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十篇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十篇

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6:19

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篇1

关键词:经济联系强度文化距离地理距离制度距离

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与各国(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联系表现为双边经济联系强度的增加。西方学者对经济联系的研究起步较早,学者taaffe.e.J(1962)首次提出“经济联系强度”这一概念,他认为经济联系强度与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成正比,与两地交通距离平方成反比。国内对经济联系强度的研究起于二十世纪末,王德忠(1996)首次引入“绝对经济联系强度”与“相对经济联系强度”等概念。侯慧(2009)借鉴经济联系模型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结构,描绘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并提出政策建议。

从经济地理学来看,中国与各国(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包括双边的经济因素、市场因素与交通因素等方面。经济因素的表现形式为双边经济规模,市场因素的表现形式为双边人口规模,而交通因素的表现形式为双方的地理距离,这些因素通过经济联系强度的强弱反应出来。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田晖(2012)、潘镇(2006)等学者注意到文化因素与制度因素对中国与国家(地区)经济联系的影响。经济联系模型主要考虑经济总量、人口规模与地理距离,鲜有学者从文化、制度方面对经济联系强度进行解释,因此本文从文化、地理与制度因素解释经济联系强度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模型构建

(一)经济联系模型

经济联系模型衡量双边经济联系强度,经济联系强度既反映经济中心对周围地区的辐射能力,也反映周围地区对于经济中心辐射能力的接受程度,本文中经济联系强度的测算公式为:

(1)

(1)式中,Rhj表示中国与国家j的经济联系强度;ph与pj表示中国与国家j的人口数量;Gh和Gj表示中国与国家j的GDp;dhj表示中国与国家j间距离,这种距离可以是文化距离,也可是地理距离或制度距离。

(二)文化、地理与制度距离的测度模型

文化距离表示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当前关于文化距离的研究大多基于Hofstede(1980)的“文化五维论”学说,Hofstede认为文化距离由权力距离、不确定规避、个人(集体)主义、男(女)性化、长(短)倾向五个维度决定。据此,本文的文化距离测度模型为:

(2)

(2)式中,cdj表示国家j与中国的文化距离,ckj表示国家j在第k个文化维度的指数,ckh表示中国在第k个文化维度的指数,cvk表示第k个文化维度指数的方差,n表示文化维度的数目,yjt表示j国家t年份与中国建交的年数。要说明的是,中国香港地区以1997回归年为基准年,中国台湾地区以1992年双方达成“九二共识”为基准年。(2)式可以反映文化距离随建交年份的延长而缩短这一事实,且文化距离的缩短遵循边际递减规律。

地理距离gdj代表国家j与中国的地理距离,本文用北京与各国的首都的地理距离来表示,地理距离是固定的,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制度距离表示国家的制度差异。本文借鉴世界银行的全球治理指数,将国家制度分为话语权、政治稳定、行政效能、治理质量、法治、反腐败六个指标,国家的制度量化值i由六个指标求和得到,制度值i越大,说明该国制度完善,行政效率高效。本文的制度距离测度模型为:

idjt=ijt-iht(3)

(3)式中,idjt表示t年份中国与j国家的制度距离。ijt表示j国家t年份的治理指数值,iht表示中国t年份的治理指数值。

(三)基于文化、地理与制度三重距离经济联系强度评价体系

考虑到文化、地理与制度因素对于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本文将国家(地区)间的距离分为文化、地理、制度三个维度并进行0-1标准化处理,最终得到文化、地理与制度三重距离的评价体系:

cd=cdjt/cdjtmax(4)

gd=gdj/gdjmax(5)

id=idjt/idjtmax(6)

(7)

(7)式中,d表示改进的三重距离,cd、gd与id表示0-1标准化后的文化、地理与制度距离。本文将得到的cd、gd、id与d分别带入(1)式中,测出基于文化、地理、制度与改进的三重距离的经济联系强度。

(四)数据来源

本文的GDp与人口数来源于2002-20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文化维度来源Hofstede的专著《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中国与各国的建交年数通过中国外交部网站查询后计算得到;地理距离根据北京与各国(地区)的首都(首府)的经纬度通过距离测量器算出;制度维度指标来源于世界银行2002-2011年的全球治理指数。

本文中文化、地理与制度距离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为直观反映出中国与不同国家(地区)在文化、地理与制度上的区别,本文利用arcGiS软件绘出中国与32个样本国家(地区)标准化后的文化、地理、制度以及改进的三重距离,结果如图1所示。

实证分析

(一)模型选择

为研究经济联系强度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本文对贸易引力模型进行改进,以中国与各国(地区)的进出口额(万美元)为被解释变量,各国(地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强度为主要解释变量,同时考虑投资的带动效应,国内消费和成本对贸易的影响,引入外商对华投资额(万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与原材料价格指数为辅助解释变量,改进的模型为:

log(mt)=α+β1log(Rcdt)+β2log(fdit)+β3log(ct)+β4log(rct)+ε(8)

log(mt)=α+β1log(Rgdt)+β2log(fdit)+β3log(ct)+β4log(rct)+ε(9)

log(mt)=α+β1log(Ridt)+β2log(fdit)+β3log(ct)+β4log(rct)+ε(10)

log(mt)=α+β1log(Rdt)+β2log(fdit)+β3log(ct)+β4log(rct)+ε(11)

模型(8)、(9)、(10)、(11)中,mt为t年份中国和某国的进出口额,α为常数项,Rcdt为t年份基于文化距离的经济联系强度,Rgdt为t年份的基于地理距离的经济联系强度,Ridt为t年份基于制度距离的经济联系强度,Rdt为t年份基于文化、地理与制度三重距离的经济联系强度,fdit为某国t年份对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额,ct为t年份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rct为t年份中国原材料价格指数,其他影响因素暂不考虑。

本文基于2002-2011年中国与32个样本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eviews6软件,运用最小二乘法(oLS)对式(8)、(9)、(10)、(11)模型进行了回归,比较不同距离状态的经济联系强度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模型的变量采用对数形式,可有效减少异方差问题,使回归结果更为精确。

(二)回归结果分析

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回归结果表明:采用最小二乘法(oLS)估算的模型的调整R2均大于0.8,表明数据与模型之间存在较好的拟合关系。模型中各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均接受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经济联系强度的估计系数更是通过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模型中各解释变量的显著水平良好,本文重点考察不同距离状态下的经济联系强度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

1.文化、地理与制度距离的经济联系强度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由表1结果可知,经济联系强度作为单个变量时,估计系数均为正数,表明经济联系强度与中国对外贸易呈正相关关系,经济联系强度越大,经济联系越密切,双边的贸易量越大。这点与现实情况相符合,2011年世界十大经济体中的9个国家跻身中国的前10大贸易伙伴中。

2.文化、地理与制度距离的经济联系强度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之比较。比较表1中各个经济联系强度的估计系数可见,文化距离的经济联系强度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强度最大,地理距离的经济联系强度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次之,制度距离的经济联系强度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最小。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球交通运输成本正大幅度降低,地理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正逐步降低,另一方面,伴随着国家间往来的深入,文化因素在双边交往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3.改进后的文化、地理与制度三重距离的经济联系强度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根据表1的回归结果可知,改进后的三重距离的经济联系强度综合了文化、地理与制度等因素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相对于某一种单一距离状态下的经济联系强度,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4.其他解释变量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表1中其他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可知,外商直接投资额,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价格指数与中国对外贸易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外国对华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双边贸易也具有带动作用,中国人均消费水平与原材料成本的的提升也推动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结论

第一,经济联系强度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经济联系强度与中国的对外贸易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地区)的经济联系,提升中国的经济地位,创造出更多经济价值。第二,文化距离的经济联系强度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较强,地理距离的经济联系强度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较弱。这表明传统的交通地理等看得见的“硬”因素对贸易的影响正随科技发展而逐步减弱,取而代之是文化、制度等看不见的“软”因素对贸易的影响正随国家往来逐步增强。中国在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同时,更应积极的与外国进行文化往来、制度学习等活动,努力降低文化隔阂、制度差异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扬长避短,全面提升中国的经济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第三,改进的文化、地理与制度的三重距离的经济联系强度更能全面地反应文化、地理、制度等因素对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中国要想在世界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就必须综合考虑文化、地理与制度等因素,降低贸易风险,妥善处理纠纷,合作共赢。第四,中国与各国的文化、地理与制度距离各不相同。未来中国与这些国家进行经济贸易活动时,应重点考察并掌握影响最深的距离因素。

参考文献:

1.Kogut.BandSingh.H.theeffectofnationalCultureontheChoiceofentrymode[J].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19(3)

2.isard,w.Locationandspace-economy[m].mitpress,Cambridge,1956

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篇2

【关键词】循环经济对外贸易

一、循环经济释义

“循环经济”(cycliceconomy)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循环经济的发展将会给中国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仅以循环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为主题展开讨论。

二、循环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负面影响

1.遭遇污染工业的涌入

由于我国环境标准的水平相对发达国家较低,这使得我国在污染品的生产上拥有了贸易优势,从而致使发达国家的将高消费、高污染排放工业自觉不自觉地转入我国。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不少发展国家凭借中国生产成本低、环保标准低的污染工业贸易生产优势,纷纷以各种贸易形式,将污染工业转入中国生产。李建伟在《循环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一文中指出:1991年外商在我国设立的生产企业中,污染密集企业占总数的29.12%,占总投资额的36.80%,主要分布在橡胶、塑料(占污染企业和投资额的28.39%和21.78%)、化工(分别占17.60%和13.10%)、化纤、能源等行业。1995年来华投资的3.2万家企业中,高污染企业达39%。马涛,陈家宽在《中国工业产品国际贸易的污染足迹分析》一文中,从“污染足迹”的概念出发,利用官方统计数据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各工业部门的污染状况,核算了1994~2001年间中国工业产品国际贸易的污染成本和收益。结果表明,中国工业产品出口的污染密度要小于进口的污染密度,污染足迹的流入主要来自纺织业和机械工业。从国际贸易发展的角度来看,污染工业的转入,不仅会使我国长期处于贸易分工的不利位置,还将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的更新升级。

2.频逢“环境成本转移”

“环境成本转移”是指如果将廉价的初级产品的国际间流动看作“生态流动”,由于环境成本从进口国转移到出口国,那么更自由的贸易可能促使更多的环境负担从进口国向出口国转移。事实上,发展中国家往往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承担者和出口方,发达国家以经济利益为诱饵,把污染物以“合理”的方式留在发展中国家,从而改善本国的环境质量,将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成本于无形中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据统计,我国出口产品的污染密集度在30%以上;单位GDp所耗费的能源量是日本的5.7倍,是印度的3.4倍;能源利用率是32%,而发达国家是42%;工业污染排放量则是发达国家的10倍。在循环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目前处在以增加环境成本的代价下,换取相对的经济利益的不利形势下,很可能会陷入换进坏破与经济停滞的恶性循环之中。

3.陷入“专业化陷阱”

此外,现存的贸易结构还有可能是的我国陷入“专业化陷阱”的发展怪圈,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目前,中国一类的发展中国家仍以资源密集的初级产品为对外贸易的基础,由于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初级产品的需求相对下降,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得生产成本却呈现上升趋势,从而导致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埋头专业于初级产品的自然资源密集型欧产品的生产,会使得其逐渐丧失竞争优势。自然资源禀赋在构成一个经济体成长的贡献分布里,始终在呈现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发挥比较优势,仅仅依靠自然资源优势,只是被动地适应资源禀赋特点,只能是一种不可持续的静态优势。

4.面临“生态倾销”报复

生态倾销是指某国国内厂商使用过低的环境标准在国际上获得某种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这里的“过低的环境标准”是指低于最佳社会福利所要求的环境标准,即没有消除外部不经济的环境标准。目前,不少发达国家常常指责中国产品属于“生态倾销”,并通过ppm标准、征收生倾销税或对本国产品进行生态补贴等形式加以报复,从而削弱了我国的贸易优势。

三、循环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作用

1.保持贸易优势

环保标准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相适应,使得我国可以在对外贸易保持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将缓解由于环保标准的提高而形成的了生产成本的提高的形式,将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加上资源再生产业进行协调,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2.逐步解决“环境成本转移”问题

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促使经济活动形成高效有序“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物质能量循环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既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以较小的成本,促进经济的增长,最终解决逐步解决“环境成本转移”问题。

3.日益摆脱专业化陷阱

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内核,其倡导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使中国企业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损耗,从而促进环境资源的保护。同时,由于循环经济的前瞻性和趋势性,其本身就是促进一国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发展绿色生产优势,创造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打造我国“世界工厂”的基础

所谓世界工厂,简而言之,就是为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基地,是一个绿色生态工厂。中国作为最大、最富潜力的发展中国家,要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努力提高竞争优势,推进产业升级,

在技术密集与知识密集型产业领域,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低成本”来增加对外贸易的核心竞争力,建立“世界绿色工厂”。

参考文献:

[1]谭根林.循环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李建伟.循环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2).

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对外经济贸易;问题分析;处理措施

在当今经济社会中,应用传统的对外经济贸易方式进行经济活动已经逐渐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潮流,并且我国传统形式上的对外经济贸易也在经济活动中凸显了诸多的弊端,不利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而在这一时期电子商务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对外经济贸易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成效,同时也符合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因此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经济学的发展潮流角度来看,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应用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电子商务的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中小型商务企业提供了同世界沟通以及了解世界经济的机会。文章针对电子商务的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是阐述电子商务的应用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主要影响;其次是阐述传统的商务活动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应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再次是阐述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因素;最后阐述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对外经济贸易采取的主要措施。

1电子商务的应用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主要影响

在我国传统的对外贸易经济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要通过相应的固定交易地点进行交易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调动很多的资源来完成,例如需要非常多的交易实物单据作为凭证等等。但是电子商务的出现却改变了这种局面,它对对外贸易经济活动的影响和改变不容忽视。首先,电子商务的应用对对外经济贸易活动运作方式的改变。在电子商务应用运行过程中,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主要通过电子商务方式来进行经济活动的处理和交易,再也不需要采用面对面的方式来进行经济活动的处理。目前,对外经济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应用类型主要有两种类别。第一种是完全形式的对外经济贸易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第二种是不完全形式的对外经济贸易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上述两种电子商务模式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完全依靠自身的资源来处理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其次,电子商务的应用对对外经济贸易活动流程的改变。电子商务的应用已经逐渐的摒弃了原有的经济操作流程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高效的操作流程模式。

2传统的商务活动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应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2.1问题一:传统对外经济贸易在招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现阶段招投标活动的逐渐增多,招投标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在这一过程中招投标相关的工作量也在相应的增多,大量的相关文件在人工处理的情况下会显得非常困难,同时也降低了工作效率。传统的对外经济贸易处理模式不仅仅严重浪费了企业的人力物力,还对招投标市场的秩序产生了很大的滞后影响,很容易导致经济活动中各种矛盾的产生,并扰乱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2.2问题二:传统对外经济贸易在配额许可证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海关等监管部门所采用的人工方式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经济贸易活动进行的难度,导致很多不规范行为的出现而且难以避免,如越权发证、无配额发证、超配额发证、伪造许可证等。另外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操作,不仅工作周期较长,而且很容易出现差错,难以控制。

3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因素

3.1安全问题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阻碍

电子商务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的应用以及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如何保障电子商务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现阶段的经济活动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作为对外经济贸易现阶段的主要应用,电子商务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都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网络安全通信;经济数据的存储等问题必须在短时间内得到处理或者是加强。我国在这一问题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Ca认证并没有确定的归属,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3.2融资问题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阻碍

在电子商务应用的前期,我们需要购置大量的相关设备来支持电子商务在对外经济贸易中的应用,这样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电子商务的应用。但是对于一般企业来讲,大量的资金支持是非常难以实现的,因此最佳的途径就只有进行银行贷款。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最主要的从事企业还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而这些企业的融资途径都比较单一。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企业还没有能力通过证券等相关方式进行融资。面对着银行对贷款安全性以及风险性的进一步重视,中小型企业从银行贷款变得更加困难,从而严重的制约了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尝试和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的整体发展速度。

4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对外经济贸易采取的主要措施

4.1在经济活动中要不断的树立正确的电子商务观念

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要想进一步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树立正确的电子商务观念和意识,从传统的经济模式中跳离出来,采用电子商务的最新经济模式理念,让企业的经济贸易活动更加的全球化,商业化,提升企业的业务处理能力以及效率,使企业在经济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4.2在经济活动中要建立健全并且完善相应的安全体系

在安全方面,一是安全认证。电子商务认证系统作为电子商务基础建设的核心,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必须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二是网络保障。必须确保能够提供24小时服务。三是防黑客袭击。另外,要加速计算机信息系统技术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从而构建好计算机病毒防范系统。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将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对外经济贸易环境、有利于增强国家对进出口的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推进外经贸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作者:徐芳单位: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参考文献:

[1]黄芹.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探究[J].财经界,2009(11).

[2]曹虹峰.电子商务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

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篇4

关键词:“一带一路”;对外贸易;经济;改革开放

一、基础设施支出增多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我国和沿线各个国家与地区的交流更加深入,尤其是贸易方面,同时也使对外贸易合作关系更加密切,为我国对外贸易提供了推动力。因为参与“一带一路”的诸多国家都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所以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薄弱,例如东南亚地区的制造业与基础设施建设这两个行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资金、技术与经验方面的问题。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也得到发达国家的关注,尤其是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可以突破以诸多利益群体在合作方面的限制,加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除此之外,发展中国家也可以获得充足的资源支持。所以,需要积極宣传该倡议的优势,推动国家发展。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设施创造水平不断提升,并且在铁路、交通、贸易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资金与技术等支持,逐渐压缩了行业成本,例如我国高铁行业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占据有利地位。在“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下,我国与其他国家合作,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大量资源方面的支持,尤其体现在铁路、公路、航空等领域。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拓宽了基础设施建设材料市场,为劳动人员与机械设备出口提供机会。

二、国内对外贸易结构更加完善

国内对外贸易结构在形成与优化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例如自然资源、地质与经济条件等,而且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相比较之下西部地区发展慢,这也呈现出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完善的必要性。以美国、日韩等发达国家为例,这些国家的贸易额在我国出口贸易额中占比较大,但是与东亚、非洲等国家的贸易往来次数却不是非常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以上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国内对外贸易结构更加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形成联动。在传统经济全球化以及海洋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一带一路”倡议中制定的经济走廊规划代表经济全球化已经逐渐向海陆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生转变,从而形成海陆经济全球新经济局面。“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的过程中将互联网、高速铁路、集装箱海域等多样化工具结合起来,使海洋与内陆经济实现融合。那么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沿海地区原本的交通优势并没有被取缔,利用陆地、陆地和海洋、陆地和天空之间的连接,实现了各个地区的协调发展。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期间面临一定的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倡议使经济发展趋向不断向西扩张,使西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实现了东中西部梯次联动并进。例如新疆地区因为地理位置比较独特,所以将该地区建设成为国际化的货运中转枢纽,利用海陆空的便捷交通条件,使当地特产能够快速运输到其他地区与国家,实现对外贸易。山西省2019年第一季度境外直接投资达到1.1亿美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投资规模中占据81.5%。安徽省第一季度的境外直接投资为6924万美元,同比增长2.8倍。

第二,紧密联系东亚、东南亚与非洲各个国家的对外贸易。“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各个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关系更加密切,同时也提高了彼此之间合作的开放性。数据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东亚、东南亚与非洲各个沿线国家全球贸易参与程度显著提高,2017年贸易参与度高达55.2%。我国和沿线国家展开频繁的贸易合作,可以提高沿线国家对于国内对外贸易占比,从而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三、加强国内对外投资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表明,在2017年我国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为1582.9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19.3%,但依然位于历史上第二高位。在这一背景下,需要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以互联互通为基础弥补发展缺口以及短板,将传统形式的国际分工模式优化,重新建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解决,进一步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不断增长,超过全球涨幅的2倍。“一带一路”倡议的源头为亚洲的各个发展中国家,将世界范围内的各个经济体连接起来,拓展市场规模的同时,也为各个行业提供了投资机会。例如“一带一路”倡议下,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需求增加,那么我国在2014年便建立了以亚洲各个国家为服务对象的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我国以持股50%的优势成为银行的最大股东。从国家对外贸易角度考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使“一带一路”倡议各个沿线国家的资本互通途径得到拓展,同时也我国对外资本结构带来直接影响。

四、为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提供推动力

从2014年开始,我国经济从之前的高速增长转变成为中高速增长,这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已经成为新常态。基于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对策,希望能够保证信贷市场稳定性,拓宽融资途径,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那么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内金融租赁行业获得显著发展,为对外贸易带来正面影响。从行业角度分析,金融租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资金与资本的跨国家流动,使资金流向更加需要的行业,达到资本配置优化的目标。在有关行业严重过剩的前提下,金融租赁行业的全面发展,使过剩产能得到释放,发挥金融租赁行业的优势,将过剩产能及时输出,将相关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时解决。

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篇5

1.河北省经济发展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率超过9%,这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奇迹。1978年时的GDp仅3624.1亿元人民币,人均GDp仅379元人民币,而到2006年时全国的GDp达到了183956.1亿元人民币,是1978年的50.76倍,人均GDp达到了14040元人民币,是1978年的30.04倍。但河北省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一直较低,一直在4%~6%之间徘徊。可以归纳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现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人均GDp较高,但与经济发达省市相比,经济总量相对较低。

2.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概况

河北省的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从统计数字来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外贸易总量上升,但占全国比重呈下降趋势。1994年到2006年间河北省对外贸易增长的平均速度为17.65%,且一直呈继续增长趋势。尽管对外贸易总量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占全国比重不断下降,2006年河北省进出口总值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1.05%,其中出口占全国的比重为1.32%,进口占全国的比重为0.71%,出口所占比重与1994年相比整体上进一步减少,在河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是落后于国家整体水平的。

(2)贸易结构趋于优化,但仍有待提高。1994年以来,河北省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较大,出口工业制成品和进口初级产品的比重不断上升。河北省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1994年占出口总额的60.84%,到2006年上升到85.04%,虽然期间有升有降,但总的趋势是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且工业制成品出口中,高附加值、高科技类产品所占份额不断上升。从进口商品结构来看,自1994年以来,河北省的进口贸易中初级产品进口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制成品所占比重持续上升,到现在二者所占比重大体相当。

(3)一般贸易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加工贸易发展缓慢。近年来,河北省加工贸易不断发展,但发展较缓慢,且所占比重不断下降。1994年河北省加工贸易比重为18.4%,在1997年到历史最高值25%后,又继续下降,到2006年仅占13.64%,而同期我国加工贸易比重为52.67%,河北省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一般贸易呈不断上升趋势,2006年河北省占到84.72%。2006年河北省出口中加工贸易比重有所上升,占总出口额的13.63%。

二、对外贸易对河北省经济增长作用的测度

1.河北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

对外贸易的贡献率是指对外贸易变量的增量与GDp增量的比率;对外贸易的拉动度则指对外贸易的贡献率与GDp增长率的乘积,它表明在GDp的增长中有多少是由对外贸易贡献的。公式为:对外贸易贡献率=Δ对外贸易额/ΔGDp×100%,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度=对外贸易贡献率×经济增长率×100%。根据有关统计数据计算了1994年~2005年对外贸易对河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如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外贸易对河北省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波动较大,虽然个别年度出现了负值,但总体具有正的趋势。从1994年~2005年间河北省的外贸贡献率来看,1997年的外贸贡献率和进口贡献率为负值,1998年的出口贡献率为负值,1999年的出口贡献率较低,这和当时的国际经济形势相符,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2000年之前外贸的贡献率不高,2000年之后,特别是近年来外贸贡献率增长很快,2005年达到了29.2%。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平均拉动度来看,进出口对经济增都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且出口的拉动作用大于进口。

2.河北省对外贸易额与GDp的相关性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进出口贸易对河北省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选用河北省的进出口额和GDp年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样本区间为1994年~2006年。为了消除GDp和进出口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对二者分别取对数,并建立如下线性回归方程:

lny=a1+b1lnx+μ1(1)

式中以y代表GDp作为被解释变量,x代表出口额作为解释变量,a1和b1为出口趋势的截距和斜率,μ1为误差项。

lny=a2+b2lnm+μ2(2)

式中y代表GDp作为被解释变量,m代表进口额作为解释变量,a2和b2为进口趋势的截距和斜率,μ2为误差项。

分别得回归方程如下:lny=3.5134+0.8512lnx(1)

(0.6240)(9.5514)

R2=0.8924F=91.2285

lny=4.9877+0.7096lnm(2)

(13.4377)(9.6985)

R2=0.8953F=94.0603

通过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以看出,方程的整体显著性较强,拟合的效果较好,各项系数的值都通过了检验。因此,所建立的回归方程是较好的,能够很好地反映GDp和进出口总额之间的关系。从模型(1)来看,河北省的出口总额对于GDp有正的影响作用,且系数为0.8512,这表明从1994年至2006年河北省的GDp与出口总额有着密切联系。从模型(2)来看,河北省的进口总额对于GDp有正的影响作用,且系数为0.7096,这表明从1994年至2006年河北省GDp与进口总额也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分析可知,河北省的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出口的作用比进口明显。

三、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

1.外贸依存度较低,对外贸易潜力未被充分发挥

河北省对外贸易依存度偏低,2006年河北省对外贸易依存度为12.89%,而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67%,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一些外贸发达城市如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等的差距更大。尽管河北省外贸总量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前,近几年连续保持在全国第10位,但从动态看,与第9位差额拉大,与11位差额缩小。从全国出口大市场中看,河北省出口劣势非但没有改变,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2.贸易结构不够合理,进口规模不高

近年来,河北省一直致力于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从目前来看,河北省在某些产业,如:纺织服装、皮革、皮毛、钢铁、化工等都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如容城的服装业、南宫市的羊剪绒业、石家庄制药和唐山钢铁等。河北省贸易结构也在不断升级,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和经济发达省市仍有一定的差距,而且河北省工业制成品内部结构仍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工业制成品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另外出口产业与非出口产业的产业关联度不高,对产业升级的导向性不强。另外河北省的进口规模不高,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得不到发挥。

3.加工贸易发展缓慢,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

目前,河北省贸易方式仍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仅占13.645%,并且一般贸易的基础是本国(地区)的产业优势,它的发展要受到本地区产业发展的制约,而加工贸易不受此约束,可以在较短时期内得到迅猛发展。以河北目前的经济实力而言,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借助加工贸易对其他产业的示范效应、外溢效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本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才能实现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4.河北省产品出口缺乏自主品牌

河北省出口的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很高的比重,这类产业的进入门槛低,中小企业占据重要位置,这类企业由于规模小,出口竞争激烈,缺乏打造自主品牌的能力和动力。以占出口比重第二大的纺织业为例,出口贸易中纱、坯布等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因此企业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比较弱。从长远来看,出口企业只有理性拓展国际市场,实施品牌战略,走高科技低能消耗之路,才能真正规避出口风险,减少贸易摩擦。

四、提高对外贸易对河北省经济增长作用的建议

1.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扶植那些无污染、高附加值、多功能等市场发展潜力大的产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另外,在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时要充分利用外资,要加强对外资投向的宏观引导和产业政策指导,使外商在河北省投资战略目标与河北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协调一致,将外资引向一些基础产业设施和设备亟待更新的产业和创汇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使外资在促进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一方面,应及时淘汰那些在国际市场上萎缩、失去比较优势的商品;另一方面,应积极将新技术、新材料向传统产业或产品进行渗透,提高传统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和档次。改变产品的需求弹性,维持这些比较优势,并使其获得竞争优势。应继续积极鼓励机电产品的出口,结合河北省现有的行业水平,鼓励发展重点机电出口联系企业,从金融、财政、新产品开发、开拓国际市场、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争取从国家机电产品出口专项技术改造贷款中争取更多的资金用以支持这些企业的发展。

3.注重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单纯追求出口规模和贸易顺差为目标的不平衡贸易政策,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例如出口恶性竞争,低价竞销,粗放经营。世界市场需求的增长是平缓的,而中国出口的迅速扩大,必将经过激烈竞争。河北省单纯站在促进本省经济增长的角度上,也应重视发挥进口的作用。河北省应制定进口战略,把进口与河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紧密结合起来,有秩序地进口那些河北省经济建设急需的资源、原材料及先进的设备和适用技术进口,加快进口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4.采取措施,积极发展加工贸易

要把加工贸易与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充分考虑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实行分区域分层次发展加工贸易。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一线”地区具有经济实力强,优势行业集中,新技术产业发展快,人力资源素质较高的发展优势,今后应采取通过加工贸易结构升级带动加工贸易出口规模扩大的发展方针,重点发展高层次的加工贸易项目,布局资金技术密集型具有竞争力的加工项目,通过发展高科技加工贸易,努力提高科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邯郸、邢台、衡水、沧州“南厢”地区要因地制宜,拟定加工贸易发展规划,利用港口通道优势,利用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等制造行业的特色优势,大量吸引外资兴办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企业和项目。

参考文献:

[1]张鲁青: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2]许佳:发展我国境外加工贸易的研究[J].财经界,2006,10(下半月刊):242―243

[3]赵革黄国华:25年来中国外贸出口增长因素分析[J].统计研究,2006,12:20―22

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篇6

我国近年对外贸易依存度的状态

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显著(详见下表)。

2001年中国的对外依存度为38.47%,即有42183.6亿元人民币的国内生产总值需要通过对外贸易来实现。其中,出口依存度为20.09%,大约有22024.4亿元,表示需要通过国际交换的这部分商品的价值,这部分商品依赖于国际市场的需求;进口依存度为18.38%,大约20159.2亿元,这部分表示国外的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参与经济活动。2004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了万亿美元大关,超过了日本,名列世界第三。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的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世界贸易的增长,对外依存度也在快速的增长。2003年对外依存度超过了50%,2006年更是达到了65.17%。据有关学者分析,中国已经跻身中等贸易依存度国家行列,即贸易依存度在30%-100%之间,如法国,意大利等。从一些发达国家来看,美国的对外依存度只有20.7%,日本的经济发展完全依赖于国际市场,其对外依存度也只有20.1%。因此,我国的对外依存度存在过高的情况。

我国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的原因:

(一)贸易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外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确立了出口导向型的外贸政策。运用价格、汇率、出口退税等手段调控外贸,使出口额年平均增长达到12.4%。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甚至出现偏高的现象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外贸政策的产物。

(二)我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比重过高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包括出口依存度增长过快,与我国的加工贸易增长密不可分。近10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调动了三资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这给大量利用廉价劳动力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创造了条件,造成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的过度和盲目出口。很多外商看准了中国,作为其加工基地,大量开展加工贸易。因此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看,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通常从事低沉次的加工贸易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高于从事高层次加工贸易对外依存度。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从事的是低层次的加工贸易,它与国内经济的联系不紧密,因此运用包含加工贸易在内的外贸依存度指标,无法真实的反映对外贸易对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如果扣除加工贸易,出口依存度明显降低。

(三)汇率波动的影响

从外贸依存度与汇率波动的相关分析看,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前提下,人民币升值,则外贸依存度下降,人民币贬值,则外贸依存度上升。国内外多项研究成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比其购买力平价(ppp)低3倍左右。从2003年至今,人民币受到来自多方因素的影响,汇率小幅上升。但从总体上看,人民币的大幅度贬值,对出口产生了巨大影响,外贸依存度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30%上升到目前的60%。可以说中国外贸依存度的较快提高,人民币贬值是一个重要原因。

(四)高估依存度

GDp是对外贸易依存度计算公式中的分母,GDp统计结果对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对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中国是世界上唯一采用产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国家,所以统计遗漏很多。2004年对外贸易依存度修订之前是70.01%,修订之后下降了10.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对GDp进行修订之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普遍被高估。

对外依存度过高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一般而言,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小国的贸易依存度大于大国,其主要原因是小国本身的资源和市场都有限,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进出口。相比之下,大国由于本身资源丰富、国内市场广阔等因素,对外部经济依赖程度不大,外贸依存度相对较低。

根据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对就业和国民收入有倍增作用,出口与国民经济之间形成乘数效应。而出口取决于国外消费者对该国产品的需求情况,如果外国处于经济上升时期,则对该国的产品需求会增大,从而促进该国国民经济增长;但是如果外国进入经济增长衰退期或经济增长不景气,则对该国产品的需求下降,从而会将该国带进甚至加速经济衰退。国民经济发展过于依赖于国际市场,受国外需求的制约程度高,出口企业的风险大。一般情况下,国际需求量随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在经济发展比较好时,国际需求量会增加,相反则会减少。

同时,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快速提高使我国的对外贸易摩擦趋于频繁化。目前,与我国有经济贸易往来的国家有220多个,但我国的进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我国进出口对美、日、欧盟的依存度很高,对美国、日本、欧盟三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一半左右。这些贸易大国的经济增长直接影响到我国对该国的外贸出口。若在与这些国家的贸易中出现问题的话,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如果这些国家的经济发生波动的话,对我国的经济也将会造成影响。一些国家大幅度的提高进口关税,对进口产品实施最低限价和数量限制,严重的经济危机使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我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威胁。

由于历史积累的国家外汇储备量巨大,外汇占款增多,货币的投放量增大,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严重,国民的绝对、相对购买力下降。人民币不是自由兑换货币,外汇资产需要兑换成人民币才能流通实用。因此,央行为了换汇必须投放大量的人民币,在长期投放人民币的过程中形成了巨额的外汇占款。外汇储备增加越多,人民币的发放也就越多。直接增加的基础货币量,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使得流通中的货币迅速增多。其后果是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弱化了国家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能力。通货膨胀的加剧进一步的使物价上涨,绝对和相对购买力下降。同时人民币升值趋势带来的外汇资产贬值和外汇不良资产增多,导致了出口压力增大。这使得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继续保持在高位运行。

合理调控对外依存度的措施:

以上的这些不利影响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其结果更为明显。因此,不能将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放在日渐疲软的国际需求上。应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适当的减少外向型企业的比例,降低对外依存度。坚持将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内需可以通过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稳定物价,增加国民的收入,尤其是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减小贫富差距,适当的提高国民福利水平等方式进行。

加强技术创新,创立国际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的加工贸易能耗高、污染严重、效益低下,始终处于国际分工的最低端。要想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必须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使我国改变给发达国家打工,外贸以数量取胜的面貌。取得自主定价,商品以质量取胜的真正贸易大国的地位。

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篇7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对外贸易;影响

一、引言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影响比较大,在大的发展环境下我国还没有实现货币的自由兑换,所以这对外贸企业的发展来说就有着很大冲击。从理论层面深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摸清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本质,从而针对性的找到应对的方案就显得比较重要,这也是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影响分析

1.使得我国对外贸易趋向理性持续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方面的抵抗能力也在逐步的提高,但是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对外强制调控的影响还比较深远。从2008年的金聪危机发生后,全球实体经济负面影响有了深化,世界经济形势趋紧,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促使其对外贸易的素质提高。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我国对外贸易开始从粗放增长转入到理性持续发展的阶段。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小国家的经济发展就有着不同,大国经济的增长条件放在外部需求长期稳定增长基础上比较脆弱,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就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冲击,大国发展的鲜明特征就是低国际贸易水平,大国的政策内向性较强。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我国出口粗放增长的国际经济风险成为了现实,金融危机造成了我国的出口规模变小,也对国际贸易的整体格局进行了改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环境下,就要转变外贸增长的方式,能够保持适当的贸易规模进行发展,提高我国的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整体素质。

2.有助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那个中,加工贸易占有大部分比例,虽然加工贸易对我国的外贸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但是负面影响也比较突出,最为突出的就是环境污染的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这种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的失衡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纠正,加工贸易是以机电产品等资本或者是技术密集的产品为主,两头在外,在我国的产业链就比较短,是受到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影响比较明显。一般贸易的国内产业链较长,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比较小,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一般贸易的发展就会超过加工贸易的发展,这样在对外贸易的结构转变方面就有着促进。

3.促进我国外贸市场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主要的贸易伙伴需求就会下降,这样能够促进我国外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结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经济增长预期,发达国际经济下降的幅度要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出口产品需求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大幅下降。对外贸易的市场相对比较集中,我国对外贸易的伙伴过度依赖是发展潜在风险,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这一风险成为现实风险,我国作为新兴的市场发展中国家,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上要相对比较小,外需市场的规模也比较稳定。调整压力以及对新市场的开拓难度比较突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的对外贸易市场就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的整体水平提高也有着积极意义。

4.有助于对外贸易经营主体结构的优化。在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外资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的比例中占有主导地位,这一发展现状在当前并没有得到转变,我国的对外贸易外资化的程度是比较高的,这就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带来诸多的问题。外资企业主要是以跨国公司总体利润最大化作为发展目的,主要是从事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进出口贸易。外资的占比比较大,内资企业在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就必然会受到影响,而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资本的流动形势就变得比较紧张,危机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影响下,就会使得跨国公司从中国撤资或者是减小规模。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国际市场影响比较大,这样加工贸易外资企业的经营风险就会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内资企业的发展就迎来了机遇,能够有效的提高贸易竞争能力。

5.金融危机发生利于我国吸收经验教训。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虽然产生的影响是世界范围的,但是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还是有着经验教训可以吸取的,这地促进我国自身的经济也有着积极意义。西方国家的金融危机能够从中收集到诸多有价值的信息,能从中认识到对经济发展中的风险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制定应对策略,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危机的出现对我国建立适合的经济发展市场机制和监管机会也有着启示作用,为实现国内的外贸和本土企业的发展提供线索。

三、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消极影响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比较大,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产生了诸多负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消费能力。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之后,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当前的国家之间的联系得到了加强,外贸交易经济往来日益的密切,生产的商品在价格等方面是多种因素决定,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就会打破这一平衡,对商品价格和带来的消费购买能力就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经济繁荣时期市场的需求就会提高,商品的需求也会增加,而经济处在低迷时期的消费收入以及购买力也会比较低,造成市场需求降低,商品的需求也会降低,这就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消费能力。

2.影响对外贸易出口额。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对外贸易的出口额增长率就会明显的下降,进口额开始增长,贸易顺差额减小,出口国的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冲击,经济增长出现下滑的发展形态,出口产品消费面临着财富缩水以及失业等发展困境。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影响和其他的国家相比较还比较轻,通过大基础金蛇以及保障就业对经济的稳定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即便如此也造成整体的贸易顺差减小的结果。

3.外部新贸易保护问题明显。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对我国的外贸发展的影响比较大,西方发达国际为能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保护自身的利益就会加强贸易保护,这是随着国际贸易世界化出现的。世界贸易组织采取了相应的约束措施,但是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来愈严重,这就严重威胁世界公平贸易,对我国的经济以及产业健康发展也会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以美国为首新贸易保护国家就逼迫我国人民币升值,造成我国的经济发展不稳定,这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负面影响。

四、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策略实施

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就要能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方面加强重视,笔者结合实际的情况,就我国的对外贸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对外贸易进出口策略完善制定。保障我国的对外贸易的良好发展,就要能够制定完善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策略,企业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微观主体,保障对外贸易的企业有效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就能对调整我国的整体经济起到积极作用。外贸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就要能抓准发展的基于,对自身的资源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使得出口产品市场供应以及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有效提高,加强市场性的金融活动的拓展。另一方面就要加强国内企业的自身产业升级问题解决,对重点的产业产品研发工作以及市场化的进程进行加快,从而保障进出口产业的良好发展。

2.及时解决内需市场投资需求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政府就要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解决内需市场的投资需求问题,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来看,就要能强化对内需市场的有效开发和建设投资,构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将物流运输以及售后服务的质量有效提高。要能够从人力资本投资层面着手实施,发展高新技术来促进外贸模式的转变,提供充足人力资本资源。

3.加强国企深化改革措施的实施。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就要能够从各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从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环境优化。将国企改革深化推进是比较必要的,要步骤实施外退国进的发展策略,我国的大量企业以及产业的空白,需要贸易发展的多数企业实力进行填补[8]。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外资企业以及合资企业就撤出中国的市场,我国的企业就要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推进企业的改革,将主营业务的方式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转变,和外贸的发展需要相结合,这样就能有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4.积极应对新贸易保护政策。对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新贸易保护对策的实施中,我国要能积极的应对,政府方面要加快和世界的接轨速度,采用各种政策以及措施缩小和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尤其是贸易伙伴间金融发展魂晶和保护水平,就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我国的市场竞争力,打破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只有从这些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良好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这就需要分别看到,从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吸取经验和教训,只有从多方面加强重视,才能保障对外贸易的良好发展。希望能通过此次对国际金融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研究分析,能够为实际的发展提供有益发展思路,更好的保障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佳.论我国外贸出口如何应对国际经贸环境的变化[J].知音励志.2016(21).

[2]袁依馨.货币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新经济.2015(35).

[3]李剑荣.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贸易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加入wto前后十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5(06).

[4]方旖旎.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出口贸易的变化、原因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4(07).

[5]赵娜,张忠慧.新型国际贸易壁垒浅析[J].北方经贸.2014(05).

[6]庄园.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6).

[7]徐达.关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视角下的宁波出口十大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2(33).

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篇8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我国经济影响机制

0前言

就目前国际经济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影响上来看,影响机制存在着双面意义,一方面是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消极的影响。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在国际经济贸易下,对我国经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1国际经济贸易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1.1促进外贸投资引资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阶段,多项国际业务起步比较晚,与国际上的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多差距。在国际贸易上,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国际经济贸易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对我国的外贸投资、引资等多项经济活动带来机遇。在这样的基础上使得跨国经济发展越来越成熟,同时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以及技术设备的引进,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便利。

1.2对企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国际经济贸易对我国的企业产业结构有着直接影响,首先国际经济贸易中存在着很多经济发展典型,能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示范的作用。这些先进的企业的产业结构比较优化,通过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与我国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与联系。其次,国际上先进的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呈现出了细化与分工协作的经营特点,我国经济产业通过相互之间的分工、专业化生产,实现了企业的优化组合。

2国际经济贸易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2.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消极影响

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存在着技术性的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将我国进入国际贸易市场的门槛提高,从而造成了我国产品进入到国际市场的难度有所增加,导致了出口商品数量减少,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阻碍。如果我国的商品在进口国家的技术标准中审核不过关,那么在商品交易中将受到拒绝。这些贸易的现状对当下我国贸易出口造成了严重的打击。我国的“走出去”战略不能顺利开展。此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得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在国际市场上却丧失了价格上的优势,从而使得产品的竞争力被不断削弱。

2.2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危害

国际上的经济波动有很多,例如通货膨胀等,都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严重的影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市场还有待于完善,当出现经济波动的时候,在外部经济的压力之下,将会出现经济危机。

3国际经济贸易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策分析

3.1调整我国经济产业结构

在国际经济贸易之下,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两种,一是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二是产业之间比例关系。在国际经济贸易模式需要对企业的整体发展形势进行调整,企业的经济主体受到国际经济贸易市场氛围、自身投资模式、金融供给形式以及政府宏观管理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调节产业结构,可以从资本市场入手,随着金融行业不断发展,不同行业的发展出现了异质性,而导致这种大环境异质性出现,完全由于企业产业要素配置主体、资源分配规模、资金要素流通等形式发生变化,最终企业的总体结构需要被及时调整。

此外,还需要对不同属性行业结构进行调整,不同企业在不同微观国际经济贸易主体下的作用不同。例如,对第一产业进行分析,第一产业中包含了农业、渔业、畜牧业、采集业以及林业,这些产业发展,与企业国际经济贸易要求吻合度不高,进而严重限制了国际贸易市场中这些行业的发展,造成了物价值的不稳定;而第二产业中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燃气、建筑以及电力等产业,这些行业结构规模比较大,且企业运行具有稳定的资金流,能够很快满足国际经济贸易的要求。

3.2对外贸易空间拓展

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将我国经济水平提升,需要在现有的经济发展空间中,将我国的对外贸易空间进行拓展。主要的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政策完善。发展国际贸易,需要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将与进出口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保障出口退税之间的稳定性,完善出口信贷。将出口信用保险进行覆盖。

第二,采取多元化发展的经济市场模式。目前在国际贸易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就是欧美日三大经济体系,在国际贸易上加强与这些经济体系之间的合作,通过跨国企业等形式,避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现。在经济形式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新经济体系在国际贸易市场上涌现,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我国产业应该加强与这些新兴经济体系之间的合作,通过不同类型的合作方式来促进我国经济体系实现多元化发展。同时加强我国企业内部的合作联系,为了在国际贸易上占据有利位置,在我国商品企业内部,建立企业之间的合作同盟关系,通过形成产业链的形式,应对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升我国企业产品出口量,互相分享经验和专业信息。此外,企业之间应该充分利用行业之间的协会组织,一致对外,共同谋取经济更大的经济利益,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而努力。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国际经济贸易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在积极的因素影响下,促进我国外贸投资引资,对企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而在消极的影响因素下,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贸易经济发展。为了提升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贸易下提出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

参考文献:

[1]范超.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2]李继峰,张亚雄.基于CGe模型定量分析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品征收碳关税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12(05):105-118.

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篇9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对外经济是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定不移的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经济开放思路,才能保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因此,针对进出口的刺激支持措施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环节,针对对外经济问题的研究也成为了应用经济研究的重中之重。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一国要提高开放程度,大力发展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合作,除了要综合发挥自身的静态与动态比较优势,还必须通过与贸易伙伴加强双边合作、多边合作乃至区域一体化,不断打幵贸易与国际合作的新局面。而区域一体化最普遍的实现方式,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风靡全球的自由贸易协定(Free-tradeagreement)。较大的自由贸易区有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自由贸易协定安排。而近年来,亚太地区则成为自由贸易协定产生的高发地区,以东盟属于亚太地区合作最紧密的区域一体化组织,apeC则是亚太地区包含成员国范围最广的组织,而美国主导的tpp合作框架则是要求贸易自由化水平最高的区域合作组织。要分析tpp的具体发展进程以及日本加入tpp谈判对我国对外贸易尤其是中日贸易的影响,首先应该了解亚太地区的合作现状。

亚太地区,指环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亚太地区作为新兴经济体与传统经济大国并存的区域,兼具后发优势和资源技术储备,在后危机时代有望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区域合作热点。当前亚太地区存在着大量的经济合作框架,较多的合作框架在带来关税壁垄降低的同时,也使得亚太地区的各种自由贸易协定安排相互交叉重叠。由于存在着多重、重叠的自由贸易协定,贸易自由化是低效和不对等的。亚太地区主要涵盖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21个经济体成员。1989年apeC的成立,这标志着亚太地区出现了首个重要区域合作框架。apeC组织旨在逐步减少亚太地区国家间的贸易壁垒与关税,具有代表性的apeC的茂物目标(apeC的发达成员在本世纪前十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从实际情况来看,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成员离实现这一目标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在此条件下,美国发现,影响力较小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能很好契合了其Fta的要求,美因此国与2008年加入该合作框架并于次年将其更名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

1.2研究目的和框架

tpp谈判属于一种高水准的自由贸易协定。旨在降低成员国之间关税的自由贸易协定会对成员国间的贸易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有可能损害非成员国的利益。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将会产生对成员国与非成员国影响不同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仅仅会增加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提高两国福利。但贸易转移效应则可能在提高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间福利的同时降低非成员国的福利,尤其是进出口部门。同时还可能产生提高对非成员国关税的贸易歧视效应。因此,日本加入tpp谈判将可能对我国的对外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所在。同时,.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关于我国自贸区政策的讨论也从未停歇。传统型贸易壁鱼的近年来愈演愈烈的与技术性贸易壁全的逐步成为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另一现实问题。因此,在分析日本加入tpp谈判是否显着影响我国对外经济的同时,本文还将致力于分析在tpp谈判不断扩张的这个契机下,我国应该如何抓住机遇,有所作为,在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同时,提升自身产业结构,改变我国在国际价值链中的传统地位。

本文研究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文献收集于整理,对比分析,归纳法等分析方法分析研究背景,并引出本文所研究问题的内涵和意义,确定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在第一部分确定研究思路和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在第二部分通过文献与数据整理,比较分析法等分析方法进行现有文献的归纳总结,并找出当前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三部分为中日贸易的现状分析,通过数据处理相关方法,贸易数据归类处理,比例分析法等分析方法对中日贸易规模、结构与我国对外经济的相关指标,分析日本加入tpp谈判以来的中日贸易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可能的影响,进而得出分析中日贸易变化的合理视角与分析框架;第四部分通过引力模型,计量经济学方法,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实证分析方法,得出了日本加入tpp谈判对中国对日出口产生了显着影响的结论。该部分在一个考虑两国生产技术、经济规模与产品替代率的计量模型中证明了这种影响。而由于中日贸易占中国整体对外经济的比重较高,这种影响可能放大到整个中国对外经济层面;因此,在第五部分,通过归纳法,政策研究方法,总结了全文的主要结论,并针对tpp的发展尤其是日本加入tpp谈判以来对我国对外经济的影响,提出了对内对外的两方面应对措施。

.........................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自由贸易协定的理论研究

2.1.1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因

关于自由贸易协定是如何产生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大量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整体而言对于自由贸易协定产生的成因的解释可以归为福利的变化。也就是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后,如果一国的福利明显提高了,那么该国将倾向于与他国形成自由贸易协定。

最早关于自由贸易协定成因的解释来自于Viner的着作《theCustomsUnionissue》,作者通过福利分析的方式得出,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将导致签订者福利的提高。通过降低关税,一方面通过贸易创造增加了彼此的福利,另一方面通过将原本是与“局外人”的一部分贸易额转移到了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局内人”,通过贸易转移增加了福利。因此本国福利的净增加是自由贸易协定产生的原因。

Bagwell和Staiger认为,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产生的动因在于将关税对两国贸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他们通过一个只包括两个国家的分析框架来分析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因。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虽然自由贸易协定提高了两国福利,但两国分别都有违背自由贸易协定的动机(以获取贸易条件改变带来的收益),Bagwell和Staiger认为,存在一种动态控制机制,使自由贸易协定具有自锁定效应,使协定持续下去。具体地,如果一个国家违背自由贸易协定,另一国家将更长时间的釆取同样策略来惩罚对方。

邱东晓在出售保护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简化分析,将两国产业数目进行缩减,并引入异质性企业理论得出了更为深入的结论。他认为企业是否会支持Fta的签订,是由企业的生产率决定的。入tpp谈判对中国的影响研究

2.2.1tpp的贸易效应与其对中国的影响

关于tpp的贸易效应,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来自彭志伟、张伯伟。他们通过可计算一般均衡方法,分析了tpp框架对亚太主要国家福利的影响。加入tpp会使中国福利上升;已加入tpp谈判的成员将获益于tpp。具体的,这种福利上升在不同产业差异明显。

全毅重点分析了亚太地区大量Fta带来的意大利面条碗效应,并对比了美国主导的tpp与东盟主导的RCep两个合作框架,分析了各自对我国的影响。结果证明,RCep的涵盖范围更广,同时在关税之外的其他产品标准更低,更容易被发展中国家接受。tpp谈判不但要求成员国零关税,还涉及大量附加规则,发展中国家加入的成本更高。

张征提出,tpp是涵盖领域广泛的高水平Fta,具有综合性、高标准、一体化特征。美国力推tpp,试图以此重振国内经济和出口,争夺亚太经济合作主导权,制定新的国际贸易规则。面对tpp在东亚的介入,中日韩应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才能应对tpp的消极影响。

刘夏利用国际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tpp的区域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加入tpp的成员国在福利和贸易条件方面均得到改善,而非tpp成员国的国家经济将遭受损失。美日作为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加入tpp将会对中国福利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现如今日本已加入tpp谈判,一旦谈判成功,它将极大影响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经济和贸易市场,且会对其他相关的区域经济组织产生正面,负面和双重影响。

综上,tpp的发展的确影响到了中国的对外经济发展。tpp若发展成功,具体影响表现在因贸易歧视和贸易转移而对中国的出口、农业、宏观经济以及贸易环境、贸易地位产生重大影响。加入tpp的成员国在福利和贸易条件方面均得到改善,而非tpp成员国的国家经济将遭受损失。对于我国来说,日本和美国均加入tpp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GDp减少的同时,我国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如农业,纺织业等将受到很大冲击。总体而言,这些研究都从实证角度证明了tpp对我国的负面影响,但没有针对日本近年来加入tpp谈判后tpp对我国的影响进行专门研究。

......................

第三章日本加入tpp谈判以来中日贸易的结构性变化.............14

3.1我国进出口总量变化............14

3.2中日贸易的总量变化...........16

第四章日本加入tpp谈判对中日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31

4.1实证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31

4.1.1总体多元回归模型的构建.........31

第五章结论与政策建议...........41

5.1本文主要结论...........41

第四章日本加入tpp谈判对中日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4.1头证结果分析

4.1.1总体多元回归模型的计量结果

通过SpSSV19.0软件,我们得出了对于(2)式的回归分析结果,F统计量通过检验,证明整个(2)式所表现的关系是可以被证实的。模型整体拟合结果如表12。

从表12可见,模型整体的拟合优对很高,即使考虑了变量对自由度的限制的调整可决系数仍在98%以上。而与F统计量对应的伴随概率趋近于零,说明模型整体描述的各变量和中日贸易进出口规模的关系是显着存在的。同时,从Dw统计量可以看出,模型没有明显的自相关性,这避免了用宏观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的普遍问题。

.......................

第五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5.1本文主要结论

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篇10

一、影响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国际因素

1.从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长率对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影响上来看,根据凯恩斯的出口需求理论,一国的出口总量受贸易伙伴国的实际收入和该产品的相对价格影响。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长迅速时,其居民的实际收入就会提高,那么对出口国的产品需求就增多,有利于出口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反之,若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增长缓慢,则不利于出口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则理论上可以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湖南省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长率提高,湖南省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反之,湖南省出口贸易发展缓慢。即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长率和湖南省出口贸易发展呈现正相关关系。

2.从出口价格水平对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影响上来看,按照需求供给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出口价格水平提高,国外对出口产品的需求将下降,而国内对出口的供给将上升;相反,出口价格降低,国外对出口产品的需求将上升,国内对出口产品的供给将下降。由于湖南省具有劳动力优势,并且国家和地方政府长期以来贯彻鼓励出口的对外贸易政策,因此其出口供给受价格影响程度不是很大。所以,一般来说,出口价格水平的上升会阻碍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发展,而出口价格水平的下降会促进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发展。即湖南省出口贸易发展情况和出口价格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

3.从外商直接投资对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影响上来看,从理论上讲,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蒙代尔认为:贸易与投资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即贸易障碍会促使资本的流动,而资本流动阻碍会促使国际贸易的发生。而日本学者小岛清认为,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可以通过技术转移、分工深化等渠道促使东道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所以从理论上讲,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外商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要从多方影响的综合效应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二、影响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国内因素

1.从湖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其总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上来看,湖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其出口供给水平。一方面,湖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出口产品的生产规模,从数量上提高了出口贸易的供给能力。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通常伴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完善和升级,以及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因此,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了出口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且也优化了出口产品结构。所以,从理论分析上来看,湖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促进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发展。即湖南省的GDp水平和出口贸易发展水平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2.从汇率变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上来看,汇率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是理论界长期以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在理论上一直是存在有争议的。所以,汇率对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具体影响,还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判断。

3.从进口贸易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上看,进口贸易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可以按照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方式分两种情况考虑。首先,在一般贸易方式下,初级品和工业制品的进口为出口产品的增加提供了投入品,并且提高了出口国的劳动生产率,尤其是工业制成品进口对于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进口提高了出口的竞争力,因此,进口对出口的影响是同向的正相关。其次,在出口加工贸易方式下,由于出口加工是“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国际贸易模式,出口国外产品的投入品绝大部分是来自国外的进口,所以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是相辅相成的。鉴于以上的分析,无论是在一般贸易还是加工贸易方式下,进口对出口的影响都是正相关的。

4.从技术投入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上来看,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同时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也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按照技术差距理论,科学技术被认为是一种生产要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可以改变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比较优势。科学技术进步不仅能降低其传统工业的生产成本,而且能促进新兴产业部门发展壮大。从而在深度和广度上增加出口。当前科技进步在中国及湖南省均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湖南省出口产品中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的比重逐步提高的基本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科学技术进步对出口贸易有重要影响,并且可以认为技术进步是促进出口贸易发展的。

三、影响湖南省出口贸易的不确定性因素