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语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十篇语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十篇

语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6:21

语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篇1

一、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管理

每次上阅读课之前,先给学生一个自己准备图书的时间,比如今天可以看哪一类的图书,是科学图书类还是散文类等。这就避免了有什么看什么的盲目性,学生就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的放矢的去专门攻读赏析某一类的文章,就不会出现毫无目的乱读书的窘况了。

二、要教给学生几种读书的方法,并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实际问题,例如如何快速浏览,如何摘读跳读,如何精略结合,如何作读书笔记等等,教师可以作适时的指导和点拨,给学生提供几种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归类记录法等,告诉他们在使用时要不拘一格,灵活运用。我还给学生概括了三个牢记:一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只要读书,首先拿起手中的笔,随时圈点勾画出精彩的词语、语句,甚至段落,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等,把阅读与动手动笔结合起来。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告诉学生即使你记性再好,头脑再聪明,也不如扎扎实实的留下读书的印痕。这样就不会出现当你放下手中的书的时候,只是隐隐的感觉似曾相识,却不能细细叙说。二是“不动脑子不读书”,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留下“学而不思则罔”的教导。也就是警戒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不能光读,当读书时要积极动脑,从书籍和文章中发现一些问题,甚至产生一点疑问,再去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一些问题,从读书中得到一些启示和想法,这样把读书与思考问题结合起来。三是联系生活实际去读书。要注意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现实生活来读书和思考。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死读书、读死书,会使思想僵化,应该坚决抛弃。只有联系生活实际去读书,才不会出现新型的“书呆子”。

三、为了带动阅读教学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

比如召开读书汇报会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向同学介绍,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还可以举办读书笔记展览会,评选最佳读书笔记,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我曾经把自己的几本笔记本在班上传阅,告诉它们是我的珍宝,而且是我平时写作的得力助手。学生也从此更加呵护他们的笔记本。有很多学生的笔记本都设置得很精彩,他们自己开辟了一些小天地,比如“我最喜欢的诗歌”、“我最赞赏的名言”、“我最崇拜的作者”、“我的小小感悟”、“与作者的心灵对话”等,他们用各色的彩笔精心的涂抹着他们的一些感悟,他们的笔记本本身就是一本丰富多彩,缤纷斑斓的宝贵图书。

语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篇2

关键词:阅读指导语文教学开展活动

俗话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具有其他任何活动都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不仅对课外阅读做了量的规定,还对学生的阅读取向、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做了指导性的规定。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那么,如何做好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呢?

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需要,才会积极、有效地去阅读。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通过讲故事,把书介绍给学生。教师讲到动人的地方时,可暂停讲解,以激起学生“欲知后事”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阅读。第二,配合班级、中队活动,把书介绍给学生。如通过主题活动、赛诗会、故事会,把相关优秀书刊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为活动做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为了参与活动,就能产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需要。

二、结合语文教学,指导课外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根据这一原理,我们不断探索,试图建立一个以课本为主,以课外阅读为辅,课内外阅读互相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系统。这既可为教学创造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又可将课外阅读作为巩固、运用课内所学知识的积极手段。由于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互相联络,激发了学生内在学习诱因,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这样做:第一,可以把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中心内容一致的课外读物,先安排课前读,作为学习课文的铺垫,学完课文再提出新的阅读要求以加深理解。例如,配合《负荆请罪》阅读《史记》(小学生版)。教师课前应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内容,即请罪背景:“负荆请罪”这则故事是有缘由的,廉颇为什么会和蔺相如闹不和呢?这事起于蔺相如的地位。原本是一官员家门客的蔺相如,凭着他的足智多谋、不畏为赵国屡立奇功,深得赵王的器重,一步步高升,最后做了职位比廉颇还大的上卿。但这些课文并没有介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史记》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故事。第二,可以把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知识有拓展的课外读物,安排在课文学过后阅读,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如学了《三亚落日》后,教师可介绍学生读《海上日出》;学了课文《三打白骨精》后,教师可介绍学生读《西游记》。第三,对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课外读物,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内进行。如配合《草原》阅读《野马西风》等介绍草原风情的文章,引导学生介绍文中草原人民的习俗和其他民俗风情。第四,那些与课文文体或文章的写作特色相同的课外读物,可结合读写训练相机进行,使学生触类旁通,进行读写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如配合《记金华的双龙洞》阅读《大鹿岛游记》等游记文章,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游记的写法。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

为了有效地进行课文阅读,按实际需要,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组织课外阅读活动。一般形式有:介绍读物、按要求共同阅读、读后讲述、专题讨论、读书情况交流、一分钟读书信息导报、集体读报活动等。

另外,为了推动课外阅读的开展,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教师还可以与学校或少先大队的活动结合,组织以下活动:读书知识竞赛、朗诵会、故事会、读书笔记展、课外书课本剧表演、读书汇报会等。

四、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读书笔记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摘录笔记,摘录好词佳句;二是提纲笔记,侧重于提挈作品内容;三是心得笔记,重点在写自己的阅读体会。课外阅读中,教师应按照不同的年级,结合不同的读物,提出具体的要求。

总之,课外阅读能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为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方法、习惯,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才能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去欣赏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去享受知识,在课外阅读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刘桂珍.书香沐浴人生书韵丰盈人生――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3).

[2]丁海艳.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4).

语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篇3

关键词:阅读;作文;小学语文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因此,语文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阅读为写作提供积累,写作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那么,如何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使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呢?

一、多读书——开阔视野

关于多读书,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顾炎武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读书对增长知识对写作是多么的重要!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累计应不少于145万字。可是,受电视、电影和网络等多种媒体影响现代学生普遍课外阅读兴趣不高,阅读量严重不够,而导致阅读能力低下,写作水平不高。许多孩子尤其喜欢看电视很少读书,虽然经常买书,但往往买回不读东书。有关研究调查发现:99%的孩子喜欢看电视,而喜欢看书的孩子不足50%。[1]

我国多个机构调查得出人均每年读书1.6本、2本、4本,而前苏联人均每年读书55本;美国从克林顿总统开始实施每人每年读50本书阅读计划。[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这两个国家对多读书是多么重视。高尔基曾说过:“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因此,我们应该提倡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

兴趣是小学生能够主动阅读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对阅读具有浓厚的兴趣,小学生才能积极地去投入,才能在读书中体验到快乐和情趣。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教师示范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激发小学生读书兴趣,语文教师起着举足轻重典范作用。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阶段,易产生模仿,教师爱好什么,学生会模仿爱好什么。所以教师要从我做起,首先对阅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给学生以表率,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课题教学中,项学生表露自己怎样爱好阅读以及阅读的好处,并且把自己读过的适合小学生的书推荐给他们,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在办公室,让学生知道原来教师也会读许多书。作为语文教师每天晨读的时候,一定要率先朗读。在课堂上要时常采撷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断,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让学生陶醉在美的感受中,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情感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的魅力。这样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去尝试读书的乐趣。

(二)结合课文

在讲解教材中的课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名著名篇,使读书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例如当学到《草船借箭》时,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感受到诸葛亮的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和神机妙算。教师不仅仅向学生推荐课外相关作品,还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课外阅读的心得和感受。要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就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讲一讲自己都阅读了什么书籍,并用语言描述其中的精彩部分(越详细越好)。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写读书笔记书写心得,或者采摘其中精彩文笔,或者分析故事中的人和物是怎么描写的等。针对某些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课外书中去搜集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然后全班同学汇报交流,相互学习,既提高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又增进了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装满昆虫的口袋》课文后,教师推荐学生阅读该文的主人公,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让他们懂得了怎样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二、勤日记——日积月累

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著名写作学理论家、南京大学新闻学科创始人裴显生教授,在回答小朋友来信问他是怎样开始练笔时写道:“我从小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着”。关于写日记好处,他说:“学会坚持写日记,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而且可以积累自己文化和人生经验,提高思想修养和工作能力。”正是因为裴显生教授从小学三年级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才造就了他在写作方面的成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读书的时候兴致高,记忆好,但忘得也快。因此,要培养他们写日记的习惯,特别是读书笔记习惯尤为重要。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对日记和读书笔记的要求不能太高,应该因人而异。但不管怎样要养成写日记,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语文教师在这个方面应该给学生指导。

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关键在于“勤”。教师要鼓励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一草一木,观察学校、家庭和社会场所发生变化,鼓励他们把自己所看的情景写下来。在日记中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想、或记录趣事、或提出疑问、或是自己的烦恼等等,只要是自己感受到的、观察到的,哪怕一句话、一个段落,一次感动或一个新鲜事都是可以的。

教师要倡导在阅读中“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鼓励学生们既要多读书又要勤动笔。动笔,既可以是在书上画线,做标记符号,也可以是写一写自己的看法、见解和感受。通过鼓励学生们勤动笔,促进他们对知识思考、理解和加工,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和锻炼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的记笔记和日记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学习如何写日记,交流读书笔记,鼓励他们互相借鉴,比一比哪位同学积累的日记和读书笔记多,哪一位同学的日记写的最好,读书笔记做的最好。

三、精习作——妙笔生花

小学生的一举一动是天真的可爱的,他们的想的问题也是天真可爱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心理怎么想就怎么写,写自己的真情情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只要写出自己的经历与生活感悟就行。习作中不要求学生有多少妙笔连珠的语句,凡是发自内心的作文,都会感人的。

教师要告诉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方法,例如运用比喻、类比和夸张等手法,放大内心世界。对于学生的习作,教师一定要细心呵护,无论是课堂随笔还是课外习作,凡是他们写出来的文字都要尊重,无论是多么幼稚,多么笨拙,教师都不要随意扼杀和嘲笑。

语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篇4

关键词:聋生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231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无法通过听来获取和发展语言。他们的思想行为绝大多数是从观察人的行为中学得的,无法从丰富的语言材料基础上认识行为的本质。耳聋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只能用手势比划来与人交往,极不方便,障碍重重,难以被健听人群接受,影响了其社会交际,长此以往使其成为社会群体中的弱者。聋校语文教学应当教会聋生去自主阅读,书写,更好地使用书面语言这种交流工具。然而当前聋校语文课堂较多关注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的自觉阅读习惯还未被重视。为了我们的教育对象将来能较好地融入主流社会,聋校语文教师应当担负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重任。一段时间以来,笔者对高年级聋生的阅读能力情况进行了摸底与分析。

我们首先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等,对我校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经过调查分析得知一半以上聋生喜爱课外阅读,但他们不喜爱互相交流。在对课外阅读的思想认识方面,大部分聋生认识到课外阅读很重要,从耳聋学生对阅读的理解程度、阅读方法的运用方面因素来看,我们了解到大部分聋生感到阅读是件很困难的事,不少聋生对读过的东西不能理解,教师应对聋生进行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

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与分析,我们感到在培养聋生课外阅读能力时,教师要重视阅读指导,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课内外结合,教会读书方法;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及时检查阅读效果。

1从实际出发,制定课外阅读计划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结合高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来制定该年级段学生的课外阅读计划。从读、写训练的要求出发,与讲读教学及作文教学配合起来。笔者为学生制定的课外阅读计划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学生读写能力的一般情况;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阅读的一般书目和重点书目;课外阅读的进度安排及检查方式。在制定计划时还特别注意将长期目标进行分解设定,让学生容易落实,得到预期收获。

2课内外结合,教会读书方法

指导聋生课外阅读,首先要指导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用课外获得的知识促进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注意激发和诱导聋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从班级、校内订阅的报刊上找来适合学生阅读的新闻、笑话入手,从简单的句子到一段、两段的文字介绍。读报指导学生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基本内容后,再有选择、有目的抓住适合自己阅读的部分进行重点细看。读一本书则要从封面、书名看起,再看内容提要,目录,对整本书有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分章节逐一阅读。读的过程中要动笔、动脑。不懂之处做好标记,及时与老师同学交流。高年级学生还要学会摘录书中的好词好句,逐步学习写读书笔记。也有些读物只需要指导学生用浏览的方法泛读,了解故事的大概情节即可。

3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

阅读与写作这两种心理活动过程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在目前的聋校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们将阅读和作文教学密切配合的教学意识较薄弱。如果语文教师能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于写作之间的联系,在写作教学中运用阅读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就有助于相辅相成地促进聋生和作文能力的提高。以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因素为例,在教学《苦柚》一课时,笔者在指导学生分段、编写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后,提出了一些问题与学生们一同思考: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为了表达这一思想感情,作者写了什么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是分几层写的?是怎么安排的?通过这些讨论,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使学生获得了写作的一些知识和方法。

对于聋校高年级学生来说,写读书笔记是提高其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根据学生不同的写作基础与能力,笔者把写读书笔记的要求分为两种方式,给予具体细化,更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一种是列表式的,主要有阅读日期、书名、精彩词句段摘录等。另一种是写心得体会。

4精选读本,及时检查阅读效果

语文教师要做有心人,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选择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文字好,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读物推荐给学生阅读。这也是提高课外阅读效果的重要一环。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总结阅读的收获,促进学生认真而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笔者还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的读书交流活动,如在检查读书笔记后,将写得好的同学的笔记,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全班进行展示,每学期进行读书笔记展览。举办故事会、读书交流会,到市少儿图书馆开展联谊活动,进行智力竞赛等。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大大提高了聋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重视聋生的课外阅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摆上了重要的位置,课外阅读是聋校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将从聋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高度来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培养,为其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开辟便捷途径。

参考文献:

[1]杜殿坤.给教师的建议(上)[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廖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王晓柳,邱学青.特殊教育研究方法[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语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篇5

【摘要】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提高阅读品味和阅读效率。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找出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从阅读意识、阅读态度和阅读方法上端正学生的阅读行为,使得课外阅读能够长期落实,让书籍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方法论

语文教师往往建议学生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达到增加知识储备,丰富文学涵养的目的。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仅仅是口头的倡导并不能够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寥寥;一些学生敷衍的阅读态度直接影响了阅读效果;也有部分学生面对汗牛充栋的书籍不知如何选择。因此,笔者建议初中语文教师开展适当的课外阅读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真正获得课外阅读的乐趣和益处。

一、与教材相联动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选自中外名家名篇,无论是从艺术风格、思想境界以及语言特色等方面都足以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经典范例。而且,教师在课文的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感悟心得。因此,笔者建议对教师在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时,可以以教材为基础,向外发散,给学生指出大致的阅读方向,使得学生能够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书籍。

例如:苏教版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冰心的诗歌,短小清新、自然纯真的风格与初中生那天真直率的少年心性相投和,自然会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推荐冰心的小诗集《繁星春水》,借助这四篇诗歌给学生带来的美好印象,鼓励他们继续进行拓展阅读,从而对冰心的艺术风格以及在诗歌中倾注的脉脉温情有所感悟。

此外,教材的“名著推荐与阅读环节”也向学生介绍了不少经典著作,如《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列佛游记》、《水浒传》等等。这些书籍在内容上引人入胜,语言风格上或简洁、或优美,用语规范、描写得当,也非常适合学生阅读。教师可以提醒学生适当地注意这些名著,通过一些章节的试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懂得如何以好书为师,与经典为友。

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有了阅读目标,还应注意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的学生过分追求故事情节,看不懂的地方就囫囵吞枣甚至直接跳过,忽略了课外书的文学性和思想性,阅读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可以传授学生一些阅读方法来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例如:

1.好书三读:课外书籍既有清新自然的现代诗歌;也有雅致古典的传统词曲;当然也少不了不同篇幅的小说。因此,笔者建议教会学生根据书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果是诗词阅读,那么学生可以尽情地朗读出来,根据自己的体悟将感情融入到朗诵中,做到声情并茂。这样一来,既可以全身心地感受到诗歌的情境美;也能够体会到诗歌在音韵上具备的独特魅力。

面对小说,学生则不妨选择先浏览后精读的方式。因为小说的情节性特质,不少学生对故事的进展十分好奇,如《西游记》、《水浒传》等书籍,学生可以先尽情地阅读精彩的故事,遇到不认识的生僻字词或者不理解的字句,只要不影响整体情节,都可以标记下直接跳过。等到全书阅读完毕,再把自己标记过的部分和精彩的章节进行精读。这种二次阅读法既维持了学生对故事的热情,也保障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2.笔记法:笔者一直对自己的学生强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方便学生对知识的重温。因此,教师一定要敦促学生养成多翻书、勤动笔的好习惯。

以《朝花夕拾》为例:作为一本经典回忆散文集,它既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样文笔优美的童年回忆;也有《藤野先生》这种平淡真味的师生情怀;还有《狗?猫?鼠》这样意味深长的锐利词锋。因此,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除了摘抄一些语言优美的句子,更重要的是对文章言语之外的思想内涵进行品读,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或者疑问。

简言之,阅读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接受能力进行因材施教。只要坚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阅读,就一定能够事半功倍,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价值。

三、举办阅读交流活动

除了教会学生怎样阅读,教师需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明白:阅读不止是一项需要反复读、不停写的辛苦琐碎的工程,它是一件人生乐事,是一项使人获得身心愉悦的有益活动,让学生真诚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之中。而举办一些轻松的阅读活动恰恰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以上认知。

例如,笔者曾经举办过阅读分享会活动,让学生一起分享阅读《西游记》的感受。有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的阅读笔记,对《西游记》中精彩的打斗场景摘录得特别多,认为作者的动作描写非常传神,不同的妖精动作不同、形态各异,使得形象栩栩如生;有的学生则对孙悟空在花果山的自由自在印象深刻,对天庭的人情冷暖做了剖析总结了孙悟空大闹天空的原因;还有一位学生甚至根据书本的描述自己为取经四人分别画了一副人物肖像。

笔者认为学生不同的做法、观念这都是喜爱阅读、分享阅读的一种表现方式。通过热情的交流还能使学生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与他人的观念交流,分析他人的观察角度,从而加深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同样,交流使得学生发现相互之间对作品阅读的共同爱好,能够产生相互鼓励的催化作用,让学生带着分享和交流的喜悦再一次投入到阅读当中,并且能够借鉴他人的观念加深自己的理解,进一步丰富自己的阅读收获。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教学承担着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职责。相信通过教师的合理指导,一定能够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提升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国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校长阅刊,2007年第12期

[2]徐永红.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文学教育(上),2012年第11期

语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篇6

【关键词】课外阅读;激发兴趣;阅读方法;定性评价

小学中年级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时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喜欢阅读人间求生存、征服开发大自然的紧张惊险故事或传记故事。而小学语文中年级新课标指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可见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到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时,还是会忽略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造成语文的水平老是提不高。因此老师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那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a课外阅读的指导呢?本人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阅读材料应进行选择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我们要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有益的读物。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哪些读物推荐给学生呢?

1.中外经典名著

在当今多元文化交汇的时代,三年级孩子喜爱卡通漫画、通俗故事、作文选编等。这是一种感性化、浅层次的功利性阅读。功利阅读绝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如果多读经典作品,就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如少年版的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少年闰土》、艾米莉的《呼啸山庄》;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等;郭沫若、冰心、艾青、泰戈尔等国内外名人诗歌选;、林肯、爱因斯坦等伟人及名人传记……多体裁的课外阅读,会让学生在小说的真情世界感受真善美,在传记的人物传奇经历中体悟成功的苦与乐、在诗歌的韵律中变得越发灵秀……

2.自然、科普、科幻读物

自然、科普、科幻读物向青少年儿童介绍大量新鲜的科学知识。它们可以打开青少年儿童心灵的科学之窗,激起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如《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

3.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

这类读物的选择不可避免体现了功利的目的,其作用主要在于进一步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

二、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讲故事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每周设专门的阅读课,根据学生特点,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表扬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多样方法指导,授之以“渔”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面对浩瀚的课外语文信息,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呢?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适当的指导。

(一)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1.在文中作记号

将阅读材料中关键的或特别优美的词、句、段进行圈点勾划以加深印象。

2.摘录好词佳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于笔记本上,经常翻阅,从中学到作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对自己作文大有益处。

3.读后写体会

有些文章读后特别令人感动,这时候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练了笔,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选择精读与浏览

对阅读材料,我们要有选择地阅读,特别是阅读长篇大作时,不必逐字逐句去推敲、去斟酌,只需快速浏览,把握整体;读到精彩处,则放慢速度精研细读,认真领会。

阅读方法很多,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书籍、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二)教会学生基本的积累方法

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汲取精华,学会积累。

(1)诵读美文。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喜欢的、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要出声、入情赏读,直至诵记于心。比如定期开展班级美文诵读活动,评出“诵读之星”。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2)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储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因此,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这种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自做手抄报。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编成“小报”,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这个学期,我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结合校本课程、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根据课外阅读目标的指向,定期指导学生编制有主题的手抄报,如《快乐的六一》、《科技博览》、《在诗歌的月下漫步》、《国庆有感》、《名著点评》等,这样学生便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有针对性又便于指导。

四、用表格反馈进行定性评价

语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篇7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教学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有调查表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写作水平与课外阅读密切相关。我们应当从加强课外阅读入手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一、讲述故事,激发兴趣

故事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我对四、五年级学生的一次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种课外书?”在5个备选答案中,90人中有32人选择故事书,占35.6%,而其他均不足25%。由此可见,故事书是学生对课外书的首选,所以我们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可以组织一次名为“故事会”的班会,让学生人人准备故事,在“故事会”上带有表情、动作、声调地来讲故事,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我们应利用多种形式调动儿童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讲《王子与乞丐》的故事,讲到王子为了好玩,与小乞丐换了身份,在外面过着辛苦的流浪生活,受到其他人的欺负,而且经常受到小乞丐父亲的虐待,而小乞丐却在王宫里过着小王子的生活,受万人景仰,在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期待结局之际,我戛然收声,出示《王子与乞丐》一书让学生课外阅读。

二、师生共读,营造氛围

教师应该成为阅读的先锋,教师的引导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关键,阅读滋养底气,阅读能让教师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和教育境界,更新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也是老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师可以从阅读中寻求教育思想,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了解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使语文课堂不再僵化、刻板、生硬和枯燥。但据调查,教师中每天读书2小时的人不足20%,一些小学老师的课外阅读非常缺乏,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一本教案走天下的语文教育观念和落后的教育思想还非常普遍。很多教师还是在把学生的视野限制在课堂和书本内,把学生关闭在乏味的说教中,不但没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反而使他们感到语文阅读枯燥乏味。

语文教师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应该调动自身阅读优势,打造动情的、个性化的阅读课堂,用教师阅读来引领学生阅读;应该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倡导良好阅读风气,用课堂的阅读引领课外阅读。有的教师就以评书的形式组织教学,如“武松打虎”“草船借箭”等精彩故事,常常让学生舍不得下课,进而引领他们走进四大名著,欣赏和品味名著带来的精神愉悦。

三、指导方法,强化兴趣

1.多读

读有三种方式,一是泛读。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的书籍或报纸,可采用这种方法,只要了解它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还可以在其中寻找一些知识点记下来。比如:指导阅读报刊,可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对价值不高的内容只要看看标题就可以了,而有价值的内容可以仔细看看,并简要地做些摘记。二是速读。我们看书只要看有价值的书,而对自己有价值的书也有很多,因此要快速查阅资料,必须“一目十行”。快速阅读,既能掌握知识,又能节约时间。三是精读。对于名篇或者名著等阅读价值高的作品,我们要静下心来细读,体会其构思,欣赏好句,体味其意境,使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

2.多思

读完书,我们对书本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更深入地了解这本书。因此,我应采用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等形式进行训练,目的是使自己多思考,以便真正了解这本书。

3.多记

即多做读书笔记,笔记随时可记,好处很多,又可分为许多种,如:疑问笔记,可在阅读过程中随时进行,可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产生的心得、体会、疑问等记下,以后再看这本书时体会就更深了;摘录笔记,可将读书时发现的好的词句整理成册,时常阅读,其好处不言而喻;创作笔记,即在读完一本书后对其内容进行续写、改写、扩写、写读后感等形式的创作。这样不仅能读书,还能锻炼写作能力。

四、展示成果,巩固兴趣

1.读书笔记展示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小学最为常用的是摘抄型,即摘抄好词好句、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我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要让语文阅读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学会阅读的方法,把阅读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越读越爱读的良好习惯。为使每个学生都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可以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每周举行一次读书笔记评选活动,获胜者和进步较大者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并把得奖的作品贴出来,在班级中展示给同学们看,使同学们能够向获胜者看齐;还可评出最佳改写作品、最佳扩写作品、最佳读后感等单项奖,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奖,让每个学生都看到希望,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继而不断提高读书兴趣。

2.开展游戏表演

语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篇8

关键词:课外阅读;意义;方法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阶段课外阅读的要求是:“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积累语言,锻炼能力,陶冶情操;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

(一)在读中积累语言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积累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课外阅读。学生通过读课标规定的或老师推荐的整本书,经过心智、感官加工的语音、语义、图像、情境、事件整合,体验语言材料和多层面的语感经验,能牢固将文学语言、语感、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结合,提升语言能力和人格魅力。

(二)在读中提高个人修养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通过读书学习,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怡情养性,提升境界,过滤出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平时,人们常说某某人有儒雅之气,“儒”从何来?从书卷中来。学生从保尔身上学会了坚强,为正义而献身;从阿廖沙身上学会了善良,为理想而努力……读书多了,见识广了,胸怀自然宽阔了。

(三)在读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而学生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本身又极大地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大力推动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习惯。课外阅读把追求学问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有助于实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一)要给学生推荐优秀的作品

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一个好朋友;反之,读书不加选择,去读一些不适合学生读的书,往往事与愿违,学生的阅读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不良影响。

1.要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名著阅读。初中阶段必读的《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等十二部中外名著要制订计划,检查落实。每学期一定要完成名著阅读任务,将名著阅读落到实处。

2.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正确引导。动员家长为学生订阅《课外阅读》《语文报》《青年文摘》《读者》等;还应要求学生将感触最深或最喜欢的文章摘抄下来,并写写自己的感想,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阅读的深度,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1.由浅入深,循循善诱,激发兴趣。先不要急着向学生推荐巨著,而是推荐一些易于学生接受的文章。立足于课本,延伸到课外。

2.学会做阅读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阅读笔记是增长知识积累,储备语言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怎样做阅读笔记呢?(1)让学生用笔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各种要点,内容包括:佳词、佳句、警句、精彩片断、重要段落等。(2)鼓励学生自制规格相同的卡片,把文章的要点、精辟句、优美句、精彩段摘录在卡片上,采取单项形式,一张卡片记一个内容,储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

3.及时给予阅读评价。这种评价不仅体现在课外阅读的量上,也体现在课外阅读的质上;不仅体现在对学生个体的课外阅读评价上,也体现在对学生集体的课外阅读评价上。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以此形成良好的习惯。

语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篇9

关键词:语言积累阅读语文实践活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便是语言这“米”。看来,语文学习的基础环节,应先帮学生积累“米”,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句子、文章等,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

语文学习重在语言的积累,语言积累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基础。语言积累就是储存语言信息,说和写需要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这是毫无疑问的。可以设想,若没有语言积累作为基础,想提高语文素养,则是一句空话。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点功课:

一、“观千剑而后识器”,应在朗读和背诵中积累语言

“观千剑而后识器”,语文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

1.淡化内容分析,加强读、背训练。

课堂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主要渠道,枯燥的讲解、乏味的分析只会令学生对语言产生味同嚼蜡的感觉。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读出感受。要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进入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感知和感悟课文的情感,使其心灵受到震撼。这样,许多优美词句自然而然地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课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来评价教学的成败。

2.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

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所以笔者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外,每单元还挑选3―4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就会得心应手。

二、“书到用时方恨少”,应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得少,二是记得少。于是说话写作时便很拮据。如果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写文章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精选读物。

语文各年级段课外阅读活动的目标尚在起步阶段。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语文补充读本》与教材配套,有利于学生迁移自学,是阅读的好材料。同时教师还可根据图书馆的现有藏书,列出推荐目录,鼓励学生踊跃到图书室借阅。

2.勤做笔记。

俗话说:“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就类型而言,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是属于创造性读记,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等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

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应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提高语文素养并非一日之功,必须长期坚持。

有效的语文教学不是孤立的,它是一种与社会、家庭、学校,与自然、文化等紧密联系的广阔的语文实践园地。在研究中,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并辅以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各语文资源的联系,启迪学生认识它们并主动利用它们进行语言文字积累。

1.灵活摘抄。

笔者为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采蜜本”,一方面摘抄课堂中学到的好词好句,它可以是课文中的经典字句,也可以是课堂上同学老师的精彩发言。另一方面摘抄课外所积累的好词佳句,它可以是课外书上的经典句子,也可以是街头俚语,也可以从电视、广告、广播上获取。每周交一次由老师根据数量和质量给出等级。

2.读书交流。

可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在读书活动中,不限制交流的形式,可以复述、细品,也可以谈体会、介绍,或者是表演,由学生自主选择形式。复述不能变成对原文的背诵,可以添枝加叶,语言力求丰富,有新意,可加以自己的评论;介绍可以是向同学介绍一本好书,学生将看过的名著从作者到内容概括地向同学介绍。

3.评选笔记。

评选优秀读书笔记也是促进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首先教学生记读书笔记的方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班内每周要检查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情况,既要检查数量又要检查质量。评选时候,学生互看互评,并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表扬或批评,然后选出优秀的读书笔记。

4.自办报刊。

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自办手抄报。如期中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举办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接近期末,结合学校的活动安排,举办喜迎奥运班级小报评比。学生为了办报需要阅读各类读物和搜集有关知识,然后对其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这样才能办出像模像样的报纸。对学生的报纸无论怎样都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的观摩、互相的比较学习中又会悟到很多的东西。

5.整合资源。

现代意义上的阅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报刊书籍上了,电影电视网络扩大了人们的阅读空间,丰富了学生语言积累的渠道。在实验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学生单一的积累途径:一是老师和学生轮流当故事员给同学们推荐并讲故事;二是利用电视机、电脑等视听媒体以听、看的形式诱导学生多读书,拓宽视野;三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和校园网络,有选择地观看知识含量高的影视节目和光盘,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兴趣。

6.展示才华。

语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篇10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

1.循循善诱,讲明道理。

如教师在教学中这样告诉学生,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一个学生所掌握的全部知识,75.3%的内容是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的,只有24.7%的内容是从课堂书本上获得的。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那些语文学习成绩十分优秀的同学,都是一些十分喜欢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苏联大作家高尔基,我国著名作家高玉宝都没有上过几天学,他们成了大作家。主要得益于课外阅读。

2.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活动。

如设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题,设计必答题、选答题、抢答题、观众抢答题等形式,小组选派代表参加竞赛,表现出色的学生予以奖励:定期举行古诗朗读和默写比赛,看谁诵读默写的诗词又多又快又准确;举行成语接力比赛。看谁能按要求说出的成语最多等等。通过开展各种有趣的竞赛活动,促使学生自觉地去阅读课外书籍。

3.召开故事会。

组织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看谁的故事多。看谁的故事好,最后评选出“故事大王”。采用主题故事的形式,如:“鲁迅故事知多少”,让学生围绕着鲁迅,讲在课外听到的或读到的故事等。故事会事先通知,定期召开。让学生课外阅读搜集,课内各显神通,大显身手,达到激趣之目的。

4.开展课外阅读汇报会。

有主题有时间地开展课外阅读汇报会,把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同学中交流,如:“课前十分钟演讲”,“向你推荐一本好书”,“介绍我最喜欢的一本课外读物”,“佳句名篇品评欣赏”等,比一比,谁汇报得多,汇报得好。

5.开辟课外阅读专栏,举行课外阅读作品展。

在班里开辟课外阅读专栏。张贴、展览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优秀作品,如读书心得、读书笔记、读书卡、阅读知识手抄报、阅读知识资料袋等。通过成果展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6.榜样激励。

教师在课上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革命领袖、科学家、历史人物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如的博古通今,诸葛亮的精通天文地理兵书,以此激励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及时表扬班里喜爱读书、知识面广的同学。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体会,以激发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1.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有益的课外读物,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读书方法指导课。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常用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物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读书笔记辅导课。

(1) 指导记录的内容。如记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提纲等:记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2) 指导记录的方法。a,批注笔记。学生在阅读时使用符号在书上批注:B,提纲笔记。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写成内容提纲,或是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理成结构提纲。

(3) 心得体会。写时要抓住原文要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想法。

(4) 指导学生做阅读剪报。办课外阅读手抄报等。

三、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读书习惯

单纯的兴趣激励,方法指导,并不能确保学生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也不能保证学生养成自觉的读书习惯,这就需要教师的检查、督促。

1.确定任务。定期检查。以月或以学期为单位。具体规定学生应完成的阅读任务和笔记数量。一般以字数评定,根据完成情况,适当奖优劣,鼓励鞭策,并指出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检查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2.建立读书报告制度,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10分钟左右),由一名同学汇报阅读情况。众人评议,可及时纠正问题,形成竞争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