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十篇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十篇

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6:14

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篇1

关键词:病案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研究显示:医院病案管理作为医院档案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当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1],这些问题使得医院对于病案资料的利用度较低,无法发挥病案资料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指导价值,故而导致了一定的不良事件产生[2,3]。特别是在当前新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促进之下,大量的医改方案出台,相关配套改革措施进一步落实,对于医疗信息化建设所提出的研究更加的具体[4]。在这一背景下,提升医院病案管理工作质量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当前病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探究相应的解决方案,对比方案实施后的效果与价值。

1.2方法

1.2.1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病案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思想意识上不够重视:当前绝大部分医院管理的中心为医疗服务,对经济的关注高于对病案管理工作的关注。病案作为医疗卫生机构的科技型档案之一,没有在医院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相应的价值与功效,一定程度上造成医疗纠纷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增长;②病案质量低下,信息利用率低:一份完整的病例资料除需要涵盖患者的一般资料信息以外,还应当覆盖包括疾病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疾病护理在内的相关内容,但当前部分病案在资料信息上不够详实,书写记录不够规范,甚至存在胡乱涂改的问题,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③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下:医院缺乏集中组织病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故障制度,知识更新速度较慢,缺乏对病案管理工作的系统认知。

1.2.2病案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针对病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病案管理工作加以完善:①促进病案管理规范性的提升:病案作为能够直接反应患者疾病临床治疗干预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医师大多是通过借阅的方式展开对病案信息的研究。病案的借阅管理,在医学教学研究、公检法和保险等方面都有涉及,所以需要对病案的借阅过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在病案的借阅中,不能够把病案的原文本给相关部门。要借用一些扫描的文件。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建议医院方面购置专门的扫描仪和打印机设备仪器,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把病案带出病案室,一方面为患者保守秘密,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借阅的服务;②促进循环性监控工作制度的全面落实,推行基于三等级的循环监控机制:加强"三级循环监控"是加强责任落实的重要措施,即主治医师对住院医师、科主任对主治医师、职能部门对科主任的监控体系的建设,各级都要把握好质量关卡,积极加强监控和反馈,及时修改审阅病案,对病案的质量管理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③引入质量管理理念的方法,提高相关病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在医院病案管理工作中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促进病案管理中,有关医疗文书的书写、诊疗资料的记录等关键工作环节流程得到规范。特别是针对分类、等级处理后的病案资料而言,需要安排专人进行保管,严禁对这部分资料数据进行涂改、伪造、或窃取;④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质量:改变被动的服务方式,提高病案信息资料开发的主动性,通过统计、归总等方式,定期面向医院领导、管理层人员提供阶段性的病案信息,拓展病案资料的利用途径,将病案信息的利用范围进一步扩展至包括医院管理、医疗保健、医疗纠纷、以及医疗科研等多个方面当中;⑤重视对病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技能的提升:医院方面需要根据工作人员的不同工作岗位,制定对应的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特别重视对病案管理专门性人才的培训,定期在岗学习、专家讲学、外派参加学习班等均是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将学习情况与晋升、与绩效挂钩,及时结合行业发展需求,更新相关人员的病案管理理念与知识。

1.3统计学处理本文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当p

2结果

在医院落实相关病案管理措施后,病案质量完善率、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数据,投诉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

3讨论

在医疗服务项目、医疗服务数量迅速提升的背景之下,医疗卫生服务开展过程当中所形成的病案资料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完备性方面上来说,都取得了相当长足的进步。有关研究中指出:健全、有效的病案管理工作制度与措施有助于维护医院医疗环境的和谐、稳定,在降低医疗纠纷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过程当中,针对当前医院病案管理在思想意识、在信息利用度、在人员业务水平等多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与创新,在重视对相关法规、标准的宣传与学习基础之上,促进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体系与病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融合,同时通过引入质量管理理念的方法,提高了相关病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在加强对信息资源开发质量的同时,更进一步重视对病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技能的提升。在以上相关措施的引导下,病案管理措施实施后,病案质量完善率、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数据,投诉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

综上所述:当前医院在病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需要通过对病案管理规范性的提升、推行基于三等级的循环监控机制、提高信息利用率、加强信息资源开发、提升病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与技能等多项措施的落实,进一步提高病案管理的工作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黄锋,陈剑铭.医院病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3):192-194.

[2]唐丽华,沈玉梅,朱崇光,等.质量控制在病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12):57-59.

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篇2

为深入开展百日安全活动,我部于2009年4月17日-26日组织专家对16个省、直辖市百日安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督导(具体名单见附件)。现将督导的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督导内容和对象

根据各地上报的活动总结及近期重大医疗安全事件暴露出的问题,针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部门和环节,我部组织专家反复修订完成了《百日安全活动检查表》,内容涵盖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急诊、麻醉、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管理、血液净化、血液安全等7个方面,共222个标准明确的检查项目。

本次督导是近年来我部第一次针对医疗安全的专项检查,并首次将县级医院纳入实地检查范围,共抽查了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16个省、直辖市的省级三级医院、设区的市级医院和县医院,共48家;血液安全主要抽查采供血能力相对较弱的边远地区医疗机构血库(输血科),共62家。督导组还收集了被检查医院20*年有关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总结材料及部分县医院日常运行的统计数据。

二、督导方式

督导工作由我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带队,从全国抽调44名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8个督导组,分别负责2个省(市)的督导。每个督导组由管理、医院感染管理、麻醉及iCU、血液净化、血液安全5个方面专家组成,其中湖北、湖南增加医用氧舱专家,甘肃、青海增加病理专家。督导采取听取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检查、模拟操作、临时夜查等多种方式,帮助被检查医院查找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并及时反馈督导结果,提出整改意见。

三、督导结果

(一)各地的主要做法。

百日安全活动启动后,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等26个省(区、市)成立了由厅(局)长或主管副厅(局)长牵头的专项工作小组,及时转发文件,周密部署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共对773家各级医院进行了百日安全活动专项检查。

在百日安全活动中,各地结合辖区内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工作,取得明显效果。黑龙江、江苏、浙江、新疆等22个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具体活动方案、实施细则及考核标准,将百日安全活动与医院管理年活动、医院等级复核和评审评价工作、平安医院考评工作等有机结合,统筹安排。辽宁省政府将百日安全活动与医院消防、餐饮卫生、环保等各项安全工作结合起来,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医院安全百日专项检查的通知》,成立了由省政府副秘书长任组长,省卫生厅、公安厅、质量技术监督局等五部门组成的百日安全活动领导小组,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合力,全面推动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工作。四川省卫生厅将百日安全活动同灾后重建工作相结合,针对阿坝、绵阳、德阳、广元等灾区医疗机构恢复重建的情况,组织专家现场查看,及时纠正部分重建医疗机构布局、流程不规范等问题,杜绝了医疗安全隐患,为保障重建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取得的成效。

总体来看,经过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和百日安全活动的整体推进,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被检查的基层医疗机构采供血服务日益规范,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现象,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明显加强,医疗服务环境、流程明显改善,较好地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1.深入开展全员医疗安全宣传教育,医疗质量安全意识显著增强。黑龙江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切实抓好医疗安全教育,健全院、科二级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完善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着重围绕医疗安全高风险科室,认真查找安全隐患,针对存在问题召开医疗质量安全分析会,采取有力措施及时纠正、改进。吉林省卫生厅对全省9个市、州68家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专项督导,针对查出的340余条问题,召开了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400余人参加的大型通报会,反响强烈,收效明显。湖南省卫生厅制定了《“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专项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在全省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教育活动;围绕该主题,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通过开展医疗安全专题知识竞赛、讲座、演讲等活动,强化了广大医务人员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

2.加强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基础医疗质量显著提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合本院情况,进一步完善了“三基三严”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配合百日安全活动开展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优质服务百日竞赛”活动,通过加强对运行病历及终末病历的质控,使基础医疗质量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的提高,乙级病案率从百日安全活动前的15.4%降到2.4%,基本杜绝了“不正确涂改”、“不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等问题。

3.完善医疗核心制度,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得到落实。各级医院普遍采取完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大自查力度、明确责任到人等措施,进一步强化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运转有序,各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到位,分工明确,且记录完备。山西省卫生厅针对省内发生的重大医疗安全事件,总结经验教训,化压力为动力,要求各级医疗机构以“病历书写、核心制度落实、医疗安全隐患排查”为突破口,把自查工作落到实处,制定以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为主要内容的责任书,任务到科室,责任到个人,切实敲响医疗安全的警钟。

4.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医院内涵得到提升。各级医疗机构按照《活动方案》要求,对急诊科、手术室、iCU、麻醉科和医院感染管理等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科室建设予以高度关注,下大力气改进、规范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青海省针对血液透析专项检查的情况,着手制定全省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规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百日安全活动中,下决心从软、硬件两方面加强血液净化安全管理,完善血液净化安全工作规程,规范各项常规质控指标监测,有效地保证了血液净化质量和安全;增派医疗专家,充实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力量,扎扎实实推进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加强多重耐药菌和医院感染高危环节、高危因素的监测,以监测结果指导临床诊疗,较好地发挥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作用。

5.健全医疗纠纷防范处理机制,医患关系明显改善。甘肃省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会议制度,深入分析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措施,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督导考核制度,以及参与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和医疗质量分析评议会议制度,并将制度的落实情况列入对省内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目标责任考核。江苏省卫生厅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核心,以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为重点,不断完善医疗纠纷防范处理措施。截至20*年底,江苏省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一级以上医院达到了1484家,其中二级以上医院225家,投保总金额达到7091.8万元;设置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74个,已经调处医患纠纷2258件;同时加强医院内部技防设施建设,医院内部治安管理得到了加强,医患纠纷和院内各类治安刑事案件的处置能力得到了提升,医院内部发案数呈下降态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督导发现,各级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各地医疗安全工作开展不平衡,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医疗安全工作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医疗机构满足于医疗纠纷的解决,缺少针对医疗安全事件和医疗差错原因的总结分析和具体整改措施。部分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仍存在较多薄弱环节。由于客观条件和历史原因,县医院在医疗安全管理、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与省、市级医院相比差距较明显,亟待改进。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百日安全活动是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对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我部将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医院评审评价等工作,推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为巩固百日安全活动的工作成效,提出以下几点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加大医疗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2009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和整体推进的开局之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医疗服务监管工作力度,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严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医疗安全。要根据督导发现的问题,切实督促医疗机构做好整改工作,狠抓医疗质量安全的薄弱环节和缺陷管理。同时,要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等专业组织的优势,全方位推动医疗质量安全工作。

(二)城乡支援,对口扶持,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内涵建设。

医改近期五项重点工作中明确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城市医院支援县医院工作,重点帮助引导县医院加强管理、学科、人才等方面的自身能力建设,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和临床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业务能力。

(三)总结经验,完善制度,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篇3

【关键词】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医院管理

所谓临床路径,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具有实践性和顺序性的医护计划,是由医生、护士及其他医护人员根据特定的手术或治疗方法制定的计划,目的是提高患者康复的速度,降低医疗资源、治疗费用的浪费,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护措施。因此,临床路径属于一种优化医疗服务流程、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的管理措施。临床路径属于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是医院管理中应用的一种新的管理科学。临床路径引入到医院管理工作中,必定会带给医院医疗行为新的变革,而病案管理中应用临床路径管理也会面临新的挑战。

1临床路径在病案管理中实施的主要要求

1.1临床路径制定对病案提出的要求传统的诊疗过程具有多变性,而临床路径则强调的是诊疗计划的规范性与标准化。在对临床路径病种进行选择的时候,主要根据以下几方面原则:首先,突出代表专科水平的病种;其次,选择常见病、多发病;第三,确保一定病例数。通常是对选择病例、病种按照病情发展、住院天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然后选择变异比较小的病种进行研究,作为实施的对象,这种选取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使临床路径实施的难度降低,确保成功率的提升。对于医嘱类项目,在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循证医学的思路进行,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随机抽取的病例进行研究,对医疗过程进行评价,标准路径的制定以常用医嘱内容为主。

1.2临床路径的统计评估对病案的要求一般情况下,病案的首页是最集中、最重要的信息所在位置,这也是病案统计中最原始的资料,同时也是对义务人员也业务素质、医院管理质量进行评估时,最宝贵的资料。通过病案信息,可以查询到患者的基本信息,如住院信息、抢救信息、诊断信息、手术费用信息等。其中,医学统计与质量信息绝大多数都来自于病案信息中的数据,因此医院经营管理中,病案信息也提供了部分数据来源。利用病案管理系统,通过统计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等患者的住院天数、费用等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当月临床路径开展情况进行汇总,最后对统计学治疗进行分析与统计。

1.3临床路径监控对病案的要求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其是否按照标准流程执行,完全可以通过病案体现出来,病案可以对医疗过程及医疗效果评价进行反映。在病案中,对每一步临床路径的实施都会详细进行记录。针对病案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检查,能够有效地对临床路径实施中的标注流程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通过汇总的质量检查与统计,可以达到对实施效果的监测与评价,同时对病案发生变异的原因也可以进行分析,为制定更科学的临床路径提供依据。

2病案管理中实施临床路径存在的问题

2.1人员素质方面首先,临床路径实施中病案管理工作者的意识淡薄。在以往的医院管理工作中,由于在病案管理方面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导致了病案管理人员存在不重视、缺乏积极性的情况,在业务能力、思想、综合素质等方面意识淡薄,对现代医院管理缺乏认识。其次,病案管理队伍结构不科学。现阶段,很多医院的病案管理工作者多数是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护工作中改行过来的,真正来自病案管理专业的人数非常少,因此没有经过专业的病案管理教育,尤其随着网络通讯、技术及技术等的发展及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使得这些文化、专业技能参差不齐的病案管理工作者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信息化改革的步伐也不断加大,医院现有的信息化人才配置已经难以满足医院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今天,对既懂医院管理、又懂医学、还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言,非常匮乏。

所以,目前病案管理中,没有经过专业学习与培训的非医学专业人员从事病案管理工作时,部分对计算机内的疾病分类数据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在日常工作中,又不善于对数据库进行维护,随着医院自身的发展,数据库中需要纳入的病案数量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病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难度也越来越高,长此以往,对临床路径病种资料的正确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2信息化应用方面(1)电子病历发展迟缓。病案管理工作在我国的出现时间比较晚,在实施中又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管理模式上仍然以传统模式为主。而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建设,病案管理中也引入了计算机管理,但是计算机管理功能的发挥往往首先,主要是由于计算机配置低或者是人才、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目前,在电子病历研究方面,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与技术的成熟度相比,管理方法较为落后,正处于一个过渡阶段,临床信息化管理也正朝着医院信息化管理方向发展,即当前的行政、财务、收费、转账等方面可以实现计算机管理,当然也只能局限于代替手工或模仿手工工作流程阶段。而临床诊断、治疗及手术中,信息化技术还没有得到有效应用,因此信息化技术对临床上的支持作用尚未体现出来。尤其是在病案管理中,依然是由医师手工书写,而病案的质量受人为的因素影响较大,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二次调用查找及长期保存带来不便,在医院与医院之间的调用中,难度更大,导致了大量有利用价值的医疗信息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当前,医院信息系统内的病案资源,无法作为临床证据直接应用。病案首页记录以外,其它全部采用纯文本格式,这与结构化的数据形成矛盾,对医院信息化临床路径的发展不利。(2)缺乏统一的病案规范及信息管理软件。虽然一些医院的信息系统已经向电子病案发展,但是对于我国当前的电子病案而言,没有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及数据标准,每一个公司开发出的系统存在不兼容的现象,导致患者的信息资料无法进行交互使用。很难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共享系统,医疗信息资源浪费严重。

2.3临床路径监控标准方面因为我国的临床路径起步晚、发展缓慢,目前还处于初步应用阶段,临床路径的设计路径图与使用方法由于应用医院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路径使用方法方面,差异非常大。导致这种差异出现的主要是因素是病案参与者的知识结果、个人素养、专业技能、培训效果等,当然也和医院的设备、技术及质量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3临床路径中实施病案管理的措施

3.1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1)转变病案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理念。在病案科内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让病案编码人员、质控人员等积极参与到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中;建立循证医学观念,制定临床路径管理相关制度,对临床路径管理的理念与方法进行学习和掌握,与实际病案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有效资料进行科学的筛选,为医院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2)建立信息专业人才队伍。对病案管理人员应该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只有不断提高病案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技术及编码水平,促使其掌握手术、疾病发展的动态信息及病案编码的方法,尽可能地使其能够从事国际疾病分类工作,统一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库,不断提高病案编目的质量,并且可以定期召开病案管理相关会议,对编码数据库进行及时更新,保证地区内编码库的一致,也保证了临床路径病种资料的统一性与准确性。

3.2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1)建立并完善电子病案系统。临床路径执行与电子病案是相辅相成的。电子病历的工程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①对就诊与长期的健康记录信息进行采集与管理;②提供医疗服务中医师的信息;③为患者制定诊疗计划,提供循证医疗;④采集质量、风险、资源、业绩等数据;⑤采集用于医疗支付或病案的病人健康信息;⑥提供相关信息支持公共卫生、医疗研究等活动;⑦支持循证研究及临床试验。电子病历系统对患者的全程医疗信息进行整合,包含就诊、住院等方面的汇总,可以实现对疾病、质量的监控。临床路径的执行过程中,就是生成病案信息的过程,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系统的记录,电子病历系统与临床路径管理为临床业务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所以要对电子病历系统的功能不断进行完善。(2)规范信息管理软件及电子病案。为了使临床路径管理得到长远的发展,需要解决实施中遇到的工作量大、监管困难、统计不便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必不可少。要加强医院系统电子病案管理,使用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进行统一、标准、规范化的管理。(3)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通过提取大量电子病案中固定信息,建立数据库,通过决策支持器对数据库内的信息进行分析,提取出相关规则,然后利用规则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给出决策建议。从临床角度来看,电子病案的核心是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对诊断程序可以进行哟花,发挥电子病案的价值。(4)临床管理的信息化。实现电子病案、电子医嘱、数字化手术室、护士工作站等系统的无缝链接。在此基础上针对某项临床症状或某个患者群体开展临床路径,制定标准指标规范,为患者提供标准化治疗模式。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临床路径诊疗模式,对医师过度检查、不合理收费、不合理用药等现象进行监督与控制,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关怀。

3.3质量评估体系为了与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相符,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提出临床路径的病案质量监控,这是病案管理中的创新举措,能够对医疗质量起到促进作用,确保临床路径的执行,将该工作进行落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对医院病案管理的现状进行改变,转变管理理念,对临床路径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学习和掌握,提高病案管理者的素质,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医院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提供各方面的保障,这是病案管理工作中实施临床路径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庞汾,周腾达.临床路径实施中病案科的作用[J].中国病案,2012,5(18):226-228.

[2]苏体隆.临床路径质量标准在临床路径病案管理中的试用评价[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2(15):347-348.

[3]莫海英,邓小钦.病案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办公室业务,2013,7(5):149-151.

[4]周丽君,徐旭东,光,等.浅谈现代病案管理发展与管理人员素质培养[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5(20):493-494.

[5]刘晋才,刘阳.临床路径病案质量监控方法的理论探讨[J].中国病案,2010,9(18):24-25.

[6]张岩.对保健科患者病案管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8(25):112-113.

[7]史国兵,郭涛,马艳.医院药学中的“临床路径”管理模式[J].药学进展,2002,12(30):275-276.

[8]周利平,周洪柱,郑凤云,等.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病案质量控制[J].医院管理论坛,2012,11(15):371-372.

[9]陈昭省.病案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办公室业务,2014,1(5):567-569.

[10]邓育芬,黄琼意,黄意琳,等.高血压病房实施临床路径的管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150-151.

[11]王明红,林凯.临床路径对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影响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2,1(15):134-135.

[12]邓京湘.影响基层医院病案管理质量的因素分析[J].中国病案,2011,8(18):281-282.

[13]曾秋霞.HiS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52-153.

[14]曾柳兰.浅析医院病案管理所面临的形势及发展趋势[J].现代医院管理,2012,2(18):136-138.

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篇4

关键词:病案;信息管理;医院管理;作用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医院的管理中也逐渐广泛应用,病案信息的管理就是科学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体现[1]。病案信息是医疗行业中最为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信息,主要记录了医院的各项医学技术,针对各项困难病症的治疗方法以及对于疾病的治疗方法的创新信息等等,病案信息中涵盖了整个医院的核心重要内容[2]。合理有效的利用病案信息,能够是日常的医疗工作更为简便,并且为科研探索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数据,促进了医学科研事业的发展。此次研究通过对我院实施病案信息管理前后的病案利用率进行统计,分析出病案信息的管理对于医院管理的影响和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从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实行病案信息管理前后的8000份病案信息选取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其中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中的4000份病案为实施管理前,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中的4000份病案为实施管理后,病案分别包括检验科、神经内科、耳鼻口科、肛肠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泌尿科以及感染科等科室病案资料。实施管理的前后病案在时间、科室类别等一般资料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1.2管理方法。(1)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加病案管理的相关设备,如计算机与相关管理方法的文献书籍等。保障病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过硬,对该工作有一定的耐心与积极性。(2)将医院的历史病案进行收集录入,根据病案的属性进行分类整理,使病案管理实现可以快速查询并借阅的效果,对病案进行统计,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3)推官电子病历的应用,减少医生手动书写的错误机率,提供病历的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4)对病案的查阅系统进行合理的编排,查阅人员在进行查阅参考时能够根据条件输入,及时的找到需要的病案资料,保证病案的流通便捷。1.3统计计算实施病案管理前后的8000份病案利用率,并对其进行比较与分析。分别从科研探讨、医疗保险以及临床治疗对病案信息的利用率进行对比,观察比较结果的差异情况。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率(%)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设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病案管理实施前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中的4000份病案,病案信息的科研探讨利用率为11.29%,医疗保险利用率为7.25%,患者的利用率为3.8%;而病案管理实施后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中的4000份病案,病案信息的科研探讨利用率为33.71%,医疗保险利用率为19.87%,患者的利用率为12.62%。经过卡方检验,三个利用率指标的前后比较结果分别为(=14.413,p=0.000);(=5.403,p=0.020);(=5.161,p=0.023)。数据表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其中广泛应用,医院的信息管理模式转变为科学、细致、便捷的规范性信息系统[3],病案信息能够为科研探讨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资料,促进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同时也为医院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病案的管理有助于提升病案的治疗,带动了医疗质量的提高,医院的管理人员应考虑自身的持续性发展,对病案的管理引起重视。病案资料的种类繁多并且数量大,以往进行病案的人工查阅抽取,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病案的利用率较低[4]。而将病案进行属性的分类建立一个健全的借阅系统,工作人员在借阅时更加快捷简单,为科研探讨提供了发展的空间,高质量的病案能够帮助医生在临床治疗中准确迅速的进行判断,提高了治疗效果与工作效率,也就促进了病案的利用率提高[5-7]。病案信息的管理提高了信息的治疗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了在医疗行业中的利用率,数据的参考以及病历的分析都能够帮助医院提升治疗水平,为医学科研事业的发展也提供了有效的数据。综上所述,此次研究通过分析我院病案管理实施前后的利用率,根据结果得出,合理科学病案管理能够提高信息的准确性以及信息的质量保证,减少查阅病案的时间消耗,综合提高了病案的利用率,保证了资源的规范性以及协调性,提高了医疗质量,为医院的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7):25-26.

[2]张海燕.病案信息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0):363.

[3]葛峰华.病案信息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健康前沿,2016,25(12):77-78.

[4]钟菊珍,袁虹,郭玉花,等.医院管理中病案信息的管理及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0):219-222.

[5]陈红波.病案信息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与有效发挥方式研究[J].饮食保健,2017,4(1):280-281.

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篇5

关键词:病案质量控制医疗保险需求影响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56-01

随着我国医疗保险的全面开展,医疗保险给病案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医疗保险的医疗记录审计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完整的医疗记录规范,要求其必须准确掌握医疗保险的基本规范,重点把握病历书写质量的几个控制点。通过对医疗记录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可以建立质量控制标准,保证奖励和惩罚制度的实施。因此,加强医疗保险和病历书写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其他活动的进行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使病案书写更加规范化,更好地为医疗保险管理服务。

1病案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疗保险的正常程序运行

当前我国实施的医疗保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国家强制性的法律保障,直接由政府的医疗保险管理组织来协调管理;另一个是由个人自愿购买的商业保险,由保险营利机构负责接收和赔付医疗保险的保险险种。科学合理的病案管理与医疗保险机构保存要求能为医疗保险的正常程序运行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医疗记录不及时,不完整,不仅体现医疗保健的质量是不严谨的,也给理性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更高的难度,而且令教学和科研工作使用不可靠的数据。

病案也可以为卫生医疗成本提供准确的信息,有利于患者和医疗医院医疗行为检查部门的监督,也能提供医疗保险的支付和结算管理的客观依据,使社会保障机制可以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开支,杜绝浪费,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确保医疗保险的正常程序运行。

2病案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疗保险的纠纷处理

医疗记录的保管也会影响保险索赔中的纠纷处理。如没有完善病案管理科学,不能提供记录数据将直接影响患者得到合理的补偿。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医院的发展与完善,病床周转率普遍提高,也减轻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然而,有一些疾病的检查和实验室报告的结果,患者还未完成。这就需要医生来获得各种检验报告来进行病人的医疗记录,使完整的医疗记录得以保证。比如,手术及麻醉记录必须详细记录操作的全过程,包括麻醉深度,术后和术中输血,输液和其他药物的使用条件。在记录过程中,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记录正确,及时和完整,二是人工材料植入必须填写“医疗材料植入使用登记表”,还有详细的书面的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批号、生产单位和其他信息,因为人工植入材料在不同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不同。有时医生不相关的病史采集或笔误,又或者患者故意隐瞒最终导致保险索赔失败。还有治疗项目取消部分应及时用红笔填写具体时间,签上大名,以免造成重复计费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医院实施医疗记录,是监督机构检查的重要内容,是与医疗机构支付的住院患者的医疗保险费用直接相关的依据,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

随着医疗和社会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险中有着越来越被广泛使用的医疗记录,住院病案管理作用日益突出。同时伴随着医疗记录使用次数的增加,当前医疗纠纷频繁发生,迫切需要提高病案质量。

3病案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疗保险的支付和结算

入院记录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结果,诊断,治疗计划。现在的疾病,过去的疾病历史描述对保险索赔是很重要的。现病史的患者和家属的主诉多种多样,缺乏逻辑的疾病记录成为医疗保险纠纷的焦点。疾病既往史是病人的一般状态之前的健康记录,比如有急性,慢性传染病史,药物过敏史,手术或严重的外伤史及其他重要的疾病历史。根据发病时间序列记录,还有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相关疾病在鉴别诊断中也应详细地记录,确保无误。

医疗记录和医疗档案是病人的医疗活动和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全过程的原始记录,它关系到医疗机构的支付费用,与住院患者和医院的经济利益直接相关。同时,医疗保险的支付和结算医疗费用还是以此病案质量为依据的。很多情况下,医疗价值是通过病历质量反映出来的,所以加强病案质量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也是确保医疗安全的关键。

4小结

病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的质量控制将直接影响医疗记录,因此病案质量控制工作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其次,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病案管理涉及范围广,需要引入多元化的知识型员工,以适应病案管理现代化的新需求。第三,加强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提升病案质量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这也是医疗技术水平的整体素质的一种反映。因此,提高病案质量需要全院医疗人员共同努力完成的,医院领导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不断推进病案质量管理的发展,以确保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运行,有效、客观地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黄江红,赵豫,李群.加强病案环节质量管理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J].中国医院统计.2007(04)

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篇6

[关键词]医疗;档案;时间;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各级医疗机构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特别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为医疗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如全民公益性的医疗服务与患者以消费者身份出现的医患矛盾,使病历档案成为裁定责任的重要证据;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对医疗档案的影响等。因此,需要积极把握新时期医疗机构自身特点,使档案工作不断适应医疗机构的发展现状,并为之做好服务,这是当前医疗档案工作的根本课题和核心任务。

一、强化病历档案管理工作

随着患者作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病历档案已被列为处理医疗纠纷和伤残鉴定、司法鉴定等的重要法律依据,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举证材料。因此,加强病历档案管理,对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减少医疗纠纷,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加强病历档案的制度化建设,积极完善病历档案的各项制度,使病历档案的形成、立卷、归档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病历处理规范化、病历书写格式化、各项记录完善化、各项手续完备化。进一步改善病历档案的存放条件,严格病历档案复印制度,保护患者隐私权。并且在此基础上,因建立相应的医疗纠纷档案,在其归档内容应包括,产生医疗纠纷的情况说明及医患双方的情况记录;医疗事故受理机构对事件的调查、举证材料;法院依法受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材料;法院判决、医疗事故鉴定机构结论或医患双方协议等内容,以更好发挥其处理同类医疗纠纷案件中的借鉴作用。二是建立医疗质量监控体系,严格按照《病历档案书写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规章制度,规范病历档案的书写,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做到病历记录详细、收集齐全,确保原始归档资料的规范和完整。坚持定期检查病历档案质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终末病历档案质检工作,对存在问题的病历档案,及时通知科室及责任人进行返修、整改,力求病历档案及时、整洁、完整,防止乙、丙级病历档案流入病案库。

二、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或单位发展进步的最核心资源。对于医疗单位同样如此。医疗单位人事档案是对单位员工的个人经历、思想政治评价、工作能力、工作贡献、品德等信息的记录,属于单位的重要人事信息资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让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更加完善,促进卫生人事制度的改善,有效的调配卫生人力资源,为医院的发展创造条件。但当前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医疗机构改革进行,医疗单位人才流动也更加的频繁,很多的人都从单位员工变成了社会人员,导致人和档案的分离,这是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将档案转到人才中心,然后就搁置不管,有些档案多次转移活保存不当,造成了人事档案的失真、虚假,这对于社会信用来说具有隐患。因此,应从实际出发,增强单位领导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总结、检查和分析,剖析和解决各项实际问题,对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升级考核制度,加快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进程。

三、完善信息化建设手段

随着医院档案信息量的不断增多和档案信息载体的日益多样化、文档管理一体化、档案信息利用网络化,以及档案的利用越来越频繁和迫切,传统的管理理论、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尽快完善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各级医疗机构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定成效,但总体来看,现代化程度并不高,有些单位还比较落后,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医疗结构设备和技术还比较落后,基本处于经验管理和手工操作状况,档案管理和利用水平较低。医疗机构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应该以病历档案的数字化开发与利用为核心。数字化病历档案可以及时有效地记录病人的健康状况,而且在疾病发生、发展、诊疗过程中形成具有利用价值的各种诊疗资料,是医疗机构的重要数字信息资源,对医疗、科研、教学、管理、统计等方面的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对医疗纠纷、保险、司法、鉴定等方面的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据。它能综合反映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通过电子病历档案的内涵监测,可以及时发现临床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科学管理和不断改进,为医院管理起到导向作用。针对电子病历档案的特点,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电子病历档案时,应遵循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原则。

四、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要使医疗机构档案的管理人员自身能够充分的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性,是整个档案管理活动展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医疗机构要将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纳入医院人才培养的计划之中,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一要积极为档案人员创造条件,选送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到高等学府进行深造或参加国家、省、市档案系统举办的档案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对医院内部各科室的兼职档案人员,要利用每年文件材料立卷归档的机会,组织学习档案管理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都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这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来说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二要鼓励档案管理人员自学成才。通过自学、专业培训等途径更新知识,如现代化管理知识、法律知识、档案管理知识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业务知识水平,通过不断总结档案管理经验,使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

五、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进步,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医疗机构档案工作实践也有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展示舞台。特别是我国正在进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医疗机构档案工作实践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从管理理念、方式方法、人员队伍、措施手段等方面紧跟时展的步伐。因此,要求医疗机构档案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成为“终身学习者”为目标,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信息处理、计算机操作等专业技能,强化自身素质修养,满足社会进步和医疗事业发展对档案工作实践不断提高的要求,服务好医疗档案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红梅,孟煜.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做法[J].医院管理杂志,2006.08.

[2]胡莉.试论如何加强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J].兰台世界,2010.12.

[3]王涛,程卓.对医务人员技术档案管理的几点看法[J].四川档案,2010(05).

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篇7

[关键词]病案;iSo9001;质量管理;要求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a)-113-03

iSo9001(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现代化、正规化、标准化,科学合理可行的质量服务管理体系。iSo9001质量管理模式引入到医院管理经营中,便于与国际接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根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病案管理,及时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病案管理模式,从而使我院病案管理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借此平台,经过2年的实际运作,医院病案管理工作全面引进iSo9001质量管理理念,提高了思想,对方法和管理水平,对医院病案质量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促进,对病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实施也有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体现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病案管理中的优越性。

1根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工作职责

1.1建立病案统计室工作职责

包括全院住院病案的收回、整理、装订、归档和保管工作;出院病案的登记;做好国际疾病分类编码(1CD-10)、手术编码(iCD-9-Cm);再入院病人病案的借阅;提供医疗、教学、科研等相关的病案资料;认真做好病案保管工作,保持病案的清洁及库房的防护措施。

1.2建立病案管理人员职责

包括检查病历资料是否齐全,书写是否完整;负责病案的回收、整理、装订、归档、保管工作;病案资料的索引、登记、编目工作;协助临床查找再入院病人的病案号,保证病案的供应,办理病案借阅手续;做好病案的管理工作。

2根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编制病案管理作业指导书和程序文件

2.1病案管理作业指导书所包括的内容

卫生部《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广东省病历书写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案工作手册》、《病案质量监测方案和评审手册》、《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管理》、《医疗质量年度考核目标合约》和本院病案管理制度。

2.2病案管理程序文件

以病案管理工作流程为基础,将病案管理的质量要求分解并贯穿于流程的每个环节,形成文字资料。根据iSo9001质量体系“以过程为中心,保证质量,持续改进”的理念,制订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操作流程,通过制订病案管理作业指导书和程序文件,使病案管理质量标准明确,步骤清晰,可操作性强。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通过严格的过程质量监控,把病案的质量管理贯穿于病案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严把过程质量关,以保证归档病案达到甲级水平,有效地保证病案管理质量。

2.3其他措施

按照iSo9001国际标准的13个步骤,建立病案质量体系等7个程序文件,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培训计划,进行病案质量书写强化训练。对新聘医师、进修医师进行岗前病案质量授课教育,并要求全院各个科室评选最差病历,以激励医师按时按质地完成好病历,以iSo9001《质量手册》为指导,在《病历书写规范》的监控下,对病历进行环节质量控制,对存在质量问题或者重大缺陷及时指出,反馈给当事者并按iSo9001《不合格项》给予处罚。通过有力的监控措施不断促进和提高医疗质量。

3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院病案管理

3.1建立组织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病案质量组织管理体系是确保病案质量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的关键。医院应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的四级病案质量监控组织:科室一级病案质量监控;医务处(科)和门诊部二级病案质量监控;病案科工作人员(包括病案检查医师在内)的三级病案质量监控;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四级病案质量监控。确保病案质量有人管、有目标、有检查、有结果和有奖惩。保证病案质量监控工作落到实处。

3.2明确岗位职责,建立监督体系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体现在《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上,把我院的各个岗位、各部门的职责明确规定下来,从而理顺了上级与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医院各部门的具体工作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将日常医疗活动以文件形式确定,并建立有督促、有检查、有记载的监控机制,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提交整改措施和分析意见,使医院的每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我院的病案管理在iSo9001的各项标准和制度的严格要求下更加完善。

3.3病案质量全过程管理的实施

病案质量全过程管理是按照病案形成的过程和规律,对构成病案质量的各环节进行的质量控制,通过对流程中各环节和要素进行策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各项标准的实施。

3.3.1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对病案的建立、质控、归档、保存、调用等基本流程和各个主要环节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管理,使病案管理人员思想上先有认识,有要求,在操作上也要熟练掌握。病案室人员要主动与多科合作,积极探索病案管理的有效办法,开发管理思路,建立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取得较好的成效。以省卫生厅病案书写和管理规范为依据,结合我院实际,制定病案管理的建立、修改、质控、归档、保存、调用和交换等主要管理环节过程的规范内容。

3.3.2流程设计首先要对病案质量全过程进行划分、鉴定和策划,依据各部门和各专业的功能,划分环节质量单元,如构建院、部门、科室和病区等病案书写质量控制结构,病案科需要形成科室、班组和岗位等质量环节单元。并对关键环节、复杂环节或涉及多个科室的环节和影响较大的环节进行重点控制,某个阶段要有控制重点。理顺工作流程,规范工作责任,要求每位工作人员明确整个病案质量管理流程;明确质量管理的路径和关键质控点;明确关键环节;明确“接口”部位,重点加强环节之间的“接口”作用。避免由于职能交叉或职责不清造成流程功能障碍。

3.3.3教育与培训病案从建立、形成、收集、整理、归档到利用,每一个环节都有许多工作人员参与,要让每个工作人员了解自身在病案质量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每个人都要对全过程的质量负责,在完成本岗位工作的同时,负有监督、检查前一工作环节的责任。如病案科工作人员在进行整理装订时,须检查病案书写的完整性和及时性;疾病分类编码员在编码的过程中须检查整理和装订的工作质量。因此,每个工作人员对整个流程的工作程序和质量要求都应该了解,不仅熟悉本岗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质量要求和质控重点,还要学习相关环节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质量要求,以便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对前面环节的质量进行监督和检验。病案管理技术人员应更多地学习临床医学知识,临床医师也应了解病案管理工作流程特点和病案、统计专业知识。因此,医院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包括专业知识、质量管理方法及法律、法规等专业教育或专项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参与质量活动的积极性和质量管理能力。

3.3.4质量监控病案质量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各项标准、实施方案和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对每个环节和每一过程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以确保每项操作和每项服务都能按照一定的管理程序完成。监控方式为全员、全部门和全过程的质量监测。病案质量管理监控重点是控制流程的通畅,当病案流程阻滞,病案滞留在某个环节时,即这个环节的质量一定存在问题。在监控中注意验证目标和标准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时效性,对病案全过程管理的方案落实情况进行检验,并评估方案的设计是否切实可行,流程是否科学、合理和规范。对于质量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应重点收集流程在运行方面的资料,剖析流程与问题的联系,并寻找更严谨、先进的流程和工作方式。对于不断发现的问题,进行质量分析,及时完善和修改。

3.3.5质量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促进病案质量不断完善和提高的有效措施。通过建立病案科与临床科和职能科的沟通与互动,根据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和培训计划,坚持持续改进以达到促进病案书写质量的提高;通过病案质量的全过程管理,检验流程中每项工作、每个环节的划分和设置的规范、严谨。杜绝乙、丙级病历归档,有效防范了因病案质量管理不规范带来的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有利于维护医院、医务人员和患者三方的合法权益。

4效果

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后的住院病案质量和质量效应评价结果,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2年里共有住院病案33716份,病案回收率、归档率和甲级病历率均达到100%,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教学、科研、处理医疗纠纷和社保等提供病历原始资料,没有因病案管理不善导致任何差错和损失。在上级主管部门医疗质量整体评估和年终考核中,病案管理质量连续数年获得好评。

实施iSo9001前1年(2005年)的情况和实施后2年(2006~2007年)的情况比较,评价内容包括住院病案质量(缺陷病历,甲级病历,乙级病历)和质量效应(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病案质量按“出院病历质量抽查率≥30%”的规定,3年分别随机抽查出院病历4000份(每季度1000份),评价按甲、乙、丙3级进行;顾客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表格,表格填写为顾客借阅病案归还时填写,3年分别随机抽查满意度表格360份,评价按满意、一般、差3个级别进行。

4.1实施iSo9001前后住院病案质量和质量效应情况比较

见表1。

表l结果显示:实施iSo9001两年后住院病案质量及质量效应有明显提高。缺陷病历率由2%降为1.6%,甲级病历率由92%提高到95%,医疗纠纷由7宗降为4宗,实施前后均无丙级病历,无发生医疗事故。

4.2顾客对病案质量管理服务满意率的评价结果

实施iSo9001前后顾客对病案质量管理服务满意率比较见表2。

表2结果显示:实施iSo9001后顾客对病案质量管理服务中的服务态度、语言文明、解释耐心、病历借阅、及时供给等均有明显提高,服务态度在实施前满意率为75.8%,实施后为95.5%;语言文明在实施前满意率为78.3%,实施后为97.8%;解释耐心实施前满意率为71.1%,实施后为91.6%;病历借阅实施前满意率为86.0%,实施后为98.2%;及时供给实施前为86.5%,实施后为93.6%,综合满意率实施前为79.5%,实施后为95.3%.

5结论

医院病案管理引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给病案管理注入了新的血液与活力,产生新的管理理念,转变观念,主动适应,使病案室工作发生较大变革。我院试行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病案管理已有近2年的时间,从表1表2可反映,实施引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病案管理后,能够更科学有效地做好病案管理工作,管理指标明显提高,使病案管理水平上新台阶。随着对iSo9001标准的认识不断深入,各项工作流程均严格按iSo9001标准要求实施,按质量程序和作业指导文件指导工作,让每一位员工都明确,iSo9001标准的精神是说到、写到、做到。在实际工作中让每一位员工从自身作业标准、规范、整体流程的模式与上下流程配合,建立自我启发、相互启发,进而发现问题、检讨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余秀琴.医院病案管理模式的探讨[m].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1:141-142.

[2]李凤轩.引入iSo标准提高病案质量管理[J].中国病案,2005,6(6):11-12.

[3]刘爱民.医院管理学病案管理分册[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刘晋才.浅谈加强病历医疗质量内涵检查的方法[J].中国病案,2005,5(6):9-10.

[5]刘叶珍.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与病案管理风险控制[J].中国病案,2007,6(8):7-8.

[6]董先云.医疗纠纷与病案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0):114-115.

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篇8

病案是住院病人病情及医师进行医疗过程的如实反映,是医学教育和科研的重要资料,具有法律效用的医疗文书,也是医院各项医疗活动的信息载体,医疗质量的综合反映,更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为达到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的要求,提高病案质量,促进医疗技术水平和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我院近年来不断强化病案管理措施,使病案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1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实践证明,提高病案质量的诸因素中医护人员自身的主动性、自觉性是最重要的因素,管理者的任务首先就是严格标准,加强教育,赋以责任,把病案质量提高寓于有效的质量教育之中,我院将病案质量教育进行了所有医护人员的培训,强调病案在医疗教学、科研、法律等方面的重大价值,病案书写规定、规范、格式及主要内容,介绍院内病案质量标准和质控方法,开展典型病案的案例主要内容,介绍院内病案质量标准和质控方法,开展典型病案的案例分析,医院主要业务领导提出具体要求和希望,我院将有关病案的文件、规定编写成《医疗文书操作手册》组织学习,进行考核进行病案质量教育,要求他们写好医疗文书、护理文书和各种检查报告单,促进病案质量的全面提高。病案质量教育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管理过程,我院由院领导或专家组织季度的病案质案质量讲评,其重点是讲评病案中存在的各种缺陷、产生原因、不良影响及危害、具体责任、纠正措施,尤其涉及主要医疗规章不落实、弄虚作假、工作责任心不强的问题,要认真剖析、吸取经验教训,讲评中注意对各科室病案质量考评结果进行量化对比,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医护人员的质量意识。

2严格规范,落在实处

国家卫生部,对病案书写都有严格规定,分别下发了《病案书写规范》和《病案书写质量评定标准》这些规范性文件对于保证病案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在严格执行上级规定前提下,结合实际对病案格式、内容做出具体要求。

2.1《病案书写格式》:按照《规范》要求,全面设计病案各种记录内容的书写格式,使全院病案格式达到了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

2.2制定了《加强病案内在质量的若干要求》,全面设计病案各种记录内容的书写格式,使全院病案格式达到了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

2.3组织有关专家拟定各专科《示范病案》,从格式到内容具有较高水平,能起到示范和参照作用。

2.4制定《病案书写质量扣分标准》:这个《标准》也是对上级有关评分标准的具体化,明确各种病案书写缺陷的扣分值,既对病案书写者产生较大的约束力,也为质量管理人员病案检查评分提供了依据。以上的4点得到认真贯彻执行,有效地促进了病案质量的提高。

为提高“现病史”书写质量,体现完整性,提出具体化的“主次要求”,为使“首次病程记录”更好地反映医师逻辑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正确诊疗病人能力,具体提出“四项要求”。

3突出重点,三级控制

目前在病案质量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环节质量失控没能连贯、有序完整地落实解决办法就是找准质量控制点,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由个人、科室、医院构成三级病案质量控制网络,采取个人自查、科室普查、院级抽查的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医务处每月对各科病案比例随机抽查,综合评定成绩,院质量管理办公室聘请部分专家对全部病案审阅、复查,现发现问题以《病案缺陷反馈单》的形式向科室反馈控制的同时,要有相应的奖罚措施,科室与个人奖罚完全和奖金挂钩,把病案评比的分值确定为奖金份额,实行利益兑现,不达标的给予经济处罚,获优秀病案者,给予全院通报表扬。

4加强训练,提高素质

病案质量反映医院医疗质量,最终反映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因此,病案质量管理的实质是人员素质管理,从根本上提高病案书写水平,熟练准确地运用医学术语,加强iCD-10知识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的学习,进一步明确诊断治疗标准,规范诊断名称,科学进行疾病分类,加强病案主要记录的书写训练和查体能训练,也是病案记录的重要内容,要求每个住院医师认真书写,这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提高。

5创造条件管好病案

加强病案管理还要重视病案室的工作,首先依据医院规模配齐病案管理人员,为提高病案室人员素质,经常参加学习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病案室的制度和管理。

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篇9

[关键词]病案质量;病案资料;病案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5(b)-0187-02

随着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健康意识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病人和医疗机构频繁接触的现状下,病人给医疗机构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作为医疗机构我们也要尽可能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病人的就医需求,合理处理医患关系。病人作为患方是医院服务的主体,从病人入院登记到出院的全部医疗过程是院内所有医务人员为病人服务的过程,是所有医务人员相互协作的结果,这个过程产生了大量有价值的病案资料。这些医疗信息作为原始资料可以满足病人的一些特殊需要,例如:“新农合”、医保、医疗社会保险、司法部门工作、各类鉴定(司法、伤残等)、健康管理、医疗护理质量、院内感染、处方抽查等病案的使用[1]。由此可见,病案能够为很多部门提供服务,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病案的内在质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所以,我们要通过现代化的方法来实现病案质量的监控,让病案管理的每个环节更加的合理化、专业化。促使高质、高效的病案形成。通常情况下我们通过对病案资料管理质量的控制和对病案书写质量的控制来实施的。下面综述这两种质量管理的现状和具体方法。

1制定病案管理质量的任务,保证监控的重要性

1.1存在的问题

1.1.1对病案质量管理的经验不足由于病案管理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所以现在很多单位的病案质量控制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规章制度。

1.1.2对病案质量控制工作的认识不强对每个环节控制的不严谨,工作岗位的不明确,实施质量标准的不科学等,导致了病案质量参差不齐,有些管理态度不端正的甚至导致了病案的丢失,严重影响了病案的使用价值,也使病案失去了实际存在的价值。

1.2改进措施

随着近年来我国病案资料服务于医教研、社会保障体系、法律案件、各种鉴定等频繁使用。对于建立健全病案管理质量的措施,具体分为以下5点。

1.2.1制定病案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根据病案工作的性质和规律,制定病案质量管理的总体目标,结合每个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岗位目标,加强管理质量的意识,充分调动各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病案管理质量体系和安全有效的医疗管理机制,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1.2.2加强医务人员对病案管理质量的意识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医务人员质量管理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明确管理人员对病案质量的责任和义务,注重病案形成全过程的环节质量,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各尽其责,使病案整体质量不断提高。

1.2.3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国家卫生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病案工作的实际,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病案管理质量和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把各项工作规范到位,按规章制度,把质量管理落到实处。

1.2.4建立指标体系和评估体系检查是否达到设定的标准,不断地发现问题,按照质量控制的目标,标准和制度进行修改,使质量体系更加完善。

1.2.5定期总结,反馈对质量实施过程中的成绩和问题,进行总结、反馈、评价和分析,找出差距,奖励鼓励先进,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总结提高,促进病案管理质量的良性循环,保证病案质量控制的效果[2]。

2如何加强病案管理书写质量的控制方法

2.1存在的问题

2.1.1医生的责任心不强由于临床医生工作繁忙,有些医生缺乏责任心或基础不扎实,致使病案记录不能及时的完成,按照科学化病案管理的规定,医师在通知病人出院后的24h内,要将病人出院病案统一送到病案室。由于医生对病案质量的意识很淡薄,认为病人病治好了,痊愈出院就可以了,自己的也就完成任务了,把写病案当成了负担,从而导致了病历迟迟不归的现象。

2.1.2医生书写病历不规范不认真医生没能认真学习《病案书写基本规范》,没有按照基本要求的内容逐步逐项纪录[3],对病案首页的填写不准确,包括整个病案中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病案号等等,可能一本病案当中的姓名或性别不一致,造成张冠李戴的现象。在诊断的选择方面,医生可能没选对主要诊断,错将其他诊断误认为主要诊断,对病历的统计工作和对DRGS的研究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干扰了医保部门对医院的付费,严重的可能造成医疗机构的经济损失。对病案内容书写的不规范、不真实、不准确,甚至缺少医生签字,逻辑不符等这些现象都是医生应该重视的。

2.1.3医师法律意识不强目前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医疗事故也层出不穷,而病案的价值往往被医生所忽视,忽视了它能够作为有力证据由院方向法院提供,而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经济和名誉的损失。

2.1.4医院领导对病案质量控制不够重视大多数院领导只重视临床科室的扩建和改进,只看到了医疗技术水平能给院里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很少有领导重视病案质量的建设。如果没有病案质量的控制将会使病案资料的质量严重下降。

2.2改进的措施

2.2.1对医师、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学习法律法规严格要求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认真仔细,规范书写病历,要求各项记录的及时准确,字迹工整清晰,内容真实可靠。

2.2.2加强对病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目前该单位对主要疾病的诊断格外重视,通知医院医师定期培训iCD-10疾病分类和iCD9-Cm-3手术分类及病案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让每个科室都拿到最新版本的专业教科书,在医师没有把握选择疾病主要诊断的同时,能自己查阅书籍,每本书籍上都留有本院病案管理人员的联系方式,有问题随时解决,逐步提高病案编码的准确率。

2.2.3成立病案管理委员会由院长为监管的最高领导,使医院的病案质量控制工作受到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加强病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建设,为病案管理提供必备的基本设施建设,配备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引进专业化的卫生管理人才。

2.2.4制定奖惩制度将病案质量控制的成绩与每个科室完成病案的优劣情况及时报告给病案委员会,有此部门进行监督管理,鼓励病历写的优秀医师,惩罚书写不合格病案的医师,让晋升职称和病案书写相挂钩。

2.2.5建立四级病案质量控制制度病案委员会作为病案质量管理的最高权力组织,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定期或不定期,定量或不定量,普查与抽查全院各科病案,审查和评估各科的病案质量,特别是内涵质量。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经验,提高内涵质量。对不合格的病案和反复书写病案不合格医师,应采取措施。发挥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作用,不断提高病案的内涵质量和管理质量[4]。

3结论

病案质量控制是医院管理的基础,也是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的保证,高质量的病案不仅能够反映一个医疗机构的治疗水平、管理水平,体现全院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配合的默契程度,还能作为原始资料为医疗保险报销以及医疗纠纷等提供有力的证据。诸多领域对病案的频繁使用,足以体现病案资料珍贵的使用价值。我们应当加强病案管理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对质量管理出现的实际问题,做出合理的反馈,不断改进创新,逐步增强病案质量,进一步挖掘病案资料的潜在价值。努力缩小我国和国外发达国家病案管理水平的距离,根据我国病案专业的实际情况,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自身的病案质量控制水平,力争把我国病案质量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参考文献]

[1]王旭光.近三年病案利用情况的启示[J].病案专业论文集,,2012(12):11-13.

[2]刘爱民,主编.医院管理学-病案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2.

[3]张红宇,赵国光,李小莹.以主治医师查房考试为契机提高病历质量[J].中国病案,2011(12):9-10.

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篇10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社区健康档案;生活质量;改善效果

慢性病又名慢性非传染性病症,它并非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多种病症的代名词。像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均属于慢性病症[1]。由于此病症的发病人群多以老年患者居多,再加上此类病症具有病程时间长且易反复发作等特点,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能使其肾脏、心和脑等重要器官受严重威胁,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影响[2]。社区健康档案管理是服务设施中的一种方法,通过将患者的病情分类,并予以针对性管理方案,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探究对老年慢性病患者予以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对其改善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前未实施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的老年慢性病患者4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63~81岁,平均(77.6±2.3)岁;病程1~7年,平均(2.7±1.8)年;冠心病15例,糖尿病17例,高血压14例。另选取2013年1月后实施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的老年慢性患者46例为研究组,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64~82岁,平均(78.5±2.4)岁;病程1~8年,平均(2.9±1.7)年;冠心病14例,糖尿病19例,高血压13例。根据上述所述,把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为患者构建健康档案,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及基本情况,并依照患者的具体病症状况予以分组。健康管理模式实施前,社区人员可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膳食结构优良率和服药依从性、疾病知识知晓率和生活方式优良率等进行了解,并通过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予以正确合理的干预措施,其中包括:生活方式指导、健康教育和疾病治疗指导等。同时,社区医护人员还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对老年群体的活动特点予以充分利用,对活动地点及时间合理选择,并向患者发放治疗及预防宣传手册。对知识水平低下患者,社区医护人员可采取模拟训练及操作演示等方法对患者实施教育。加强教育宣传工作,设立社区健康宣传板,以画报的形式将预防措施、注意事项和用药方法等展现出来,这样便于患者阅读。对伴有紧张、焦虑等心理素质低下患者,社区医护人员可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向患者简单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及担忧,对于患者的倾诉要做到细心聆听,时常鼓励安抚患者,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此外,社区医护人员还应做到定期随访观察,对患者的饮食控制及服药情况予以了解,对治疗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采取及时处理。在走访过程中,社区医护人员还要监测患者的疾病指标情况并将其整理成档案,这样能为后期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此外,每个月社区医护人员都会对社区居民的心率及血压情况进行检测,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家庭管理方案,同时,没三个月都会对患者的体重、身高及血糖情况进行检测,并对估算患者的健康指数,每隔7天对电话随访1次,这样能对患者的病症状况及生活改善情况予以及时了解。

1.3评价标准

实施SF-36(生活质量评定表)对实施前后患者的膳食结构优良和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优良和疾病知识知晓等指标改善情况。生活方式优良率:患者谨遵医嘱,饮食习惯合理化、运动锻炼适当;服药依从良好率:定期复查、药物服用定量定时。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观察患者实施前后的指标改善情况

实施前,患者的膳食结构优良和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优良和疾病知识知晓等指标改善情况与实施后相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观察实施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

实施前,(74.5±8.1)分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实施后,(82.3±11.1)分为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经对比,实施前明显低于实施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病因复杂、易反复发作和治疗时常长等,是慢性疾病的主要特点,再加上受外因因素的影响,如老年患者的年龄较高、其机体抵抗能力较低等,很容易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又或者是饮食控制不合理及不遵医嘱服药等,从而使治疗效果受影响[3]。健康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是表示,将针对性干预措施落实到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从而达到健康管理、延缓及阻碍病症的目的。健康档案管理是一种服务机构,通过对患者病情状况的全面评估,并将其设置成档案,再根据不同的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指导工作,这样不仅有助于患者的病症的改善,而且还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4]。从上述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老年慢性病患者予以健康档案管理,能使患者的的膳食结构优良和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优良和疾病知识知晓等指标情况得到改善,使其生活质量也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健康档案管理模式的实施,对慢性病症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的实施,还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治疗过程及病情变化情况的全面掌握,对治疗方案的调整能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还能节省医疗中开支及资源。由于现下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仍处于发展阶段,为了能使其更加完善,本人提出以下几点意见:①设立电子健康档案,通过互联网实施综合干预;②健全社区健康监测网络,对检测实施计划予以制定;③为每位患者制定一张健康卡,将患者的基本医疗信息输入健康档案内,这样便于医护人员的患者信息的提取,避免救治时间受延误。

总而言之,将社区档案管理应用到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即能加快患者病症康复,而且还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何红球单位:桂林市人民医院北门社区

参考文献

[1]陈冬雅,钟雪花.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实施健康管理模式后的改善情况评价[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8):192-194.

[2]彭柳媚,胡于俊,周子英.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0):1549-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