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呼吸道雾化治疗十篇呼吸道雾化治疗十篇

呼吸道雾化治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2:33

呼吸道雾化治疗篇1

关键词:高渗盐水;雾化吸入;下呼吸道感染

CurativeeffectobservationonHypertonicSalineinhalationintreatmentofLow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

XUXia,ZHanGXue

(RenmingbeiRoad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re,JinniuDistrict,Chengdu610031,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curativeeffectofhypertonicsalineinhalationintreatmentoflow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methods100patientswithlow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wererandomlydividedintothetreatmentgroupandcontrolgroupwith50casesineachgroup.thetreatmentgroupreceived3%hypertonicsalineinhalationof20mltwiceaday,whilethecontrolgroupreceivedphysiologicalsalineinhalationof20mltwiceaday.observedthecurativeeffectandadversereactionsofthetwogroups,thentookstatisticalanalysis.ResultsForthetreatmentgroup,36cases(78.26%)weremarkedlyimproved,7cases(15.22%)wereeffective,3case(6.52%)ineffective,and4casesreceivedadversereaction.Forthecontrolgroup,25cases(51.02%)weremarkedlyimproved,13cases(26.53%)wereeffective,11cases(22.45%)ineffective,and1casereceivedadversereaction.Bothgroupsdifferintotaleffectiveratebutnotinincidenceadversereactions.Conclusionthecurativeeffectofhypertonicsalineinhalationintreatmentoflow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issatisfactoryandthistherapywereprovedsecure.

Keywords:Hypertonicsaline;inhalation;Low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下呼吸道感染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在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除常规静脉及口服给药途径外,雾化吸入也是一种常用给药途径。通过雾化吸入,药物可直达病灶发挥作用。选择不同的药物雾化吸入,可以达到消炎、解痉、祛痰等不同辅助治疗目的。其中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在临床使用较广泛,已被应用于多种呼吸道疾病治疗。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实践观察,探讨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都是选自2012年初至今来我院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男性患者62例(62.0%),女性患者38例(38.0%),年龄50~84岁,100例患者中66例为慢性支气管炎,18例急性支气管炎,其余16例患者则为肺炎。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差异,具可比性。

1.2方法治疗组予3%高渗盐水20ml雾化吸入bid,15min/次。对照组予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bid,15min/次。两组患者均采用同一超声雾化器进行吸入,治疗3d后判断疗效。如有不良反应发生立即停止雾化治疗,并不再计入观察范围。

1.3疗效判定显效:咳嗽、咯痰、心累气紧等呼吸道症状明显减轻,肺部体征改善,好转度达1/2以上。有效:呼吸道症状减轻,肺部体征改善,但好转度不到1/2。无效:呼吸道症状体征无减轻甚至加重。

1.4统计处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取得数据分析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结果:治疗组显效36例(78.26%),有效7例(15.22%),总有效(显效+有效)43例,总有效率93.48%,无效3例(6.52%),不良反应4例;对照组显效25例(51.02%),有效13例(26.53%),总有效(显效+有效)38例,总有效率77.55%,无效11例(22.45%),不良反应1例。采用统计分析,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早在20世纪40年代,原苏联职业病防治工作者就发现煤、铁、铜和金等各种地下矿山的矿工普遍患有矽肺病,唯独地下盐矿的工人都没有患呼吸道疾病的,甚至由其他矿山转入地下盐矿、曾患有矽肺病的矿工奇迹般好转,后经证明盐雾对人体呼吸器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盐雾治疗呼吸器官疾病的方法引入临床阶段[1]。在临床研究中,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被报道用于小儿喘息性疾病、毛细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肾移植后肺部感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矽肺病、慢性咳嗽等多种呼吸道疾病治疗,均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对气管插管、干咳或少痰的患者,使用高渗盐水雾化吸入对取得合格痰标本以便病原学检查有重大意义。

在本研究中,治疗组无论在显效率还是总有效率方面分析,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有确切疗效。分析其机理为:①高渗透压直接刺激气道黏膜,使腺体分泌增加。②高渗盐水可促进气管内水分外渗,从而使痰液稀释,更有利于呼吸道纤毛活动。③高渗盐水及气管内水分痰液增加,引起刺激性反射性咳嗽,呼吸肌更用力。④痰液稀释、引流,高渗盐水对不耐盐细菌直接杀灭作用对抗炎效果均有增幅作用。总之,其主要作用表现在诱导排痰方面。联合氨溴索雾化,其排痰效果更佳[2]。

在高渗盐水浓度选择上,3~10%均可见报道使用,且疗效确切。排痰量方面,5%浓度组及7%浓度组较好,痰液粘稠度方面5%浓度组最优,综合考虑5%浓度最佳[3]。但随着高渗盐水的浓度递增,其对气道的刺激呈渐进性加重,因此,考虑其安全性,使用高渗盐水诱导排痰应遵循盐水浓度逐渐递增的原则。为了减少副反应发生,还可以在预先雾化吸入特布他林等解痉药物。在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较对照组多,但尚未达到统计学差异标准,故认为该项治疗是安全的。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为:①高渗透压直接刺激气道黏膜,引起气道局部刺激,气道收缩等反应,从而出现咽痛、咽干、胸闷气紧等反应。②雾化吸入本身可导致氧气含量降低,对于缺氧患者可加重缺氧症状,引起呼吸困难,头昏等症状。③气道内痰液增加,如不及时咯出,引起气体交换受阻,严重时可导致窒息。因此,在患者选择上,应避免对下列患者使用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包括呼吸衰竭,帕金森病,重症肌无力,脑血管病后吞咽呛咳,昏迷等患者。

超声雾化吸入是目前临床使用已成熟的治疗技术,在各级医院均可开展,具有操作简便,无创的优点。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而言,采用雾化吸入方式给药,可以让药物在病灶局部直接起作用,配合全身治疗,能使身体更快恢复,减少肺部不可逆损伤发生机率。而高渗盐水价格低廉、易得。使用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性价比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昌英,晏彬,等.雾化吸入氯化钠颗粒对呼吸道粘膜刺激的探讨[J].毒理学杂志,2008,22(6):461-463.

呼吸道雾化治疗篇2

关键词:药物;雾化吸入;呼吸道疾病;作用机制;应用进展

所谓呼吸道雾化吸入,其实就是通过雾化装置分散压物溶液为微粒或者雾滴,确保其在气体中悬浮,进而进入患者肺部与呼吸道中,对患者气道起到湿化与净化作用,进而实现全身或者局部治疗的目的[1-2]。本研究主要对药物雾化吸入疗法对呼吸道疾病治疗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1雾化吸入器的类型与作用机制

吸入疗法是对呼吸道疾病进行治疗的常用方法,其中主要包括干粉吸入、气雾吸入、雾化吸入和喷射雾化吸入等[3]。

1.1干粉吸入器这种装置的优点是对生态环境无污染,也无需患者呼吸配合喷药动作,适用于氟利昂过敏以及不能正确使用mDi的患儿[4]。Dip通常需要较高的吸气流量,但也有数种干粉吸人器所需的吸人流量较小,如涡流式吸入器turbubaler等。

1.2定量吸入器将雾化液装人以氟利昂为推进剂的送雾器中,按压顶部使药雾从喷嘴中喷出。mDi体积小,便于携带,操作简单,在国内外已普遍使用。但药雾喷出的初速度很快,只有约10%进人呼吸道发挥作用,而小儿通常不能完成吸气与喷药动作之间的协调,可以联合使用储雾装置(Spacer)[5-6]。此法可使吸入肺部的药液增加到药雾总量的3%,支气管解痉的效果也比单纯使用mDi增加1倍。

1.3喷射式雾化器利用空气压缩泵或氧气驱动雾化器,将药液撞击成雾滴。产生的雾滴直径通常在3~6um。只需患者用潮气量呼吸,严重气促无法做深呼吸者均适用。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清洗消毒,可在家中自备,由家长操作使用。

1.4超声雾化吸入器由超声波发生器振荡产生的超声波作用于雾化罐内的药液,使之成为微细的雾滴,其密度很高且分布均匀,可使药物沉积到呼吸道的深部,这样还可有效解除粘膜水肿,促进支气管炎性分泌物液化,有利于分泌物从呼吸道顺利排出,改善呼吸道通气功能,这对于小儿尤其重要[7]。

2药物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应用

2.1支气管扩张剂

2.1.1抗胆碱能药物该药物主要在患者支气管与气管中作用,抗胆碱能药物的支气管解痉作用弱于受体激动剂,但是具有较长持续时间,不会发生减敏或者心肺副作用,比方说,异丙托品、阿托品等。抗胆碱能药物和受体激动剂两者存在协同作用[7],比方说,沙丁胺醇和溴化异丙托品复合制剂能够扩张气道,而且起效比较快,且维持的时间也比较长,是现阶段最为理想的治疗支气管扩张气雾剂。

2.1.2受体激动剂受体激动剂有助于收缩微小动脉与小动脉,所以,能够环节血流,降低患者静脉压,以此缓解患者支气管水肿和充血[8-9]。受体激动剂不仅有助于提升腺苷环化酶活性,同时还有助于抑制细胞介质,目前该药物已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2.2湿化祛痰药物若患者呼吸道中的粘稠分泌物比较多,应该选择生理盐水与碳酸氢钠对其气道进行湿化,这对患者蛋白沉淀与消肿具有促进作用,-糜蛋白酶有助于分解患者痰中的糖蛋白,盐酸氨溴索等药物有助于分解痰中蛋白纤维,而且具有抗炎消肿的功效,进而改善患者呼吸状况[10]。

2.3非特异性抗炎与抗过敏性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和色甘酸钠类激素是比较常用的药物,其作用主要是对哮喘进行治疗,比方说,色甘酸二钠、丁地去炎松以及倍他米松等,其中色甘酸二钠有助于抑制患者体内磷酸二酯酶活性,对迟发型与速发型支气管收缩反应具有减弱作用,而且副作用也比较小[11-12],因此常被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有助于缓解患者慢性症状,对患者气道高反应与肺功能也具有改善作用,长期吸入对哮喘患者疾病预后也极为有利,是防治哮喘疾病的首选药物。比较新型的皮质类固醇药物[13],比如,氟替卡松,其亲和力非常高,而且作用部位也比较直接,具有较小的副作用。现阶段,皮质激素是有效缓解患者气道炎症与高反应性严重的药物,对患者肺功能具有有效改善作用。

2.4中药药雾选择中药的指导为中医药理论,基于辨病和辩证相结合,根据患者需要与药物性能选择最佳中药。其中鱼腥草具有解毒清热的功效,能够抑制患者体内肺炎杆菌生长,其抗菌效果非常强,有助于提升患者非特异性免疫能力[14]。鲜竹沥的作用也是清热化痰,通过超声雾化吸入,有助于治疗支气管肺炎,双黄连的主要功效是镇咳平喘、清热解毒、祛痰等,能够有效抑制病毒与细菌,对患者机体微循环具有改善作用雾化吸入丹参注射液可治疗毛细支气管炎[15-16]。雾化吸入肺表面活性物质也有助于对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治疗。

3总结

在临床应用中雾化吸入能够采用气雾形式将药物直接进入到靶器官呼吸道部位,迅速对患者疾病起到有效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对患者非病变器官造成影响;另外在临床应用中,还可以显著减少用药量,其中雾化吸入用药量是口服或者静脉用药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因此也对药物临床应用毒副作用有显著降低。尤其是在目前雾化吸入装置不断改善过程中,也显著提高了药物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呼吸道疾病治疗中。

参考文献:

[1]魏向阳,滕永华.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气雾剂三联气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12,06:30-32.

[2]马远.中药雾化法在儿童反复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07:173-174.

[3]郭红梅,史桂芳.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12,07:1058-1059.

[4]王伟卿,孟秀荣,李志永,等.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辅治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01:108-110.

[5]王伟卿,孟秀荣,李志永,等.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水平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04:22-23.

[6]李英.雾化吸入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07:533-535.

[7]吴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3,16:594-595.

[8]艾美莲,花响岭,胡新和.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比较[J].当代医学,2009,33:11-13.

[9]蔡振荡,王清清,吴超雄.糖皮质激素联合博利康尼和爱全乐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及预后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2:115-116.

[10]湛洁谊,陈爱欢,刘奇,等.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16:1244-1246.

[11]王水蓉,廖全辉.糖皮质激素联合β2-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05:810-811.

[12]王艳侠.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_2-受体激动剂吸入及单纯激素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对比研究[J].吉林医学,2014,22:4968-4969.

[13]邓涛,何善辉,唐建军,等.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_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2014,22:4959-4960.

[14]巫治文,谢广渊.匹多莫德口服与雾化吸入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1,25:20-21.

呼吸道雾化治疗篇3

【关键词】舒适护理;上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50-02

舒适护理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服务中有着重要作用,现对舒适护理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对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接收的上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52例进行研究,取得了满意成果,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接收的上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26例,在观察组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5.69±1.05)岁,在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5.36±2.17)岁,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差别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并对患儿进行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各项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应用舒适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具体内容有:

1.2.1心理护理

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出现害怕、烦躁等不良情绪时,护理人员及时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安抚患儿,稳定患儿的情绪,且多关心、关爱患儿,情况需要时,可让患儿玩游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缓解患儿害怕等不良情绪。

1.2.2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及时清洁病房,保证病房洁净,为患儿营造舒适的休养环境。护理人员每天对病房进行清洁,及时更换患儿的床单等床上用品,并严格按照消毒制度对病房进行消毒,保证病房环境舒适。

1.2.3雾化护理

患儿进行雾化治疗时,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儿的雾化护理。护理人员及时处理雾化液的温度,让雾化液温度接近患儿呼吸道内空气的温度。护理人员合理安排雾化治疗的时间,让患儿每天定时定点地进行雾化治疗。患儿进行雾化治疗时,护理人员协助患儿采取正确的,保证患儿身体舒适,让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需科学选择儿童口含器,根据患儿的身体体征、年龄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口含器。除此之外,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消毒制度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消毒,并积极维护相关仪器,保证仪器各项功能正常。

1.2.4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严格根据饮食规范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饮食护理,每天定时定量地给患儿喂水,并嘱咐患儿家长让患儿多食用蔬菜等营养物质丰富的食物,保证饮食清淡。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合理作息,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和症状改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较大,p

3讨论

病毒感染或者天气温度变化较快等因素均会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而通常应用药物治疗的方法治疗该疾病,但是雾化吸入治疗的治疗效果比药物治疗更理想[1]。雾化吸入治疗花费的时间较短,且不良症状发生率较低[2]。相关研究指出,临床上应用雾化吸入方法治疗哮喘儿童所取得的疗效较理想[3]。而由于患儿的行为能力有限,护理工作在上呼吸道感染雾化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临床上已经应用舒适护理来对患者进行护理,该护理措施以患者为中心,采取各种有效护理措施让患者感到舒适,进而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健康[4]。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赵海英.舒适护理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8(21):175-176.

[2]刘微微.护理在小儿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22(16):91-92.

[3]胡红霞,周凤娟,林艳,等.舒适护理配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9(13):221-222.

呼吸道雾化治疗篇4

【关键词】舒适护理;日常护理;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doi:10.14033/ki.cfmr.2016.34.0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34-0077-03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常表现为打喷嚏、流涕、声音嘶哑、咽痛、咳嗽等,以局部症状为主,若未能及时的治疗,病情加重可表现为持续高热、呕吐、腹痛、腹泻等,加上小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均较低,故出现症状较轻时,家属应及时将患儿送医。针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治疗,治疗全程中患儿需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以确保疗效[1]。小儿接受治疗时行动、配合度较差,需护士加强护理,保证疗效。舒适护理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化、个性化、创造性、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针对小儿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更具临床意义,可加快病情痊愈及提高家属满意度。笔者将舒适护理和日常护理分组应用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取得较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6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部收集治疗的7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展开研究,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9例。干预组患儿男21例、女18例;年龄1~3岁,平均(1.5±0.5)岁;病程3~7d,平均(4.8±1.1)d;对照组患儿男20例、女19例;年龄1~3岁,平均(1.6±0.7)岁;病程3~7d,平均(4.5±1.2)d。两组患儿基线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全部患儿均行雾化吸入治疗,护士将配伍完成的药物注入雾化器(对于年龄较小不易配合的用面罩,年龄较大的易配合的用口含式)后将其与空气压缩式雾化器相连,置于患儿口或对着口鼻让其用正确的呼吸吸入药物。对照组患儿接受日常护理,将雾化吸入治疗的目的、操作方法、雾化作用等告知家属,取得其积极配合;按照儿科日常护理完成整个雾化吸入治疗过程。干预组患儿治疗前、中、后全程行舒适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保证治疗环境舒适、清洁、温暖、安静,将室温、湿度、光线、通风程度均控制在适宜范围,温度以22℃~24℃为宜。(2)护士配伍治疗用药时,严格遵照医嘱,遵循临床用药的科学性、合理性。以患者年龄为基础对口含器的型号进行选择,年龄过小或婴儿选择面罩吸入,年龄较大的选用含口器。(3)完成雾化液的配制后将其温度调整至与患儿呼吸道相近的温度,防止雾化液温度过低对呼吸道产生刺激,导致咳嗽的发生。同时将雾化吸入的速度和药量调整在适宜范围,防止雾化吸入速度过快造成呼吸困难或速度过低减少疗效。通常雾化吸入治疗的治疗时间约为5~8min,2次/d,间隔治疗时间超过4h,保证药效。(4)治疗全程中,护士需帮助患儿取舒适,不能配合的患儿可在家属或护士的帮助下完成治疗,将其抱在怀里,头部位于臂弯处,家属或护士用手持面罩完成雾化吸入治疗。(5)完成雾化吸入治疗后将患儿口鼻周围残留的药物擦拭干净,休息15min后方可外出。(6)喷嘴、面罩和喷雾器在治疗前后均需要进行消毒杀菌处理,整个操作过程中护士均严格按照无菌标准进行,防止感染的发生。

1.3疗效判定标准

(1)治疗5d后患儿鼻塞、流涕、喷嚏、咽炎、声音嘶哑等症状完全好转,复查血常规恢复至正常水平为显效;治疗5d后患儿鼻塞、流涕、喷嚏、咽炎、声音嘶哑等症状有所好转,复查血常规略高于正常水平为有效;治疗5d后患儿鼻塞、流涕、喷嚏、咽炎、声音嘶哑等症状未改善,复查血常规仍异常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2)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干预组显效25例、有效12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主要为雾化吸入呛咳、呼吸困难、口唇周围皮肤红肿等,及时发现后纠正处理好转,未造成严重结果。干预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完成治疗后干预组患儿家属非常满意21例,满意15例,不满意3例,对照组患儿家属非常满意18例,满意12例,不满意9例。干预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干预组住院时间为5~8d,平均(6.2±1.1)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7~10d,平均(8.5±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234,p=0.0000)。

3讨论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鼻塞、流涕、喷嚏、咽炎、声音嘶哑等,好发于婴幼儿,在季节交替时节发病,天气冷热交替或病毒肆意传播等都会导致小儿发生呼吸道感染,主要原因为婴幼儿各项身体机能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易感染因素缺乏抵抗力[5]。若不能尽早接受治疗,会给患儿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雾化吸入治疗能够针对局部发病因素进行改善,将治疗药物雾化成微小的颗粒直接送至发病部位,争取在最短时间内缓解症状[6]。但婴幼儿的行为能力有限,常需要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以提高临床疗效。

临床护理的类型分为:日常护理、人性化护理、综合护理等多种类型,而舒适护理在起源后便被临床医师和患者肯定。舒适护理在儿科的应用主要是以患儿为中心,从病房环境、治疗、操作等方面完善护理,可有效稳定患儿情绪、缩短住院时间,保证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舒适护理与日常护理相比更能蚣婀嘶级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帮助其适应,帮助其把握日常细节,即使是小问题也可采取对应的方法解决,增加患儿及家属对治愈疾病的信心[7-8]。舒适护理的目的是尽力达到健康有效的护理,本研究中护理人员与患儿和家属均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让患儿感受到环境、生理以及心理上的舒适状态,将治疗中患儿的痛苦降至最低。要求护士针对影响患儿康复的因素,包括温度、通风、光线、治疗操作、仪器型号等,逐一进行对症处理,以求达到对疗效的辅助作用。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应用中对疗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加速患儿痊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升家属满意度,值得推荐在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潘连花,张晓燕.舒适护理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702-2704.

[2]刘艳霞.舒适护理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5,18(6):803-804.

[3]王玉婷.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16):731-732.

[4]李伟卫.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12(18):63.

[5]苏小琴,邓芳菊,欧阳文姝,等.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5,15(8):120-121.

[6]曹秀清.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和健康教育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28(23):3548-3549.

[7]陈惠萍,叶新梅,金芳,等.野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35):3265-3266.

呼吸道雾化治疗篇5

[关键词]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6(c)-067-02

下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以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喘憋为突出表现,严重时合并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病程长,病情重,严重危害小儿的身心健康[1]。临床多予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输液治疗,疗效欠佳,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药物,对患儿早日康复、缩短病程有很大帮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1月我院收治的360例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的患儿,所选病例均符合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两组。年龄8个月~13岁,平均4岁8个月;病程最长3d,最短6h,平均1.5d;发热284例,体温多波动在37.8~39.8℃,最高达42.1℃,高热惊厥11例(既往无抽搐病史),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喘憋等症状。观察组186例,男102例,女84例。对照组174例,男89例,女85例。两组间性别、年龄分布、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细胞分析:白细胞>20.0×109/L者7例,白细胞10.1×109/L~20.0×109/L者241例,白细胞5.0×109/L~10.0×109/L者108例,白细胞<3.5×109/L者4例。胸片示:两肺点片状阴影者204例,两肺纹理增粗者156例。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和(或)抗病毒、退热、化痰、平喘等综合治疗,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给予吸氧、纠酸、强心、利尿、血管活性物质、雾化吸入等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贵州益佰制药股份公司生产的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针剂,每次200mg,海南普瑞思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盐酸氨溴索(菲得欣)注射液15mg,加生理盐水20ml,应用超声雾化机吸入,每日1~2次,时间25~30min。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3d热退,咳嗽、气喘消失,肺部听诊阴性;有效:治疗5d退热,咳嗽、咳痰、气喘明显减轻,双肺干湿音明显减少;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反而出现合并症。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360例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患儿根据疗效判断标准判定,观察组186例,显效80例(43.0%),有效100例(53.8%),无效6例(3.2%),总有效180例(96.8%)。对照组174例,显效51例(29.3%),有效71例(40.8%),无效52例(29.9%),总有效122例(7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分布见表1。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表1对照组与观察组疗效分布对照[n(%)]

3讨论

由于小儿呼吸系统发育未成熟,机体免疫系统不完善,机体抵抗力低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依然是小儿感染性疾病的首位,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的首位死因。肺炎特别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占下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3]。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可因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混合感染等引起,其早期多为病毒感染,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后期合并细菌感染或因危重儿抢救时须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等因素感染而导致病情恶化。发热、咳嗽、咳痰、气喘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由于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纤毛运动差,肺的弹力纤维发育尚不完善,当出现呼吸道炎症分泌物增多时极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和间质性炎症,故在下呼吸道感染时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气喘时应尽早使用合理的药物,迅速改善呼吸道梗阻症状,避免疾病恶化。

盐酸氨溴索是一种较新的黏液溶解剂,近年来它对呼吸系统的保护作用倍受关注,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促进肺泡和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防止肺泡萎陷和肺不张,协助无纤毛区痰液的运送,促进纤毛上皮的再生和纤毛正常功能的恢复,加速黏膜纤毛的运动,维护上呼吸道的自洁机制,防止有害因素的损伤。其次,恢复气道黏膜的正常分泌,改变分泌物的浆液/黏液比值,降低对气道壁的黏附,能使黏液溶解、痰液稀释,降低痰液与纤毛的黏着力,使痰液容易排出。由于盐酸氨溴索能显著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克服以往反复吸痰,减少了黏膜损伤的机会。同时盐酸氨溴索还能刺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和分泌,对肺组织有高度特异性,能促进肺成熟,防止肺泡萎陷和肺不张的作用。此外,还能增加抗生素在气道中的药物浓度,协助抗生素渗入支气管分泌物中,增强抗生素的杀菌能力。其具有调节肺泡巨嗜细胞功能和抗氧化功能,可有效抑制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的释放,对抗自由基对组织的损害,减轻肺部炎症反应[4]。

清开灵药物成分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普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过敏、阻止钙离子通道、调节免疫、解热功能;胆酸等具有镇静、镇咳、平喘、抗过敏、抑菌作用;板蓝根、金银花对多种病毒、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能促进淋巴结、脾小结增生,增强巨嗜细胞能力,提高免疫力;栀子苷有抗菌、抗感染、镇静、降温、解热作用。总之,应用清开灵雾化吸入能直接起到抗病毒、抑菌、抗过敏、解热、镇咳、提高免疫作用[5]。

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可使药物以气溶胶的形式进入呼吸道,以弥散形式均匀分布于呼吸道黏膜表面,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达到解除气道痉挛、控制感染、减轻黏膜水肿、稀释痰液的目的,具有作用直接、起效快等特点。利用超声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与清开灵,并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应用此法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186例,总有效180例(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122例(70.1%)。由于在吸入盐酸氨溴索与清开灵混合气雾之后,气道处于开放状态,使糖皮质激素能更好地到达毛细支气管及肺泡,增加了激素的附着,从而增加了疗效,另外,本研究观察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能使药物微粒更加迅速到达毛细支气管表面,以达到有效药物浓度,这也是治疗效果增加的一个原因。

本研究应用盐酸氨溴索与清开灵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具有药物作用直接、起效快、用药量少、口感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而且容易配制、费用低、疗效可靠、简便、易使小儿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200.

[2]王慕逖.儿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2.

[3]安浚,王钰,张洪雷,等.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68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3,12(4):320-321.

[4]张建荣,张德红.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疗效观察[J].医药产业资讯,2006,3(2):68-69.

呼吸道雾化治疗篇6

关键词:超声雾化吸入,影响因素,护理

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或水分散成雾粒或微粒悬浮于气体中,通过吸入地方法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该治疗对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扩张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均可迅速、有效和无痛的治疗的作用。通过加强对雾化吸入的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差异确定体位、雾化量、给氧量、吸入方法、每次吸入量和吸入间隔时间,减少了不适症状的出现,确保了治疗效果。回顾分析本院采用超声波雾化吸入疗法,配合医生的其他治疗手段,对急性咽炎、气管炎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疗效的影响因素及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504例,年龄10个月-82岁,使用百合牌JSC-oK型型超声波雾化吸入器。

1.2药物

雾化的药液遵医嘱,常用药物:庆大、氨茶碱、舒喘灵、乳縻蛋白酶、易咳净、沐舒坦等。

1.3方法

504例患者均采用坐位或卧位雾化吸入。雾化液为灭菌蒸馏水加所需药的配置,雾化吸入量的调节方法,从小剂量开始,吸入1—2分钟后,再逐渐增加雾化量,直至吸完本次所需治疗的雾化药液,一般吸入10—20mird次。雾化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患者有频繁刺激性咳嗽、气促等不适症状时,多采用间断雾化吸入治疗的方法。

2.结果

所有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经过3—7天的雾化吸入的辅助治疗后,均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3.护理体会

3.1明确雾化吸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超声雾化吸入可将药液雾化后直接送达呼吸道患病部位,甚至可到达呼吸道深部。缓解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且迅速,优于其他治疗方式。用药量少,是其他给药方式的十分之一。明显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可避免打针吃药的痛苦,对儿童尤为适合。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可以普遍用于各种呼吸道疾病。

其适应症包括: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的湿化气道;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肺气肿、肺心病合并感染痰液粘稠,排痰困难,或有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者支气管扩张症感染、肺脓肿等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禁忌症为急性肺水肿,此外,过饱和的雾液可引起支气管痉挛而使哮喘症状加重。

3.2雾化吸入方法

雾化吸入时雾滴的大小决定了它在呼吸道中的沉降部位:雾滴直径1~5μm,沉积部位在细支气管及肺泡;直径5~20μm,沉积在支气管;20~40μm沉积在鼻、咽、喉及上部气管。故临床上根据所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不同,选用不同的雾化器。一般临床所需雾滴直径以1~5μm为宜。

3.3注意事项

在进行超声雾化吸入前,要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特别对首次接受治疗的患儿家长或患者应详细介绍雾化吸入的意义,以免产生恐惧心理,将患者安放合适体位。吸入时头部应稍向后倾是气道通畅,药液充分达到呼吸道的深部,改善通气功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将雾量由小至大调节直到患者感到耐受为止。鼓励患者间歇做深呼吸,尽量用口吸气用鼻呼气,使药物能充分吸入小气道中,在吸附过程中如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随时减少雾量或停止后再吸,反复进行。吸入过程中,粘稠的痰液被稀释很快排除,因此在雾化吸入的同时应给予拍背,以免痰液阻塞气道,引起窒息,同时也有利于肺泡上粘稠的分泌物脱落排除,使气雾弥散到肺泡达到治疗目的。另外,分泌物较多的患者取侧卧位,有利于雾气进入肺内至底端。若有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不宜雾化吸入,因为雾化可诱发气道痉挛加重病情。雾化间隔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为宜。应对雾化器进行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连续性,需各班护士密切协作才能取得好效果。雾化完毕后,嘱患者半小时后才能进食饮水,以保持疗效达到最佳效果。雾化器接通电源后先开灯丝开关,预热3

分钟再开雾化开关,治疗完毕后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以便延长雾化器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张静,贺古林.CopD急性加重期雾化吸入治疗和护理体会.当代护士,2005.8:40.

[2]仇淑真,倪人华,宋丽.压缩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5,l1(7):933-943.

[3]李春华,朱桂琴,邓勇芝.氧动雾化吸入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体会.医疗卫生。2005,2:50.

呼吸道雾化治疗篇7

关键词:雾化吸入慢性阻塞肺疾病护理

雾化吸入疗法是用雾化装置将水分活药液吹散成细小雾滴,使其悬浮在吸入的空气中,经口或鼻吸入,以达到湿化呼吸道粘膜,祛痰,解痉,平喘的目的【1】。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等药物也可以通过雾化吸入用药。常用的雾化吸入方法有超声雾化吸入和氧气雾化吸入。雾化吸入疗法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与口服药相比具有用药剂量小,见效快,副作用少和使用方便等优点,且疗效显著。通过对一年中我科收治的33例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年龄47-90岁)实施雾化吸入护理的回顾,先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雾化吸入器种类及特点

1.1超声雾化器是通电后输出高频电能,使水槽底部晶体换能器发生超声波,声能震动雾化罐底部,通过透声膜使药液变成细微气雾,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目的。其特点是雾量大小可以调节,雾滴小而均匀(直径在5u米以下),药液随着深而慢的吸气被吸入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因雾化器电子部分产热,对雾化液有加温作用,使患者吸入温暖舒适的气雾[2]。

1.2氧气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随着吸气进入呼吸道而产生疗效。

2影响疗效的因素护理

2.1雾化量的调节 CopD患者多为老年人,呼吸道应急能力差,如开始吸入时雾化量,湿度量均调至最大,大量冷雾气急剧进入气道可使支气管痉挛致呼吸困难。因此采用小剂量,低湿度开始,吸1min待气道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雾化量,直至吸完药液,一般每次吸入15-20min。因疲乏咳嗽力弱者,采用持续小雾量吸入,为使痰液变稀,以利于痰液排出。

2.2体位的选择通常仰卧位较座位潮气量低,CopD患者尤其明显,合并肺感染后,支气管炎症水肿加重呼吸做功。年老体弱病人长期呼吸机疲劳,肋间活动度减弱,至呼吸浅快,潮气量下降。根据疾病特点,我们对患者中症状较轻,咳嗽有力,配合患者采用半坐卧位,意识模糊,无力者采取侧卧位,床头抬高30°,吸入后及时叩击背部效果更佳。摇高床头也可以降低膈肌,减轻患者呼吸困难【3】。

2.3吸氧配合 因超声雾化产生雾气主要为水蒸气,含氧量低,同时喷出的雾气具备一定压力,排斥口腔周围空气进入呼吸道,使吸入的气体氧分压很低。超声波产生的雾滴低于呼吸道温度,易致小气道痉挛,可加重患者气急胸闷,口唇发绀等缺氧症状。吸入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血氧饱和度监测,在吸入时应提高氧流量到6-8L。可延长氧饱和度下降时间和下降幅度,减轻不适症状出现。

2.4吸入方法的选择 由于CopD病变本身有二氧化碳潴留,我们常采用超声雾化吸入,避免使用氧气雾化吸入因氧气流量加大后会加重二氧化碳潴留。

2.5雾化间隔时间的掌握 吸入治疗具有连续性,各班护士密切协作才能取得好效果。我们体会吸入治疗在遵医嘱的基础上根据痰液性状掌握吸入间隔时间,防止吸入间隔时间延长,痰液粘稠及排痰困难,又能防止吸入过量。超过了气管,肺对水分的清除能力导致痰液过多,甚至肺水肿等。主要观察患者有何不适,避免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为适度,当检测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水平应停止治疗。

3雾化吸入治疗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每次雾化时间为15-20min..(2)预防呼吸道再感染:由于雾滴可带细菌如肺泡,故有可能继发细菌感染。细菌来源:口腔,上呼吸道雾化液污染。所以不但要加强口鼻咽的护理,还要注意雾化吸入,吸痰装置,室内空气的消毒【3】有增加呼吸道阻力的可能。当雾化吸入完后,呼吸困难反而加重,除警惕肺水肿外,还可能由于气道分泌物液化膨胀阻塞加重之故,即治疗矛盾现象雾化吸入后,立即排痰,立即吸痰效果更好。[4]。(4)根据病情,痰液性质吸入间隔时间,如雾化液体过多,有引起肺水肿或水中毒可能。

4讨论通过33例CopD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到,CopD,患者的排痰护理是一项重要工作,且痰液排出程度与气道通畅肺功能恢复密切相关。雾化吸入是稀释痰液,改善通气,减轻患者不适的重要手段,吸入时根据病情方法确定体位,雾化量,给氧量,吸入方法,吸入量和吸入间隔时间,有利于避免吸入时发生不良反应。吸入时提高氧流量并给与恰当雾化,能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水平【5】。

【参考文献】

1姜安丽 新编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7.

2俞深洋。危重病监护治疗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154-155.

3夏泉源,冯丽华,胡月琴,夏惠丽。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

4施毅,陈正堂.现代呼吸病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342。

呼吸道雾化治疗篇8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护理;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562.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66-02

支气管哮喘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吸氧、静脉给药、吸入疗法等方法治疗该病,而气道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药物作用直接、起效快、用药量少(只有口服药量的1/10)、全身副作用小的优点,是哮喘的最佳治疗方法[2]。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法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雾化吸入器通过压缩空气,将药液形成强气流喷射到起雾挡板上,激化为微小雾粒(大小0.5~0.8μm,过大易存于口咽部,过小会被呼出)并随气流通道涌向患者吸入口,从而达到药物雾化吸入的效果,在临床上主要是用于局部气道湿化,抗炎,祛痰等治疗。我科2013年开始采用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治疗,现将临床疗效、护理方法及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至9月收治的10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关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诊断标准[3],年龄38~75岁,均有气急、气喘、咳嗽、咯痰的临床表现和哮鸣音体征。

1.2仪器使用德国百瑞公司生产的paRiBoY038型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器。

1.3方法护理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所选107例患者在氧疗、止咳、平喘、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行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使用雾化药液为布地奈德混悬液8ml+异丙托溴铵吸入溶液2.5ml,每日两次。操作方法前护理人员常规个人准备,配置药液注入雾化器内。一般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危重患者摇高床头20°~30°,使用过程中喷雾器一直保持与地面垂直,患者嘴唇裹住口含嘴,正常状态下吸气、呼气,注意观察喷雾器的出雾情况。吸入时间约5~10min。

2护理

病室宽敞、安静、整洁,保持病室温度在22~24℃,相对湿度为55%~65%。雾化吸入前向患者详细介绍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治疗的使用原理,雾化吸入的目的、方法、配合及注意事项。教会病人正确的吸入方法,即用嘴慢慢深吸气,吸气末稍停留片刻,再用鼻慢慢呼气,使药液随呼吸运动到达细支气管远端,从而迅速减轻呼吸道痉挛,改善气急气喘症状。雾化吸入过程中询问病人有无不适及配合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情况,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呛咳,面色青紫、口唇发绀等应停止吸入,必要时停止吸入给予吸氧、吸痰并及时通知医生,症状缓解后方可继续吸入。雾化完毕后协助翻身、拍背、鼓励其咳嗽排痰。拍背方法:由下而上,从周围到中间,使痰液松动,由支气管向外引流,准备好吸痰器,必要时给予吸痰,防止窒息。雾化完毕后用清水漱口,避免药液沉积于口腔内引起菌群失调。雾化装置给药都应注意雾化的面罩、口含嘴要做到一用一消毒[4],冲尽消毒液,避免异味残留而再引起气道痉挛。

3疗效

72h后观察疗效。107例患者在氧疗、止咳、平喘、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行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其中89例症状明显缓解,呼吸困难和缺氧症状消失,哮鸣音基本消失。18例患者症状稍缓解,呼吸困难和缺氧症状有所改善,哮鸣音减少。由此而见,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形成雾滴小能通过细支气管甚至毛细支气管,可迅速改善气道痉挛,防治哮喘发作,起效时间短,疗效显著。

4讨论

雾化吸入疗法是指将药物以气雾方式吸入呼吸道治疗疾病的方法,产生的气雾吸入体内必需要沉积在相应的部位才能达到治疗作用,这主要取决于微粒的直径和每分钟的药物量(雾的密度)[5]。所以选用雾化器和雾化装置显得尤为重要,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能形成0.5~0.8μm的极小雾粒或微粒泵入气道,可使药物直接达到肺部,产生局部作用,且使药物在肺内的沉积率增高[6],起效更快。同时患者吸气时,进气活瓣打开,导入外界气流,雾化效率增强;患者呼气时,进气活瓣封闭,减少浪费,而呼气活瓣打开,引导患者呼出气体直接释放到外界空气中,有效减少药物浪费。活瓣系统的采用使患者在平静的呼吸状态下即可进行高质高效的雾化吸入治疗。提高雾化效率,减少药物浪费。吸入药液均使用药物原液,无需稀释,产生的雾量能够满足肺部的潮气量,大约15L/min,产生足够的药物浓度可避免药物剂量的不足[7],在使用过程中空气压

缩泵效能稳定,故障率低,无需进行特别保养,平静呼吸即可配合治疗,患者易于掌握。

综上所述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法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具有用药剂量小、起效快、副作用少、无药物浪费和使用方便、老年人易于掌握、使用过程安全等优点,且疗效显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工作途径。

参考文献

[1]董正慧,王丽萍,李立,等.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病情控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08,15(9):5.

[2]龙琼芳,婴幼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不顺从性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2):26.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

[4]林滔,万东华,黄宁.吸入疗法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4,7(22):1704.

[5]陈肖明,梁耀娥.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婴幼儿哮喘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8):35.

[6]陈玉娟.不同吸入装置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能比较[J].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2004,27(8):46-48.

呼吸道雾化治疗篇9

[关键词]雾化吸人;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161-02

雾化吸入疗法是将药物溶液变成微小雾滴悬浮于气体中,形成气雾剂而输入呼吸道,以进行呼吸道湿化或药物吸入的治疗方法,作为全身治疗的辅助和补充,临床上已被广泛使用。主要适用于:肺、支气管、咽、喉、鼻腔黏膜的急慢性炎症及变态反应性疾病;鼻、咽、喉局部手术后的感染预防;稀释呼吸道内的黏稠分泌物,使之顺利咳出,改善呼吸道的通气功能等。

1雾化吸入器的种类

1.1超声波雾化器:超声波雾化器是利用超声波声能,作用于雾化罐内的药物溶液,破坏了药液表面的张力和惯性,使之成为微细的雾滴,通过导管输送至人体,在局部达到治疗的目的。

1.2高频气体驱动雾化器:驱动雾化吸人疗法是应用高速气体射流把药物溶液变成细微的气雾,给患者吸人进入气管、支气管和肺泡,而发挥作用。

2雾化吸入治疗方案的选择

2.1支气管扩张剂

硫酸沙丁胺醇是选择性β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会作用于位于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肾上腺素受体,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舒张作用,此外还可增加纤毛消除功能、降低血管通透性、肥大细胞膜保护作用和调节嗜酸粒细胞的介质释放,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减少气道分泌,修复气道,通常用于治疗和预防哮喘急性发作[1]。张蓓蕾等在2002~2004年对123例CopD患者应用硫酸沙丁胺醇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发现,112例咳嗽及咳痰症状减轻或消失,气急减轻或消失98例,4例出现房性和交界性心律失常,病情好转118例,5例死亡[2]。这是由于硫酸沙丁胺醇同时也有极少量的β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作用。使用中必须注意:(1)对一部分基础心率快的或本身有快速心率失常的患者应用时要注意其心律的变化,必要时予以心电监护。(2)治疗中应询问患者的舒适度,如有胸闷、气急、心悸、呼吸困难加重及血氧下降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必要时报告医生处理。

2.2祛痰药物

常用的祛痰药物盐酸氨溴索可以使黏膜溶解、痰液稀释,恢复纤毛活动空间,增强纤毛的摆动频率和强度,使痰液易于排出,改善呼吸功能,还能刺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维持肺泡稳定。另外还有协同抗生素作用,以增强其抗感染能力,缩短抗生素的使用时间[3]。但祛痰药物使用后,易出现痰量增多,进而可阻塞支气管,加重呼吸困难。因此,雾化吸入后要注意协助患者排痰,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情况。可使患者坐起,拍其胸背部,拍时保持手背隆起,手掌中空杯状。根据患者耐受程度,由轻到重,由下向上,由外侧向内侧,使胸腔肺部产生振荡作用,促使肺内分泌物松脱,一般拍打3~5min,以便于排痰[4]。同时给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不宜进油腻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保证饮水量在1500ml以上。

2.3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是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药物,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可抑制气道痉挛,降低组胺、乙酰胆碱等炎症介质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疗效可靠。但长期全身使用,又可能对上消化道产生较明显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因为糖皮质激素能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抑制胃肠液分泌,降低了胃黏膜的抵抗力。雾化吸入激素时,由于用药量少,且直接作用于肺组织的靶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的量很少,因此无明显上消化道不良影响[5]。但要强调的一点,用药后必须漱口,否则药液可能被吸收入或直接作用于胃。对长期使用激素治疗导致口腔真菌。感染者,可用2%碳酸氢钠漱口,以减轻症状。

2.4黏膜麻醉剂

利多卡因为临床上常用的局部物,有学者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前应用利多卡因做黏膜麻醉剂的效果观察中认为,它具有剂量小、起效时间快、不良反应少、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6]。同时近来研究表明其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有较强的抗炎、解痉、平喘功能。由于其与组织的吸附性较强,雾化吸入后能较易沉着在肺黏膜表面,发挥较大的抗炎作用。在使用利多卡因等黏膜麻醉剂时,要重视咽部麻醉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吞咽食物可能发生窒息,因此强调雾化后禁食30min。

2.5抗生素类药物

吸入抗生素可成为一种替代全身应用的方法,因为吸入抗生素可以将高浓度的药物直接注入支气管感染部位(使治疗最大化)从而起到控制感染病情的作用,又可减少全身高浓度给药的需求,减少发生全身毒性的危险性。庆大霉素治疗咽炎能较快的减轻咽喉部红肿、疼痛、发热症状,对预防肺部感染也有较好的疗效。但长期使用吸入抗生素治疗是否会导致严重的抗生素耐药,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接受吸入治疗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监测患者的耐受性症状。

2.6化疗药物

肺癌患者采用5一FU10ml+生理盐水10ml进行吸入治疗后,临床咳嗽、咯血症状减轻,未出现骨髓抑制、消化道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且治疗过程轻松,易于被患者接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7]。但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雾化吸入后需用温水反复漱口,清除残留在口腔黏膜上的药物;(2)嘱患者卧床休息,注意患者面色、口唇颜色和呼吸;(3)定期检查血常规,如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3护理措施

3.1患者及环境的准备

操作前耐心给患者解释治疗目的、作用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主动配合护士工作,尤其是对小儿、老人及初次进行雾化治疗者。病区保持整洁,室温控制在18℃~20℃,相对湿度在55%~60%,杜绝在室内放置容易引起过敏的花卉等物品。

3.2稀释液的选择

以前采用生理盐水作配置液,发现患者表情痛苦,拒绝吸人,有一种咸、涩的怪味道。改用灭菌蒸馏水配置雾化液,口感好了许多,患者易于接受,提高了效果[8]。

3.3的选择

通常仰卧位较坐位潮气量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尤其明显,合并肺部感染后,肺泡、支气管炎症水肿加重呼吸作功。年老体弱、病史长者,呼吸肌疲劳,肋问活动度减弱,致呼吸浅快,潮气量下降。所以,若采用仰卧位吸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较短时间即出现呼吸费力,面部表情痛苦,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根据疾病的特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症状较轻、咳痰有力者采用半坐卧位,而意识模糊、咳嗽无力者则取侧卧位,床头抬高3o°,采用上述后,延迟并减轻了患者不适症状的发生,并可以防止因痰液经湿化后松动而引起痰液堵塞气道而造成窒息的危险。

3.4叩背吸痰这点很重要

叩背吸痰可防止因痰液堵塞妨碍药物的吸收,也可防止痰液经湿化后脱落,造成患者呛咳或窒息。

3.5雾化雾量的调节

老年患者呼吸道应急能力差,如开始吸入时将雾化量、湿度量均调至最大,大量冷雾气急剧进入气道可能会使支气管痉挛可导致憋气、呼吸困难。因此采用渐进调节雾化量的吸人方法,即从小雾量、低湿度开始,吸入1min待气道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雾化。雾化器喷出的雾气具备一定压力,排斥口腔周围空气进人呼吸道,使吸入的气体氧分压降低。而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及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呼吸功能较差,大多伴有低氧血症。因此,宜选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氧气驱动雾化吸人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可以持续得到充足的氧气供给,在雾化吸入治疗同时Sao上升,吸入雾气对患者呼吸道刺激性小,患者感觉舒适,防止加重低氧血症。

3.6氧气流量及调节

氧气湿化瓶内不宜加蒸馏水,宜保持干燥。宜先连接雾化器,然后再调节流量。流量以6~8L/min为宜,流量过小,则雾量小,影响药物的吸人及弥散,流量过大则会导致患者咽部不适。袁黎君通过临床研究分析,当氧流量超过12L/min会导致与雾化器连接脱,导致患者惊慌及对氧气雾化吸入产生恐惧。

3.7吸入方法的选择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变本身已使小气道挛缩,合并感染后气道黏膜水肿可加重呼气困难,吸入后气道湿化使呼吸作功加大。过去常规采用教患者张口深吸气、屏气5至8秒再呼气的方法吸人,但发现患者吸几口后即出现闭口、头部躲避、吸气深度减小、喘息、疲乏等症状,拒绝吸入。对于这类患者宜给予小雾量吸人,治疗时间不超过20min。

3.8观察生命体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时候要加强观察,特别是体质明显虚弱的患者,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心律,必要时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

4吸入治疗后护理

吸入治疗具有连续性,需各班护士密切协作才能取得好效果,要掌握适时、适度。适时:即在遵照医嘱的基础上根据痰液性状掌握间隔时间,使痰液保持糊状,此判断方法能防止吸入间隔时间过长,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又能防止吸入过量,超过了气管、肺对水分的清除能力导致痰量过多。适度:即在每次治疗时掌握吸入时间的相对性,主要观察患者有何不适,避免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在潮湿及寒冷天气时,患者应避免在完成吸入治疗后立刻外出,以免受凉。雾化器一人一用,避免交叉感染等情况的发生。湿化瓶每天更换消毒。用75%酒精消毒雾化器可使各管路消毒作用最好,同时酒精易挥发无味,消毒时间短,而用氯消毒剂消毒时间长有味,做终末消毒好[9]。

5小结

雾化吸入治疗作为一种临床辅助治疗方法,对患者无任何痛苦,起效快,效果肯定、安全、副作用小,方法简单,容易操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护理人员必须在雾化吸入的同时加强正确的作业治疗方法,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取得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沈红仙.联合雾化吸人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05,19(4):628.

[2]张蓓蕾,倪崇俊.氧气喷射雾化吸人万托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121.

[3]朱科明,邓小明.沐舒坦对呼吸系统的保护作用及机制[J].上海医学,2000,23(10):637―639.

[4]欧添英,卢月彩,刘娟.药液超声雾化吸人预防肺部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观察[J].江苏卫生保健,2007,9(5):24―25.

[5]王述桃,杨涛,曾泉.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对上消化道影响的临床观察[J].医学创新研究,2007,4(12):52.

[6]黄秀芬.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17):132.

[7]何晓玲.5-氟脲嘧啶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晚期肺癌的护理[J].上海护理,2004,4(1):34―35.

呼吸道雾化治疗篇10

目前,雾化吸入已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治疗,比如感染后咳嗽、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支原体肺炎、过敏性咳嗽,急性咽喉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儿童呼吸道疾病。它是利用雾化器使药液形成雾状,随着人的自然呼吸将药物吸入呼吸道,消除局部炎症,稀释痰液,以便于咳出。雾化治疗时既不会给孩子带来“良药苦口”的痛苦,也不会带来扎针时的恐惧,孩子的依从性较好,因此也得到了患儿家长们的广泛接受和认可。

雾化吸入药物使用方法

各位家长在保证患儿合理饮食,多饮水,注意休息的同时,还要加以科学规范的对症治疗。那么,雾化药物该如何正确使用呢?

Q:儿科临床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有哪些?

a:根据《儿童常用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的指南性意见,雾化吸入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支气管扩张剂(如异丙托溴铵,特布他林)等,可单独使用也可多种药物联合使用。雾化吸入已成为多种儿童呼吸道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要想患儿得到安全有效的雾化治疗,正确规范的雾化吸入就显得尤其重要。

Q:听说激素的不良反应很大,那么雾化吸入的糖皮质激素呢?

a:雾化吸入能够使药物直达患儿的咽部,气管,支气管及肺部等局部病灶,可以迅速起效,用药剂量也明显少于口服用药或输液治疗,而且局部用药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剂量非常少,不易出现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全身性副作用。

Q:如果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的药物,雾化顺序如何?

a:在患儿呼吸道疾病较重或急性发作时,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往往联合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如异丙托溴铵)。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可以先用支气管扩张剂以便增加进入支气管树的其他药物量,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Q:可以同时在一个容器里加入多种药物吗?

a:为减少患儿雾化吸入的总时间,提高孩子的依从性,有时也会在同一容器中同时加入单方或复方的异丙托溴铵制剂,混合布地奈德溶液进行雾化,有循证证据表明,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以及布地奈德可以相互配伍同时使用,并不会相互作用导致药物成分的改变。但是如果加入其他药物,需要明确查询其配伍的相容性,避免药物失效。

Q:雾化吸入该选择什么装置呢?在医院利用墙壁氧雾化时开多大呢?

a:以压缩泵或氧气驱动的雾化器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雾化吸入器具,药雾微粒的大小与气流的压力和流速有关,增加气流速度可使雾化输出量增加,减小药雾微粒,缩短雾化时间,使得患儿的依从性更好。入院治疗时,患儿往往利用墙壁氧进行雾化,这种氧驱动雾化吸入的氧气流量以6~8L/min为宜,有些患儿氧气开的太小,可能导致药物并不能很好地雾化并到达作用部位。

雾化操作这些需注意

1.雾化吸入治疗前,家长应给孩子清理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妨碍雾滴深入。不要给孩子涂抹油性面霜,以减少皮肤对药物的吸收。雾化吸入治疗宜在餐前一小时或餐后两小时进行,可防止呛咳引起呕吐。

2.雾化吸入治疗时,孩子最好能采取轻松直立的坐姿,也可采用半坐位或侧卧位,尽量避免仰卧位。选用大小合适的密闭式面罩紧贴在孩子的脸颊上,并保持储药盒为直立状态。指导孩子在平静状态下做慢而深的呼吸,尽量用口吸气,用鼻呼气。雾化吸入的时间取决于药液的容量,非哮喘发作期一般每天可做2-3次,哮喘持续状态时可每次间隔20分钟,在1小时内连续雾化吸入3次。雾化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面色、神志、反应,一旦发生异常,应立即停止雾化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