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纺织品行业报告十篇纺织品行业报告十篇

纺织品行业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5:49

纺织品行业报告篇1

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创新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创新是逼出来的,是压出来的,是竞争出来的。安安稳稳的时代很少有人花代价创新,所以从客观上来讲,现在这个形势对我们行业转轨、行业升级,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因此,加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技术来促进、指导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引导纺织服装企业产品开发创新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一直很重视的问题。在这方面,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组织力量进行了行业产品开发专项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汇集成《2008中国纺织产品开发报告》。“《2008中国纺织产品开发报告》使行业机构对于企业产品开发的指导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开发,从科技的角度解读开发,倡导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开发理念,提倡建立完善的产品开发管理体系与流程,从而用科学的方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新产品市场价值潜力,是纺织企业进行产品开发与创新的一本‘工具’书。”杜钰洲会长在读过这本报告后作出这样的评论。

面料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获得市场信息、形成开发思路到进入生产环节,是一个完整的循环,且每个环节之间有着高度的关联性。而其中最关键的是,纺织企业在制定新产品开发计划时,必须要了解消费市场的需求,结合现阶段纺织技术发展,以自身实际生产设备和技术能力为基础综合考虑,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设计,才能保证所开发的新产品真正转化为商品。这就要求产品开发人员不仅要关注工艺的实现,更要关注流行趋势信息和目前的市场现状,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有哪些转变,然后结合新原料和新技术的应用,进行产品创新设计的构思。充分拓宽纺织面料设计师的创新思维,提高企业新产品市场化率是《2008中国纺织产品开发报告》策划编撰的基本出发点。

《中国纺织产品开发报告》首先从市场消费的角度预测流行趋势,在全面研究国内外经济环境、成衣市场、消费者心理需求的背景下,以生活方式一色彩一服装一织物应用为推导脉络,获得并下个季节的面料设计关键点等潮流动向信息,然后分别针对棉、毛、丝、麻、化纤、针织等产品的开发技术特点人手,通过原料、纱线、花型以及后整理工艺等手段进行产品设计,使其顺应趋势的风格,为纺织技术人员如何使用流行趋势信息提供切实的指导,为流行趋势信息在实际产品的实现上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报告在产品开发分析中还特别注重产业集成创新的趋势,注重相关领域设计元素和技术工艺的相互借鉴,强调毛、棉、麻、丝、针织、印染等产业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彼此合作,形成具有特殊竞争优势的新产品的联合开发体系,最终实现产业的集成创新。

“有调研才有发言权”,市场调研是产品开发的基础,因此本报告特别针对08春夏成衣市场面料和现阶段纺织产业比较关注的功能性纺织品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通过对市场现状、服装品牌、消费者和采购商以及生产企业进行深入的系统调研,为读者提供第一手分析资料,使面料生产企业的产品开发及营销人员可以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客户的客户”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从而得到直接的反馈和启示。

纺织品行业报告篇2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出席了此次会议并致辞。此外,厦门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徐文东等有关领导、负责人也亲自到场参与此次会议的相关议程。

交流探讨共谋品牌发展新局面

重磅“行业品牌发展报告”与“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行业标准工作情况

在品牌越来越成为国际经济制高点的今天,品牌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会议现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莉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为题,作了2013年中国纺织行业品牌工作报告。并从我国当前纺织品牌建设的现状;品牌建设当前新特点、新的趋势;当前纺织行业面临的形势以及下一步品牌建设的思路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她指出,品牌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支持辅导,企业身体力行,社会各界配合。要把加快推进纺织品牌的建设从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相结合,形成合力,促进我国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

同时,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钱有清、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彭燕丽分别作了丝绸、羊绒品牌报告。据介绍,《2013年中国纺织行业品牌发展报告——丝绸羊绒篇》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品牌工作办公室、中国丝绸协会、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共同编撰完成,是继《中国服装家纺行业自主品牌报告(2012年)》之后,中国纺织行业品牌发展报告的第二次。其不仅归纳总结了纺织行业品牌发展基本情况、新特点、新形势与新环境和下一步工作方向,同时也系统梳理了丝绸和羊绒自主品牌的发展历程、现状、模式以及品牌发展所处的环境等等。

另外,本次会议上,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通报了关于纺织服装行业实施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行业标准有关情况。陈大鹏表示,目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品牌工作办公室、中国服装协会等单位正在编写《纺织行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通用要求——服装行业实施指南》已形成初稿,旨在指导服装企业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提升品牌培育能力。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质量分院副院长王立志了24家纺织服装鞋帽企业品牌价值试评价结果,该评价是品牌工作办公室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以《品牌评价品牌价值评价要求》(GB/t29187-2012)、《品牌评价多周期超额收益法》(GB/t29188-2012)为依据,对品牌价值在5亿元以上的纺织服装鞋帽企业开展的试评价。

此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总裁朱勇、洁丽雅集团董事局主席石昌佳分别介绍了“三枪”、“洁丽雅”品牌发展经验。深圳市服装协会会长沈永芳、温州市服装商会会长郑晨爱分别介绍了区域品牌试点工作经验。张莉副会长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海宁、厦门分别签署区域品牌试点协议。

此外,为进一步做好公共服务,本次会议上中国纺织服装品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确定了一批品牌培育专家,并现场颁发了专家聘任证书。

工商联盟营造跨界合作新环境

“工商品牌交流会”热议品牌渠道经营与工商联盟的智慧

作为“2013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年度工作会议”的重要关联活动之一,12月12日下午举行的“工商品牌交流会暨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第六届第五次理事(扩大)会”旨在促进百货业渠道与优势品牌商之间的渠道对接与资源融合。

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副主任阎岩分别以《家纺行业渠道变革之思考》、《工商联手共担社会责任》作了主题演讲。

作为百货业的代表,武汉武商集团副总裁王沅重点介绍了与品牌企业的合作创新实践及体会,而作为品牌商的代表,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聪颖则从品牌发展及渠道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阐释。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中国百货商业协会还签署了“成立品牌发展工商联盟,助推跨界合作”倡议书,旨在推动工商对接、促进零供沟通交流、引导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等,进而共同营造纺织服装品牌发展的有利环境。

最后,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会长楚修齐指出,本次会议为品牌企业和商业企业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下一步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将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继续联合,共同营造有利于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专题论坛探寻品牌国际化之路

“时尚品牌论坛”深入探寻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国际化之路

12月13日下午举行的“时尚品牌论坛: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国际化之路”是些次年度工作会议的另一项重要关联活动。论坛现场,首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产业部主任孙淮滨就举办本次论坛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等进行阐述,他表示,品牌不光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同时也是行业软实力的综合体现。要从方方面面去形成一种合力,推动品牌发展,尤其是品牌的国际化发展。

中纺联会长助理、中国国际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新就走出去和服装品牌国际化问题与嘉宾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同时,对提出的“如何与国际强势品牌差异化的竞争”、“品牌核心概念”、“通过资本来获取国际的渠道”三个问题,发表了独到见解。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信息部主任代克胜则通过列举形象案例的形式,深入分析了我国纺织服装自主品牌出口现状及趋势。波司登、青岛红领、东尚等品牌企业代表分享了品牌国际化经验。

其中,意大利时装设计师maURiZioBaDaSSaRi就中国品牌如何与国际设计资源及国际商业渠道资源合作进行了专业讲解,FtV全球总裁YaRonJaKUBowiCZ深入剖析了中国品牌与国际传媒合作推广中国品牌。

在接下来的互动对话环节中,例外董事长毛继鸿、JnBY总经理倪国昌、玖久丝绸董事长朱烈、鄂尔多斯营销总监张磊、iBiC(国际品牌投资合作)总经理石光晨等分别就与会代表提问进行了精彩、深入的解答。

会议结束后,据参会代表反映,此次会议为行业品牌建设带来了莫大的“正能量”,为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纺织品行业报告篇3

为期一天的大会节奏紧凑、信息量大。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首先做《2009/2010年中国棉纺织行业状况与展望》报告,随后,中国色织行业协会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副会长朱北娜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三届九次理事会、中国色织行业协会四届九次理事会工作报告》,获得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并鼓掌通过。会议向会员单位通报了,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变更情况、增补理事、会员名单以及2009年经济效益指标排名结果,并进行了2009/10年针织用纱“用户信得过产品”、2008全国纺纱知识大奖赛颁奖活动。

工作报告彰显协会公信力

此次会议的主办方中国棉纺、色织行业协会与企业关系密切,举办的各种活动已经成为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被采访的企业都向记者表示,“协会组织的会议每次都会来,可以了解大家的情况,还可以把企业的想法共同探讨,而且,越是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越要来。”通过多年的努力,协会凝聚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及企业家,已经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维护行业和企业利益、向政府反映行业呼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升级方向、为政府提供专业参谋重要中介。

中棉行协工作报告显示,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生产经营十分困难的2009年,仅就棉花市场问题,中国棉纺协会就先后四次、分别于4月、6月、10月、11月份向上级有关部门反应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建议措施,起草了“关于要求尽快投放国储棉和发放进口棉花配额意见”、“关于棉花原料供应问题”、“关于请求协调棉花原料供应的紧急报告”、等文件。多次参加发改委关于棉花宏观调控(收储和抛储)的会商会,协助对企业和纺织企业进行资格审核并协助全国交易市场起草了“关于对已达到竞买限量的纺织企业不再参与国储棉委托购买的公告”、等,协会还就棉花滑准税、增值税问题,组织座谈会,以详实的数据分析说明这些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为研讨行业发展方向,中棉行协以“落实纺织科技发展振兴纲要”、“棉纺织行业市场发展”、“金融危机下棉纺织产业的振兴――调整、升级与创新”等为主题召开大会,其中第六届(2009)小国国际棉纺织会议的成功举办更为全球棉纺织行业所瞩目。在技术服务方面,“中国棉纺织总工程师论坛”、“浆料和浆纱技术年会”、“全国棉纺织(色织)行业标准学习培训班”、“全国纺纱梳理技术应用研讨会”、“全国纺纱知识大赛”等等专业活动的举办极大推动了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中棉行协在为企业的长期服务中树立强大的公信力和号召力,协会自身机制也越来越完善,理事会也成为自由发言、民主集中的大会。此次大会的理事会换届思路就是在2009年11月的“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三届八次理事会”和“中国色织行业协会四届八次理事会”上确定的

由于会员企业积极参与行业办会发起的各种调研和问卷调查,使得协会能够及时、准确了解企业现状和需要,分析行业的发展脉搏。2010年,中棉行协将在继续进行市场调研,召开市场分析会议、技术研讨会议、开办培训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完成中国棉纺织行业“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强国纲要的编写工作,并继续推动技术进步,节能减排,鼓励淘汰落后。

两化融合成果引人注目

在此次理事会议程当中,特别安排了棉纺织行业两化融合、棉纺织eRp与节能减排、棉纺厂空调节能改造等专题报告,这些主题鲜明的报告为棉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实施节能环保计划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也从侧面反映出行业关注的重点已经从装备、产品的改造升级扩大到产业信息化和环保领域。

棉纺行业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工作的第一个试点子行业,工业总产值占纺织全行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以上的棉纺行业是我国出口创汇传统支柱产业,也是纺织行业中工业管理基础最好的子行业,对棉纺行业的两化融合评估具有行业代表性和影响力。

此次会议公布的《棉纺织行业中等规模以上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目前行业两化融合总体水平处于局部应用向综合应用发展的阶段。评估工作组组长翟燕驹主任表示,企业从信息化起步阶段向局部应用阶段发展的进程中,有几个生产流程具有相当高的信息化应用空间,其中,计算机辅助配棉和促进节能降耗仍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据无锡一棉周晔总经理介绍,无锡一棉传感网系统利用分布在生产线上的传感器和执行装置,采集数据,发出指令,可以提量、质量、机械状态9类168个参数。在配棉环节,信息化可以完成自动监测棉花的使用情况和库存情况,并根据产品要求自动调配所需棉的品种。

节能环保课题浮出水面

在两化融合专题报告里也多次提到信息化在节能降耗中的应用。山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两化融合,在节能降耗方面,实施了供电系统优化节电改造,全面细致地对公司供电系统进行监测分析,调整供电电压,及时调整负荷,保证三相符合平衡,提高系统功率因数,减少线路损耗,同时选择优良的系统节电器,实时监测电器负载变化的情况,节电率达到5%左右。企业还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对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施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测和数字化管理,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的管控一体化。

纺织品行业报告篇4

“什么能赚钱?”“上纺织生产线。”

分布在上海、广州、福建、山东的众多棉花纺织企业近一段时期又掀起了一轮扩建生产规模的大潮。他们的这一举动,为的是迎接2005年1月1日纺织品和服装的进口配额的全面取消。按照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纺织品和服装协议》(atC)的规定,从明年1月1日起,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将不能使用进口配额限制我国纺织品进入其市场。从理论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大门向我们敞开。然而,“后配额时代”的到来,西方市场的大门真的是“敞开”了呢?还是关的更紧了呢?从目前种种迹象来看,中国纺织企业再闯“后配额时代”的西方市场并不容易。

“中国”缘何而起?

“中国纺织品占领了我们的市场”,“他们的产品已导致我们30多万工人的失业”――这些指责不绝于耳,在这些舆论的烘托下,“中国”出笼了。

日前,美国纺织业制造协会(atmi)推出一份题为《中国威胁世界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报告。报告认为,配额取消之后,中国这类产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到2005年时会达到44%,2006年将达到71%。报告还进一步推断,中国的市场份额提高,也意味着美国的贸易伙伴的订单会转移到中国,而中国大约能从其他国家手中一共抢得至少420亿美元。

美国的这份报告遭到了世贸组织的质疑。世贸组织济研究部的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2005年后中国占世界纺织服装市场的份额并不像有些人评论的那样。根据世贸组织预测,配额取消后,中国占据美国纺织品市场份额将从11%提升到18%,占据欧盟纺织品市场的份额将从10%提升到12%。

中国的纺织业近几年一直红红火火,在“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势头非常强劲。据海关统计,2003年中国纺织品出口额为788.7亿美元,贸易顺差632.4亿美元。今年1~6月,纺织品出口额为416.3亿美元,同期增长23.4%,估计全年的出口额在800亿美元到850亿美元之间。商务部的统计资料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据统计,中国纺织行业60%以上的收入来自出口。中国服装及衣着附件的出口总值连续两年维持20%以上的稳定增长,而2004年前三个季度,全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保持在26%左右。

2005年,中国进入“后配额时代”,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我国是最大的“受惠”国,我国权威机构及专家学者也认为,在没有新的“设限”情况下,我国的出口前景依然乐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分析报告显示,配额取消后,只要各主要进口国认真执行纺织与成衣协定,中国原受限类别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可能从2002年的78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50亿美元。到2008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占全球的份额将比2002年提高6至7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估计可达1000亿至1200亿美元,约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30%左右。

解读以上数字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纺织品的“强势”,但数字背后反映的却是这个产业的“脆弱”。有关人士指出,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利润靠的一是原料便宜,二是劳动力便宜。据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世界纺织工人小时工资表明,中国纺织品劳务工资仅为0.69美元,是美国的4.85%,英国的5.42%,墨西哥的31.36%,土耳其的25.65%;在与邻国的产业工人的工资比较一下,马来西亚为1.13美元/小时,泰国为1.18美元/小时,我国劳动力成本比马来西亚和泰国分别低63.77%、70.01%。

新的“设限”影响有多大?

山雨欲来风满楼。2004年注定成为中国纺织品的“设限年”。

如果说,2004年初美国宣布对来自中国的针织布、胸罩及睡袍三类纺织品实施7.5%的配额限制,该限制维持一年时间成为“设限”的开端的话,那么,其后一连串的“设限”接踵跟来。6月,美国纺织制造商再次要求政府对明年来自中国袜子数量进行限制,将中国的袜子进口增幅限制在7.5%。他们的理由是,2001年来自中国的进口袜子不到100万双,而2003年则激增至2200万双,对美国袜子业造成很大冲击。目前,美国政府已受理此案,但未作出最后裁决。10月,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包括美国国家棉花总会在内的美国纤维生产商,以及美国劳工联盟又发动“设限”攻势,再次向美国商务部提交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的13项申请,要求美国商务部在明年采取保护性限制措施,以强力阻止中国纺织品大量涌入美国市场。被申请的产品包括纯棉和人造纤维裤子、羊毛裤子、纯棉和人造纤维针织衫、纯棉床单、棉纱、衬衫和内衣等,涉及金额近20亿美元,占中国对美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近一成四。该申请还要求政府将去年对中国另外三类纺织品(针织布、胸罩、袍服)采取的“保障措施”限制再延长一年。

在美国的率先垂范下,今年3月,美国、墨西哥、土耳其等47个国家的90个纺织工业组织结盟《伊斯坦布尔宣言》,要求世贸组织将纺织品配额延长至2007年底。因理由不充分被世贸组织货物贸易理事会否决。但由次带来的负面影响仍在扩大。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国第二大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地――欧盟,今年6月中旬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第35类纺织品展开反倾销,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纺织品遭遇到的案值最大的一次反倾销调查,其涉案金额高达5.8亿美元左右,被调查涉及中国企业近1000家。10月22日,欧盟贸易委员帕斯卡.拉米明确表示,鉴于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在欧盟市场上的竞争力已经足够强大,欧盟决定取消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的普惠制待遇。拉米解释说,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在欧盟的市场份额正迅速扩大,继续享受这一优惠已“不公平”。据悉,欧盟普惠制每10年调整一次,现行普惠制将于2005年年底到期。目前,欧盟纺织品和服装的平均关税为9%,而中国相关产品享受比正常关税低20%的优惠。

不仅如此,美国及欧盟即将再启动“特保”条例,以“市场扰乱”为由,对中国纺织品进行“设限”。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文件(《中国加入wto议定书》和《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中,中国政府对“特保”作出过承诺。两项“特保”的具体规定大致是这样的:即一项是针对原产于我国的纺织品被称为“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另一项是针对原产于我国的特定产品被称为“过渡期特定产品特别保障措施”。此两项“特保措施”的含义大体相同,即若我国产品出口增长过快,对进口国的相应产业产生影响,进口国可采取单方面措施限制我国产品的进口。两者不同之处,一是有效期限不同,纺织品特保措施将在2008年失效,而过渡期特定产品特保措施要到2013年才失效;二是最长限制期限不同,纺织品特保措施最长限制期限为12个月,而另一项措施则是4年。国家发改委研究部门的一位专家认为,中国纺织品真正贸易自由化的时间不是今年年底而是2008年,特殊保障措施条款的存在,为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随意“设限”大开方便之门,为中国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设置了壁垒。

纺织企业的“出路”在哪?

用“忧”大于“喜”形容2005年的纺织业,可能更恰当。

应该看到,中国纺织企业的“忧”在于“内功”不强。在出口增长的背后掩盖着这样的事实: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时装缺乏品牌,总体竞争力差等。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进入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仍将以低规模、低价格占有相当大的部分国际市场,招致受损国家实施反倾销和设置种种贸易壁垒,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纺织服装企业至今仍没有树立起来打造品牌、提高品质和进一步完善职工安全健康保障等方面观念,这些如果不改变,完全有可能直接影响到我们纺织服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丧失市场份额也再所难免。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价格战是国内最常用的竞争手段,也是惯用的招数,如果明年企业间继续使用价格战而没有别的改变的话,只会导致两败俱伤,恶性竞争,进入无休无止的恶性循环,那么吃亏的不是他人而是我们自身。取消无配额后的“蜂拥而上”,带来的可能会是一场“劫难”。

企业的“忧患”正是政府的“心病”,应对后配额时代的到来,政府开出一个又一个“药方”。在刚刚结束的广交会上举办的“纺织品‘后配额时代’的发展与挑战”论坛会上,中国商务部负责人明确表示,将最迟在今年12月10日前,出台有关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的管理法规,以适应新的贸易形势需要。10月13日,中国纺织行业在全国纺织科技技术大会上了《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纲要》,并提出要将行业发展重点战略性地转移到科技进步上来。《纲要》提出,到2010年中国纺织工业将重点突破28项关键技术,力争在2020年使中国初步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

纺织品行业报告篇5

2005年1月1日,对于我国纺织业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结束了其历史使命。然而刚刚过去一个季度,美欧对我国纺织品、服装纷纷设限。难道这些就是wto倡导的纺织品自由贸易?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离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究竟还有多远?

242段:念到2008年的“紧箍咒”

美欧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其根据是《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中的第242段条款。这种选择性保障措施条款违背了wto非歧视性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是我国在加入wto谈判时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阻挠,被迫做出的承诺。根据该条款,美欧对我国纺织品设限不仅具有歧视性,也是对该条款的实际滥用。

从规则本身存在的歧视性来讲。“242段”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从时间效力上来看,“242段”的法律效力为从中国加入wto到2008年12月31日,有人将之戏称为念到2008年的“紧箍咒”。第二,“242段”涉及的产品为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与服装协定》所涵盖的纺织品和服装产品。第三,“242段”是中国加入wto时对其他wto成员做的单独承诺,是单向的,“242段”对中国遭受不正当保障措施后的救济权利并没有规定,缺乏救济性,不符合权利义务的对等性。第四,“242段”规定的只是数量限制。第五,对何种情况下为“市场扰乱”并没有具体规定,对认定“市场扰乱”缺乏一个客观标准,这为一些滥用该条款的wto成员提供了借口。第六,磋商提起国可以自主采取“设限”措施,“242段”(d)项规定:如在90天磋商期内,未能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条件,提出磋商请求的成员可根据提出磋商请求的当月前的最近14个月中前12个月进入该成员数量的7.5%(羊毛产品类别为6%)的水平对磋商涉及的一个或多个类别的纺织品或纺织制成品实行限制。第七,对同一种产品不得重复实施“设限”,这一点在《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242段中文版里是有明确规定的,然而这一点在美国的司法实践中是突破了这一点的,2003年11月18日美国宣布对我国胸衣等三类纺织品根据“242段”设限,2005年又对胸衣设限。第八,在《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242段中文版里也规定设限最长时间不能超过一年,然而2003年美国对我国三类纺织品设限一年期满后并没有自动解除。在“242段”的理解上,欧盟的认识基本和美国是一致的。从以上“242段”的特点来看,对我国纺织品存在着严重的歧视,对我国和世界纺织业的发展是极其有害的,因为它妨碍了全球纺织业自由贸易的发展。

如果说包括第242段条款在内的歧视性的选择性保障措施是我国在入世谈判时迫于形势的无奈之举,但这也属于中国加入wto有进有退、权利义务的平衡。我们承认第242段条款的法律效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严格按照第242段条款所规定的内容和程序来进行。美欧依据第242段条款对中国纺织品实施设限的行为,其依据是不充分的,时间是过于短暂的,判断是不科学的。美欧设限行为实际上是对wto规则的滥用,既有事实认定方面的错误,也存在程序使用方面的缺陷。

中欧纺织品协议的“后遗症”

2005年6月11日中欧就10类设限纺织品签署了备忘录,备忘录规定:在2005年6月11日至2007年底期间,对上述10类纺织品合理确定基数,并按照每年8%至12.5%的增长率确定中方对欧出口数量。欧盟承诺在2005―2007年期间,对于上述10类产品之外的2005年实现一体化的中国纺织品克制使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报告书第242段条款;2008年,对所有2005年实现一体化的中国纺织品克制使用“242段”条款。对于这样的结果,舆论界都定义为“双赢”,但对于这样的“双赢”,或许只能说是有限的“双赢”。

首先,此协议本身就是对全球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减损和破坏。美欧滥用wto规则,对我国纺织品设限,其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是美欧贸易双重标准的体现。对中国纺织品按照wto规则参与全球竞争的初步结果,大可不必过分反应,如果开这样一个不好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头,将给未来wto一揽子协议中很多具体国家、具体产业的新竞争格局带来冲击,并产生后续的不良反应,这对wto体系的长远目标和共同利益的危害是深刻而严重的。

其次,此协议配额的增长与我国纺织业的增长能力相比是有限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随着2005年1月1日wto《服装与纺织品协定》(atC)失效,盼望已久的纺织品自由贸易即将来临,国内大量纺织企业纷纷扩大生产设备,准备“大干一场”;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和国外大量纺织企业也纷纷转移到中国大陆,想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成本“大赚一笔”。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大陆的纺织品生产能力成几何增长。在2005年前4个月,从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纺织品成倍增长,导致欧盟采取“特保”调查措施;2005年6月11日中欧达成的《中欧纺织品协议》规定,在2008年12月31日前,欧盟对中国10类纺织品按年8―12.5%的额度增长配额。这样的增长额度相对于目前我国纺织品生产能力,无异于杯水车薪。

最后,欧盟并没放弃在2008年使用“242段”条款,在协议里只是说2008年,对所有2005年实现一体化的中国纺织品克制使用“242段”条款,但这种承诺是多么的模糊,并没有任何效力,为欧盟在2008年故技重施埋下了隐患。

走好2008年以后的路

2008年12月31日,“242段”条款失效后,“入世”16条将是横在我国面前的另一道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6条又称为“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同样是只针对中国可以实施的歧视条款;第二,只是对“市场扰乱”规定得更明确些,但具体实施时仍有很大的自由度和分歧;而且实施的目标更加广泛,包括所有原产于中国的产品;第三,实施的期限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起至2013年12月10日;第四,规定了任何此类行动应立即通知保障措施委员会,相对于“242段”条款要规范些。我国“入世”16条的上述特点决定了此类特保的发起同样也很容易被滥用。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单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在2013年前我国纺织品出口就将面临重重障碍。面对这些不利因素,我国应如何走好2008年以后的路?

对于纺织企业来说,加快技术改造,提升纺织品的品质,走“品牌”之路是至关重要的。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企业应下决心调整和提升出口产品结构,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切不可急功近利,惟有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同时,纺织协会也要多加配合,从中发挥积极作用。

纺织品行业报告篇6

笔者在无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多年从事纺织检测工作,在保证纺织检测报告更加准确、确保纺织检测报告质量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体会,现提出愿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选择标准正确与否的影响

在世界经济、技术的发展中,纺织标准发挥着突出的作用。目前实施各种合格评定活动,以技术标准为依据,向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保证,同时对企业生产和经营及规避外贸风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标准是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纺织品已成为我国最具发展前景的产品之一。面对巨大的国际市场,企业在追求出口规范的同时,更应注重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纺织业标准是检验的眼睛,标准是质量的依据,质量是执行标准的结果。纺织标准化程度和检验质量、工作效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此,纺织业必须加强标准化,建立以检验标准为主体,以管理标准为基础,以工作标准为保证的标准体系,按其内在的联系形成科学的有机体,切实提高纺织检测报告质量。

纺织产品质量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和检验机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的质量责任以及依法进行检测判断裁定的重要依据。根据《标准化法》、《产品责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现行的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经备案的企业标准及国家、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产品质量检验方法或者质量判定规则,经济合同、产品说明书和产品生产中的质量约定、承诺与技术要求等均可作为企业生产和检验机构检验的依据,这就要求在具体从事检验时,必须选择正确的适合于该产品的标准。但选择的标准必须是现行有效的标准,被废止或明令淘汰的标准不能作为检验依据。企业内控标准是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生产潜力和技术优势,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而制定的,是企业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依据,不能作为监督检验的依据。国家有强制性规定的只能使用国家强制性标准、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规定且必须执行的标准按规定执行,若依据双方合同约定检验的,检验方法应采用有效标准方法,若无拟定相应的标准实施细则,报经有关部门审查认可后,方能进行检验。

抽样是否具有代表性的影响

抽样就是从大批产(商)品中取出部分能够代表这一批产(商)品平均质量样品的过程。只有选用正确的抽样方法,采得能够代表该批产(商)品的质量状况,纺织检测报告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在抽样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严格执行《抽样人员守则》,按公正、科学、准确的原则进行取样。二是熟悉产品标准和检验规程,准备好相关资料和抽样器具。三是做好抽样现场记录,写明样品名称、执行标准、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存放方式、质量状况、批号、批量、等级、商标、生产单位、被抽单位、抽样地点、抽样方式、抽样数量、抽样人员姓名、样品编号。四是根据不同产(商)品、不同贮存方式采取不同抽样方式。散装固体产(商)品采取分区、分层设点抽样。包装产(商)品按照一批被抽样品总包数的多少来确定抽样包数。圆仓和囤积采用分层分部分设点抽样。流动产(商)品应根据被抽样品总的传递时间,定出抽样次数和数量,然后从样品流向的终点处横断抽取样品。液体产(商)品的池、罐、车槽、船舱等,可用鼓风设备混合均匀,然后抽样或按盛样高度等距离分上、中、下三层按1:3:1的比例抽样。对零星、单件和小批量产(商)品,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以抽取样品能达到代表平均质量为目的。

样品制作是否规范的影响

在纺织检测时,首先必须对样品加以适当制作,分成供验样、复查样、保留样。制作样品的目的是把样品混合均匀,以便在分析时取任何部分都能代表样品成分。对液体、浆体、悬浮体样品,一般是将样品摇动或搅拌均匀,然后再分装。对油、水等互不相溶的混合体样品,可先分离,然后再分别分样。对固体样品要反复研磨或用其他方法捣碎、切细、然后再制成样品。对容易腐烂变质样品,需要0℃~5℃的温度条件下保存,但保存时间不宜过长,最好制成样品后及时进行检测。做好的样品应密封洁净的玻璃容器内,必要时应放在避光处,但不能用带有橡皮垫的容器装样。

检验数据准确度的影响

在纺织检测过程中,检验方法、仪器设备、药品、试剂、人员素质、环境条件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检验数据的准确度。为使检验结果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使检验结果尽可能接近真实,要选择正确的检验方法,弄懂检验原理,确保检测的正确性。

1.选用最精确的仪器设备。

2.使用在有效期内的化学药品、试剂。

3.要选择适宜的检验环境。

4.有些试验要做对照检验、空白检验、比对检验。

5.检验人员应高度集中精力,认真仔细地进行操作,避免样品、药品、试剂外溅,滴定过量,加错试剂、药品。

6.读错数据或记录有误。

7.计算发生错误。

8.要严格按照检验操作规程、方法、步骤进行,不允许赶时间而故意省掉一些必需的时间和步骤,造成人为的过失误差。

9.要按修约规定保留有效数字。

总之,在纺织检测过程中,要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地进行检验,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马虎,要一丝不苟地复查、核实准确后再下结论。

原始记录真实性的影响

原始记录是出具纺织检测报告的重要依据,是检验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检验机构最原始的基础资料。它的准确、真实性程度直接关系到检测报告的质量。它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要求检测人员要认真做好以下几项记录:

1.检验时的温度、湿度和可能影响检测的环境情况。

2.检测用仪器、设备的精确度,检定和检测前校准情况。

3.检测用药品、试剂及配制与浓度情况。

4.被测样的第一感官性状况。

5.样品对应编号情况。

6.分析测量参数、抽样时间、检验时间、标准、方法等情况。

7.体现检验过程的全部操作步骤、检验数据的来龙去脉等过程要详细记录。

8.有效数字应与检测用仪器、设备的精确度一致,不得随意增减,有效数字记录按仪器设备精确度取一位可疑值作为测定记录的原始依据,并注明法定计量单位。

9.计算公式、代表符号、计算的主要步骤和中间值、最终值、修约值、数据处理应舍去的异常值。

10.检验过程中异常现象,如停水、停电和仪器设备故障及处理情况[1]。

参考文献:

纺织品行业报告篇7

因为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且中小企业居多,所以就纺织企业而言,了解市场,了解消费者对各种纤维的喜好和购买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关键,即:一方面要降低成本,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要提高产品附加值,即能有效地将新技术融入产品中,并发挥作用。

要做到合理利用资源,生产原料是关键。首先,棉纺企业应考虑的就是如何利用金融工具来规避棉花价格波动的风险,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级、各类棉花原料开发产品。

其次,是生产过程中耗费的资源。例如,在棉纺织产业链中,纺纱环节耗水仅占总产业链耗水的3%,织造环节耗水占10%,服装加工环节耗水占2%,湿处理环节耗水占85%。棉纺织的湿处理包括,煮练、退浆、丝光、漂白、染色、印花和后整理等。那么,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说,针对棉纤维前处理、棉织物后处理的生态环保技术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

如何从技术角度提高我国棉纺产品的附加值呢?纺织是一门应用学科,各种先进技术都可以被其率先应用。例如纳米技术被世界很多国家高度关注。如今的纳米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轻纺领域。我国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以纺织、塑料和建材为主,其中纺织领域占20%,棉纺织行业主要将纳米技术和材料用于对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上。

纺织品行业报告篇8

在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挺看来,“当今世界已进入美学与视觉时代,时尚、科技、环保是未来中国纺织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连续举办的“华孚杯·中国”色纺时尚设计大赛,正是孙伟挺战略构想的具体体现。2013“华孚杯·中国”色纺时尚设计大赛以“新色纺新时尚”为主题,除了探寻时尚本源之外,更重要的是开启设计创新之旅。

双核驱动:科技时尚并行

历经三年积淀,“华孚杯·中国”色纺时尚设计大赛走过了“色纺的时尚源动力”、“来自源头的梦幻”、“源创有型有色”的发展阶段,如今,大赛以“新色纺新时尚”为主题,再度拉开色纺时尚的创新大幕。

孙伟挺介绍,色纺行业将由创新主导,个性色纺、平价色纺、环保色纺引领美学时尚。基于此,2013年大赛瞄准总体经济放缓后的色纺行业在新时期的转型升级,定调“新色纺新时尚”。“大赛将以华孚最具设计创意的设计师产品系列为指定纱线,凸显新的规则、风格和趋势。这预示着华孚色纺从强调趋势、色彩的阶段进入到以设计创意与工艺技术创新‘双核驱动’的新阶段。”

随着我国纺织产业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跃升的步伐悄然加速,华孚基于纺织业从传统制造业向时尚产业转变这一发展趋势,率先提出了“新色纺、新时尚”的品牌主张,通过引进纺织原料、纺织面料开发企业、知名院校等协办单位,打通产业链各个环节,让创意借助技术研发从源头贯通到终端。

提及色纺纱,孙伟挺充满感情:“色纺纱不仅能给我们带来财富,还是美化生活的新时尚,更重要的是色纺产品具备节水减排优势,用三分之一色纤维可以生产百分之百的有色产品,色纺产品更具保护环境、贴近生命的含义。可以说,支持色纺产业就是支持环保事业,支持新时尚,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强国。”

“色纺纱一直是快时尚的幕后推动者。”孙伟挺说,“我们一直鼎力支持中国色纺时尚设计大赛,就是要告诉业界,面料的花型不仅可以织出来,而且可以纺出来。近年来,公司开发出一系列富有线条和图案的纱线产品,将自然景象、人文物品当中的肌理要素抽象出来,艺术化地融入到色纺纱线中,产生了一种来自源头的梦幻时尚,使华孚产品在服务快时尚的同时,升级服务于高雅时尚的品质生活。”

华孚之梦:冲刺百亿蓝图

在华孚的战略规划图上,清晰地表明:2015年华孚将实现色纺营收、资产、市值超百亿元。

华孚正处在朝着大目标速跑的道路上,但现实不利的纺织环境也给华孚平添了阻力。中国纺织行业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和挑战: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人工成本上涨、外贸加工产业缩水以及全球范围内正在发生的商业变革。

孙伟挺强调,“传统意义的赢利模式正在失去优势,华孚不能再重复旧有方式,必须在科技与时尚的双轮驱动下,寻找新的利润点。现在华孚更乐于将色纺行业视为时尚创意产业,将色纺纱视为时尚创意产品,这也是除环保特性以外,色纺纱产品本身与生俱来的时尚、科技特性所决定的。从时尚性看,色纺纱在同一根纱线上显现出多种颜色,色彩丰富、饱满柔和。从科技特性看,色纺纱先染后纺的生产工艺,在纤维染色、配色及多纤维混纺方面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

目前,华孚在创新创意方面深度发力:公司已有45项专利申报得到受理,其中包括16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项实用新型专利。

除此之外,华孚每年研发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达40余项,赛络纺、紧密纺、涡流纺技术被应用于色纺纱新产品;开发出彩段纱、波纹纱等外观花式新产品,ptt、纤维素类及各类功能性化学纤维被研究应用开发出系列新产品。华孚色纺紧随绿色环保、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主流,探索新的纺纱技术,改进纺纱工艺,利用再生棉、再生涤纶、再生绢丝及精梳亚麻等原料,开发了具有特殊外观的环保节能新产品。

孙伟挺说,下一步,华孚将通过建立生产基地、颠覆竞争格局、吸纳企业人才、跃上资本运作平台以及产业转移、开发新疆等五个阶段,迅速开疆扩土,今天已经形成浙江、新疆、长江、黄淮四大板块的战略格局。

纺织品行业报告篇9

中国纺织服装创新研究院将充分利用行业媒体所拥有的智力优势、广泛联系纺织服装企业的资源优势,以及对企业创新动向的搜集、整合、推广优势,推动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创新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研究课题与企业之需直接对接;研究过程高度还原企业运行真相;研究成果高度体现可操作性。

研究院将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广纳行业专家和企业家,整合有效资源,打造一流的纺织科研创新“智库”,推动纺织行业尖端技术的创新与融合,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纺织服装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培养造就高级创新科技人才的基地,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纺织服装行业对接发展。

首届院长徐波认为,研究院将以行业内成功企业一线操盘手这一驱动企业创新的主力军为骨干力量,全力打造这一群体成功经验和创新智慧的总结推广平台。

2015服装行业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

12月27日,2015中国(广州)服装产品直采交易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作为交易会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由中国服装协会、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新渠道新模式新商机服装行业高峰论坛”于当天启动。论坛高度聚焦“新渠道”的商业价值,广泛邀请行业协会领导、电子商务专业人士、渠道专家、服装企业等代表200余人到会,就未来服装产品渠道创新、如何利用线上线下渠道为服装产品直采服务,以及新商业、新模式、新技术如何利用等话题,通过汇聚智慧之声、经验之谈,助力服装企业加快渠道模式创新。

论坛期间,多位嘉宾从不同角度对行业当前现状及未来商机进行了梳理。四川服装商会会长崔毅首先结合自身的市场开拓经验和西南地区服装市场情况,分享了《新渠道的探索与实践》。洽洽创始人罗文军对当前市场消费升级这一新变革进行了剖析,其“未来零售商业是实体店+移动互联网+基于大数据下的人性化服务”的观点更是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认同。

此外,创创营销创始人晏许勇、广州海舶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江等嘉宾,从如何重构企业的未来、有效挖掘库存服装价值等话题展开讨论。

首届“服装产品直采交易会”成功举办

12月27日上午,2015中国(广州)服装产品直采交易会(以下简称“直采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为期两天的首届直采会由中国服装协会和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共同主办,广州海舶服装有限公司承办。来自黑龙江省、辽宁省、河南省、四川省、大连市等全国服装消费重点省市的行业组织代表及广州红棉国际时装城等专业市场负责人到会。中国服装协会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服装企业亟需拓展和创新商业渠道,并以多层次、全渠道的商业模式开拓市场;而广东省作为中国重要的服装生产和商贸集聚地,拥有丰富的服装服饰资源,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刘岳屏在致辞中提到,直采会重点聚焦创新渠道模式和交易模式,帮助服装企业与销售终端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升企业效益,让消费者受益。

2015年前11月纺织行业利润增长超6.8%

工信部1月13日公布,2015年纺织行业利润增长超过6.8%,高于6%的工业增速目标,顺利开始由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转变,未来将加速调整消费结构,助力制造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型。

2015年前11个月,轻工业实现利润收入20.83万亿元,在全国工业领域居首,其中,纺织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5%,利润总额增长6.8%,高于整体工业6%左右的增速。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介绍,纺织业是目前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产业,全世界的整个纺织生产总量目前为9000多万吨,中国就超过了5000万吨,整个产量超过世界一半,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世界的1/3。“十二五”期间,纺织产品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

2015年纺织行业不仅率先完成转型得到国内市场认可,增长还高于整体工业增速。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表示,这实属不易,但纺织消费还存在结构升级等问题,下一步将在这些领域努力。

《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在京

1月18日,《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taJ1001―2015)在北京正式。该标准由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提出,由我国安全防护用品行业专家、防护口罩生产企业及相关科研部门组成的起草委员会历时近两年时间制定完成,并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备案,将于2016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据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会长李建华介绍,目前我国pm2.5防护口罩市场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山寨”pm2.5防护口罩充斥市场;另一方面,工业防尘口罩被大量误用,存在巨大的健康隐患。造成这一乱象的原因是我国一直没有民用pm2.5防护口罩的相关标准,只有工业用防尘口罩(GB2626―2006)和医用口罩的标准。需要指出的是,工业防尘口罩有着严格的佩戴条件限定,使用时间超过4小时后容易造成头晕等身体不适状况。因此,亟需制定普通民众适用的pm2.5防护口罩标准。新的《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不仅兼顾了以上要求,还将可分解致癌芳香氨染料纳入考核指标,可以有效保障佩戴符合该标准口罩的普通群众的身体健康。

宿州市循环经济示范园等获年度十大产业园区

1月8日,2015年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会暨绿色互联纺织发展论坛在成都召开。本次活动主题为“转移升级,绿色互联”。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西南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四川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承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执行副会长杨峻、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等重要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等产业园区代表、企业代表共计200余人出席会议。本次会议上,还举办了“2015年度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十大产业园区”颁奖仪式。宿州市循环经济示范园、部级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北安平经济开发区、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等十家园区被评为2015年度十大产业园区。

“志军杯”2015年度中国纺织十大新闻揭晓

2016年1月18日,“志军杯”2015年度中国纺织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在北京隆重揭晓。本届活动由《中国纺织报》社、《中国纺织》杂志社共同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经济日报(集团)等机构支持,广州市唯佳安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牛仔之选纺织品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志军赞助,由全球纺织网作为特别支持媒体。中国纺织十大新闻评选活动是由行业权威专家参与评审的纺织媒体年度盛事,在业内具有极高的影响力与美誉度,至今已成功举办14届。“‘十二五’纺织调整转型成果突出”,“新常态下纺织行业增速居全国工业前列”,“纺织项目时隔五年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实现重大突破”等十条行业新闻上榜,勾勒出2015纺织业发展的主旋律。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国纺织工业加速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一年。上榜新闻集中体现了行业和企业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努力克服困难、加大创新取得的成果,以及积极调整思路、加快转型的大胆实践。

卢旺达将提高服装进口税

卢旺达媒体《东非》近日发表题为《卢旺达将对进口服装征收重税以保护本土纺织业》的文章指出,为促进本土纺织业的发展,卢旺达政府决定自2016年1月起对自东非共同体以外国家进口的服装的税率从目前的35%提升到70%,到7月时,这一税率将提高至100%。早在2015年11月25日,卢旺达贸易与工业部就对外表示,卢旺达将提高二手皮革制品的进口税,如鞋包和皮带,以减少进口并促进本地皮革产品产业的发展。此次提高服装的进口税与二手皮革制品进口税的时间和增加幅度相同。这一政策旨在通过增加税率提高进口服装的价格,并且鼓励本地人购买卢旺达唯一的纺织厂Utexrwa的产品。Utexrwa拥有30年历史,在进口服装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工厂的产量持续下跌,为此,其一直致力于推动这一政策的实施。由于从邻国、欧洲和亚洲进口的货物不断涌入,该工厂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两年前的40%,降低到目前的20%。

越南检查全国152家纺织成衣厂商违反劳动法规定

越南劳动部清查部门已于2015年10月16日举办公布去年检查纺织成衣业厂商结果,该项检查厂商活动系在国际劳工组织提供技术协助下,由越南劳动部与总工会及越南商工总会配合组成工作小组推动。

越南纺织成衣业为越南出口主要产业,分别占越南全国出口总金额的13.6%及GDp的10.5%,越南全国共有6000家规模大小的纺织成衣厂,提供250万个劳工就业机会,占越南全国工业l用劳工人数的25%。

上述越南政府所组成的工作小组对越南大都市及省区进行152家纺织成衣业厂商检查后发现,超过1700件商品违反越南劳动法规定,并对19家厂商处以5.94亿越盾的罚款处分。

2015年韩国纺织品出口下降10.3%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近日报告了“2015年进出口动向(12月份及全年)及2016年进出口展望”,韩国2015年出口总额为5272亿美元,较2014年减少7.9%,进口额为4368亿美元,亦较上年大幅减少16.9%,贸易顺差为904亿美元,继2014年后,再创历史新高纪录。

韩国去年(2015)出口虽受全球市场低迷、油价下跌及全球交易量减少等景气因素,与中国大陆进口结构改变、韩国企业在海外生产增加等结构因素影响而衰退,但因出口物量仍维持增加,出口规模在全球排名较2014年前进一位,居全球第6位。此外,进口方面虽然资本额及消费额的进口增加,油价大幅下跌造成原料进口大幅减少,整体进口仍呈现衰退。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认为,2015年出口衰退的最主要原因为油价下跌,与油价跌涨息息相关的项目出口减少占总体出口减少量的64%,但虽因出口单价下跌,出口额减少,出口物量与其他主要国家比较,仍维持稳定增加。此外,随着全球景气指数逐渐复苏,2016年进出口情况可望出现微幅改善。

欧盟拟取缔存在于服装及纺织品中近300种有害化学物

2015年10月22日,欧洲委员会(欧委会)展开公众咨询,为日后可能取缔291种存在于服装及其他纺织品的有害化学物征求意见。

欧盟根据ReaCH法规及其附件XVii,严格限制存在于多种常用消费品的有害化学物含量。这些消费品包括玩具、服装、鞋履、皮革产品以及塑料制品。到现时为止,受ReaCH法规限制含量水平的化学物甚多,其中包括邻苯二甲酸盐、偶氮染料、镉、镍、汞及铅。限制措施可能涉及的具体制品包括内衣、睡衣、泳衣、服装、颈巾、领带、手帕、帽子、手套、袜子、若干鞋履、室内挂饰和窗帘、地毯和其他铺地制品、餐桌垫、桌布、毛巾、床单以及枕头套。不受限制措施监管的制品包括以真皮制成的鞋履、服装或其部件以及配饰等。

耐克申请智能专利

近日,美国专利局披露了两份在不久前耐克提交的专利申请,这可能可以说明耐克如何在“2020年达到年收入500亿美元”的目标。

其中一份是关于将智能元件植入运动鞋内的,和智能手环的功能相似,能够提供测速、测距离,计算卡路里的消耗数量等功能,不同的可能是,这个元件还能记录行走路径,以及制定不同的运动计划。从技术上来说,可能与智能手环差异不大,只是元件在体积,受压力,鞋内部设计和材料上需要再设计,逻辑主要还是延续着将“智能”放进服饰中,而不是多买一件戴在手腕上或者脖子上。另外一个文件是关于客制化,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织造机的运作模式,展示界面则给用户一个感性的认识,即这双鞋子到底是怎样制造出来的。软件可以根据客户需要筛选材料和颜色,并且做个性化的设计,比如Flyknit系列。当然,耐克早就已经开始了客制项目,比如3D打印的niKeiD,但那不能实现纱线材料层面上的客制,而上面这项技术则能有更多发挥的空间,况且看起来也更有趣一些。

nike状告SKeCHeRS专利侵权

数月前,adidas状告美国鞋业集团SKeCHeRS专利侵权,不久之后,体育用品巨擘nike也指控SKeCHeRS侵权,并提出了专利诉讼。这讼在2016年初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法院被提出,nike声明SKeCHeRS的Sketchers’Burst、women’sFlexappeal、men’sFlexadvantage、Girl’sSkechappeal及Boy’sFlexadvantage系列产品的设计风格,侵犯到nike近二年已发行的8项专利设计。该诉讼称,尤其是它们与nikeFlyknit的设计类似。nike呼吁SKeCHeRS必须停止销售涉嫌侵权的产品,并正在寻求额外的补偿措施,包括从销售产品的利润。这将是nike在过去一年多内第二次向SKeCHeRS提出专利侵权诉讼。在前年(2014)10月,Converse品牌拥有者nike控告了该公司的twinkletoes及BoBS鞋,称他们侵犯了nike的Chucktaylor商标。最新的官司也按照类似的控告过程,就是由德国体育集团adidas在2015年9月状告SKeCHeRS涉嫌侵犯其StanSmith鞋的专利权。

海澜之家入围全球市值最高服饰公司25强

标准普尔近日报告――“全球市值最高服饰公司25强”,海澜之家以600多亿人民币(94.98亿美元)的市值排在第14位,已超过Coach、prada、Burberry、michaelKors这些著名品牌。

《胡润百富》创刊人胡润在看到报告后表示,快速消费的服装品牌所创造的财富是巨大的。从个人资产上来看,老大是Zara的创始人,个人在Zara品牌的股份占比较高,达到2000亿以上;老二是优衣库的创始人柳井正,财富值1200亿;而海澜之家在2015胡润百富榜上是排名第24位的,掌舵人周建平54岁,财富值460亿,已名列前茅。胡润称,就品牌价值而言,胡润百富每年的“服装家纺品牌价值榜”,海澜之家无疑是第一的。110亿,它的品牌价值占总市值的17%,品牌价值要高出安踏、森马、雅戈尔、贵人鸟、七匹狼、李宁等品牌。

纺织品行业报告篇10

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了中纺联第三届理事会会长王天凯所作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以下简称《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领导班子、常务理事、理事。孙瑞哲当选中纺联第四届理事会会长,高勇当选第四届理事会秘书长,杨纪朝、夏令敏、徐迎新、陈大鹏、李陵申、端小平、杨兆华和孙淮滨当选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

“十二五”时期,纺织行业面临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和经济下行的严峻挑战,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引导下,各级政府以及行业上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中纺联积极持续推进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在经济运行、结构优化、科技进步、品牌建设、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谱写了“十二五”纺织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王天凯在《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三届理事会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联合舰队”作用,致力于营造良好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引导行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新一届理事会正处在新的历史结点,需要大家振奋精神、坚定信念、加倍努力,化解行业调整升级中的矛盾和风险,创造强国建设征程中新的历史和辉煌。

王天凯表示,建设纺织强国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伟大事业,我们还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付出应有贡献。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需要伟大的力量。希望大家牢记行业赋予我们的重托,凝心聚力,团结拼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建设纺织强国付出更大和富有成效的努力!

会上,孙瑞哲代表中纺联第四届理事会发表讲话。他指出,王天凯会长领导中纺联第三届理事会工作五年来,通过联合会与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巩固了纺织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形成了产业发展与国内外市场更为紧密的依存关系;强化了纺织产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形成了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更为和谐的共生关系;促进了纺织产业与网络经济的共生共赢,形成了产业发展与消费更为融合的鱼水关系。今天,王天凯会长将接力棒交到我们新一届领导集体手上,交给我们的是历经三届理事会辛勤耕耘的丰硕成果,留给我们几任领导呕心沥血的宝贵财富,它传递的不仅是信任和期待,更是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