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课外阅读总结十篇课外阅读总结十篇

课外阅读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4:31

课外阅读总结篇1

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从前的祥子善良淳朴,正直诚实,对生活有着像骆驼一般积极和坚韧。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课外阅读学生感想总结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课外阅读学生感想总结一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诚实的劳动,创造生活。他怀着买车的信念,拼命的赚钱,就像是一个旋转的小陀螺。终于,祥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车,那辆车对于祥子来说,不知道是他磨破了多少双鞋换来的。可是命运捉弄人,车接二连三的被人夺走,祥子的梦想之火一次次的熄灭。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不断的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在此,我不由地感动和怜悯了,对祥子那坚持不懈,为梦想而拼搏的那股韧劲而感动;对祥子被悲惨的命运所折磨,而只能无奈地沮丧和失望感到怜悯。这教育了我:要坚强的面对困难,失败了靠自己站起。

之后在从与虎妞的结合到虎妞最终死去的期间,使祥子的心灵深受打击。最终车卖了,虎妞死了,一切都化为了乌有,又如同刚开始般。一切的一切像用橡皮擦擦笔痕般,将一切都挥发了,只留下几条深深的印痕。而在祥子心中,深深的印痕却永远烙下了。祥子从此对世界充满了敌意,开始报复身边的所有人。从前讲义气的祥子,如今却开始欺骗自己的朋友、利用他们,把他们的一切都骗抢过来。他变得奸诈,甚至无耻。简直变了一个人,偷抢拐骗,只要能拿到钱,他什么都做得出。看了这些,我心头不禁得发酸、失望,还带着丝丝怒火。失望的是祥子没有坚持下去,最终被黑暗吞噬;愤怒的是以前那个老实憨厚的祥子如今却做尽了一切伤天害理的事,他自这故事是一个悲剧,彻彻底底的悲剧。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从前的祥子善良淳朴,正直诚实,对生活有着像骆驼一般积极和坚韧。周围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钟,而祥子却不安于现状,他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奋斗,他宁愿冒着极大的风险去赚多一点的钱,来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断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这样,也终究没有改变他最后的悲惨结局。

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最终却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样,他努力,就是为了寻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结局却是那样得悲惨。

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也许是因为社会的极度黑暗,也许是因为个人的因素。不管怎样,环境对人的改变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当时的社会治安好一点,祥子也许就能实现他的理想,也许就不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人离不开社会,而社会又决定着人,如果无法处理好现实与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关系,很有可能就会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是要因人而异,因社会而异。如果总是无法实现理想,那么就有可能变成祥子,堕落、衰败,厌恶生活。毕竟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会很复杂,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堕落。己却还是毫无悔意。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在黑暗的社会中,人类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祥子多次想要凭自己来打败命运,可是最后呢,却使身心又一次的伤痕累累。祥子在一次次的痛苦中挣扎,越陷越深,他渐渐的被黑暗所扭曲、吞噬。以前有抱负且满是骨气的祥子,现在只有对钱的贪念而已。在社会的黑暗与金钱的诱惑下,祥子没有了骨气。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的确,祥子为了生命来争取钱,而生命和理想中他选择了生命,因为只有生命才是穷人唯一可以选择的东西。那时穷人的命也许就像是枣核儿两尖头--幼小的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老了能不饿死,很难。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人的命运不完全由自己掌控。故事主人公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可最终,命运仍不费吹灰之力的摧残了祥子。

黑暗社会中,人性变得扭曲,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

课外阅读学生感想总结二

今天,我读了《一件小事的震动》,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在南卡罗来纳州捕捉了一只小画眉鸟,把它关在自己心爱的笼子里。有一只成年鸟一口一口地喂小鸟一种东西。后来小画眉鸟死了,才知道那只成年鸟喂的是致命的毒梅。她认为死了要比活着做囚徒好些。那时作者才知道,不要把任何小动物关在笼子里。

其实,在生活中,我也经历了类似的情况。有一次,我奶奶家养了一条小狗,为了防止它出去,我用了一条粗链子死死地栓在它的脖子上。结果,那条狗每天都哼哼,甚至有时连饭都只吃一点。最后,在我领它出去玩的时候,刚一拿起链子,它的眼里立刻闪出快乐的光,高兴得直跳。那时,我才有了很浅很浅的一种意识,不要把动物一直关着。现在呢,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才对这方面有更多的了解。

实际上,什么样的动物都有它们自己的家,都有它们的自由,人也一样。我们很爱动物,父母很爱孩子,如果都把动物栓起来,把孩子约束起来,这将多么痛苦,这时候的他们,正是需要自由啊!既然我们爱动物,既然父母爱孩子,为什么不满足他们需要自由的要求呢?

课外阅读学生感想总结三

《手指》读书心得

《手指》一文,反复读来,耐人寻味,启的匪浅。小小五指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突然变得高大而光彩夺目。

小小五指虽然形象各异,胖瘦高矮不同,但他们却不分强弱,互相尊重,互相支援,他们只是默默的‘耕耘’,无私奉献,却从不夸耀自己和索取什么。他们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无论粗活细活脏活累活或大事小事,都能高质量地完成。手指的精神,向我们揭示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一永不变的真理。

春节前,在我国南方发生了特大雪灾,其程度之严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是历史上罕见的。然而,在党中央领导下,上下一心,军民一心,迅速战胜了灾害,创造了抗灾,救灾的奇迹。这一事实,足以证明了团结的力量。

我还想起了以前参加拔河比赛时,由于几个同学观点不一致,比赛开始了,前一个同学卖力的拉着,可是后面的同学一个往左拉,一个往右拉,不能形成合力,结果输了。这一事例也从反面告诉了我们不团结必然会失败的道理。

人群的全体同人指的全体一样,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办好一切事,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课外阅读总结篇2

一、评价主体

1、自我评价。根据课外阅读情况,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周期不能过短,避免增加学生负担,挫伤学生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1周做一次读书活动总结,反思成效,制定下周阅读计划。

2、组员互评。将学生分成四人阅读小组,每周由组长主持互评阅读收获,副组长负责统计,在全班交流。也可以推荐本组读书笔记佳作在全班展示,共享成果。

3、教师评价。教师要提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采用激励性评价原则,全面评价学生阅读效益,指导学生课外快乐阅读。评价可采用定量评价――百分制法;也可以采用定性评价,以鼓励、督促为主。

4、家长评价。家长评价是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家长评价主要建立家校联系卡,让家长定期记录学生在家阅读情况,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教师。这种评价不设统一标准,只要求家长参与即可。

二、评价内容

1、阅读数量。《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阅读数量评价是课外阅读的基本评价。主要采用分段评价的方法。新教材每册书都附有课外阅读推荐篇目1-2部,基本能达到260万字的阅读总量。可以建立学生个人阅读档案卡,便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按时完成课外阅读任务。

2、阅读情感。兴趣是学生课外快乐阅读的动力。阅读情感评价主要为了掌握学生每天自觉完成课外阅读的情况,以便教师随时调整阅读任务,使学生保持课外阅读的热情。情感评价采用自我评价、组员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采用笑脸制,阅读兴趣高涨,得三个笑脸;有阅读兴趣,得两个笑脸;阅读兴趣一般,得一个笑脸。通过阅读情感评价,使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阅读,自我成长。

3、阅读习惯。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终身发展非常重要。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评价。

⑴阅读计划。学会制定阅读计划,按照规划完成初中课外阅读总量。教师检查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分阶段执行情况,及时提出建议,督促实施。

⑵阅读速度与效率。经过初中三年的阅读实践,学生默读现代文的速度一般达到每分钟500字。可采取逐学段检测,渐进达标的方法。默读效率的评价可采用设计阅读问题,让学生定时、定点解答检测。

⑶正确流畅的朗读。仿照普通话测试方法,根据学段、学生阅读水平选择篇目,计时阅读,按照朗读的流畅程度和读错字音、填字、漏字等情况综合评价。

⑷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活页课外读书笔记本,自行设计目录、插图;每学期末分类整理,教师检查,展示评选。

4、阅读能力。阅读能力评价主要采用定量评价。根据阅读材料类别,参照语文检测卷设计课外读物考题,让学生限时作答,以得分为主要依据检测学生阅读能力,以便教师快速了解学生阅读情况,调整指导策略,促进学生课外快乐阅读。

三、评价方式

1、活动评价。活动评价就是通过开展课外语文活动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效果。每周按班级、每月按年级、每学期按学校组织一次课外语文活动,如“读书笔记展评”“好书推介会”等。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营造书香校园。

2、展示评价。展示评价就是通过学生课外阅读成果的展示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收获,引导学生快乐阅读。在学习园地开辟“阅读专栏”,设计版面、分类展示;创办班报,成立编委会,按小组轮流值周办报,展示阅读成果;利用黑板报、橱窗栏、广播站等多种载体,共享阅读收获。

3、记录袋评价。成长记录袋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方法,主要搜集能够记录学生课外阅读过程和终结性的材料,包括课外阅读计划、阅读卡片、阅读总结;获奖证书、发表文章、荣誉证书等。每学期结束,组织教师、家长、学生参观展览,评选出“最佳记录袋”,借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热情,点燃学生课外快乐阅读的火把。

自从开展课外快乐阅读以来,我们一边组织课外阅读活动,一边进行行动研究,不断探索课外阅读评价的策略,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互相结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断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课外阅读总结篇3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01.8——2001.10成立课题组。

2、2001.11——2002.1开题、评审、修改。

3、2002.2——2003.2实验、明确要求。

4、2003.2——2003.4初步总结。

5、2003.5——2004.12归纳模式。

6、2004.1——2004.6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阅读量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课外阅读总结篇4

关键词课外阅读;活跃思维;制订计划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083-02

语文作为我国传统普及型的学科,不管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两个方面浅析自己的一些体会。

1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1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在认知方面的。

课外阅读书籍包罗万象,也是一个复杂的多样化的世界。学生掌握了阅读这种基本的技能,理解,积累知识,就可以逐步认识世界、认识真理,明晰人生,把握生活的内涵,从而提高认识和鉴别人类文化的能力,并在对自身更深刻和丰富的认识中,激发人生潜力。这样阅读便具了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基本功能和价值。通过阅读,学生认识历代各种各样的"风流"人物和惊天动地的事迹等等。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理念也道出阅读在认识上有重要的价值。

1.2阅读教学在教育训练方面的重要性。

阅读能增加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阅读也会给人以启迪,陶冶性情,培养品德,发展个性,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其热爱祖国,造福人类。像文学作品的阅读,就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感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发挥认识、教育以及智能训练的作用。我们知道,阅读一部好书,就犹如结交一位好友,那种心灵的碰撞,思想的交流,观点的认同,情感的融合,都有利于我们美德的养成。阅读《离骚》,我们明白了屈原的爱国之心;读《三国演义》,我们钦佩诸葛亮的智慧;读《人间喜剧》,我们看清了人类的真善美和假丑恶;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这些,难道还不能说明阅读在教学训练方面的作用吗?

1.3阅读在信息开发方面的作用。

阅读能从书文中捕捉信息,激发创新意识,使阅读成为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成为对信息开发的过程。这时作为载体的书文,所载消息、情报、资料、知识就成了创造物质财富的源泉,因而,阅读也就成为一种生产手段。它不仅是一种处理科技信息和经济信息的手段,还直接参与了生产过程,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因素。

总之,阅读就是一种创造。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所以中学的语文教学应注重课外阅读教学,加强课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怎样提高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2.1给学生指明阅读的基本途径。

依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从课文的教学实际出发,在课外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扩大阅读的活动。这项活动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见识,具体操作如下:由学习节选的课文,拓展到整部著作。由学习短篇课文,拓展到阅读文集。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其他文章。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的传记。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评论、鉴赏课文的文章。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题材、写法同类的其他文章。

2.2告诉学生在阅读中要遵循一些原则。

任何事都有一定的原则,阅读同样也不例外,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告诉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遵循以下原则:

2.2.1整体性原则。从整体上说,中学语文拓展阅读对课标推荐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都应从课文的实际出发,找到相应的拓展点,并加以落实。从层次上说,开展拓展阅读,还必须注意初、高中阶段、每学年每学期课外阅读的不同内容和要求,把握阶段总体目标、学年阶段目标和学期具体目标的层次性、联系性,形成一个层层推进、逐步到位的完整体系。

2.2.2循序渐进的原则。课外拓展阅读必须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地阅读。

2.2.3课内外相互促进的原则。开展课内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也反映了语文课内与课外的辩证关系。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和深化。课内打好基础,带动课外,课外积累和发展,促进课内提高。课内与课外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2.2.4读写结合的原则。读与写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从吸收与表达的角度看,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吸收为表达奠基、引路,表达对吸收起着加深、拓展的作用。因此,作为教者,还必须要求学生既是“君子”又是“小人”。否则,学生只管成天埋头苦读,结果一动笔便束手无策了。

2.3对拓展阅读的管理与指导

2.3.1管理。制订计划。我和学生都要制定拓展阅读的计划,我先把指导计划拿出来,学生才好根据我的计划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于介绍阅读材料。根据阅读需要,我也对选定的拓展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的介绍,或介绍全书内容,或介绍有关章节,或介绍写作特点。检查督促。每次专题阅读后我都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摘抄卡等,并作好统计,在班上公布,以促使学生更认真地进行阅读。总结表彰。每学期或每次拓展阅读后,对阅读中的经验、体会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表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阅读的目的、意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巩固阅读成果。

2.3.2指导。我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每次专题阅读或每读一本书,都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于给学生确定阅读的时间和方式。拓展阅读的材料选定后,还必须确定学生阅读的时间和方式。要在课内阅读的必须争取当堂完成,要在课外阅读的材料,则放宽尺度和要求。指导阅读方法。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法、背诵法、三步阅读法、文体结合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组织阅读活动。通过阅读笔记展、阅读心得交流、阅读讲座、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讨论会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4拓展阅读要注意的问题

2.4.1解决图书问题。开展课外阅读,必须解决图书问题,即保证有可供进行拓展阅读的相关材料。我是通过让学生传看自家的课外书或借读学校图书室的书来落实这一点的。

课外阅读总结篇5

【关键词】阅读策略与方法等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95-01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由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构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根本上影响着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语文课程标准》还作出指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而事实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在阅读教学的天平上已经失衡了。课内阅读肩负着传授阅读知识、能力、方法的重任,我们老师必须遵循课标的要求,钻研教材,使阅读教学的过程更加严谨科学;我们的学生只注重课内的学习,而忽略了课外阅读和知识的积累,这样造成了知识视野的狭窄,语言表达的空洞以及构思的俗套等。它更直接地表现在习作上成了老大难的问题,学生提笔忘词,犹如茶壶里煮饺子,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习作只有豆腐干大小的文字。老师一说学生似乎都明白了,可是叫他写下来就抓耳挠腮叫苦连天,握笔作杵了,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胸藏万汇凭吞吐,笔在千钧任翕张”道出了积累的重要性。另外课外阅读过程难以驾驭,效果难以估计,学生的阅读基础参差不齐,老师缺乏系统性的批阅和管理。

笔者认为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及其它语文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在新课程背景下探寻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

1.目标与原则——取法于课内,完善于课外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各有侧重,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就充分利用好这个例子,从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挖掘教材资源优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不可否认,课内阅读的篇目在选择上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可行性,注重的是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然而,合理的阅读方法,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在阅读实践中,经过不断的积累和总结逐步形成的。课外阅读更注重学生阅读的兴趣、感悟和鉴赏,给学生收集各种信息提供了一个广阔领域,为学生训练能力准备了一个开放的平台。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又不是孤立存在的两个子系统,他们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课内阅读为课外阅读打下基础,提供阅读技能;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将课内阅读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课外阅读中。这个过程就像临习书法一样,启蒙在临摹,苦练在临摹;只有感悟技巧、章法后,才能得心应手的挥毫泼墨。“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是基本的原则。

2.过程与策略——博采而乐学,厚积而薄发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因此,我们老师就得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如跳读法、“总分总”三步读书法、“乐趣”读书法、改编法、摘录法、谈心法等。

“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一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鲁迅先生最喜欢跳读法。

爱因斯坦“总分总”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总”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分”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分”,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了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得一啃到底好得多。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当然,无论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都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我们还要提醒学生不可为某种读书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说像这样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

3.反馈与调控——完善机制,便于调控

郭沫若先生所说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在千钧任翕张”道出了积累的重要性。但是,如果课外阅读、积累光停留在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老师不采取相应的反馈评价,课外阅读的指导就是名存实亡,如脱缰野马,隐患重重。因此,我们要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环节,给予学生阅读和练习的机会。

(1)给予学生讨论、欣赏摘录材料的机会。在班级内讨论和交流摘抄材料,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接触更多的好词佳句,可以深化学生对摘抄材料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欣赏水平,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激励学生自觉摘录。

(2)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学生阅读了《小萝卜头》等文,老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一个“英雄故事汇”,使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紧密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与积极性。

(3)给学生循环往复练习的机会。老师给学生安排一段独立阅读的时间,给每位学生发一本好词佳句本,让学生自由填写。活动开始表扬完成出色的作业,指出个别学生作业在数量、内容、书写等方面的不足,接着揭示本次阅读的重点,最后摘录。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训练。养成了习惯,就是指做某事已经到了自动化的地步,几乎不用花费额外的力气就能够做好它。如果养成了阅读习惯,那么学生不需要老师的提醒,就会找到相关联的阅读篇目进行阅读,就会在阅读中主动地进行摘录和积累。

课外阅读总结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外阅读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始终占据着核心的位置,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仅依靠课内通过教材文本和其他阅读材料的输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课外进行阅读拓展,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更多的是取决于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阅读水平来选择课外阅读材料,课外阅读能否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在课外阅读中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很重要的,适宜的阅读材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求。考虑到学生的词汇量、兴趣、词汇复现率、生词处理方式以及阅读能力中的薄弱环节的加强与训练,适宜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主要有报纸、杂志、简易英文小说、网络上的简易新闻报道和有声读物等。阅读材料选定后,教师的恰当指导能让学生的阅读进行更为有效。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无论是前期的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到阅读过程中策略的应用到后期交流中经验技巧的总结都需要教师的指导。特别是在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活动中更是少不了教师的指导。但是课外阅读毕竟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指导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不是像课内教学时那样全盘操控。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外阅读能力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爱好有别于课堂教学目的来进行的自主学习,并借助这种方式来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是需要的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一个操控者。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时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1]无论是在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阅读策略的应用还是阅读经验和技巧的总结还是在课外阅读活动小组交流时的评价都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避免直接告诉学生你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用什么样的策略,你存在什么问题,你的优劣是什么。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劣,自己掌握课外阅读的每一个环节,并能在其中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

(二)注意学生个性因素

学习态度与外语学习密切相关,特别是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的态度和兴趣更为重要,但是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课外阅读材料的需求不同。有些教师在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时,往往只考虑学生共有的心理特征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因素,致使个性鲜明的学生困难于得到特别的引导而影响其学习潜力的发挥。[2]自我意识或抑制型学生可能因缺少教师的帮助和鼓励,以及怕自己在选择材料上或是在其它环节出错而变得更胆怯和沉默;而冒险型的学生却因其过于大胆或无视在进行课外阅读应该做的准备工作和应有的策略,以致在尝试中其无法有效地理解阅读材料而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多次的失败易削弱其学习动机;过于焦虑或放松型的学生也可能因不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或对自己完全没有要求,而在课外阅读中影响其效率和速度。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时,应该在学生的整体水平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因素,给予区别对待,注意学生的个性兴趣,而不是对每个学生都是同一指导标准。

(三)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

课外阅读毕竟是在课外,它区别于教材文本阅读,教材的文本阅读在课堂上进行,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较多,更多是和教师的交流。但课外阅读不是课外阅读训练题,教师的指导应该是一种指引和帮助而不是教学,特别是阅读兴趣小组上,教师不应把它再次变成一个课堂,应该让学生自己交流,教师在需要时给予指导。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学生间相互产生的影响有时比教师指导的作用要大得多,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也是他们对课外阅读信息再组的过程。

二、优化指导策略,注重课外阅读效果

课外阅读相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无论是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阅读时间上,还是阅读技能的训练上。课外阅读是主要与学生为中心,是学生的一种自主学习,如何安排学生有决定性自,然而在习惯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情况下,脱离了课堂和课本的束缚,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利于阅读能力提高的问题。

(一)指导学生掌握好阅读时间

课外阅读的时间相对于课上阅读要宽松得多,学生很容易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没有了时间的概念,完全随性的阅读,有兴趣是就读一点,无兴趣是就无限的往后拖延,这样课外阅读很容易就成为慢读。然而阅读材料是一个整体,在阅读是要强调信息的整体输入;同时阅读还是读者理解文字,融入意境,感受作者心声的过程。所以阅读应该是连续不间断的,一个整体的阅读材料的阅读时间间隔过长容易造成信息的中断。更有的学生因“慢读”,久久不能完成一定的阅读目而产生畏难和自责心理,最终失去阅读的兴趣。如果学生在阅读时没有紧迫感,不利于其阅读速度的提高。针对阅读时间的问题,教师应该提倡在进行阅读是做一个时间限定,也就是限时阅读。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量。但是限定时间应因人和阅读材料而异,即根据的不同书评和材料难易程度确定不同的阅读时间。如果条件允许,学生和老师或是学生之间互相先商量来确定所限定的时间则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注意阅读的方法指导

阅读是获取语言信息的掌握阅读策略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主要途径,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最普遍的阅读策略师略读(skimming)快速阅读(fast-reading)和跳读(scanning)。[3]在课堂时间的限制下和课后习题解决的要求和教师的监督下,学生能应用到这些阅读策略。而课外阅读时间较宽松,没有课后习题束缚脱离了教师的监督。学生在进行阅读是则可能比较松散,随心所欲,不注意阅读策略的应用,这不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效率。真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对各种阅读策略和阅读材料给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种阅读策略的适用题材范围,并鼓励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应用这些阅读策略,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和速度还能对各种阅读效率进行训练。

(三)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技巧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阅读是一种集体的活动,大家阅读同样的材料,共同解决问题,然后和同学老师一块总结经验技巧,而课外阅读则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活动个人活动,在阅读过程中没有了同学间的交流和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平时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很容易就陷入孤军奋战的局面。随着课外阅读量的增加和英语知识的增长,学生也会再阅读方法和技巧上获取一定的经验。若是能让学生之间展开交流,帮助他们总结阅读经验,并应用到阅读实践中去。比如适度使用工具书,找主题句,猜测词义以及掠读和略读等;教师还可要求学生书面总结自己阅读中运用某些技巧的体会,同时各个学生的阅读策略不仅同,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或是书面总结中发现其问题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行个别辅导。

(四)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有些学生在阅读是口中念念有词,或是用手指点,或经常回读,在心里默念。这些情况在时间和空间更为自由的课外阅读中更为严重,由于课外阅读量大,这些不好的阅读习惯可能在阅读过程中恶化,直至不好的阅读习惯根深蒂固,难以改正。所以在进行课外阅读是一定要注意改正这些不良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这阅读习惯的问题,可以采取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自行记录在一定时间内读出声了多少次回读了多少次,记录下来请同学保管记录,并不断的刷新纪录,直到最后完全改掉这些不习惯。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的技能,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大量而有效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要求灵活,范围较大,恰好是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在狠抓课内阅读的同时,指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也是十分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陈娇玲.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主题问题设计[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0,10

课外阅读总结篇7

立足学校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实践,我努力寻找一种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最终发现可以采用“激趣读书,‘活页’制表”“小组合作,个性生评”“汇总‘活页’,适时师评”“灵活反馈,下移弱势”“‘活页’入夹,总结反思”五步循环的模式来实施课外阅读“活页”式评价。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活页”式评价,学期初新接班时我认真分析了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实施“活页”式评价奠定基础。组织好课外阅读“活页”式评价需要激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培训一批阅读水平高、领导才能好的学生来当助手。特别是初始阶段,“活页”式评价表格(简称“评价活页”)的设计和小组合作的安排,更得依靠助手们群策群力,以点带面。

1.激趣读书,“活页”制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语文课外阅读不少于145万字的阅读总量更离不开兴趣的催化。以五年级下册必读书目之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为例,为了更早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由课堂走向课外,开学第二周我便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海伦・凯勒》一文调到了前面来学,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书中的内容相结合,为学生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海伦・凯勒自传“预热”。

课外阅读的过程是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自读能力、掌握读书方法、养成读书习惯的过程,也是课外阅读“评价活页”成功编制与运用的过程。若要使课外阅读“活页”式评价成为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发表阅读见解、提出阅读疑难、培养合作能力的平台,首先必须使其学会“评价活页”的编制。“评价活页”的编制应注重“基础栏目”和“读者空间”二者相结合。“基础栏目”指一些说明性的栏目,如书名、编号、阅读时间等;“读者空间”是预留给学生自我反馈与交流展示的空间,鼓励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设计“评价活页”。

2.小组合作,个性生评。

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同样适用于课外阅读“活页”式评价。划分若干个小组,一周(或两周)为一周期,循序渐进地组织学生进行读后交流、展示与评价。每个小组均安排一至两名前期已通过培训的助手,组员可固定,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换或重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学生自我评价与组内互评,可以对自己或同伴的阅读兴趣、习惯、品位、方法等进行评价,可以将自己阅读过程的收获进行展示,还可以向同伴质疑问难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们阅读兴趣变得更浓了,阅读习惯也更好了,悄然中课外阅读评价的内涵被拓宽了。

3.汇总“活页”,适时师评。

课外阅读“活页”式评价除了具有可操作性强、整理分类快之外,还有多维多元化的特点。“多维”指课外阅读评价的目标更加细致,不仅关注学生的阅读面、阅读量、阅读方法,还关注其阅读兴趣、自读能力、阅读习惯和价值观等。“多元”指除学生自评外,还包括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及家长评价等。

教师要做学生课外阅读“活页”式评价的有心人。评价多维多元化,并非追求面面俱到。教师在汇总活页后,应将学生课外阅读交流与评价的情况浏览一番,做到“心中有数”,再对每个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提出指导性意见。此种做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大有裨益。

4.灵活反馈,下移弱势。

教师点评完毕后,需要及时、灵活地向学生进行反馈。刚开始时我对此关注不够,在学生初读《昆虫记》时,一名学生反馈给我的话提醒了我。正逢班里准备进行第二轮课外阅读评价,一位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到办公室找我,他的话让我感触极深:“老师,《昆虫记》这本书我非常喜欢读,可是我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都不懂,‘父母留言’栏我可以暂时不填吗?”他想告诉我“家长评价”对他来说无法完成。我的第一感觉便是:绝不能因此而影响他的课外阅读热情。相对而言,这些与父母长期分离的学生,属于弱势群体,更需要教师的关注。

我答应了他的请求,同时和他约定好:有时间让他和父母多通通电话,将自己读书的一些收获告诉他们;在集体反馈后,再“悄悄地”到我办公室与我一起进行“聊天”式反馈。事后我进行了反思,觉得教师评价后的反馈形式一定要灵活,需要充分发挥“活页”式评价“活”的特点。教师可以将同一小组的“评价活页”汇总进行反馈,也可以将每位学生的“评价活页”装进信封一对一进行反馈,还可以将集体反馈与个别反馈结合起来。

5.“活页”入夹,总结反思。

课外阅读“活页”式评价对学生个体而言,是记录其课外读书成长的珍贵资料,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进行分类、整理、汇总。“评价活页”不能绝对固定,最理想的方法是为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活页夹”,专为保存“评价活页”服务。在活页入夹前,鼓励学生定期为自己制定下一阶段阅读目标,增强其读书目标分步落实的意识。

“评价活页夹”是教师研究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手资料。如果说课外阅读“活页”式评价于学生而言是阅读素养的全面性提高,那么对教师来说,便是研究能力的持续训练。

课外阅读总结篇8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方法阅读氛围阅读习惯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此外,《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于“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呼吁,已经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光在课堂上学语文,是不能真正学好语文的。从积累语言、提高素养、发展思维的角度说,学好语文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阅读没有合法的地位,各种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再加上家长意识不到位等等,造成学生无暇读书,也不爱读书,课外阅读水平参差不齐。那么,如何让小学生爱上课外阅读、主动阅读呢?我结合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他们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把心思转移到课外阅读上来。这样,即使再忙,学生也会挤出时间来读书,尽情享受阅读的愉悦。

如今的社会是信息开放的时代,那些生动有趣的电视荧屏,那些形形的漫画书时刻在冲击着孩子们的眼球,很少有学生真正愿意坐下来静静地阅读名家著作。即使给学生讲一堆大道理,也很难收到实效。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教材给学生制造悬念,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时,我有意朗读了一段成年后的闰土的描写片段,学生听了后感到一脸的茫然,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原先是一个聪明可爱、天真活泼的少年,成年后竟然会是那种状况?这大大激起了学生要一读原著的欲望。于是,我把鲁迅的小说《故乡》介绍给了大家……实践证明:结合文本进行课外阅读的引导和指导,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座行之有效的桥梁。此外,我还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通过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减轻学生的做题负担。

减少消除那些机械的、烦琐的“题海”,减少那些重复无用的作业,更多地腾出时间来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去读,潇潇洒洒地读,走进书中,真正地进行心灵对话。其实,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绝不是靠做习题“做”出来的,而是靠广泛地阅读“读”出来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他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他认为,文学就像一条清甜溪流,可以滋润学生心田,启迪学生心智,完善一个人的人生。现在,我们更应大力提倡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上网浏览,广采博闻,开阔视野。

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如果说兴趣是影响阅读的内在因素,那么氛围就是外在因素。首先,教师要舍得花时间来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新课标总目标中提到“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把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上,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广泛而快速的阅读,最大限度地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其次,教师要能够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与交流读书成果的机会,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再次,家长要充分认识到阅读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果允许条件,提倡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享受亲子阅读的乐趣。只有这样多管齐下,才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保障和鼓励他们与课外阅读“零距离”。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平日课堂上就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去读课本,全身心地去读,把书读好,不要被外界干扰,克服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

(2)读书时边读、边想、边写读书笔记。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认为,大凡读书,须“眼到、口到、心到”。革命老人徐特立补充一“到”――“手到”,使这一读书方法更为完整了。它要求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动眼、动口、动脑、动手”。这就是读书“四到”法。

细看、细读是第一步。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看的同时,要动口读。朗读,有利于启迪思维,体会要领,通晓精妙。特别是名篇佳作,要声情并茂地朗读,最好背诵下来。

细读的同时,还须结合“多思、善思”,做到边读边想,读中有思,动口又动脑。读书必有疑,疑必要思,思方能进,强调读书要“心到”,使读书有疑而入,无疑而出。要想“开卷有益”,动脑是极为重要的。

除了看、读、思之外,就是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要“动手”做笔记、摘要、点评。

读书的过程,是看、读、思、记的过程,不可偏废任何一个方面。

(3)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字词随时翻阅词典,然后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阅读课文。

五、指导学生大量阅读。

鲁迅先生认为: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先生的话告诉我们,看书要像蜜蜂采蜜一样,只有读更多的名著,读书的面广一些,才能得到多方面的优点”。

现在出版的书籍很多。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引人误入歧途。可见读好书是多么的重要。在选择读物上,一定让学生按自己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思想内容健康、题材广泛、题材多样的好书来读。《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建议,参考其中,老师可向同学们推荐精品少儿读物。这些图书有童话、故事、儿童小说、诗歌、科普读物、名人传记等;有传统精品,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中国四大名著等。

总之,阅读是一种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应重新认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加强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喜欢阅读,爱上阅读。阅读是一颗智慧的种子,让我们一起在孩子的心里种下这颗种子。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人教版及小语教材。

2、《小议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丁洋

课外阅读总结篇9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052-01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掌握必备的读书方法是独立阅读的基础。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在这个过程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吕叔湘先生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如今,有人提出了“为生活和命运而读”的口号,有人调查指出:人的综合素质的70%来自课外阅读。但苏教版每册安排的课文也不过三十篇左右,这点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第一学段(1—2年级)的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的课外阅读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的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其目的就在于“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也都提倡学生课外多读好书,但学生课外阅读往往缺乏系统性,不能与课内学习的内容结合起来。因此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前提下我们有必要切实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让每一位小学生藉读书拓宽视野、完善观念、涵养性情、成长人性、增强能力,让他们那美丽的童年因为读书而放射出动人的光彩。

一、把握课内外文本的联结点,适度指导

经调查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带有很大的随机性,缺乏系统性。这样就不能与课内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因此教师可适时指导学生扩展阅读,这样可以起到既巩固知识又扩展知识的作用。从而使自己成为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者,阅读内容的选择者,阅读活动的组织者,阅读方法的引导者,阅读疑难的点拨者。

1、与文本写作特点相仿的

如苏教版《小镇的早晨》写了小镇早晨的三个特点,且每个特点的第一句话就是中心句,在结构上是总——分的结构关系。为了加强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感知,我补充了《桂林山水》指导学生阅读,感悟作者描写对象的特点及作者所采取的清新、明丽、自然的语言风格等,并适当加以分析、讲解,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思想教育的同时,在写作方面有所收获,为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与文本内容类同的或相关联的

如苏教版《第一朵杏花》,讲述了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的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通过对文本的朗读感悟,学生们知道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于是我又让学生们补充阅读了《什么是物候学》、《竺可桢爷爷的故事》、《寻找冬眠的青蛙》等小短文,学生们十分喜欢阅读,掌握了很多课本外的知识。然后我又提示学生:物候学还有很多奇妙之处,于是学生们又自觉地翻阅《十万个为什么》等有关内容,有的学生还阅读了有关“气候学”方面的读物,既扩大了阅读量,又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

3、与文本主题思想相同的

如苏教版教材《莫泊桑拜师》一文记叙了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能够写出好的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悉心的指导的事,表现了莫泊桑对所酷爱事业的执着追求的精神。教学后我有目的的指导学生阅读《我的老师》、《居里夫人和她的老师》等文章,让学生进行对比,学生们通过阅读,既扩大了阅读范围,增加了阅读量,又提高了思想认识。

二、配合不同课文内容,适时指导课外阅读

课外读物面广量大,在课内指导必须注意适时。根据教材的类型、难易等不同特点,我选择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不同时机进行指导。

1、课前阅读,为新课学习创造一个广阔的信息背景

小学生学习新课之前的预习往往局限于解决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而我则除了上述要求外,还注意安排学生阅读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帮助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这样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如苏教版《虎门销烟》一课,学生对鸦片、林则徐等缺乏了解。我就让学生们课前搜集资料,并让他们阅读《鸦片的危害》、《林则徐禁烟》两篇短文,使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禁烟、鸦片战争等有所了解。在这样一个比较广阔的信息背景下学习《虎门销烟》,学生们就不难感悟虎门销烟的伟大的历史意义了,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

2、课中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深化

课外阅读总结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阅读教学;阅读指导;阅读视野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52-0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总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多读书,读好书,对学生大有裨益,古人对此有大量的论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吸取前人的经验,对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以上,在第三学段要达到100万字以上。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以这样说,小学语文教学的成败得失,取决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取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多少。在我过去的教学中,偏重于对课文的教学与理解,忽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的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味,教学质量也不高。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近年的语文教学中,自己对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进行了一些尝试,也收获了一些喜悦。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话说来容易做来难,兴趣的培养有多种途径,我们都知道,主要学生对某项事情有浓厚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主动去探索。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上,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努力。

1、在开课导入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开课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学生的学习作好铺垫,为学生的阅读兴趣埋下伏笔,这才能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比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时,先给学生讲述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诸葛亮是不是真正聪明。这时我就说“诸葛亮是不是神机妙算,学了《草船借箭》你会知道一些,诸葛亮值不值得刘备三顾茅庐,你们下去后读读《三国演义》。”这样既为诸葛亮神机妙算、草船借箭埋下教学的伏笔,又潜移默化的让学生产生一种教师的知识广泛的羡慕心里,还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一句简单的课堂过度语,就达到了一箭三雕的目的。

2、在课文学习中,有意留下空白,为学生的思考和课外阅读留下空间。教学的艺术就是不要把知识原原本本的告诉学生,要为学生留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我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劳苦”“简朴”是本文教学的一个核心,在教学时,我首先要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抛下一个问题,是不是一直这样“劳苦、简朴”,你们相信吗?请在课后找找有关工作的资料和书籍读一读。这样的教学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既能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又能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在拓展训练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语文知识无处不在,语文学习无处不有。现在的语文教材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编排特点,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视野。如在教学《长征》后,我就利用图书室和远教资源,让学生读读看看红军长征的故事。教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了解我国的资源状况和环境等等。在教学活动中,我还利用语文课的时间,每两周就要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或课外阅读欣赏课,同时利用班会课、少先队活动课召开故事会等,为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提供平台,让学生分享课外阅读的乐趣。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只是迈出了课外阅读的第一步,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我始终牢记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中,我采取了五个步骤进行指导,即是:

1、浏览。就是对文章做鸟瞰式感知,用较短的时间通读一遍,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得到总体的印象,概括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或观点、材料。

2、提问。根据浏览的印象和自己的需要,提出需要弄清的问题,使阅读文章的目标具体明确。

3、精读。这是关键的步骤,必须认真阅读文章,圈点、批划、评注,弄清词句含义,逐段理解内容,理清线索,把握主题。

4、背诵。强调记住需要记忆的内容,不一定都是一字不差的背诵,可以作尝试性回忆,再与文章对照反复记忆。

5、复习。包括系统整理提纲和读书笔记,重温主要问题解决的办法,完成必要的练习。另外,也可根据课文类型,进行不同的方法指导,在精读课文教学时,我注意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学习精读的方法,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学习略读的方法,在长篇课文教学时,我又注意指导学生学习浏览的方法。

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

书籍遍地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对学生课外书籍选择的指导,我主要采用这样一些途径和方法。一是根据语文教学内容,结合学校的图书室,向学生推荐具体的书籍;二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推荐学生阅读必背古诗;三是结合读书活动的开展,推荐选择相关书籍;四是结合重大节日,向学生推荐一些爱国书籍;五是结合国家和学校的重大活动推荐学生阅读有关书籍。通过对课外阅读指导的尝试,使我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乐趣,使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学生在阅读、习作方面都有很大改变,在语文教学中,我会在这条道路上慢慢探索,一直走下去。

参考文献:

[1]彭志军.“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J].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1:23.

[2]《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3]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