网格,每一个网格可以覆盖到200-300户家庭,每一个网格设置1名专职的网格管理员,主要负责信息采集和综合服务,负责传达上级政策,协助社区民警打击犯罪以及负责调解邻里纠纷。这1110名网格管理人员每天收集大量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上传到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利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可以及时现实社区人、物、房等基础信息和城市建筑物,为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3]。

2.3大数据技术,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网络化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平台采集了各个网格单元的数据信息,大到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小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充分发掘到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平台的数据信息,为政府、社区、企业、居民提供参考和决策,从而有助于城市管理服务有预见性的发展,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大数据技术以城市人口、企业法人、空间信息、建筑等基础数据和城市管理服务数据库作为基础,建立城市管理数据模型,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宜昌市的网络化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平台每天更新100多万数据信息,数据总量超过了30亿,准确率高达95%以上。这些数据信息可以为政府工作需要提供人、物、房、事等发展提供参考,从而为各级政府和社区利用政府信息更好地服务百姓奠定基础。

3.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创新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借鉴作用

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管理方式。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分析经济业务活动的风险,识别风险点,因地制宜设置控制方法并监督执行,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将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应用在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4.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发展,对城市管理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网格化城市管理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智慧城市发展所需,综合政府各个部门的信息,为政府工作决策提供参考,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信息化技术和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注释:

创新城市管理篇4

城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城市自然资源和生产市场。而与各个城市的经济交流迫使城市管理必须实现开放式管理,只有城市与城市之间不断地进行经济交流及产品之间的相互流通,才能更进一步的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的开放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农村及国外市场的开放,城市与城市之间技术文化的交流,资金的相互支持,产品的相互流通等方面。

二、促使创新管理模式在城市管理中应用的主要因素

(一)当前城市管理制度的缺失

促使城市管理模式必须予以创新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以往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合当前的城市管理,其缺陷也逐渐显露出来。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制度,这种稳定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形成了一种惯性,制约着城市管理的创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也失去了原有的活力,逐渐僵化,制约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因此,城市管理模式创新势在必行。

(二)激烈的城市竞争

促使创新管理模式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经济全球化带动了城市之间的交流,促使城市往国际舞台发展,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迫使城市管理模式必须改革创新,为城市赢取亮点,以便在城市竞争中取得胜利。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得到开放性发展,增加了各国居民的交流,城市人口流动性也大大增加,为了提高城市的综合素质,以发展城市旅游经济及发展资金的吸收,各个城市不停地制造“买点”纷纷打造鲜明的城市文化及良好的城市环境,正是这些因素,影响着城市管理模式的改革,城市管理者也开始认识到创新模式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性。

(三)市场化不断改革

促使城市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催生了经济行业的多样性,同时也使经济利益趋于多样化,各行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加大,为城市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调节各行之间的利益成为城市管理的首要任务,因此,城市管理者只有充分结合当前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城市管理模式予以创新,才能充分调动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参与的积极性,使市民能发表自己的心声,从而减少城市政府在信息收集方面的成本,使城市管理者更好地进行管理分析。

三、创新性管理模式的基本定义及在城市管理中的效果

(一)创新管理模式的定义及创新管理模式应用的必然性

创新一词最早出现在经济领域,于1912年约.阿.熊彼提出。创新管理模式是城市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基本保证,创新模式即通过对城市管理者思想的创新和城市管理结构的创新,使城市资源得到有效调动,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管理模式决定着城市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能适应城市的发展速度,为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及城市政府自身利益,创新管理模式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势在必行。

(二)创新管理模式在城市管理中的优越性

不论是企业管理还是政府管理都离不开创新,只有对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改革,才能为城市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创新管理模式在城市管理中体现出显著的优越性,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管理模式的应用,使城市管理机构得到精简

城市管理体制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城市居民物质生活的重要保障,随着创新管理模式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城市管理逐渐划分成市、区、街道三个方面进行管理,使城市管理机制更为精简,促进的城市管理政策的落实,同时也为居民参与城市管理提供了平台,为城市管理者政策制定提供了切实的立足点。

2.创新管理模式的应用,优化了城市生产力

首先,创新管理模式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城市生产力,优化了城市资源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城市的人流、信息、物流及城市资源得到了更好的规划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成本,为城市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创新管理模式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使城市管理更为科学合理,充分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为投资建设的引入提供了良好条件。其次,创新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注重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管理更加人性化,拉近了城市管理者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居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与城市管理者共同构建和谐城市。最后,创新管理模式的应用,为城市树立了正确的经营管理观念,市场经济与城市管理相结合,从而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城市的资产增值保值,充分调动了社会经济资源,促进了城市经济得到最大化发展。

3.创新管理模式的应用,重新定义了政府的管理职能

创新城市管理篇5

[摘要]城市农贸市场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7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140-01

农贸市场是从传统集市演变而来的,是城市主要的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城市的各大农贸市场为了适应城市居民的购物需求,逐步扩建和改造,不仅市场购物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农贸市场的内部管理体系也不断完善。在城市农贸市场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背景下,部分地区城市农贸市场的经营和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并成为影响正常交通秩序和市容整洁的症结,因此,如何在城市农贸市场的改革创新中,提高市场管理水平和质量,已经成为摆在农贸市场运营管理单位面漆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农贸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农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商品价格变动是自发调整的,商品的市场价格也会随着季节、产量和气候发生变化。城市农贸市场作为区域性农副产品交流中心,其市场参与主体是比较复杂多样的,并且具有着人员流动性大的特征。农贸市场的这些特征,是农贸市场管理困难的主要原因。笔者对城市农贸市场的管理展开分析,城市农贸市场的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新建农贸市场设施利用率较低

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使城市驻留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这极大的促进了农贸市场的发展。国内很多城市农贸市场建筑面积不断扩大,其辐射的区域范围也不断提升。在农贸市场改建和扩建中,为了保留农贸市场多年来积累的位置优势,往往无法按照需求扩建到需要的规模。这导致很多改建农贸市场其面积扩大不明显,不仅交通状况没有得到改善,蔬菜区的杂乱不堪、肉食区的污水横流根本没有得到解决。由于市场在购物时间段内人流量大,加之环境混乱,还极容易发生盗窃、争吵和斗殴事件,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和市场秩序。有些城市的农贸市场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不惜舍去原本的经营位置,搬到比较空旷的城市周边新建市场,虽然新建的市场硬件设施和场地面积得到保证,交通拥堵状况也得到解决,但由于距离居民聚居区域较远,却无法满足城市居民15分钟购物的市场建设要求,更影响了市场的发展。

2、上级部门监管力度不强,市场管理粗放

城市农贸市场是由工商、农业、公安、消防等多个部门共同管理的,这种多部门监管的形式,有助于实现对农贸市场的专业化管理,但却埋下了收费混乱、管理责任不清的问题。由于各部门缺乏足够的人力,使农贸市场内难以实现驻场管理,导致各部门的市场管理流于表面,市场内无证经营和乱搭乱建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粗放的管理模式,影响了市场正常的销售分区,使水果、干果、蔬菜、肉食混在在一起,不仅影响产品质量检验效率,还影响了市场的经营秩序,对居民的购物带来不良影响。

3、马路菜市和早市严重

农贸市场作为区域农贸产品的集散中心,存在着严重的马路市场和早市现象。马路市场和早市问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并加大了交通管理难度。马路市场和早市,还导致周围社会生活环境质量下降,并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虽然这种现象有关部门相当重视,并屡次加大管理和处理力度,但收效甚微,无法得到根治。

二、城市农贸市场管理创新策略

1、实现农贸市场的精细化管理

农贸市场作为区域农产品交流中心,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深远影响。在城市化不断推进和发展的背景下,想要在保证市场良性发展的前提下,为居民提供更好的购物环境,就必须实现农贸市场的精细化管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首先要改善和改良农贸市场的设施和环境,通过标准化建设和科学化发展,做好农贸市场的整体布局,并综合规划农贸市场的交通。其次,要为农贸市场建立完整的农产品配送体系,将农产品仓储和配送与市场经营主体区分开来,通过建立顺畅、完整的产品供应链条和仓储体系,在实现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基础上,将仓储和经营区分开。最后,要做好农贸市场的布局调整,使农贸市场内的经营区域实现分区明确,在改善农贸市场购物秩序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综合管理与治理,为农贸市场的发展打下基础。

2、创新市场经营管理,营造市场和谐氛围

笔者深深感到,要想创新市场经营管理,首先要营造和谐氛围。市场管理人员要更新服务理念,不能再以上级领导者的身份出现,市场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再是到期收取租金、检查一下经营者的卫生状况、通知经营者一些注意事项就完成工作任务了,而是应该以市场经营者的朋友身份出现,切实帮助经营者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每一名管理人员都应该具备处理急发事件的能力,如:经营者与消费者发生争吵或斗殴事件,市场管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进行调解,并能做到公平、公正、以理服人;经营者之间发生了矛盾,管理人员应冷静分析矛盾发生的起因和经过,以谈心的方式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化解矛盾心情愉快地经商。

3、完善市场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市场治理效果

农贸市场的管理体系不健全,是影响农贸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实现农贸市场的管理创新,还要不断完善市场管理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各管理行政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实现联合监管和联合执法。其次,在农贸市场中可以增设驻场管理办事处,实现对农贸市场的常态化监管。最后,建立完善的农贸市场管理体系,并制定市场日常管理规范,并将其落实和执行,从而不断提高农贸市场的管理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农贸市场管理体系建设中,一定要将转变身份观念,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在保证市场经营秩序的同时,为居民和商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4、不断推进城市农贸市场信息化管理水平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应用日益普遍,各大型综合性商场管理也向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方向发展着。城市农贸市场是为居民提供生活购物服务的关键设施,也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环节。为了提高城市农贸市场的管理质量,要积极推动农贸市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速度。我国部分地区的农贸市场信息化管理的成功,为农贸市场的信息化管理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模板。例如,广西南宁利用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全市41个农贸市场的即时监管。结合摄像头监控系统和现场队伍巡查,极大的提高了市场管理运营水平,通过电子档案系统的建设,更是提高了市场信息调用效率,有效的解决了该市农贸市场的总体脏乱差局面,并使农贸市场中的偷盗、暴力案件数量显著降低。另外,诸如浙江省、广东省等省份,也积极开展了农贸市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对全市农贸市场的统一管理,在降低了行政执法部门执法难度的同时,还降低了执法人员与摊位经营业主之间矛盾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农贸市场作为城市的一部分,不仅是农产品交易中心,还是居民日常生活所离不开的购物场所。为了进一步促进城市农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实现农贸市场的管理创新,通过管理方法和制度创新,结合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监控技术,提高农贸市场管理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购物环境的同时,为农贸市场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创新城市管理篇6

关键词:城市创新公民参与方式

我们现今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政府职能发生转变,城市也承担了更多的功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应当成为每个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要构建创新型城市,使每个市民都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机会致力于城市建设。

一、城市的使命

城市语出《韩非子・爱臣》,一般我们将其解释为:“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也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现代各国的大城市,一方面在物质上为居民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另一方面却在有意无意之中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1977年,《马丘比丘》向世人宣称:迄今为止,人类并没有构筑起亲近温馨的家园,而是营造了没有生机的墓穴。“适宜人类居住”,真正成为城市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制定统一、多元的规范,赋予相应的主体以充分而恰当的手段和资源。1为此政府承担重要的责任,作为国家主人的市民,是否有权利参与这一过程?参与权的范围是什么?参与的形式又如何呢?

二、市民参与型行政的必要性

1、市民参与的内涵

长期以来,对市民参与的研究在于选举的问题。但这可能只算是一种象征意义的、单项度的市民参与,而市民参与政府行政决策这种积极意义上参与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的研究不同于传统。

理论上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可以分为三个依次提升的层面:即“不是参与的参与”,“象征性参与”和“实权参与”。目前的公众参与大部分还停留在“不是参与的参与”和“象征性参与”,即政府在决定了一件事之后,用“走过场”的方式选择性的听一些“群众”意见。不希望群众提意见,而希望群众能改变不同观点,被称之为“治疗公众”。近年虽提倡通过科学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来听取公众意见,但是公众仍然没有决策的权力。

本文认为市民参与是指具有市民资格的个人或群体,出于自身或公共利益的考虑,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参与到政府决策的制定与执行的过程中,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

在这对市民参与的内涵做进一步的解释。首先,具有市民资格的个人是指“有能力部分参与管理政治系统的人”。2要具有一定的参与素质和能力;其次,目的是出于自身或公共合法合理的利益的考虑;再次,要采取合适的途径和方式参与;最后,这里所说的政府决策主要包括以下形式:行政法规、行政政策、决定和命令、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3

2、市民参与的必要性

(1)理论基础

首先,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化理论。

马克思认为,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化过程就是“政治生活同市民社会分离的过程”4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管理的过程,是社会收权的过程。国家与社会的分离是相对的,最终政治国家终将统一于市民社会之中。在这一过程中,为了防止国家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的主人,就需要社会参与国家权力的行使活动,监督国家权力机构及一切行为。

其次,政府失灵理论。

弥补市场失灵的政府规制难免失灵。近年来接连发生的公务员的丑闻,影响了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在行政官员个人身上我们可以区分三种本质上不同的意志――首先是个人固有的意志,倾向于个人的自身利益;其次是全体行政官员团体的意志;第三是人民的意志或者的意志,无论对全体的国家而言,还是对政府而言,都是公意。按照自然的次序,公意总是最弱的,团体的意志占第二位,而个人意志则占第一位。而这与社会秩序所要求的级差直接相反。”5因此,主张由市民自己参与治理,尽量将政府置于更加充分和完善的市民监督之下。

最后,协治理论。

从前,政府提供服务,城市政策方面的问题也就大致上解决了。而今,市民取得了主动权,逐渐成为相应工作的直接承担者。从前政府专有的公益性机能变得不再是政府垄断提供,而由各种的承担者协力来提供,这就是所谓的协治理念。

公民社会的发展为协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公民社会指的是国家和市场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6。它们的作用日益重要,有的独自承担起某些管理职能;有的与政府机构合作,共同管理社会。

(2)现实基础

首先,社会自身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现代公民社会的培育奠定了物质基础。我国的社会阶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不同利益群体和社会成员“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迫切希望将自己的意志输入政治系统。”7

其次,信息通信的迅猛发展

信息革命使得社会公共决策问题更加繁多、复杂,因此群策群力才能有效决策。同时,也为各种社会专家和社会公众直接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定与执行提供了技术支持。首先,它使信息的收集、处理更为便利,缩短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相对距离。导致了“鱼缸效应”――政府和公共部门的活动就像鱼缸中的金鱼一样无时不受到公众的审视和评判。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也增强了公民在信息知识方面的占有量,削弱了传统政府的优势地位,为以参与管理、民主管理为核心的治理模式提供了现实条件。8

三、市民参与行政的范围和形式

(一)参与的范围:有限参与

市民参与这一观念的提出,是一次观念的创新,也是社会管理模式的改变,但同时,市民的参与只能是有限的,市民不可能代替政府行驶管理的职责。我们倡导的市民参与,是指咱政府行驶管理职责的时候,市民参与做出决定、参与实施、参与监督等,管理的主体仍然是政府,市民帮助政府管理。

(二)参与的形式

1、参与决策

国务院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9“这是近年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中,一个非常具体的很有见地的进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应松年评价到。

在立法过程中,要增加公民参与的广度和力度,赋予并切实保障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程序权利,重视专家的作用,考虑广大网民的意见,参考有价值的意见。两会期间,广大网民积极发表意见,阐述自己看法,其中不乏有可用之处。

目前的公众参与制度还有待于实现广泛、深度参与,转变当前政府主导型的公众参与模式,转向交涉性的沟通模式,让公众参与成为公民的切实权利。

2、参与执行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市民参与是指市民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和方式作用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参与的内容和方式主要有:获取和提供城市公共政策执行的相关信息;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各个环节;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

3、参与监督

政府服务市民的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以各种约束和监督来促成和加以保障的。这又尤以公众的约束和监督成本最低而效率最高。但问题是,要令群众的约束和监督真正有效,也是有其前提条件的,一是群众的监督须有畅通的渠道,二是群众的监督能够对政府构成巨大压力。无此,公民监督就会沦为虚化。

创新城市管理篇7

关键词:智慧城市网络化城市管理服务创新

1智慧城市视野下网格化城市管理的价值分析

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在现代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城市的整体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工作的实践过程中,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随之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开展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完成现代科学工作体系的构建,不仅能够提高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实际效果,还能顺应时展的需要以及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在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日益增多的城市发展需要,基于此,要学会利用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科学技术,深入了解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地位,以此提高现代城市的综合效能。以传统的城市发展需要来看,其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已经足够健全,并且具有十足的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经验。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城市发展需求逐渐多样化,对于城市工作而言,这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如何在这个新时代,创新工作模式,改革工作方式,以此提高城市管理服务工作效率是实现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重点。

2智慧城市视野下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原则

2.1信息化原则

在智慧城市视野下创设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体系,要对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予以足够的重视,在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深入了解互联网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通过有效地整合现有资源,并进行分析,以此城市管理服务工作实际的需要,强化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体系的有效性、针对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信息化改革,优化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体系,促进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的有效提高。保证智慧城市视野下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2.2智慧化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正逐渐摆脱粗放式模式,向着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等方向发展,对于提高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在工作过程中,还是建设过程中,都要全面考虑,根据工作需求、实际情况来促进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智慧化。进而通过现代化的工作观念促进传统工作理念的转变,从而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紧跟时展的脚步。在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创新过程中,如何通过智慧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工作模式,开展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推动工作格局的优化。

3智慧城市视野下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创新措施

3.1更新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的工作理念

在智慧城市视野下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中,如果要提高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性,首先要更新其工作理念,构建现代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工作理念,通过观念的转变,更加清晰地认识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在实际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受传统工作理念影响,依旧沿用着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忽略了对于工作理念的更新和工作模式的创新。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综合效能的提升。所以,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对先进的工作理念以及工作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更新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的工作理念在整个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更新现代化的工作理念,创新先进的工作方法,进而保证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性,推动智慧城市视野下现代网格化城市管理的快速发展,促使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得以有效的发挥。

3.2提高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地位

在现代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不重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现代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发展规划中,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通常被放在相对比较低的层面中,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于此,现代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人员要正确认识到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对现代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地位,在资源分配以及人员配置等方面上,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政策倾斜。可以整理相应的工作思路,以此提高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地位,进而保证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构建完善、健全的现代工作格局,完成对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优化,以此提高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综合效果。除此之外,现代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人员,要对自身的定位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明确自身工作的职责以及范围,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3健全、完善现代智慧化管理工作机制

在智慧城市视野下开展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时,一定要健全、完善现代智慧化管理工作机制,以此优化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结构,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模式以及方式在现代城市中的实际应用。在传统城市的网格化管理过程中,有很多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现代城市管理服务工作模式的开展。所以,要深入寻找机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以研究,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进而更新传统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对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中的衔接、资源利用等内容进行创新改革,进而提高管理效能,为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现代城市网格化管理服务的综合水平。在完善、创新现代智慧化管理工作机制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这就需要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人员从创新的角度看待当前的体制问题,以此排除各种困难,真正解决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体制问题。

3.4壮大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人才队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城市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逐渐向着专业化、复杂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而现代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人员,需要从自身工作能力入手,提高自己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网格化城市的管理服务工作中,其专业型人才对于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要壮大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人才队伍,提高人才队伍总体质量以及综合实力,适应现在不断提高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需求。对于工作人才的培养,需要重视对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需要工作人员对一些相对比较复杂的局面有着一定的处理能力,所以,对于人才的引进,要进行综合性、全面性的考核,以此吸收符合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需求的专业性人才。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原有人才队伍的培养,根据现代化培训模式,多方面培训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以此适应当前现代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发展需求。

3.5注重与现代城市的发展实际相结合

在智慧城市视野下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多数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在管理理念上过于陈旧,对于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体系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导致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体系缺失一定的合理性,导致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体系没有真正与城市实际情况以及实际管理情况相互结合起来。在开展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时,其效果没有得以充分地发挥。所以,要根据城市内的实际情况,研究能够推动城市快速发展的智慧化管理服务工作体系,真正实现科学、系统、高效的城市管理服务目标,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人员不仅要创新传统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还要与城市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创新城市管理篇8

关键词:城市网格化管理创新理念机制北京

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方法及其创新

(一)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方法

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就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与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革新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它进一步地确定了城市管理空间、管理对象、管理方式和管理主体,是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的整合和创新(何军,2009)。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管理方法与管理技术的创新,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事件管理法、万米单元格管理法是支撑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基础,是有别于传统城市管理的新管理方式。

城市部件主要是指城市市政管理的各项设施,即城市管理诸要素中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道路、桥梁、水、电、气、热等市政公共设施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等公共设施,也包括如门牌、广告等部门非公共设施,把它们统称为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陈平,2006)。

城市部件管理法就是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基础设施)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可以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城市事件管理法,是涉及市容环卫、设施管理、街面管理、突发事件管理和综合管理等事件纳入管理范围,并按照不同的事件明确责任单位和处置时限。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就是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所辖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状单元,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多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管理责任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分区域管理的方法(等,2011)。

管理信息的采集法。城管监督员使用信息采集器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将信息发送到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进行处理,有效解决城市管理信息滞后和工作被动等问题,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等,2011)。

(二)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创新

1.管理理念的创新。在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的过程中,应注意运用先进理念来指导城市管理的实践,把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加强信息化建设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从执政的高度来认识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将系统化、数字化、格网化、可持续发展、协同、善治、精确、敏捷、效能、闭合、以人为本、职能整合、依法管理、以德治区等现代管理理念与执政理念有机结合,从而转变管理思维方式,更新管理理念,以先进科学的理念和正确务实的方法,建立崭新的城市管理模式(陈平,2006)。

2.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城市网格化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网格化管理强化完善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管理体制,科学系统地划分市、区(市、县)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决策和指挥权限。同时,根据权责统一、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以及城市管理属地化原则,突出基层的城市管理主体地位和基层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

二是探索性地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和联络员制度。首先,联动主体单位进驻指挥中心集中办公,供电、电信、移动等联动辅助部门派员进驻指挥中心的办公机制建成;其次,将电力、电信、交警、林业绿化等专业部门的信息整合到一个平台,形成信息联动机制。

三是逐步建立完善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监督考核制度,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系统,对系统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把相关部门和单位纳入目标考核体系,采取问题处理限时考核,实行数字量化评价,从制度上保障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探索建立公众参与及市场化运作城市管理的机制。通过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开设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互动频道、城管便民服务网站,保障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调动了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城市公共管理领域中引入竞争机制和利益驱动机制,通过委托、招标、租赁、承包等形式,把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移给企业、社区和私人机构,政府重点负责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管理标准的制定、价格的监督和服务质量的监督,实现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保障了工作的可持续性(申振东,2011)。

北京城市网格化管理取得的成果

(一)东城区:万米单元网格

东城是北京的中心城区,中央机关云集,是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也是比较成熟的建成区。东城区根据自己的城区特点,实施了万米单元网格管理,将东城区所辖25.38平方公里划分为1652个网格单元,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东城区万米单元网格管理具有以下几点创新:

管理制度体系的创新。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两轴分立、互相制约、互相促进。这样的制度有利于提高处理问题的效率。

实现了更小单元的管理。万米网格比社区更小,责任也就更明确。

实现了工作闭合的环节。发现问题-收集问题-问题立案-问题处理-问题反馈-结案,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而且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

启用了移动的技术手段。基于无线网络,以手机为原型,为城市管理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

对井盖、电线杆等城市设施实现了数字编码,有利于城市部件管理。

(二)西城区:社区管理体系

2009年西城区的网格化首先选定广外街道进行试点,在广外街道成功的基础上向全区推广。网格化帮助西城区建立一种全新的社区管理体系:

网格化管理帮助建立和健全问题发现及时、协调有序、处置有力、监督有效、责任落实、服务到位的常态化的社会管理服务机制。

网格化管理使得社会服务管理力量下沉、职责明确、资源整合、运转高效,实现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居民诉求“全响应”。

网格化管理通过对重点人员的动态监测、对重点区域或设施的实时监控、对隐患矛盾的及时化解,有效提高政府防控的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

(三)海淀区:三心合一集中共享

由于海淀区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较好的基础,因此,不重复建设,集中、共享的愿望也就更加强烈。在这个基础上,海淀区“三中心”工程将视频指挥调度中心、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行政事务呼叫中心从空间位置上进行合并,从应用功能上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综合管理体系。实行三中心合一的方针可以避免重复建设,节约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另外,由于海淀区面积大、人口多,尤其是流动人口多,海淀区并不全部通过城管员来发现问题。经过论证,海淀区决定采用视讯技术、视讯和城管员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做法。

(四)朝阳区:社会化管理

朝阳区的办法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提倡社会化管理。

首先,试点先行,分步推广。将三环以内城区、四环周边城区和农村地区分三步纳入网格化管理;其次,以事件管理为重点,管理内容从城市环境管理拓展到社会管理,纳入对人、对单位的管理;再次,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调动门前三包单位、保洁队、绿化队、物业公司等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最后,以96105作为统一呼叫平台,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与政民互动系统进行对接。

(五)石景山区:管理通“地下”

石景山区早在2001年就对城市的地下管网进行了普查并建设了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区给水、排水、排污、电力、电信、燃气、热力等地下管网的数字化管理。如果要开发一块土地,通过这个系统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地下管网的铺设现状,同时还可了解到土地的规划性质、绿化情况以及人口密度等相关信息。

石景山区将地下网管建设与地面城市管理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管网数据系统的工作成果,建立以人口、社会单位、环境和市政设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管理与服务数据信息库,提高对社会的动态管理和控制能力,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城市管理模式创新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推动力,是政府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提升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制与机制、深化技术应用的表现。

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必要条件

(一)透明化的用户服务标准

按照用户要求整合网格服务界面,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以自己习惯的方式轻易访问和获取网格服务。针对互联网需求与资源的分布性、异构性及动态变化等特性,网格试图将全球联网资源粘合为有机的整体,在动态变化的虚拟环境中寻求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优化方案,实现资源融合并为用户提供透明服务(池忠仁等,2008)。

(二)数字化的网格服务资源

“网格资源”是在地理上分布的和在互联网上任何地方接入的知识信息资源。通过建立网格资源及组织的统一规范的数字代码,将组织资源数字化,进而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的全面共享。万米单元网格和部件、事件实质上就是完成这项任务,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网格节点及资源搜索引擎。

(三)网络化的信息处理机制

网络连接到流程涉及的每个节点,实现所有环节信息的网络传输。用户不需要关心资源在什么地方,通过平台统一的操作界面,就可以一站式检索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并且可以通过平台构建的知识网络在“网格服务资源”中漫游,不断得到相关知识,发现新的知识。传统人工通讯很难实现多部门协同及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网格化管理优势无法得到发挥。

(四)明确化的网格协议规则

构建用户需求和提供服务能力的资源之间的通道至关重要。其中服务分解、组织协调、资源调度等更是重中之重。这些与组织功能、职责及业务流程息息相关,并依靠规范化的协议体系实现,协议规则可通过规范权责、重塑流程等明确落实(池忠仁等,2008)。

(五)模块化的组织功能结构

对网格组织按功能分类,使其专注于特定能力的培养,实现组织功能模块化封装,在需求激发时迅速响应全局调度,并快速形成与需求匹配的业务处理流程。

结论

在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下,市政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即使行政不作为也不会受到处罚。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政府职能,通过设立独立于市政部门之外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专门负责问题监督和指挥调度工作,从而实现了城市管理的执行权与监督权相分离(杨宏山,2009)。城市管理作为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需要不断地开掘和深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建设和扩张的步伐越来越快,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对城市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应该越来越高,能否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

参考文献:

1.何军.网格化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基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分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5)

2.陈平.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魏涛.我国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研究与展望.城市发展研究,2011(1)

4..我国城市网格化管理研究的拓展.城市发展研究,2011(2)

5.陈平.北京东城区城市管理新模式.地球信息科学,2006(3)

6.申振东.基于数字化综合管理的城市管理模式创新—贵阳市的实践与探索.中国行政管理,2011(5)

7.http:///view/2063502.htm

创新城市管理篇9

城市建设规划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保密性和专业性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相对于其他管理工作来讲更加具有技术性,所要求具备的管理水平更高,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种种弊端,严重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对此,应该大力探索创新型的发展模式。

1.传统模式下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弊端

1.1规章制度不健全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停滞阶段,城市化建设缓慢,因此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难以进行实质性的开展,政府部门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也没有进行重视,更没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一些传统思维和旧的模式还是根深蒂固,这就造成了旧思维和新形势之间的不可磨合的矛盾。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有些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工作技能,难以对档案资料进行有效的归档、整理、分析等等。这种规章制度上的缺失是阻碍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的主要因素。

1.2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理解存在偏差

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单纯地将其工作范围限定在相关档案资料的保存和收藏,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其实,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作范围广泛,是相关政府部门开展城市建设规划工作的主要依据,它不但涉及到档案资料的归档和保存管理,而且还涉及到对相关文献资料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是各种建设项目具体情况的直接反映,而且还能够为以后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因此,各级政府部门都应该加强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该项工作的城市化发展中的特殊价值,以使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为有效地进行。

2.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政府部门的体制和各项工作方式都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在旧的发展模式下效率低下,管理落后,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必须对其进行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转变思维模式和工作态度,为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参考资料。同时,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发展创新还能够通过网络化的信息处理机制更加高效地开发利用在城市规划中产生的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复杂的档案资料,而这对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来说一般是难以胜任的。因此,发展创新是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长远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3.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创新发展的注意点

3.1转变工作态度,提高业务素质

相关档案管理部门要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该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上来,积极开展本部门员工培训工作,通过座谈会、业务交流会或者报告会等形式来促进工作人员之间的业务交流,使其增强责任心,转变工作态度,由过去被动消极的工作转变为现在积极主动地工作。工作态度的转变必将带动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极大提升。同时,还要努力培养工作人员对信息处理设备的操作能力,使得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办公环境下能够得以顺利进行。

3.2健全规章制度

科学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是一项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要求。各级城市规划档案管理部门要充分重视工作规则制度的完善工作。制定适合本地区具体情况的具体规章制度,设立严格的工作程序和责任归责机制,将具体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个人,促使工作人员产生压力感,进而端正工作态度,为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3.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并采取具体的措施来支持该项工作的完善和发展,例如,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建设基金来加强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软硬件建设,为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另外,城市规划档案管理部门还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引进既懂管理又懂专业计算机知识的人才队伍,优化本部门的人才结构,使大量的数据资料在信息设备的支持下可以得到高效地处理,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便于将有限的人力资源投放到要求更高的工作中去,提高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晓章.北京市公安局档案工作会议强调依法治档科技兴档素质保档.北京档案.2001(4).

[2]何嘉荪,叶鹰.文件连续体理论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档案学通讯.2003(5).

创新城市管理篇10

abstract:thispaperhascomparedthepresentstudiesof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evaluationforenterprises,andproposesanevaluationindexsystemandmethodwhichisworkableinthemanagementpracticesintheconstructionofinnovativecityofShijiazhuangmuniciple.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评价;石家庄

Keywords:innovativeenterprise;evaluation;Shijiazhuang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6-0134-02

0引言

企业是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企业科技创新的评价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跟踪监测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形成企业科技创新跟踪机制,有利于政策管理部门出台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促进政策,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本文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按照科学性、简便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旨在研究石家庄市县市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出了一套可用于实际操作的指标评价体系及计算方法,用以推动和加强石家庄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

1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河北工业大学尹志军等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比较研究》一文中对目前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评价方法应用的进展情况[1]。河南科技大学王丽在《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中提出了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之外又增加了加减分项,对企业具有的上述指标无法显示的特色和优势予以加分,经营亏损的企业予以扣分,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洛阳市17家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2]。与其它研究相比,该研究力图通过增加对企业知识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以达到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完整、全面的评价。河南财经学院王慧、李印海运用神经网络法对河南安彩集团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把对安彩集团的19个评价指标数据输入优化后的神经网络,得到安彩集团的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得分[3]。天津大学白彦壮利用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该研究充分利用了专家评判信息的模糊性与灰性,将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集成,从而构建了灰色综合评价模型,该研究试图通过这一方法以消除伪信息的干扰而导致的判断上的偏差。天津大学曹亚克、和金生利用集合、权重和模糊数学的思想,在构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数学模型,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价。山东科技大学张杰利用灰色聚类理论得到的指标灰色统计量,建立了一种灰色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客观量化的实证研究。

综上所述,现有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在理论上实现了不少创新,在理论研究中有许多可借鉴之处,但其中一些方法有严格的假设条件,其度量指标和因素难以实际测度,要应用到现实的科技创新管理的实践中有一定难度。例如,在指标可靠前提下,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计算精度较高,但实践中不易于操作。因此,在现有理论基础上如何选择和提出科学又便于操作和计算的评价方法,从而在管理实际中客观准确地评价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仍是我们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力图在这一方面进行一些新探索。

2石家庄市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提出的指标评价体系,根据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企业创新的要求,参考科技部创新型城市建设指标考核体系[4],依照近几年石家庄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和管理理念,按照可操作性、统一性和可比性的原则进行。评价体系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类,指标体系结构分为1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其中定性指标评价值由评审专家组给出,定量指标评价值通过计算得出。如表1所示,表中同时列出了根据专家意见法确定的指标权重。

(γij为三级指标相对于二级指标的权重,三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的权重为γij/4)

指标释义:

企业家创新意识:为定性指标,指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经营理念、企业创新活动开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企业家创新意识强弱;

企业创新战略规划:为定性指标,指企业是否有明确的科技创新活动战略规划与配套措施,创新战略规划实施情况等;

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为定性指标,指企业内部员工踊跃参与各类创新、鼓励创造、宽容失败等文化氛围的营造情况;

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为定性指标,指企业内部是否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创新激励制度:为定性指标,指企业是否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创新激励政策(包括技术股份、期权、培训、提升等激励方式),以及实施效果情况;

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个):指企业拥有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

承担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数量(个):指企业承担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数量;

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比重(%):企业所拥有的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百分比;

研发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企业年度研发经费投入占当年企业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消化吸收费用占技术引进经费比重(%):企业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占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百分比;

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企业所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占企业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百名研发人员拥有发明专利数量(件/百人):企业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数与企业百名研发人员数量之比;

科技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励数量(项):企业科技成果当年获得市级以上奖励数量;

拥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驰名)商标数量(个):企业拥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驰名)商标数量;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企业年增加值与企业全体员工数量之比。

3石家庄市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3.1定性指标的评价及计算方法定性指标由5项任务(C11、C12、C13、C21、C22)组成。由评审专家组依据各企业的年度工作情况和年度报告给出年度评价值,评价值的基数为60,每项任务的评价值Cij的最低值为60,最高值为100。

3.2定量指标的建立及评价定量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参评企业上报的年度指标值。对乖离度较大的数值要进行审查,要求企业做出具体说明和解释。对于不实数据该数据以最后一名进行处理和计算。对于定量指标的所有三级指标(C23~C45)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5],称为功效系数,用fij表示,因为所有定量指标都为正向指标,所以fij=(实际数值-该组数值中的最小值)/(该组数值中的最大值-该组数值中的最小值)

某企业第Cij项指标的评价值

Cij=fij×40+60

Cij最低值为60,最高值为100。

3.3二级指标的评价方法

Bi=■γij·Cij(对j求和)

Bi的最低值为60,最高值为100。

3.4总体评价方法

由于4个二级指标平权,所以总体评价值

a=■(1/4)γij·Cij=1/4■γij·Cij=1/4∑Bi

a的最低值为60,最高值为100。

4结论

制定石家庄市创新型企业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是石家庄市创新型城市管理实践的重要内容。上述评价方法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了5个定性指标和10个定量指标,指标力求既要准确全面反映企业科技创新的状况,又要容易获取。在评价方法上,由于二级指标平权,计算过程进一步简化,使得评价指标的统一性、易得性和可操作性实现了结合,可用于创新型城市建设和管理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尹志军,郎飞燕,陈立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4):1-3.

[2]王丽.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69-73.

[3]王慧,李印海.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7,(1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